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51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一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錄

 聖門諸賢部列傳四

  仲由       言偃

  卜商       顓孫師

  澹臺滅明     宓不齊

  原憲       南宮韜

學行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聖門諸賢部列傳四

编辑

仲由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仲由,弁人也,字子路,一字季 路。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 而剛直,性鄙而不達於變通。仕衛為大夫,遇蒯瞶與 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 而惡言不入於耳。」

《致思篇》:子路治蒲,請見於孔子,曰:「由願受教於夫子。」 子曰:「蒲其何如?」對曰:「邑多壯士,又難治也。」子曰:「然吾 語爾:恭而敬,可以攝勇;寬而正,可以懷強;愛而恕,可 以容困;溫而斷,可以抑姦。如此而加之,則正不難矣。」 《三恕篇》子路盛服見於孔子,孔子曰:「由是倨倨者何 也?夫江始出于岷山,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於江津,不 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今爾衣 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趨 而出,改服而入,蓋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奮於 言者華,奮於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 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 則智,行至則仁。既仁且智,惡不足哉!」

《好生篇》: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 子,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 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 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待劍乎?」子路曰:「由乃今聞此 言,請攝齊以受教。」

《辨政篇》: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其境,曰:「善哉由 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寬矣。」至 其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斷矣。」子貢執轡而問曰:「夫 子未見由之政而三稱其善,其善可得聞與?」孔子曰: 「『吾見其政矣』。入其境,田疇盡易,草萊甚辟,溝洫深治。 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盡力也。入其邑,牆屋完固,樹」 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 清閑,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也。以此 觀之,雖三稱其善,庸盡其美乎?

《子路初見篇》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 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 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也哉?」孔子曰:「夫人 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 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 問,孰不順哉?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 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 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 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將行,辭於孔子。子曰:「贈汝以車乎?贈汝以言乎?」 子路曰:「請以言。」孔子曰:「不強不達,不勞無功,不忠無 親,不信無復,不恭失禮,慎此五者而已。」子路曰:「由請 終身奉之。敢問親交取親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長為 善士而無犯若何?」孔子曰:「汝所問,苞在五者中矣。親 交取親,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也;長為善士而無犯, 其禮也。」

《困誓篇》:孔子遭厄於陳蔡之閒,絕糧七日,弟子餒病, 孔子絃歌。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弗應。曲 終而曰:「由,來!吾語汝,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 為無懾也。其誰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悅,援 戚而舞,三終而出。明日免於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 從夫子而遭此難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惡何也?夫 陳蔡之閒,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也。吾聞之: 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 志之始,於是乎在。」

《公西赤問篇》: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昏而奠,終日 不足,繼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 司跛踦以臨事,其為不敬也大矣。他日祭,子路與焉, 室事交於戶,堂事當於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徹。 孔子聞之曰:「以此觀之,孰謂由也而不知禮?」

按《左傳定公十二年》: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於是 叔孫氏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 以襲魯,公與三子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費人 攻之,弗克,入及公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 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 公斂處父謂孟孫「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 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墮。冬 十二月,公圍成,弗克《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 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 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 於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 是義之也。」由弗能。

十五年秋齊陳瓘如楚過衛仲由見之曰:「天或者以 陳氏為斧斤既斲喪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 使終饗之亦不可知也。若善魯以待時不亦可乎!何 必惡焉」子玉曰:「然吾受命矣。子使告吾弟。」

衛孔圉取太子。蒯瞶之姊,生悝。孔氏之豎渾良夫長 而美。孔文子卒,通於內。太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太子 與之言曰:「苟使我入獲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與之 盟。」為請於伯姬。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舍於孔子之外 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羅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欒 寧問之,稱姻妾,以告。遂入適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 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迫孔悝於廁,強盟 之,遂劫以登臺。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季子, 召獲,駕乘車,行爵,食炙,奉衛侯輒來奔。季子將入,遇 子羔將出,曰:「門已閉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 及,不踐其難。」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難。」子羔遂出。子路 入,及門,公孫敢門焉。曰:「無入為也。」季子曰:「是公孫也, 求利焉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 出,乃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且曰:「太 子無勇,若燔臺半,必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 黶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 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 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猳豚,陵暴 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 請為弟子。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 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子路有聞,未之能 行,唯恐有聞』』。」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 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縕 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 未入於室也。」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 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子路喜,從游,遇長沮、桀溺,荷 蓧丈人。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 孔子曰:「可謂具臣矣。」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 「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 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初,衛靈公有寵姬 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 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 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 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 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 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 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 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 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 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 請得而殺之。」蕢聵勿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 下石乞。壼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 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 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是時 子貢為魯使於齊。

按《莊子·天道篇》:「孔子西藏書于周室。子路謀曰:『由聞 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 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

《田子方》篇:「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仲尼見之而不言。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耶』?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 登極者,子路曰:「『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是聖人僕 也。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 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 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請往召之。孔子曰:「已 矣。彼知丘之著於己也,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 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於 佞人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而何以為存?」子 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讓王篇》孔子窮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顏色甚憊,而絃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 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 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絃歌鼓琴,未 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顏回無以應,入告孔 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 語之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 「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 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

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
考證
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阨,於丘其幸乎!」孔子削

然反琴而絃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

《漁父篇》: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 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 鬚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 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 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 族,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應。 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 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 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子貢曰:「非也。」「侯王 之佐與?」子貢曰:「非也。」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 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 道也。」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 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 鄉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進,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 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 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 子曲要磬折,再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 矣,漁父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軾而歎曰:「甚矣,由之難 化也!湛於禮義有閒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 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至 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 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 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 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 有矣,吾敢不敬乎?

按《孔叢子·記義》篇:「顏讎由善事親,子路義之。後讎以 非罪執於義,將厄,子路請以金贖焉。人將許之,既而 二三子納金於子路以入衛,或謂孔子曰:『受人之金, 以贖其私昵,義乎』?子曰:『義而贖之。貧取於友,非義而 何?愛金而令不辜陷辟,凡人且猶不忍,況二三子於 由之所親乎?《詩》云:『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苟出金可以 「生人,雖百倍古人,不以為多。故二三子,其欲由也成 其義,非汝之所知也。」

按《韓詩外傳》:孔子遭齊程木子於郯之閒,傾蓋而語, 終日。有閒顧子路曰:「『由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不 對。有閒又顧曰:『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 曰:『昔者由也聞之於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 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 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 夫齊《程木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贈,終身不 之見也。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路與巫馬期薪于韞丘之下。陳之富人有處師氏 者,脂車百乘,觴于韞丘之上。子路與巫馬期曰:「使子 無忘子之所知,亦無進子之所能,得此富,終身無復 見夫子。子為之乎?」巫馬期喟然仰天而嘆,闟然投鎌 於地,曰:「吾嘗聞之夫子,勇士不忘喪其元,志士仁人 不忘在溝壑。子不知予與試予與意者其志與?」子路 心慚,故負薪先歸。孔子曰:「由來何為偕出而先返也?」 子路曰:「向也」,由與巫馬期薪於韞丘之下。陳之富人 有處師氏者,脂車百乘,觴於韞丘之上,由謂巫馬期 曰:「使子無忘子之所知,亦無進子之所能,得此富,終 身無復見夫子,子為之乎?」巫馬期喟然仰天而嘆 然投鎌於地曰:「吾嘗聞夫子,勇士不忘喪其元;志士 仁人,不忘在溝壑。子不知予與試予與意者,其志與 由也?」心慚,故先負薪歸。孔子援琴而彈《詩》曰:「肅肅鴇 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 蒼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耶?使汝願者。」

孔子行,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帶甲以圍。孔子舍。 子路慍怒,奮戟將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義之寡裕 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講,是丘之罪也。若吾非 陽虎,而以我為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 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圍罷。《詩》曰:「來游來歌」,以 陳盛德之和,而無為也。

孔子困於陳蔡之閒,即《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 糝,弟子有飢色,讀書習禮樂不休。子路進諫曰:「為善 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賊。今夫子積德 累仁,為善久矣,意者當遣行乎?奚居之隱也?」孔子曰: 「由來,汝小人也,未講於論也。居,吾語汝。子以知者為 無罪乎?則王子比干何為刳心而死?子以義者為聽 乎?則伍子胥何為抉目而懸吳東門。子以廉者為用 乎?則伯夷、叔齊何為餓於首陽之山?子以忠者為用 乎?則鮑叔何為而不用?葉公,子高終身不仕,鮑焦抱 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 眾矣,豈獨丘哉?賢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時也。今無 有時,賢安所用哉?故虞舜耕於歷山之陽,立為天子, 其遇堯也。《傳》說「負土而版築以為大夫」,其遇武丁也。 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 遇湯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於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自檻車 以為仲父」,則遇齊桓公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 秦伯牧牛,舉為大夫,則遇秦繆公也。虞丘於天下以 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 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夫驥 罷鹽車,此非無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驥不得伯樂,安 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夫《蘭》請幫助識別此字。「生於茂 林之中,深山之閒,人莫見之,故不芬。」夫學者,非為通 也,為窮而不憂,困而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 惑焉。故聖人隱居深念,獨聞獨見。夫舜亦賢聖矣,南 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世,能自免 於刑戮之中,則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殺關龍逢,紂 殺王子比干,當此之時,豈關龍逢無知而王子比干 不慧乎哉?此皆不遇時也。故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 須其時者也。子無惑焉。《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按《說苑》,子路為蒲令,備水災,與民春修溝瀆,為人煩 苦,故予人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 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 災,故與人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於食,故與人一 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 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爾 以民為餓,何不告於君,發倉廩以給食之,而以爾私 饋之,是汝不望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 否則爾之受。」缺二字「久矣!」子路心服而退。

按《闕里志》:「仲由,唐贈衛侯,宋封河內公,進封衛公。」

言偃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三 十五歲,特習於禮,以文學著名,仕為武城宰。嘗從孔 子適衛,與將軍文子蘭相善,使之受學於夫子。 《子貢問》篇: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而東門 襄仲卒,壬午猶繹。子游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 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游問於孔子曰:「既服練 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子夏問篇》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 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子曰:「始使則矣。羔裘 元冠者,易之而已,女何疑焉?」

《公西赤問篇》:子游問於孔子曰:「葬者塗車芻靈,自古 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無益於喪。」孔子曰:「為芻靈者 善矣,為偶者不仁,不殆於用人乎?」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 十五歲。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絃歌之 聲,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 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孔子以為子 游習於文學。

按《闕里志》言:「偃唐贈吳侯,宋封丹陽公,進封吳公。」

卜商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卜商,衛人,字子夏,少孔子四 十四歲。習於《詩》,能誦其義,以文學著名。為人性不弘, 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 師伐秦,三豕度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志》者問 諸晉史,果曰:「己亥。」於是衛以子夏為聖。孔子卒後,教 於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焉。

《致思篇》: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 曰:「之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 短者,故能久也。」

《執轡篇》:子夏問於孔子曰:「商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 獸昆蟲,各有奇耦,氣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達 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如九,九九八十 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 從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 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 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為律, 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 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風,風為蟲,故蟲八 月而生。其餘各從其類矣。鳥魚生陰而屬於陽,故皆 卵生。」魚遊於水,鳥遊於雲,故立冬則燕雀入海化為 蛤,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萬物之 所以不同,介鱗夏食而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齟 嚼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 角無前齒者膏,無角無後齒者脂。晝生者類父,夜生 者似母。是以至陰主牝,至陽主牡。敢問其然乎?」孔子 曰:「然。吾昔聞老聃亦如汝之言。」子夏曰:「商聞《山書》曰: 『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 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谿谷為牝,蜯蛤龜珠,與日月 而盈虛。是故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 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食水者善遊 而耐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不治,食 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緒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捍,

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而
考證
神』。」故曰:「羽蟲三百有六十,而鳳為之長;毛蟲三百有

六十,而麟為之長;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龜為之長;鱗 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為之長;倮蟲三百有六十,而人 為之長。」此乾巛之美也。殊形異類之數,王者動必以 道,動靜必以道,靜必順理,以奉天地之性,「而不害其 所主,謂之仁聖焉。」子夏言終而出,子貢進曰:「商之論 也何如?」孔子曰:「汝何謂也?」對曰:「微則微矣,然則非治 世之待也。」孔子曰:「然。各其所能。」

按《史記弟子列傳》:「『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子 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 『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子 貢問:『師與商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然則師愈 與』?曰:『過猶不及』。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 儒』。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衛文侯師。其子死, 哭之失明。」

按《列子黃帝篇》: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藉芿燔 林,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 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 徐而察之,形色七竅,人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 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 襄子曰:『而嚮之所出者,石也;而嚮之所涉者,火也』。其」 人曰:「不知也。」魏文侯聞之,問《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 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 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子 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雖然,試語之有暇矣。」文侯 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者也。」 文侯大悅。

按《荀子大略篇》:「子夏貧,衣若縣鶉。人曰:『子何不仕』?曰: 『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 按《韓子》:「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 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 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故 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 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按《孔叢子論書》篇:「子夏問《書》大義,子曰:『吾於《帝典》見 堯、舜之聖焉;於《大禹》《皋陶謨》《益稷》見禹、稷、皋陶之忠 勤功勳焉;於《洛誥》見周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觀美, 《大禹謨》《禹貢》可以觀事,《皋陶謨》《益稷》可以觀政,《洪範》 可以觀度,《泰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 觀誡。通斯七者,則《書》之大義舉矣』。」 子夏讀《書》既畢, 而見夫子。夫子謂曰:「子何為於《書》?」子夏對曰:「《書》之論 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離離然若星辰之錯行, 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凡商之所受《書》於夫 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雖退而窮,居河、濟之閒,深山 之中,作壤室,編蓬戶,常於此彈琴以歌先王之道,則 可以發憤慷喟,忘己貧賤。故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 之,上見堯舜之德,下見三王之義,忽不知憂患與死 也。夫子愀然變容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其亦 表之而已,未睹其裏也。」夫闚其門而不入其室,惡睹 其裏廟之奧,百官之美乎?

按《韓詩外傳》: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可言於 《詩》矣?」子夏對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 燎燎乎如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 義,弟子不敢忘,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詠先王之風, 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詩》曰:『衡 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飢』。」夫子造然變 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詩》已矣。然子以見其表,未見 其裏。」顏淵曰:「其表已見其裏,又何有哉?」孔子曰:「闚其 門,不入其中,安知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 丘嘗悉心盡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後有深谷,泠泠 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見其裏,蓋謂精微者也。」 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睢》至矣 乎!夫《關睢》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 紛紛沸沸,道之所行,雖神龍化,斐斐文章,大哉《關睢》 之道也!萬物之所繫,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 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至,則《關睢》之事,將奚由至 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之事 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 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閒,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 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睢》!乃天地之基也!」 哀公問子夏曰:「必學而後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曰: 「不學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帝 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乎《大墳》,顓頊學乎《祿圖》, 帝嚳學乎」赤松子,堯學乎務成子附,舜學乎尹壽,禹 學乎西王國,湯學乎《貸子相》,文王學乎錫疇子斯,武 王學乎太公,周公學乎虢叔,仲尼學乎老聃。此十一 聖人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傳 乎後世者也。

衛靈公晝寢而起志氣益衰。使人馳召勇士公孫悁。 道遭行人卜商。卜商曰:「何驅之疾也?」對曰:「公晝寢而 起使我召勇士公孫悁。」子夏曰:「微悁而勇若悁者可乎?」御者曰:「可。」子夏曰:「載我而反」至君曰:「使子召勇士 何為召儒」使者曰:「行人曰:『微悁而勇。若悁者可乎』?」臣 曰:「可。即載與來。」君曰:「諾延先生」上趣召公孫悁至入 門,杖劍疾呼曰:「商下!我存若頭!」子夏顧咄之曰:「咄!內 劍,吾將與若言勇。」於是君令內劍而上。子夏曰:「來!吾 嘗與子從君而西,見趙簡子,簡子披髮杖矛而見我 君。我從十三行之後,趨而進曰:『諸侯相見,不宜不朝 服。不朝服,行人卜商將以頸血濺君之服矣。使反朝 服而見吾君,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 若我,一矣。又與子從君而東,至阿,遭齊君重鞇而坐, 吾君單鞇而坐,我從十三行之後,趨而進曰:『禮,諸侯 相見,不宜相臨,以庶揄其一鞇而去之者,子耶?我耶』?」 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二矣。又與子從君 於囿中,於是兩寇肩逐我,君拔矛下格而還,子耶?我 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三矣。所貴為士 者,上攝萬乘,下不敢敖乎匹夫,外立節矜而敵不侵 擾,內禁殘害而君不危殆,是士之所長,君子之所致 貴也。若夫以長掩短,以眾暴寡,凌轢無罪之民,而成 威於閭巷之閒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惡也, 眾之所誅鋤也。《詩》曰:『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夫何以論 勇於」人主之前哉?於是靈公避席抑手曰:「寡人雖不 敏,請從先生之勇。《詩》曰:『不侮矜寡,不畏強禦』。」卜先生 也。

子夏過曾子,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為公費乎?」曾子 曰:「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 瑟不在其中。」子夏曰:「敢問三樂。」曾子曰:「有親可畏,有 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 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子 夏曰:「敢問三費。」曾子曰:「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 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 費也。」子夏曰:「善哉!謹身!事一言愈於終身之誦,而事 一士愈於治萬民之功。夫人不可以不知也。吾嘗蓾 焉,吾田期歲不收,土莫不然,何況于人乎?與人以實, 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夫實之與實,如膠如 漆;虛之與虛,如薄冰之見晝日。君子」可不留意哉! 按《搜采異聞錄》,魏文侯以卜子夏為師。案《史記》所書, 少孔子四十四歲。孔子卒時,子夏年二十八矣。是時 周敬王四十一年,後一年元王立,歷正定王、考王至 威烈王二十三年,魏始為侯。去孔子卒時七十五年。 文侯為大夫,二十二年而為侯,又十六年而卒。姑以 始侯之歲計之,則子夏已百三歲矣,方始為諸侯師, 豈其然乎?

按《闕里志》:「唐開元二十七年,贈子夏為魏侯;宋大中 祥符二年,封河東公;咸淳三年,改封魏公。」

顓孫師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 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資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 不務立於仁義之行。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 四十八歲。子張問干祿,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祿在其中矣』。他日從在陳蔡閒,困問行,孔子曰:『言忠 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國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 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 衡,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 達矣?」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國必聞, 在家必聞。」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直而好 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國及家必達。夫聞也者, 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

按《莊子·盜跖》篇:「子張問於滿苟得曰:『盍不為行?無行 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故觀之名計之利, 而義真是也。若棄名利,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不 可一日不為乎?滿苟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夫名 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 是也。若棄名利,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 子張曰:「昔者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今謂臧聚曰: 『女行如桀紂,則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賤也。 仲尼墨翟,窮為匹夫,今謂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 則變容易色,稱不足者,士誠貴也。故勢為天子,未必 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滿 苟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 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 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 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也,不亦拂乎!故《書》曰:『孰惡孰美, 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子張曰:「子不為行,即將疏戚 無倫,貴賤無義,長幼無序,五紀六位,將何以為別乎?」 滿苟得曰:「堯殺長子」,舜流母弟,疏戚有倫乎?湯放桀, 武王伐紂,貴賤有義乎?王季為適,周公殺兄,長幼有 序乎?儒者偽辭,墨者兼愛,五紀六位,將有別乎?且子 正為名,我正為利,名利之實,不順於理,不監於道。吾

日與子訟於《無約》曰:「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
考證
其情,易其性,則異矣。乃至於棄其所為而徇其所不

為,則一也。故曰:「無為小人,反徇而天;無為君子,從天 之理。」若枉若直,相為天極,面觀四方,與時消息。若是 若非,執而圓機,獨成而意,與道徘徊。無轉而行,無成 而義,將失而所為,無赴而富,無殉而成,將棄而天,比 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 之患也。鮑子立乾勝,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見 母,匡子不見父,義之失也。此世上之所傳,下世之所 語,以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離其患也。 按《孔叢子嘉言》篇:「子張曰:『女子必漸乎二十而後嫁, 何也?孔子曰:『十五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 倡而女隨之義也。以為繢組紃織紝者,女子之所有 事也。黼黻文章之義,婦人之所有大功也。必十五以 往,漸乎二十,然後可以通乎此事。通乎此事,然後乃 能上以孝於舅姑,下以事夫養子也。

《論書篇》:子張問曰:「聖人受命,必受諸天,而《書》云『受終 於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於天者,湯、武是也;受命於 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讀《詩》《書》《易》《春秋》,則不知聖人之 心,又無以別堯舜之禪、湯、武之伐也。

子張問曰:「『禮,丈夫三十而室。昔者舜三十徵庸,而《書》 云『有鰥在下』,曰虞舜』,何謂也?曩師聞諸夫子曰:『聖人 在上,君子在位,則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堯為天子,而 有鰥在下,何也』?孔子曰:『夫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後娶, 古今通義也。舜父頑,母嚚,莫克圖室家之端焉,故逮 三十而謂之鰥也。《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 在則宜圖婚,若已歿,則己之娶必告其廟。今舜之鰥, 乃父母之頑嚚也,雖堯為天子,其如舜何?

子張問曰:「堯舜之世,一人不刑而天下治,何則?以教 誠而愛深也。龍子以為一夫而被以五刑,敢問何謂?」 孔子曰:「不然,五刑所以佐教也,龍子未可謂能為《書》 也。」

子張問:《書》曰:「奠高山何謂也?」孔子曰:「高山五嶽,定其 差秩,祀所視焉。」子張曰:「其禮如何?」孔子曰:「牲幣之物, 五嶽視三公,小名山視子男。」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 孔子曰:「夫山者巋然高。」子張曰:「高則何樂爾?」孔子曰: 「夫山,草木植焉,鳥獸蕃焉,財用出焉;直而無私焉,四 方皆伐焉;直而無私,興吐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閒,陰」 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咸饗,此仁者之所 以樂乎《山》也。

《刑論篇》:《書》曰:「茲殷罰有倫。」子張問曰:「何謂也?」孔子曰: 「不失其理之謂也。今諸侯不同德,國君異法,折獄無 倫,以意為限,是故知法之難也。」子張曰:「古之知法者 與今之知法者異乎?」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遠,今之 知法者不失有罪。不失有罪,其於怨寡矣。能遠則於 獄其防深矣。寡怨近乎濫,防深治乎本。《書》曰:『維敬五 刑,以成三德』。」言敬刑所以為德也。

《書》曰:「若保赤子。」子張問曰:「聽訟可以若此乎?」孔子曰: 「可哉!古之聽訟者,惡其意,不惡其人,求所以生之;不 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與眾共焉。今之聽訟者,不 惡其意,而惡其人,求所以殺,是反古之道也。」

按《韓詩外傳》:「孔子過康子,子張、子夏從。孔子入坐,二 子相與論,終日不決。子夏辭氣甚隘,顏色甚變。子張 曰:『子亦聞夫子之議論邪?徐言誾誾,威儀翼翼。後言 先默,得之推讓。巍巍乎,蕩蕩乎,道有歸矣。小人之論 也。專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噴噴,口沸目 赤。一幸得勝,疾笑嗌嗌。威儀固陋,辭氣鄙俗,是以君 子賤之也』。」

按《新序》:「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夫而 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 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 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 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 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 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 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 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 之,何日忘之。」敢託而去。

按《闕里志》:「唐開元二十七年,贈子張為陳伯;宋大中 祥符二年,封宛丘侯;咸淳三年,改封陳公。」

澹臺滅明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 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姿,孔子嘗以容貌望其才。 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 就,以諾為名。」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 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 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南游至江,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 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按《闕里志》:「澹臺滅明,唐贈江伯,宋封金鄉侯

宓不齊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宓不齊,魯人,字子賤,少孔子 四十九歲,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 子大之。」

《辨政篇》: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眾悅,子何施而 得之也?」子語丘所以為之者。對曰:「不齊之治也,父恤 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 附矣,猶未足也。」曰:「不齊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 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 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 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 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所以治人之道。 孔子嘆曰:「其大者乃於此乎有矣。」昔堯舜聽天下務 求賢以自輔。夫賢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 不齊之所治者小也。

《子路初見篇》:孔子兄子有孔篾者,與宓子賤偕仕。孔 子往過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對曰:「未 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龍,學焉得習,是學不得 明也;俸祿少,饘粥不及親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 多急,不得弔死問疾,是朋友之道闕也。其所亡者三。」 即謂此也。孔子不悅,往過子賤,問如孔篾。對曰:「自來 仕者無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誦之,今得而行之,是 學益明也;俸祿所供,被及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 公事,而兼以弔死問疾,是朋友篤也。」孔子喟然謂子 賤曰:「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則子賤焉。」取此 《屈節篇》:子賤仕於魯,為單父宰,恐魯君聽讒言,使已 不得行其政,於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 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輒掣其肘,書不 善則從而怒之。二史患之,辭請歸魯。宓子曰:「子之書 甚不善,子免而歸矣。」二史歸報於君,曰:「宓子使臣書 而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之所以去 之而來也。」魯君以問孔子。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 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也,意者以此為 諫乎?」公寤太息而嘆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亂宓子 之政而責其善者數矣,微二史,寡人無以知其過。 夫子,寡人無以自寤。」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 以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 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曰:「敬奉詔。」遂得行其政。於是 單父治焉。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 忠信,百姓化之。齊人攻魯,道繇單父,單父之老請曰: 「麥已熟矣。今齊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麥,請放民出, 皆傅郭之麥,可以益糧,且不資於寇。」三請而宓子 不聽。俄而齊寇逮於麥,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 「民寒耕熱耘,曾不得食,豈不哀哉?不知猶可以告者 三,而子不聽,非所以為民也。」宓子蹴然曰:「今茲無麥, 明年可樹;若使不耕者穫,是使民樂有寇。且得單父 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彊,喪之不加弱;若使民有自取 之心,其創必數世不息。」季孫聞之,赧然而愧曰:「地若 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三年,孔子使巫馬期遠觀政 焉。巫馬期陰免衣,衣敝裘,入單父界,見漁者得魚,輒 舍之。巫馬期問焉,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 漁者曰:「魚之大者名為」請幫助識別此字。「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 請幫助識別此字。「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舍之。」巫馬期返,以 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闇行,若有嚴刑於旁。敢 問宓子何行,而得於是?」孔子曰:「吾嘗與之言曰:『誠於 此者形乎』?彼宓子行此術於單父也。」

按《闕里志》:「宓不齊,唐贈單父伯,宋進單父侯。」

原憲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原憲,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 十六歲,清靜守節,貧而樂道。孔子為魯司寇,原憲嘗 為孔子宰。孔子卒後,原憲退隱於衛。」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原憲,字子思。子思問恥,孔子 曰:『國有道穀;國無道穀,恥也』。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 焉,可以為仁乎』?孔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憲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 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 之,曰:『夫子豈病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 道而不能行,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慚,不懌 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游俠列傳序》:「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 義不苟合,當世亦笑之。故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 疏食,不厭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按《韓詩外傳》:「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 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子貢乘肥馬, 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不容巷,而往見之。原憲楮冠 藜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 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 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 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 車馬之飾,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之也。」子貢逡巡,面有

慚色,不辭而去。原憲乃徐步曳杖,歌《商頌》而反。聲淪
考證
於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

也。故養身者忘家,養志者忘身。身且不愛,孰能沗之? 《詩》曰:「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按《闕里志》:原憲,唐贈原伯,宋封任城侯。

南宮韜

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南宮韜,魯人,字子容,以智自 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以兄子妻之。」

《觀周篇》,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 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曰:「『謹 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 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 父,佐戴、武、宣,三命玆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 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 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 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 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 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 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匹,豎子待御敬 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 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 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 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 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 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閎達而危其身,好 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 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 之進,蓋三千焉。

按《左傳》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火踰公宮。桓、 僖災。救火者皆曰:『顧府。南宮敬叔至,命周人出御書 俟於宮,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禮 書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挍人乘馬,巾車脂轄。百官 官備,府庫慎守。官人肅給,濟濡帷幕。鬱攸從之,蒙葺 公屋。自大廟始。外內以悛,助所不給,有不用命,則有」 常刑,無赦。公父文伯至,命挍人駕乘車。季桓子至,御 公立於象魏之外,命救火者,傷人則止,財可為也。命 藏象魏,曰:「舊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無備而官辦 者,猶拾瀋也。」於是乎去表之槁,道還公宮。孔子在陳, 聞火,曰:「其桓僖乎!」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南宮括,字子容,問孔子曰:『羿 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 子不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國有 道不廢,國無道免於刑戮,三復白圭之玷,以其兄之 子妻之。」

按:《闕里志》:「南宮括,唐贈郯伯,宋封汝陽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