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54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五十四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五十四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四十二

  唐六

  盧綸吉中孚 韓翃 錢起 司空曙 苗發 崔峒 耿湋 夏侯審 李端

  戎昱       柳璞

  權德輿      賈耽

  韋渠牟      王建

  顧況       戴叔倫

  吳通元通微  崔護

  朱放       劉迺

  杜佑       唐次扶 持 款 枝

  李益       僧靈澈

  蔣乂係 伸 偕楊憑凝 徐晦

  呂溫       陸質

文學典第五十四卷

文學名家列傳四十二 编辑

唐六 编辑

盧綸吉中孚 韓翃 錢起 司空曙 苗發 崔峒 耿湋 夏侯審 李端 编辑

按《唐書文藝傳》:「盧綸,字允言,河中蒲人。避天寶亂,客 鄱陽。大曆初,數舉進士,不入第。元載取綸文以進,補 閿鄉尉,累遷監察御史,輒稱疾去。坐與王縉善,久不 調。渾瑊鎮河中,辟元帥判官,累遷檢校戶部郎中。嘗 朝京師,是時舅韋渠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見禁中, 帝有所作,輒使賡和。異日問渠牟:『盧綸、李益何在』?答」 曰:「盧綸從渾瑊在河中,驛召之,會卒。綸與吉中孚、韓 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 齊名,號大曆十才子。」憲宗詔中書舍人張仲素訪集 遺文,文宗尤愛其詩,問宰相:「綸文章幾何,亦有子否?」 李德裕對:「綸四子:簡能、簡辭、弘正、簡求,皆擢進士第, 在臺閣」,帝遣中人悉索家笥,得詩五百篇以聞。 中孚,鄱陽人,官戶部侍郎。

翃,字君平,南陽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府罷,十年 不出。李勉在宣武,復辟之,俄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時 有兩韓翃,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德宗曰:「與詩人 韓翃。」終中書舍人。

起,吳興人。天寶中舉進士,與郎士元齊名,時詔曰:「前 有沈、宋,後有錢、郎。」終考功郎中。

曙,字文初,廣平人。從韋皋於劍南,終虞部郎中。 發,晉卿子,終都官員外郎。

峒,終右補闕。

湋,右拾遺。

審侍御史。

端,趙州人。始,郭曖尚昇平公主,主賢明有才思,尤招 納士,故端等多從曖遊。曖嘗進官,大集客,端賦詩最 工。錢起曰:「素為之,請賦起姓。」端立獻一章,又工於前, 客乃服,主賜帛百。後移疾江南,終杭州司馬。

按《舊唐書盧簡辭傳》:「簡辭父綸,天寶末進士,遇亂不 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為林泉之友。大 曆初,還京師,宰相王縉奏為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 郎。王縉兄弟有詩名於世。縉既官重,凡為延辟,皆辭 人名士以綸能詩,禮待逾厚。會縉得罪,坐累。久之,調 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建中初,為昭應令。朱泚之亂」, 咸寧王渾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帥,乃拔綸為元帥判 官,檢校金部郎中。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 侍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太府卿 韋渠牟得幸於德宗,綸即渠牟之甥也,數稱綸之才。 德宗召之內殿,令和御製詩,超拜戶部郎中。方欲委 之掌誥,居無何卒。初,大曆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 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至貞元末,錢、李 諸公凋落,綸嘗為《懷舊詩》五十韻,敘其事曰:「吾與吉 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耿拾遺 湋、李校書端,風塵追遊,向三十載。數公皆負當時盛 稱榮耀。未幾,俱沉下泉。傷悼之際,常暢博士追感前 事,賦詩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兼寄夏侯 審侍御》其歷言諸子云:「侍郎文章宗,傑出淮楚靈。掌 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郎中善慶餘,雅韻與琴清。鬱 鬱松帶雪,蕭蕭鴻入冥。員外真貴儒,弱冠被華纓。月 香飄桂實,乳溜瀝瓊英。補闕思沖融,巾拂藝亦精。彩 蝶戲芳圃,瑞雲滋翠屏。拾遺興難侔,逸調曠無程。九 醞貯彌潔,三花寒轉馨。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賭 墅鬼神變,屬辭鸞鳳驚。荖肩曳長裾,總轡奉和鈴。共 賦瑤臺雪,同觀金谷笙。倚天方比劍,沉水忽如瓶。君 持玉盤珠,寫我懷袖盈。讀罷涕交頤,願言躋百齡。」綸 之才思,皆此類也。文宗好文,尤重綸詩,嘗問侍臣曰: 「盧綸集幾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對曰:「綸有四男,皆登 進士第,今員外郎簡能、侍御史簡辭是也。」即遣中使 詣其家,令進文集。簡能盡以所集五百篇上獻,優詔嘉之。

按《舊唐書李虞仲傳》:虞仲父端,登進士第,工詩。大曆 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 十才子。時郭尚父少子曖,尚代宗女昇平公主,賢明 有才思,尤喜詩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曖之門下。每宴 集賦詩,公主坐視簾中,詩之美者,賞百縑。曖因拜官, 會十子曰:「詩先成者賞。」時端先獻警句云:「薰香荀令 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縑賞之。錢起曰: 「李校書誠有才,此篇宿搆也。願賦一韻正之,請以起 姓為韻。」端即襞牋而獻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 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曖曰: 「此愈工也。」起等始服。端自校書郎移疾江南,授杭州 司馬而卒。

按《浙江通志》:「錢起,字仲文,長城人。少能詩。嘗寓驛舍, 聞人吟二句云:『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天寶十年, 就進士試《湘靈鼓瑟》詩成,結句未得,遂以二語足之。 試官李煒批曰:『神句也』。遂中首選,授祕書郎,與郎士 元齊名。時人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大曆中,為翰 林學士,有詩集二十卷行世。」

按《江南通志》:「吉中孚,楚州山陽人。以詩名,在大曆十 才子之列。貞元初,與陸贄、韋執誼等同視草。」

按《畿輔通志》:「耿湋,束鹿人,弇之後也,徙居束鹿。善詩 文,句法新奇,時人重之,與錢起等齊名,謂之大曆十 才子。」

按:《全唐詩話》:侯希逸鎮淄青,翃為從事,罷府,閑居十 年。李勉鎮夷門,辟為幕屬。時已遲暮,不得意,多家居。 一日,夜將半,客叩門急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 誥』。翃愕然曰:『誤矣』。客曰:『邸報制誥闕人,中書兩進名, 不從。又請之,曰:『與韓翃時有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 又具二人同進。御批曰:『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 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又批曰: 「與此韓翃。」客曰:「此員外詩耶?」翃曰:「是也。是不誤時建 中初也。」

《南部新書》云:「昇平公主宅即席,李端擅場。送王相之 幽鎮,翃擅場。送劉相巡江淮,錢起擅場。」

德宗西幸,有神智驄、如意騮二馬,謂之功臣。一日有 進瑞鞭者,上曰:「朕有二駿,今得此,可為三絕。」因吟《翃 觀調馬》詩云:「鴛鴦赭目齒新齊,曉日花間放碧蹄。玉 勒乍迴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高仲武云:「韓員外 意放經史,興致繁富,一篇一韻,朝野珍之,多士之選 也。至如:『星河秋一鴈,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細,山 舍荔枝繁』。」又:「疏簾看雪捲,深戶映花關。」方之前載,則 芙蓉出水,未足多也。其比興深於劉員外,觔節減於 皇甫冉也。

世傳翃有寵姬柳氏,翃成名,從辟淄青,置之都下。數 歲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 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楊柳枝,芳菲節, 可恨年年增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 折。」後果為蕃將沙吒利所劫,翃會入中書,道逢之,謂 永訣矣。是日,臨淄大校置酒,疑翃不樂,具告之。有虞 候將許俊以義烈自許,即詐取得之,以授韓希逸,聞 之曰:「似我往日所為也。」俊復能之。翃後為夷門幕府, 後生共目為《惡詩》,輕之。

按《本事詩》:「韓翃少負才名,天寶末舉進士。孤貞靜默, 所與遊皆當時名士。然而蓽門圭竇,室唯四壁。鄰有 李將失名妓柳氏,李每至,必邀韓同飲。韓以李豁落 大丈夫,故常不逆,既久愈狎。柳每以暇日,隙壁窺韓 所居,即蕭然良久,聞客至,必名人,因乘間語李曰:『韓 秀才窮甚矣,然所與遊必聞名人,是必不久貧賤,宜 假借之』。」李深頷之。間一日,具饌邀韓,酒酣,謂韓曰:「秀 才當今名士;柳氏當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 乎?」遂命柳從坐接韓。韓殊不意,懇辭不敢當。李曰:「大 丈夫相遇杯酒間,一言道合,尚相許以死,況一婦人, 何足辭也?」卒授之,不可拒。又謂韓曰:「夫子居貧,無以 自振,柳資數百萬,可以取濟。柳淑人也,宜事夫子,能 盡其操。」即長揖而去。韓追讓之,顧怳然自疑曰:「此豪 達者,昨暮備言之矣,勿復致訝。」俄就柳居,來歲成名。 後數於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奏為從事。以世方擾,不 敢以柳自隨,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連三歲不果迓。 因以良金買練囊中寄之,題詩曰:「章臺柳,章臺柳,往 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柳復詩答曰:「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 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柳以色顯,獨居恐不 自免,乃欲落髮為尼,居佛寺。後翃隨侯希逸入朝,尋 訪,不得已,為立功蕃將沙吒利所劫,寵之專房,翃,悵 然不能割。會入中書,至子城東南角,逢犢車,緩隨之, 車中問曰:「得非青州韓員外邪?」曰:「是。」遂披簾曰:「某柳 氏也。失身沙吒利,無從自脫。明日尚此路還,願更一 來取別。」韓深感之,明日如期而往,犢車尋至,車中投 一紅巾,包小合子,實以香膏,嗚咽言曰:「終身永訣,車 如電逝。」韓不勝情,為之雪涕。是日,臨淄大校致酒於都市酒樓邀韓。韓赴之,悵然不樂。座人曰:「韓員外風 流談笑,未嘗不適,今日何慘然邪?」韓具話之。有虞候 將許俊年少被酒,起曰:「寮嘗以義烈自許,願得員外 手筆數字,當立置之。」座人皆激贊,韓不得已與之。俊 乃急裝,乘一馬,牽一馬而馳,逕趨沙吒利之第。會吒 利已出,即以入曰:「將軍墜馬,且不救,遣取柳夫人。」柳 驚出,即以韓札示之,挾上馬,絕馳而去。座未罷,即以 柳氏授韓曰:「幸不辱命。」一座驚歎。時吒利初立功,代 宗方優借,大懼禍作,闔座同見希逸,白其故。希逸扼 腕奮髯曰:「此我往日所為也。」而俊復能之。立修表上 聞,深罪沙吒利。代宗稱歎良久,御批曰:「沙吒利宜賜 絹二千匹。」柳氏卻歸韓翃。後事罷,閑居將十年。李相 勉鎮夷門,又署為幕吏。時韓已遲暮,同職皆新進後 生,不能知韓,舉目為惡詩。韓邑邑殊不得意,多辭疾 在家。唯末職韋巡官者,亦知名士,與韓獨善。一日,夜 將半,韋叩門急,韓出見之,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 制誥。」韓大愕然,曰:「必無此事,定誤矣。」韋就坐曰:「留邸 狀報制誥闕人,中書兩進名,御筆不點出。又請」之,且 求聖旨所與。德宗批曰:「與韓翃。」時有與翃同姓名者 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進,御筆復批曰:「春城無處 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 入五侯家。」又批曰:「與此韓翃。」韋又賀曰:「此非員外詩 邪?」韓曰:「是也,是知不誤矣。」質明而李與僚屬皆至,時 建中初也。

按:《全唐詩話》「峒登進士第,為拾遺,入為集賢學士,後 終州刺史。或云終元武令。」《文藝傳》云「終右補闕。」

戎昱 编辑

按《湖廣通志》:「戎昱,荊南人。至德間,以文名登進士。衛 伯玉辟為從事,常著《元戎出塞詩》。京兆尹李鑾欲妻 以女,命改姓,昱拒之。建中間,歷辰、虔二州刺史。」

柳璞 编辑

按《唐書柳公綽傳》:公綽子仲郢,仲郢子璞,字韜玉,學 不營仕,著《春秋三氏異同義》。又述《天祚長曆》,斷自漢 武帝紀元為編年,以大政、大祥異、侵叛、戰伐隨著之, 閏位者附見其左。嘗謂杜征南《春秋後序》述紀里曆 為得實,自餘史家皆差。蔣係以為然。終著作郎。

權德輿 编辑

按《唐書》本傳:權德輿,字載之,父皋,見《卓行傳》。德輿七 歲,居父喪,哭踊如成人。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韓洄 黜陟河南,辟置幕府,復從江西觀察使李兼府為判 官,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 左補闕。貞元八年,關東、淮南、浙西州縣大水,壞廬舍, 漂殺人。德輿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 下大計仰於東南。今霪雨二時,農田不開,逋亡日眾。 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 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所宜。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 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裴延齡以巧 倖進,判度支。德輿上疏斥言:「延齡以常賦正額用度 未盡者為羨利以夸己功,用官錢售常平雜物,還取 其直,號別貯羨錢,因以罔上。邊軍乏不稟糧,召禍疆 場,其事不細。陛下疑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齡質 覈本末,擇中朝臣按覆邊資,如言者不謬,則邦國之 務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遷起居舍人,歲中兼知 制誥,進中書舍人。當是時,帝親攬庶政,重除拜,凡命 諸朝,皆手制中下。始,德輿知制誥,而徐岱給事中高 郢為舍人。居數歲,岱卒,郢知禮部,德輿獨直兩省,數 旬一還舍。乃上書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 覆,各有攸司。舊制,分曹十員,以相防檢,大抵事有所 壅,則吏得為非。四方聞者,或以朝廷為乏士,要重之 司,不宜久廢。」帝曰:「非不知卿之勞,但擇如卿者,未得 其人耳。」久之,知禮部貢舉,真拜侍郎。凡三歲,甄品詳 諦,所得士相繼為公卿、宰相取明經,初不限員。十九 年,大旱,德輿因是上陳闕政,曰:「陛下齋心減膳,憫惻 元元,告於宗廟,禱諸天地。一物可祈,必致其禮;一士 有請,必聽其言。憂人之心,可謂至已。臣聞銷天災者 修政術,感人心者流惠澤,和氣洽則祥應至矣。畿甸 之內,大率赤地而無所望,轉徙之人,斃踣道路,慮種 麥時種不得下。宜詔在所裁留經用,以種貸民。今茲 租賦及宿逋遠貸,一切蠲除。設不蠲除,亦無可斂之 理。不如先事圖之,則恩歸於上矣。」十四年夏,旱,吏趣 常賦,至縣令為民毆辱者,不可不察。又言:「漕運本濟 關中,若轉東都以西緣道倉廩,悉入京師,督江、淮所 輸,以備常數。然後約太倉一歲計,斥其餘者以糶於 民,則時價不踴,而蓄藏者出矣。」又言:「大曆中,一縑直 錢四千,今止八百,稅入加舊,則出於民者五倍。其初, 四方銳於上獻,為國掊怨,廣軍實之求,而兵有虛籍, 剝取多方,雖有心計巧曆,能商功利,其於割股啖口, 困人均也。」又言:「比經絀放者,自謂抆拭無期,坐為匪 人,以動和氣。而冬薦官踰三年未受命,衣食既空,溘 然就斃。此亦窮人之一端也。近陛下洗宥絀放者,或 起為二千石,其徒更相勉,知牽復可望,惟因而弘之使人人自效。」帝頗采用之。憲宗元和初,歷兵部侍郎, 坐累徙太子賓客,俄還前官。時澤潞盧從史詐傲,浸 不制。其父虔卒京師,而成德王承宗父死求襲,德輿 諫,以為:「欲變山東,先擇昭義之帥。從史拔自軍校,偃 蹇不法,今可因其喪,選守臣代之。成德習俗既久,當 制以漸,許成德之請則可,許昭義則不可。」帝不聽。及 王承宗叛,從史乃詭計以撓王師,兵老無功。德輿復 請赦承宗,徙從史,後皆略如所料。會裴垍病,德輿自 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鍔繇河 中入朝,求兼宰相,李藩以為不可。德輿亦奏:「平章事 非序進宜得,比方鎮帶宰相,必有大忠若勳,否則強 不制者,不得已與之。今鍔無功,又非姑息時,一假此 名,以開後人,不可。」帝乃止。董溪、于皋謨以運糧使盜, 軍興,流嶺南,帝悔其輕,詔中使半道殺之。德輿諫:「溪 等方山東用兵,乾沒庫財,死不償責。陛下以流斥太 輕,當責臣等謬誤,審正其罪,明下詔書,與眾同棄,則 人人懼法,臣知已事不諍。然異時或有此比,要須有 司論報,罰一勸百,孰不甘心!」帝深然之。嘗問政之寬 猛孰先?對曰:「唐家承隋苛虐,以仁厚為先。太宗皇帝 見《明堂圖》,始禁鞭背,列聖所循,皆尚德教,故天寶大 盜竊發,俄而夷滅。蓋本朝之化,感人心之深也。」帝曰: 「誠如公言。」德輿善辨論,開陳古今本末,以覺悟人主 為輔相,寬和不為察察名。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 李絳參贊大機。是時,帝切於治,事鉅細悉責宰相,吉 甫、絳議論不能無持異,至帝前,遽言亟辯,德輿從容 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為本官。以檢校吏部尚書留 守東都,進扶風郡公。于頔以子殺人,自囚,親戚莫敢 過門,朝廷無為請者。德輿將行,言於帝曰:「頔之罪既 貸不竟,宜因賜寬詔。」帝曰:「然,卿為吾過諭之。」復拜太 常卿,徙刑部尚書。先是,詔許孟容、蔣乂刊《彙格敕》,既 成,上之,留禁中。德輿請出其書,與侍郎劉伯芻參復 研考,定三十篇奏上,復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 道節度使。後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尚書 左僕射,諡曰文。德輿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賦詩, 積思經術,無不貫綜。自始學至老,未曾一日去書不 觀。嘗著論,辨「漢所以亡,西京以張禹,東京以胡廣,大 指有」補於世,其文邪正贍縟,當時公卿侯王功德卓 異者,皆所銘紀,十常七八。雖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 流,自然可慕。貞元、元和間,為縉紳羽儀云。

按《因話錄》:「權文公德輿,身不由科第,掌貢舉三年,門 下所出諸生相繼為相。公得人之盛,時論居多。」

賈耽 编辑

按《唐書》本傳:「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 經,補臨清尉。上書論事,徙太平,河東節度使王思禮 署為度支判官,累進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異績, 召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俄為山南西道節度 使。梁崇義反東道,耽進屯穀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 東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馬樊澤奏事。澤還,耽大置酒」 會諸將。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 詔於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曰:「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 敕將吏謁澤。大將張獻甫曰:「天子播越,而行軍以公 命問行在,乃規旄鉞,利公土地,可謂事人不忠矣。軍 中不平,請為公殺之。」耽曰:「是何謂耶?朝廷有命,即為 帥矣。吾今趨覲,得以君俱。」乃行。軍中遂安。俄為東都 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優詔許獵近郊。遷 義成節度使。淄青李納雖削偽號,而陰蓄奸謀,冀有 以逞。其兵數千,自行營還,道出滑。或謂館於外,耽曰: 「與我鄰道,奈何疑之,使暴於野?」命館城中,宴廡下,納 士皆心服。耽每畋,從數百騎,往往入納境,納大喜,然 畏其德,不敢謀。貞元九年,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常以「方鎮帥缺,當自天子命 之,若謀之軍中,則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 也。順宗立,進檢校司空、左僕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 病之,屢移疾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諡元 靖。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與使夷狄 者,見「之,必從詢索風俗,故天下地土區產,山川夷岨, 必究知之。」方吐蕃盛強,盜有隴西,異時州縣遠近,有 司不復傳。耽乃繪布隴右山南九州,且載河所經受 為圖。又以洮、湟、甘、涼屯鎮額籍、道里廣狹、山險水原, 為《別錄》六篇,《河西戎之錄》四篇,上之。詔賜幣馬珍器。 又圖海內華夷,廣三丈,從三丈三尺,以寸「為百里。」并 譔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其中國本之《禹貢》,外夷本 班固《漢書》,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以朱,刊落疏舛,多 所釐正。帝善之,賜予加等。或指圖問其邦人,咸得其 真。又著《貞元十道錄》,以貞觀分天下,隸十道,在景雲 為按察,開元為採訪,廢置升降備焉。至陰陽雜數罔 不通。其器恢然,蓋長者也。不喜臧否人物,為相十三 年,雖安危大事,亡所發明,而檢身厲行,自其所長。每 歸第,對賓客無少倦,家人近習不見其喜慍,世謂「淳 德有常」者。

按《舊唐書》本傳:「耽好地理學,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還者,必與之從容,訊其山川土地之終始,是以九州 之夷險,百蠻之土俗,區分指畫,備究源流。自吐蕃陷 隴右積年,國家守於內地,舊時鎮戍不可復知。耽乃 畫《隴右山南圖》,兼黃河經界,遠近聚其說,為書十卷, 表獻曰:『臣聞楚左史倚相能讀《九丘》,晉司空裴秀創』」 為六體。《九丘》乃成賦之古經,《六體》則為圖之新意。臣 雖愚昧,夙嘗師範,累蒙拔擢,遂忝台司。雖歷踐職任, 誠多曠闕,而率土山川,不忘寤寐。其大圖外薄四海, 內別九州,必藉精詳,乃可摹寫,見更纘集,續冀畢功。 然而隴右一隅,久淪蕃寇,職方失其圖記,境土難以 區分。輒扣課虛微,採掇輿議,畫關中、隴右及山南九 州等圖一軸。伏以洮、湟舊墟,連接監牧;甘、涼右地,控 帶朔陲。岐路之偵候交通,軍鎮之備禦衝要,莫不匠 意就實,依俙像真。如聖恩遣將護邊,新書授律,則靈、 慶之設險在目,原、會之封略可知。諸州諸軍,須論里 數人額;諸山諸水,須言首尾源流。圖上不可備書,憑 據必資記注。謹譔《別錄》六卷。又黃河為四瀆之宗,西 戎乃群羌之帥。臣並研尋史牒,剪棄浮詞,罄所聞知, 編為四卷,《通錄》都成十卷。文義鄙樸,伏增慚悚。德宗 覽之稱善,賜廄馬一匹,雜綵百匹,銀缾盤各一。至十 七年,又譔成《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 四十卷,表獻之曰:「臣聞地以博厚,載物,萬國棋布;海 以委」輸,環外百蠻繡錯,中夏則五服九州,殊俗則七 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毌丘出師,東銘不耐; 甘英奉使,西抵條支;奄蔡乃大澤無涯,罽賓則懸度 作險。或道里回遠,或名號改移,古來通儒,罕遍詳究。 臣弱冠之歲,好聞《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觀研 考,垂三十年。絕域之比鄰,異蕃之習俗,梯山獻琛之 路,乘舶來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訪求其居處。闤闠 之行賈,戎貊之遺老,莫不聽其言而掇其要;閭閻之 瑣語,風謠之小說,亦收其是而芟其偽。然殷周以降, 封略益明,承曆數者八家,渾區宇者五姓,聲教所及, 惟唐為大。秦皇罷侯置守,長城起於臨洮;孝武卻地 開邊,障塞限於雞鹿。東漢則哀牢請吏,西晉則裨離 結轍。隋室列四郡於卑和,海西創三州於扶南、江北, 遼陽失律,因而棄之。高祖神堯皇帝,誕膺天命,奄有 四方。太宗繼明重熙,柔遠能邇,踰太磧通道,北至仙 娥,於骨利幹,置元闕州。高宗嗣守丕績,克廣前烈,遣 單車齎詔,西越蔥山,於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復配 天之業,不失舊物;睿宗含先天之量,維新永圖。元宗 以大孝清內,以無為理外;大宛驥騄,歲充內廄,與貳 師之「窮兵黷武」,豈同年哉?肅宗掃平氛祲,潤澤生人; 代宗划除殘孽,彝倫攸敘。伏惟皇帝陛下以上聖之 姿,當太平之運,敦信明義,履信包元,惠養黎蒸,懷柔 遐裔。故瀘南貢麗水之金,漠北獻余吾之馬,元化洋 溢,率土霑濡。臣幼切磋於師友,長趨侍於軒墀。自揣 孱愚,叨榮非據,鴻私莫答,夙夜兢惶。去興元元年伏 奉進止,令臣修撰國圖,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鎮東 洛。東都間以眾務,不遂專門,績用尚虧,憂愧彌切。近 乃力竭衰病,思殫所聞見,藂於丹青。謹令工人畫《海 內華夷圖》一軸,廣三丈,從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 百里。別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縮四極於纖縞,分百 郡於作繢。宇宙雖廣,舒之不盈庭;舟車所通,覽之咸 在目。」并撰《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中國以《禹 貢》為首,外夷以班史發源,郡縣紀其增減,蕃落敘其 衰盛,前《地里書》以黔州屬酉陽,今則改入巴郡;前《西 戎志》以安國為安息,今則改入康居。凡諸疏舛,悉從 釐正。隴西十地,播棄於永初之中;遼東、樂浪,陷屈於 建安之際。曹公棄陘北,晉氏遷江南。緣邊累經侵盜, 故墟日致堙毀。舊史撰錄,十得二三,今書搜補,所獲 大半。《周禮》職方,以淄、時為幽州之浸,以華山為荊河 之鎮,既有乖於《禹貢》,又不出於淹中。多聞闕疑,詎敢 「編次?其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古今殊文,執 習簡易。臣學謝小成,才非博物。伏波之聚米,開示眾 軍;酇侯之圖書,方知扼塞。企慕前哲,嘗所寄心,輒罄 庸陋,多慚紕繆。」優詔答之。賜錦綵二百匹,袍緞六,錦 帳二,銀瓶盤各一,銀榼二,馬一匹,進封魏國公。

韋渠牟 编辑

按《唐書》本傳:「渠牟,京兆萬年人,工部侍郎述從子也。 少警悟,工為詩。李白異之,授以古樂府。去為道士,不 終,更為浮屠。已而復冠浙西。韓滉表試校書郎,進至 四門博士。貞元十二年,德宗誕日,詔給事中徐岱、兵 部郎中趙需、禮部郎中許孟容與渠牟及佛老二師 並對麟德殿,質問大趣。渠牟有口辯,惟於三家未究 解,然答問鋒生」,帝聽之意動。遷祕書郎,進詩七百言。 未浹旬,擢右補闕內供奉。始,同列易之,後數遣中人 專召渠牟,繇是皆屬目。歲中至諫議大夫。大抵延英 對,雖大臣率漏下二三刻止。渠牟每奏事,輒五六刻 乃罷,天子歡甚。渠牟為人佻躁,志向浮淺,不根於道 德仁義,特用憸巧中帝意,非有嘉謨「正辭感悟得君 也。」自陸贄免,帝躬攬庶政,不復委權於下,宰相取充位,行文書而已,至守宰御史,皆自推簡。然處深宮,所 倚而信者,裴延齡、李齊運、王紹、李實、韋執誼與渠牟 等,其權侔人主。延齡、實皆姦虐,紹無所建明。渠牟後 出,望最輕,張恩勢以動天下。召崔芊於茅山,起鄭隨 布衣至補闕,引醴泉令馮伉為給事中、太子侍讀。帝 既偏於任聽,士之浮競甘進者爭出其門,赫然勢焰 可炙。再擢太常卿。卒,年五十三,贈刑部尚書,諡曰忠。 所論著甚多,傳於時。

王建 编辑

按《江南通志》:王建,字仲初,潁州人,大曆進士。初為渭 南尉,值內官王樞密者過飲,語及漢桓靈信任中官, 樞密深憾之,乃曰:「吾弟《宮詞》,天下皆誦於口,禁掖深 邃,何以知之?」建不能對。

按:《全唐詩話》:建初為渭南尉,值王樞密者盡宗人之 分,然彼我不均,復懷輕謗之色。忽過飲,樞密深憾其 譏,乃曰:「吾弟所作《宮詞》,天下皆誦於口,禁掖深邃,何 以知之?」建不能對。後為詩以贈之,乃脫其禍。建詩曰: 「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長時。脫下御衣偏得 著,進來龍馬每教騎。常承密旨還家少,獨對邊情出」 殿遲。不是官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顧況 编辑

按《舊唐書李泌傳》:「顧況,蘇州人。能為歌詩,性詼諧,雖 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然以嘲誚能文,人多 狎之。柳渾輔政,以校書郎徵,復遇李泌繼入,自謂己 知秉樞要,當得達官,久之,方遷著作郎。況心不樂,求 歸於吳,而班列群官,咸有侮玩之目,皆惡嫉之。及泌 卒,不哭而有調笑之言,為憲司所劾,貶饒州司戶。有 文集二十卷。其《贈柳宜城》辭句,率多戲劇,文體皆此 類也。子非熊,登進士第,累佐使府,亦有詩名於時。」 按《全唐詩話》:「況字逋翁,姑蘇人。至德進士。性詼諧,與 柳渾、李泌為方外友。德宗時,渾輔政,以祕書郎召。及 泌相,自謂當得達官。久之,遷著作郎。況坐詩語調謔, 貶饒州司戶。居於茅山,以壽終。」皇甫湜《為況文集序》 云:「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 意外驚人語,非常人所能及,最為快也。其為人類其 章句云。」

按《尚書故實》:顧況字逋翁。文詞之暇,兼攻小筆。嘗求 知新亭監,人或詰之,謂曰:「余要寫貌《海中山》耳。」仍辟 善畫者王默為副知也。又說顧況志尚疏逸,近於方 外,有時宰曾招致,將以好官命之。況以詩答曰:「四海 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似籠中鶴,東 望滄洲叫一聲。」後吳中皆言況得道解去。

按《北夢瑣言》:「唐著作郎顧況,字逋翁,好輕侮朝士,貶 在江外,多與僧道交遊,時居茅山,暮年有一子,即非 熊前身也。一旦暴亡,況追悼哀切,所不忍言,乃吟曰: 『老人喪愛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 非熊在冥間聞之,甚悲憶,遂以情告。冥官皆憫之,遂 商量卻令生於況家。五歲能言冥間聞父苦吟,卻求」 再生之事歷歷然。長成應舉,擢進士第。或有朝士問, 即垂泣而言之。王保定《摭言》云:「人傳況父子皆有所 遇,不知何適。」由此而言,信有之矣。

按《浙江通志》:「顧況,字逋翁,海鹽人。至德二載進士。志 尚疏逸,頗好詼諧,與柳渾、李泌為方外友。德宗時,渾 輔政,以祕書郎召。久之,稍遷著作郎。白居易初舉未 振,以詩謁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及讀 至《原上草》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歎曰:『有句如 此,居亦何難』。因為延譽,聲名大振。後結廬茅山,號華 陽真逸。」年九十卒,人謂「尸解去。」子非熊,一覽成誦,氣 燄淩轢,為眾所抑。久不第,然名在朝野。長慶中放榜, 非熊復下第。穆宗怪之,詔有司進所試卷,追榜使及 第。慕父風,棄官,亦隱茅山。或傳非熊得長生術云。

戴叔倫 编辑

按《唐書》本傳:「戴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師事蕭穎 士,為門人冠。劉晏管鹽鐵,表主運湖南,至雲安,楊惠 琳反,馳客劫之,曰:『歸我金幣,可緩死』。叔倫曰:『身可殺, 財不可奪』。乃捨之。嗣曹王皋領湖南、江西,表佐幕府。 皋討李希烈,留叔倫領府事,試守撫州刺史。民歲爭 溉灌,為作均水法,俗便利之,耕餉歲廣,獄無繫囚,俄」 即真。期年,詔書褒美,封譙縣男,加金紫服。齊映、劉滋 執政,叔倫勸以「屯難未靖,安之者莫先於兵。兵所藉 者食,故金穀之司,不輕易人。天下州縣,有上中下、緊 望雄輔者,有司銓擬,皆便所私,此非為官擇人、為人 求治之術。其尤切者,縣令、錄事參軍事。此二者宜出 中書門下,無計資序,限遠近高卑,一以殿最升降,則 人知勸。」映等重其言。遷容管經略使。綏徠夷落,威名 流聞。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略,故所至稱最。德宗嘗賦 《中和節詩》,遣使者寵賜。代還,卒於道,年五十八。

吳通元通微 编辑

按《唐書竇參傳》:「吳通元者,海州人,與弟通微皆博學 善文章。父道瓘,以道士詔授太子諸王經,故通元等 皆得侍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元舉神童,補祕書正字,又擢文辭清麗科,調同州司戶參軍。德宗立, 弟兄踵召為翰林學士。頃之,通微遷職方郎中,通元 起居舍人,並知制誥。凡帝有譔述,非通元筆未嘗慊」 與陸贄、吉中孚、韋執誼並位,贄文高有謀,特為帝器 遇,且更險難有功,通元等特以東宮恩舊進昵而不 禮,見贄驟擢,頗娼恨。贄自恃勁正,屢短通元於帝前, 欲斥遠之。即建言:「承平時,工藝書畫之冗,皆待詔翰 林而無學士。至德以來,命集賢學士入禁中草書,詔 待進止於翰林院,因以名官。今四方無事,制書職分 宜歸中書舍人,請罷學士。」帝不許。通元怨日結,謀奪 其內職。會贄權知兵部侍郎,主貢舉,乃命為真。貞元 七年,通元拜諫議大夫,自以久次,當得中書舍人,大 怨望。贄與竇參交惡,參從子申,從舅嗣虢王則之方 為金吾將軍,故申介之,使結通元兄弟共危贄,而通 元以宗室女為外婦。帝知未及責,則之飛謗云:「贄試 進士,受賄謝。」帝惡誣構,大怒,罷參宰相,逐則之昭州 司馬,通元泉州司馬。又銜淫汙近屬事,自詰之,不敢 答。賜死長城驛,贄遂相矣。通元死,通微白衣待罪於 門,帝宥之,內懼禍,不敢行喪服。

按《舊唐書文苑傳》:「通元詞藻婉麗,帝尤憐之。貞元初, 昭德王皇后崩,詔李紓為諡冊文,宰相張延賞、柳渾 為廟樂章。及進,皆不稱旨,並召通元重撰。凡中旨撰 述,非通元之筆,無不慊然重之如此。」

崔護 编辑

按:《全唐詩話》,「護字殷功,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節 度使。」

按《本事詩》:「博陵崔護,姿質甚美,寡合,舉進士。」

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 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 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人以杯 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 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 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 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逕往 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 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祇今何處去,桃 花依舊笑春風。」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 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邪?」曰:「是 也。」又哭曰:「君殺吾女。」護驚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 筓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 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 數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託 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邪?」又特大哭。崔亦感 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 曰:「某在斯!某在斯!」須叟開目,半日復活矣。父大喜,遂 以女歸之。

朱放 编辑

按:《全唐詩話》:「放字長通,襄州人,隱居剡溪。嗣曹王皋 鎮江西,辟節度參謀。貞元中,召為左拾遺,不就。」

劉迺 编辑

按《河南通志》:「劉迺,伊闕人。少穎悟,誦《六經》,日數千言, 善文詞,為時所推。德宗幸奉天,迺臥疾私第,朱泚遣 人召之,固稱疾篤。聞車駕幸梁州,自投於床下,搏膺 呼天,不食卒諡忠惠。」

杜佑 编辑

按《唐書》本傳:「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父希望,重然 諾,所交遊皆一時俊傑。為安陵令,都督宋慶禮表其 異政,坐小累去官。開元中,交河公主嫁突騎施,詔希 望為和親判官,信安郡王漪表署靈州別駕、關內道 度支判官。自代州都督召還京師,對邊事,元宗才之。 屬吐蕃攻勃律,勃律乞歸,右相李林甫方領隴西節」 度,故拜希望鄯州都督,知留後。馳傳度隴,破烏莽眾, 斬千餘級,進拔新城,振旅而還。擢鴻臚卿。於是置鎮 西軍,希望引師部分塞下,吐蕃懼,遺書求和。希望報 曰:「受和,非臣下所得專。」虜悉眾爭壇泉,希望大小戰 數十,俘其大酋,至莫門,焚積蓄,卒城而還。授二子官。 時軍屢興,府庫虛寡,希望居數歲,芻粟金帛豐餘。宦 者牛仙童行邊,或勸希望結其驩,答曰:「以貨藩身,吾 不忍。」仙童還奏希望不職,下遷恆州刺史,徙西河。而 仙童受諸將金,事泄抵死,畀金者皆得罪。希望愛重 文學,門下所引崔顥等,皆名重當時。佑以蔭補濟南 參軍事、剡縣丞。嘗過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以故人 子,待之不加禮。它日,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 為辨處契要,無不盡。元甫奇之,署司法參軍。府徙浙 西、淮南,皆表置幕府。入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 再遷容管經略使。楊炎輔政,歷金部郎中,為水陸轉 運使,改度支兼和糴使。於是,軍興餽漕,佑得剸決。以 戶部侍郎判度支。建中初,河朔兵挐戰,民困,賦無所 出,佑以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則省官。乃上議曰:「漢 光武建武中廢縣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時分遣 使者省吏員,正始時并郡縣,晉太元省官七百,隋開皇廢郡五百,貞觀初省內官六百員。設官之本,以治 眾庶,故古者計人置吏,不肯虛設。自漢至唐,困征戰 艱難,以省吏員,誠救弊之切也。昔咎繇作」士,今刑部 尚書、大理卿,則二咎繇也。《垂作共工》,今工部尚書、將 作監,則二垂也。《契作司徒》,今司徒、戶部尚書,則二契 也。「伯夷為秩宗」,今禮部尚書、禮儀使,則二伯夷也。伯 益為虞,今虞部郎中、都水使者,則二伯益也。伯冏為 太僕,今太僕卿、駕部郎中、尚輦奉御、閑廄使,則四伯 冏也。古天子有六軍,漢前「後左右將軍四人,今十二 衛神策八軍,凡將軍六十員,舊名不廢,新資日加。且 漢置別駕,隨刺史巡察,猶今觀察使之有副也;參軍 者參其府軍事,猶今節度判官也。官名職務,直遷易 不同爾,詎有事實哉!誠宜斟酌繁省,欲致治者先正 名。神龍中,官紀蕩然,有司大集選者,既無闕員,則置 員外官二千人,自是以為常。當開元、天寶中,四方無 虞,編戶九百餘萬,帑藏豐溢,雖有浮費,不足為憂。今 黎苗凋瘵,天下戶百三十萬,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 三百萬,比《天寶》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出賦 者已耗,而食之者如舊,安可不革?」議者以天下尚有 跋扈不廷,一省官吏被罷者,皆往託焉,此常情「之說, 類非至論。且才者薦用,不才者何患其亡,又況顧姻 戚家產哉!建武時公孫述、隗囂未滅,太和、正始、太元 時吳蜀鼎立,開皇時陳尚割據,皆羅取俊乂,猶不慮 失人以資敵。今田悅輩繁刑暴賦,惟軍是卹,遇士人 如奴,固無范雎業秦、賈季強狄之患。若以習久,不可 以遽改。且應權省別駕、參軍、司馬。州縣額內官,約戶 置尉,當罷者有行義,在所以聞,不如狀舉者當坐,不 為人舉者任參常調,亦何患哉?如魏置柱國,當時宿 德盛業者居之,貴寵第一。周、隋間授受已多,國家以 為勳級,纔得地三十頃耳。又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 夫,亦官名以其太多,回作階級,隨時立制,遇弊則變。 何必因循憚改作耶?」議入不省。盧杞當國,惡之,出為 蘇州刺史。前刺史母喪解,佑母在,辭不行,改饒州。俄 遷嶺南節度使。佑為開大衢,疏析廛閈,以息火災。朱 厓、黎氏三世保險不賓,佑討平之。召拜尚書右丞。俄 出為淮南節度使,以母喪解,詔不許。徐州節度使張 建封卒,軍亂,立其子。愔請於朝,帝不許,乃詔佑檢校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節度徐、泗,討定之。 佑具舠艦遣屬將孟準渡淮擊徐,不克,引還。佑於出 師應變非所長,因固境不敢進,乃詔授愔徐州節度 使,析濠、泗二州隸淮南。初,佑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 瀕棄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觓,列營三十區,士馬整 飭,四鄰畏之。然寬假僚佐,故南宮僔李亞、鄭元均至 爭權亂政,帝為佑斥去之。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德宗崩,詔攝冢宰,進檢校司徒,兼度 支鹽鐵使,於是王叔文為副。佑既以宰相不親事,叔 文遂專權。後叔文以母喪還第,佑有所按決,郎中陳 諫請須叔文,佑曰:「使不可專邪?」乃出諫為河中少尹, 叔文欲搖東宮,冀佑為助,佑不應,乃謀逐之,未決而 敗。佑更薦李巽以自副。憲宗在諒闇,復攝冢宰,盡讓 度支鹽鐵於巽。始,度支嗇,用度多,署吏權攝百司,繁 而不綱。佑以營繕還將作,木炭歸司農,湅染還少府, 職務簡修。明年,拜司徒,封岐國公。党項陰導吐蕃為 亂,諸將邀功,請討之。佑以為無良邊臣,有為而叛,即 上疏曰:「昔周宣中興,獫狁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 不欲弊中國、怒遠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諸 羌,結怨階亂,實生謫戍。蓋聖王之治天下,惟欲綏靜 生人,西至于流沙,東漸于海,在北與南,止存聲教,豈 疲內而事外邪?昔馮奉世矯詔斬莎車王,傳首京師, 威振西域。宣帝議加爵土,蕭望之獨謂矯制違命,雖 有功,不可為法,恐後奉使者為國家生事。」夷狄比突 厥默啜寇害中國,開元初,郝靈佺捕斬之,自謂功莫 與二。宋璟慮邊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將而已。繇是訖 開元之盛,不復議邊,中國遂安。此成敗鑒戒之不遠 也。党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利其善馬 子女,斂求徭役,遂致叛亡,「與北狄、西戎相誘盜邊。《傳》 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管仲有言:『國家無使 勇猛者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略也。今戎醜 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禁絕誅求, 示以信誠,來則懲禦,去則謹備。彼當懷柔,革其姦謀, 何必亟興師役,坐取勞費哉!」帝嘉納之。歲餘,乞致仕, 不聽。詔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佑每進見,天子 尊禮之,官而不名。後數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己,許之, 仍拜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任,俾朝朔望遣中人,錫予 備厚。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諡曰安簡。佑 資嗜學,雖貴,猶夜分讀書。先是,劉秩摭《百家》侔周《六 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才過劉向。佑以為未 盡,因廣其闕,參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之,優 詔嘉美,儒者服其書約而詳,為人平易遜順,與物不 違忤,人皆愛重之,方漢胡廣,然練達文采不及也。朱 坡、樊川頗冶亭觀林芿,鑿山股泉,與賓客置酒為樂子弟皆奉朝請,貴盛為一時冠。天性精於吏職,為治 不皦。察數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議者稱佑,治 行無缺。惟晚年以妾為夫人,有所蔽云。

按《舊唐書》本傳,「佑城南樊川有佳林亭,卉木幽邃,佑 每與公卿讌集其間,廣陳妓樂,諸子咸居朝列,當時 貴盛,莫之與比。元和七年,被疾,六月復乞骸骨,表四 上,情理切至。憲宗不獲已,許之。詔曰:『宣力濟時,為臣 之懿躅;辭榮告老,行己之高風。況乎任重公台,義深 翼贊,秉沖讓之志,堅金石之誠。敦諭既勤,所執彌固。 則當遂其衷懇,進以崇名。尚齒優賢,斯實王化之本 也』。」金紫光祿大夫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充 弘文館大學士太清宮使上柱國岐國公食邑三千 戶杜佑,巖廊上才,邦國茂器,蘊經通之識,履溫厚之 姿。寬裕本乎性情,謀猷彰乎事業。博聞強學,知歷代 沿革之宜;為政惠人,審群黎利病之要。由是再司邦 用,累歷藩方,出總戎麾,入和鼎實,聿膺重寄。歷事先 朝,左右朕躬,夙夜不懈。命以詔冊,登之上公,肅恭在 廷,華髮承弁,茲可謂國之元老,人之具瞻者也。朕纘 承丕業,思弘景化,選勞求舊,期致時雍。方伸引翼之 儀,遽抗懸車之請。而又固辭年疾,乞就休閑,已而復 來,星琯屢變,有不可「抑,良用耿然。永惟古先哲王君 臣之際,臣有耆艾以求其退,君有優賜以徇其情,乃 輟鄧禹敷教之功,仍增王祥輔導之秩,俾養浩然之 氣,安於敬止之鄉,庶乎怡神葆和,永綏福履。仍加階 級,以厚寵章。可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宜朝朔望。」是 日,上遣中使就佑第賜絹五百匹,錢五百千。其年十 一月薨,壽七十八,廢朝三日,冊贈太傅,諡曰「安簡。」佑 性敦厚強力,尤精吏職。雖外示寬和,而持身有術,為 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計治民,物便而濟,馭戎應變,即 非所長。性嗜學,該涉古今,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 初,開元末,劉秩採經史百家之言,取《周禮》六官所職, 撰分門書三十五卷,號曰《政典》,大為時賢稱賞。房琯 以為才過劉更生。佑得其書,尋味厥旨,以為條目未 盡,因而廣之,加以開元禮樂,書成二百卷,號曰《通典》。 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詣闕獻之曰:「臣聞太上立 德,不可庶幾;其次立功,遂行當代;其次立言,見志後 學。由是往哲,遞相祖述,將施有政,用乂邦家。臣本以 門資,幼登官序,仕非游藝」,才不逮人,徒懷自強,頗玩 墳籍。雖履歷叨幸,或職劇務殷,竊惜光陰,未嘗輕廢。 夫「《孝經》《尚書》《毛詩》《周易》三傳,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 倫五教之宏綱,如日月之下臨,天地之大德,百王是 式,終古攸遵。然多記言,罕存法制,愚管窺測,莫達高 深,輒肆荒虛,誠為億度。每念懵學,莫探政經,略觀歷 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或闕匡拯之方。臣既庸 淺,寧詳損益,未原其始,莫暢其終。尚賴周氏典禮,秦 皇蕩滅不盡,縱有繁雜,且用準繩。至於往昔是非,可 為來今龜鏡」,布在方冊,亦粗研尋。自頃纘修,年踰三 紀,識寡思拙,心昧辭蕪,圖籍實多,事目非少,將事功 畢,罔愧乖疏。固不足發揮大猷,但竭愚盡慮而「已。書 凡九門,計二百卷,不敢不具上獻,庶明鄙志所之。塵 瀆聖聰,兢惶無措。」優詔嘉之,命藏書府,其書大傳於 時。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明視事, 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書,孜孜不怠。與賓佐談論,人 憚其辯而伏其博,設有疑誤,亦能質正,始終言行,無 所玷缺。唯在淮南時,妻梁氏亡後,昇嬖妾李氏為正 室,封密國夫人。親族子弟言之不從,時論非之。三子: 師損嗣,位終司農少卿。

唐次扶 持 款 枝 编辑

按《唐書唐儉傳》:「儉裔孫次,字文編,建中初,及進士第, 歷侍御史。竇參數薦之,改禮部員外。參貶,出為開州 刺史,積十年不遷。韋皋鎮蜀,表為副使,德宗諭皋罷 之。次身在遠,久抑不得申,以為古忠臣賢士,罹讒毀 被放至殺身,君且不悟者。因采獲其事,為《辨謗略》三 篇上之。帝益怒,曰:『是乃以古昏主方我』。」改夔州刺史。 憲宗立,召還,授禮部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憲宗 雅惡朋比傾陷者,嘗覽《辨謗略》,善之。謂學士沈傳師 曰:「凡君人者,宜所觀省,然次編錄未盡,卿可廣其書。」 傳師乃與令狐楚、杜元穎論次,起周訖隋,增為十篇, 更號《元和辨謗略》。

子扶,字雲翔,仕歷屯田郎中。太和五年,為山南宣撫 使。內鄉倉督鄧琬負度支漕米七千斛,吏責償之,繫 其父子至孫,凡二十八年。九人死於獄,扶奏申釋之。 詔切責鹽鐵、度支二使,天下監院償逋,繫三年以上 者皆原。進中書舍人,出為福州觀察使。濫殺人,風績 不立。會卒,奴婢爭財,有司按其貲,至十餘萬,時議蚩 薄之。

扶弟持,字德守,中進士第。太和中,為渭南尉,試京兆 府進士。時尹杜悰欲以親故託之,持輒趨降階伏,悰 語塞,乃止。累遷工部郎中,出為容州刺史。遷給事中, 歷朔方、昭義節度使,卒。

按《舊唐書文苑傳》:「章武皇帝明哲嫉惡,尤惡人朋比傾陷。嘗閱書禁中,得次所上書三篇,覽而善之,謂學 士沈傳師曰:『唐次所集辨謗之書,實君人者,時宜觀 覽。朕思古書中多有此事,次編錄未盡,卿家傳史學, 可與學士類例廣之』。」傳師奉詔與令狐楚、杜元穎等 分功修續,廣為十卷,號《元和辨謗略》。其序曰:「臣聞乾 坤定而上下分矣,至於播四時之候,遂萬物之宜,在 驗乎妖祥二氣。祥氣降則為豐為茂,妖氣降則為沴 為災,君臣立而卑高隔矣。至於處神明之奧,詢獻納 之辭,在審乎邪正之二說。正言勝則為忠為讜,邪言 勝則為讒為諛。故《詩》云:『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刺其組 織之甚巧也。語曰:『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惡其莠, 言之蠹政也』。」蓋謂似信而詐,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動 心,捷捷可以亂德,豈止鶗鴂彫卉,薏苡惑珠者哉!況 立國家,自中徂外,道偏則刑罰不中,讒勝則忠孝靡 彰。逖覽前聞,緬想近古,招賢容鯁,遠佞嫉邪。慮之則 深,防之未至。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垂衣御㝢,化 洽文明。謨猷博訪於「縉紳,旌賁屢臻於巖穴,尚復廣 四目,周四聰,制理皆在於未萌,作範將垂於不朽。」乃 詔掌文之臣令狐楚等,上自周漢,下洎隋朝,求史籍 之忠賢,罹讒謗之事跡,敘瑕釁之本末,紀謠詠之淺 深,編次指明,勒成十卷。昔虞舜有聖讒之命,我皇修 辨謗之書,千古一心,同垂至理。將俟法宮退日昃之 政,別「殿備乙夜之觀,則聖慮先辨,謗何由興?上天不 言而民自信矣。」憲宗優詔答之。次子扶持。

次弟款,貞元六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登朝為御史, 出為郡守,卒。子枝,字已有,會昌末,累遷刑部員外,轉 郎中,累歷刺史,卒。

李益 编辑

按《唐書文藝傳》:「李益,故宰相揆族子,於詩尤所長。貞 元末,名與宗人賀相埒,每一篇成,樂工爭以賂求取 之,被聲歌,供奉天子。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 圖繪。少癡而忌克防閑妻妾苛嚴,世謂妒為李益。疾 同輩行,稍稍進顯,益獨不調,鬱鬱去遊燕。劉濟辟置 幕府,進為營田副使。嘗與濟詩語怨望憲宗,雅知名, 召為祕書少監、集賢殿學士。自負才,淩藉士眾,不能 堪諫官,因暴幽州時怨望語,詔降秩,俄復舊官,累遷 右散騎常侍。太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時又有太 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辨云。 按《全唐詩話》,益,姑臧人,字君虞,大曆四年登第。其《受 降城聞笛》詩,教坊樂人取為聲樂度曲。又有寫征人 歌早行詩為圖畫者,《迴樂峰前沙似雪》之詩是也。益 有心疾,不見用。及為幽州劉濟營田副使,獻詩有「感 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之句,左遷右庶子。年且老,門 人趙宗儒自宰相罷免,年七十餘。益曰:「此吾為東府 所選進士也。」聞者憐益之困。後遷禮部尚書,致仕卒。 按《因話錄》,李尚書益與宗人庶子同名,俱出於姑臧 公。時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而尚 書亦非無門地者。嘗姻族間有禮會,尚書歸笑謂家 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兩箇坐頭,總是李益。」

僧靈澈 编辑

按:《全唐詩話》:「靈澈生於會稽,本湯氏,字澄源,與吳興 詩僧皎然遊。皎然薦之包佶、李紓,以是上人之名,由 二公而颺。貞元中,游京師,緇流嫉之,造飛語激動中 貴人,侵誣得罪,徙汀州。後歸會稽。元和十一年,終於 宣州。」劉夢得曰:「詩僧多出江右,靈一導其源,護國襲 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幺絃孤韻,瞥入人耳,非」 大音之樂。獨吳興晝公能備眾體,澈公承之。至如《芙 蓉園新寺》詩曰:「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謫汀州》云: 「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可謂入作者閫域,豈獨雄 於詩僧間耶?

按《紹興府志》:「僧靈澈,字澄源,會稽湯氏子。雖受經論, 尤好篇章。從嚴維學詩,抵吳興,與皎然游。皎然以書 薦於包佶、李紓。貞元中,西遊京師,名振輦下。得罪,徙 汀洲,入會稽。吳越間諸侯多賓禮招迓之。終於宣州 開元寺。門人遷之,建塔於越之天柱峰。有詩二十卷, 劉禹錫為序。」

蔣乂係 伸 偕 编辑

按《唐書》本傳,「蔣乂,字德源,常州義興人,徙家河南。祖 瓌,開元中弘文館學士。父將明,天寶末辟河中使府。 安祿山反,以計佐其帥,全并、潞等州。兩京陷,被拘,乃 陽狂以免。虢王巨引致幕府,歷侍御史,擢左司郎中、 國子司業、集賢殿學士。乂性銳敏,七歲時,見庾信《哀 江南賦》,再讀輒誦。外祖吳兢位史官,乂初從外家學」, 得其書,博覽強記。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司徒楊綰 尤稱之。將明在集賢,值兵興,圖籍殽舛,白宰相請引 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張鎰亦奇之,署集賢小職。乂 料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再遷王屋尉,充 太常禮院修撰。貞元九年,擢右拾遺、史館修撰。德宗 重其職,先召見延英,乃命之。張孝忠子茂宗,尚義章 公主,母亡,遺言丐成禮。帝念孝忠功,即日召為左衛 將軍,許主下降。乂上疏,以為:「墨縗禮本緣金革,未有奪喪尚主者,謬盭典禮,違人情,不可為法。」帝令中使 者諭茂宗之母之請,乂意殊堅。帝曰:「卿所言,古禮也。 今俗言借吉而婚不為少。」對曰:「俚室窮人子,旁無至 親,乃有借吉以嫁。不聞男冒凶而娶。陛下《建中詔書》, 郡、縣主當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毋用俗儀。公主春秋 少,待年不為晚,請茂宗如禮便。」帝曰:「更思之。」會太常 博士韋彤等諫曰:「婚禮,主人几筵聽命,稱事立文,謂 之嘉,所以承宗廟,繼後嗣也。《喪禮》,創巨者日久,痛甚 者愈遲,二十五月而畢謂之凶,所以送死報終,示有 節也。故夫義婦聽,父慈子孝。昔魯侯改服,晉襄墨縗, 緣金革事,則有權變。安有釋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 親迎,以凶瀆,嘉為朝廷爽法。」疏入,帝迂其言,促行前 詔,然心嘉乂有守。十八年,遷起居舍人,轉司勳員外, 皆兼史任。帝嘗登凌煙閣,視左壁頹剝,題文漫缺,行 纔數字,命錄以問宰相,無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 聖曆中侍臣圖贊。」帝前口以誦補,不失一字。帝歎曰: 「雖虞世南默寫《列女傳》不是過。」會詔問神策軍建置 本末,中書討求不獲。時集賢學士甚眾,悉無以對。乃 訪乂,乂條據甚詳。宰相高郢、鄭珣瑜歎曰:「集賢有人 哉!」明日,詔兼判集賢院事。父子為學士,儒者榮之。順 宗既葬,議祧廟,有司以中宗中興之君,當百代不遷。 宰相問乂,乂曰:「中宗即位,春秋已壯,而母后篡奪,以 移神器,賴張柬之等,國祚再復,蓋曰反正不得為中 興。凡非我失之,自我復之為中興,漢光武、晉元是也。 自我失之,因人復之,晉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與惠、 安二帝同,不可為不遷主。」有司疑曰:「五王有安社稷 功,若遷中宗,則配饗永絕。」乂曰:「禘、祫功臣,乃合食太 廟。中宗廟雖毀,而禘、祫並陳太廟,此則五王配食,與 初一也。」由是遷廟遂定。兵部郎中。與許孟容、韋貫之 刪正制敕三十篇,為《開元格後敕》。李錡誅,詔宗正削 一房屬籍。宰相召乂問:「一房自大功,可乎?」答曰:「大功, 錡之從父昆弟,其祖神通有功,配饗於廟,雖裔孫之 惡而忘其勳,不可自期可乎?」曰:「期者錡昆弟,其父若 幽死社稷,今以錡連坐,不可。」執政然之。罪止錡及子 息,無旁坐者。未幾,改祕書少監,復兼史館修撰,與獨 孤郁、韋處厚修《德宗實錄》。以勞遷右諫議大夫。裴垍 罷宰相,而李吉甫惡垍,以嘗監修,故授乂太常少卿。 久之,遷祕書監,累封義興縣公。卒,年七十五,贈禮部 尚書,諡曰懿。乂在朝廷久,居史職二十年,每有大政 事議論,宰相未能決,必咨訪之。乂據經義或舊章以 參時事,其對允切該詳。初以是被遇,終亦忤貴近,介 介不至顯官。然資質樸直,遇權臣乘政,輒數歲不遷。 嘗疏裴延齡罪惡及拒王叔文,當世高之。結髮志學, 老而不厭,雖甚寒暑,卷不釋於前,故能通百家學,尤 明前世沿革。家藏書至萬五千卷。初名武,憲宗時,因 進見,請曰:「陛下今日偃武修文,群臣當順承上意,請 改名乂。」帝悅。時討王承宗,兵方罷,乂恐天子銳於武, 亦因以諷。他日,帝見侍御史唐武曰:「命名固多,何必 曰武?」乂既改之矣,更曰「慶。」群臣乃知帝且厭兵云。乂 論譔百餘篇。五子:係、伸、偕知名。仙、佶皆位刺史。 係善屬文,得父典實。太和初,授昭應尉,直史館。明年, 拜右拾遺、史館修撰,與沈傳師、鄭澣、陳夷行、李漢參 撰《憲宗實錄》,轉右補闕。宋申錫被誣,文宗怒甚,係與 左常侍崔元亮涕泣苦諍,申錫得不死。歷膳部員外, 工、禮、兵三部郎中,皆兼史職。開成末,轉諫議大夫。宰 相李德裕惡李漢,以係友婿,出為桂管觀察使,人安 其治,復坐漢貶唐州刺史。宣宗立,召為給事中、集賢 殿學士判院事,轉吏部侍郎,歷興元鳳翔節度使。懿 宗初,拜兵部尚書,以弟伸位丞相,懇辭,乃檢校尚書 右僕射,節度山南東道,封淮陽郡公,徙東都留守,卒。 子曙,字耀之。咸通末,由進士第署鄂岳團練判官,除 虞、工二部員外郎,改起居郎。黃巢之難,曙闔門無噍 類,以是絕意仕進,隱居沈痛。中和二年,表請為道士, 許之。

伸,字大直,第進士。大中二年,以右補闕為史館修撰, 轉駕部郎中、知制誥。白敏中領邠寧節度,表伸自副, 加右庶子,入知戶部侍郎。九年為翰林學士,進承旨。 十年,改兵部侍郎,判戶部。宣宗雅信愛伸,每見必咨 天下得失。伸言:「比爵賞稍易,人且偷。」帝愕然曰:「偷則 亂矣。」伸曰:「否非遽亂,但人有覬心,亂由是生。」帝嗟嘆, 伸三起三留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伸不諭。未幾,以 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踰四月,解戶部,加中書侍 郎。懿宗即位,兼刑部尚書、監修國史。咸通二年,出為 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徙宣武。俄以太子少保 分司東都。七年,用為華州刺史,再遷太子太傅。表乞 骸骨,以本官致仕。卒,贈太尉。

偕以父任,歷右拾遺、史館修撰,轉補闕、主客郎中。初, 柳方作《唐曆》,大曆以後闕而不錄,宣宗詔崔龜從、韋 澳、李荀、張彥遠及偕等分年撰次,盡元和以續云。累 遷太常少卿。大中八年,與盧耽、牛叢、王渢、盧告撰次

《文宗實錄》。蔣氏世禪儒,唯伸及係子兆能以辭章取
考證
進士第,然不為文士所多。三世踵修國史,世稱良筆,

咸云「《蔣氏日曆》,天下多藏焉。」

楊憑凝 徐晦 编辑

按《唐書》本傳:「『楊憑,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人。少 孤,其母訓導有方。長善文辭,與弟凝、凌皆有名。大曆 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憑重交游,尚氣節然諾,與 穆質、許孟容、李鄘相友善,一時歆慕,號楊穆許李』。歷 事節度府,召為監察御史,不樂輒免去。累遷太常少 卿、湖南江西觀察使。性簡傲,接下脫略,人多怨之。在」 二鎮尤侈汰。入拜京兆尹,與御史中丞李夷簡素有 隙,因劾憑江西姦贓及它不法,詔刑部尚書李鄘、大 理卿趙昌即臺參訊。於時憑治第永寧里,工役叢煩, 又幽妓妾於永樂別舍,謗議頗讙,故夷簡籍之,痛擿 發,欲抵以死。既置對未得狀,即逮捕故官屬,推躡簿 憑家貲。翰林學士李絳奏言「憑所坐」贓,不當同逆人 法,乃止。憲宗以憑治京兆有績,但貶臨賀尉。始,德宗 時,假借方鎮,習為僭儗事,夷簡首按憑,時以為宜,而 緣私怨論者亦不與。俄徙杭州長史,以太子詹事卒。 憑所善客徐晦者,字大章,第進士、賢良方正,擢櫟陽 尉。憑得罪,姻友憚累,無往候者,獨晦至藍田慰餞,宰 相權德輿謂曰:「君送臨賀誠厚,無乃為累乎?」晦曰:「方 布衣時,臨賀知我,今忍遽棄邪?有如公異時為姦邪 譖斥,又可爾乎?」德輿歎其直,稱之朝。李夷簡遽表為 監察御史,晦過謝,問所以舉之之由。夷簡曰:「君不負 楊臨賀,肯負國乎?」後歷中書舍人,強直守正,不沈浮 於時。嗜酒喪明,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凝,字懋功。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 釐正嫡媵封邑,為權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 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𡙇晉以凝行州事。增 墾田,決汙堰,築隄防,水患訖息。時孟叔度橫縱撓軍 治,而凝亦荒湎,晉卒,亂作。凝走還京師,闔門三年。拜 兵部郎中,以病疾卒。

呂溫 编辑

按《唐書呂渭傳》:「渭子溫,字和叔,一字化光,從陸質治 《春秋》梁肅為文章。貞元末,擢進士第,與韋執誼厚,因 善王叔文,再遷為左拾遺,以侍御史副張薦使吐蕃。 會順宗立,薦卒於虜,虜以中國有喪,留溫不遣。叔文 秉權,與游者皆貴顯,溫在絕域,不得遷,常自悲。元和 元年乃還,而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貶,溫獨免,進戶部」 員外郎。溫藻翰精富,一時流輩推尚。性險躁,譎詭而 好利,與竇群、羊士諤相昵。群為御史中丞,薦溫知雜 事。士諤為御史,宰相李吉甫持之久不報,溫等怨。時 吉甫為宦侍所抑,溫乘其間,謀逐之。會吉甫病,夜召 術士宿於第,即捕士掠訊,且奏吉甫陰事。憲宗駭異, 既詰辯,皆妄言,將悉誅群等,吉甫苦救乃免。於是貶 溫、均州刺史。士諤資州,議者不厭,再貶為道州。久之, 徙衡州,治有善狀。卒,年四十。

按《舊唐書呂渭傳》:「渭子溫,字化光,貞元末,登進士第, 與翰林學士韋執誼善。順宗在東宮,侍書王叔文,勸 太子招納時之英俊以自輔,溫與執誼尤為叔文所 睠,起家再命,拜左拾遺。二十年冬,副工部侍郎張薦 為入吐蕃使,行至鳳翔,轉侍御史,賜緋袍牙笏。明年, 德宗晏駕,順宗即位,張薦卒於青海,吐蕃以中國喪」 禍,留溫經年。時王叔文用事,故與溫同遊東宮者,皆 不次任用,溫在番中,悲歎久之。元和元年,使還,轉戶 部員外郎。時柳宗元等九人坐叔文貶逐,唯溫以奉 使免。溫天才俊拔,文彩贍逸,為時流柳宗元、劉禹錫 所稱。然性多險詐,好奇近利,與竇群、羊士諤趨尚相 狎。群為韋夏卿所薦,自處士不數年至御史中丞,李 吉甫尤奇待之。三年,吉甫為中官所惡,將出鎮揚州, 溫欲乘其有間傾之。溫自司封員外郎轉刑部郎中, 竇群請為知雜。吉甫以疾在第,召毉人陳登診視,夜 宿於安邑里第。溫伺知之,詰旦,令吏捕登鞫問之,又 奏劾吉甫交通術士。憲宗異之,召登面訊,其事皆虛, 乃貶群為湖南觀察使,羊士諤資州刺史,溫均州刺 史,朝議以所責太輕,群再貶黔南,溫貶道州刺史。五 年,轉衡州,秩滿歸京,不得意,發疾卒。溫文體富艷,有 丘明、班固之風。所著《凌煙閣功臣銘》《張始興畫贊》《移 博士書》,頗為文士所賞。有文集十卷。

陸質 编辑

按《唐書》本傳,「質字伯沖,七代祖澄,仕梁為名儒,世居 吳,明《春秋》,師事趙匡,匡師啖助,質盡傳二家學。陳少 游鎮淮南,表在幕府,薦之朝,授左拾遺,累遷左司郎 中,歷信、台二州刺史。質素善韋執誼,附叔文竊威柄, 用其力,召為給事中。憲宗為太子,詔侍讀。質本名淳, 避太子名故改。時執誼懼太子怒己專,故以質侍東」 宮,陰伺意解釋左右之。質伺間有所言,太子輒怒曰: 「陛下命先生為寡人講學,何可及它!」質惶懼出。執誼 未敗時,質病甚,太子已即位,為臨問加禮。卒,門人以 質能文聖人書,通於後世,私共諡曰文通先生。所著 書甚多,行於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