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76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七十六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錄

 志道部名賢列傳七

  明五

  汪賞       楊通儒

  程以莊      汪學聖

  汪浚       朱弘

  束桓       于廷燮

  許紀       楊春芳

  張大有      丁言

  涂榮臺      楊儀

  王世祿      施達

  陳自藻      方繼誠

  施天遇      儲漧

  黃廣       張雲鸞

  丁明俊      華允誼

  秦爾載      柳鴻

  郝維持      湯開運

  袁國光      李惟精

  秦鏞       吳學

  徐伯鳳      陳元琛

  王象泰      王翼

  蘇光顒      梁方圖

  杜惟熙      陳時芳

  倪玕       徐廷玠

  徐奮鵬      范瓘

  吳翼聖      何浩然

  申志學      林宗

 志道部藝文一

  送孫正之序       宋王安石

  與陳傳道序         楊時

  志道銘           朱熹

  胡侍御建志道堂號舍記   明陳堯

 志道部藝文二

  勵志           晉張華

 志道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志道部名賢列傳七 编辑

明五 编辑

汪賞 编辑

按《休寧縣志》:「汪賞,號石賓,石田人,邑庠生。有志正學, 事親以孝聞。喪葬禴嘗,一遵考亭儀節。祝令世祿雅 相推重,創還古書院,延為院長。既沒,為作狀有云:『講 學四十年無挫志,獨棲于還古山舍,究心奧旨,開誘 同人,伏臘寒暑無輟』諸語。」

楊通儒 编辑

按《休寧縣志》:「楊通儒,字幼鈞,司理奎子。通子史百家, 尤潛心理學,晚築達道堂,立率真會,偕兄弟子姪講 貫。年八旬,手書先儒語錄四十餘卷。次年自知逝期, 子跪請遺訓曰:『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戰戰兢兢,何事 多言』。遂無疾終。」

程以莊 编辑

按《休寧縣志》:「程以莊,字臨之,由溪人。孝友性成。弱冠 渡江抵泰州,拜王心齋祠,見其堂廡刻有《樂學歌》額, 署『鐵漢』二字,不覺欣然神往。遂私淑干朱儒齋,朔朢 講學不輟。每一講格物良知,紛紛聚訟,獨能出胸中 所見以折其衷,諸同人咸稱新安道脈不墜。厥後率 子若孫,負笈海陵,北面心齋祠幾三十餘載,其向道 之心,老而彌篤。」壽登八十有六,

汪學聖 编辑

按《休寧縣志》:「汪學聖,字惕若。篤學醇修,於書無所不 讀,發言制事,鄉里咸服。後講學東林。及歸里,與同人 講學紫陽還古書院,崇尚朱子。所著有《問易思成錄》 等書。」

汪浚 编辑

按《休寧縣志》:「汪浚,字泰茹,博覽群書,弱冠即孳孳還 古、紫陽兩書院講學,涵養純靜,舉動一無所苟,喪葬 悉遵文公家禮,力闢釋老形家言。晚年尢好《易》,日持 一編不釋手,學者多師事之。」

朱弘 编辑

按《休寧縣志》:「朱弘,字濟臣,月潭人。與人樂易,胸中毫 無渣滓。嘗欲志子路之志,學曾子之學,喜聞己過,以 省身慎獨為要。與汪惕若、施虹玉聯會講學,切磨甚 密,一時有志道學者咸師事焉。」

束桓 编辑

按《丹陽縣志》:「束桓,字子威。生有異資,家貧,日鮮,再食 而誦讀不輟。為學根究性命,務為躬行,雖屢挫于時, 向道彌篤。時丹徒殷士望居丹陽,與桓月為講會。其 學以孝弟求仁為本,敦朴存誠為務,興起後學,至老 不倦。學者稱懷玉先生。」

===于廷燮===按《金壇縣志》:「于廷燮,字調陽,沈靜好古,篤志理學,為 時所稱。年三十八卒。」

許紀 编辑

按《揚州府志》:「許紀,字崇志。少不羈,長乃折節務學,篤 志聖賢之道,喜怒不形,舉止凝重。居常閉戶默坐,與 人講學,言簡理該,莫能窺其際。年四十八卒。」

楊春芳 编辑

按《陝西通志》:「楊春芳,字旭門,三原人。莊嚴峭重,勵志 濂、洛、關、閩之學。以恩選入都,授洛川訓導,轉鎮遠教 諭。樂道敦仁,諸生企慕之,以為弘農清德再見云。」

張大有 编辑

按《太平府志》:「張大有,字若無,號放菴。鍵扉慕道,參程、 朱濂洛奧旨,家雖壁立,不以貧易所學也。其執經問 字者,蓋履滿戶外云。」

丁賢 编辑

按《潛山縣志》:「丁賢,字希聖。天性敦敏,少以理學自勵, 應恩選,讀書南雍,一時士林宗之。其學直參濂洛之 微,晚補河南內鄉令,稱循吏。解組後,貧居屢空,恬如 也,惟日事著作歌詠以自適。卒年八十六。」

涂榮臺 编辑

按《潛山縣志》:「涂榮臺,號望軒,天資穎異。年十三,從父 講《孟子浩然章》,退而著《知言養氣論》。父見之曰:『此理 學要訣也。孺子能為是語乎』?及長,教授生徒,以省身 克己為要。對人每寡言笑,談及理要,則津津言之,終 日不倦。一時向道之士,出其門牆者不下百人。嘗謂 鹿洞、鵝湖宗風未墜,虛言不若實踐之為得也。屢舉」 鄉賓。沒年七十有三。

楊儀 编辑

按《常熟縣志》:「楊儀,字鳳瑞,幼聰敏,長而好學,其學一 以程朱為準,隱居講誦,問字之履恆滿。年八十三卒。 崇祀鄉賢。」

王世祿 编辑

按《青陽縣志》:「王世祿,十五都人,邑庠生。持身端亮,幼 慕理學,率門人暨子一楨、一幹講學太白書院,闡明 良知宗旨。所著有《南溪遺稿》及語錄等書若干卷行 世。」

施達 陳自藻          清山 编辑

按《青陽縣志》:「施達,十六都人,字下之。幼慕理學,厭薄 制舉,慨然以聖人為可學,深究濂洛關閩之傳。其論 以性情為田,禮義為柄,博學為致知,篤行為誠意。曾 與楊貞復、祝無功兩先生會講於金陵,學者翕然宗 之。晚更肆力詩歌古文,築講堂九華天柱峰下,人稱 天柱先生。崇禎間,公卿應詔徵辟,首以先生名上,堅」 臥弗出。既卒,門人私諡曰「文信。」著有《易信序卦雜卦 圖解》《讀書知孝經注》《儒行注》《韓文徵詩賦古文》諸集。 門下士惟陳氏自藻最著,先生所著述,皆命校正發 梓,常以接後學期之。繼卒,同門獨迓主配祀天柱先 生。

方繼誠 编辑

按《青陽縣志》:「方繼誠,號文坡,四都人。研究理學,與焦 漪園、楊後巖倡道金陵。所著有《語錄》諸書甚富,因被 火不傳。」

施天遇 编辑

按《青陽縣志》:「施天遇,邑庠生,十六都人。博學多通,與 弟天柱先生同堂講論,為理學名儒。」

儲漧 编辑

按《宜興縣志》:「『儲漧,字剛夫,改字康夫。少為諸生有聲。 及學于錢一本,遂棄舉業,專心學道,人以為迂。獨浙 江章正宸一見執弟子禮。直指使祁彪佳聞其賢,請 見不得,欲索所著書薦於朝,漧以疾辭,乃表其門曰 理學真儒』。所著有《易疑》《春秋屬比直書》數十卷,藏於 家。生平好靜坐,不耐俗紛。讀性理至天地混闢,一氣 渙然有得自是人我無間,處喧不亂」云。嗣子秬,字二 禾,克紹家學,綽有父風。著《周易集義》,識者稱之。

黃廣 编辑

按《江南通志》:「黃廣,字冠龍,無錫人。少從顧憲成兄弟 游,遂淬志理學。乙丑、丙寅間,詔毀書院,時璫焰熾,廣 日趨講席不輟。高攀龍死難,有司欲縶其子。廣聞之, 要華孝廉國材,極陳罪不及孥之意,其子獲免。己巳, 以貢除鎮江學博,旋擢安遠令。先是,邑有重獄,讞辟 候決,忽流賊至,脅獄囚,皆從之,中有董傳等願出死」 力守城,城得不潰。尋以疾卒於任所。著有《禮樂合編》 《承天紀世覽》《玉磬齋詩集》諸書。

張雲鸞 编辑

按《江南通志》:「張雲鸞,字羽臣,無錫人。孝弟廉正,數以 文字受知於有司,然一無干謁,惟覃精經史,刻求聖 賢心蘊。雅善講說,遠邇名家爭以厚禮延至師事之。 從同邑顧憲成游,著《東林講議》。」祁彪佳按:「吳式其廬。 一時與二鄒齊名。」

丁明俊 编辑

按《江南通志》:「丁明俊,字彥超,無錫人。年近壯始志於學。舉動一遵儒禮,每日靜坐,雖盛暑不弛冠服。論學 一宗紫陽。」

華允誼 编辑

按《江南通志》:「華允誼,字汝正,無錫人,允謀仲弟也。孝 友質直,力追古人。領歲薦,不赴廷試。初偕其弟允誠 受《易》於毘陵錢一本,繼見高攀龍於東林,聞其教,憬 然有得,從事敬靜。晚自號後菴。年八十四卒。學者稱 龍超先生。著有《三象粹精》《春秋傳》《載記纂疏》等書。」

秦爾載 编辑

按《江南通志》:「秦爾載,字彥熙,無錫人,梁之孫。少受書 於葉茂才,以親賢遠佞見稱。既而師事高攀龍,刻《近 思錄》《朱子節要》二書。每日手著功過於籍,以自糾考。 事後母孝,自奉薄,好施予。子鏞、釴、鍈,皆有學行。」

柳鴻 编辑

按《江南通志》:「柳鴻,字漸于,德化人。郡學生。性恬淡,不 趨勢利。讀書攻苦,屢入棘輒不第。續得金谿、餘姚 二先生語錄,遂留心探索,於知行合一之旨,深有悟 焉。」

郝維持 编辑

按《陝西通志》:「郝維持,安定人。天資明粹,自少究心理 學,以六經為本。講學四十餘年,文章氣節,一時宗之, 為準繩焉。」

湯開運 编辑

按《江南通志》:「湯開運,太平人。仕中翰。天性孝友,留心 理學,以聖賢自待。卒年七十三。」

袁國光 编辑

按《江南通志》:「袁國光,字賓求,篤意孝友,研精理學,步 趨不苟。當遊學新安旅次,拾遺金俟其人還之。娶某 女為妾,知為故家女,竟還其父聘金置勿問。易簣時 謂門弟子曰:『為學須尋究孔孟至要處,汝輩識之毋 忽』。言已而逝。」

李惟精 编辑

按《江南通志》:「李惟精,字允中,蒙城人。少志聖賢之道, 日夜勤思,豁然通一貫之旨,著《太極一貫》諸解。官婺 源司訓。」

秦鏞 编辑

按《江南通志》:秦鏞,字大音,無錫人。年十一而孤,謹守 父訓,事母盡孝。登崇禎丁丑進士,令清江五年,凡所 釐舉,務求實惠。己卯分校,所得皆知名士。歸里,蕭然 木榻,絕不通人,研極性命之理。疾革,口授《辭世語》,弟 鍈代寫畢,徐請歸正寢。年六十五,從祀東林道南書 院。著有《易序圖說》《周子通書解》《皇極內篇》《小衍》《參同 閣集》《奏疏》《講錄》諸書

吳學 编辑

按《江西通志》:「吳學,字原思,玉山人。有志濂、洛、關、閩之 學,補邑庠生,受知于督學,曰:『吳生,程、朱之流,未可量 也』。」

徐伯鳳 编辑

按《江西通志》:「徐伯鳳,字國祥,貴溪人。生平學尊朱子, 而以《小學》《近思錄》為工夫。嘗曰:『言忠信,行篤敬,即此 便是良知』。讀書白鹿洞,歸益精進,每教人靜坐澄心, 以觀清明之氣。少時執母喪,廬墓三年。及司訓紹興, 聞父訃,跣行抵舍,有雙鵲巢廬之祥,人以為孝感所 致。」

陳元琛 编辑

按《江西通志》:「陳元琛,字仍玉,高安人。質行端方,文學 淹博。以貢任南康府訓督學聘主白鹿洞,倡明濂洛 關閩之學,四方名士景從,咸謂江右徵君章璜以後 一人。遷建昌教諭,從遊講學者益眾,有興賢易俗之 風。致仕家居,讀書自樂,學者稱見南先生。」

王象泰 编辑

按《山東通志》:「王象泰,字子循,新城舉人。覃心程朱之 學,淡泊榮利,隱居不仕。」

王翼 编辑

按《山東通志》:「王翼,字翀翱,在平人事親以最孝稱。潛 心性命之學,師宏山先生,著《良知解》《格物、致知》諸說。」

蘇光顒 编辑

按《山東通志》:「蘇光顒,濮州人。覃心理學,稱東郡名儒。」

梁方圖 编辑

按《廣西通志》:梁方圖,懷集人。年十六即有志程朱之 學。崇禎閒,以明經歷象、左二州教職,陞平樂府授講 學不倦。督學黃公景明曰:「吾道在子矣。」粵俗停柩數 十年不葬,公力白上官,一時出喪者以數萬計。又刊 《家禮四訓約要》以教,民皆感化。致仕歸,八十四卒。所 著有《五經要旨》《忠孝節廉》等傳,崇祀鄉賢。

杜惟熙 编辑

按《浙江通志》:「杜惟熙,號見山,東陽人。成童時,即有志 理學。及長,師事盧一松先生,講五舉書院,多所領悟。 一松稱其邁往精進,事之幾十年。歸。嘗言學者一息 不昧,則萬古皆通;一刻少寬即終朝欠缺。故其學以 復性為宗,克欲為實際,精研力究,不舍晝夜,晚而益純。張鳳梧建崇正書院,聘主教席,啟悟後學甚眾。年」 八十餘卒。

陳時芳 倪玕 编辑

按《浙江通志》:「陳時芳,號春洲,師事見山,殫精默會,盡 得其傳。博覽多聞,而歸于實踐,以修悟交融為極。體 羸弱,至講論輒娓娓不倦。著《宗傳廣錄》《邵魯遺芳》行 世。後有倪玕者,潛心經史,不事鉛華,以聖賢理學為 己任。偶一試制舉藝,曰:『冀得一第,以慰吾親耳』。年少 補弟子員,以攻苦致疾死。」

徐廷玠 编辑

按《浙江通志》:「徐廷玠,字元度,上虞人。從劉宗周、陶奭 齡講學於證人堂,闡明性理,有繼往開來之功。」

徐奮鵬 编辑

按《江西通志》:「徐奮鵬,字自溟,臨川人。講道授徒,常苦 《毛詩朱傳》煩簡不齊,至學者昧比、興之旨,為之刪補。 言者議其擅改經、傳,請治罪。閱之,謂此書實有功朱 傳,事遂寢。自是鵬名益著,四方裹糧問業,屨滿戶外, 學者稱為筆峒先生。」

范瓘 编辑

按《浙江通志》:「范瓘,字廷潤,會稽人。少即有志道學,嘗 謂人曰:『天下有至寶,得而玩之,可以忘貧』。作古詩二 十章,歷敘道統及太極之說以自見。平居無戲言,步 趨不越尺寸,里中人無老幼,皆以范聖人呼之。」

吳翼聖 编辑

按《浙江通志》:「吳翼聖,字尊王,蕭山人。諸生。父日鑄庭 訓曰:『兒輩讀書,寧讀死勝悶死』。翼聖鍵戶者十餘年, 闡發濂洛諸家,苦學成疾,易簣時,猶曰:『吾雖博極群 書,奈未慰父心何』?言未竟而卒。」所著有《韋齋集》,中分 性學異同諸解,其十五篇。

何浩然 编辑

按《浙江通志》:「何浩然,字希孟,嘉善人,邑庠生。浩然少 從錢相國士升遊,博通典藉,以道學為己任,杜門不 出,蕭然物外。年七十四卒,門人私諡曰『仁節先生』。」

申志學 编辑

按《浙江通志》:「申志學,字希聖。幼孤,事母孝。及長,篤志 理學,言行不苟,後學多宗之。年七十一終。」

林宗 编辑

按《浙江通志》:「林宗,字子恆。八歲能著文。及長為學,以 紫陽為宗,授徒講學,多所成就。卒年六十有五。」

志道部藝文一 编辑

《送孫正之序》
宋·王安石
编辑

「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 己也,聖人之道在焉爾。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 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於君,則 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時 乎楊、墨,己不然者,孟軻氏而已;時乎釋、老,己不然者, 韓愈氏而已。如孟、韓者,可謂術素修而志素定也,不 以時勝道也。惜也,不得志於君,使真儒之效不白於 當世,然其於眾人也卓矣。」嗚呼!予觀今之世,圓冠峨 如,大裙襜如,坐而堯言,起而舜趨,不以孟、韓之心為 心者,果異眾人乎?予官於揚,得友曰孫正之。正之志 古之道,又善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韓之心為心而 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為絕域也,北轅而首之,苟 不已,無不至。孟、韓之道去吾黨,豈若越人之望燕哉? 以正之之不已而不至焉,予未之信也。一日得志於 吾君,而真儒之效不白於當世,予亦未之信也。正之 之兄官於溫,奉其親以行,將從之,先為言以處予,予 欲默,安得而默也?慶曆二年閏九月十一日。

《與陳傳道序》
楊時
编辑

予嘗謂「學者視聖人,其猶射之於正鵠乎?」雖巧力所 及,有中否遠近之不齊,然未有不志乎正鵠而可以 言射者也。士之去聖人,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所造固 不同,然未有不志乎聖人而可以言學者也。自孔子 沒,更戰國至秦,遂焚書坑儒士,《六經》中絕。漢興,雖稍 稍復出,然聖學之失,其傳尚矣。由漢至唐千餘歲,士 之博聞彊識者,世豈無其人耶?而卒未有能窺聖學 之堂奧者。豈當時之士,卒無志於聖人耶?而卓然自 立者,何其少也?若唐之韓愈,蓋嘗謂「世無仲尼,不當 在弟子之列」,則亦不可謂無其志也。及觀其所學,則 不過乎欲雕章鏤句,取名譽而止耳。然則士固不患 不知有志乎聖人,而特患不知聖人之所以學也。且 古之聖人,固宜莫如舜也。舜之在側微,與木石居、鹿 豕遊,固無異於深山之野人也,是豈以文采過人耶? 伏羲畫八卦書,斷自《堯典》。當是時,六經蓋未有也,而

舜之所以聖者,果何自哉?夫舜,聖人也,生而知之,無
考證
事乎學可也,而下則未有可以不學者也。舜之臣二

十有二人,相與共成帝業者,是果皆生知耶?不然其 何以學也?由是觀之,《六經》雖聖人微言,而道之所存。 蓋有言不能傳者,則經雖具,猶不能諭人之弗達也。 然則聖之所以為聖,賢之所以為賢,其必有在矣。雖 然,士之去聖遠矣,舍《六經》其何以求聖人哉?要當精 思之,力行之,超然默會於言意之表,則庶乎有得矣。 若夫「過其籓籬,望其門牆,足未踰閾,而輒妄意其室 中之藏,則幸其中也,難哉!」嗚呼!今之士未嘗以此學 也。類皆分文析字,屑屑於章句之末,甚者廣記問,工 言辭,欲誇多鬥靡而已,烏用學為哉!彭城陳君,傳道 志學之士也。其將之官也,求予言故因為發之。然未 知陳君果以我言為然耶?其未以為然耶?「幸明告我, 庶幾其有警也。」

《志道銘》
朱熹
编辑

曰:「趨而挹者,孰履而持?」曰:「饑而寒者,誰食而衣?故道 也者,不可須臾離。子不志於道,獨罔罔其何之?」

《胡侍御建志道堂號舍記》
明·陳堯
编辑

侍御胡公,奉天子璽書,來督兩淮鹽政,威行惠流。按 部之暇,屬意文教,所至輒進校官弟子員,考德試藝 道之訓,辭士蒸蒸奮起,咸知嚮方。藐茲海陬,蔚為聲 教之國,於戲盛矣!惟通州風氣朴茂,百年來民庶且 豐。黌序之間,攻文翰而談經術者,為他郡冠。第號舍 不備,肄業無所,士晨夕藏修,罔以聯朋樂群,良闕典 也。公周覽興咨,意圖創始,進周守李侯而諭之。侯拜 稽首曰:「是在予有司充拙,安敢弗亟從事?」詢諸州貳 學官,僉應曰「諾。」迺卜文廟西偏及拓千戶所隙地,中 為講堂三閒,左右翼室二閒,前為號舍五十閒,又前 為大門三閒。崇墉巖巖,甬道繩繩,負陰抱陽,土燥材 良,豉如翼如。為時鉅觀,鳩工三月,聿「觀厥成。」堯作而 曰:「嗟多士。」亦知侍御公所以迪教之意乎?夫公厚望 于士,豈曰辭華是競,而利祿謀焉已也。尚有進于是 者。夫學,立志焉,先矣;夫志,擇術焉先矣。《語》云:「志于道 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 累其心。」多士無所辨志乎?是故志道德者,上也;志功 名者,次也。志于富貴,「斯不免為鄉人矣。士而峨冠博 衣,誦法孔、孟,忍自委於鄉人乎?必不然矣」,斯侍御公 所以迪教之意也。公諱植,字立之,南昌人,起家乙未 進士。文章行誼,雅著時望。觀此,可以覘其概矣。

志道部藝文二 编辑

《勵志》
晉·張華
编辑

「大儀斡運,天迴地游。四氣鱗次,寒暑環周。星火既夕, 忽焉素秋。涼風振落,熠燿宵流。吉士思秋,實感物化。 日與月與,荏苒代謝。逝者如斯,曾無日夜。嗟爾庶士, 胡寧自舍。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眾鮮克舉。 大猷元漠,將抽厥緒。先民有作,貽我高矩。雖有淑姿, 放心縱逸。出般于遊,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 雖勞樸斲,終負素質。養由矯矢,獸號于林,蒲盧縈繳, 神感飛禽,末伎之妙。動物應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安心恬蕩,棲志浮雲。體之以質,彪之以文。如彼南畝, 力耒既勤,藨蔉致功,必有豐殷。水積成川,載瀾載清。 土積成山,敲蒸鬱冥。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勉爾含弘, 以隆德聲。高以下基,洪由纖起,川廣自源。成人在始,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纏牽之長,實累千里。復禮終朝, 天下歸仁。若金受礪,若泥在鈞。進德修業,暉光日新。 隰朋仰慕,予亦何人!

志道部雜錄 编辑

《文中子禮樂》篇:「賈瓊曰:『虐哉漢武!未嘗從諫也』。子曰: 『孝武其生知之乎?雖不從,未嘗不悅而容之。故賢人 攢於朝,直言屬於耳,斯有志於道,故能知悔而康帝 業,可不謂有志之主乎』!」

《述史篇》:薛收見子,子曰:「二生之學文,奚志焉?」對曰:「尼 父之經,夫子之續,不敢殆也。」子曰:「允矣君子!展也大 成。居而安,動而變,可以佐王矣。」

《松窗寤言》:「學不志道,乃冥行也;道不法聖,乃曲涂也。 聖莫中於夫子,道在修其倫紀。是故發諸孝弟,主諸 忠信,出諸強恕,比諸文,密其節,大其規,遠其止,待其 定履,而後博諸先儒之言,以盡參驗之詳可矣。」 《思聰錄》:康齋先生讀《伊洛淵源》,見明道亦嘗有獵心, 乃知聖賢之必可學,是不視聖太高,自視太卑者,卒 成大儒,不負所志。

陳白沙先生會試下第而歸,歎曰:「學止於舉業而已 乎?天下必有知道者。」聞康齋先生往從之,既歸力學, 人罕見其面,可見德成誰不由志致曲言:世皆欣羡豪傑之士,不知豪傑之志,不必知 人之所不能知,為人之所不能為,但一念向往於道, 則自脫凡近,以就高明。故《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 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息齋筆記》:「饑來喫飯困來眠,今日明朝總一般。若人 問吾西來意,月在長空水在潭。」禪家本領,大約是此 個意思。泰州王東厓因作一詩曰:「月在長空水在潭, 百年景象盡悠然。有時月落潭無水,此際君當仔細 看。」以醒一僧也。蓋吾儒之理,有時以饑食渴飲,夏葛 冬裘為道者;又有時酒清而不飲,人饑而不食為道 者,又有時中夜以思,坐而待旦以為道者。東厓之意 正謂此發。惟其一以饑來喫,困來眠,故有「操刀,屠醉 酒」,「漢淫人、娼立地」,皆可以證道之說。此其惑世誣民, 豈不可畏?真有志於道者。此等處可以參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