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80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八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錄

 春秋部彙考十四

  東山經籍考春秋

經籍典第一百八十卷

春秋部彙考十四 编辑

東山經籍考 编辑

《春秋》
编辑

《春秋古經》十二篇。

《周禮小宗伯注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 疏云:「《春秋古經》,是此古文經所藏之書,文帝除挾書律,此本然後行於世。」

《史記吳世家》:「余讀《春秋》古文。」 服虔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簡八字。」

《漢班固志》云:「《古經》十二篇。」

李燾《古經序》曰:「『昔司馬遷言《春秋》文成數萬』,張晏曰:『《春秋》才萬八千字』,遷誤也。今細數之,更闕一千四百二十八字。字數最易見者,尚爾諸誤,何況聖人筆削之旨乎?余鄉所謂心以為是者眾,未必以為是也。亦惟纂例考校,從其有義理者耳。茲第刻《春秋》純經,庶學之相與盡心焉。仍用漢志舊名,題曰《春秋古經》」 ,十「二公各為一篇。」

馬端臨曰:「《春秋》古經,雖《漢藝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春秋》,其本文世所不見,而自漢以來所編古經,則俱自三《傳》中取出經文,名之曰正經耳。然三《傳》所載經文多有異同,則學者何所折衷?三子者以當時口耳所傳授者各自為傳,又以其意之欲增益者攙入之,後世諸儒復據其見於三子之書者,互有所左右」 而發明之,而以為得聖人筆削之意於千載之上,吾未之能信也。

又曰:「《易》有《彖》《象》,本與卦爻為二,而王弼合之。《詩》《書》有《序》,本與經文為二,而毛萇、孔安國合之。《春秋》有三傳,亦本與經文為二,而治三傳者合之。先儒務欲存古,於是取其已合者復析之,命之曰古經。然《彖》《象》之與卦爻,《序》之與經,毛、孔、王三公雖以之混為一書,尚未嘗以己意增損於其間,苟復析之,即古人之舊矣。獨」 《春秋》一書,三傳各以其說與《經》文參錯,而所載之《經》文又各爭異。蓋事同而字異者,及邾儀父「盟于蔑」 、「于昧」 之類是也;事字俱異者,「尹氏」 、「君氏」 之類是也。元未嘗書其事而以意增入者,「孔丘生」 、「孔丘卒」 之類是也。然則自三傳中所取出之經文,既有爭異,又有增益,遽指以為夫子所修之《春秋》,可乎?然擇其若可信者而言之,則《左氏》為優,何也?蓋《公羊》《穀梁》直以其所作《傳》文攙入正經,不曾別出,而《左氏》則《經》自經而傳自傳。又杜元凱《經傳集解敘文》以為「分《經》之年相附」 ,則是《左氏》作《傳》之時,《經》文本自為一書,至元凱始以《左氏傳》附之經文各年之後,是《左氏傳》中之《經》文,可以言古經矣。然獲麟而後引《經》,以至「仲尼卒」 ,則分明增入。杜注亦自以為《春秋》本終於獲麟,弟子欲記聖師之卒,故採《魯史記》以續夫子之經而終於此。然則既續之於獲麟之後,寧保其不增益之於獲麟之前,如《公》《穀》所書「孔子生」 之類乎?是亦未可盡信也。

《春秋經》十一卷。

《漢志》云:「經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

王應麟《考證》云:「《詩正義》,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別行,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石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

《左傳》三十卷。

《漢志》:「《左氏傳》三十卷。左丘明,魯太史。」

劉歆《移博士書》曰:「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穀在七十子後,傳聞之與親見,其詳略不同。」

杜元凱曰:「左丘明受經於仲尼,以為《經》者,不刊之書也。《傳》直言其歸趣而已。」

《考證》曰:漢初出張蒼之家。文帝時,賈誼為訓詁,授趙人貫公。太史公《十二諸侯年表序》云:「孔子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平帝時,始立學官。

《公羊傳》十一卷。

《漢志》:「《公羊傳》十一卷。公羊子,齊人。師古曰:名高。」 《考證》:戴宏序云:「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子平,平傳與子地,地傳與子敢,敢傳與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齊人胡母子都著於竹帛。」 《儒林傳》:「胡母生為景帝博士,與董仲舒同業齊之言《春秋》者。」

考證

宗事之。公孫弘亦頗受焉。武帝因尊《公羊家》。

《穀梁傳》十一卷。

《漢志》:「《穀梁傳》十一卷。穀梁子,魯人。」 師古曰:「名喜。」 晁氏曰:「應劭《風俗通》稱,《穀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則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始,皆未詳也。至漢宣帝好之,遂盛行於世。」

《鄒氏傳》十一卷。

《漢志》:「《鄒氏傳》十一卷。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 《隋志》:「漢初有《公羊》《穀梁》、鄒氏、夾氏四家並行。王莽之亂,鄒氏無師,夾氏亡。」

《七錄》云:「建武中,鄒、夾氏皆絕,王吉能為《鄒氏春秋》。」

《夾氏傳》十一卷。

《漢志》:「《夾氏傳》十一卷,有錄無書。」 師古曰:「夾音頰。」

《左氏微》二篇。

《漢志》《左氏微》二篇。師古曰:「微謂釋其微指。」

《鐸氏微》三篇。

《漢志》:「《鐸氏微》三篇。楚太傅鐸椒也。」

考證:「太史公曰:『鐸椒為楚威王傅,為王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卒四十章為《鐸氏微 》』。劉向《別錄》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吳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鐸椒,鐸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

《張氏微》十卷。

見漢志

按「張氏」 疑即張蒼。然「蒼」 不應居虞氏前,俟攷。

《虞氏微傳》二篇。

《漢志》:「《虞氏微傳》二篇。趙相虞卿。」

劉向《別錄》,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張蒼。

《公羊外傳》五十篇。

見漢志

《穀梁外傳》二十篇。

見漢志

《公羊章句》三十三篇。

見漢志

《穀梁章句》三十三篇。

見漢志

《公羊雜記》八十三篇。

見漢志

《公羊顏氏記》十一篇。

見漢志

《考證》:「顏安樂事眭孟《六藝論》云:『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仲舒弟子嬴公,公弟子眭孟,孟弟子嚴彭祖及顏安樂,彭祖為嚴氏學,安樂為顏氏學,皆立博士。後漢張霸減定《嚴氏春秋》為二十萬言』。」

《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

見漢志

考證:「《隋志》《董仲舒決事》十卷,《唐志》:《春秋決微》十卷,《七錄》云:《春秋斷獄》五卷。」

應劭曰:「仲舒居家,朝廷每有政議,遣廷尉張湯問其得失,於是作《春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動以經對。」

《論衡》「仲舒表《春秋》之義,稽合於律,無乖異者。」 《太平御覽》載仲舒決獄二事,引《春秋》許止進藥,夫人歸於齊。

《通典》載,仲舒斷獄,引《春秋》之義,父為子隱。

《春秋議奏》三十九篇。

《漢志》云:《石渠論》。

《考證》:「《劉更生傳》:『初立《穀梁。春秋》徵,更生受《穀梁》,講論五經於石渠』。」 《後漢·陳元傳》:「孝宣為《石渠論》而穀梁氏興。」

《春秋國語》二十一篇。

《漢志》云:「左丘明著。」

《考證》:「《司馬遷傳贊》:『左丘明為傳,又纂異同為《國語》。又:『太史公曰:『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史通》曰:「左丘明既為《春秋內傳》,又稽《逸文》纂別說,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起周穆王,終魯悼公,為《外傳》。《國語》,六經之流,三傳之亞也。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為。」

石林葉氏曰:「按《姓氏譜》有左丘氏,豈一家之言乎?唐啖、趙之徒頗知之,然未有以傳其說也。」

《新國語》五十四篇。

《漢志》:「劉向分《國語》。」

《世本》十五篇。

《漢志》云:「古史官記黃帝來訖,春秋時諸侯大夫,考證《周官》瞽矇《世奠》,繫小史,定世繫,辨昭穆。《司馬遷傳贊》《世本》,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司馬遷采《世本》。劉向曰:『《世本》,古史官明於古事者所記錄黃帝以來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系諡名號,凡十五篇』。」 《隋志》:「《世本王侯大夫譜》二卷。又《世本》二卷」 ,劉向撰;又四卷宋衷撰。又云「漢初得《世本》,敘黃帝以來祖世所出。《春秋正義》云,『今之《世本》與司馬遷言不同,《世本》多誤,不足依憑』。」 顏

之推曰:「《世本》左丘明所書,而有燕王喜、漢高祖,非本文也。」

士燮《春秋注》十一卷。

《隋志》:「吳衛將軍。」

賈逵「《左傳章句》二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長經》二十卷,漢侍中賈逵章句。」

賈逵「《左傳解詁》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解詁》三十卷賈逵撰。」

服虔《左傳解誼》三十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解誼》三十一卷,漢九江太守服虔注。」

王肅《左傳注》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傳》三十卷王肅注。」

董遇「《左傳章句》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傳》三十卷,董遇章句。」

孫毓「《左傳義注》十八卷。」

《隋志》:「《春秋左氏義注》十八卷孫毓。」

王朗《左傳注》十二卷。

《隋志》:「《春秋左氏傳》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杜預「《左傳集解》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杜預撰。」

晁氏曰:晉杜預、元凱集,劉子駿、賈景伯父子、許惠卿、穎子嚴之注,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故題曰《經傳集解》。其發明甚多,古今稱之。然其弊則棄《經》信《傳》,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戰,《傳》載秦敗績,而《經》不書,以為晉直秦曲,則韓役書戰,時公在師,復不須告;克獲有功,亦無所諱,於《左傳》之例皆不合。不曰《傳》之謬,而猥稱《經》文闕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服杜左傳注》十卷。

《隋志》:「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傳》十卷,殘缺。」

嵇康《左傳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傳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

《服杜左傳音》三卷。

《隋志》:「梁有服虔《杜預音》三卷,亡。」

高貴鄉公《左傳音》三卷。

《隋志》:「梁有魏高貴鄉公《春秋左氏傳音》三卷,亡。」

曹耽《左傳音》 卷。

《隋志》:「梁有曹耽」 ,音亡。

荀訥《左傳音》四卷。

《隋志》:「梁有尚書左人郎荀訥等《音》四卷,亡。」

李軌《左傳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李軌撰。」

徐邈《左傳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音》三卷徐邈撰。」

賈逵《釋訓》一卷。

《隋志》:「《春秋釋訓》一卷賈逵撰。」

賈逵《左傳朱墨列》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經傳朱墨列》一卷,賈逵撰。」

穎容「《春秋釋例》十卷。」

《隋志》:「漢公車徵士穎容撰。」

鄭眾「《左傳條例》九卷。」

《隋志》:「梁有《春秋左氏傳條例》九卷,漢大司農鄭眾撰。」

服虔「《左氏釋痾》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膏肓釋痾》十卷,服虔撰。」

服虔「《春秋漢議駁》二卷。」

《隋志》:「梁有《春秋漢議駁》二卷,服虔撰,亡。」

鄭元「《春秋駁議》二卷。」

《隋志》「《駁何氏漢議》二卷鄭元撰。」

服虔「《春秋成長說》九卷。」

《隋志》:「《春秋成長說》九卷服虔撰。」

王玢《左傳達義》一卷。

《隋志》:「梁有《春秋左氏達義》一卷,漢司徒掾王玢撰。」

服虔《春秋塞難》三卷。

《隋志》:「《春秋塞難》三卷服虔撰。」

孔融《春秋雜議難》五卷。

《隋志》:「梁有《春秋雜議難》五卷,漢少府孔融撰。」

王朗《左傳釋馭》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釋馭》一卷王朗撰,亡。」

糜信《春秋說要》十卷。

《隋志春秋說要》十卷魏太守糜信撰。

杜預「《春秋釋例》十五卷。」

見隋志

晁氏曰:晉杜預注。凡四十部。集《左傳》諸例及地名、譜第、歷數,偕顯其同異,從而釋之,發明尤多。昔人稱為「《左氏》忠臣」 ,而預自以為有傳癖,觀此尤信。陳氏曰:唐劉蕡為之序。

《崇文總目》:凡三十五例。

杜乾光《春秋釋例引序》一卷。

《隋志》:「梁有《春秋釋例引序》一卷,齊正員郎杜乾光撰,亡。」

杜預《春秋左傳評》二卷。

見隋志

劉寔「《春秋條例》十一卷。」

《隋志》:「《春秋條例》十一卷,晉太尉劉寔撰。」

劉寔「《公羊達義》三卷。」

《隋志》:「梁有《公羊達義》三卷,劉寔撰,亡。」

《方範春秋經例》十二卷。

見隋志

殷興《春秋釋滯》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釋滯》十卷,晉尚書殷興撰,亡。」

范堅《春秋釋難》三卷。

《隋志》:「梁有《春秋釋難》三卷,晉護軍范堅撰,亡。」

《春秋左氏傳條例》二十五卷。

見隋志

《春秋義例》十卷。

見隋志

《春秋左傳例苑》十九卷。

見隋志

吳略《春秋經傳說例疑隱》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鄭元《左氏分野》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鄭元春秋》十二公名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王述之「《春秋左氏經傳通解》四卷。」

見隋志

孫毓《春秋左氏傳賈服異同略》五卷。

見隋志

干寶《春秋左氏函傳義》十五卷。

見隋志

何賀真《左氏區別》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區別》三十卷,宋尚書功論郎何賀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

見隋志

《春秋叢說》十二卷。

見隋志

《春秋義林》一卷。

見隋志

《春秋大夫辭》三卷。

見隋志

《春秋嘉語》六卷。

見隋志

《春秋左氏諸大夫世譜》十三卷。

見隋志

沈宏《春秋五辯》二卷。

《隋志》:「梁五經博士沈宏撰。」

《春秋辯證》六卷。

見隋志

王述之「《春秋旨通》十卷。」

見隋志

崔靈恩「《春秋經傳解》六卷。」

見隋志

崔靈恩《春秋申先儒傳論》十卷。

見隋志

崔靈恩「《春秋左氏傳立義》十卷。」

見隋志

劉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見隋志

干寶《春秋序論》二卷。

見隋志

賀道養《春秋序》一卷。

見隋志

崔靈恩《春秋序》一卷。

見隋志

沈文阿《春秋左氏義略》二十五卷。

《隋志》:「陳國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規「《續義略》十卷。」

《隋志》:「王元規續沈文阿《春秋左氏傳義略》十卷。」

張沖「《春秋義略》三十卷。」

《隋志》:「陳右將軍張沖撰。」

《春秋左氏義略》八卷。

見隋志

「《春秋》五十」,凡《義疏》二卷。

見隋志

劉炫「《春秋左氏述義》四十卷。」

《隋志》:「東京太學博士劉炫撰。」

《春秋序義疏》一卷。

見隋志

梁簡文帝《春秋發題》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嚴彭祖《春秋左氏圖》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左氏圖》十卷,漢太子太傅嚴彭祖撰,亡。」

《古今春秋地圖》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嚴彭祖《春秋公羊傳》十二卷。

《隋志》「梁有,今亡。」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十一卷。」

《隋志》:「漢諫議大夫何休注。」

陳氏曰:《公羊解詁》十二卷,漢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為太傅陳蕃屬,蕃敗,坐禁錮,作《解詁》,覃思不窺門十七年,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黨禁》。解,拜議郎,終諫議大夫。其書多引讖緯,其所謂「黜周王魯,變周文,從殷質」 之類,《公羊》皆無明文。蓋為其學者相承有此說也。三科九旨,詳具疏中。

王愆期「《春秋公羊傳》十三卷。」

《隋志》:「晉散騎常侍王愆期注。」

高龍「《春秋公羊傳》十二卷。」

《隋志》:「梁有,晉河南太守高龍《注》。」

孔衍「《春秋公羊傳》十四卷。」

《隋志》:「梁有孔衍《集解》。」

李軌《春秋公羊音》一卷。

見隋志

汪淳《春秋公羊音》一卷。

《隋志》:「梁有晉徵士汪淳撰一卷。」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隋志》:「漢膠西相董仲舒撰。」

晁氏曰:史稱仲舒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今溢而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詳隋、唐卷目與今同,但多訛舛。

《崇文總目》:「其書八十二篇,義或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間篇第亡舛,無以是正。又即用《玉杯》題篇,後人取而附著云。」

陳氏曰:「按隋及國史志,卷皆十七,《崇文總目》凡八十二篇,《館閣書目》止十卷,萍鄉所刻亦財三十七篇。」 今本乃樓攻愧得潘景憲本,卷篇皆與前志合,然亦非當時本書也。先儒疑辨詳矣。其最可疑者,本傳載「所著書百餘篇,《清明》」 、《竹林》《繁露》、「《玉杯》之屬,今總名曰《繁露》」 ,而《玉杯》《竹林》則皆其篇名,此決非其本真。況《通典》《御覽》所引皆今書所無者。尤可疑也。然古書存於世希矣。姑以傳疑存之可也。又有寫本作十八篇。

董仲舒「《春秋決事》十卷。」

見隋志

《崇文總目》:「丁氏平,黃氏正。」 初,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議,武帝數遣廷尉張湯問其得失,於是作《春秋決疑》二百三十二事,動以經對。至吳太史令吳汝南丁季、江夏黃復平正得失,今頗殘失,止有七十八事。

馬端臨曰:「此即獻帝時應劭所上仲舒《春秋斷獄》,以為幾焚於董卓,蕩覆王室之時者也。」

《春秋決疑論》一卷。

見隋志

何休「《春秋左氏膏肓》十卷。」

見隋志

《崇文總目》:漢司空掾何休撰。始撰賈逵事,因記《左氏》所短,遂頗流布,學者稱之。後更刪補為定。今每事左方,附鄭康成之學,因引鄭說寄何書云。「書今殘逸,第七卷亡。」

陳氏曰: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書。鄭康成作《鍼膏肓》《起廢疾》《發墨守》以排之。休見之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今其書多不存,惟范甯《穀梁集解》載休之說,而鄭君釋之,當是所謂起廢疾者。今此書並存二家之言,意亦後人所錄。

何休《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

見隋志

何休《春秋穀梁廢疾》三卷。

《隋志》:「《春秋穀梁廢疾》三卷,何休撰;又三卷,何休撰,鄭元釋,張靖箋。」

何休「《春秋漢議》十三卷。」

見隋志

「駁何氏《漢議敘》」一卷。

見隋志

按:《隋志》前有《駁何氏漢議》二卷,鄭元撰,至此又重出,復載《駁何氏漢議敘》一卷,未注姓名,疑亦鄭元。

撰。

《刁氏春秋公羊例序》五卷。

見隋志

何休《春秋公羊諡例》一卷

見隋志

何休《春秋公羊條例》一卷。

《隋志》:梁有一卷,亡。

荀徐「《春秋公羊問答》九卷。」

《隋志》:「梁有《春秋公羊問答》九卷,荀爽問,魏安平太守徐欽答,亡。」

庾王《春秋公羊論》二卷。

《隋志》:「梁有《春秋公羊論》二卷,晉車騎將軍庾翼問,王愆期答,亡。」

鮮于公《春秋公羊解序》一卷。

見隋志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

見隋志

唐固《春秋穀梁傳》十三卷。

《隋志》「吳僕射唐固注。」

尹更始《春秋穀梁傳》十五卷。

《隋志》:「梁有《春秋穀梁傳》十五卷,漢諫議大夫尹更始撰,亡。」

《唐志》:「尹更始注。」

糜信《春秋穀梁傳注》十二卷。

《隋志》「魏平樂太守糜信注。」

張靖「《穀梁傳注》十卷。」

《隋志》「晉堂邑太守張靖注。」

徐乾《春秋穀梁傳注》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穀梁傳》十三卷,晉給事郎徐乾注,亡。」

胡訥「《春秋穀梁傳集解》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穀梁傳》十卷,胡訥集解,亡。」

程闡「《春秋穀梁傳注》十六卷。」

見隋志

孔衍《春秋穀梁傳注》十四卷。

見隋志

徐邈《春秋穀梁傳注》十二卷。

見隋志

段肅《春秋穀梁傳注》十四卷。

《隋志》:「疑漢人。」

孔君《春秋穀梁傳指訓》五卷。

《隋志》:「《春秋穀梁傳》五卷,孔君《指訓》殘缺。梁十四卷。」 按《唐志》作「孔衍《訓注》十三卷」 ,疑即此條。

范甯《春秋穀梁傳》十二卷。

晁氏曰:自漢、魏以來,《穀梁》注解有尹更始、唐固、糜信、孔衍、江熙等十數家,而范甯皆以為膚淺,於是帥其長子參、中子雍、小子凱、從弟卲及門生故吏,商略名例,博採諸儒同異之說,成其父汪之志。嘗謂《三傳》之學,《穀梁》所得最多;諸家之解,范甯之論最善。

范甯《春秋穀梁音》一卷。

《隋志》:梁有一卷,亡。

《四家春秋穀梁傳》四卷。

《隋志》:「《春秋穀梁傳》四卷,殘缺張、程、孫、劉四家集解。」

糜信理「《何氏漢議》二卷。」

隋志魏人

徐邈《春秋穀梁傳議》十卷。

見隋志

何休「《春秋議》十卷。」

見隋志

徐邈答《春秋穀梁義》三卷。

見隋志

薄叔元問《穀梁義》四卷。

見隋志

范甯《春秋穀梁傳例》一卷。

見隋志

劉兆《春秋公羊穀梁傳》十二卷。

《隋志》:「晉博士劉兆撰。」

《春秋公羊穀梁二傳評》三卷。

見隋志

賈逵《春秋經本訓詁》十二卷。

見《隋志》。梁有《三家經》二卷,亡。

韓益《春秋三傳論》十卷。

《隋志》:「魏大長秋韓益撰。」

潘叔度「《春秋經合三傳》十卷。」

見隋志

潘叔度《春秋成奪》十卷。

見隋志

胡訥「《春秋三傳評》十卷。」

見隋志

胡訥《春秋集三傳難》三卷

《隋志》「梁有,今亡。」

胡訥《春秋集三傳經解》十卷。

《隋志》「梁有,今亡。」

京相璠等《春秋土地名》三卷

《隋志》:「晉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賈逵「《春秋外傳國語注》二十卷。」

見隋志

虞翻《春秋外傳國語注》二十一卷

見隋志

王肅「《春秋外傳章句》一卷。」

《隋志》:「梁二十三卷。」

韋昭「《春秋外傳國語注》二十卷。」

見隋志

孔晁《春秋外傳國語注》二十卷。

見隋志

唐固《春秋外傳國語注》二十一卷。

見隋志

《春秋古今盟會地圖》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何始真《春秋區別》十二卷。

見唐志

按:《隋志》作「何賀真」 ,《春秋左氏》區別賀真、始真。未知孰是。俟考。

顧啟期《春秋大夫譜》十一卷。

見唐志

李謐《春秋叢林》十二卷。

見唐志

按《隋志》未詳李謐姓名。

沈宏《經傳解》六卷,又《文苑》六卷,《嘉語》六卷

見唐志

按:《隋志》只載沈宏《五辨》二卷,其《經傳解》未載。至《文苑嘉語》又未詳沈宏姓名。

劉炫《春秋攻昧》十二卷,又《規過》三卷,《述議》三十七卷

見唐志

按《隋志》只載《述議》四十卷。

高襲《春秋傳記》十二卷。

見唐志

按:《隋志》作「高龍。」 《春秋公羊傳》「龍襲」 二字未知孰是。俟考。

劉晏「《公羊違義注》三卷。」

《唐志》:「劉寔《春秋違義》三卷,劉晏注。」

沈仲義「《春秋集解》十卷。」

見唐志

蕭邕《問傳義》三卷。

見唐志

李鉉「《春秋二傳異同》十二卷。」

見唐志

《春秋辨證明經論》六卷,《左氏音》十二卷,《左氏鈔》十卷, 《春秋辭苑》五卷,《雜義難》五卷

俱見唐志

孔穎達《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唐志》:「孔穎達、楊士勛、朱長才奉詔撰。馬嘉運、王德韶、蘇德融與隋德素覆審。」

《崇文總目》:唐國子祭酒孔穎達撰。按漢張蒼、賈誼、尹咸、鄭眾、賈逵皆為詁訓,然參用《公》《穀》二家。至晉杜預專治《左氏》,其後有沈文阿、蘇寬、劉炫,皆據杜說。貞觀中,穎達據劉學而損益之,長孫無忌等又復損益,其書乃定。皇朝孔淮等奉詔是正。

楊士勛「《穀梁疏》十二卷。」

見唐志

《崇文總目》:「唐國子四門助教楊勛撰,皇朝邢昺等奉詔是正。」今太學傳授。按:「楊勛」 疑闕「士」 字。

王元度注《春秋左氏傳》。

唐志卷亡

盧藏用《春秋後語》十卷。

見唐志

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

唐志,字文明,士廉五代孫。文宗時翰林侍講學士。帝好《左氏》,命重分諸國各為書,別名《經傳要略》。歷國子祭酒。

許康佐等集《左氏傳》三十卷。

《唐志》一作《文宗御集》。

徐文遠「《春秋左傳義疏》六十卷,又《左傳音》」三卷

見唐志

陰弘道「《春秋左氏傳序》一卷。」

見唐志

李氏《三傳異同例》十三卷。

《唐志》:「開元中,右威衛錄事參軍,失名。」

馮伉「《三傳異同》三卷。」

劉軻「《三傳指要》十五卷。」

韋表微「《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

王元感《春秋振滯》二十卷。

韓滉《春秋通》一卷。

俱見唐志

陸質集注《春秋》二十卷,又「《集傳春秋纂例》十卷,《春秋
考證
微旨》二卷,《春秋辨疑》」七卷

見唐志

《崇文總目》:唐給事中陸淳纂。質本名淳。初,淳以三家之傳不同,故采獲善者,參以啖助、趙匡之說,為《集傳》《春秋》。又本褒貶之意,更為微旨,條別三家,以朱墨記其勝否;又摭三家得失與經戾者,以啖、趙之說訂正之,為《辨疑》。

陳氏曰:初,潤州丹陽主簿趙郡啖助叔佐,明《春秋傳》,洋州刺史河東趙匡伯淳質從助及伯淳傳其學。助考三《傳》,舍短取長,又集前賢注釋,補以己意,而《集傳》《集註》又撮其綱例,目為《統》。助卒,質與其子異繕錄以詣伯淳,請損益焉。質隨而纂會之,大曆乙卯歲書成。質本名淳,避憲宗諱改焉。

樊宗師《春秋集傳》十五卷。

見唐志

《春秋加減》一卷。

《唐志》:「元和十二年,國子監修定。」

《崇文總目》:「唐元和時國子監承詔修定,以此經字文多少不同,故誌其增損,以防差駁。」

陳氏曰:不著人名。校定偏傍,若《五經文字》之類。前有睿思殿書籍印,末稱「臣雲校定。」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

見唐志

《崇文總目》:唐試左武衛兵曹李瑾撰。「瑾集諸家之說為序義、凡例各一篇,補孔穎達《正義》為五篇,采摭餘條為《碎玉》一篇,凡先儒異同辨正得失為三篇,取劉炫規過申證其義為三篇」 ,大抵專依杜氏之學以為說云。

巽巖李氏曰:其第一卷新編《目錄》,多取杜氏《釋例》及陸氏《纂例》,瑾所自著無幾。而序義以下十四卷,但分門抄錄。孔穎達《左氏正義》,皆非瑾所自著也。惟篇首數序,「瑾所自著者。」

張傑《春秋圖》五卷,又《春秋指元》十卷

見唐志

《崇文總目》:「傑以《春秋》所載車服、器用、都城、井邑之制繢而表之」 ,指元則摘《左氏傳》文申釋其義。

裴安時「《左氏釋疑》七卷。」

《唐志》:「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第五「泰《左傳事類》」二十卷。

《唐志》,「字伯通,青州益都人。咸通鄂州文學。」

成元《公穀總例》十卷。

《唐志》:「字文元,咸通山陽令。」

陸希聲「《春秋通例》三卷。」

見唐志

《崇文總目》:「因三家之例,裁正其冗,以通《春秋》之旨。」

陳岳《折衷春秋》三十卷。

《唐志》:「唐末,鍾傅,江西從事。」

《崇文總目》:「以三家異同三百餘條,參求其長,以通《春秋》之義。」

晁氏曰:其書以《左氏》為上,《公羊》為中,《穀梁》為下,比其異同而折衷之。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從鍾傅,辟為江西從事。

郭翔「《春秋義鑑》三十卷。」

見唐志

柳宗元《非國語》二卷。

見唐志

宗元序曰:「左氏《國語》,其文深閎傑異,而其說誣淫,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於是非,本諸理作《非國語》。」 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汲冢師春》一卷。

《宋志》:「師春純集疏《左傳》卜筮事。」

陳氏曰:晉汲郡魏安釐王冢所得古簡。杜預得其《紀年》,知其魏國史紀以考證《春秋》,別有一卷,純集疏《左氏傳》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義,皆與《左傳》同,名曰《師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

荀卿《公子姓譜》二卷。

《宋志》:一名《帝王曆紀譜》。

《崇文總目》:《帝王曆紀譜》三卷,不著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諸侯,子孫散於他國,孔子修《春秋》而譜其世系,上採帝王曆紀而條次之,蓋學《春秋》所錄。今本題云「荀卿撰」 者,非也。

晁氏曰:題曰秦相荀卿撰。載周末列國世家,故一名《春秋公子血脈圖》,頗多疏略,決非荀卿所著。且卿未嘗相秦,豈世別有一荀卿耶?

劉炫「《春秋義囊》二卷。」

見宋史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宋史》:「《公羊疏》三十卷」 ,又徐彥《公羊疏》三十卷。《崇文總目》:「《公羊疏》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援證淺局,出於近世。或云徐彥撰,皇朝邢昺等奉詔是正,始令太學傳授,以補《春秋》三家之旨。」

陳氏曰:《廣川藏書志》云:「世傳徐彥,不知何代。」 意其在貞元、長慶後也。

黃恭密《春秋指要圖》一卷。

見宋志

《春秋災異錄》六卷。

宋志不載姓名

《春秋諡族圖》五卷。

宋志不載姓名

《崇文總目》:演《左氏傳諡族圖》,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學《世譜》增廣之,貫穿系序,差無遺略。

陸德明《三傳釋文》八卷。

見宋志

趙匡《春秋闡微纂類義統》十卷

見宋志

晁氏曰:啖助字叔佐,閩人。趙匡字伯修,天水人。大抵啖、趙以前學者,皆專門名家,苟有不通,寧言《經》誤,其失也固陋。啖、趙以後學者,善援《經》擊《傳》,其或未明,則憑私臆決,其失也穿鑿。啖氏製統例,分別趙氏損益,多所發揮。

盧仝《春秋摘微》四卷。

見宋志

晁氏曰:唐盧仝撰。其解《經》不用《傳》,然旨意甚疏。韓愈謂「《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蓋實錄也。祖無擇得之於金陵。

楊蘊《春秋公子譜》一卷。

見宋志

葉真是《國語》七卷。

見宋志

馮繼元《春秋名號歸一圖》。

見宋志

《崇文總目》:偽蜀馮繼元撰。以《春秋》官諡名字裒附初名之左。

馮繼元《春秋名字同異錄》五卷。

見宋志

杜預《春秋世譜》七卷。

見宋志

《崇文總目》:「《春秋世譜》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凡七卷。起黃帝至周,見於春秋諸國世系傳,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書目》,《春秋大夫世族譜》十三卷,顧啟期撰。而杜預《釋例》自有《世族譜》一卷。今書與《釋例》所載不同,而本或題云「杜預撰」 者,非也。疑此乃啟期所撰云。

張暄《春秋龜鑑圖》一卷。

見宋志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 述《春秋》周及諸侯世次,齊、魯大國公子、公孫。初不詳備,其後傳寫,又失其次序。今存以備討閱。

馬擇言《春秋要類》五卷。

見宋志

葉清臣《纂類》十卷。

見宋志

孫復「《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春秋總論》」一卷

見宋志

晁氏曰:史臣言明復治《春秋》,不取傳注,而其言簡而義詳。

《朱子語錄》曰:「近時言《春秋》,皆是計較利害,大義卻不曾見。如唐之陸淳,本朝孫明復之徒,他雖未曾深於聖經,然其推言治道,凜凜然可畏,終是得聖人箇意思。」

李堯俞「《春秋集議略論》二卷。」

見宋志

王沿「《春秋集傳》十五卷。」

見宋志

晁氏曰:集三傳解經之文。沿字聖源,大名人。好《春秋》,所至以《春秋》斷事。此書仁宗朝嘗奏御,詔直昭文閣,後官至天章閣待制。

章拱之《春秋統微》二十五卷。

見宋志

王哲「《春秋通義》十二卷,又《皇綱論》五卷」

見宋志

陳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

丁副《春秋演聖統例》二十卷,《三傳異同字》五卷

晁氏曰:皇朝丁副撰。田偉《書目》別作「嗣」 ,未知孰誤。

朱定序「《春秋索隱》五卷。」

見宋志

杜諤「《春秋會議》二十六卷。」

見宋志

晁氏曰:皇祐間進士杜諤集三十餘家成一書。

胡瑗「《春秋口義》五卷。」

見宋志

陳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

考證
劉敞《春秋傳》十五卷,又「《春秋權衡》十七卷,《春秋說例》

十一卷,《春秋意林》二卷」

晁氏曰:《權衡》論三《傳》之失,《意林》敘其解《經》之旨,《劉氏》傳其所解經也,如「桓無王,季友卒,胥命用郊」 之類,皆古人所未言。

蘇轍「《春秋集傳》十二卷」

見宋志

晁氏曰:大意以人多師孫復,不復信史,故盡棄二《傳》,全以《左氏》為本;其不能通者,始取二《傳》。及啖、趙自熙寧謫居高安,至元符初,十數年矣,暇日輒有改定,卜居龍川而書始成。

王安石《左氏解》一卷。

見宋志

陳氏曰:專辨《左氏》為六國時人。其明驗十有一事,題王安石撰,其實非也。

楊彥齡「《左氏春秋集表》二卷,又《左氏蒙求》」二卷

見宋志

沈括「《春秋機括》二卷。」

見宋志

晁氏曰: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趙瞻「《春秋論》三十卷,又《春秋經解義例》二十卷」

見宋志

《唐既濟春秋邦典》二卷。

見宋志

陳氏曰:《唐既潛》。疑落「濟」 字。亨撰。質肅之姪,自號「真淡翁」,與其子愗問答而為此書,鄒道卿為之序。

孫覺《春秋經社要義》六卷

晁氏曰:其學亦出於啖、趙,凡四十餘門,論議頗嚴。陳氏曰:「覺從胡安定游,門弟子以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眾皆相服。此其時所作也。」

孫覺《春秋經解》十五卷。

見宋志

陳氏曰:覺言三家之說,《穀梁》最為精深,且以為本,雜取二《傳》及諸儒之說,長者從之。其所未安,以所聞於安定先生者斷之。楊龜山為之後序。

孫覺《春秋學纂》十二卷。

見宋志

晁補之《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

見宋志

《劉攽內傳國語》十卷,《春秋人譜》一卷

《宋志》:《孫子平》、練明道同撰。

朱長文「《春秋通志》二十卷。」

見宋志

家安國《春秋道義》二十四卷。

見宋志

張大亨「《春秋通訓》二十卷,又《五禮例宗》」十卷

見宋志

陳氏曰:直祕閣吳興張大亨嘉父撰。自序言:「少聞《春秋》于趙郡和仲先生,嘗作《例宗》,論立例之大要矣。十餘年復有《通訓》之作,去例以求《經略》微文而視《大禮》東坡一字。」 和仲所謂趙郡和仲,其東坡乎?然《例宗》考究,亦為詳洽。

陸佃《春秋傳》二十卷,又《補遺》一卷

見宋志

程頤《春秋傳》一卷。

陳氏曰:略舉大義,襄昭後尤略,蓋晚年作也。

黎錞「《春秋經解》十二卷。」

見宋志

晁氏曰:本朝黎錞希聲撰。蜀人,歐公之客。

王裴《春秋義解》十二卷。

見宋志

張冒德「《春秋傳類音》十卷。」

見宋志

韓台《春秋左氏傳口音》三卷。

見宋志

陳德寧「《公羊新例》十四卷,又《穀梁新例》六卷」

見宋志

陰洪道注《春秋敘》一卷。

見宋志

張翰《春秋排門顯義》十卷。

見《宋志》。一作「張幹。」

李撰「《春秋總要》十卷。」

見宋志

袁希政《春秋要類》五卷。

見《宋志》。一作「孝政。」

張德昌「《春秋傳類》十卷。」

見宋志

按:《宋志》前有張冒德《春秋傳類音》十卷,疑與此條訛誤重出。未知孰是。

沈緯《春秋諫類》二卷。

見宋志

王仲孚「《春秋類聚》五卷。」

見宋志

黃彬「《春秋敘鑑》三卷,《春秋精義》三十卷」

見宋志

洪勳「《春秋圖鑑》五卷。」

見宋志

按:此條下又有「《春秋加減》一卷」 ,疑重出。

王叡《春秋守鑑》一卷。

見宋志

按:此條又有「《春秋龜鑑》一卷」 ,疑即張暄《春秋龜鑑圖》重出。

塗昭良「《春秋科義雄覽》十卷,《春秋應判》三十卷」

見宋志

丁裔昌《春秋解問》一卷。

見宋志

邵川《春秋括義》三卷。

見宋志

劉英「《春秋列國圖》一卷,《春秋十二國年曆》」一卷

見宋志

謝璧《春秋綴英》二卷。

見宋志

李塗《春秋事類》五卷。

《宋志》「蔡延龜注。」

《春秋扶懸》三卷。

見宋志


《春秋比事》三卷。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見宋志

馬端臨曰:「《春秋比事》二十卷,陳同甫序之曰,惜其為此書而不見其名,或曰:是沈文伯之所為也。文伯名棐,湖州人,常為婺之教官,因為易其名曰《春秋比事》,鋟諸木,以與同志者共之。」

陳氏曰:按湖州有沈文伯,名長卿,號審齋居仁,為常州倅,忤秦檜,貶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甫何以云然,豈別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則非湖人也。

《春秋要義》十卷。

見宋志

《春秋策問》三十卷。

見宋志

《春秋夾氏》三十卷。

見宋志

按《漢志》夾氏未有書,又云「書亡。」 此書不知何所指授,而名夾氏。

李融《春秋樞崇》十卷。

見宋志

姜虔嗣「《春秋三傳纂要》二十卷。」

見宋志

《崇文總目》:「《春秋纂例》,偽唐人姜虔嗣撰。以《春秋左氏》《公》《穀》三家之傳,學者鈔集之文。」

惠簡「《春秋通略全義》十五卷。」

見宋志

元保宗《春秋事要》十卷。

見宋志

鞏濬《春秋琢瑕》一卷。

見宋志

張傳靖「《左傳編紀》十卷。」

見宋志

崔昇《春秋分門屬類賦》三卷。

見「《宋志》楊均」 注。

裴光輔《春秋機要賦》一卷。

見宋志

尹玉羽卿《春秋音義賦》十卷。

《宋志》「冉遂良注。」

又「《春秋字源賦》二卷。」

《宋志》「楊文舉撰。」

李象《續春秋機要賦》一卷,《玉霄括囊賦集》一卷

見宋志

王鄒彥《春秋蒙求》五卷。

見宋志

《春秋指掌圖》二卷。

《宋志》載張傑《春秋圖》下,未知亦張作否。

蹇遵品「《左傳引帖斷義》十卷。」

見宋志

《崇文總目》:「偽蜀進士蹇遵品擬撰唐禮部試進士帖經舊式,覈經具對。」

《春秋纂類義統》十卷。

《宋志》本十二卷,第二、第四闕。

《春秋通義》十二卷,《春秋新義》十卷,「《春秋十二國年曆》 一卷,《春秋文權》」五卷

《宋志》:「年曆一名《春秋齊年》。」

按:以上五條,俱載《蹇遵品》下,未詳姓名,不知誰作。

考證

且「劉英」 下已載《十二國年曆》一條,亦未知重出否?

魯有開《春秋指微》十卷。

見宋志

《國語音》一卷。

見宋志

宋庠「《國語補音》三卷。」

見宋志

陳氏曰:丞相安陸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為《國語音》者,近世傳《舊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蓋唐人也,簡陋不足名書。因而廣之,悉以陸德明《釋文》為主,陸所不載,則附益之。

林概《辨國語》三卷。

崔表「《世本圖》一卷。」

俱見宋志

楊蘊《春秋年表》一卷。

見宋志

陳氏曰:「『《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周易》,下次以魯、蔡、曹、衛、滕、晉、鄭、齊、秦、楚、宋、杞、陳、吳、邾、莒、薛』。小邾按:《館閣書目》有《年表》二卷,元豐中楊彥齡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國,仍總紀蠻夷戎狄之事。」 又按董氏《藏書志》,「《年表》無撰人,自周至吳凡十國,又有附庸諸國,別為表,凡征伐、朝覲、會同皆書。今此表止記即位及『卒』」 ,皆非二家書也。

按《宋志》楊蘊《春秋年表》一卷。按陳氏云「《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 ,未知是一書否,附載於此,俟考。

謝是《春秋義》二十四卷,又《總義》三卷

見宋志

崔子方《春秋經解》十二卷。

見宋志

陳氏曰:涪陵崔子方彥直撰。紹聖中,罷《春秋》取士。子方三上書乞復之,不報,遂不應進士舉。

《春秋本例例要》二十卷。

呂奎《春秋要旨》十二卷。

俱見宋志

吳元緒《左氏鼓吹》一卷。

見宋志

陳氏曰:彭門吳元緒撰。

劉易《春秋經解》二卷。

吳孜「《春秋折衷》十二卷。」

范柔中《春秋見微》五卷。

《鄒氏春秋總例》一卷。

謝子房《春秋備對》十三卷。

朱振《春秋指要》一卷,「《春秋正名賾隱要旨》十二卷,《春 秋正名賾隱旨要敘論》」一卷

《春秋講義》三卷。

沈滋仁《春秋興亡圖鑑》一卷。

陳禾「《春秋傳》十二卷,又《春秋統論》一卷」

俱見宋志

任伯雨「《春秋釋聖新傳》十二卷。」

見宋志

晁氏曰:任伯雨德翁撰。解《經》不甚通例。

鄭昂「《春秋臣傳》三十卷。」

鄧冀「《春秋指蹤》二十一卷。」

石公孺《春秋類例》十二卷。

俱見宋志

王當《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

見宋志

晁氏曰:六十三卷,當眉山人,效司馬遷《史記》,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萬餘言。

張根「《春秋指南》十卷。」

見宋志

晁氏曰:吳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會盟,《年經國緯》。」 汪藻為之序。

李棠《春秋時論》一卷。

見宋志

葉夢得「《春秋讞》三十卷,又《春秋考》三十卷,《春秋傳》二 十卷,《石林春秋》八卷,《春秋指要總例》」二卷

見宋志

陳氏曰:葉夢得撰。各有序。

胡安國《春秋傳》三十卷,又《通例》一卷,《通旨》一卷

見宋志

晁氏曰:共三十二卷。胡安國被旨撰。

余安行《新傳》十二卷。

晁氏曰:十一卷。采三《傳》及孫復四家書。

韓璜《春秋人表》一卷。

范仲《春秋左氏譜義》四卷。

黃叔敖「《春秋講義》五卷。」

洪皓《春秋紀誄》三十卷。

俱見宋志

《春秋集善》十三卷。

見宋志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廬陵胡銓邦衡撰。銓既事蕭楚,為《春秋》學,後學於胡文定公安國,作此書。

鄧名世《春秋四譜》六卷,《辨論譜說》一卷

劉本《春秋中論》三十卷。

俱見宋志

畢良史《春秋正辭》二十卷。

見宋志

陳氏曰:「知盱眙軍東平畢良史撰。」

環中「《左氏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春秋列國臣子表》」 十卷

見宋志

按:《宋志》,「楊蘊《春秋年表》一卷」 ,又有《環中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通考》載陳氏說,已見楊蘊下。

鄭樵「《春秋地名譜》十卷,又《春秋傳》十二卷,《春秋考》十 二卷」

見宋志

陳氏曰:「其學大扺,工於考究,而義理多迂僻。」

周彥熠「《春秋名義》二卷。」

毛邦彥「《春秋正義》十二卷。」

王日休《春秋孫復解辨失》一卷,又「《春秋公羊辨失》一 卷,《春秋左氏辨失》一卷,《春秋穀梁辨失》」一卷,《春秋名 義》一卷

董自任「《春秋總鑑》十二卷。」

夏沐《春秋素志》三百一十五卷,又《春秋靈臺獨講》十 一卷

《延陵先生講義》二卷。

俱見宋志

呂本中《春秋解》二卷。

見宋志

陳氏曰:《集解》十二卷。自《三傳》而下,集諸家之說,各記其名氏。

《朱子語錄》:呂居仁《春秋》亦甚明白。

晁公武《春秋故訓傳》三十卷。

王炫「《春秋門例通解》十卷。」

俱見宋志

林栗《經傳集解》三十三卷。

見宋志

陳氏曰:專主《左氏》而黜二《傳》,故為《左氏傳解》,表上之。

時瀾《左氏春秋講義》十卷。

見宋志

徐得之《左氏國紀》二十卷。

見宋志

《通考》:「止齋陳氏序。」

蕭楚《春秋經辨》十卷。

見宋志

陳氏曰:廬陵蕭楚子荊撰。時蔡京用事,誓不復仕。

胡定《春秋解》十二卷。

見《宋志》。按:「定」 字疑誤。

杜拱辰《春秋傳》三十卷。

見宋志

陳傅良「《春秋後傳》十二卷,又《左氏章指》三十卷」

見宋志

陳氏曰:樓參政鑰為之序。

王汝猷「《春秋列傳》十五卷。」

程迥《春秋顯微例目》一卷,又《春秋傳》二十卷

朱臨「《春秋私記》一卷,《春秋外傳》十卷」

俱見宋志

王葆「《東宮春秋講義》三卷,《春秋集傳》」十五卷

見宋志

陳氏曰:監察御史王葆彥光撰。周益公婦翁也。

呂祖謙《春秋集解》三十卷,又「《左傳類編》六卷,《左氏傳 議》二十卷,《左氏說》一卷,《左氏博議綱目》一卷,《左氏國 語類編》」二卷

俱見《宋志》。博議門人張成拓標注,類編,門人同編。陳氏曰:「《類編》祖謙撰。分類內、外傳、事實、制度、議論九門,首有綱領數則,兼採他書。博議授徒時所作《左氏說》,多有發明,而不為文,似一時講說門人所抄。」

李明復《春秋集義》五十卷,又《集義綱領》二卷

任公輔「《春秋明辨》十卷。」

楊簡「《春秋解》十卷。」

戴溪《春秋講義》四卷。

俱見宋志

程公說《春秋分記》九十卷。

見宋志

陳氏曰:卭州教授眉山程公說伯剛撰。以《春秋經傳》倣司馬遷書為《年表》《世譜》《歷天》《文》《五行》《地理》《禮樂》《征伐》《官制》諸書。

《春秋釋疑》二十卷。

宋志不知作者

考證
《春秋考異》四卷。

宋志不知作者

陳氏曰:不著名氏。錄《三傳》《經》文之異者。

按《宋志》又有《吳曾考異》四卷,疑即此書。

《春秋直指》三卷。

宋志不知作者

《春秋紀傳》五十卷。

宋志不知作者

巽巖李氏曰:不著撰人名氏。取左丘明書,用司馬遷《史記》法,君臣各為紀傳。凡欲觀某國之治亂,某人之臧否,其行事本末,畢陳於前。

《春秋四傳》二十卷,《春秋類》六卷,《春秋例》六卷,《春秋表 記》一卷,《王侯世系》一卷,《春秋釋例地名譜》一卷,《春秋 本旨》五卷,《左氏摘奇》十二卷。

《宋志》「並不知作者。」

李浹《左氏廣誨蒙》一卷。

見宋志

章沖「《左氏類事始末》五卷。」

見宋志

陳氏曰:「朝請大夫吳興章沖茂深撰。」

王柏「《左氏正傳》一十卷。」

高端叔《春秋義宗》一百五十卷。

黎良能《左氏釋定譜學名》一卷

俱見宋志

吳曾《春秋考異》四卷,又《左氏發揮》六卷

見宋志

陳氏曰:《發揮》六卷,吳曾虎臣撰,若《史評》之類。按前有《考異》四卷,疑即此書,不然,何名目皆同也?

方淑「《春秋直音》三卷。」

見宋志

陳氏曰: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劉給事一止為序。

石朝英《左傳約說》一卷,又《百論》一卷

見宋志

陳氏曰:奉議郎新昌石朝英撰。又有《道辨》一書。

黃仲炎「《春秋通說》十三卷。」

見宋志

陳氏曰:永嘉黃仲炎若晦撰。端平中進之朝。

辛次膺《屬詞比事》五卷。

李孟傳《左氏說》十卷。

程大昌《演繁露》六卷。

李燾《春秋學》十卷。

王應麟「《春秋會考》三十六卷。」

楊士勛「《春秋公穀考異》五卷。」

陸宰《春秋後傳補遺》一卷。

趙震揆「《春秋類論》四十卷。」

宇文虛中《春秋紀詠》三十卷。

王夢應《春秋集義》五十卷。

李心傳《春秋考義》十三卷。

魏了翁「《春秋要義》六十卷。」

陳藻林希逸《春秋三傳正附論》十三卷

俱見宋志

《春秋精義》 卷。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

演《左氏傳諡族圖》 卷。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學世譜》」 增廣之。

胡旦《春秋論》 卷。

《崇文總目》:祕書監胡旦撰。摭杜氏之失,裨經旨。

《春秋宗族名、諡譜》 卷。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 採三傳姓名、諡號。

張載《橫渠春秋說》一卷。

晁氏曰:張子厚為門人雜說《春秋》,其書未成。

劉絢「《質夫春秋說》十二卷。」

晁氏曰:劉絢質夫撰。絢學於二程。

馮正符《春秋得法忘例論》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馮正符所撰。熙寧八年,何郯奏之。

馮山「《春秋通解》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馮山允南撰。普州人。

陸納《春秋後傳 補遺》共二十一卷

陳氏曰:陸納撰。《補遺》者,其子宰所作也。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卷。

晁氏曰:集師協石季長、王樂景先之《解》為「一通。」

洪興祖《春秋本旨》二十卷。

陳氏曰:知饒州丹陽洪興祖慶善撰。

高閌「《息齋春秋集注》十四卷。」

陳氏曰:「禮部侍郎鄞高閌抑崇撰。」

薛季宣「《春秋經解 指要》共十四卷。」

陳氏曰:「知常州永嘉薛季宣士龍撰。」

徐德操《春秋解》十二卷。

馬端臨曰:「知潮州徐德操撰。《水心序》。」

勾龍傅「《春秋三傳分國紀事本末》 卷。」

馬端臨曰:「夾江勾龍傅明甫撰。後溪劉氏序。」

韋昭「《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崇文總目》:「吳侍中、領左國史亭陵侯韋昭解。」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