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93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九十三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旱災部彙考九

皇清康熙十一則

 旱災部總論

  春秋穀梁傳定公元年

  王充論衡明雩篇

庶徵典第九十三卷

旱災部彙考九 编辑

皇清 编辑

康熙九年 编辑

三月二十二日

上諭吏部等衙門:「時已入夏,雨澤愆期,皆由部院大」

小臣工因循舊習,不能精白乃心,公廉盡職,以致政務失當,有干

《天和》。爾等堂上官宜力圖修省,靖共職業,嚴督所屬司

官凡事應秉公勤勵革除積弊勿瞻徇情面仍稽察胥吏作奸事有應結者速行完結勿得借端多駁圖遂己私其問刑等衙門一切獄訟務期平允得情速審速結勿得株累無辜久淹羈禁爾等大小各官須實心修省勿得視為具文仍前怠玩。有負朕委任責成之意著吏部通行申飭《特諭》。

上諭禮部:「自閏二月以來、天氣亢暘,雨澤稀少。農務」

「方殷,殊切朕懷。著爾部堂上官同順天府官員竭誠祈禱。其應斷屠宰。照例行。」 《特諭》

康熙十年

四月初七日

上諭禮部:「今已入夏,亢暘不雨,農事堪憂。朕念切民」

生,躬自刻責。特頒嚴旨,戒飭各官修省過愆,祈求雨澤。乃精誠未達,霖雨尚稽。朕心晝夜焦勞,不遑啟處。茲朕虔誠齋戒,躬詣

「天壇祭告。懇祈甘霖速降、以拯生民。」爾部作速擇吉、其

祭告儀物、即行備辦。《特諭》

康熙十二年

三月十一日

上諭禮部:「民資粒食以生。今當播種之時,亢暘不雨」

農事堪憂,皆由朕躬涼德,政治有所未協,未能仰格

天心用是夙夜靡寧。實圖修省以感召休和。為民請命。

爾部即虔誠祈禱雨澤,以副朕勤恤民隱至意。特諭。

康熙十七年

六月十三日

上諭禮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則」

天,變應於上,捷如影響,豈曰罔稽。今時值盛夏,天氣亢暘,雨澤維艱,炎暑特甚,禾苗枯槁,農事堪憂。朕用是夙夜靡寧,力圖修省,躬親齋戒,虔禱甘霖。務期精誠上達,感格

天心。爾部即察例擇期具儀來奏。特諭。

康熙十八年

三月二十六日

上諭禮部:「時已入夏,天氣亢暘,農務方興,雨澤未降。」

恐麥禾不能及時長養。朕心深為惓切。著爾部堂上官一員、同順天府官員、竭誠祈禱。特諭、康熙十九年

四月十一日

上諭禮部:「農務為國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資,必雨」

暘。時若而後,秋成可期。自去冬以來,雨雪未降。今時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傷麥,秋種未布,農事深為可虞。且失業之民,饑饉流移,尤堪憫惻。或因政治未協,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寧、循省儆惕。茲當虔誠齋戒、躬詣 天壇、親行祈禱、為民請命。爾部即擇吉具儀來奏。特諭

五月十五日

上諭內閣、九卿、詹事、科道:「朝廷致治,惟在端本澄源。」

臣子服官,首宜奉公杜弊。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乃外官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潔,此從來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公爾忘私,小臣自有所顧畏,不敢妄行。在外督撫各官,自應慎守功令,潔己愛民。乃大臣等每自謂清正無私,粉飾空言,至其所行,往往營私作弊,有玷官方,深負委任之意。科道係耳目之官凡有弊端自當據實參奏且居處甚近如此情弊,豈無見聞乃瞻徇情面緘默不言即有條奏多係繁文言官職掌殊為未盡如肯從公糾舉孰敢恣行無忌朕以為目今之弊莫大於此近因天氣亢旱朕夙夜焦思念慮所及無不舉行感格之道猶恐未盡故特召。

「爾等各面陳所見。因宣諭朕意、令爾等知之。」 又

上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向以《亢暘齋》。」

居虔禱,雖雨澤薄降,四野田疇,尚未霑足。今茲不雨,為時又久,旱魃為災,朕甚懼焉。意者政事之失宜者多歟?不然天心仁愛下民,何其宜雨而久不雨也?日者以政理之故,勤求言矣,而言者文繁無益。其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問「今有何事當行,何事當革,悉意以陳,毋有所隱。」

康熙二十年

四月二十二日

上諭大學士明珠:「朕聞京城左右亢旱,農事堪憂。爾」

可傳諭禮部,著行祈雨。再傳諭內務府總管噶祿,照前祈雨例於西山等處虔行致禱。朕體甚佳,皇長子亦安爾近隹否?為此特諭。

康熙二十一年

十二月十四日

上諭禮部:「農事為民生之本,必雨雪以時,庶春耕不」

誤,秋成可期。今歲入冬以來,尚未降雪,愆陽日久,時序失宜,田畝暵乾,恐妨明年東作。應虔行祈禱,爾部即照例作速舉行。《特諭》。

康熙二十八年

四月十三日

上諭內閣、「頃者時已初夏。雨澤雖降而猶未霑足。」其

命禮部照前祈禱之禮、三日禁止殺牲。不理刑名事務、虔恭齋祓、以祈甘雨。特諭

二十七日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今歲旱已久,其傳諭九卿、詹事。」

科道:「朕與卿等靜處以俟之耶?應行應革事有無耶?抑何以禱祀而求之耶?其會同詳議以聞。」 五月初六日

上諭禮部:「時已仲夏,雨澤未霑,農事堪憂,已經遣官。」

太歲。

天神,

地祇諸壇,祈求未應,朕衷夙夜靡寧。今特遣官於 天壇,

地壇:

「社稷、虔行禱祀。爾部即察例擇期來奏。」特諭

六月初四日

上諭禮部:「自春徂夏,時雨愆期。朕念切民生,躬自刻」

責。祗祓齋居戒飭臣工,共圖修省。曾經遣官遍禱

《天》。

「地神祇。微雨雖降。未沛祥霖。今三伏屆期。農事可慮。」朕

心,彌切焦勞,不遑寧處。茲仍潔誠齋戒、特遣官於

天壇、虔行禱祀。尚期仰格

蒼昊,下拯黔黎。爾部即察例擇日來奏。特諭。

十一月初七日

上諭、「今歲畿輔之地、亢旱為災。田畝鮮穫。小民無以」

資生。雖已蠲免錢糧、加恩賑給銀兩、已購買米石、仍慮艱於餬口。邇者親詣

陵寢。於所經過地方、詢問民間疾苦。目睹被災情形

非僅米粟匱乏,即薪芻亦復無有,以致饑寒交迫,若不速行多方賑恤,必且流離失所。朕夙夜焦思,不遑寧處。遘此荒年歉歲,應將內府屯莊及諸王以下大臣官員,並饒裕之家莊田所積糧米,酌量捐輸,直屬紳衿富民有積穀者,亦令其捐助,以充賑濟。其分賑銀兩,仍行給與,俾供柴薪之用,以與饑民方有裨益。爾部會同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

康熙四十四年

四月初四日

上諭:「扈從大學士馬齊、張玉書、陳廷敬頃山東巡撫。」

趙世顯奏:「三月初三日全省俱得雨,二十州縣雨微小,七十州縣俱霑足。朕時時以農事為念,曾問京師來人云:『三月十六日、二十四日兩日俱大雨。想畿輔地方已皆霑足矣』。」

康熙五十年

五月初七日

上諭大學士溫達等:「此間大學士等將朕口傳旨意」

令在京大學士齊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未掌印官員,通行曉諭。「伊等有可言之事,在九卿前各親書奏聞。朕自京偶爾違和,至今扶掖未能行走,又兼天時亢旱,日夕憂慮,寢食靡寧。」 古來君臣之義最重,必明良合德,方能上格。

天心感召和氣,不在修飾虛名也。今「亢暘不雨」,君臣宜。

時相儆惕,以萬民生計為憂。其間念切國家不乏其人,而玩泄性成者亦未必全無。凡爾臣工,

理宜體朕孜孜憂民之念、竭誠禱祝,庶可望甘霖早沛耳。

初八日

上諭「大學士溫達等。現在此處。大學士等將朕手書」

《諭旨》「發往京城,會集滿、漢大學士、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官,詳晰傳諭伊等有應陳奏之事,各自親書奏摺,即當九卿前交明具奏。朕自京師抱恙而出,今行步未健,尚需人扶掖,又兼天時亢旱,早夜焦勞以致不安寢食。自古君臣之義甚重,必上下一德相成,然後能感。」

「《上天之心》,召致和氣」,不在徒飾虛文,務空名以從事也。

今當此亢旱之際,我君臣應協同心力,夙夜靡寧,以為萬民籌畫生計。大抵諸臣內實心以國家為念者固自不少;而秉性奸惡,亦不可謂無人。惟爾諸臣仰體朕懷,日存憂惕,為群黎竭誠祈禱,庶幾甘霖可冀,倖早獲也。特諭。

旱災部總論 编辑

《春秋穀梁傳》

《定公元年》
编辑

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 雩。雩之為非正,何也?毛澤未盡,人力未竭,未可以雩 也;雩,月,雩之正也。月之為雩之正,何也?其時窮、人力 盡,然後雩,雩之正也。何謂其時窮、人力盡?是月不雨, 則無及矣;是年不艾,則無食矣,是謂其時窮、人力盡 也。雩之必待其時窮、人力盡,何也?雩者,為旱求者也, 求者,請也。古之人重請。何重乎請?人之所以為人者, 讓也。請道去讓也,則是舍其所以為人也。是以重之。 焉請哉?請乎應上公。古之神人有應上公者,通乎陰 陽,君親帥諸大夫道之而以請焉。夫請者,非可詒託 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是以重之。

王充論衡 编辑

《明雩篇》
编辑

變復之家,以久雨為湛,久暘為旱。旱應亢陽,湛應沈 溺。或難曰:「夫一歲之中,十日者一雨,五日者一風。雨 頗留,湛之兆也。暘頗久,旱之漸也。湛之時,人君未必 沈溺也;旱之時,未必亢陽也。人君為政,前後若一,然 而一湛一旱,時氣也。」范蠡《計然》曰:「太歲在子,水毀金 穰,木饑火旱。」夫如是,水旱饑穰,有歲運也。歲直其運, 氣當其世,變復之家指而名之。人君用其言,求過自 改,暘久自雨,雨久自暘,變復之家遂名其功。人君然 之,遂信其術。試使人君恬居安處,不求己過,天猶自 雨,雨猶自暘,暘濟雨濟之時,人君無事,變復之家猶 名其術。是則陰陽之氣,以人為主,不說於天也。夫人 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春秋》魯大雩旱, 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禱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 解禍矣。此變復也。《詩》云:「月離于畢,俾滂沲矣。」《書》曰:「月 之從星,則以風雨。」然則風雨隨月所離從也。房星四 表三道,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北則湛,出南則旱。或 言出北則旱,南則湛。案月為天下占,房為九州候,月 之南北,非獨為魯也。孔子出,使子路齎雨具。有頃,天 果大雨。子路問其故,孔子曰:「昨暮月離于畢。後日月 復離畢。」孔子出,子路請齎雨具,孔子不聽。出,果無雨。 子路問其故,孔子曰:「昔日月離其陰,故雨;昨暮月離 其陽,故不雨。」夫如是,魯雨自以月離,豈以政哉?如審 以政令,月離於畢為雨占,天下共之。魯雨,天下亦宜 皆雨。六國之時,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賞罰異時必以 雨為應。政令月離六七畢星,然後足也。魯繆公之時 歲旱,繆公問縣子:「天旱不雨,寡人欲暴巫,奚如?縣子 不聽,欲徙市,奚如?」對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 市五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案縣子之言,徙市得雨 也。案《詩》《書》之文,月離星得雨。日月之行,有常節度,肯 為徙市故離畢之陰乎?夫月畢,天下占,徙魯之市,安 耐移月?月之行天,三十日而周,一月之中,一過畢星, 離陽則陽。假令徙市之感,能令月離畢陽,其時徙市 而得雨乎?夫如縣子言,未可用也。董仲舒求雨,申《春 秋》之義,設虛立祀,父不食於枝庶,天不食於下地,諸 侯雩禮所祀,未知何神,如天神也?唯王者天乃歆。諸 侯及今長吏,天不享也。神不歆享,安耐得神?如雲雨 者,氣也,雲雨之氣,何用歆享?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 崇朝而遍雨天下,泰山也。泰山雨天下,小山雨國邑。 然則大雩所祭,豈祭山乎?假令審然而不得也。何以 效之?水異川而居,相高分寸,不決不流,不鑿不合。誠 令人君禱祭水旁,能令高分寸之水流而合乎?夫見 在之水,相差無幾,人君請之,終不耐行。況雨無形兆, 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耐得之?夫雨水在天地之間 也,猶夫涕泣在人形中也。或齎酒食,請於惠人之前, 求出其泣,惠人終不為之隕涕。夫泣不可請而出,雨 安可求而得?雍門子悲哭,孟嘗君為之流涕。蘇秦、張 儀悲說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或者儻可為《雍門之聲,出蘇、張之說,以感天乎?天又耳目高遠,音氣不 通,杞梁之妻又已悲哭,天不雨而城反崩。夫如是,竟 當何以致雨?雩祭之家,何用感天?案月出北道,離畢 之陰,希有不雨。由此言之,北道,畢星之所在也。北道 星肯為雩祭之故,下其雨乎?孔子出,使子路齎雨具 之時,魯未必雩祭也。不祭,沛然自雨;不求,矌然自暘。 夫如是,天之暘雨,自有時也。一歲之中,暘雨連屬。當 其雨也,誰求之者?當其暘也,誰止之者?人君聽請以 安民施恩,必非賢也。天至賢矣,時未當雨,偽請求之, 故妄下其雨,人君聽請之類也。變《復》之家,不推類驗 之,空張法術惑人君。或未當雨,而賢君求之而不得; 或適當自雨,惡君求之。遭遇其時,是使賢君受空責, 而惡君蒙虛名也。世稱「聖人純而賢者駁。」純則行操 無非,無非則政治無失。然而世之聖君,莫有如堯、湯。 堯遭洪水,湯遭大旱,如謂政治所致。堯、湯,惡君也;如 非政治,是運氣也。運氣有時,安可請求?世之論者,猶 謂堯、湯水旱。水旱者,時也,其小旱、湛,皆政也。假令審 然,何用致湛?審以政致之,不修所以失之,而從請求, 安耐復之。世審稱堯、湯水旱,天之運氣,非政所致。夫 天之運氣,時當自然,雖雩祭請求,終無補益。而世又 稱湯以五過禱於桑林,時立得雨。夫言運氣,則桑林 之說絀,稱桑林,則運氣之論消。世之說,稱者竟當何 由?救水旱之術審當何用?夫災變大抵有二,有政治 之災,有無妄之變。政治之災,須耐求之。求之雖不耐 得,而惠愍惻隱之恩,不得已之意也。慈父之於子,孝 子之於親,知病不祀神,疾痛不和藥,又知病之必不 可治,治之無益,然終不肯安坐待絕,猶卜筮求祟,召 醫和藥者,惻痛慇懃,冀有驗也。既死氣絕,不可如何, 升屋之危,以衣招復,悲恨思慕,冀其悟也。雩祭者之 用心,慈父孝子之用意也。《無妄》之災,百民不知,必歸 於主,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問政治之災,《無 妄》之變,何以別之?曰:「德酆政得,災猶至」者,《無妄》也。德 衰政失,變應來者,政治也。夫政治,一有也治字則外雩而 內改,以復其虧;《無妄》則內守舊政,外修雩禮,以慰民 心。故夫《無妄》之氣,歷世時至,當固自一,不宜改政。何 以驗之?周公為成王陳立政之言曰:「時則物有間之, 自一話一言,我則末維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周公 立政,可謂得矣。知非常之物,不賑不至,故敕成王自 一話一言,政事無非,毋敢變易。然則非常之變,無妄 之氣,間而至也。水氣間堯,旱氣間湯,周宣以賢,遭遇 久旱。建初、孟季,北州連旱,牛死民乏,放流就賤。聖主 寬明於上,百官共職於下,太平之明時也。政無細非, 旱猶有,氣間之也。聖主知之,不改政行,轉穀賑贍,損 豐濟耗,斯見之審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魯文公 間歲大旱,臧文仲曰:「修城郭,貶食省用,務嗇勸分。」文 仲知非政,故徒修備,不改政治。變復之家,見變輒歸 於政,不揆政之無非,見異懼惑,變易操行,以不宜改 而變,祇取災焉。何以言必當雩也?曰:《春秋》大雩,傳家 在宣,《公羊》《穀梁》無譏之文,當雩明矣。曾晳對孔子言 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風」平舞雩,詠而歸。孔子曰:「吾與點也。」魯設雩 祭於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 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涉沂 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歸 詠,歌歸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 水中也,風乾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 浴而風乾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春秋左 氏傳》曰:「啟蟄而雩。」又曰:「龍見而雩。」啟蟄、龍見,皆二月 也。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穀雨,秋祈穀實。當今 靈星,秋之雩也。春雩廢,秋雩在,故靈星之祀,歲雩祭 也。孔子曰:「吾與點也善。」點之言,欲以雩祭,調和陰陽, 故與之也。使雩失正,點欲為之,孔子宜非不當與也。 樊遲從游,感雩而問,刺魯不能崇德而徒雩也。夫雩 古而有之,故《禮》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禮,故孔子 不譏,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禮也。雩祭得禮,則 大水鼓用牲於社,亦古禮也。得禮無非當雩一也,禮 祭也,社報生萬物之功,土地廣遠,難得遍祭,故立社 為位,主心事之。為水旱者,陰陽之氣也。滿六合,難得 盡祀,故修壇設位,敬恭祈求,效事社之義,復災變之 道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陰陽精氣,倘如生人,能飲 食乎?故共馨香,奉進旨嘉,區區惓惓,冀見答享。推祭 社言之,當雩二也。歲氣調和,災害不生,尚猶而雩,今 有靈星,古昔之禮也。況歲氣有變,水旱不時,人君之 懼,必痛甚矣。雖有靈星之祀,猶復雩恐前不備彤繹 之義也,冀復災變之虧,獲豐穰之報,三也。《禮》之心悃 愊,樂之意歡忻,悃愊以玉帛效心,歡忻以鐘鼓驗意, 雩祭請祈,人君精誠也。精誠在內,無以效外,故雩祀 盡己,惶懼關納精心於雩祀之前,玉帛鐘鼓之義,四 也。臣得罪於君,子獲過於父,比自改更,且當謝罪,惶 懼於旱,如政治所致,臣子得罪獲過之類也。默改政

治,潛易操行,不彰於外,天怒不釋,故心雩祭。惶懼之
考證
義五也。漢立博士之官,師弟子相訶難,欲極道之深,

形是非之理也。不出橫難,不得從說,不發苦詰,不聞 甘對,導才低仰,欲求裨也;砥石劘厲,欲求銛也。推《春 秋》之義,求雩祭之說,實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 既歿,仲舒已死,世之論者,孰當復問?唯若孔子之徒, 仲舒之黨,為能說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