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044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四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經籍總部紀事六

經籍典第四十四卷

經籍總部紀事六 编辑

《唐書后妃傳》:「高祖太穆順聖皇后竇氏,父毅,在周為 上柱國,尚武帝姊襄陽長公主。后生髮垂過頸,三歲 與身等。讀《女誡》《列女》等傳,一過輒不忘。武帝愛之,養 宮中,異它甥。工為篇章規誡,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 祖書相雜,人不辨也。」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后喜圖傳,視古善惡以 自鑒。矜尚禮法。嘗采古婦人事,著《女則》十篇。又為論 斥漢之馬后不能檢抑外家,使與政事,乃戒其車馬 之侈,此謂開本源,恤末事。常誡守者:「吾以自檢,故書 無條理,勿令至尊見之。」

太宗賢妃徐惠,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 曉屬文。父孝德,嘗試使擬《離騷》為《小山篇》,孝德大驚, 知不可掩,於是所論著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 手未嘗廢卷,而辭致贍蔚,又無淹思。貞觀末,數調兵, 稍稍治宮室,惠上疏極諫,復為《連珠》以見意。

高宗皇后武氏后更為太平文治事,大集諸儒內禁 殿,譔定《列女傳》《臣軌》《百寮》《新誡》《樂書》等,大抵千餘篇。 拜薛懷義輔國大將軍,封鄂國公,令與群浮屠作《大 雲經》,言神皇受命事。

尚宮宋若昭,貝州清陽人,世以儒聞。父廷芬,能辭章, 生五女,皆警慧,善屬文。長若莘,次若昭、若倫、若憲、若 荀。莘、昭文、尢高皆性素潔,鄙薰澤靚妝,不願歸人,欲 以學名家。若莘誨諸妹如嚴師,著《女論語》十篇,大抵 準《論語》,以韋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為顏、冉,推明 婦道所宜,若昭又為傳申釋之。貞元中,昭義節度使 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試文章,並問《經史》大 義,帝咨美,悉留宮中。帝能詩,每與侍臣賡和,五人者 皆預,凡進御,未嘗不蒙賞。又高其風操,不以妾侍命 之,呼「學士。」貞元七年,祕禁圖籍,詔若莘總領。穆宗以 若昭尢通練,拜尚宮,嗣若莘所職,歷憲、穆、敬三朝,皆 呼先生。

《宗室傳》:「渤海敬王七世孫戡,字定臣,幼孤,年十歲即 好學,大寒掇薪自炙,夜無然膏,默念所記。年三十,明 六經,舉進士,就禮部試吏,唱名乃入。戡恥之,明日徑 返江東,隱陽羨里,凡論著數百篇。常惡元和有元白 詩,多纖艷不逞,而世競重之,乃集詩人之類夫古者 斷為唐詩,以譏正其失云。」

《高祖諸子傳》:「韓王元嘉少好學,藏書至萬卷,皆以古 文字參定同異。垂拱中,元嘉與子譔及越王子沖糾 合舉兵,謀泄,武后令自殺。時籍沒者眾,惟沖譔家書 為多,皆文句詳正,祕府所不及。」

霍王元軌武德六年始王蜀歷絳徐定三州刺史所 至閉閣讀書以吏事委長史司馬。

《太宗諸子傳》:「濮恭王泰,字惠褒。帝以泰好士,善屬文, 詔即府置文學館,得自引學士。司馬蘇勗勸泰延賓 客著書如古賢王。泰乃奏撰《括地志》,凡五百五十篇。 四期成,詔藏祕閣,所賜萬段。」

《三宗諸子傳》:「孝敬皇帝弘,顯慶元年,立為皇太子,受 《春秋左氏》於率更令。郭瑜至楚世子商臣弒其君,喟 而廢卷曰:『聖人垂訓,何書此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 惡必書,褒善以勸,貶惡以誡,故商臣之罪,雖千載猶 不得滅』。弘曰:『然,所不忍聞,願讀它書』。瑜拜曰:『里名勝 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天資,黜凶悖之跡,不存視聽。 臣聞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故孔子稱『不學禮無以立』, 請改受禮』。」太子曰:「善。」四年,加元服,又命賓客許敬宗、 右庶子許圉師、中書侍郎上官儀、中舍人楊思儉即 文思殿摘采古今文章,號《搖山玉彩》,凡五百篇。書奏, 帝賜物三萬段,餘臣賜有差。總章元年,釋菜國學,請 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制可。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容止端重,少為帝愛。甫數歲讀 書,一覽輒不忘。至《論語》賢,賢易色,一再誦之。帝問故, 對曰:「性實愛此。」帝語李世勣,稱其夙敏。上元二年六 月,立為皇太子,詔集諸儒,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 言、洛州司戶參軍事格希元、學士許叔牙、成元一史, 藏諸周寶寧等,共注范曄《後漢書》。書奏,帝優賜段物 數萬。武后嘗撰《少陽政範》《孝子傳》賜賢。

節愍太子重俊性明果,然少法度。既楊璬、武崇訓為 賓客,二人憑貴寵,無學術,惟狗馬蹴踘相戲昵。左庶 子姚珽數上疏諍導,右庶子平貞慎,又獻《孝經,議》養 德德,太子納而不克用《睿宗六子傳》:惠文太子範好學工書,愛儒士,無貴賤 為盡禮。與閻朝隱、劉延琦、張諤、鄭繇等善飲酒賦詩 相娛樂。又聚書畫,皆世所珍者。初隋亡,禁內圖書湮 放。唐興募訪,稍稍復出,藏祕府。長安初,張易之奏「天 下善工潢治」,乃密使摹肖,竊其真藏于家。既誅,悉為 薛稷取去。稷又敗,範得之,後卒為火所焚。

《十一宗諸子傳》:「穎王璬,喜讀書,好文辭,領劍南節度 大使。」

汴王璥于諸子為最少。開元後,皇子幼,多居禁內。既 長,詔附苑城為太宮,分院而處,號「十王宅」,所謂慶、忠、 棣、鄂、榮、光、儀、穎、永、延、盛濟等王,以十舉全數也。中人 押之,就夾城參天子起居,家令日進膳,引詞學上入 授書,謂之「侍讀。」

《王世充傳》:「世充涉書傳,喜兵法,通龜策推步。」

《裴寂傳》:「寂偉容貌,涉知書傳。隋開皇中,調左親衛。家 貧,徒步走京師。」

《張公謹傳》:「公謹,魏州繁水人,歷襄州都督。子大素,龍 朔中歷東臺舍人,兼修國史,著書百餘篇,終懷州長 史。次子大安,章懷太子令。與劉訥言等共註《後漢書》, 終橫州司馬。子悱,仕元宗時為集賢院判官,詔以其 家所著《魏書說林》入院,綴修所闕,累擢知圖書括訪 異書使,進國子司業。」

《段成式傳》:「成式字柯古,推蔭為校書郎。博學彊記,多 奇篇祕籍。侍父文昌於蜀,以畋獵自放。文昌遣吏以 其意諫止。明日以雉兔遍遺幕府人為書,因所獲儷 前世事,無複用者,眾大驚。終太常少卿。著《酉陽書》數 十篇。」

《李靖傳》:「靖字藥師,三原人,通書史。嘗曰:『丈夫遭遇,要 當以功名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韓擒虎每與 論兵,輒歎曰:『可與語孫吳者,非斯人尚誰哉』?贊曰: 『世言靖精風角、鳥占、雲祲、孤虛之術為善,用兵,是不 然。特臨機果,料敵明,根於忠智而已。俗傳著怪詭禨 祥,不足信』。」

《寶威傳》: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群言。家世貴子弟皆喜 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內史令李德林舉秀 異,授祕書郎,當遷不肯調者十年,故其學益博。而諸 兄以軍功位通顯矣。薄威職閑冗,更謂曰:「昔仲尼積 學成聖,猶棲遲不偶,汝尚何求耶?」威笑不答。

《李襲譽傳》:襲譽字茂實,高祖時,累擢揚州大都督府, 召為太府卿。居家儉厚于宗親,祿稟隨多少散之,以 餘資寫書罷揚州,書遂數車載。嘗謂子孫曰:「吾性不 喜財,遂至窶乏。然負京有賜田十頃,能耕之足以食; 河內千樹桑,事之可以衣;江都書,力讀可進求宦。吾 歿後能勤此,無資於人矣。」

《房元齡傳》:「元齡字喬,齊州臨淄人。幼警敏,綜貫墳籍, 善屬文。」

《杜如晦傳》:「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書,以 風流自命。」

《魏徵傳》:「徵字元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 營,有大志,通貫書術。貞觀三年,以祕書監參豫朝政。 喪亂後,典章湮散,徵奏引諸儒,校集祕書,國家圖籍, 粲然完整。嘗以《小戴禮》綜彙不倫,作類禮二十篇,數 年而成。帝美其書,錄寘內府。五世孫謨,擢進士第,文 宗讀《貞觀政要》,思徵賢,詔訪其後,為右拾遺。」

《王珪傳》:「珪父顗,北齊樂陵郡太守。隋開皇十三年,召 入祕書內省,讎定群書。」

《蕭倣傳》:倣字思道,子廩字富侯。倣領南海解官,南海 多榖紙,倣敕諸子繕補殘書。廩諫曰:「州距京師且萬 里,書成不可露,齎必貯囊笥貪者伺望,得無薏苡嫌 乎?」倣曰:「善。吾思不及此。」乃止。

《褚亮傳》:「亮少警敏,博覽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武德 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將軍,寇亂稍平,乃鄉儒宮城西 作文學館,收聘賢才。於是下教以大行臺司勳郎中 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元齡及于志寧,軍諮祭酒 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思廉,太學博 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元道,天策倉曹參軍事李」 守素、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參軍事蔡允恭顏相 時,著作郎攝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 軍諮典簽蘇勗,並以本官為學士。七年,收卒,召東虞 州錄事參軍劉孝孫補之,凡分三番遞宿,閤下悉給 珍膳。每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墳籍,命閻立本圖象,使 亮為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書府,以章禮 賢之重。是時在選中者,天下慕向,謂之「登瀛洲。」 《令狐德棻傳》:德棻博貫文史,武德初,為起居舍人,遷 祕書丞。方大亂後,經籍亡散,祕書湮缺,德棻始請帝 重購求天下遺書,置吏抄錄,不數年,圖籍略備。 《蘇弁傳》:「弁字元容,擢進士,德宗出狩,儲偫畢給,帝嘉 之,為滁州刺史卒。弁聚書二萬」卷,手自讎定,當時稱 與「祕府埒。」舊唐書云蘇氏書次於集賢閣

《長孫旡忌傳》:「無忌字季輔,機性通悟,博涉書史。」 《趙弘智傳》:「弘智,河南新安人,通《書傳》。太宗時,豫論譔歷光州刺史。永徽初,入為陳王師,講《孝經》百福殿,于 是宰相弘文館學士、太學生皆在。弘智舉五經諸儒 更詰辨,隨問酬,悉,舌無留語。高宗喜曰:『試為我陳經 之要,以輔不逮』。對曰:『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 天下。願以此獻』。」帝悅,賜絹二百名、馬一

《李敬元傳》:「敬元,亳州譙人。該覽群籍,尤善於禮。高宗 在東宮,馬周薦其材,召入崇賢館侍讀,假中祕書讀 之,撰次《禮論》及他書數十百篇。」

《呂才傳》:帝詔造方域圖及教飛騎戰陣圖,屢稱旨。麟 德中,以太子司更大夫卒。生平預修書及著述甚多。 《張文琮傳》:文琮好自寫書,筆不釋手,子弟諫止曰:「吾 好此不為倦。」貞觀中,為治書御史。

《狄仁傑傳》:「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 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之,答 曰:『黃卷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王綝傳》:「綝字方慶,以字顯。博學練朝章,著書二百餘 篇,尤精《三禮》。學者有所咨質,酬復淵詣。門人次為《雜 禮答問》。家聚書不減祕府,圖畫皆異本。」

《劉褘之傳》:「褘之字希美,少與孟利貞、高智周、郭正一 俱以文辭稱號。劉、孟、高、郭,並直昭文館,俄遷右史,弘 文館直學士。上元中,與元萬頃等偕召入禁中,論次 新書凡千餘篇。」

《韋繩傳》:「天寶初,入為祕書少監。元宗尚文,視其職如 尚書丞郎。繩刊是圖簡以善職稱。」

《郭震傳》:「震字元振,少雄邁,及貴,手不置書距。國初仕 至宰相,而親具者,唯元振云。」

《姚崇傳》:「崇徙同州刺史,元宗講武新豐,召崇至,帝曰: 『公知獵乎』?對曰:『少所習也。臣年二十,以呼鷹逐獸為 樂』。」張憬藏謂臣「當位王佐,無自棄,故折節讀書。遂待 罪將相。」

《蘇幹傳》:「幹父勗,字慎行,武德中,尚南康公主,遷魏王 泰府司馬。博學有美名。泰重之,勸開館,引文學士,著 書名家。」

《張說傳》:「帝召說與禮官學士置酒集仙殿,曰:『朕今與 賢者樂于此,當遂為集賢殿』。」乃下制改麗正書院為 集賢殿書院,而授說院學士知院事。朝廷大述作多 出其手,天子尊尚經術,開館置學士,修太宗之政,皆 說倡之。常典集賢圖書之任。說歿後,帝使就家錄其 文行於世。開元後,宰相不以姓著者曰燕公云。 《劉子元傳》:子元名知幾,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授《古 文尚書》,業不進,楚督之,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 聽,退輒辨析所疑,歎曰:「書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 授《左氏》。踰年,遂通覽群史。擢進士第,累遷鳳閣舍人, 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鄭惟 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對曰:「史有三:長才、 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 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 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時以為 篤論。子元善,持論辯據明銳,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 論著,輒豫。歿後,帝詔河南就家寫史。通讀之稱善,追 贈工部尚書,諡曰文。

子元、子貺,字惠卿。子元卒,詔訪其後,擢起居郎。歷右 拾遺內供奉。獻《續說苑》十篇,以廣漢、劉向所遺,而刊 落怪妄。貺嘗以《竹書紀年》序諸侯列會皆舉諡,後人 追修,非當時正史。如「齊人殲于遂,鄭棄其師」,皆孔子 新意。《師春》一篇,錄卜筮事,與《左氏》合。知按《春秋》經傳 而為也,因著《外傳》云。

《韋述傳》:述,弘機曾孫,家廚書二千卷,述為兒時,誦憶 略遍。父景駿,景龍中為肥鄉令,述從到官。元行沖,景 駿姑子也,為時儒宗,常載書數車自隨。述入其室,觀 書不知寢食。行沖異之,試與語前世事,熟復詳諦,如 指掌然。使屬文,受紙輒就。行沖曰:「外家之寶也。」開元 初,為櫟陽尉。祕書監馬懷素奏述與諸儒即祕書,續 《七志》五年而成。述典掌圖書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 年,澹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蓄書二萬卷,皆 手校定,黃墨精謹,內祕書不逮也。古草隸帖、祕書古 器、圖譜,無不備。

《蔣乂傳》:「父將明,天寶末集賢殿學士。乂七歲,見庾信 《哀江南賦》,再讀輒誦。外祖吳兢位史官,乂幼從外家 學,得其書,博覽強記。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司徒楊 綰尢稱之。將明在集賢,值兵興,圖籍殽舛,白宰相請 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張鎰亦奇之,署集賢小職。 乂料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結髮志學,老」 而不厭,雖甚寒暑,卷不釋於手,故能通《百家》學,尤明 前世沿革。家藏書至萬五千卷,論譔百餘篇。

《柳登傳》:「登字成伯,淹貫群書。年六十餘,始仕宧,以右 散騎常侍致仕。」

《張鎬傳》:「鎬字從周,博州人。有大志,視經史猶漁獵然。 天寶末,楊國忠執政,聞鎬才,薦之。」

《李泌傳》:泌字長源,貞元四年八月,月蝕東壁,泌曰:「東 壁圖書府,大臣當有憂者。吾以宰相兼學士,當之矣昔燕國公張說由是以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 《楊綰傳》:綰字公權,性沈靜,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 滿席,澹如也。第進士舉詞藻宏麗科,元宗已試,又加 詩賦,綰為冠。制舉加詩賦,繇綰始。

《崔植傳》:「植博通經史,於《易》尤邃。與鄭覃同時為補闕, 皆賢宰相後。」

《韋處厚傳》:「處厚字德載,性嗜學,家書讎正至萬卷。」 《郗士美傳》:「父純,舉進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士美年十 二,通五經、《史記》《漢書》皆能成誦。父友蕭穎士、顏真卿、 柳芳相與論繹,嘗曰:吾曹異日當交二郗之間矣。」 《李磎傳》:「磎字景望,大中末,擢進士。乾寧元年,禮部尚 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磎好學,家有書至萬卷,世號 李書樓。」所著文章及《註解》諸書,傳世甚多。

《劉晏傳》,「建中元年七月,詔中人賜晏死,簿錄其家,唯 雜書兩乘,米麥數斛,人服其廉。」

《李揆傳》:乾元二年,兼禮部侍郎。揆病取士不考實,徒 露搜索,禁所挾,而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 于詞,乃大陳書廷中,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才, 可盡所欲言。」由是人人稱美。葄音胙藉也

《陸長源傳》:長源者,吳人,字泳祖,餘慶有清譽。長源歷 汝州刺史,清白自將。去汝州,送車二乘,曰:「吾祖罷魏 州,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云。」

《柳公綽傳》:「公綽字寬,屬文典正,不讀非聖書。」

公綽子仲郢,字諭蒙。母韓即皋女,善訓子。仲郢幼嗜 學,和熊膽丸,使夜咀嚥以助勤。長工文,著《尚書二十 四司箴》,為韓愈咨賞。元和末,及進士第,為校書郎。家 有書萬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貯庫,其副常所閱,下者 幼學焉。仲郢嘗手鈔六經、司馬、班、范史,皆一鈔魏、晉 及南北朝史,再又類所鈔它書,凡三十篇,號《柳氏自 備》,旁錄仙佛書甚眾,皆楷小精真,無行字。

公綽弟公權,博貫經術,於《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周 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嘗貯杯孟一笥,縢識 如故,而器皆亡奴妄言叵測者。公權笑曰:「銀杯羽化 矣。」不復詰,唯筆研圖籍自鐍,祕之。

《馬總傳》:「長慶二年,檢校尚書左僕射,入為戶部尚書。 總篤學,雖吏事倥傯,書不去前,論著頗多。」

《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吳人。擢明經。調國子直講。天 寶中舉博通墳典科。對策第一。」

《鄭覃傳》:「帝每言順宗事不詳實,史臣韓愈豈當時屈 人邪?昔漢司馬遷與任安書,辭多怨懟,故《武帝本紀》 多失實。覃曰:『武帝中年大發兵事邊,生人耗瘁,府庫 殫竭,遷所述非過言』。」李石曰:「『覃所陳,因武帝以諫,欲 陛下終究盛德』。帝曰:『誠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覃曰: 『陛下樂觀書,然要義不過一二,陛下所道是矣。宜寢』」 饋以之。

《權德輿傳》:「德輿四歲能賦詩,積思經術,無不貫綜。自 始學至老,未曾一日去書不觀,嘗著論,辨漢所以亡, 西京以張禹,東京以胡廣,大指有補於世。」

《韋渠牟傳》:「渠牟少警悟,工為詩。李白異之。浙西韓滉 表試校書郎,進四門博士。所論著甚多,傳于世。」 《王起傳》:「起字舉之,釋褐校書郎,宣宗初,檢校司空。起 性嗜學,非寢食不輒廢。天下之書無不讀,一經目弗 忘也。帝嘗以疑事令使者口質,起具牓子附使者上, 凡成十篇,號曰《寫宣》。」它譔集亦多。

《陸質傳》:「質字伯沖。憲宗為太子,詔侍讀。已即位,為臨 問加禮。所著書甚多,行於世。」

《柳宗元傳》:「宗元詒京兆尹許孟容書曰:『家有賜書三 千卷,在善和里舊宅。宅今三易主,書存亡不可知,皆 付受所重,常繫心腑。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 古之著書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務此,然力薄志劣,無 異能解。欲秉筆覼縷,神志荒耗,前後遺忘,終不能成 章。往時讀書,自以不至觝滯,今皆頑然,無復省錄。讀』」 古人一傳數紙後。則再三伸卷。復觀姓氏。旋又廢失。 不堪當世用矣。

《杜兼傳》:「兼字處弘,為吏部郎中,擢河南尹。聚書至萬 卷,署其末以墜鬻為不孝,戒子孫云。」

《元稹傳》:「稹字微之,幼孤,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十五, 擢明經,補校書郎。元和元年,舉制科,對策第一。」 《韓愈傳》:「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 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 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 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 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閎 深,與孟軻、揚雄相表裡,而佐佑「六經」云。

《王涯傳》:「涯嗜權固位,以至覆宗家書,多與祕府侔前 世名書畫。嘗以厚貨鉤致,或私以宮鑿垣納之,重復 祕固,若不可窺者。至是為人破垣剔取奩軸金玉,而 棄其書畫於道。」

《裴休傳》:父肅,貞元時為浙東觀察使,休仲子也。方兒 童時,兄弟偕隱家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 《畢諴傳》:諴早孤,夜然薪讀書,母卹其疲,奪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經史,工辭章。大和中,舉進士。懿宗立,節度 河中。

《楊收傳》:收七歲而孤,母長孫親授經,十三通大義。善 屬文,所賦輒就,吳人號神童。里人多造門觀賦詩,至 壓敗其藩。收嘲之曰:「爾非羸角者,奚用觸吾藩。」切當 率類此。及壯,博學強記,至它藝無不通解。

《忠義傳》:「張巡,鄧州南陽人。博通群書,曉戰陣法。讀書 不過三復,終身不忘。為文章不立槀。守睢陽,士卒居 人,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

劉迺,字永夷。少警穎,闇誦《六經》,日數千言,善文詞,為 時推目。天寶中,擢進士第。中書舍人宋昱知銓事,迺 方調,因進書曰:「『《書》稱『知人則哲,能官人則惠』,此唐、虞 以為難。今文部始掄材,終授位,是知人、官人,兩任其 責。昔禹、稷、皋陶之聖,猶曰載采有九德,考績以九載』。 今有司獨委一二小宰,察言於一幅之判,觀行於一 揖之內,何其易哉!夫判者,以狹詞短韻為體,是以小 冶鼓眾金,雖欲為鼎鏞,不可得已。故雖有周公、尼父 圖書《易象》之訓,以判責之,曾不及徐、庾。執事誠能先 政事,次文學,退觀其治家,進察其臨節,則庬鴻深沈 之士,亦可窺其門閾矣。」昱嘉之。按文部即吏部天寶十一載改曰文部 《卓行傳》:「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善文辭,作《蹇士賦》以 自況。李華兄事德秀而友蕭穎士、劉迅,華於是作《三 賢論》曰:『德秀志當以道紀天下,迅當以六經諧入心, 穎士當以中古易今世。迅世史官,述《禮》《易》《書》《春秋》《詩》 為古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穎士尤罪子長不 編年而為列傳,後世因之,非典訓也。自春秋三家後』」, 非訓「齊生」人不錄。句未詳

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徙陝州夏縣。世為官族資, 好學,貧不能得書。求為吏,隸集賢院,竊院書讀之,晝 夜不出戶,六年,無所不通。及進士第,乃去,隱中條山。 遠近慕其行來,學者接跡於道。德宗時,遷國子司業。 躬講經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孝友傳》:「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舉孝廉,授著作局正 字,遷祕書郎。休沐,闔門誦書。監虞世南器其人。 陸南金,蘇州吳人。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左氏春 秋》《司馬史》、班氏《漢書》。仕隋為越王侗記室兼侍讀。貞 觀初,終弘文館學士。」

《張琇附傳》:「高宗時,絳州人趙師舉父為人殺,母改嫁。 師舉長為人傭,夜讀書。久之,手殺仇人,帝原之。」 《隱逸傳》:「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兄通,隋末大儒也。 聚徒河汾間,倣古作《六經》,又為《中說》,以擬《論語》。不為 諸儒稱道,故書不顯,惟《中說》獨傳。知績誕縱,不嬰以 家事。績有奴僕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鴈,蒔藥草 自供」,以《周易》《老子》《莊子》置床頭,他書罕讀也。遊北山 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貞觀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 釀,績求為丞,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 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南董也。」著《醉鄉記》,以次 劉伶《酒德頌》。初,兄凝為隋著作郎,撰《隋書》未成。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獨孤 信異之,曰:「聖童也。」思邈於陰陽推步、醫藥無不善,孟 詵、盧照鄰等師事之。照鄰有惡疾,問曰:「高醫愈疾奈 何?」曰:「心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詩》曰『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小之謂也。膽為之將,以果決為務,故欲大。《詩》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謂也。仁者靜,地之象,故欲 方。《傳》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方」之謂也。智者動天之 象故欲圓。《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謂也。初魏 徵等修齊梁周隋等五家史屢咨所遺其傳最詳 王希夷徐州滕人喜讀。《周易》《老子》餌松柏葉雜華元 宗東巡狩,召見行在九十餘拜國子博士。

武攸緒則天皇后兄惟良子也。恬淡寡欲好易莊周 書少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去。

白履忠,汴州浚儀人。貫知文史。景雲中,召為校書郎, 棄官去。開元十年,王志愔薦履忠博學,可代褚無量、 馬懷素拜朝散大夫,乞還。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嗣聖初,擢進士超拔群 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 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

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父遊朝,通莊、列二子書, 為《象罔》《白馬證》諸篇佐其說。志和十六擢明經,以策 干肅宗,待詔翰林。著《元真子》,有韋詣者,為撰內解。志 和又著《大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陸羽,字鴻漸,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 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 「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 以苦之。又使牧羊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 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 之,令薙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歎曰:「歲月往 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 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 見異之,授以書。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徘徊不得意,或慟哭而 歸,故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 寺太祝,不就職。貞元末卒。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 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陸龜蒙,字魯望。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居松 江甫里,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 文成,竄槁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得書熟 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 傳。借人書,篇秩壞舛,必為輯褫刊正。樂聞人學,講論 不倦。升舟設蓬席,齎束書,茶竈、筆床、釣具往來,時謂 《江湖散人》。

《循吏傳》:「李素立,趙州高邑人,歷綿州刺史。孫至遠,少 秀悟,能治《尚書》《左氏春秋》。未見杜預《釋例》而作編記, 大趣略同。復撰《周書》,起后稷至赧,為傳紀令狐德棻 許其良史。」

《儒學傳》:「徐曠字文遠,以字行,貧不能自給。兄文林嘗 鬻書于肆,文遠日閱之,因博通《五經》,明《左氏春秋》。時 耆儒沈重講太學,授業常千人,文遠從之質問,不數 日辭去。或問其故,答曰:『先生所說紙上語耳,若奧境, 彼有所未見者,尚何觀。重知其語,召與反覆研辨,嗟 嘆其能。竇威、楊元感、李密、王世充皆從受學。隋開皇』」 中,累遷太學博士,詔與漢王諒授經。諒反,除名。大業 初,禮部侍郎許善心薦文遠及包愷、褚徽、陸德明、魯 達為學官,擢國子博士,愷等為太學博士。世稱《左氏》 有文遠,《禮》有褚徽,《詩》有魯達,《易》有陸德明,皆一時冠 云。文遠說經,遍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 折衷,聽者忘勞。世充僭號,以為國子博士。文遠出樵, 為羅士信所獲,送京師,仍為國子博士。高祖幸國學, 觀釋奠,文遠發《春秋》題,論難鋒生,隨方占對,莫能屈。 帝異之。

陸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善談名理。陳太建中,後主為 太子,集名儒入講承光殿,德明始冠,與下坐。國子祭 酒徐孝克敷經,倚貴縱辨,眾多下之,獨德明申答,屢 奪其說,舉坐咨賞。陳亡,歸鄉閈。隋煬帝擢祕書學士。 大業間,廣召經明士,四方踵至,於是德明與魯達、孔 褒共會門下省,相酬難,莫能屈。遷國子助教。越王侗 署為司業,入殿中授經。王世充平秦王,辟為文學館 學士,以經授中山王承乾,補太學博士。高祖已釋奠, 召博士徐文遠、浮屠慧乘、道士劉進喜各講經,德明 隨方立義,遍析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誠辯,然德明 一舉輒蔽,可謂賢矣。」賜帛五十匹,遷國子博士,論撰 甚多,傳于世。後太宗閱其書,嘉德明博辯,以布帛二 百段賜其家。

曹憲,揚州江都人。仕隋為祕書學士,聚徒教授,凡數 百人,公卿多從之游。於小學家尢邃。自漢杜林、衛宏 以後,古文亡絕,至憲復興。煬帝令與譔《桂苑珠叢》,規 正文字,又註《廣雅》,學者推其該博,藏于祕書。貞觀中, 揚州刺史李襲譽薦之,以弘文館學士召,不至。即家 拜朝散大夫,當世榮之。太宗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 使者問憲,憲具為音注,援驗詳複,帝咨賞之。卒,年百 餘歲。憲始以梁昭明太子《文選》授諸生,而同郡魏模、 公孫羅、江夏李善相繼傳授,於是其學大興。

顏師古,字籀少博覽精故訓,學善屬文。太宗即位,拜 中書侍郎,坐公事免。帝常歎《五經》去聖遠,傳習寖訛, 詔師古於祕書省考定,多所釐正。既成,悉詔諸儒,於 是各執所習,共非詰師古。師古輒引晉宋舊文,隨方 曉答,誼據該明,出其悟表,人人歎服。尋遷通直散騎 常侍。帝因頒所定書於天下,學者宗之。俄拜祕書少 監,專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討悉申熟,必暢本 源。然多引後生與讎校,抑素流,先貴勢,雖商賈富室 子亦竄選中。由是素議薄之。與撰《五禮》成,進爵為子。 又為太子承乾注班固《漢書》,上之,賜物二百段,良馬 一時人謂「杜征南、顏祕書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遷 祕書監、弘文館學士。所注《漢書、急就章》,大顯於時。永 徽三年,子揚廷表上師古所撰《匡謬正俗》八篇。 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闇記《三禮 義宗》。及長,明服氏《春秋傳》、鄭氏《尚書》《詩》《禮記》、王氏《易》。 善屬文,通步曆。嘗造同郡劉焯,焯名重海內,初不之 禮,及請質所疑,遂大畏服。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授 河內郡博士。煬帝召天下儒官集東都,詔國子祕書 學士與論議,穎達為冠。太宗平洛,授文學館學士,遷 國子博士。貞觀初,轉給事中。時帝新即位,穎達數以 忠言進。帝問:「孔子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 若無,實若虛』,何謂也?」對曰:「此聖人教人謙耳。己雖能, 仍就不能之人,以資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寡少之人, 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非特匹夫, 君德亦然。故《易》稱『蒙以養正,明夷以莅眾』。若其據尊 極之位,衒聰耀明,恃才以肆,則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滅亡,莫不由此。」帝稱善,除國子司業。與諸儒議 曆及明堂事,多從其說。以論撰勞,加散騎常侍,爵為 子。皇太子令穎達撰《孝經章句》,因文以盡箴諷。帝知數爭太子失,賜黃金一斤、絹四匹。拜祭酒,侍講東宮。 帝幸太學觀釋菜,命穎達講經畢,上《釋奠頌》,有詔褒 美。初,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 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雖包貫異家 為詳博,然其中不能無謬冗。博士馬嘉運駁正其失, 至相譏詆。有詔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詔中書 門下與國子三館博士、弘文館學士考正之。」於是尚 書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侍中高季輔就加 增損,書始布天下。

馬嘉運,魏州繁水人。少為沙門,還治儒學,長論議。貞 觀十一年,拜弘文館學士,以孔穎達《正義》繁釀,故掎 摭其疵。當世諸儒服其精。

歐陽詢敏悟絕人每讀輒數行同盡遂博貫經史貞 觀初歷弘文館學士。

張士衡,瀛州樂壽人。九歲居母喪,哀慕過禮。博士劉 軌思見之,為泣下,乃授以《詩》《禮》。又從熊安生、劉焯等 受經貫,知大義。唐興,教授鄉里,太子承乾慕風迎致, 謁太宗洛陽宮,擢崇賢館學士。士衡以禮教諸生,當 時顯者,永平賈公彥、李元植。公彥終太學博士,撰次 章句甚多。公彥傳業元植,元植又受《左氏春秋》於王 德韶,受《詩》於齊威,該覽百家記書。進弘文館學士。 張後引,字嗣宗,崑山人。高祖鎮太原,引為客,以經授 秦王。太宗即位,從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後引曰:「昔孔 子門人三千,達者無子男之位。臣翊贊一人,乃王天 下,計臣之功,過於先聖。」帝為之笑,令群臣以《春秋》酬 難。帝曰:「朕昔受大誼於君,尚記之。」後引頓首謝曰:「陛 下乃生知臣叨天功,為己力,罪也。」帝大悅,出為睦州 刺史。乞骸骨。帝見其強力,問欲何官,因陳謝不敢。帝 曰:「朕從卿授經,卿從朕求官,何所疑?」後引頓首:「願得 國子祭酒授之。」

蓋文達,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載,尢明《春秋》三家。刺史 竇抗集諸生講論,于是劉焯、劉軌、孔穎達並以耆儒 開門受業,是日悉至,而文達依經辯舉,皆諸儒所未 叩,一坐厭嘆。抗奇之,問:「安所從學?」焯曰:「若人岐嶷,出 自天然,以多問寡,則焯為之師。」抗曰:「冰生於水而寒 於水,其謂此邪?」貞觀時,拜崇文館學士。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淹識群 書,褚遂良嘗稱為《九經庫》。歷弘文館學士。

那律孫倚相,仕祕書省正字,讎覆圖書,多所刊定。 蕭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仁壽中,授校書郎。貞觀 時,歷弘文館學士。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 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 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 力也。」賚賜尤渥。德言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袚濯,束 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終日自苦?」答曰:「對先聖之 言,何復憚勞!」詔以經授晉王,進祕書少監。

許叔牙字延基句容人貞觀時弘文館學士於詩禮 尢邃獻詩纂義十篇太子寫付司經。

敬播,蒲州河東人。貞觀初,進士第。時顏師古、孔穎達 撰次《隋史》,詔播詣祕書內省參纂。再遷著作佐郎,兼 修國史。永徽後,歷給事中。始,播與許敬宗撰《高祖實 錄》,興創業,盡貞觀十四年。至是,又撰《太宗實錄》,訖二 十三年。房元齡稱播陳壽之流。元齡患顏師古注《漢 書》文繁,令掇其要為四十篇。是時《漢書》學大興,其章 章者,若劉伯莊、秦景通兄弟、劉訥言皆名家。

劉伯莊,彭城人。為弘文館學士,遷國子博士,與許敬 宗論譔甚多,終崇賢館學士。自所著書亦百餘篇。 劉訥言,乾封中歷都水監主簿,以《漢書》授沛王。王為 太子,擢訥言洗馬兼侍讀。嘗集俳諧十五篇,為太子 歡。太子廢,高宗見怒,除名為民。

郎餘令,定州新樂人。孝敬在東宮,餘令以梁元帝有 《孝德傳》,更撰《後傳》數十篇,太子嗟重,改著作佐郎。 徐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人。高宗時為潞王府文學、 崇文館學士,侍皇太子講,修書于芳林門。

子堅,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聞其名,召見,授紙為賦 異之。聖曆中,東都留守楊再思、王方慶共引為判官。 方慶善禮學,嘗就質疑晦,堅為申釋,常得所未聞。屬 文典厚,再思每目為「鳳閣舍人樣。」與徐彥伯、劉知幾、 張說與修《三教珠英》,張昌宗、李嶠總領,彌年不下筆。 堅與說專意撰綜,條彙粗立,諸儒因之乃成書。睿宗 即位,授崇文館學士修史,遷祕書監。元宗改麗正書 院為集賢院,堅充學士,副張說知院事。帝大酺集賢, 幔舍在百司上,說令揭大榜以侈其寵。堅見,遽命撤 之,曰:「君子烏取多尚人。」從上泰山,以參定儀典,加光 祿大夫。於典故多所諳識,凡七當譔次高選,齊聃姑 為太宗充容,仲為高宗婕妤,皆明圖史,議者以「堅父 子如漢班氏。」

路敬淳,貝州臨清人。少志學,足不履門。擢進士第。天 授中,遷太子司議郎,兼修國史、崇賢館學士。數受詔 纂輯慶卹儀典,武后稱之。尤明姓系,自魏、晉以降,推 本其來,皆有條序,著《姓略》《衣冠》《系錄》等百餘篇。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其後柳沖、韋述、蕭穎士、孔至各 有撰次,然皆本之路氏。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擢明經高第,直弘文館。年雖老, 讀書不廢晝夜。所撰《書糾謬》《春秋振滯》《禮繩愆》等,凡 數十篇,長安時上之。丐官筆楮,寫藏祕書。有詔兩館 學士、成均博士議可否。祝欽明、郭山惲、李憲等本章 句家,見元感詆先儒同異不懌,數沮詰其言,元感緣 罅申釋,竟不詘。魏知古見其書,歎曰:「《五經》指南也。」而 徐堅、劉知幾等其異聞,每為助理,聯疏薦之。遂下 詔褒美,以為「儒宗。」拜崇賢館學士。

王紹宗,字承烈,本琅琊,徙江都。少貧嗜學,工草隸。客 居僧坊,寫書,取傭自給,凡三十年。傭足給一月,即止, 不取贏,雖厚償,輒拒不受。武后召赴東都,謁殿中,累 進祕書少監。

盧粲幽州范陽人祖彥卿善著書粲始冠擢進士第 開元初為祕書少監。

尹知章,絳州翼城人。少雖學,未甚通解,忽夢人持巨 鑿破其心,內若劑焉,驚悟,志思開徹,遂遍明《六經》。諸 生嘗講授者,更北面受大義。歷太常博士,出為陸渾 令,坐事去。時散騎常侍解琬亦罷歸,與知章覃思經 術,舉訢訢然。張說表諸朝,擢國子博士。馬懷素緒定 祕書,奏知章是正文字,每休沐講授,未始輟於《易》《老》、 莊、《書》,尢縣解,弟子貧者賙給之。所注傳多行於時。 柳沖,蒲州虞鄉人,好學,多所研總。景龍中,左散騎常 侍,修國史。初,太宗命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其後 門胄興替不常,沖請改修其書,帝詔魏元忠、張錫、蕭 至忠、岑羲、崔湜、徐堅、劉憲、吳兢及沖,共取德功、時望、 國籍之家,等而次之。夷蕃酋長襲冠帶「者,析著別品。」 先天時,復詔沖及堅兢與魏知古、陸象先、劉子元等 討綴,書乃成,號《姓系錄》。歷昭文館學士致仕。開元初, 詔沖與薛南金復加刊竄乃定。後柳芳著論甚詳。 馬懷素,字惟白,丹徒人。客江都,師李善。貧無資,晝樵 夜輒然以讀書,遂博通經史。擢進士,中文學優贍科。 歷昭文館學士。篤學,手未嘗廢卷。元宗詔與褚無量 同為侍讀,更日番入,既叩閤,肩輿以進,或行在遠,聽 乘馬。宮中每宴見,帝自送迎,以師臣禮。有詔勾校祕 書。是時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斷,籤幐紛舛。懷素建白, 願下紫微黃門,召宿學巨儒就校繆闕。又言:「自齊以 前舊籍,王儉《七志》已詳。請採近書篇目及前志遺者, 續《儉志》以藏祕府。」詔可。即拜懷素祕書監。乃詔國子 博士尹知章、四門助教王直、直國子監趙元默、陸渾 丞吳綽、桑泉尉韋述、扶風丞馬利貞、湖州司功參軍 劉彥直、臨汝丞宋辭玉、恭陵丞陸紹伯、新鄭尉李子 釗、杭州參軍殷踐猷、梓潼尉解崇質、四門直講余欽、 進士王愜劉仲丘、右威衛參軍侯行果、邢州司戶參 軍袁暉、海州錄事參軍晁良、右率府胄曹參軍毋煚、 滎陽主簿王灣、太常寺太祝鄭良金等,分部譔次,踐 猷從弟祕書丞承業、武陵尉徐楚璧,是正文字。懷素 奏祕書少監盧俌、崔沔為修圖書副使,祕書郎田可 封、康子元為判官。然懷素不善著述,未能有所緒別。 懷素卒後,詔祕書官並號「修書」學士。草定四部,人人 意自出,無所統一,踰年不成,有司疲於供擬。太僕卿 王毛仲奏罷內料。又詔右常侍褚無量、大理卿元行 沖考絀不應選者。無量等奏:「修譔有條,宜得大儒綜 治。」詔委行沖。乃令煚、述、欽總緝部分,踐猷、愜治經,述、 欽治史,煚、彥直治子,灣、仲丘治集。八年,《四錄》成,上之, 學士無賞擢者。行沖知麗正院,又奏「紹伯、利貞、彥直、 踐猷、行果、子釗、直煚、述、灣、元、默、欽、良金,與朝邑丞馮 朝隱、冠氏尉權寅獻、祕書省校書郎孟曉、揚州兵曹 參軍韓覃、王嗣琳、福昌令張悱、進士崔藏之入校《麗 正書》。」由是祕書省罷譔緝,而學士皆在麗正矣。 殷踐猷,字伯起,博學尢,通氏族、曆數、醫方,與賀知章、 陸象先、韋述善,知章嘗號《五總龜》,謂龜千年五聚,問 無不知也。舉文儒異等科,授祕書省學士,兼麗正殿 學士。子寅,舉宏辭,為太子校書。踐猷弟季友,歷祕書 郎。按踐猷墓碑五總龜有顏元孫今唐書少錄一人 孔若思,山陰人。早孤,母躬訓教,以博學聞。擢明經,累 封梁郡公。子至,字惟微,歷著作郎,明氏族學,與韋述、 蕭穎士、柳沖齊名。撰《百家類例》,以張說等為新族,剟 去之。說子垍方有寵,怒曰:「天下族姓,何豫若事而妄 紛紛邪?」垍弟素善至,以實告。初,書成,示韋述,述謂可 傳。及聞垍語,懼欲更增損,述曰:「止!丈夫奮筆成一家 書,奈何因人動搖,有死不可改。」遂罷。時述及穎士沖 皆撰《類例》,而至書稱工。

褚無量,字弘度,杭州鹽官人。幼授經于沈子正、曹福, 刻意墳典。家濱臨平湖,有龍出,人皆走觀,無量尚幼, 讀書若不聞,眾異之。尢精《禮》、司馬《史記》。擢明經第,累 遷修文館學士。元宗為太子兼侍讀,撰《翼善記》以進。 太子釋奠國學,令講經,建端樹義,博敏而辯。及即位, 遷國子祭酒,封舒國公。初,內府舊書,自高宗時藏宮

「中,甲乙叢倒,請繕錄補第,以廣祕籍。」天子詔於東都
考證
乾元殿東廂部彙整,比無量為之使,因表聞喜尉盧

僎、江陽尉陸去泰、左監門率府冑曹參軍王擇從、武 陟尉徐楚璧分部讎定,衛尉設次,光祿給食。又詔祕 書省司經局、昭文、崇文二館更相檢讎,采天下遺書 以益闕文。不數年,四庫完治。帝詔群臣觀書,賜無量 等帛有差。無量又言:「貞觀御書,皆宰相署尾,臣位卑, 不足以辱,請與宰相聯名跋尾。」不從。帝西還,徙書麗 正殿,更以修書學士為麗正殿直學士,比京官預朝 會。復詔無量就麗正纂續前功。皇太子及四王未就 學,無量以《孝經》《論語》五通獻帝。帝曰:「朕知之矣。」乃選 郗常亨、郭謙光、潘元祚等為太子、諸王侍讀。七年,太 子齒胄于學,詔無量升坐講勸,百官觀禮,厚賚賜。卒, 年七十五。病困語人,以麗正書未畢為恨。所譔述百 餘篇。後有於書殿得講《史記》至言十二篇,上之,帝歎 息,以絹五百匹賜其家。始,無量與馬懷素為侍讀,後 祕書少監康子元、國子博士侯行果亦踐其選,雖賞 賚亟加而禮遇衰矣。

元澹,字行沖,以字顯。少孤。及長,博學,尤通故訓。及進 士第。景雲中,授太常少卿。行沖以系出拓跋,恨史無 編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詳文約,學者尚之。累遷弘 文館學士。先是,馬懷素撰《書志》,褚無量校《麗正》四部 書,業未卒,相次物故,詔行沖并代之。元宗自註《孝經》, 詔行沖為疏,立於學官。以老,罷麗正校書事。初,魏光 乘請用魏徵《類禮》列於經,帝命行沖與諸儒集義作 疏,將立之學,乃引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 本,采獲刊綴為五十篇,上於官。於是丞相張說建言: 「戴聖所錄,向已千載,與經並立,不可罷。魏孫炎始因 舊書擿類相比,有如鈔掇,諸儒其非之至,徵更加整 次,乃為訓註,恐不可用。」帝然之,書留中不出。行沖意 諸儒間己,因著論自辯,名曰《釋疑》。

康子元,會稽人。開元初,詔中書令彈說舉能治《易》《老》 《莊》者,集賢直學士侯行果薦子元及平陽敬會真於 說,說藉以聞,並賜衣幣,得侍讀。子元累祕書少監。 侯行果,上谷人,歷國子司業,侍皇太子讀。始,行果及 平陽敬會真、長樂馮朝隱同進講。朝隱能推索《老》《莊》 祕義,會真亦善《老子》,每啟篇,先薰盥乃讀。帝曰:「我欲 更求善《易》者,然無賢行果云。」

趙冬曦,定州鼓城人。進士擢第。開元初,遷監察御史, 與祕書少監賀知章、校書郎孫季良、大理評事咸廙 業,入集賢院修撰。是時,將仕郎王嗣琳、四門助教范 仙廈為校勘,翰林供奉呂向、東方顥為校理。未幾,冬 曦知史官事。

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貞,明《春秋》,擢高第,為國子大 成。每釋奠,講辨三教,聽者皆得所未聞。遷四門助教。 撰諸經義樞、《續史記》皆未就。夢天官、麟臺交辟,寤而 會親族敘訣,二日卒。愔博學,尤通《老子》書。拜集賢院 學士,兼修國史,顓領集賢史館圖書。

鄭欽悅開元初由新津丞請試五經擢第授集賢院 校理通曆術博物。

啖助字叔佐趙州人徙關中淹該經術善《春秋》考三 家短長縫。漏闕,號《集傳》,凡十年乃成。助愛《公》、穀二 家,以《左氏解義》多謬,其書乃出於孔氏門人。且《論語》 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類,非同時而言,左 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丘明者,蓋如史佚遲任者。又《左 氏傳》《國語》,屬綴不倫,序事乖刺,非一人所為。蓋《左氏》 集諸國史以釋《春秋》,後人謂左氏便著丘明,非也。助 之鑿意多此類。助門人趙匡、陸質,其高弟也。質與其 子異裒錄助所撰《春秋集註總例》,請匡損益,質纂會 之,號「纂例。」大曆時,助、匡、質以《春秋》,施士丐以《詩》,仲子 陵、袁彝、韋彤、韋茝以《禮》,蔡廣成以《易》,強蒙以《論語》,皆 自名其學,而士丐子陵最車異。士丐,吳人,兼善《左氏 春秋》,以二經教授。繇四門助教為博士,撰《春秋傳》,未 甚傳。子陵,蜀人,好古學,擢太常博士,通后蒼、《大小戴 禮》。子陵以文義自怡,及亡,其家所存,惟圖書及酒數 斛而已。

許康佐貞元中舉進士宏辭歷侍講學士為文宗寵 禮帝讀春秋至閽弒吳子餘祭問閽何人邪康佐以 中官方強不敢對帝嬉笑罷後觀書蓬萊殿召李訓 問之對曰:「古閽寺小宦人也。君不近刑臣以為輕死 之道孔子書之以為戒帝」曰:「朕邇刑臣多矣。得不慮 哉!」訓曰:「列聖知而不能遠惡而不能去陛下念之宗 廟福也。」於是內謀翦除矣。康佐知帝旨,因辭疾。 《文藝傳》:崔行功,高宗時為司文郎中,與蘭臺侍郎李 懷儼並主朝廷大典冊。初,太宗命祕書監魏徵寫四 部群書,將藏內府,置讎正二十員,書工百員。徵徙職, 又詔虞世南、顏師古踵領,功不就。顯慶中,罷讎正員, 聽書工寫于家,送官取直,使散官隨番刊正。至是,詔 東臺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相次充 使檢校,置詳正學士,代散官。以勞遷蘭臺侍郎。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 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摘其失。麟德初,對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 府修撰,論次《平臺祕略》。書成,王愛重之。勃屬文,初不 精思,先磨墨數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 不易一字,時人謂為「腹槁。」尤喜著書。初祖通,隋末居 白牛溪,教授門人,嘗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 續《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缺逸 定,著二十五篇。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 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晉卦會病止。 元萬頃,後魏京兆王子推裔,高宗時為著作郎。武后 諷帝召諸儒論譔禁中,萬頃與選,凡撰《列女傳》《臣軌》 《百僚新戒》《樂書》等九千餘篇。至朝廷疑議表疏,皆密 使參處,以分宰相權,故時謂「北門學士。」

李適,字子至,京兆萬年人。舉進士。武后修《三教珠英》 書,以李嶠、張昌宗為使,取文學士綴集,適與王無競、 尹元凱、富嘉謨、宋之問、沈佺期、閻朝隱、劉允濟在選。 書成,遷修書學士。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貫古今,不 能屬辭,故人號「書簏。」顯慶中,擢崇賢館直學士,兼沛 王侍讀。為《文選注》,敷析淵洽,表上之,賜賚頗渥。邕少 知名,善始注《文選釋事》而忘意。書成,以問邕,邕不敢 對。善詰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試為我補益之。」邕附 事見義,善以其不可奪,故兩書並行。既冠,見特進李 嶠,自言讀書未遍,願一見祕書。嶠曰:「祕閣萬卷,豈時 日能習邪?」邕固請,乃假直祕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 奧篇隱帙,了辯如響。嶠歎曰:「子旦名家。」歷北海太守。 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

呂向,字子回。少孤,託外祖母隱陸渾山。強志於學,每 賣藥,即市閱書,遂通古今。開元十年,入翰林,兼集賢 院校理,歷工部侍郎。以李善釋《文選》為繁釀,與呂延 濟、劉良、張銑、李周翰等更為詁解,時號五臣注。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十歲通詩書。天寶初 至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歎曰:「謫仙人也。」言於元宗,召 見金鑾殿。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 林。晚好黃老。

鄭虔,滎陽人。天寶初,集掇當世事,著書八十餘篇。有 窺其槁者,告虔私撰《國史》蒼黃焚之,坐謫十年。元宗 愛其才,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虔聞命,不知廣文曹 司何在,訴宰相,宰相曰:「上增國學,置廣文館,以居賢 士者,令後世言廣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 職。初,虔追紬故書可誌者,得四十餘篇,國子司業蘇 源明名其書為《會粹》。虔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於 是慈恩寺貯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 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遷 著作郎。虔學長於地理,山川險易、方隅物產,兵戍眾 寡無不詳。嘗為天寶軍防錄,言典事該,諸儒服其善 著書,時號「鄭廣文。」在官貧約甚,澹如也。杜甫嘗贈以 詩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

蕭穎士,字茂挺,梁鄱陽王恢七世孫。四歲屬文,十歲 補太學生。觀書一覽即誦,通百家譜系、書籀學。開元 二十三年,舉進士,對策第一。天寶初,補祕書正字。奉 使括遺書趙、衛間,淹久不報,為有司劾免,召為集賢 校理。嘗謂「仲尼作《春秋》,為百王不易法,而司馬遷作 《本紀》、書、表、《世家》、列傳,敘事依違,失褒貶體,不足以訓。」 乃起漢元年訖隋義寧編年,依《春秋義類》,為傳百篇。 有太原王緒者,僧辯裔孫,譔《永寧公輔梁書》,黜陳不 帝,穎士佐之,亦著《梁蕭史譜》。史官韋述薦穎士自代, 召詣史館待制。祿山反,穎士往見河南採訪使郭納, 言禦守計,納忽不用,因藏家書於箕、潁間,身走山南。 穎士數稱「班彪、皇甫謐、張華、劉琨、潘尼能尚古而混 流俗,不自振,曹植、陸機所不逮也。」又言:「裴子野善著 書,所許可當世者,陳子昂、富嘉謨、盧藏用之文辭,董 南事、孔述睿之博學而已。」子存,字伯誠,有父風,能文 辭。顏真卿在湖州,與存及陸鴻漸等討摭古今韻字 所原,作書數百篇。建中初,遷比部郎中。

崔元翰,名鵬。父良佐,擢明經甲科。治《詩》《易》《書》《春秋》,譔 《演範》《忘象》《渾天》等論數十篇,隱共北白鹿山之陽。 《方技傳》:李淳風,岐州雍人,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曆。 筭貞觀初直太史局,制渾天儀,詆摭前世得失,著《法 象書》七篇上之。改太史丞,與諸儒修書。遷為令。奉詔 與筭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孫子》等書, 刊定注解,立於學官,撰《麟德曆》《戊寅曆》,自祕閣郎中 復為太史令,譔《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書,傳於世。 王遠知,揚州人,少警敏,多通書傳。事陶弘景傳其術, 壽百二十六歲。

《宦者傳》:「魚朝恩,瀘州瀘川人。好引輕浮後生處門下, 講《五經》大義,作文章。」謂才兼文武,徼伺誤寵。永泰中, 詔判國子監。

仇士良,字匡美。士良老,中人送還第,謝曰:「諸君善事 天子,能聽老夫語乎?」眾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閒 暇,暇必觀書,見儒臣則又納諫,智深慮遠,吾屬恩且 薄而權輕矣。為諸君計,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毬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必斥經術,闇 外事,萬幾在我,恩澤權力,欲焉往哉?」眾再拜。

《藩鎮魏博傳》:「羅紹威,字端己,少有英氣。昭宗詔嗣父 節度,加累檢校太尉。紹威多聚書至萬卷。江東羅隱 工為詩,紹威厚幣結之,通譜系昭穆,因目所為詩為 《偷東江集》。」

《吐蕃傳》:「吐蕃本西羌屬,無文字,結繩齒木為約。貞觀 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遣諸豪子弟入國學習 詩書,又請儒者典書疏。咸亨元年,遣大臣仲琮入朝。 仲琮少游太學,頗知書,帝召見。開元中使名悉臘,入 朝。悉臘略通華文,既宴與語禮甚厚,請五經敕祕書 寫賜婢。婢姓沒盧,名贊心牙羊,同國人,世為吐蕃 貴」相,寬厚,略通書記,不喜仕,贊普強官之。

《新羅國傳》:「新羅居漢樂浪地。貞觀二十一年,善德妹 真德襲王。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贊子春秋來朝,又 詣國學觀釋奠講論,帝賜所製《晉書》。永徽元年,遣春 秋子法敏入朝,真德織錦為頌以獻。開耀元年,政明 襲王。遣使者朝,丐唐禮及它文辭。武后賜吉凶禮并 文詞五十篇。及興光襲王。開元中,遣子弟入太學學」 經術。二十五年,死,命邢璹以鴻臚少卿弔祭,詔曰:「新 羅號君子國,知《詩》《書》。以卿惇儒,故持節往,宜演經誼, 使知大國之盛。」

《日本國傳》:「長安元年,其王文武立,遣朝臣真人粟田 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唐尚書也。真人好學能屬文, 進止有容,武后宴之麟德殿。開元初,粟田復朝,請從 諸儒授經。詔四門助教趙元默即鴻臚寺為師,獻大 幅布為贄,悉賞物貿書以歸。

《高昌國傳》:麴氏智湛,麟德中為西州刺史。有子昭好 學,有鬻異書者,母顧笥中金歎曰:「何愛此,不使子有 異聞乎?」盡持易之。昭歷司膳卿,頗能辭章。

《龜茲國傳》:「龜茲,一曰丘茲,一曰屈茲。俗喜歌樂,旁行 書,貴浮圖法。」高宗時,西域平,帝遣使者分行諸國風 俗、物產,詔許敬宗與史官譔《西域圖志》。

《天竺國傳》:「天竺國人富樂,無簿籍,有文字,善步曆,學 悉曇章妄曰梵天法,書貝多葉以記事,尚浮屠法,信 盟誓,傳禁咒,能致龍起雲雨。貞觀二十二年,東天竺 王尸鳩摩上地圖,請老子象元策。」

《南詔傳》:「大曆十四年立異牟尋略知書。貞元五年,德 宗賜以詔書,再拜受命,與崔佐時盟點蒼山。載書四, 一藏神祠石室,一沈西洱水,一置祖廟,一以進天子。 乃發兵攻吐蕃,使者殺之,刻金契以獻。」按載書金契寫得鄭重故 亦採入以備南詔經籍

《姦臣傳》:柳璨字照之,少孤貧好學,晝採薪給費,夜然 葉照書,彊記多所通涉,譏訶劉子元《史通》,著《析微》。 《舊唐書。宗室傳》:隴西王博乂,朝夕絃歌自娛,與弟渤 海王奉慈俱為高祖所鄙。帝謂曰:「聞汝等唯昵近小 人,先王墳典,不聞習學,今賜絹二百匹,可各買經史 習讀,務為善焉。」

《高祖二十二子傳》「韓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也。少好 學,聚書至萬卷。又採碑文石跡,多得異本。」

《李襲譽傳》:「襲譽撰《五經妙言》四十卷,《江東記》三十卷, 《忠孝圖》二十卷。兄子懷儼,歷蘭臺侍郎,檢校寫四部 書進內,以書有汙,左授郢州刺史。」

《裴矩傳》:「矩字弘大,博學早知名。隋文帝伐陳,陳平,晉 王廣令矩與高熲陳圖籍,歸之祕府。大業初,西域諸 蕃與中國互市,煬帝遣矩監其事。矩知帝方勤遠略, 欲吞并,乃訪西域風俗,及山川險易,君長姓族,物產 服章,撰西域圖記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悅。」

《高士廉傳》:「儉字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朝議以山 東人士,好自矜夸,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 惡以為甚非教義,乃詔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 侍郎岑文本,禮部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責 天下譜牒,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 者貶黜,撰為《氏族志》。及書成,凡一百卷,詔頒于天下」, 賜士廉物千段。

《虞世南傳》:「世南篤志勤學,少與兄世基受學于吳郡 顧野王,經十餘年,精思不倦。太宗重其博識,每機務 之隙,引之談論,共觀經史。」有集三十卷。

《顏師古傳》:「貞觀十一年,承乾在東宮,命師古註班固 《漢書》,解釋詳明。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編之祕閣。師古 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漢書》及《急就章》,大行於世。師古 子庭又表上師古所撰《匡謬正俗》八卷。高宗下詔,付 祕書閣,仍賜庭帛五十匹。」

《于志寧傳》:「志寧以承乾數虧禮度,志在匡救,撰《諫苑》 二十卷諷之,太宗大悅。前後預撰格式格令,五經義 疏及修禮修史等功,不可勝計。」有集二十卷。

《張行成傳》:「行成族孫昌宗。聖曆二年,詔昌宗撰《三教 珠英》于內,乃引文學之士李嶠閻朝隱、徐彥伯等二 十六人,分門撰集,成一千三卷,上之。」

《李淳風傳》:「貞觀十五年,除太常博士,轉太史丞。預撰 《晉書》及《五代史》,又預撰《文思博要》。顯慶元年,復以修國史功,封昌樂縣男。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祕閣 錄》,并《演齊民要術》等凡十餘部,多傳于代。」

《上官儀傳》:「儀涉獵經史,善屬文。貞觀初,舉進士。太宗 聞其名,召授弘文館學士,預撰《晉書》。」

《許敬宗傳》:「貞觀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國史。十七年, 以修武德、貞觀實錄成,封高陽縣男,賜物八百段。自 貞觀以來,朝廷所修《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 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璧、瑤山玉彩、姓氏錄新 禮,皆總其事,前後賞賚,不可勝紀。」文集八十卷。 《裴行儉傳》:「高宗以行儉工草書,嘗以絹素百卷,令行 儉草」《書文選》一部。帝覽之稱善。有集二十卷。撰草字 雜體數萬言。並傳于代。又撰《選譜》十卷。

《裴炎傳》:「炎少補弘文生,每遇休假,諸生多出游,炎獨 不廢業。歲餘,有司將薦舉,辭以學未篤而止。在館垂 十載,尢曉《春秋左氏傳》及《漢書》,擢明經第。」

《劉褘之傳》:「褘之,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 作郎元萬頃,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韓楚 賓等召入禁中,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凡 千餘卷。有集七十卷,傳于時。」

《王方慶傳》:方慶年十六,嘗就記室任希古受《史記》《漢 書》。希古遷為太子舍人,方慶隨之卒業。則天以方慶 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 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 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 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 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 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 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 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方慶漸以老疾,乞從閑 逸,乃授麟臺監修國史。按羲之一段雖係書法然已成卷集故亦載之經籍 《崔元暐傳》:「元暐少時,頗屬詩賦,晚年唯篤志經籍,述 作為事。所撰《行己要範》十卷,《友義傳》十卷,《義士傳》十 五卷,訓注《文館辭林策》二十卷,並行于代。」

《劉子元傳》:「子元本名知幾,嘗著《史通》二十卷,備論史 筆之體。徐堅深重其書。知幾自負史才,常慨時無知 己,乃委國史于著作郎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十五卷, 《譜考》三卷。後以修《則天實錄》功,封居巢縣子。自幼及 長,述作不倦,預修《三教珠英》」、《文館詞林》《姓族系錄》。「論 《孝經》非,鄭元注《老子》無,河上公注修《唐書》《實錄》,皆行」 于代。

子元、子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曆、音樂醫算之術,撰 《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令壁記》三卷, 《真人肘後方》三卷,《天官舊事》一卷。」

《徐堅傳》:「堅少好學,遍覽經史,前後撰格式及國史等, 凡七入書府,時論美之。」

《元行沖傳》:「行沖名澹,以字顯。馬懷素、褚無量卒,詔行 沖代其職。行沖請通撰古今書目,名為《群書四錄》,命 學士鄠縣尉毋煚等分部修檢,歲餘書成上之。左衛 率府長史魏光乘奏用魏徵所注《類禮》,上令行沖集 學者撰義疏,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上之。張說駁 奏,上然之。于是賜行沖等絹四百匹,留其書貯于內」 府,竟不得立學官。行沖恚諸儒排己,退而著論以自 釋,名曰《釋疑》。太宗嘉賞,賚縑千匹。

《元載傳》:「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 張薦字孝舉,有文集三十卷,及所撰《五服圖》《宰輔略》 《靈怪集》《江左寓居錄》等,並傳于時。」

《韋處厚傳》:「處厚字德載,通五經,博覽史籍。元和初,授 祕書省校書郎,遷右拾遺,兼史職,修《德宗實錄》五十 卷上之,時稱信史。處厚以」主荒怠,不親政務,乃銓 擇經義雅言,以類相從,為二十卷,謂之《六經法言》,獻 之,錫以繒帛銀器,仍賜金紫。以《憲宗實錄》未成,詔處 厚與路隨兼充史館修撰,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監修國史。晚年聚書踰萬卷,多手自刊校。奉 詔修《元和實錄》,未絕筆,其統例取捨,皆處厚創起焉。 《路隨傳》:隨父泌,少好學,通五經,尤嗜《詩》《易》《左氏春秋》 能諷,其章句皆究深旨,博涉史傳,工五言詩。

《馬總傳》:「總少貧好學,手不釋卷,所著《奏議集》《年曆》、通、 《曆子鈔》等書百餘卷,行于世。」

《鄭餘慶傳》:「餘慶子瀚,文宗登極,擢為翰林侍講學士。 上命撰《經史要錄》二十卷,書成,上喜其精博,因以十 九書語類,上親自發問,瀚應對無滯,錫以金紫。有文 集制誥三十卷,行于世。」

《魏謨傳》:「謨兼禮部尚書,監修國史,修《成宗實錄》四十 卷上之。嘗鈔撮子書要言,以類相從,二十卷,號曰《魏 氏手略》。」有文集十卷。

《鄭肅傳》:「肅能為古文,長于經學,左丘明《三禮儀注》疑 義,博士已下必就肅決之。開成五年,以本官同平章 事,加中書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柳璨傳》:「璨少孤貧好學,尤精《漢史》。魯國顏蕘深重之。 璨以劉子元所撰《史通》譏駁過當,紀子元之失,別為

十卷,號《柳氏釋史
考證
《儒學傳》:「徐文遠,洛州偃師人,被擄於長安,家貧無以

自給。其兄休鬻書為市,文遠日閱書於肆,博覽五經。 開皇中,累遷太學博士。詔令往并州,為漢王諒講《孝 經》《禮記》。諒反,除名,撰《左傳音》三卷」,《義疏》六十卷。按唐書云 兄文林鬻書此則云兄休鬻書凡新舊唐書有小異者俱兩載之 陸德明初為文學館學士尋補太學博士高宗親臨 釋奠時徐文遠講《孝經》沙門惠乘講。《波若經》道士劉 進喜講。《老子》德明難此三人各因宗旨隨端立義眾 皆為之屈高祖善之貞觀初拜國子博士撰經典釋 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並行於世太 宗後嘗閱德明經典釋文甚嘉之賜其家束帛二百 段。

曹憲,江都人。仕隋為祕書學士。精諸子百家之書。煬 帝令與諸學者撰《桂苑珠叢》一百卷,時人稱其該博。 憲又訓註張揖所撰《博雅》,分為十卷,藏于祕閣。所撰 《文選音義》,甚為當時所重。初,江淮間為《文選》學者,本 之於憲,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復相繼以《文選》教授, 由是其學大興。

許淹者,潤州句容人也。少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博物 洽聞,尤精詁訓。撰《文選音》十卷。

李善者,揚州江都人。方雅清勁,有士君子之風。顯慶 中,累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讀。嘗注解《文選》,分為 六十卷,表上之。賜絹一百二十匹,詔藏于祕閣。轉祕 書。又撰《漢書辨惑》三十卷。

公孫羅,江都人也。歷沛王府參軍、無錫縣丞。撰《文選 音義》,行於代。此條雖專言文選因上連類及之故亦採入 歐陽詢,潭州臨湘人。貌甚寢陋,而聰穎絕倫,讀書即 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武德七年,詔與裴矩、 陳叔達撰《藝文類聚》一百卷奏之,賜帛二百段。 朱子奢,蘇州吳人也。少從鄉人顧彪習《春秋左氏傳》。 後博觀子史,善屬文。隋大業中,直祕書學士。貞觀初, 歷弘文館學士。

張士衡,瀛州樂壽人也。父之慶,齊國子助教。士衡父 友齊國博士劉軌,思授以《毛詩》《周禮》,又從熊安生及 劉焯受《禮記》,皆精究大義。此後遍講《五經》,尤攻《三禮》。 當時受其業擅名於時者,唯賈公彥為最焉。

賈公彥,洺州永年人。永徽中官至太學博士。撰《周禮 義疏》五十卷,《儀禮義疏》四十卷。時有趙州李元植, 又受《三禮》於公彥,撰《三禮音義》行於代。元植兼習《春 秋左氏傳》於王德韶,受《毛詩》於齊威。博涉漢史及老 莊諸子之說。貞觀中,累遷太子文學、弘文館直學士。 高宗時,屢被召見,與道士、沙門在御前講說經義,元 植辨論甚美,屢申規諷,帝甚禮之。

蓋文達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經史尤明《三傳》性方雅 美鬚貌有士君子之風歷崇賢館學士。

高子貢和州歷陽人弱冠游太學遍涉六經尤精。《史 記》歷祕書正字弘文館學士。

路敬淳,貝州臨清人也。勤學,不窺門庭,遍覽墳籍,著 《姓略記》十卷,行于時。又撰《衣冠本系》,未成而死。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時雖年老,猶能燭下看書,通 宵不寐。長安三年,表上其所撰《尚書糾繆》十卷、《春秋 振滯》二十卷、《禮記繩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經》《史記》槁 草,請官給紙筆寫上祕書閣。詔令弘文、崇賢兩館學 士及成均博士,詳其可否。

《祝欽明傳》:「欽明少通五經,兼涉眾史百家之說。 王紹宗,揚州江都人。少勤學,遍覽經史。家貧,常傭力 寫佛經以自給。則天時,歷祕書少監,仍侍皇太子讀 書。」

尹知章少勤學嘗夢神人以大鑿開其心以藥內之 自是日益開朗盡通諸經精義祕書監馬懷素奏引 知章就祕書省與學者刊定經史所注《孝經》。《老子》。《莊 子》《韓子》《管子》《鬼谷子》頗行于世。

《文苑傳》:「孔紹安,越州山陰人,徙居京鄠縣北。閉門讀 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歎異之。高祖受 禪,授祕書監。尋詔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 蔡允恭,荊州江陵人也。允恭有風彩,善綴文,除太子 洗馬。有集十卷,又撰《後梁春秋》十卷。」

張蘊古,相州洹水人。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直中 書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寶箴》以諷。

張昌齡,冀州南宮人。弱冠以文詞名。貞觀二十一年, 翠微宮成,詣闕獻頌。太宗召見,試作息兵詔草,俄頃 而就,太宗甚悅。為崑山道行軍記室。破盧明月,平龜 茲,軍書露布,皆昌齡文也。有集二十卷。兄昌宗,亦有 學業,官至修文館學士。撰《古文新傳》三十卷。

崔行功,恆州井陘人。少好學,中書侍郎唐儉愛其才, 以女妻之。儉前後征討,所有文表,皆行功之文。高宗 時為司文郎中,當時朝廷大手筆,多是行功及蘭臺 侍郎李懷儼之詞。先是,太宗命魏徵寫《四部群書》,別 置讎校二十人,書手一百人,令虞世南等續其事。功 未畢。顯慶中,詔趙仁本、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等相次 充使,檢校行功,前後預撰《晉書》及《文思博要》等孟利貞,華州華陰人,為太子司議郎中,受詔與少師 許敬宗、崇賢館學士郭瑜、顧引、董思恭等撰《搖山彩 玉》五百卷,上之,高宗稱善。又撰《續文選》十三卷。 元思敬總章中為協律郎,預修《芳林要覽》。又撰《詩人 秀句》兩卷,傳于世。

杜易簡,襄陽人。博學有高名。高宗時為開州司馬。頗 善著述,撰《御史臺雜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于代。 王勃,字子安,龍門人。祖通,隋蜀郡司戶書佐,棄官歸, 以著書講學為業。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後歷秦、漢至 於後魏,著紀年之書,謂之《元經》。又依《孔子家語》、揚雄 《法言》例,為客主對答之說,號曰「中說」,門人私諡曰「文 中子。」勃文章邁捷,尤好著書,撰《周易發揮》五卷,及《次 論》等書數部,多遺失。有文集三十卷。

盧照鄰字昇之年十餘歲就曹憲王義方授蒼雅及 經史博學善屬文文集四十卷。

《齊澣傳》:「開元中,祕書監馬懷素、右常侍元行沖,受詔 編次四庫群書,乃奏澣為編修使,改祕書少監。」 《隱逸傳》:「白履忠博涉文史,著《三元精辨論》一卷,註《老 子》及《黃庭內景經》。有文集十卷。」

《唐國史補》:「張參為國子司業,年老,常手寫九經」,以謂 讀書不如寫書。

熊執《易》類九經之義,為《化統》五百卷,四十年乃就,未 及上獻,卒於西川。武相元衡欲寫進,其妻薛氏慮墜 失,至今藏於家。

劉迅著《六說》,以探聖人之旨,唯說《易》不成行於代者 五篇而已。識者伏其精峻。

《大唐新語》:開元初,左庶子劉子元奏議,請廢鄭子《孝 經》,依孔注《老子》,請停河上公注行。王弼注《易傳》,非子 夏所造,請停。引今古為證,文多不盡載。其略曰:「今所 行《孝經》,題曰鄭氏,爰在近古,皆云是鄭元,而魏晉之 朝,無有此說。後魏、北齊之代,立於學官,今驗《孝經》,非 鄭元所注。河上公者,漢文帝時人,菴於河上,因以為」 號。以所注《老子》授文帝,因沖空上天。此乃不經之鄙 言,習俗之虛語。案《藝文注》《老子》有三家,而無河上公 注。雖使纔別朱紫,麤分菽麥,亦皆嗤其過謬,況有識 者乎?《藝文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傳》元,爭論頗有 條貫。會蘇宋文吏拘于流俗,不能發明古義,竟排斥 之,深為識者所歎。

開元初,左常侍褚無量與光祿卿馬懷素隔日侍讀, 詔曰:「朕於百事考之,無如文籍,先王要道,盡在於斯。 是欲令經史詳備,聽政之暇,遊心觀覽。」無量等奉詔 整理內庫書。至六年,分部上架畢,制文武百官入乾 元殿東廊觀書,移時乃出。於是賜無量等束帛有差。 開元十年,元宗詔書院撰《六典》以進。時張說為麗正 學士,以其事委徐堅。沉吟歲餘,謂人曰:「堅承乏已曾 七度修書,有憑準皆似不難,唯《六典》歷年措思,未知 所從。」說又令學士毋煚等檢前史職官,以今式分人 六司,以今朝《六典》象《周官》之制,然用功艱難,綿歷數 載。其後張九齡委陸善經,李林甫委咸,至二十六年 始奏上。百寮陳賀,迄今行之。

元宗謂張說曰:「兒子等欲學綴文,須檢事及看文體。 《御覽》之輩,部帙既大,尋討稍難。卿與諸學士撰集聚 事,并要文以類相從,務取省便,令兒子等易見成就 也。」說與徐堅、韋述等編此進上,詔以《初學記》為名,賜 修撰、學士束帛有差,其書行於代。

王方慶周司空褒之曾孫博通群書所著論凡二百 餘卷。

虞世南為祕書監,於省後堂集群書中奧義皆應用 者,號《北堂書鈔》。今此堂猶存,其書盛行于代。

《龍城錄》:「張復,灃州人,飽書帙,作《條山集》三十卷,論世 外事。此人兼得神鬼趣,隱不仕,有文集行于世。」 《雲仙雜記》:「倪若水藏書甚多,列架不足,疊窗安置,不 見天日。子弟直日看書,借書者先投束脩羊。」

徐州張尚書妓女多涉獵,人有借其書者,往往粉指 痕,並印于《青編》。

《北夢瑣言》:「司空圖侍郎撰《李公磎行狀》,以公有出倫 之才,為時輩妒忌,罹于非橫。其平生著文有百家,著 諸《心要》,《文集》三十卷、《品流誌》五卷、《易之心要》三卷,注 《論語》一部、《明無為上下三篇》《義說》一篇。倉卒之辰,焚 于賊火,時人無所聞也。惜哉!《陽春白雪》,世人寡和,豈 虛言也!」葆光子曰:「唐代韓愈、柳宗元洎、李翱、李觀、皇」 甫湜數君子之文,輘轢荀孟,糠秕顏謝,其所宗仰者, 唯梁浩補闕而已,乃諸人之龜鑑。而梁之聲采寂寂, 豈「《陽春白雪》之流乎?」是知俗譽喧喧者,宜鑒其濫吹 也。

張建章好經史,聚書至萬卷。所居有書樓,但以披閱 清淨為事,經涉之地,無不理焉。

《雲溪友議》:李筌為荊南節度判官,集《閫外春秋》十卷, 既成,自鄙之曰:「常文也。」乃注《黃帝陰符經》,兼成大義。 至所謂禽獸之制在氣,懵然不解,忽夢烏衣人引而

教之,其書遂行于世,僉謂留侯復生也
考證
《猗覺寮雜記》:陸羽著書甚多,《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

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 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占夢》三卷

《清異錄》:自唐末無賴男子,以劄刺高相,或鋪《輞川圖》 一本,或砌白樂天、羅隱二人詩百首,至有以平生所 歷郡縣飲酒蒱博之事,所交婦人姓名、齒行、門第、坊 巷、形貌之詳,一一標表者,時人號為「針史。」

《珍珠船》「溫舒少貧,牧羊澤中,截蒲寫書。」

舒孫敬貧居太學,編《柳簡》以為經。

《殷踐猷墓碑》云:「顏元孫、韋述、賀知章、陸象先與踐猷 凡五人相聚」,故云《五總龜》。

任來學無常師,《河》《洛》祕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于 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學者來趨寫之,時謂任氏為《經 苑》。

李德川舉進士不第,唐則天就拜右拾遺,不受。著《補 履書》十卷,皆雄軻之旨,時號「補履先生。」

柳氏《序訓》云:「余家昇平里西堂藏書,經史子集皆有 三本,一本紙裹籤束,華麗者,鎮庫一本,次者,長行披 覽;又一本次者,後生子弟為業。」

柳公綽自舉進士至方面,嘗鈔書不輟。「《九經》《三史》一 鈔,《南北史》再鈔。」按本傳鈔書係仲郢事此云公綽者大抵柳氏藏書鈔書俱始于公綽成 于仲郢耳

《五代史梁本紀》:太祖姓朱氏,宋州碭山午溝里人也。 其父誠,以《五經》教授鄉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溫。 《周本紀》:世宗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論 曰:世宗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 刑統,其制作之法,可施於後世。嘗夜讀書,見唐元稹 《均田圖》,慨然歎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 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 之田。其規為志,意豈小哉!

《梁家人傳》:太祖降唐鎮,宣武置酒太夫人前,舉觴為 壽,歡甚。太祖啟曰:「朱五經平生讀書,不豋一第,有子 為節度使,無沗於先人矣。」 《唐臣傳》:趙鳳,幽州人,以儒學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 字,四方章奏,常使安重誨讀之。重誨不知書,奏讀多 不稱旨。孔循教重誨,求儒者置左右,而兩人皆不知 唐故事。於是置端明殿學士,以馮道及鳳為之 《一行傳》。石昂,青州臨淄人也。家有書數千卷,喜延四 方之士,士無遠近,多就昂學問,食其門下者或累歲, 昂未嘗有怠色。

《雜傳》:「羅紹威字端己,好學工書,頗知屬文,聚書數萬 卷,開館以延四方之士。」

趙匡凝梁太祖表匡凝荊襄節度使以匡明為荊南 留後匡凝為人氣貌雄偉性方嚴喜自修飾頗好學 問聚書數千卷。

溫韜,梁以韜為節度使。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 內者,悉發掘之。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 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 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 取之,遂傳人間。

楊彥詢少事青州王師範師範好學聚書萬卷使彥 詢掌之彥詢為人聰悟遂見親信。

翟光鄴字化基。周太祖立,拜樞密副使,出知永興軍 雖貴不營財產,日與賓客飲酒聚書為樂。

朱守殷少事唐莊宗為奴名曰:「會兒莊宗讀書會兒 常侍左右明宗即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馮道自號「長樂老」,著書數百言,陳已更事四姓及契 丹,所得階勳官爵以為榮。自謂孝於家,忠於國,為子、 為弟,為人臣、為師長,為夫、為父,有子有孫,時開一卷, 時飲一杯。其自述如此。

崔梲,字子文,深州安平人也。少好學,頗涉經史,工文 辭。遭世亂,寓居滑臺,不遊里巷者十餘年,人罕識其 面。梁貞明三年,舉進士甲科。

《五代史附錄》:兀欲,東丹王突欲子也。突欲奔于唐,兀 欲留不從,號「永康王。」突欲喜賓客,好飲酒,工畫,頗知 書。其自契丹歸中國,載書數千卷,樞密使趙延壽每 假其異書,醫經皆中國所無者。

高麗,扶餘別種。長興三年,王建封高麗國王。建子武, 武子昭王氏,三世終五代,常來朝貢。高麗俗知文字, 喜讀書。昭進《別敘孝經》一卷、《越王新義》八卷、《皇靈孝 經》一卷、《孝經雌圖》一卷,《別敘》敘孔子所生及弟子事 跡。《越王新義》以越王為問目,若今《正義》《皇靈述》《延年 辟穀雌圖》載日食星變,皆不經之說。

《北夢瑣言》:宰相馮道形神庸陋,一旦為丞相,士人多 竊笑之。劉岳與任贊偶語,見道行而復顧,贊曰:「親相 迴顧何也?」岳曰:「定是忘持兔園冊來道之。」鄉人在朝 者聞之告道,道因授岳祕書監,任贊授散騎常侍。北 中村墅多以兔園冊教童蒙,以是譏之。然兔園冊乃 徐庾之體,非鄙朴之談,但家藏一本,人多賤之也。 蜀檮杌,蜀翰林學士庾博昌庾信之後。富文藻,著《金 行啟運錄》二十卷,《青宮載筆記》十五卷,《玉堂集》二十卷。

《江表志》:「朱遵度,本青州書生,好藏書,高尚不仕,閑居 金陵,著《鴻漸學記》一千卷,《群書麗藻》一千卷、《漆經》數 卷,皆行于世。」

《夢溪筆談》:「和魯公凝有艷詞一編,名《香奩集》。凝後貴, 乃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 凝生平著述,分為《演綸》《游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 集,自為《游藝集》,序云:『予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于世。 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後人知,故于《游藝集 序》實之』。」此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孫和惇家藏諸 書,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俱甚完美。

《後山談叢》:「『澄心堂者,南唐烈祖節度金陵之宴居也。 世以為元宗書殿,誤矣。趙內翰彥若家有澄心堂書 目,才三千餘卷,有建業文房』之印,後有主者,皆牙校 也。」

《遼史宗室傳》:「義宗名倍,太祖長子。倍知皇太后欲立 德光,乃讓位焉。太宗既立見疑,以東平為南京,徙倍 居之。倍既歸國,起書樓于西宮。唐明宗遣人密召倍, 倍曰:『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 吳太伯之名』。遂載書浮海而去。初,倍市書至萬卷,藏 於毉巫閭絕頂之望海堂。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之」 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 《獵雪》《騎、千鹿圖》,皆入祕府。

順宗道宗長子幼而能言好學知書道宗嘗曰:「此子 聰慧殆天授歟。」

《晉王敖盧斡傳》:時宮中見讀書者輒斥。敖盧斡嘗入 寢殿,見小底茶刺閱書,因取觀。會諸王至,陰袖而歸 之曰:「勿令他人見也。」一時號稱長者。

《耶律八哥傳》:「八哥幼聰慧,書一覽輒成誦。」

《蕭蒲奴傳》:「蒲奴幼孤貧,傭于醫家。醫者嘗見蒲奴熟 寐,有蛇遶身,異之,教以讀書,聰敏嗜學,不數年,涉獵 經史,意氣豪邁。」

《耶律庶成傳》:「庶成幼好書,過目不忘。善遼、漢文字,於 詩尢工。重熙初,補牌印郎君,累遷樞密直學士。偕林 牙蕭韓家奴等,撰實錄及禮書,有詩文行于世。」 《蒲魯傳》:「魯幼聰悟好學,甫七歲,能誦契丹大字,習漢 文。未十年,博通經籍。」

《耶律儼傳》:儼儀觀秀整,好學經籍,一覽成誦。

《文學傳》:蕭韓家奴,少好學,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 史,通遼、漢文字。重熙四年,擢翰林都牙,兼修國史。仍 詔諭之曰:「文章之職,國之光華,非才不用。以卿文學, 為時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職。朕之起居,悉以實 錄。」自是日見親信。每入侍賜坐,遇勝日,帝與飲酒賦 詩,以相醻酢,君臣相得無比。每見帝獵,未嘗不諫。會 有司奏獵秋山熊虎傷死數十人,韓家奴書于冊,帝 見,命去之,既出,復書。他日,帝見之曰:「史筆當如是。」詔 與耶律庶成錄遙輦可汗至重熙以來事跡為二十 卷進之。十五年,復詔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禮義,重法 度。我朝之興,世有明德,雖中外嚮化,然《禮書》未作,無 以示後世。卿可與庶成酌古準今,制」為禮典,或有疑, 北南院同議。韓家奴既被詔博考經籍,自天子達于 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謬于古者,譔成三卷進 之。又召譯諸書,韓家奴欲帝知古今成敗,譯《通曆》《貞 觀政要》《五代史》,帝以其老,不任朝謁,拜歸德軍節度, 遣使問勞。召修國史。有《六義集》十二卷行世。

王鼎,字虛中。幼好學,居太寧山數年,博通經史。清寧 五年,擢進士第,累遷翰林學士。當代典章,多出其手。 壽隆初,陞觀書殿學士。

《列女傳》:邢簡妻陳氏甫笄,涉通經義,汎覽詩賦輒能 誦,尤好吟詠。時以女「秀才」名之。

《宦官傳》:「王繼恩聰慧通書,每得賜賚市書至萬卷,載 以自隨,誦讀不倦,不知所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