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二卷目錄
庶徵總部彙考二
後漢〈光武帝建武一則 中元一則 明帝永平三則 章帝元和一則 章和一則
安帝永初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永和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熹平一則 光和一則〉
吳〈大帝赤烏一則〉
晉〈武帝太康一則 元帝太興一則 哀帝隆和一則〉
宋〈文帝元嘉二則〉
南齊〈武帝永明二則〉
梁〈武帝普通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世祖太延一則 高宗興安一則 世宗延昌一則 肅宗正光
一則〉
北周〈孝閔帝一則 武帝保定一則 靜帝大象一則〉
隋〈總一則〉
庶徵典第二卷
庶徵總部彙考二
编辑後漢
编辑光武帝建武六年以往歲災荒詔給稟撫循
编辑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詔曰: 『往歲水旱蝗蟲為災,穀價騰躍,人用困乏。朕惟百姓 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穀者,給稟高年、鰥 寡孤獨及篤癃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 勉加撫循,無令失職』。」
中元元年群臣以諸瑞並至請付太史撰集帝不納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中元元年夏京師醴泉涌出飲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於水
编辑崖郡國頻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祗靈應,而朱草萌生。 孝宣帝每有嘉瑞,輒以改元。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列 為年紀,蓋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稱 為中興。今天下清寧,靈物仍降。陛下情存損挹,推而 不居,豈可使祥符顯慶,沒而無聞!宜令太史撰集,以 傳來世。」帝不納。自謙無德,每郡國所上,輒抑而不當, 故史官罕得記焉。
明帝永平三年以連有災異詔求直言
编辑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三年秋八月詔曰:朕奉承 祖業,無有善政。日月薄蝕,彗孛見天,水旱不節,稼穡 不成,人無宿儲,下生愁墊。雖夙夜勤思,而智能不逮。 昔楚莊無災,以致戒懼;魯哀禍大,天不降譴。今之動 變,儻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職,以匡無德。古者卿士獻 詩,百工箴諫,其言事者,靡有所諱。」按《鍾離意傳》:「永 平三年,會連有變異,意上疏曰:『伏惟陛下躬行孝道, 修明經術,郊祀天地,畏敬鬼神,憂恤黎元,勞心不怠。 而天氣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湧溢,寒暑違節者,咎在 群臣不能宣化理職,而以苛刻為俗,吏殺良人,繼踵 不絕,百官無相親之心,吏人無雍雍之志,至於骨肉 相殘,毒害彌深,感逆和氣,以致天災。百姓可以德勝, 難以力服。先王要道,民用和睦,故能致天下和平,災 害不生,禍亂不作。《鹿鳴》之詩,必言宴樂者,以人神之 心洽,然後天氣和也。願陛下垂聖德,揆萬機,詔有司, 慎人命,緩刑罰,順時氣,以調陰陽,垂之無極』。」帝雖不 能用,然知其至誠,亦以此故不得久留。出為魯相。 永平十一年,眾瑞並見。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十一年,巢湖出黃金,廬江太守 以獻。」時麒麟、白雉、醴泉、嘉禾,所在出焉。
永平十七年,以諸瑞並見,告廟,加恩天下。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十七年,甘露仍降,樹枝內附,芝 草生殿前,神雀五色,翔集京師。夏五月戊子,公卿百 官以祥物顯應,迺並集朝堂,奉觴上壽。制曰:「天生神 物,以應王者。朕以虛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聖德 所被,不敢有辭。其敬舉觴,太常擇吉日策告宗廟。其 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流人」 無名數,欲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 者粟,人三斛;郎、從官視事十歲以上者帛十匹;中二 千石、二千石下至黃綬,貶秩奉贖,在去年以來皆還 贖。
章帝元和二年以龍鳳並見加恩宇內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夏五月戊申,詔曰:乃 者鳳皇、黃龍、鷥鳥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見,及白烏、神 雀、甘露屢臻。祖宗舊事,或班恩施。其賜天下吏爵,人 三級;高年、鰥、寡、孤、獨帛,人一匹。《經》曰:『無侮鰥寡,惠此 煢獨』。加賜河南女子百戶牛酒,令天下大酺五日,賜 公卿以下錢帛各有差。及洛陽人當酺者布,戶一匹」, 城外三戶共一匹。賜博士員弟子見在太學者布,人 三匹。令郡國上明經者,口十萬以上五人,不滿十萬 三人。九月壬辰,詔鳳皇、黃龍所見亭部,無出二年租 賦。加賜男子爵,人二級;先見者帛二十匹,近者三匹, 太守三十匹,令長十五匹,丞、尉半之。《詩》云:「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它如賜爵故事。
章和元年以祥瑞改元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章和元年秋七月壬戌,詔曰:「朕 聞明君之德,啟迪鴻化,緝熙康乂,光照六幽,訖惟人 面,靡不率俾,仁風翔於海表,威霆行乎鬼區。然後敬 恭明祀,膺五福之慶,獲來儀之貺。朕以不德,受祖宗 弘烈,乃者鳳皇仍集,麒麟並臻,甘露宵降,嘉穀滋生, 芝草之類,歲月不絕。朕夙夜祇畏上天,無以彰於先 功。今改元和四年為章和元年。秋令是月養衰老,授 几杖,行糜粥飲食。其賜高年二人,共布帛各一匹,以 為醴酪。死罪囚犯法在丙子赦前而後捕繫者,皆減 死勿笞,詣金城戍。」
安帝永初二年以災異詔求明習陰陽者以聞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二年「秋七月戊辰,詔曰:『昔 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據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朕以 不德,遵奉大業,而陰陽差越,變異並見,萬民饑流,羌 貊叛戾。夙夜克己憂心京京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 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而 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其百寮及郡國吏人, 有道術明習災異陰陽之度,璇璣之數者,各使指變 以聞』。」二千石長吏明以詔書,博衍幽隱。朕將親覽,待 以不次,冀獲嘉謀,以承天誡。
順帝陽嘉二年以災異屢見詔公卿言事靡諱
编辑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二年夏五月庚子,詔曰:「朕 以不德,統奉鴻業,無以奉順乾坤,協序陰陽,災眚屢 見,咎徵仍臻。地動之異,發自京師,矜矜祇畏,不知所 裁。群公卿士,將何以匡輔不逮,奉答戒異,異不空設, 必有所應,其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諱。」按《郎顗 傳》,順帝時,災異屢見。陽嘉二年正月,公車徵顗,迺詣 闕拜章曰:「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 責躬修德,使正璣平衡,流化興政也。《易內傳》曰:『凡災 異所生,各以其政,變之則除,消之亦除』。伏惟陛下躬 日昃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祗悔。方今時 俗奢佚,淺恩薄義,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 安上理人,莫善於禮,修禮遵約,蓋惟上」興。革文變薄, 事不在下。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 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天地之道,其猶鼓 籥。以虛為德,自近及遠者也。
永和元年以災異詔上封事
编辑按《後漢書順帝本紀》:永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詔曰:「朕 秉政不明,災眚屢臻,典籍所忌,震食為重。今日變方 遠,地搖京師,咎徵不虛,必有所應。群公百僚,其各上 封事,指陳得失,靡有所諱。」按《周舉傳》,「舉遷司隸校 尉。永和元年,災異數見,省內惡之,詔召公卿、中二千 石、尚書詣顯親殿問曰:『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攝天子 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禮葬之,天為動變。及更葬以天 子之禮,即有反風之應。北鄉侯親為天子而葬以王 禮,故數有災異,宜加尊諡,列於昭穆。群臣議者多謂 宜如詔旨。舉獨對曰:「昔周公有請命之應,隆太平之 功,故皇天動威,以章聖德。北鄉侯本非正統,奸臣所 立,立不踰歲,年號未改。皇天不祐,大命夭昏。《春秋》王 子猛不稱崩,魯子野不書葬。今北鄉侯無它功德,以 王禮葬之,於事已崇,不宜稱諡。災眚之來,弗由此也。」 於是司徒黃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舉議,帝從之。
靈帝建寧二年以災異詔公卿各上封事
编辑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建寧二年夏四月癸巳,大風雨 雹。詔公卿以下各上封事。按《張奐傳》:建寧元年,奐 遷少府,又拜大司農。明年夏,青蛇見於御坐軒前,又 大風雨雹,霹靂拔樹。詔使百僚各言災應。奐上疏曰: 「臣聞風為號令,動物通氣。木生於火,相須乃明。蛇能 屈申,配龍騰蟄。順至為休徵,逆來為殃咎。陰氣專用, 則凝精為雹。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或志寧社稷, 或方直不回,前以讒勝,並伏誅戮,海內默默,人懷震 憤。昔周公葬不如禮,天乃動威。今武、蕃忠貞,未被明 宥,妖眚之來,皆為此也。宜急為改葬,徙還家屬。其從 坐禁錮,一切蠲除。又皇太后雖居南宮,而恩禮不接, 朝臣莫言,遠近失望。宜思大義,顧復之」報。天子深納 奐言,以問諸黃門常侍,左右皆惡之,帝不得自從,轉 奐太常。按《謝弼傳》,弼字輔宣,東郡武陽人也。中直 方正,為鄉邑所宗師。建寧二年,詔舉有道之士,弼與 東海陳敦、元菟公孫度俱對策,皆除郎中。時青蛇見 前殿,大風拔木,詔公卿以下陳得失。弼上封事曰:「臣 聞和氣應於有德,妖異生」乎失政。上天告譴,則王者 思其愆;政道或虧,則奸臣當其罰。夫蛇者,陰氣所生; 鱗者,甲兵之符也。《鴻範傳》曰:「厥極弱時,則有蛇龍之 孽。」又熒惑守亢,裴回不去。法有近臣謀亂,發於左右。 不知陛下所與從容帷幄之內,親信者為誰?宜急斥 黜,以消天戒。臣又聞惟虺惟蛇,女子之祥。伏惟皇太 后定策宮闥,援立聖明。《書》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竇 氏之誅,豈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宮,愁感天心,如有霧 露之疾,陛下當何面目以見天下?昔周襄王不能敬事其母,戎狄遂至交侵。孝和皇帝不絕竇氏之恩,前 世以為美談。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今以桓帝為父,豈 得不以太后為母哉?《援神契》曰:「天子行孝,四夷」和平。 方今邊境日蹙,兵革蜂起,自非孝道,何以濟之?願陛 下仰慕有虞蒸蒸之化,俯思《凱風》慰母之念。臣又聞 爵賞之設,必酬庸勳,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今功臣久 外,未蒙爵秩,阿母寵私,乃享大封。大風雨雹,亦由於 茲。又故太傅陳蕃,輔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 見陷群邪,一旦誅滅,其為酷濫,駭動天下。門生故吏, 並離徙錮,蕃身已往,人百何贖。宜還其家屬,解除禁 網。夫台宰重器,國命所繼,今之四公,惟司空劉寵斷 斷首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 因災異,並加罷黜。徵故司空王暢、長樂少府李膺並 居政事,庶災變可消,國祚惟永。臣山藪頑闇,未達國 典。《策》曰:「無有所隱。敢不盡愚,用忘諱忌。伏惟陛下裁 其誅罰。」左右惡其言,出為廣陵府丞,去官歸家。
熹平六年以災異頻見蔡邕奏七事詔納之
编辑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六年春二月,南宮平城門 及武庫東垣屋自壞。夏四月,大旱,七州蝗。冬十月癸 丑朔,日有蝕之,京師地震。」按《蔡邕傳》:「初帝好學,自 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 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 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埶之徒,並 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 不次之位。又市賈小民為宣陵孝子者,復數十人,悉 除為郎中、太子舍人。時頻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 震隕雹,蝗蟲之害,又鮮卑犯境,役賦及民。六年七月, 制書引《咎誥》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邕上封事曰: 「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 祇畏,無以或加。臣聞天降災異,緣象而至,辟歷數發, 殆刑誅繁多之所生也。風者,天之號令,所以教人也。 夫昭事上帝,則自懷多福;宗廟致敬,則鬼神以著。國 之大事,實先祀典,天子聖躬,所當恭事。臣自在宰府, 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稀出,四時至敬,屢委有 司,雖有解除,猶為疏廢。故皇天不悅,顯此諸異。《鴻範 傳》曰:「政悖德隱,厥風發屋折木。」坤為地道,《易》稱「安貞。」 陰氣憤盛,則當靜反動,法為下叛。夫權不在上則雹 傷物,政有苛暴則虎狼食人,貪利傷民,則蝗蟲損稼。 去六月二十八日,太白與月相迫,兵事惡之。鮮卑犯 塞,所從來遠。今之出師,未見其利,上違天文,下逆人 事。誠當博覽眾議,從其安者。臣不勝憤懣,謹條宜所 施行七事,表左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 之節,迎五帝於郊,所以導致神氣,祈福豐年。清廟祭 祀,追往孝敬,養老辟雍,示人禮化,皆帝者之大業,祖 宗所祗奉也。」而有司數以蕃國疏喪,宮內產生及吏 卒小污,屢生忌故。竊見南郊齋戒,未嘗有廢,至於它 祀,輒興異議,豈南郊卑而它祀尊哉?孝元皇帝《策書》 曰:「禮之至敬,莫重於祭。所以竭心親奉,以致肅祗者 也。」又元和故事,復申先典,前後制書,推心懇惻。而近 者以來,更任太史,忘禮敬之大,任禁忌之書,拘信小 故,以虧大典。《禮》:妻妾產者,齋則不入側室之門,無廢 祭之文也。所謂「宮中有卒,三月不祭者,謂士庶人數 堵之室,共處其中耳。豈謂皇居之曠,臣妾之眾哉!自 今齊制,宜如故典,庶答風霆災妖之異二事。」臣聞國 之將興,至言數聞,內知己政,外見民情。是故先帝雖 有聖明之姿,而猶廣求得失。又因災異,援引幽隱,重 賢良、方正、敦樸、有道之選,危言極諫,不絕於朝。陛下 親政以來,頻年災異,而未聞特舉博選之旨。誠當思 省,述修舊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以解《易傳》「政悖 德隱」之言三事。夫求賢之道,未必一塗,或以德顯,或 以言揚。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 之誅,遂使群下結口,莫圖正辭。郎中張文前,獨盡狂 言,聖聽納受,以責三司,臣子曠然,眾庶解悅。臣愚「以 為宜擢文右職,以勸忠謇,宣聲海內,博開政路」四事。 夫司隸校尉、諸州刺史,所以督察奸枉,分別白黑也。 伏見幽州刺史楊憙、益州刺史龐芝、涼州刺史劉虔, 各有奉公疾奸之心,憙等所糾,其效尤多。餘皆枉撓, 不能稱職。或有抱罪懷瑕,與下同疾。綱網弛縱,莫相 舉察。公府臺閣,亦復默然。五年,制書議遣八使,又令 三公謠言奏事。是時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憂悸 失色,未詳斯議,所因寢息。昔劉向奏曰:「夫執狐疑之 計者,開群枉之門;養不斷之慮者,來讒邪之口。」今始 聞善政,旋復變易,足令海內測度朝政。宜追定八使, 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三公歲盡差其殿最, 使吏知奉公之福,「營私之禍,則眾災之原,庶可塞矣。」 《五事》:臣聞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 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 漢之得人,數路而已。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 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聽政餘日,觀 省篇章,聊以游意。當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 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臣每受 詔於盛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 擢。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 使理人及仕州郡。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學 士於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從之。 若乃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 故當志其大者六事:墨綬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 利為績,日月為勞,褒責之科,所宜分明。而今在任,無 復能省,及其還者,多召拜議郎、郎中。若器用優美,不 宜處之冗散,如有釁故,自當極其刑誅。豈有伏罪懼 考,反求遷轉,更相放效,臧否無章,先帝舊典,未嘗有 此。可皆斷絕,以覈真偽。《七事》,伏見前一切以宣陵孝 子者為太子舍人。臣聞孝文皇帝制喪服三十六日, 雖繼體之君,父子至親,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 從制,不敢踰越。今虛偽小人,本非骨肉,既無幸私之 恩,又無祿仕之實,惻隱思慕,情何緣生,而群聚山陵, 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無所依,至有奸軌之人,通容 其中。恆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 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虛偽雜穢,難得勝言。又前至 得拜,後輩被遺,或經年陵次,以暫歸見漏;或以人自 代,亦蒙寵榮。「爭訟怨恨,凶凶道路。太子官屬,宜搜選 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醜之人,其為不祥,莫與大焉。 宜遣歸田里,以明詐偽。」書奏,帝乃親迎氣北郊及行 辟雍之禮。又詔宣陵孝子為舍人者,悉改為丞、尉焉。
光和元年以災異頻見詔光祿大夫楊賜議郎蔡邕等言事書奏邕徙朔方賜免咎
编辑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元年春二月辛亥朔,日有 蝕之。己未,地震。夏四月丙辰,地震。侍中寺雌雞化為 雄。五月壬午,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亡去不獲。六月 丁丑,有黑氣墮所御溫德殿庭中。秋七月壬子,青虹 見御坐玉堂後殿庭中。八月,有星孛於天市。冬十月 丙子晦,日有食之。」
按《蔡中郎集》,「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詔書尺一,召光祿 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華、蔡邕、太史令 單颺詣金商門,引入崇德殿,署門內南辟帷中為都 座。漏未盡三刻,中常侍育陽侯曹節、冠軍侯王甫從 東省出,就都座東面」,十門劉寵、龐訓北面,賜南面,日 磾、華、邕、颺西面,受詔書各一通,尺一木板草書。兩常 侍又諭旨:朝廷以災異憂懼,特旨密問政事所變改 施行,務令分明。賜等稱臣再拜受詔書,起就坐,五人 各一處,給財用筆硯為對。臣邕言:今月十日,詔召金 商門,問臣邕災異之意,臣學識淺薄,心慮愚暗,不足 以答聖問,情衷變易,怔營怖悸,謹列狀上。臣邕頓首 頓首。詔問:「去月二十九日,有黑氣墮」溫德殿東庭中, 黑如車蓋,降氣奮勢,五色有頭,長十餘丈,形狀似龍, 似虹蜺對,虹著於天而降施於庭。以臣所聞,則所謂 天投蜺者也。不見尾足者,不得稱龍。《易》曰:「蜺之比無 德,以色親也。」《潛潭巴》曰:「虹出后妃陰,脅主。」又曰:「五色 蜺迭至,照於宮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圖》曰:「蜺者,斗之 精氣失度,投蜺見態,主惑於毀譽。」《合誠圖》曰:「天子外 苦,兵威內奮,臣無忠政,變不虛生,占不虛言。」意者,陛 下關機之內,衽席之上,獨有以色見進,陵尊踰制,以 招變象。若群臣有所毀譽,聖意低回,未知誰是。兵戎 不息,威權浸移,忠言不聞,則虹蜺所生也。抑內寵,任 忠賢,決毀譽,分直邪,各得其所。嚴守衛,整武備,威權 之機,「不以假人,則其救也。《易傳》曰:『陽感天,不旋日』。《書》 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臣或為之,謂之凶害,是以明 主尤務焉。」詔問曰:「正月三日,有白衣入德陽殿門,辭 稱:『伯夏教我上殿與中黃門桓賢晤言,相往來,不得 入,遂亡去,不知姓名。臣聞凡人為怪,皆皇極道失,下 或謀上,故其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則』」有下謀上 之病。孝成綏和二年八月,男子王褒衣小冠,帶劍入 北司馬殿東門,上殿入室,解帷組佩之,招前殿署王 業等曰:「天帝命我居此。」業收縛,考問褒故公車卒,病 狂不自知入宮,乃下獄死。是時王莽為司馬,遂為篡 亂,亦卒誅。臣竊思之,與綏和時相似而有異。被服既 不同,來入雲龍門而稱伯夏教,入殿裡與桓賢言,伯 夏即故大將軍梁商,商子冀不疑等,皆以罪受戮,殘 餘非天所祐以往,況今將狂狡之人,為王氏之禍,未 至殿省而覺亡,不久伏誅,夫誠仰見上帝之厚德也。 《潛潭巴》曰:有人走入宮,不知其名,大水為戒,天子驚, 群陰太隆,群下並湊,強盛也。建大中之道,舉賢良而 寵祿之,則其救也。《經》曰:「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 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於汝極,錫汝保極。」《詔問》曰:「南 宮侍中寺聞雌雞欲化為雄,尾身毛已似雄,頭尚未 變。臣聞凡雞為怪,皆貌之失也。《傳》曰:『貌之不恭,是謂 不肅』。」時即有雞禍。孝宣黃龍元年,未央宮輅軫中雌 雞化為雄,不鳴無距。是時元帝初即位,將立妃王氏 為后。至初元元年,丞相史家雌雞化為雄距而鳴。是 歲,封后父禁為平陽侯,而后正位,王氏之寵始盛。哀
帝晏駕,后攝政,王莽以后兄子為大司馬,由是為亂昔武王伐紂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易傳》曰:「婦人專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夫牝雞但雄鳴,尚有索 家不榮之名,況乃陰陽易體,名「實變改,此誠大異。臣 竊以意推之,頭為元首,人君之象。今雞身已變,未至 於頭,而聖主知之,訪問其故,是將有其事而不遂成 之象也。若應之不精,誠無所及,頭冠或成,即為患災。 敬慎威儀動作之容,斷娶御改,興政之原,則其救也。 夫以匹夫、顏氏之子,有過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 《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詔問曰:「即祚以來,災眚屢 見,頻歲月蝕地動,風雨不時,疾癘流行,迅風折樹,河 洛盛溢。臣聞陽勝則震,陰勝則蝕,思亂則風,貌失則 雨,視闇則疾癘流行,簡宗廟則水不潤下而河流滿 溢。明君正上下,抑陰尊陽,修五事於聖躬,致精慮於 供御,則其救也。」詔問:星辰錯謬,臣竊見熒惑變色,入 太微西門,太白正晝而見。臣聞熒惑示變,主當精明 其德,而有休慶之色。太白當晝而見,是陰陽爭明,強 國弱,弱國強,皆有失政。又失道而見,是為嬴長,侯王 不榮。熒惑主禮,太白主兵,謹禮事,治兵政,審察中外 之言,申明守禦之令,以杜漸防萌,則其救也。昔宋景 公小國諸侯,三有德言,而熒惑為之退舍。詔問:「蝗蟲 冬出。臣聞《易傳》曰:『大作不時,天降災,厥咎蝗蟲來』。」《河 圖祕徵篇》曰:「帝貪則政暴,吏酷則誅深,而蝗蟲出。息 不急之作,省役賊之費,進清仁,黜貪虐,介損求安,屈 省別藏,以贍國用。則其救也。《易》曰:『得臣無家』。言有天 下者,何私家之有?」詔問平城門及武庫屋各損壞。臣 愚以為,平城門向陽之門,郊祀法駕所從出,門之尊 者也。武庫,禁兵所藏,國家之本兵也。變此二處,異於 凡屋。《易傳》曰:「小人在位,上下咸悖,其妖城門內崩。」《潛 潭巴》曰:「出宮瓦自隳,諸侯強凌主。」《易傳》曰:「一柱泥,故 法棄其咎。」宮室傾圮,小人在顯位者黜之,以尊上整 下,去暴悖之愆,抑諸侯強凌主之漸,率由舊章,以變 柱泥棄法之咎,則其救也。《洪範傳》曰:「六沴作見,若時 共禦。帝用不羞,神則不怒,五福乃降,用彰於下。」詔問, 朝廷焦心,聞災恐懼,每訪群公卿士,皆各括囊迷國, 莫肯建忠規闕。以邕博學深奧,退食在公,故特密問。 宜披演所懷,指陳政要,所先後勿有依違顧忌,以經 術分別,皂囊封上,勿漏所聞。臣邕伏惟陛下聖德允 明,深悼變異,德音懇誠,褒臣博學深奧,特垂訪及,非 臣螻蟻愚怯所能堪副,亦臣輸寫肝膽出命之秋,豈 可顧患避害,復使陛下不聞至戒哉?臣邕頓首死罪。 伏思諸異各應,皆亡國之怪也。天於大漢,殷勤不已, 故屢出妖變,以當責讓,因以感覺,則危可為安,凶可 作吉。假使大運已移,豈有譴告哉?《春秋》魯定哀公之 時,周德巳絕,故數十年無有日蝕,此人為天所棄故 也。至於今者,災眚之發,不於他所,遠則門垣,近在署 寺,欲使陛下豁然大悟,可謂至切矣。陛下幸問,臣敢 不盡情以對。蜺墮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即祚 以來,宮中無他逸寵,而乳母趙嬈,貴重赫赫,生則貲 富侔於帑「藏,死則丘墓踰越園陵。兩子受封,兄弟典 郡。續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大為奸禍,盜寵竊 權,藏晦惑之罪,事必積浸,然後成形,虹蜺集庭,雌雞 變化」,豈不謂是。今者道路紛紛,復云有程大人者,察 其風聲,將為國患。宜高其隄防,明其禁令,深惟趙霍, 以為至戒。今聖意勤勤,思明邪正。而聞太尉張「顥,為 玉所進,暗昧已成,非外臣所能審處。如誠有之,近者 不治,無以正遠傾邪,在官當有所懲。光祿勳偉璋,所 在尤貪濁,九列之中,豈宜有此牧守?數十選代,既不 盡由本朝,反有異輩,無以示四方。聖意勤勤,欲清流 蕩濁,扶正黜邪,不得但以州郡無課而已。長水校尉 趙玹,屯騎校尉蓋升,其貴已足」,其富已優,當以見災 之故,為陛下先,群臣引退,以解《易傳》所載小人在位 之咎。伏見廷尉郭禧,敦重純厚,國之老成;光祿大夫 橋元,聰達方直,有山甫之姿;故太尉劉寵,忠實守固, 悃愊剛正,並宜為謀主,數見訪問。夫宰相大臣,君之 四體,委任責成,優劣已分。《春秋》之義,以貴治賤,遠間 親小加大,引在六逆,陛階增則堂高,輔位重則上尊, 不宜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也。又尚方工技之作,《洪都》 篇賦之文,宜且消息,以示憂懼。《詩》云:「畏天之怒,不敢 戲豫。」天戒誠不可戲也。宰府孝廉,士之高選,但當察 其真偽,以加黜陟。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責三公,乃 並以書疏小文,一介之技,超取選舉,開請托之門,違 「明王之典,眾心不厭,莫之敢言。」臣願陛下聽納忠言, 忍而絕之,側身踊躍,思惟萬幾,以答天望,以導嘉應。 聖朝既自約厲,以身率人,左右近臣,亦宜戮力從化, 人自抑損,天道虧滿,鬼神福謙,久高不危,常滿不溢, 群公之福,諸侯凌主之戒,不可不察也。臣邕愚戇,感 激忘身,敢觸忌諱,手書具對。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 之戒,下有失身之禍,臣安敢漏所問。願寢臣表,無使 盡忠之吏受怨姦仇。」〈按蔡中郎本集例序後漢書本傳之後今因本傳文義緊承章
奏後故先本集
〉按《蔡邕傳》章奏,帝覽而歎息,因起更衣,曹節於後竊視之,悉宣語左右,事遂漏露。其為邕所裁黜者,皆側 目思報。初,邕與司徒劉郃素不相平,叔父衛尉質又 與將作大匠楊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 遂使人飛章言邕、質數以私事請託於郃,郃不聽。邕 含隱切,志欲相中。於是詔下尚書召邕結狀。邕上書 自陳曰:「臣被召問,以大鴻臚劉郃前為濟陰太守。臣 屬吏張宛,長休百日,郃為司隸,又託河內郡吏李奇 為州書佐,及營護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母班,郃 不為用,致怨之狀。臣征營怖悸,肝膽塗地,不知死命 所在。竊自尋案,實屬宛、奇,不及陟、班。凡休暇小吏,非 結恨之本,與陟姻家,豈敢申助私黨?」如臣父子,欲相 傷陷,當明言臺閣,具陳恨狀。所緣內無寸事,而謗書 外發,宜以臣對,與郃參驗。臣得以學問,特蒙褒異,執 事祕館,操管御前,姓名貌狀,微簡聖心。今年七月,召 詣金商門,問以災異,齎詔申旨,誘臣使言。臣實愚戇, 唯識忠藎,出命忘軀,不顧後害,遂譏刺公卿,內及寵 臣,實欲以上對聖問,「救消災異,規為陛下建康寧之 訐。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 怪,盡心之吏,豈得容哉!詔書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 以改政思譴,除凶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旋被 陷破之禍。今皆杜口結舌,以臣為戒,誰敢為陛下盡 忠孝乎?」臣季父質,連見拔擢,位在上列。臣被蒙恩渥, 數見「訪逮。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門戶,非復 發糾奸伏,補益國家者也。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 得託名忠臣,死有餘榮,恐陛下於此不復聞至言矣。 臣之愚冗,職當咎患,但前者所對,質不及聞,而衰老 白首,橫見引逮,隨臣摧沒,并入阬埳,誠冤誠痛!臣一 入牢獄,當為楚毒所迫,趣以飲章辭情,何緣復聞!死 期垂至,冒昧自陳,願身當辜戮,丐質不并坐,則身死 之日,更生之年也。唯陛下加餐,為百姓自愛。」於是下 邕、質於洛陽獄,劾以讎怨奉公議,害大臣,大不敬,棄 市。事奏,中常侍呂強愍邕無罪,請之,帝亦更思其章。 有詔減死一等,與家屬髡鉗,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 楊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義,皆莫為用。球又賂其 部主,使加毒害,所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 按《楊震傳》:震孫賜,拜光祿大夫。光和元年,有虹蜺 晝降於嘉德殿前,帝惡之,引賜及議郎蔡邕等入金 商門崇德署,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以祥異禍福所 在。賜仰天而嘆,謂節等曰:「吾每讀《張禹傳》,未嘗不憤 恚嘆息,不能竭忠盡情,極言其要,而反留意少子,乞 還女婿朱游欲得尚方斬馬劍以理之,固其宜也。吾 以微薄之學,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無以報國,猥當 大問,死而後已。」乃書對曰:「臣聞之經傳,或得神以昌, 或得神以亡。國家休明則鋻其德,邪辟昏亂則視其 禍。今殿前之氣應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詩 人所謂蝃蝀者也。於《中孚經》曰:「蜺之比無,德以色親。」 方今內多嬖倖,外任小臣,上下並怨,諠譁盈路,是以 災異屢見,前後丁寧。今復投蜺,可謂孰矣!案《春秋讖》 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內亂加」,四百之期,亦復垂及。昔 虹貫牛山,管仲諫桓公無近妃宮。《易》曰:「天垂象,見吉 凶,聖人則之。」今妾媵嬖人,閹尹之徒,共專國朝,欺罔 日月。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說,以蟲篆小技 見寵於時。如讙兜、共工,更相薦說,旬月之間,並各拔 擢。樂松處常伯任芝居納言,郄儉、梁鵠,俱以便辟之 性,佞辯之心,各受豐爵不次之寵。而令搢紳之徒,委 伏畎畝,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棄捐溝壑,不 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從小人之邪意,順無知 之私欲,不念板蕩之作,虺蜴之誡。殆哉之危,莫過於 今。幸賴皇天垂象譴告,《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德,諸 侯見怪則修政,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人見怪則 修身。」唯陛下慎經典之誡,圖變復之道,斥遠佞巧之 臣,速徵鶴鳴之士,內親張仲,外任山甫,斷絕尺一,抑 止「槃游,留思庶政,無敢怠遑。冀上天還威,眾變可弭。 老臣過受師傅之任,數蒙寵異之恩,豈敢愛惜垂沒 之年,而不盡其慺慺之心哉!」書奏,甚忤曹節等,蔡邕 坐直對,抵罪,徙朔方。賜以師傅之恩,故得免咎。
吳
编辑大帝赤烏十一年以黃龍見白虎仁下詔勉修所職按三國志孫權傳赤烏十一年夏四月雲陽言黃龍見五月鄱陽言白虎仁詔曰古者聖王積行累善修
编辑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應之,所以表德也。朕以不 明,何以臻茲。《書》云:「雖休勿休。」公卿百司,其勉修所職, 以匡不逮。
晉
编辑武帝太康七年以災異詔求直言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七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蝕 之。乙卯,詔曰:「比年災異屢發,日蝕三朝,地震山崩。邦 之不臧,實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極言其故,勿 有所諱。」
按《八王故事》,太康七年正旦日蝕,詔公卿大臣各上
封事。咎其安在?汝南王亮與司徒魏舒、司空衛瓘上言:「三司之任,天地人也。乾道不普,故水旱為災;人倫失序,故奸宄不禁。乃者荊州之城,妖災仍興;任城國 都,水流變赤。延三朝之始,日有蝕之,孟陽節過,堅冰 未消。臣等瑣才,聽優高位,可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宜就顯戮,以答天意。謹免官,徒跣上所假章綬。」詔曰: 「陰陽失序,朕刑政失中所致也。其使冠履勿復道。」
元帝大興元年以雷震暴雨詔上封事
编辑按《晉書元帝本紀》:大興元年十一月庚申,詔曰:「朕以 寡德,纂承洪緒,上不能調和陰陽,下不能濟育群生, 災異屢興,咎徵仍見。壬子、乙卯,雷震暴雨,蓋天災譴 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陳 得失,無有所諱,將親覽焉。」
哀帝隆和元年詔以災異親行祈禳不果
编辑按《晉書哀帝本紀》,隆和元年詔曰:「元象失度,亢旱為 患。豈政事未洽,將有板築渭濱之士邪?其搜揚隱滯, 蠲除苛碎,詳議法令,咸從損要。」按《孔嚴傳》,隆和元 年詔曰:「天文失度,太史雖有祈禳之事,猶釁眚屢彰。 今欲依鴻祀之制,於太極殿前庭親執虔肅。」嚴諫曰: 「鴻祀雖出《尚書大傳》,先儒所不究,歷代莫之興。承天 接神,豈可以疑殆行事乎!天道無親,唯德是輔。陛下 祇順恭敬,留心兆庶,可以消災復異。皆已蹈而行之, 德合神明。丘禱久矣,豈須屈萬乘之尊,脩雜祀之事。 君舉必書,可不慎歟!」帝嘉之而止。
宋
编辑文帝元嘉三年旱蝗疾疫范泰請赦不報
编辑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范泰傳》,「元嘉三年秋,旱 蝗,上表曰:『陛下昧旦丕顯,求民之瘼,明斷庶獄,無倦 政事,理出群心,澤謠民口,百姓翕然,皆自以為遇其 時也。災變雖小,要有以致之。守宰之失,臣所不能究; 上天之譴,臣所不敢誣。有蝗之處,縣官多課民捕之, 無益於枯苗,有傷於殺害。臣聞桑穀時亡,無假斤斧; 楚』」昭仁愛,不禜自瘳。卓茂去無知之蟲,宋均囚有異 之虎。蝗生有由,非所宜殺,石不能言,星不自隕,《春秋》 之旨,所宜詳察。禮,「婦人有三從之義,而無自專之道。」 《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女人被宥,由來上矣。謝晦 婦女,猶在上方,始貴後賤,物情之所甚苦。匹婦一室, 亦能有所感激。臣於謝氏,不容有情,蒙國重恩,寢處 思報,伏度聖心,已當有在。《禮》《春》《夏》教《詩》,無一而闕也。 臣近侍坐,聞立學當在入年,陛下經略粗建,意存民 食,入年則農功興,農功興則田里闢,入秋治庠序,入 冬集遠生,二塗並行,事不相害。夫事多以淹稽為戒, 不遠為患,任臣學官,竟無微績,徒墜天施,無情自處。 臣之區區,不望目睹盛「化,竊慕子囊城郢之心,庶免 荀偃不瞑之恨。臣比陳愚見,便是都無可採,徒煩天 聽,愧怍反側。」書奏,上乃原謝晦婦女。時旱災未已,加 以疾疫,泰又上表曰:「頃亢旱歷時,疾疫未已,方之常 災,實為過差,古以為王澤不流之徵,陛下昧旦臨朝, 無懈治道,躬自菲薄,勞心民庶,以理而言,不應致此。 意以為」上天之於賢君,正自殷勤無已。陛下同規禹、 湯,引百姓之過,言動於心,道敷自遠。桑穀生朝而殞, 熒惑犯心而退,非唯消災弭患,乃所以大啟聖明,靈 雨立降,百姓改瞻,應感之來,有同影響。陛下近當仰 推天意,俯察人謀,升平之化,尚存舊典,顧思與不思, 行與不行耳。大宋雖揖讓受終,未積有虞之「道;先帝 登遐之日,便是道消之初。」至乃嗣主被殺,哲藩嬰禍, 九服徘徊,有心喪氣;佐命托孤之臣,俄為戎首。天下 蕩蕩,王道已淪。自非神英撥亂反正,則宗社非復。宋 有革命之與隨時,其義尤大。是以古今異用,循方必 壅,大道隱於小成,欲速或未必達;深根固蒂之術,未 洽於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緘默者也。臣既頑 且鄙,不達治宜,加之以篤疾,重之以惛耄,言或非言, 而或不能無言。陛下錄其一毫之誠,則臣不知厝身 之所
元嘉五年,詔「獻《讜言》以答天譴。」
按《宋書文帝本紀》:「五年春正月乙亥,詔曰:『朕躬承洪 業,臨饗四海,風化未弘,治道多昧,求之人事,鑒昧惟 憂。加頃陰陽違序,旱疫成患,仰惟災戒,責深在予。思 所以側身剋念,議獄詳刑,上答天譴,下恤民瘼。群后 百司,其各獻讜言,指陳得失,勿有所諱』。」
南齊
编辑武帝永明元年以星緯失序陰陽愆度詔赦原賑卹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元年三月丙辰詔曰朕自丁荼毒奄便周忌瞻言負荷若墜淵壑而遠圖尚蔽
编辑「政刑未理,星緯失序,陰陽愆度,思播先澤,兼酬天眚。 可申辛亥赦恩,五十日以期訖為始。京師囚繫,悉皆 原宥,三署軍徒,優量降遣。都邑鰥寡尢貧,詳加賑卹。」 永明八年,以災異赦天下。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八年「秋七月癸卯,詔曰:『陰陽舛 和,緯象愆度,儲嗣嬰患,淹歷旬晷。思仰祗天戒,俯紓 民瘼,可大赦天下』。」
===梁===
武帝普通二年詔停賀瑞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普通二年五月丁巳,詔曰:「王公卿 士,今拜表賀瑞,雖則百辟體國之誠,朕懷良有多愧。 若其澤漏川泉,仁被動植,氣調玉燭,治致太平,爰降 嘉祥,可無慚德。而政道多缺,淳化未凝,何以仰葉辰 和,遠臻冥貺。此乃更彰寡薄,重增其尤。自今可停賀 瑞。」
北魏
编辑太祖天興三年以災異詔諭群臣
编辑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興三年十有二月乙未,詔曰:『世 俗謂漢高起於布衣而有天下,此未達其故也。夫劉 承堯統,曠世繼德,有蛇龍之徵,致雲彩之應,五緯上 聚,天人俱協,明革命之主,大運所鍾,不可以非望求 也。然狂狡之徒所以顛蹶而不已者,誠惑於逐鹿之 說,而迷於天命也。故有踵覆車之軌,蹈釁逆之蹤,毒』」 甚者傾州郡,害微者敗邑里,至乃身死名頹,殃及九 族,從亂隨流,死而不悔,豈不痛哉!《春秋》之義,大一統 之美。吳楚僭號,久加誅絕,君子賤其偽名,比之塵垢。 自非繼聖載德,天人合會,帝王之業,夫豈虛應。歷觀 古今,不義而求非望者,徒喪其保家之道,而伏刀鋸 之誅。有國有家者,誠能推廢興之有「期,審天命之不 易,察徵應之潛授,杜競逐之邪言,絕姦雄之僭肆,思 多福於止足,則幾於神智矣。如此,則可以保榮祿於 天年,流餘慶於後世。夫然,故禍悖無緣而生,兵甲何 因而起?凡厥來世,勗哉戒之!可不慎歟!」時太史屢奏 天文錯亂,帝親覽經占,多云改王易政,故數革官號, 一欲防塞凶狡,二欲消災應變。
世祖太延元年詔以祥瑞並見賜酺五日禮答百神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延元年六月甲午詔曰頃者寇逆消除方表漸晏思崇政化敷洪治道是以屢詔有
编辑司,班宣恩惠,綏理百揆,群公卿士,帥尹牧守,或未盡 導揚之美,致令陰陽失序,和氣不平。去春小旱,東作 不茂,憂勤克己,祈請靈祗,上下咸秩。豈朕精誠有感, 何報應之速。雲雨震灑,流澤霑渥。有鄙婦人持方寸 玉印,詣潞縣侯孫家,既而亡去,莫知所在。玉色鮮白, 光照內映。印有三字,為龍鳥之形,要妙奇巧,不類人 跡。《文》曰:「旱疫平。」推尋其理,蓋神靈之報應也,朕用嘉 焉。比者已來,禎瑞仍臻,所在甘露流液,降於殿內;嘉 瓜合蒂,生於中山;野木連理,殖於魏郡,在先后載誕 之鄉;白燕集於盛樂舊都,元鳥隨之,蓋有千數;嘉禾 頻歲合秀於恒農;白雉、白兔,並見於渤海;白雉三隻, 又集於平陽太祖之廟。天降嘉貺,將何德以酬之?所 以內省驚震,欣懼交懷。其令天下大酺五日,禮報百 神守宰,祭界內名山大川,上答天意,以求福祿。
高宗興安二年詔以眾瑞兼呈大酺三日降殊死以下罪
编辑按《魏書高宗本紀》:「興安二年八月戊戌,詔曰:『朕以眇 身,纂承大業,懼不能宣慈惠和,寧濟方㝢,夙夜兢兢, 若臨淵谷。然即位以來,百姓晏安,風雨順序,邊方無 事,眾瑞兼呈,不可稱數。又於苑內獲方寸玉印,其文 曰『子孫長壽』。群公卿士咸曰『休哉』!豈朕一人克臻斯 應,實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致也。思與兆庶,共茲嘉 慶。其令民大酺三日,諸殊死已下,各降罪一等』。」
世宗延昌三年詔以山鳴地震恤瘼寬刑
编辑按《魏書世宗本紀》:延昌三年春二月乙未,詔曰:「肆州 秀容郡敷城縣,鴈門郡原平縣,並自去年四月以來, 山鳴地震,於今不已,告譴彰咎,朕甚懼焉。祇畏兢兢, 若臨淵谷。可恤瘼寬刑,以答災讁。」
肅宗正光四年以水旱星變申飭百司釐恤窮民旌命善良
编辑按《魏書肅宗本紀》:正光四年「秋八月戊寅,詔曰:『朕以 眇闇,沗承鴻緒,因祖宗之基,託王公之上。每鑒寐屬 慮,思康億兆。比雨旱愆時,星運舛錯,政理闕和,靈祗 表異,永尋夕惕,載恧於懷。宜詔百司,各勤厥職,諸有 鰥寡窮疾冤滯不申者,並加釐恤。若孝子順孫,廉貞 義節,才學超異,獨行高時者,具以言上,朕將親覽,加 以旌命』。」
北周
编辑孝閔帝元年詔恤災厲
编辑按《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戊 申,詔災厲所興水旱之處,並宜具聞。」
武帝保定二年五月庚午以山南眾瑞並集大赦天下百官及軍人普汎二級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靜帝大象元年以災異詔求直言〈按是年宣帝已內襌故稱靜帝〉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十二月戊午以災異屢見帝御路寢見百官詔曰穹昊在上聰明自下吉凶
编辑由人,妖不自作。朕以寡德,君臨區㝢,大道未行,小信 非福。始於秋季,及此元冬,幽顯殷勤,屢貽深戒。至有 金入南斗,水犯軒轅,熒惑干房,又與土合,流星照夜, 東南而下。然則南斗主於爵祿,軒轅為於後宮,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則憂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驗。 豈其官人失序,女謁尚行,政事乖方,憂患將至。何其 「昭著,若斯之甚!上瞻俯察,朕實懼焉。將避正寢,齋居 克念,惡衣減膳,去飾撤懸,披不諱之誠,開直言之路, 欲使刑不濫及,賞弗踰等。選舉以才,宮闈脩德。宜宣 諸內外,庶盡弼諧,允葉民心,用銷天譴。」於是舍仗衛 往天興宮,百官上表勸復寢膳,許之。
隋
编辑隋制,凡遇災荒癘疫,天子避殿撤膳,遣使祭告。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寢, 撤膳三日,遣使祭崩竭之山川,牲用大牢。」又按志, 「凡大疫、大荒、大災,則素服縞冠。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