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06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六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六卷目錄

 爾雅部總論一

  後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巡狩篇 四時篇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篇

 爾雅部總論二

  唐丘光庭兼明書毛詩雎鳩 毛詩鴟鴞 禮記占兆審卦 禮記螻蟈

  禮記王瓜 論語唐棣 論語食饐而餲 爾雅菟字 爾雅蜚蠦蜰 爾雅桑扈竊脂 文

  選雲楶藻梲 雜說白蘋 雜說杞梓

 爾雅部總論三

  宋邢昺爾雅疏釋詁第一 釋言第二 釋訓第三 釋親第四 釋宮第五

   釋器第六 釋樂第七 釋天第八 釋地第九 釋丘第十 釋山第十一 釋水第十

  二 釋草第十三 釋木第十四 釋蟲第十五 釋魚第十六 釋鳥第十七 釋獸第十

  八

  朱子語類爾雅二則

  群書備考爾雅

 爾雅部藝文

  上博雅表         魏張揖

  跋爾雅疏        宋陳傅良

  讀爾雅         明葉自本

 爾雅部紀事

 爾雅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六卷

爾雅部總論一

编辑

漢班固白虎通德論

编辑

《巡狩篇》

编辑

謂之瀆何?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 大,故稱瀆也。《爾雅》云:「江河淮濟為四瀆」也。

《四時篇》

编辑

四時天異名何?天尊各據其盛者為名也。春秋物變 盛,冬夏氣變盛。春曰蒼天,夏曰昊天,秋曰旻天,冬曰 上天,《爾雅》曰:「一說春為蒼天」等是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编辑

《書證篇》

编辑

《詩》云:「參差荇菜。」《爾雅》云:「荇,菨余也。」字或為莕。

《詩》云:「誰謂荼苦。」《爾雅》《毛傳》並以「荼苦菜也。」案郭璞注 《爾雅》,此乃請幫助識別此字。黃蒢也。今河北謂之龍葵。 《禮》云:「定,猶豫。」《爾雅》云:「猶如麂,善登木。」猶,獸名也。既聞 人聲,乃豫緣木,如此上下,故稱猶豫。

《詩》云:「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傳》云:「灌木,叢木也。」此乃《爾 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叢生曰灌。」《爾雅》末章又云:「木 族生為灌族」,亦叢聚也。所以江南詩古本皆為藂聚 之藂,而古「叢」字似「最」字,近世儒生因改為最解,云「木 之最高長者。」案眾家《爾雅》解《詩》,無言此者,唯周續之 《毛詩注》音為徂會反,劉昌宗《詩注》音為在公反,又祖 會反。皆為穿鑿,失《爾雅》訓也。

《詩》言:「青青子衿。」《傳》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服。」按古者 斜領下連于衿,故謂領為衿。孫炎、郭璞注《爾雅》云:「衿, 交領也。」

《後漢書》云:「鸛雀銜三鱓魚。」多假借為鱣鮪之鱣,俗之 學士因謂之為鱣魚。案郭璞注《爾雅》,「鱣長二丈。」安有 鸛雀能勝一者,況三頭乎?

《爾雅》周公所作,而云「張仲孝友」,皆由後人所羼,非本 文也。

《爾雅》云:「朮,山薊也。」郭璞注云:「今朮,似薊,而生山中。」案: 朮葉其體似薊,近世文士遂讀薊為筋肉之筋,以耦 地骨,用之恐失其義。

世間小學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是正《書記》。凡《爾雅》 《三蒼》《說文》,豈能悉得「三蒼」本指哉?亦是隨代損益,各 有同異,考校是非,特須消息。

爾雅部總論二

编辑

唐丘光庭兼明書

编辑

《毛詩雎鳩》

编辑

顏氏《匡謬》云:「雎鳩,白鷢。」明曰:「按《左傳》云:『雎鳩氏司馬 也』。《爾雅》云:『雎鳩,王雎』。郭璞曰:『今江東呼為鶚』。《毛萇》云: 『雎鳩,摯而有別』。然則雎鳩之為鶚,不可易也。《爾雅》云: 『揚鳥,白鷢』。是白鷢一名揚鳥,則雎鳩非白鷢明矣。」

《毛詩鴟鴞》

编辑

《豳風·鴟鴞序》云:「周公救亂也。」《經》曰:「『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毛萇云:『鴟鴞,鸋鴂也』。」孔穎達曰:「鴟鴞,巧 婦,似黃雀而小,其喙尖如錐。」明曰:「穎達之妄也。按郭 璞注《爾雅》云:『鸋鴂,鴟之類也』。《魯頌》曰:『翩彼飛鴞,集于 泮林』。《毛萇傳》曰:『鴞,惡聲鳥也』。」又賈誼《鵩鳥賦序》云:「鵩 似鴞,不祥鳥也。」又《弔屈原賦》曰:「鸞鳳伏竄兮,鴟鴞翱 翔。」顏師古注曰:「『鴟鵂,鶹,怪鳥也。鴞,惡聲鳥也』。據毛萇、 郭璞、顏師古諸儒之說,則鴟鴞、土梟之類,非巧婦矣。 『無毀我室,我巧婦也』。」然則此詩之內有䲭鴞毀室之 言,蓋周公之意,以鴟鴞比管、蔡,「巧婦」比己。言管叔、蔡 叔流言,致成王疑我,罪我屬黨,不可更奪其土地,故 云「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如此,則當是鴟鴞欲毀巧婦 之室,巧婦哀鳴于鴟鴞,而康成、穎達直以鴟鴞為「巧 婦」,非也。

《禮記占兆審卦》

编辑

《月令》曰:「命有司釁龜,策占兆,審卦吉凶。」孔穎達曰:「有 司,太史之官。殺牲以血塗之曰釁,使之神也。策,蓍也。 占兆,謂卜兆之書也。非但釁其蓍龜,兼釁此占兆之 書。不言釁占兆者,蒙上文也。卦,筮卦也。《易》有六十四 卦,或吉或凶,但審視之而已,以其筮短龜長,賤於龜 兆故也。」明曰:「按《周禮龜人》上『春釁龜』,無『釁占兆之文』」, 而穎達解《月令》言「兼釁占兆之書」,非也。且兆詞存于 竹帛,何容以血塗之哉?《博雅》云:「占,贍也。」《爾雅》云:「占,視 也。」則是占之為言,繫人不繫兆也。正與審字義同。以 兆卦各有吉凶,慮其差謬,故因釁龜策之時,占視其 兆,審省其卦也。兆下不言吉凶者,以其文繫,總以吉 凶結之也。

《禮記螻蟈》

编辑

《月令》:「立夏之日,螻蟈鳴。」孔穎達曰:「螻蟈,蝦蟆也。」明曰: 「非也。」按:蝦蟆,一名蟾蜍,不能鳴;鳴者蛙也。故闕四字「牝 鞠殪蛙。」然則螻蟈,蛙之類也。《爾雅》云:「蛙猶黽在水者。」 黽黽,即蛙也。蟾蜍,即蝦蟆也。郭璞曰:「蝦蟆非也。」按:蛙 形小而長,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邊,相對而鳴者也。 蝦蟆形闊而短,色青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醫方 用之治甘蟲狗毒,是今人悉呼蝦蟆者,相承誤也。按: 蛙鳴始於二月,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 好聚淺水而鳴,其聲自呼為「渴干」者,是螻蟈也。

《禮記王瓜》

编辑

《月令》:「立夏之後十日,王瓜生。」諸儒及《本草》多不詳識。 明曰:「王瓜即括樓也。括樓與土瓜,形狀藤葉正相類, 但括樓大而土瓜小耳。以其大於土瓜,故以王字別 之。《爾雅》諸言王者,皆此類也。」今驗括樓,立夏之後,其 苗始生,正與《月令》文合,故知先儒之說皆非也。

《論語唐棣》

编辑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孔安國曰:「唐棣,棣也。」明曰:「《爾雅 釋木》云:『唐棣,栘』,郭璞注曰:『白栘,似白楊樹,江東呼為 扶栘也』。又云:『常棣,棣,郭璞曰:『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 桃,可啗』。則唐棣是栘,非棣也。常棣是棣』。」

《論語食饐而餲》

编辑

皇侃曰:「謂經久味惡,如乾魚肉久而味惡也。」明曰:「食 音嗣,謂飯也;饐,餲也。敗餿,飯也。《爾雅》云:『食饐謂之餲』。 郭璞曰:『飯饑臭也』。則非得其義焉。」

《爾雅菟字》

编辑

《釋草》云:「菄菟荄蘩菟蒵蔩,菟瓜之類,菟字皆從草。」明 曰:「菟字不從草。」按:草菜之號,多取鳥獸之名以為之。 至如葝,鼠尾孟,狼尾萒雀弁蘾烏薞荓《馬帚》茭牛蘄 蔨鹿蔨之類,其鼠、狼、雀、烏、馬、牛、鹿等字,皆不從草。兔 亦獸名,何獨從草?蓋後人妄加之耳。

《爾雅蜚蠦蜰》

编辑

《釋蟲》云:「蜚,蠦,蜰。」郭璞注云:「蜰即負盤,臭蟲也。」明曰:「『按 《春秋書》,秋有蜚』。杜注云:『蜚,負蠜也』。然杜預以蟲一名 蠦蜰,而郭以此蟲一名蜚蠦,一名蜰。以《春秋》證之,即 郭解誤也。」

《爾雅桑扈竊脂》

编辑

「《釋鳥》云:『桑鳸竊脂』。郭璞云:『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 盜脂膏食之,因以為名也』。」明曰:「非也。按下文云:『夏鳸 竊元,秋鳸竊藍,冬鳸竊黃,棘鳸竊丹』。豈諸鳸皆善為 盜,而偷竊元黃丹藍者乎?蓋竊之言淺也。竊元者,淺 黑色也;竊藍者,淺青色也;竊黃者,淺黃色也;竊丹者, 淺赤色也;竊脂者,淺白色也。今三四月間,採桑之時」, 見有小鳥灰色,眼下正白,俗呼「白鵊鳥」是也。以其採 桑時來,故謂之桑鳸。而《郭注》謂「竊脂為盜脂肉」,一何 謬哉?

《文選雲楶藻梲》

编辑

《靈光殿賦》曰:「『雲楶藻梲』。臣向曰:『楶,梁上柱。梲,叉子也』。」 明曰:「案《爾雅釋宮》云:『栭謂之楶』。郭璞曰:『薄櫨也。薄,柱 頭也。櫨,斗也』。又云:『杗廇謂之梁,其上楹謂之梲』。郭璞 云:『侏儒柱也』。臣向不依《爾雅》之文,臆為其說。且上文 『枝掌扠扠而邪據,周翰曰:『枝掌,梁上交木』。交即叉手 也』。何得更以梲為叉手?違經背義,乖謬之甚。」

《雜說白蘋》

编辑

明曰:「『經典言蘋者多,先儒罕有解釋,《毛詩草木疏》亦未為分了。而《湖州圖經》謂之『不滑之蓴』,大謬矣。按《爾 雅釋草》云:『蘋,大萍』。《左傳》云:『蘋蘩薀藻之菜』。然則蘋為 萍類,根不植泥,生於水上,今人呼為浮菜者是也。入 夏有花,其花正白,故謂之白蘋』。或曰:蘋花夏生,而柳 惲詩云:『汀洲採白蘋,日落江南春』,何也?」答曰:「以蘋花 色白,故通無之時,亦可呼為白蘋也。」

《雜說杞梓》

编辑

近代文人,多以杞梓為大材,可為棟梁之用。明曰:「杞 梓小材木可為器物之用耳。何以言之?《左傳》云:『杞梓 皮革,自楚往也』。與『皮革同文,故知非大材』。」《孟子》曰:「『性 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 桮棬。」《釋木》云:「杞,枸檵。」郭璞曰:「今枸杞也。」《尚書·梓材》云: 「『既勤樸斲,惟其塗丹雘』。孔安國曰:『梓,漆也』。《詩》云:『椅桐 梓漆』。」然則梓非漆之別名,可以為漆器之材耳。是知 杞之與梓,皆柔軟之木。杞則可為桮棬,梓則可為漆 器,其非棟梁之材也明矣。或曰:「昔秦人伐梓,其中一 青牛梓,非大木耶?」答曰:「梓本大木,但其為貨之時,析 而斷之,為小材耳。」

爾雅部總論三

编辑

宋邢昺爾雅疏

编辑

《釋詁第一》

编辑

釋,解也。詁,古也。古今異言,解之使人知也。《釋言》則釋 詁之別,故《爾雅序篇》云:「釋詁」「釋言,通今之字,古與今 異言也。」第,次也,一數之始也。以其作最在先,故為第 一。此篇相承以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公後事,故先 儒共疑焉。或曰仲尼子夏所增足也;或曰當周公時 有之,今無者,或在散亡之中。然則《詩》《書》所有,非周公 所釋,乃後人依放,故言《雅記》而為之文,故與之同。郭 氏因即援據以成其義。若言「胡不承權輿及緇衣之 蓆兮」,此秦康鄭武之時,在周公之後明矣。其義猶今 為文,採摭故事以為辭耳。則此篇所載,悉周公時所 有,何足怪也?其諸篇所次,舊無明解。或以為有親必 須宮室,宮室既備,事資器用。今謂不然,何則?造物之 始,莫先兩儀,而樂器居天地之先,豈天地乃樂器所 資乎?蓋以先作者居前,增益者處後,作非一時,故題 次無定例也。其篇之名義,逐篇具釋,此不繁言。此書 之作,以釋六經之言,而字別為義,無復章句。今而作 《疏》,亦不分科段。所解《經》文,若其易了,及郭氏未詳者, 則闕而不論。其稍難解,則援引《經》據及諸家之說以 證之。郭氏之注,多采《經》《記》,若其通見可曉者,則但指 篇目而已。其或書名僻異,義旨隱奧者,則具載彼文, 以祛未寤者耳。

《釋言第二》

编辑

《說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 之文也。」然則言者,發於志而形於聲,所以文章於身 者也。《論語》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左傳》:趙 簡子稱「子太叔遺我以九言。」皆以一句為一言也。《漢 書·東方朔傳》云:「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則以一 字為一言也。雖一句一字有異,要以古今方國殊別, 學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 往來之言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 後人不知,故為作釋,是曰《釋言》。

《釋訓第三》

编辑

案:《釋詁》云:「訓,導也。」《周禮地官》有「土訓、誦訓。」鄭司農注 云:「謂以遠方土地所生異物以告道王也。」後鄭云:「元 謂土訓能訓說土地善惡之勢,誦訓能訓說四方所 誦習,及人所作為及時事。」然則此篇以物之事義形 貌告道人也,故曰「釋訓。」案此所釋,多釋《詩》文,故郭氏 即以《詩》義解之。

《釋親第四》

编辑

案《禮記大傳》云:聖人南面聽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 與焉,一曰治親。《蒼頡》曰:「親,愛也,近也。」然則親者,恩愛 狎近,不疏遠之稱也。《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喪服 小記》曰:「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 親畢矣。」以九族之親,其名謂非一。此篇釋之,故曰釋 親。

《釋宮第五》

编辑

《易繫辭》云: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此其始也。《白虎通》 云:「黃帝作宮室。」《世本》曰:「禹作宮室。」其臺榭樓閣之異, 門牖行步之名,皆自于宮。故以釋宮總之也。

《釋器第六》

编辑

案:《說文》云:「器皿也,從犬,犬所以守之。」以此篇釋諸器 之名,故曰《釋器》。

《釋樂第七》

编辑

案《樂記》云:「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也。」《說文》云:「樂,五聲八音之總名,象鼓鞞之形,木虡也, 白歌也。」又云:「石磬也。五聲者,商、角、宮、徵、羽也。」《律歷志》 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角,觸也,物觸地而 出,戴芒角也。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 聲綱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又云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 曰絃,石曰磬,金曰鐘,木曰柷。此篇總釋五聲名及八 音之器,故名《釋樂》也。

《釋天第八》

编辑

《河圖括地象》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 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釋名》云:「天,顯也, 在上高顯。」又云:「天,坦也,坦然高遠。」《說文》云:「天,顛也。至 高無上,從一大也。」《春秋說題辭》云:「天之言顯也,居高 理下,為人經紀。故其字一大以鎮之。」此天之名義也。 天之為體,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屬焉。然天地有高下 之形,四時有升降之理,日月有運行之度,星辰有次 舍之常。既曰「釋天」,不得不略言其趣,故其形狀之殊, 凡有六等:一曰蓋天,文見周髀,如蓋在上。二曰渾天, 形如彈丸,地在其中,天包其外,猶如雞卵,白之繞黃。 揚雄、桓譚、張衡、蔡邕、陸績、王肅、鄭元之徒,並所依用。 三曰宣夜,昔說殷代之制,其形體事義,無所出以言 之。四曰昕天,昕讀曰軒,言天北高南下,若車之軒。是 吳時姚信所說。五曰穹天,云穹隆在上。虞氏所說,不 知其名也。六日安天,是晉時虞喜所論。案鄭注《考靈 耀》云:「天者純陽,清明無形,聖人則之,制璿璣玉衡,以 度其象。」如鄭此言,則天是太虛,本無形體,但指諸星 之運轉以為天耳。但諸星之轉,從東而西,凡三百六 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星復舊處。星既左轉,日則右行, 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舊星之處,即日一 日之行而為一度。計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 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數也。天如彈丸,圍 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案《考靈耀》云:「一度二 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 八。」周天百十萬一千里者,是天圜周之里數也。以圍 三徑一言之,則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為二十八 宿周迴直徑之數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 有萬五千里,是為四遊之極,謂之四表。據四表之內, 并星宿內,總有三十八萬七千里。然則天之中央上 下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於中,是 地去天之數也。鄭注《考靈耀》云:「地蓋厚三萬里。春分 之時,地正當中,自此地漸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 萬五千里,地之上畔與天中平。夏至之後,地漸漸向 上,至秋分,地正當天之中央,自此地漸漸而上,至冬 至上遊萬五千里,地之下畔與天中自冬至後,地漸 漸而下」,此是地之升降於三萬里之中。但混天之體 雖饒於地,地則中央正平,天則北高南下。北極高於 地三十六度,南極下於地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之下 三十六度,常見不沒;南極之上三十六度,常沒不見。 南極至北極,一百二十一度餘,若逐曲計之,則一百 八十一度餘。若以南北中半言之,謂之赤道,去南極 九十一度,去北極亦九十一度餘。此是春秋分之日 道。赤道之北二十四度,為夏至之日道,去北極六十 七度也。赤道之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去南極 亦六十七度。地有升降,星辰有四遊。又鄭注《考靈耀》 云:「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 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 下,蓋極地厚也。地與星辰,俱有四遊升降。四遊者,自 立春地與星辰西遊。春分西遊之極地,雖西極升降 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季復正。自立夏之後,北遊 夏至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季復正。立秋之 後,東遊秋分東遊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季復正。 立冬之後南遊。冬至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上,至冬 季復正。此是地及星辰四遊之義也。星辰亦隨地升 降,故鄭注《考靈耀》云:「夏日道上與四表平,下去東井 十二度,為三萬里。」則是夏至之日,上極萬五千里,星 辰下極萬五千里,故夏至之日,下至東井三萬里也。 日有九道,故《考靈耀》云:「萬里不失九道謀。」鄭注引《河 圖帝覽嬉》云:「黃道一,青道二,出黃道東;赤道二,出黃 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黑道二,出黃道北。日春東從 青道;夏南從赤道;秋西從白道;冬北從黑道。立春星 辰西遊,日則東遊;立夏星辰北遊,日則南遊。春分星 辰西遊之極,日東遊之極。日與星辰相去三萬里,夏 至則星辰北遊之極,日南遊之極,日與星辰相去三 萬里。以此推之,秋冬倣此可知。計夏至之日,日在井, 星當嵩高之上,以其南遊之極,故在嵩高之南萬五 千里,所以夏至有尺五寸之景也。於時日又上極,星 辰下極,故日下去東井三萬里也。」然鄭四遊之說,元 出《周髀》之文,但二十八宿從東而左行,日從西而右 行,一度逆沿二十八宿。案《漢書律歷志》云:「冬至之時, 日在牽牛初度;春分之時,日在婁四度;夏至之時,日 在東井三十一度;秋分之時,日在角十度。」若日在東 井,則極長,八尺之表,尺五寸之景。若春分在婁,秋分 在角,晝夜等,八尺之表,七尺五寸之景。冬至日在斗 牛,則日極短,八尺之表,一丈三尺之景。一丈三尺之 中,去其一尺五寸,則餘有一丈一尺五寸之景,是冬 夏往來之景也。凡於地千里而差一寸,則夏至去冬至體漸南漸下,相去十一萬五千里。又《考靈耀》云:「正 月假上八萬里,假下一十萬四千里。」所以有假上假 下者,鄭注《考靈耀》之意,以天去地十九萬三千五百 里,正月雨水之時,日在上,假於天八萬里,下至地,一 十一萬三千五百里。夏至之時,日上極,與天表平也。 後日漸向下,故鄭注《考靈耀》云:「夏至日與表平。」冬至 之時,日下至於地八萬里,上至於天,十一萬三千五 百里也。委曲具《考靈耀》注。凡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循 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計 一年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則右 行日一日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此 相通之數也。」今歷象之說,則月一日至於四日,行最 疾,日行十四度餘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 度餘自九日至十九日行則遲,日行十二度餘自二 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二十四 日至於晦,行又最疾,日行一十四度餘。此是月行之 大率也。二十七日月至一周天,至二十九日彊半,月 及於日,與日相會,乃為一月。故《考靈耀》云:「九百四十 分為一日,二十九日與四百九十九分為月。」是一月 二十九日之外,至第三十日分至四百九十九分,月 及於日,計九百四十分,則四百七十為半。今四百九 十九分,是過半二十九分也。餘倣此。月陰精,日為陽 精。故《周髀》云:「日猶火,月猶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故 月光生於日所照,魄生於日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 則明盡。京房云:「月與星辰,陰者也,有形無光,日照之 乃有光。」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或以為月亦 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闇。按《律曆志》云:「二十 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 八,箕十一。東方七十五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 十,危十七,營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婁 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 井三十二,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 南方一百一十二度。丑為星紀。初斗十二度,終婺女 七度。子為元枵。初婺女八度,終於危十五度。亥為娵 觜。初危十六度,終於奎四度。戍為降婁。初奎五度,終 於胃六度。酉為大梁。初胃七度,終於畢十一度。申為 實沈。初畢十二度,終於井十五度。未為鶉首。初井十 六度,終於柳八度。午為鶉火。初柳九度,終於張十七 度。已為鶉尾。初張十八度,終於軫十一度。辰為壽星。 初軫十二度,終於氐四度。卯為大火。初氐五度,終於 尾九度。寅為析木。初尾十度,終於斗十一度。五星者, 東方歲星,南方熒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鎮星。 其行之遲速,俱在《律曆志》,更不煩說。《元命包》云:「日之 為言實也;月,闕也。」劉熙《釋名》云:「日,實也,光明盛實;月 闕也,滿則闕也。」《說題辭》云:「星,陽精之榮也。陽精為日, 日分為星,故其字日下生也。」《釋名》云:「星,散也,布散於 天。」又云:「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陽,揚也,陽氣在外發 揚。」此等是陰陽日月之名也。《祭法》:「黃帝正名百物」,其 名蓋黃帝而有也,或後人更有增足。其「天高地下,日 盈月闕,觜星度少,井斗度多,日月右行,星辰左轉」,四 遊升降之差,二儀運動之法,非由人事所作,皆是造 化自然。先儒因其自然,遂以人事為義,或據理是實, 或搆虛不經,既無正文可憑,今皆略而不錄。

《釋地第九》

编辑

案:《說文》云: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 所陳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 變化,含吐應節也。」《釋名》云:「地,底也,其體在底,下載萬 物也。」《禮統》云:地,施也,諦也。應變施化,審諦不誤也。此 篇釋地之所載四方、中國、州府、陵藪之異,故曰釋地。

《釋丘第十》

编辑

案《廣雅》云:「小陵曰丘。」《說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 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 居,在崑崙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此下 云「非人為之丘。」然則土有自然而高小於陵者,名丘 也。其體雖一,其名則多,或近道途,或因水澤所如,則 陵畝各異,其重則再三不同,通見《詩》《書》,此篇具釋,故 名「釋丘。」

《釋山第十一》

编辑

案:《釋名》云:「山,產也」,言產生萬物。《說文》云:「山,宣也」,宣氣 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也。此篇釋諸山之名,故云 《釋山》。

《釋水第十二》

编辑

《說文解字》云:「水,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 陽之氣也。」《白虎通》云:「水之為言準也,是平均法則之 稱。」此篇釋諸水之名,故曰《釋水》。

《釋草第十三》

编辑

草,《說文》作「艸」,《隸變》作「卝」,七老切,百卉也。又曰:象野草 莽蒼之形。《說文》別有草字,自保切云:《草斗》,櫟實也,一 曰象斗子。徐鍇曰:今俗以此為卝木之草,別作皁字, 為黑色之皁。案: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故曰草,通用 為草棧字。然則此篇辨百卉之名見於經傳者,當為草木之草,故曰《釋草》。

《釋木第十四》

编辑

《說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 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種名雖多,木為總號。此 篇析別,故云釋木也。

《釋蟲第十五》

编辑

案:《說文》:「蟲者,蜾毛羽鱗介之總稱也。」此篇廣釋諸蟲 之名狀,故曰釋蟲。

《釋魚第十六》

编辑

案:《說文》云:「魚,水蟲也。」此篇釋其見於經傳者,是以不 盡釋魚名。至於龜蛇貝、鱉之類,以其皆有鱗甲,亦魚 之類,故總曰釋魚也。

《釋鳥第十七》

编辑

《說文》云:鳥者,羽禽之總名,象形字。《左傳》曰「少皞氏以 鳥名官」之類,此篇廣釋其名也。

《釋獸第十八》

编辑

《釋鳥》曰:「四足而毛謂之獸。」《說文》云:「獸,守備也。」此篇釋 其名狀,故曰《釋獸》。

朱子語類

编辑

《爾雅二則》

编辑

《爾雅》自取傳注以作,後人卻以《爾雅》證傳注。

《爾雅》非是,只是據諸處訓釋所作。趙岐說「《孟子爾雅》 皆置博士,在《漢書》亦無可考。」

群書備考

编辑

《爾雅》

编辑

《爾雅》倡於周公,而成於子夏,誠九流之奧旨也。中道 寖微,世罕聞之。自終軍「豹鼠」之辯,其書始行,郭景純 究心一十八載,而草木魚蟲,訓詁名物,昭然興舉,考 古之學其彬彬焉。此則皆有可據者,而《樂經》之亡,今 不可見矣。

爾雅部藝文

编辑

《上博雅表》
魏·張揖

编辑

博士臣揖言:「臣聞昔在周公,纘述唐、虞,宗翼文、武,剋 定四海,勤相成王,踐祚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 化宣流,越裳倈貢,嘉禾貫桑,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 《爾雅》一篇,以釋其義,傳於後。」請幫助識別此字。曆載五百墳典散。請幫助識別此字。 唯《爾雅》恆存。《禮三朝記》:哀公曰:「寡人欲學《小辯》以觀 於政,其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辯言矣。」《春 秋元命包》言:子夏問: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為 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 率斯以降,超絕六國,越秦 踰楚,爰暨帝劉。魯人叔孫通撰置《禮記》,文不違古。今 俗所傳三篇《爾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 言叔孫通所補,或言請幫助識別此字。同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說, 詁師口傳,既無正譣聖人所言,是故疑不能明也。夫 《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其敶道也,精研而無誤。 直七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儒林之楷素也。若其包 羅天地,綱紀人事,權揆制度,發百家之訓詁,未能悉 備也。臣揖體質蒙蔽,學淺詞頑,言無足取。切以所識, 擇撢群藝,文同義異,音轉失讀,八方殊語,庶物易名, 不在《爾雅》者,詳錄品覈,以著於篇,凡萬八千一百五 十文,分為上、中下,以䇓方徠俊哲洪秀偉彥之倫。扣 其兩端,摘其過謬,令得用諝,亦所企想也。臣揖誠惶 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跋爾雅疏》
宋·陳傅良

编辑

古者重小學,《爾雅》所為作也。漢興,除秦之禁,嘗置博 士,列於學官,至今漢儒書行於世,如毛氏《詩訓》、許氏 《說文》、揚氏《方言》之類,蓋皆有所本云。隋唐以來,以科 目取士,此書不課於舉子,由是浸廢。韓退之以古文 名世,尚以注蟲魚為不切,則知誦習者寡矣。國初,諸 儒獨追古,依郭氏注,為之疏,《爾雅》稍稍行,比於熙、豐 三經學者非《字說》不學,凡先儒注疏皆罷絀而《爾雅》 益廢。余憶為兒時入鄉校,有以《爾雅》問題者,余用「能 辨鼠豹,不識蟛蜝」為對,其事至淺,諸老先生往往驚 歎以為博也。郡有刊疏并《音釋》若干卷,以久不就,字 畫多殘闕,金華趙君子良來為推官,繕補之,始頗可 讀。趙徵余言,因敘此書之所以廢,且見子良之志。子 良學於東萊呂伯恭氏,於余為同年進士,名善珍。

《讀爾雅》
明·葉自本

编辑

唐彙士灋,進士試雜劇,明經加雜文,錯舉《爾雅》,俾各 條對,誠不欲以迂疏無當之學誤國用也。景純序《爾 雅》興於中古,隆於漢代,相傳作自周公。以其文攷之, 如「『瑟兮僴兮』,美衛武也;『猗嗟名兮,刺魯莊也。先後失 倫,周公安所據而云然乎』?」《西京雜記》曰:「郭威謂《爾雅》 張仲孝友。」張仲,宣王時人。則非周公之制明矣。劉子 駿以問揚子雲,曰:「孔子門人游夏之徒所記以訓詁六藝者也。劉向以為《外戚傳》稱史佚教其子以《爾雅》 小學,又《記》言孔子教魯哀公學《爾雅》,大抵解詁詩人 之旨,當是出於孔子刪《詩》之後爾。」揚子雲之說近之。

爾雅部紀事

编辑

《爾雅釋獸》:豹文:「鼮,鼠。」《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 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案《漢書》云:「終軍 字子雲,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初入關,棄 繻而去,至長安上書,拜為謁者給事中,使南越,為呂 嘉所殺,時年二十餘,故世號之終童。」武帝嘗得豹文 鼠,終軍以《爾雅》辨其名,故受賜也。

《西京雜記》:「郭威,字文偉,茂陵人也。好讀書,以謂《爾雅》 周公所制,而《爾雅》有張仲孝友。」張仲,宣王時人,非周 公之制明矣。余嘗以問揚子雲,子雲曰:「孔子門徒游 夏之儔所記,以解釋六藝者也。家君以為《外戚傳》稱 史佚教其子以《爾雅》。《爾雅》,小學也。」又《記》言孔子教魯 哀公學《爾雅》,《爾雅》之出遠矣。舊傳學者皆云周公所 記也。《張仲孝友》之類,後人所足耳。

《後漢書賈逵傳》:「肅宗立,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書》。」《左 氏傳》:「建初元年,詔逵入講北宮白虎觀、南宮雲臺。逵 數與帝言,《古文尚書》與經傳《爾雅》詁訓相應,詔令撰 歐陽、大、小夏侯《尚書古文》同異,逵集為三卷,帝善之。」 《三國志魏王肅傳》:「時安樂孫叔然,授學鄭元之門,人 稱東川大儒,徵為祕書監,不就,作《爾雅注》。」按隋志有孫炎注疑

即叔然

《晉書郭璞傳》:「璞字景純,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於 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 注釋《爾雅》,別為音義圖譜傳於世。」

《蔡謨傳》:謨初渡江,見蟛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 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後詣謝尚而說 之,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勤學死。」

《梁書王筠傳》其自序曰:「《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 《本草》並再抄,未嘗倩人假手,並躬自抄錄。」

《玉海》:「貞觀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閱陸德明《經典音 義》,美其弘益學者,賜其家布帛百匹。」《易》《古文》《尚書》 《毛詩》《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孝經》《論語》《老子》《莊子》《爾雅 音》,合為三十帙,三卷。

《宋史袁逢吉傳》:「逢吉四歲,能誦《爾雅》《孝經》。」

《陸佃傳》:「佃字農師,越州山陰人。居貧苦學,夜無燈,映 月光讀書。禮部奏名為舉首,擢甲科。歷資政殿學士。 著書二百四十二卷,如《埤雅》等書,皆傳於世。」

《胡舜陟傳》:「舜陟遷侍御史,奏:向者晁說之乞皇太子 講《孝經》,讀《論語》,間日讀《爾雅》而廢《孟子》。夫孔子之後, 深知聖人之道者《孟子》而已。願詔東宮遵舊制,先讀 《論語》,次讀《孟子》。」

《羅汝楫傳》:「汝楫子願,字端良,博學好古,有《爾雅翼》二 十卷。」

《儒林傳》:田敏雖篤於經學,亦好為穿鑿,所校《九經》,頗 以獨見自任。如《爾雅》「椵,木槿」注曰:「日及」,改為「白及。」如 此之類甚眾,世頗非之。

王柏,字會之,金華人。著有《大爾雅》。

《楓窗小牘》:邢昺以《九經》及第,鬱為儒者,乃傾意欽若, 納身垢汙,為士流所薄。嘗奉敕撰《爾雅疏義》,其後太 學生郭盛言:昔人不分《老子》與韓非同傳,郭注邢疏, 無論周公不享其意,即先人得無稱冤地下?且郭迕 逆敗,邢附欽若,《爾雅》近正,今則近邪?盛舉九經,乞辭 此疏。時邢自稱子才之裔,太學中語曰:「景純有孫,子 才,無後。」

《歙縣志》:「洪榮祖字潛夫,為元平江路學錄,所著有《爾 雅翼音註》三十二卷。」

《婺源縣志》:「胡炳文字仲虎。幼嗜學,既長,篤志朱子之 學,上愬伊洛,以達洙泗淵源。所著有《爾雅韻語》」、 《明外史·寧獻王權傳》:「鎮國中尉謀㙔,束修自好,貫串 群籍,著《駢雅》三卷。」

《儒林傳》:「薛敬之所著有《爾雅便音》。」

李舜臣初苦漢、唐人注疏難入,已知其指歸在《爾雅》。 《爾雅》本六書,乃質以篆隸《廣韻》及陸德明《音義》,有所 纂述,鍵戶窮探,一時經學之士未有出其右者

爾雅部雜錄

编辑

王充《論衡是應》篇《爾雅》釋四時章曰:「春為發生,夏為 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四氣和為景星。」夫如《爾雅》 之言,景星乃四時和氣之名也,恐非著天之大星。《爾 雅》之書,五經之訓,故儒者所共觀察也。而不信從,更 為大星為景星,豈《爾雅》所言景星,與儒者之所說異 哉?

《爾雅》又言:「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醴泉乃謂 甘露也。今儒者說之,謂泉從地中出,其味甘若醴,故 曰醴泉。二說相遠,實未可知。《爾雅釋水》泉章一見一 否,曰:「瀸檻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懸出」,懸出,下出 也。是泉出之異,輒有異名。使太平之時,更有醴泉從 地中出,當於此章中言之,何故反居釋四時章中言 甘露為醴泉乎?若此,儒者之言醴泉從地中出,又言 甘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儒曰:「道至大者,日月精明, 星辰不失其行,翔風起,甘露降,雨濟而陰一者,謂之 甘雨」,非謂雨水之味甘也。推此以論,甘露必謂其降 下時適,潤養萬物,未必露味甘也。亦有露味甘如飴 蜜者,俱太平之應,非養萬物之甘露也。何以明之?案 甘露如飴蜜者,著於樹木,不著五穀。彼露味不甘者, 其下時地土滋潤流濕,萬物洽沾濡溥。由此言之,《爾 雅》,且近得實。緣《爾雅》之言,驗之於物。案味甘之露,下 著樹木,察所著之樹,不能茂於所不著之木。然今之 甘露,殆異於《爾雅》之所謂甘露。欲驗《爾雅》之甘露,以 萬物豐熟,災害不生,此則「甘露降下」之驗也。「甘露下」, 是則「醴泉」矣。

應劭《風俗通山澤篇》:「京謹按《爾雅》,『丘之絕高大者為 京。謂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春秋左氏傳》: 『莫之與京』』。」《國語》「趙文子與叔向遊於九京。」今京兆京 師。其義取於此。

陵《國語》:周單子會晉厲公於加陵。《爾雅》曰:「陵莫大於 加陵。」言其獨高厲也。陵有天性自然者,今王公墳壟, 各稱陵也。

丘謹按《尚書》:「民乃降丘度土。」堯遭洪水,民皆山棲巢 居,以避其害。禹決江疏河,民乃下丘,營度爽塏之場 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 中央下,像形也。《爾雅》曰: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 二在河北。

藪。謹按《爾雅》:「藪者,澤也。」藪之為言厚也,草木魚鱉,所 以厚養人君與百姓也。魯有泰野,晉有泰陸,秦有陽 紆,宋有孟諸,楚有雲夢,吳有具區,齊有海隅,燕有昭 餘祁,鄭有圃田,周有焦、漢濩。今漢有九州之藪,楊州 曰具區,在吳縣之西。荊州曰雲夢,在華容縣南,今有 雲夢長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縣西。青州曰孟諸, 不知在何處。《兗州》曰「大野」,在鉅鹿縣北。《雍州》曰「弦蒲」, 在汧縣北蒲谷亭。《幽州》曰「奚養」,在虎縣東。《冀州》曰「泰 陸」,在鉅鹿縣西北。《并州》曰「昭餘祁」,在鄢縣北。其一藪 推求未得其處。

《顏氏家訓風操》篇:「劉縚、緩、綏兄弟並為名器,其父名 昭,一生不為『照』」字,唯依《爾雅》「火」傍作「召」耳。然凡文與 正諱相犯,當自可避,其有同音異字,不可悉然。 《勉學篇》:《穀梁傳》稱:公子友與莒孥相搏,左右呼曰:「孟 勞。」孟勞者,魯之寶刀名亦見《廣雅》。

吾初讀《莊子》螝二首,《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 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逢人輒問, 了無解者。案《爾雅》諸書,蠶蛹名螝。音潰又非二首,兩口 貪害之物。後見《古今字譜》,此亦古之「虺」字,積年疑滯, 豁然霧解。

《書證》篇:「《月令》云:『荔挺出』。」鄭元注云:「『荔挺,馬薤也』。《說文》 云:『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廣雅》云:『馬薤,荔也』。《通俗文》 亦云:『馬藺』。」然則《月令注》荔挺為草名,誤矣。

《王氏談錄》:公言:《爾雅》《文選》,待文士之祕學也。使人知 之,必譏其所習淺末,至規撫裁取,不習或問。嘗戲曰: 「韓愈詩多用訓故,而反曰:『《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此人滅跡也。」

《太平清話》:韓昌黎嘗言:「註《爾雅》蟲魚,非磊落人。」歐陽 公序《韻總》亦曰:「儒莫暇精之,其有精者,往往不能乎 其他。」

《西溪叢語》:「蔡謨初渡江,見蟛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 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詣謝尚而 說之,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勤學死』』。」據《荀子·勸學 篇》云:「『蟹六跪而二螯』。注云:『跪,足也』。」引《說文》云:「蟹六足 二螯,首也。」今考《神農本草》,蟹八足二螯,其類甚多。六 足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爾雅》 云:「螖蠌曰螖」,即彭螖也。似蟹而小。螖,王穴切。謝尚云: 「讀《爾雅》說蟹,今本止有彭螖一事,而他更無,恐《爾雅》 脫文也。勤學」當作「勸學」,恐《晉書》本誤以勸為勤也。《建 康實錄》所引不誤。今許叔重《說文》云:「蟹有二螯,八足 旁行。」楊倞引云:「六足」,亦誤。又衍一「首」字,亦誤。《韓非子》 云:「蟹螯首如鉞。」即當有首字。「文字脫落,疑誤。學者可 為嘆息《焦氏筆乘》:「《爾雅》,《詩》,訓詁也。子夏傳《詩》者也。子夏輩六 十人,纂先師微言為《論語》。《論語》中言《詩》者多矣,子夏 獨能問《逸詩》,晦菴《讀詩綱領》,述《論語》十條而終之,子 夏得無意乎?《傳記》中言:『子夏嘗傳《詩》,今所存者《詩》大 《小序》又非盡出子夏,故曰:《爾雅》即子夏之《詩傳》也』。」《疏》 言:「《釋詁》,周公所作,今其中一字二字者姑弗論。謔浪 笑傲變《風》《詩》,焉得周公釋乎?『支干』」、「九州」、「五方」、「四極」、「彿 彿」、「徨徨」之類,《詩》無其文者,或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 要之傳《詩》者十九。且《爾雅》有《釋詁》《釋訓》,毛公亦以其 傳《詩》也。故其解《詩》,錯取《爾雅》之名,題曰《詁訓傳》,則《爾 雅》之傳《詩》,毛公固謂其然矣。《詩》有《風》《雅》《頌》,而獨云《爾 雅》者,《雅》有《小雅》兼乎《風》,《大雅》兼乎《頌》。何以故?《詩》之辭 有體,比之樂有音,《大雅》之體與音《頌》類也,《小雅》之體 與音風類也,故曰「《爾雅》兼頌風」矣。爾之言,近也,易也, 言其近且易,可以名雅也。古之解經者,訓其字不解 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漢儒尚然。至于後世,解者 益明,讀者益略,麤心浮氣,不務沉思。譬之遇人于途, 見其肥瘠短長,而不知其心術行業也。陸農師以說 《詩》有名,多識鳥獸草木蟲魚,注《爾雅》,又著《埤雅 井觀瑣言》《禹貢導渭》自「鳥鼠共為雌雄,同穴而處。」蔡 九峰謂其說不經,不足信。按《爾雅》云:「鳥鼠共穴,其鳥 名鵌,其鼠名鼵。」沈約《鮮卑傳》亦云:「甘谷嶺北,有雀鼠 同穴,或在山林」,或在平地,雀色白,鼠色黃,地生黃紫 花草,便有鼠雀穴。今臨洮渭源縣西二十里有鳥鼠 山,俗呼青雀山,其土人親見鳥與鼠共處一穴,相親 如匹偶,則孔說不誣。《地志》乃析為二山,云鳥鼠山乃 同穴之枝山,可為謬矣。宋南渡後,隴西地淪于金人, 南人無得至者,故蔡氏信《地志》而疑孔。

《日知錄》:《爾雅釋詁》篇:「梏,直也。古人以覺為梏。」《禮記緇 衣》引《詩》「有覺德行」作「有梏德行。」註未引。

《釋言篇》:「郵,過也。」註:「道路所經過,是以為郵。」傳之郵,恐 非古人以尢為郵。《詩賓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禮記王制》:「郵罰麗于事。」《國語》:「夫郵而效之,郵又甚焉。」 《家語》:「芾而麛裘,投之無郵。」《漢書。成帝紀》:「天著變異,以 顯朕郵。」《五行志》:「后妾當有失節之郵。」《賈誼傳》:「般紛紛 其離此郵兮,亦夫子之故也。」《谷永傳》:「封氣悖亂,咎徵 著郵。」《外戚傳》:班倢《伃賦》,「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 於罪郵。」《敘傳》,譏苑扞偃,正諫舉郵。皆是過失之義。《列 子》:「魯之君子,迷之郵者。」則又以為過甚之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