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09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九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十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九卷《目錄》:

 歲功總部·紀事

《歲功典》第九卷。

歲功總部紀事

编辑

《河圖》始開圖,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畫八卦, 定天地之位,分陰陽之數,推列三光,建分八節,以文 應瑞,凡二十四,消息禍福,以制吉凶。

《家語·辯物》篇:「大昊以龍紀官。」伏羲以龍馬負圖之 瑞,故以龍紀官。春官為青龍,夏官為赤龍,秋官為白 龍,冬官為黑龍,中官為黃龍。

炎帝以火紀官。炎帝王天下,以有火德,故以火紀 官。春官為東火,夏官為南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 火,中官為中火。

黃帝以雲紀官。黃帝王天下,以有雲瑞,故以「雲」紀 官。春官青雲氏,夏官縉雲氏,秋官白雲氏,冬官黑雲 氏,中官黃雲氏。

《共工》以水紀官。其工以諸侯竊保冀方,在《神農》前, 《太吳》後,自謂水德,故以「水」紀官。春官為《東水》,夏官為 《南水》,秋官為《西水》,冬官為北水,中官為《中水》。

《尚書大傳》:「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唱之,八伯咸 進稽首而和,帝乃載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 順經,萬姓允誠。於論予樂,配天之靈』。」

《家語五帝德》篇:「夏后左準繩,右規矩,履四時,據四海, 任皋陶、伯益以贊其治,興六師以征不庭,四極之民 莫敢不服。」

《莊子·讓王篇》善卷曰:「予立身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 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 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 自得。」

《拾遺記》:「師涓造新曲,有四時之樂:春有《離鴻》《去鴈》《應 蘋》之歌,夏有《明晨》《焦泉》《之華》《流金》之調,秋有《商風》《白 雲》《落葉》《飛蓬》之曲,冬有《凝河》《流陰》《沈雲》之操。」

《書經:周官》:「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 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蔡傳「五服、侯、甸、男、 釆、衛。六年一朝會京師,十二年壬一巡狩。」時巡者猶 舜之「四仲巡狩」也。

《禮記·王制》:「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陳注 山川沮澤,有燥濕寒暖之不同,以時候其四時,知其 氣候早晚,使居者不失寒暖之宜也。

樂正:「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 教以《詩》《書》。」

《文王世子》:「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 學羽籥,皆於東序。」陳注《干戈》為武舞,故於陽氣發動之 時教之,示有事也;《羽籥》為文舞,故於陰氣凝寂之時 教之,示安靜也。

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 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列子殷湯》篇:鄭師文從師襄遊,柱指鉤弦,三年不成 章。師襄曰:「子可以歸矣。」師文曰:「且小假之,以觀其後。」 無幾何,復見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得之 矣,請嘗試之。」于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忽 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徐回,草 木發榮。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 「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將 終命宮而總四弦,則景風翔,慶雲浮,甘露降,醴泉涌。」 《史記孫叔敖傳》:「叔敖為楚相,秋冬勸民山採,春夏以 水。」乘多水時,而出材竹。

《越絕書》:越王問:陰陽之治,不同力而功成,不同氣而 物生,願聞其說。范子曰:「陰陽氣不同處,萬物生焉。冬 三月之時,草木既死,萬物各異藏,故陽氣避之下藏, 伏壯于內,使陰陽得成功於外。夏三月盛暑之時,萬 物遂長,陰氣避之下藏,伏壯于內,然而萬物親而信 之,是所謂也。」

《說苑善說篇》:齊宣王出獵于社山,父老相與勞王。王 賜田不租,無徭役。父老皆拜,閭丘先生獨不拜。王曰: 「寡人得無有過乎?」閭丘先生對曰:「大王來遊,所以為 勞,望得富于大王。」王曰:「倉廩雖實,以備災患,無以冨。」 先生對曰:「願大王春秋冬夏,振之以時,無煩擾百姓, 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今大王幸賜臣田不租,然則 倉廩將虛也;賜臣無徭役,然則官府無使焉。此固非 人臣之所敢望也。」齊王曰:「善。願請先生為相。」

《史記封禪書》:「秦並天下,令祠官常奉名山大川鬼神」 干是自殽以東,名山五,大川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恆山、泰山、會稽湘山,水曰濟,曰淮。春以酺酒為歲祠, 因泮凍,秋涸凍,冬賽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 幣各異。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岳山、 岐山、吳岳、鴻冢瀆。山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 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賽如東方名山川, 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

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賽祠,五月嘗 駒,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陳寶節來》一祠。春夏用騂, 秋冬用騮。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木禺》車馬一 駟,各如其帝色。黃犢羔各四,珪幣各有數,皆生瘞埋, 無俎豆之具。

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後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 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

《陳丞相世家》:孝文皇帝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 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 又謝不知。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宰相者,上 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使卿大夫各 得任其職焉。」

《樂書》:「武帝祠太一甘泉,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 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元冥》。」

《漢書食貨志》:「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所以 順陰陽,備寇賊,習禮文也。」

《郊祀志》:「一曰天主,祠天齊;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 曰兵山,祠蚩尤;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 山;六曰月主,祠之萊山;七曰日主,祠盛山;八曰四時 主,祠琅邪。琅邪在薺東北,蓋歲之所始。」

《龔遂傳》:「遂為渤海太守,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 迺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 冬課收斂,益畜果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 吏民皆富實。」

《逢夏記》:「宣帝時,西怛陀國貢八角玉升,夏以水澆之 則無暑,冬以火迫之則無寒。」

《漢書元帝本紀》:「初元五年,詔罷三服官。」齊國舊有 三服之官,春獻冠,幘縰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 夏服,凡三。

《李尋傳》:「『哀帝初即位,召尋待詔黃門,使侍中衛尉傅 喜問尋曰:閒者日月失度,星辰亂行,災異仍重,極言 毌有所諱』?尋對曰:變異之來,各應象而至。謹條陳所 聞,《易》曰:『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夫日者,眾陽之長,煇 光所燭,萬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故日將旦,清風發,群 陰伏,君以臨朝,不牽於色,日初出,炎以陽。君登朝,佞」 不行忠直,進不蔽障,日中煇光,君德盛明,大臣奉公。 日將入,專以壹君就房,有常節。閒者日尤不精,光明 侵奪失色,邪氣珥蜺數作,本起於晨,相連至昏。其日 出後至日中閒,差瘉其咎,恐有以守正直言而得罪 者。唯陛下執乾剛之德,強志守度,毌聽女謁邪臣之 態,諸保阿乳母甘言悲辭之託,勉強大誼,絕小不忍, 良有不得已,可賜以財貨,不可私以官位,誠皇天之 禁也。日失其光,則星辰放流,陽不能制陰,陰桀得作。 閒者,太白正晝經天,宜隆德克躬,以執不軌。臣聞「月 者眾陰之長,銷息見伏,百里為品,千里立表,萬里連 紀」,妃后大臣諸侯之象也。「朔晦正終始,弦為繩墨,望 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閒者,月數以春夏,與日同道, 過軒轅上后受氣,入太微帝廷,揚光,煇犯上將,近臣 列星皆失色。陰陽俱傷,兩不相便。唯陛下親求賢士, 無彊所惡,以崇社稷,尊彊本朝。」臣聞五星者,五行之 精,五帝司命,應王者號令,為之節度。歲星主歲事,為 統首,號令所紀。今失度而盛,此君指意,欲有所為,未 得其節也。辰星主正四時,當效於四仲,四時失序,則 辰星作異。今出於歲首之孟,天所以譴告陛下也。政 急則出蚤,政緩則出晚,政絕不行,則伏不見而為彗 茀。四孟皆出,為《易》。王命四季皆出,星家所諱。今幸獨 出寅孟之月,蓋皇天所以篤右陛下也。宜深自改治 國,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則不達。《經》曰:「三載考績,三考 黜陟。」加以號令,不順四時,既往不咎,來事之師也。閒 者,春三月治大獄,時賊陰立逆,恐歲小收,季夏舉兵 法,時寒氣應,恐後有霜雹之災。秋月行封爵,其月土 溼奧,恐後有雷雹之變。夫以喜怒賞罰而不顧時禁, 雖有堯舜之心,猶不能致和。善言天者,必有效於人。 設上農夫而欲冬田,肉袒深耕,汗出種之,然猶不生 者,非人心不至,天時不得也。《易》曰:「時止則止,時行則 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書》曰:「敬授民時。」故古之 王者,尊天地,重陰陽,敬四時,嚴月令,順之以善政,則 和氣可立致,猶枹鼓之相應也。今朝廷忽於時月之 令,諸侍中尚書近臣,宜皆令通知月令之意。設群下 請事,若陛「下出令,有謬於時者,當知爭之,以順時氣。」 上雖不從尋言,然釆其語,每有非常輒問。尋對屢中, 遷黃門侍郎。

《元后傳》:「王莽知太后婦人厭居深宮中,莽欲虞樂以

巿其權,迺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
考證
婦。春幸繭館,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夏

遊篽宿鄠杜之間,秋歷東館,望昆明,集黃山宮;冬饗 飲飛羽,校獵上蘭,登長平館,臨涇水而覽焉。太后所 至屬縣,輒施恩惠,賜民錢帛牛酒,歲以為常。」

《三輔故事》:「漢作靈臺于城東,常以四孟之月登臺而 觀。」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夏設羽扇,冬則設繒扇。」

《後漢書律歷志》:「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 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放陰陽。 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 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重而 衡低。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 封上,效則和,否則占。」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户閉,塗釁 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 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曆而候 之。氣至者灰去;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 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 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曆。

《禮儀志》:「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若少府 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 雨,閉諸陽,衣皂,興土龍,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變, 如故事。」

《祭祀志》:「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洛陽,四時祫祀,春 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

《章帝本紀》:永平十八年「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孝明 皇帝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於光武之堂,閒祀 悉還更衣。」四時正祭外,有五月嘗麥、三伏、立秋嘗 粢、盛酎、十月嘗稻等,謂之「閒祀」,即各於更衣之殿。 司馬彪《續漢書》,虞延除細陽令,每至歲時伏臘,休遣 徒繫,各使還家,並感其恩,應期歸。

《古今注》:「建初五年,芝出潁川。常以六月中生一葉,五 歲五重,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十月後黃氣出土尺五 寸。」

《獨斷洛陽諸陵》,皆以晦朢二十四氣伏社、臘及四時 上飯。

《魏略》:董遇言:讀書常以三餘。或問三餘之義,答曰:「冬 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風雨者,時之餘。」

「晉公卿禮秩品第一者,春賜絹百匹,秋賜絹二百匹。」 《拾遺記》:「石虎為四時浴室,用鍮石碔玞為堤岸,或以 琥珀為缾杓。夏則引渠水以為池,池中皆以紗縠為 囊,盛百雜香,漬於水中。嚴冰之時,作銅屈龍數千枚, 各重數十斤,燒如火色,投於水中,則池水恆溫,名曰 燋龍溫池。引鳳文錦步障,縈蔽浴所,共宮人寵嬖者」, 解媟服宴戲,彌於日夜,名曰「清嬉浴室。」浴罷,洩水於 宮外,水流之所,名「溫香渠。」渠外之人,爭來汲取,得升 合以歸,其家人莫不怡悅。至石氏破滅,燋龍猶在鄴 城。

《鄴中記》:「石虎御床辟方丈,冬月施熟錦流蘇斗帳,四 角安純金龍頭,銜五色流蘇,或用青綈光錦,或用緋 綈登高文錦,或用紫綈大小錦絲。以房子錦百二十 斤,白縑裏,名為裏。複帳,四角安純金銀鑿金香爐,以 石黑燒,《集和》名香帳。頂上安金蓮花,中懸金薄織成 碗囊。春秋但錦帳,表以五色,總為夾帳。夏用紗羅,或」 綦文丹羅或紫縠文,為單帳。

《宋書禮志》: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詔立凌室藏冰。有 司奏,「季冬之月,冰壯之時,凌室長率山虞及輿隸,取 冰於深山窮谷涸陰沍寒之處,以納于凌陰,務令周 密,無泄其氣。先以黑牡秬黍祭司寒于凌室之北。仲 春之月,春分之日,以黑羔秬黍祭司寒。啟冰室,先薦 寢廟二廟。夏祠用鑑,盛冰室一鑑,以禦溫氣蠅蚋三。」 御殿及太官膳羞,並以鑑供冰。自春分立秋有臣妾 喪,詔贈祕器。自立夏至立秋,不限稱數,以周喪事。 《王元謨傳》:「孝武常為元謨作四時詩曰:『堇荼供春膳, 粟漿充夏餐』。」請幫助識別此字。「醬調秋菜,白醝解冬寒。」 《隋書百官志》:「諸卿,梁初猶依宋齊,皆無卿名。天監七 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 卿,三卿是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 置太僕卿,三卿是為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 廷尉卿,將作大匠為大匠卿,三卿是為秋卿。以光祿 勳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大舟卿, 三卿是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 《禮儀志》:梁武帝天監八年,明山賓議曰:「《周官》祀昊天 以大裘,祀五帝亦如之。頃代郊祀之服,皆用袞冕,是 以前奏迎氣祀五帝亦服袞冕。愚謂迎氣祀五帝亦 宜用大裘,禮俱一獻。」帝從之。

《音樂志》:「梁武帝素善鍾律,立為四器,名之為通。每通 皆施三絃,一曰元英通,二曰青陽通,三曰朱明通,四 曰白藏通,因以通聲,轉推月氣,悉無差違。又制為十 二笛,以寫通聲。於是被以八音,施以七聲,莫不和韻。」 《水經注》:「很山縣風井山,迴曲有異勢,穴口大如盆,夏 則風出,冬則風入,春秋分則靜往。人有冬過者,置笠穴中,風吸之。經月還步陽谿,得其笠,則知潛通矣。」 《魏書禮志》:熙平元年,崔光表奉詔定五時朝服。案北 京及遷都以來,未有斯制。輒敕禮官詳據崔瓚議。《周 禮》及《禮記》,「三冠六冕,承用區分,璅玉五綵,配飾亦別, 都無隨氣春夏之異。唯《月令》有青旂赤玉、黑衣白輅, 隨四時而變,復不列弁冕,改用之元黃。」以此而推,五 時之冠,禮既無文,若求諸正典,難以經證。案司馬彪 《續漢書·輿服》及《祭祀志》云:「迎氣五郊,自永平中以《禮 讖》並《月令》迎氣服色,因釆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陽。」 又云:「五郊衣幘,各如方色。」又《續漢·禮儀志》:「立春,京都 百官皆著青衣,服青幘,秋夏悉如其色。」自漢逮于魏、 晉,迎氣五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斯制因循,相承不 革,冠冕仍舊,未聞有變。今皇魏憲章前代,損益從宜。 五時之冠,愚謂如漢、晉用幘為允。

《良吏傳》:「裴陀為趙郡太守,遷中軍將軍。清白任真,不 事家產,暑不張蓋,寒不衣裘。其貞儉若此。」

《隋書律曆志》:後齊參軍信都芳能以管候氣,仰觀雲 色。嘗與人對語,即指天曰:「孟春之氣至矣。」人往驗管, 而飛灰已應。每月所候,言皆無爽。為輪扇二十四埋 地中,以測二十四氣。每一氣感,則一扇自動,他扇並 住,與管灰相應,若符契焉。

《食貨志》:「河清三年定令每歲春月,各依鄉土早晚,課 人農桑,自春及秋,男二十五已上,皆布田畝,桑蠶之 月,婦女十五已上,皆營蠶桑。孟冬,刺史聽審邦教之 優劣,定殿最之科品,人有力無牛,或有牛無力者,須 令相便,皆得納種,使地無遺利,人無游手焉。」

《通典》:「周制,四坎壇祭四方以皿祭,祭五岳以埋沉祭 山林川澤。一歲丹四祭,一者謂盈氣時,二者郊天時, 三者大雩時,四者大蜡時,皆因以祭之。」

《南史扶桑國傳》:「國王衣色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 年赤,戊己年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

《隋書禮儀志》:「隋制,季春晦儺,磔牲於宮門及城四門, 以禳陰氣。秋分前一日,禳陽氣。季冬傍磔,大儺亦如 之。其牲,每門各用羝羊及雄雞一,選侲子如後。齊冬 八隊,二時儺則四隊問事十二人,赤幘褠衣,執皮鞭。 工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元 衣朱裳。其一人為唱師,著皮衣,執棒鼓角各十,有司」 預備雄雞、羝羊及酒,於宮門為坎。未明,鼓譟以入。方 相氏執戈揚楯,周呼鼓譟而出,合趣顯陽門,分詣諸 城門。將出,諸祝師執事預疈襶《牲匈》,磔之於門,酌酒,禳 祝舉牲並酒埋之。

《音樂志》:古者人君食,皆用當月之調,以取時律之聲, 使不失五常之性,調暢四體,令得時氣之和。故鮑鄴 上言:「天子食飲,必順四時。有食舉樂,所以順天地,養 神明,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氣。」此則殿庭月調之義 也。

《王劭傳》,「劭以古有鑽燧改火之義,表請變火,曰:『《周官》 四時變火以救時疾。在晉時,有以洛陽火渡江者,代 代事之,相續不滅,火色變青。昔師曠食飯,云是勞薪 所爨。晉平公使視之,果然車輞。今溫酒及炙肉,用石 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 火舊火,理應有異。願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用功甚 少。救益方大』。」上從之。

《唐書禮樂志》:「立春後丑日祀風師,立夏後申日祀雨 師,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 人、司祿,季夏土王日祭中霤,孟冬祭司寒,皆一獻。 祖孝孫製十二和,一曰《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 上辛祈榖,孟夏雩,季秋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告於 圜丘,燔柴告至,封祀太山,類於上帝。皆以圜鐘為宮, 三」奏,黃鐘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各一奏,文舞六 成。五郊迎氣,黃帝以黃鐘為宮,赤帝以函鐘為徵,白 帝以太簇為商,黑帝以南呂為羽,青帝以姑洗為角, 皆文舞六成。

《百官志》:「凡工匠以州縣為團,五人為火,五火置長一 人,四月至七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 十月至正月為短功。」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副各一人,掌司四時,各 司其方之變異。冠加一星珠,以應五緯,衣從其方色。 元日、冬至、朔朢、朝會大禮,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見。 中尚署,歲二月獻牙尺,寒食獻毬,五月獻綬帶,夏至 獻雷車,七月獻鈿針,臘月獻口脂,唯筆、琴、瑟。絃月獻 金銀暨紙,非旨不獻。

食官署。掌飲膳酒醴,凡四時供送、設食,皆顓焉。「供六 品以下元日、寒食、冬至食於家令廚者。」

《李適傳》:「中宗景龍二年,始於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 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象四時八節十二月。」 《百官志》:「武后光宅元年,分左右臺,左臺知百司,監軍 務,右臺察州縣,省風俗。尋命左臺兼察州縣,兩臺歲 再發使八人,春曰風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條察州 縣。」

《韋縚傳》:「初,帝詔歲率公卿迎氣東郊,至三時,常以孟
考證
月讀時令於正寢。」

《禮樂志》:「開元三十年,詔建初、啟運、興寧、永康陵歲四 時八節,所司與陵署具進食。」

天寶二年,始以九月朔薦衣於諸陵,又常以「寒食薦 餳粥、雞毬、雷車,五月五日薦衣、扇。」

《元宗本紀》:「天寶三載正月丙申,改年為載。」

《通鑑》:代宗大曆十二年五月,詔定諸州兵,皆有常數, 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 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

《翰林志》:「興元元年,敕翰林學士凡初遷者,中書門下 召入院試,試畢封進,可者翌日受宣乃定。事下中書 門下,於麟德殿候對,同院賜宴,拜恩訖,候就宴。賜給 畢,備內諸司供膳飲之物,內園官供使令度支,月給 手力資四人,四品以上加一人。每歲內賜春服物三 十疋,暑服物三十疋,綿七屯,寒食節料三十疋,酒、飴、 杏酪、粥屑、肉餤、清明火、二社蒸鐶,端午衣一副,金花 銀器一事,百索一軸,青團鏤竹大扇一柄,角粽三服, 沙蜜、重陽酒、糖粉糕,冬至歲酒、兔、野雞。其餘時果、新 茗、瓜新曆,是為經制。」

《酉陽雜俎》:「焉耆國元日,二月八日婆摩遮,三月野祀。 四月十五日遊林。五月五日彌勒下生。七月七日祀 先祖。九月九日床撒。十月十日王為厭法王出首領 家,首領騎王馬,一日一夜處分王事。十月十四日作 樂,至歲窮。」

《清異錄》:「高太素隱商山,建六逍遙館,晴夏晚雲,中秋 午月,冬日方出,春雪未融,暑簟清風,夜階急雨,六館 各製一銘。」

《丁晉公談錄》:竇侍郎儼善衛數,聽聲音而知興廢之 未兆。同兄儀在翰林為學士,儀常鄙其詭怪。世宗令 陶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遂 隔簾敲響,令辨之,一無差謬。

宋《央苗訓傳》:訓子守信,判司天監。淳化二年,上言:「正 月一日為一歲之首,每月八日,天帝下巡人世,察善 惡。太歲日為歲星之精,人君之象。三元日,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錄人之善惡。又春戊寅、夏 甲午、秋戊申、冬甲子為天赦日,及上慶誕日,皆不可 以斷極刑。」事下有司議行。

《禮志》:「紹興十三年,初築三殿,聖祖居前,宣祖至祖宗 諸帝居中殿,元天大聖后與祖宗諸后居後。上元結 燈樓,寒食設鞦韆,七夕設摩㬋羅簾幕,歲時一易。」 《元史·天文志》:「春秋分晷影,堂為屋二間,脊開東西橫 罅,以斜通日晷。中有臺,隨晷影南高北下,仰置銅半 環,刻天度一百八十,以準地上之半天,斜倚銳首銅 尺,以往來窺運,側望《漏屋》晷影,驗度數,以定春秋二 分。」

冬夏至晷影堂為屋五間,屋下為坎脊,開南北一罅, 以直通日晷。隨罅立壁,附壁懸尺,以往來窺運。直望 漏屋晷影,以定冬夏二至。

《瑯嬛記》:「九為陽數,古人以二十九日為上九,初九日 為中九,十九日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為婦女之歡, 名曰陽會。蓋女子陰也,待陽以成,故女子於是夜為 藏鉤諸戲,以待月明,至有忘寐而達曙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