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46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四十六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四十六卷目錄

 星變部彙考二十

  宋一太祖建隆三則 乾德六則 開寶九則 太宗太平興國七則 雍熙四則 端

  拱二則 淳化五則 至道三則 真宗咸平六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九則 天禧五

  則 乾興一則

庶徵典第四十六卷

=星變部彙考二十{{{1}}}

宋一 编辑

太祖建隆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六月癸酉,有星赤色,出 心。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歷上相。」 按《天文志》:「十 月癸酉,熒惑犯進賢。」「十一月乙卯,熒惑犯氐。」 又按 志:「正月甲子,太白犯熒惑於婁。十月壬申,又相犯於 軫。」 又按志:「正月戊午,有星出東北方,青赤色,北行, 初小後大,尾跡斷續,光燭地。四月有星出天市垣。六 月癸酉」,有大星赤色,出心大星。甲申,有星赤色,出太 微垣,歷上相。乙未,有大星色赤,流虛東北。九月癸亥, 有星出昴。甲子,有星如缶,出卯,光明燭地。十二月戊 辰,有星青赤色,出參旗西南,慢行而沒,蒼光燭地。 建隆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二年五月乙丑,天狗墮西南。 按 《天文志》:十一月癸未,月犯歲星。 又按志:四月乙巳, 歲星犯左執法。五月己丑,犯東井。十月乙巳,犯亢。 又按志:八月戊申,熒惑犯哭星。九月乙酉,犯壁壘陣。

又按志。「九月丁丑。太白犯南斗 。」 又按志。十二月。

己酉,客星出天巿垣宗人星東,微有芒彗。 又按《志》, 「五月己丑,天狗墮西南。」按本紀作乙丑互異

建隆三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乙巳, 月犯歲星。」 又按志:「四月壬辰,月犯輿鬼。庚子,犯氐。 五月甲子,犯左執法。六月丙申,犯房第一星。十二月 庚戌,入南斗魁。」 又按志:「十月甲辰,熒惑犯氐。十二 月庚戌,入天籥。」 又按志:「十一月壬申,歲星與熒惑 合於房。」 又按志:「十一月甲戌,熒惑犯歲星於房。」 又按志:「正月辛未。客星西南行入氐宿。二月癸丑至 七月沒。」 又按《志》。「六月丁酉。有星出天市。入南斗魁。」

乾德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德元年二月 丙午,有星如桃,色赤,出弧矢東南沒,有光明。」

乾德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乙丑, 有星黃白色,出太微五帝南,速行至外廚沒,其體散 落,光燭地。」

乾德三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三年八月辛酉,壽星見。」 按《天文 志》:「九月乙亥,熒惑犯司怪。」 又按志:「八月庚申,太白 犯太微上相。」 又按志:「八月辛酉,老人星見。」 又按 志:「六月丁巳,有星如桃,色黃赤,出北斗魁,經太微垣 北,過角宿西,漸大,行五尺餘沒,尾跡凝天有光明。十 二月丁巳,有星出天河,青白色,南行至天倉沒。初小 後大,光燭」地。

乾德四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四年五月辛卯。熒惑犯軒轅。六月 甲午,月犯心前星。」 按《天文志》。「二月癸卯,月犯五車。」

又《按志》。「四月壬子,熒惑入輿鬼,犯積尸。五月辛卯。」

犯軒轅。 又按志。六月辛丑,太白犯右執法。 又按 志。「六月甲辰,太白犯熒惑於張。」 又按志。「六月己亥, 太白與熒惑合於張。」 又按志。八月乙卯,老人星見。

又《按志》:「正月乙未,有星出天社,青白色,速行,尾跡。」

三丈餘,初小後大,沒有光明。四月甲寅,有星出天乳, 青赤色,東南行,貫房沒,光燭地。閏八月己丑,有星出 天船,青白色,西南速行,沒於文昌。

乾德五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五年三月五星聚奎。」 按《天文志》: 「正月壬子,月犯南斗魁。七月下未,犯昴。十月己巳,掩 昴。」 又按志:「九月戊申,熒惑犯輿鬼。十二月戊辰,犯 五諸侯。」 又按志:「八月辛酉,太白犯右執法。」 又按 志:「三月,五星如連珠,聚於奎婁之次。」

按《鐵圍山叢談》:「太祖皇帝應天順人,肇有四海,受禪 行八年矣,當乾德之五祀,而五星聚奎,明大異常,奎 下當曲阜之墟也。時太宗適為兗海節度使,則是太 宗再受命之祥。此所以國家傳祚聖系,皆自太宗。應 符既同乎漢祖,而卜年宜過於周曆矣。」

乾德六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正月戊申
考證
老人星見。」

開寶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六月丁丑,太白晝見,戊 寅復見。 按《天文志》:「正月辛卯,月犯昴。」 又按《志》:「五 月壬子,熒惑犯太微上將。六月壬戌,掩心大星。」 又 按志:「十一月庚寅,太白犯房。」 又按志:「六月丁丑,太 白晝見,戊寅復見。」 又按志:「正月壬寅,歲星與填星、 太白合於婁。」 又按志:「七月戊子,有星出大角,青白 色,北行沒,明燭」地。九月戊子,有星出文昌,赤黃色,東 北速行而沒。

開寶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秋七月乙亥,壽星見。」 按《天文志》: 「二年正月丙戌,月犯昴。」 又按志:「七月乙亥,熒惑犯 輿鬼。八月戊寅,掩積尸。」 又按志:「七月丁亥,老人星 見。」 又按志:六月己卯,有星出河鼓慢行,明燭地。 開寶三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九月乙卯, 月犯填星。」 又按志:「六月乙未,月犯東井。十月癸未, 犯天關。」 又按志:「八月壬辰,熒惑犯房。」 又按志:「五 月庚戌,太白與填星合於畢。六月乙未,與歲星合於 東井。」 又按志:「九月庚午,廣州民見眾星皆北流。」 按陸游《南唐書》:「開寶三年夏,太白晝見。」

開寶四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四年八月辛卯,景星見。」 按《天文 志》。「四月己巳,太白犯東井。」 又按志。「十月甲辰,太白 犯熒惑於牽牛。」 又按志。「八月辛卯,有星出織女。西 北行。尾跡三丈餘沒。久有聲。」

開寶五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七月庚辰, 月犯東井。」 又按志:「二月己卯,熒惑退入太微,犯上 相。七月甲子,入氐。」 又按志。「七月乙丑,填星犯東井。」

又《按志》。十一月己未。太白犯哭星 。又按志。「十月。」

甲辰,太白與熒惑合於牽牛。 又按《志》,「八月乙巳,有 星出王良,西北行四丈餘,有聲而散。」

開寶六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六年冬十月戊子,流星出文昌北 斗。」 按《天文志》。「三月丁巳,月犯畢大星。」

開寶七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九月甲午, 有星出室,西北行,星體散落有聲,明燭地。」

開寶八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八年六月甲子,彗出柳,長四丈,辰 見東方。」 按《天文志》,「六月甲子,彗星出柳,長四丈,辰 見東方,西南指,歷輿鬼至東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 而滅。」

按陸游《南唐書》:「乙亥歲三月,彗出五車,色白,長五尺。 夏六月,轉見西方,犯太微,六十日滅。」

開寶九年,星變。

按《宋史太祖本紀》:「九年六月乙卯,熒惑入南斗。」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太平興國三年 七月己亥,月掩熒惑,八月甲戌,與太白合。」 又按志: 「十月甲寅,有星出天船,赤黃色,至天棓,星體散落,明 燭地。」

太平興國四年八月乙亥,老人星見。

太平興國五年七月乙丑,月掩五諸侯。八月己卯,老 人星見。

太平興國六年八月戊子,太白入太微,犯右執法。己 卯,老人星見。

太平興國七年二月丙子,月犯輿鬼。三月丙申,犯昴。 按以上《宋史太宗本紀》俱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太平興國八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七月辛巳, 月凌歲星。 又按《志》:三月癸未,月入南斗魁。八月戊 寅,犯昴。壬午犯輿鬼。庚寅犯角。十月癸未,犯東井。乙 巳,犯心後星。 又按志:七月丙寅,歲星入張。 又按 志:七月癸亥,熒惑入輿鬼。 又按志:三月乙巳,熒惑 犯歲星。 又按志:「八月辛卯,老人星見。」 又按志:「二 月甲辰,客星出太」微垣端門東,近屏星北行。 又按 《志》:「三月丙寅,有星晝出西南,當未地,青白色,尾跡二 丈餘,沒於東北,有光明。」七月辛巳,有星如稱權,沒於 婁。八月壬寅,有星出紫微鉤陳東,赤黃色,向北速行, 近北極沒。 按《溫仲舒傳》,「仲舒拜工部郎中、樞密直 學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見,召對便殿,仲舒以為國家 平太原以來,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殺傷剽掠,彼此迭 見。大河以北,農桑廢業,戶口減耗。凋弊之餘,極力奉 邊,丁壯備徭,老弱供賦,遺廬壞堵,不亡即死。邪人媚 上,猶云樂輸。加以兵卒踐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曠。順 推恩宥,以綏民庶。」太宗嘉納之,遂赦河北。

太平興國九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九年正月庚申月掩五車東南星。甲戌,入南斗魁。二月壬辰,犯七星。 丁巳,犯五諸侯。丙午,犯輿鬼。五月甲寅,掩星第三星。 六月壬寅,犯昴。七月甲子,又犯。癸酉,犯五諸侯第三 星。九月丁未,犯南斗魁。甲子,犯昴。己巳,入輿鬼,掩積 尸。十二月丙戌,掩昴。」

雍熙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雍熙元年正月 辛巳,「歲星犯靈臺第一星。」 又按《志》:「七月乙卯,熒惑 入東井。十二月辛巳,逆犯軒轅第二星。」 又按《志》:「二 月壬辰,太白犯昴。八月壬寅,犯軒轅第一星。十一月 戊戌,入氐。戊午,又犯心前星。己未,又犯大星。」 又按 《志》:「十月丁酉,有星出昴,赤色,東南蛇行二丈餘沒。」 雍熙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閏九月癸未,太白入南斗。」 按《天文志》:「正月庚午,月入南斗魁。二月丙戌,犯輿鬼 西北星。三月戊申,犯昴。四月乙丑,掩心後星。五月丙 辰,犯房第二星。閏九月丁亥,掩昴。十月辛酉,犯軒轅, 掩御女。」 又按志:「閏九月癸未,太白入南斗魁。」 又 按志:「七月丙戌,熒惑與歲星合於軫。」 又按《志》:「正月 壬戌,有星」出東井,其大倍於金星,入輿鬼沒。

雍熙三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七月癸巳。 熒惑入輿鬼。九月乙亥。犯軒轅御女星。 又按志。「八 月己酉。老人星見。」

雍熙四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十月癸卯, 太白犯進賢。」 又按志:「十二月丁巳,太白與填星歲 星合於南斗魁。」 又按志:「八月辛亥,老人星見。」 又 按志:「六月庚戌,酉初,有星出西北,色青白,入濁,當戌 地有聲如雷。八月乙亥,有星出天關東,色赤黃,尾貫 月。」

端拱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八月乙卯,壽星見丙地。」

按《天文志》:「二月戊申,月犯填星。辛亥,犯歲星。六月」

「丁卯,掩填星。」 又按《志》:「八月壬戌,月掩建第一星。甲 戌,掩建星。十二月乙亥,犯房。」 又按《志》:「六月己丑,熒 惑入輿鬼,犯積尸。八月戊午,又犯軒轅大星。九月甲 申,犯靈臺。壬辰,犯太微上將。乙巳,犯右執法。十月癸 亥,又犯左執法。十一月甲申,犯進賢。」 又按《志》:「閏五 月庚寅,填星退行犯建星,相去五寸許。」 又按《志》:「十 月辛巳,太白犯哭星。癸未,犯天壘。」 又按《志》,「八月乙 卯,老人星見。」 又按《志》,「四月辛亥,有星出天津,赤黃 色,蛇行有聲,明燭地,犯天津東北。」「閏五月辛亥丑時, 有星出奎,如半月,北行而沒。乙卯,有星出紫微鉤陳 西,色青,尾跡短,赤光照地,北行而沒。九月癸丑,有星 出西南,如太白,有尾跡,至中天。旁出一小星,行丈餘」, 又出一小星,相隨至五車沒。

端拱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東井。上避 正殿。減常膳。八月丙辰。大赦。是夕彗不見。冬十月。以 歲旱彗星謫見。詔曰。朕以身為犧牲。焚於烈火。亦未 足以答謝天譴。當與卿等審刑政之闕失。稼穡之艱 難。恤物安人。以祈元佑。」 按《天文志》。四月辛酉,月犯 角左星。 又按志。二月辛未,熒惑退行犯亢。六月壬 申犯「氐東南星。八月丙寅,犯天江。十一月庚辰,犯哭 星。」「十二月己巳,犯房,又犯鉤鈐。」 又按《志》:「五月己亥, 太白犯畢右股第一星。六月乙卯,犯天關。七月壬申, 犯輿鬼東南星。八月壬子,犯軒轅大星。」「九月庚辰,犯 左執法。」 又按《志》:「正月丁亥,辰星犯歲星於須女。十 一月壬辰,熒惑犯歲星。」 又按《志》:「九月乙巳,填星與 熒惑合於危。」 又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見。」 又按 《志》:「七月戊子,彗星又出東井積水西,青白色,光芒漸 長,辰見東北,旬日夕見西北歷右攝提,凡三十日,至 亢沒。」 又按《志》:「七月丁亥,客星出北河星西北,稍暗, 微有芒,彗指西南。」 又按志:「四月辛亥戌時,有星出 東南,色白,墜於氐房間。壬申,有星出漸臺,血」色赤,東 南急行,掩左旗,過河鼓沒。

按《玉海》:「端拱二年,趙普為相,因星變言司天諂諛,請 詰其情。」

淳化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元年六月庚午,太白晝見。秋 七月丁丑,太白復見。「九月辛巳,熒惑入太微垣。十月 乙巳,熒惑陵左執法。」「十一月戊戌,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四月丙辰,月犯角大星。七月甲午,犯畢。丙辰,掩 畢左股第二星。九月辛巳,犯牽牛。十一月乙未,犯角 大星。」 又按《志》:「八月戊申,熒惑犯軒轅大星。壬申犯 靈臺。」九月庚辰犯太微上將。壬辰犯右執法。癸巳又 犯左執法。 又按志:「六月庚申,太白犯太微垣,入端 門。」 又按志:六月庚午、七月丁丑、十一月戊戌,太白 皆晝見。 又按《志》:十一月丙申,月與熒惑合。 又按

《志》:「八月丁卯,老人星見。」 又按志:「正月辛巳,客星出
考證
軫宿,逆至張七十日,經四十度乃不見。」 又按《志》:「九

月辛巳,有星出羽林,色青,南行,光奪月。十二月壬午, 流星出天關,南行歷東井、郎位攝提,至大角東北墜 於地,光芒四照,聲如隤牆。」

淳化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六月己丑, 月犯歲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月犯氐東南星。六月 乙亥,入氐。十二月乙亥,犯畢。丙戌,入氐。」 又按志:「正 月丙戌,熒惑犯房第一星。四月丁亥,犯天江。」 又按 志:「三月癸丑,太白犯歲星於婁。」 又按志:「正月癸丑, 填星與太白合於須女。」 又按志:「三月癸丑,太白與 歲星合於婁,太白在南。」 又按《志》,「八月辛未,老人星 見。」 又按志,「正月丙申,有星出水府西,色赤黃,經參 旗分為三星,相從至天苑東沒,光燭地。」七月癸酉,有 星出雲雨側,色青白,緩行三尺餘沒。

淳化三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癸亥, 月與太白合。九月戊午,掩熒惑。十二月甲申,與熒惑 合。」 又按志:「十一月癸卯,月入畢,掩大星,乙卯入氐。」

又《按志》。「十月乙巳,熒惑犯左執法。」 十一月己亥,熒

惑入氐。 又按志,「九月辛丑,太白犯右執法。癸卯犯 太微端門。十月壬午,入氐。」 又按志:「正月丙辰,太白 與熒惑合于婁,歲星在胃。」 又按《志》:「八月戊寅,老人 星見。」 又按《志》:「三月己酉未時,西北方有星西北速 行,色青白,有尾跡。四月己卯,有星出文昌西南速行 至柳,分為二星而沒。」「六月己丑,有星出天市垣屠肆 東,色青白」,西北慢行丈餘,分為三星,從而沒。

淳化四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十月癸未, 月與辰星合。」 又按《志》:「九月癸巳,月掩牽牛。」「閏十月 丁未,月入太微端門。」 又按《志》:「四月戊辰,熒惑入羽 林。丙子,犯氐。」 又按《志》:「十月乙丑,太白犯南斗魁第 二星。」 又按《志》:「九月己卯,老人星見。」 又按《志》:「五月 乙未平明,有星東南出南斗,色青白,西北行而沒。」 淳化五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己亥, 月犯歲星。」 又按《志》:「正月丙寅,月犯軒轅大星。五月 丁未,入畢。十月庚子,凌軒轅大星。丙午,入氐犯東北 星。」 又按《志》:「三月甲戌,熒惑犯東井西垣第一星。十 月己未,入氐。十一月癸丑,犯房第一星。」 又按《志》:「六 月丙午,太白、歲星相犯於柳。十一月丙子,太白犯辰 星於虛。」 又按《志》,「六月丙午,歲星與太白合於柳。」 又按《志》,「八月乙丑,老人星見。」 又按《志》,「八月己酉,常 星未見,有星出東方,色青白,東北慢行至濁沒,大約 出奎婁間。」九月庚午,有星出昴北,緩行過卷舌,至礪 石沒。

至道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至道元年三月 乙卯,月犯歲星。 又按《志》:「六月辛巳,月入太微。十一 月乙卯,犯畢大星。甲子,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庚 戌,歲星犯右執法。」 又按《志》:三月癸巳,太白凌東井 第一星。五月壬戌,太白犯軒轅大星,相去一尺許。十 一月庚戌,入氐。 又按《志》:「五月戊午,熒惑犯填星於 奎。」 又按《志》:「五月庚戌,歲星與太白太陰同度,不相 犯。」 又按《志》:「五月乙卯,填星與熒惑合於東壁。」 又 按《志》:「五月丙辰,太白與歲星合於七星,不相犯。」 又 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見。」 又按《志》:「四月乙巳,常星 未見,有星出心北,色青赤,急行而墜。」七月癸丑,有星 出危,色青白,入羽林沒。

至道二年,星變。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丁卯, 熒惑守昴。三月守東井。閏七月丁亥,犯畢北小星。十 月己未入太微。甲子入氐。十一月丁亥,又入太微。」 又按志:「閏七月己亥,老人星見。」 又按志:「五月辛丑, 有星出紫微北,尾跡丈餘,如彗而有聲,墜於壁、室間。 五月己未,日未及地五尺間,有星出中天,色赤黃,有 尾跡,東」行速行二丈餘沒。六月己卯,有星出牽牛,西 歷狗國,光芒丈餘,墜東南,及地無聲。又有星出翼,貫 天廟,墜於稷星東,光燭地。九月丁酉平明,有星出北 方,東行三丈餘,分為三星,從而沒。

至道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即位,八月戊申,太白犯太微。 戊午,熒惑入東井。九月丁丑,二星隕西南。 按《天文 志》:八月戊申,月犯填星。十二月癸丑,犯歲星。 又按 志:「九月癸未,月入軒轅。」 又按志:「十月丁巳,歲星入 氐。」 又按志:五月庚午,熒惑入太微端門。八月庚子, 掩南斗魁。己未,入東井。 又按志:「八月戊申,太白犯 太微上將。」 又按《志》。「八月辛丑。老人星見。」 又按《志》。 「九月丁丑。有星二。隕於西南。一出南斗。一出牽牛。有 光三丈許。」

====真宗咸平元年星變====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元年春正月甲申,彗出營室 北。二月癸巳,呂端等言,彗出之應,當在齊魯分。帝曰: 「朕以天下為憂,豈直一方耶?」甲午詔求直言,避殿減 膳。乙未慮囚,老幼疾病,流以下聽贖,杖以下釋之。丁 酉,彗滅。 按《天文志》:三月乙丑,月犯熒惑;五月己巳 掩歲星。七月甲子又犯。十二月甲午犯填星。 又按 志:六月壬辰,月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乙酉,歲星退 行入氐。七月庚戌,入亢。 又按《志》,四月癸巳,熒惑入 輿鬼。 又按《志》:七月癸酉,太白犯角左星。八月犯軒 轅。九月癸亥犯南斗魁。庚辰犯太微次將。十一月癸 酉,又入軒轅。乙亥入太微。 又按《志》,二月甲寅,太白 犯填星。 又按《志》:「八月癸丑,老人星見。」 又按《志》:「正 月甲申,彗星又出營室北,光芒尺餘,至丁酉,凡十四 日滅。」

咸平二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戊子, 月犯太白。「十一月乙未,犯熒惑。」 又按《志》:「八月戊午, 月入南斗魁。九月癸巳,犯右執法。辛巳,犯軒轅。十月 癸亥,犯昴。庚午入太微屏星。」 又按《志》:「十一月戊申, 熒惑退行犯輿鬼。」 又按志:「七月辛巳,填星犯畢。」 又按志:「正月己卯,太白入南斗魁。四月己未,入太微, 犯次將,守屏」星。甲子又入。六月丁丑入東井。 又按 《志》。「八月癸亥老人星見。」

咸平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六月己未,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二月壬子,月犯太白。九月辛丑,又犯。」 又按志: 「二月乙丑,月犯心中星。五月壬午,犯右執法。戊子,犯 心中星。丙申,犯太微上相。六月丁未,與熒惑犯右執 法。辛未入畢。九月庚子,入太微。十月己巳,犯角右星。 十二月丙寅,掩心。」 又按志:「二月癸酉,熒惑犯輿鬼。 四月辛酉,犯軒轅大星。」「六月丁未,犯右執法。」 又按 《志》:「二月甲寅,太白犯昴。八月己未,犯軒轅大星。九月 壬午,犯右執法。」 又按《志》:「六月己未,太白晝見經天。」

又《按志》。四月癸亥。辰星掩太白 。又按志。八月丁

卯,老人星見。

咸平四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十二月丙寅,太白晝見南斗。」

按《天文志》:「十月辛酉,月掩熒惑。十一月己丑,又犯。」 又按志:「正月戊子,月犯太微上將,丁酉,犯南斗魁。」

「四月丁未,又犯。六月癸丑,掩房次相。八月乙巳,犯心 後星。丙寅,犯軒轅大星。九月乙亥,犯南斗魁。丁酉,犯 角大星。十月乙丑,犯五車。十一月乙未,犯心後星。十 二月庚戌,犯五車。己未,犯角。壬戌,犯心前星。」 又按 《志》:「八月甲子,熒惑犯輿鬼。十月庚子,犯軒轅。十一月 庚寅,犯太微上將。」 又按《志》:「六月丙申,填星犯東井。 十月辛丑,犯井鉞。己未,犯東井。」 又按《志》:「九月乙亥, 太白犯房心。十月丙午,入南斗。閏十二月丙戌,犯角 大星。己酉,犯房。辛卯,犯箕。壬辰,犯南斗魁。」 又按《志》: 「十二月丙寅,太白晝見在南斗。」 又按《志》:「八月甲子, 老人星見。」

咸平五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癸巳, 月犯歲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月犯心後星。五月戊 申,犯南斗魁。七月壬寅,掩箕。甲寅,犯昴。八月庚午,犯 南斗魁。辛丑,掩昴。丙戌,犯五諸侯。九月丙辰,犯軒轅 大星。十月壬午,犯軒轅小星。甲申,犯右執法。十二月 甲申,掩心前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熒惑犯太微上 將。甲申,犯太微西垣。壬辰,犯右執法。七月丁巳,犯氐。 八月丙子,犯房。」 又《按志》:「三月戊戌,填星犯鉞。」 又 按《志》:「正月丁巳,太白犯心後星。二月庚申,掩昴。壬申, 掩五車。」

咸平六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六年五月甲午,太白晝見。八月庚 午,太白晝見。十一月甲寅,有星孛於井鬼。」 按《天文 志》:「十一月癸卯,月犯填星。十二月庚子又犯。」 又按 志:「正月戊戌,月犯昴。辛亥,犯房上將次將心小星。三 月丁未,犯心後星。五月丙午,犯軒轅大星。七月甲寅, 犯五諸侯東南星。八月甲申,犯軒轅大星。九月癸卯, 犯昴。己巳,犯五車。十月庚申,犯南斗魁。丙子,犯輿鬼。 十一月戊戌,犯畢。」 又按《志》:「七月壬寅,熒惑犯輿鬼。 八月庚申,犯軒轅大星。九月戊申,犯靈臺。十月己未, 入太微,犯上將。十一月庚寅,犯左執法。壬辰,犯進賢。 甲辰,犯太微上相。十二月甲子,又犯進賢。」 又按《志》: 「九月戊戌,填星守輿鬼。」 又按《志》:「四月庚辰,太白」犯 輿鬼。五月乙巳,犯軒轅。九月戊申,犯左執法。十一月 癸巳,入氐。 又按《志》:「五月甲午、八月庚午,太白皆晝 見。」 又按《志》:「正月庚戌,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八月 丙子,老人星見。」 又按《志》:「十一月辛亥,旄頭犯輿鬼。 甲寅,有彗孛於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餘,歷 五諸侯及五車入參,凡三十餘日沒。」 又按《志》:「五月

乙未,有星出王良西,又出北極,稍東北,至垣外沒,有
考證
聲如雷。」「六月庚午,有星晝出東北方,色黃白,有尾跡。

七月壬辰,有星出昴,尾跡丈餘,色白,隱隱有聲,至狼 星沒。」「十一月癸丑,有星出畢,至屏星北沒,尾跡蛇行, 屈曲三丈餘久方沒。」十二月乙酉,威虜軍有星歷城 西北,尾跡長數里,光照地落,蕃帳,有聲如雷者三

景德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十一月辛亥,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八月壬申,月犯填星 。」 又按志。三月庚

戌,月犯輿鬼。四月辛未,入南斗魁。五月乙丑,入太微 端門,犯屏星。六月甲子,掩心後星。丙子,掩昴。戊寅,犯 五車東南星。九月戊子,犯南斗魁。十二月辛丑,犯房。

又按《志》,「三月丙申,熒惑犯太微上將,戊戌犯次相。」

己酉,犯執法。七月乙丑,犯氐。閏九月庚戌,犯南斗。 又按志:「閏九月丙寅,太白犯南斗。十月丙寅,犯哭。」 又按志:「十一月辛亥,太白晝見。」 又按志:「八月癸酉, 老人星見。」 又按志:六月戊午,有星晝出西南方,赤 黃,有尾跡,速流丈餘沒。十月戊申,天雄軍有星出北 方,隕於西北,光丈餘。十二月庚辰,有星出文昌,慢行 西北,分為數星,至紫微垣東北沒。戊子,有星出昴,至 參旗,迸為數星沒。

景德二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八月辛丑,有星孛於紫微。」 按《天文志》:五月辛卯,月犯填星。十二月癸未,月犯歲 星。 又按《志》:「正月乙卯,月犯昴。七月甲寅,掩心中星。 庚午,犯東井北轅。十一月庚申,犯輿鬼。辛未,犯心前 星。」 又按《志》:「八月壬子,歲星入太微。十二月壬辰,犯 天樽。」 又按志:八月丁丑,熒惑犯軒轅大星。甲戌,犯 左執法。十二月乙酉,犯氐。 又按志:「十月丙子,填星 守軒轅。」 又按志:「五月己未,太白掩心前星。」六月己 丑,犯南斗。七月甲寅,犯輿鬼積尸。八月己丑,犯太微 上相。 又按志:「四月甲辰,太白晝見。」 又按志:「六月 己亥,太白犯歲星。」 又按志:「八月庚辰,老人星見。」 又按《志》:「八月甲辰,客星出紫微天棓側,孛孛然如粉 絮,稍入垣」內,歷御女、華蓋,凡十一日沒。 又按《志》,「正 月丙子日未沒,有星速流西南。」二月己亥,有星出太 微上將,光燭地。四月癸卯,有星北流入天倉,尾跡丈 餘。十月戊寅,有星出太微垣內屏北,至翼分為三星, 隨而沒,尾跡青白色。十一月壬子,有星晝出,南聲如 雷,光燭地。

景德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五月 壬寅,周伯星見。七月乙巳,太白晝見。十一月壬寅,周 伯星再見。」「十二月癸酉,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 己卯,月犯昴。十一月己酉又犯。」 又《按志》:「十月戊寅, 歲星犯軒轅大星。」 又按志:「正月己巳,熒惑犯房上 相。庚午犯次相。二月甲戌犯鉤鈐。丙寅犯房次相。三 月丁未」守心。乙丑,犯鉤鈐。丙寅,又退行犯房次相。七 月丁酉,犯天江。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太白犯西咸。」

又按志。「五月癸亥。填星犯軒轅。九月戊辰犯靈臺。」 又按志。「七月乙巳太白晝見。庚申又見。」 十二月癸

酉又見。 又按《志》,「七月戊辰,辰星犯歲星。己酉,太白 犯歲星。」 又按《志》:「七月己酉,辰星與歲星太白合於 柳。」 又按《志》:「八月庚寅,老人星見。」 又按《志》:「四月戊 寅,周伯星見,出氐南騎官西一度,狀如半月,有芒角, 煌煌然可以鑒物,歷庫樓東,八月隨天輪入濁,十一 月復見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見東方,八月西南 入濁。」 又按《志》,「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方。」 又按《志》, 「五月乙卯,有星出天津東北紫微垣北,分為四星,隨 而沒,赤黃,有尾跡。六月乙亥,有星出雲雨星北,至羽 林天軍南,迸為三星沒。丁酉,有星出胃北,入天囷,迸 為數星,光燭地。」「七月庚申,有星出靈臺,有炬彗,聲如 雷,至南濁沒,赤光燭地。十一月辛丑,有星出中台東」 北,速流,有聲,光燭地。 按《周克明傳》:克明開寶中遷 春官正。景德初,召試中書,賜同進士出身。三年,有大 星出氐西,眾莫能辨,或言國皇妖星,為兵凶之兆。克 明時使嶺表,及還,亟請對,言:「臣按《天文錄》,荊州占,其 星名曰周伯,其色黃,其光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是 德星也。臣在塗聞中外之人頗惑其事,願許文武稱 慶,以安天下心。」上嘉之,即從其請,拜太子洗馬、殿中 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權判監事。 按《張知白傳》:周伯 星見,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閣稱賀。知白以為人君當 修德應天,而星之見伏無所繫,因陳治道之要。帝謂 宰臣曰:「知白可謂乃心朝廷矣。」

按《玉壺清話》,景德三年,有巨星見於天氐之西,光芒 如金圓,無有識者。春官正周克明言:「按天籙,《荊州占》, 其星周伯語曰:『其色黃金,其光煌煌,所見之國,太平 而昌』。又按《元命苞》,此星一曰德星,不時而出。時方朝 野多歡,六合平定,鑾輿澶淵,凱旋萬域,賦斂無橫,宜 此星之見也。」克明本進士,獻文於朝,召試中書,賜上 及第。

景德四年星變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六月丁未,司天監言,「五星聚 而伏於鶉火。」 按《天文志》:六月壬午,月掩南斗。戊午, 犯天關。七月庚午,掩氐。辛未,犯房次相。八月甲寅,犯 東井。九月己巳,犯建星。十二月丙戌,犯氐。 又按《志》: 閏五月己巳,歲星犯軒轅大星。九月乙亥,入太微。 又按志:八月丙申,熒惑與歲星犯太微上將。己酉犯 右執法。十一月丙寅,犯氐。丙戌犯西咸。 又按志:「八 月辛亥,填星入太微右掖。乙卯又入太微。」 又按志: 「九月戊子,辰星見東方,在亢。」 又按志:七月癸巳,熒 惑犯歲星。八月乙未,熒惑又犯歲星。 又按《志》:「九月 戊子,歲星與填星合於翼。」 又按《志》:「七月五星當聚 鶉火,而近太陽,同時伏。」 又按《志》:「二月己卯、八月甲 午,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三月庚申,有星晝出南方。 六月丙辰,有星出北方,慢流至八穀,迸為數星沒,光 燭地。己未,有星出天市,分為三星,至尾沒。七月辛卯, 有星出敗瓜南,慢流歷河鼓,入天市,至宗人東北,迸 為二星沒,色赤黃,有尾跡。十二月癸巳,有星出弧矢, 赤黃色,尾跡丈餘,光燭地,速流入濁。」

大中祥符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秋七月庚申,太白 晝見。冬十月五星順行同色。 按《天文志》:「六月壬寅, 月犯建星。八月丁未,犯畢。戊申犯天門。己酉掩東井。 九月癸亥,掩南斗杓。十一月甲午,犯牽牛。十二月丁 酉,犯畢。丙午掩角左星。己酉犯房上相。」 又按志:「正 月甲子,歲星犯右執法。四月丁未入太微。七月己未, 又在太微。」 又按《志》:「九月戊辰,熒惑犯壁壘陣。」 又 按《志》:「七月丁卯,太白犯水位。庚辰犯輿鬼。丁亥,犯權。 八月辛丑,犯軒轅大星。丁未犯軒轅少民。」 又按《志》: 「七月庚申,太白晝見。」 又按《志》:「九月壬申,太白犯填 星。」 又按《志》:「九月乙酉,太白與歲星合於角亢。」 又 按《志》:「正月丁亥、八月丙申,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二 月戊申,有星十餘,急流入濁,色赤黃,有尾跡。五月辛 未,有星如太白,出天市垣宗人東南,尾跡丈餘,闊三 寸,向北慢流,至女床西,分為數星沒。六月戊申,有星 出北斗魁內,赤黃,有尾跡,稍北速行,迸為數星沒。八 月己丑,有星晝出中天,如太白,有尾跡,急流東南,近 日沒。九月乙丑,有星出天倉,急流東南,星體散落。」 大中祥符二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十一月丙 子,月犯歲星。 又按《志》:「八月丁亥,月在氐。戊子犯房。 乙巳,在東井。九月壬申,又入東井。乙亥,犯軒轅。」十月 丙戌,犯建星。丁酉,犯畢。十一月丁卯,入東井。丙子入 氐。 又按志:「十月庚戌,歲星入氐。」 又按志:「十一月 乙卯,熒惑犯氐。十二月庚寅,犯東井。」 又按《志》:「正月 辛巳,填星入太微。十月癸巳,犯進賢。十一月乙卯,犯 平道。」 又按志:「八月壬寅,太白入氐。九月戊午在心。 戊辰犯天江。」 又按志:「十一月癸亥,熒惑犯歲星。」 又按志:「二月壬辰、八月乙巳,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 「三月己未,有星出天津南,至离珠沒,尾跡五丈餘,照 地明。四月丙申,有星出八榖,有尾跡,速流而西,至五 車東迸」為數星沒。五月乙亥,有星晝出東方,如太白, 尾跡赤黃,流至日北沒。八月丙申,有星出北斗杓西 南,急行至郎將西,分為數點。九月乙丑,有星出南河, 如桃,色赤,至中台沒。

大中祥符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十月丙辰, 月犯熒惑。」 又按《志》:「正月壬戌,月入東井。丁卯,在執 法南。庚午,犯氐距星。丙子,犯牽牛。二月丁亥,犯畢。閏 二月辛未,犯牽牛。三月庚辰,入太微端門。甲申,犯東 井。四月甲寅,在軒轅西南。五月丁亥,在氐西北。七月 戊戌,犯畢大星。八月己丑,犯畢。戊辰,犯東井。十月庚 申,犯」畢。乙丑,在軒轅西南。戊辰,犯左執法。庚午入亢 距星。十一月丙申,犯進賢。十二月丁巳,犯東井。 又 按《志》:「四月庚申,歲星退行入氐。丙子守氐。」 又按《志》: 「四月辛卯,熒惑犯右執法。」 又按《志》:「三月辛卯,填星 犯進賢。五月癸卯又犯。十一月戊寅,犯亢。」 又按志: 「正月戊辰,太白犯牽牛。」 又按《志》:「二月辛巳、八月己 酉,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三月丁未,有星出天市宗 人東北,尾跡三丈,至左旗,迸為數星沒,光燭地。五月 丁亥,有星出北斗魁,如桃,色青白,尾跡二丈餘。六月 丁巳,有星出文昌,至上台沒。乙卯,有星出傳舍,如桃, 色赤黃,至紫微沒。壬申,有星出建星,入南斗沒,赤黃, 有尾跡。」七月庚辰,有星出宗人西北,流入濁,光照地。 八月丁未,有星出貫索,至帝席沒,尾跡光明。壬戌,有 星出文昌,至北極沒,尾跡丈餘。九月庚辰,有星出軒 轅左,入太微垣沒。十月庚戌,有星出東方,赤黃,無尾 跡,分為數星,稍南沒。

大中祥符四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六月丙午,太白晝見。八月乙 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正月丁丑,月犯太白。二月 壬辰,月犯填星。八月丙寅,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壬午,月犯畢;三月乙酉,入太微。五月癸未,在氐;戊子, 犯牽牛;六月庚戌,入氐;戊辰,在東井。七月戊寅,犯西 咸;癸未犯牽牛;癸巳,掩畢大星。八月乙巳,在氐。己酉, 犯建;庚戌,犯牽牛。十月乙卯,犯畢。辛酉犯軒轅御女。」 「十一月乙酉,犯東井。十二月戊午入太微,掩左執法。 己未在進賢西南。辛卯入氐。」 又按《志》:「六月己巳,歲 星犯天江。」 又按《志》:「三月庚寅,熒惑犯東井。五月乙 亥,入輿鬼。」 又按《志》:「十二月壬寅,填星入氐。」 又按 《志》:「四月甲子,太白犯輿鬼。五月戊子,犯軒轅大星。丙 申犯軒轅少民。九月己丑,犯右執法。乙未犯左執法。 十月戊申,在進賢西南。十一月丁亥,犯房上相。十二 月壬戌,犯建星。」 又按《志》:「六月己巳,辰星犯軒轅大 星。」 又按《志》:「六月丙午、八月乙巳,太白皆晝見。」 又 按《志》:「十一月庚午,太白犯填星。辛未,辰星犯填星。」 又按《志》:「正月戊寅、八月丙寅,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 「正月丁丑,客星見南斗魁前。」 又按志,「二月辛亥,有 星出東方,尾跡赤黃,二丈餘。四月乙丑,有星出柳,色 赤黃,至翼沒。五月戊子,有星出東方,赤黃色。六月壬 戌,有星出東觜,北流入濁。七月壬申,有星出紫微宮, 速流至天皇沒。戊寅,有星自內階流經文昌,至上台, 迸為數星,隨而沒。」十月戊午,有星出東北,入濁;又星 出七星南,至天稷沒,尾跡丈餘。

大中祥符五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三月癸未, 月犯填星。六月乙巳,又犯。」 又《按志》:「二月戊申,月入 東井。壬子,入太微。癸丑,犯執法。三月庚辰,入太微,犯 屏星。五月甲戌,犯太微上將。壬午,犯建。癸未,犯右執 法。六月壬寅,又犯。丙午,入氐。七月丁丑,犯建星。戊寅, 犯牽牛。八月己酉,犯建星。乙卯,犯畢。九月乙酉,入東 井。十月庚子,犯牽牛。庚戌犯畢。戊午入太微。閏十月 丁丑,犯畢。丙戌入太微端門。十一月丁未,入東井。丁 巳入氐。十二月庚辰,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丁丑,歲 星犯牽牛。」 又按《志》:「七月辛卯,熒惑犯畢。閏十月丁 卯,在諸王北。」 又按《志》:「正月甲戌,填星守氐。九月戊 辰入氐。十月己巳又入。」 又按《志》:「十月戊申,太白犯」 箕。十一月甲申,犯壁壘陣。 又按志,「正月壬午,熒惑 犯歲星。」 又按《志》,「二月戊申,有星出貫索,經庫樓,迸 為數星沒。」「八月戊午,有星大小二十餘,皆有尾跡,北 流。又一星光燭地,出紫微垣外,尾丈餘,闊三寸許,東 北流至傳舍沒。」庚申,星出天耗北,尾跡十丈餘,明燭 地,至文昌沒。

大中祥符六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六年夏四月壬午,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正月丙子,月犯填星。二月丙戌,犯歲星。四月 辛巳又犯。七月癸卯又犯。十月甲申犯太白。」 又按 志:「正月壬寅,月入東井。二月己巳又入。癸酉犯軒轅 大星。乙亥入太微。三月壬寅又入。四月甲子,在東井。 戊辰犯軒轅大星。庚午入太微,犯右執法。甲戌入氐。 五月丁未,入太微。甲辰,昏度犯南斗。七月己亥,犯牽 牛。庚戌,犯畢。癸丑,掩東井。八月丙戌,入太微端門。九 月丁未,犯東井。甲寅,入太微。十月辛未,入畢。庚申,入 太微。乙酉,入氐。十一月己亥,犯畢。壬寅,入東井。甲辰, 犯輿鬼。辛亥,入氐。十二月己巳,犯東井。」 又按《志》:「四 月乙丑,歲星犯壁壘陣。」 又按《志》:「正月己亥,熒惑犯 畢。丁巳,犯司怪。」「二月甲戌,掩犯東井。三月己未,犯輿 鬼。五月辛丑,犯軒轅大星。」 又按《志》:「六年四月癸未, 填星入氐。十二月丙戌,犯東井。」 又按《志》:「正月丁酉, 太白犯右更。五月戊午,犯天關。六月乙丑,犯罰星。辛 未,犯東井。己卯,犯天樽。七月乙未,犯輿鬼。甲寅,犯軒 轅大星。八月犯建。丁丑,掩畢,又犯右」執法。 又按《志》, 「十月壬戌,辰星入氐。」 又按《志》,「六年四月壬午,太白 晝見。」 又按《志》,乙巳,有星晝出南方,赤光迸逸,照地 明。「十一月丁巳,有星出太微郎位東,色赤黃,有尾跡, 至軫北,迸為數星沒。」十二月癸亥,有星出西南,色青 白,入東北沒。

大中祥符七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七年春正月,太史言含譽星見。七 月癸卯,太白晝見。」九月丙戌「含譽星再見。」 按《天文 志》:「十二月丁丑,月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甲子,月入 東井。三月庚寅,犯天關。丁酉入太微。四月己巳,入氐。 六月庚申,入太微。甲子入氐。丁卯犯南斗杓。庚辰入 東井。七月丁未,九月壬寅,又入。十一月癸卯,入太微。 癸亥,掩天關。」 又按志:「七月己酉,熒惑犯井鉞,又犯 東井。八月己卯,犯天樽。」 又按《志》:「三月丁未,填星犯 罰。」「五月乙酉,填星犯鍵閉。丙戌,犯輿鬼。」「六月辛酉,犯 房上將。」 又按志:「四月甲子,太白犯東井。六月甲子, 犯太微上將。辛未,犯執法。七月丁酉,犯角南星。十一 月戊子,入氏。」 又按《志》:「七月癸卯,太白晝見。」 又按 《志》:「三月乙巳,熒惑犯歲星。」 又按志,「正月癸丑、八月 己巳,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正月己酉,含譽星見。」其 年九月丙戌又見,似彗有尾而不長。 又按志,「三月丙戌,有星出南河,大如杯,至玉井沒。」四月辛酉,星出 鉤陳,尾跡赤黃。七月丁未,有星晝出東南方,色黃,急 流而北。九月辛亥,有星出軍市,至柳,迸為三星沒。十 一月癸未,有星晝出日西南,尾跡二丈餘,闊三寸許, 青白色,西流而沒。己丑,有星出南河,至弧矢沒,光燭 地。

大中祥符八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八年五月庚寅,熒惑犯軒轅 按 《天文志》:「三月己亥,月犯填星。四月丙辰,掩熒惑。八月 癸未,犯鎮星。」 又按志:「正月己丑,月犯畢。二月己未, 掩東井。乙丑,入太微。三月乙酉,掩天關。又入太微。閏 六月壬寅,掩東井。七月乙卯,犯罰星。壬申,犯輿鬼。八 月辛巳,入氐。壬午,犯鉞。癸卯,入太微。十月壬辰,入東 井。辛丑入氐。」「十二月丁酉又入。戊戌,犯房上相。」 又 按《志》:「二月乙亥,熒惑犯五諸侯。」「三月辛丑犯輿鬼。」「四 月癸丑,掩井鉞。」「五月丁亥入太微。庚寅犯軒轅大星。 辛丑犯太微上將。丙子犯右執法。」 又按《志》:「七月癸 酉,老人星見。」 又按《志》:「二月丁卯,有星出郎將北,迸 為三星。」「四月癸丑,有星出亢西,至右攝提,迸為數」星, 隨而沒。五月乙酉,有星青白色,出《人星》,至騰蛇沒,光 燭地。丙申,有星西南流,迸為數星沒,明照地。八月己 亥,有星出參,南流入濁。

大中祥符九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九年夏四月庚辰,周伯星見。五月 庚午,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五月己巳,月犯歲星。十 月戊戌犯太白。十二月丙戌,犯熒惑。」 又按志:「正月 甲寅,月在東井,庚申犯太微右執法。二月戊子,在太 微,三月甲寅又入。四月丙子,在東井;戊寅犯輿鬼,癸 未入太微。己丑掩天江第二星。五月甲寅,在氐。七月 乙丑,掩東井。八月丙申,犯軒轅第五星。戊戌犯太微 屏星。」九月丁未,犯南斗。十月戊子,犯五諸侯。壬辰犯 太微。十一月甲子,在氐。丁卯犯天江。「十二月丁亥,入 太微。」 又按《志》:「五月辛未,歲星失度。」 又按《志》:「七月 丁巳,熒惑犯天樽。八月丙戌,犯輿鬼。己丑犯積尸。十 月丁丑,犯軒轅大星。十二月丁酉又犯軒轅。」 又按 《志》:「二月己卯,太白犯昴。甲辰犯五車。八月癸未犯軒 轅大星。己丑犯軒轅東南。丙申在靈臺南,相去一尺。 九月丙午犯右執法。壬子犯左執法。」 又按《志》:「五月 庚午,太白晝見。」 又按《志》:「六月甲戌,熒惑犯歲星。」 又按《志》:「正月甲寅、八月壬午,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 「四月庚子,有星晝出,赤黃色,急流西北沒。」

天禧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天禧元年正月 戊申,月犯歲星。 又按《志》:「三月丙午,月犯輿鬼。戊午, 犯南斗杓。四月丁丑,入太微。辛巳,入氐。五月甲辰,犯 太微。六月丙子,入氐。七月庚子,入太微,犯上相。九月 庚申,入太微。十月甲申,犯輿鬼。戊子,入太微端門。十 一月丙辰,入太微上相。十二月壬午,犯右執法。」 又 按《志》:「五月戊戌,熒惑犯靈臺。」己酉,熒惑掩太微上相。 丁酉犯右執法。六月丙子,犯左執法。 又按志:「二月 癸酉,填星犯建星。」 又按志:「七月戊戌,太白犯右執 法。」八月甲午,犯房次相。十月己巳,入南斗。 又按志: 「四月壬辰,太白犯歲星。」 又按志:「八月癸巳,老人星 見。」 又按志:「四月己巳,有星出軫,至器府北沒,光照 地。」六月,有星出河鼓,速流至天田,迸為數星沒。十二 月癸巳,有星出東北,尾跡赤黃,急流西南沒。

天禧二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秋七 月壬申,以星變赦天下,流以下罪減等,左降官羈管, 十年以上者放還京師,京朝官丁憂七年未改秩者 以聞。」丁亥,彗沒 按《天文志》:「正月甲寅,月入氐;戊午, 犯南斗距星。二月丁丑,犯太微屏星。三月乙巳,入太 微。六月壬辰,入太微西垣。己亥,犯房。八月乙卯,入太 微。九月癸未,入太微,犯屏星。」「十月庚戌,入太微。」 又 按《志》:「五月庚寅,熒惑入東井。七月癸酉,犯輿鬼。九月 辛巳,犯靈臺。十月壬辰,犯太微上將。十一月丙寅,犯 左執法。甲申,又犯太微上將。十二月壬辰,又犯。乙巳, 入太微。己酉,犯氐。」 又按《志》:「正月丁巳、八月辛卯,太 白俱晝見。」 又按《志》:「六月戊午,太白犯歲星。七」月癸 酉,辰星犯太白。 又按志,「八月癸丑,歲星與熒惑合 於張。」 又按志,「正月丁巳、八月辛卯,老人星俱見。」 又按志,「八月乙卯有星二,有尾跡,赤黃,一出五車,一 出狼北,入濁。戊午,有星出酒旗,至明堂沒,光燭地。」「九 月戊子,有星出西南,至天園沒。十一月辛酉,有星出 南河,色赤黃,至柳沒。」

天禧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八月辛卯,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四月乙未,月犯熒惑。五月癸亥,又犯。九月己卯, 犯歲星。」 又按志:「五月壬戌,月入太微。八月壬辰,入 南斗魁。癸卯,犯昴。九月己卯,入太微。十月癸卯,犯軒 轅次星。乙巳,犯右執法。丙午,犯角大星。十一月癸酉入太微。戊寅,犯房。」 又按志:「九月壬戌,歲星入太微。 丙寅,犯」右執法。十一月己丑,犯右執法。 又按《志》。「三 月戊辰,熒惑入太微。四月己丑,又入太微,犯右執法。」

又《按志》。「五月丁卯。填星犯牽牛 。」 又按志。九月己

「巳,太白犯左執法。十月庚寅,犯進賢。甲辰,犯亢。」十一 月乙卯入氐。 又按《志》:「六月辛卯,太白晝見。」 又按 《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見。」 又按《志》:「六月辛亥,彗出北 斗魁第二星東北,長三尺許,與北斗第一星齊,北行 經天牢,拂文昌,長三尺餘,歷紫微三台、軒轅,速行而 西,至七星,凡三十七日沒。」 又按《志》:「六月乙巳,有星 出昴,急流」至天倉沒。十二月壬寅,有星出軒轅,尾跡 黃,慢流至太微垣,久之,有聲如雷。

天禧四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秋七月丁巳,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二月乙未,月犯歲星。三月癸亥,又犯。七月辛 亥,犯太白。八月庚子,犯熒惑。」 又按志:「正月庚辰,月 掩昴。二月壬寅,犯箕。癸卯,犯南斗。三月癸亥,犯右執 法。乙丑,掩角右星。戊辰,掩心後星。庚午入南斗魁。四 月乙未,掩房次將。丙申,犯天江。丁酉,犯箕。戊戌,掩南 斗魁。五月癸亥,掩心後星。乙丑,入南斗魁。六月丁亥, 犯角南星。十一月庚申,掩昴。丁卯,犯軒轅大星。辛未, 掩角距星。閏十二月庚申,犯輿鬼。戊辰,犯房。辛未,犯 南斗魁。」 又按《志》:「二月己酉,歲星犯右執法。三月庚 申,犯輿鬼積薪。又犯哭星。」「五月乙丑、七月乙卯,犯右 執法。」 又按《志》:「九月丁卯,熒惑犯靈臺。庚午,犯」五諸 侯。十月辛巳入太微。丁亥犯右執法。辛丑犯左執法。 「十一月丙寅,掩進賢。閏十二月辛未入氐。」 又按《志》: 「七月丁巳,太白掩房。己未犯箕。庚申入南斗魁。辛未 犯昴。八月乙酉,犯心後星。丁亥入南斗魁。戊戌犯昴。 庚子掩五車。」 又按《志》:「七月丁巳,太白晝見。」 又按 《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見。」 又按《志》:「正月丁丑,有星出 王良,明照地,至騰蛇沒。」

天禧五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五年六月丙午,太白晝見。」「八月壬 戌,熒惑犯南斗。」 按《天文志》:「五月辛卯,月犯填星。九 月己卯,又犯。」 又按志:「正月壬午,月掩昴。甲申,掩五 車東南星。壬辰,犯房上相。丙申,掩心後星。戊戌,入南 斗魁。二月己未,入太微端門。三月丙午,犯太微屏星。 癸巳,犯南斗。五月庚子,犯五車東南星。六月庚午,犯 五諸」侯。「七月辛巳,掩昴。八月壬戌,犯五車西南星。九 月戊子,犯昴。壬辰,犯五諸侯。乙未掩軒轅大星。十月 乙卯,掩昴。丁巳犯五車。戊午掩東井。」 又按《志》:「十二 月丁未,歲星犯房。」 又按《志》:「三月辛卯,熒惑退行犯 亢。六月甲寅入氐。壬申,犯房。七月庚子犯天江。八月 庚戌,掩南斗魁第二星。壬戌犯南斗。」 又按《志》:「六月 甲寅,太白入東井。七月戊寅,犯輿鬼。壬午,犯五諸侯 箕。丙申,犯軒轅大星。」「八月壬子,犯太微上相。戊午,犯 右執法。」 又按《志》:「六月丙午,太白晝見。」 又按《志》:「九 月庚子,太白犯歲星。」「十月己巳,熒惑犯填星。」 又按 《志》:「二月丙午、八月乙巳,老人星皆出丙。」 又按《志》:「四 月丙辰,客星出軒轅前星西北,大如桃,速行」經軒轅 大星,入太微垣,掩右執法,犯次將,歷屏星西北,凡七 十五日,入濁沒。 又按《志》,「四月丙辰,有星出軒轅前 星,大如桃,狀若粉絮,犯次將,入太微垣,歷屏星,凡七 十五日,入濁沒。」己未,有星出南方,如二升器,色青赤, 北流入濁,尾跡三丈許。七月辛巳,有星出文昌,光明 燭地。十月乙巳,有星出天津西。

乾興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興元年正月 丁丑,月犯昴。己卯,又犯五車東南星;辛卯,犯房。四月 丙辰,犯南斗魁第二星。五月癸未,犯南斗。七月戊寅, 又犯;辛卯,犯東井;癸巳,犯輿鬼。十一月己卯,犯五車。」

又《按志》:「正月丁丑,歲星犯鍵閉,二月庚午,犯房。」

又《按志》。「七月甲午,熒惑犯軒轅大星。九月辛未入太 微。己丑出太微端門。犯左執法。十一月庚辰,犯亢。」 又《按志》。「五月庚午,太白犯鬼及積尸。七月己卯犯角。」

又《按志》十一月壬辰。太白晝見 。又按志。「三月庚。」

寅,夜漏未上,星出七星,曳尾緩行,至翼沒。五月己巳, 星出天棓,速行入紫微極星西沒。癸酉,星出張,西北 入濁。壬午,星出危,赤黃,有尾跡,速行而東,炸烈如迸 火,隨至羽林軍南沒,明燭地。己丑,星出北河,至軒轅 沒。九月己巳,星出《羽林》,流至芻槀沒。己丑,星出天市 垣旁,緩行經天,過天市垣至營室沒。壬辰,星出營室, 行至天倉沒。十月丁酉,星出右旗,如太白,西南速行, 至天弁沒,明燭地。十一月壬辰,常星未見,有星出五 車,南行至奎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