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02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二卷目錄

 字學總部彙考二

  漢書藝文志 西域傳

  晉書衛恆傳

  宋王愔文字志三卷目錄

  隋書經籍志

  唐書西域傳

  張彥遠法書要錄百體書

  張懷瓘書斷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隸書 章草 行書 飛白

   草書

  韋續五十六種書法

  段成式酉陽雜俎各體書法

  釋元奘大唐西域記跋祿迦國書 羯霜那國書 健䭾羅國書

  遼史西夏傳

  宋史勃泥國傳 西夏傳

  范成大桂海雜志桂林字

  朱長文墨池編唐元度十體書 僧夢英十八體

字學典第二卷

字學總部彙考二 编辑

《漢書》
编辑

《藝文志》
编辑

《史籀》十五篇。

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

八體《六技》。

韋昭曰:「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 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 書御史、史書令史。」

臣瓚曰:「《史書》,今之太史書。」

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 隸書、繆篆、蟲書。」

師古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篆書謂小篆,蓋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主於徒隸,從簡易也。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蟲書謂為蟲鳥之形,所以書幡信也。」

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古制書必 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至於衰世,是非無正,人用 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蓋傷 其寖不正。《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 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 歷》六章者,車府令趙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 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 謂秦篆者也。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 省易施之於徒隸也。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 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蒼頡 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黃門 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 皆《蒼頡》中正字也。凡將則頗有出矣。

《西域傳》
编辑

安息國書革,旁行為書記。

服虔曰:「橫行,為書記也。」 師古曰:「今西方及南方林邑之徒書皆橫行,不直下也。革謂皮之不柔者。」

《晉書》
编辑

《衛恆傳》
编辑

衛恆善草隸書,為《四體書勢》曰:「昔在黃帝,創制造物, 有沮誦、蒼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 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 事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 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 是也。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滿月」 虧,效其形也。「形聲」者,以類為形,配以聲也。「會意」者,止 戈為武,人言為信也。「轉注」者,以老壽考也。「假借」者,數 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自黃帝至三代,其文不 改。及秦用篆書,燒焚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時,魯恭 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 有古文,謂之「蝌蚪書。」漢世祕藏,希得見之。魏初傳古 文者,出於邯鄲淳。恆祖敬侯,寫淳《尚書》,後以示淳,而 淳不別。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蝌蚪之 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塚,得策 書十餘萬言。按敬侯所書,猶有髣髴,古書亦數種,其 一卷論楚事者最為工妙,恆竊悅之,故竭愚思以贊 其美,愧不足廁前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 別名,謂之《字勢》云:「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 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質文著世,爰 暨暴秦,淊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滅,魏文好古,世 傳丘墳,歷代莫發,真偽靡分,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 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燦矣其章,因聲會意,類 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臣而虧其傍。雲委蛇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禾卉苯䔿以垂穎,山嶽峨嵯 而連岡。蟲跂跂以若動,鳥似飛而未揚。」觀其措筆綴 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止無間。或守正循檢,規折 矩旋;或方圓靡則,因事制權。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 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淼爾下頹,若雨墜於天。或引筆 奮力,若鴻鴈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婀娜,若流蘇懸 羽,靡靡綿綿。是故遠而望之,若翔風厲水,清波漪漣, 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黃、唐之遺跡,為六藝之範先。 篆籀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元。聊觀象以致思,非言 辭之所宣。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 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者也。及平王東遷,諸侯 立政,家殊國異,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 相李斯乃奏益之,罷不合秦文者。斯作〈蒼頡篇〉》,中車 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 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 為獄吏,得罪始皇,幽繫雲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 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 皇善之,出以為御史,使定書。或曰邈所定乃隸字也。 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 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王莽時,使司空甄酆挍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 一曰古文,孔氏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 也;三曰篆書,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書也;五曰繆 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許氏撰《說 文》,用篆書為正,以為體例,最可得而論也。秦時李斯 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建初中,扶風 曹喜少異於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 誕師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為武都太守,以能書留 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也。漢末又有蔡邕,采 斯喜之法,為古今雜形,然精密閑理,不如淳也。邕作 《篆勢》曰:『鳥遺跡,皇頡,循聖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為 真形要,妙巧入神。或象龜文,鍼列櫛比,龍鱗紓體放 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縕。揚 波振撆,鷹跱鳥』」震;延頸脅翼,勢似凌雲。或輕筆內投, 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 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員;若行若飛,跂跂翾 翾。遠而望之,象鴻鵠群遊,駱驛遷延;迫而視之,端際 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 不能睹其郤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 處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為學 藝之範先。嘉文德之弘懿,慍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 頫仰,舉大略而論旃。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 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獨符印璽幡信題 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 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 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 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 焚其柎。梁鵠乃益為版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柎。 鵠卒以書至選部尚書。宜官後為袁術將,今鉅鹿宋 子有《耿球碑》,術所立,云是宜官書也。梁鵠奔劉表,魏 武帝破荊州,募求鵠。鵠之為選部也,魏武欲為洛陽 令,而以為比部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在 祕書以勤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鵠手跡。魏武帝懸 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為勝宜官。今宮殿題署,多 是鵠書。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得次 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鵠弟子毛弘教於祕書。 今八分皆弘法也。漢末有左子邑,小與淳、鵠不同,然 亦有名。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 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大行於世云。作《隸 勢》曰:「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厥用 既弘,體象有度。煥若星陳,鬱若雲布。其大徑尋,細不 容髮,隨事從宜,靡有常制。或穹隆恢廓,或櫛比鍼列, 或砥平繩直」,或「蜑繆戾。或長斜角趨,或規旋矩折, 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 錯落其間。若鐘簴設張,庭燎飛煙,嶄巖巀峨,高下屬 連。似崇臺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 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詭,不可勝原。研桑所不能 計,宰賜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豈 體大之難睹,將祕奧之不傳。聊俯仰而詳觀,舉大較 而論旃。」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 相杜伯度號《善作篇》,後有崔瑗、崔寔亦皆稱工。杜氏 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字小疏。 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 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常曰:「忩 忩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 謂之「草聖。」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潁、梁孔 達、田彥和及韋仲將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於世,然 殊不及文舒也。羅叔景、趙元嗣者,與伯英並時,見稱 於西州,而矜巧自與,眾頗惑之。故伯英自稱「上比崔、 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河間張超亦有名,然雖與崔 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書勢》曰:「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 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官事荒蕪,勦其墨翰,惟 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 於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 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抑左揚右,望 之若崎。竦企鳥跱,志在飛移。狡獸暴駭,將奔未馳。或 點。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生奇。 或凌邃惴慄,若據高臨危;㫄點邪附,似蜩螗挶枝。絕 筆收勢,餘綖糾結,若杜伯揵毒緣巇。螣蛇赴穴,頭沒 尾垂。是故遠而望之。「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 畫不可移。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略舉大較,髣髴若斯。

《宋王愔文字志三卷》
编辑

上卷目此三卷書皆未見止錄其目 编辑

古書有三十六種

古文   篆、    「大篆、   象形篆。 科斗篆。  小篆、   刻小篆,  摹篆。」

隸書   「署書」   書    繆篆。

鳥書:   尚方篆。  鳳篆。   魚書。

龍書   騏驎書,  龜書   蛇書。

「仙人書」:  「雲書,   芝英書,  金錯書」, 「十二時書, 《垂露篆》,  《倒薤篆》,  《偃波篆》」, 「蚊腳篆,  草書,   楷書,   飛書。」

填書、   槁書、   行書。

《古今小學》:三十七家一百四十七人 《書勢》五家:

中卷目

秦吳六十人

李斯、   程邈,   《胡母敬》  《趙高》。

司馬相如, 張敞,   嚴延年,  漢元帝, 史游,   劉向,   孔光,   爰禮。

揚雄,   陳遵,   杜林,   劉睦。

衛寵、   劉黨、   曹喜、   杜度。

王次仲、  班固、   徐幹、   《賈魴》

賈逵   《左姬》,   許慎,   唐綜。

曹壽,   《崔寔》,   尹珍,   《羅暉》。

趙襲   崔瑗   《皇甫規妻 蔡邕》。

張芝,   蘇班,   劉得昇,  師宜官, 張超,   李巡,   張昶,   梁鵠。

張紘、   毛弘,   左伯、   姜詡。

梁宣,   鍾繇,   張昭,   蘇林。

張緝、   胡昭,   魏武帝,  邯鄲淳, 衛規,   杜恕,   諸葛融。

下卷目

魏宋六十人

韋誕,   張揖,   郭淮,   韋熊。

來敏   鍾會,   《皇象》   何曾。

傅元、   韋弘、   辛曠、   魏徽。

諸葛瞻、  楊肇、   岑泉、   張弘、

朱育、   江偉、   司馬攸、  陳暢

滿爽,   楊經,   呂悅,   衛恆。

衛宣、   裴興、   孫皓、   杜預

向秦、   裴邈,   張柄,   《張越》。

羊忱、   索靖,   牽秀、   羊固。

《辟閭訓》  王導,   庾翼,   王蒙

荀輿、   王廙、   李式、   劉劭。

王循、   王裕,   王羲之,  《衛夫人》、 李欽,   王怡,   郗愔,   任靖。

王獻之,  李韞,   張彭祖,  謝安。

王珉   《桓元》

《隋書》
编辑

《經籍志》
编辑

後漢得西域胡書,以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義廣,謂 之《娑羅門書》。

《唐書》
编辑

《西域傳》
编辑

天竺國有文字善步曆學悉曇章妄曰:「梵天法書,用 貝多葉以記事。」

《張彥遠法書要錄》
编辑

《百體書》
编辑

梁庾元威《論書》云:「余經為正階侯書十牒屏風,作百 體,間以采墨,當時眾所驚異,自爾絕筆,惟留草本而 已。其百體者,懸針書、垂露書、秦望書、汲冢書、金鵲書、 玉文書、鵠頭書、虎爪書、倒薤書、偃波書、幡信書、飛白 篆、古頡書、籀文書、奇字、繆篆、制書、列書、日書、月書、風 書、雲書、星隸、填隸蟲、食葉書、科斗書、署書、胡書、蓬書、 相書、天竺書、轉宿書,一筆篆,飛白書,一筆隸,飛白草、 草書,古文隸、橫書、楷書、小科隸,此五十種皆純墨璽 文書、節文書、真文書、符文書,芝英隸、花草隸、幡信隸、 鐘鼓隸、龍虎篆、鳳魚篆、騏驎篆、仙人篆、科斗篆、蟲篆、 雲星篆、魚篆、鳥篆、龍篆、龜篆、虎篆、鸞篆、龍虎隸、鳳魚 隸、麒麟隸、仙人隸、科斗隸、雲隸、蟲隸、魚隸、鳥隸、龍隸、 龜隸、鸞隸、蛇龍文隸書、龜文書、鼠書、牛書、虎書、兔書龍草書、蛇草書、馬書、羊書、猴書、雞書、犬書、豕書」,此十 二時書,已上五十種皆采色。其外復有大篆、小篆、銘、 鼎、摹印、刻符、石經、象形篇章、震書、倒書、反左書等。及 宋中庶宗炳出九體書,所謂「縑素書、簡、奏書、牋、表書、 弔記書、行押書、楫書」、槁書,半草書、全草書,此九法極 真草書之次第焉。刪捨之外,所存猶一百二十體。張 芝始作一筆飛白書,此於「井」、「冊」等字為妙,所以惟云 「一筆飛白書」,則無所不通矣。《反左》書者,大同中東宮 學士孔敬通所創,余見而達之,於是座上酬答諸君, 無有識者,遂呼為「眾中清閑法。」今學者稍多,解者益 寡,敬通又能一筆草書,一行一斷,婉約流利,特出天 性,頃來莫有繼者。宗炳復於屏風上作雜體篆二十 四種,寫凡百名,將恐一筆障子,凡百屏風,傳者逾繆, 併懷歎息。

《張懷瓘書斷》
编辑

《序》
编辑

昔庖犧氏畫卦以立象軒轅氏造字以設教至於堯 舜之世則煥乎!有文章其後盛於商周備夫秦漢固 夫所由遠矣。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徵期合 乎!道故能發揮文者莫近乎!書。若乃思賢哲於千載 覽陳跡於縑簡謀猷在覿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 代無隱斯可尚也。及夫身處一方含情萬里標拔志 「氣,黼藻精靈,披封睹跡,欣如會面」,又可樂也。爾其初 之微也,蓋因象以曈曨,眇不知其變化,範圍無體,應 會無方,考沖漠以立形,齊萬殊而一貫,「合冥契,吸至 精,資運動於風神,頤浩然於潤色。」爾其終之彰也,流 芳液於筆端,忽飛騰而光赫。或體殊而勢接,若雙樹 之交葉;或區分而氣運,似兩井之通泉。庥蔭相扶津 澤潛應。離而不絕曳獨繭之絲。卓爾孤標竦危峰之 石。龍騰鳳翥若飛若驚電《烻㸌》。離披爛熳,翕如雲 布,曳若星流,朱焰綠煙,乍合乍散,飄風驟雨,雷怒霆 激,呼吁可駭也。信足以張皇當世,軌範後人矣。至若 磔毛竦骨,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主」之 節也;矩折規轉,卻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順」,「慎終思 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哲人「行藏」,「知 進知退」之行也。固其發跡多端,觸變成態,或分鋒各 讓,或合勢交侵,亦猶五常之與五行,雖相剋而相生, 亦相反而相成。豈物類之能象賢,實則微妙而難名。 《詩》云:「鐘鼓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是之謂也。使夫 觀者玩跡探情,循由察變,運思無已,不知其然。瓌寶 盈矚,坐啟東山之府;明珠曜掌,頓傾南海之資。雖彼 跡已緘,而遺情未盡,心存目想,欲罷不能。非夫妙之 至者,何以及此?且其學者察彼規模,采其元妙,技由 心付,暗以目成。或筆下始思,困於鈍滯;或不思而製, 敗於脫略。心不能授之於手,手不能受之於心,雖自 己而可求,終杳茫而無獲,又可怪矣。及乎意與靈通, 筆與冥運,神將化合,變出無方,雖龍伯挈鼇之勇,不 能量其力;雄圖應籙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於毫 間,逸氣彌於宇內,鬼出神入,追虛捕微,則非言象筌 蹄所能存亡也。夫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後能言,固 不可恃才曜識,以為率爾可知也。且知之不易,得之 又難,千有餘年,數人而已。昔之評者,或以今不逮古, 質於醜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諸合己, 悉為鑒不員通也。亦由蒼黃者唱首,冥昧者唱聲,風 議混然,罕詳孰是。及兼論文字,始祖各執異端,臆說 蜂飛,竟無稽古,蓋眩如也。懷瓘質蔽愚蒙,識非通敏, 承先人之遺訓,或紀錄萬一,輒欲芟夷浮議,揚搉古 今,拔狐疑之根,解紛挐之結。考窮乖謬,敢無隱於昔 賢;探索幽微,庶不欺於元匠。

《古文》
编辑

案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四目,通於神明, 仰觀奎星員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 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孝經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 倣象」是也。夫文字者,總而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 為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 形之屬,則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會意之 屬,則謂之字。字者,言孳乳寖多也。題之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舒也,著也,記也。著明萬事,記往知來,名言 諸無,宰制群有,何幽不貫,何往不經,實可謂事簡而 應博,豈人力哉?《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 以書契。」夫至德之道,化其性於未然之前;結繩之教, 懲其罪於已然之後。故大道衰而有書,利害萌而有 契。契為信不足,書,為言立徵。書契者,決斷萬事也。凡 文書相約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諸侯約信曰誓。故《春 秋傳》曰:「王叔氏不能舉其契。」是知契者,書其信誓之 言而盟之濫觴,君臣之大約也。亦謂刻木剖而分之, 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即昔之銅竹虎使,今之銅魚,並 契之遺象也。皇甫謐曰:「黃帝史蒼頡造文字記,言行 策藏之,名曰《書契》。」故知黃帝導其源,堯、舜揚其波,是 有虞、夏、商、周之書,神化典謨,垂範萬世。及周公相成

王,申明禮樂,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節,又造《爾雅》,宣
考證
尼、卜商,增益潤色,釋言暢物,略盡訓詁。及秦用小篆,

焚燒先典,古文絕矣。漢文帝時,秦博士伏勝獻《古文 尚書》,時又有魏文侯樂人竇公,年二百八十歲,獻《古 文樂書》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樂》章也。及 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壁內石函中,得《孝經》《尚書》 等經。宣帝時,河內女子壞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晉咸 寧五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安釐王冢,得冊書千餘 萬言,或寫《春秋經傳》《易經》《論語》《夏書》《〈周書〉、瑣語》,《大曆》 梁丘藏《穆天子傳》及《魏史》,至安釐王二十年。其書隨 世變易,已成數體。其《周書》論楚事者最妙,於是古文 備矣。甄酆刪定舊文,制為六書,一曰古文,即此也。以 壁中書為正。周幽王時,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書中 多有是也。滕公冢內得石銘,人無識者。惟叔孫通云: 「此古文科斗書也。」科斗者,即上古之別名也。

衛恆《古文贊》云:「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制。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中正循檢,矩折規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淼爾下隤,若雨墜於天。信黃、唐之遺跡,為六藝之範先。篆籀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元。」

《蒼頡》即古文之祖也。

贊曰:「邈邈蒼公,軒轅之始。創製文字,代彼繩理。粲若星辰,鬱為綱紀。千齡萬類,如掌斯視。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靈篇,自玆而起。」

《大篆》
编辑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 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為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 之無窮。甄酆定六書,三曰篆書;八體書法一曰大篆。 又《漢書·藝文志》云:「史籀十五篇,並此也。以史官製之, 用以教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秦趙高善篆,教始皇 少子胡亥書。又漢文帝、王遵、嚴延年並工史書是也。 秦焚書,惟《易》與史篇得全。《呂氏春秋》云「蒼頡造大篆」, 非也。若蒼頡造大篆,則置古文何地?所謂籀篆,蓋其 子孫是也。

蔡邕《大篆讚》云:「體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翅短身。延頸負翼,狀似凌雲。」

《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贊曰:「古文元裔,《太史》神書。千類萬象,或龍或魚。何詞不錄?何物不儲?懌思通理,從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波洪濤。如彼音樂,干戚羽旄。」

《籀文》
编辑

按《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 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時史官 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甄酆定六書,二 曰奇字」是也。其跡有石鼓文存焉。蓋諷宣王畋獵之 所作,今在陳倉。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 祖也。

贊曰:「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倉頡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跡石鼓。」

《小篆》
编辑

按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異同 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國,斯 時為廷尉,乃奏罷不合秦文者,於是天下行之。畫如 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其銘題鍾 鼎及作符印,至今用焉。則《離》之六二「黃離元吉,得中 道」也。斯雖草創,遂造其極矣。

《蔡邕小篆讚》「龜文斜列,櫛比龍鱗。隤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縕。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遠而望之象,鴻鵠群遊,絡繹遷延。研桑不能數其詰曲,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垂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摛華艷於紈素,為六藝之範先。」

《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贊曰:「李君創法,神慮精微。鐵為肢體,虯作驂騑。江海淼漫,山嶽巍巍。風長萬里,鸞鳳于飛。」

《八分》
编辑

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 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 八分,言有模楷。」又蕭子良云:「靈帝時,王次仲飾隸為 八分。」二家俱言後漢,而兩帝不同。且靈帝之前,工八 分者非一,而云方廣,殊非隸書。既言古書,豈得稱隸? 若驗方廣,則篆籀有之,變古為方,不知其謂也。按《序 仙記》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異志,少年入學,屢有靈 奇。年未弱冠,變蒼頡書為今隸書。始皇時,官務煩多, 得次仲文簡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徵不 至。始皇大怒,制檻車送之,於道化為大鳥,出在檻外, 翻然長引,至於西山,落二翮於山上。今為大翮小翮 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魏土地記》云:「沮陽縣城東 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楊固《北都賦》云:「王次仲 匿術於秦皇,落雙翮而沖天。」按:數家之言,明次仲是 秦人,既變蒼頡書,即非效程邈隸也。按蔡邕《勸學篇》: 「上谷王次仲,初變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數書,小篆古形,猶存其半。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 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隸不能生 八分矣。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 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式。」或云:後漢亦有王次仲為上 谷太守,非上谷人。又楷隸初制,大範幾同,故後人惑 之,學者務之。蓋其歲深,漸若八字分散,又名之為八 分。時人用寫篇章,或寫法令,亦謂之章程書。故梁鵠 云:「鍾繇善章程書」是也。夫人才智有所偏,工取其長 而捨其短。諺曰:「韓詩鄭《易》挂著壁。」且二王八分,即挂 壁之類,唯蔡伯喈乃造其極焉。王次仲即八分之祖 也。

贊曰:「仙客遺範,靈姿秀出。奮斫揚波,金相玉質。龍騰虎踞兮勢非一,交戟橫戈兮氣雄逸。楷之為妙兮備華實。」

《隸書》
编辑

按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 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繫雲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 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為御史。 以奏事繁多,篆字難成,乃用隸字,以為隸人佐書,故 名隸書。蔡邕《聖皇篇》云:「程邈刪古立隸文,甄酆六書, 其四曰佐書」是也。秦造隸書以赴急速,為官司刑獄 用之,餘尚用小篆焉。漢亦因循。至和帝時,賈魴撰《滂 喜篇》,以《蒼頡》為上篇,《訓纂》為中篇,《滂喜》為下篇,所謂 三蒼也。皆用隸字寫之,隸法由茲而廣。酈道元《水經》 曰:「臨淄人發古塚,得銅棺,前板外隱起『為』」字,言齊太 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餘同今隸書。證 知隸字出古,非始於秦時。若爾,則隸「法當先於大篆 矣。」按胡公者,齊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計一 百餘年,當周穆王時也。又二百餘歲,至宣王之朝,大 篆出矣。又五百餘載,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應隸 書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書籍,共傳酈道元之說,未 可憑也。按八分則小篆之捷,隸亦八分之捷。漢陳遵 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之世,為河南太守。善隸書, 與人尺牘,主皆藏之以為榮,此其創開隸書之善也。 爾後鍾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極焉。

蔡邕《隸書勢》曰:「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茲簡易,修短相副,異體同勢。煥若星陳,鬱若雲布,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簴設張,庭燎飛煙,似崇臺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

成公綏《隸書勢》曰:「蟲篆既繁,草槁近偽。適之中庸,莫尚於隸。」

《程邈》,即隸書之祖也。

贊曰:「隸合文質,程君是先。乃備《風》《雅》,如聆管絃。長毫秋勁,素體霜妍。摧鋒劍折,落點星懸。乍發紅焰,旋凝紫煙。金芝瓊草,萬世方傳。」

《章草》
编辑

按:章草者,漢黃門令史史游所作。衛恆、李誕並云:「漢 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誰。」蕭子良云:「章草者,漢齊相杜 操始變槁法。」非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 解散隸體,麤書之,漢俗簡墮,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 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創 之義,謂之草書。惟君長告令臣下則可。後漢北海敬 王劉穆善草書,光武器之。明帝為太子,尤見親幸,甚 愛其法。及穆臨病,明帝令為草書尺牘十餘首,此其 創開草書之善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 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 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惟張伯英造其極焉。 韋誕云:「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惟劉氏之法,書 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 巧,可謂草聖。超然絕後,獨步無雙。

崔瑗《草書勢》云:「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章草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周旋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絕險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望之若崎。鸞企鳥峙,志意飛移,狡獸暴駭,將奔未馳。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生奇,螣蛇赴穴,頭沒尾垂。機要微妙,臨時從宜。」

懷瓘案: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如其流 速拔茅其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 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若懸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 之狀,神化自若,變態不窮。呼史游草為「章」,因張伯英 草而謂也。亦猶篆,周宣王時作,及有秦篆,分別而有 大小之名。魏、晉之時,名流君子,一概呼為「草」,唯知音 「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 杜度在史游後一百餘年,即解散隸體,明是史游創 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

贊曰:「史游製草,始務急就。婉若迴鸞,攖如舞袖。遲迴縑簡,勢欲飛透。敷華垂實,尺牘尤奇。并功惜日,學者為宜。」

===
《行書》
===按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

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王愔云:「晉世以來, 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元常善行狎書是也。爾 後王羲之、獻之並造其極焉。獻之常白父云:『古之章 草,未能宏逸,頓異真體。合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 不若槁行之間,於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體,觀其騰 煙煬火,則迴祿喪精;覆海傾河』」,則元冥失馭。天假其 魄,非學之功。若逸氣縱橫,則羲謝於獻;若簪裾禮樂, 則獻不繼羲。雖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為遒拔。夫 古今人民,狀貌各異,此皆自然妙有,萬物莫比,惟《書》 之不同,可庶幾也。故得之者先稟於天然,次資於功 用。而善學者乃學之於造化異類而「求之」,固不取乎 似本而各挺之自然。

王珉《行書狀》云:「邈乎嵩岱之峻極,爛若列宿之麗天。偉字挺特,奇書秀出。揚波騁藝,餘好宏逸。虎踞鳳跱,龍伸蠖屈。資胡氏之壯傑,兼鍾公之精密。總二妙之所長,盡要蔑乎文質。詳覽字體,究尋筆跡,粲乎偉乎,如圭如璧。宛若盤螭之仰勢,翼若翔鸞之舒翮。或乃放手飛筆,雨下風馳。綺靡婉娩,縱橫流離。」

《劉德昇》,即行書之祖也。

贊曰:「非草非真,發揮柔翰。星劍光芒,雲虹照爛。鸞鶴嬋娟,風行雨散。劉子濫觴,鍾胡彌漫。」

《飛白》
编辑

按飛白者,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並 云:「飛白,變楷製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 微不滿,名為飛白。」王僧虔云:「飛白,八分之輕者。」雖有 此說,不言起由。按漢靈帝熹平年,詔蔡邕作《聖皇篇》, 篇成,詣鴻都門上。時方修飾鴻都門,伯喈待詔門下, 見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為飛白之書。漢 末魏初,並以題署宮閣。其體有二:創法於八分,窮微 於小篆。自非蔡公設妙,豈能詣此?可謂勝寄冥通,縹 緲神仙之事也。張芝草書,得易簡流速之極;蔡邕飛 白,得華艷飄蕩之極。字之逸越,不復過此二途。爾後 羲之、獻之,並造其極。其為狀也,輪囷蕭索,則虞頌以 「嘉氣非雲」;離會飄流,則曹風以「麻衣似雪」,盡能窮其 神妙也。衛恆祖述飛白,而造散隸之書,開張隸體,微 露其白,拘束於飛白,蕭灑於隸書,處其季、孟之間也。

劉彥祖《飛白贊》云:「蒼頡觀鳥,悟跡興文。名繁類殊,有革有因。世絕常妙,索草鍾真。爰有飛白,貌艷藝珍。若乃較㭊毫芒,纖微和惠。素翰冰鮮,蘭墨電製。直準箭飛,屈擬蠖勢。」

梁武帝謂蕭子雲言:「頃見王獻之書,白而不飛。卿書 飛而不白。可斟酌為之,令得其衷。」子雲乃以篆文為 之,雅合帝意。既括鏇而羽,則遠而益深,雖創法於八 分,實窮微於小篆。其後歐陽詢得之蔡伯喈,即飛白 之祖也。

贊曰:「妙哉飛白,祖自《八分》。有美君子,潤色斯文。絲縈箭激,電繞雪雰。淺如流霧,濃若屯雲。舉眾仙之奕奕,舞群鶴之紛紛。誰其覃思?於戲蔡君!」

《草書》
编辑

按草書者,後漢徵士張伯英之所造也。梁武帝《草書 狀》曰:「蔡邕云:『昔秦之時,諸侯爭長,羽檄相傳,望』」「走 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 是也。余疑不然,創制之始,其閒者鮮。且此書之約略, 既是蒼黃之世,何粗魯而能識之?」又云:「杜氏之變隸, 亦由程氏之改篆,其先出自杜氏,以張為祖,以衛為 父,索為伯叔,二王為兄弟,薄為庶息,羊為僕。隸者懷 瓘,以為諸侯爭長之日,則小篆及楷、隸未生,何但」於 草?蔡公不宜至此,誠恐後誣。案:杜度,漢章帝時人,元 帝朝史游已作草。又評羊薄等,未曰知書也。歐陽詢 《與楊駙馬書章草千文》,批後云:「張芝《草聖》《皇象八絕》, 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迨乎東晉,王逸少與從弟洽變 章草為今草,韻媚宛轉,大行於世,章草幾將絕矣。懷 瓘案:右軍之前,能今草者,不可勝數。諸君之說,一何 孟浪,欲杜眾口,亦猶躡履滅跡,扣鐘銷音也。又王愔 云:「槁書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際者。」非也。案:槁亦草也, 因草呼槁,正如真正書寫,而又塗改,亦謂之草槁。豈 必草行之際謂之草者?蓋取諸渾沌天造草昧之意 也。文而為本,法此也。故孔子曰:「裨諶草創之」是也。楚 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槁未成,上官氏見,欲奪之。又 董仲舒欲言災異,草槁未上,主父偃竊而奏之。並是 也。如淳曰:「所作起草為槁。」姚察曰:「草猶麤也,麤書為 本曰槁。」蓋草書之文,祖出於此。草書之先,因於起草。 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寔父子繼能,羅暉、趙襲亦 法此藝。襲與張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 羅、趙有餘。」然伯英學崔、杜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 以成今草,專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 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 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前行之末。世稱「一筆書」 者,起自張伯英,即此也。實亦約文該思,應指、《宣言》,《列缺》、施鞭、飛廉、縱轡也。伯英雖始草創,遂造其極。

索靖《草書狀》云:「聖皇御世,隨時之宜,蒼頡既工,書契是為。損之草隸,以崇簡易。草書之狀也,宛若銀鉤,飄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於是多才之英,篤藝之彥,役心精微,耽思文憲,守道兼權,觸類生變,離㭊八體,靡形不判,騁辭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厲,溢越流漫,著絕藝於紈素,垂百代之殊觀。」

《張伯英》,即草書之祖也。

贊曰:「草法簡略,省繁錄微。譯言宣事,如矢應機。霆不暇發,電不及飛。徵士已沒,道愈光輝。明神在享,其靈有歇。斯藝漫流,終古無絕。」

論曰:「夫卦象所以陰騭其理,文字所以宣載其能。卦 則渾天地之窈冥,祕鬼神之變化,《文能》以發揮其道, 幽贊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萬物之根。眾學分 鑣,馳騖不息,或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也。固 須原心反本,無漫學焉。」今欲稽其濫觴,不可遵諸子 之非,棄聖人之是。先賢說文字所起,與八卦同作。又 云:「八卦非伏羲自重。」夫《易》者,太古之書,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聞也。彌綸乎天地,錯綜乎四時,究極人神,盛 德大業也。子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蓋欲討論根源, 悉其枝派,自仲尼沒而微言絕,諸儒之說是或不經, 左丘明恥之,愧無獨斷之明,以釋天下之惑。孔安國 云:「宓羲造書契,代結繩。」非也。厥初生人,君道尚矣。應 而不求,為而不恃,執大象也。迨乎伏羲氏作,始定人 道,辨乎臣子,伏而化之,結繩而治。故孔子曰:「三皇伯 世,葉神無文,洛乙糾命,頡字胥合。」又班固云:「庖犧繼 天而王,為百王先。」並是也。《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離者,麗也。日 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地,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 天下。」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 面而聽天下,向明而理,蓋取諸此也。庖犧神農氏沒, 軒轅氏作,始造圖書禮樂度數,甲子律曆。自開闢之 事,皆先聖傳流於口。黃帝已後,紀錄言之無幾,故《春 秋》《國語》唯發明五帝。太史公敘黃帝、顓頊以下事。孔 子撰書,始自堯舜,尚年月闕,然詩人所述,起乎虞氏, 其可知也。巢燧之時,淳一無教,故言上古。昔者,俱是 伏羲、神農之時。言後世聖人者,即黃帝、堯舜之際。《易》 曰:「上古結繩以理,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此猶太陽 一照,眾星沒矣。《史記》及《漢書》皆云文王重八卦,為六 十四卦。又《帝王世紀》及孫盛等以為神農、夏禹重之, 並非也。夫八卦雖理象已備,尚隱神功,引而伸之,始 通變吉凶,成其妙用;觸類而長,天下之能事畢矣。故 《易》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八卦成列,象在 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 矣。」伏羲自重之驗也。又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觀變 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是以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六位而成章,又伏 羲自重之驗也。若以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謂伏羲 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謂誰矣?則知伏羲自重八卦, 不造書契,煥乎可明,不至疑惑也。又曰:「河出圖,洛出 書,聖人則之。」孔安國云:「河圖八卦,是洛之九疇。」馬融、 王肅、姚信等並云:「得《河圖》而作《易》。」《禮含文嘉》曰:「伏羲 則龜書,乃作八卦」,並乘流而逝,不討其源,滋誤後生, 深可歎息。去聖久矣。百家眾言,自古非一。正史之書, 不經宣尼筆削,則未可全是,況儒者臆說耶?悠悠萬 載,是非互起,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一人措虛,百人傳 實。按龍圖出河,龜書出洛,今或云「法龍圖而作卦」,或 云則龜書而畫之。假欲遵之,何者為是?按《左傳》庖犧 氏有龍瑞,以龍紀官,非得八卦。八卦若先列於《河圖》, 又文王等重之,則伏羲何功於《易》也?又夫子不言因 圖而畫卦,自黃帝堯舜及周公攝政時,皆得圖書。河 以通乾出天苞,雒以流川吐地符。是知有聖人膺運, 則河雒出圖書,何必八卦九疇?九疇者,天始錫禹,而 黃帝已獲洛書。《易》曰:「蓍龜神物,聖人則之。」然伏羲豈 則蓍龜而作易?言聖人者,通謂後世《易經》三古,不獨 指伏羲也。夫蓍龜者,或悔吝有憂虞之象,或得失有 吉凶之徵,或否泰有陰陽之辭,或剛柔有變通之理。 若河圖洛書者,或天地彝倫之法,或帝王興亡之數, 或山川品物之制,或治化合神之符,故聖人則之而 已。孔子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是也。」故知 文字之作,確乎權輿,十體相沿,互明創革,萬事皆始 自微漸至於昭著,《春秋》則寒暑之濫觴,爻畫則文字 之兆朕,其十體內或先有萌芽,今取其昭彰者為始 祖。夫道之將興,自然元應,前聖後聖,合矩同規,雖千 萬年,至理斯會。天或垂範,或授聖哲,必然而出,不在 考其甲之與乙耶?按道家相傳,則有《天皇》、地皇、《人皇》 之書,各數百言,其文猶在,像如符印,而不傳其音指。 審爾則八卦未為雲孫矣,況古文乎?且戎狄異音各 貌,會於文字,其指不殊,禽獸之情,悉「應若是。觀其趣

向,不遠於人。其有知方,來辨音節,非智能而及,復何
考證
所學哉?」則知凡庶之流,有如草木鳥獸之類,或蘊文

章。又霹靂之下,乃時有字,或錫貺之瑞,往往銘題。以 古書考之,皆可識也,夫豈學之於人乎?又詳《釋典》,或 沙劫已前,或他方怪俗,云為事況,與即意無殊。是知 天之妙道,施於萬類一也,但所感有淺深耳,豈必在 乎羲軒周孔,埒釋老之教乎?況論篆籀埒草隸之後 先乎?縷而分之則如彼,總而言之其若此也。

《韋續五十六種書法》
编辑

《序》
编辑

「自三皇已前,結繩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類 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 者,以代結繩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 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諧聲,江、河是也;四曰會 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 也。」又云:「字有五易:蒼頡變古文,史籀製大篆,李斯製」 小篆,程邈隸書,漢代作草是也。其八體者,更加「刻符 摹印」、「蟲書署書」、「殳書」「傳信」是也,并大小篆為八。後漢 東陽公徐安,于摉諸史籍,得十二時書,皆象神形,又 加三十三體,共定五十六種書,列於後。

太昊庖犧氏獲景龍之瑞,始作《龍書》。

炎帝神農氏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 書》,用頒行時令。

《黃帝史》:蒼頡寫鳥跡為文,作篆書。

因卿雲作《雲書》,亦黃帝時也。

少昊金天氏作。《鸞鳳書》,以鳥紀官,文章衣服,取象古 文。

《科斗書》者,因「科斗」之名,故飾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 「顓頊高陽氏所作。」

帝嚳高辛氏以人紀事,作仙人形,書車器衣服皆為 之。

帝堯陶唐氏,因軒轅靈龜負圖作《龜書》。

「夏后氏作《鐘鼎書》」,以鐘鼎形為象也。

殷湯時,仙人務光作《倒薤書》。

十一

周文王史史佚作《虎書》,有「虎不害人」,名騶虞因茲始 也。

十二

周文王赤雀銜書集戶,武王丹烏入室。以二祥瑞,故 作《鳥書》。

十三

《周法魚書》者,因素鱗躍舟所作。

十四

「填書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韋誕用《題宮闕》,王廙、王隱 皆好之。

十五

大篆書,周宣王臣史籀所作也。

十六

《複篆》者,亦史籀所作,漢武帝用,題建章闕。

十七

《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十八

小篆者,周時所作。漢武帝得《汾陽鼎》,即其文也。

十九

「仙人篆」者,古者所有。李斯善辯古文字,改為篆形也。

二十

《麒麟書》者,魯西狩獲麟,仲尼反袂拭面,稱「吾道窮。」弟 子申為素王紀瑞所製書。

二十一

「轉宿篆」者,宋司馬以熒惑退舍所作也。象蓮花未開 形也。

二十二

《蟲書》者,魯秋胡妻浣蠶所作。

二十三

《傳》「信鳥跡」者,六國時書節為信,象鳥形也。

二十四

細篆者,李斯摹寫《始皇碑序》,皆用此體。

二十五

小篆者,李斯刪古文,始皇以祈禱名山,皆此書。

二十六

刻符書者,鳥頭雲腳,李斯、趙高並善之,用題印璽。

二十七

《古隸書》者,秦程邈獄中變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侍

御史。徒隸之書,今正書也。

二十八

「徒隸之書」,因程邈《幽囚》為徒隸書也。

二十九

署書者,漢蕭何所作,用題「蒼龍」、「白虎」二闕。

三十

《槁書》者,行艸之文也。晉衛瓘、索靖善之。

三十一

《氣候書》者,漢文帝時,令蜀郡司馬長卿採晨禽屈伸 之體,升伏之狀,象四時為書。

三十二

《芝英書》者,六國時各以異體為符信所製也。

三十三

《芝英書》者,漢代有靈芝三種,植於殿前,遂爾歌《芝房》 之曲。

三十四

《金錯書》者,古之錢銘,周之泉府,漢之銖兩、刀、布所製 也。

三十五

《尚方大篆》者,程邈所述,後人飾之斯法焉。

三十六

《鶴頭書》者,與《偃波》皆詔版所用,漢尺一之簡是也。

三十七

偃波書即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三十八

《蚊腳書》者,《尚詔版》也。其字仄纖垂下,有似蚊腳。

三十九

《垂露篆》者,漢章帝時曹喜作也。

四十

懸針篆者,亦曹喜所作,有似針鋒而名用題《五經》篇 目。

四十一

《章艸書》者,漢齊相杜伯度援槁所作,因章帝好焉。韋 誕謂之「艸聖。」

四十二

《飛白書》者,蔡邕待詔見門下吏堊帚成字所作。

四十三

《一筆書》者,張芝所製,其狀崎嶇,有循環之狀。

四十四

《八分書》者,王次仲所作,魏鍾繇謂之《章程書》。

四十五

《蛇書》者,魯人唐終夢蛇遶身,寤而作之。

四十六

行書者,正之小偽也。鍾繇謂之《行狎書》。

四十七

《散隸》者,衛恆所作,跡同飛白也。

四十八

《散瓜書》者,晉王右軍所作也。

四十九

《槁》及《行隸》者,鍾繇變之,羲獻好之。

五十

《體書》者,二王重變行隸及槁體所作也。

五十一

《艸書》者,王羲之飾古,亦甚善。

五十二

《虎爪書》者,王僧虔擬龍爪所作也。

五十三

《鬼書》者,宋元嘉中,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篆,似八分 書也。

五十四

《外國胡書》者,何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

五十五

天竺書者。梵王所作《涅槃經》所謂「四十二章經」也。

五十六

《花書》者,河東《山引》所作。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

《各體書法》
编辑

百體中有「懸針書、垂露書、秦王破冢書、金鵲書、虎爪 書、倒薤書、偃波書、信幡書、飛帛書、籀書謬。」一云繆篆書、 「制書、列書,日書、月書、風書、署書,蟲食、葉書,胡書,蓬書, 天竺書,楷書、橫書,芝英隸,鍾隸、鼓隸,龍虎篆,麒麟篆, 魚篆、蟲篆、鳥篆、鼠篆,牛書、兔書、草書,龍草書,狼書、犬 書、雞書,震書、反左書,行押書。」書景書半草書。 詔奏用虎爪,為不可學,以防詐偽。

誥下用偃波書。謝章詔版、用蜹腳書。 節信用烏書

朝賀用《慎書》。一曰填亦施於昏姻。

西域書,有「驢脣書」、「蓮葉書」、「節分書」、「大秦書」、「馱乘書」、「㹀 牛書」、「樹葉書」、「起屍書」、「石旋書」、「覆書」、天書、龍書、鳥音書 等,有六十四種

《釋元奘大唐西域記》
编辑

《跋祿迦國書》
编辑

《跋祿迦國》,字源簡略,本三十餘言,轉而相生,其流浸 廣。麤有書記,豎讀其文,逓相傳授,師資無替。

《羯霜那國書》
编辑

《羯霜那國字源》二十五言。轉而相生,用之備物,書以 橫讀,自左向右,文記漸多,逾廣窣利。

《健駝羅國書》
编辑

健駝羅國有波伱尼僊,生知博物,研精覃思,捃摭群 言,作為字書,備有千頌,頌三十二言,究極古今,總括 文書。

《遼史》
编辑

《西夏傳》
编辑

西夏李繼遷子德明,曉佛書,通法律,嘗觀《太一金鑑 訣》《野戰歌》,製番書十二卷,又製字若符篆。

《宋史》
编辑

《勃泥國傳》
编辑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齎表,以數重小囊緘 封之,非中國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微綠,長數尺,闊 寸餘,橫卷之,僅可盈把,其字細小,橫讀之。

《西夏傳》
编辑

西夏李元昊自製番書,命野利仁榮演譯之,成十二 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教國人紀事用 番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番語。

《范成大桂海雜志》
编辑

《桂林字》
编辑

《桂海雜志》俗字,邊遠俗陋,牒訴券約,專用土俗書,桂 林諸邑皆然。今姑記「臨桂」數字,雖甚野鄙,而偏傍亦 有依附。音矮不長也。音穩坐於「門中穩地。」亦音穩「大 坐」亦穩也。音嫋「小兒也」奀。音動人瘦弱也。音終人亡絕 也。音臘不能舉足也。音大女大及姊也。音磡山石之 巖窟也。《閂》!門,橫關也,他不能悉紀。余閱訟牒二年, 習見之。大理國間有文書至南邊,及商人持其國佛 經題識,猶用「圀」字者,圀,武后所作國字也。《唐書》稱大 禮國,今其國止用「理」字。

《朱長文墨池編》
编辑

《唐元度十體書》
编辑

古文

黃帝史倉頡所造。頡有四目,通於神明,觀察眾象而 為古文。暨嬴氏之代,法務徑促,隸書是興,古文殆絕。 漢魯恭王壞孔氏舊宅,得《尚書》《論語》《孝經》,皆科斗文 字是也。又河內女子壞老君屋,得古文二篇,乃書之 《泰誓》《顧命》也。或絕塵之客,高蹈遠遊,深巖邃谷,丹經 祕訣,往往遇之。今之所傳,則其遺文。

大篆

周宣王太史史籀始變古文,著大篆十五篇。秦焚《詩》 《書》,惟《易》與此篇得全。逮王莽之亂,此篇亡失。建武中 曾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說,所不通者十有二 三。暨晉世,此篇都廢,今略傳字體而已。

八分

後漢章帝時,上谷王次仲以古書字形少波勢,始作 八分楷法,謂有楷法也。其後師宜官、蔡邕、梁鵠善之。 故蔡邕《勸學篇》云「上谷王次仲初變古形」是也。

小篆

秦丞相李斯妙於篆法,乃刪改史籀大篆而為小篆, 其銘題鍾鼎及作符璽,至今用焉。作楷隸之祖,為不 易之軌。《書》曰「作謨作則」,其斯之謂也。今相承或曰「玉 著篆。」

飛白

漢靈帝飾理鴻都門,時陳留蔡邕撰《聖皇篇》,待詔門 下,見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為飛白書。漢 末魏初,並以題署宮閣。後有張敬禮,隱居好學,獨師 邕體,備盡其妙。

倒薤篆

仙人務光,辭湯之禪,隱於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 時至,見葉交偃,象為此書以寫《太上紫經》三卷,光遂 遠遊,時人有得之者。

散隸

晉黃門郎衛恆,巨山之所作也。祖覬,父瓘,皆蟲篆草 隸著名。恆幼傳其法,兼刱造散隸書,又著《四體書勢》, 古今稱之。

懸針書

曹喜後漢章帝建初中為祕書郎工篆隸著名尤善 懸針垂露之法後代行之以此書題《五經》篇目。

鳥書

周史官史佚所撰。粵在文代,赤雀集戶,降及武朝,丹 鳥流室。今此之法,是寫二祥者焉。以此書題幡者,取 其飛騰輕疾也。又一說云,「鴻鴈有去來之信。」

垂露書

曹喜所刱也。字如懸針,而勢不纖阿那若濃露之垂。 蔡邕《勸學篇》云:「扶風曹喜,建初稱善者也

《僧夢英十八體書》
编辑

《古文》者,黃帝史倉頡之所作。

《迴鸞篆》者,史佚之所作。

《雕蟲篆》者,魯秋胡妻所作。秋胡隨牒遠仕,荏苒三年, 鳴垤有懷,春居多思,桑時閒翫,集為此書,亦云「戰筆 書。」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其狀則 元鳥優游,落花散漫矣。

《飛白書》者,後漢蔡邕之所作。

《薤葉篆》者,仙人務光之所作。

《瓔珞篆》者,後漢劉德昇所作,因夜觀星宿而為此法, 特存古之梗概,以見規蹤。體類科斗而不真,勢同迴 鸞而宏遠。天假其法,非學力之功。雖諸家之法悉殊, 而此書為之首出。後漢儒士,並皆致學。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柳葉篆》者,衛瓘之所作。衛氏三世攻書,善乎隸體,溫 故求新,又為此法。其跡類薤葉而不真,筆勢明勁,莫 能得學。

《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芝英篆者,漢陳遵之所作。昔六國各以異體之書潛 為符信,則芝英興焉。秦焚古典,其文煨滅。在漢中葉, 武帝臨朝,爰有靈芝三本,植於殿前,既歌《芝房》之曲, 又述《芝英》之書。

龍爪篆者,晉右將軍王羲之游天台,還至會稽,值風 月清照,夕止洞亭,吟詠之末,題柱作一飛字,有龍爪 之形焉,遂稱龍爪書。其勢若龍蹙虎振,拔劍張弩。 懸針篆者,漢章帝郎中扶風曹喜之所作,抽其勢有 若針之懸鋒芒,故曰懸針。《河洛遺誥》云:「懸針之書,亦 出曹喜。」小篆為質,垂露為紀,題署五經,印其三史以 為「楷則,傳芳千祀。」

《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

《雲書》者,衛恆之所作。軒轅之代,慶雲常見,其體郁郁 紛紛,為紀職文字典取諸象《書品》云:「衛恆書,筆動若 飛,字張如雲。莫能傳學。」

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會男女,則以此書 表信往來。及魏明帝使京兆韋仲將點定芳林苑中 樓觀,王廙、王隱皆云:「字間滿密,故云填篆」,亦云芳填 書。至今圖書印記,並用此書。

剪刀篆者,韋誕之所作,亦曰「金錯」,書本古之錢名,周 之泉府,厥跡不存。降茲以還,其文可睹。若漢之銖兩, 新之刀布,今具存焉。其為體狀若麗匣盤龍,新臺舞 鳳,自後史游造其極焉。

科斗篆者,其流出於古文《尚書序》費氏注云:「書有二 十法,科斗書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頭,似蝦蟆子,故 謂之科斗。」

垂露篆者,曹喜之所作,以書表章奏事,謂其點綴如 輕露。漢章帝常重此書,懸帳內,謂曰:「曹喜之書如金 盤瀉珠,風篁雜雨,八分元妙,一字千金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