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30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書經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一百三十卷

書經部紀事二

编辑

《晉書鄭沖傳》:「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也。博究儒術及 百家之言。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貴鄉公講《尚書》,沖 執經親授,與侍中鄭小同俱被賞賜。」

《裴秀傳》:「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帝受禪,以秀為司空。 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 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後世說者或彊牽引,漸以闇 昧,於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 事注列,作《禹貢地圖》十八篇奏之,藏於祕府。」

《庾峻傳》:「峻為博士時重《莊》《老》而輕經史。峻懼雅道陵 遲,乃潛心儒典。屬高貴鄉公幸太學,問《尚書》義於峻。 峻引師說發明經旨,申暢疑滯,對答詳悉,遷祕書丞。」 《孝友傳》:「許孜字季義,東海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 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 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

《儒林傳》:「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好學,千里追師, 所在惟晝夜讀誦,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氏 《易》、馬氏《尚書》。」

《文苑傳》:「李充字弘度,注《尚書》及《周易旨》六篇。」

《南齊書高逸傳》:「沈驎士,字雲禎,元嘉末,文帝令尚書 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尚 之謂子偃曰:『山東故有奇士也。少時,驎士稱疾歸鄉, 更不與人物通。隱居教授,從學數十百人。注《易經》《禮 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服》《老子》要略數十卷』。」 《高逸傳》:「徐伯珍,字文楚,究尋經學,吳郡顧歡擿出《尚 書》滯」義,伯珍訓答,甚有條理,儒者宗之。

《梁書柳惲傳》:「『少子偃,字彥游,年十二引見,詔問:讀何 書』?對曰:『《尚書》』。又曰:『有何美句』?對曰:『德惟善政,政在養 民』。眾咸異之。」

《江蒨傳》:「蒨字彥標,幼聰警,讀書過目,便能諷誦。選為 國子生,通尚書,舉高第。」

《劉顯傳》:「顯字嗣芳,沛國相人也。天監初,舉秀才。解褐 中軍臨川王行參軍,俄署法曹。好學博涉多通。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顯 云:是《古文尚書》所刪逸篇。昉檢《周書》,果如其說,昉因 大相賞異。」

《儒林傳》:「孔子袪,會稽山陰人。少孤貧好學,耕耘樵採, 常懷書自隨,投閒則誦讀,勤苦自勵,遂通經術,尤明 古文《尚書》。初為長沙嗣王侍郎,兼國子助教。講《尚書》 四十遍,聽者常數百人。著《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 三十卷。」

《陳書儒林傳》:「張譏字直言,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 議參軍,東宮學士,尋遷國子博士,學士如故,著《尚書 義》十五卷。」

《文學傳》:「杜之偉字子大,幼精敏,有逸才,七歲受《尚書》, 十五遍觀文史,時輩稱其早成。」

《魏書賀狄干傳》:「狄干在長安幽閉,因習讀書史,通《論 語》《尚書》諸經,舉止風流,有似儒者。」

《劉芳傳》芳經傳多通,高祖尤器重之,撰王肅所注《尚 書音》一卷。

《祖瑩傳》:「年八歲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士。時中書博 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 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 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還取,乃置禮於前,誦《尚 書》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怡異之,向博士說,舉學盡 驚。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并陳大義,帝嗟」 賞之。瑩出後,高祖戲謂盧昶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 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對曰:「當是才為世生。」以才 名拜太學博士。

《儒林傳》:孫惠蔚年十五,麤通《詩》《書》及《孝經》《論語》。 徐遵明年十七,隨鄉人毛靈和等詣山東求學。至上 黨,乃師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一年,便辭聰詣 燕趙,師事張吾貴。吾貴門徒甚盛,遵明伏膺數月,乃 私謂其友人曰:「張生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說,不 愜吾心,請更從師。」遂與平原田猛略就范陽孫買德 受業。一年,復欲去之。猛略謂遵明曰:「君年少從師,每 不終業,千里負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終恐無成。」 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師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 心曰:「正在於此。」乃詣平原唐遷納之,居於蠶舍,讀《孝 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凡六年不出門院,時彈箏吹 笛,以自娛慰盧景𥙿字仲儒,小字白頭,范陽涿人也。廢帝初除國 子博士,注《尚書》。

李業興。天平四年,業興使蕭衍,衍問:「《尚書》正月上日, 受終於文祖,此是何正?」業興對:「此是夏正月。」衍言:「何 以得知?」業興曰:「案《尚書中候運行篇》云:『日月營始,故 知夏正』。」衍又問:堯時以何月為正?業興對:「自堯以上, 書典不載,實所不知。」衍又云:「寅賓出日」,即是正月;日 中星鳥,以殷仲春,即是二月。此出《堯典》,何得云堯時, 「不知用何正也?」業興對:「雖三正不同,時言節者,皆據 夏時正月。《周禮》仲春二月,會男女之無夫家者。」雖自 周書,月亦夏時。堯之日月,亦當如此。但所見不深,無 以辨析明問。

《北齊書儒林傳》:「李鉉年十六從浮陽李周仁受《尚書》, 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

《周書呂思禮傳》:「性溫潤,不雜交遊。年十四,受學於徐 遵明,長於論難。諸生為之語曰:『講《書》論《易》,其鋒難敵』。 十九,舉秀才,對策高第。」

《儒林傳》:「樂遜,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 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

《蕭傳》:「蔡大寶,少孤,而篤學不倦,善屬文。初以明經 對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國左常侍。嘗以書干僕射徐 勉,大為勉所賞異,乃令與其子遊處,所有墳籍盡以 給之。遂博覽群書,學無不綜察。初出第,勉仍薦大寶 為侍讀。所著《尚書義疏》行於世。」

《隋書蘇威傳》:「五月五日,百僚上饋,多以珍玩。威獻《尚 書》一部,微以諷帝,帝彌不平。」

《崔彭傳》:高祖踐祚,轉驃騎,恆典宿衛。上每謂彭曰:「卿 當上日,我寢處自安。」又嘗曰:「卿弓馬固絕人,頗知學 不?」彭曰:「臣少愛《周禮》《尚書》,每於休沐之暇,不敢廢也。」 上曰:「試為我言之。」彭因說君臣戒慎之義,上稱善,觀 者以為知言。

《宇文傳》:「煬帝即位,轉禮部尚書。所著辭賦二十餘 萬言,為《尚書注》,行於時。」

《儒林傳》:「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也。少以聰敏見稱, 與信都劉焯閉戶讀書,十年不出。博學有文章,射策 高第,著《尚書述議》二十卷行於世。」

餘杭顧彪字仲文明尚書煬帝時為祕書學士撰《古 文尚書疏》二十卷。

王孝籍少好學博覽群言遍治五經開皇中召入祕 書助王劭修國史注尚書遭亂零落。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 《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 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潘徽性聰敏少受禮於鄭灼受毛詩於施公受書於 張沖講莊老於張譏並通大義尤精三史。

《藝術傳》:庾季才幼穎悟,八歲誦《尚書》,十二通《周易 中說》《王道篇》。越公以《食經》遺文中子,文中子不受,曰: 「羹藜含糗,無所用也。」答之《酒誥》及《洪範》三德。

《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容 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嘗謂司空李勣曰:「此兒已 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暫經領覽」, 遂即不忘。舊唐書例居唐書後因係章懷太子故居前 《唐書劉子元傳》:「子元名知幾。年十二,父藏器為授《古 文尚書》,業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 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嘆曰:『書如是,兒何怠』!」 《柳公權傳》:「公權博貫經術,於《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 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

《高郢傳》:郢子定辯惠,七歲讀《尚書》,至《湯誓》,跪問郢曰: 「奈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何云伐邪?」對曰:「用命 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是順人乎?」郢異之,小字董二。 世重其早惠。

《王潮傳》:「弟審邽,字次都,為泉州刺史、檢校司徒。喜儒 術,通書《春秋》,善吏治。」

《儒學傳》:「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闇 記《三禮義宗》。及長,明《服氏春秋傳》、鄭氏《尚書》。」

《文藝傳》:「王勃尤喜著書。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 門人甚眾。嘗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續《古尚 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缺逸定著二 十五篇。」

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誦 《詩》《書》。

《全唐詩話》:皮日休《松窗錄》云:「中宗嘗召宰相蘇瑰、李 嶠之子進見,時皆同年。帝謂曰:『汝等各以所通書,取 宜奏者,為吾言之』。頲應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 嶠之子亡其名,亦奏曰:『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帝 曰:『蘇瑰有子,李嶠無後』。」

《太平清話》:「杜鴻漸有《石林書傳》二十卷。」

《五代史一行傳》:「石昂父亦好學,平生不喜佛說。父死, 昂於柩前誦《尚書》,曰:『此吾先人之所欲聞也,禁其家 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晉高祖時,詔天下求孝悌之士,召見便殿,以為宗正丞,遷少卿』。」

《遼史室昉傳》:「昉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乾亨初,監修國 史。統和元年,告老不許,進《尚書無逸篇》以諫,太后聞 而嘉獎。」

《宋史太祖本紀》:上晚好讀書,嘗讀二典,嘆曰:「堯舜之 罪,四凶止從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乎?」

《丁度傳》:度強力學問,好讀尚書,嘗擬為《書命》十餘篇。 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為大理評事。

《范純仁傳》:純仁同知諫院,奏言:「『王安石變祖宗法度, 掊克財利,民心不寧。《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願陛 下圖不見之怨』。神宗曰:『何謂不見之怨』?對曰:『杜牧所 謂『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納之,曰:『卿 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監戒者』。乃作《尚書 解》以進曰:『其言皆堯舜禹湯文武之事也。治天下無』」 以易此。願深究而力行之。

《謝諤傳》:「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為右諫議大夫兼 侍講,講《尚書》,言於上曰:『書,治道之本,故觀經者當以 書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說所學,得事君之道。諤 曰:『伊傅固然,非成湯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 《孫奭傳》:「奭字宗古,博川博平人。幼與諸生師里中王 徹,徹死,有從奭問經者,奭為解析微指,人人驚服,於 是門」人數百皆從奭,後徙居須城。《九經》及第,為莒縣 主簿,上書願試講說。遷大理評事,為國子監直講。太 宗幸國子監,召奭講書,至「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 攸聞。」帝曰:「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賢相如此耶?」因咨嗟 久之,賜五品服。嘗書《無逸圖》,因上之,帝施於講讀閣。 奉詔與邢昺、杜鎬考正《尚書》謬誤。

《王廣淵傳》:「廣淵為群牧三司戶部判官,帝從容謂曰: 『朕於《洪範》得高明沉潛之義,剛內以自強,柔外以應 物,人君之體,無出於是。卿為朕書之於欽明殿屏,以 備觀省,非特《開元無逸圖》也』。」加直龍圖閣。

《宗室魏悼王廷美傳》:「克繼善楷書,尤工篆隸。宗正薦 之,仁宗親臨試,及令臨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 《袁逢吉傳》:「四歲能誦《爾雅》《孝經》,七歲兼通《論語》《尚書》。 周太祖召見,發篇試之,賜束帛,以賞其精習。」

《王曙傳》:「曙著《周書音訓》十二卷。」

《吳育傳》:育從張載學,有薦之者,授崇文院校書、監察 御史裡行。神宗喻之曰:「《書》稱『朕堲,讒說殄行』,此朕任 御史之意也。」

《梅摰傳》:慶曆中,擢殿中侍御史。時數有災異,引《洪範》 上變戒曰:「王省惟歲。」謂王總群吏,如歲四時有不順, 則省其職。今日食於春,地震於夏,雨水於秋,一歲而 變及三時,此天意以陛下省職未至而丁寧告戒也。 有奏議四十餘篇。

《豐稷傳》:稷為殿中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以《洪範》為 元龜,以祖訓為寶鑑,則教化行,習俗美而中國安矣。」 歷國子祭酒。車駕幸太學,命講《書無逸》篇,賜四品服。 《王安石傳》: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 號曰新義。

《王雱傳》:「雱字元澤,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神宗數 留與語,受詔注《詩》《書》義。書成,遷龍圖閣學士。」

《鄧綰傳》:綰同知諫院,獻所著《洪範建極錫福論》。帝曰: 「洪範,天人自然之大法。朕方欲舉而措諸天下,矯革 眾弊,卿當堲淫明比德之人,規以助朕。」綰頓首曰:敢 不力行所學,以奉聖訓。

《范祖禹傳》:祖禹在邇英,守經據正,獻納尤多。嘗講《尚 書》,至「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語,拱手再誦,卻立云:願 陛下留聽。帝首肯再三乃退。

《蘇軾傳》:軾後居海南,作《書傳》。

《王巖叟傳》:巖叟以起居舍人侍邇英講,進讀寶訓。司 馬康講《洪範》至「乂用三德」,哲宗曰:「止此三德,為更有 德?」蓋哲宗自臨御,淵默不言,巖叟喜聞之,因欲諷諫, 退而上疏曰:「三者足以盡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 如耳。」

《孔武仲傳》:「武仲字常父,歷寶文閣待制。所著《詩》《書》《論 語》《金華講義》等共百餘卷。」

《龔原傳》:「原為司業時,請以王安石所撰《洪範傳》等書 刊板傳學者。故一時學校舉子之文,靡然從之,其敝 自原始。」

《陳師錫傳》:「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詔索祕閣圖畫。師 錫言:《六經》載道,諸子言理,歷代典籍,祖宗圖畫,天人 之蘊,性命之妙,治亂安危之機,善惡邪正之跡在焉。 望留意於此,以唐山水圖代《無逸》為監。」

《趙鼎傳》:鼎以宰相監修二史。上以御書尚書一帙賜 之,曰:「書所載君臣相戒飭之言,所以賜卿,欲共由斯 道。」鼎上疏謝。

《張浚傳》:「浚字德遠,歷尚書右僕射,《書》《詩》《禮》《春秋》各有 解。」

《朱弁傳》:「弁字少章,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有《書解》十 卷。」

《王居正傳》:「居正字剛中,揚州人。其學根據《六經》,為《書經辨學》十三卷。」

《李燾傳》:「燾奏《禹貢》九州,荊田第八,賦乃在三人,功既 修,遂超五等。今田多荒蕪,賦虧十八,上命之條畫,有 《五經傳授》《尚書百篇圖》《大傳》雜說各一卷。」

《黃裳傳》:裳字文叔,隆慶府普城人。少穎異,能屬文。登 乾道五年進士第,調巴州通江尉。益務進學,文詞迥 出流輩,人見之曰:「非復前日文叔矣。」遷嘉王府翊善。 王侍宴宮中,從容為光宗誦酒誥,曰:「此黃翊善所教 也。」光宗詔勞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學問四十年,若 寘府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納。

《黃度傳》:「度字文叔,紹興新昌人。好學讀書,祕書郎張 淵見其文,謂似曾鞏。隆興元年進士,知嘉興縣,入監 登聞鼓院,歷煥章閣學士。志在經世,而以學為本,作 《書說》。」

《謝深甫傳》:深甫少穎悟,刻志為學,積數年不寐,夕則 置瓶水加足於上,以警困怠。中乾道二年進士,後拜 右丞相。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寧宗曰:「卿能為朕守 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賜茶,御筆書《說命》篇 及金幣以賜之。

《柴中行傳》。「中行字與之。紹熙進士,歷右文殿修撰。所 著有《書集傳》。」

《李舜臣傳》。「舜臣字子思,乾道進士,歷宗正寺主簿,著 《書小傳》四卷。」

《袁甫傳》:「甫字廣微,遷祕書監,入見帝曰:『卿久勞於外, 篤意愛民,每覽所陳,備見懇惻。甫奏《無逸》之義,言知 農夫稼穡艱難自然,逸欲之念不起,乞力守更化以 來,求賢如不及之初意』。」

許奕傳。「奕字成子,慶元五年進士第一。嘉定九年,歷 寶謨閣直學士致仕。所著有《尚書講義》行世。」

《楊簡傳》:簡門人錢時,丞相喬行簡知其賢,特薦之朝, 詔守臣以所著書來上,其書有《尚書演義》。

《張虙傳》:虙兼吳益王教授,改兼莊王府講《毛詩》終篇, 乞以所讀諸子改讀《尚書》。帝曰:「卿固以《詩》《書》成《麟趾》 之美也。」

《趙汝談傳》:「汝談字履常,淳熙進士,直學士院。天資絕 人,沉思高識,其論《書》,《堯》、舜二典宜合為一。禹功只施 於河、洛,《洪範》非箕子之作。要亦卓絕特立之見。」所著 有《書註》。

《趙善湘傳》。「善湘字清臣。慶元二年進士。歷觀文殿學 士。所著有《洪範統論》一卷。」

《馮去非傳》:「去非,都昌人。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著 《易書》等書。」

《儒林傳》:「田敏,鄒平人。敏雖篤於經學,亦好為穿鑿,所 校《九經》,頗以獨見自任,如改《尚書盤庚》『若網在綱』為 『若綱在綱』,重言『綱』字,如此之類甚眾,世頗非之。 程大昌字泰之。篤學,於古今事靡不考究,有《禹貢論》 行於世。」

林之奇字少穎,東萊呂祖謙嘗受學焉,有《書說》行於 世。

呂祖謙,字伯恭。祖謙之學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獻》之 傳。長從林之奇、汪應辰、胡憲游,既又友張栻、朱熹,講 索益精。書說行於世。

蔡元定字季通。所著書有《洪範解》。

子沉,字仲默,少從朱熹遊,熹晚欲著書,傳未及為,遂 以屬沉。《洪範》之數,學者久失其傳,元定獨心得之,未 及論著,曰:「成吾書者,沉也。受父師之託,沉潛反覆者 數十年,然後成書,發明先儒之所未及。」其於《洪範》數, 謂「體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數始於一奇,象成於二偶。 奇者數之所立,偶者,數之所以行。故二四而八,八卦」 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疇之數也。由是八八而又八八 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九而又九九之為六 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 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 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牽合傅會,自然之數 益晦焉。

何基,字子恭。基謂「以《洪範》參之《大學》《中庸》,有不約而 符者」,著《大傳發揮》。

王柏,字會之,金華人。嘗曰:「大禹得《洛書》而列九疇,箕 子得九疇而傳《洪範》,範圍之數,不期而暗合。《洪範》者, 經傳之宗祖乎?初一曰五行」以下六十五字為《洪範》 五,「皇極」以下六十四字為《皇極經》。此帝王相傳之大 訓,非箕子之言也。所著有《讀書記》《書疑》《書經章句》附 傳。

《文苑傳》:「趙鄰幾字亞之。嘗作《禹別九州賦》,凡萬餘言, 人多傳誦。」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七歲能誦書屬文,舉童 子及第,尤工篆籀。太宗即位,授國子監主簿,刊定歷 代字書,所定《古今尚書》并《釋文》,並行於世。

《聞見後錄》:「近年洛陽張氏發地得石十數,漢蔡伯喈 隸《尚書》《禮記》《論語》,各已壞缺,高宗饗國百年。」今《世本 肆》:「高宗饗國五十有九年,為異甚《松江府志》:「宋陳伯達、潘緝同榜。其學深於經術,著《洪 範九圖》《九說》。」

《金史楊雲翼傳》:雲翼為翰林學士,時講《尚書》,雲翼為 言,帝王之學,不必如經生分章析句,但知為國大綱 足矣。因舉任賢去邪,與治同道,與亂同事,「有言逆於 汝心,有言遜於汝志」等數條,一皆本於正心誠意,敷 繹詳明,上聽忘倦。

《徽州府志》:「金松青字彥澄,休寧汪溪人。負志高遠,博 涉百家,尤精《尚書》。」

《休寧縣志》:「金若洙字子方,從程達原授《尚書》,尤精性 理之學,時稱程門高第。弱冠領鄉薦亞魁,歷黔江知 縣,黔陽少府,多惠政。值賈似道柄政,斥正士,遂以疾 告。」

金起巖,字次築。幼穎敏,經史過目輒成誦。程文簡公 殊異之,命正惠公授「尚書」,公與其諸子同硯席,學以 大成。領鄉薦亞魁,授天台主簿。民感其化云。

金㻨字日章,若洙子。十歲善屬文,博涉群書,宿儒驚 嘆。以尚書領景定甲子鄉薦。先是祖沖領寶慶乙酉 鄉薦,祖孫解元,當世以為榮。

《金史翟永固傳》:「海陵時歷禮部侍郎。久之,分護燕京 宮室役事,永固請寫《無逸圖》於殿壁,不納。」

《移刺履傳》:章宗為金源郡王,喜讀《春秋左氏傳》,聞履 博洽,召質所疑,履曰:「左氏多權詐,駁而不純,《尚書》《孟 子》皆聖賢純全之道,願留意焉。」王嘉納之。

《隱逸傳》:「辛愿年二十五,始知讀書。至《書伊訓》《詩河廣》, 頗若有所省,欲罷不能,因更致力焉。由是博極書史。」 《元史吳澄傳》:「澄字幼清,撫州崇仁人。樂安鄭松招澄 居布水谷,校定《易》《書》《詩》《春秋》《儀禮》及《大、小戴記》。行省 掾元明善以文學自負,嘗問澄《易》《詩》《書》《春秋》奧義,歎 曰:『與先生言,如探淵海』。遂執弟子禮終其身,學者稱」 之為「草廬先生。」

《朵兒赤傳》:「朵兒赤字道明,年十五,通古,注《論語》《孟子》 《尚書》。」

《齊履謙傳》:「履謙字伯恆,博洽精通,六經諸史無不淹 貫,著《書傳詳說》一卷。」

《虞集傳》:「集曾祖剛簡,為利州路提刑,有治績,嘗與臨 卭魏了翁輩講學,得程、朱微旨,嘗著《書說》以發明其 義。」

《黃溍傳》:「同郡吳萊,字立夫,集賢大學士直方之子也, 窮諸書奧旨,著《尚書標說》六卷。」

《歐陽元傳》:「元字原功,延祐元年,設科取士,以《尚書》與 貢,賜進士出身。」

《儒學傳》:「金履祥字吉父,著《書表注》四卷。天曆初,廉訪 使者鄭允中上其書於朝。」

許謙受業金履祥之門,盡得其所傳之奧,《續尚書集 傳》有《叢說》六卷。

陳櫟嘗以謂有功於聖門者莫若朱熹氏。熹沒未久, 而諸家之說往往亂其本真,乃著《四書發明》《書傳纂 疏》《禮記集義》等書,亡慮數十萬言。凡諸儒之說有畔 於朱氏者,刊而去之,其微辭隱義則引而伸之,而其 所未備者,復為說以補其闕。於是朱熹之說大明於 世。

同恕,字寬甫。安靜端凝,羈丱如成人。年十三,以《書經》 魁鄉校。

韓性字明善博綜群籍,靡不究其根底所著有《書辨 疑》一卷。

吳師道字正傳,因讀宋儒真德秀書,幡然有志於為 己之學,所著有《書經雜說》。

周仁榮,字本心,台州臨海人。父敬孫,嘗著《尚書補遺》, 仁榮承其家學。

《隱逸傳》:「何中字太虛,撫之樂安人。其學弘深該博,所 著有《書傳補遺》十卷。」

《太平清話》:趙文敏公書《尚書洪範》,并畫箕子、文王授 受之意。為圖,畫既古雅,而小楷精絕。公素精《尚書》,嘗 為之集註。

宛丘趙期頤以書名世,得之吾衍者為多。所著書有 「《尚書要略》《九歌譜》。」

《婺源縣志》:「程直方字道大,幼失怙,能自勵,讀書嘗十 年不下樓,通諸經。宋亡不仕,著《蔡傳辨疑》。」

《松江府志》:「王文澤字伯雨,元時人。所著有《尚書制度 圖纂》三卷。」

《蘇州府志》:「丘庭字彥啟,延祐時人。幼養於外家孟氏, 成童侍舅潼游匡廬白鹿洞讀書,得謁熊天慵,天慵 異之。工《尚書》義,所著有《尚書辨疑》。」

俞元燮,字邦亮,長洲人。通蔡氏《傳》,博采群說,郡校士 子,以專經師之。受其業者,即以疏通知遠之教屬之。 元燮謂其徒曰:「宋亡,舉子餘習,非經本旨,文極則反 質矣。朝廷收人材於斯文,必求諸義理之實乎?」未幾, 延祐科舉詔下,多如所云,而元燮於省試不屑也。 邵光祖字弘道。博學好古,研精經傳,講習垂三十年, 遂通「三經」,皆有疑義。著《尚書集義》六卷。張士誠據吳授湖州學正,不赴。

《明外史楚昭王楨傳》:楨,太祖第六子,十四年就藩武 昌,帝賜楨《經史》。楨錄御製《洪範》及《大寶箴》置座右。 《秀王見澍傳》:見澍,英宗第五子,成化六年,就藩汝寧, 論書至《西伯戡黎》,長史劉誠主吳氏說,曰:「戡黎者,武 王也。」右史趙銳主孔氏說,曰:「實文王事。」爭之失色。見 澍曰:「經義未有定論,不嫌往復若是,非先皇帝簡二 先」生意也。

《宋傳》:太祖御端門,口釋黃石公《三略》,濂進曰:「《尚書》 二典三謨,帝王大經大法畢具,願留意講明之。」太祖 善之。嘗奉制《詠鷹令》,七舉筆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 言。帝忻然曰:「卿可謂善陳矣。」

許存仁傳:父謙,受學金履祥,學者稱「白雲先生。」太祖 克金華,訪謙,後召存仁,語大悅,嘗命講《尚書洪範》休 咎徵之說。吳元年,擢祭酒。

《錢唐傳》:「洪武元年,舉明經,對策稱旨,特授刑部尚書。 唐為人強直,一日詔講《虞書》,唐陛立而講,或糾唐草 野,不知君臣禮。唐正色曰:『以古帝之道陳陛下,不跪 不為倨』。」

《王翱傳》:李賢嘗語人曰:「皋陶言九德,王公有其五:亂 而敬,擾而毅,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也。」

《周洪謨傳》,成化改元,出為南京祭酒。言:「古者鳴球琴 瑟為堂上之樂,笙鏞柷敔為堂下之樂,而干羽則舞 于兩階。今舞羽居上,樂器居下,非古制,當改以蔡傳 所釋璿璣玉衡」,後人遂用其制,考驗多不合,宜改制。 帝以屬洪謨,眾謂必不成,洪謨易以木,旬日而就。 《王縝傳》:武宗初立,內府工匠以營造加恩,縝率同官 言:「昔唐明皇初載,內殿嘗置《無逸圖》,而㝢內乂安,末 年易以山水障子,而國勢凌替。宋仁宗嘗命輔臣書 《孝經無逸圖》,而享國最久。至徽宗尚羽毛山水諸畫, 而宋室不競,工匠末技有以微勞進者,誠不可示後 世。宜散遣先朝諸畫士,革工匠所授官。」帝不能用。 《何孟春傳》:王元正字舜卿,正德六年進士。武宗幸宣、 大,元正述《五子之歌》以諷。

《余繼登傳》萬曆五年進士,歷詹事、翰林院。兩宮災,偕 諸講官引《洪範五行傳》切諫,不報。

《儒林傳》:「梁寅字孟敬,新喻人。家貧力學,淹貫《五經》百 氏,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之學,稱為梁五經。所著 有《書經演義》行於世。」

陳謨字一德,泰和人。隱居不仕。洪武初,徵詣京師,屢 應聘為江浙考試官。所著有《書經會通》。

張洪字宗海,常熟人。洪熙元年擢翰林修撰。所著有 《書經補傳》,諸書多散佚不傳。

李舜臣字懋欽。嘉靖二年會試第一。官南京尚寶。時 取《易》《詩》《書》《儀禮》《禮記》《左傳》,分日讀之,每六日一《易》,乃 著《尚書說》《易》《詩》《書三經考》,一時經學之士未有出其 右者。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著《書經原始》諸書,名播遠邇,弟 子從遊甚眾。

杜偉字道升,吳江人。嘉靖年舉于鄉,歷工部主事。所 著有《尚書筆記》諸書。

焦竑,字弱侯,江寧人。萬曆十七年殿試第一人,官修 撰。所著述甚富,有《禹貢解》等書。

吳桂森字叔美,無錫人。與顧憲成、高攀龍講學東林 書院。所著有《書經說》。

呂柟字仲木,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所著有《書 說要》。

《文苑傳》:楊慎,世宗嗣位,充經筵講官。嘗講《舜典》,言:「聖 人設贖刑,乃施於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 贖之理。」時大璫張銳于經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 及之。

陳際泰,字大士。家貧不能從師,又無書。時取旁舍兒 書屏人竊誦。從外兄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 讀,自以意識得之,遂通其義。

《吾學編》:岳正傳:正字季方,進士及第。王忠肅公薦其 有宰相才,召對文華殿。問讀何經,正對曰:「尚書。」曰:「是 書經尤善。」

《明詩紀事》:「李東陽字賓之,四歲舉神童,六歲、八歲兩 召見,講《尚書》大義。」

枝山前聞。上萬機之暇,留意方策,嘗以《尚書》「咨汝羲 和」,「惟天陰騭下民」二節蔡沉註誤,命禮部試右侍郎 張智同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等改正,因通加研校,書 成,名曰《書傳會選》。又以《孟子》當戰國之世,故詞氣或 抑揚太過,今天下一統,學者不得其本意而概以見 之言行,則學非所學而用非所用。又命三吾刪其過 者為《孟子》節文,不以命題取士。當時禮部劄付言:「《書 傳》曰:『凡前元科舉,尚書專以蔡《傳》為主。考其天文一 節,已自差謬,謂日月隨天而左旋,今仰觀乾象,甚為 不然。夫日月五星之麗天也,除太陽,人目不能見其 行於列宿之間,其太陰與五星昭然右旋,何以見之? 當天氣清爽之時,指一宿為主,使太』」陰居列宿之西一丈許,盡一夜則太陰過而東矣。蓋列宿附天,舍次 而不動者,太陰過東,則其右旋明矣。夫左旋者,隨天 體也;右旋者,附天體也。必如五星右旋為順行,左旋 為逆行,其順行之日常多,逆行之日常少。若如蔡氏 之說,則逆行多而順行少,豈理也哉?若不改正,有誤 方來。今後學《尚書》「天文」一節,當依《朱氏傳》「十月之交」 註文為是。又如《洪範》內「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一 節,蔡氏俱以天言。不知「陰騭下民」乃天之事,「相協厥 居」乃人君之事。天之陰騭下民者何?風雨霜雪,均調 四時,五穀結實,立烝民之命,此天之陰騭也。君之相 協厥居者何?敷五教以教民,明五刑以弼教,保護和 洽,使強不得凌弱,眾不得暴寡,而各安其居也。若如 蔡氏之說,則「相協厥居」,事付之於天,而君但安居自 若,而奉天勤民之政略不相與,又豈天佑下民,作之 君師之意哉?今後當依此說。

《蘇州府志》:「張和字節之,崑山人。少讀書,數行俱下,與 弟穆同治《尚書》。正統己未,同舉進士。廷試舉和第一, 以目眚,改二甲第一。因移疾家居,執經者日踵其門 歸。有光崑山人。嘉靖乙未成進士。嘗謂《易》亂於《河圖》, 《洪範》亂於《洛書》,乃作《洪範傳易圖論》,明聖人以天道 治人,無與乎數,圖與《書》正不必相表裡。自謂其言雖」 後聖復起。不能易也。

《江都縣志》:「金九疇字禹吾,本休寧人。世以儒術顯。九 疇尤嗜學,建東山書屋,終日吟詠其中。猶以墳典未 備,乃遍遊江南北,訪求異書,遂補江都諸生。既又入 太學,讀監書,聞見益博。歸而著書曰:『吾以此遺子孫 足矣』。所著有《自訂書經集說》讀本,藏于家。」

《上虞縣志》:「朱右字伯賢,臨海人,後徙上虞。歷翰林院 編修,著《書集傳發揮》十卷。」

《保定府志》:「冉庸字克常,蠡縣人。著《尚書精萃》。」

《開化縣志》:「徐蘭字與善,官助教,著《書經體要》。」

《永豐縣志》:「陳雅言受書於徐復明,著《書經》卓躍行於 世。」

《閩縣志》:「鄭濟官儋州學正,著《書經講解》。」

《潮陽縣志》:「林遜以進士調閩縣丞,著《尚書經義》。」 《臨川縣志》:「黃紹烈官瑞安知縣,著《書經主意》。」

《台州府志》:「郭元亮,仙居人。以儒士任新昌訓導,著《尚 書該義》十二卷。」

《江西通志》:「詹鳳翔字道存,樂安人。以薦任府學訓導。 著《書經釋義》,《旁通撮要》。」

劉朴字子素,吉水人。舉明經,授學官。著《書義精要》。 《無錫縣志》:「王達字達善,歷翰林侍讀學士,著《書經心 法》。」

《潮州府志》:「王原,龍巖人。以進士官潮州知府,著《書傳 補遺》。」

《吉安府志》:「彭勖,永豐人。由進士歷山東按察副使,著 《書傳通釋》六卷。」

《天台縣志》:「徐善述字好古,贈太子少保,諡文肅,著《尚 書直指》六卷。」

《武進縣志》:「陳濟字伯載,歷右春坊右贊善,所著有《書 傳通證》《書傳補注》。」

《廣昌縣志》:「何文淵由進士歷吏部尚書,太子太保,著 《書義庭訓》。」

《台州府志》:「章陬字仲寅,黃巖人。由進士官兵部主事, 著《書經提要》四卷。」

《四川通志》:「張瀾字道本,潼川進士,著《書經集說》。」 《陝西通志》:「黃諫字廷臣,蘭州人。由進士歷侍講學士, 著《書傳集義》。」

《松江府志》:「夏寅字正夫,華亭人。由進士歷山東右布 政使,著《尚書劄記》。」

《南海縣志》:「費希任,字師敬,著《尚書本旨》。」

《吉安府志》:「劉斆字于學,領鄉薦,仕孔目。著有《尚書句 解》。」

《江西通志》:「張業字振烈,安福人。由進士歷司業,著《書 經節傳》。」

《長樂縣志》:「黃瑜,秀山人。以舉人官長樂知縣。著《書經 旁通》。」

《分水縣志》:「劉縉字大紳,以舉人知武昌縣,著《書經講 義》。」

《莆田縣志》:「黃仲昭名潛,以字行。由進士歷江西提學 僉事,著《讀尚書》一篇。」

《陝西通志》:「姚誠字通夫,蘭州人。以舉人知聞喜、新鄭 二縣,著書經義。」

《溫州府志》:「鮑麒字仲瑞,平陽縣人。由進士官工部郎 中,著《壁經要略》。」

《長洲縣志》:「吳寬字原博,會試、廷試俱第一,歷禮部尚 書,贈太子少保,諡文定。著《書經正蒙》。」

《莆田縣志》:「林俊字見素,由進士歷刑部尚書,贈少保, 諡貞肅。著《尚書精蘊》。」

《新昌縣志》:「呂獻字丕文,由進士歷工部右侍郎,著《書 經定說《嘉魚縣志》:「李承恩,中進士,著《書經拾蔡》。」

《松江府志》:「錢福字與謙,華亭人。賜進士第一,官修撰, 著《尚書叢說》。」

《莆田縣志》:「黃瀾由進士歷侍講學士,著《尚書資講》。」 《上海縣志》:「王大用號糵谷,中進士,著有《書經旨略》一 卷。」

《江都縣志》:「趙鶴字叔鳴,由進士歷山東按察副使,著 《書經會注》。」

《堂邑縣志》:「穆孔暉,字伯潛,由進士歷禮部左侍郎,諡 文簡。著《尚書困學》。」

《寧波縣志》:「包沐字民新,鄞人。以貢授石埭訓導。著《尚 書解義》。」

《金華府志》:「應璋字德夫,永康人。歷羅源縣教諭,學者 稱『東白先生。著《尚書要略》』。」

《廣昌縣志》:「揭其大隱居不仕,著《尚書世義》。」

《三河縣志》:「蕭孟景字時泰,仕濟南太守。嘗說書曰:『宗 彝,蔡傳虎蜼』,蓋謂虎彝與蜼彝爾,若然,是以一章而 二之矣。」夫宗彝者,宗廟之常尊也,弼成五服,至于五 千,五千者,五服每面一千二百二十五里,故《王制》流 沙至海,衡至恆,皆三千里云。三千里者,周尺小也,著 有《尚書說》。

《寧波府志》:「汪玉字汝成,鄞縣人。正德戊辰進士,歷巡 撫順天都御史,著《尚書存疑錄》。」

《海鹽縣志》:「鄭曉字窒甫,嘉靖壬午鄉試第一。明年中 會試,歷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著《尚書考》二卷。」 《莆田縣志》:「林雲同號退齋,嘉靖癸未進士,歷南京刑 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端簡,著《尚書正宗》。」

《晉江縣志》:「黃光昇字明舉,嘉靖己丑進士,歷刑部尚 書。著《讀書愚管》。」

《寧晉縣志》:「黃靉字天章,嘉靖己丑進士,官御史。著《書 經便註》。」

《仁和縣志》:「沈朝宣字三吾,嘉靖辛卯舉人,著《書經發 隱》。」

《餘姚縣志》:「錢應揚嘉靖壬辰進士,著《尚書說意》。」 《無錫縣志》:「王問字子裕,嘉靖壬辰進士,歷廣東按察 僉事,著《書經日抄》。」

《渭南縣志》:「蔣騰蛟,嘉靖乙未進士,著有《書傳折衷》六 卷。」

《光州志》:「胡賓,嘉靖乙未進士,著《書經全圖》。」

《福建通志》:「馬森字孔養,懷安人。嘉靖乙未進士,歷戶 部尚書。著《書傳敷言》。」

《華亭縣志》:「莫如忠字子良,嘉靖戊戌進士,歷浙江布 政使。著《尚書訓詁大旨》。」

《歸安縣志》:「陸穩,嘉靖甲辰進士,累官兵部侍郎。著《書 經便蒙詳節》。」

《宜黃縣志》:「譚綸字其理,嘉靖甲辰進士,歷官太子少 保,兵部尚書,諡襄敏,著《書經詳節》。」

《江陵縣志》:「張居正字時大,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太師 左柱國,諡文忠。著《書經直解》八卷。」

《金壇縣志》:「王樵字方麓,位至中丞,著《尚書日記》十六 卷,《書帷別記》四卷。」

曹大章嘉靖癸丑進士,著《書經疏》,見。

《新昌縣志》:「俞時及,嘉靖丁未進士,著《蔡傳說意》。」 《海鹽縣志》:「李儒烈,嘉靖丁未進士,著有《尚書啟蒙》。」 《秀水縣志》:「湯日新,嘉靖庚戌進士,著《尚書錄》。」

呂穆嘉靖癸丑進士,著《書經講意》。

鍾庚陽,字西星。萬曆戊辰進士,歷鎮江知府。著《尚書 傳心錄》。

馮夢禎字開之。萬曆丁丑進士,歷祭酒。著有《尚書大 義》。

沈自邠號九軒。丁丑進士,歷修撰,著《尚書衷引》。 范應賓萬曆壬辰進士,歷工部主事,著有《壁業》。 賀燦然萬曆乙未進士,歷吏部員外,著《書略》。

《嘉興縣志》:「陸相儒嘉靖己未進士,著《尚書正說》。」 《莆田縣志》:「陳言字宜易,嘉靖己未進士,廉州知府,著 《尚書講義》。」

盧廷選,字真常。萬曆壬辰進士,歷湖廣參政,著《尚書 雅言》六卷。

《長洲縣志》:「申時行字汝默,嘉靖壬戌狀元,官至少師, 為元輔九年而歸,歸二十有三年而卒,諡文定。著《書 經講義會編》。」

鄒龍光,字斗墟。萬曆庚辰進士。著《書經約言》。

《安溪縣志》:「林鴻儒字允德,為諸生,精治《尚書》,著《書經 日錄》。」

《廣信府志》:「韓綱字正夫,永豐人。官臨湘教諭,著《書經 廣疏》。」

《婺源縣志》:「余懋學字行之,隆慶戊辰進士,歷戶部侍 郎,贈工部尚書。著《尚書折衷》。」

《南昌縣志》:「張位,隆慶戊辰進士,歷文淵閣大學士,著 《尚書講略》。」

《吳江縣志》:「沈位,隆慶戊辰進士,曆檢討,著《尚書筆記沈瓚,萬曆丙戌進士,著《尚書大義》。」

《無錫縣志》:「龔勉號毅所,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浙江右 布政。著書義卓見。」

孫繼皋萬曆甲戌進士,歷吏部左侍郎,著《尚書意解》。 《歙縣志》。汪在前隆慶戊辰進士,著《讀書拙見》。

方揚隆慶辛未進士,歷杭州知府,著《尚書集解》。 《平湖縣志》:陸光宅,隆慶庚午舉人,著《尚書主說》。 陳泰來號長水,萬曆丁丑進士,歷禮部員外,著《尚書 注考》。

《山陰縣志》:「張元忭字子藎,隆慶辛未狀元,歷侍講。著 有《讀尚書考》。」

姜鏡,字翼龍。萬曆癸未進士,歷廣東布政。著《書經見 解》。

《信陽州志》:「王祖嫡字師竹,隆慶辛未進士,歷右庶子, 著《書疏叢抄》一卷。」

《黃梅縣志》:「瞿九思字睿夫,萬曆癸酉舉人,著《書經》以 俟錄。」

《溫州府志》:「蔡立身字師曾,平陽人。萬曆癸酉舉人,高 唐知州。著有《刪補書經註》。」

《歸善縣志》:「楊起元字復所,萬曆丁丑進士,歷吏部右 侍郎,著《書錄》。」

《吉水縣志》:「劉應秋字兌陽,萬曆癸未進士,歷祭酒,著 《尚書旨》十卷。」

《臨川縣志》:「湯顯祖字義仍,萬曆癸未進士,除太常博 士,遷南祠郎。抗疏劾政府,謫典史,量移遂昌知縣。著 《玉茗堂尚書兒訓》。」

《豐城縣志》:「徐即登字匡岳,萬曆癸未進士,歷河南左 參政,著《書說》十卷。」

《公安縣志》:「袁宗道字伯修,萬曆丙戌會元,歷右庶子, 贈禮部侍郎。有二弟,曰稽勳、宏道,儀部、中道,所謂公 安三袁也。宗道著《尚書纂注》四卷。」

《華亭縣志》:「王肯堂中丞樵之次子。萬曆己丑進士,仕 檢討,著《尚書要旨》三十一卷。」

錢大復,大學士龍錫之父,著《尚書旨受》

《丹陽縣志》:「鍾鳴陛字抱瑜,萬曆壬辰進士,仕刑部主 事。著《書經素言》。」

《廣西通志》:「曹學佺,廣西右參議,崇禎中殉節死。著《書 傳會衷》十卷。」

《桐城縣志》:「胡瓚字伯玉,萬曆乙未進士,歷江西參政。 著《尚書過庭雅言》。」

《歙縣志》:「洪翼聖,萬曆戊戌進士,著《尚書祕旨》。」

《金谿縣志》:「謝廷讚字曰可,萬曆戊戌進士,官尚寶司 丞。著《書經翼注》。」

《山陰縣志》:「王建中字位宇,萬曆戊戌進士,山陽知縣。 著《尚書新說》。」

《平湖縣志》:「趙維寰字無聲,萬曆庚子鄉試第一,歷刑 部郎中,著《尚書蠡測》四卷。」

陸鍵,字開仲。萬曆丁未進士,建昌府推官,著《尚書傳 翼》十卷。

《容城縣志》:「孫奇逢字啟泰,萬曆庚子舉人。著《書經近 指》。」

《莆田縣志》:「黃景星號若頃,萬曆辛丑進士,歷廣東右 布政。著《尚書解》。」

陳臣忠萬曆甲辰進士,著《書經集意》。

《蕭山縣志》:「來宗道字路然,萬曆甲辰進士,累官太子 太保,東閣大學士。著《尚書祕旨》。」

《蘄水縣志》:「秦繼宗,萬曆庚戌進士,著《書經彙解》四十 六卷。」

《青浦縣志》:「張爾嘉字佘峰,萬曆癸丑進士,官至浙江 布政。著《尚書貫言》。」

《海寧縣志》:「朱道行字簡修,萬曆乙卯舉人,著《尚書集 思通》十二卷。」

《金壇縣志》:「史惟堡字心南,仁和籍金壇人。萬曆丙辰 進士,官都水司主事。著《尚書晚訂》十二卷。」

《海鹽縣志》:「吳從周字世憲,甌寧人。萬曆中仕海鹽訓 導,著《書疑》四卷。」

《嘉定縣志》:「徐允祿字汝廉,博學有文名,著述甚多,有 《勉思齋尚書解》。」

《台州府志》:「黃佗,黃巖人,著《尚書精義》六卷。」

《休寧縣志》:「汪應魁字元杓,著《尚書句讀》六卷。」

《金沙人物志》:「『楊肇芳,字葆元,著《尚書副墨》六卷』。楊廷 樞云:『葆元振鐸婁江,副墨一編,典型在目』。」

《壽昌縣志》:「洪禹功字懋卿,天啟元年拔貢生,考授州 同知。著《尚書揀珠》。」

《歸安縣志》:「張睿卿字稚通,著《書箋》。」

《烏程縣志》:「潘士遴字叔獻,烏程人。天啟壬戌進士,歷 大理司副。著《尚書葦籥》五十卷。」

《貴溪縣志》:「徐大儀字象卿,天啟壬戌進士,歷雲南按 察副使。著《書經補註》。」

《金華府志》:「徐可期字烜父,永康人。崇禎戊辰進士,歷 福建道御史,著書《經貫言《晉江縣志》:「傅元初字渼溪,崇禎戊辰進士,官給事中, 著《尚書撮義》四卷。」

《嘉善縣志》:「袁儼字若思,崇禎戊辰進士,高要知縣,著 《尚書百家彙解》六卷。」

《廣平府志》:「史煒,成安人。崇禎癸丑舉人,仕縣令,著《尚 書纂要》。」

《婺源縣志》:「江旭奇字舜升,以貢入太學,仕台州衛經 歷。著《尚書傳翼》二卷。」

《錢塘縣志》:「顧懋樊著《桂林書響》十卷,取孔壁金絲之 義,故以名書。」

《無錫縣志》:「鄒期楨,字公寧。崇禎中,舉賢良方正不就, 學者稱經畬先生。著《尚書揆一》。」

期楨弟期相,著《尚書筆指》。

《嘉興縣志》:「孫弘祖字令弘,簡肅公植孫也。著《尚書詮 註》。」

《平湖縣志》:「陸又機字衡如,由選貢知日照縣,著《尚書 集解》。」

陸萬達,字天相,為名諸生。著《尚書講略》。

《江都鄉賢錄》:「金玉節字元亮。性穎悟,博綜經史,以《尚 書》世其家,而於諸經無不究極精微。《書》宗蔡氏,而參 以《朱子語錄》及孔穎達《正義》、陸德明《釋文》,以上愬夫 古序大傳,以求帝王傳心之要,當時推為儒宗。卒祀 鄉賢,父子同日配享聖廟,士林榮之。所著有《書經參 解》十卷。」

子奇選,字幼常。於書無不讀,其學務以立誠為本,崇 尚根本之學,所著有《增刪尚書便蒙詳節》二十卷。 次彥選,字聖鄰,年近八十,猶手不釋卷,博極經史,所 著有《尚書闡證》二十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