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二卷 |
第八十二卷目錄
器度部總論
易經〈坤卦〉
書經〈周書君陳 秦誓〉
器度部紀事
器度部雜錄
廉恥部總論
易經〈否卦 繫辭下〉
禮記〈雜記下 表記〉
管子〈四維 權修〉
荀子〈非十二子篇〉
韓詩外傳〈論廉恥一則〉
申鑒〈雜言〉
晉書阮种傳〈問經化之務〉
周子通書〈幸 務實〉
性理大全〈力行〉
廉恥部藝文
治安策 漢賈誼
四維論 唐柳宗元
五代史馮道傳序 宋歐陽修
廉恥部紀事
廉恥部雜錄
學行典第八十二卷
器度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坤卦》
编辑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大全〉廣平游氏曰:「其靜也翕,故曰《含弘》。含言無所不容,弘言無所不有。其動也闢,故曰《光大》。光言無所不著,大言無所不被,此所以德合無疆也。」
書經
编辑《周書君陳》
编辑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蔡傳〉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必有所忍,而後能有所濟。然此猶有堅制力蓄之意,若洪裕寬綽,恢恢乎有餘地者,斯乃德之大也。忍言事,容言德,各以深淺言也。〈大全〉林氏曰:「忍者勉強而行,人與己猶二。容者自然而然,人己渾乎為一矣。自有忍而充於有容,則忍之跡泯,而廣大之德成矣。」又曰:「勾踐於吳,太王於狄,忍也,使其不忍,則趣亡矣,其何以濟?湯之於葛,文王於昆夷,容也。包之度內,若天地然,孰得而測度之,非德之大而何?」 陳氏傅良曰:「習忍可以至容。」
《秦誓》
编辑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蔡傳〉「休休易直」,好善之意,容有所受也。〈大全〉陳氏大猷曰:「其如有容」,莫測其限量,而難乎形容也。
器度部紀事
编辑《漢書直不疑傳》:「直不疑為郎,其同舍有告歸,誤將持 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 之,買金償。後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 為長者。」
《丙吉傳》:吉居相位,於官屬掾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 嗜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 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 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
《後漢書劉寬傳》:「寬字文饒,父崎,順帝時為司徒。嘗行, 有人失牛者,乃就寬車中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 有頃,認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曰:『慚負長者,隨所刑 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當 朝會,裝嚴已訖,侍婢奉肉羹飜汙朝衣,婢遽收之,寬 神色不異,乃徐言曰:『羹爛汝手』。其性度如此。」
《晉書謝安傳》:「安嘗與孫綽等汎海,風起浪湧,諸人並 懼,安吟嘯自若。舟人以安為悅,猶去不止。風轉急,安 徐曰:『如此將何歸耶』?」舟人承言即迴,眾咸服其雅量。 《王承傳》:承為東海太守,政尚清靜,不為細察。小吏有 盜池中魚者,綱紀推之,承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 魚復何足惜邪?」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故,答曰: 「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甯越,以立威名,非政 化之本。」使吏送歸家。
《郭舒傳》:舒留屯沌口,採稆湖澤以自給。鄉人盜食舒 牛,事覺來謝舒曰:「卿飢所以食牛耳,餘肉可共啖之。」 世以此服其弘量。
《宋書劉秀之傳》:「秀之十許歲時,與諸兒戲於前渚。忽有大蛇來,勢甚猛,莫不顛沛驚呼,秀之獨不動,眾並 異焉。東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梁書張率傳》:「率事事寬恕,於家務尢忘懷。在新安,遣 家僮載米三十石還吳宅,既至,遂耗大半。率問其故, 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壯哉雀鼠』!」竟不研問。 《南史羊侃傳》:「侃字祖忻,泰山梁父人,性寬厚,有器局, 南還至漣口置酒,有客張孺才者,醉於船中失火,延 燒七十餘艘,所燔金帛不可勝數。侃聞,聊不挂意,命 酒」不輟,孺才慚懼自逃,侃慰喻使還,待之如舊。 《襄陽耆舊傳》:「韓係伯,襄陽人。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 誌。係伯以桑枝蔭妨他地,遷數尺,鄰畔隨復侵之,係 伯輒更改種。鄰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賢奕》沈麟士,嘗行路,鄰人認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 屐耶?」即跣而反。鄰人得屐,送前者還之。麟士曰:「非卿 屐耶?」笑而受之。
《唐書裴行儉傳》:「行儉平都支遮匐,獲瓌寶不貲,蕃酋 將士願觀焉。行儉因宴遍出示坐者,有瑪瑙盤廣二 尺,文彩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怖,叩頭流血。行儉笑 曰:『爾非故也,何至是』?」色不少吝。
《婁師德傳》:師德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 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 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 「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 使自乾耳。」
《陸元方傳》:「元方子象先為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 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 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 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 不簡邪』。」
《張文瓘傳》:文瓘字稚圭,為侍中,同列以堂饌豐餘,欲 少損。文瓘曰:「此天子所以重樞務,待賢才也。吾等若 不任職,當自引避,不宜節減,以自取名。」眾乃止。 《舊唐書歸崇敬傳》:崇敬子登,寬博容物,嘗使僮飼馬 馬蹄。僮怒,擊折馬足,登知而不責。晚年頗好服食, 有饋金石之藥者,且云「先嘗之矣」,登服之不疑。藥發 毒幾死。方訊,云「未之嘗,他人為之怒」,登視之無慍色, 常慕陸象先之為人,議者以為近之。
賢奕,張文定齊賢為江西轉運使。一日家宴,一奴竊 銀器數事於懷,公自簾下熟視不問。後為宰相,門下 廝役皆得班行,此奴竟不沾祿。奴乘閒請曰:「相公獨 遺某,何也?」公憫然語曰:「爾憶江西盜銀器數事乎?我 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今備位宰相,安敢以盜賊薦 耶?與爾錢三百千,可自擇所安。既已發,汝平昔當有 愧於吾,不足復留也。」奴震駭泣,拜謝而去。
李文靖沆,字太初。秉鈞日,有狂生叩馬獻書,歷詆其 失。公遜謝曰:「俟歸家,當自詳審。」狂生遂發訕怒,隨公 馬後,肆言曰:「居大位不能安濟天下,又不能引退,久 妨賢路,寧不愧於心乎?」公但於馬上踧踖再三,曰:「屢 求退,主上未賜允。」終無忤。
柳公權善書,公卿贈遺鉅萬,多為主藏豎所竊。別貯 杯盂一笥,緘縢如故,其器皆亡。訊之,乃曰:「不測其故。」 公權笑曰:「銀杯羽化。」不復致詰。
《大唐新語》:盧承慶為吏部尚書,總章初校內外官,有 一官督運,遭風失米。承慶為之考曰:「監運損糧,考中 下。」其人容止自若,無一言而退。承慶重其雅量,改注 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無喜容,亦無愧詞。又改曰:「寵 辱不驚,考中上。」
狄仁傑為內史,則天謂之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欲 知譖卿者乎?」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 下明臣,臣之幸也。若臣不知譖者,並為友善,臣請不 知。」則天深加歎賞。
《五代史鄭仁誨傳》:仁誨事唐將陳紹光。紹光為人驍 勇而好使酒。嘗因醉怒仁誨,拔劎欲殺之,左右皆奔 走,仁誨植立不動,無懼色。紹光擲劍於地,撫仁誨曰: 「汝有器量,必富貴,非吾所及也。」
《宋史許仲宣傳》:「仲宣性寬恕,倜儻不檢,有心計。初為 濟陰主簿,時令與簿分掌縣印,令畜嬖妾與其室爭 寵,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竊取其印藏之,封識如故, 以授仲宣。翌日署事,發匣則無其印,因逮捕縣吏數 輩及令簿家人下獄鞫問,果得之於令舍竈突中。令 聞之,倉皇失措,仲宣處之晏然,人服其量。」
《豐稷傳》:稷登第為穀城令,以廉明稱。從安燾使高麗, 海中大風,檣折舟幾覆,眾惶擾莫知所為,稷獨神色 自若。燾歎曰:「豐君未易量也。」知封丘縣,神宗召對,問: 「卿昔在海中遭風波,何以不畏?」對曰:「巨浸連天,風濤 固其常耳。憑仗威靈,尚何畏。」帝悅,擢監察御史。 《章得象傳》:得象知台州,歷南雄州,徙洪州。楊億以為 有公輔器,薦之。或問之,億曰:「閩士輕狹,而章公深厚 有容,此其貴也。」得象嘗與億戲博李宗諤家,一夕負 錢三十萬而酣寢自如。他日博勝,得宗諤金一奩。數
日博又負,即反奩與宗諤,封識未嘗發也。其度量宏廓如此。《國老談苑》:趙普在中書,每奏牘事有違戾太祖意者, 因請之於上,或拂之於地,普緩拾之,振塵以獻,有及 再三者,理遂而已。
王旦在中書,祥符末,大旱。一日,自中書還第,路由潘 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 旱困,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耶?」遂以所持 經擲旦,正中於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遽曰:「言中 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
《厚德錄》:呂蒙正丞相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 堂,士於廉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 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曰:「若一 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不知也,不問之 何損?」時皆服其局量。
《皇朝類苑》:慶曆初,仁宗久不視朝。一日聖體康復,思 見執政,坐便殿促召二府。宰相呂許公聞命,移刻方 赴召,至中書省,同列速公行,公愈緩步。既見,上曰:「久 疾方平,喜與卿等相見,而遲緩,何也?」公曰:「陛下不豫, 中外煩憂,一旦聞急召近臣,臣等若奔馳以進,慮人 心驚動耳。」上以為深得相臣之體。
《夢溪筆談》:景德中,河北用兵,車駕欲幸澶淵,中外之 論不一,獨寇忠愍贊成上意。乘輿方渡河,敵騎充斥, 至於城下,人情恟恟。上使人微覘準所為,而準方酣 寢於中書,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時鎮物,比之謝安 賢奕。王太尉薦寇萊公為相,寇公數短太尉於上前, 而太尉專稱其長。上一日謂太尉曰:「卿雖稱其美,彼 專談卿惡。」太尉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 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 也。」上由是益賢太尉。
富鄭公致政歸西都,嘗跨驢出郊,逢水南巡檢,蓋中 官也,威儀呵引甚盛。前卒呵騎者下,公舉鞭促驢,卒 聲愈厲,又唱言不肯下,請官位。公舉鞭稱名曰「弼。」弼 卒不曉所謂,白其將曰:「前有一人騎驢衝節,請官位, 不得,口稱弼。」弼將方悟曰:「乃相公也。」下馬伏謁道左, 公舉鞭去。
《步里客談》:富文忠公少日有詬者如不聞。或問之,曰: 「恐罵他人。」曰:「斥公名云富某。」曰:「天下安知無同姓者?」 《厚德錄》:韓魏公知北都,有獻玉盞一隻,公以百金答 之。開醼召漕使顯官,特設一桌,覆以繡衣,置玉盞其 上,用之酌酒,遍勸坐客。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碎, 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坐客 曰:「物破亦自有時。」謂吏將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 有?」
《賢奕》韓魏公帥定武時,夜令侍兵持燭作書,燭及公 鬚,鬚燃,公以袖摩之,作書如故。少頃回顧,已更他兵。 公恐主吏鞭之,亟呼曰:「毋更,渠今固當辦此。」
《家世舊聞》王沂公初登科,報其父書曰:「曾今日殿前 唱名,遂忝第一,皆先世積德大人,不須過喜。」因言楚 公登科時,第四人張中在殿廷,喜甚,挈楚公手曰:「如 何得鄉里知去?」楚公不答。及歸,密謂親曰:「此殆非遠 器也。」
《夢溪筆談》: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 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 投羹中,公惟啖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 喜肉。」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 粥。」其子弟愬於公曰:「庖肉為饔人所私,食肉不飽,乞 治之。」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曰:「一斤但得半斤食其」 半為饔人所廋。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 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發人過,皆類此。 《皇朝類苑》:王文正公曾為人持重,在中書最為賢相, 嘗謂大臣執政不當收恩避怨,恩欲歸己,怨使誰當。 聞者歎服,以為名言。
賢奕,真宗出《喜雨詩》示二府,王文正公袖歸,諭同列 曰:「上詩有一誤字。」王欽若曰:「此亦無害。」欽若退,密奏 之。翌日,上怒謂公曰:「昨日詩有誤字,何不奏來?」公再 拜謝,樞密馬知節具以實奏。又曰:「王旦略不辨,真宰 相器也。」上顧公笑。
《談圃》:「黃魯直得洪州解頭,赴省試,公與喬希聖數人 待榜。相傳魯直為省元,同舍置酒,有僕自門被髮,大 呼而入,舉三指問之,乃公與同舍三人,魯直不與。坐 上數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魯直飲酒自若。飲酒罷, 與公同看榜,不少見於顏色。」
《名臣言行錄》:彭思永始就舉時,貧無餘貲,惟持金釧 數隻,棲於旅舍,同舉者過之,眾請出釧為翫。客有墜 其一於袖間者,公視之不言,眾莫知也,皆驚求之,思 永曰:「數止此耳,非有失也。」將去,袖釧者揖而舉手,釧 墜於地,眾服其量。
《道山清話》:溫公在永興,一日國忌行香,幕次中客將 有事欲白公,誤觸燭臺,倒在公身上,公不動,亦不問。 《讀書鏡》:王安石薨,溫公方作相,病中聞之,簡呂申公 曰:「介甫無他,但執拗耳。凡一切贈恤之典宜厚。」人以為不惟盛德,而且知大體。
《元史蕭𣂏傳》:「𣂏字惟斗,嘗出,遇一婦人,失金釵,道旁 疑𣂏拾之,謂曰:『殊無他人,獨翁居後耳』。𣂏令隨至門, 取家釵以償其婦。後得所遺釵,愧謝還之。授陝西儒 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為賀,使一從史 先詣𣂏舍,𣂏方汲水灌園,從史至,不知其為𣂏也,使 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冠帶迎賓,從史見𣂏,有懼色」, 𣂏殊不為意。 賢奕耶律楚材與咸得卜有舊,咸得卜譖於宗王曰: 「耶律多用親舊,疑有二心,合奏殺之。」宗王遣使以聞, 太宗察其誣,責使者,罪遣之。屬有訟咸得卜不法者, 太宗命楚材鞫之,奏曰:「此人倨傲易招謗,今將有事 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帝私謂侍臣曰:「楚材寬厚長 者,汝曹固當效之。」
楊鐵崖避地松江,嘗有一貴遊子,既破產流落海上, 數踵先生門。一日竟持先生所購《倪雲林畫》去。左右 欲發之,先生曰:「吾哀其困,使往見一達官,以畫為介 耳,非盜也。」其務掩人過如此。
吉水羅公循,會試時身故貧。一日,亡其囊中罽褐。同 舍生內不自安,物色其人,紿云:「訪之。」比入坐,故探其 囊,出褐示公曰:「是不類君家物耶?」公趨出,向其人曰: 「物固相類,彼醉語耳。」同舍生歸誚公:「奈何失褐不認?」 公曰:「不然,吾失褐不甚損。彼張惡名,尚得為士人耶?」 生遜謝不及。
楊文懿公守陳,以洗馬乞假覲省。行次一驛,其丞不 知其為何官。公與之坐而抗禮,卒然問曰:「公職洗馬, 日洗幾馬?」公漫應:勤則多洗,懶則少洗。俄而報一御 史且至,丞乃促令讓上舍處之。公曰:「此固宜,然待其 至而讓未晚。」比御史至,則公門人也。跽而起居,丞乃 蒲伏階下,百狀乞憐,公亦不較。
王莊毅公竑開府淮揚時,清河衛指揮單姓者行不 檢,公嘗折抑之。尋公遭論免官。歸過清河,單祗候於 江滸,具餼致慇懃。公嘉其誠款,擇受數缶,以為醯醬 也。比發之,則皆糞穢。已復有言者表公忠節,命下還 官,指揮乃逃遁,詐為死,家人故發喪以愚里人。有仇 家蹤跡其所在,執而訟之於公,竟平其訟而遣之。 劉莊襄公天和任三邊總制時,差健卒取其孫暨一 孤姪至華州,其僕夫偶箠門役,州守怒,封鎖其門,即 薪米不供。二孤飢甚,踰垣竊出,乞食於素所知交家, 微行去。比扺公所,泣訴其事。州守以事謁制府,家眾 跂足側窺,計公必督過。州守乃公,故禮遇之。後復特 薦其賢能。
太宰屠襄惠公滽部堂燕居,令辦事官捧硯。時公新 衣白綾甚澤,其人誤傾硯汁,狼籍公衣,頓顙請罪。公 曰:「去!去!此與韓魏公不責碎盞吏同一襟度矣。」鄉有 柴姓者,假稱屠公子,沿途騷動。人以聞於公,公但呼 而戒之曰:「汝為吾子,置汝父於何地耶?法有明禁,自 今慎無復為此。」其人頓首而退。
夏忠靖公原吉,冬出使至館,晨發,命館人烘襪,誤燒 其一,館人懼不敢告,索襪甚急。左右請罪,公笑曰:「何 不早白?」并棄之而行。館人感泣。在戶部時,吏污精微 文書,驚懼,肉袒以候,公曰:「汝何預焉?」吏猶懼莫測。明 日朝畢,入便殿請罪云:「臣不謹,筆污精微文書。」 《仰山脞叢》夏忠靖公原吉,先世德興人,後家湘陰。公 德量汪洋,人莫測其際。時同事有性褊急者,嘗書公 姓於座右以自警。少忘之,性如舊,嘆曰:「夏公真不可 及也。」或問:「公量可學乎?」公曰:「某幼時,人有犯者,未嘗 不怒,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自熟,殊不與人較,何 曾不自學來?」又曰:「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 事,若先自張皇,則中便無主矣。」
《菽園雜記》:夏忠靖公德量寬厚,喜怒不形。永樂閒,嘗 以治水至崑山,寓千墩禪寺,所居不設儀從,鄉民數 人入寺遊觀,公方坐室中觀書,不意其為夏公也,雜 坐其旁,既而他之,問僧云:「『尚書何在』?僧云:『室中觀書 者是也』。」民懼,爭奔去。好食豬肝,一日膳夫供具,公飯 盡而肝如故,怪之。已而分食,乃知入鹽過多,鹹不可 食也。人服其量。
先進遺風念菴羅先生洪先魁天下時,才弱冠,時外 舅官棘寺卿,報初下,喜甚,趨告先生曰:「喜吾壻乃今 幹此大事也。」先生聆已,面項發赤,對曰:「丈夫事業,不 知更有多少在,此等三年遞一人耳,奚足為大事耶?」 是日猶自袖米,偕黃、何二孝廉聯榻蕭寺中論學焉。 《金臺紀聞》:白沙陳甫來訪定山莊孔易,定山拏舟送 之維揚,一士人同汎數十里。士人素滑稽,是日極肆 談鋒,盡衽席褻昵之事,人不堪聞,故以是為「二老困。」 定山怒不能忍,幾至厲聲色迨,明日餘恨猶未已。白 沙則當其談時,若不聞其聲,及其既去,若不識其人, 定山大服之。
《蒹葭堂雜抄》:嘉靖時,邃菴楊公為首相,尚書霍韜忌 公,特疏劾公,削秩賜罷,猶欲根蔓公門下士。有太學 生孫育,公之鄉人也,受恩最久,援入文華殿供事,以書寫資勞,例受京職。時以公黨,恐遭斥逐,乃錄公居 官事數十條,呈於霍,以求自解。不意數月後以暴卒。 公猶易服弔其喪,謂其子曰:「爾父豈負我者?我為人 所陷,波及汝父輩。汝父欲保全身家,萬不得已,姑借 我以免禍耳。吾獨不能諒之,是我又負汝父矣!」人皆 服公雅量。
器度部雜錄
编辑《抱朴子博喻》篇:「甽澮之流,不能運大白之艘;升合之 器,不能容千鐘之物。」
《寓簡》「用人當以學術器識,不當專用文詞之士。使其 人有德器行實,緣飾以文章,固為希世傑出。雖無文 采,而識量操履,有公輔之望,自不妨大用也。沾沾儇 薄,浮華自喜,雖有翰墨之功,必敗事無疑也。」
《田間書》:「木可雕而病於越度,金可鑄而病於躍冶。木 越度,金躍冶,雖有良工,巧將安施。是故君子養質以 成器。」
《王氏談錄》:人性貴乎平淡,若加以器識,即所謂宰相 器也。蓋宰制方物,等之公平,甄別不差,足任機柄耳。 昔劉卲論人物,亦以平淡為先也。
《觀微子》識量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 人所不能處。」
廉恥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否卦》
编辑
六三,包羞。
〈程傳〉三以陰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於上。非能守道安命,窮斯濫矣。極小人之情狀者也。其所包蓄謀慮邪濫無所不至,可羞恥也。〈大全〉《朱子》曰:「大凡小人做了罪惡,他心下也自不穩當,此便是包羞之說。」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程傳〉陰柔居《否》。而不中不正。所為可羞者。處不當故也。處不當位。所為不以道也。〈大全〉東萊呂氏曰:「人無有不善,所以包蓄邪濫,至可羞恥者,豈其本心也?特所處之位不當而已。」
《繫辭下》
编辑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
〈大全〉《漢上》朱氏曰:「小人不恥不仁,故不畏不義,陷於死亡,辱及其先,恥孰大焉!」
禮記
编辑《雜記下》
编辑
君子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 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餘而 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
〈大全〉嚴陵方氏曰:「君子居其位,將以行道。道非言,無自而行,居其位而無其言,是備位耳。孟子曰:『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其謂是歟?言之者眾而行之者寡,言之為易而行之為難,有其言而無其行,是空言耳。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又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其謂是歟?君子進以禮,位固不可以」苟得;退以義,則位又不可以苟失;既得之而又失之,則非義而退矣。孔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其謂是歟?政不足以聚人,則民不繁;民不繁則有曠土矣,故地有餘而民不足。《曲禮》曰:「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其謂是歟?術不足以使人,則事不逮;事不逮則有廢功,故眾寡均而倍焉。孟子曰:「地醜德齊,莫能相尚。」其謂是歟?所謂眾寡均而倍者,彼力均於此,而我功少於彼也。雖然,孔子嘗謂:「鄙夫事君,其未得之,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此乃言既得之,又失之。蓋鄙夫之心在乎固其位,君子之心在乎稱其位。勢不足以固其位而失之者,鄙夫所患也;德不足以稱其位而失之者,君子「所恥也。」
《表記》
编辑
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 其辭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
管子
编辑《四維》
编辑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 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 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 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 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 則邪事不生。
===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 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恥也。欲民之有恥,則小恥不 可不飾也。小恥不飾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恥不可 得也。
荀子
编辑《非十二子篇》
编辑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 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 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詩》云:「溫溫恭 人,惟德之基。」此之謂也。
韓詩外傳
编辑《論廉恥一則》
编辑
傳曰:聰者自聞,明者自見。聰明則仁愛著而廉恥分 矣。故非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 得。故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遠 而名彰也。《詩》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荀悅申鑒
编辑《雜言》
编辑
或曰:「修行者不為人恥諸神明,其至也乎?」曰:「未也。有 恥者,本也;恥諸神明,其次也;恥諸人,外矣。夫唯外,則 慝積於內矣。故君子審乎自恥。」
或曰:「恥者其志者乎?」曰:「未也。夫志者,自然由人,何恥 之有?赴谷必墜,失水必溺,人見之也;赴穽必陷,失道 必沈,人不見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察。不聞 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思唐虞於上世, 瞻仲尼於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想伯夷於 首陽,省四皓於商山,而知夫穢志者之足恥也;存張 騫於西極,念蘇武於朔垂,而知懷閭室者之足鄙也。」 推斯類也,無所不至矣。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德比於 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恥而知之,則聖賢其可 幾;知足而已,則固陋其可安也。聖賢斯幾,況其為慝 乎?固陋斯安,況其為侈乎?是謂有檢。純乎純哉!其上 也,其次得概而已矣。莫匪概也。得其概,苟無邪,斯可 矣。君子四省其身,怒不亂德,喜不〈缺〉義也。
晉書阮种傳
编辑《問經化之務》
编辑
對曰:「夫王道之本,經國之務,必先之以禮義而致人 於廉恥。禮義立則君子軌道而讓於善;廉恥立則小 人謹行而不淫於制度。賞以勸其能,威以懲其廢,此 先王所以保乂定功,化洽黎元,而勳業長世也。故上 有克讓之風,則下有不爭之俗;朝有矜節之士,則野 無貪冒之人。夫廉恥之於政,猶樹藝之有豐壤,良歲」 之有膏澤,其生物必油然茂矣。若廉恥不存,而惟刑 是御,則風俗彫敝,人失其性,錐刀之末,皆有爭心,雖 峻刑嚴辟,猶不勝矣。其於政也,如農者之殖磽野,旱 年之望豐穡,必不幾矣。此三代所以享德長久,風醇 俗美,皆數百年保天之祿,而秦二世而弊者,蓋其所 由之塗殊也。
周子通書
编辑《幸》
编辑
「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必有恥則可教,聞 過,則可賢。
〈注〉有恥,則能發憤而受教;聞過,則知所改而為賢。然不可教,則雖聞過而未必能改矣。以此見無恥之不幸為尢大也。 朱子曰:「兩句是一項事,知恥是由內心以生,聞過是得之於外人。須知恥,方能聞過而改,故恥為重。」
《務實》
编辑
實勝善也,名勝恥也。故君子進德修業,孳孳不息,務 實勝也。德業有未著,則恐恐然畏人知,遠恥也。
性理大全
编辑《力行》
编辑
朱子曰:事有不當耐者,豈可全學耐事?學耐事,其弊 至於苟賤不廉。 學者須要有廉隅牆壁,便可擔負 得大事去。如子路,世閒病痛都沒了。親於其身為不 善,直是不入,此大者立也。 恥有當忍者,有不當忍 者。 人須有廉恥。《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恥便是羞 惡之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今有一樣人,不能安 貧,其氣「銷屈,以至立腳不住,不知廉恥亦何所不至!」 因舉呂舍人詩云:「『逢人即有求,所以百事非』。如《論語》 必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 後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必先教取舍之際,界際分 明,然後可做工夫。不然,則立腳不定,安能有進』?」又云: 「學者不於富貴貧賤上立定,則是入門便差了也。人 之所以戚戚於貧賤,汲汲於貴富,只緣不見這箇道 理。若見得這箇道理,貧賤不曾損得,富貴不曾添得。 只要知這道理, 學者當常以志士不忘在溝壑為 念,則道義重而計較死生之心輕矣。」況衣食至微末 事不得,未必死,亦何用犯義犯分、役心、役志、營營以求之耶?某觀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於違其本心 者眾矣,可不戒哉!
廉恥部藝文
编辑《治安策》漢·賈誼
编辑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 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 者易陵,理埶然也。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 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 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諺》曰: 「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 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 賜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辠不及大夫,以其離主 上不遠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見君 之几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 臣,雖或有過,刑戮之辠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 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 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 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今與眾庶同黥劓、髡 刖、笞傌、棄市之法。然則堂不亡陛虖,被戮辱者不泰 迫虖,廉恥不行,大臣無迺握重權,大官而有徒隸亡 恥之心虖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 不忌,器之習也。臣聞之,「履雖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 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體貌之矣, 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帝令廢之可也, 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夫束縛之,係紲 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 非所以令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 吾亦迺可以加此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尊貴貴 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嘗敬,眾庶之所嘗寵,死而死耳, 賤人安宜得如此而頓辱之哉!豫讓事中行之君,智 伯伐而滅之,移事智伯,及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 必報。襄子五起而不中人,問豫子,豫子曰:「中行眾人 畜我,我故眾人事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故」此一豫讓也。反君事讎,行若狗彘,已而抗節致忠, 行出虖列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 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頑 頓亡恥,奊詬亡節,廉恥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 見利則逝,見便則奪。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主上 有患,則吾苟免而已,立而觀之耳;有便吾身者,則欺 賣而利之耳。人主將何便於此?群下至眾,而主上至 少也,所託財器職業者,粹於群下也。俱亡恥,俱苟妄, 則主上最病。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 厲寵臣之節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 廉,曰「簠簋不飾」;坐汙穢淫亂、男女亡別者,不曰汙穢, 曰「帷薄不修」;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 職。」故貴大臣定有其辠矣,猶未斥然正以謼之也,尚 遷就而為之諱也。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 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辠耳,上不執縛 係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頸 盭而加也。其有大辠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 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過耳,吾遇子 有禮矣。」遇有禮,故群臣自憙。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上設廉恥禮義以遇其臣,而臣不以節行報其上者, 則非人類也。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 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上 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 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扞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 故曰:「聖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李奇曰志記也凡此上陳廉恥之事 皆古記也如淳曰比謂比方也使忠臣以死社稷之志比於金城也師古曰二家之說皆非也此言聖人 厲此節行以御群下則人皆懷德戮力同心國家安固不可毀拔若金城也〉彼且為我死, 故吾得與之俱生;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 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仗 義,故可以託不御之權,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厲廉恥、 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 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四維論》唐·柳宗元
编辑
《管子》以禮、義、廉、恥為四維,吾疑非《管子》之言也。彼所 謂廉者,曰「不蔽惡也」;世人之命廉者,曰「不苟得也」;彼 所謂恥者,曰「不從枉也」;世人之命恥者,曰「羞為非也。」 然則是二者,果義歟?非歟?吾見其有二維,未見其所 以為四也。夫不蔽惡者,豈不以蔽惡為不義而去之 乎?夫不苟得者,豈不以苟得為不義而不為乎?雖不 「從,枉與羞,為非皆然。然則廉與恥,義之小節也,不得 與義抗而為維。聖人之所以立天下,曰仁曰義,仁主恩,義主斷,恩者親之,斷者宜之,而理道畢矣。蹈之斯 為道,得之斯為德,履之斯為禮,誠之斯為信,皆由其 所之而異名。今管氏所以為維者,殆非聖人之所立 乎?」又曰:「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 絕則滅。」若義之絕,則廉與恥其果存乎?廉與恥存,則 義果絕乎?人既蔽惡矣,苟得從枉矣,為非而無羞矣, 則義果存乎?使管子庸人也,則為此言。管子而少知 理道,則四維者,非《管子》之言也。
《五代史馮道傳序》宋·歐陽修
编辑
《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 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 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讀馮 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 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予於五代,得全節之士三, 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學古自名, 而享人之祿、任人之國者多矣,然使忠義之節,獨出 於武夫戰卒,豈於儒者果無其人哉?豈非高節之士 惡時之亂,薄其世而不肯出歟?抑君天下者不足顧 而莫能致之歟?孔子以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豈虛 言也哉?予嘗得五代時小說一篇,載王凝妻李氏事, 以一婦人猶能如此,則知世固常有其人而不得見 也。凝家青齊之閒,為虢州司戶參軍,以疾卒於官。凝 家素貧,一子尚幼,李氏攜其子負其遺骸以歸,東過 開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見其婦人獨攜一子而疑之, 不許其宿。李氏顧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牽其臂而出 之,李氏仰天長慟曰:「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 人執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斷其臂。路 人見者,環聚而嗟之,或為之彈指,或為之泣下。開封 尹聞之,白其事於朝,官為賜藥封瘡,厚卹李氏而笞 其主人者。嗚呼!士不自愛其身,而忍恥以偷生者,聞 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
廉恥部紀事
编辑《後漢書王烈傳》:烈字彥方,以義行稱鄉里。有盜牛者, 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 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 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 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 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 先盜牛者也。
《隋書趙煚傳》,嘗有人盜煚田中蒿者,為吏所執。煚曰: 「此乃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慰諭而遣之。令人 載蒿一車以賜盜者,盜者愧恧,過於重刑。
《唐書段秀實傳》:「秀實為營田官,涇大將焦令諶取人 田自占,給與農,約熟歸其半。是歲大旱,農告無入,令 諶責之急,農無以償,往訴秀實,秀實署牒免之。令諶 怒,召農責曰:『我畏段秀實耶』?以牒置背上,大杖擊二 十,輿致庭中。秀實泣曰:『乃我困汝』。即自裂裳裹瘡注 藥,賣己馬以代償。淮西將尹少榮頗剛鯁,入罵令諶」 曰:「汝誠人乎?涇州野如赭,人飢死,而爾必得穀,擊無 罪者。段公仁信大人,惟一馬,賣而市,穀入汝,汝取之 不恥。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尚不愧奴隸 耶?」令諶聞,大愧,流汗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 恨死。
《陳子昂傳》:武攸宜討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參謀。次 漁陽,前軍敗,舉軍震恐,攸宜輕易,無將略。子昂諫曰: 「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兒戲。願審智愚,量勇怯,度眾寡, 以長攻短,此刷恥之道也。」
《枝山野記》:太宗一日命左右至文淵閣覘庶吉士講 習否,令一一記其動靜。比報,各有所事,惟子欽袒臂 席地酣睡。蓋時初飲罷,子欽被酒,竟入夢耳。上命召 至,謂曰:「吾書堂為汝臥榻耶?罰去其官,可就工部為 辦事吏。」子欽略不分訴,遽謝恩起而出外,至邸即買 吏巾絛服之,步入工部,跪於庭。尚書見之,驚曰:「劉進 士何為爾,特起迎之。」子欽曰:「奉聖旨,命子欽為本衙 門吏部尚書。」不敢答。子欽便登堂侍立,與群胥等偶。 少頃,上又命一豎入部覘之,還報云云,上歎曰:「劉子 欽好沒廉恥。」更令召來。子欽至,猶吏服。上曰:「汝好沒 廉恥。」令左右還與冠帶,歸內閣著讀書。
《宋史葉夢鼎傳》:「夢鼎授少傅、右丞相兼樞密使,引疾 力辭,宰掾郎曹沓至趣行,扶病至嵊縣,請祠不獲,乞 還山林,疏奏扁舟徑歸。使者以禍福告,夢鼎語之曰: 『廉恥事大,死生事小,萬無可回之理』。」
《名臣言行錄》:「溫公隱居謝聘,忠厚之風,聞於天下。里 中後生皆知畏廉恥,行一事,必曰:『無為不善,恐司馬 端明卲先生知』。」
王安石在上前爭論,或為上所疑,則曰:「臣之素行,亦不至無廉恥,如何不足信。且論事當問事之是非利 害如何,豈可以素有廉恥劫人使信己也?夫廉恥在 常人無足道,若君子更自矜其廉恥,亦淺矣。蓋廉恥 是君子所當為者,如人守官曰:『我固不受贓。不受贓, 豈分外事乎』?」
劉安世擢右正言。是時,差除頗多政府親戚,安世言: 「祖宗以來,執政大臣親戚子弟,未嘗敢受內外華要 之職。自王安石秉政以後,盡廢累聖之制,專用親黨, 務快私意。數年閒廉恥掃地,今廟堂之上,猶習故態。」 《清暑筆談》:唐質肅子嘉問,紹聖初至京師,謁時相,一 人,朱衣象笏,為典客所拒,匍匐從門閫下入,歎曰:「士 大夫汨喪廉恥,一至此乎?」拂衣徑去。
《元史趙孟頫傳》:丞相桑哥,鐘初鳴時即坐省中,六曹 官後至者則笞之。孟頫偶後至,斷事官遽引孟頫受 笞。孟頫入訴於都堂,右丞葉李曰:「古者刑不上大夫, 所以養其廉恥,教之節義。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 桑哥亟慰孟頫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
《明外史鄒應龍傳》:「應龍擢御史,嚴嵩擅政,而帝眷又 潛移,其子世蕃,乃上疏曰:『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 權,專利無厭。其家人嚴年,士大夫無恥者,至呼為鶴 山先生。遇嵩生日,年輒獻萬金為壽。臧獲富侈若是, 主人當何如』?」
廉恥部雜錄
编辑《尹文子大道》篇:「天地之閒,不肖實眾,仁賢實寡。趨利 之情,不肖特厚;廉恥之情,仁賢偏多。」
《荀子修身篇》:「偷懦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 惡少者矣。」
《法言·君子》篇:「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仙人之 於天下,恥一日之不生。」
《史記司馬相如傳》:「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 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試筆:廉恥,士君子之大節,罕能自守者,利欲勝之耳。 物有為其所勝,雖善守者,或牽而去。故孟子謂勇過 賁、育者,誠有旨哉!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而今人求 速譽,遂得速毀以自損者,理之當然。
《筆疇》:「士風為國之本,廉恥為士風之本。廉恥興則士 風盛,士風盛則風俗和,可知矣。為政者孰不知士風 之重而廉恥不修,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其可哉?」 《日知錄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 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 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 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 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 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尢為要?故夫子之 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 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 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 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吾觀三代 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 而松柏後彫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昏之日,固 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 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 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 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 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 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 能無媿哉!
羅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 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古人治軍之道,未有不本於廉恥者。《吳子》曰:「凡制國 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 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尉繚子》言:「國必有慈孝廉 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對武王:「將有三勝:一 曰禮將,二曰力將,三曰止欲將。故禮者,所以班朝治 軍,而兔罝之武夫,皆本於文王后妃之化,豈有淫芻」 蕘,竊牛馬,而為暴於百姓者哉?《後漢書》:「張奐為安定 屬國都尉,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 又遺金鐻八枚,奐並受之,而召主簿於諸羌前,以酒 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悉 以金馬還之。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 貨,為所患苦。及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嗚呼!自古以 來,邊事之敗,有不始於貪求者哉!
杜子美詩:「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一本作「廉恥將。」 詩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觀《唐書》言:王佖為靈武節 度使,先是吐蕃欲成烏蘭橋,每於河壖先貯材木,皆為節帥遣人潛載之,委於河流,終莫能成。蕃人知佖 貪而無謀,先厚遺之,然後并役成橋,仍築月城守之。 自是朔方禦寇不暇,至今為患,由佖之黷貨也。故貪 夫為帥而邊城晚開。得此意者,郢書燕說,或可以治 國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