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六卷目錄
書法部彙考四
明張紳法書通釋〈名稱篇 點類 橫類 豎類 趯類 戈類 撇類
波類 總論〉
徐渭筆道通會〈豐道生學書法〉
徐渭筆元要指〈執管法 七字書訣〉
王氏法書苑〈唐歐陽詢八法 筆法門 古今傳授筆法十三訣 張懷瓘用筆
十法 李淳大字結構四十八法 論〉
七十二例法〈一側 二勒 三努 四趯 五策 六掠 七啄 八磔〉
書法部總論一
秦蒙恬筆經〈李斯論用筆〉
晉王右軍集〈書衛夫人筆陣圖後 自論書〉
唐虞世南筆髓論〈敘體 辯應 指意 釋真 釋行 釋草 契妙〉
張彥遠法書要錄〈梁庾元威論書 唐太宗論書 徐浩論書〉
字學典第八十六卷
書法部彙考四
编辑《明張紳法書通釋》
编辑
《名稱篇》
编辑
八法之變,形狀不同。古人遺跡,往皆有名稱,如「蹲鴟」 、「隼尾」 之類,其法甚多。今為蒐訪類聚,略其用筆之旨,學者庶有考焉。
《點類》
编辑
蹲鴟 《早蟻》, 《鶚口》 《鼠矢》, 栗子 柳葉, 科斗, 瓜瓣 丁頭, 打點 「散水 隔水, 烈火 聯飛, 袞筆 暗築, 《顯異》, 奮筆 曾頭, 其腳 橫波, 直波 鴈陣。」
《橫類》
编辑
「飛橫 平磔, 鱗勒 戰行 藏」頭 護尾 折異 橫鱗, 豎勒 三過, 仰覆 鶴頂 蠶頭。
《豎類》
编辑
豎。 「懸針 垂露, 玉筋 釵股」, 屋漏痕 錐畫沙 烏絲闌。
《趯類》
编辑
棘鍼 蠆尾 蟹爪 趯,鉤 綽鉤 勾裹 勾努。
《戈類》
编辑
丁頭 打點, 「背戈 倒戈」, 澀出。〈永〉 斫戈 踠腳 背拋 臥,挑 外臂 縮出 折芒。〈旭〉
《撇類》
编辑
隼尾 分露, 縮出 穿魚。
《波類》
编辑
「橫波 豎波 放留 交」,爭 三過筆 激石波。
《總論》
编辑
解摘 揭,腕 斜曲, 《蠶食葉》 壁坼文。
《徐渭筆道通會》
编辑
《豐道生學書法》
编辑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歲即學大字,以顏 為法;十餘歲乃習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 為小楷,以鍾、王為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 成,乃縱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歷,然 後變化為《草。聖》凡行草,必先小而後大,欲其專法二 王,不可遽放也。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 為力。學八分者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童子八歲至十歲學楷書,其法必先大而後 小,如顏魯公《大唐中興頌》。〈在永州〉《東方朔碑》。〈德州〉按此二 碑當薄紙鉤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習五十字, 四年之功可得七萬字,則他日作題匾大字有法。又 宋蔡君謨書《萬安橋記》。〈閩中有石刻亦可參看〉若題匾字,須求 灑落,不可竟學寫碑字面。他的法拘著在匡子裡。況 碑字甚小,不足為匾字用也。須如虞、歐作碑,凡長短、 大小、闊狹,皆隨形體為之,四旁尚有餘地,庶不拘拘。 《更見古意》。顏之滿塞,斷不可學。且顏、柳稍變其體,大 小側背,略存大勢,而偏旁清勁,亦復可喜。或者賞其 奇妙耳。〈他字乃偏旁相照應者〉須拆開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 自成了一邊點亦如之。皆欲有照應,方有意思。大凡 大字,須先顏次王。若米老寫匾,多是行書,傾攲不正, 便難入格。以「須」字之灑落,則善矣。
中楷: 童子十一歲至十三歲,當學中楷書,以歐陽 詢《九成宮》及《虞恭公》二碑為法。〈俱在西安府〉「鉤填俱如前 法,日影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萬字。熟此則八法具 備,思過半矣。進而魏晉,如堂構已成,丹艧何有!」歐陽 詢《書姚恭公墓志》。〈西安〉《佛遺教經》。〈唐人書結字皆四方少古意故習遺教為漸進於古矣〉小楷: 童子十四歲至十六歲,須學小楷,如王羲之 臨鍾繇《宣示表》。〈見淳化閣帖〉鍾繇《書戎路表》。〈見星鳳樓帖〉《力命 表》。《王右軍書》。《樂毅論》《曹娥碑》。
行書 凡童子十七至二十歲,須學行書,先學右軍 書《蘭亭敘》。〈取定武本鉤填影習如宣示之功〉及右軍《開皇》等帖。〈俱在豫章〉 又「《懷仁集》右軍書《三藏聖教序》及《薦福》等碑,亦足觀 覽。」又「集書《陰符經》,獻之」、行書諸帖。
草書: 童子廿二至廿五歲學草書,其法亦先小而 後大,須以右軍「十七日」等帖及懷素書「聖母碑」二大 字草書為法。又張旭《長風帖》。
篆書 大凡童子十三歲至廿三歲當學篆,其法先 大而後小,先今而後古。當以陽冰書《瑯琊山新鑿泉 題》。〈今在滁州蓋少溫篆本不古惟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啟發初學〉李斯書《嶧山碑》。〈在陜 西〉及《泰山碑》。〈在濟南府〉宋張有書《伯夷頌》,元周伯琦臨張 有書《嚴先生祠堂記》,蔣冕書小字千文為法,古篆則 學史籀《石鼓文》《鍾鼎千文》。
八分書 童子至廿四、廿五歲,當學八分,其法先大 而後小,當法「唐明皇《泰山碑銘》。」〈書本不古可發初學故錄之〉《北海 相景君碑》《鴻都石經》《堂邑令費鳳碑陰》。
《徐渭筆元要指》
编辑
《執管法》
编辑
凡執管,須識淺。〈去紙淺〉深。〈去紙深〉長。〈筆頭長以去紙深也〉短。〈筆頭短以去紙 淺也〉真書之管,其長不過四寸有奇,須以三寸居於指 掌之上,只留一寸一二分著紙。蓋去紙遠則浮泛虛 薄,去紙近則搵鋒。〈是好處〉勢重,若中品書,把筆略起,大 書更起《草訣》云:「須執管,去紙三寸一分,當明字之大 小為深淺也。」
執管之法,須置管於大指中節之前,不得當節以礙 其運動,須要居於動靜之際。
《書法》所云「拓大指」 者,大約當以筆在指端,運動適意,則騰躍頓挫,生意出焉。若當節,則掌握如摳,每每不得自由,轉動必礙。凡迴旋處,多成稜角,筆死矣,安望字之生動乎?
《略》:略以食指齊其中指,兼助為力,指自然實。
世俗多以單指苞之,單鉤則肘臂著紙力不足而無神氣,便有拘局而不放浪的意。自必以雙指苞管,蓋撮中指而斂食指以助之者也。雖云要齊,又不必十分牽之使齊,亦要有自在意思方得,正所謂「雙苞而實指」 者。夫雙苞則堅,堅則掣打勁利。齊指則實,實則筋力均平。
又以名指。拒前三指所執之管。更以小指。拒前名指。
雖用《大中食》,三指著力,亦須五指共執。
令掌心虛如握卵。
拳指塞掌,便能絕其力勢。拳須虛,則運用便易,轉側圓順,此正所謂「虛拳」 者也。
「把腕來平平挺起」,凡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 身之力而送之。
「古人貴懸腕者,以可盡力耳。大小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帖卓上,則指便黏著於紙,終無氣力,輕重便當失準,雖便揮運,終欠圓健。蓋腕能挺起,則覺其豎,腕豎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也。」 近來又以左手撘卓上,右手執筆按在左手背上,則來往也覺通利,腕亦自覺能懸,此則今日之懸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猶可大真,大草必須高懸手書。如人立志,要爭衡古人,大小皆須懸腕,以求古人祕法,似又不宜從俗矣。
《執之雖堅》,又不可令其太緊,使我轉運得以自由。
大凡執緊必滯。今既居大指節前,微而側向於前矣,又須執之,使寬急得宜,不可一味緊執,蓋執之愈緊,則愈滯於用故耳。又云:「善書不在執筆太牢」,若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善矣。〈此草書法真,亦可以相通者。〉
大要「執之雖緊,運之須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 筆。故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執雖 期於重穩,用必在於輕便。然而輕則須沉,便則須澀, 其道以藏鋒為主,若不澀,則險勁之氣無由而生。至 於太輕不沉,則成浮滑,浮滑則俗。
《七字書訣》
编辑
《擫》。〈也〉凡擫之法,蓋用大指捺。〈擫猶捺也〉「之」作「側。」〈斜點〉當用大 抵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闇墜,徐乃反揭,則稜利也。 「側須收,貴謹而重其要,須右揭其腕,次輕蹲其鋒,取 勢緊則乘機頓挫,借勢出之。要稜角忌圓,平貴通變, 疾則失中,趯又成俗,借勢輕揭潛出,務於勒也。」雖疊 點亦自有法,不與此同。〈擫音咽是點永字第一筆〉 壓。〈一也〉凡壓之法,作橫畫用之,乃中指運筆,以筆心壓 者也。畫必勒,貴澀而遲,須以筆鋒先行,使中高而兩 頭下,以筆心壓之,不得徒臥其筆。《口訣》云:「勒之筆鋒, 將及於紙,須微進,先用仰策,次即迅收。若一出便去, 揭筆不峻,趯遂暗收,則薄圓而疏,且無力矣。」〈畫也永字第二 筆按二字訣曰截四字訣曰推〉
鉤。〈也。〉作努豎用之,亦中指運法。蓋豎必努,貴戰而雄努不宜直,直則無力。故其法須豎筆徐行,近左就勢, 而側鋒顧右潛擢,輕挫則揭。〈永第三筆拖拽〉
「揭」 作策啄用之,大指抬腕法也。大抵策須仰筆,將 畫勢暗裡潛鋒,揭腕歸於右。啄須按筆,蹲鋒潛蹙於 右,借勢收鋒,迅擲旋左。〈永第五策:永第七:啄〉 抵 名指,運法作趯及諸戈用之。趯法須傍努豎挫 衄,轉筆出鋒,借勢趯之,使鋒澀出,期於倒收。若佇思 消息,則神蹤不墜矣。訣云:「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緩轉 也。」《諸戈法》。之謂也。戈必闊,貴遲疑而右顧,其法潛 鋒暗勒,勢盡然後趯之,上則俯而過,下則曲而就。永 師有《澀出戈法》,下以名指築上,上借勢,以中指遣之, 按筆至下,以名指衄鋒潛趯者也。又折芒法,須潛鋒 緊走,意盡乃收而趯之。若肥則質滯而鈍俗矣。〈趯 〉 導 作掠用之,謂撚向懷中來,中指運法也。須迅其 鋒,筆下左出,而鋒利不墜,則自然佳矣。其法須右揭 其腕,加以迅出,勢旋於左,法在澀而勁,意欲急而婉, 若遲留則傷於緩滯矣。《訣》云:「撇必掠,貴險而勁。」〈丿掠也永 字第六筆曰導即撚之義〉
送 作磔用之,謂揭向右邊去,亦中名指運法也。右 送之波皆名磔。《訣》云:「波必磔,必三折而遣毫。」其法須 右揭其腕,逐勢緊趯,傍筆迅磔,盡勢輕揭而暗收,在 於迅疾中得之,其勢亦貴險而澀也。〈磔也。「永」字,第八筆,《四字訣》。或 以為「拽。」〉
《王氏法書苑》
编辑
《唐歐陽詢八法》
编辑
如高峰之墜石。 似長空之初月。 若千里之陣雲。 如萬歲之枯藤。 勁松倒折,落挂石崖。 如萬鈞之弩發。 《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一波,常三過筆。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 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後。分閒布白,勿令偏側。」 墨淡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 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俱備。 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攲正。筋骨精神, 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 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 孰為不可也。
《筆法門》〈永詳何人撰〉
编辑
一、《齧》《門》。
此一門亦曰「書之祖。」亦曰「書之命」也。又曰「乾坤清氣。 自古諸聖祕而不傳也。」
二陰陽門
濃淡去住,內外肥瘦等。
三君臣門
《內外左右上下》,君須君,臣須臣,不得違背。
四向背門
向即俱向,背即俱背,不得一向一背。
五偏枯門
不得一邊真,一邊草,一面大一面小。
六孤露門
肥瘦上下不等,名曰「孤露。」須得自在。
七石指玲瓏門
凡點筆,常迴避相觸也。
八停筆遲澀門
「遲自遲,澀自澀」,常欲令其透過紙背。
九、通氣門〈亦云「通水。」 〉
凡書畫內令通其氣,不得塞也。
十顧答門
凡點畫字勢,常須相顧也。
《古今傳授筆法十三訣》〈未詳何人所撰〉
编辑
〈鉤裹〉罔岡南向田。〈諸皆例此〉 〈鉤努〉勻旬均物。〈同上〉 當豈長扆。〈返異勢〉 常宣。尚〈促左轉右勢〉 其月,周同。〈實左虛右勢〉 《圖圍國》。〈抑左昂右勢〉 行河水。〈上下不齊勢〉 《永》。〈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人。〈挫囊決拋引,仰曳殺〉 口。〈托撲摺勒〉 也。〈送鉤壓揖評〉 州。〈蹲掠駐努趯〉 《交爻》門賑。〈報答勢〉
摺 拋曳如殺,仰 努趯 鉤評。
托□勒 挫人引 撘州,駐, 揖也。
《撲 囊夬》。 蹲掠 送壓。已上十三訣,先賢只口傳授,並不形紙墨。張旭惟傳「永」字,後自引五勢,一切字法,無不該矣。
《張懷瓘論用筆十法》
编辑
「偃仰向背」 謂兩字并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 離合之勢。
「陰陽相應」, 謂陰為內,陽為外,斂心為陰,展筆為陽須左右相應。
「鱗羽參差」, 謂點畫編次,無使齊平,如鱗羽參差狀。 「峰巒起伏」 謂起筆蹙衄,如峰巒之狀,殺筆亦須存 結。
「真草偏枯」, 謂兩字或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謂 之「偏枯。」須求映帶,字勢雄媚。
《邪真失則》 謂落筆結字,分寸點畫之法,須依位次。 遲澀。「飛動」 謂勒鋒磔筆,字須飛動,無凝滯之勢,是 得法。
「射空玲瓏」, 謂煙感。識字行草用筆,不依前後 尺寸規度, 謂不可長有餘而短不足,須引筆至盡 處,則字有凝重之態。
隨字變轉, 謂如《蘭亭》「歲」字,一筆作垂露,其下「年」字 則變懸針,又其間一十八箇之字,各別有體。
《翰林密論》云:「凡攻書之門,有十二種,隱筆法,即是遲 筆、疾筆、逆筆、順筆、澀筆、倒筆、轉筆、渦筆、提筆、啄筆 筆、䟐筆,並用筆生死之法,在於幽隱,遲筆在於疾,疾 筆法在於遲,逆入倒出,取勢加攻。」候調停,偏宜寂 靜,其於得妙,須在功深,草草求元,終難得也。
《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
编辑
臣幼習大字,未領其要,後獲儒僧楚章,授以李溥光 《永字八法》,變化三十二勢,寶而學之,漸覺有得。後又 獲右軍、王羲之《八法書訣》,共《三昧歌》,玩其妙用,亦轉 覺有所進步。雖然,運筆之法近得頗熟,結構之道實 有未明。因取陳繹曾所述之書法及徐慶祥所註之 書法,求其蘊奧,見有「天覆、地載」、「分疆三勻」及勾努勾 裹之目,總而集之,共有一百一十三目,用而為法,庶 幾近於規矩,惜其紊亂,中間猶有未盡善者,則去而 不取,止選五十八目,猶未盡書法之道。臣忘其固陋, 竊取陳、徐二家法外之意,續添二十六目,如二段、三 停、減捺、減勾之類,同前共成八十四目,就題曰《大字 結構》八十四法。又每法取四字為例,作論一道,以開 字法之奧。今集既成,固知僭踰,罪莫能逃,臣不勝戰 慄之至。
「天覆 宇宙,官宮 地載」, 《直且》至里。
讓左 助幼即卻, 讓右 睛《蝀績》畤。
「分疆 體輔」,「願順 三勻。」 謝樹《衛術》,
二段 「鑾嚮需留」, 三停 章意素累。
〈上占地步〉 雷雪普昔。 〈下占地步〉 《眾界要禹》。 〈左占地步〉 《數敬劉對》。 〈右占地步〉 騰施故地。 〈左右占地步〉弼辦衍。仰 〈上下占地步〉《鸞鶯釁叢》。 〈中占地步〉 《蕃華》衝擲。 〈俯仰勾趯〉 「冠寇」宓宅。 〈平四角〉 國固門闌。 〈開兩肩〉 《南丙》雨而 勻,畫 壽畺畫量 錯綜 馨聲繁繫 疏排 瓜介川不 縝密 繼纏。 懸針 車申中巾 中豎 軍年單畢。
上平 師明牡野, 下《平 朝》敘叔細。
上寬 宁可亨市, 下寬 春眷夫太。
減捺 燮癸食黍。 減勾 禁埜《戔懋》。
「讓橫 喜,婁吾元。」 「讓直 甲,千平市。」
《橫勒》, 此七也。乜 均平, 三云《去丕》。
「從波 丈尺。」吏臾 橫波, 道之是足。
《從戈》 《武成》幾夷。 橫戈, 心思志必。
屈腳 烏馬焉為 承上 天文支父。
曾頭 曾善英羊, 其腳 其具典與。
長方 罔周同冊, 矩方 西曲回田。
捺勾 民氏,良長, 重撆 友及。反夌 攢點, 采孚妥𠬪。 排點 無照,點然 勾努, 菊萄蜀曷 勾裹, 甸句勾勻。
「中勾 東朿來」,未 綽「勾 乎手」,予于。
伸勾 紫訾旭勉, 屈勾 《鵷鳩》輝頫。
「左垂 笄,并亦弗」, 右垂 升,叔拜卯。
蓋」下 《會合金舍》, 「《趁下》 《琴谷吞吝》。
「從腕 鳳風飛」氣, 橫腕 見毛《尢免》。
從撇 「尹」戶居庶, 橫撇 「考」「老」省少。
《聯撇》 「參彥形彤」, 《散水》 「沐波池海。」
「肥 土止山公」, 瘦 了卜才寸。
疏 上下士千, 密 贏齎龜鼉。
堆 晶品畾,磊 積 爨鬱。縻 偏 入八乙已, 圓 轡巒樂欒。
斜 毋勿乃力 正 主王正本。
重 哥昌呂圭, 併 《竹林》羽弱。
長 自目耳茸 短 白,曰《臼四》。
《大》。 《囊橐》 小。 口小工 向 好妙舒飭 背 孔乳兆非。
《孤》 一二十了, 「單 日月《弓乍》。」
《論》
编辑
蓋聞字之形體,有大小疏密,肥瘦長短,字之點畫有 覆仰向背,屈伸變換,嘗患其浩瀚紛紜,莫能盡其結 構之道,所以定此八十四法為例。推廣求之,若無法 者,不失於偏枯,則失於開放;不失於開放,則失於犯礙;不失於犯礙,則失於承載趨避,鮮有合格可觀者 焉。蓋大字以方端均稱為貴,偏斜放肆為忌,是以此 法取分界地步為主,折算邊傍為用,收斂肢體,布置 形容,具註則繁,略伸大意。且如一字之形,理有數等: 有上蓋大者,有下畫長者,有左邊高者,有右邊高者。 若上蓋大者,名曰《天覆書》者,要上面蓋盡下面,於法 用上面清而下面濁。若下畫長者,名曰《地載書》者,要 下畫載起上畫,於法用下面重而上面輕。左邊高者, 名曰《讓左》書者,須左用昂而右用低,若右邊有謙退 之象。右邊高者,名曰「讓右」書者,卻右用聳而左用平, 若左邊有固遜之儀。左右停者,名曰《分疆》書者,取左 右平而無讓,如兩人併相立之形。三排勻者,名曰「三 勻書」者,取中間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狀。二截 者,名曰「二段」書者,用分為兩半,挍其長短,微加饒減。 三段者,名曰「三停書」者,用分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 均停。又若上占地步者,要上面闊而畫清,下面窄而 畫濁。下占地步者,要下面寬而畫輕,上面窄而畫重。 左占地步者,要左邊大而畫細,右邊小而畫麤。右占 地步者,要右邊寬而畫瘦,左邊窄而畫肥。左右占地 步者,「要左右瘦而俱長,中間肥而獨短。上下占地步 者,要上下寬而微匾,中間窄而勿長。中占地步者,要 中間寬大而畫輕,兩頭窄小而畫重。」「俯仰勾趯」者,要 上蓋窄小而勾短,下腕寬大而勾長。平四角者,要上 兩角平而下兩角齊,法忌挫肩垂腳。開兩肩者,要上 兩肩開而下兩腳合,法忌直腳卸肩。勻畫者黑白喜 得均勻,錯綜者三部怕成犯礙。疏排之撇須展,不展 則寒乞孤窮;縝密之畫用蹙,不蹙則疏寬開散。懸針 之字不用中豎,若中豎則字少精神;中豎之字不用 懸針,若懸針則字不穩重。上平者其小者在左而莫 錯方隅;下平者其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上寬者下 面固然難大,惟長趁而方佳。下寬者上面已是成尖, 用短促而方好。減捺者宜減,不減則重捺難觀;《減勾》 者宜減,不減則重勾無體。讓橫者取橫畫長而勿擔; 讓直者要直,豎正而勿偏。橫勒者但放平而無勢。《均 平》者若兼勒以失威。從波之波,惟善藏頭收尾;橫波 之波,先須拓頸寬胸;《從戈》之戈,但怕彎曲力敗;《橫戈》 之戈,猶嫌挺直;勾平屈腳之勾,須要尖包兩點,承上 之撇,宜令又對。正中曾頭者,用上開而下闔,其腳者 用上闔而下開。長方者喜四直而寬大,短方者貴兩 肩而平開。搭勾者勾須另搭,不則累拘筆之態;重撇 者撇須宛轉,不則犯排牙之名;攢點之點,皆宜朝向, 不則為砌石之樣;排點之點,須用變更,不則為「布棋 之形。」勾努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圓。勾裹 之字不宜用努,若用努字,最難飽滿。中勾綽勾,但憑 偏正生妍;伸勾屈勾,惟在屈伸取體。左垂者右邊不 得用長,右垂者左邊須索要短,蓋下者左右宜乎均 分,趁下者兩邊貴乎平展。從腕橫腕宜長,惟怕蜂腰 鶴膝;從撇橫撇皆忌短,仍患鼠「尾牛頭。」《聯撇》之法,取 下撇之首,對上撇之胸。散水之法,趯下點之鋒,應上 點之尾。瘦者但須少瘦而休,反為枯瘠;肥者止許略 肥,而莫至於浮腫;密雖緊布,還宜自在安舒;疏本稀 排,乃用豐肥麤壯。堆者纍纍,重疊處以鋪勻;積者總 總繁紊,中而取整。偏者還須偏稱,圓者則喜圍圓;斜 者雖斜,而其中「要取方正;正者已正,而四方無使餘 偏;重者下必要大,併者右必用寬。長者元不喜短,短 者切勿求長。」大者既大而妙於攢簇,小者雖小而貴 在豐嚴;向者雖迎而手足亦須迴避,背者固扭,而脈 絡本自貫通;孤者畫孤而惟患於輕浮枯瘦,單者形 單,而偏重於俊麗清長。是以此法,非在一途而取軌, 全資眾道以相承。約方圓於規矩,宜平直於準繩。欲 使其四方八面俱拱中心,勾撇點畫皆歸間架,有相 迎相送照映之情,無或反或背乖戾之失。雖字形有 千百億萬之不同,而結構亦不出乎此法之外也。若 夫筋骨神氣,須自書法精熟中融通變化,久則自然 有得,非但拘拘然守於法也。
七十二例法〈按七十例法未詳何人所撰明姜立綱有正書刻石〉===《一側》化十五法===
编辑
怪石 龍爪 梅核 杏仁 鐵鈴 龜頭 羊角 垂珠 懸珠 群鵲 菱米 雞頭 瓜種 蟹腳 寶蓋
《二勒》化十一法
编辑
玉案 鐵城 石楯 舞鶴 駝頭 折釘 辵之 音阜 音節 音邑 犁梁
《三努》化六法
编辑
鐵柱 象笏 垂針 馬椿 鳥雛 曲尺
《四趯》化十四法
编辑
《綽勾》。 慢勾。 緊勾。 《玉鉤》: 《竹籜》: 獅口: 曲勾。 柳箕勿 浮鵝。 龍尾: 《彎筍》: 鸞趐。 《鳳趐》: 《飛鴈》:
《五策》化六法
编辑
《虎牙》。 《金錐》。 斸勾。 《聚水》。 散水。 橫爻:
《六掠》化九法
编辑
犀角。 《懸戈》。 《新月》。 鉤鎌。 疊烏。 立入。 飛帶。 直撇。 蛇頭。
《七啄》化七法
编辑
掠拂。 《鳥啄》。 鬥鶉: 《木人》。 《雙竹》: 蟠龍。 《戲蝶》:
《八磔》化四法
编辑
《金刀》。 《鳴鴨》。 《漫游魚》: 《游魚》三《折腰》。
右《七十二筆勢》。法度雖具,結構在人。若夫「由象識心」 ,則又不能以法度限也。
歌曰:「撇捺點勾畫要熟,斜長曲短勢由人,世間凡事諸般字,不出七十二法尋。」
書法部總論一
编辑《秦蒙恬筆經》
编辑
《李斯論用筆》
编辑
夫用筆之法,先急迴,後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 不得重改。送腳若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 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理,當自見矣。
《晉王右軍集》
编辑
《書衛夫人筆陣圖後》
编辑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 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 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 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 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 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 爾。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 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 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 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原闕 四字〉「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 如足行之趨驟。」翼先書惡,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 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 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 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稜側 起復,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 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 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 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 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 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鍾 公《泰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夫書,先須 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 能先發。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 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 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羲之遂改 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遂成書。爾時年五十有三,或 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可藏之石室,千金勿 傳。
《自論書》
编辑
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鴈行。張 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若吾耽之若此,未必 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 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 去此二賢,僕書次之,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 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 君不謝。
《唐虞世南筆髓論》
编辑
《敘體》
编辑
文字經藝之本,王政之始也。《倉頡》象山川江海之狀, 龍蛇鳥獸之跡,而立六書。戰國政異俗殊,書文各別, 秦患多門,約為八體,後復訛謬,凡五易焉,並不述用 筆之妙。及乎蔡邕、張、索之輩,鍾繇、衛、王之流,皆造意 精微,自悟其道也。
《辯應》
编辑
心為君,妙用無窮,故「為君」也。手為輔,承命竭股肱之 用故也。力為任使,纖毫不撓,尺寸有餘故也。管為將 帥,處運用之道,執生殺之權,虛心納物,守節藏鋒故 也。毫為士卒,隨管任使,跡不凝滯故也。字為城池,大 不虛,小不孤故也。
《指意》
编辑
用筆須手腕輕虛。虞安吉云:「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 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耶?」太緩而無筋,太急 而無骨,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終其悟也,麤而不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餘,短 者不為不足。
《釋真》
编辑
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艸三,指實 掌虛。右軍云:「書弱紙強,筆強紙弱。筆強者弱之,弱者 強之。」遲速虛實,若輪扁斲輪,不疾不徐,得之於心,應 之於手,口所不能言也。拂掠輕重,若浮雲蔽於晴天; 波撇勾截,若微風搖於碧海。氣如奔馬,亦如朵鉤。輕 重出乎心,而妙用應乎手。然且體約八分,勢同章艸, 而各有趣,無問巨細,皆有虛散,其鋒圓毫蕝,按轉易 也。豈真書一體?篆、隸章行八分等,當覆腕上搶掠,毫 下開,牽撇撥䟐,鋒轉行草,稍助指端鉤距轉腕之狀 矣。
《釋行》
编辑
行書之體,略同於真,至於頓挫盤礡,若猛獸之搏噬; 進退鉤距,若秋鷹之迅擊。故覆筆搶毫,乃按鋒而直 引其腕,則內旋外拓,而環轉紓結也。旋毫不絕,內轉 鋒也。加以掉筆聯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亦如長 空遊絲,容曳而來往;又似蟲網絡壁,勁而復虛。右軍 云:「遊絲斷而能續,皆契以天真,同於輪扁。」羲之又曰: 「每作一點畫,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
《釋艸》
编辑
艸,即縱心奔放,覆腕轉蹙,懸管聚鋒,柔毫外拓,左為 外,右為內伏,連卷收攬,吐納內轉藏鋒也。既如舞袖, 揮拂而縈紆,又若垂藤,樛盤而繚繞,蹙旋轉鋒,亦如 騰猿過樹,逸虯得水,輕兵追鹵,烈火燎原。或體雄而 不可抑,或勢逸而不可止,縱使狂逸,不違筆意也。羲 之云:「透嵩華兮不高,踰懸壑兮能越。」或連或絕,如花 亂飛,若雄若強,逸意而不相副,亦何益矣。但先緩引 興,心逸自急也。仍接鋒而取興,興盡即已,又生𢳇鋒。 任毫端之奇,象兔絲之縈結,轉剔刓角,多鉤篆體,或 如蛇形,或如兵陣。故兵無常陣,字無常體矣。謂如水 火,勢多不定,故云「字無常定」也。
《契妙》
编辑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 妙。心神不正,書則攲斜;志氣不和,字即顛仆,同魯廟 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然字 雖有質,跡本無為,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 性通變,其常不主。故知書道元妙,必資神遇,不可以 力求也,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視 也。為目有止障,明執字體,既有質滯,為目所視,遠近 不同。如水在方圓,豈由乎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 所視則同,遠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字有態度,心之 輔也,心悟非心,合於妙也。且如鑄銅為鏡,非匠者之 明;假筆轉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至妙 之間。神應思徹,又同鼓瑟,輪音妙響,隨意而生;握管 使鋒,逸態逐毫而應。學者心悟於至道,則書契於無 為。苟涉浮華,終懵於斯理也。
《張彥遠法書要錄》
编辑
《梁庾元威論書》
编辑
所學正書,宜以殷鈞、范懷約為主,方正循紀,修短合 度;所學草書,宜以張融、王僧虔為則,體用得法,意氣 有餘,章表牋書,於斯足矣。夫才能則關性分,耽嗜殊 妨大業。但令緊快分明,屬辭流便,字不須體,語輒投 聲。若以己巳莫分,東柬相亂,則兩王妙跡,二陸高才, 頃來非所用也。王延之有言曰:「勿欺數行尺牘,即表」 三種人身,豈非一者學書得法,二者作字得體,三者 輕重得宜,意謂猶須言無虛出,斯則善矣。余見學阮 研書者,不得其骨力婉媚,唯學攣拳委盡;學薄紹之 書者,不得其批研淵微,徒自經營嶮急,晚途別法,貪 省愛異,濃頭纎尾,斷腰頓足,一八相似,十小難分,屈 等如勻,變前為草。咸言祖述王蕭,無「妨日有訛謬。」「星 不從生,籍不從來。許慎門徒,居然嗢噱,衛恆弟子,寧 不傷嗟,詿誤眾家,豈宜改習?」
《唐太宗論書》
编辑
太宗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 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 怠,不能專精耳。朕少時為公子,頻遭陣敵,義旗之始, 乃平寇亂,執金鼓必有指揮,觀其陣即知強弱。以吾 弱對其強,以吾強對其弱。敵犯吾弱,追奔不踰百數 十步,吾擊其弱,必突過其陣,自背而返擊之無不大 潰。」多用此制勝,朕思得其理深也。今吾臨古人之書, 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 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徐浩論書》
编辑
周官內史,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程邈變 隸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朴略,未有功能。厥後鍾善真 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近古 蕭永、歐、虞,頗傳筆勢。褚、薛已降,自鄶不譏矣。然人謂 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歐得其骨,當矣。夫鷹隼乏彩而 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力沈也。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歐、虞為鷹 隼,褚、薛為翬翟焉。歐陽率更云:「蕭書出於章草。」頗為 知言。然歐陽飛白,曠古無比。浩自言:余年在齠齔,便 工翰墨,力不可強,勤而愈拙。區區碑石之間,矻矻几 案之上,亦古人所恥,吾豈忘情耶?德成而上,藝成而 下,則殷鑒不遠,何學書為,必以一時風流,千里面目, 斯亦愈於博奕亞於文章矣。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 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 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 不欲大,亦不欲小;小長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 瘦令疏」,斯其大經矣。「筆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 亦不欲側;側豎令平」,平竣使側,捷則須安,徐則須利, 如此則其大較矣。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永師 登樓,不下四十餘年。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 終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云:「書 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