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60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六十卷目錄

 法帖部彙考一

  唐虞堯碑舜碣 石虹山堯碑 巫山峰頂古篆 崑崙室題字

  夏夏禹治水碑

  周穆王壇山刻石 石鼓文 比干墓字 銅盤銘 延陵季子墓碑

  秦嶧山刻石 泰山刻石 之罘山刻石 贛榆刻石 廬山刻石 始皇碑 舜井斷碑

   那湫碑文 扶蘇墓碑 於潛縣刊字

  漢楊君殘碑 四皓碑 四皓神位胙机刻石 鄭三益闕銘 陽朔磚字 建平郫縣碑

   居攝墳壇刻石

  後漢一扈君磚 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 治道記 會稽東郡都尉路君闕銘 永

  平磚文 開通褒斜道碑 孝子王立碑 張賓公妻穿中二柱文 汝伯寧磚文 曹叔文

  磚文 謝君磚 南武陽功曹闕銘 戚伯著碑 司徒袁安碑 永元十六字 南安長王

  君平鄉道碑 王子香廟頌 桂陽太守許荊碑 永初磚文 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延年槨字 永初官墼文 謁者景君墓表 郯令景君闕銘 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 賜

  豫州刺史馮煥詔 孝子蕫蒲闕 幽州刺史馮煥神道 馮煥殘碑 開母廟石闕銘 少

  室神道石闕銘 大匠翟鬴碑 窆室銘 山陽麟鳳碑 孝女叔先雄碑 幽州刺史牂牱

  太守張子陽碑 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袁良碑 永建刻銘 謁者王誨碑 洛陽橋右柱

  銘 太學碑 太學贊碑 弟子贊碑 西嶽石闕銘 北海相景君銘 法真刻石 司馬

  遷碑 武氏石闕銘 燉煌長史武班碑 吳郡丞武開明碑 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廣漢長王君治石路碑 漳河神壇碑 孔子廟碑 班孟堅碑 張公神碑 縣三老楊信

  碑 祝長嚴訢碑 馮君開道碑 曹娥碑 從事武梁碑 廣漢蜀國都尉丁魴碑 彭山

  廟碑 郎中王政碑 平都侯相蔣君碑 李母冢碑 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 張昶華

  山祠堂碑 孔謙碣 東海祠碑 益州太守無名碑 孔君碣 吉成侯州輔碑 州輔墓

  石獸膊字 韓敕造孔廟禮器碑 魯相敕復顏氏繇發碑 韓敕修孔廟後碑 韓敕孔林

  別碑兩側題名 孔君德碑 郎中鄭固碑 王君造四縣邸碑 費縣令田君碑 議郎元

  賓碑 險路銘 楚相孫叔敖碑 中常侍樊安碑 壽張侯樊宏碑 中常侍曹騰碑 江

  原長進德碣 丹陽太守郭旻碑 冀州刺史王純碑 封丘令王元賓碑 日南太守胡著

  碑 楊公碑陰題名 蒼頡廟人名 成皋令任伯嗣碑 淮源廟三碑 平輿令薛君碑

  廣野君廟碑 山陽太守祝睦碑 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封龍山碑 真道冢

  地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孝子嚴舉碑 潁川太守曹君碑 祝睦後碑 泗水亭高廟碑

   司徒盛允碑 溫令許續碑 延熹塼 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 荊州刺史度尚碑

  車騎將軍馮緄碑 武榮碑 太尉楊震碑 沛相楊統碑 高陽令楊著碑 堵陽長劉子

  山斷碑 邠州刺史趙融碑 司徒孔扶碑 衛尉衡方碑 浚儀令衡立碑 冀州從事張

  表碑 竹邑侯相張壽碑 廣陵縣令王君神道 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史晨饗孔廟後碑

   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 金鄉長侯成碑 孝廉柳敏碑 郎中馬江碑 宋子浚碑 李

  翕黽池五瑞碑 博陵太守孔彪碑 河東太守孔雄碑 慎令劉修碑 沇州刺史楊叔恭

  碑 石門銘 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成陽靈臺碑 堯廟碑 桂陽太守趙越碑 樂成令

  太尉掾許嬰碑 崔瑗墓碑 崔寔碑

字學典第六十卷

法帖部彙考一 编辑

唐虞 编辑

堯碑舜碣 编辑

按《金壺記》。崆峒山有堯碑舜碣,皆籀文。伏滔《述帝功 德銘》曰:「堯碑舜碣,歷古不昧。」

石虹山堯碑 编辑

按:楊慎《法帖神品目》:「《石虹山堯碑》,在餘干縣,凡三十 八字。」

巫山峰頂古篆 编辑

按《法帖神品目》:「巫山峰頂古篆,邑人向萬言云尚存。」

崑崙室題字 编辑

按《帝王七聖記》題「崑崙室」,字方一丈,其體四,今垂芒 雲腳書。秦用刻符書,有雲腳體。

编辑

夏禹治水碑 编辑

按:《衡山記》雲:「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虯文字,碑下有 石壇,流水縈之,最為勝絕。」

按:石墨鐫《華夏禹衡岳碑》二種,一在嶽麓書院,一在 棲霞山。

编辑

穆王壇山刻石 编辑

按《壇山石刻記》:贊皇縣壇山上有周穆王石刻四字, 曰「吉日癸巳。」筆力遒勁,有劍拔弩張之勢。

按《金石錄》「吉日癸巳」四字,世傳周穆王書。按穆王時 所用,皆古文科斗書,此字筆畫反類小篆文。

按:《石墨鐫》「華周穆王壇山」,刻石在趙州。

石鼓文 编辑

按:《元和郡縣志》,石鼓文,在天興縣南二十里許,石形 如鼓,其數有十,蓋紀周宣王畋獵之事,其文即史籀 之跡。唐貞觀中,吏部侍郎蘇勖紀其事云:「虞、褚、歐陽, 共稱古妙。雖歲久譌闕,然遺跡尚有可觀。而歷代紀 地理志者,不存紀錄,尤可歎惜。」

按《法書苑》,石鼓文謂之《周宣王獵碣》,共有十鼓,其文 則史籀大篆也。年代斯遠,字多訛闕。舊存岐山石鼓 村,今移置鳳翔府夫子廟按《帝京景物略》,「石鼓高二尺,廣徑一尺有奇,其數十, 其文籀,其辭誦天子之田。」元大德十一年,虞集為大 都教授,得之泥中,始移國學大成門內。言鼓者人人 殊,謂周宣王之鼓,韓愈、張懷瓘、竇𣳻也;謂文王之鼓, 至宣王刻詩,韋應物也;謂秦氏之文,宋鄭樵也;謂宣 王而疑之,歐陽修也;謂宣王而信之,趙明誠也;謂成 王之鼓,程大昌、董逌也;謂宇文周作者馬子卿也。鼓 文剝漫。宋治平中,存字四百六十有五,元至元中,存 字三百八十有六。據今搨本,則甲「鼓」字六十一,乙「鼓」 字四十七,丙鼓字六十五,「丁」「鼓」字四十七,「戊」「鼓」字一 十二,「己」「鼓」字四十一,「庚」「鼓」字「八」,「壬」「鼓」字三十八,「癸」「鼓」 字「六」,共三百二十五字存,惟「辛」「鼓」字無存者。

比干墓字 銅盤銘 编辑

按:《漢隸字源》「殷比干墓」四字。《水經》云:「朝歌縣牧野比 干冢前有石銘,隸云:『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只四字,復 不完。石公弼云:「殷比干墓四字在今衛州比干墓上, 世傳孔子書。然隸始於秦,非孔子書必矣。」字畫勁古, 當是漢人書。

按:《七修類槁》:比干墓在衛輝府汲縣西北十五里,舊 《府志》云:「『墓前有殷比干墓』四字,石斷字缺,世以為孔 子書其先聖所篆比干墓銅盤銘,開元中固已為耕 者所得,此外不聞墓前有何古刻。」

按《鐘鼎款識》言:「唐開元中,偃師縣土人耕地得此盤, 篆文甚奇古。《釋文》云:『左林右泉,後岡前道,萬世之藏, 玆焉是寶』。」張邦基《墨莊漫錄》又云:「政和間求三代鼎 彝器,遣人于鳳翔府破商比干墓,得銅盤,徑二尺餘, 中有款識」一十六字。

延陵季子墓碑 编辑

按《學古編》,延陵季子十字碑,人謂孔子書,其文曰:「嗚 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按《古法帖》止云「嗚呼!有吳君 子」而已,篆法敦古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字, 除「之」字外三字是漢人方篆,不與前六字合,又且音 「君子」字作季子。漢器蜀郡洗「郡」字半爿,正與此碑「君」 字同,蓋用此法也。以「季」字音君字,顯見其謬。比干墓 有漢人篆碑。亦有此說。洪氏《隸釋》及《漢隸字源》。辨之 甚明矣。

按:石墨鐫《華仲尼季札墓》題字在鎮江府。

编辑

嶧山刻石 编辑

按《聞見記》:「嶧山,始皇刻石,其文李斯小篆,後魏太武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歷代摹拓以為楷則。邑人疲 於奔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摹寫。 然猶上官求請行李登涉,人吏轉益勞弊。有縣宰取 舊文勒於石碑之上,凡成數片,置之縣廨,須則拓取。」 今間有《嶧山碑》,皆新刻之碑也。

按:《石墨鐫華》秦嶧山刻石二種,李斯篆,一在西安府 學,一在鄒縣。

泰山刻石 编辑

按《述古書法纂》:「《泰山碑》,秦李斯篆。始皇《封禪泰山碑》 石,在山東濟南府。」

之罘山刻石 编辑

按《金石錄》《史記本紀》:「『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山,凡刻 兩碑,今皆磨滅,獨二世詔』二十餘字僅存,後人鑿石 取置郡廨。」

贑榆刻石 编辑

按:《水經注》,「贑榆縣北東側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 去海一百五十步八寸,一行」一十二字。

廬山刻石 编辑

按《水經注》:廬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緬然,與霄漢連 接。始皇三十六年,歎斯岳遼遠,遂記為上霄焉。上霄 之南,大禹刻石,誌其丈尺里數,今猶得刻石之號。耆 舊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或云秦始皇所勒。 然歲月已久,莫能辨之也。

始皇碑 编辑

按:《輿地碑目》《九州要記》云:「始皇登秦望山以望海」,今 《始皇碑》在嘉興縣。

舜井斷碑 编辑

按《法帖神品目》:「《舜井斷碑》,秦時隸書,在隨州。」

那湫碑文 编辑

按:《天下金石志》。在固原州。

扶蘇墓碑 编辑

按:《天下金石志》,在寧州。

於潛縣刊字 编辑

按:《杭州府志碑碣目》:「秦皇所刊於潛縣石柱山石杵 十數字。」

编辑

楊君殘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碑》云:「當劉項之際,有楊武者,家於茲邦, 奕世載德,扶而興漢。」碑多殘闕,名字不存,獨有元年 字,上缺不可考。

===四皓碑===按《東觀餘論》《三輔舊事》云:「漢惠帝為四皓作碑于其 所隱處,此神坐及胙机」,豈亦當時所立邪?

四皓神位胙机刻石 编辑

按《金石錄》,「四皓神位胙机刻石四,在惠帝陵㫄。」驗其 字畫,蓋東漢時書。

鄭三益闕銘 编辑

按:《金石錄》:「鄭三益《闕銘》,武帝建元二年,自劉聰後,屢 以建元紀年,此銘非晉已後人書。」

陽朔磚字 编辑

按:《金石錄》磚字云:「尉府靈辟,陽朔四年正朔始造,設 已所行」,字畫奇古。西漢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 喜。

按《隸續》,西漢字見於彝器者,皆是篆文,此磚分行,作 棋局、大眼數字,略有隸體,與「會稽路都尉闕」頗相似。

建平郫縣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建平五年立,乾道初,始出在永康。其石 三面高卑凸坳,刻隨其勢,即蔡迨刻記所謂《范功平 磨崖碑》也。《復齋碑目》作《建平范功平治道碑》。

居攝墳壇刻石 编辑

按《金石錄》,居攝墳壇刻石二,其一云「上谷府卿墳壇」, 其一云「祝其卿墳壇」,皆居攝二年三月造。

後漢一 编辑

扈君磚 编辑

按:《蘆浦筆記》乙磚,其文云:「持節使者北宮衛令扈君 千秋之宅,建武二十八年五月丙午,工李邑作」《乙磚》, 其文云:「北宮衛令扈君萬秋宅。」皆篆文。

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 编辑

按《隸釋》:光武中元二年刻。此碑。蜀中近出東漢隸書, 斯為之首。字法方勁,古意有餘,如瞻冠章甫而衣縫 掖者,使人起敬不暇,雖敗筆成冢,未易窺其藩籬也。 蜀人以為尊《楗閣碑》。

治道記 编辑

按:《輿地碑目》在永康軍永平元年。

會稽東郡都尉路君闕銘 编辑

按《金石錄》《路君闕銘》二。其一云:「會稽東郡都尉路君 闕,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云:「君故豫州 刺史路君。」不知為何人。

永平磚文 编辑

按:《隸續》四行九字云:「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

開通褒斜道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平九年立,在興元府。紹興甲寅,帥章 德茂得之於褒斜谷中。

孝子王立碑 编辑

按:《水經注》,「安喜縣有漢明帝時孝子王立碑。」

張賓公妻穿中二柱文 编辑

按《隸釋》:「張氏《穿中記》二本,張賓公之妻之穴也。其間 云『建初二年』,則章帝年號,字古而拙,在會稽都尉路 君闕之後。」眉州李治中云:「武陽城東彭亡山之巔,石 窟如屋大,執燭視之,得題識三所,一在門㫄,為土所 蝕,僅存其上十許字。穿中沙石不堅,觀者揩摩,悉皆 漫滅。其二在兩柱前,稍高,故可拓。時紹興丁丑年也。」

汝伯寧磚文 编辑

按:《隸續》六行十八字,「建初三年作。」

曹叔文磚文 编辑

按:《隸續》八行,行四字,建初七年作。

謝君磚 编辑

按:《蘆浦筆記》:「元和三年造。」

南武陽功曹闕銘 编辑

按:《金石錄闕銘》云「南武陽功曹鄉嗇夫」,又云「以為國 三老」,又云「章和元年。」其他族系名字皆磨滅不可考 究。墓在今沂州,有兩闕。其一銘元和中立,文字尤殘 缺難讀。

戚伯著碑 编辑

按:《隸釋》,嘉祐中宿州浚汴,得之泥沙中。其字畫古怪, 偏㫄增減,亦有不可辨者。世祖建武三年,章帝章和 元年,威宗建和元年,獻帝建安十二年,皆丁亥也。碑 有「太歲丁亥」字,當是建武或章和年所刻者。

司徒袁安碑 编辑

按:《天下碑錄》,「永元四年。」

永元十六字 编辑

按:漢隸字原在永康軍,蔡迨刻記云:「在范功平磨崖 之西五十餘步,去地數寸。」《復齋碑目》作「永元六年攻 石題。」

南安長王君平鄉道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元八年立嘉州夾江縣涇口《磨崖復 齋碑目》作《平鄉明亭開道碑》。

王子香廟頌 编辑

按:《水經注》,枝江縣有陳留王子香廟頌,以永元十八 年立廟設祠,刻石銘德,號曰枝江白虎王君。

桂陽太守許荊碑 编辑

按《後漢書許荊傳》:「荊為桂陽太守,在事十二年,父老稱歌。卒於官,桂陽人為立廟樹碑。」

永初磚文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初元年作。

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编辑

按《隸釋》,近歲始出於眉州趙君孟麟,以安帝永初六 年穿崖易道,故刊石以志其事。字畫甚拙,非《何君閣 道碑》之比。嘉州夾江縣又有磨崖四百餘字,云「扶風 王君遣掾何章修治,故書崖以頌之。」蓋和帝永元八 年也。筆札亦拙,又崖石增長,字體失真,無可取者。

延年槨字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初七年造。

永初官墼文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初七年作「眉人掘武陽故城得之。」

謁者景君墓表 编辑

按《隸釋》:「景君,任城人,以安帝元初元年卒。石磨滅,可 讀者纔數句。碑陰有諸生服義者十五人,即立碑之 人也。其分行布字,已井井有法,題首七字,波勢清逸, 有八分之體。」 又按:《隸釋景謁者碑》陰:「義士一人,曰 北海張敏,餘人皆稱弟子。」

郯令景君闕銘 编辑

按《隸釋》:「安帝元初四年立墓有雙石闕,其一刻此文, 在濟州任城縣南。」

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 编辑

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元初五年四月,今在登封縣 中嶽廟南百餘步」,銘八行,年月及職官姓名共十三 行。

賜豫州刺史馮煥詔 编辑

按:《隸釋》安帝元初六年首云:「告豫州刺史馮煥者,其 石下斷,惟存上八字。」

孝子蕫蒲闕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寧二年立。

幽州刺史馮煥神道 编辑

按:《隸釋》,今在渠州。《馮緄傳》云:「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 史,建光元年卒。」

馮煥殘碑 编辑

按:《隸釋》馮煥殘碑三十九字,末有「永寧二年」四字。建 光之元即永寧二年,是歲七月改元,煥以四月終,故 碑尚用舊年也。 又按:《隸釋》「馮煥殘碑陰,諸曹史及 帳下司馬武剛司馬十餘人。」

開母廟石闕銘 编辑

按:《金石文字記》,篆書「延光二年」,今在嵩山啟母廟南, 避景帝諱,改「啟」為開葉封。《嵩陽石刻記》云:「石質甚粗 劣,篆文亦未盡善。」

少室神道石闕銘 编辑

按:《金石文字記》,篆書,今在登封縣西十里。葉封《嵩陽 石刻記》云:「凡二十一行,行四字。」其所列丞薛政等,與 啟母廟同。其為一時所立無疑也。

大匠翟鬴碑 编辑

按《後漢書翟鬴傳》:「鬴為大匠,上言太學頹廢,宜更修 繕,誘進後學。順帝從之,遂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 為鬴立碑銘於學云。」

窆室銘 编辑

按:《金石錄》,「順帝永建元年五月。」

山陽麟鳳碑 编辑

按:《隸釋》:「麟鳳二物共一石,像下有贊,碑陰有記云:『永 建元年,山陽太守河內孫君新刻瑞像』。」最後有銘詞, 皆篆文也。胡承公云:「其石兩㫄,有隸書六十九字。趙 氏但得其篆,予所藏亦然。」

按米海岳《畫史》:《麟鳳圖》,半篆半隸,以九字九行為率。 余題曰:「非篆非科璞已彫。」

孝女叔先雄碑 编辑

按《後漢書列女傳》:「叔先雄者,犍為人也。父泥和墮湍 水,物故,尸喪不歸。雄於父墮處慟哭,遂自投水死。後 六日,與父相持,浮於江上。郡縣表言為雄立碑,圖象 其形焉。」

幽州刺史牂牱太守張子陽碑 编辑

按:《輿地碑目》:「在懷安軍唐化鎮沿江五里許,永建四 年造。」

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建五年立,在資州內江縣。

袁良碑 编辑

按:《隸釋》,在開封之扶溝。袁君名良,順帝永建六年卒, 其孫衛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為相,其作九卿當 在靈帝之初。《水經》云「扶溝有《袁梁碑》者,誤也。」

永建刻銘 编辑

按:《廣川書跋》:「元祐二年,永城下得石如豐碑,其上刻 銘永建六年五月。」

謁者王誨碑 编辑

按:《水經注》:滎口石門南際河有碑云:「惟陽嘉三年二 月丁丑,使河堤謁者王誨疏達河川,刊石記功,垂示

於後。」陳留浚儀邊韶,《字孝先頌》。石銘歲遠,字多淪缺
考證

洛陽橋右柱銘 编辑

按:《水經注》:洛陽建春門右橋建兩石柱。橋之右柱銘 曰:「陽嘉四年乙酉壬申,使中謁者魏郡清淵馬憲監 作石橋梁柱。」

太學碑 编辑

按:《水經注》:《石經》「東有一碑,是漢順帝陽嘉八年立碑, 南面刻頌,表裡鏤字,猶存不破。」

太學贊碑 弟子贊碑 编辑

按:《水經注》:陸機言:「太學贊別一碑在講堂西,下列《石 龜碑》,載蔡邕、韓說、高堂谿等名。《太學弟子贊》復一碑 在外門中,今二碑並無。」

西嶽石闕銘 编辑

按:《金石錄銘》曰:「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弘 農太守常山元氏張勳為西嶽華山作石闕,高二丈 二尺。」永和,漢順帝晉穆帝姚泓皆有此號。穆帝時,華 陰不為晉,以此碑字畫驗之,恐非姚泓時,蓋漢刻也。

北海相景君銘 编辑

按《隸釋》:「濟州任城有景氏三碑,皆不著其名字,順帝 漢安二年卒。」

按:《漢隸字原》,碑陰凡三列,後一列下云「行三年服者 凡八十七人。」

按:《弇州山人稿》《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今在 濟寧州學。

法真刻石 编辑

按《後漢書法真傳》:「真恬靜寡欲,不交人間事,前後四 徵不屈,友人郭正等刊石頌之,號曰元德先生。」

司馬遷碑 编辑

按:《水經注》在夏陽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立碑。

武氏石闕銘 编辑

按:《金石錄銘》云:「建和元年三月四日,孝子武始公弟 綏宗景興開明,使石工孟李李弟卯造。」此闕。

燉煌長史武班碑 编辑

按《隸釋》,「在濟州任城。武君名班,字宣張,沖帝永嘉元 年卒。後三年,同舍郎史恢、曹芝六人所立。」

吳郡丞武開明碑 编辑

按:《金石錄碑》云:「君字開明,名已滅缺,建和二年十一 月十六日卒。其他磨滅,不能盡讀。」

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编辑

按:《隸釋》:在興元威宗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立。《水 經》及歐、趙皆謂之《楊厥碑》。蜀中晚出《楊淮碑》云:「司隸 校尉楊君,厥諱淮,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始知兩碑 皆以厥為語助,此後人頌其勳德,故字之而不名。 按:《漢隸字原墨寶》云:《楊君石門頌》,褒地縣北五里磨 崖。

廣漢長王君治石路碑 编辑

按:《隸釋》:「碑以一『表』字題其上,在今漢州威宗建和二 年楊子欽所作。」

漳河神壇碑 编辑

按:《水經注》:鉅鹿縣銅馬祠側有碑,述河內修武縣張 導,字景明,以建和三年為鉅鹿太守,通正水路,功績 有成,題云「漳河神壇碑。」廟為銅馬劉神祠,是碑因震 裂,餘半不可復識矣。

孔子廟碑 编辑

按:《水經注》,「孔子廟前有一碑,西面是陳相魯國孔疇 建和五年立。」

班孟堅碑 编辑

按:《水經注東太山成人班孟堅碑》:「建和十年,尚書右 丞拜沇州刺史,從事秦閏等,刊石頌德政」

張公神碑 编辑

按:《隸釋》在黎陽。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長鄭郴 為張公建闕作碑銘,謁者李君又作歌九章,刻之石。」 皴剝不明,僅能辨其梗概。

縣三老楊信碑 编辑

按:《隸釋》:「碑今在蜀中,石已刓剝,鮮有成章者,惟官氏 名字俱存,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漢元年』之文。」

祝長嚴訢碑 编辑

按《金石錄》:政和中,下邳縣民耕地得之,碑云「和平元 年,年六十九。」又云「諱訢,字少通。」其後有銘,銘為五言, 頗殘缺難讀云。

馮君開道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馮君開道碑》,和平元年立。

曹娥碑 编辑

按《後漢書列女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溺死, 娥遂投江死。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 傍,為立碑焉。」

從事武梁碑 编辑

按:《金石錄碑》云:「諱梁,字綏宗,元嘉元年卒。」其後有銘, 其他刻畫皆完,可讀。碑在濟之任城,崇寧初嘗得此 碑,愛其完好。後十餘年再得此本,則缺其最後四字 矣。

===廣漢蜀國都尉丁魴碑===按:《隸釋》:「今在巴州,威宗元嘉元年立。丁君名魴,字叔 河,其碑僅有數句成文。」

彭山廟碑 编辑

按:《水經注》,彭山廟前有彭山碑,漢桓帝元嘉三年杜 仲長立。

郎中王政碑 编辑

按:《隸續》,在濟州,元嘉三年立。字雖殘闕,尚多可讀者。 歐陽公云:「磨滅不復成文,名字、官閥、卒葬年月,皆莫 可考」,蓋察之不詳爾。小歐陽以為其字季輔,趙氏以 為光和元年立,皆非也。

平都侯相蔣君碑 编辑

按:《金石錄》·「《平都侯相蔣君碑》,文字殘缺,其名字官閥 皆不可考,元嘉二年卒。」

按:《隸釋》,其文有云「禮畢祥除,瞻望墳塋」,則此碑乃後 來所立。

李母冢碑 编辑

按:《水經注》「李母冢,冢東有碑,是永興元年譙令長沙 王阜所立。」

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 编辑

按:《隸釋》:在兗州仙源縣,威宗永興元年立。嘉祐中,郡 守張稚圭按《圖經》云「鍾繇書。」鍾繇以魏太和四年卒, 去永興蓋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

張昶華山祠堂碑 编辑

按《水經注》,華陰縣華山下有漢魏文帝三廟,廟有石 闕數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漢鎮遠將軍叚煨《更修祠 堂碑》文,漢給事黃門侍郎張昶造,昶自書之,元帝又 刊其二十餘字。二書有重名,傳於海內。又刊傳中,「司 隸校尉鍾繇、弘農太守毋丘儉姓名廣,六行鬱然循 平」,是太康八年。弘農太守河東衛叔始為華陰令,河 東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壇廟,引道樹柏,迄於山陰。 事見永興元年《華百石所造碑》。

孔謙碣 编辑

按:《漢隸字原》永興二年立,在兗州。《集古錄》《金石錄》作 《孔德讓碑》。

東海祠碑 编辑

按:《天下碑錄》,「永壽元年,東海相桓君立。」

益州太守無名碑 编辑

按:《隸釋》,碑首云:「永壽元年三月十九日,益州太守某 君卒。其姓獨刓滅。或有謂之馮君者,豈予所藏偶不 明邪?」 又按:《隸釋》,碑陰有牧靡故吏三人題名在趺 之右。

孔君碣 编辑

按《金石錄》,在孔子墓林中,其額題「孔君之墓」,文已殘 缺,其前云「元年乙未」,元年上闕二字。按東漢自建武 以後,惟桓帝永壽元年歲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 非元年,然則此碣所闕二字,當為永壽也。

吉成侯州輔碑 编辑

按:《金石錄》題額云:「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 君之銘。」輔見《後漢書宦者傳》。《水經》云:「犨縣滍水南有 漢中常侍長樂太僕吉侯苞冢,冢前有碑,其碑云:『六 帝四后,是諮是諏』。」今驗其文,實有此語,獨以輔為苞, 蓋《水經》之文誤。 又按《金石錄州輔碑》陰京兆尹延 篤叔堅而下題名者凡四十餘人。

州輔墓獸膊字 编辑

按《金石錄》《水經注》云:州君墓有兩石獸,已淪沒。人有 掘出一獸,獨不全破,制作甚工,右膊上刻作「辟邪」字。 董之明守官汝潁見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見也;其一 乃「天祿」,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祿近城,為 村民所毀,辟邪雖存,然字畫已殘缺難辨。」

韓敕造孔廟禮器碑 编辑

按:《隸釋》:「永壽二年立,其文雜用讖緯,不可盡通。」 又 按:《隸釋》:「韓敕碑陰六十有二人,不稱字者一人,不稱 名者二十一人。」

魯相敕復顏氏繇發碑 编辑

按:《天下碑錄》,「永壽二年。」

韓敕修孔廟後碑 编辑

按《隸釋》:威宗永壽三年立,其間云「修飭舊宅,改畫聖 象,立禮樂器,車輿薦席,牆室壇井,皆修廟事也。」 按:《隸續韓敕》,孔廟後碑陰,「永壽三年孔從事所立。」

韓敕孔林別碑兩側題名 编辑

按:《漢隸字原》:沈虞卿《為韓敕碑》兩側題名。

孔君德碑 编辑

按:《天下碑錄》,「永壽三年故婺州從事孔君德於孔子 墓祠壇前立在仙源縣。」

郎中鄭固碑 编辑

按《集古錄》文字磨滅莫可考,其僅可見者云:「君諱固, 字伯堅。」

按:《漢隸字原》,延熹元年立,在濟州任城縣學。

王君造四縣邸碑 编辑

按:《水經注》:陳縣城內有漢相王君造四縣邸碑,文字 剝缺,不可悉識,其略曰「以延熹二年」云云

費縣令田君碑 编辑

按《集古錄》:延熹二年,今在沂州。其名字皆已磨滅殘 缺,不可次第,而隱隱可見有「故吏薛咸等立石勒銘」 之語,乃費縣令長德政去思碑爾。

議郎元賓碑 编辑

按:《隸釋》:「在亳州碑無額,故不得其姓,石缺,又失其名, 延熹二年卒。」

險路銘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延熹二年立,或作磨崖。張休《崖涘銘》。

楚相孫叔敖碑 编辑

按:《隸釋》:「今在光州,延熹三年,固始令段光為叔敖作 廟所立。」 又按:《隸釋》:「《孫叔敖碑》陰與前碑皆延熹三 年五月所作。」

中常侍樊安碑 编辑

按:《隸釋》:「樊君名安,字子仲,威宗永壽四年卒。其子以 延熹三年仲冬始刻此碑。」其末又載,「延熹元年八月 丁酉,贈騎都尉詔。」趙氏遂以碑為元年所立,而歐公 云字子佑,皆誤也。

壽張侯樊宏碑 编辑

按:《隸釋》:「壽張侯者名宏,碑在唐州湖陽。三五十年來 椎拓已漫滅其半矣。治平中,縣令樂京亦嘗為之再 刻。」

中常侍曹騰碑 编辑

按:《水經注》:「曹嵩闕北有圭碑,題云:『漢故中常侍長樂 太僕特進費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陰又刊 詔策』。」二碑文同。

江原長進德碣 编辑

按《隸釋》,「延熹三年造。」

丹陽太守郭旻碑 编辑

按:《金石錄碑》云:「君諱旻,字巨公,延熹元年十月卒,三 載禮闋,乃群相與刻石勒銘。」

冀州刺史王純碑 编辑

按:《隸釋》:「王君名純,以威宗延熹四年卒。」《水經》云:「須句 西有《冀州刺史王紛碑》,中平四年立。」年與名皆誤也, 碑在鄆州中都縣。

按:《金石錄》碑陰前題「門生人名,自東平馮定伯而下, 文字完好,可識者百九十人」,字畫純勁可喜。

封丘令王元賓碑 编辑

按:《石墨鐫華》,延熹四年立。《集古金石》並作「元賞。」《隸釋》 云:「元賓,字畫分明,非是測度。」

按:《漢隸字原》,延熹四年立,《集古作修廟碑陰金石》作 王元賞。

日南太守胡著碑 编辑

按:《水經注》,「湖陽有漢日南太守胡著碑,廟堂皆以青 石為階陛,廟北有石堂,延熹四年立石勒銘於梁。」

楊公碑陰題名 编辑

按:《集古錄目》無名氏題名,可見者十五人,皆稱「故吏, 在閿鄉楊氏墓側,不知何人碑陰也。延熹五年立。」

蒼頡廟人名 编辑

按《金石錄》「延熹五年正月」,字畫不甚精,又無事實可 考,姑疑其名號,以俟知者。

成皋令任伯嗣碑 编辑

按《金石錄》,碑首已殘缺,字伯嗣,南郡人,延熹五年遷 來臨縣,碑在今汜水縣,蓋《成皋令德政頌》。 又按《金 石錄》《任伯嗣碑》陰,「大觀初獲此碑,置於汜水輦運司 廨舍壁間。」

淮源廟三碑 编辑

按:《水經注》,「桐柏山南有淮源廟,廟前有碑,是南陽郭 苞立。」又二碑並是漢延熹中守令所造。按集古錄目云在鄧州輿

《地,碑目》云「在隨州。」 二說互異,未知孰是。

按:《隸釋》:「今碑在唐州,載延熹六年南陽守躬祠淮廟 事。」

平輿令薛君碑 编辑

按《金石錄碑》文字完好,云:「延熹六年春二月,乃建碑 石於墓之側。」其後有銘三百餘言,惟不載其名字世 系。

廣野君廟碑 编辑

按:《水經注》,「延熹六年十二月,雍丘令命縣人長照為 文,用章不朽之德。」

山陽太守祝睦碑 编辑

按:《集古錄碑》云:「君諱睦,字元,延熹七年八月卒。」睦有 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縣。後碑頗完,故錄於次。

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编辑

按《隸釋》,其上橫行有數字,惟「府卿明府」四字不毀。二 人之下又橫刻二十有六字,兼篆隸之體,漢碑無如 是模式者。首行云「惟延熹龍在甲辰。」蓋威宗延熹七 年也。石損字拙,頗難想象。

封龍山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封《龍山碑》二,在獲鹿縣南四十五里山 上,延熹七年立。」

===真道冢地碑===按:《漢隸字原》,延熹七年立,在萬州。

泰山都尉孔宙碑 编辑

按:《隸釋》,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威宗延熹六年正月 卒,碑以次年七月立。 又按:《隸釋》「門生故吏名孔宙 碑陰也。」漢碑多有陰,然稀少有額,獨此刻以五大篆 表其上。

孝子嚴舉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延熹七年立,在梁山軍。《隸續》云:蜀人謂 之《浮瀾灘記》,不知何義。 又按《字原》嚴舉碑陰有「主 吏督郵」八,先書其姓於主吏督郵之上,而繼之以諱 某字某,他碑所未有。

潁川太守曹君碑 编辑

按:《水經注》:曹騰兄冢東有碑,題云「漢故潁川太守曹 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樹碑歲月。

祝睦後碑 编辑

按:《隸釋》與前碑皆在應天府虞城縣。祝君以延熹七 年卒,故吏王堂等三年禮闋,相與刊此石,則延熹之 九年也。

泗水亭高廟碑 编辑

按:《水經注》,「泗水亭有高廟,廟前有碑,延熹十年立。」

司徒盛允碑 编辑

按:《水經注》,虞縣有《漢司徒公盛允碑》,允字伯世,梁國 虞人也,延熹中立。

溫令許續碑 编辑

按《水經注》,濄水之北有漢溫令許續碑。續字嗣公,陳 國人也。舉賢良,拜議郎,遷溫令,延熹中立。

延熹塼 编辑

按:《篁墩集》前為古篆,後作「分」書。

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 编辑

按《隸釋》:「漢威宗永康元年立。是歲春,陽為沴孟府君 行縣謁廟,即獲膏雨,遂繕治大殿。成陽令呂亮、丞王 萇共作殿前石磏、階陛欄楯。」

按:《漢隸字原》《堯廟碑陰》皆載仲父祖兄弟子孫所終 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

荊州刺史度尚碑 编辑

按《隸釋》:「度君名尚,山陽湖陸人。末有題字一行云:『永 康元年丁未』。蓋是記立碑之歲,即延熹九年之次年 也。此碑在湖陵荒野,政和壬辰巡檢王當世見之,始 遷於官廨。其後邑令騰君欲徙碑於沛,舟三載而三 覆,繼因大水漲沒不出。乙未年劉宗儀攝事,乃立之 使星亭云。」

車騎將軍馮緄碑 编辑

按:《輿地碑目》在永睦縣,緄薨於威帝之永康元年,其 文瞭然可讀。

武榮碑 编辑

按《集古錄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榮,字含和,桓帝末官 至執金吾丞,碑不書其鄉里及卒葬年月。

太尉楊震碑 编辑

按《隸釋》,「楊氏墓在陝州閿鄉,所存隸碑凡四,此碑乃 其孫沛相統之門人汝南陳熾等所立。沛相以靈帝 建寧元年卒,此碑蓋建寧以後刻者,去楊公物故時 已四十餘年。」

按《集古錄》碑陰題名者二百九十人,其餘磨滅不完 者又十餘人,隸法精妙。

沛相楊統碑 编辑

按:《隸釋》,碑缺,不知其名,髣髴有「富波君」字。按《楊震碑》 云:「長子牧,富波侯相。牧子統,金城太守,沛相。」則知此 為《楊統碑》也。《集古錄》云:「碑在閿鄉楊震墓側,以靈帝 建寧元年卒,故吏戴條等共立此碑,詞翰俱妙。」 又 按:《隸釋》,《楊統碑》陰凡十五人,不稱郡,皆沛人也。

高陽令楊著碑 编辑

按:《隸釋》,「楊君名著,太尉震之孫,常山相讓之子也。其 名得之於震,碑石損亡其年。」 又按:《隸釋》「楊著碑陰, 其間有沛君門生者,沛相統也。後公門生者,太尉秉 也。非皆著之門生,故不名。」

堵陽長劉子山斷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建寧元年立,子山字也,其名疑是「松」字。

邠州刺史趙融碑 编辑

按:《水經注》,郁夷縣有漢邠州刺史趙融碑,靈帝建安。 當作寧元年立。

司徒孔扶碑 编辑

按:《隸續·闕里祖庭記》:「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錄》云:『《司 農孔峽碑》在仙源縣墓前,建寧元年立』。」「農峽二字乃 傳寫之訛。」

衛尉衡方碑 编辑

按:《隸釋》建寧元年立。趙氏誤以為三年,末有小字「門 生朱登題名。」

浚儀令衡立碑 编辑

按:《隸釋》:在鄆州。衡君名立,字元節。歐陽公以為《元節 碑》。趙氏曰:「碑有額,題《浚儀令衡君之碑》,予亦未之見 也。石多缺,惟銘尚可讀

冀州從事張表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建寧元年立。《諸道錄》云:「在澶州府衙都 廳上。」《集古金石隸釋》云:「在冀州。」

竹邑侯相張壽碑 编辑

按《隸釋》:「張君名壽,以孝廉為郎,嘗相竹邑。靈帝建寧 元年卒。」

廣陵縣令王君神道 编辑

按《金石錄》,「建寧元年十月造。」

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编辑

按《金石錄》文已斷裂,略可見者云:「建寧元年三月十 八日丙申,魯相晨有兩碑,皆在孔子廟中。」

史晨饗孔廟後碑 编辑

按:《隸釋》:「前碑載奏請之章,此碑敘饗禮之盛。其補牆 垣、治瀆井、種梓、守冢,皆在饗廟之後,字畫亦大小不 等。蓋史君孔林中事,不一書也。」

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 编辑

按《隸釋》,「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靈帝建寧二年立。」

金鄉長侯成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建寧二年立,在單州單父縣墓側。

孝廉柳敏碑 编辑

按《隸釋》:「今在蜀中。柳君名敏,本初元年,再為郡守所 舉。後二十三年,縣令趙臺念其墓無碑志,故為立石, 時靈帝建寧二年也。」

郎中馬江碑 编辑

按《隸釋》:「馬君名江,元嘉三年卒。此碑字體古拙而疏 密不等,其間載建寧三年夫人曹氏卒,蓋相去十七 年矣。當是因夫人卜兆,以馬君同塋。」

宋子浚碑 编辑

按:《水經注》:介休縣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宋以 有道司徒徵。林宗,縣人也,建寧四年正月丁亥卒。「四 方同好,樹碑表墓,昭銘景行」云。

李翕黽池五瑞碑 编辑

按《隸釋》:「李君昔治黽池,臻此瑞物,及西狹磨崖,因刻 於前,非碑陰也。」

博陵太守孔彪碑 编辑

按《隸釋》:孔君名彪,歷下邳守,以靈帝建寧四年卒。趙 氏云:「孔君自博陵再遷河東,而碑額題博陵,莫曉其 何謂。」予觀碑陰有故吏十三人,皆博陵之人,相與刊 立碑表,故以本都題其首也。

河東太守孔雄碑 编辑

按《金石錄》,「建寧四年,在兗州。」

慎令劉修碑 编辑

按《隸釋》,「在應天府下邑縣。劉君名修,以孝廉為郎,終 於宰邑,靈帝建寧之四年也。」

沇州刺史楊叔恭碑 编辑

按:《水經注沇州刺史茂陽楊叔恭碑》,「從事孫光等以 建寧四年立。」

石門銘 编辑

按:《水經注》:滎陽有浚儀渠,建寧四年,於敖城西北壘 石為門,以遏渠口,謂之石門,西去河三里。《石銘》云:「建 寧四年十一月,黃場石也。」而主吏姓名磨滅,不可復 識。

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编辑

按:《漢隸字原》,建寧五年立,在孟州濟源縣。《隸釋》云:「漢 隸之神品。」

成陽靈臺碑 编辑

按:《隸釋》:「靈帝建寧五年五月立,與《堯母》二碑在成陽, 皆有陰。」 又按:《隸釋》《靈臺碑》「陰治黃屋者二十八人, 作碑十五人,凡諸仲三十一人,異姓者四人。」

堯廟碑 编辑

按《水經注》。「平陽縣汾水東原上有小臺,臺上有堯神 屋石碑。」

桂陽太守趙越碑 编辑

按:《水經注》:「獲嘉縣西有漢桂陽太守趙越墓冢,北有 碑。」越字彥善,縣人也,守河南尹,建寧中卒。碑東又有 一碑,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淪毀莫記。

樂成令太尉掾許嬰碑 编辑

按《水經注》:「嬰字虞卿,司隸校尉之子,建寧年立。」

崔瑗墓碑 编辑

按:《後漢書崔寔傳》:「寔父卒,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

崔寔碑 编辑

按:《後漢書崔寔傳》:「寔建寧中卒。大鴻臚袁隗樹碑頌 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