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08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八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八卷目錄

 小學部彙考四

  唐書藝文志小學類

  宋史藝文志小學類

  宋鄭樵通志小學類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小學考

經籍典第三百八卷

小學部彙考四 编辑

《唐書藝文志》
编辑

小學 编辑

《爾雅》:

按唐志爾雅十一條今入爾雅部

揚雄《別國方言》十三卷。

劉熙《釋名》八卷。

韋昭《辨釋名》一卷。

李斯等《三蒼》三卷郭璞解。

杜林《蒼頡訓詁》二卷。

張揖「《埤蒼》三卷。」

《三蒼訓詁》三卷。

《雜字》一卷。

《古文字訓》二卷。

樊恭《廣蒼》一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曹壽解。

顏之推《注》一卷。

司馬相如《凡將篇》一卷。

班固「《在昔篇》一卷。」

《太甲篇》一卷。

蔡邕《聖草章》一卷。

又「《勸學篇》一卷。」

《今字石經論語》二卷。

崔瑗《飛龍篇》篆草勢合三卷。

許慎《說文解字》十五卷。

呂忱《字林》七卷。

楊承慶《字統》二十卷。

馮幹括《字苑》十三卷。

賈魴《字屬篇》一卷。

葛洪《要用字苑》一卷。

戴規《辨字》一卷。

僧寶誌《文字釋訓》三十卷。

《周成解文字》七卷。

王延《雜文字音》七卷。

《王氏文字要說》一卷。

阮孝緒《文字集略》一卷。

彭立《文字辨嫌》一卷。

王愔《文字志》三卷。

顧野王《玉篇》三十卷。

李登《聲類》十卷。

《呂靜韻集》五卷。

陽休之《韻略》一卷。

又「《辨嫌音》二卷。」

夏侯詠「《四聲韻略》十三卷。」

張諒《四聲部》三十卷。

《趙氏韻篇》十二卷。

陸慈《切韻》五卷。

郭訓《字旨篇》一卷。

《古文奇字》二卷。

衛宏《詔定古文字書》一卷。

虞龢《法書目錄》六卷。

衛恆《四體書勢》一卷。

蕭子雲《五十二體書》一卷。

庾肩吾《書品》一卷。

顏之推《筆墨法》一卷。

僧正度《雜字書》八卷。

何承天《纂文》三卷。

顏延之《纂要》六卷。

又「《詰幼文》三卷。」

張推《證俗音》三卷。

顏愍楚《證俗音略》一卷。

李虔《續通俗文》二卷。

李少《通俗語難字》一卷。

諸葛穎「《桂苑珠叢》一百卷。」

朱嗣卿《幼學篇》一卷。

項峻「《始學篇》十二卷。」

王羲之「《小學篇》一卷。」

楊方《少學集》十卷。

顧凱之《啟疑》三卷。

蕭子範《千字文》一卷。

周興嗣「《次韻千字文》一卷《演千字文》」五卷

《黃初篇》一卷。

《吳章篇》一卷。

《音隱》四卷。

《難要字》三卷。

「《覽』字知源》三卷。

《字書》十卷。

《敘同音》三卷。

《桂苑珠叢略要》二十卷。

《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卷。

《古來篆隸訓詁名錄》一卷。

《筆墨法》一卷。

《鹿紙筆墨疏》一卷。

「篆書《千字文》」一卷。

《今字石經易篆》三卷。

《今字石經尚書》本五卷。

《今字石經鄭元尚書》八卷。

《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卷。

《今字石經毛詩》三卷。

《今字石經儀禮》四卷。

《三字石經左傳古篆書》十二卷。

《今字石經左傳》十卷。

《今字石經公羊傳》九卷。

蔡邕《今字石經論語》二卷。

《文字指歸》四卷。

顏師古注《急就章》一卷。

《武后字海》一百卷。凡武后所著書,皆元萬頃、范履 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衛業等撰。

李嗣真《書後品》一卷。

徐浩《書譜》一卷。

《古跡記》一卷。

張懷瓘《書斷》三卷。開元中翰林院供奉。

又《評書藥石論》一卷。

張敬元《書則》一卷。貞元中「處士。」

褚長文《書旨論》一卷。

張彥遠《法書要錄》十卷。弘,靖孫,乾符初,大理卿 裴行儉《草字雜體》。卷亡。

荊浩《筆法記》一卷。浩稱「洪谷子。」

二王、張芝、張昶等書一千五百一十卷。太宗出御 府金帛購天下古本,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偽, 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紙,為八十卷。又得獻之、張 芝等書,以「貞觀」字為印章跡,命遂良楷書小字以影 之。其古本多梁、隋官書,梁則滿騫、徐僧權、沈熾文、朱 异、隋總、姚察署記。帝令魏、褚卷尾各署名。開元五年, 敕陸元悌、魏哲、劉懷信檢校分益卷帙,元宗自書「開 元」字為印。

王方慶「《寶章集》十卷。」

又「《王氏八體書範》四卷。」

《王氏工書狀》十五卷。

元宗《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

張參「《五經文字》三卷。」

唐元度《九經字樣》一卷。文宗時待詔。

顏元孫《干祿字書》一卷。

歐陽融《經典分毫正字》一卷。

李騰《說文字源》一卷。陽冰從子。

僧慧力《像文玉篇》三十卷。

蕭鈞「《韻音》二十卷。」

孫愐「《唐韻》五卷。」

武元之《韻銓》十五卷。

元宗《韻英》五卷。天寶十四載譔詔集賢院,寫付各 道採訪使,傳布天下。

顏真卿:《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

李舟《切韻》十卷。

僧猷。「《辨體補修》《加字切韻》」五卷。

右《小學》類六十九家,一百三部,七百二十一卷。失姓名二十三家,徐浩以下不著錄二十三家,二千四十五卷。

《宋史藝文志》
编辑

《爾雅》
编辑

按宋志爾雅十五條今載爾雅部

揚雄《方言》十四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

劉熙《釋名》八卷。

許慎《說文解字》十五卷。

徐鍇《說文解字係傳》四十卷。

又《說文解字韻譜》十卷。

《說文解字通釋》四十卷。

僧雲棫《補說文解字》三十卷。

錢承志《說文正隸》三十卷。

呂忱《字林》五卷。

顧野王《玉篇》三十卷韋昭辨《釋名》一卷。

王僧虔《評書》一卷。

梁武帝《評書》一卷。

《千字文》一卷。梁?周興嗣《次韻》

顏之推《證俗音字》四卷。

又《字始》三卷。

虞荔《鼎錄》一卷。

蕭該「《漢書音義》三卷。」

陸法言《廣韻》五卷。

「唐元宗《開元文字音義》」二十五卷。

庾肩吾《書品論》一卷。

陸德明《經典釋文》三十卷。

顏元孫《干祿字書》一卷。

李嗣真《書後品》一卷。

《續古今書人優劣》一卷。

王之明《述書後品》一卷。

張懷瓘《書詁》一卷。

又《評書藥石論》一卷。

《六體論》一卷。

《古文大篆書祖》一卷。

《書斷》三卷。

顏真卿《筆法》一卷。

又「《韻海鑑源》十六卷。」

朱禹《善書評》一卷。

又有《唐名書贊》一卷。

林罕《字源偏傍小說》三卷。

《金華苑》二十卷。

張參「《五經文字》五卷。」

顏師古《急就篇注》一卷。

虞世南《筆髓法》一卷。

唐元度《九經字樣》一卷。

又《十體書》一卷。

張彥遠《法書要錄》十卷。

杜林岳《集備要字錄》二卷。

王僧虔「《圖書會粹》六卷。」

呂總《續古今書人優劣》一卷。

蔡希宗《法書論》一卷。

劉伯莊「《史記音義》二十卷。」

僧守溫《清濁韻鈐》一卷。

黃伯思「《東觀餘論》二卷。」

竇儼《義訓》十卷。

崔逢《玉璽譜》一卷。嚴士元重修,宋魏損潤色 郭忠恕《佩觿》三卷。

又「《污簡集》七卷。」

《辨字圖》四卷。

《歸字圖》一卷。

《正字賦》一卷。

孫季昭「《決疑賦》二卷。」

徐元「三家《老子音義》一卷。」

鄭文寶《玉璽記》一卷。

《景德韻略》一卷。戚倫等詳定。

宋高宗《評書》一卷。亦名《翰墨志》。

歐陽融《經典分毫正字》一卷。

沈立《稽正辨訛》一卷。

「唐耜《字說集解》」三十冊。卷亡。

錢惟演《飛白書敘錄》一卷。

周越《古今法書苑》十卷。

祝充「《韓文音義》五十卷。」

李舟《切韻》五卷。

丘世隆《切韻搜隱》五卷。

劉希古《切韻十玉》五卷。

胡元質《西漢字類》五卷。

陳天麟《前漢通用古字韻編》五卷。

陳彭年等《重修廣韻》五卷。

《韻銓》十四卷。

僧師悅《韻關》一卷。

丘雍《校定韻略》五卷。

《韻選》五卷。

《韻源》一卷。

孫愐「《唐韻》五卷。」

天寶元年,集《切韻》五卷。

釋猷。「《辨體補修》《加字切韻》」五卷, 丁度《切韻》十卷。

又《景祐禮部韻略》五卷。

《墨藪》一卷。不知作者。

賈昌朝「《群經音辨》三卷。」

夏竦《重校古文四聲韻》五卷。

又《聲韻圖》一卷。

司馬光《切韻指掌圖》一卷。

又「《類編》四十四卷。」

宋祁《摘粹》一卷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六卷

又二卷。

句中正「《雍熙廣韻》一百卷。」

《序例》一卷。

又《三體孝經》一卷。

楊南仲《石經》七十五卷。

又《三體孝經》一卷。

燕誨《字傍辨誤》一卷。

道士謝利貞《玉篇解疑》三十卷。

《象文玉篇》二十卷。

石懷德《隸書賦》一卷。

褚長文《書指論》一卷。

李訓範《金錄》一卷。

《翰林隱術》一卷。

荊浩《筆法》一卷。

《韋氏筆寶》「兩」字五卷。

徐浩《書譜》一卷。

又「《古跡記》一卷。」

宋敏求《寶刻叢章》三十卷。

劉敞「《先秦古器圖》一卷。」

李行中《引經字源》二卷。

朱長文「《續書斷》二卷。」

王安石《字說》二十四卷。

米芾《書評》一卷。

又《寶章待訪集》一卷。

呂大臨「《考古圖》十卷。」

李公麟《古器圖》一卷。

蔡京《崇寧鼎書》一卷。

張有「《復古編》二卷。」

《政和甲午祭禮器款識》一卷。

王楚「《鍾鼎篆韻》二卷。」

吳棫《韻補》五卷。

董衡「《唐書釋音》二十卷。」

竇莘「《唐書音訓》四卷。」

《宣和重修博古圖錄》三十卷。

趙明誠「《金石錄》三十卷。」

又《別本》三十卷。

薛尚功《重廣鍾鼎篆韻》七卷。

《歷代鍾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

《張孟押韻》十卷。

許冠《韻海》五十卷。

吳幵《童訓統類》一卷。

鄭樵「《石鼓文考》一卷。」

又「《字始連環》二卷。」

《象類書》十一卷。

《論梵書》三卷。

《書考》六卷。

《通志六書略》五卷。

郟升卿《四聲類韻》二卷。

又《聲韻類例》一卷。

淳熙監本《禮部韻略》五卷。

劉球「《隸韻略》七卷。」

潘緯「《柳文音義》三卷。」

僧應之《臨書關要》一卷。

呂本中《童蒙訓》三卷。

周燔《六經音義》十三卷。

李盛《六經釋文》二卷。

黃瓌《班書韻編》五卷 張。《石經注文考異》四十卷, 洪适《隸釋》二十七卷。

《隸續》二十一卷。

史浩「《童丱須知》三卷。」

朱熹《小學之書》四卷。

又《四子》四卷。

程端蒙《小學字訓》一卷。

呂祖謙《少儀外傳》二卷。

陳淳《北溪字義》一卷。

婁機《班「馬」字韻》二卷。

《漢隸字源》六卷。

《廣干祿字書》五卷。

《古鼎法帖》五卷。

楊師復「《漢隸釋文》二卷。」

馬居易「《漢隸分韻》七卷。」

翟伯壽《籀文》二卷。

胡寅注《敘古千文》一卷。

呂氏《敘古千文》一卷。

《慶元嘉定古器圖》六卷。

僧妙華「《互注集韻》二十五卷。」

羅點《清勤堂法帖》六卷。

李從周《字通》一卷。

遼僧行均《龍龕手鑑》四卷
考證
黃伯思《法帖刊誤》一卷。

釋元沖《五音韻鏡》一卷。

施宿《大觀法帖總釋》二卷。

又「《石鼓音》一卷。」

《蔡氏口訣》一卷。《名亡》。

《書錄》一卷。

《書隱法》一卷。

《筆陣圖》一卷。

《西漢字類》一卷。

《纂注禮部韻略》五卷。

《翰林禁經》三卷。

《臨汝帖》三卷。

《筆苑文詞》一卷。

《法帖字證》十卷。

《正俗字》十卷。

《書斷例傳》五卷。

《洪韻海源》二卷。

《諸家小學總錄》二卷。

《集古系時》十卷。

《蕃漢語》一卷。並不知作者。

劉紹祐《字學摭要》二卷。

洪邁「次李翰《蒙求》三卷。」

《集齋彭氏小學進業廣記》一部。

王應麟《蒙訓》四十四卷。

又「《小學紺珠》十卷。」

《小學諷詠》四卷。

《補注急就篇》六卷。

右「小學類」二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二卷。注:劉紹祐《字學摭要》。以下不著錄六部,六十九卷

《宋鄭樵通志》
编辑

小學 编辑

《三蒼》三卷。郭璞撰。秦相李斯作《蒼頡篇》,漢揚雄作 《訓纂篇》,後漢郎中賈魴作《滂喜篇》,故曰「三蒼。」

《蒼頡訓詁》二卷。杜林注。

《埤蒼》三卷。張揖。

《三蒼訓詁》三卷。

《廣蒼》一卷。樊恭。

《急就章》一卷。史游。

《急就章》二卷。《崔浩注》。

《急就章》一卷。《顏之推注》。

《急就章》三卷。《豆盧氏》撰。

《急就章》一卷。顏師古注。

《吳章》二卷。陸機:

《在昔篇》一卷。《班固》。

《太甲篇》一卷。《班固》。

《凡將篇》一卷。《司馬相如》。

《黃初篇》一卷。

《小學篇》一卷。晉「下邳內史王義。」

《小學篇》九卷。《楊方》。

《始學》一卷。

《勸學》一卷。《蔡邕》。

《幼學篇》一卷。朱嗣卿:

《始學篇》十二篇。項峻。

《小學篇》一卷。《王羲之》:

《發蒙記》一卷。晉著作郎束晳 「《啟蒙記》三卷。」晉·顧愷之

《啟疑記》三卷。顧愷之:

《詰幼文》三卷。《顏延之》:

《千字文》一卷。蕭子雲:

《次韻千字文》一卷。《梁·周興嗣》

《演千字文》五卷。

《古今字詁》三卷。張揖。

《雜字指》一卷。後漢·《郭顯卿》

《字指》二卷。晉·《李彤》

《小學總錄》二卷。

右《小學》三十三部,七十七卷。

《說文》二十卷。漢許慎纂,唐李陽冰刊定。

《說文》十五卷。宋徐鉉刊定。

《說文解字繫傳》三十八卷。徐鍇:

《補說文字解》三十卷。僧曇域。

《說文音隱》四卷。

《說文韻譜》十卷。徐鍇:

《說文字源》一卷。唐·《李騰集》

《字林》七卷。晉弦令呂忱。

《字林音義》五卷。宋揚州督護吳恭。

《古今字書》十卷。

《字書》十卷。

《字統》二十一卷。楊承慶:

《玉篇》三十一卷。陳左將軍顧野王。

《像文玉篇》三十卷。唐·釋慧力

《玉篇解疑》三十卷。「道士趙利《正類篇》」四十五卷。司馬光等。

《字類敘評》三卷。侯洪伯:

《要字苑》一卷。宋《豫章太守謝康樂》:

《括字苑》十三卷。馮幹。

《要用字苑》一卷。葛洪。

《常用字訓》一卷。《殷仲堪》。

《字屬篇》一卷。賈魴。

《要用雜字》三卷。鄒里。

《文字要記》三卷。《王義》。

《解文字》七卷。《周成》。

《文字集略》六卷。《梁·阮孝緒》

《字宗》三卷。《薛立》。

《文字譜》一卷。

《釋文》十卷。江邃。

《文字志》三卷。王愔:

《文字要說》一卷。王氏。

《難字要》三卷。

「《覽』字知源》三卷。

《字源偏旁小說》三卷。《東林生解》。

《字旨篇》一卷。郭訓。

《桂苑珠叢》一百卷。《諸葛穎》:

《桂苑珠叢略要》二十卷。

《俗語難字》一卷。隋·王劭

《雜字要》三卷。《隋·李少通》

《雜字書》八卷。僧正度。

《文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纂文》三卷。《何承天》:

《纂要》六卷。《顏延之》:

《文字釋疑》一卷。

《今字辨疑》三卷。李少通:

《啟疑》三卷。顧愷之:

《文字指歸》四卷。

《字海》一百卷。唐·《武后》

《干祿字書》一卷。顧元孫:按顧疑作顏

《佩觿》三卷。《郭忠恕》。

《稽正辨訛》一卷。

《龍龕手鑑》四卷。《燕·僧智光》

《文字釋訓》三十卷。《梁,僧寶誌》:

《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唐·明皇

《五經文字》三卷。唐·張參

《九經字樣》一卷。唐元度

《經典分毫正字》一卷。唐·歐陽融

右《文字》五十八部,七百二卷。

《音書考源》一卷。

《聲韻》四十一卷。周研。

《聲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

《韻集》十卷。

《韻集》六卷。晉安復令呂靜。

《四聲韻林》二十八卷。張諒。

《韻集》八卷。《段弘》。

《群玉典韻》五卷。

《文章音韻》二卷。《王該》。

《韻略》一卷。《陽休》之,

《修續音韻決疑》十四卷。李概。

《纂韻抄》十卷。

《四聲指歸》一卷。劉善經。

《四聲》一卷。《沈約》。

《四聲韻略》十三卷。《夏侯詠》:

《韻篇》十三卷。趙氏。

《音譜》四卷。李概。

《韻英》三卷。釋靜洪。

《切韻》五卷。陸慈。

《音韻》二十卷。《蕭鈞》。

《唐韻》五卷。孫愐:

《韻銓》十五卷。唐《武元之》。

《韻英》五卷。《明皇》。

《韻海鑑源》三百六十卷。《顏真卿》:

《切韻》十卷。唐·李舟

「《辨體補修》《加字切韻》」五卷。唐·僧猷智

《唐廣韻》五卷。張參。

《唐切韻》五卷。

《唐韻要略》一卷。《李邕》。

《雍熙廣韻》一百卷。宋朝句中正等詳定。

《集韻》十卷。丁度等修。

《禮部疑韻》二十卷。

《宋朝重修廣韻》五卷。陳彭年:

《五音廣韻》五卷。吳鉉:

《景祐韻》五卷。

《禮部韻略》五卷。王洙等修。

《雜文字音》七卷。王延
考證
《辨嫌音》一卷。《陽休》之,

《異字同音》一卷。

《證俗音》三卷。張推。

《證俗音略》一卷。《顏愍楚》:

《敘同音》三卷。

《聲韻圖》一卷。

《五音切韻樞》三卷。柳曜。

《切韻指元論》三卷。

《切韻指元疏》五卷。僧鑑言:

《歸字圖》一卷。劉守錫。

《三十六字母圖》一卷。僧守溫。

切韻之學,起自西域。舊所傳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而音博,謂之《婆羅門書》,然猶未也。其後又得三十六字母,而音韻之道始備。中華之韻,只彈四聲,然有聲有音,聲為經,音為緯。平上去入者,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宮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也,其體橫,故為緯。經緯錯綜然後成。文臣所作《韻書》備矣。釋氏謂此學為「小悟」 ,學者誠不可忽也。

《定清濁韻鈐》一卷。僧行慶。

《切韻內外轉鈐》一卷。

《內外轉歸字》一卷。

右《音韻》五十一部,七百九十卷。

《經典釋文》三十卷。《陸德明》。

《經典集音》三十卷。劉鎔。

《音訣》八卷。《郭逸》。

《群經音辨》七卷。宋朝賈昌朝

右《音釋》四部七十五卷。

《古文官書》一卷。後漢議郎《衛宏集》。

《古文奇字》二卷。《郭顯卿集》。

《古文雜字》一卷。

《汗簡》八卷。《郭忠恕》。

《纂古》一卷。《崔希裕集》。

《尚書古字》一卷。

古字略。《李商隱》。

《集綴古文》。裴光遠。

《集古文》。張揖。

《義雲章》 卷。

《古文字訓》二卷。

《集古四聲韻》五卷。夏,竦。

《鐘鼎篆韻》三卷。《王楚》。

《古篆禮部韻》五卷。釋守隆。

右《古文》十四部,二十九卷。

《六文書》一卷。

《四體書勢》一卷。晉:衛恆

《雜體書》九卷。釋正度。

《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卷。

《古今篆隸雜字體》一卷。《蕭子政》。

《古今篆隸訓詁名錄》一卷。

《古今文等書》一卷。

《篆隸雜體書》二卷。

《古今字圖雜錄》一卷。隋·曹憲

《文字圖》二卷。

《秦皇東巡會稽,刻石文》一卷。

《聖章草》一卷。《蔡邕》。

《飛龍篇篆草勢合》三卷。崔瑗。

《法書目錄》六卷。虞龢。

《五十二體書》一卷。蕭子雲:

《書品》一卷。《庾肩吾》。

《筆墨法》一卷。《顏之推》:

《麄紙筆墨疏》一卷, 《書後品》一卷李嗣真。

《書譜》一卷。徐浩:

《古蹟記》一卷。徐浩撰。

《書斷》三卷。張懷瓘:

《評書藥石論》一卷。張懷瓘:

《書則》一卷。張景元撰。

《書指論》一卷。《褚長文》:

《法書要錄》十卷。《張彥遠》。

草書雜體:裴行儉撰。

荊浩《筆法記》一卷。

王氏《八體書範》四卷。王方慶:

《書祖》一卷。張懷瓘:

《書法藥石論》一卷。張懷瓘:

《六體論》一卷。張懷瓘:

《御製評書》一卷。唐·太宗

有《唐名書評贊》一卷。

《臨書關要》一卷。僧應之。

《字學要錄》一卷。

《授筆法》一卷。

《古文篆隸體書記》二卷。

《辨字圖》一卷《敘書》四卷。

《懷素傳》一卷。《陸羽》:

《書禁經》一卷。

《傳授記》一卷。

《篆髓》六卷。鄭惇方:

《飛白書錄》一卷。

《文房四譜》四卷。

《金壺記》二卷。僧適之:

《隸書決疑賦》一卷。

《書品》十卷。

《明皇八分孝經》一卷。

《十般篆書》一卷。

王逸少《筆勢圖》一卷。

《續書評》一卷。《呂總》。

《法書》一卷。蔡希綜。

《古今書人優劣評》一卷。《梁武帝》。

《述書賦》三卷。竇永撰。竇泉注。

《古來能書人名》一卷。《王僧虔》:

《隸書正字賦》一卷。石《懷德》:

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卷。

《圖書會粹》六卷。

《蔡氏口訣》一卷。

《書隱法》一卷。

《墨藪》五卷。

《古今書法苑》十卷。宋朝周《越》。

《書評》一卷。《袁昂》。

《筆體論》一卷。虞世南:

《筆法要訣》一卷。李陽冰纂。

《筆法》一卷。羊欣:

《筆經》一卷。

《法帖釋文》十卷。《石蒼舒》:

《法帖釋文》。劉次莊。

右《法書》七十一部,一百五十一卷。

《婆羅門書》四卷。《隋志》一卷。

《外國書》四卷。

右《蕃書》二部,八卷。

《蜀川鐵鑑子》一卷。

「吳國山《天篆》」一卷。

《崆峒山石文》一卷。

《合山鬼篆》一卷。

《湘潭鑑銘》一卷。

《羅漢寺仙篆》一卷。

《羅漢寺仙隸》一卷。

右《神書》七部,七卷。

凡《小學》八種,二百四十部,一千八百三十九卷。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
编辑

小學 编辑

《史籀》十五篇。

《說文敘》曰:「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艾軒林氏曰:「《大傳》出於史籀,戰國以來俱用之,許氏微得其舊體。」唐元度曰:「秦焚《詩》《書》,惟《易》與史篇得全。王莽之亂,此篇亡失。建武中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說,所不通者十有二三。晉世此篇廢,今略傳字體而已。」注:今按:《說文》引王育說翟氏曰:「史籀變蒼頡之法,作大篆,摠天下字,一以會意。書法之壞,自籀始。」衛恆曰:「或與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元帝善史書。《應劭》曰:「史籀所作大篆。」

安帝年十歲,好學史書。《漢官儀》能通《蒼頡》《史籀篇》,補蘭臺令史。滿歲為尚書郎。歐陽公指石鼓為「籀書」,以前乎籀書,則古文科斗也。注:嚴延年善史書,奏成于手中。《貢禹》亦言「郡國擇便巧史書者,以為右職。」《王尊傳》:「司隸遣假佐。」蘇林謂取內郡善史書佐給諸府。《志》云:「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則外之郡國,內之諸府,皆有史書吏,以備剡奏也。

《八體》《六技》

《說文敘》:「秦書有八體: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漢興,有艸書、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古文、奇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佐書,即隸也。《尚書正義》亦云:「秦有八體,亡新六書,去大篆,刻符殳,書署書,加古文奇字。」 《志》謂「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律即尉律、廷尉治獄之律也。六體乃新莽之制,漢興,尉律所試者八體也,當從《說文》敘所謂「六技」 者,疑即亡《新六書》。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云:「殳書,伯氏之職也。古者文既記笏,武亦書殳。」 墨藪,秦始皇以祈禱名山,作刻符書用。

題印璽,蕭何作。署書。「題蒼龍」 「白虎」 二闕。

《蒼頡》一篇。

《說文》敘七國文字異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注: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考工記》注引《蒼頡篇》有「鞄。」「柯欘。」顏之推曰:「《蒼頡篇》李斯所造,而云『漢兼天下,海內并廁豨黥,韓覆畔討滅殘,非本文也』。」羅氏曰:「其篇雖名祖《蒼頡》,而實異史籀。」龜山楊氏曰:「圖書之文,天實兆之,非人私智所能為也。」秦人以吏為師,嚴是古之禁,盡滅先王之籍,漢興,去秦未遠也。科斗書世已無能知者,況數千載之後乎?揚子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世傳小篆,蓋李斯、趙高之徒以反古逆亂之心為之,其淵原可知矣。揚子或欲學《蒼頡史篇》,曰:「史乎史乎!愈于妄闕也。」 《張湯傳》《爰書訊鞫論》,報劉仲馮曰:「趙高作《爰歷》,獄吏用之。」

《凡將》一篇。

《文選蜀都賦》注引司馬相如《凡將篇》曰:「黃潤纖美宜制禪。」《藝文類聚》引《凡將篇》曰:「鐘磬竽笙筑坎侯。」注:《唐志》猶有此書,今闕。

說文引相如說

《急就》一篇。

《隋、唐志》謂之《急就章》。顏師古敘曰:「司馬相如作《凡將篇》,史游、景慕擬而廣之,元、成之間,列于祕府。舊得皇象、鍾繇、衛夫人、王羲之所書篇本,備加詳覈,凡三十二章。又見崔浩、劉芳所注未善,遂為解訓。」晁氏曰:「雜記名姓、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羅氏曰:「一本相傳是吳皇象」寫,比顏解本無「焦滅胡」以下六十三字,纔三十一章而已。國朝太宗皇帝嘗書此篇,又于顏本外多「齊國」、「山陽」兩章,凡為章三十有四。此兩章蓋起于東漢。按《急就篇》末說長安中涇渭家術,故此篇亦言洛陽人物之盛以相當,而鄗縣以世祖即位之地升其名為高邑,與先漢所改真定、常山並列,此為後漢人所續不疑。注:元帝善《史書》,游為此篇,皆稍近古。《傳》稱游「勤心納忠,有所補益」,豈此類耶?

《訓纂》一篇。

《揚雄傳》:史篇莫大于蒼頡,作《訓纂》《說文》敘孝宣時召通蒼頡讀者。注:《志》云:「徵齊人,能正讀者。」

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注:紀元始五年正月,「徵天下通知小學史篇者。」

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隋志》:「《三蒼》三卷,李斯作《蒼頡篇》。」注:江式曰:「《蒼頡爰歷》,博學後人。分五十五章為上卷。」按此即《志》所謂「閭里書師合三篇」者。

揚雄作《訓纂篇》。注:江式曰:「元壽中作」,為中卷,後漢郎中賈魴作《滂喜篇》。《江式》曰:「永元中,賈叔郎接記為下卷。」

故曰三蒼。徐氏曰:「賈魴以《三蒼》之書皆為隸字,隸字始廣,而篆籀轉微。」《說文繫傳》以蒼頡、爰歷、博學為《三蒼》。注:《史記正義》引《訓纂》,《說文》引揚雄說:「雄久為郎,校書麟閣,見天下上計孝廉及內郡衛卒會者,常提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異語。歸即以鈆摘次于槧,積二十有七歲而書成,名曰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方言》者,蓋《爾雅》之流也。十五卷。

劉棻從雄學,作《奇字》。注:《注》「古文之異者。」

杜林《蒼頡訓纂》一篇。

《杜鄴傳》:「初,鄴從張吉學,吉子竦從鄴學問。尢長小學,鄴子林正文字過於鄴竦,故世言小學者由杜公。」注:《隋志》:「梁有《蒼頡》二卷,杜林注。《說文》引杜林說

六書。」

《韓非子》曰:「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注:一云:「自營為私,背私為公。」

象事。注:《周禮注》云。「處事。」《說文序》云。「指事。」

象意。注:《周禮注說文序》云:「會意。」

象聲:注:《周禮注》云:「諧聲。」《說文序》云:「形聲。」《周禮疏》云。《書》有六體。形聲實多。

夾漈鄭氏曰:「書契之本,見於文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文有子母,主類為母,從類為子。文字之本,出於六書。象形指事文也;會意諧聲,轉注字也。假借者,文與字也。」 古《三墳》,伏羲氏始畫八卦,命臣飛龍氏造六書。《說文》引孔子曰:「一貫三為王,推十合一為士。栗之為言續也,黍可為酒,禾入水也。烏盱呼也。貉之為言惡」 也。牛羊之字。以形舉也。凡在人下。故詰屈。狗叩也。視犬之字。如畫狗也。未詳所出然。

似非孔子之言。或《緯書》所載也。

《諷書》九千字以上,一字或不正,輒舉劾。

羅氏曰:「古來用字,約少板策,所書多者纔百名以上。今漢代試為史者,一童所記至九千字,烏睹!古所謂正哉。」注:《劉勰》云:「馬字缺畫,而石建懼死,雖云性謹,亦時重文也。」

龜山楊氏曰:「先王之時,《書》必同文,故建官以達之,所以一道德之歸,立民信也。漢初猶有課試之科、舉劾之令,以同天下之習。」

《古文》:

科斗之書,始于蒼頡,其文至三代不改。周宣王時,雖史籀《大篆》十五篇,猶與科斗並行。故終三代,所用者惟篆與蒼頡二體。盧植曰:「古文科斗,近于為實,而厭抑流俗,降在小學。」 衛宏《古文奇字序》云:「秦改古文以為篆隸。」

隸書。

趙氏明誠曰:庾肩吾云:「隸書,今之正書也。」張懷瓘《六體書論》亦云:隸書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至歐陽公《集古錄》誤以八分為隸書,自是舉世凡漢時石刻,皆目為漢隸。注:東魏《大覺寺碑》陰,題韓毅隸書,蓋今楷字也。沙隨程氏曰:「《書苑》云:『蔡文姬言:割程隸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千文》曰:『杜槁鍾隸』。」唐孫過庭《草書譜》曰:「元常專精於隸書,伯英元工于草體,彼之二美,逸少兼之。」此以真行為隸也。鍾、王未嘗為,今所謂隸書者也。梁蕭子雲以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隸式。」此以真、行為隸無疑。本朝任玠序范度《五體千文》云:「隸則統乎羲、獻、鍾、庾、歐、虞、顏、柳真、草之輩,八分則酌乎篆、隸之間。」又其證也。陸氏曰:「周越《書苑》云:『郭忠恕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隸書乃今真書』。」愚按《唐六典》注亦云:「隸書,典籍表奏及公私文疏所用。」徐鉉謂隸書之法,有刪繁補缺之論,則其偽譌斷可知矣。唐張懷瓘《書斷》云:「八分,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始皇時,官務稍多,得次仲文簡略,赴急速之用。」

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韋昭曰:「臣,班固自謂也。」

《隋唐志》:「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各一卷。」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