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52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五十二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五十二卷目錄

 星變部彙考二十六

  宋七光宗紹熙五則 寧宗慶元六則 嘉泰四則 開禧三則 嘉定十七則 理宗

  寶慶三則 紹定六則 端平三則 嘉熙四則 淳祐十二則 寶祐六則 開慶一則

  景定五則 度宗咸淳六則 瀛國公德祐二則

庶徵典第五十二卷

星變部彙考二十六 编辑

宋七 编辑

光宗紹熙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元年五月丙子,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六月乙未,月犯宿斗距星西北。」 又按《志》: 五月丙辰,「熒惑犯靈臺。」 又按志:十一月戊午,太白 入氐。 又按志:五月丙子,太白晝見,與日爭明。 又 按志:十一月丁丑,太白與填星合。

紹熙二年,星變。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七月丁未。 熒惑入東井。庚寅入鬼。犯積尸氣。十一月庚戌。入太 微。」 又按志。「十二月戊子。太白犯歲星。」

紹熙三年,星變。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五月己酉, 熒惑入太微垣內,留守。」「三月乙未,入太微垣西,犯上 將星。四月丁巳,犯太微右執法。七月乙酉,入氐。八月 丁未,犯房北第二星。」 又按《志》:「二月辛丑,填星留守 天江。」 又按志:「七月己卯,太白犯天江。八月甲辰,犯 權左角少民星。」 又按志:「九月乙亥,熒惑與填星合 於尾。」

紹熙四年,星變。

按《宋史光宗本紀》:「四年六月甲寅,太白晝見。」秋七月 乙丑朔,太白晝見。十一月癸酉,太白晝見。 按《天文 志》:「七月丁亥,月犯天關。十月庚戌,入東井。十二月乙 巳,又入。」 又按《志》:「十月丁酉,熒惑入太微垣內,徘徊 內屏者凡四閱月,十一月己巳,犯上相。」 又按志:「九 月甲戌,太白犯心東星。」 又按《志》:七月乙丑,十一月 甲戌。按紀作十一月癸酉互異太白晝見。 又按《志》,「三月辛巳,辰 星與太白會於昴。」

紹熙五年,星變。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三月丁卯、 閏十月癸酉,月皆入東井。十二月丁丑,入氐。 又按 《志》:「八月壬辰,歲星犯司怪。十一月庚戌,犯諸王。」 又 按志:「七月癸酉,熒惑犯氐。八月壬辰,犯房。十一月庚 寅,犯壁壘陣。」 又按《志》:「十一月庚戌,太白與熒惑合 於危。」

寧宗慶元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元年三月庚寅,太白經天。「七 月己亥,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六月辛酉、十二月壬 申,月皆入氐,己卯入東井。」 又按志:「九月丙戌,熒惑 入太微垣內,戊申始出。」 又按志:「六月丁卯,太白入 東井。九月戊子入太微,戊戌始出。」 又按志:「三月庚 寅,太白經天,晝見。」七月己亥,太白晝見。 又按志:「九 月戊子,太白」犯熒惑。 又按《志》,「四月辛酉,歲星與太 白合於井。」 又按《志》:「三月庚寅,太白與歲星合於參。 六月庚午,合於井。八月癸酉,與熒惑合於張。」

慶元二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二年九月甲午,流星晝隕。」 按《天 文志》:「八月乙亥,歲星犯權大星。」 又按《志》:「三月癸卯, 熒惑退犯天江。五月丙辰,守犯心大星。十月戊戌,犯 氏宿距星。」 又按《志》:「十一月丙子,太白與填星合於 牛。」

慶元三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辛亥, 月入畢。 又按志。「八月甲戌,太白與熒惑、歲星合於 翼。」

慶元四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四年九月壬寅,太白晝見。癸卯,太 白經天。」 按《天文志》:「七月己亥,月宿於歲星。」 又按 《志》:「六月庚寅,月犯畢西第二星。壬申,入井。壬寅,入氐 宿方口內。九月乙巳,犯壁壘陣西第八星。甲寅,入東 井。戊午,行入太微垣內。十月癸酉,犯壁壘陣。」十一月 己卯、十二月壬午亦如之。 又按《志》:「三月乙巳,歲星 入太微,犯右執法。」 又按志:「五月庚子,熒惑入羽林 軍。」 又按《志》:「七月乙丑,填星犯壁壘陣西第五星。」 又按志:「十月壬午,太白犯歲星。」 又按志:五月庚子, 熒惑與填星合於尾。八月甲戌,合於虛。 又按志:「十 月戊寅,太白與歲星合於角。」 又按志:「六月甲午,星 晝隕。七月壬寅,星出羽林軍下,青白色,大如碗。」九月 丁巳,星出奎宿,向壁壘陣沒。赤白色,大如太白。 慶元五年星變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三月戊戌, 月入東井。七月甲寅、十二月辛未亦如之。四月壬子, 行入太微。 又按志:十二月己卯,歲星犯房。 又按 志:十一月癸巳,熒惑入氐。 又按志:十一月辛丑,熒 惑犯歲星。十二月辛未,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十二 月辛未,太白與填星合於箕。」 又按《志》,「六月丁丑,星 出東北,慢流至西南方沒,大如歲星,青白色。九月壬 子,星出西南,慢流向東北沒,大如太白,青白色。」 慶元六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壬申, 月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丙寅,歲星犯房。 又按志。 「四月癸巳,熒惑犯填星。」 又按志。「四月癸巳,熒惑與 填星合於室。」

嘉泰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元年六月丙午,太白經天。「十 一月丙寅,太白晝見。」「十二月己卯,太白經天。」 按《天 文志》:「七月乙卯,月入氐。」 又按志,「五月丁丑,熒惑細 行,不由黃道。」 又按志,「六月丙午,太白經天,晝見。十 一月己巳。」按紀作十一月丙寅互異晝見。十二月己卯,經天晝見。

又按《志》。「五月戊午,太白與熒惑合於柳。」

嘉泰二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甲申, 月入太微。戊子,入氐。九月己酉,犯斗。」 又按志。「八月 丙戌,歲星留守牛。」 又按志。五月庚戌,熒惑犯填星。

又按志。「正月丁巳。太白與熒惑歲星合於南斗十。」

「二月癸酉,與歲星合於女。」 又按《志》,「四月辛巳,星出 西北,急流東北至濁沒,色赤。十月乙酉,星出五車,大 如歲星。」

嘉泰三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三年六月癸亥,太白經天。 按《天 文志》:「四月,月犯太白。」 又按志:「四月辛丑,月犯斗。丙 午,入太微。十月癸卯,入羽林軍。辛酉,入氐。」 又按志: 「七月戊午,歲星行入羽林軍。」 又按志:「二月壬寅,熒 惑犯井宿。」 又按志:六月甲寅,太白入井。十月甲寅, 入氐。 又按志:「六月癸亥,太白經天,晝見。」 又按志: 「六月乙卯,客星出」東南尾宿間,色青白,大如填星。甲 子,守尾。

嘉泰四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十月辛丑, 月掩犯歲星。十二月丙申,又掩犯。 又按志:「三月壬 申,月犯權。六月戊申,入羽林軍。七月丙子,又入羽林 軍。十月壬子,入太微。癸丑,犯天江。」 又按志:「七月己 卯,填星留守天廩。」 又按志:「六月乙未,太白犯斗。」 又按志:「五月乙亥,熒惑與填星合於胃。」 又按志:十 一月庚午,星出天津,急流入天市垣沒。

開禧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元年三月庚申,太白晝見。六 月己巳,熒惑犯太微右執法。 按《天文志》:「正月庚午, 月犯五諸侯。二月乙丑,又犯。三月己巳,入太微。四月 戊申,入羽林軍。」 又按志,正月庚辰,熒惑留守五諸 侯西第四星。四月丁巳,犯權大星。六月丙午,犯太微 西右執法。按紀作六月己巳互異甲戌,入東井。「十一月甲辰,入 太微。十二月戊午,留守太微垣。」 又按《志》:「八月甲辰, 填星留守畢。」 又按《志》:「六月壬子,太白入井。」 又按 《志》:「三月庚申,太白晝見,與日爭明。」 又按《志》:「七月癸 未,歲星與填星合。」 又按《志》:「正月庚子,星出中天,赤 色大如太白,向濁沒。」「七月癸亥,星出天津,入斗宿東 南沒,色赤,大如太白。」

開禧二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二年五月壬寅,太白晝見。十二月 戊午,熒惑守太微。 按《天文志》:「六月丙寅,月入羽林 軍。七月己丑,入斗。十月辛亥又入。」 又按《志》:「七月乙 未,歲星犯井鉞。八月庚戌,犯東井。」 又按志:「八月壬 子,填星留守諸王。」 又按志:五月辛卯,太白犯權大 星。十一月壬戌,入氐。 又按志:「五月壬寅,太白晝見, 與日爭明。」 又按志:「六月甲寅,熒惑犯歲星。」 又按 志:「二月甲子,歲星與填星合於昴。」 又按志:「二月壬 申,太白與填星歲星合於昴。」 又按《志》:六月癸丑,星 出招搖,入庫樓,色赤,大如太白。

開禧三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三年十二月乙巳,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二月癸丑,月犯五車東南星,乙丑,犯心東星。 六月丁巳,入南斗魁,丁卯,犯昴。十二月癸丑,犯五車。」

又《按志》,「九月甲戌,歲星順行入鬼,在積尸氣鑕星。」

西南。 又按志:「二月己未,熒惑退,留守權星。」 又按 志:「七月丁卯,填星犯井鉞。九月甲戌,留守井。」 又按 志:「十一月癸巳,太白順行入壁壘陣。」 又按志:「十二 月乙巳,太白晝見,與日爭明。」 又按志:「十月丁未,太 白犯熒惑。」 又按志:「十月丙辰,熒惑與太白合於箕。」

嘉定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元年五月甲子,太白經天按《天文志》:「二月丙午,月犯昴。三月乙亥,犯五車。六月 丁丑,犯房。」 又按志:「閏四月壬申,歲星順行入鬼,犯 積尸氣鑕星。」「七月辛酉,順行犯權大星。」 又按志:「九 月辛酉,熒惑入太微順行。」 又按志:「四月辛亥,填星 犯井。」 又按志:「六月甲戌,太白犯井鉞。」 又按志:「五 月甲子,太白晝」見。 又按志:「五月戊辰,熒惑與填星 合於井。」「八月庚寅,與歲星合於張。」 又按志:「六月戊 寅,太白與填星熒惑合於井。」 又按志:「六月辛未,星 出天津東北,慢流向天市垣沒。」

嘉定二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六月甲申, 月掩食填星,不見。乙丑,掩食熒惑。 又按志:「十月乙 丑,月犯斗。」 又按《志》:「二月丙戌,歲星犯守權大星。」 又按志:「二月乙酉,熒惑退行犯太微上相。三月癸卯, 退行犯左執法。己酉,留守太微垣。六月壬戌,順行入 房。己丑,順行犯天江。九月己酉,順行犯南斗。」 又按 志:「正月癸亥,填星犯守井。」 又按志:「四月丁丑,太白 與填星合於井。」 又按《志》:「六月壬午,星出織女東南, 慢流入天市垣沒,色赤,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庚 寅,星出中天,急流向東北,至濁沒。」

嘉定三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九月庚寅, 月犯心中星。」 又按志:「二月己巳,歲星退行入太微, 犯左執法。四月乙亥,留守太微。」 又按志:「十月己未, 熒惑入太微垣,犯右執法。」 又按志:「九月己酉,星夕 隕。」

嘉定四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四年秋七月壬戌,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閏二月己丑,月入東井。」 又按志:十一月甲 子,歲星犯房。 又按志:「正月辛卯,熒惑入氐宿方口 內。二月丁丑,犯房。四月丙戌,退行入氐。五月丙寅,犯 氐。六月乙巳,犯東咸。八月壬辰,犯南斗。十一月壬子, 犯壁壘陣。」 又按志:「六月庚子,太白入井。八月庚寅, 犯權大星。」 又按《志》:「八月乙酉,太白與填星合於室。」 嘉定五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九月丙午,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九月丁未,月犯歲星。 又按志:「正月丁巳,月入 東井。己酉,犯南斗。」 又按志:四月乙巳,歲星退行犯 房宿。七月丙辰,順行犯房,辛酉順行犯鉤鈐。 又按 志:八月癸卯,熒惑入太微。九月戊申,又犯右執法。十 一月丙寅,入氐。 又按志:「九月丁未,太白與歲星合 於心。」 又按志:七月乙巳,星出中天。慢流向西南方。 至濁沒。

嘉定六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六年二月丁丑,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二月庚辰,月入東井。十月辛酉,犯畢。庚申,犯角 宿距星。」 又按志:「三月丙寅,歲星留守建星。」 又按 志:「閏九月庚午,熒惑犯壁壘陣。十月戊戌,入羽林。」 又按志:「三月壬戌,填星留守權犯角少民星。閏九月 己丑,順行入太微。十一月丙子,留太微垣,守右執法。」

又《按志》。「三月癸卯。熒惑與歲星合於斗 。」 又按志。

五月癸亥,星晝隕。九月癸卯,星夕隕。丁巳,星晝隕。十 月戊戌,星出昴宿西南,慢流向天廩東南沒。壬戌,星 出西南,慢流至濁沒,青白色。十二月壬寅,星晝隕。 嘉定七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七年五月丁丑,太白經天。八月乙 巳,太白經天。九月壬戌,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六月 辛丑,月入氐。」 又按志:「十月甲寅,熒惑順行犯氐。」 又按志:「十二月戊戌,填星留守太微垣東上相星。」 又按志:十一月丙寅,太白順行入氐。 又按志:「三月 辛巳,熒惑與太白合於參。」 又按志:六月庚子,太白 與填星合於翼。「十一月丁卯,與熒惑合於氐。」 又按 《志》,「三月壬午,星出軫宿距星東南,慢流至濁沒。五月 辛卯出天津西南,慢流向心宿西北沒。」

嘉定八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正月戊辰, 月犯畢。七月辛卯,又犯。辛未,入東井。十一月辛未,又 如之。」 又按志:「八月甲午,歲星犯壁壘陣,入羽林軍。」

又按志。「四月戊午。熒惑入羽林軍 。」 又按志四月。

戊午,熒惑與歲星合於室。 又按《志》,「七月癸未,星出 室宿距星東北,急流向天倉星西北沒。乙酉,星出織 女東南,慢流向牛宿西北沒,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 白,青白色。八月甲辰,星出天津西南,慢流向河鼓東 北沒。十二月丙申,星出五諸侯東北,慢流向天關西 南沒,有聲及尾跡明照地,赤黃色。」

嘉定九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九年五月癸酉,太白晝見。 按《天 文志》:「正月丙寅,月入東井。乙亥,入氐。」十一月戌子,犯 畢。 又按《志》:「十月庚午,熒惑與辰星合於房。」 又按 志:「九月庚寅,太白與填星合於角。」 又按志:「六月乙 巳,星出牛宿距星東北,慢流至濁沒嘉定十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年六月庚戌,太白晝見。癸酉,太 白經天。」「十一月庚辰,太白晝見。戊戌,太白經天。」 按 《天文志》:「三月庚辰,月入畢。五月丁亥,入氐。十二月丙 寅,又入。十一月壬辰,犯權大星。」 又按《志》:「七月壬寅, 歲星留守畢。」 又按《志》:「九月丁亥,熒惑留守天關。十 一月壬午,退行犯月星。辛卯留守昴宿月星。」 又按 《志》:「七月乙酉,太白犯角。」 又按志。「五月乙丑,太白晝 見。癸酉經天。」按紀作六月庚戌癸酉與志月日互異十一月庚辰晝見, 戌戌經天。 又按《志》,「七月戊子,熒惑觸歲星。」 又按 《志》:「七月戊寅,熒惑與歲星合於昴。」 又按《志》:「五月壬 申,星出尾宿距星西北,慢流向牛宿距星東南沒。」 嘉定十一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二月庚 戌,月入東井。九月戊子、十二月庚戌皆如之。四月辛 亥,入太微。六月庚戌,入氐。九月丙戌入畢。 又按《志》: 「七月甲戌,歲星順行犯井鉞。八月丙午,順行入東井。 九月己丑,留守東井。」 又按志:「四月壬戌,熒惑順行 入鬼,犯積尸氣。」 又按志:「正月辛巳,填星守氐距星, 六月辛亥」,留守亢。十一月丙子,入氐。 又按《志》,「六月 乙卯,星出河鼓距星西南,急流向正西,至濁沒。」 又 按《志》,「五月癸未,蚩尤旗竟天。」

嘉定十二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二年二月戊戌,太白晝見。三月 丁亥,太白晝見。六月丙子,太白晝見。辛巳,太白晝見。 辛卯,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八月甲申,月犯熒惑。 又按志:四月癸酉,月入太微。九月丙辰,又如之。八月 癸未,入東井。十月庚午,入羽林軍。 又按志:「七月辛 酉,歲星順行犯鬼。」 又按志:「七月壬戌,熒惑順行入 井。」 又按志:「四月壬申,填星退行入氐。五月乙卯,留 守氐。」 又按志:「六月庚辰,太白順行入井。八月壬申, 順行犯權星御女。丁丑,犯權左角少民星。」 又按志: 「二月庚子。」按紀作戊戌互異太白晝見。三月丁亥,經天晝見。 六月辛未,按紀作辛巳互異晝見,辛亥。按紀作辛卯互異經。「天晝見。」

又按《志》。「閏三月甲寅,七月壬寅,太白與歲星合於。」

井 又按《志》,「十一月己亥,星出昴宿東南,急流至濁 沒。」

嘉定十三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三年九月甲午,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十月辛酉,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戊戌,月 犯畢。九月甲辰,又犯。二月癸酉,入太微。九月癸巳,犯 南斗。丙午,入東井。」 又按志:「二月庚寅,歲星順行犯 鬼。」 又按志:「七月乙巳,填星犯房。」 又按志:「十月丁 巳,太白順行犯南斗。」 又按志:「八月丙戌,太白與填 星合於房。」 又按《志》,「十二月丁巳,星出軫旗東北」,慢 流至濁沒,赤黃色。

嘉定十四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四年三月庚寅,長星見。甲午,太 白晝見。」 按《天文志》:「正月乙巳,月入氐。七月己丑又 入。三月丙申,入太微。四月辛未,犯南斗。八月丙寅,入 羽林軍。」 又按《志》:「二月乙丑,歲星退行,犯權左角少 民星。」 又按志:「七月己丑,熒惑順行犯司怪。」 又按 《志》:「二月壬午,星出南河距星東南,慢流向西南,至濁 沒,赤黃色。」八月戊午,星出房宿距星,急流至濁沒,有 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赤黃色。十一月甲申,星出天 倉距星西北,慢流向東南方,至濁沒,赤黃色。

嘉定十五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五年五月庚戌,太白晝見。八月 甲午,有彗星出於氐。九月壬戌,彗星沒。辛未,太白晝 見。 按《天文志》:三月壬子,月掩食太白。 又按志:五 月丁巳,月入氐。八月癸未,入南斗。 又按志:「三月甲 子,歲星退行,犯太微左執法。」 又按志:十一月丙午, 太白順行入氐宿方口內。 又按志:「五月丁丑,熒惑 與歲星合於」軫。 又按《志》,「八月甲午,彗星見右攝提。 光芒三尺餘,體類歲星。凡兩月。曆氐房心乃沒。」 嘉定十六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六年六月辛 巳,月犯心前星,又犯中星。十一月庚申,入太微。 又 按志:「正月戊申,歲星留守氐距星。」 又按志:「十月丁 酉,熒惑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壬戌,星出五諸侯 東北,急流向西北,至濁沒,色赤黃,隆隆有聲,及尾跡 照地大如盞。」

嘉定十七年,星變。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七年六月丁卯朔,太白經天,晝 見。」 按《天文志》:「正月戊申,熒惑留守太微垣東上相 星。」 又按志:「六月己丑,客星守犯尾宿。」

理宗寶慶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六月辛卯,太白晝見。冬 十月癸巳,有流星大如太白。」

寶慶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正月戊寅,熒惑入氐。壬午,太白、歲星、填星合於女。四月辛亥,有流星大如太白。冬 十月辛亥,熒惑、歲星、填星合於女,熒惑犯填星。十一 月辛酉,熒惑犯歲星。」

寶慶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秋七月乙酉。太陰犯心。八月 甲戌。太白熒惑合於翼。 按《天文志》。七月乙酉。月犯 心後星。 又按志。八月甲申。按紀作甲戌互異太白與熒惑 合於星、翼。

紹定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元年六月己酉,流星晝隕。秋 七月戊戌,熒惑犯南斗。冬十月戊申,熒惑犯壁壘陣 星。丁巳,熒惑、填星合於危。甲子,熒惑犯填星。十一月 癸酉,熒惑入羽林。」

紹定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正月丁亥,熒惑、歲星合於婁。 九月壬辰,有流星大如太白。十一月己丑,熒惑入氐。」

按《天文志》:「正月庚辰、九月壬辰,星出,大如太白。」

紹定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閏二月乙酉,太白、歲星合於 畢。六月乙酉,歲星入井。冬十月己巳,熒惑、填星合於 室。」「十一月丁酉,有星孛於天市垣。丁未,流星晝隕。」 按《天文志》:六月乙酉,歲星順行入井,十一月丁未,退 行入井。 又按志:「七月丁巳,熒惑退行入羽林軍。」 又按志:十一月丁酉,有星孛於天市垣屠肆星之下。 明年二月壬午乃消。

紹定四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七月庚戌,有流星大如太白, 九月甲辰,流星晝隕。」

紹定五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五年五月癸巳,太白經天,晝見。六 月乙丑,熒惑、填星合於婁。熒惑順行犯填星。秋七月 甲申,太白入井。八月壬申,太白歲星合於張。」「閏九月 己酉,有流星大如太白。庚戌,彗星出於角。冬十月戊 子,以星變,大赦。」 按《天文志》:「四月丁丑,太白晝見。」「五 月癸巳,經天。」 又按志:「閏九月,彗星見東方,十月己 未始」消。 又按《志》。「八月甲寅星夕隕。閏九月己酉星 出。大如太白。」

紹定六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六年二月癸卯,熒惑犯東井。五月 庚戌,太白、熒惑合於柳。」

端平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端平元年正月丙午,太白、熒惑合 在斗。四月戊寅,歲星守太微垣上相星。五月己酉,太 陰入氏。「六月庚午,熒惑、填星合於胃。辛巳,熒惑犯填 星。丙戌,有流星大如太白。九月辛丑,熒惑入井。」「十一 月壬戌,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四月戌寅,歲星退守 太微東上相。」 又按志:「九月辛丑,熒惑入井。十二月 犯司」怪。 又按《志》,「正月丁未。」按紀作丙午互異太白與熒惑 合於斗。 又按《志》,「六月丙戌,星西南行,大如太白,有 尾跡,照地明。」

端平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正月丁酉,太陰行犯太白。二 月癸酉,歲星守氐。壬午,太白、填星合於胃。四月丁亥, 太白晝見。戊子,有流星大如太白,六月壬申,太陰入 氐。庚辰,流星晝隕。己丑,熒惑入太微垣。秋七月丁酉, 有流星大如太白,戊戌,太白經天。辛丑,流星晝隕。丙 午,太白入東井。八月癸巳,歲星入氐。丁巳,太白犯太」 微垣右執法。冬十月辛卯,有流星大如太白。己未,填 星犯畢。歲星、太白合於心。十二月己亥,填星守天街 星。庚子,太陰入井。 又按《志》:「十月己未,填星退行犯 畢宿距星。十二月己亥,留守天街。」 又按《志》:「春,天狗 墜懷安金堂縣,聲如雷,三州之人皆聞之,化為碎石, 其色紅。」

端平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星行失度, 罷天基節宴。丁卯,填星犯畢。夏四月丙申,太陰入太 微垣。五月己卯,有流星出心,大如太白,辛巳,太陰入 畢。六月丁亥,流星夕隕。癸卯,熒惑、填星合於畢。丙午, 熒惑犯填星。七月辛酉,太陰入氐。庚午,熒惑入井。戊 寅,太陰入東井。九月庚申,太白、歲星合於尾。十一月」 甲戌,太陰入太微垣。 按《天文志》,「四月丙申,月入太 微,十一月甲戌,又入。五月辛巳,入畢;七月壬戌,入氐 宿。」按紀作七月辛酉互異戊寅,入東井。 又按志。「正月丁卯。填 星順行犯畢距星。」 又按志。六月丁未。按紀作丙午互異熒 惑犯填星。 又按《志》。五月庚辰。按紀作己卯互異星出心宿, 大如太白,六月癸巳,按紀作丁亥互異星夕隕。

嘉熙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嘉熙元年春正月癸酉,熒惑守鬼 宿。壬午,流星大如太白。二月己酉,太白晝見。四月庚 子,熒惑犯權星。五月丙辰,太陰犯熒惑。丙子,熒惑犯 將星。六月乙未,太白、填星合於井。秋七月辛酉,太陰犯歲星,填星入井。庚午,歲星守建星。癸酉,太陰入井。 八月乙酉,填星犯井。九月壬子,填星留於井。癸丑,有」 流星出七公西星,至濁沒。冬十月戊戌,有流星大如 桃。十一月辛未,日與金、木、水、火四星俱躔於斗。詔:「損 膳避朝,庶圖消弭。其令有司檢會故實以聞。」 按《天 文志》:四月丁亥,月犯熒惑,五月丙辰又犯。七月辛酉, 犯歲星、填星。 又按《志》:七月癸酉按志作辛酉互異月入井。

又按《志》「五月。」按:《紀》作「七月」 ,互異。庚午朔,歲星留守建星。

又按《志》:「八月乙酉,填星順行犯井東第二星。」 又按 《志》:「二月己酉,太白晝見,經天。」 又按《志》:「正月壬午,星 出,大如太白。二月己丑,星夕隕。九月癸丑,星出七公, 西至濁沒。十月戊戌,星出,大如桃。」

嘉熙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四月己酉,太陰入太微垣。閏 月丁未,太陰入井。甲子,有流星大如太白,五月辛巳, 太白晝見。壬寅,歲星犯壁壘陣。六月甲辰朔,流星晝 隕。七月辛卯,有流星大如太白,壬寅,熒惑犯鬼,積尸 氣。八月辛酉,太白晝見,經天。癸亥,流星晝隕。九月壬 午,熒惑犯權星。乙未,有流星大如太白。十月丁卯,熒」 惑入太微垣。戊辰,太白入於氐。

嘉熙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五月辛未,熒惑犯太微垣執 法星。八月己亥,熒惑入氐。辛丑,太陰入氐。有流星大 如太白。丁亥,熒惑犯房宿。十月癸亥,熒惑、太白合於 斗。十二月辛酉,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五月辛未,熒 惑犯太微垣執法星。八月己亥。」按紀作丁亥互異入氏。丁巳, 犯房。 又按《志》八月。按紀作十月互異癸亥,熒惑與太白合 於斗。 又按《志》。「三月甲戌,星晝隕。八月辛丑,星出。大 如太白。」

嘉熙四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春正月辛未,彗星出營室。庚 辰,以星變,下詔罪己。辛巳,有流星大如太白,甲午,彗 星犯王良第二星。二月辛丑,流星晝隕。丁未,太白晝 見。三月辛未,彗星消伏。乙酉,流星書隕。五月庚午,太 陰入太微垣,歲星、太白合於婁。甲戌,太陰入氐。六月 己亥,太白犯畢。癸丑,太白犯天關星。戊午,有流星大」 如太白。秋七月乙丑,太白入井。甲戌,太白、熒惑合於 井。己丑,熒惑、太白合於鬼。八月己酉,熒惑、填星合於 柳。太白犯權星大星。癸丑,熒惑犯填星。十一月甲子, 熒惑犯太微垣。己巳,熒惑犯太微垣左執法。辛巳,熒 惑犯太微上相垣。 按《天文志》:正月辛巳,月入太微, 五月庚午,又入。甲戌,入氐宿方口內。 又按志:「八月 乙巳,熒惑犯太微垣左執法。十一月辛巳犯太微垣 東上相。甲子順行入太微垣。」 又按《志》:「七月庚寅,客 星出尾宿。」 又按《志》:「正月辛巳、六月戊午,星出大如 太白,二月辛丑、三月癸未。」按紀作乙酉互異星晝隕。

淳祐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元年春正月丁未,太陰入氐。 「六月庚申,太白晝見。癸酉,有流星大如太白。己卯,流 星晝隕。」丙戌,熒惑入氐。冬十月庚辰,太白入氐。十一 月戊戌,太白晝見。己巳,太白經天,晝見。 按《天文志》: 「二月癸酉,月掩食熒惑。」 又按志:「六月乙酉,熒惑犯 氐宿東南星。丙戌入氐宿方口內。」 又按《志》:「六月庚 寅。」按紀作庚申互異太白晝見。《十月》。按紀作十一月互異戌戌,晝見。乙 巳。按紀作己巳互異太白經天。 又按《志》,「六月癸酉,星出,大 如太白,己卯,星晝隕。」

淳祐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十二月壬戌。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六月丁丑。歲星順行犯井宿。」

淳祐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春正月庚辰,熒惑入氐。六月 甲戌,有流星大如太白,出於氐。七月丁亥,太白入井。 己亥,太白經天,晝見。八月乙卯,流星晝隕。閏月丁丑, 太白犯權星。壬寅,太白、填星合於翼。冬十月丙戌,太 白入於氐。」

淳祐四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夏四月丁丑,有流星大如太 白,出於尾。癸未,填星守太微垣。六月乙未,有流星大 如太白,出於畢。」「八月壬辰,太白晝見。」「九月癸丑,熒惑、 填星合於軫。癸亥,太白犯斗宿距星。」 按《天文志》:「四 月癸未,填星留守太微垣,守右執法。」 又按志:「八月 壬辰,太白晝見,《經天》。」 又按志:四月丙子。按紀作丁丑互異 星出尾宿距星下,大如太白,六月乙未,星出畢宿,大 如太白,

淳祐五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五年二月壬辰。太白晝見。經天。夏 四月甲申。填星犯上相星」 按《天文志》。「一月辛卯。太 白晝見。經天。」按紀作二月壬辰互異

淳祐六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六年夏四月辛酉,太白晝見。壬戌,

太陰犯太白。五月壬戌,太白犯權星。秋七月丁卯,太
考證
陰犯斗。癸酉,有流星出自室,大如太白。八月辛卯,太

陰犯房。壬子,太白晝見。九月甲子,有流星出於斗,大 如太白。戊辰,太白晝見。冬十月乙未,填星、歲星、熒惑 合於亢。己酉,太白入氐。十一月癸亥,歲星入氐。」 按 《天文志》:「七月丁卯,月犯斗西第五星,八月辛卯,犯房 宿距星。」 又按《志》:「四月辛酉,八月壬子,太白晝見,九 月戊辰,晝見經天。」 又按《志》:「三月戊午,太白與熒惑 合於畢。」 又按《志》:「七月癸酉,星出室宿,大如太白,九 月甲子,星出斗宿,尾跡青白,照地,大如太白。」

淳祐七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七年夏四月丁亥,填星犯亢。秋七 月己未,太陰犯心。九月丙辰,有流星出於室。冬十月 辛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七月己未,月犯心宿中 央星。」

淳祐八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八年六月甲辰,有流星出河鼓,大 如太白,秋七月戊申,太白入井。」 按《天文志》:「六月甲 辰,星出河鼓,大如太白,十月丙戌,星出角宿距星。 淳祐九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九年六月壬戌晝,南方有星急流 至濁沒,大如太白,秋七月癸酉,太白犯進賢星。冬十 月辛丑,太白入氐。十一月辛未,太白入氐。壬申,有流 星出自織女星。十二月戊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 「六月壬戌,其日星自南方急流至濁沒,赤黃色,大如 太白」,十月按紀作十一月互異壬申,星出織女。 淳祐十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年三月丙申。有流星夕隕。」「十二 月戊戌。太白歲星合於危」 按《天文志》。「四月丁酉朔。 星夕隕。」

淳祐十一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一年二月甲寅,太白犯昴。乙卯, 太白晝見。」「秋七月癸亥,太白晝見。丙寅,太陰入氐。壬 申,太白入井。丁丑,有流星出於畢,大如太白。八月己 丑朔,流星夕隕。癸巳,太陰入氐。丁酉,熒惑入井。」「閏十 月癸丑,太白入氐。」 按《天文志》:「七月乙丑,月入氐宿 方口內,八月癸巳,又入。」 又按《志》:「二月甲寅,太白順 行犯」昴。七月壬申,順行入井。閏十月癸亥。按紀作癸丑互異 順行入氐。 又按《志》,「七月丁丑,星出畢宿距星,赤黃 色,大如太白。八月己丑朔,星夕隕。」

淳祐十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二年夏四月庚申,有流星出自 角亢,大如太白。壬申,熒惑犯權星。五月戊申,太陰犯 畢。」秋七月庚寅,太白熒惑合於軫。九月戊戌,太白填 星合於箕。丙午,太白犯斗。十二月壬申,太陰入氐。 按《天文志》:「五月戊申,月犯畢宿大星。十二月壬申,入 氐宿方口內。」 又按志:「九月丙午,太白順行犯斗宿 距星。」 又按《志》,「四月庚申,星出角宿亢星,大如太白。 八月癸丑,星出角,色赤照地。」

寶祐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元年夏四月丁巳,有流星大 如太白,五月丁酉,熒惑、歲星合在昴。九月壬辰,太陰 入畢。」

寶祐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二月甲辰,熒惑犯權星。七月 庚戌,有流星大如太白。九月丁卯,太白晝見。」

寶祐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五月辛酉,太陰入畢。六月甲 戌,太陰入氐。七月辛丑,太陰入氐。辛酉,有流星大如 太白。八月丁卯,歲星熒惑在柳。己巳,太陰在氐。冬十 月甲戌,太白晝見。丁丑,有流星出自畢。十一月丁丑, 熒惑犯太微垣上相星。」 按《天文志》:「十一月丁巳,熒 惑犯太微垣上相星。」按紀作十一月丁丑互異 寶祐四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春正月乙巳,太陰犯歲星。己 酉,太陰犯熒惑。五月丁未,太白晝見。六月丁亥,太白 入井。冬十月壬戌,太陰犯斗。十二月戊午朔,熒惑犯 填星。」

寶祐五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五年六月丙戌,太白、歲星合於翼。 辛卯,太陰入氐。」「秋七月己未,太白晝見。丁卯,有流星 大如桃。丙子,太陰入井。十二月丁未,熒惑入氐。」 按 《天文志》:「六月辛卯,月入氏宿方口內,七月丙子,入井。」 寶祐六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六年秋七月癸丑,熒惑犯房宿。八 月癸未,太陰行犯熒惑。九月戊辰,有流星透霞。十一 月甲子,太陰犯權星。甲戌,填星、熒惑在危。十二月辛 丑,填星、太白、熒惑合於室。」 按《天文志》:「三月庚午,熒 惑退行入氐。」

開慶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開慶元年六月壬寅,太白晝見。秋 七月辛亥,太白入井。八月庚子,太白犯權星、熒惑。九月戊辰,太白犯熒惑。閏十一月己卯,熒惑入氐。十二 月丁未,熒惑犯房宿鉤鈐星。」 按《天文志》,「六月己亥, 星出斗宿河鼓,急流向東南,至濁沒,赤黃色,有音聲, 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

景定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元年「春正月庚辰,歲星、熒惑 合在尾。五月壬午,熒惑犯斗。秋七月壬申,東南有星 如太白。八月己酉,太陰犯填星。壬子,太白犯房。冬十 月乙卯,有星自東北急流向太陰。十一月戊子,熒惑 與填星順行,太陰犯房。」 按《天文志》:「正月庚辰,填星 入尾。」 又按志:「七月丙子。」按紀作壬申互異星出東南,大如 太白,十月乙卯,星出東北,急流向太陰,有音聲,尾跡 照地明,大如桃。

景定二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秋七月辛未,太陰犯斗。 景定三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二月乙巳,太陰入氐。夏四月 庚寅,太白晝見。庚子,熒惑與歲星合在危。甲辰,有流 星大如杯。五月壬戌,熒惑犯壁壘陣。六月己酉,有流 星大如熒惑。八月癸卯,太陰犯昴。九月丙子,有流星 大如太白。閏九月甲申朔,太白晝見。丙戌,流星透霞 大如太白,庚子,有流星大如太白。冬十月己未,太陰」 犯歲星。丁卯,太陰犯五車星。庚午,太白入氐。十一月 丁未,熒惑填星合在婁。 按《天文志》:「二月乙巳,月入 氐宿方口內。六月乙未,入氐。八月癸卯,犯昴宿距星。 十月丁卯,犯五車。」 又按《志》:五月壬戌,熒惑犯壁壘 陣西方勝星。

景定四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夏四月乙卯,太陰犯權星。五 月庚寅,太陰入氐。戊戌,流星出自角宿距星。六月丁 卯,流星出自河鼓。八月乙卯,流星出自天倉星。十二 月辛未,太白歲星順行。」 按《天文志》:「四月乙卯,月犯 權。五月庚寅,入氐宿方口內。」

景定五年,星變。

按《宋史理宗本紀》:「五年二月壬戌,流星出自畢。甲子, 太陰犯房。丁卯,太陰犯斗。四月癸丑,太陰入太微垣。 戊午,太白晝見。庚午,太白、歲星合於婁。五月甲午,流 星出自河鼓,大如太白,己亥,太白經天,晝見。六月甲 寅,太陰犯心。戊午,太白犯天關星。戊辰,熒惑、歲星並 行。己巳,太白、太陰並行入井。秋七月甲戌,彗星出柳。」 丁丑,詔避殿減膳,應中外臣僚許直言朝政闕失。己 卯,流星出自右攝提星,彗星退於鬼。辛巳,彗星退於 井。甲午,填星守畢。丙申,臺臣言「太子賓客楊棟指彗 為蚩尤旗,欺天罔君。」詔棟罷職。戊戌,彗星退於參。八 月壬寅朔,熒惑與填星合。戊午,彗星消伏。甲子,彗星 復見於參。辛未,彗星化為霞氣。冬十「月丙午,太陰犯 斗。」 按《天文志》:「七月甲戌,彗星見於柳,芒角燭天,長 十餘丈,日高方斂,凡月餘。己卯退行,見於輿鬼。辛巳, 在井。丙申,見於參。戊戌在參宿度內。八月末,光芒稍 減,凡四月乃滅。」 又按《志》:「二月壬戌,星出畢宿。五月 甲午,星出河鼓大星東南,急流向西北,至濁沒,赤黃, 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七月己卯,星出右攝提。 按《元史葉李傳》,「葉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少有 奇質,從學於太學博士義烏施南學,補京學生。」宋景 定五年,彗出於柳,理宗下詔罪己,求直言。是時世祖 南伐,駐師江上,宋命賈似道領兵禦之。會憲宗崩,世 祖班師,鄂州圍解。似道自詭以為己功,因復入相,蓋 驕肆自顓,刱置公田關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 議。李乃與同舍生康棣而下八十三人,伏闕上書攻 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錯,宰執之愆。似道繆司台鼎,變 亂紀綱,毒害生靈,人神共怒,以干天譴。」似道大怒,知 書槁出於李嗾,其黨臨安尹劉良貴誣李僣用金飾 齋扁,鍛鍊成獄,竄漳州。似道既敗,乃得自便。

度宗咸淳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元年秋七月丁酉,太白晝見。 咸淳二年,星變。」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八月庚午。 填星入井。」 又按志:「六月甲戌,星出左攝提。」

咸淳三年,星變。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十月甲寅, 歲星順行犯權大星。」 又按志:「七月己亥,太白與填 星合於井。」 又按志:「七月庚寅,星出昴宿東南,急流 至濁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

咸淳四年,星變。

按《宋史度宗本紀》,「四年秋七月戊午,有星出氐宿西 北,急流入騎官星沒。」九月癸未,太白晝見。 按《天文 志》。七月庚午,太白順行入斗。 又按志:九月癸酉,太 白晝見。按紀作癸未互異又按《志》,「七月戊午,星出氏宿距 星西北,急流入騎官星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 桃。」

咸淳五年星變按《宋史度宗本紀》,「五年五月庚申,有星自斗宿距星 東北,急流向牛宿,至濁沒。」「秋七月壬戌,東南有星自 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濁沒。」 按《天文志》,「五月庚申, 星出斗宿距星東北,急流向牛,至濁沒。六月庚寅,星 出斗宿。七月壬戌,星出東南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 濁沒。」

咸淳十年,星變。

按《瀛國公本紀》:十年七月癸未,即皇帝位。十月丙寅, 熒惑犯填星。 按《天文志》:「二月壬子,月犯畢。」 又按 志:「十月丙寅,熒惑與填星行在軫。」 又按志:「九月壬 寅,有星見西方,曲如蚓。」

瀛國公德祐元年星變 编辑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德祐元年三月丁亥,有星二鬥 於中天,頃之,一星隕。四月癸亥,有大星自心東北流 入濁沒。乙丑,熒惑犯天江。七月丁丑,太白入東井。壬 午,太白晝見。八月戊午,熒惑犯南斗。十月丁巳,太白 會填星。壬戌,熒惑犯壁壘陣。十一月辛巳,太白犯房。」

按:《天文志》:「七月丙子。」按:《紀》作《丁丑》,互異。太白入東井。十一

月辛巳,犯房。 又按《志》:「七月丙子。」按紀作壬午互異太白晝 見。

德祐二年,星變。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二年正月癸酉,熒惑犯木星。己 卯,月暈東井。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