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47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七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四十七卷目錄

 楷書部彙考

  宋高似孫緯略楷書

  宣和書譜正書敘論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楷書把筆法

  趙宦光金石林緒論真書

  徐渭筆道通會學楷書法 大楷 中楷 小楷

  張紳法書通釋真書

 楷書部總論

  宋陳思書苑菁華釋真

  姜夔續書譜真書

  黃伯思東觀餘論楷書

  元陳繹曾書法三昧楷書

 楷書部藝文一

  書蔡君謨茶錄後     宋歐陽修

  答楊子直書         朱熹

  跋朱希真所書道德經     前人

  奎上人署書贊      明祝允明

  三吳楷法十則       王世貞

 楷書部藝文二

  王右軍          唐李白

  臨池歌         宋劉子翬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於焦山之下及梁唐

  諸賢四石刻共作一亭以寶墨名之集賢伯鎮

  為之作記遠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

               蘇舜欽

  題張樗寮楷書      元朱德潤

 楷書部紀事

 楷書部雜錄

 楷書部外編

字學典第四十七卷

楷書部彙考

编辑

《宋高似孫緯略》

编辑

《楷書》

编辑

《晉中經簿》曰:有湘素書,白縑楷書,黃紙楷書,白絹行 書,二尺竹牒楷書,白練絹楷書。廣內置楷書吏,自晉 始。唐元宗始以隸、楷書易古文《尚書》。今儒不識古文, 自唐開元始。宋景公嘗言:蘇頲撰《朝覲壇頌》曰:「有乩 虞氏館閣校讎官,於乩字之右點曰:『疑不知』。」有楊備 者,得古文《尚書釋文》,知乩字為古稽字,此開元以隸 楷書易古文之失也。

《宣和書譜》

编辑

《正書敘論》

编辑

字法之變,至隸極矣,然猶有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 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 者,今之正書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謂 「秦羽人王次仲作此書獻始皇,以赴急疾之用,始皇 召之不至,欲加刑,而次仲化禽飛去。」此語幾於志怪, 學者之所不道,然亦不載其事以別之也。此書既始 於漢,於是西漢之末,隸字石刻間雜為正書,若《屬國 封陌茹君》等碑,亦班班可考矣。降及三國鍾繇者,乃 有《賀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東晉聿興,風流 文物,度越前世,如王羲之作《樂毅論》《黃庭經》一出於 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後日雖有作者,詎能過之?東 晉而下,亙宋暨齊,爰及李唐,至我本「朝,其中得魏、晉 風氣者,亦落落有人焉,皆是豪傑之士,尚友於千歲 之上者也。今得其《正書》者凡四十有四人,在魏則有 鍾繇,在宋則有蕭思話,在齊則有王僧虔,在唐則有 元稹、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徐浩輩二十有八人,在 五代則有薛貽矩輩五人,以至本朝則有八人,其間 如宋綬、蔡襄、石延年」之徒,皆與古作者並驅爭衡,為 一代法,故皆不沒其實,而以時次之。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

编辑

《楷書把筆法》

编辑

楷書把筆,妙在虛掌運腕,不可太緊,緊則腕不能轉, 既腕不轉,則字體或麤或細,上下不均,雖多用力,元 來不當。又云:「楷書只虛掌轉腕,不要懸臂,氣力有限。 行草書即須懸腕,筆勢無限,不懸腕,筆勢有限。」又云: 「其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若不先學真書,便 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真體,難成矣。」

《趙宧光金石林緒論》

编辑

《真書》

编辑

《九體書》,八曰「真書。」近代時書,而國朝之所通行。古文 邈遠,小學不興,無學者蹈俗忘本,稍通者束義背時。 古文意義恆同,蹊徑每異。譬之三代文不得與秦漢合,漢魏詩不得與近體合,佛、《老》《莊》《騷》餖飣入公車,掌 故家語,但為知者噴飯。今擬古詞,肖而不奪,此學假 行,似而莫移,時王之制,何得己見妄變。更若用古體 作今書,不堪眩世,但足自惑,不特義不可行,而勢亦 難達。但俗書之最謬者,與夫世俗之固加偏旁者,所 當正耳。一以正俗,一以革古,而悉協於時中,真書是 也。

真書中一曰「正書」,如歐、虞、顏以及後世姜、蔣、二沈之 類。一曰楷書,如右軍《黃庭》《樂毅論》《東方贊》之類。一曰 「蠅頭書」,如《麻姑壇》《文氏文賦》之類。一曰「署書」,如蒼龍、 曰虎之類。此法不傳而流俗後世,帶草則徐武功得 之,方正則官家中祕郎得之,然俗不堪齒矣。一曰行 楷,如《季直表》《丙舍帖》《曹娥碑》《蘭亭帖》之類。以上五種, 《世俗通》謂之「真書」,天地懸絕。

《徐渭筆道通會》

编辑

《學楷書法》

编辑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歲即學大字,以顏 為法;十餘歲乃習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 為小楷,以鍾、王為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 成,乃縱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歷,然 後變化為《草。聖》凡行草,必先小而後大,欲其專法二 王,不可遽放也。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 為力。學《八分》者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编辑

童子八歲至十歲學楷書,其法必先大而後小,如顏 魯公《大唐中興頌》。在永州《東方朔碑》。德州按此二碑當薄 紙鉤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習五十字,四年之 功可得七萬字,則他日作題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 謨書《萬安橋記》。閩中有石刻亦可參看若題匾字,須求灑落,不 可竟學寫碑字面。他的法拘著在匡子裏。況碑字甚 小,不足為匾字用也。須如虞、歐作碑,凡長短、大小、闊 狹,皆隨形體為之,四旁尚有餘地,庶不拘拘。《更見古 意》。顏之滿塞,斷不可學。且顏、柳稍變其體,大小側背, 略存大勢,而偏旁清勁,亦復可喜。或者賞其奇妙耳。 他字乃偏旁相照應者須拆開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 一邊點亦如之。皆欲有照應,方有意思。大凡大字,須 先顏次王。若米老寫匾,多是行書,傾欹不正,便難入 格。以「須」字之灑落,則善矣。

《中楷》

编辑

童子十一歲至十三歲,當學中楷書,以歐陽詢《九成 宮》及《虞恭公》二碑為法。俱在西安府「鉤填俱如前法,日影 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萬字。熟此則八法具備,思過 半矣。進而魏晉,如堂構已成,丹雘何有!」歐陽詢《書姚 恭公墓志》。西安《佛遺教經》。唐人書結字皆四方少古意故習遺教為漸進於古矣

《小楷》

编辑

童子十四歲至十六歲,須學小楷,如王羲之臨鍾繇 《宣示表》。見淳化閣帖鍾繇《書戎路表》。見星鳳樓帖《力命表》。《王右 軍書》。《樂毅論》《曹娥碑》。

《張紳法書通釋》

编辑

《真書》

编辑

古無真書之稱,後人謂之「正書。」「楷書」者,蓋即隸書也。 但自鍾繇之後,二王變體,世人謂之真書,執筆之際, 不知即是隸法,別為搆體。流傳既久,失其本原,乃至 日趨嫵媚,惡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觀歐顏而上,往往 皆從隸古,學者但不詳察耳。吾衍《字原七辯》謂隸有 秦隸、漢隸,灼是至論。今當以晉人真書謂之「晉隸」,則 自然易曉矣。

楷書部總論

编辑

《宋陳思書苑菁華》

编辑

《釋真》

编辑

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實 掌虛。右軍云:「書弱紙強,筆強紙弱。筆強者弱之,弱者 強之。」遲速虛實,若輪扁斲輪,不疾不徐,得之於心,應 之於手,口所不能言也。拂掠輕重,若浮雲蔽於晴天; 波撆鉤截,若微風搖於碧海。氣如奔馬,亦如朵鉤。輕 重出乎心,而妙用應乎手。然則體約八分,勢同章草, 而各有趣,無問巨細,皆有虛散,其鋒員豪蕝,按轉易 也。豈真書一體,篆草章行八分等,當覆腕上搶掠,豪 下開,牽撆撥䟐,鋒轉行草,稍助指端鉤距轉腕之狀 矣。

《姜夔續書譜》

编辑

《真書》

编辑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 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 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 其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 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 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 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 之密。畫多者宜瘦,少畫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 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 意歐、顏;或者惟務勻圓,專師虞、永;或謂體須稍扁,則 自然平正,此又有徐會稽之病;或云「欲其蕭散,則自 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書法之美哉! 真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采古人字列之以為圖,今 略言其指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盻精神,有向有背, 隨字異形。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淨,有起 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請幫助識別此字。音瞥《乀》。音拂者,字之手 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 之狀。請幫助識別此字。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晉人挑剔,或帶 斜拂,或橫引向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 逸之氣。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 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 後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 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故翟伯 壽問於《米老》曰:「書法當何如?」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 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點 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 用筆多尖,一字之間長短相補,斜正相拄,肥瘦相混, 求妍媚於成體之後,至今尤甚焉。

《黃伯思東觀餘論》

编辑

《楷書》

编辑

自秦易篆為佐,隸至漢世,去古未遠,當時正隸體尚 有篆籀意。厥後魏鍾元常及士季、晉王世將、逸少子 敬作小楷法,皆出於遷就。漢隸運筆結體既圜勁淡 雅,字率扁而弗撱。今傳世者,若鍾書《力命表》,尚書宣 示,世將、《上晉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帖》,雖 經摹拓,而古隸典型具在。至江左六朝,若謝宣城、蕭 挹輩,雖不以書名世,至其小楷,若齊《海陵王志》《開善 寺碑》,猶有鍾、王遺範。至陳、隋間,正書結字漸方,唐初 猶爾,獨歐陽率更虞永興「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後人 競效之,遽不及二人遠甚,而鍾、王楷法彌遠矣。

《元陳繹曾書法三昧》

编辑

《楷書》

编辑

楷書「雖出於漢魏,未見於三代,其原要從篆隸而變, 故其點畫波磔,橫縱直曲,員銳端側,豈徒然而為哉! 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辯左而辯右,宜偏宜 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當向而當背,其俯仰,其收 駐,其推讓,其迴折,先後開合之次序,大小長短之類 聚,必使其相稱相應,然後體始成,而少合乎古人變」 楷初意耳。不然,字勢雖可愛,而無法之可尚,不過一 楷書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編名《書法三昧》,不知撰者 誰氏,其言或本於古人之已言,而書則未有能盡知 也。前元時,見於都下館閣名臣家,漁陽、吳興、巴西康 里,常寶愛之。參政周伯琦來吳中,久而人方知其有 是編。其歸鄱陽也,人始得而相傳之,乃知諸公之寶 愛果然也。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 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 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其 容止之可觀,進退之可度,隱然自見於毫楮之間,端 嚴而不刻,溫厚而難犯,如鄧志弘之論蔡端明,可以 為善書矣。臨池君子,其謂然乎。金華故翰仲伸識。

楷書部藝文一

编辑

《書蔡君謨茶錄後》
宋·歐陽修

编辑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羲、獻 以來,遺跡見於今者多矣。小楷唯《樂毅論》一篇而已。 今世俗所傳,出故高紳學士家,最為真本,而斷裂之 餘,僅存者百餘字耳。此外吾家率更所書《溫彥博墓 銘》,亦為絕筆。率更書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 以此見前人於小楷難工,而傳於世者少而難得也。」 君謨小字新出而傳者二:《集古錄目序》「橫逸飄發,而 《茶錄》勁實端嚴,為體雖殊,各極其妙。蓋學之至者,意 之所到,必造其精。」予非知書者,以接君謨之論久,故 亦麤識其一二焉。

《答楊子直書》
朱熹

编辑

前日晦伯人還,已上狀矣。但忘記一事,欲煩為作《小 楷四箴》百十字,今納界行去,暇日得為揮染,幸甚!此 《箴》舊見只是平常說話,近乃覺其旨意之精密,真所 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者,故揭之座隅,使不失 墜云耳。時節不是當,字學亦絕,故又欲得妙札,時以寓目,以祛病思,幸勿靳也。

《跋朱希真所書道德經》
前人

编辑

巖壑老人小楷《道德經》二篇,精妙醇古。近世楷法如 陳碧虛之《相鶴》,黃長睿之《黃庭》,皆所不及。唯湍石喻 公之典引諸書為可方駕耳。季路得之,遠以相視,恨 目已昏盲,不得盡見其妙處,把玩不足,因記其後而 歸之。季路能攻石傳刻,以與好事者共之,即大幸。蓋 此書難得善本,讀此數章,似少譌謬,又為可傳也。

《奎上人署書贊》
明·祝允明

编辑

雄穎偉墨,突如其來。云「誰之為,緇師宗奎。佛有三昧, 散在百觀。」子以其餘,戲入書翰。天宮寶樹,截萬楨𠏉。 昆刀瑚珠,鉤鉞鎖錐。縱橫闔闢,締搆輾轉。按規撫矩, 束帶頂冕。千力萬氣,曳斫不斷,平原風骨。溥光首面, 耳目警聳。誰敢褻玩,眾夫瞻仰?《老史》作贊。

《三吳楷法十則》
王世貞

编辑

第一冊

陳文東小楷《聖主得賢臣頌》,文東名璧,華亭人,國初 以書名家。沈民則《學士出師表》字頗大。民望大理《虞 書?益稷篇》字小如文東。予每見二沈以書取貴顯,翱 翔玉堂之上,文皇帝至稱之為「我明右軍」,而陸文裕 獨推陳筆,以為出於其表。今一旦駢得之,足增墨池 一段光彩。然是三書皆圓熟精緻,有黃庭廟堂遺法, 而不能洗通微院氣,少以歐、柳骨扶之,則妙矣。蓋所 謂雲間派也。

第二冊

徐元玉臨褚可南《哀冊》文,字差細而筆老,獨不勝其 佻。請幫助識別此字。蓋摹褚而用之以米者也。《東原生傳》差精謹,當 是中年筆。《周伯器跋》有微致,其人疑即周倣也。錢原 溥《陳氏墓碣銘》遒迅然欠雅,是宋仲溫遺搆,雲間人 至今倣之。《吳原博墓表》極得蘇長公筆,而鋒多含蓄, 不露佳手也。《蔡九逵嗣命議》書雅健而辭不甚佳。陸 子淵二柬在真、行之間,元玉小而不楷,錢、吳、蔡楷而 不小,聊備一家云爾。

第三冊

祝京兆賦一首,雜詩三十首,後序一首,少年時槁耳, 楷法甚精絕,間以小行,若草率不經意者,而具種種 姿態,可寶也。又古近體詩十五首,是行卷上公卿者, 稍似經意,多大令風格,而近纖長。其詩亦多秀儁語, 視晚歲應酬若出二手。獨《擬元日早朝》排律,而押韻 用二「新」字、二「人」字、二「臣」字,不可曉也。

第四冊

祝京兆黃道中字致甫,說用禿筆作楷,而間帶行法, 純質古雅,隱然欲還鍾索風。道中即吾故人淳父姬 水也,為其尊人五嶽公乞集序,以此為贄,余固辭,謂 「此汝南家乘,奈何畀人?」則曰:「使不佞而仍故名與字, 知非公有也。且公文成,非吾汝南家乘乎?」為一笑而 留之,因記其語。又《赤壁賦》勁挺從褚河南來,而結法 微佻。《約齋閒錄序》出入鍾太傅、王大令,古法鬱勃指 掌間,而雅緻精密,削去畦徑,與黃道中《字說》皆晚歲 筆也。人不可以無年,信矣。

第五冊

為文待詔徵仲小楷《甲子雜槁》,凡詩四十七首、詞四 首、文八首,中亦有率意改竄者。楷法極精細,比之暮 年,氣骨小不足而韻差勝,詩亦多楚楚情語,如《元日》 《梅雨》《言懷》《無題》《夢中》諸篇,皆晚唐、南宋之佳境也。聞 之吳人待詔每新歲輒書舊詩文一冊,至老無復遺, 而沒後分散諸子。有徽人某子甲,以四十千得二十 冊以去,今不知所在。此本乃故人子售,余為直十千, 因留置此比於《吉光》之片羽耳。

第六冊

文待詔徵仲小楷。其一為余書早朝等近體十四首, 用古朝鮮繭,結搆秀密,神采奕奕動人,是八十四時 筆也。其二古詩十九首,極有小法,其妙處幾與枚叔 語爭衡,是八十八時筆也。又一條三行射禮有「鹿中」 云云,尤精甚,而考據詳覈,偶於散帙得之,附於後。其 三《晝錦堂記》,差大於古詩,結力遒勁,是六十七時筆 也。其四,《拙政園記》及古近體詩三十一首,為王敬止 侍御作。侍御費三十,雞鳴候門而始得之,然是待詔 最合作語,亦最得意筆。攷其年癸巳,是六十四時筆 也。其五,《致仕三疏》中有竄改,當是槁草而精謹乃爾, 令人作「顏平原。想吾所綴集,皆待詔中年以後書,真 吉光鳳羽,緝而為裘,後人其寶守之。」

第七冊

王履吉《拙政園賦》及詩四章,皆小楷,得鍾、王筆意。《張 琴師傳》亦類之,其下指極有媚趣,微傷自然耳。退之 《琴操》稍大,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 若拙,書家之上乘也。跋尾:「仲蔚與家弟評履吉書,若 訟而各有致」,並存之。

第八冊

文。壽承書五子詩,是于鱗輩初年作,蓋尗絀茂秦而

進明卿也。休承書《養生論》,「二君號太史箕裘」,然壽承
考證
覺淳古,休承雖自清俊,結法微佻。卞、彭、孔嘉書余廣

五子詩及近體數首,是古高麗繭,能於率更內斟酌, 溫潤秀勁,光彩射入,蓋中年最合作筆也。許元復一 紙,老筆圓熟流俊,而所書《龐居士傳》,語尢可喜。是四 君者僅一休承在,然老矣,而前後「五子」者復失其六。 每一展卷,輒為憶歎!

第九冊

陳道復千文,此君書不易楷,楷不易小,而吾兼得之。 陳子兼《三槐堂銘》,妍秀而微少骨;《蜀中詩》,古雅而小 遜;《陸子傳》。二歌出《麻姑壇》,遒麗肉滿,覽之煜然,然是 二君最合作。《書。王祿之與其師尺牘》,亦自佳。俞仲蔚 《前後雜詩》二幀,共二十二首,諸與余唱和者,是晚年 筆稍縱而有誠。《懸腕寶劍篇》以下,是二十年前書,尢 精婉可愛,詩亦多警句,故並存之。

第十冊

顧德育《牡丹》一賦,酷有徵仲家風。黃淳父前長篇,一 永興之有鋒鎩者,後十二章小似不及周公瑕詩二 十章用筆精雅有法。袁魯望十五章,《莫雲卿》十四章, 王舜華十二章,吾所不敢深論。若魯望之流利,雲卿 之濃婉,舜華之輕俊,皆菰蘆中翹楚者也。最後得張 伯起唐人數詩。伯起生平臨二王最多,退筆成冢,雖 天趣小渴,而規度森然矣。

楷書部藝文二

编辑

《王右軍》
唐·李白

编辑

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臨池歌》
宋·劉子翬

编辑

「君不見鍾繇學書夜不眠,以指畫字衣皆穿。當時尺 牘來鄴下,錦標玉軸爭流傳。又不見魯公得法屋漏 雨,意象咄咄臨千古。斷碑零落翠苔封,直氣英風猶 可睹。元常獨步黃初際,清臣後出今無繼。風神迥出 本天資,巧力亦自精勤至。」羨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 筆手生胝。向來失計墮塵網,銳氣直欲摩雲飛。男兒 舌在心何怍,卻擬臨池尋舊學。要須筆外見鍾顏,會 自蛟龍生掌握。銀鉤石刻予何愛,勸以短歌君勿怠。 他時八體妙有餘,此歌儻可君紳書。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於焦山之下及梁唐諸賢四石刻共作一亭以寶墨名之集賢伯鎮

编辑

為之作記,遠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

蘇舜欽

山陰不是換鵝經,京口今存《瘞鶴銘》。瀟灑集仙來作 記,風流太守為開亭。兩篇玉蕊塵初滌,四體銀鉤蘚 尚青。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

《題張樗寮楷書》
元·朱德潤

编辑

「飛仙墮翮堆成山,堂堂楷法留人間。宜官無徒梁鵠 往,隱鋒藏角尢為難。」《大書》五寸徑方丈,字貴緊健力 出。請幫助識別此字。八訣具全真足高,不學謾草鸚哥嬌。黃華老人 在金國,宋季獨數張樗寮。似聞高藝兩不下,各抱地 勢夸雄豪。今觀張書勁且奇,筆力欲抵三軍師。吳鉤 斫斷怒蛟尾,瘦竹折石迴風枝。君不見,庾征西,何須 野鶩論家雞。

楷書部紀事

编辑

齊王僧虔《能書錄》:「上谷王次仲,後漢人,作八分,楷法 安定梁鴻。」一作鵠後漢人,官至選部尚書,得師宜官法。 魏武重之,常以鴻書懸帳中,宮殿題署,多出鴻手也。 韋誕書最優,魏題宮館寶器,皆是誕手。魏明帝起凌 雲臺,誤先釘榜而未之題,以籠盛誕,轆轤引上書之, 去地二十五丈。誕甚危懼,乃戒子孫絕此楷法。誕子 少季,亦有能稱。

《述書賦》注:「晉元帝諱睿,字景文。東朝中興主當東遷, 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即其人也。」今見潛潤 正書具姓名一紙,七行,兼雜批,約有十紙。

《晉書李充傳》:「充善楷書,妙參鍾索,世咸重之。從兄式, 亦善楷隸。」

《羊欣》,能書人名琅琊王廙,能章楷謹,傳鍾法。

《齊王僧虔書論》「晉齊王攸書,京、洛以為楷法。」

高祖丞相導,亦甚有楷法,以師鍾、衛,好愛無厭。喪亂 狼狽,猶以「鍾繇《尚書宣示帖》」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 右軍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見修平生所愛,遂以入棺。

《翰墨志》:「衛夫人正書入妙,王逸少師之。」

張懷瓘《書斷》:王獻之五六歲時學書,右軍潛於後掣 其筆不脫,歎曰:「此兒當有大名。」遂書《樂毅論》與之學, 竟能極小真書。

《南史梁武帝諸子傳》:「邵陵攜王綸長子堅,堅弟確,有 文才,尢工楷隸,公家碑碣皆使書之。」

《王僧孺傳》:「僧孺幼聰慧,家貧,常傭書以養母,寫畢諷 誦亦了。工屬文,善楷隸。」

《殷鈞傳》:「鈞好學有思理,善隸書,為當時楷法。」

《鼎錄》:梁武帝大通元年於蔣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 書。」

陳宣帝於太極殿中鑄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 書。

《魏書竇瑾傳》:「瑾少子遵,善楷篆,北京諸碑及臺殿、樓 觀、宮門題署,多遵書。」

《劉仁之傳》:「仁之粗涉書史,真草書跡,頗號工便,除兗 州刺史。性好文字,吏書失體,便加鞭撻。」

《魏書釋老志》:「牧土上師李譜,文老君之元孫,以漢武 之世得道,為牧土宮主,領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天 中三真太文錄》,凡六十餘卷,號曰《錄圖真經》。又銷鍊 金丹雲英八石玉漿之法,皆有訣要。上師李君手筆 有數篇,其餘皆正真書。」

《山西通志》:「元魏李肯堂,性強記,有巧思,兼善文學及 楷書諸篆。號西溪,有《西溪法帖》傳世。」

《唐書藝文志》:「太宗出御府金帛,購天下古本,乃命魏 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偽。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 紙,為八十卷。又得獻之、張芝等書,以『貞觀』字為印章 跡,命遂良楷書小字以影之。」

干祿《字書序》:「顏元孫,貞觀中,刊正經籍,因錄字體數 紙以示讎校楷書,時號顏氏字樣。」

張懷瓘《書斷》:「王紹宗中年小真書,體象尢異,行草及 章草次於真。曾謂所親曰:『自恨不能專有功。褚雖已 過,陸猶未及』。」

《宣和書譜》:「楊庭為時經生,作字得楷法之妙。長壽間, 一時為流輩推許。」

《金石錄》:「唐修《封禪記》,賈膺福撰,并正書」,字為小楷,尢 工妙可喜。

《金石表》:「唐《比丘尼法琬碑》景龍三年,僧承遠撰,劉欽 旦楷書。」

《唐書韋陟傳》:「陟風格方整,善文辭,有楷法,一時知名 士皆與游。」

《金石表》:「唐《姜遐斷碑》,姪郕公晞撰并楷書,在醴泉縣。」 《書史會要》:「萬簡小楷圓實,李邕見而奇之。」

《顏魯公集》:「李含光,神龍初以清行度為道士,居茅山。 天寶四載,命中官齎璽書徵之,延入禁中,請傳道法, 辭疾而退。元宗詔山人王旼強請楷書《上經》一十三 紙,以補楊、許之闕。」

《珊瑚網》:《文思博要》:「唐類書也。天寶十載十二月楷書, 臣胡山甫書,字極遒麗。至大中年間,方自館中雜書 檢出,是時止存一卷,後有『史館山甫印』。」

《舊唐書張廷珪傳》:「廷珪以文學知名,素與李邕親善。 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請廷珪書之。廷珪既善楷隸,甚 為時人所重。」

《宣和書譜》:景審工作詩,留心翰墨。長慶中,以泥金正 書《廣庭經》一軸,追慕王羲之法,字體獨秀潤而有典 則。又作詩題卷末云:「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 軍多。請看今日酬仁德,何似當時為愛鵝。」

《實賓錄》:唐盧詹尚書為吏部押官,誥楷署其名字,時 人謂之「真書盧家。」

《唐書裴休傳》:「休能文章,書楷遒媚,有體法。」

《柳公綽傳》:「公綽子仲郢,嘗手鈔六經馬遷、班固、范曄 《史》皆一鈔魏晉及南北朝史,再又類所鈔他書,凡三 十篇,號《柳氏自備》。旁錄仙佛書甚眾,皆楷小精真,無 行字。」

《宣和書譜》:「吳彩鸞自言西山吳真君之女。太和中,進 士文蕭客鍾陵,中秋夜彩鸞在歌場中,蕭心悅之,遂 偕往。蕭拙於為生,彩鸞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千錢 為糊口計,不出一日間,了十數萬字,非人力可為也。」 囊澀,復一日,書之所市不過前數。歷十年,蕭與彩鸞 各乘一虎仙去。

《甫里先生集》:「丁隱君名飛舉,字翰之,濟陽人。讀《老子》、 莊周書,善養生,能鼓琴。居錢塘龍泓洞之左右,綸巾 布裘,貌古而意澹。好古文,樂聞歌詩,時時書細字,作 文紀事,皆有楷法。」

《輿地碑目》:「王修己書,《尊勝經》,正書小字,咸通十五年, 在禹跡寺。」

《宣和書譜》:鄭賨天復中挈家自華至陳,遷徙無常,未 嘗廢詞翰。以楷法題經藏詩云:「萬蘊千牌次碧牙,縹 箋金字間明霞。」筆法清古,有羲、獻典則。

王觀《國學林新編》:「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石壁寺碑》乃 行書,《美政碑》乃楷書。」

《金華府志》:獨菴比丘道衍《法華經跋》云:「唐僧義道與 女人陳燕子丁共以小楷細書是經,為薦亡母,解脫 清昇,點畫波撆,若出一手。」 《妮古錄》:「顧光祿有唐人兄妹,共寫《法華》七卷,細如蠅 鬣,後題云:『燕子女丁』」,問之無能知者,楷法甚精。 嬾真子唐祕書省,凡楷書十人。

《聞見前錄》:楊凝式書法,自顏、柳以入二王之妙。近歲 劉壽臣為留臺,於故案牘中得少師自書假牒十數 紙,皆楷法精絕。

《金石表》:「《李存進碑》,呂夢奇撰,梁邕楷書并篆額。同光 二年立,碑在太原。」

《宣和書譜》:「薛貽矩晚事梁太祖,累官司空,喜弄翰墨, 正書得古人用筆意。《贈𧦬光草書序》,秀潤可觀,一時 學者亦鮮儷焉。」

杜光庭喜自錄,所為詩文字皆楷書,人爭得之。 《南唐拾遺記》:「吉王從謙學晉二王楷法,用宣城葛筆, 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

《蘇魏公集》:「釋應之,江表名僧,能文章,善楷隸。南唐昇 元、保大間,供奉中主。後主書體與之相類,當時碑刻, 多其寫者。」

《書史會要》:宋太祖嘗有所書詩數幅,「『天下一統』四大 字,處分手札,楷書三行傳世。」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建隆中,拜 御史中丞。」

《戚同文傳》:「宗翼好學,彊記經籍,一見即能默寫。歐陽、 虞、柳書,皆得其楷法。」

《趙安仁傳》:「安仁幼時執筆能大字,雍熙二年,登進士 第,補梓州榷鹽院判官。會國子監刻《五經正義》板本, 以安仁善楷書,遂奏留書之,直集賢院。王侯內戚家, 多以銘誄為託。」

《李宗訥傳》:「宗訥,文正公昉子,以蔭補太廟齋郎,吏部 擬授祕書省正字,上命擢國子監丞。蓋上居藩邸時, 每有篇詠,令昉屬和。前後數百章,皆宗訥繕寫,上愛 其楷麗,故有是命。」

《信安王允寧傳》:「允寧工虞世南楷法,真宗賜詩激賞 之。」

《事實類苑》:「張維字公言,蜀人。善王書,絕得懷素之骨, 世鮮能及之。王嗣宗曾薦於今上,召試御書院。維自 負其能,少肯降下。入院內,環視諸人所書,不覺微哂, 眾怒,非排之,止得隸祕閣,為楷書,不就。景德末,扈駕 謁陵,還經鄭州,從幸開元寺,觀新塔。僧前揖言:『聞公 深信內典,願為之碑,因諾之。後為撰碑,維為真書,一』」 時之絕也。維貧薄甚,後寄死人家。

卻掃篇:杜岐公既致仕還家,年已七十,余嘗見少時 所節《史記》一編,字如蠅頭,字字端楷,首尾如一,又極 詳備。

《宋史張觀傳》:「觀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如其為 人。仁宗飛白書清字賜觀,以賞其節。」

《書史會要》:「李騭字顯夫,成都人。以能書名,得真、行草 三昧,而真尤勝,蘇軾嘗師之。」

《宋史黃庭堅傳》:「庭堅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自號 山谷道人。」

《杭州府志》:「曾布學沈遼筆法,得其真楷。」

《定州志略》:「蘇過楷書石刻,在定州天寧寺壁,書法古 勁,有父風。」

《宋史米芾傳》:「芾為書畫學博士,賜對便殿。嘗奉詔倣 黃庭小楷,作周興嗣千字韻語,又入宣和殿,觀禁內 所藏,人以為寵。」

《書史會要》:「劉次莊字中叟,崇寧中為御史,有書名。工 正行草,卜築於淦水之濱,東山之麓,所謂戲魚堂是 也。臨摹古帖,最得其真。凡草聖不可讀者,以小楷譯 之。張舜民評其書,謂如紅蓮新折,潤之以風雨。」 《宋史·曹評傳》:「評,韓王彬曾孫,性喜文史,書有楷法。慈 聖皇后命書屏以奉,神宗賜玉帶,旌其能。」

《南蘭陵尚書集》:「孫時字季中,常州晉陵人。以文學行 義為一州之望。字畫遒麗有楷法,得歐、虞用筆意。雖 片紙尺牘屬槁,未嘗草書一字。」

《書史會要》:「畢良史能寫唐人小楷。」

《金陵瑣事》:「高座寺宋季布楷書新公塔銘小碣,迺紹 興中甘露傳燈正祖大師法永為東講院主慧新立 者。文與字雖不甚佳,實雨花臺之遺跡。」

《宣和書譜》:道士陳景元,自稱碧虛子。喜讀書,至老不 倦,凡道書皆手自校寫。嘗與蔡卞論古今書法,至歐 陽詢則曰:「世皆知其體方,而不知其筆圓。」卞頗服膺。 生平不喜作草字,惟正書祖述王羲之《樂毅論》《黃庭 經》,下逮歐陽詢《化度寺碑》。

《廣信郡志》:「王珉,字中玉,玉山人。善楷書,作夢山堂。一 時名流如呂東萊皆有題詠。」

《邵武府志》:「上官必克字復之,幼警敏,八九歲已善楷書。逾冠領鄉薦,慶元五年授迪功郎,監成都府稅務, 調全州錄事參軍。」

《宣和書譜》:「釋法暉,政和二年天寧節,以細書經塔來 上效封人祝萬歲壽,作正書如半芝麻粒,寫佛書十 部,曰《妙法蓮華經》、曰《楞嚴經》、曰《維摩經》、曰《圓覺經》、曰 《金剛經》、曰《普賢行法經》、曰《大悲經》、曰《佛頂尊勝經》、曰 《延壽經》、曰《仁王護國經》。自塔頂起以至趺坐,層級鱗 鱗,不差毫末。」

王綽《薛瓜廬墓誌銘》:「薛師石,字景石,號瓜廬,小楷。初 受法於單炳文,日經月緯,已忽超詣四方。友士求於 門,景石不靳,惜畀之,大者徑數尺許。銘祖父,有不得 景石書為恨。有《瓜廬集》若干卷。」

《峽江縣志》:「曾三異字無疑,少有詩名,楊文節公深喜 之。尢尊經學,屢從朱文公先生問辨,能作小楷書六 經諸書,自號雲篆。」

《悅生古蹟記》:「宋賈似道家有李商隱正書《月賦》 《松雪外集》。」趙孟頖字景魯。孟頫兄不求仕進,日以翰墨 為娛。書《九經》一過,細字謹楷,人傳以為玩。喜與名僧 遊,書《蓮華》《華嚴》《圓覺》《金剛》諸經,皆數過。明窗淨几,焚 香瀹茗,四時花草,婆娑愛賞,欣然自得。

《崑山志》:「陳振字震亨,為文簡健,無宋季陋習。好楷書, 有歐、虞氣骨。」

《書史會要》:「冀上之字冠卿,西河人。楷書師歐陽率更。 趙必睪字伯暐,號庸齋,宗室也。善隸楷,作《續書譜辨 妄》,以規姜夔之失。」

《容齋續筆》:州縣牌額,率係於吉凶,以故不敢輕為改 易。嚴州分水縣故額草書「分」字,縣令有作聰明者,謂 事體非宜,自真書三字,刻而立之。是年邑境惡民持 刀殺人者眾,蓋分字為八刀也。

《誠齋集》:「徐氏諱蘊行,自號悟空道人,臨川蔡教授詵 之母。學虞書,得楷法。」

《攻媿集》:今《玉篇》惟越本最善,末題云:「會稽吳氏三一 娘寫。」問之越人,無能知者,楷法殊精。

《東城集》:「朝雲始不識字,晚學書,麤有楷法。從泗上比 丘尼義沖學佛,亦略聞大義。」

《黃山谷集》:陳湘,衡陽妓也,歌舞出其類。學書作小楷。 《太平清話》:松雪楷書老子卷,前白描頭佗老子立像 一尊,後寫《道德經》,竟題云:「延祐三年,歲在丙辰,二十 四五日為進之高士書於松雪齋。」又金寫《道德經》一 卷。

《書史會要》:「康里回回,正書宗顏魯公,甚得其體。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民。吟詩作字,逸態橫生,趙文 敏極推重之。小楷類鍾元常。」

《黃文獻公集》:吳福孫字子善,杭州人。效趙文敏公書, 得其早年楷法之妙,兼工篆籀,文敏極稱許之。阿榮 大學士以其所作小楷書數萬字上進,因得召見。巎 巎學士方侍書於閣中,前奏曰:「臣濫得能書名,如吳 福孫所書,雖臣亦有所不及。」上頷之,命侍臣引金鍾 酌酒以賜。

王桂,字仲芳,自號「月溪」,婺之東陽人。善楷書,端勁方 嚴,得顏、柳遺法。

蘇大年《遂昌鄭君墓誌銘》:「鄭元祐,字明德,遂昌人。兒 時,乳嫗提㩦,右臂脫骱,左手寫楷書,規矩備至,世稱 一絕。又自名尚左生。」

《妮古錄》:「至正大德間,有僧雪菴以楷書大字名《世 圭齋集》:鄭銳字景敏,其先滎陽人,遷浦江。幼穎悟,日 記數千言。長明《春秋》,暇日習詩及小楷,殊有思致。延 祐甲寅,以明經貢於鄉。」

《書史會要》:「周仁榮以文章名,而楷書宗歐陽率更,尤 為時所重。」

《魯子翬墓誌》:「薛漢幼力學,有令譽。泰定元年,選國子 助教。詩律書楷,嚴縝有法,而慎慤不矜。」 《書史會要》:「薛植,漢之子,精於楷書,一點畫不苟,殊有 率更體格。」

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風儀俊邁,性資英偉。《順帝》於東 宮建端本堂,置賢師傅以教之。知好學,喜作字,真楷 遒媚,得虞永興之妙。

宣昭,字伯絅,號艮齋,漢東人。有雅行,博通古今,尤精 翰墨,正書師歐陽率更,字字該備八法。

《紹興府志》:「申屠澂字敬仲,諸暨人。工古文辭,精篆籀 小楷,足配秦、晉。」

《續弘簡錄》:翟炳字欽夫,林州人。詩效樂天體,尤善楷 書,遒勁可法。與同邑王鼎、賈竹俱工翰墨,能詩,隱居 不仕。時稱「林慮三隱人。」

《太倉州志》:「朱旭不樂仕進,退居田間,從士大夫遊,通 經史,工小楷篆隸。」

《潛溪集》:「戴士垚字仲積,婺浦江人。喜作唐古體詩,工 晉楷法。」

陳基《夷白齋槁》「葉孝墅,世居天台,雅志好學,善楷書, 煉金石草木為丹劑,稱精妙。」

《書史會要》:「劉氏名梁園,秀歌兒也。才藝精妙,喜文墨能作樂府。時吟小詩亦佳,字畫楷正。」

解縉《書學傳授》:「揭樞字平仲,豐城人。至正初,揭文安 公以楷法得名,傳其子汯、其孫樞。樞在洪武中仕為 中書舍人。」

《詹氏小辨》:「程曰可,休寧人,與朱同同時。楷書結體纎 長,而筆雅秀,腕力在陳文東上。」

《崑山人物傳》:「盧熙字公暨,博學好古,善楷法。洪武初, 以薦授睢州同知。」

《寧波府志》:「烏斯道字繼善。文尚體要,尤長於詩,兼精 書法,小楷、行、草各臻其妙。國初薦為江西永新令。 《蘇平仲集》:唐肅字處敬,自號丹崖居士,山陰人。為文 簡潔而雅奧,詩步驟盛唐,尤工篆楷,深得筆意。洪武 三年,召修禮樂書,擢應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兼國史 院編修官。」

《解學士集》:「解泰,字季通,吉水人。絕意進取,究竟六籍, 旁搜百家,尤擅楷書,不效妍媚。方正嚴重,類其為人。 洪武初,累辟不起。」

《吉水縣志》:「劉楫字子川,善楷書,有才名。洪武三年,以 明經授兵部主事。」

《開國臣傳》:「楊引字嗣慶,吉水人。學有根柢,行端謹,妙 於詩文。洪武中,以孝廉文學、善楷書舉,皆不赴。以纂 修起,亦不就。取足壟畝,襟抱灑然,卓然陶潛、徐穉之 風。」

《湖廣總志》:「俞友仁,錢塘人。洪武辛亥進士,為襄陽縣 學教諭。博通經史,善草隸書,尤工於楷。」

《分省人物志》:「芮麟字志文,宣城人。洪武間知建寧府, 為政有古循吏風,且好學不倦,尤善楷書。」

《杭州府志》:「周昉字元亮,號草庭。讀書樂道,以古人自 期。詩文典雅,作小楷得晉人筆意。」

《慶遠府志》:「李善字性初,宜山人。結茅隱居,精楷書,逼 真晉人。」

《鳳陽縣志》:「胡璉,洪武中,以楷書任工部主事。」

《名山藏》,陳性善,名復初,以字行,山陰人。洪武十八年 進士。授翰林檢討。善楷書,召書御前,他中書見上威 嚴,顫不能筆,獨性善動止端詳,稱上意,賜酒留禁中 竟日。《靖難》兵起,以副都御史監軍靈壁,與彭與明等 皆見執朝衣而沈河。

《藩獻記》:「安塞王秩炅,高皇帝諸孫也。好讀書,善文,精 楷書,自稱滄洲野客。」

《懷麓堂集》:姚廣孝少師一帖,小楷書,稱「姪繼代書,少 師賑濟還吳,見酒帘字問,知一少年書,呼而見之,養 以為子。太宗官之至太常少卿。是代書此跋者也。」 《書史會要》:「鄒緝自號素菴,精楷書。」

《王世貞吳中往哲像贊》「夏昶,字仲昭,崑山人。以工楷 法得幸文皇,命書宮殿榜。授中書舍人,累遷太常寺 卿。」

《江寧縣志》:「朱銓,字士選。族兄孔昜以楷書鳴當世,銓 從之游,得鍾、王筆法。太宗選寫金字經,入翰林,終刑 部侍郎。」

《東昌府志》:「張誠,高唐人。以善楷書入太學。太宗見而 異之,授監察御史。」

《名山藏》:「虞原璩,字叔囿,瑞安人。博涉經史,永樂中以 楷書薦,與修《大典》,竣事將授官,以母老辭歸。」

《常熟縣志》:「張緒字廷瑞,居鄉校有才名,以薦為會昌 侯府教授。詞筆通贍,楷法端勁。」

《無錫縣志》:「茹洪字仲宏,一字樊明,無錫人。質敏好學, 喜異書,工書畫。永樂中,以楷書薦,召入都,名重公卿 間。」

《徽州府志》:「唐文楷字子彰,以善楷書徵至文淵閣,與 修《永樂大典》。欲官之,以母老懇歸,教授於鄉。」

《溫州府志》:「黃蒙字養正,善楷書,永樂中授中書舍人。 宮殿坊扁碑刻多其所書。」

《興化府志》:「黃約仲,名守,以字行。永樂初,召至京師,試 《上林曉鶯天馬》詩,擢第,官翰林典籍,進檢討。精楷法, 詩得唐人門徑。」

《閩書》:黃童字仲器,懷安人。事母盡孝。永樂中,以楷書 徵入文淵閣,繕寫大典。書成,當拜官,乞終養,母累徵 不起。

《建寧人物傳》:「金畝字希尹,讀書刻苦精詣。永樂間,邑 以楷書薦,郡守芮麟令書字以觀,因書《游子吟》復之, 遂拂袖歸。」

《解學士集》:「黃守一以貲豪里門,為人所誣陷,亡匿新 淦之王笥。撫之太華,遇異人,頗得其道。家書符咒之 屬。喜為詩,學唐人楷書。」

《福州府志》:「鍾誌善楷書,深得歐陽詢筆意。」

陳旭字叔旦,閩縣人。善楷書,士大夫皆重之。

《張氏世譜》:「張收,字用軫,號放翁,長洲人。於書無所不 讀。永樂初,徵至京,問以治道及時政,稱旨,賜予獨厚, 官之不拜。還故里,惟以琴書自娛。善小楷,求者接踵 應之無倦容。」

《太倉州志》:「曾魯,字敏道。讀書好禮,教授里中。善楷書法顏、歐,頗得其肯綮。雖老猶日課百字,至今其書猶 有傳者。」

《書史會要》:「劉仲珩工正書,有《書法要覽》,刻石行世。」 《清河書畫舫》:「李昶以醫名於時,且好讀書,能吟詩,善 楷書。」

《松江府志》:「宋瑮,字克純,少遊京師,從婦翁俞宗大學 楷書。正統乙丑舉進士。天順初,知大庾,調新淦。未幾, 謝病歸,治園蒔菊,更號菊存。」

《江山縣志》:「胡斆字孟文,邃於經學,為文近古,尤善楷 書。正統三年,領鄉薦,為國子助教。」

鄭文康《平橋槁》沈訥,字文敏,崑山人。善小楷,得宋克 筆意。

《建寧人物志》:「蘇鉦字良聲,工吟詠,善楷書,號竹坡。」 《紹興府志》:「沈恪字克敬,為人孝友,善題署,魏驥、林鶚 皆重之,今子孫猶世其楷法。」

《書史會要》:「姜立綱字廷憲,瑞安人。七歲以能書命為 翰林院秀才。天順中授中書舍人,歷官太常少卿。善 楷書,清勁方正,中書科寫制誥悉宗之。」

陸鑪,字國馨,號筠臺,嘉定人。書宗鍾、王,小楷遒勁,沈 著,《八法》俱備,人爭愛重。

《吾學編林》鶚秉禮植義,造次必恭慎,公餘輒危坐閱 書史,臨古帖,作楷書。

《書史會要》:「曹時中以詩名,尤工書,晉、唐名家皆能以 意會。懷素、宋克則愛而摹倣者。晚年益精小楷,嘗曰: 『自少至老,已覺世味淺薄,惟學書一事,可以消日』。」 《西湖遊覽志餘》:「吳東升,成化間為百戶,善楷書。劉士 亨寄之詩云:『墨花香滿研池頭,盡說能書老戶侯。顧 兔分毫犀授管,冷金箋上字雙鉤』。」

《懷麓堂集》:「李經字士常,號力齋,臨淮人。成化戊戌進 士,善楷書。」

《崑山人物志》:「支鑑字汝同。整潔自喜,都不與世作緣。 每旦起,拂拭几案,手界烏絲欄,作百十楷字,蠅頭蟬 翼,具有尋丈勢。或請書宮廟墟墓碑版,莊體勻畫,無 異小楷,人以為得書中三昧云。」

《歸震川集》:「李元壽號鹿野翁,崑山人。少工書,嘗書諸 經、四書小本,楷法精善。三原王端毅公巡撫江南,見 而愛之,呼為李生,使侍舟中。為人淳篤,而又善書,為 縉紳所重,碑石多其所書。」

《端溪集》:「陳文字汝明,號謹齋,性嗜學,為文出人意表, 書法晉人,小楷亦自拔俗。」

《崑山人物傳》:「沈本初字大年,詩有韋孟風,小楷絕類 顏平原,時稱二絕。」

何鏜《括蒼彙記》:「陶玻字仕珩,縉雲人。七歲能賦詩,善 楷書。後厭科舉,究心聖賢,著《仁》《家訓》諸錄,《窪尊》《見鳴》 諸槁。」

《臨安府志》:「喬瑛字汝修,雲南通海千戶所人。詩文高 古,字學顏楷。」

《青浦縣志》:「張元澄字靜夫,以能書薦,詔修《孝廟實錄》, 入中書。時逆瑾遣小奄索楷書,不為禮,尋補南昌倅。」 《書史會要》:「張淵字子靜,吳興布衣。守道安貧,隱居鴻 村之野,與沈石田友善。行楷,規模玉局,翩翩有致。」 《甫田集》:「朱存理,長洲人。從杜瓊先生游,聞人有奇書, 輒從以求,以必得為志。其詩精工雅潔,務出新意,尤 精」楷法,手錄前輩詩文,積百餘家。著《鐵網珊瑚 震澤集》。皇甫信字成之,長洲人。少負奇氣,為文章數 千言立就。作詩有警語,尤工書法。行師趙文敏,楷師 張即之,以上逼顏魯公。瓌瑋峭勁,求者日填戶,吳中 公府學校齋坊,多出其手。

《寧波府志》:「詹僖字仲和,號鐵冠道人,鄞人。初為縣諸 生,已而棄去。學書,師王右軍《樂毅論》《東方朔贊》及趙 子昂《度人經》《金丹四百字》《七觀、焦君碣》諸帖,皆逼。」請幫助識別此字。 年七十餘,燈下作小楷如蠅頭,遒勁可法。兩京俱有 碑刻,人皆珍焉。僖名動公卿,而亢潔自守,終不屑丏 一官,人以是益重之。

《震澤編》:「吳鳴翰,東洞庭人。為縣學諸生,工書屬文,尤 長於詩。詩成必親書小楷,輒為人持去。」

《溫州府志》:「周令字巽之,瑞安人。工柳楷書法。郡守以 奇童薦為翰林秀才。弘治戊午,令修累朝實錄,授直 祕書監。」

《常熟縣志》:「錢承德字世恆,詞業清美,善楷法,座有奇 石五峰,號五峰居士。」

《文嘉行略》:「文徵明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少拙於書, 刻意臨學,亦規摹宋、元。既悟筆法,遂悉棄去,專法晉、 唐。其小楷自黃庭、樂毅中來,虞、褚而下弗論也。」 《馮元成集》:「錢穀字叔寶,師文太史。家故貧,以好客故 益貧。家無長物,太史題其楣曰『懸磬』,因自號磬室。手 錄古文金石書幾萬卷。善書,小楷法虞、歐,然為畫掩 世罕」知者。

《詹氏小辨》:「王逢元字子新,楷法元常,草法逸少父子。」 《金陵瑣事》:「徐子仁九歲作大書,操筆成體,正書出入 歐、顏,大書初法朱晦翁,幾亂其真。後喜趙松雪,筆力遒勁,布搆端飭,成一家書。」

莫如忠《崇蘭館集》:「張孚一號雲川,喜作小楷,或署書 咸工。」

《分省人物志》:「于鏊字器之,號雲心,滁州人。究心六書 之學。年八十,燭下尤能作蠅頭楷書。」

《思南府志》:「羅黻,思南水德司人。好吟詩,工書大字至 二尺,楷法可愛。」

《祥符縣志》:「朱唐,姑蘇人。善小楷,流寓汴梁,凡碑銘皆 唐書之。」

《列卿記》:「許纘,弘治丙辰進士。嘉靖中為吏部尚書,文 洲閣大學士,加少傅。平生寡慾,於古稀之年,猶作細 楷,政暇閱經史典籍,老而不倦。」

《李空同集》:「韓玉字廷瑞,通許人。舉於鄉,拜郯城知縣。 棄官歸,稱寄傲子,嗜古詩奇字。嘉靖二年七十歲矣, 尚作蠅頭楷字,即片紙未見一畫苟也。」

《書史會要》:「張獻翼字幼于,負性高舉,行事駭凡俗。楷 書不入法,而澹遠之氣令人意消。」

《快雪堂集》:「項元淇字子瞻,別號少岳。補諸生,尋遊南 太學,謁選,得上林錄事。雅非其好為古文辭,時逼秦、 漢,詩更雋永,好臨摹法書,小楷嚴整。」

《太平清話》:項希憲藏《大行皇太后挽辭》楷書真蹟,後 題:「奉議郎充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司管句文字 武騎尉賜緋袋臣米芾上進。」

《妮古錄》:「項氏藏一古錢,甚綠,楷書『趙將廉頗』」四字。其 陰一馬,秦漢皆篆隸,不應有楷,當是後世鎮魅之物。 《紹興府志》:「陳鶴高自位置,恆稱中國陳鳴野真書,得 晉人位置法,頗有韻,第太肥,乏鋒穎。自云出鍾太傅。 其徑四五寸以上者,勁秀絕倫。」

《徐文長集》:「蕭翊字汝臣,號雲萊子。性絕聰明,亦絕疏 落鹵莽,薄世俗,有物外想。不喜舉子業,獨喜秦漢古 文老莊諸子仙釋經錄及古法書,以故楷甚精。」 《松江府志》:「張電字文光,號賓山,上海人。書宗李北海, 有煙飛霧結之形。楷字以二沈為模,亦稱妙品。夏文 愍公見其書而賞之,以儒士薦於朝,受知世廟,供奉 館局。」

《長洲縣志》:「顧亨少游藝苑,行、草篆、隸並入能品,真、楷 為一時之冠。以書事肅宗皇帝,歷官太常寺丞。」 韓邦奇《苑洛集》:「任傑字漢臣,華州人。能詩文,善楷書, 謝去諸生,誦讀書史,終身不忘。」

《鄭端簡公集》:「孫官,字德懋,平湖人。能為古文辭,楷書 甚遒勁,大字亦雄俊有神采。」

《羅念菴集》:「羅輅字木夫,山陰人。善詩,楷書宗顏氏,皆 有法度。」

《嘉定縣志》:「浦博,嘉定諸生,善楷隸。」

《鎮江府志》:「錢寶字文善,號復齋。詩多藻思,工小楷書, 又精於醫。」

《列朝詩集小傳》:「尹伸字子求,宜賓人。讀書汲古,精於 鑒賞,日課楷書五百字,寒暑不輟。」

《松江府志》:「秦鳳樓嘉楫,手鈔書甚多,常見《吳冢志》三 卷,楷法學趙吳興。卷尾八分小字二行尤工。宋幼清 懋澄題其後曰:『此秦侍御手書,蓋先輩之惓惓于文 獻者。按所書年月,隆慶壬申,是入御史臺後筆也』。」 《太平清話》:「董元宰從長安買得團扇,上有米襄陽,細 楷極精。」

《松江府志》:「張以誠字君一,華亭人。文章宗蘇,詩擬孟 襄陽,小楷規模大令,清勁有法。」

《青溪遺槁》:「傅淑訓字伯咨,萬曆辛丑進士。崇禎中為 戶部尚書。書法晉、唐,小行楷尤工,得《洛神十三行》風 味。」

《列朝詩集小傳》:「鄔佑卿字汝翼,丹徒人。楷書,臨《黃庭 經》。詩工唐律,不與人爭長,用是娛悅而已。」

《松江府志》:「璩之璞,字君瑕,上海人。楷法妍雅,人品高 潔,不趨榮利,士論多之。」

杜筏城士基博雅嗜古,善楷書,常手鈔《二十一史》全 本,精好絕倫,雖隆冬盛暑,每日必寫一二版,未嘗暫 輟。前輩勤而有恆如此。

《嘉興縣志》:「周履靖,字逸之。去經生業,專力為古文詩 詞。編茅引流,雜植梅竹,讀書其中,自號『梅癲道人。工 篆隸行楷,與文休承、王元美相友善』。」

《梅村集》:「邵彌字僧彌,清羸頎秀,好學多才藝。於草書 出入大小米,而楷法逼虞、褚,稱絕工。平生揮灑小幀 尺幅,人皆藏弆以為重,或購之累數十金。」 《蘇州府志》:「陳元素字古白,書法歐陽率更精楷入神。」 《湖廣通志》:「洪度,黃梅人,精書法。一日洪濤浮敝篋,發 之,乃宋僧道肯集篆《金剛經》字,久磨滅,精思七晝夜, 重臨刻石。」宗伯董其昌釋以小楷,藏京師《摩訶菴 初學集》。浦大冶,字君鎔,無錫人。少穎異,攻詩文,楷法 歐陽率更,遒勁有骨法。徙家虞山,葛巾梲杖,游行山 澤間,城市之中,足跡可數。

《江寧府志》:「俞塞,婺源人。少孤,客遊金陵,不能歸,自更 其姓為獨孤。精究《易》理,工楷書,精醫《列朝詩集》小傳。固窮居士。幼哭父失聰,長拙生理,以 善楷法游於貴卿之門。」

《潁州志》:「唐郭冀,潁城西八里雙塚,民張繼寶掘畽間 得古磚二,徑二尺許,一刊行書,大字遒麗,有晉骨云: 『吾居此宅,千年後有張氏爾長壽。破吾宅者不吉』。」一 小楷書云:「淮陽郭府君記。公諱冀,淮陽太康人也。天 寶中,避安祿山亂,逃居汝陰,與夫人扶風馬氏同葬 於鸞翔鄉界。子二人,長曰忠,次曰孝。張鶴鳴為諸生」 時,讀而異之,為文祭仍瘞故畽間。

《書史會要》:「釋宏株,號蓮池,俗姓沈氏,住越之雲棲寺, 以修淨土,弘範一世。書法端楷可宗。」

《翠橘堂箋臆》:「釋道生,楚之黃梅人,住靜廬山。崇禎初, 來遊江城,以詩著名。右手胎攣,能以左運筆,如飛紙 上,端楷超逸,有鐵門限之風。」

《震澤集》:「徐氏裔,出吳之天平山歸水東陸輿讀書通 大義,知楷法。」

《初學集》:黃氏,編修趙景妻也。少工楷法,讀書通曉大 義。

《列朝詩集》小傳:「馬如玉本姓張,家金陵南市樓,徙居 舊院。熟精《文選》《唐音》,善小楷。」

俞婉綸《自娛集》:顧文英善書,以碧絲作行楷繡之,盛 鏡囊,以遺所歡。

《甲乙剩言》:「薛五素素,姿度妍雅,能書,作《黃庭》小楷,尤 工蘭竹,下筆迅埽,各具意態。」

《梅村集》:卞賽自號玉京道人,莫詳所自出。或曰「秦淮 人。知書,工小楷,能畫蘭,能琴。僑虎丘之山塘」,所居湘 簾棐几,嚴淨無纎塵,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 徹。晚依良醫保御氏,刺舌血為書「《法華經》,既成,自為 文序之。」

《珊瑚網》:「楊蕙娘,秦淮女郎,精黃庭小楷。」

楷書部雜錄

编辑

《蔡君謨語錄》:「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 亦不離乎楷正。張芝與旭,變怪不常,出於筆墨蹊徑 之外,神逸有餘,而與羲、獻異矣。襄近年麤知其意,而 力已不及,烏足道哉!」

《東城集》:「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 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自此已後,隻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 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然虛名已得,而真氣耗矣,萬 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也;有以樂 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然則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 有為物所樂之心。

《夢溪筆談》:「古文自變隸,其法已錯亂矣,後轉為楷字, 愈益訛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為吳,無口為天」,按字 書吳字本從口從矢。音捩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謬從楷 法言之。

《翰墨志》:「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 正則端嚴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廊廟;草 則騰蛟起鳳,振迅筆力,穎脫豪舉終不失。」請幫助識別此字。所以鍾、 王輩皆以此榮名,不可不務也。

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者,以其八法皆備,不相附麗, 至側字亦可正讀,不渝本體,蓋隸之餘風。若楷法既 到,則肆筆行草間,自然於二法臻極,煥乎妙體,了無 缺軼。反是則流於塵俗,不入識者指目矣。吾於次序 得之,因筆其梗概。

《玉海》: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至歐陽《集古錄》誤以 八分為隸書,自是凡漢石刻皆目為「漢隸。」東魏《大覺 寺碑》題曰「隸書」,蓋今楷字也。

《春渚紀聞》:「晁丈無咎言:蘇公少時,手抄經史皆一通, 每一書成,輒變一體,卒之學成而已。迺知筆下變化, 皆自端楷中來爾不端其本,而欺以求售,吾知書中 孟嘉,自可點識也。」

嬾子唐人字畫見於經幢碑刻文字者,其楷法往 往多造精妙,非今人所能及。蓋唐世以此取士,而吏 部以此為選官之法,故世競學之,遂至於妙。唐《選舉 志》云:「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 辭辨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或曰:「此 敝政也,豈可以字畫取人乎?」難之者曰:「今之士人於 此,狀貌奇偉,言辭辨博,判斷公事,既極優長,而更加 以字畫遒美,有歐、虞、褚、薛、顏、柳之法。士大夫能全此 美者,亦自難得,況銓選之間乎!」聞之者皆服。

《經鉏堂雜志》:「蔡君謨行書既好小楷,如《茶譜》《集古錄 序》,頗有二王楷法。若大字楷書,則亦不能免俗。若《有 美堂記》《晝錦堂記》及《荔枝譜》,所謂厚皮饅頭是也。大

抵楷法貴於端重,又要飄逸,故,難於兩全
考證
《松隱文集》:「學書之法,先須楷法嚴正得筆之意,然後

措點畫於落筆之際,則具體而不放。」

《東里續集》:真書非古鍾、王以後,上下率用之,然亦有 法,昧者不能造其至。陳繹曾《翰林要訣》此所謂法也。 得其法,苟非積功之熟,亦徒然矣。曾子固言:羲之所 能,亦精力自至,非天成也。一藝之學,猶必知行兩盡, 況從事古聖賢之學者哉!

《容臺集》:「往余以黃庭、樂毅。」請幫助識別此字。書為人作榜署書,每懸 看輒不得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為方丈者,乃盡勢 也。題榜如細,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陽近之。襄陽少時, 不能自立家,專事摹帖,人謂之「集古字。」已有規之者 曰:「須得勢乃傳。」正謂此。

匏翁《家藏集》:書家謂作真字能寓篆籀,法則高古。《今 妮古錄》:范石湖云:「光風轉蕙,汎崇蘭些。」此山谷先生 小楷氣象。

黃太史有言:「士大夫下筆,使有數萬卷書氣象,便無 俗態,不然,一楷書吏耳。」

《容臺集》:唐碑多作《懷仁三藏聖教序》,行楷所謂「小王 體」者,以蹊徑易尋,凡碑皆祖之。

《偃曝談餘》:「真草隸篆四字,乃村學究語,六書中惟有 楷隸,鍾、王、歐、顏皆有此意。後代以真書別為一種,古 法滅,俗扎生矣。」《通釋》云:「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以晉 唐書為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此言,可謂點 胸洗眼之語。

《墨池璅錄》八道,於楷僅有三焉,「化度」、「九成,廟堂耳。」

楷書部外編

编辑

《蔡經傳》:「王方平至蔡經家,比舍有陳尉詣門求見。後 數十年,方平有書與陳尉真書,書字廓落,大而不楷。 陳尉家世世存錄王君手書。」

《墨莊漫錄》:「沈遼睿達以書得名,楷隸皆妙。嘗自湖南 泛江北歸,舟過富池,值大風,波濤駭怒,舟師失措,幾 溺者屢矣。富池有吳將甘寧廟,往來者必祭焉。睿達 遙望其祠,以誠禱之,風果小息,乃得維岸。乃述寧仕 吳之奇謀忠節,作贊以揚靈威,而答神之休,自作楷 法大軸,以留廟中而去。其後乃為過客好事者取之。」 是夜神夢於郡守使還之。明日守使人訊其事,果得 之,復畀廟令掌之,近聞今亦不存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