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80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卷目錄

 法帖部紀事一

字學典第八十卷

法帖部紀事一 编辑

《南嶽總勝集》雲:「密峰半有禹碑,禹王至此量之,高四 千一十丈,皆科斗之書。曩有樵者見石壁有兩虯相 交碑上雙睛掣電,字石光瑩,目不可正視,怖畏走之 不已,此後了無見者。」

《珍珠船》:廬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石蹟,云「夏禹治 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繫纜其上。有摩崖碑,皆科 斗文字,隱隱可見。

《尚書故實》:「魏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 三絕。」

荀輿能書,嘗寫貍骨治勞方,右軍臨之,至今謂之《貍 骨帖》。

《宣和書譜》:「王導善作字,規模前人。初師鍾繇、衛瓘,力 學不倦,攜鍾繇《宣示帖》以過江。」

珍珠船,安石不重獻之書,得獻之書,斷作絞紙。 《南史徐爰傳》:「爰子希秀,甚有學解,亦閑篆隸,《正覺》、禪 靈二寺碑,即希秀書也,位驍騎將軍,淮南太守。」 《梁書殷鈞傳》:「鈞好學有思理,善隸書。天監初,受詔料 檢西省法書古蹟,別為品目。」

《書史會要》:「道士孫文韜,陶貞白弟子也。其書初學楊、 許,後學大王,殊有深分。有所書《九錫碑》及舊館壇碑, 在茅山。」

《陳書始興王伯茂傳》:「伯茂聰敏好學,世祖深愛重之。 是時征北軍人於丹徒盜發晉郗曇墓,大獲晉右將 軍王羲之書,及諸名賢遺蹟。事覺,其書並沒官。世祖 以伯茂好古賜之。由是大工草隸,甚得右軍之法。」 《尚書故實》:「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於大王書中搨 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 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 白,而賞賜甚厚。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 人間,江南諸寺各留一本。永往住吳興永福寺,積年 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 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 鐵門限。後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塚,自製銘誌。 《北史崔挺傳》:挺以工書,受敕於長安,書文明太后父 《燕宣王碑》,賜爵秦昌子。

《竇瑾傳》:「瑾少子遵,善楷篆,北京諸碑及臺樓觀宮門 題署,多遵書。後以善書拜庫部令。」

《趙文深傳》:「文深少學楷隸,雅有鍾王之則。明帝令至 江陵,書影覆寺碑。漢南人士亦以為工。梁王蕭察觀 而美之,賞遺甚厚。」

《書斷》:貞觀十年,太宗謂魏徵曰:「世南沒後,無人可與 論書。」徵曰:「褚遂良後來書流,甚有法則。」於是召見。太 宗嘗以金帛購王羲之書蹟,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 獻,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咸為證據,一無 舛誤。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為真草書屏風以 示群臣,筆力遒利,為一時之絕。購求得人間真、行凡 二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草書二千紙,裝為八十卷。 每聽政之暇時閱之。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 務,時或留心,亦勝棄日。凡諸藝,未嘗有學而不得者 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今吾學古人之書,殊 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力骨。得其力骨,形勢自生。」 《隋唐嘉話》: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 僧永所得,至大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 王,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搨,及登極竟,未從索。果 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搨本驚喜, 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 蕭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 乃搨十本以賜近臣,後祕於昭陵。

《大唐新語》:魏徵薨,太宗御製碑文,并御書。後為人所 讒,敕令踣之。及征遼不如意,深自悔恨,乃嘆曰:「魏徵 若在,不使我有此舉也。」既渡水,馳驛,以少牢祭之,復 立碑焉。

《法書苑》:隋末廣州好事僧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蘭 亭書」,二曰「神龜。」以銅為之腹受水一升以水貯之則能行三曰「如意。」以鐵為之 光明洞徹如水晶唐太宗特工書,聞右軍之《蘭亭》真蹟,求之, 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廣州僧,而難以力取,故令 人詐僧,果得其書。僧曰:「第一寶無矣,其餘何愛?」乃以 神龜、如意皆棄之。

《唐書歐陽詢傳》:「詢初傚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 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去。」 《顏師古傳》:「師古頻被譴,仕益不進,乃闔門謝賓客,多 藏古圖畫器物書帖,亦性所篤愛。」

《金薤琳瑯》:「虞世南以《孔子廟堂碑》石本進呈,太宗特 賜王羲之黃銀印一顆。」

《格古要論》:「唐李衛公布衣時上西嶽書,其書亦佳,石 刻在廣西。」

《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七年夏四月,御安福門,觀僧 元奘迎御製并書慈恩寺碑文。」

《明崇儼傳》:「潤州棲霞寺,是梁處士明山賓故宅,帝特 為製碑文,親書於石,論者榮之。」

《唐書田遊巖傳》:遊巖有方外志,入箕山,居許由祠旁, 頻召不出。帝營奉天宮,遊巖舊宅直宮左,詔不聽毀。 天子自書榜其門曰:「隱士田遊巖宅。」

《唐會要》:龍朔二年四月,上自為書與遼東諸將,謂許 敬宗曰:「許圉師嘗自愛書,可於朝堂開示。」圉師見而 驚喜,私謂朝官曰:「圉師見古蹟多矣,魏晉以後,惟稱 二王。然逸少少力而妍,子敬妍而少力。今觀聖蹟,兼 絕二王,鳳翥鸞迴,古今書聖。」

《唐書王方慶傳》:「武后嘗就求羲之書,方慶奏『十世從 祖羲之書四十餘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送。今所存 惟一軸,并上十一世祖導、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世 祖曇首、七世祖僧綽、六世祖仲寶、五世祖騫、高祖規、 曾祖褒并九世從祖獻之等,凡二十八人書共十篇。 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詔中書舍人崔融序其代閥』」, 號《寶章集》,復以賜方慶士,人歆其寵。

《輿地紀勝》:「『薛稷書慧普寺』三字,方徑三尺,筆畫雄健, 在通泉壽聖寺聚古堂。」

《唐書盧懷慎傳》:「懷慎清儉,不營產,及治喪,家無留儲。 帝時幸東都,後還京,因校獵鄠、杜間,經其墓,碑表未 立,停蹕臨視,泫然流涕,詔官為立碑,令蘇頲為之文, 帝自書。」

《韓思復傳》:思復拜太子賓客,卒,天子親題其碑曰:「有 唐忠孝韓長山之墓。」

《張說傳》:說嘗自為其父碑,帝為書其額曰:「嗚呼,積善 之墓。」

《惠文太子範傳》:「範好學工書,愛儒士,無貴賤為盡禮。 與閻朝隱、劉廷琦、張諤、鄭繇等善,常飲酒賦詩相娛 樂。又聚書畫,皆世所珍者。初,隋亡,禁內圖書湮放。唐 興募訪,稍稍復出,藏祕府。長安初,張易之奏天下善 工潢治,乃密使摹肖,殆不可辯,竊其真藏于家。既誅, 悉為薛稷取去。稷又敗,範得之後卒為火所焚。」 《孔若思傳》:「若思早孤,其母躬訓教,長以博學聞。有遺 以褚遂良書者,納一卷焉。其人曰:『是書貴千金,何取 之』?廉答曰:『審爾,此為多矣』。」更還其半。

《舊唐書張嘉貞傳》:「嘉貞為定州刺史至州,於恆嶽廟 中立頌,自為文,書於石。其碑用白石為之,素質黑文, 甚為奇麗。」

書小史:顏元孫少孤,養於舅殷仲容家,尤善草隸。仲 容以能書為天下所宗。人造請者,牋盈几,輒令代遣, 得者欣然,莫之能辨。元宗出諸家書跡數十卷曰:「聞 公能書,可為定其真偽,公分別以進。」元宗大悅。 《唐詩紀事》:東明觀道士周彥雲欲為其師立碑,謂蘇 瑰曰:「成某志,不過煩相君諸子:五郎文,六郎書,七郎 致石。」瑰大笑,口不言而心服其公。

《隋唐嘉話》:王右軍《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槁草,不具 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維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 辛亥」而書亦真。小開元初年,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 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至八年, 縣丞李延業求得,上岐王獻,便留不出。或云後卻借 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圖書悉為煨燼,此書亦見焚 云。

《處州府志》:「唐開元間,松陽葉法善以道術遭遇元宗。 時李邕為處州刺史,邕以詞翰名世,法善求邕與其 祖有道先生國重作碑,邕從之,文成請并書,弗許。一 夕夢法善請曰:『向辱雄文,光賁泉壤,敢再求書』。邕喜 而為書,未竟,鐘鳴夢覺,至丁字下數點而止。法善刻 畢,持墨本往謝,邕驚曰:『始以為夢,乃真耶?世傳此碑』」 為《追魂碑》。

《零陵總記》:李邕常不許蕭誠書,誠乃詐作古帖,令紙 故暗持示邕曰:「此乃右軍真跡,如何?」邕看稱善,誠以 實告之。邕復取視,曰:「細看亦未見好。」

《唐書韋抗傳》:「抗所表奉天尉梁昇卿,涉學工書,於八 分尤工,《東封朝覲碑》,為時絕筆。」

《書史會要》:解:「無畏官弘文館,奉敕摹十七帖刻石。」 《九域志》:「亳州有《道德經碑》,明皇書。」

《金石錄》:「《唐多心經》,天寶九年,皇太子亨書。《工部尚書 來曜碑》。上元二年,肅宗御篆額。」

《唐國史補》:「絳州有碑,篆字與古文不同,頗為怪異。李 陽冰見而寢處其下,數日不能去。驗其文,是唐初不 載書者姓名。碑上有『碧落』二字,人謂之碧落碑《宣和書譜》:「吳通元善書,於行草尤長。當時名臣碑刻, 得其書誇以為榮,至於文槁,斷幅殘紙,人爭傳之。」 《唐書李華傳》:「華擢檢校吏部員外郎,去官,客隱山陽, 天下士」大夫家傳墓版及州縣碑頌,時時齎金帛往 請。

《舊唐書李華傳》:「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顏真卿 書,李陽冰篆額,後人爭模寫之,號為四絕碑。」

《郭子儀傳》:「子儀上表,進肅宗所賜前後詔敕曰:臣受 恩塞下,制敵行間,東西十年,前後百戰。自靈武、河北、 河南、彭原、鄜坊、河東、鳳翔、兩京、絳州,臣所經行。賜手 詔敕書凡二十卷。」

《馬燧傳》:「燧還太原,德宗賜燧宸扆台衡二銘。燧至太 原,乃勒二銘於起義堂西偏,帝為題額。」

《唐書李晟傳》:「晟露布至梁,自請迎扈,不許。帝至,晟以 戎服見三橋,帝紀其功,自文於碑,敕皇太子書,立於 東渭橋,以示後世,又令太子錄副以賜。他日,晟與馬 燧見延英,帝嘉其勳,詔有司各圖其象於舊臣之次, 命皇太子書其文以賜晟,晟刻石於門。」

《舊唐書柳公權傳》: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 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 手筆者,以為不孝。外裔入貢,皆別署貨貝曰:「此購柳 書。」上都西明寺《金剛經碑》,備有鍾、王、歐、虞、褚、陸之體, 尤為得意。

《李德裕傳》:「德裕於東都伊闕南,置平泉別墅,清流翠 篠,樹石幽奇。初未仕時,講學其中。及從官藩服,出將 入相,三十年不復重遊,而題寄歌詩,皆銘之於石。」今 有《花木記》《歌詩篇錄》二石存焉。

《盧氏雜說》:李德裕作相日,人有獻書帖,德裕得之執 翫,頗愛其書。盧弘宣時為度支郎中,有善書名,召至, 出所獲者書帖令觀之。弘宣持帖久之不對。德裕曰: 「何如?」弘宣有恐悚狀曰:「是某頃年所臨小王帖。」太尉 彌重之。

《唐書李靖傳》:「靖五代孫彥芳,太和中為鳳翔司錄參 軍。家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文宗愛之 不廢,手敕模詔本,還賜彥芳。」

《宣室志》:太和四年,劉遵古節度東蜀軍。蜀人有冨蓄 群書,劉嘗假其數百篇,得《周易正義》一軸,筆勢奇妙, 字體峭古。其卷末云:「上元二年,因讀《周易》,著此《正義》, 道士李德初題。」

《文獻通考》:「唐六譯《金剛經》,弘農楊翱集。太和中,中貴 人楊承和集。右軍書,刻之興唐寺。」

《癸辛雜識》:「閱古泉谼旁,有開成元年六月南嶽道士 邢令開、錢塘縣令錢華題名,道士諸葛鑑元書鐫之 石上。」

《貴耳集》:真定大曆寺有藏殿,雖小而精巧,藏經皆唐 宮人所書,經尾題名氏,極可觀。佛龕上有一匣,開鑰 有古錦,儼然有開元賜藏經敕書,及會昌以前賜免 拆殿敕書。有塗金匣藏心經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 題曰:「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寺僧珍寶 之。

《書斷》:王羲之《借船帖》,書之尤工者也。故山北盧匡寶 惜有年,盧公致書借之不得,云:「只可就看,未嘗借人 也。」盧除潞州旌節,在途纔數程,忽有人將書帖就盧 求售,閱之乃《借船帖》也。驚異問之,云:「盧家郎君要錢 遣賣耳。」盧歎異移時,不問其價,還之。後不知落於何 人。京師書儈孫盈者,名甚著,盈父曰仲容,亦鑒書畫, 精於品目,豪家所寶,多經其手,真偽無所逃焉。公《借 船帖》是孫盈所蓄,人以厚價求之不果。盧公時其急 切減而賑之,日久滿百千方得。盧公,韓太沖外孫也, 故書畫之尤者,多閱而識焉。

《研北雜志》:「嘉興天聖寺有唐宣宗真蹟。」

《宣和書譜》:「崔龜從,字元吉。以賢良方正拔萃,三中其 科,天下翕然,以師匠尊之。故當時片文遺帖,為世所 寶。今宛陵行書帖乃其一耳。」

《妝樓記》:「劉秦妹,善臨寫右軍《蘭亭》及《西安帖》,足奪真 蹟。秦亦當時翰林書人也。」

《雲仙雜記》:「有人收得虞永興與圓機書一紙,剪開字 字賣之,礬卿一字得麻一斗,鶴口一字得銅硯一枚, 房村一字得芋千頭,隨人好之淺深。」

馬令《南唐書鄭元素傳》:「元素,溫韜之甥也。自言韜發 昭陵,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 寢,東西廂列石床。石床上石函中有鐵匣,悉藏前世 圖鍾、王墨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

《十國春秋》:「王宗壽能文,與能仁院僧卯書札二十餘 帙,墨蹟多貯沖妙觀中。」

謝肇《浙滇錄》:「杜光庭寓滇,嘗書蒙國大詔碑,精妙有 法。」

《宋太宗實錄》:「帝留心字學,先是下詔求前賢墨蹟,有 以鍾繇書《急就章》為獻,字多蹖駁。上親草書一本,藏 於祕閣,仍刻石分賜近臣。」

《宋史李至傳》:「至進秩吏部,會建祕閣,命兼祕書監。上嘗臨幸祕閣,出草書千文為賜至勒石。上曰:『千文乃 梁武得破碑鍾繇書,命周興嗣次韻而成,理無足取。 若有資於教化,莫孝經若也』。」乃書以賜至。

《吳越世家》:錢惟治善草隸,尤好二王書,家藏書帖圖 書甚眾。太宗謂近臣曰:「錢俶兒姪多工草書。」因命翰 林書學賀丕顯詣其第,遍取視之,曰:「諸錢皆效浙僧 亞栖之跡,故筆力軟弱,獨惟治為工耳。」嘗以鍾繇、王 羲之、唐元宗墨跡凡七軸為獻,優詔褒答。

忠獻王佐之長子昱為祕書監判尚書都省時新葺 省署昱撰記奏御。又嘗以鍾王墨跡八卷為獻有詔 褒美。

《玉海》:「太平興國三年正月丁酉,潭州輦送唐元宗所 書道林寺王喬觀二碑。」

淳化二年十一月戊午,蘇易簡上言,「願以上所賜詩 刻石。」上為真、草行三體書各一本,命待詔吳文賞模 勒刻石,以賜易簡,仍以百本分賜近臣。

至道元年六月戊戌,上《草書經史故事》三十紙,詔翰 林侍讀呂文仲一一讀之。因刻石,以數百本并祕閣 官吏姓名,付內侍裴愈,令於江東名山福地、道宮、佛 廟各藏三五本。或「高逸不仕、純樸有行、好古博雅、為 州里所稱者,分以賜之。」

至道三年六月乙未,真宗詔以先帝御書墨跡賜天 下名山勝境。

《長編》太清樓藏太宗御製及墨跡石本,九百三十四 卷軸。

《宋史陳堯叟傳》:「堯叟解褐光祿寺丞。大中祥符初,東 封,以堯叟善草隸,詔寫途中御製歌詩刻石。」

《宋湜傳》:「湜好學,美文詞,筆法遒媚,書帖之出,人多傳 傚。」

《玉海》:祥符五年十一月丙辰,內出《新編太宗皇帝御 集》及御書法帖凡十五部,總三百三十六卷,示輔臣。 上曰:「太宗學由天縱,屬思援翰,必極精妙。」王旦曰:「以 文章化人成俗,由太宗始也。三代以來,筆札無體,鍾、 王之法幾絕。太宗留意翰墨,斷行片簡,傳之於外,則 爭求之。自是學者書體丕變,聖教之至也。」上曰:「太宗 所用筆,亦與人間不同。」顧向敏中、丁謂曰:「卿等未嘗 見。」咸再拜陳乞。翌日,命賜之,人一雙。

《大名府志》:「真宗幸大名,題詩宮壁數十篇,字可大如 斗,遒健有法。」

《澠水燕談錄》:「仁宗天縱多能,尤精書學,凡宮殿門觀, 多帝飛白題榜,勳賢神道,率賜篆螭首。王曾之碑曰 『旌賢』,寇準曰『旌忠』,李迪曰『遺直』,晏殊曰『舊學』,丁度曰 『崇儒』,王旦曰『全德元老』,文彥博父均曰『教忠積慶』,李 用和曰『親賢』,范仲淹曰『褒賢』,曹利用曰『旌功』,呂夷簡 曰『懷忠』,張士遜曰『舊德』,狄青曰『旌忠元勳』,其餘不可」 悉記。或云初王子融守河中,模唐明皇題裴耀卿碑 額獻之仁宗,乃賜《文正碑》曰《旌賢大臣。碑額》賜篆,蓋 始於此。

《玉海》:「天聖五年十一月,上親篆《慈孝寺碑》,夏竦撰文, 宋綬書。」

《竹坡詩話》:晁以道家有宋子京《書杜少陵詩》一卷。 《澠水燕談錄》:「慶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 第一,致成增城岳陽,屬范文正公為記,蘇子美書石, 邵餗篆額,亦皆一時精筆,世謂之四絕云。」

慶曆中,洪州江岸崩,得謝朓譔并書「《宋海陵王墓銘》 石。」朓文固奇,而書亦有法,類鍾繇書。石入沈括家十 餘年,後為夏元昭匿之,不知所在。

《夢溪筆談》:「慶曆中,在金陵,有農人以方石鎮肉,視之 若有鐫刻,取石洗濯,乃《海陵墓誌》,謝朓撰并書,字畫 如鍾繇。」

唐韓偓有手寫詩百餘篇,在其四世孫奕處,字淳勁 可愛。慶曆中,奕詣闕獻之,又見偓《送𧦬光上人》詩,亦 墨蹟也,與此無異。

《集古錄》:周穆王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贊皇壇山上。」 字畫奇古。慶曆中,宋尚書祁在鎮陽,遣人於壇山模 此字,而趙州守將,武臣也,遽命工鑿山,取其字,龕於 州廨之壁。聞者為之嗟惜。

《書史會要》:「釋希白字寶月,號慧照大師,長沙人。慶曆 中,嘗以《淳化閣帖》模刻於潭之郡齋。」

《王氏談錄》:「公素不習隸書,初但微作八分,皇祐中受 詔書《獻穆公主碑》,李氏求以古隸寫之,於是始作隸 書。」

公所書石隸字:則「《獻穆大長公主碑》《曹襄悼碑》《范文 正碑》《晏元獻碑》《伊先生隔山菴記》、正字,則《張少監墓 誌》」、「《濠州四望亭詩》《莊生臺詩》《宋宣獻詩》書額、濠州四 望亭」、「南京御史臺、讀易堂、襄州峴山亭、臨芳亭、華嚴 寺、羊太傅廟、西京教忠積慶寺、東都李氏閒燕堂、來 驚堂、連亭、箖箊亭、劉氏蕓華堂。」

《冷齋夜話》:范文正公鎮鄱陽,有書生獻詩甚工,文正 禮之。書生自言:天下之至寒餓者,無在某右。時盛行 歐陽率更書《薦福寺碑》,墨本直千錢。文正為具紙墨打千本,使售于京師。紙墨已具,一夕雷擊碎其碑。故 時人為之語曰:「有客打碑來薦福,無人騎鶴上揚州。」 東坡作《窮措大》詩曰:「一夕雷轟薦福碑。」

《宣和書譜》:「章友直字伯益,閩人。工玉箸字學。嘉祐中, 與楊南仲篆石經於國子監,當時稱之。太常少卿元 居中出領宿州,素喜其書,摹諸石以廣其傳。」

《宋史蔡襄傳》:襄工於書,為當時第一,仁宗尤愛之,製 《元舅隴西王碑》文命書之。及令書溫成后父碑,則曰 「此待詔職耳,不奉詔。」

《容臺集》:蔡忠惠公書《晝錦堂記》,每一字書數字,擇其 合作者存之,名為「百衲碑。」

《書史會要》:「劉澤,閩人,善大字,嘗書『萬安橋』三字在海 石上,徑三尺許,有集尾存筋之法。」時蔡襄造橋,不自 書,澤書之。

葛蘊,字叔忱,長於詩,善書。或以淡墨塵紙戲為之,假 古人之名,聞者以傳,而人莫能辨也。

《武功縣志》:「王順為武功令,縣故有姚武功書刻,久且 蝕矣,乃更以五體書刻而識之。」

《侯鯖錄》:魯直戲東坡曰:「昔王右軍字為『換鵝字。韓宗 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於殿帥姚麟,許換羊肉十數 斤,可名二丈書』,為『換羊書矣』。」坡大笑。一日公在翰苑, 以聖節製撰紛冗,宗儒日作數簡以圖報書,使人立 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謂曰:「傳語本官,今日斷屠。」 《定州志略》:蘇過楷書石刻,在定州天寧寺壁,書法古 勁,有父風。

《玉照新志》:「石才叔蒼舒,雍人也。與山谷遊從,尤妙筆 札,家蓄圖書甚富。文潞公帥長安,從其借所藏褚遂 良《聖教序》墨跡一觀,潞公愛翫不已,因令子弟臨一 本。休日宴僚屬,出二本令坐客別之,客盛稱公者為 真,反以才叔所收為偽。才叔不出一語以辨,笑啟潞 公云:『今日方知蒼舒孤寒』。潞公大哂,坐客赧然。」 《補筆談》:「李學士衡,世多藏書,有一晉人墨跡,在其子 緒處。長安石從事嘗從李君借去,竊摹一本以獻文 潞公以為真跡。一日潞公會客出書畫,而李在坐,一 見此帖,驚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歸取 驗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為石君所傳,具 以白潞公。而坐客後進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跡,而以 李所收為摹本。李乃嘆曰:「彼眾我寡,豈可復伸,今日 方知身孤寒」

《長興縣志》:「劉燾善書,筆勢遒勁,黃庭堅曰:『江左又生 一羊欣矣』。在館中,召修《閣帖》十卷,有遺文五十卷,號 《見南山集》。」

《續法帖跋》:「元祐五年四月十三日,祕書省以祕閣所 藏墨跡未經太祖宗廟纂刻者刊于後,有旨從之。」至 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出內藏緡錢十五萬 趣其工,以八月旦日畢,釐為十卷上之。

《石林燕語》:「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謁蔡太保攸于 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帖》示之,芾驚歎,求以他畫換 易,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 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宣和書譜》:「米芾善書,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 請求碑榜,戶外之屨常滿。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 為『寶晉齋好事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語,增重 其書。而芾或喜之,即作古紙臨倣,與真者無辨』。」 《吳中人物志》:「呂彥直,蘇州裱匠之子,在三館為胥駙 馬王詵留門下,使雙鉤書帖。嘗摹《黃庭》一卷,上用所 刻勾」《德元圖書》。

《侯鯖錄》:「曾阜為蘄州黃梅令,縣有峰頂寺,去城百餘 里,在亂山群峰間,人跡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 間小榜乃李白所題詩,其字亦豪放可愛。」

《書史會要》:「馬盻,徐州營妓也,性惠麗。蘇軾守徐日,甚 喜之。能學軾書,得其髣髴。軾嘗書《黃樓賦》未畢,盻竊 效書『山川開合』四字,軾見之大笑,略為潤色,不復易 之。今碑四字,乃盻筆也。」

《廣西通志》:「何旦,宜州人。嘗為海南都巡檢使,與蘇軾 游,多得其筆跡。還家亡所有,親故或嘲其貧,旦出所 藏軾書示之曰:『此海外奇珍也』。人高其識。」

《宋史黃伯思傳》:「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 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製,悉能辨止是非,道其 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 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咸有 依據,作《刊誤》二卷。」

《王安中傳》:「安中歷尚書右丞。徽宗嘗宴睿謨殿,命安 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詩成,令大書於屏,凡侍臣皆 以副本賜之。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傳於世。」

《蔡京傳》:「京拜尚書左丞右僕射,時元祐群臣貶竄死 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曰 『姦黨,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頒郡國』。」 《大觀帖總釋》:「徽宗視《淳化帖》板已皴裂,而王著一時 標題多誤,臨摹或失真,詔出墨跡,更定彙次,訂其筆 意,仍俾蔡京書籤及卷首,刻石太清樓下《邵氏聞見錄》:「長安百姓常安民,以鐫字為業,多收隋 唐銘誌墨本,亦能篆。崇寧初,蔡京、蔡卞為元祐黨籍, 刻石文德殿門,又立於天下州治廳事,召安民刊字。 安民辭曰:『乞不刻安民鐫字於碑,恐後世并以為罪』。」 《書史會要》:劉次莊崇寧中為御史,有書名,工行草,卜 築於淦水之濱,東山之麓,所謂戲魚堂是也。臨摹古 帖,最得其真。凡草聖不可讀者,以小楷譯之。

《春渚紀聞》:「定武蘭亭敘石刻,世稱善本。自石晉之亂, 契丹自中原輦載寶貨圖書而北,至真定。德光死,漢 兵起太原,遂棄此石於中山。慶曆中,土人李學究者 得之,不以示人。韓忠獻之守定武也,李生始以墨本 獻,公堅索之,生乃瘞之地中,別刻本呈公。李死,其子 乃出石散模售人,每本須錢一千,好事者爭取之。其 後李氏子負官緡無從取償,宋景文公時為定帥,乃 以公帑金代輸,而取石匣藏庫中,非貴遊交舊不可 得也。熙寧中,薛師正出牧,其子紹彭又刻副本易之 以歸長安。大觀間,詔取其石,龕置宣和殿,世人不得 見也。丙午,金寇犯順與,岐陽石鼓復載而北,今不知 所在也。」此語見於《續仲永所藏定武蘭亭》,後康伯所 跋也。

《老學菴筆記》:「北都有《魏博節度使田緒遺愛碑》,張弘 靖書,《何進滔德政碑》,柳公權書,皆石刻之傑也。政和 中,梁左丞子美為尹,皆毀之,以其石刻新頒《五禮新 儀》。」

《癸辛雜識》:「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 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 精工,即瘦金碑也。四方聞之,皆捐金求取,其家遂專 其利。蔡京篆額,「政和定鼎之碑。」

《毘陵志》:「呂天策善詩,尤精於書,能兼數體。有石刻十 卷藏於家。政和間,被詔不就,人號曰『呂詔君』。」

《嬾真子》:長安慈恩寺塔有唐新進士題名,雖妍媸不 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宣和初,本路漕柳瑊集而刻之 石,亦為奇玩。

《玉海》:宣和四年三月五日。祕省上親出《建隆真跡 詩帖》數幅,於是群臣始識藝祖書。

《墨莊漫錄》:「宣和間,蔡寶臣致君,收南唐後主書數軸 來京師以獻,蔡絛約之。其一乃王師攻金陵城垂破 時,倉皇中作一疏禱於釋氏,願兵退之後,許造佛像 若干身,菩薩若干身,齋僧若干萬員,建殿宇若干所。 其數皆甚多,字畫潦草,然皆遒勁可愛,蓋危窘急中 所書也。」又有看經發願文,自稱「蓮峰居士李煜。」又有 長短句,《臨江仙》云:「櫻桃結子,春光歸盡,蝶翻金粉雙 飛。子規啼月小樓西。鉤羅幕,惆悵捲金泥。門巷寂寥 人去後,望殘煙草低迷。」而無尾句。劉延仲為補之云: 「何時重聽玉驄嘶。撲簾飛絮,依約夢回時。」

《西溪叢語》:宣和貴人家有《寫唐會要》一軸,係第七卷, 後題「行官楊小瑛書」,字畫頗佳。其議山陵疏中稱虞 世南者,至再上疏,則不稱姓,止云世南。

《書史會要》:「楊無咎書學率更,小變其體。江西碑碣多 無咎書小字,尤精勁可愛。嘗自題所藏《邕禪師塔銘》 後云:『予於率更為入室上足』。」

《卻掃編》:東坡既南竄,議者復請悉除其所為之文,詔 從之。於是士大夫家所藏既莫敢出,而吏畏禍,所在 石刻多見毀。徐州黃樓,東坡所作,而子由為之賦,坡 自書。時為守者獨不忍毀,但投其石城濠中,而易樓 名「觀風。」宣和末年,禁稍弛,而一時貴游以蓄東坡之 文相尚鬻者大見售,故工人稍稍就濠中摹此刻。有 苗仲先者適為守,因命出之,日夜摹印。既得數千本, 忽語僚屬曰:「蘇氏之學,法禁尚在,此石奈何獨存?立 碎之。」人聞石毀,墨本之價益增。仲先秩滿,攜至京師, 盡鬻之,所獲不貲。

《墨莊漫錄》:「嘉州《凌雲寺大像記》,韋皋文,張綽書。其碑 甚豐,字畫雄偉,頃於潘義榮處見之。」

《清波雜志》:「東坡在海外,語其子過曰:『我決不為海外 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州氣象。乃滌硯焚香,寫平生所 作八賦,當不脫誤一字以卜之。寫畢,大喜曰:『吾歸無 疑矣』』。」後數日,廉州之命至,八賦墨跡初歸梁師成,後 入禁中。煇在建康,於老尼處得東坡元祐間綾帕子 上所書《薄命佳人》詩,末兩句全用草聖,筆勢尤超逸。 尼時年八十餘矣。又於呂公經甫少卿家見所書《傷 春詞》,虞部文甫,少卿父也。二墨跡屢經兵火而尚存, 誠宜珍祕。呂乃申公之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