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三卷 |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聖人部彙考三
周二
孔子一
學行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聖人部彙考三
编辑周二
编辑孔子一
编辑按《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 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 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 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 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 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 〈音鄒〉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孔 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 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 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 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 三命茲益恭。故《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 俯,循牆而走,亦莫敢余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 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 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 子代立。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 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 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閒,於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 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魯南 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 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 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 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 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 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 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是時也,晉平公淫,六卿 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彊,陵轢中國。齊大而近於 魯,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 齊,齊師侵魯,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 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 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 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與語三日,授 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孔子, 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 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 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 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 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景公 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 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 公說,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 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 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 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閒。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 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 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 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 能以季孟之閒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 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孔子年四 十二,魯昭公卒於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 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 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 罔閬;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吳伐越,墮會稽,得 骨節專車。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 群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專車, 此為大矣。」吳客曰:「誰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 紀天下;其守為神,社稷為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 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在 虞、夏、商為汪罔,於周為長翟,今謂之大人。」客曰:「人長 幾何?」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 數之極也。」於是吳客曰:「善哉聖人!」桓子嬖臣曰:「仲梁 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 益驕,陽虎執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醳。〈音釋〉 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於公室,陪臣執國 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於季氏,因陽虎為亂,欲 廢三桓之適,更立其庶孽。陽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 子,桓子詐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於齊。是時 孔子年五十,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 子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 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乎欲往。」子路不說,止孔 子。孔子曰:「夫召我者豈徒哉!如用我,其為東周乎!」然 亦卒不行。其後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 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定公十年 春,及齊平。夏,齊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魯用孔丘,其 勢危齊。」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於夾谷。魯定公且以 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 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 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 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 是旍旄、羽祓、矛戟、劍撥,鼓噪而至。孔子趨而進,歷階 而登,不盡一等,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外國之 樂,何為於此?請命有司。」有司卻之不去,則左右視晏 子與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頃,齊有司趨而進 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倡侏儒為戲而前,孔 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熒惑諸侯 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景公懼 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 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外國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魯 君,為之奈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 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實。」於是齊侯乃歸 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定公十三年夏, 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 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於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 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於 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孔 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 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城,公歛處父謂孟孫曰:「墮 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 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定公十四年,孔 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 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 其以貴下人乎?」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 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 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齊 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 先并矣,盍致地焉?」犁鉏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 則致地庸遲乎?」於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 衣文衣,而舞《康樂》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 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 魯君為周道游。往觀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 以行矣。」孔子曰:「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 以止。」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 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師己送曰:「夫子則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 謁,可以死敗』。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師己反,桓子曰: 「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桓子喟然嘆曰:「夫子罪我, 以群婢故也夫。」孔子遂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 家。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 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於衛靈公,靈公使 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將 適陳,過匡,顏刻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 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 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 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 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 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於衛, 然後得去。去即過蒲,月餘,反乎衛,主蘧伯玉家。靈公 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 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 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 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 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 天厭之!天厭之!」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 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 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是歲,魯定 公卒。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 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 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適鄭,與弟子相 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 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 然笑曰:「形狀末也,而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遂至陳,主於司城貞子家。歲餘,吳王夫差伐陳,取三邑 而去。趙鞅伐朝歌,楚圍蔡,蔡遷於吳。吳敗越王勾踐。 會稽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尺有 咫。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 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 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 王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 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方職,使無忘服。 故分陳以肅慎矢試求之」故府,果得之。孔子居陳三 歲,會晉楚爭彊,更伐陳。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 「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於是孔 子去陳,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 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 謂曰:「吾昔從夫子過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 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 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 衛。子貢曰:「盟可負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衛靈公 聞孔子來,喜郊迎,問曰:「蒲可伐乎?」對曰:「可。」靈公曰:「吾 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之所以待晉、楚也,以衛伐之, 無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 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用我 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佛肸為中牟宰。趙簡 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 子路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 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匏 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 曰:「有心哉!擊磬乎,硜硜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孔子 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 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閒》曰:「已習其數,可 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閒》曰:「已習其志,可 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閒》曰:「有所穆然 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 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國,非文王其 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 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 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 「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 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 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 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 也。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 息乎陬鄉,作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衛,入主蘧伯玉 家。他日,靈公問兵陳,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 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鴈,仰視之色 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夏,衛靈公卒,立孫輒,是 為衛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於戚。陽虎使太子 絻八人衰絰,偽自衛,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遷於 州來。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圍 戚,以衛太子蒯聵在故也。夏,魯桓釐廟燔,南宮敬叔 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於桓釐廟乎?」已而果然。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 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 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後數日,桓子卒,康子代 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 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 「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於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 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 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 所以裁之。」子貢知孔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 孔子為招云。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於蔡。蔡昭 公將如吳,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後將往, 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楚侵蔡。秋,齊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 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 「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 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去葉反於蔡,長 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長沮 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 「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 「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 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 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 人,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 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 亡。孔子遷於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於城父。聞孔 子在陳蔡之閒,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 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閒,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 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 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 病,莫能興,孔子講誦絃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 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貢色作。 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 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 路而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 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 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 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 比干?」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 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 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 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 能脩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 脩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子貢出,顏回入見。 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 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 不修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 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 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於是使子 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昭王將以書 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 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 「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 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子男五 十里。今孔丘述三王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 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 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 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於城父。楚 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於是孔子自 楚反乎衛。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徵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 使子貢往,然後得已。孔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是時 衛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而孔子弟子 多仕於衛,衛君欲得孔子為政,子路曰:「衛君待子而 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 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則 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 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矣。夫 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無所苟 而已矣。」其明年,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克之。 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 於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對曰:「用之有名,播 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於此道,雖累千社, 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對曰:「欲召之,則 毋,以小人固之,則可矣。」而衛孔文子將攻太叔,問策 於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 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 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 乎魯。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曰:「舉 直錯諸枉,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 雖賞之不竊。」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 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 《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 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 則吾能徵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 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 《禮記》自孔氏。孔子語魯太師:「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 《縱》之,純如,《皦如》,《繹如》也以成。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 《雅》《頌》各得其所。」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 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 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 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 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 矣。」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 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者甚眾。孔子以 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 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 反,則弗復也。其於鄉黨,恂恂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廟 朝廷,辯辯言「唯謹爾。」朝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與下 大夫言,侃侃如也。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君 召使儐,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駕行矣。魚餒肉敗,割 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 改,是吾憂也。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子不語 怪,力亂神。」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 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 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達巷,黨人童子曰:「大哉孔 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曰:「我何執?執御乎?執射 乎?我執御矣。」牢曰:「子云不試,故藝。」魯哀公十四年春, 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 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顏淵 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嘆 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 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伯夷、叔齊乎!」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謂:「虞仲、夷 逸隱居放言,行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 可。」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歿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 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 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 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 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 王狩於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後有王者 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孔子 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 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 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 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歎歌曰:「太山壞 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 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 兩柱閒,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殆殷人也。」後七 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 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貢曰:「君 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 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余 一人,非名也』。」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 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貢 廬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 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 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冢。孔子冢 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 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 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孔子生鯉,字伯魚。 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 嘗困於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 《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 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 十七,嘗為魏相。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 死於陳下。駙弟子襄,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 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 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為今皇帝博士,至臨淮 太守,蚤卒。安國生卬,卬生驩。
按《晏子外篇》:「仲尼之齊見景公,景公說之,欲封之以 爾稽,以告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彼浩裾自順,不可以 教下;好樂綏於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 職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衰費日,不可使子民。行之。 難者在內,而傳者無其外。故異於服,勉於容,不可以 道眾而馴百姓。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 而民行滋薄,聲樂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聲樂 以侈世,飾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趨翔之節 以觀眾,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兼壽不 能殫其教,當年不能究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 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愚其民也,不可以示 其教也,不可以導民。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 以導眾存民也。」公曰:「善。」於是厚其禮而留其敬,見不 問其道,仲尼迺行。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曰:「見君不見其 從政者可乎?」仲尼曰:「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 其為人。」晏子聞之,曰:「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 識其過,不能自立也。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誹 謗為類,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嬰聞之,以一心 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今未 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于影, 獨寢不慚于魂。孔子拔樹削跡,不自以為辱,窮陳蔡, 不自以為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 人之非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傳》而 貴之,今吾望《傳》而疑之。」仲尼聞之曰:「語有之:言發于 邇,不可止於遠也;行存於身,不可掩於眾也。吾竊議 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 為友,不及人以為師。今丘失言於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曰:「鄰國有聖人,敵國之 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 弱主也;孔子,聖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以相齊。孔 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 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 納,故困於陳蔡之閒。
按《莊子人閒世篇》: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 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 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 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 多疾。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仲尼曰:『譆 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 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 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 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 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 也。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 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 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 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 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 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 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 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 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 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堯攻叢枝、胥敖, 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 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 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 我來。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 陽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 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 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曰:「然則 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 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 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 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 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 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 徒。其言雖教,讁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 雖直不為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 「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 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顏回曰:「吾無以進矣, 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而為之,其易邪?易 之者,皞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 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 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 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 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 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 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 於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 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 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 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 之化也,舜禹之所紐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終,而況散 焉者乎?」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 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 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嘗語諸梁也,曰:『凡事 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 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 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麤而不臧,爨無欲清之 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 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仲 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 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 所逃於天地之閒,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 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 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 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 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夫 子其行可矣。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 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 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 惡之言。凡溢之類也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 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且
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言者, 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 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 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 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 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 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 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 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 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 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 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 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 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 用也。
《德充符篇》: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 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 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 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直 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 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 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 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 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 也。」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 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 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 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 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 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於地,唯 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幸能 正生,以正眾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 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 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 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 物為事乎?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 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惟不知務而 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我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 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 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陋矣。夫子 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 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 人乎?」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 賓以學子為?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 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 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無趾曰: 「天刑之,安可解?」魯哀公問於仲尼曰:「衛有惡人焉,曰 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 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 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濟 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 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 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 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 寡人信之;國無宰而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氾而 若辭,寡人醜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 人卹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仲 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㹠子食於其死母者,少 焉,眴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所愛 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戰而死者,其人 之葬也,不以翣資。刖者之屨,無為愛之,皆無其本矣。 為天子之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於外,不得 復使形全猶足以為爾,而況全德之人乎!今哀駘它 未言而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 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公曰:「何謂才全?」仲尼曰:「死 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 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 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 失於兌,使日夜無卻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 者也,是之謂才全。」「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 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 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 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 而亡吾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大宗師篇》: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 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 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 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 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 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 「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 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 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 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汝往弔之,丘則陋矣。彼方 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 贅縣疣,以死為決。「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 後之所在?假於異物,託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 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 之耳目哉?」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曰:「丘,天之戮 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 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 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 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 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心中不慼, 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 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 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 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 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 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 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 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 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 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 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意而 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汝 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 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 遙蕩恣雎轉徙之塗乎?」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其藩。」 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 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 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罏錘之閒耳。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 以隨先生邪?」許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 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 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 巧,此所遊已。」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 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 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 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 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 請從而後也。」
《天地篇》:夫子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 然不然。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㝢,若是則可謂聖 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係勞形怵心者也。執狸之狗 成思,猨狙之便,自山林來丘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 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眾,有形者與 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 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 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天道篇》: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 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 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 說。老聃中其說曰:「太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 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 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為矣?」老 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 仁義之情也。」老聃曰:「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 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 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 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 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 夫子亂人之性也。」
《天運篇》:孔子西遊於衛,顏淵問師金曰:「以夫子之行 為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顏淵曰:「何也?」師 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 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 之而已;將復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游居寢臥其 下,彼不得夢,必且數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 芻狗,取弟子游居,寢臥其下。故伐樹於宋,削跡於衛, 窮於商周,是非其夢邪?「圍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 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 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
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且子獨不見夫桔 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 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 不矜於同而矜於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 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 者,應時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 齕齧挽裂,盡去而後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 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 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 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矉而不知 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孔子行年五十有 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 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 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老 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 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 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 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 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不止,外 無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於外,聖人不出;由外入 者,無主於中,聖人不隱。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 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覯而多責。」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食於 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養也; 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遊。以富為是者,不能 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 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闚其所不休者,是 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 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 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 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 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 天下無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 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 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 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 若相忘於江湖。」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 「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 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陰陽。予 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子貢曰:「然則人固 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賜亦 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方將倨堂而 應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子貢曰:「夫 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係聲名一也,而先生獨 以為非聖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進,子何以謂不 同?」對曰:「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 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聃曰:「小 子少進,余語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 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 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舜之 治天下,使民心兢。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 言,不至乎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 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 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作始有倫,而今乎 婦女何言哉?余語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 而亂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川之 精,中墮四時之施,其知憯於?蠆之尾,鮮規之獸,莫 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聖人,不可恥乎?其 無恥也,子貢蹴蹴然立不安。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 《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 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 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 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 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 豈履哉?」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 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 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 而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 得之矣。烏鵲孺」,魚傅沫,細腰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 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 丘得之矣。
《秋水篇》: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絃歌不輟。子 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汝。我諱窮 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 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 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 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 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 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 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至樂篇》: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 「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 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 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 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 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 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汝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 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 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 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 養養鳥者,宜栖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鰌。」 隨行列而止,委蛇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 譊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 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 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 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 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達生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 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 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 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 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 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 乎!」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 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游者數能,若乃夫 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敢 問何謂也?」仲尼曰:「善游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 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 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 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其巧 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
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沬四十里,黿黽魚鱉 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髮行歌而游於 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 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 命,與齊俱入,與汨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 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 「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 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山木篇》:孔子圍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 弔之,曰:「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予嘗言 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 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 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 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 功,功成者隳,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 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於狂。 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人亦無貴焉。至 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 逃於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 鳥獸不惡,而況人乎?」孔子問子桑虖曰:「吾再逐於魯, 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閒。吾犯 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子桑虖曰:「子獨不 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 『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 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 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 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親,小 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孔子曰:「敬聞 命矣。」徐行翔徉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其愛 益加進。
孔子窮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 枝,而歌《焱氏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 角,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於人之心。顏回端拱還目 而窺之。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愛己而造哀也,曰: 「回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 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誰乎?」回曰:「敢問無受天損《易》。」仲 尼曰:飢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 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臣之道 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何謂無受人益難?仲尼 曰:始用四達,爵祿並至,而不窮物之所利,乃非己也, 吾命有在外者也。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吾若取 之何哉?故曰:「鳥莫知於鷾鴯,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 雖落其實,棄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閒,社稷存 焉爾。「何謂無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謂人與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 之不能有天,性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田子方篇》: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 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 於知人心,吾不欲見也。」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 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 有以振我也。」出而見客,入而歎;明日見客,又入而歎。 其僕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歎,何邪?」曰:「吾固告子矣, 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 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其諫我也似 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嘆也。」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 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 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顏淵 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 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 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 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 而周,無器而民蹈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 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 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 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 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 物而動,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 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 失之,「可不哀與!汝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 汝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吾服汝也甚忘,汝 服吾也亦甚忘。雖然,汝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 忘者存。」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沭,方將被髮而乾,慹然 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 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 也。《老聃》曰:「吾遊心於物之初。」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 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嘗為汝議乎,其將至 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 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消息滿虛, 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 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 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孔子曰:「請問遊是?」老聃曰:「夫 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孔 子曰:「願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 疾易水。行少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 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 則四支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 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棄泥塗, 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 始有極也,夫孰足以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孔子曰: 「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 說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 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地 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 「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 知天地之大全也。」
知。《北遊篇》: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閒,敢問至道。」老 聃曰:「女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 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 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 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 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邀於此者四。枝強思慮 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 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 道與!且夫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聖人已斷之矣。 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損之而不加損者,聖人之所保 也。淵淵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運量萬物 而不匱,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萬物皆往資焉而不 匱,此其道與!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閒, 直且為人,將反於宗。自本觀之,生者喑醷物也,雖有 壽夭,相去幾何?須臾之說也,奚足以為?堯桀之是非? 果蓏有理,人倫雖難,所以相齒。聖人遭之而不違,過 之而不守,調而應之,德也;偶而應之,道也,帝之所興, 王之所起也。人生天「地之閒,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 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 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墮其天 袠,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不形之 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 眾人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 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
冉求問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猶 今也。」冉求失問而退。明日復見,曰:「『昔者吾問未有天 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猶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 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為不神者求邪?無古無今,無始無 終,未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乎?」冉求未對。仲尼曰:「已矣, 未應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 所一體。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 先物也。猶其有物也,猶其有物也,無已。聖人之愛人 也終無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顏淵問于仲尼曰:「回 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無有所迎』。回敢問其遊。」仲 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 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 與之莫多。狶韋氏之囿,黃帝之圃,有虞氏之宮,湯武 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師,故以是非相也,而況 今之人乎?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 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山林與,皋壤與,使 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 不能禦其去,弗能止國。 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夫知 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無知無能 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務免乎人之所不免者,豈不 亦悲哉!至言去言,至為去為,齊知之所知則淺矣。 《徐無鬼篇》:「仲尼之楚,楚王觴之,孫叔敖執爵而立,市 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曰:「丘也聞 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於此乎言之。」巿南宜僚弄丸 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丘願 有喙三尺,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 《則陽篇》: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 登極者,子路曰:「『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是聖人僕 也。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 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 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請往召之。孔子曰:「已 矣。彼知丘之著於己也,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 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於 佞人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而何以為存?」子 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仲尼問於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曰:「夫衛靈公飲酒 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其所 以為靈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騫曰:「夫靈 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鰌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 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 為靈公也。」狶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 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 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埋之。」夫靈公之為靈也久 矣,之二人何足以識之?
《外物篇》: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 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 誰氏之子?」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 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 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 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歡為」 驁,終身之醜,中民之行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反無非傷 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 其載焉終矜爾。
《讓王篇》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 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餰粥; 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 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 「『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 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 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孔子窮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 憊,而弦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 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 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嘗絕音, 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孔子 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子 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 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 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於 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 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 而弦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 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 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盜跖篇》: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 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 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 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孔子謂 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 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 子兄弟之親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 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丘請為先生往
說之。」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 泉,意如飄風,強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 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無往。」孔子不聽。顏 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山 之陽,膾人肝而餔之。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 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之 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 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 冠,帶死牛之脅,多辭謬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 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 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 重,疾走歸,不然,吾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孔子復通 曰:「丘得幸於季,願望履幕下。」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 前。」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 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 則生,逆吾心則死。」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 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 知維天地,能辨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 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今將 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齒 如齊貝,音中黃鍾,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 焉。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 衛,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百里,立數十萬戶 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昆 弟,共祭先祖,此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盜跖 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 恆民之謂耳。今長大美好,人見而說之者,此吾父母 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且吾聞之:好 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 欲規我以利而恆民畜我也,安可長久也?城之大者, 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 立為天子,而後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聞之, 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 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 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 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 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 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𧈪尤戰于涿鹿之野,流血 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伐紂。自是之後, 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今子 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 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 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子以甘 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 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 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菹於衛東門之上,是子教之 不至也。子自謂才士聖人邪?則再逐於魯,削跡於衛, 窮於齊,圍於陳蔡,不容身於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 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世之所 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涿鹿之野,流血 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 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 其真,而強反其性情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謂賢 士,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 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 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 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 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 死。此四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 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 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 臣也,然卒為天下笑。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 足貴也。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 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今 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 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死 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 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託於 無窮之閒,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 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我之所 棄也。亟去走歸,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 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孔子再拜趨走,出 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 不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 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孔子 仰天而嘆曰:「然。」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 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 幾不免虎口哉!」
《漁父篇》: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 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 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 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 族,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應。 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 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 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子貢曰:「非也。」「侯王 之佐與?」子貢曰:「非也。」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 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 道也。」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 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挐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 鄉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進。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 「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於下 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 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於今,六十 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客曰:「同類相從,同 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 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 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 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徵賦不屬, 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 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 憂也;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 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 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 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 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 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 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謂之總;莫之 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 謂之腴;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 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 所欲,謂之險。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 友,明君不臣。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 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見過不更, 聞諫愈甚,謂之狠。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 善,謂之矜。此四患也,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 已。」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 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 何也?」客悽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 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 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 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閒,察同異 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 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 人,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孔 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 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 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 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 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 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 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 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 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 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愚 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不知貴真,碌碌而受變 於俗,故不足惜哉!子之早湛於人偽,而晚聞大道也。」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 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 而卒學大道。」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 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 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閒。顏淵還 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挐音,而後敢 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 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 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挐逆立,而 夫子曲要磬折,再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 子矣,漁父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軾而歎曰:「甚矣,由之 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閒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 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 至仁,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 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 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 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 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列御寇》篇:「魯哀公問於顏闔曰:『吾以仲尼為貞幹,國 其有瘳乎』?曰:殆哉圾乎!仲尼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 辭,以支為旨,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受乎心,宰乎 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汝與,予頤與,誤而可矣。今使 民離實學偽,非所以視民也。為後世慮,不若休之難治也。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雖以事齒」 之,神者弗齒。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 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 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孔子曰:「凡人心險 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 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 有堅而縵,有緩而針。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 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 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 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