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69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九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雲氣異部彙考五

  宋太祖乾德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一則 端拱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

  平四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禧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明道一則 景祐二

  則 寶元一則 康定二則 慶曆六則 皇祐二則 嘉祐一則 英宗治平四則 神宗

  熙寧九則 元豐四則 哲宗元祐五則 紹聖三則 元符二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二則 大觀一則 政和四則 宣和五則 欽宗靖康二則 高宗建炎三則 紹興

  十四則 孝宗隆興二則 乾道八則 淳熙九則 光宗紹熙三則 寧宗慶元五則 嘉

  泰一則 嘉定四則 理宗寶慶一則 紹定三則 端平二則 嘉熙二則 淳祐五則

  寶祐一則 景定三則 度宗咸淳二則 少帝祥興一則

庶徵典第六十九卷

雲氣異部彙考五 编辑

编辑

太祖乾德三年白氣貫天船五車井宿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德三年七月 己卯夜,西方起蒼白氣,長五十丈,貫天船、五車,亙井 宿,占曰:「主兵動。」

乾德六年,蒼白氣自北而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十月己未 旦,西北起蒼白氣三道,長二十丈,趨東散。占曰:「游兵 之象。」按志此條又載於開寶元年查乾德六年十一月改元開寶則是一事面史志兩載也茲不復

再錄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白氣見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平興國四年 四月己未夜。西北有白氣壓北斗。」

雍熙三年有赤氣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三年春正月庚辰,夜漏一刻, 北方有赤氣如城,至明不散。」按志作己未夜

雍熙四年,有白氣出角、亢,經太微、軒轅。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雍熙四年癸酉 夜,白氣起角亢。經太微垣。歷軒轅大星。至月旁散。」

端拱元年十月有赤黃雲中天連地十一月西北方有赤氣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端拱元年十月 壬申遲明,巽上有雲過中天,連地,濃潤,前赤黃,後蒼 黑色,先廣後大,行勢如截。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 氣如日腳,高二丈。」

至道二年西方有蒼白氣八道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道二年二月 丙子夜,西方有蒼白氣,長短八道,如彗掃,稍經天漢, 參錯如交蛇。占曰:『所見之方主兵勝』。」

真宗咸平三年十月黑氣貫北斗十二月黑氣貫心入天市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咸平三年十月 辛亥,黑氣貫北斗。十二月庚午,黑氣長三丈餘,貫心 宿,入天市,抵帝座,久方散。」

咸平四年三月,白氣見。十月,黑氣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三月丙申, 白氣二亙天。十月辛亥,黑氣貫北斗。」

咸平五年正月,白氣貫日。七月,白氣貫東井。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正月,白氣 如虹貫日,久而散。七月戊戌,白氣如陣,貫東井。 咸平六年四月,白氣亙天。五月,白氣出昴。六月,赤氣 出婁,白氣出河鼓。七月,白氣起西南。」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己巳, 白氣東西亙天。丁丑,白氣貫日。五月辛亥,白氣出昴, 至壁沒。六月辛未,赤氣出婁,貫天廩。占曰:「倉廩有火 災。」丙子,白氣出河鼓左右旗,分為數道沒。七月癸卯, 白氣如彗,起西南方。占曰:「有兵喪。」

景德元年正月白氣貫日二月白氣五道貫北斗三月白氣貫軒轅五月白氣數道七月黃氣出壁十月白氣出閣道十一月黑氣衝日又黃氣充塞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九月,議親征。十一月庚 午,車駕北巡,司天言,「日抱珥,黃氣充塞,宜不戰而卻。」 契丹兵至澶州,其大帥撻覽耀兵出陣,中伏弩死。丙 子,帝次幸澶州。十二月庚辰朔,契丹使韓杞來講和。

按《天文志》:「正月丙寅,黃白氣貫月,黑氣環之二月。」

丁丑,白氣五道貫北斗。三月,白氣貫軒轅,蒼白氣十 餘,如布亙天。五月乙巳,白氣數道如芒帚,長七丈許, 白氣又貫軒轅,蒼白氣十餘,如布亙天。七月辛亥,黃 氣出壁,長五尺餘,《占》曰:「兵出。」十月丙子,白氣出閣道, 東西孛孛有光。十一月癸丑,黑氣十餘道衝日。

景德二年正月,黃白氣貫月。二月,白氣貫北斗。十月
考證
白氣出閣道。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二月丁亥, 白氣五道貫北斗,占為大風,幸臣憂。十月丙子,白氣 出閣道西孛,孛有光,占曰:「宮中憂。」

景德三年三月。赤白氣見。四月黃氣見。十月黑氣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白氣 貫月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氣亙天。白 氣貫月。四月癸卯。黃氣如柱貫月。十月甲午。黑氣貫 北斗魁。

景德四年三月,白氣亙天,又出南方。四月,白氣貫北 斗,又襲月,黑氣貫心。九月,日上有五色雲。十一月,赤 氣出輿鬼南。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九月壬辰,日上有五色 雲。」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己未,白氣東西亙天。庚申, 白氣出南方,長二丈許,久而不散。四月庚午,白氣貫 北斗,長十丈,占為大風。庚寅,白氣如布襲月,三丈許。」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甲午,南方有黑氣貫心宿,長。」

五丈許。十一月己巳,中天有赤氣如掃,長七尺,在《輿 鬼》南。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朔黃氣出於艮白氣亙天丁卯紫雲見六月黃氣如鳳七月白雲氣如彗十月封禪有紫氣五色雲見壇上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丑。有黃帛 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守門卒塗榮告有司以聞。上 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丁卯,紫雲見。 如龍鳳覆宮殿。六月壬寅。迎泰山天書於含芳園。雲 五色見。俄黃氣如鳳。駐殿上。十月幸泰山。己酉,五色 雲起嶽頂。法駕臨山門。黃雲覆輦道。辛亥,享昊天上」 帝於圓臺,陳天書於左,以太祖、太宗配。帝袞冕奠獻, 慶雲繞壇。月有黃光,日有冠戴,黃氣紛郁。壬子,禪社 首,紫氣下覆,黃光如星,繞天書匣,還奉高宮,日重輪, 五色雲見。 按《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丑,白 氣二,東西亙天。 又按志,正月癸亥朔,黃氣出於艮。 占曰:「主五穀熟。」 按《天文志》:元年正月癸亥朔,黃氣 出於艮。丁丑,白氣二,東西亙天。七月,西北方白雲氣 如彗箒三十餘條。 大中祥符二年,黃氣起東南方。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九月戊午, 黃氣如柱,起東南方,長五丈許。」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黑氣亙天。十二月,青赤氣貫太 微。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十二月癸 亥。青赤氣貫紫微 按《天文志》。三年四月丁巳。中天 黑氣。東西亙天。十二月癸亥。青赤氣貫太微。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有黃紫氣見。二月紫氣見。」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將祀汾陰。丁 酉奉天書發京師。日上有黃氣如匹素。五色雲如葢。 紫氣翼仗。二月丁巳。黃雲隨天書輦。辛酉祀后土地 祇。是夜月重輪還奉祇宮。紫氣四塞。」

大中祥符五年,白氣出東井。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壬寅, 白氣長五丈,出東井,貫北斗魁及軒轅。」占「為兵、為雷 雨。」

大中祥符七年,有氣出紫微。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有氣 出紫微,為宮闕狀,光燭地。」

天禧三年黃氣見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天禧三年四月, 黃氣如柱貫月。」

仁宗天聖七年二月己卯夜蒼黑雲長三十丈貫弧矢翼軫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明道元年十月黃白氣貫紫微十二月有蒼白氣亙天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元年冬十月庚子,黃白氣五 貫紫微垣。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蒼白氣亙天。」

景祐元年有氣如彗出翼軫間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祐元年八月 壬戌夜,有黃白氣如彗,長七尺餘,出張翼之上,凡三 十有三日,不見。」

景祐四年,黑氣出畢宿下。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七月戊申 夜,黑氣長丈餘,出畢宿下。」

寶元二年正月蒼黑雲起西北三月黑雲見王良營室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寶元二年正月 壬子夜,蒼黑雲起西北方,長三十丈,漸東南行,歷婁、 胃、昴、畢及火木相次,中天而散。三月甲寅夜,細黑雲 起西北方,長三十丈,貫王良及營室。」

====康定元年二月白氣貫日三月黑雲起東南方六月黑氣起心宿====按《宋史仁宗本紀》,「康定元年二月辛卯,白氣如繩貫 日。三月丙子夜,有黑氣長數丈,見東南。」 按《天文志》, 「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夜,東南方近濁,黑色橫亙數丈, 闊尺許,良久散。六月壬子,黑氣起心宿西,長五十丈, 首尾侵濁,久之散。」

康定二年,白氣衝天。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八月庚辰 夜,東方有白氣,長十尺許,在星宿度中,至十日長丈 餘,衝天,九十餘日沒。」

慶曆元年有白氣出東方黑氣起西南蒼白氣起西北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慶曆元年八月 庚辰夜,東方有白氣長十尺許,在星宿度中,至十日, 長丈餘,衝天相,居星宿大星南,九十餘日沒。壬午夜, 黑氣起西南,長七丈,貫危宿羽林入濁,至天津,良久 散。癸卯夜,蒼白雲起西北,闊二尺許,首尾至濁,良久 沒。」

慶曆二年八月甲申,白氣貫北斗。十一月壬申,黑氣 貫北斗柄。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三年正月,白氣貫日。四月,白氣起西北。七月,黑 氣起西南。八月,白氣貫北斗。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三年八月壬子,白氣貫北斗 魁。」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戊戌,中天有白氣,長二十 丈,向西南行,貫日。四月癸卯,白氣二,生西北隅,上中 天,首尾至濁,東南行,良久散。七月戊辰,西南生黑氣, 長三丈許,經天而散。八月壬子夜,白氣貫北斗魁。」 「慶曆四年五月,黑氣起東北。九月,有氣貫卷舌。十一 月,蒼白雲起南方。」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五月甲子 夜,黑氣起東北方,近濁,長五丈許,良久散。九月辛巳 夜,中天有氣長二丈許,貫卷舌、南河東北,少頃散。十 一月甲子夜,蒼白雲起南近濁,久方散。」

慶曆五年三月庚午,東方有黃氣如虹貫月。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八年正月二月,黑氣見。四月,群鼠吐五色雲。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神宗本紀》,帝以慶曆八 年四月戊寅生於濮王宮,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氣 成雲。 按《天文志》,八年正月丁酉夜,黑氣生首尾,至 濁,漸東行,久之乃散。二月辛卯夜,西方近濁生黑氣, 長三丈,良久散。

皇祐三年正月白氣貫日四月白氣生西北八月白氣貫北斗魁九月白氣貫參宿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三年正月 戊戌,中天有白氣長二十尺,向西南行貫日,占曰:「邊 兵憂。」四月癸卯,白氣二,生西北隅,上中天,首尾至濁, 東南行,良久散。占曰:「其下有兵寇。」八月壬子夜,白氣 貫北斗魁。九月辛巳夜中有白氣長二丈許,貫參宿 南河,東北行,少頃散。占曰:「風雨之候。」

皇祐四年,黑氣起東方,白氣起北方。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壬 寅夜,黑氣生東方,南北至濁,貫參宿、軒轅。辛酉夜,白 氣起北方,近濁,長五丈許,歷北斗,久之散。」

嘉祐二年遍天有蒼雲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祐二年正月 元日平旦,有風從東北來,遍天有蒼雲。占云:「大熟,多 雨。」

英宗治平元年蒼白雲貫畢 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治平元年六月 戊午夜,蒼白雲起東北方,長一丈許,貫畢。」

治平二年二月,蒼黑雲貫北斗。四月,蒼黑雲抵鉤陳; 白氣貫角。九月,蒼黑雲貫營室壁壘。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丙午 夜,西北方有白氣。漸東南行。首尾至濁,貫角宿。移西 北。久方散。占曰:「有兵戰疾疫事。」 按《天文志》:二年二 月乙未夜,蒼黑雲起西北方。長五丈許。貫東井及北 斗。良久散。四月癸巳夜蒼黑雲起西北方。長三十尺。 西至軒轅太民。北抵鉤陳。九月庚申夜,西北蒼黑雲 長三「丈許,貫營室壁壘陣及天河。」

治平三年,「蒼白雲貫畢。」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六月丁未 夜。東方有蒼白雲。長一丈許。貫畢。」

治平四年二月,蒼白雲起南方。三月,蒼白雲貫東井、 南河。閏三月,蒼黑雲起南方。五月,蒼黑雲貫紫微。六 月,白雲貫天船,紫微黑雲貫北斗、紫微。八月,黑氣貫 北斗。十月,黃氣貫月;十一月,蒼黑氣貫翼;十二月,蒼 黑雲貫五車、東井。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癸巳 夜蒼白雲起南方。長三丈,闊尺。貫南門星。三月甲寅 夜。西南方起蒼白雲二。長三丈,闊尺。相距二尺。貫東

井南河。久之乃散。閏三月辛巳夜蒼黑雲起南方。兩
考證
首至濁闊尺。貫尾箕、斗、牛、庫樓騎官。五月戊寅夜蒼

黑雲起北方。長三丈,闊尺。貫紫微垣王良。壬寅夜蒼 黑」雲起北方,長三丈,闊尺,貫紫微垣。甲辰夜,蒼黑雲 起東方,長丈,闊尺,貫天苑、五車、參旗。六月癸亥夜,白 雲起東北方,長五丈,上闊下狹,貫天船、閣道、傳舍、紫 微垣、天棓。戊辰夜,黑雲起北方,長三丈,闊尺,貫北斗、 紫微垣、王良。八月乙亥夜,黑氣起西北方,長丈,闊尺, 貫北斗。十月庚申夜,黃氣一,上下貫月中。十一月丙 子夜,蒼黑氣起南方,長五丈,闊三尺,東至庫樓,北至 南河,橫貫翼。十二月庚戌夜,蒼黑雲起南方,長三丈, 闊二尺,貫五車、東井、五諸侯。

神宗熙寧元年正月蒼白雲貫輿鬼軒轅六月蒼黑雲貫北斗文昌十月蒼黑雲貫紫微北斗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熙寧元年正月 乙酉夜,蒼白雲起西南方,長四丈,闊尺,貫月及南河、 輿鬼、軒轅。六月己酉夜,蒼黑雲起北方,長二丈,闊尺, 貫北斗魁,東貫文昌。十月庚申夜,蒼黑雲起北方,東 西兩首,至濁,貫織女、天棓、紫微垣、北斗魁。」

「熙寧二年四月,蒼白雲貫天市。六月蒼黑雲貫大角、 攝提。七月日下有五色雲。十一月赤氣見西北」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二年秋七月甲申,日下有五 色雲。」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甲辰夜,蒼白雲起東南 方,長三丈,闊尺。貫天市垣。六月辛酉夜,蒼黑雲起西 南方,長四丈,闊二尺。貫大角左右攝提、天市垣、斗、牛 女。十一」月,每夕有赤氣見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 熙寧三年二月,蒼黑雲起西北。六月,日下有五色雲 起。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三年六月癸酉,日有五色雲。」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庚申夜,蒼黑雲起西北方,長。」

三丈,闊二尺,貫王良《扶箱》《天廚》。六月己未夜,蒼黑雲 起西北方,長丈,闊尺,貫五車;又起西北,長丈餘,貫北 斗魁文昌。

熙寧五年,白雲起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七月丁亥 夜,白雲起南方,長丈。貫氐房心。」

熙寧六年,蒼黑雲起東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五月庚申 夜,蒼黑雲起東北方,長五丈,闊二尺,貫雲雨閣道。 熙寧七年三月,白氣貫日;四月,蒼白雲貫北斗;六月, 蒼黑雲起天河;七月,蒼白雲起東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三月壬子, 蒼白雲起西南方,長二丈,闊尺,貫日,經中天過,白氣 如帶。四月壬申夜,蒼白雲起北方,長五丈,闊二尺,貫 北斗魁、鉤陳、王良閣道東至奎。丙戌夜,蒼白雲起西 北方,長三丈,闊尺,貫東井、紫微垣、鉤陳。六月辛未夜, 蒼黑雲起天河中,長五丈,南北兩首,至濁,貫尾箕。又 蒼」黑雲起東方,長五丈,貫羽林外屏。甲戌,蒼白雲起 西方,長三丈,貫軫、角、太微。丙戌夜,蒼白雲起南方,長 二丈,貫危室壁及八魁。丁亥夜,蒼白雲起東方,長二 丈,貫月及畢、奎、婁外屏。又起南方,長二丈,貫危室壁 及八魁。壬辰夜,蒼白雲起西南方,長二丈,貫天棓、紫 微垣。癸巳夜,蒼黑雲起東方,長五丈,貫牛,《天倉歲》,太 白卷舌。七月庚戌夜,蒼白雲起東方,長丈餘,貫參旗 及參。

熙寧八年二月,蒼黑雲起西方,又起東方。五月,蒼黑 雲起西南方。六月,日上有雲五色。十月,黑雲起西北 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八年六月乙未,日上有五色 雲。」 按《天文志》,「八年二月己巳夜,蒼黑雲起西方,長 丈,貫軫、軒轅。乙酉夜,蒼黑雲起東方,長三丈,貫心、天 市垣、列肆、宗人。五月壬戌夜,蒼黑雲起西南方,長二 丈,貫氐、房、心。癸亥,蒼黑雲起西方,長三丈,貫軒轅、太 微垣、五帝座。十月庚子夜,黑雲起西北方,長三丈,貫 畢」、大陵鉤星。

熙寧九年四月,白氣起東北方,蒼黑雲起南方。六月, 蒼白雲起東北方。七月,蒼黑雲起南方。十月,蒼黑雲 起西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九年四月庚寅 夜,白氣起東北方,貫天棓,入天市垣。辛亥夜,蒼黑雲 起南方,長二丈,貫庫樓、騎官、積卒、心尾。六月乙未夜, 蒼白雲起東北方,長四丈,貫室壁閣道。七月己亥夜, 蒼黑雲起南方,長四丈,貫軍市、天園。十月乙酉夜,蒼 黑雲起西北方,長四丈,貫北斗、鉤陳、車府。」

熙寧十年六月,蒼黑雲起南方,蒼白雲起東北方。七 月至十月,蒼黑雲連見。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年六月癸未 夜蒼黑雲起南方。長三丈,闊尺。貫龜鱉天淵。乙巳蒼 白雲起東北方。長三丈。闊尺。貫五車及畢。七月丙子 夜蒼黑雲起北方。長丈。貫北斗魁。八月庚辰蒼黑雲 起東北方。長二丈。貫參井、北河五諸侯。九月庚申夜 蒼黑雲起北方。由北斗魁杓貫紫微垣至天棓。十月辛丑夜,蒼黑雲起南方,長二丈,貫鈇鉞鐵鑕。

元豐二年白雲蒼白雲起南方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元豐二年四月 戊申夜,白雲起南方,長三丈,貫庫樓、積卒、龍尾。辛亥 夜,蒼白雲起南方,長三丈,貫房。」

元豐三年六月甲午,日下有五色雲。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五年,蒼白雲出太微,貫五帝座。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壬申 夜蒼白雲起北方,長二丈,出太微垣,貫五帝座。」《鉤陳》: 「元豐八年,日有五色雲。十月,蒼黑雲生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崩,太子即位。 是歲日有五色雲者六。」 又按《天文志》:「八年十月庚 申夜,蒼黑雲生北方,長三丈,闊尺,貫北斗、文昌、天槍。」

哲宗元祐元年八月壬子日旁有五色雲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二年冬十月癸未,日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三年六月,五色雲見。七月,白氣經天。九月,赤氣 起,白氣數道。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三年六月甲辰,五色雲見。七 月戊辰夜,東方明如晝,俄成赤氣,中有白氣經天。」按七 月戊辰通考作丁卯 按《五行志》: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 有白氣經天。占主兵宜防西北二鄙。 按《天文志》:三 年七月戊辰夜,東北方近濁,天明照地,如月將出,偏 西北有白氣經天。九月己酉夜,赤氣起北方,漸生白 氣數道。

元祐五年六月癸亥,晝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七年六月甲戌,日旁五色雲見。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元年八月丙戌日有五色雲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二年,慶雲見。

按《宋史哲宗本紀》。二年十二月。桂陽監慶雲見。 紹聖三年八月壬戌。日上有五色暈。下有五色氣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符二年赤氣起北方又有白氣十道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符二年九月 戊辰夜。有白氣十道。各長五尺。主兵及大臣黜。」 按 《天文志》。二年九月戊辰夜。赤氣起北方。紫微垣北斗 星東南。次有白氣十道。各長五尺。

元符三年,有蒼白氣貫尾、箕、斗。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戊子 夜,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尾、箕、斗,主蠻裔入貢, 舊臣來歸。」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有赤氣白氣黑氣見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建中靖國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 赤氣起東北,亙西南,中函白氣,將散,復有黑祲在旁。」

按《五行志》:「建中靖國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氣起東。」

北,彌亙西方。久之,中出白氣二。及赤氣將散,復有黑 氣在其旁。 按《任伯雨傳》,正月朔旦,有赤氣之異,詣 火星觀以禳之。伯雨上疏言:「嘗聞修德以弭災,未聞 禳祈以消變。《洪範》以五事配五行,說者謂視之不明, 則有赤眚赤祥。乞攬權綱以信賞罰,專威福以殊功 罪,使皇明赫赫,事至必斷,則乘氣異象,轉為休祥矣。」

崇寧元年赤氣見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崇寧元年十一 月己酉,赤氣隨日沒。」

崇寧二年,蒼白氣起東南。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五月戊子 夜,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尾、箕、斗。」

大觀元年汀懷二州慶雲見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政和元年蒼白氣起紫微垣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政和元年十一 月甲戌夜,蒼白氣起紫微垣,貫四輔。」

政和三年,北郊,黑氣繞壇。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夏至。宰臣 何執中奉祀北郊。有黑氣長數丈。出自齋宮。行一里 許。入壇壝。繞祭所。皆近人穿燈燭而過。俄又及於壇。 禮將畢不見。」

政和五年,白氣中天,成五色。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庚子。 有白雲自北直徹中天。漸成五色。如華蓋。」

政和七年,赤白雲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乙卯 夜,赤雲白氣起東北方。」

宣和元年正月日下有五色雲四月至七月連有赤氣亙天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元年正月戊申朔,日有五色雲。五月甲戌,西北有赤氣亙天。」 按《五行志》,「宣和元 年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氣數十道亙天。犯紫宮北斗。 仰視星皆若隔絳紗。拆裂有聲。間以黑白二氣。自西 北俄入東北。延及東南,迨曉乃止。」 按《天文志》,元年 六月辛巳夜,赤氣起北方。半天如火。七月戊午夜,赤 雲起東北方,貫白氣三十餘道。

宣和二年,有赤雲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戊戌 夜,赤雲起東北,漸向西北,入紫微垣。」

宣和三年,有蒼白氣貫月。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壬午 夜,蒼白氣長三丈,貫月,主其下有亂者。」

宣和四年,有赤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九月丁丑, 西方日下有赤氣。」

宣和七年,有赤雲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四月壬子 夜。有赤雲入紫微垣。」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赤氣起西方九月十一月閏十一月皆有赤氣十二月白氣見 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氣隨日。 閏十一月丁酉,赤氣亙天。乙卯夜,有白氣出太微。」 按《天文志》,「靖康元年正月丁丑夜,赤白氣起西方。九 月戊寅,有赤氣隨日出。九月乙未,西方日下有赤氣。 十一月乙丑,日下有赤氣。」「閏十一月丁酉,赤氣亙天。」

按《五行志》:「元年十二月丙辰,白氣出太微垣。」

靖康二年正月,陰雲中有火光。二月,白氣如虹。三月, 白氣貫斗。

按《宋史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己亥 夜,西北方陰雲中有火光,長二丈餘,闊數尺,時時見。 二月壬午夜,白氣如虹,自南亙北,漸移西南至東北。 三月戊子夜,白氣貫斗。」

高宗建炎元年有赤氣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八月壬申夕,東北方有 赤氣。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 氣,占曰「血祥。」按紀作壬申志作庚午互異

建炎三年二月,黑氣夾日。三月,有白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甲寅。 日初出兩黑氣。如人形。夾日旁。至巳時乃散。三月白 氣貫日。」

建炎四年五月,有赤雲白氣。十一月,日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四年五月,紫微垣內有赤雲 亙天,白氣貫其中。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癸卯,日 生背氣。」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 見東北亙天,俄轉東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 赤氣彌天,貫以白氣如練者十數,犯北斗、文昌、紫微, 由東南而散。 又按《志》,「五月壬子夜,北方有白氣十 餘道如練。」

按:《文獻通考》:「鹵兵犯湘沔」,又鍾相、孔彥舟、曹火星、劉 超、彭筠、楊幺巨盜相繼荼毒諸道,即其驗也。

紹興元年正月日有背氣二月東南有白氣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紹興元年正月 壬戌。日生背氣。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二月己巳夜。 東南有白氣。」

紹興二年四月壬申、五月戊寅,日皆生戴氣。閏四月 丙申,日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興四年,正月,日生承氣。三月,日生抱氣。五月,日生 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四年三月辛未,日有青赤黃 氣。」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日生承氣。三月辛未,日生 抱氣。五月甲戌,日生背氣。」

紹興五年正月庚申,日有戴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六年四月己亥。日生戴氣。庚子復生。仍有承氣。 十一月庚寅。日左右生珥并背氣。癸巳。日。又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興七年,有赤氣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七年春正月辛卯夜,東北有 赤氣如火。」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辛未夜,東北赤氣 如火。出紫微宮。二月癸卯又如之。十一月癸卯有赤 雲如火。隨日入。」 又按志,「二月辛丑氛氣翳日。」 按 《五行志》,「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氣達旦。辛卯斗 牛間赤氣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氣。東北皆赤 雲。自日」入至於甲夜。

紹興八年,赤氣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九月甲申, 赤氣出紫微垣。」

紹興十八年五月,慶雲見。八月九月有赤氣如火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八年五月慶雲見。 按《五 行志》,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氣如火又按志,壬辰肆赦,天有雲赤黃。近黃祥也。太史附秦 檜旨奏瑞。

紹興二十一年,有赤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二十一年冬十月甲申,夜有 赤氣。」

紹興二十七年,赤氣疊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二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氣出 紫微垣。冬十月壬寅。有赤氣隨日入」 按《五行志》。「二 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氣出紫微垣。七月壬申。赤氣隨 日入。十月壬寅。赤氣如火。」

紹興二十九年正月癸酉,日連暈,上生青赤黃色戴 氣,日左右生珥。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興三十年正月,有赤氣見東北。十一月、十二月,白 氣亙天。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三十年十二月戊申夜,白氣 亙天。」 按《天文志》:「三十年正月壬申,東北方赤氣一 帶五處如火影。十一月甲午,西南方白氣自尾歷壁、 婁、昴宿。十二月戊申,其夜白氣出尾宿,歷心、房、氐、亢、 角,入天市,貫太微至郎位止,有類天漢。」

紹興三十一年六月,日生暈背。十二月,白氣出斗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十一年六月 辛酉,日上暈外生赤黃色,有背氣。七月辛卯,日上暈 外生背氣。」 又按志,「十二月辛丑,其夜白氣出斗宿, 歷牛、女、危至婁止,約廣六丈,類天漢,東西亙天。」 按 《五行志》,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白氣如帶,東西亙天, 出斗歷牛。

紹興三十二年,赤氣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十二年春。淮 水溢。中有赤氣。如凝血。」

孝宗隆興元年白氣見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十二月壬午,西南方有 白氣。」 按《五行志》,「元年十二月壬午夜,白氣見西南 方,出危入昴。」

隆興二年正月,白氣亙天。六月,有戟氣。七月,赤黃背 氣。十一月,赤氣亙天。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二年正月甲寅白氣亙天 按《天文志》,「六月甲子,日有戟氣,七月甲申朔,日生赤 黃暈不匝,上生重暈,又生背氣及青珥。丁亥日生重 暈,上生青赤黃色背氣。癸卯日生赤黃暈不匝,暈外 生背氣,赤黃,兩頭向外曲。」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甲 寅夜西南有白氣亙天如帶,十一月庚寅,日入後,赤 雲隨」之。

乾道元年自正月至四月連有白氣亙天八月有赤氣見十月至十二月又白氣亙天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元年春正月庚午。西北方有 白氣。三月戊辰。白氣亙天。十一月丙寅。白氣亙天。」 按《天文志》。「乾道元年正月庚午,其夜白氣出奎宿漸 上。經婁胃昴貫畢。入參宿內止。三月戊辰,其夜白氣 自參宿至角宿止。與天漢相接。約廣七丈。四月丁酉, 其夜蒼白氣自西北漸上。東北入天市垣。辛丑入北 斗魁中及入文昌星。乙巳入紫微垣內,至北極天樞。 甲十月己丑,蒼白雲氣長二丈,穿入翼宿。十一月丙 寅,白氣出女宿,歷虛、危、室、壁、奎、婁、胃宿,入昴宿止。」 又按《志》:「六月丁未,日暈周匝,外生格氣,橫在日下。」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八月壬午,赤氣中天,自日入至 於申夜。

乾道二年二月。日有直氣背氣。十二月。白氣亙天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二年十二月庚午。白氣亙天。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庚辰,日左生赤黃色直氣長。」

丈餘及半暈背氣。 又按《志》,「十二月庚子,白氣亙天。」 乾道三年三月五月,日生承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丁巳, 日暈於婁,外生赤黃承氣。五月甲辰,日下暈外有青 赤黃承氣。」

乾道五年正月己巳,日生黃色,戴氣、承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乾道六年三月,日有承氣;五月,生戴氣、承氣。十月、十 一月,皆有赤氣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道六年三月 丁丑,日暈不匝,下生承氣。閏五月壬辰,日半暈,再重 生戴氣、承氣。」 按《五行志》,「六年十月庚午,赤氣隨日 出。十一月丁丑,赤雲隨日入,至於甲夜。」

乾道七年七月、十月,赤氣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七月壬寅, 赤氣隨日入。十月己未,赤氣隨日出。」

乾道八年六月,日生承氣。十月,赤氣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六月丁未, 日暈不匝,外生承氣,日下暈。」 又按志,「十月乙巳,赤 氣隨日入。丙午,隨日出。」

「乾道九年數有白氣見。十月,矞雲見
考證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九年冬十月壬申,矞雲見。」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庚午,白氣見西北方,出奎,入參。 三月戊辰,白氣如帶,自參及角,東西亙天。」四月丁酉 夜,白氣見西北方,入天市垣。辛丑夜,白氣入北斗。乙 巳夜,白氣入紫微垣。十月己丑夜,蒼白氣見東南方, 入翼。「十一月丙寅」,白氣如帶,出女,入昴,東西亙天。十 二月庚午夜,白氣如帶,東西亙天,出女,入昴。

淳熙二年七月甲辰日生背氣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三年,赤氣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三年八月 丁酉、戊戌,皆有赤氣隨日入出。

淳熙四年二月戊子,日上連暈,生戴氣,日下暈外生 承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五年十二月乙未,日生兩珥,一戴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六年十二月辛亥,日暈外生戴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八年正月己酉,日生戴氣。七月己卯,日半暈外 生背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十年,白氣亙天。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正月戊子 夜。西南有白氣。如天漢而明。南北廣可六丈。東西亙 天。歷壁至畢。」

淳熙十四年,赤氣見。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十一月甲寅,西南方 有赤氣隨日入。十二月壬午,東北方有赤氣隨日出。」

按:《五行志》:「十四年十一月癸丑、甲寅,有赤氣隨日。」

入出:

淳熙十五年六月,日上背氣見。九月有赤黃氣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五年九月庚子夜,南方有 赤黃氣覆大內。 按《天文志》。十五年六月丙申,日上 生青赤黃色背氣。 按《五行志》。十五年九月庚子,南 方有赤黃氣。

光宗紹熙二年二月四月日生戴氣七月日有背氣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紹熙二年二月壬寅日生戴氣青赤黃色四月癸未日生戴氣七月 编辑

庚申,日暈外青背氣。壬戌,日有背氣。

紹熙四年十一月,日青氣見,赤白雲氣見。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辛 巳。日暈外生背氣。 按《五行志》。四年十一月甲戌。赤 雲夜見。白氣間之。

紹熙五年,白氣亙天,日生背氣。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六月壬寅夜白氣亙天。 己酉白氣亙天」 按《天文志》。「五年六月丙午,日上暈 外生背氣。」 按《五行志》。「六月壬寅夜。白氣亙天。自紫 微至亢角。己酉日入後。白氣亙天。頃刻而散。」

寧宗慶元元年徽州古井夜出黑氣二月日生背氣四月生格氣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慶元元年二月 辛巳,日上暈外生青赤黃背氣。」「四月己未,日生赤黃 色格氣。」 按《五行志》:「慶元元年,徽州黃山民家古井 風雨,夜出黑氣,波浪噴湧。」

慶元二年,日生背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五月己丑, 日生背氣,其色青黃。」

慶元四年,白氣見。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四年八月庚辰,白氣亙天。」 「慶元五年,白氣見。」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五年二月癸酉。白氣亙天。八 月乙亥。白氣亙天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癸酉夜,東 北方白氣如帶。自角至參。八月癸亥。東北方有白氣 如帶。亙天。」

慶元六年十月,赤氣夜發橫天。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泰四年二月有赤氣十一月有白氣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四年二月庚申夜有赤氣亙 天。「十一月壬申白氣亙天。」 按《五行志》,「嘉泰四年二 月庚辰夜有赤雲,間以白氣。東北亙天。後八日國有 大火。占者以為火祥。」 又按志,「十一月辛未晝有白 氣分數道亙天。」

嘉定七年日暈承氣見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嘉定七年三月 壬申,日生赤黃暈,外有青赤黃承氣,後暈周匝。 嘉定十一年二月丙寅,日有戴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嘉定十五年,日暈,生承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五年二月己 亥。日暈於婁。周匝。有承氣「嘉定十七年,日生背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七年六月辛 卯,日生背氣。」

理宗寶慶三年日有氣如珥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寶慶三年十二 月己酉。日旁有氣如珥。」

紹定三年二月丙申日有背氣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定四年,日生承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七月己丑, 日生承氣。

紹定五年三月丁酉,日生抱氣、承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端平元年六月戊子日生赤黃暈上下有格氣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端平二年六月戊寅,日有承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嘉熙元年三月癸亥七月壬申日有背氣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嘉熙四年,白氣亙天,日生背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四年二月丙辰。白氣亙天。 按天 文志。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氣。

淳祐二年白氣見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二年夏四月甲寅,白氣亙天。」

按《天文志》:「淳祐二年二月癸丑朔,白氣亙天 。」 按

《五行志》:「淳祐二年四月甲寅,白氣亙天。」

淳祐三年七月甲午,日生格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祐五年五月戊申,日生赤黃暈,外有背氣。六月甲 子,日暈周匝。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淳祐六年三月癸巳,日暈周匝,生珥氣。四月丁丑,日 暈周匝。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寶祐元年正月戊戌日生戴氣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景定元年三月白氣如匹練亙天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通鑑》云云。

景定三年,白氣見。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三年秋七月甲申夜,有白氣 亙天。」

景定五年九月己丑日生格氣。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壬午日生承氣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咸淳九年,襄陽白氣見。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淳九年。襄陽 城中。白氣自西而出。

少帝祥興二年有黑氣出於山西 编辑

按:《宋史二王本紀》:「祥興二年二月癸未,張世傑與元 張弘範戰於崖山,有黑氣出山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