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七十一卷目錄
易經部彙考十三
漢書〈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
唐書〈藝文志〉
宋史〈藝文志〉
經籍典第七十一卷
易經部彙考十三
编辑《漢書》
编辑
《藝文志》
编辑
《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注〉師古曰:「《上、下經》及《十 翼》,故十二篇。」
《易傳周氏》二篇。〈注〉字王孫也。
《服氏》二篇。〈注〉師古曰:「劉向《別錄》云:『服氏,齊人,號服光、 《楊氏》二篇』。」〈注〉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注〉衛人,事周王孫。
《韓氏》二篇。〈注〉名「嬰。」
《王氏》二篇。〈注〉名同。
《丁氏》八篇。〈注〉名寬,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子》十八篇。〈注〉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
《淮南道訓》二篇。〈注〉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 法。」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 〈注〉師古曰:「劉向《別錄》云:『神輸者,王道失則災害生,得 則四海輸之祥瑞』。」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 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注〉蘇林曰:東 海人,為博士。晉灼曰:「《儒林》不見。」師古曰:「蘇說是也。」嘉 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戲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師古曰:「《下繫》之辭也。鳥獸之文,謂其跡在地者。宓讀與『伏』同。」
至於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 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 下篇,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 「《易》道深矣,人更三聖。」
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
《世歷》三古。
孟康曰:「《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
及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田何傳 之,訖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學官,而民間有 費、高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
師古曰:「《中》者,天子之書也,言中以別於外耳。」
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
《隋書》
编辑
《經籍志》
编辑
《歸藏》十三卷。〈注〉晉太尉參軍薛貞注。
《周易》二卷。〈注〉魏文侯師《卜子夏傳》殘缺。梁六卷, 《周易》十卷。〈注〉漢魏郡太守京房《章句》。
《周易》八卷。〈注〉漢曲臺長孟喜《章句》殘缺。梁十卷。又有 漢單父長費直注《周易》四卷,亡。
《周易》九卷。〈注〉後漢大司農鄭元注。梁又有漢南郡太 守馬融注《周易》一卷,亡。
《周易》五卷。〈注〉漢荊州牧劉表章句。梁有漢荊州五業 從事宋忠,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十一卷。〈注〉漢司空荀爽注。
《周易》十卷。〈注〉「魏衛將軍」王肅注。
《周易》十卷。〈注〉魏尚書郎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韓康 伯注《繫辭》以下三卷,王弼又撰《易略例》一卷。梁有魏 大司農卿董遇注《周易》十卷,魏散騎常侍荀煇注《周 易》十卷,亡。
《周易》十卷。〈注〉吳太常姚信注。
《周易》四卷。〈注〉晉儒林從事黃穎注。梁有十卷,今殘缺。 《周易》九卷。〈注〉吳侍御史虞翻注。
《周易》十五卷。〈注〉吳鬱林太守陸績注。
《周易》十卷。〈注〉「晉散騎常侍干寶」注。
《周易》三卷。〈注〉晉驃騎將軍王廙注。殘缺。梁有十卷, 《周易》八卷。〈注〉晉著作郎張璠注,殘缺。梁有十卷, 《周易》馬、鄭、《二王四家集解》十卷。
《周易》荀爽《九家注》十卷。
《周易楊氏集》,二王注五卷。〈注〉梁有集馬、鄭二《王解》十 卷,亡。
《周易》十卷。〈注〉《蜀才注》梁有齊安參軍費元珪注《周易九卷,謝氏注《周易》八卷,尹濤注《周易》六卷,亡。
《周易》十卷。〈注〉後魏司徒崔浩注。
《周易》十卷。〈注〉梁處士何引注。梁有臨海令伏曼容注 《周易》八卷,侍中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又《周易集注》 三十卷,亡。
《周易》七卷。〈注〉《姚規注》。
《周易》十三卷。〈注〉《崔覲注》。
《周易》十三卷。〈注〉《傅氏注》。
《周易一帙》十卷。〈注〉《盧氏注》。
《周易繫辭》二卷。〈注〉晉桓元注。
《周易繫辭》二卷。〈注〉「《晉西中郎將謝萬》等」注。
《周易繫辭》二卷。〈注〉晉太常韓康伯注。
《周易繫辭》二卷。〈注〉梁大中大夫宋褰注。又有宋東陽 太守卞伯玉注《繫辭》二卷,亡。
《周易繫辭》二卷。〈注〉《荀柔之注》。
《周易集注繫辭》二卷。〈注〉梁有宋大中大夫徐爰注《繫 辭》二卷,亡。
《周易音》一卷。〈注〉東晉太子前率《徐邈》撰。
《周易音》一卷。〈注〉東晉尚書郎李軌《弘範》撰。
《周易音》一卷。〈注〉范氏撰。
《周易并注音》七卷。〈注〉《祕書》學士陸德明撰。
《周易盡神論》一卷。〈注〉魏司空鍾會撰。梁有《周易無互 體論》三卷,鍾會撰,亡。
《周易象論》三卷。〈注〉晉尚書郎欒肇撰。
《周易卦序論》一卷。〈注〉晉司徒右長史楊乂撰。
《周易統略》五卷。〈注〉晉少府卿鄒湛撰。
《周易論》二卷。〈注〉晉馮翊太守阮渾撰。
《周易論》一卷。〈注〉晉荊州刺史宋岱撰。梁有《擬周易說》 八卷,范氏撰;《周易宗塗》四卷,干寶撰;《周易問難》二卷, 王氏撰;《周易問答》一卷,楊州從事徐伯珍撰;《周易難 王輔嗣義》一卷,晉楊州刺史顧夷等撰;《周易雜論》十 四卷。亡。
《周易義》一卷。〈注〉宋陳令范歆撰。
《周易元品》二卷。
《周易論》十卷。〈注〉齊中書郎周顒撰。梁有三十卷,亡 《周易論》四卷。〈注〉范氏撰。
《周易統例》十卷。〈注〉《崔覲》撰。
《周易爻義》一卷。〈注〉干寶撰。
《周易乾坤義》一卷。〈注〉齊步兵校尉劉瓛撰。梁又有齊 臨沂令李玉之、梁釋法通等《乾坤義》各一卷,亡 《周易大義》二十一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幾義》一卷。〈注〉梁南平王撰。梁有《周易疑通》五卷, 宋中散大夫何諲之撰;《周易四德例》一卷,劉巘撰;亡 《周易大義》一卷。〈注〉梁有《周易錯》八卷,京房撰;《周易日 月變例》六卷,虞翻、陸績撰;《周易卦象數旨》六卷,東晉 樂安亭侯李顒撰;《周易爻》一卷,馬揩撰。亡。
《周易大義》二卷。〈注〉陸德明撰。
《周易釋序義》三卷。
《周易開題義》十卷。〈注〉梁蕃撰。
《周易問》二十卷。
《周易義疏》十九卷。〈注〉宋明帝集群臣講。梁又有《國子 講易義》六卷,宋明帝《集群臣講易義疏》二十卷,齊永 明《國學講周易講疏》二十六卷,又《周易義》三卷,沈林 撰,亡。
《周易講疏》三十五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講疏》十六卷。〈注〉梁《五經》博士褚仲都撰。
《周易義疏》十四卷。〈注〉梁都官尚書蕭子政撰。
《周易繫辭義疏》三卷。〈注〉蕭子政撰。
《周易講疏》三十卷。〈注〉陳諮議參軍張機撰。
《周易文句義》二十卷。〈注〉梁有擬《周易義疏》十三卷, 《周易義疏》十六卷〈注〉陳尚書左僕射周弘正撰 《周易私記》二十卷。
《周易講疏》十三卷。〈注〉國子祭酒何妥撰。
《周易繫辭義疏》二卷。〈注〉劉巘撰。
《周易繫辭義疏》一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繫辭義疏》二卷。〈注〉蕭子政撰。梁有「《周易乾坤三 象》《周易新圖》各一卷,又《周易普元圖》八卷,薛景和撰; 《周易大演通統》一卷,顏氏撰。」
《周易譜》一卷。
右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注〉《通計》亡書,合九十四 部,八百二十九卷。
「昔宓羲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蓋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實為三《易》。夏曰 《連山》,殷曰《歸藏》」,周文王作卦辭,謂之《周易》,周公又作 爻辭,孔子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而子夏 為之傳。及秦焚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唯失《說卦》三 篇,後河內女子得之。漢初,傳《易》者有田何,何授丁寬, 寬授田王孫,王孫授沛人施讎、東海孟喜、琅邪梁丘 賀,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學。又有東郡京房,自云受《易》 於梁國焦延壽,別為京氏學,嘗立,後罷。後漢施、孟、梁 丘、京氏凡四家並立,而傳者甚眾。漢初,又有東萊費直傳《易》,其本皆古字,號曰《古文易》,以授琅邪王璜,璜 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蘭陵毋將永,故有費氏 之學行於人閒,而未得立。後漢陳元、鄭眾皆傳費氏 之學,馬融又為其傳,以授鄭元。元作《易注》,荀爽又作 《易傳》,魏代王肅、王弼並為之注。自是費氏大興,高氏 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於西晉,孟氏、京氏有書無師。 梁陳、鄭元、王弼二注列於國學。齊代唯傳鄭義,至隋 王注盛行,鄭學浸微,今殆絕矣。《歸藏》漢初已亡。案晉 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 取貫於《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
《唐書》
编辑
《藝文志》
编辑
《連山》十卷。
司馬膺注《歸藏》十三卷。
《周易卜商傳》二卷。
《孟喜章句》十卷。
《京房章句》十卷。
《費直章句》四卷。
馬融《章句》十卷。
《荀爽章句》十卷。
鄭元注「《周易》十卷。」
《劉表注》五卷。
董遇《注》十卷。
宋忠《注》十卷。
王肅《注》十卷。
王弼注七卷,又「《大衍論》三卷」
虞翻《注》九卷。
陸績《注》十三卷。
姚信《注》十卷。
《荀惲注》十卷。
《蜀才注》十卷。
《王廙注》十卷。
干寶《注》十卷,又《爻義》一卷
《黃穎注》十卷。
崔浩《注》十卷。
《崔覲注》十三卷。
何引《注》十卷。
《盧氏注》十卷。
《傅氏注》十四卷。
王又元《注》十卷。
王凱沖《注》十卷。
荀氏「《九家集解》十卷。」
馬、鄭、二王《集解》十卷
王弼、韓康伯《注》十卷
《二王集解》十卷。
張璠《集解》十卷,又《略論》一卷
謝萬注「《繫辭》二卷。」
桓元注《繫辭》二卷。
荀諺注《繫辭》二卷。
荀柔之注《繫辭》二卷。
宋褰注《繫辭》二卷。
宋明帝《注義疏》二十卷。
張該等群臣講《易疏》二十卷。
梁武帝《大義》二十卷,又《大義疑問》二十卷
蕭偉《發義》一卷,《又幾義》一卷
蕭子政《義疏》十四卷,又《繫辭義》二卷
張譏《講疏》三十卷。
何妥《講疏》十三卷。
褚仲都《講疏》十六卷。
梁蕃《文句義疏》二十卷,又《開題論序疏》十卷,《釋序義》 三卷
劉瓛「《繫辭義疏》二卷,又《乾坤義疏》」一卷
鍾會《周易論》四卷。
范氏《周易論》四卷。
應吉甫《明易論》一卷。
鄒湛《統略論》三卷。
阮長成《阮仲容難答論》二卷。
宋處宗《通易論》一卷。
宣聘《通易象論》一卷。
欒肇《通易象論》一卷。
袁宏《略譜》一卷。
楊乂「《卦序論》一卷。」
沈熊《周易譜》一卷。
《雜音》三卷。
任希古注「《周易》十卷。」
《周易正義》十六卷。〈注〉國子祭酒孔穎達、顏師古、司馬 才章、王恭、太學博士馬嘉運、太學助教趙乾、葉王談、 于志寧等奉詔撰四門博士蘇德融、趙弘智覆審 陸德明《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四卷。
《文外大義》二卷。
陰弘道「《周易新傳疏》十卷。」〈注〉顥子臨渙令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王勃《周易發揮》五卷。
元宗《周易大衍論》三卷。
李鼎祚《集注周易》十七卷。
東鄉助《周易物象釋疑》一卷。
僧一行《周易論》。〈注〉卷亡。又「《大衍元圖》一卷,《義決》一卷, 《大衍論》二十卷」
崔良佐《易忘象》。〈注〉卷亡。
元載《集注周易》一百卷。
李吉甫注《一行易》。〈注〉卷亡。
衛元嵩《元包》十卷。〈注〉《蘇源明傳》,李江注
高定「《周易外傳》二十二卷。」〈注〉郢子京兆府參軍 裴通《易書》一百五十卷。〈注〉字又元,士淹子。文宗訪以 《易》義,令進所撰書。
盧行超《易義》五卷。〈注〉字孟起,大中六合丞。
陸希聲《周易傳》二卷。
右「《易》類」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注〉失姓 名一家,「李鼎祚」以下不著錄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宋史》
编辑
《藝文志》
编辑
《周易古經》一卷。
薛貞注《歸藏》三卷。
《易傳》十卷。〈注〉題《卜子夏傳》。
《周易上下經》六卷,《繫辭說卦序卦雜卦》三卷〈注〉韓康 伯注。
鄭元《周易文言注義》一卷。
王弼《略例》一卷,《易辨》一卷
阮嗣宗《通易論》一卷。
干寶《易傳》十卷。
《易髓》八卷。〈注〉晉人撰。不知姓名。
孔穎達《正義》十四卷,《元談》六卷,《易正義補闕》七卷, 任正一《甘棠正義》三十卷
《關朗易傳》一卷。
《王肅傳》十一卷。
「陸德明《釋文》」一卷。
衛元嵩《周易元包》十卷。〈注〉《蘇元明傳》李江注。
李鼎祚《集解》十卷。
史文徽《易口訣義》六卷。
《成元英流演窮寂圖》五卷。
蔡廣成《啟源》十卷,又《周易外義》三卷
《沙門一行傳》十二卷。
《王隱要削》三卷。
《陸希聲傳》十三卷。
郭京《舉正》三卷。
《東鄉助物象釋疑》一卷。
邢璹《補闕周易正義略例疏》三卷, 李翱《易詮》七卷
張弧《周易上經王道小疏》五卷。
張韓《啟元》一卷。
《青城山人揲蓍法》一卷。
王昭素《易論》三十三卷。
縱康乂《周易會通正義》三十三卷。
陰洪道「《周易新論傳疏》十卷。」
陳摶《易龍圖》一卷。
范諤昌《大易源流圖》一卷,又《證墜簡》一卷
胡旦易「《演聖通論》十六卷。」
石介「《口義》十卷。」
冀震《周易義略》十卷。
代淵「《周易旨要》二十卷。」
何氏《易講疏》十三卷。〈注〉不著名。
陸秉《意學》十卷。
《古易》十三卷。〈注〉出《王洙家》。
王洙「《言象外傳》十卷。」
劉牧《新注周易》十一卷,又「《卦德通論》一卷,《易數鉤隱 圖》」一卷
吳祕《周易通神》一卷。
黃𥟖獻《略例》一卷,又《室中記師隱訣》一卷, 龔鼎臣《補注易》六卷
彭汝礪《易義》十卷。
趙令湑《易發微》十卷。
喬執中《易說》十卷。
趙仲銳《易義》五卷。
謝湜《易義》十二卷。
譚世勣《易傳》十卷。
陸太易「《周易口訣》七卷。」
《冀》。《周易闡微詩》六卷, 李贊《周易說》九卷
張杲《周易罔象成名圖》一卷。
裴通「《周易元解》三卷。」
邵雍《皇極經世》十二卷,又《敘篇系述》二卷
《觀物外篇》六卷。〈注〉門人張湣記雍之言《觀物內篇解》二卷。〈注〉雍之子伯溫編。邵伯溫《周易辨惑》一卷。
《常豫易源》一卷。
徐庸《周易意蘊凡例總論》一卷,又《卦變解》二卷, 宋咸《易訓》三卷,又《易補注》十卷,又劉牧王弼《易辨》二 卷
皇甫泌《易解》十九卷。
鄭揚庭《時用書》十二卷,又《明用書》九卷,《易傳辭》三卷, 《易傳辭後語》一卷
陳良獻「《周易發隱》二十卷。」
石汝礪《乾生歸一圖》十卷。
鮑極「《周易重注》十卷。」
葉昌齡《圖義》二卷。
胡瑗《易解》一十二卷,《口義》十卷,《繫辭說卦》三卷, 歐陽修《易童子問》三卷
阮逸《易筌》六卷。
王安石《易解》十四卷。
尹天民《易論要纂》一卷,又《易說拾遺》二卷
司馬光《易說》一卷,又三卷,《繫辭說》二卷
鮮于侁《周易聖斷》七卷。
蘇軾《易傳》九卷。
程頤《易傳》九卷,又《易繫辭解》一卷
張載《易說》十卷。
呂大臨《易章句》一卷。
龔原《續解易義》十七卷,又《易傳》十卷
李平《西河圖傳》一卷。
李遇《刪定易圖序論》六卷。
張弼《易解義》十卷。
顧叔思《周易義類》三卷。
劉概《易繫辭》十卷。
晁說之「錄《古周易》八卷。」
晁補之《太極傳》五卷,《因說》一卷,《太極外傳》一卷, 游酢《易說》一卷
耿南仲「《易解義》十卷。」
安泳《周易解義》一部。〈注〉卷亡。
陳瓘《了齋易說》一卷,鄒浩《繫辭纂義》二卷
張根《易解》九卷。
《周易六十四卦賦》一卷。〈注〉題「潁川陳君作」名亡 林德祖《易說》九卷。
陳禾《易傳》十二卷。
李授之《易解通義》三十卷。
朱震《易傳》十一卷,《卦圖》三卷,《易傳叢說》一卷
張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兼山易解》二卷,又《四學淵源論》三卷
任奉古《周易發題》一卷。
陳高《八卦數圖》二卷。
林儵《易說》十二卷,《變卦》八卷,《變卦纂集》一卷
凌唐佐《集解》六卷。
袁樞《學易索隱》一卷。
夏休《講義》九卷。
郭雍「《傳家易解》十一卷。」
沈該《易小傳》六卷。
《都絜易變體》十六卷。
鄭克揲《蓍古法》一卷。
吳沆《易璇璣》三卷。
李椿年《易解》八卷,《疑問》一卷
李光《易說》十卷。
李衡《易義海撮要》十二卷。
洪興祖《易古經考異釋疑》一卷。
張行成《元包數總義》二卷,《述衍》十八卷,《通變》四十八 卷
晁公武《易詁訓傳》十八卷。
胡銓《易傳拾遺》十卷。
程大昌《易原》十卷,又《易老通言》十卷
楊萬里《易傳》二十卷。
林栗《易經傳集解》三十六卷。
李舜臣《易本傳》三十三卷。
曾穜《大易粹言》十卷。
呂祖謙定《古易》十二篇為一卷,又《音訓》二卷,《周易繫 辭精義》二卷
朱熹《易傳》十一卷,又《本義》十二卷,《易學啟蒙》三卷,《古 易音訓》二卷
張浚《易傳》十卷。
倪思《易訓》三十卷。
趙善譽《易說》二卷。
劉文郁《易宏綱》八卷。
吳仁傑《古易》十二卷,又《周易圖說》二卷,《集古易》一卷, 王日休《龍舒易解》一卷
劉翔《易解》六卷。
胡有開《易解義》四十卷。
鄒巽《易解》六卷鄭剛中《周易窺餘》十五卷
楊簡己《易》一卷。
「潘夢旂《大易約解》」九卷。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鄭東卿《易說》三卷。
項安世「《周易玩辭》十六卷。」
程迥《易章句》十卷,又《外編》一卷,《占法古易考》一卷, 林至《易裨傳》一卷
葉適《習學記言·周易述釋》一卷
李椿《觀畫》二卷。
《王炎筆記》八卷。
鄭汝諧《易翼傳》二卷。
湯羲《周易講義》三卷。
樂只道人《羲文易論微》六卷。〈注〉姓名亡。
朱氏《三宮易》一卷。〈注〉《名亡》。
劉烈「《虛谷子解卦周易》三卷。」
劉牧鄭夫注「《周易》七卷」
楊文煥《五十家易解》四十二卷。
孫份《周易先天流衍圖》十二卷〈注〉程敦厚《序》。
劉半千「《羲易正元》一卷。」
馮椅《易學》五十卷。
商飛卿《講義》一卷。
「《周易卦類》三卷,《易辭微》三卷,《易正經明疑錄》」一卷,《易 傳》四卷,《口義》六卷,《易樞》十卷,《繫辭要旨》一卷〈注〉並不 知作者。
《易乾鑿度》三卷,《易緯》七卷,「《易緯稽覽圖》一卷。《易通卦 驗》」二卷〈注〉並《鄭元注》。
《流演通卦驗》一卷。〈注〉不知作者。
王柏《讀易記》十卷,又《涵古易說》一卷,《大象衍義》一卷, 曾幾《易釋象》五卷
劉禹偁《易解》十卷。
程逵《易解》十卷。
戴溪《易總說》二卷。
趙汝談《易說》三卷。
真德秀《復卦說》一卷。
吳如愚《易說》一卷。
李光《易傳》十卷。
李燾《易學》五卷,又《大傳雜說》一卷
朱承祖《易摭卦總論》一十卷。
林起鼇《易述古言》二卷。
方實孫「《讀易記》八卷。」
魏了翁《易集義》六十四卷,又《易要義》一十卷
鄭子厚「《大易觀象》三十二卷。」〈注〉張埜《補注》。
右「《易》類」二百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注〉王柏《讀易 記》以下不著錄十九部,一百八十六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