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46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六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錄

 表章部彙考

  周禮春官

  劉熙釋名釋書契

  蔡邕獨斷章表

  周書武帝本紀

  唐書百官志

  宋史職官志

  徐度卻掃編禮部郎中掌百官箋表

  葉夢得石林燕語集句表 引黃

  明會典表箋 表式

大清會典表式

 表章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章表

  王應麟辭學指南

  吳訥文章辯體

  徐炬事物原始

  徐師曾文體明辯章 表 致辭附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表章部彙考 编辑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內史》:凡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

訂義賈氏曰:「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內史讀示王。」

《劉熙釋名》
编辑

《釋書契》
编辑

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內,表施于外也。又曰:上,示之于 上也;又曰:言,言其意也。

《蔡邕獨斷》
编辑

《章表》
编辑

凡群臣上書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三曰表。 章者需頭,稱稽首,上書、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 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稽首 頓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 編兩行,文少以五行,詣尚書通者也。公卿校尉、諸將 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別者,言姓章曰「報聞」公 卿,使謁者將大夫以下至吏民尚書左丞奏聞,報可 表文。報已,奏如書。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皂囊 盛。

《周書》
编辑

《武帝本紀》
编辑

建德四年夏四月丁酉,初令上書者並為表,于皇太 子以下稱「啟。」

《唐書》
编辑

《百官志》
编辑

尚書省。凡下之達上,其制有六:一曰「表。」

《門下省》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五曰表。

《宋史》
编辑

《職官志》
编辑

通進司隸給事中,掌受三省、樞密院、六曹、寺、「監百司 奏牘,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領天下章奏案牘, 具事目進呈,而頒布于中外。」

進奏院,隸給事中,掌受詔敕及三省、樞密院宣劄,六 曹、寺、監百司符牒,頒于諸路。凡章奏至,則具事目上 門下省。若案牘及申稟文書,則分納諸官司。凡奏牘 違戾法式者,貼說以進。熙寧四年,詔:「應朝廷擢用材 能、賞功罰罪、事可懲勸者,中書檢正、樞密院檢詳官 月以事狀錄付院,謄報天下。」元祐初,罷之。紹聖元年, 詔如熙寧舊條。靖康元年二月,詔:「諸道監司、帥守文 字,應邊防機密急切事,許進奏院直赴通進司投進。」 舊制,通進、銀臺司知司官二人,兩制以上充。通進司, 掌受銀臺司所領天下章奏案牘,及閣門在京百司 奏牘、文武近臣表疏以進御,然後頒布于外。銀臺司, 掌受天下奏狀案牘,抄錄其目進御,發付勾檢,糾其 違失,而督其淹緩。發敕司掌受中書、樞密院《宣敕》,著 籍以頒下之。

《徐度卻掃編》
编辑

《禮部郎中掌百官牋表》
编辑

唐制,禮部郎中掌百官牋表,故謂之南宮舍人。國朝 常擇館閣中能文者同判禮部,便掌牋表,有印曰「禮 部名表之印。」王文恭珪初以館職為之,其後就轉知 制誥,又就遷學士,仍領辭不受,曰「御史中丞。」歲時率百官上表,而反令學士舍人掌詔誥之臣,主為繕辭 定草,既輕重不倫,亦事體未便。今失之尚近,可以改 「正。欲乞檢會舊例,以禮部名表印擇館職有文者付 之,則名分不爽矣。」議者是之。及官制行,遂復唐之舊 云。

《葉夢得石林燕語》
编辑

《集句表》
编辑

舊大朝會等慶賀,及春秋謝賜衣、請上聽政之類,宰 相率百官奉表,皆禮部郎官之職,唐人謂之南宮舍 人。元豐官制行,謂之「知名表郎官。」禮部別有印,曰「知 名表印」,以其從上官一人掌之。大觀後,朝廷慶賀事 多非常例,郎官不能得其意,蔡魯公乃命中書舍人 雜為之,既又不欲有所去取,於是參取首尾,或摘其 一兩,聯次比成之,故辭多不倫,當時謂之「集句表。」禮 部所撰,惟《春秋兩謝賜衣表》而已。

《引黃》
编辑

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蓋敕書用 黃紙,則貼者亦黃紙也。今奏狀劄子皆白紙,有意所 未盡,揭其要處,以黃紙別書於後,乃謂之「貼黃」,蓋失 之矣。其表章略舉事目與日月道里,見於前及封皮 者,又謂之「引黃。」

《明會典》
编辑

《表箋》
编辑

國初定制,凡進賀表箋,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幾 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 若孫則自稱曰「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 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則自稱 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稱皇后 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姪,則自稱曰「第幾姪某 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稱皇 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 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 曰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皇后殿下。」若從孫、再從孫、三 從孫,自稱曰「從孫某封某,再從孫某封某、三從孫某 封某;稱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稱皇 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至嘉靖間, 始令各王府進賀表箋,但用聖號,不許用家人禮,至 今遵行。

凡進表箋:洪武二十六年定《天壽聖節》。在外五品以 上衙門、止進《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進皇帝表文、中 宮箋文、東宮箋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并各布政司 按察司、及直隸府州表箋、俱各差官齎進。禮部各州 表箋、進於各府、各府進於布政司。其餘五品以上衙 門隸布政司者、亦進於布政司。布政司差官類進禮 部。其各都司、及直隸衛所、差官齎進五軍都督府。至 日、禮部官、以各處所進表箋目、通類奏聞

正統間,令天下諸司進賀表箋,非職官不得遣。萬壽 聖節三司堂上官自進冬至等節,許差本司首領官 及所屬府州衛所佐貳官進。弘治十七年奏「准:今後 天下都布按三司慶賀表箋,除萬壽聖節照例差委 堂上官齎進外,其餘冬至等節,如果堂上官差占,照 例於本司首領官及所屬府縣衛所佐貳官員內差」 委。不許濫差雜職官員齎進。嘉靖四年奏准、遼東苑 馬寺係裁減衙門。《萬壽聖節》等表文、只差主簿等官 齎進

《表式》
编辑

「聖節、正旦、冬至、親王上表。」洪武間定、

第某子某王某今作某王臣某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 以皇天眷命,統馭萬方。聖治神功,臣民懽戴。恭惟皇 帝陛下,纘承列聖,奉天勤民,是以本支繁盛而宗社 永安也。臣某恪守藩邦,忻逢聖旦。」正旦長至心馳遙賀,敬 仰紫宸。祝聖壽於萬年,同天長而地久。無任瞻天仰 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

《太皇太后壽旦正旦冬至親王上表弘治初定》 伏以天祐皇明,衍慶源於萬世;位高宸極,溥德澤於 八紘。臣庶懽忻,華夷仰戴。恭惟聖慈仁壽太皇太后 陛下,睿智聰明,齊莊中正。同任、姒之至聖,輔文武之 治功。德化昭明,謀謨廣大。是以宗社奠安,本支隆盛。 而建家國天下悠久之福也。臣某叨守外邦,茲逢聖 旦。正旦長至「謹秉誠心,馳遙賀於九重,祝齊天之萬壽。無 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 《皇太后壽旦正旦、冬至親王上表》。群臣同《弘治》初定。 伏以「景運弘開。重熙累洽。實資《坤德》之懿。允開邦本 之隆。海內臣民,不勝懽戴。恭惟皇太后陛下聰明端 淑。恭儉慈祥。夙贊理於宮闈。克迓承於天眷。遂啟嗣 統之瑞。聿興致治之光。是以誕膺徽號而享盛福於 悠久」也。臣某親王叨守外邦群臣職守藩維忻逢令旦。正旦長至仰九重 而拜賀,祝萬壽以維期。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謹 奉表稱賀以聞。

「聖節、正旦、冬至、群臣上表。」洪武間定、

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天祐下民,四時序而風雨時,五穀熟而人民育。恭惟 皇帝陛下,承天受命,君師宇內,相以奠之,和以安之。 是以克享天心,永膺寶曆。大一統文明之治,開萬載 太平之基。」後改為溥仁恩於四海建太平於萬年臣某等幸遇明時,忻 逢聖旦。正旦 布政司用職守承宣府州職在牧民長至 按察司職守憲綱鹽運司職在鹽司 都司職總戎師腹裏衛所職典戎行邊竟衛所職守藩維土官衙門職守邊裔心馳遙賀。仰 紫宸而三祝,祈聖壽以齊天。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 營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

《太皇太后壽旦正旦冬至群臣上表成化間定》 「伏以運啟皇明,德隆坤載。茂衍慶源之序,昭宣化理 之基。中外騰懽,臣民仰戴。恭惟聖慈仁壽太皇太后 陛下齊莊貞靜,中正仁慈。克相先皇,而續後之功益 大;用興聖嗣而治平之道維新。光被八紘,祥開萬世。 是以誕膺天下之至養,而安享尊榮之多福也。臣某。」 叨守外邦職守藩維忻逢聖旦。正旦長至仰宮闈之深遠。祝聖壽於 久長。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 《群臣謝恩表》,洪武間定

某衙門某官。臣某某年月日欽蒙給賜某物陞授某職謹奉表 稱謝者。臣某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聖恩敷 布,廣大如天。凡在臣民,均霑雨露。恭惟皇帝陛下聖 神文武,治同百王;春育海𣹢,兆民忻戴。是以天心永 眷而基業愈昌也。臣某等深蒙恩寵,補報是圖。惟堅 葵藿之誠,上祝萬年之壽。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 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

以上並用小字真書。其署名加「小。」

表文前上面貼黃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黃帖上 所書如「聖壽」:寫進《賀聖壽表文》,「正旦」:寫進《賀正旦表 文》,「冬至」寫「進《賀冬至表文》」,「謝恩」寫《進上謝恩表文》。末 後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黃,帖上所書如前。黃 帖下用印,印下寫:「具官臣某上進,謹封」於上。進「謹封」 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書。後年月日上用印, 黃綾裱褙袱匣。

凡表箋,「洪武間令止作散文,不許循習《四六》舊體。務 要言詞典雅,不犯應合迴避凶惡字樣。仍用朱筆圈 點句讀。表用黃紙,箋用紅紙為圅,外用夾板夾護拜 進并依見行儀式。」又令:進表、箋及一應文字,若有御 名廟諱,合依古「二名不偏諱」,「嫌名不諱。」若有二字相 連者,必須迴避。寫字之際,不必缺其點畫。二十九年, 以天下諸司所進表箋,多務奇巧,詞體駢儷,令翰林 院撰慶賀謝恩表箋成式,頒於天下諸司,令如式錄 進。正統間奏准,凡表箋字畫,俱用《洪武正韻》寫進。

《大清會典》
编辑

《表式》
编辑

《皇上萬壽元旦冬至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德統乾元,首正六龍之位。

建用「皇極」 ,弘開五福之先。

恭惟

皇帝陛下。

率育蒼生

誕膺

景命。寰區和協,聲教覃敷。四海一而萬國來王。《川岳》

《靈而》「俊乂斯出」 ,「太平有象。」

曆服無疆。臣。等。恭遇

熙朝欣逢

聖誕。或正旦長至 凡在外官員於此句下添入身羈職業心戀闕廷伏願:

「玉燭長調。」 慶雍熙於九牧。

金甌永固,登仁壽於萬年。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太皇太后聖壽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坤》德無疆」 ,首立。

母儀之極。

天麻滋至,聿彰。

聖壽之隆。《慶積》

重闈歡騰函夏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齊莊中正

光大含弘

開曆服億萬年燕

天昌後。

「《邁春秋》,八千歲。」 「錫類施仁」 茲當。

壽豈之辰。咸切尊親之戴。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武官職典戎行。

《欣逢》。

盛節伏願

瑞靄宮庭,常集介眉之祐。

化行寰海,永昭恆月之輝。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太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乾元啟瑞

「《坤厚》凝禧。」 欣瞻四序。《回春》永賴

重闈有慶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敬孚壼範

德著徽音

「慈恩篤祜」昇平。

聖善,弘開景運。化日舒長於萬國,太和光被於昌辰。

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武官職典戎行土官職在邊方《躬逢》。

正旦。轉璇樞而獻頌,望切瞻雲。祝崧壽以陳詞,誠

抒拱極。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太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初陽來復

六宇昇平

龍樓瑞靄昌時

鳳曆和舒化日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肅雍葉慶

純敬昭徽

配德端位於

《重闈》。

啟後著功於

「皇極」,「安貞《體順》。」

尊養凝庥。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武官職典戎行

土官職在邊方

《欣逢》。

長至誦

孝慈之則,四海回暄。《見》。

天地之心,萬靈受泰。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皇太后聖壽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坤》德弘昭。」 《啟》

一人之有慶

「天休茂集」,《綿》。

萬壽以無疆。喜溢宮闈。歡騰海宇。恭惟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錫類

化著慈徽。開奕葉之靈長。

仁膏普被,「介千秋之純祜。」

福履駢臻茲當

壽豈之辰。咸切尊親之戴。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 ,武官職典戎行。

恭逢

盛節伏願

瑞靄彤闈

遐算益增昌熾

祥呈瑤牒

洪禧永並升「恆。」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乾元肇瑞

「《坤》厚凝禧」 ,天工合陰教以「咸亨」 ,歲序應陽和而成。

泰恭惟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仁弘育物

德懋嗣音,澤流時夏,知化日之方長。世濟如春,適昌辰之初啟。臣。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 ,武官職典戎行。

恭逢

正旦望

椒殿而稱觥。願膺純嘏喜,

《瑤階之增莢》茂對清時。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一陽初復

萬彙昭蘇

泰階共際昇平

福履彌增昌熾恭惟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祚嗣

化洽宮庭象

《坤》道以安貞,惟德用懋集。

「《天麻》而永保」,與時皆亨。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 ,武官職典戎行。

《欣逢》。

長至祥呈雲物瞻

「化日之舒長。」 頌獻升恆祝。

《純禧之茂集》。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以上并用小字真書,表文前上面貼「黃帖」 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黃帖所書。」 如

「萬壽。」寫「進賀。」

《萬壽表文》。《正旦》、寫《進賀正旦表文》。《冬至》、寫《進賀冬至》

表文末後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黃,帖上所書,如前黃帖下用印,印下寫:「某官。」臣某。上進謹封。於上「進謹封」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書、後年月日、上用印。黃綾裱褙袱匣。

表章部總論 编辑

《劉勰文心雕龍》
编辑

《章表》
编辑

夫設官分職,高卑聯事,天子垂珠以聽,諸侯鳴玉以 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故堯咨四岳,舜命八元,固辭 再讓之請,俞往欽哉之授。並陳辭帝庭,匪假書翰。然 則敷奏以言,即章表之義也;明試以功,即授爵之典 也。至太甲既立,伊尹書誡,思庸歸亳,又作書以纘,文 翰獻替,事斯見矣。周監二代,文理彌盛,再拜稽首,對 揚休命。承文受冊,敢當丕顯。雖言筆未分,而陳謝可 見。降及七國,未變古式,言事於王,皆稱上書。秦初定 制,改書曰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 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 異。章者,明也。《詩》云:「為章於天。」謂文明也。其在文物,赤 白曰章。表者,標也。《禮》有表記,謂德見「儀,其在器式。」揆 景曰表。章表之目,蓋取諸此也。按《七略》,藝文謠詠,必 錄章表。奏議,經國之樞機。然闕而不纂者,乃各有故

事而在職司也。前漢表謝,遺篇寡存。及後漢察舉,必
考證
試章奏。左雄奏議,臺閣為式;胡廣章奏,天下第一。並

當時之傑筆也。觀伯始謁陵之章,足見其典文之美 焉。昔晉文受冊,三辭從命。是以漢末讓表,以三為斷。 曹公稱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所以魏初表章, 指事造實,求其靡麗,則未足美矣。至於文舉之薦禰 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雖華實異旨, 並表之英也。琳瑀章表,有譽當時;孔璋稱健,則其標 也。陳思之表,獨冠群才,觀其體贍而律調,辭清而志 顯,應「物掣巧,隨變生趣,執轡有餘,故能緩急應節。逮 晉初筆札,則張華為儁。」其三《讓公封》,理周辭要,引義 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鷦鷯,英顧章表。及羊公之辭開 府,有譽於前談,庾公之讓中書,信美於往載。序志顯, 類有文雅焉。劉琨《勸進》,張駿《自序》,文致耿介,並陳事 之美表也。原夫章表之為用也,所以對揚王庭,昭明 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國華。章以造闕,風矩應明,表以 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課實,以文為本者也。是以章式 炳賁,志在典謨,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淺。表體多包,情 偽屢遷,必雅義以扇其風,清文以馳其麗。然懇愜者 辭為心使,浮侈者情為文屈,使繁約得正,華實相勝, 唇吻不滯,則中律矣。《子貢》云:「心以制之,言以結之。」蓋 以辭意也。荀卿以為觀人美辭,麗於黼黻文章,亦可 以喻於斯乎?贊曰:「敷奏絳闕,獻替黼扆。言必貞明,義 則弘偉。肅恭節文,條理首尾。君子秉文,辭令有斐。」

《王應麟辭學指南》
编辑

《表》
编辑

表,明也,標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三王以前,謂之敷 奏,秦改為表。漢群臣書四品,三曰表。陽嘉元年,左雄 言孝廉先詣公府,文吏課牋奏,又胡廣以孝廉試章 奏。然則章奏試士,其始此歟?唐顯慶四年,進士試《關 內父老迎駕表》。開元二十六年,西京試《擬孔融薦禰 衡表》,則進士亦試表。

《吳訥文章辯體》
编辑

《表》
编辑

按《韻書》,表,明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三 代以前,謂之敷奏,秦改為表,漢因之。竊嘗考之漢、晉 皆尚散文,蓋用陳達情事,若孔明前後出師,李令伯 《陳情》之類是也。唐、宋以後,多尚四六,其用則有慶賀, 有辭免,有陳謝、有進書、有貢物。所用既殊,則其辭亦 各異焉。西山云:「表中眼目,全在破題,要見盡題意,又」 忌太露。貼題目處,須字字精確。且如進《實錄》,不可移 於目錄。若汎濫不切,可以移用,便不為工矣。大抵表 文以簡潔精緻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敘 忌繁冗。

《徐炬事物原始》
编辑

《表》
编辑

堯咨四岳,舜命九官,並陳詞,不假書翰,則敷奏以言 章表之義也。漢時有章、表、奏、駮四等,蓋漢制也。《蘇氏 演義》曰:「表者,白也。以情旨表白於外也。」

《徐師曾文體明辯》
编辑

《章》
编辑

按:劉勰云:「章者,明也。」古人言事,皆稱上書。漢定禮儀, 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謝恩。及攷後漢,論諫慶賀, 間亦稱章,豈其流之寖廣歟?自唐而後,此制遂亡。

《表》
编辑

按:《字書》云:「表者,標也,明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以告 乎上也。」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 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 廣。於是有論諫,有請勸,有陳乞,有進獻,有推薦,有慶 賀,有慰安,有辭解,有陳謝,有訟理,有彈劾。所施既殊, 故其詞亦異。至論其體,則漢、晉多用散文,唐、宋多用 「四六,而唐宋之體,又自不同。唐人聲律,時有出入,而 不失乎雄渾之風。宋人聲律,極其精切,而有得乎明 暢之旨,蓋各有所長也。然有宋、唐人而為古體者,有 唐人而為宋體者,此又不可不辯也。」今取漢以下名 家諸作,分為三體而列之:一曰《古體》,二曰《唐體》,三曰 宋體,使學者有攷云。宋人又有《笏記》,書詞於笏,以便 宣奏,蓋當時面表之詞也,故取以附焉。然表文書於 牘,則其詞稍繁,笏記宣於廷則其詞務簡,此又其體 之別也。

《致辭》
编辑

按:致辭者,表之餘也。其原起於越臣祝其主,而後世 因之。凡朝廷有大慶賀,臣下各撰表文,書之簡牘以 進。而明廷之宣揚,宮壼之贊頌,又不可缺,故節略表 語而為之辭。觀《宋文鑑》以此雜於表中,蓋可知已。今 之祝贊,即其制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