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069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九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名實部總論

  管子心術上 九守

  文子道原

  列子楊朱

  尹文子大道上

  公孫龍子名實論

  荀子正名篇

  呂氏春秋務本 審應 正名

  淮南子說山訓 修務訓

  說苑雜言

  法言問神篇

  中論考偽

  新論審名 鄙名

  顏氏家訓名實篇

  周子通書務實

  邵子漁樵問答論名實一則

  朱子大全集答周舜弼

  性理大全力行

 名實部藝文一

  演連珠          晉陸機

  鐵罏步志        唐柳宗元

  張釋之論         宋蘇軾

  跋道鄉帖          楊時

  與陸梯霞論名實書    明張右民

 名實部藝文二

  古詩            闕名

  名實吟          宋邵雍

 名實部紀事

 名實部雜錄

學行典第六十九卷

名實部總論 编辑

管子 编辑

《心術上》
编辑

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姑 形以形,以形務名,督言正名,故曰「聖人。」

《九守》
编辑

「修名而督實」,按實而定名。名實相生,反相為情。名實 當則治,不當則亂。名生於實,實生於德,德生於理,理 生於智,智生於當。

文子 编辑

《道原》
编辑

「廣厚」有名有名者,貴全也。「儉薄無名無名」者,賤輕也。 「殷富」有名有名者,尊寵也。「貧寡無名無名」者,卑辱也。 雄牡有名有名者,章明也。雌牝無名無名者,隱約也。 有餘者有名有名者,高賢也。不足者無名無名者,任 下也。有功即有名,無功即無名,有名產於無名,無名 者,有名之母也。

列子 编辑

《楊朱》
编辑

楊朱游於魯,舍於孟氏。孟氏問曰:「人而已矣,奚以名 為?」曰:「以名者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為貴。」「既貴矣, 奚不已焉?」曰:「為死。」「既死矣,奚為焉?」曰:「為子孫。」「名奚益 於子孫?」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澤及宗族, 利兼鄉黨,況子孫乎?凡為名者必廉,廉斯貧;為名者 必讓,讓斯賤。」曰:「管仲之相齊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 志合言從,道行國霸。死之後,管氏而已。田氏之相齊 也,君盈則已降,君斂則已施,民皆歸之,因有齊國,子 孫享之,至今不絕。若實名貧,偽名富,曰實無名,名無 實,名者偽而已矣。

《鬻子》曰:「去名者無憂。」《老子》曰:「名者實之賓。」而悠悠者 趣名不已。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賓耶?今有名則尊 榮,亡名則卑辱。尊榮則逸樂,卑辱則憂苦。憂苦,犯性 者也;逸樂,順性者也。斯實之所係矣。名胡可去?名胡 可賓?但惡夫守名而累實。守名而累實,將恤危亡之 不救,豈徒逸樂憂苦之閒哉!

尹文子 编辑

《大道上》
编辑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 其方圓白黑之實。名而不可,不尋名以檢其差。故亦 有「名以檢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名。」察其所 以然,則形名之與事物,無所隱其理矣。《名》有三科:一 曰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是也;二曰毀譽之名,善惡貴 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憎是也。

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 無。無名故大道無稱,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 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具列,不以形應之則乖。故形 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惡名命惡。故善有善名, 惡有惡名。」聖賢仁智,命善者也;頑嚚凶愚,命惡者也。 今即聖賢仁智之名以求聖賢仁智之實,未之或盡 也。即頑嚚凶愚之名以求頑嚚凶愚之實,亦或未盡 也。使善惡畫然有分,雖未能盡物之實,猶不患其差 也。故曰「名不可不辨也。」名稱者何?彼此而檢虛實者 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 混,得者由名分察。今親賢而疏不肖,「賞善而罰惡」,賢 不肖善惡之名宜在彼,親疏賞罰之稱宜屬我。我之 與彼,又復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賢不肖為親疏,名善 惡為賞罰,合彼我之一稱而不別之,名之混者也。故 曰:「名稱者不可不察也。」

公孫龍子 编辑

《名實論》
编辑

天地與其所產焉物也;

天地之形及天地之所生者,皆謂之「物」也。

物以物其所物而不過焉,實也;

取材以修廊廟、朝府、車服、器械,求賢以實侍御僕從,中外職圉,皆無過差,各當其物,故謂之「實」 也。

「實以實其所實」,「不曠焉」位也。

實者,充實器用之大小,眾萬之卑高,器得其材,人堪其職,庶政無闕,尊卑有序,故曰「位」 也。

出其所位非位。

《離》位使官,器用過制,或僭於上,或濫於下,皆非其位。

「《位》其所位焉」,正也。

取材之與制器,蒞事之與賞刑,有尊卑,神亦異數。合靜其數而不僭濫,故謂「正」 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疑其所正。

「以正正於不正」 ,則不正者皆正;以不正亂於正,則眾皆疑之。

「其正」者,正其所實也。「正其所實」者,正其名也。其名正, 則唯乎其彼此焉。

唯應辭也。正其名者。謂施名當於彼此之實。故即名求實。而後彼此皆應其名。

「謂彼而彼」,「不唯乎彼」,則彼謂不行。

《謂》者,教命也。發號施命而召於彼,而彼不應者,分不當於彼,故教命不得行也。

謂「此而行,不唯乎此,則此謂不行。」其以當不當也,不 當而亂也。故「彼彼當乎彼,則唯乎彼,其謂行彼,此此 當乎此,則唯乎此其謂行此」,其以當而當也,以當而 當,正也。故「彼彼止於彼,此此止於此,可彼此而彼且 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或以彼名濫於此實,而謂彼且與此相類;或以此名濫於彼實,而謂此且與彼相同,故皆不可。

夫名實謂也,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明不謂 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則不謂也。至矣 哉!古之明王!審其名實,慎其所謂,至矣哉!古之明王。

荀子 编辑

《正名篇》
编辑

「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則慎率民而 一焉。故析辭擅作名以亂正名,使民疑惑,民多辯訟, 則謂之大姦,其罪猶為符節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 敢為奇辭以亂正名。故其民慤慤則易使,易使則公, 其民莫敢為奇辭以亂正名。故一於道法而謹於循 令矣。如是則其跡長矣。」跡長功成,治之極也,是謹於 守名,約之功也。今聖王沒名守慢,奇辭起,名實亂,是 非之刑不明,則雖守法之吏,誦數之儒,亦皆亂也。若 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然則所為 有名與,所緣有同異與,制名之樞要,不可不察也。異 形離心,交喻異物,名實元紐,貴賤不明,同異不別。如 是則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廢之禍。故知者 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上以明貴賤,下以辨同異。貴 賤明,同異別,如是,則志無不喻之患,事無困廢之禍, 此所為有名也。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凡同 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 是所以共其約名以相期也。形體色理以目異;聲音 清濁調竽奇聲,以耳「異;甘苦鹹淡辛酸奇味,以口異; 香臭、芬鬱腥臊、洒酸奇臭,以鼻異;疾養凔熱滑鈹輕 重,以形體異說。故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心異」,心有徵 知,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然而 徵知,必將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後可也。五官簿之 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說,則人莫不然,謂之不知此所 緣而以同異也,然後隨而命之,同則同之,異則異之。 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單與兼無所相避, 則共,雖共不為害矣。知異實者之異名也,故使異實 者莫不異名也,不可亂也,猶使異實者莫不同名也。 故萬物雖眾,有時而欲遍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於無共然後止。有時 而欲遍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別名也。推而 別之,別則有別,至於無別然後止。名無固宜,約之以 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實, 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名有固善,徑易而 不拂,謂之善名。物有同狀而異所者,有異狀而同所 者,可別也;而為異所者,雖可合,謂之二實;狀變而實 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此事 之所以稽實定數也,此制名之樞要也。後王之成名, 不可不察也。「見侮不辱」,「聖人不愛己」,殺盜非殺人也, 此惑於用名以亂名者也。驗之所以為有名,而觀其 熟行,則能禁之矣。山淵平,情慾寡,芻豢不加甘,大鐘 不加樂,此惑於用實以亂名者也。驗之所緣,無以同 異,而觀其熟調,則能禁之矣。《非而謁》楹有牛馬非馬 也,此惑於用名以亂實者也。驗之名約,以其所受,悖 其所辭,則能禁之矣。凡邪說辟言之離正道而擅作 者,無不類於三惑者矣。胡明君知其分而不與辯也? 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與共故,故明君臨之以勢,道 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禁之以刑。故其民之化 道也,如神辯勢,惡用矣哉?今聖王沒,天下亂,姦言起, 君子無勢以臨之,無刑以禁之。故辯,說也。實不喻然 後命,命不喻然後期,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辯。 故期、命、辯說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業之始也。

呂氏春秋 编辑

《務本》
编辑

嘗試觀上古記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其實無不 安者,功大也。《詩》云:「有渰淒淒,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 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而其名無不辱者,其實無 不危者,無公故也。

《審應》
编辑

人主出聲應容,不可不審。凡主有識,言不欲先人,唱 我和,人先我隨,以其出為之實,以其言為之名,取其 實以責其名,則說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執其要 矣。

《正名》
编辑

「名正則治,名喪則亂。」使名喪者,淫說也。說淫,則可不 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說也,足以 言賢者之實,不肖者之克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 亂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獲以生 而已矣。凡亂者,形名不當也。人主雖不肖,猶若用賢, 猶若聽善,猶若為可者,其患在乎所謂賢從不肖也。 「不為善而從邪辟,所謂可從悖逆也。是刑名異充,而 聲實異謂也。夫賢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國不亂,身不 危,奚待也?」齊湣王是以知說士而不知所謂士也。故 尹文問其故,而王無以應。此公王丹之所以見信,而 卓齒之所以見任也。任卓齒而信公王丹,豈非以自 讎邪?尹文見齊王,齊王謂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 曰:「願聞何謂士?」王未有以應。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 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有此四行者, 可謂士乎?」齊王曰:「此真所謂士已。」尹文曰:「王若得人, 肯以為臣乎?」王曰:「所願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 於廟朝中,深見侮而不鬥,王將以為臣乎?」王曰:「否。大 夫見侮而不鬥,則是辱也,辱則寡人弗以為臣矣。」尹 文曰:「雖見侮而不鬥,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 是未失其所以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為士一,而王 以為臣;失其所以為士一而王不以為臣,則嚮之所 謂士者乃士乎?」王無以應。尹文曰:「今有人於此,將治 其國,民有非則非之,民無非則非之,民有罪則罰之, 民無罪則罰之,而惡民之難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 曰:「竊觀下吏之治齊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 若是,則民雖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 曰:「言之不敢無說,請言其說。王之令曰:『殺人者死,傷 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見侮而不敢鬥者,是全王 之令也,而王曰『見侮而不敢鬥,是辱也』。夫」謂之辱者, 非此之謂也。以為臣不以為臣者,罪之也。此無罪而 王罰之也。齊王無以應。論皆若此,故國殘身危,走而 之穀。如衛、齊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以老也。 桓公嘗以此霸矣,管仲之辨名實審也。

淮南子 编辑

《說山訓》
编辑

「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東走則同,所以東走則異。溺 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則同,所以入水者則異。 故聖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聖人之同死生,通於 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徐偃王以仁義 亡國,國亡者非必仁義。比干以忠靡其體,被誅者非 必忠也。故寒顫懼者亦顫,此同名而異實。

《修務訓》
编辑

「通於物者,不可驚以怪;喻於道者,不可動以奇;察於 辭者,不可燿以名;審於形者,不可遯以狀。世俗之人, 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亂世闇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為學者 蔽於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 此見是非之分不明。夫無規矩,雖奚仲不能以定方」 圓;無準繩,雖魯般不能以定曲直。是故鍾子期死而 伯牙絕絃破琴,知世莫賞也;惠施死而莊子寢說言 見,世莫可為語者也。夫項橐七歲為孔子師,孔子有 以聽其言也。以年之少,為閭丈人說,救敲不給,何道 之能明也?昔者謝子見於秦惠王,惠王說之,以問唐 姑梁,唐姑梁曰:「謝子山東辯士,固權說以取少主,惠 王因藏怒而待之,後日復見,逆而弗聽也。」非其說異 也,所以聽者易。夫以徵為羽,非絃之罪;以甘為苦,非 味之過。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鄰人,以為狗羹也,而甘 之,後聞其猴也,據地而吐之,盡瀉其食。此未始知味 者也。邯鄲師有出《新曲》者,託之李奇,人皆爭學之,後 知其非也,而皆棄其曲,此未始知音者也。鄙人有得 玉璞者,喜其狀,以為寶而藏之以示人,人以為石也, 因而棄之,此未始知玉者也。故有符於中,則貴是而 同今古;無以聽其說,則所從來者,遠而貴之耳。此和 氏之所以泣血於荊山之下。今劍或絕側羸文,齧缺 卷銋,而稱以頃襄之;劍則貴人爭帶之。琴或撥刺枉 橈,闊解漏越,而稱以楚莊之琴,則側室爭鼓之。苗山 之鋋,羊頭之銷,雖水斷龍舟,陸剸兕甲,莫之服帶。山 桐之琴,澗梓之腹,雖鳴廉修營、唐牙,莫之鼓也。通人 則不然,服劍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陽莫邪。乘馬 者期於千里,而不期於驊騮綠耳;鼓琴者期於鳴廉 修營,而不期於濫脅號鍾。誦《詩》《書》者期於通道略物, 而不期於《洪範》《商頌》。聖人見是非,若白黑之於目辨, 清濁之於耳聽。眾人則不然,中無主以受之,譬若遺 腹子之上隴,以禮哭之,而無所歸心。故夫孿子之相 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玉石之相類者,唯良工能識之; 書傳之微者,唯聖人能論之。今取新聖人書,名之孔、 墨,則弟子句指而受者必眾矣。故美人者,非必西施 之種,通士者,不必孔墨之類。曉然意有所通於物,故 作書以喻意,以為知者也。誠得清明之士,執元鑑於 心,照物明白,不為古今易意,攄書明指以示之,雖闔 棺亦不恨矣。昔晉平公令官為鐘,鐘成而示師曠曰: 「鐘音不調。」平公曰:「寡人以示工,工皆以為調,而以為 不調,何也?」師曠曰:「使後世無知音者則已,若有知音 者,必知鐘之不調。故師曠之欲善調鐘也,以為後之 有知音者也。三代與我同行,五伯與我齊知」,彼獨有 聖智之實,我曾無有閭里之聞,窮巷之知者,何彼并 身而立節,我誕謾而悠忽?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 人,若使之銜腐鼠,蒙蝟皮,衣豹裘,帶死蛇,則布衣韋 帶之人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嘗試使之施芳 澤,正蛾眉,設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 揄步,雜芝若籠蒙目視,冶由笑,目流眺,口《曾撓》,奇牙 出靨。搖,則雖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 憚悇癢心而悅其色矣。今以中人之才,蒙愚惑之智, 被汙辱之行,無本業所修,方術所務,焉得無有睥面 掩鼻之容哉?今鼓舞者,繞身若環,曾撓摩地,扶旋猗 那,動容轉曲,便媚擬神,身若秋葯被風,髮若結旌,騁 馳若騖。《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蝯自縱,好茂葉,龍夭 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龍從鳥集,搏援攫肆,蔑蒙 踊躍。」且夫觀者,莫不為之損心酸足,彼乃始徐行微 笑,被衣修擢。夫鼓舞者非柔縱,而木熙者非眇勁淹, 浸漬漸靡使然也。是故生木之長,莫見其益,有時而 修;砥礪䃺鑑,莫見其損,有時而薄。藜藿之生,蝡蝡然, 日加數寸,不可以為櫨棟楩柟。豫章之生也,七年而 後知,故可以為棺舟。夫事有易成者名小,難成者功 大。君子修美,雖未有利,福將在後至。故《詩》云:「日就月 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此之謂也。

劉向說苑 编辑

《雜言》
编辑

《曾子》曰:「響不辭聲。鑑不辭形。君子正一而萬物皆成。 夫行非影也。而影隨之;呼非為響也。而響和之。故君 子功先成而名隨之。」

揚雄法言 编辑

《問神篇》
编辑

或曰:「君子病沒世而無名盍勢,諸名卿可幾也?」曰:「君 子德名為幾。梁、齊、趙、楚之君,非不富且貴也,惡乎成 名?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 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漢徐幹中論 编辑

《考偽》
编辑

問者曰:「仲尼惡沒世而名不稱,又疾偽名,然則將何 執?」曰:「是安足怪哉!名者所以名實也,實立而名從之, 非名立而實從之也。故長形立而名之曰長,短形立 而名之曰短,非長短之名先立,而長短之形從之也。 仲尼之所貴者,名實之名也,貴名乃所以貴實也。夫 名之繫於實也,猶物之繫於時也。物者春也;吐華夏」

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斯無為而自成者也。若
考證
強為之,則傷其性矣。名亦如之,故偽名者皆欲傷之

者也。人徒知名之為善,不知偽善者為不善也,惑甚 矣。求名有三,少而求多,遲而求速,無而求有,此三者 不僻為幽昧,離乎正道則不獲也,固非君子之所能 也。君子者能成其心,心成則內定,內定則物不能亂; 物不能亂,則獨樂其道;獨樂其道,則不聞為聞,不顯 為顯。故《禮》稱「君子之道,闇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 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 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君子之不可及 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夫如是者,豈將反側於亂世, 而化庸人之未稱哉!

梁劉勰新論 编辑

《審名》
编辑

「言以繹理,理為言本;名以訂實,實為名源。有理無言, 則理不可明;有實無名,則實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 非理也;實由名辨,而名非實也。」今信言以棄理,實非 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實,非得實者也。故明者課言以 尋理,不遺理而著言;執名以責實,不棄實而存名。然 則言理兼通,而名實俱正。世人傳言,皆以小成大,以 「非為是。傳彌廣而理逾乖,名彌假而實逾反,則迴犬 似人,轉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轉白成黑」,則不類矣。 專以類推,以此象彼,謂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則犬 似人矣。謂「白似緗,緗似黃,黃似朱,朱似紫,紫似紺,紺 似黑,則白成黑矣。黃軒四面,非有八目;夔之一足,必 有獨脛。周人玉璞,其實死鼠;楚之鳳凰,乃是山雞。愚 谷智叟,而像頑稱;黃公美女,乃得醜名。魯人縫掖,實 非儒行;東郭吹竽,而不知音。四面一足,本非真實;玉 璞鳳凰,不是定名。魯人、東郭,空濫美稱;愚谷黃公,橫 受惡名。」由此觀之,傳聞喪真,翻轉名實。美惡無定稱, 賢愚無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實,虛傳說者,即似定 真。聞野丈人,謂之田父;河上奼女,謂之婦人。堯漿禹 糧,龍肝牛膝,謂之為肉。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 渡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類,不可勝言。故狐狸二獸, 因其名便,合而為一;蛩蛩巨虛,其實;一獸因其詞煩, 分而為二。斯雖成其名而不知敗其實,弗審其詞,而 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傳名,近審其詞,遠取諸理, 不使名害於實。實隱於名,故名無所容其偽,實無所 蔽其真,此之謂「正名」也。

《鄙名》
编辑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醜, 言有善惡。名言之善,則悅於人心;名言之惡,則忮於 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於 實矣。昔畢萬以盈大會福,晉讎以怨偶逢禍。然盈大 者不必盡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懷愛憎之意者, 以其名有善惡也。今野人晝見蟢子者,以為有喜樂 之瑞;夜夢見雀者,以為有爵位之象。然見蟢者未必 有喜,夢雀者未必彈冠,而人悅之者,以其名利人也。 水名盜泉,尼父不漱,邑名朝歌,顏淵不舍;里名勝母, 曾子還軔;亭名柏人,漢后夜遁,何者?以其名害義也。 以蟢雀之微,無益於人,名苟近善,而世俗愛之。邑泉 之大,生人所庇,名必傷義,聖賢惡之。由此而言,則善 惡之義在於名也。昔有貧人,名其狗曰「富」,命其子曰 「樂」,方祭,而狗人於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祥,家果有 禍。」其子後死,哭之曰樂,而不自悲也。《莊公》有人字其 長子曰盜,次子曰敺。盜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盜」,吏 因縛之。其母呼「敺敺」,喻吏遽而聲不轉,但言敺敺,吏 因敺之,盜幾至於殪。立名不善而受其弊。審名之宜, 豈不信哉。

顏氏家訓 编辑

《名實篇》
编辑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 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 形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 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 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 竊名者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於崖岸; 拱抱之梁,每沈溺於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餘地故 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 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餘地也。吾每為人 所毀,常以此自責。若能開方軌之路,廣造舟之航,則 仲由之言信,重於登壇之盟;趙喜之降誠賢於折衝 之將矣。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 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宓子賤云:「誠於 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 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 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於爾時,自以巧密,後 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孝悌 著聲,前後居喪,哀毀踰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嘗以 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 童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讀書 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 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相吹噓,朝廷以 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 製作多非機杼,遂設讌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 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眾 客各自沈吟,遂無覺者。韓退歎曰:「果如所量。」韓又嘗 問曰:「王珽杼上終葵首,嘗作何形?」乃答云:「珽頭曲圜, 勢如葵葉耳。韓既有學,忍笑為吾說之。」 治點子弟 文章,以為聲價,大弊事也。一則不可常繼,終露其情; 二則學者有憑,益不精勵。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 令,頗自勉篤,公事經懷,每加撫卹,以求聲譽。凡遣兵 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云:「上命相煩, 情所不忍」,道路飢渴,以此見思,民庶稱之,不容於口, 乃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 塗難繼,功績遂敗損矣。 或問曰:「夫神滅形消,遺聲 餘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鳥跡耳,何預於死者,而聖 人以為教乎?」對曰:「勸也。勸其立名,則獲其實。且勸一 伯夷而千萬人立清風矣,勸一季札而千萬人立仁 風矣,勸一柳下惠而」千萬人立真風矣;勸一《史魚》,而 千萬人立直風矣。故聖人欲其魚鱗鳳翼,雜沓參差, 不絕於世,豈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 而致其善耳。抑又論之,祖考之嘉名美譽,亦子孫之 冕服牆宇也。自古及今,獲其庇廕者眾矣。夫修善立 名者,亦猶築室樹果,生則獲其利,死則遺其澤。世人 汲汲者不達此意。若其與魂爽俱昇,松柏皆茂。惑矣 哉。

周子通書 编辑

《務實》
编辑

實勝善也,名勝恥也。故君子進德修業,孳孳不息,務 實勝也。德業有未著,則恐恐然畏人知,遠恥也。小人 則偽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憂。」

實修而無名勝之恥,故休;名勝而無實修之善,故憂。

邵子漁樵問答 编辑

《論名實一則》
编辑

樵者問漁者曰:「天何依?」曰:「依乎地。」「地何附?」曰:「附乎天。」 曰:「然則天地何依何附?」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氣, 其形也有涯,其氣也無涯。有無之相生,形氣之相息, 終則有始,終始之閒,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為本, 以體為末;地以體為本,以用為末。利用出入之謂神, 名體有無之為聖。唯神與聖,能參乎天地者也。小人 則日用而不知,故有害生實喪之患也。夫名也者,實 之客也,利也者,害之主也。名生於不足,利喪於有餘, 害生於有餘,實喪於不足,此理之常也。養身必以利, 貪夫則以身徇利,故有害生焉;立身必以名,眾人則 以身徇名,故有實喪焉。」竊人之財謂之盜,其始取之 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敗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賄之 與贓,一物也,而兩名者,利與害故也。竊人之美謂之 徼,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敗露也,唯恐其 多矣。夫譽與毀,一事也,而兩名者,名與實故也。凡言 朝者,萃名之所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爭處於 其閒,雖一日九遷,一貨十倍,何害生實喪之有耶?是 知爭也者,取利之端也;讓也者,趨名之本也。利至斯 害生,名興則實喪。利至名興而無害生實喪之患,唯 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附天,豈相遠哉?

朱子大全集 编辑

《答周舜弼》
编辑

臨行所說「務實」一事,途中曾致思否?觀之,今日學者 不能進步,病痛全在此處。但就實做工夫,自然有得, 未須遽責效驗也。「仁」字,想別後所見尤親切,或有議 論,因來不妨見寄。

性理大全 编辑

《力行》
编辑

《程子》曰:「君子不欲才過德,不欲名過實,不欲文過質。 才過德者不祥,名過實者有殃,文過質者莫之與長。」

「有實則有名。」 「名」 「實」 一物也。若夫「好名」 者,則徇名為

虛矣。如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謂無善可稱耳。非徇 名也。

上蔡謝氏曰:「懷固蔽自欺之心,長虛驕自泰之氣,皆 好名之故。」

龜山楊氏曰:「士不患無名,患實之不至。」

魯齋許氏曰:「大名之下難處,在聖賢則異於是,無難 處者,無實而得名。故難處名美器也。造物者忌多取,

非忌多取,忌夫無實而得名者
考證

名實部藝文一 编辑

《演連珠》
晉·陸機
编辑

臣聞覽影偶質,不能解獨;指跡慕遠,無救於遲。是以 循虛器者,非應物之具;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機。 臣聞尋煙染芬,薰息猶芳;徵音錄響,操終則絕。何則? 垂於世者可繼,止乎身者難結。是以元晏之風恆存, 動人之化已滅。

《鐵罏步志》
唐·柳宗元
编辑

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 《鐵罏步》。余乘舟來,居九年,往來求其所為《鐵罏》者,無 有。問之人,曰:「蓋嘗有鍛鐵者居。其人去而罏毀者不 知年矣,獨有其號冒而存。」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 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獨怪是?今世有負其 姓而立於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問其位與 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猶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 其冒於號,有以異於茲步者乎?向使有聞茲步之號, 而不足釜錡錢鎛刀鈇者,懷價而來,能有所得乎?則 求位與德於彼,其不可得亦猶是也。位存焉而德無 有,猶不足以大其門,然且樂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 獨怪於是大者?桀冒禹,紂冒湯、幽、厲「冒文、武,以傲天 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號,以至於敗,為世僇笑, 斯可以甚懼。若求茲步之實,而不得釜錡、錢鎛、刀鈇 者,則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驚,於是末矣。余以古 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是者則有得矣。喜其言可 采,書以為志。

《張釋之論》
宋·蘇軾
编辑

張釋之論秦之敝曰:「其敝徒文具,亡其惻隱之實。」嗚 呼!文具之敝,非特秦之所以患,實古今之通患也。昔 之為治者,實未具則文亦不具。未能防民之偽則不 敢為制禮之文;未能約民之侈則不敢為恭儉之文; 未能行惠民之事則不敢為寬恤之文。以至政教賞 罰,有毫釐之不備,誠心惻然,務從施惠,初未嘗虛飾 「焉。故其過,人得以議之;其失,人得以指之。見其偏則 可以矯之使正,見其闕則可以備之使全,猶按脈治 病,虛實、燥濕、浮、沈,無錙銖之不見,然後隨其病而投 之湯劑,加之鍼石,其不瘳者鮮矣。」至於末年之敝,無 其實而有其名,家挾周、孔之書而俗益薄,人治司馬 之法而兵益懦,人誦夷、齊之清而行益污,人負龔、黃 之名而政益亂。問其詔令,則堯、舜之典謨也;問其典 章,則成、周之禮樂也。入其國,觀其朝,其文煥然,雖治 國之時有所不及,然徐考其實,乃與桀、紂、幽、厲同出 一倫。上以虛文欺下,下以虛文欺上,上下相欺以罔 天下,雖有忠臣義士,欲正言極諫,亦無所容其喙矣。 欲言任賢,則君已先言「舉元」、凱矣;欲言「去邪」,則君已 先言流、共、鯀矣;欲言「勤勞」,則君已先言《日昃不食》矣; 欲言「厚朴」,則君已先言《茅茨不翦》矣。獵取諫諍之辭 而出自言之,閉其口而奪其氣,覆藏潤飾,使無過之 可譏,無失之可指,無偏之可矯,無闕之可修,偃然自 以為得計,必至於魚爛瓦解,然後不能文焉。釋之之 言,誠天下之公患也。嘗以西漢觀之,文宣之世,漢之 盛也;平帝之世,漢之季也。以文帝之寬仁,有野不加 闢之詔,有水旱疾疫之詔,有結難連兵之詔;以宣帝 之明決,有屯戍未息之詔,有百姓失職之詔,有盜賊 不止之詔,豈非有惻隱之實而不為文具耶?乃若平 帝之世,觀其文辭,興滅國,繼絕世,立明堂「辟雍,休祥 喜應,頌聲並作」,而大業潛移於王莽,文具之害,乃至 於此,後之為治者,其知所去取矣。

《跋道鄉帖》
楊時
编辑

「士不患無名,患實之不至。」道鄉天下士也,以一言忤 旨,流竄嶺表,終身不復。今手澤所存,士夫寶藏之以 為珍玩。其身雖屈於一時,而世誦其美不厭,蓋名實 既孚,則清議終不可掩也。

《與陸梯霞論名實書》
明·張右民
编辑

孔子稱舜曰:「必得其名。」又曰:「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又 曰:「古明王盡知天下良士名。」《月令》:「季春出幣帛聘名。」 士名亦曷可少哉?然名者,實之賓也,有其實斯有其 名。由一家而之一鄉,由一鄉而之一國,由一國而之 天下,則名者名其實也。古之人,為子孝,則有孝名;為 弟悌,則有悌名;為臣忠,則有忠名;為友信,則有信名。 孝之可名者,如姜詩、薛包是也;悌之可名者,如鄭均、 季海是也。忠信亦然。故西漢尚吏治,則有趙廣漢、尹 翁歸、韓延壽、張敞之名為之冠;東漢尚氣節,則有陳 蕃、劉淑、李膺、范滂之名為之招。唐重相業,則有裴、杜; 宋尚理學,則有程、朱,而其閒又有修名、功名、才名、文 名之不同焉,如王烈、管寧諸人,則修名也;李晟、馬燧 諸人,則功名也;劉穆之、姚元之輩,則以才名著;韓愈、 李翱、歐陽修、蘇軾,則以文名稱。要皆至性過人,學問 殊倫,理發淵源,筆開星漢,積之也厚,發之也光。是故 在朝為名臣,在野為名士。想其人者,罔不為之慨慕, 流連而興起,此所以貴乎名者也。後世之所為名者, 大率出於文章耳。相如《挑卓》,揚雄《美新》,谷永《奏記》,馬融《草表》,潘岳《望塵》,休文作賦,皆前此數君子之所羞, 而大雅之所不道也。如是而有名也,不如無名之為 愈也。由前數君子之名,余有志焉而未逮。由後之所 為名者,則有所不欲為,不屑為。大丈夫當為真名,毋 為偽名;當立千古之名,毋占一時之名,當使文人作 傳之人,毋徒為人作傳之文人。進而求之,則有「遯世 不見知」而不悔焉。此中自有深趣,未可為外人道也。

名實部藝文二 编辑

《古詩》
闕名
编辑

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名實吟》
宋·邵雍
编辑

「內無」是實,外有是名,小人故矜。外無是名,內有是實, 君子何失?

名實部紀事 编辑

《莊子逍遙遊篇》: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曰:「子治天下, 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 賓也,吾將為賓乎?」

人。《閒世》篇: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 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 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 《天道》篇: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吾聞夫子聖人也,吾 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觀 子,非聖人也。鼠壤有餘蔬而棄妹,不仁也;生熟不盡 於前,而積斂無崖。」老子漠然不應。士成綺明日復見 曰:「昔者吾有刺於子,今吾心正卻矣,何故也?」老子曰: 「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也 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苟有其實,人與之名 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恆服,吾非以服有服。」 《韓子外儲說》: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 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 更嫁之。桓公大怒,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 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規也。」 桓公不聽,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於天子 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 『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遂滅之。此義於名 而利於實,故必有天子誅之名,而有報讎之實。 衛君入朝於周,周行人問其號,對曰:「諸侯辟彊。」周行 人卻之曰:「諸侯不得與天子同號。」衛君乃自更曰:「諸 侯燬而後內之。」仲尼聞之曰:「遠哉禁偪!虛名不以借 人,況實事乎?」

《孔叢子抗志篇》:「子思自齊反衛,衛君館而問曰:『先生 願有賜於寡人也』?子思曰:『顧未有可以報君者,唯進 賢爾』。君曰:『願聞先生所以為賢者』。答曰:『君將以名取 士耶?以實取士耶』?君曰:『必以實』。子思曰:『衛之東境有 李音者,賢而有實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農 夫也』。衛君乃胡盧大笑曰:『寡人不好農,農夫之子無』」 所用之。《子思》曰:「臣之問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實也。 今君不問李音之所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夫因笑 而不愛,則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也。」衛君屈而無 辭。

《韓子外儲》說韓宣子曰:「吾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寡 人患之。」周市對曰:「使騶盡粟以食,雖無肥,不可得也。 名為多與之,其實少,雖無臞,亦不可得也。主不審其 情實,坐而患之,馬猶不肥也。」

《尹文子大道》篇:「世有因名以得實,亦有因名以失實。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 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闕而止,皆曰:『不下九 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 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 其名而喪其實。

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 辭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 者。衛有鰥夫,時冒娶之,果國色,然後曰:「黃公好謙,故 毀其子不姝美。」於是爭禮之,亦國色也。國色,實也;醜 惡,名也。此違名而得實矣。

《呂氏春秋不屈篇》:魏惠王謂惠子曰:「上世之有國,必 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惠子辭,王又 固請。惠子易衣變冠,乘輿而走,幾不出乎魏境曰:「仲 父,大名也;讓國,大實也。說以不聽不信,聽而若此,不 可謂工矣。不工而治,賊天下莫大焉。幸而獨聽於魏 也,以賊天下為實,以治之為名,匡章之非,不亦可乎?」 《說苑尊賢篇》:「齊將軍田聵出,將張生郊送,曰:『昔者堯 讓許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 之。」「伯夷叔齊辭諸侯之位而不為,將軍知之乎?」曰:「唯 然,知之。」「於陵仲子辭三公之位,而傭為人灌園,將軍

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智過去君弟變姓名,免為庶人
考證
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將

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辭之而實羞 之。今將軍方吞一國之權,提鼓擁旗,被堅執銳,旋回 十萬之師,擅斧鉞之誅,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田 聵曰:「今日諸君皆為聵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獨教之 以聖人之大道,謹聞命矣。」

《漢書息夫躬傳》:「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也。哀帝時,上 疏歷詆公卿大臣曰:『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縮,不可 用;御史大夫賈延,墯弱不任職;左將軍公孫祿、司隸 鮑宣,皆外有直項之名,內實騃,不曉政事』。」

《後漢書伏湛傳》:「建武六年,南陽太守杜詩上疏薦湛 曰: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智略謀慮,朝之淵藪。髫髮 厲志,白首不衰,實足以先後王室,名足以光示遠人。」 《樊準傳》:「永元之初,連年水旱災異,郡國多被飢困。準 上疏曰:被災之郡,百姓凋殘,恐非賑給所能勝贍。雖 有其名,終無其實。」

《郭太傳》:太卒,同志者共刻石立碑,蔡邕為文。既而謂 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 愧色耳。」

《魏志陳思王植傳》:太和五年,植上疏陳審舉之義曰: 「臣聞天地協氣而萬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 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與不用,知與不知 也,既時時有舉賢之名,而無得賢之實,必各援其類 而進矣。」

《陳群傳》:群字長文,魏國既建,遷為御史中丞。時太祖 議復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 事乎?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正謂此 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 漢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 輕而實重者也。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晉書王如傳》,侯脫據宛,與如不協。如說勒曰:「侯脫雖 名漢臣,其實漢賊。」

《梁書王亮傳》:「亮字奉叔,天監二年,轉左光祿大夫,侍 中中軍如故。元日,朝會萬國,亮辭疾不登殿,設饌別 省,而語笑自若。數日,詔公卿問訊,御史中丞樂藹奏 大不敬,論棄市刑,詔削爵,廢為庶人。四年夏,高祖讌 於華光殿,謂群臣曰:『朕日昃聽政,思聞得失。卿等可 謂多士,宜各盡獻替』。尚書左丞范縝起曰:『司徒謝朏 本有虛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書令王亮頗有治實, 陛下棄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變色曰:「卿可更 餘言。」縝固執不已,高祖不悅。

《雲仙雜記》:王鄰隱西山,頂菱角巾。又常就人買菱,脫 頂巾貯之。常未遇而歎曰:「此巾名實相副矣。」

《貴耳集》:种放見陳圖南曰:「意謂子有仙風道骨,奈何 尚隔一塵?一塵謂五百年也,他日必白衣作諫議。然 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深忌,於天地閒無全名,子名 將起,物必敗之。」放晚節果如圖南所言。

《讀書鏡》:司馬君實、章子厚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 以謔侮困君實。君實苦之,求助於蘇公。公見子厚曰: 「司馬君實時望甚重。昔許靖以虛名無實,見鄙於蜀 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譽,流播四海,若不加禮,必以賤 賢為累。」先主納之,乃以靖為司徒。許靖且不可慢,況 君實乎!

王文正公凡於用人,不以名譽,必求其實。張忠定公 有清鑒,善臧否人物,凡所薦辟者,皆方廉恬退之士。 常曰:「彼騖名奔競者,將自得之,何假我舉?」韓魏公屢 薦歐陽公,而仁宗不用也。他日復薦之曰:「韓愈,唐之 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使愈為之,未必有補 於唐」,而談者至今以為謗。歐陽修,今之韓愈也,而陛 「下不用,臣恐後之談者,謗必及國,不特臣輩而已,陛 下何惜不一試之,以曉天下後世也?」上從之。夫有文 正、忠定之用人,則真才不為虛名所奪,然以知名之 故,而一切以奔競待之,所謂雖不能使之在人上,其 能抑之在人下乎?惟試以政事,而名實立見矣。此又 待名士法也。

《宋史田況傳》:「況知制誥,常面奏事,論及政體,帝頗以 好名為非,意在遵守故常。況退而著論上之,其略曰: 『名者由實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堯、舜、三代之君,非 好名者,而鴻烈休德,倬若日月,不能纖晦者,有實美 而然也。設或謙弱自守,不為恢閎睿明之事,則名從 而晦矣。雖欲好之,豈可得乎?方今政令寬弛,百職不』」 修。陛下若恐好名而不為,則非臣之所敢知也。陛下 倘奮乾剛,明聽斷,則有英睿之名;行威令,懾姦兇,則 有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風俗,則有崇儉之名;澄穴濫, 輕會斂,則有廣愛之名;悅亮直,惡巧媚,則有納諫之 名;務咨詢,達壅蔽,則有勤政之名;責功實,抑偷幸,則 有求治之名。今皆非之不為,則天下「何所望以平乎? 抑又聖賢之道曰『名教』,忠誼之訓曰『名節,群臣諸儒 所以尊輔朝廷,紀綱人倫之大本也。陛下從而非之, 則教化微,節義廢,無恥之徒爭進,而勸沮之方不行 矣。豈聖人率下之意耶《太平清話》:趙文敏公家藏小李將軍《摘瓜圖》,歷代寶 之,常倩吳廷暉全補。暉私記其筆意,歸寫一幅質公。 公大驚賞,以為「亂真」,由此名實俱進。

《元史程思廉傳》:「思廉與人交有始終,或有疾病死喪, 問遺賙卹,往返數百里不憚勞。仍為之經紀家事,撫 視其子孫。其於家族大盡恩意,好薦達人物。或者以 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譏,人不復敢為善矣』。」 《備遺錄》:「練安字子寧,洪武甲子領鄉薦。明年入對大 廷,極言朝廷用人,徇其名而不求其實,以小善而迅 進之,以小過而迅戮之。」因歷陳古人所以教養任用 之道,言甚剴切,太祖喜之。

《明外史胡居仁傳》:「居仁築室山中,四方來學者日眾, 皆告之曰:『學以為己,勿求人知』。語治世則曰:『惟王道 能使萬物各得其所』。」

名實部雜錄 编辑

《列子·楊朱》篇:「田氏之相齊也,君盈則己降,君斂則己 施,民皆歸之,因有齊國,子孫享之,至今不絕。若實名 貧,偽名富,曰實無名,名無實,名者偽而已矣。昔者堯 舜偽以天下讓許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伯 夷叔齊實以孤竹君讓,而終亡其國,餓死於首陽之 山。實偽之辨,如此其省也。」

《說符篇》:爰旌目餓於道,狐父之盜曰丘,見而下壺飧 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後能視,曰:「子何為者也?」曰:「我 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盜邪?胡為而食我? 吾義不食子之食也。」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 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則盜矣,而食非盜也。以人之盜, 因謂食為盜而不敢食,是失名實者也。

《莊子人閒世》篇:「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 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 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堯攻叢枝、胥敖, 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 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 《鬼谷子》:「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 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 《荀子不苟》篇:「君子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 盜蹠吟口,名聲日月,與舜禹俱傳之不息。然而君子 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

《儒效》篇:「大儒者,雖隱於窮閻漏屋,無置錐之地,而王 公不能與之爭名。」

《韓非子立道篇》:「明主其務在周密,是以喜見則德償, 怒見則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見。 故以一得十者,下道也;以十得一者,上道也。明主兼 行上下,故姦無所失,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 上之於下,下之於上亦然。是故上下貴賤相畏以法, 相誨以和。民之性,有生之實,有生之名。為君者,有賢」 知之名,有賞罰之實,名實俱至,故福善必聞矣。 《呂氏春秋本生篇》:「貴重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出則 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機。肥肉厚 酒,務以相彊,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之音, 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 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為其實也。」

《春秋繁露楚莊王》篇:人有聞諸侯之君射《貍首》之樂 者,於是自斷貍首,縣而射之,曰:「安在於樂也?」此聞其 名而不知其實者也。

《說苑君道》篇:「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師也;王者之 臣,其名臣也,其實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賓 也;危國之臣,其名臣也,其實鹵也。」

《法言淵騫》篇:「或問:東方生:名過實者何也?」曰:「應諧不 窮,正諫穢德。應諧似優,不窮似哲,正諫似直,穢德似 隱。請問名?」曰:「詼達惡比?」曰:「非夷齊而是柳下惠戒其 子以尚容,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坐以仕,易農, 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滑稽之雄乎!」

《君子》篇: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仙人之於天 下,恥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實死也。」 《孝至》篇:「人曰偽,如之何?」曰:「假儒衣書服而讀之,三月 不歸。孰曰非儒也?」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之,無 人則輟之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不為名 之名其至矣;為名之名其次也。」

《中論考偽》篇:「可以收名而不必獲實,則不去也;可以 獲實而不必收名,則不居也。」

《譴交》篇:「名有同而實異者矣,名有異而實同者矣,故 君子於是倫也,務於其實而無譏其名。」

《人物志》《效難》篇:接遇觀人也。隨行信名,失其中情。故 淺美揚露,則以為有異;深明沈漠,則以為空虛;分別 妙理,則以為離婁;口傳甲乙,則以為義理;好說是非, 則以為臧否;講目成名,則以為人物;平道政事,則以 為國體。猶聽有聲之類,名隨其音。夫名非實,用之不效,故曰名由口進,而實從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實, 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抱朴子逸民》篇:「仕也者欲以為名耶?則修毫可以洩 憤懣,篇章可以寄姓字,何假乎良史,何煩乎鑱鼎哉?」 《博喻》篇:「影無逆形之狀,名無離實之文。故背源之水, 必不能揚長流以東漸;非時之華,必不能稽輝藻於 冰霜。」

《西京雜記》:杜陵秋胡者,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為翟 公所禮,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已經娶而失禮,妻 遂溺死,不可妻也。」《馳象》曰:「昔魯人秋胡娶妻三月而 游宦,三年休還家,其婦採桑於郊,胡至郊而不識其 妻也,見而悅之,乃遺黃金一鎰。妻曰:『妾有夫,游宦不 返,幽閨獨處,三年於茲,未有被辱如今日也』。採不顧」, 胡慚而退。至家,問家人妻何在?曰:「行採桑於郊未返。」 既還,乃向所挑之婦也。夫妻並慚,妻赴沂水而死。今 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魯有兩曾參,趙有兩毛遂。 南曾參殺人見捕,人以告;北曾參母野人毛遂,墜井 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 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豈得以昔之《秋胡》失禮 而絕婚今之秋胡哉?物固亦有似是而非者。玉之未 理者為璞,死鼠未屠者亦為璞;月之旦為朔,車之輈 亦謂之朔,名齊實異,所宜辨也。

《文中子·禮樂》篇:「王孝逸曰:『敢問《元經》之帝何也』?子曰: 『絜名索實,此不可去其為帝,實失而名存矣』。」

《晁氏客話》:責名不責實者,古人所恥,今人名亦不責。 西疇常言:「名者,實之賓也。實有美惡,名亦隨之。故溢 美則為譽,溢惡則為毀,是以古者無毀譽,所謂直道 而行也。」

《省心錄》:好名則立異,立異則身危,故聖人以名為戒。 崖下放言,名生於實,凡物皆然,乃名實何常之有?有 以妍為醜,以醜為妍,以美為惡,以惡為美,惟其所稱, 此亦學道者之一警也。

《清暑筆談》:士大夫處世,聲名重者,則責望亦重,若虛 名一勝,恐不能收實用。如真西山負一世重名,及其 入朝,前譽小減。故前輩云:「聲名自是一項,事業自是 一項。」江南地土薄,士大夫只做得一項。

《南山素言》:「無實之名,禍之門也;無名之實,福之基也。」 《汲古叢語》:名以為實之賓。然有因名勝而損其實者, 故曰:「名者,實之累也。」

《讀書鏡》:白居易曰:「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僕 以向者竊時之名已多,又欲竊時之富貴,為造物者 肯兼與之乎?陳摶嘗戒种放曰:「子他日遭逢明主,名 動天闕。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惜,名之將成,有物敗 之。」放晚節果以侈飾遂喪令聞。甚矣,名之可畏也!名 盛則責望備,實不副則訾咎深甚且無疾而早衰,非 罪而得謗,角與齒缺,骨竭翠銷,孰非名為的,而招之 射哉?故噉名不如逃名,逃名不如無名。

筆疇:「名者,實之表也;實者,名之本也。有其實,斯有其 名;名過其實,君子之所恥也。蓋善人君子之用心,寧 有其實而無其名,不願有其名而無其實。何也?一時 之虛名,取之於偶然;終身之恥笑,貽之於他日矣。」 鴻苞《求名》篇:「古今好名人多有之,獨文士為甚。余往 往見後進之士,不務閉戶讀書,深沈厚積,而日惟矯 厲鏜鞳,以獵虛聲,或以傲忽,或以狂譎,或以嫚罵,或 以奇詭,皆非必本其天性,無亦假之以為立名地耳。」 嘗為《弇州》稱苦,後來者爭相附託,仰為青雲。學操不 律,綴文者輒割裂《四部稿》,餖飣而出之。近有一二險 詖之流,無從標詡,則思掊擊《弇州》以立名。夫美醜在 人,自有衡鑑,掊擊《弇州》,天下將遂信其有卓絕之品 耶?昔陳子昂以詩文久客長安,不知名,計無所出,乃 以重價買一琵琶,至即摧破之。諸公聞之以為奇,並 詣子昂,詩名因起。古人求名,亦良苦哉!今之掊擊弇 州,亦摧破琵琶之故智也。然必無益於名聲,祇自陷 輕薄耳。語云:「鼓鐘於宮,聲聞於外。」夫名豈可掩取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