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23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二十三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目錄

 石異部彙考一

  觀象玩占石雜變

  管窺輯要

 石異部彙考二

  周襄王一則 景王一則 敬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惠帝一則 武帝征和一則 昭帝元鳳一則 元帝建昭一則 成帝建始一則 陽

  朔一則 鴻嘉二則 元延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後漢殤帝延平一則 桓帝延熹一則

  魏明帝青龍二則

  吳廢帝五鳳一則 烏程侯天璽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太康三則 惠帝元康一則 永康一則 太安一則 愍帝建興一

  則 穆帝升平一則

  南齊高帝建元一則

  梁武帝大同一則 敬帝紹泰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高宗興安一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北齊武成帝河清一則 後主天統一則 武平一則

  北周武帝建德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高祖武德三則 太宗貞觀三則 高宗永徽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二則 肅

  宗至德一則 寶應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穆宗長慶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敬宗寶曆

  一則 僖宗廣明一則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則 真宗大中祥符一則 天禧一則 徽宗政和二則 宣和三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一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一則 寧宗慶元一則

  元順帝至正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成祖永樂二則 憲宗成化二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四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八則 熹宗天啟三則 愍帝崇禎二則

 石異部藝文

  為朝臣賀涼州瑞石表   唐上官儀

  百寮賀瑞石表        李嶠

  紫玉見南山賦        李覲

  為納言姚璹等賀瑞石表    前人

  為宰相賀武威郡石化為麪表  孫逖

  瑞石賦          明潘桂

 石異部紀事

 石異部雜錄

庶徵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石異部彙考一 编辑

《觀象玩占》
编辑

《石雜變》
编辑

《石忽自起》,立「庶士為天下雄,立於山為同姓,平地異 姓,立於水為聖人,於澤為小人。」

石自生。《地鏡》曰:「石生方正,三公外謀,不出三年,逆兵 起。」

《石生道中。所生邑》,國亡。

石生水中,上見近臣逆謀,與女主持政,不出八年兵 起。

《石生平野》,庶人有謀,不出三月。

石生廟中,人君不行先王法度,不出三年易主。 《石生》如人形,奸臣持政。一曰:「君無嗣。」

石生如蜚鳥形。內戚女主,近臣謀逆。

石生作獸形,諸侯兵起。

《石生》如聚,不出五年,其邑有兵。

石出重疊,不出五年,相謀逆且成。

《石》無故自移,其地《有兵亂》。

石化為人形,男絕嗣。《地鏡》曰:「庶人持政。」

石化為禽獸形,近臣外戚謀反。《地鏡》曰:「父子道絕,臣 不從令。」

石忽生水,主謀不成。

石忽濕汗,汗出如血,其地有兵起,流血。

《管窺輯要》
编辑

《石》
编辑

石折有水,主謀不成。

石人泣,戎兵起。

石鼓自聲,若金鼓之響,兵起。

石生道中其分亡。

石忽濕有血,皆主兵起。石忽赤,如血色。《地鏡》曰:「父子 道絕,臣不從君命。」

石生毛髮如絲絮,不出五年有兵事。

《石生重累》,不出五年,相謀且成。

石生都邑國中,君有去故就新之象,不出三年,有易

考證
「石隕其分」,兵起自高。隕其國,君危;隕於天,臣將危君,

王者失民。

磐石忽生軍地,宜可久居之,吉。石礫生軍中,急徙去 之。

石自起相擊,左右親人離叛。

石躍臣為亂。劉向曰:「失眾心,令不行,言不從,以亂金 氣也。」

《石走》,「其地有兵起。」

金石上忽生如粟狀,其地有災,在器則其主者當之。 石自出,火焚物,「臣下謀亂。」

《石鳴》。「民力彫盡,必有大兵。」

石忽生五金,其地兵災。

石生脈如絲髮,「不出五年,兵士謀叛。」

石化為玉,賤人將貴。玉化為石,貴人且賤。

石無故自破,其地有死亡。

石異部彙考二 编辑

襄王八年春正月朔隕石於宋五 编辑

按《春秋》魯僖公十有六年春正月朔,隕石於宋五 按《左傳》,「隕星也。」 按《公羊傳》,「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 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按《穀梁 傳》先隕而後石,何也?隕而後石也。於宋四境之內曰 宋。後數,散辭也。耳,治也。

按《漢書五行志》,「釐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 五。是月六鶂退飛,過宋都。」董仲舒、劉向以為象宋襄 公欲行伯道,將自敗之戒也。石,陰類。五,陽數,自上而 隕,此陰而陽行,欲高反下也。石與金同類,色以白為 主,近白祥。鶂水鳥六,陰數退飛,欲進反退也。其色青, 青祥也。屬於貌之不恭,天戒若曰,德薄國小,勿持炕 「陽,欲長諸侯,與強大爭,必受其害。」襄公不寤。明年齊 桓死,伐齊喪,執滕子,圍曹,為盂之會,與楚爭盟,卒為 所執。後得反國,不悔過自責,復會諸侯伐鄭,與楚戰 於泓,軍敗身傷,為諸侯笑。《左氏傳》曰:「隕石星也。」鶂,退 飛風也。宋襄公以問周內史叔興曰:「是何祥也?吉凶 何在?」對曰:「今茲魯多大喪,明年齊有」亂君,將得諸侯 而不終,退而告人曰:「是陰陽之事,非吉凶之所生也。 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是歲,魯公子季友鄫、季 姬、公孫茲皆卒。明年,齊桓死,適庶亂。宋襄公伐齊,行 伯,卒為楚所敗。劉歆以為是歲歲在壽星,其衝降婁; 降婁,魯分野也,故為魯多大喪。正月,日在星紀,厭在 元枵;元枵,齊分野也。石,山物。齊大岳,後五石,象齊桓 卒而五公子作亂,故為明年齊有亂。庶民惟星隕於 宋,象宋襄公將得諸侯之眾,而治五公子之亂。星隕 而鶂退飛,故為得諸侯而不終六鶂,象後六年伯業 始退執於盂也。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言凶吉由 人,然後陰陽衝厭受其咎。齊、魯之災,非君所致,故曰 「吾不」敢逆君故也。京房《易傳》曰:「距諫自強,茲謂卻行, 厥異鶂退飛。」適當黜則鶂退飛。

景王四年石言於晉 编辑

按《春秋》不書。 按《漢書五行志,左氏傳》曰:「昭公八年 春,石言於晉。晉平公問於師曠,對曰:『石不能言,神或 馮焉,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 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興,莫信其性,石之言不 亦宜乎』?於是晉侯方築虒祁之宮。叔向曰:『君子之言, 信而有徵』。」劉歆以為金石同類,是為金不從革,失其 性也。劉向以為,石白色為主,屬白祥。

敬王二年玉化為石 编辑

按《春秋》不書。 按《漢書五行志左氏》:「昭公二十四年 十月癸酉,王子晁以成周之寶圭湛於河幾,以獲神 助。甲戌,津人得之河上,陰不佞取,將賣之則為石。」是 時王子晁篡天子位,萬民不鄉,號令不從,故有玉變, 近白祥也。癸酉入而甲戌出,神不享之驗云。玉化為 石,貴將為賤也。後二年,子晁奔楚而死。

编辑

始皇帝三十六年隕石於東郡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漢書五行志》:始皇三 十六年,鄭客從關東來,至華陰,望見素車白馬從華 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與客,曰: 「為我遺鎬池君。」因言今年祖龍死,忽不見。鄭客奉璧, 即始皇二十八年過江所湛璧也。與《周子晁》同應。是 歲石隕於東郡,民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此皆 白祥。炕陽暴虐,號令不從,孤陽獨治,群陰不附之所 致也。一曰:石,陰類也。陰持高節,臣將危君,趙高、李斯 之象也。始皇不畏戒自省,反夷滅其旁民,而燔燒其 石。是歲始皇死,後三年而秦滅。

编辑

惠帝三年隕石綿諸一 编辑

按《漢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武帝征和四年隕石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征和四年二月 丁酉。隕石雍二,天晏亡雲。聲聞四百里。」

昭帝元鳳三年泰山大石自立 编辑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 起立。 按《五行志》,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萊蕪山南,匈 匈有數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 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石立處有白烏數千 集其旁。眭孟以為石陰類,下民象。泰山岱宗之岳,王 者易姓告代之處,當有庶人為天子者。孟坐伏誅。京 房《易傳》曰:「復崩來,無咎。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 石顛而下,聖人受命,人君虜。」又曰:「石立如人,庶士為 天下雄;立於山,同姓平地异姓;立於水,聖人;於澤,小 人。」

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隕石梁國六 编辑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隕石稿四肥累一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陽朔三年隕石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陽朔三年春三月壬戌,隕石。」 按 《五行志》:「陽朔三年三月壬戌,隕石白馬八。」

鴻嘉二年五月癸未隕石杜衍三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鴻嘉三年,天水《冀南山》大石鳴。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鴻嘉三年五月 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鳴,聲隆隆如雷,有頃止聞平 襄二百四十里,埜雞皆鳴。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旁 著岸脅,去地二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鳴有兵。」 是歲,廣漢鉗子謀攻牢篡,死。囚鄭躬等盜庫兵,劫 略吏民,衣繡衣,自號曰「山君」,黨與寖廣。明年冬,乃伏 誅,自歸者三千餘人。後四年,尉氏樊並等謀反,殺陳 留太守嚴普,自稱將軍。山陽亡徒蘇令等黨與數百 人,盜取庫兵,經歷郡國四十餘,皆踰年乃伏誅。是時 起昌陵作者數萬人,徙郡國吏民五千餘戶,以奉陵 邑。作治五年不成,乃罷昌陵,還徙家石鳴,與《晉》《石言》 同應。師曠所謂「民力彫盡」,《傳》云「輕百姓」也。虒祁離宮 去絳都四十里,昌陵亦在郊埜,皆與城郭同占。城郭 屬金,宮室屬土,外內之別云。

元延四年三月隕石都關二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哀帝建平元年隕石 编辑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平元年正月 丁未。隕石北地十。其九月甲辰。隕石虞二。」

平帝元始二年隕石 编辑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始二年六月, 隕石鉅鹿二。自惠盡平,隕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聲 成哀尤屢。」

後漢 编辑

殤帝延平元年安帝即位隕石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即位。九 月乙酉,隕石於陳留。」

桓帝延熹七年隕石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七年春三月癸亥,隕石於 鄠。」

编辑

明帝青龍元年水溢涌寶石負圖狀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青龍元年,張 掖柳谷口水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於川西。有 石馬七,及鳳、麒麟、白虎、犧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之 象。」又有文曰「大討曹。」此晉之符命,而於魏為妖。好攻 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魏氏三祖皆有其事。石圖 發於非常之文,此不從革之異。晉定大業,多斃曹氏, 石《瑞文大討曹》之應也。

青龍三年,隕石。

按《魏志明帝本紀》,「三年正月乙亥,隕石于壽光縣。」 按《晉書五行志》,「三年正月乙亥,隕石于壽光。」案《左氏 傳》:「隕石,星也。」劉歆說曰:「庶象惟星。隕于宋者,象宋襄 公將得諸侯而不終也。」秦始皇時有隕石,班固以為 「石,陰類也。又白祥,臣將危君。」是後宣帝得政云。

编辑

廢帝五鳳二年石自立 编辑

按《吳志孫亮傳》:「五鳳二年五月,陽羨離里山大石自 立。」

按:《晉書五行志》:京房《易傳》曰:「庶士為天子之祥也。」其 說曰:「石立于山,同姓;平地異姓。」干寶以為孫皓承廢 故之家得位,其應也。或曰孫休見立之祥也。

烏程侯天璽元年歷陽陽羨有瑞石 编辑

按《吳志孫皓傳》:「『天璽元年,于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 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上作皇帝』字。秋八月,鄱 陽言歷陽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吳九

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吳興陽羡山
考證
有空石,長十餘丈,名曰石室,在所表為大瑞。乃遣兼

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至陽羨縣封禪國山。明年改 元大赦,以《協石文》。

按《江表傳》,歷陽縣有石山,臨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 有七穿駢羅,穿中色黃赤,不與本體相似,俗相傳謂 之石印。又云:「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下有祠屋,巫祝 言:石印神有三郎。時歷陽長表上言石印發,皓遣使 以太牢祭歷山。巫言:石印三郎說,天下方太平。使者 作高梯,上看印文,詐以朱書石作二十字,還以啟皓」, 皓大喜曰:「吳當為九州作都渚乎?從大皇帝及孤四 世矣。太平之主,非孤復誰!」重遣使以印綬拜三郎為 王,又刻石立銘,褒贊靈德,以答休祥。

编辑

武帝泰始三年有元石白晝成文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三年夏四月戊午,張掖太守 焦勝上言,「氐池縣大柳谷口有元石一所,白晝成文, 實大晉之休祥,圖之以獻。」詔以制幣告于太廟,藏之 天府。

太康五年隕石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康五年五月 丁巳。隕石于溫及河陽各三。」

太康六年,隕石。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正月。隕石 于溫,三。」

太康十年,石生地中。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洛陽宮西 宜秋里,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爐形,後如傴人,槃 薄不可掘。」案劉向說,此白眚也。明年宮車晏駕,王室 始騷,卒以亂亡。京房《易傳》曰:「石立如人,庶士為天下 雄。」此近之矣。

惠帝元康五年石生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元康五年十二月景戌,石生于京 師宜年里。」

永康元年襄陽得鳴石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康元年。襄陽 郡上言。得鳴石。撞之聲聞七八里。」

太安元年丹陽湖有浮石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安元年。丹陽 湖熟縣夏架湖。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民驚噪相 告曰「石來。」干寶曰:「尋有石冰入建鄴。」

愍帝建興五年石言于平陽 编辑

按《晉書愍帝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建興五年,石 言于平陽。時帝蒙塵,亦在平陽。故有非言之物,而言 妖之大者。俄而帝遇害。」

穆帝升平元年隕石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升平元年春正月丁丑,隕石于槐 里,一。」

南齊 编辑

高帝建元元年雨石璽 编辑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嵩高山,昇明 三年四月,滎陽人尹午於山東南澗見天雨石,墜地, 石開,有璽在其中,方三寸,其文曰:『戊丁之人與道俱, 肅然入草應天符』。又曰:『皇帝興運』。」午奉璽詣雍州刺 史蕭赤斧,赤斧表獻之。

编辑

武帝大同十二年正月石辟邪自躍入土曲阿建陵石騏驎自動是年四月改元中大同 编辑

按《南史梁武帝本紀》,中大同元年「春正月丁未,曲阿 縣建陵隧口石辟邪起舞。」

按:《隋書五行志》:「梁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二于建 陵。左雙角者至陵所,右獨角者將引于車上振躍者 三,車兩轅俱折。因換車。未至陵二里,又躍者三,每一 振則車側人莫不聳奮,去地三四尺,車輪陷入土三 寸。木沴金也。」劉向曰:「失眾心,令不行,言不從,以亂金 氣也。石為陰,臣象也。臣將為變之應。」梁武暮年不以 政事為意,君臣惟講佛經、談元而已。朝綱紊亂,令不 行,言不從之咎也。其後果致侯景之亂。曲阿建陵隧 口,石騏驎動,木沴金也。動者,遷移之象,天戒若曰,園 陵無主,石麟將為人所徙也。後竟國亡。

敬帝紹泰二年獲玉璽 编辑

按《梁書敬帝本紀》,不載。 按《陳書高祖本紀》,「敬帝紹 泰二年二月戊辰,獲玉璽四紐,高祖表以送臺。」

编辑

宣帝太建二年五月乙卯儀同黃法𣰰獻瑞璧一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北魏。=== 编辑

高宗興安二年,獲玉印于內苑。 编辑

按《北史魏高宗本紀》:「興安二年八月戊戌,詔曰:『朕即 位以來,風雨順序,邊方無事,眾瑞兼呈。又於苑內獲 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孫長壽』,群公卿士皆曰『休哉』!豈 朕一人克臻斯應,實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致也。思與兆庶共茲嘉慶,其令百姓大酺三日,降殊死以下 囚』。」

孝靜帝天平四年高歡獲瑞石 编辑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北齊書神武本紀》,魏 天平四年六月壬申,神武如天池,獲瑞石,隱起成文 曰「六王三川。」

北齊 编辑

武成帝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相擊 编辑

按:《北史齊武成帝本紀》,「河清四年三月,殿上石自起, 兩兩相對。」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兩兩相 擊。眭孟為以石陰類下人,象殿上石自起者,左右親 人離叛之應。」及周師東伐,寵臣尉相願、乞扶、貴和兄 弟,韓建業之徒,皆叛入周。

後主天統年泰山封禪壇玉璧自出 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天 統初,岱山封禪壇玉璧自出。近白祥也。岱山,王者易 姓告代之所。玉璧所用幣而自出,將有易姓者用幣 之象。其後北齊亡,地入于周。及高祖受周禪,天下一 統,焚柴泰山,告祠之應也。」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有石成文 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武平三 年。白水岩下青石壁旁有文曰「齊亡走。人改之為上 延。」後主以為嘉瑞。百僚畢賀。後周師入國。後主果棄 鄴而走。

北周 编辑

武帝建德元年濮陽石像自躍 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周建德元 年,濮陽郡有石象,郡官令載回,府將刮取金,在道自 躍投地,如此者再,乃以大繩縛著車壁,又絕繩而下。 時帝既滅齊,又事淮南,征伐不息,百姓疲敝,失眾心 之應也。」

编辑

文帝開皇十七年隕石 编辑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皇十七年,石 隕于武安、滏陽間十餘。《洪範五行傳》曰:「石自高隕者, 君將有危殆也。」後七載,帝崩。

開皇十 年,宮中石變為玉。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皇末,高祖于 宮中埋二小石于地,以誌置床之所。未幾,變為玉。劉 向曰:「玉者至貴也,賤將為貴之象。」及大業末,盜皆僭 名號。

煬帝大業十三年西平郡石有文字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業十三年,西 平郡有石文曰:「『天子立千年』。百僚稱賀。有識者尤之 曰:『千年萬歲者,身後之意也。今稱立千年者,禍在非 遠』。」明年而帝被殺。

编辑

高祖武德三年郇州獻瑞石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三年五 月,郇州獻瑞石。有文曰「天下萬年。」

武德七年,陝州獲「白石璽。」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七年陜 州獲白石璽一紐,章與傳國璽同。」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林州獻《禎石》。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宗以武德 九年八月即位,九月壬戌,林州獻禎石,隱起成文曰: 『聖主某大吉,子孫五千歲』。」素質、「元」字、篆隸相參。

太宗貞觀十五年獲元珪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五年 七月,洪州獻元珪。」

貞觀十七年,昌松縣瑞石成文。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觀十七年八 月涼州言「昌松縣鴻池谷有石五。青質白文成字曰 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 年太子李治書。燕山人士樂大國主尚汪譂獎文仁 邁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鳳毛才子七佛八菩 薩及上界佛果天子文武貞觀昌大聖延四方上不 治示孝仙戈八為善。」太宗遣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 瑞貞石,文字昭然,曆數惟永,既旌高廟之業,又錫眇 身之祚。迨于皇太子治,亦降貞符,具紀姓氏。甫惟寡 薄,彌增寅懼。」昔魏以土德代漢,涼州石有文,石金類, 以五勝推之,故時人謂為魏氏之妖,而晉室之瑞。唐 亦土德王,石有文,事頗相類,然其文初不可曉。 按《冊府元龜》,高宗初為晉王,貞觀十七年太子承乾 得罪,廢為庶人。次當立者濮王。太宗以晉王仁孝,又 以太原瑞石云「李治萬吉」,乃與長孫無忌、房元齡、李 勣、褚遂良等定計,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年,陝州有青石成文。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年十一

月,陝州言青石成文曰「李君王」三字
考證

高宗永徽四年隕石于馮翊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永徽四年八月 己亥,隕石于同州馮翊十八,光耀有聲如雷,星隕而 化也。庶民惟星,自上而隕,民去其上之象。一曰,人君 為詐妄所蔽則然。 按《于志寧傳》:「永徽四年,隕石十 八于馮翊,高宗問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修來以自 戒,若何』?志寧對曰:『《春秋》隕石于宋五,內史過曰:『此陰 陽之事,非吉凶所生物,故有自然,非一繫人事。雖然, 陛下無災而戒,不害為福也』』。」

元宗開元十九年當陽山石生新文字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九年 四月壬辰,河南府登封縣唐村李嗣谷當陽山南面 石文舊有「帝子新生」四字,識者以為聖明之應,河南 尹孟溫禮奏賀。

開元二十三年,龍池石鳴。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十二 月乙巳,龍池聖德頌》,「石自鳴,其音清遠如鐘磬聲。」石 與金同類。《春秋傳》:「怨讟動于民,則有非言之物。」言石 鳴,近石言也。

天寶元年獲玉龜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元年正 月戊申,安西都護田仁畹于于闐東玉河獲瑞玉龜 一以獻。」

天寶三載,石化為麵。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天寶三載三月 六日丙子。武威郡奏。石化為瑞麪。」

肅宗至德二載昭陵石馬汗出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德二載。昭陵 石馬汗出。昔周武帝之克晉州也。齊有石像。汗流濕 地。此其類也。

寶應元年楚州獻定國寶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五行志》,「上元三 年,楚州刺史崔侁獻定國寶十三:一曰元黃天符,形 如笏,長八寸,有孔,辟人間兵疫。二曰玉雞毛,白玉也, 以孝理天下則見。三曰穀璧,白玉也,粟粒無雕鐫之 跡,王者得之,五穀豐熟。四曰西王母白環二,所在處 外國歸伏。六曰如意寶珠,大如雞卵。七曰紅靺鞨,大 如」巨栗;八月琅玕珠;二九曰玉玦,形如玉環,四分缺; 一十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形,陷入印中;十一曰 皇后採桑鉤,如箸屈其末;十二曰雷公石斧,無孔;十 三缺。凡十三寶。寘之日中,白氣連天。初,楚州有尼曰 真如,忽有人接之升天,天帝謂之曰:「下方有災,以第 二寶鎮之。」即以十三寶付真如。時肅宗方不豫。以為 瑞。乃改元寶應。仍傳位皇太子。此近白祥也。

憲宗元和 年碑趺龜頭失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中《文水武 士彠碑》。」失其龜頭。

穆宗長慶 年石自行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長慶中,資州有 石方丈。走行數畝。」

文宗太和四年潤州得方石有文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四年,浙西 觀察使王璠治潤州城隍,中得方石,有刻文曰:「山有 石,石有玉,玉有瑕,瑕即休。」

敬宗寶曆二年獲白玉床 编辑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寶曆二 年五月。神策軍修苑內古漢宮。掘得白玉床。其長六 尺。以獻。」

僖宗廣明元年華嶽碑鳴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華嶽 廟元宗御製碑。隱隱有聲。聞數里間,浹旬乃止。」近石 言也。

编辑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夾江縣黑石成文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平興國四年 九月,夾江縣民王誼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云「君王 萬歲」,其二曰「趙二十一。」帝緘其石來獻。

太平興國五年,鄭州得玉杵臼。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五年五月。鄭 州修東岳祠。穿土得玉杵臼。

太平興國七年,獲石佛。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七年六月,深 州民王緒田中得白兔。逐入穴。掘之得石佛五十軀。 皆長尺餘。」

太平興國七年,舒州石成文

按:《宋史太宗本紀》:七年三月,舒州上元石有白文曰: 「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

按《玉海》,七年三月辛酉,舒州民柯萼一作孫萼,于萬 歲山得元石,有白文。其文乃誌公所記,以石來獻。祥 符五年,馮仁俊表言太祖後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 日降誕,太宗丙子歲即位。並符合。閏十月丁丑,車駕謁啟聖院太宗神御殿,于龍圖閣取舒州石,召從臣 宣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寧鄉生石麪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饑寧鄉縣生石脂如麪可為餅餌 编辑

天禧三年隕石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禧三年正月 晦。沈丘民駱新田間震雷。頃之。隕石入地七尺許。」

徽宗政和二年晉州元圭出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政和二年,元圭 始出晉州,上一石綠色,方三尺餘,當中有文曰「堯天 正」,其字如掌,大而端楷,類手畫者,「堯」字居右,「天正」字 綴行于左。都堂驗視,礱石三分而字畫愈明,又于「堯」 字之下,隱約出一瑞字,位置始均,蓋曰「天正堯瑞」云。 或謂晉陽堯都也。方元圭出,乃有此瑞。

政和四年,石變為「瑪瑙」,滎陽石有文。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府畿汝蔡 之間。連山大小石。皆變為瑪瑙。尚方取為寶帶。器玩 甚富。」

按《玉海》,政和五年建明堂,采石滎陽。石有「明」字,製文 石旂。

宣和四年御府瑪瑙變為石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宣和四年後,御 府所藏瑪瑙,往往復變為石,而色類白骨。」此與周寶 圭占略同。

宣和五年,滎陽有石成文。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滎陽縣賈 谷山麒麟谷采石修明堂,得一石有文曰明,百官表 賀。」

宣和七年,獲石柱。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七年二月丙 戌,張杲言,「北岳廟於廟側二十里黃山獲石柱十六 條,修短闊狹,皆應營造法式,用建正門,毫釐不差。」

高宗建炎三年鼎州石有文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三年四月, 鼎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隨流而下,有文曰:「無為大道, 天知人情;無為窈冥,神見人形;心言意語,鬼聞人聲; 犯禁滿盈,地收人魂。」金石同類,類金為變怪者也。

紹興元年潭州得白玉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潭州 得白玉于州城蓮花池中。孔彥舟以獻。詔卻之。前史 以為玉變近白祥。後彥舟為劇盜。

孝宗乾道二年石自移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二年三月 丙午夜,福清縣石竹山大石自移,聲如雷,石方可九 丈,所過成蹊,才四尺,而山之木石如故。」

淳熙十六年隕石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十六年三 月壬寅。隕石于楚州寶應縣。散如火。甚臭腥。」

寧宗慶元三年隕石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元三年六月 辛未,黃岩縣大石自隕,雷雨甚至,山水瀵湧。」

编辑

順帝至正十一年開河得石人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明通紀》,至正十一年,開 河得石人。先是童謠云:「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 反。」後開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徐、潁、蘄、黃之 兵起。

编辑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隕石 编辑

按《湖廣通志》:「洪武二十六年六月望日,隕石于蒲圻。 是日方午,空中有聲如雷,民于沸水中得一石,色青 異,狀類狗頭,人莫能測。」

成祖永樂三年得石龜 编辑

按《名山藏》:「永樂三年正月,黃河清于薄津,群臣獻頌, 建碑于孝陵。伐石幕府山之陽,求厥趺于龍潭山,發 土得石龜,長尺許,其文元蒼,宛然如生。眾工以龜來 獻,群臣奉表稱賀,遂獻于孝陵。」

永樂十三年,黑石墮。

按《江南通志》:「永樂十三年,嘉定縣東北白氣一道。有 聲如雷,墮于寶山之南,獲一黑石。」

憲宗成化六年隕石 编辑

按:《山東通志》:「成化六年,信陽縣隕石一。」

成化二十三年,隕石。

按《東鹿縣志》:「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天地昏暗,空中有 聲如雷,尋有黑氣墜地,掘之得黑石二,一如碗,一如 雞卵。」

孝宗弘治十一年溫州隕黑石 编辑

按《異林》:「弘治戊午,溫州泰順縣左忽有一物,橫飛曳 空,狀如箕,尾如箒,色雜粉紫,長數丈餘,無首,吼若沈

雷,從東北去。修武縣東岳祠北,忽有黑氣,聲隱隱墮
考證
地。村民李雲往視之,得溫黑石一枚,良久乃冷。

弘治十四年,馬邑隕青石。」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四年夏,馬邑縣西,有火自天而 墜,其聲如雷,入地三尺,化為青石。」

武宗正德五年石上開花 编辑

按《雲南通志》:「正德五年,金齒城西石上開花。」

正德八年,德慶隕石。

按《廣東通志》:「正德八年夏五月,德慶隕石,時有青氣, 時下,上騰有聲,頃間隕石于城之內,大者如拳,小者 如雞子。」

世宗嘉靖八年舒城石自徙 编辑

按《江南通志》:「嘉靖八年,舒城石自徙二丈許。」

嘉靖十六年,「《瓊山》石」自徙。

按《廣東通志》:「嘉靖十六年,瓊山白石鄉有大石如屋, 行數百步地成渠。」

嘉靖二十三年,「東安石自立。」

按《湖廣通志》:「嘉靖二十三年春,東安縣北,巨石乘風 雨屹立,聲聞數里。」

嘉靖三十六年,莆田《石梁》自斷。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赤眚見莆田江 口,石梁斷。」

穆宗隆慶元年石響 编辑

按《湖廣通志》:「隆慶元年,城步西街石響。」

隆慶二年,「石梁鳴」,自折。

按《福建通志》:「隆慶二年正月十四日,石筍橋第十二 間有石梁,一鳴三日而折。」

神宗萬曆二年石隕 编辑

按《福建通志》:「二年八月,方山巨石墜於田。」

萬曆五年,《萬載》石隕。

按《江西通志》:「萬曆五年九月,萬載縣有巨石自天而 墜,至今其石尚存。」

萬曆九年,興寧石飛。

按:《廣東通志》云云。

萬曆十五年:「石自行。」

按《四川總志》:「萬曆十五年,永川有石自行。」

萬曆十七年,「博白石獅吐煙。」

按《廣西通志》:「萬曆十七年七月,博白縣治南五十里, 有獅子石,吐煙幾與雲參,移時而止。」

萬曆二十三年,「石鐘崩。」

按《河南通志》:「萬曆二十三年七月,涉縣石鐘崩,有聲 如雷。」

萬曆三十六年,鼓山石崩。

按《福建通志》:「萬曆三十六年九月,閩縣山石崩,有聲 如雷。」

萬曆四十六年,「玉屏山石有光。」

按《鶴慶府志》:「萬曆四十六年秋,玉屏山石竅內光澈 如火,是年發科九人,今呼為文星石。」

熹宗天啟二年荊門隕石 编辑

按《湖廣通志》:「天啟二年,荊門州隕石,入地三尺,有聲。 天啟三年,榮經石飛。」

按《四川總志》:「天啟三年五月,榮經縣江邊大石方廣 數丈,忽飛去,不知所之。」

天啟四年,臨漳獲玉璽。

按《河南通志》:「天啟四年,臨漳漁人獲玉璽於漳河,全 而不缺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愍帝崇禎十二年歙縣石鳴 编辑

按《江南通志》:「崇禎十二年,歙縣許村石自鳴。」

崇禎十七年,「德興石自立。」

按《江西通志》:「崇禎十七年五月,德興西河巨石自起 立,轟然有聲。」

石異部藝文 编辑

《為朝臣賀涼州瑞石表》
唐·上官儀
编辑

臣元嘉等言:「臣聞太陽含字,天之命也;德水呈文,地 之符也。是知光膺寶曆,非幽贊無以享鴻名;對越兩 儀,非神物何以昌丕緒?故有元龜負卦,繇表軒功;朱 鳥銜書,兆彰姬籙:非聖人之撫運,孰能與于此乎?」伏 惟皇帝陛下慶韞上元,與天皇而合德;祥凝太始,體 耀魄以齊明。作周錫嗣,王業本于水翼;生商降祉,寶 祚基于玉筐。然後樞電效神,皇虹授彩,彤雲澹景,標 映龍顏;瑞火流光,呈發鳥跡。由是凝圖作極,握紀中 天,化洽九垓,恩綿八表。功成戢武,散騑服于桃園;業 定弘文,覃正朔于昌海。輯五玉而彰禮備,陳萬舞而 表樂成。至德至仁,垂拱巖廊之上;乃聖乃神,遠算廟 堂之下。憲文王而授立,招天獎于夢齡。象漢帝以登 賢。選仁明于刻國重曜而臨照,家萬宇而永貞。是 以淹歲亢陽,離輝昇而元澤降;春疇罕闕,震方建而 年稼登。受冊之辰,隨輕輪而翊佳氣;夏絃之月,接飛 蓋而吐芝英。郡國陳孝德之符,煙浮霧集;縣道奏明靈之貺,電擊雷奔。豈與夫日至月書,可同年而語矣? 伏見梁州都督李襲譽表奏昌松瑞石,合百一十字, 文曰:「高皇海出,多子李久王;八千年太平天子李世 民王;千年太子李治書,燕山人樂太國主尚注諤獎 文,仁邁《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王、鳳尾才子、七 佛、《八菩薩》及《上果佛》田天子武文貞《觀昌大聖》,延四 方上下萬治,忠孝為善。」其文不次者,略而不載。敕遣 禮部郎中柳逞馳驛檢覆,並同所奏。皆素文玉潔,若 瓊樹之華滋;元質碧鮮,擬翠微之遠色。雖復霞熛冠 岳,暉鏤誅于介丘;海鏡浮山,昭列名于稽岊。方茲秀 麗,曾何足云。臣等歷選皇猷,稽《河圖》于東序,詳觀帝 籙,披冊府于西崑。媧燧以前,不可得而知矣;羲農以 降,乃考載而言焉。若乃馬遰堯壇,鳳御虞冊,麟遊吐 字,頗涉劉邦;葉蠹為文,纔稱病已。元石降徵于典午, 赤伏錫命于炎精,皆髣髴如神,徵文見意,或旁通以 取証,或索隱以求端,猶且動色當年,光華曩志。矧茲 天冊,顯發靈瑞,頌聖德之欽明,通史筆之揚《堯典》。述 國祚之悠永,倍龜策之卜周年。追美先朝,衍軒丘之 德姓;式昭儲瑞;發鈞臺之光華,豈非天鑒孔明,聖猶 大者祥彌著;靈心至察,「德加厚者祚逾長。是用越契 超繩,光前振古,績無與二,慶溢登千。」臣等自省微生, 幸沾鴻造,荷重光之煦育,睹三才之宅心。雀躍無以 表其誠,鳧趨不足勝其喜。臣等無任悅豫之至。

《百寮賀瑞石表》
李嶠
编辑

臣某等言:「臣聞高明博臨,無遠不應;正直潛感,雖幽 必通。伏惟皇太后陛下慶發曾沙,業隆大寶,以至明 當宗社之寄,以至聖合乾坤之德,荷三葉之休光,承 五行之曆紀。平秩庶政,大亨群物。冠帶遐荒之域,天 福日臨;閭閻富壽之氓,禮變樂和。液露沾洽,休徵昭 顯。用能上披乾象,下發坤珍,吐山川之靈祕,開神物」 之韞匱。伏見雍州永安縣人唐同泰,於洛水中得瑞 石一枚,上有紫脈成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字。 臣等抃窺靈跡,駭矚珍圖,俯仰殊觀,相趨動色。竊惟 聖德奉天,遞為先後,神道助教,相因發明。陛下對越 昭升,欽若扶揖,允塞人祇之望,實當天地之心。所以 幽贊嘉兆,旁通景貺。且人稱同泰,縣「實永安,姓氏。將 國號元符,土地與石文明應,表裏潛會,樞機冥發,明 宴坐之愈昌,驗皇基之永泰,則自然之無朕,不測之 謂神。」非夫道格昊蒼,德充幽顯,豈能發何言之微旨, 臻不召之靈物,考皇圖於金丹,搜瑞典於瑤編,則有 蟲蠹成文,魚鱗吐匣,丹書集於昌戶,綠錯薦於堯壇。 或詞隱密微,或氣藏「讖緯,莫究天人之際,罕甄神祕 之心。未有昭聖毓靈,發祥隤阯,明白顯著,燭曜輝光, 若斯之盛者也。」且夫導洛疏津,卜瀍經宇,是開帝王 之宅,實為《龜書》之泉。伯禹以致孝鬼神,九疇天錫;陛 下以虔恭顧托,八篆靈開,超萬祀而同存,歷百年而 罕逮。況乎陰陽景測,朝市天臨,號令施於四海,機衡 動於萬國。靈心葉贊,景業會昌,薦希代之鴻寶,獲非 常之嘉應。固可以明禋大寶,禮秩介丘,副神宗之迺 睠,答上元之蕃祉。臣等遇偶休明,榮參簪笏。千年旦 暮,邀逢累聖之期;百辟歌謳,喜屬三靈之慶。無任鳧 藻踴躍之至,謹表詣闕陳賀以聞。

《紫玉見南山賦》
李覲
编辑

「南山之陽,何珍不藏?昭皇家之至德,發紫玉之禎祥, 熒熒兮千岩動色,炯炯兮萬壑生光。映於林,謂群鳳 之集上;據於石,辨眾珉之居旁。固已聞於往牒,遂薦 臻於我皇。稽夫所自,無脛而至,每隱曜而不欺,曷招 攜之可致。所以瑞于有道,將委質而式孚;出非其時, 則韜光而自棄。」南眺穹崇,玉見於中;貞姿豈琢,勁質 非礱。遠而望焉,與彩雲而搖曳。即而察也,雜嘉氣之 蔥蘢。對白璧而即異,配元圭而攸同。故瑞無應而不 至,事有感而遂通。通人莫測,孰知其色。由是王者憑 之而致理,君子觀之而比德。明琬琰之在茲,豈瑕瑜 之有匿。原乎玉之處幽,儉德是修。德表玉而應瑞,玉 用德而降休。蓋真宰之潛運,知神功「之所由。不然,安 得揖至寶於潛谷,闡皇風於大猷而已哉!若乃外徹 中朗,泠然如響。珮服之處,雖貴乎山元;抵鵲之時,罔 懷於土壤。大矣哉!瑞無常居,因化所如。惟德是依,彼 自彰於符契;不貪為寶,我何待而沽諸。」客有《觀光歌 之》曰:「歸太素兮遠蠻屏,有瑞玉兮見霄嶺。浮紫氣于 雲際,混清輝于水影。」庶南山之不騫,期我皇之惟永。

《為納言姚璹等賀瑞石表》
前人
编辑

臣某等言:伏見瑞石為文曰「《武帝李彰》,好生臨國,永 保吉昌。」伏惟陛下受命旻穹,降靈宗社。複棟重簷之 禮,嚴配昭升;五刑九辟之科,平反宥恤。故能使三精 孚德,七廟垂祥,頻降靈符,屢彰潛祉。好生臨國,實開 琬琰之文;永保吉昌,顯示貞堅之籙。隆萬代之遐筭, 曠千齡而不聞。臣等叨沐恩私,謬當樞近,親覿休寶, 「相趨抃躍,無任嘉慶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仍請出 示百寮,並錄付史館。」

===
《為宰相賀武威郡石化為麪表》
孫逖
===臣等伏見王倕奏,武威郡番禾縣嘉瑞鄉天寶山,周

圍五六里,石化為麪,在近村閭及諸郡部落。自今載 「正月以來,取食甘美益人。」又按《圖經》:「貞觀九年,鳳凰 集於此,故名嘉瑞鄉」,其天寶山在此鄉界。伏以神道 設教,變化無方,聖人為心,感通必應。陛下仁沾動植, 澤及生靈,故得地不藏瑤,石變為麪,既資人食,又濟 邊廩。成熟自因於道氣,艱難不待於農功。豈麥麰之 足方,何雨粟之能喻。況山符聖號,用彰於萬壽;鄉表 瑞石,允迪于前烈。殊祥葉應,景福攸臻。臣等忝侍軒 墀,倍深慶悅。無任抃躍之至。

《瑞石賦》有序
明·潘桂
编辑

「天啟丁卯,京口載罹凶荒。天眚地孽,割我稼穡,萬姓嗷嗷,無所寄命。圌山之陰,天產石粉。其色白,錯者紅,其味甘,其質膩。咀之馨,其液可摶不磣餒者充,饑者塞,尪者鼓,而立,山去城百里而近。」 余輿而觀之,擔者溢阡,采者鬨於丘陟間趾可掬也。嗟夫!天地之大,奇出不窮,理無而事臻,氣鼓而物奪。自非睹記之餘,千「載之後,安知不與補天之事」 同疑其悠謬哉?賦曰:

天符臻,地寶植。嵁巖闢,坤珍出。補天佐嶽,錫爾靈石。 爾其為質也,靡瓊委玉,凝肪截脂。鮮飛艷雪,華曜朝 曦。光逾雲母,色麗瓊芝。釋之叟叟。之「靡靡。」「無餒無 敗」,「不磣不」「埒華山之玉屑,方梁父之銀泥。」豈石廩 之宛在?抑地乳之潛滋。宜充虛而解戰,爰塞餒而救 饑。繄生民之百需兮,食為之天。天以六氣下凝兮,成 五味之華鮮。麗五行於百穀兮,固物始而民先。劬水 耕而火耨兮,竭胼胝以祈年。羌穗岐而表瑞兮,抑雨 粟而徵賢。曷埒此自然之食兮,協幽贊于重元。況凶 年之屢稼兮,悲地財之貧破。何辜今之人兮,罄天地 而一餓。閔鼠空而𪃟盡兮,氣廉廉而消墮。冢纍纍以 魂新兮,或流離而遷播。遘珍符之大垂兮,感神貺之 潛呈。噓枯以續喘兮,拔瘁而為榮。黃吻怡而含哺兮, 鮐背鼓舞而取盈。走遐邇以如騖兮,咸廢耘以輟耕。 筐承而《車任》兮,徑隘而衢爭。惠遺𥟖非小補兮,嗣「嘉 穀于秋成。夫孰賁此靈休兮,匪天工其何及?夫既秉 好生之恆德兮,曷不祐此垂成之粒?割之糈而錫之 餐兮,夫孰不歌夫帝力?固造物之多奇兮,幻生成而 不測。」《系曰》:「石為氣核,堅不可奪兮。氣之所鼓,性為之 脫兮。含功牧生,地之奇祿兮。畫地為餅,庶幾果腹兮。」

石異部紀事 编辑

《拾遺記》:「帝堯在位,聖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 圖天地之形。」

《左傳》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晉魏榆。晉侯問於師曠曰: 「『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不然,民聽濫也。抑 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 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 言不亦宜乎』』?」於是晉侯方築虒祁之宮。叔向曰:「子野 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小」 人之言僭而無徵,故怨咎及之。《詩》曰:「哀哉不能言!匪 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其 是之謂乎!是宮也成,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 矣。

《物類相感志》:冀南有石鼓,長丈二尺,廣厚略等。漢成 帝時,有聲如雷,聞平襄二百四十里內。時野雉皆鳴, 民俗曰:「鳴則有兵。」是歲廣漢鄭躬作亂。

《水經注》:繁昌縣城內有三臺,時人謂之繁昌臺。壇前 有二碑,昔魏文帝禪於此,自壇而降曰:「舜、禹之事吾 知之矣。」故其石銘曰:「遂於繁昌築靈臺也。」於後其碑 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 事晉也。

谷水逕,刺史賈逵祠北。王隱言祠在城北,非也,廟在 小城東,昔王凌為宣王司馬懿所執,屆廟而歎曰:「賈 梁道,王凌,魏之忠臣,惟汝有靈知之。」遂仰鴆而死。廟 前有碑,碑石金生千寶,曰:「黃金可採,為晉中興之瑞。」 《南海古蹟記》:石鼓山在東莞南,山有石如鼓,鼓鳴,世 亂兵起,盧循東寇,隱隱有聲。

《文獻通考》:「元帝初渡江,有玉冊見於臨安,白玉麒麟 神璽出於江寧,其文長壽萬年,皆以為中興之驗。」 《晉書。五行志》:「大將軍東嬴王騰自並州遷鎮鄴,行次 真定,時久積雪,而當門前方數丈獨消釋。騰怪而掘 之,得玉馬,高尺許,口齒缺。騰以馬者國姓,上送之,以 為瑞。」

《前趙錄》:劉聰麟嘉二年春正月,石人言于宣光陵。 二月癸亥,大將軍東平王約卒,一指猶暖,遂不殯殮, 至于甲戌乃蘇,言道遇一國曰猗尼渠餘國。引約入宮,與約皮囊一枚,曰:「為吾遺漢皇帝。」約辭而歸,置皮 囊於枕上。俄而蘇活,謂左右曰:「枕上取囊來。」左右取 得開之,有一方白玉,題文曰:「猗尼渠餘國天王,敬信 遮須夷國天王,歲在攝提,當相見也。」馳使奏呈聰曰: 「若審如此,吾不懼死也。」後聰死,與此玉並葬焉。 《後趙錄》:「石虎建武八年,青州上言:『濟南平陵城西北, 石虎一夕忽移於城東南善石溝,上有狼狐千餘跡, 隨之,跡皆成蹊。虎大悅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 東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蕩江南也。天命不可違。其敕 諸州兵明年悉集,朕當親董六師,以奉天命』』。」群臣皆 賀。石然于泰山,八日而滅。東海有大石自立,旁有血 流鄴西山石間血流出,長十餘步,廣二尺餘。

《前燕錄》:「初,石虎使人探策於華山,得玉版,文曰:『歲在 申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及此,燕人咸以 為慕容儁之應也。 《文獻通考》:慕容儁時,常山大樹根下得璧七十,珪七 十三,光色精奇,有異常玉。儁以為岳神之命,遣其尚 書段勤以太牢祠之。

《文獻通考》:「宋武帝於嵩高山得玉璧三十二枚,神人 云此是宋分世之數,三十二年,二三十也。」宋自受命 至禪齊,凡六十年云。

《南史梁宗室傳》:「南平元襄王偉,文帝第八子也。偉子 恭除寧蠻校尉、雍州刺史。簡文少與恭游,特被賞狎, 至是手令勗以政事。恭至州,政績有聲,百姓請於城 南立碑頌德,詔許焉,名為德政碑。是夜聞數百人大 叫碑石,明旦視之,碑湧起一尺,恭命以大柱置於碑 上,使力士數十人抑之不下,又以酒脯祭之,使人守」 視。俄而自復視者,竟不見之。恭聞而惡焉。

《北史·周文帝本紀》:黃帝後有葛烏兔者,雄武多算略, 鮮卑奉以為主。及其裔孫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 文曰「皇帝璽。」普回以為天授己,獨異之。

《創業。起居注》:「太原獲青石龜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 治萬世』。」齊王遣使獻之,翠石丹文,天然映徹,上方下 銳,宛若龜形,神工器物,見者皆驚奇異。帝初不之信, 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所司浸經宿久,磨其字愈更鮮 明,於是內外畢賀。帝曰:「上天明命,貺以萬吉,恭承休 祉,須安萬方。孤以寡德,寧堪預此?既為人下,不容以」 之頒告。宜以少牢祀石龜,而爵送龜人,用彰休慶。 《唐書李昭德傳》,有人獲洛水白石而赤文者,獻闕下 曰:「此石赤心,故以獻。」昭德叱曰:「洛水餘石,豈盡能反 乎?」

《五行志》:「秦宗權在蔡州,州中地忽裂,有石出,高五六 尺,廣袤丈餘,正如大龜。」

《十國春秋·吳高祖世家》:「天祐八年,洪州霣石於越王 山下昭仙觀前,長七八尺,圍三丈餘。節度使劉威命 舁入觀中,七日內漸縮小如數尺狀,已又長尺許,後 只七寸。識者以為活石。」

《南漢中宗本紀》:「大寶四年夏四月,御井旁石自立,行 百餘步而仆。」

大寶十二年,有兵過蒙州,遇獵者牽黃犬逐鹿以來, 就刺之,人犬與鹿皆化為石,鼎峙道傍。

《閩林安傳》:「安,福清人,事母至孝。母死,廬墓旁,有石自 裂而泉湧,太祖異之,以其廬為寺,賜名曰『湧泉』。」 陸游《南唐書?劉仁贍傳》:「保大中,淮上石偶人言,元宗 聞而惡之,斷其首。」

《宋史王賓傳》:「賓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為勤 舊,故恩寵尤異,前後賜賚數千萬,俱奉釋氏。在黎陽 日,按見古寺基,即以俸錢修之,掘地丈餘,得數石佛 及石碣,有賓姓名,賓異其事以聞,詔名寺為淳化,賜 新印經一藏,錢三百萬以助之。」

《茅亭客話》:開寶初,錦江橋側有周處士者,鬻十香丸, 以白器貯水,浸小石子百顆,餘各有文縷,如飛禽走 獸、花草雲鳳僧道之形者,人常聚睹嘆賞之。中有一 石如腎形,烏潤,每將磨金次,色皆益紫,以此為異。玉 工見之云:「非試金石,乃黑玉耳。」後有道士見云:「非黑 玉,是寶也。若欲驗之,以常石對,稱此石加重數倍,以 水銀塗其上,如傅粉焉。若以大火烹之,成紫磨金,君 當富矣。」周曰:「安敢火烹,非惡富也,恐喪吾寶。」後經賊 亂,不知石之所之。休復因見道門仙人《照寶經》云:「凡 百金之處,旁熏樹木,皆悉黃色。若要辨之,其石烏潤, 以水銀揩之,自然粘著石上,以稱稱有金者,重于常 石數倍。若敲磕及磓繫,終不能碎。須」以大火烹鍛,得 真金矣。其金號曰「寶金」,將煉為金液還丹。服之羽化, 非世之常金也。昔道士所言,得於此經乎。

《聞見近錄》:鄂州黃鶴樓下有石光徹,名曰石照。其右 巨石,世傳以為仙人洞也。一守關老卒,每晨興即拜 洞下。一夕,月如晝,見三道士洞中出,吟嘯久之,將復 入洞,卒即從之,道士曰:「汝何人耶?」卒具言所以,且乞 富貴。道士曰:「此洞中石,速抱一塊去。」卒持而出,石合 無從而入。明日視石,黃金也,鑿而貨之,衣食頓富。為 隊長所察,執之以為盜也。卒以實告。官就其家取石至郡則金化矣。非金非玉,非石非鉛,至今藏於軍庫 中。子瞻有詩記之。

《夢溪筆談》:「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蜒 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撲之,乃石 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 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太平清話》:紹興元年,石工采石於馬鞍山,山摧,工壓 焉。越三年六月,他工采石,聞其聲相呼,應答如平生。 報其家,鑿出之,見其妻,喜曰:「久閉乍風,飢如裂。」俄頃, 遂噤不語,化為石,貌如平生。

《揮麈餘話》:三衢境內地名張步溪,中有石,里人號曰 團石。有讖語云:「團石圜,出狀元;團石仰,出宰相。」乙丑 歲水涸,石忽如圓鏡。明年劉文孺章魁天下,前歲大 水,石乃側仰而去。年余拜相。此與閩中沙合、南臺,蓋 相似也。

《閒窗括異志》:「陳山龍王廟後有觀音殿,曩年忽有兩 石從半山𩰚墜而下,一從殿後壁滾入觀音座下,一 墜殿之西,屋瓦無所損,不知從何而入殿中也。今二 石尚存,亦可異,留題者甚多。余乙卯歲到祠下,嘗賦 詩於壁,以記其事。」

《續夷堅志》:戊申正月,武城之東有村落名西陰,民家 一井移四五步,而井樁如故也。又數日,一道士過此 村,形服與常人異,見農具中碾石,咄咤曰:「業畜乃在 此耶!」併挾之而去。村民懼凶禍將及,棄家遠徙,亦無 他事。南宮十董得卿親見之。

徂徠石守道墓在奉符。太和中,墓崩,諸孫具棺葬骸 骨,與常人無異,獨其心如合,兩手已化石矣。

正大初,張聖俞客舞陽縣北。一日,家婢從一弓手家 買得一牛腰腎,以刀割之,刀不「能入。剝視之,得一石, 作獅形,色如泥金所塗,前一蹄屈向內,一蹄枕之而 睡,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其異氣所化。

《學佛考訓》:「洪武初,武林翁祥卿得一圓石,大可六七 寸,上現觀音大士,莊嚴寶相,坐寶蓮花,善才童子合 掌侍側。」

《廣平府志》:「永年姚御史三讓按陝西,時值歲荒,淳化 山有老翁取石授採蔬婦,曰:『是可煮食。忽不見,婦從 之,傳者四訖,人競投山取石以療飢,三讓乃獻石於 朝,以為神異』。」

《異林》:「弘治戊午,溫州泰順縣左忽有一物,橫飛曳空, 狀如箕,尾如箒,色雜粉紫,長數丈餘,無首,吼若沉雷, 從東北去。修武縣東岳祠北,忽有黑氣,聲如雷,隱隱 墮地。村民李雲往視之,得溫黑石一枚,良久乃冷。」 《庚己編》:「予家楓橋別業港運河中有青石一方,可長 四五尺,蓋塚墓間物,歲久為怪。每至秋間,能自出行 於」河,出必有覆舟之患。一歲,有木商泊筏於港口,自 其下過,木為撐起尺餘,商大驚,而外報覆麥,舟少時 復自外入,木起如前,今猶在水中,時為變怪。

《太平清話》:嘉靖初年,漁人於苕溪中網得一石,圓大 如鵝,子內鏗然有聲,擊碎之,有銅牌一方,上刻「宣聖」 二字。

《福建通志》:臺灣府鳳山,相傳昔年有石忽開,內有讖 云:「鳳山一片石,堪容百萬人。」五百年後,閩人居之。又 相傳有佃戶墾田得一石牌,鐫「『山明水秀,閩人居之』 八字。」

石異部雜錄 编辑

《北史周武帝本紀》,建德元年:「詔曰,人勞不止則星動 於天,作事不時則石言於國。」

《金臺紀聞》:「郿縣河灘上有亂石,隨手碎之。中有石魚, 長可二三寸,天然鱗鬣,或雙或隻不等,云歲衣笥中, 能辟蠹魚。」又「平陽府候馬驛澮河兩岸仄土上皆婦 人手跡,或掌或拳,儼然若印,削去之,其中復然。」又「大 同山中有人骨,在山之腰,上下五六十丈皆石耳,惟 中間一帶可四五尺,皆髑髏,脛節齦齦然。」關中之山 數處亦爾。余聞之陜西舉人張守後,以訪之士大夫, 云。「果然造化變幻,何所不有也。」

《丹鉛總錄》:「《穀梁傳》:『春秋戊申,隕石於宋五,是月六鷁 退飛過宋都云:『石無知之物,故日之;鷁微有知之物, 故月之』』。」此言之誣,本不待辨。宋萬孝恭辨之云:「梁山 沙麓亦無知物,胡為而不日?麋與蜮亦微有知之物, 胡為而不月?」此殆可作一笑。穀梁乃癡人作夢,孝恭 又癡人解夢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