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六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六十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十四
明七
梁紀 程廷光
桑拱陽 鄒元標
袁黃 王納諫
金九疇 馮夢禎
楊起元 湯顯祖
袁宗道 董其昌
王肯堂 盧廷選
李廷機 鄒德溥
湯賓尹 孫慎行
唐虞佐 吳默
趙維寰 孫奇逢
黃景星 曹學佺
陸鍵 汪應魁
楊肇芳 劉宗周
王三善 樊良樞
陸夢龍 繆昌期
羅喻義 錢繼登
吳從周 洪垣
余時英 雷鳴春
金光弼 魯世任
秦鏞 鄒期相
吳鍾巒 趙仲全
呂賢 應璋
戴思孝 張廷芳
謝顯 何廷矩
方汝揚 周晏
楊忱中 申錫
陳以忠 紀通
劉髦 桑日昇
謝憲 汪禔
孫攀 陳仁錫
黃道周 倪元璐
張溥 趙郡
陳際泰 艾南英
金玉節 汪思敬
陳三績 羅士昱
施達 郭光
程智 高夔彥
吳亮采 嚴祖孫
萬斯大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十四
编辑明七
编辑梁紀
编辑按《山西通志》:「梁紀,字理夫,號晴石,稷山人。十歲解文 字大義,十九從任望山先生授《易》,三越月即卒業歸。 隆慶己酉舉於鄉,絕意進取,一以依親為念。後以母 命謁銓,業已投牒,夢母病輒急歸,矢志不出,鄉里宗 族咸稱曰孝,相率以聞於官。萬曆癸未,遙授南京都 察院都事。實迫母命,聊以免諸生頭角,終非所好也。」 紀生平好讀書,此外絕無所嘗試。諸以經義問難至 者,無疏戚遠邇,無不盡心以告。大率一稟晦翁《集註》。 行常軌於道義,而言必準諸聖賢,不苟取,亦不苟與。 居常揜扉據梧校書,手不停披者七十年,至八十餘, 猶誦讀不輟。所著有《四書大要》《易經大要》《易經定說》 《山居稿樗》《櫟子書義日抄》《養生雜錄》《聯對》《紀問》。所纂 有《四書蔡林說抄》《易經蔡林說抄》《制科文則》《試義蒐 奇》、敬軒先生《經學心見》《古今批評》《秦漢文選》《唐律類 抄》,總千餘卷。卒,年八十有二。諸士紳之在及門者,私 諡曰「靖孝先生。」
程廷光
编辑按《休寧縣志》:「程廷光,字復所。萬曆時名儒無錫吳桂 森,學《易》于武進錢一本,受所著《管見像鈔》,因廣其意, 作《像象述》,多就正於廷光。東林之興,每與桂森居講 席。及高攀龍沒,書院丘墟,間過道南,班荊念舊,不勝 憤慨。崇禎初,桂森建麗澤堂,又築小室,名來復,日與 講易其中,東林之緒,賴以不墜。其自署曰『東林後學』。」 卒祀崇正書院。所著有《五經講義》《四書正宗》。
桑拱陽
编辑按《臨汾縣志》:「桑拱陽,字暉升,幼而謹嚴,七歲入小學, 十五見《近思錄》,遂以聖賢為分內事。領萬曆癸酉鄉 薦,撫臺吳甡禮聘講學于晉陽,屬纂《家禮屏風》并所 著詩解疏薦上聞,詔下徵焉,以母老力辭。癸未秋,以 疾卒。拱陽奉程朱之教,倡明河東間,從者數百人,講 究不輟。學憲、巡撫及州道以禮聘講學者,前後不下」 數十次。生平所著書,有《四書則春秋說義》《勸學問心《時習賢孝篇》《松風草集》。
鄒元標
编辑按《吉安府志》:「鄒元標,字爾瞻。幼聰穎嗜學,通貫經術。 萬曆丁丑進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雖登顯仕, 手不釋卷,著述甚富,學者稱南皋先生。所著有《易彀 通》《禮記正義》及雜著文集等書行世。」
袁黃
编辑按《河南通志》:「袁黃,字坤儀,號了凡,吳江人。萬曆丙戌 進士。授寶坁知縣,遷兵部職方,罷歸。天啟中,追贈尚 寶司少卿。黃博學多能,凡六經、子史及天文、河洛水 利、役賦以及奇門六壬、岐黃堪輿之學,莫不周悉。所 著有《群書備考》,殊簡而核,學者頗珍之。又有《游藝家 塾文規》,《續文規》評論極精。子儼,天啟乙丑進士。」
王納諫
编辑按《江都鄉賢錄》:「王納諫,字聖俞,號觀濤。萬曆癸卯解 元,丁未成進士,歷吏部四司,於書無不讀原本六經, 有《會心言》《四書翼註》《易經家訓》《初日齋文集》,及所選 《老》《莊》《左》《國》《管》《韓》《荀子》《淮南蘇文》等集行世。」
金九疇
编辑按《江都縣志》:金九疇,字禹吾,本休寧人,世以儒顯。九 疇尤嗜學,建東山書屋,鑿八卦井,畫八景圖,終日玩 索,吟詠其間。猶以墳典未備,乃遍遊江南北,訪求異 書。以揚州為四方名卿學士往來通會之區,遂卜宅 讀書其地。補江都諸生。既又入太學,求讀全監書,聞 見益博,歸而著書曰:『吾以此遺子孫足矣』。所著有《自 訂易》《書》《詩》《春秋左傳》《周禮》《儀禮》《禮記諸經集說讀本》, 藏於家。
馮夢禎
编辑按《嘉興府志》:「馮夢禎,字開之,秀水人。萬曆丁丑會元, 歷國子監祭酒。夢禎深於經術,每一義出,學者奉為 楷模,稱為具區先生。及罷歸,築室孤山之麓,家藏《快 雪時晴帖》,名其堂曰『快雪。四方弟子日進,身執經卷, 朱黃甲乙,清歌洞房,絃誦之聲與笙管相答,海內比 之馬融。復出所著有《尚書大意》及文集若干卷』。」
楊起元
编辑按《歸善縣志》:「楊起元,字復所,萬曆丁丑進士,改庶吉 士,累官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於六經皆有著述, 所著有《尚書錄》等書,行於世。」
湯顯祖
编辑按《臨川縣志》:「湯顯祖,字玉茗,萬曆癸未進士,除南京 太常博士,稍遷南祠部郎中。抗疏劾政府,謫典史,量 移知遂昌縣。所著有《玉茗堂尚書兒訓》及文集等書。 著述甚富,頗重於時,與歸有光、楊起元、胡友信稱四 大家。」
袁宗道
编辑按《公安縣志》:「袁宗道,字伯修,萬曆丙戌會元,選庶吉 士,授編修,歷官春坊中允,至右庶子,贈禮部侍郎。有 二弟:宏道,字中郎,歷稽勳;中道,字少修,歷儀部。世稱 公安三袁也。三袁皆有才學,宗道尤專精經術,著《尚 書纂注》三卷。」
董其昌
编辑按《華亭縣志》:「董其昌,字元宰。以尚書起家,萬曆十七 年進士,改庶吉士,歷禮部尚書。崇禎三年加太子太 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二。贈太子太傅,諡文敏。 書法精絕,經術宏深,著有《書經原旨》等書行世。」
王肯堂
编辑按《金壇縣志》:「王肯堂,字損齋,中丞樵之子。萬曆己丑 進士,改庶吉士,除翰林院檢討。嘗撰《尚書要旨》三十 一卷,原本家學,而為學士家刺經訓故之用,殊有裨 於後學,儒者稱之。」
盧廷選
编辑按《莆田縣志》:「盧廷選,字真常,萬曆壬辰進士,歷官湖 廣參政。嘗撰《尚書雅言》六卷,採唐孔氏以後至宋蔡 氏所詁,而折衷己意,存其異同。湯顯祖稱其有疏通 知遠之益,蓋深於書者。」
李廷機
编辑按《晉江縣志》:「李廷機,字爾張,萬曆癸未第二人及第, 官至大學士,諡文節。經術淹通,文章古雅,所著有《易 經纂注》四卷、《易答問》四卷,及雜著述皆行於世。」
鄒德溥
编辑按《安福縣志》:「鄒德溥,字泗山,萬曆癸未進士,改庶吉 士,歷官司經局洗馬。博學該通,尤究心經學,所著《易 會》及文集行於世。」
湯賓尹
编辑按《宣城縣志》:「湯賓尹,字霍林,萬曆乙未,賜進士第二 人,官至國子祭酒。博通經術,撰述甚富,所著《易經翼 註》等書行於世。」
孫慎行
编辑按《武進縣志》:「孫慎行,字聞斯,萬曆乙未賜進士第三, 歷官禮部尚書。年四十六始受《易》,有《初易》《二易》《三易》 《四易》,題曰《周易明洛義纂述》,凡六卷。又有《不語易義二卷,學者稱淇澳先生。卒贈太子太保,諡忠介。」
唐虞佐
编辑按《江都縣志》:「唐虞佐,字毓河,以儒學世其家。性警敏, 於經史子籍四部之書無不周覽,尤淹通經術。萬曆 間,由明經授浙江開化知縣。性恬退,雅不樂仕進,嘗 閉戶著書自娛。所著有《詩經纂要》二十卷,《詠梅山莊 集》十卷諸書。其後子孫皆以儒術顯名於朝,為江都 之望云。」
吳默
编辑按《蘇州府志》:「吳默,字因之,吳縣人。萬曆壬辰進士,歷 太僕寺卿。著有《易說》六卷及文評、文集行世。」
趙維寰
编辑按《平湖縣志》:「趙維寰,字無聲,萬曆庚子鄉試第一,署 海寧縣儒學教諭,遷南國子監丞,轉刑部主事,歷郎 中。著有《尚書蠡》四卷,董其昌為之序。又有《讀史快編》 等書。」
孫奇逢
编辑按《容城縣志》:「孫奇逢,字啟泰,號鍾元,萬曆庚子舉人。 十一徵不起,卒年九十有二。著有《書經近指》諸書。」
黃景星
编辑按《莆田縣志》:「黃景星,字若頃,萬曆辛丑進士,授赤城 司李,遷儀曹,累官廣東布政使。著有《尚書解》及各經 解並文集行世。」
曹學佺
编辑按《候官縣志》:「曹學佺,字能始,萬曆乙未進士,累官廣 西右參議。魏忠賢黨摘其所撰為謗書,除名為民。崇 禎中,起復廣西,疏辭歸家,殉節死。所著有《易可說》,又 著《書傳會衷》及文集等書。」
陸鍵
编辑按《平湖縣志》:「陸鍵,字開仲,號實府,都御史萬垓之子。 萬曆丁未進士,仕建昌府推官。嘗注《尚書》,精研深入, 多發金壇王氏所未逮,博而不泛,深而不僻,名為《尚 書傳翼》,凡十卷。」
汪應魁
编辑按《休寧縣志》:「汪應魁,字元杓,專攻《尚書》,嘗訂正《尚書 句讀》六卷。顧錫疇見而歎曰:『《尚書》蔡傳,邇來坊刻,亥 豕混淆。汪元杓,余通家子也,從余遊,遵京本精校,詳 其句讀,令窮經者有指南,有志翼經者也』。」
楊肇芳
编辑按《金壇縣志》:楊肇芳,字葆元,以明經授婁縣儒學訓 導,嘗注《經解》,未成而歿,惟《尚書副墨》六卷行於世。楊 廷樞曰:「葆元率其兩子公才、公穎,苦研經術,《副墨》一 編,典型在目。」
劉宗周
编辑按《山陰縣志》:「劉宗周,字念臺,萬曆辛丑進士,仕至都 察院左都御史。聞南京不守,不食死。著有《周易古文 鈔》三卷,《讀易圖記》一卷,《易衍》二卷。」
王三善
编辑按《永城縣志》:「王三善,字彭伯,萬曆辛丑進士,累官右 僉都御史,巡撫貴州,死寇難,贈兵部尚書。著《周易彖 注》九卷。」
樊良樞
编辑按《進賢縣志》:「樊良樞,字致虛,萬曆甲辰進士,累官廣 東右布政。著有《易疑》一卷,《易象》二卷,《易贊》二卷。」
陸夢龍
编辑按《山陰縣志》:「陸夢龍,字景鄴,萬曆庚戌進士,累官廣 東按察使,降補河南布政司參議,尋備兵固原。崇禎 七年,死寇難,贈太僕寺卿,諡忠烈。著有《易略》三卷。」
繆昌期
编辑按《江陰縣志》:「繆昌期,少好學,博通經術。萬曆癸丑進 士,歷官左春坊左諭德。殉璫難,贈詹事,諡文貞。著有 《周易會通》十二卷。」
羅喻義
编辑按《益陽縣志》:「羅喻義,字禹鐘,號萸江。萬曆癸丑進士, 累官至戶部侍郎。著有《讀易內篇》《問篇》《外篇》共七卷。」
錢繼登
编辑按《嘉善縣志》:「錢繼登,字龍門,萬曆丙辰進士,官至右 僉都御史,總理兩淮鹽法江防,著《易簣》三卷。」
吳從周
编辑按《婺源縣志》:「『吳從周,字文卿。為諸生時,即潛心理學, 精研語錄。由明經司教皖城,轉國子學正,闡揚程朱, 卓然師表。擢杭州通判。臥理錢塘,民無冤抑。尤以講 學明道為務,學者稱平沙先生』。所著有《易經明訓》《春 秋心印》《語錄會編》諸書行於世。」
洪垣
编辑按《婺源縣志》:「洪垣,字峻之。十六補諸生。嘗取顏氏其 殆庶幾者,苦心探求,久之而恍然有悟。既登第及甘 泉門,論學相得。由永康令考最拜御史,按視兩淮鹽 政,廣東主考。在臺七年,疏諫巡幸,選宮嬪,除鹽弊,清 選法,黜貪汙,討篡逆,前後章奏數百。出知溫州,四載 致仕。居官務行其所學,絕不以寵辱介意。宦轍所至捐俸各立書院,創膳田,集郡人士講論;即下逮氓庶 吏胥,亦令環立而聽,欲以斯學遍醒人心。既歸林,日 與同志論學切劘。卒,年八十七。著有《歷朝史說》《周易 玩辭》《理學要錄》《緒言》《聞言》《應跡言》等書。
余時英
编辑按《婺源縣志》:「余時英,字景淳。九歲時,聞日者言,母命 不永,與姊相持泣,每夜靜拜天祈母壽十二三。讀書 餘閒,習種植樵採事,喜曰:『今而後能紓二人憊矣』。尋 從洪垣及兄鏞講性學。十九冠,貧不能行禮,取《冠禮》 冠義,莊誦之。二十二婚,首以善事二人,厚其弟,與婦 約,始受徒,苦志夜讀,不設枕席,一疾幾殆。慕鄒文莊」 之學,往師之,得所入處。時學者每以朱、陸耑內務外 為辨。時英曰:「今人夢夢坐不識性耳。性有動有靜,靜 合萬殊為一本,若在內也,然內者未嘗不外;動分一 本為萬殊,若在外也,然外者未嘗不內。吾所學,不內 不外,不朱不陸,惟性之求。性定而學定矣;性一而學 一矣。性無內外,學無內外矣。」萬曆丙戌,抱微疾,命童 子開窗語諸人曰:「吾心之明,有如此月。」遂逝,年七十 九.。徽六邑學者祀之於會。所著有《孝經集義》行於世。 其經子、《性鑑》諸書,纂抄十七種,藏於家。
雷鳴春
编辑按《衡州府志》:「『雷鳴春,字以時,耒陽人。由萬曆歲薦,仕 南昌縣教諭。與章潢發明《易》象,謂《易》本因象設教,而 王輔嗣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之旨,與聖人用意不合。 因與潢及黃汝亨、姜士昌共定《易》說,學者稱之。」
金光弼
编辑按《吉安府志》:「金光弼,字右辰,號天擎,本休寧人。祖父 徙居永新,遂入籍焉。右辰生而穎異,記書日積寸。年 十二,補弟子員,通經術,善詩古文辭。刻意冥求,旁及 百家,於古今興亡、地輿形勢、星曆氣候、山林、兵筴、河 渠圜府、方技稗說,扺掌奮舌,辨如決河。會天下多故, 留心當世之務,好談兵,籌禦九邊事,鑿鑿可見之施」 行。貢入北雍,大司成傅新德與語,大驚曰:「有才如此, 困於逢掖,吾輩端坐而稱師,豈不媿哉!」內閣葉向高、 張位咸國士禮之,名滿天下。惜年未五旬而卒,不獲 展其志焉。生平著述數十萬言,有《書經禹貢考》《洪範 衍義》《春秋三傳折衷》《讀史雜論》《功臣傳》《九邊考》《旁觀 錄》及《金竺山房詩集》。詩集,臨川湯顯祖選刻,序之行 世。餘俱藏諸家。
魯世任
编辑按《山西通志》:「魯世任,字媿尹,庠生。萬曆間,聞絳州辛 復全之學,約同邑王世封,負笈二百餘里,受業辛門。 歸,立正學會於邑之三聖廟,凡有所講,必見諸行。天 啟丁卯,舉於鄉。未歸家,先謁辛師於絳。讀書講學,二 十餘年不少輟。崇禎中,當路采公論,與內丘喬中和 等同以理學薦,除知河南鄭州事。甫蒞任,建中天書」 院,定期入講,薦紳士庶樂聽者幾千人。流寇至,躬擐 甲冑迎戰於河干,不勝,自刎。鄭士女老幼旋繞奔哭, 聲徹百里。肖像於中天書院,歲時致祭。所著《問途贄》 《大學貼身解》《中庸說》《易經說》,藏於家。
秦鏞
编辑按《無錫縣志》:「秦鏞,字大音,崇禎丁丑進士,筮仕清江 縣。己卯分較,得士皆文林翹楚。擢河南道監察御史, 封事數十上,而奸邪當路,滄海變桑田矣。托跡藥師 菴,取白沙陳先生語,顏其楣曰『千休館』。所著有《易序 圖說》《周子通書半解》《皇極內篇》《小衍》等書。《易序》以《上 經》分五段,象陽,《下經》分四段,象陰,每段爻數陰陽配」 合《通書》較定篇章,前二圖明太極妙合先天之象,後 三圖明《通書》九卦統括全《易》之旨,皇極倣《易彖》之意, 疇為之衍,復,為說九篇,引其端,纂輯先儒述作,釐為 四種。語曰「語上」篇,文曰「在茲」篇,詩曰「沂詠篇。」綜其事 實,人各一首。曰行己篇。所作詩歌古文辭為《參同閣 集》。尚有《雜論語》《雜孟子》《尚書辨體》《奏疏〈講錄〉》《淮海年 譜》暨《錫山文獻考》,藏於家。卒年六十有五。其歿之前 一日,呼子弟榻前,口授《辭世語》,其詞曰:「義盡仁至,乃 聖賢事。一間未達,欷歔往事,千休館中,朝斯夕斯,十 七年來,頗愜心期。今日之事,非不獲已,偶厭人世,夕 死可矣。」
鄒期相
编辑按《無錫縣志》:「鄒期相,字公寅,有學行,廩於庠,與兄期 楨分立講席。崇禎中,以賢良徵,就粵西州判,轉衛經 歷,疾卒,年六十。嘗自諗:『不可與父兄師友言者不為; 不可與父兄師友為者不言』。」著有《易書》《孝經》《四書筆 旨》,藏於家。學者稱「忠餘先生。」
吳鍾巒
编辑按《武進縣志》:「吳鍾巒,字巒穉。崇禎甲戌舉進士,選長 興令。方赴任,在途述孫文介《困思抄》,為守身法以自 省。在長興靖盜安民,暇則與諸生講德考業。丙子分 考浙闈,得士錢肅樂等罷歸,家居讀《易》,朝夕不輟,作 《勸學說》。甲申冬,詔除禮部主客司主事。乙酉聞國變, 至九月二日,積薪自焚於文廟左廡樓下,年七十五學者稱「霞舟先生。」所著有《周易卦說》《大學衍註》,霞舟 攜卷、語錄、雜著若干卷,藏於家。
趙仲全
编辑按《江南通志》:趙仲全,字文質,號梅峰,涇縣人。少補諸 生,博綜群籍,動遵矩矱,與世寡營,得宋諸大儒書誦 之,迺嘆曰:『道在是,安事雕蟲乎』?嗣以目疾,絕意仕進, 隱居教授,鄉鄰嚴事之。布衣蔬食,安若寒素。治家肅 雍,年八十有八,疾卒。所著有《易學洪範會極》十卷,《語 錄》二卷,詩銘文集五卷,《道學宗師錄》五卷,《古本大學 朱陸辨》《趙氏家乘》《天然聲韻》諸書,粹然一出於正,學 者稱為「梅峰先生。」
呂賢
编辑按《江西通志》:「呂賢,字示器,永豐人。少補諸生,博聞彊 記,敦善行不怠。藏修於鵝峰之東南木山,不慕聞達。 及父終母疾,遂自削學籍,歸養於家。母歿在殯,舍人 失火,賢伏柩號慟,流血被體,爇燎鬚鬢,身不少郤。俄 風反移柩。學使邵文莊公廉知之,欲以奏聞,乃列狀 辭免。治家遵禮,不諂流俗。居恆讀書,期於涵泳得味」, 尤喜吟味。有詩曰:「讀書多過目,養性欲忘年。」卒,六十 一。所著有《皇極經世》《律呂新書》《正蒙》《洪範》諸解,及《鵝 峰遺稿》行於世。
應璋
编辑按《浙江通志》:「應璋,字德夫,永康人。嘗學於楓山先生, 一見語以黃勉齋所云『真實心地,刻苦工夫,璋佩服 不懈,先生稱其純篤焉。以貢授徽學訓導,補長樂,再 遷羅源教諭。正己率人,士皆樂從其教。致仕歸,年九 十終。學者稱為東白先生。所著有《四書索微》《尚書要 略》等書』。」
戴思孝
编辑按《婺源縣志》:「戴思孝,字永言,少端靜,不逐群兒戲。甫 受經,即通大義。弱冠補郡庠,與同邑十一子締正社, 以正學相勉勵。謂吾儕居近紫陽,歷世未遠,雙湖、雲 峰、少原、登原,一脈相承。忝為後死,不應聽其中絕。踰 壯,舉明經,以授讀著書終其身,於經書大全、性理綱 鑑及經濟百家之言,靡不研究其極。卒年六十七。學」 者稱「華渚先生。」著有《四書解》《壁經解》《閱史隨筆》《編年 家訓》及文集六卷,藏於家。
張廷芳
编辑按《福建通志》:「張廷芳,晉江人。世居方山下。父謙齋,以 文學自名,召為石井書院司糾。廷芳世其業,以講明 理學為己任。冠昏喪祭,一遵朱子家禮。自號退密翁。 嘗著《易經十翼章圖蘊義》十卷,卒於家。」
謝顯
编辑按《祁門縣志》:「謝顯,字惟仁,苦心問學,家貧甚,或勸之 治生,顯曰:『治生孰若治心』?」弱冠抗顏為人師,嚴毅方 正,不徇時好,聞人有謔浪語,輒不懌,鄉里敬憚之。博 綜經史,尤邃於《易》。嘗自誦曰:「欲為天下屠龍手,肯讀 人間非聖書。」會甘泉講學南都,往質焉,屢問而屢不 答,茫然自失,覺其始之所學猶外也,退乃於靜中求 之,久而有得,甘泉器之。歸構神交館,與謝芊、方瓘等 日相究竟。卒,年四十九。所著有《聖諭演易說》併文集 諸編。
何廷矩
编辑按《廣東通志》:「何廷矩,字時振,番禺人。為郡諸生,以文 行為督學胡榮所器重。見白沙,即棄舉子業,從之遊。 會將秋試,廷矩毅然謝去,榮遣人乘馬追之,謝曰:『泉 石疾已在膏肓矣』。遂不復出。所著有《禮意大全》三十 卷,《存羊錄》十卷,皆本《周禮》云。」
方汝揚
编辑按《溧陽縣志》:「方汝揚,家貧學古,邃於《易》理,喜胡雲峰 之說,推衍成帙,為何棟如、史孟麟所賞,學者稱為聞 崖先生。所著書皆藏於家。」
周晏
编辑按《溧陽縣志》:「周晏,字叔夜,僻處湖東,覃思《易》學,遊於 金沙,從王損庵深談名理,多所契會,尤為湯義仍所 知,所著《易徵》,世傳之。」
楊忱中
编辑按《金華府志》:「楊忱中,字德夫,義烏人。由國子監丞累 遷朝請大夫,知蘄州。著《易原》三卷。其言欲觀八卦生 而為六十四卦,請玩《先天圖》,欲觀八卦重而為六十 四卦,則《繫辭》《說卦》之所言亦不可以無攷。康節之極 數知來,其妙在於加一倍法,而重卦之本旨則恐不 專在是,自為一義可也。其不苟同如此。」
申錫
编辑按《四川總志》:「申錫,夔州人。嘗作《先天太極圖》諸書,自 一歲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圖說,至於九疇會極」、「中央 立極、中星合極,復分畫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圖》以釋 其義。讀書至老不倦。」
陳以忠
编辑按《揚州府志》:「陳以忠,字恕先,江都人。初生,室中聞荷 香,兩日不散。補弟子員,四方問字者,屨滿戶外。尤精《易》義,常曰:『六爻之義,統於大象』。更為六十四卦《大象 說》,王汝亨見之,曰:『今之虞翻也』。」
紀通
编辑按《廣東通志》:「紀通,字守塞,號豫一,居平南松柏山之 麓。生而神靈,精《皇極經世》之數,事二親盡孝。由貢授 訓導,閉齋讀《易》,每言奇中。已而掛冠東歸,修館屋,教 授弟子,屢舉大賓不就。所著有《松溪集》。」
劉髦
编辑按《吉安府志》:「劉髦,字孟恂,永新人。兒時即能通經史 大義,長益勵學,嘗受《易》於廬陵謝子方,子方大奇之。 既領鄉薦,遂不求仕進,究心經術,窮極洛、閩指要以 教鄉邑之來學者,無不各成其才。學者即所居稱為 石潭先生。所著有《覆瓿集》《示兒錄》《易傳撮》。」
桑日昇
编辑按《零陵縣志》:「桑日昇,字本生。性穎而介,讀書暢達,檢 行修潔,孝親之心,寤寐莫釋。壬午舉於鄉。後世亂鄉 居,讀周子《太極通書》,詳為解釋。又注疏《易經》,皆別有 確見,不屑陳言。公一生精意,全在此數書。年七十二 卒。」
謝憲
编辑按《廣東通志》:「謝憲,字汝慎,歸善人。不事藻飾,癯然鶴 立,事父母定省如禮,無私財。為邑諸生,歲薦至京,卒 業太學,歸築處臺居之,葛巾木屐,日攜《離騷》,往來西 湖,浩歌至暮而返。學一稟程朱而多自得,嘗於臺畔 折竹枝,濡赤土,注《易》葉。春及受而讀之,名《周易竹書》。」
汪禔
编辑按《祁門縣志》:「汪禔,字介夫。幼孤,穎悟過人。稍長,能自 讀書。補庠生,刻苦砥礪,求之心,折之理而見之行,不 為毀譽搖奪。讀書無暇日,人多從之。著有《家禮、砭俗 投壺儀》《薛庵遺稿》。卒祀鄉賢。」
孫攀
编辑按《宣城縣志》:「孫攀,字志龍。少游鄉校,為人長於記問, 博覽泛記。嘗得《周禮》古本,遍考諸家,折衷為一書,名 《周禮評釋》。同時梅鼎祚序行之,稱其孝友端諒,非禮 弗履,多所輯著。與貢待詔汝成纂註三禮,先後相望, 有《周禮》在宣之歎。至今里中稱博洽必首貢、孫兩先 生。」
陳仁錫
编辑按《長洲縣志》:「陳仁錫,字明卿,天啟壬戌進士第三人, 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卒諡文莊。撰著甚富,於經則有 《羲經易簡錄》《四書人物考》之類,於史則有《明卿綱鑑》 之類,皆家傳戶習者也。他如《陳太史八函》及雜著文 集,不可縷述。」
黃道周
编辑按《漳州府志》:「黃道周,字幼元,號石齋,鎮海人。天啟壬 戌進士,改庶吉士,歷右中允,以言事落職為民。崇禎 丙子復官,陞左諭德,掌司經局。後死於難。所著有《易 象正》十四卷,《三易洞機》十六卷,又著《詩經晷正》。」
倪元璐
编辑按《上虞縣志》:「倪元璐,字玉汝,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 士,至戶部尚書,兼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甲申京師 陷,死之。所著有《兒易內儀》六卷,《外儀》十五卷。」
張溥
编辑按《太倉州志》:「張溥,字天如,號西銘。崇禎辛未進士,改 庶吉士。以葬親乞歸,讀書若經生,無間寒暑,四方噉 名者爭走其門。初為諸生,與同里張采共學,肆力經 史,聲名籍甚,號婁東二張。及采既成進士,官臨川。溥 集郡中名士,相與復古學,名其文社曰復社。至是交 游益廣,所品題甲乙,頗能為榮辱。諸附麗者,輒自矜」 曰:「吾以嗣東林也。」執政大僚由此惡之。里人陸文聲 者,輸貲為監生,求入社,不許。文聲詣闕言:風俗之弊, 由於士子。溥、采為主盟,倡復社,亂天下。溫體仁方枋 國,下其事。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猶未竟。采上言:「復社 非臣事。然臣與溥生平相淬礪,死避網羅,負義圖全, 誼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經論文,矢心報稱。曾未一日 服官,懷忠入地,良足哀悼。」疏上,得解。明年,御史劉熙 祚、給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聞,所纂述經史,有 功聖學,宜取備乙夜觀。因薦采學行。詔徵溥遺書,有 司先後錄上三千餘卷,帝悉流覽。溥幼嗜學,所讀書 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 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數日輒割去。故名其讀書 之室曰「七錄齋。」卒時止年四十,經學該通,教授生徒, 以經術名世者,不可勝數。於經義多所論述。有《周易 注疏大全合纂》六十八卷及文集等俱行世。
趙郡
编辑按《建昌府志》:「趙郡,字子卿,號濟川,南豐人。舉人,官至 兩淮運判。仕浙江平陽名宦,祀府縣鄉賢。時講學者 方以精神為道,以求樂為學,同邑人李經綸獨以天 理為道,求仁為學。常自銘曰:『以誠敬存心,以法度律 己,以秩敘篤彝倫,以義命處窮達,以中正嚴取與,以 學問盡精微。著有《太極拾遺範》《數觀通》《太學稽中傳『《聖功纂要》』』」、《衛道錄》諸書。公少與經綸,研究程、朱,著有 《紫陽講說》。
陳際泰
编辑按《臨川縣志》:「陳際泰,字大士,寓汀州,客貧不能從師, 又無書,時取旁舍兒書,屏人竊誦。從外兄所獲書經, 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解之,遂通其義。十 歲,於外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督往 田,則攜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畢身不忘,久之返臨 川。工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後所作至萬首。」 經生舉業之富,無若際泰者。崇禎三年舉於鄉。又四 年成進士,年六十有八矣。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護 故相蔡國用喪南行,卒於道。所著經學,有《周易翼簡 捷解》十六卷,《易經大義》七卷,《群經輔易說》一卷等書行於世。
艾南英
编辑按《江西通志》:「艾南英,字千子,東鄉人。七歲作《竹林七 賢論》。長為諸生,好學無所不窺。萬曆末,文習靡弱,南 英講明經義,與同郡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 斯文為任。乃刻四人所作,行之世。其原本於六經,而 發明宋儒之說,世人翕然歸之,稱為章羅陳艾。天啟 四年,南英舉於鄉,卒不第,而文日有名。兩京繼覆,南」 英乃入閩,唐王授兵部主事,尋改御史。明年卒。所著 《經書論議》及文集行於世。
金玉節
编辑按《江都鄉賢錄》:「金玉節,字元亮,本休寧人。祖九疇,入 籍江都,以儒學顯,遂家焉。玉節幼穎悟,凡六經傳註 及諸史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戰陣、象數、遁甲、方技、醫 卜之書,無不廣稽博考,每一書必句研字索,詳加評 騭。凡經其手定者,一展卷間,但覺行楷精工,丹黃鮮 艷,光彩射人,爛然奪目,而精詣獨出,躍於行間,使讀 者無不心神俱豁。」雖博極群書,要以身心性命之學 為宗,「探濂、洛之祕窟,溯洙、泗之心源,會其指歸,發其 理趣,以求深造其閫奧。」食餼縣庠者數十年,不求工 於時藝。儕輩自不能及,試輒冠其曹。其學務主敬存 誠,不欺屋漏,不慕榮利。自少即以理學為己任,嘗集 同學劉冀礦、羅士昱、郭光等倡明程、朱之學,會講於 董仲舒祠,學者翕然宗之。四方名公卿,皆使其子弟 就學,北扺山、陜,南極滇、粵,負簦至者,恆不遠數千里, 往往學成而去者,或以名宦顯朝廷,或以經術重鄉 里,隻字品題,踰於華袞。有武進莊生者,學行尤高,於 諸弟子中亦稱高第,嘗有《松風蘿月》之評,其子孫猶 艷稱之以為榮。學者無知與不知,皆稱為元亮先生。 每學使者至,採訪,經明行優、屢為薦舉,皆辭不就。其 為人,溫和恭謹,使人藹然親之,復凜然不敢犯。凡炙 其丰采者,莫不慕敬交生。性尤至孝。乙酉城陷,兩親 柩未葬;本欲扶歸休寧;事急,穴室中地瘞之。及兵至, 疑所瘞者金也;欲啟視;公曰:「吾身可萬斷,吾父母柩 不可啟!」兵怒欲斫之,其子請代,得俱免。繼又一卒至, 以大帛魚貫牽十人,次第索金,其不得者輒戮之。將 及玉節,忽有偉丈夫從空中至,叱卒去,人謂純孝格 天云。年六十卒,崇祀鄉賢,暨兩子奇選、彥選父子三 人同配饗聖廟。當事稱其家傳孝友,學有淵源,輿論 僉同,瞽宗並祀,儒者榮之,咸嘆以為未有之盛事也。 其後子孫皆能世其家學,以經術科名顯於時。其所 著有《五經》及《周禮》《儀禮》《七經參解》各十卷,《四書參解》 十六卷,《小學闡證》十卷,《批點性理》四十卷,《史記前後 漢書纂要》各十卷,文集十卷,又有親抄手評諸子百 家及文集數百卷。
汪思敬
编辑按《祁門縣志》:「汪思敬,名敬,以字行。侍郎楊寧疏薦其 學行,所著有《易學象數舉隅》《周易傳通釋》諸書。」
陳三績
编辑按《零陵縣志》:「陳三績,字玉凡。年十五游於庠,後以歲 例得一貢,又棄去,閉戶擁書校閱,左持一卮,右搦一 筦,若與古人相晤對然。所著有《易經註解》《河圖洛書 解》《尚書註釋》《參山集》,凡數十卷。卒年七十有二。」
羅士昱
编辑按《揚州府志》:「羅士昱,字捷明,本歙縣呈坎人,徙居江 都,貫儀真戶籍,為名儒諸生,當世皆高其學行。士昱 欿然如不足,博求諸儒書,潛心紬繹,一字一句必求 得聖賢真精神之所寄。謂其功由格物窮理以詣其 極。與里中名儒金玉節、郭光等講明正學,弟子從游 者甚眾。或入翰林,或任方伯,或奉命冊使,皆以經術」 受知。士昱無子,有一女,敏慧端莊,士昱每顧之,輒喜 曰:「吾所恃以傳經者,有此子矣。」於是嚴為相攸,見玉 節子奇選端方異常兒,又嘆曰:「吾道有託矣。」遂妻之, 果亦為名儒。卒俎豆於鄉。生兩子,皆能世其學。人稱 「羅氏傳經」,信為不絕云。士昱所著有《五經外義》五十 卷,《四書外義》二十卷。
施達
编辑按《池州府志》:施達,字下之。自少繩趨尺步,高自標持慕濂洛之學。薄文詞,不應科舉,亦不置家人生產,率 妻子隱天柱峰一門之內,家人應對起居,悉如內則, 曲禮周旋,自然傳經講學,聽受者常數百人。聚坐大 釜傳食,環茅舍為講堂。其學本良知,而要以篤行,與 王畿、錢德洪、羅汝芳出於一所,捃拾撰著有《讀書知 易》《信》《易序卦圖》《儒行注》《孝經注》《天柱志》諸書行世。崇 禎九年,尚寶卿張瑋以隱士薦任州縣,部院檄催,竟 不出。以疾卒於九華。督學御史徐之垣祀之鄉賢。門 人陳自藻孝友篤學,大廣其傳。卒後,同人迓其主,配 享講堂。
郭光
编辑按《江都縣志》:「郭光,字自瞻,前明十八家之一也,世以 儒學稱。光性端方,喜褒衣大袖,步趨中規矩,研究六 經,自漢宋以來諸儒傳註之學,無不旁搜博考,以抉 其精微,與金玉節、羅士昱等倡明正學,四方之士,不 遠千里,皆負笈從游。以明經貢京師,廷試,輦下公卿 多延致之。光試畢,即拂衣歸里,教授弟子益眾,著錄」 者數百人。於《四書》《五經》皆有著述。學者爭相抄錄,不 待鋟板已風行於時。年八十,猶撰著不倦,作蠅頭細 楷,雖燈下丹鉛,自若揚俗鄉飲酒禮,士大夫懲其濫 觴,久不舉行。至光則,有司敦請再三,曰:「有斯人若不 舉斯典,何以型風俗,使鄉人知所矜式。」屢辭不就,有 司乃親舉賓筵,送至家,觀者如堵,鄉人皆以為榮。年 八十三卒。《易》簀前忽喜作大書,或箴銘,或《語錄》,以示 其子孫。由是門人親友索書者日無虛晷,得之皆奉 如拱璧,如是者累月,一夕端坐而逝。其後子孫為名 儒顯於時者甚眾,江都言文行者,皆推郭氏。
程智
编辑按《休寧縣志》:「程智,字子尚,號雲莊,會里人。幼讀書,以 聖賢為分內事。弱冠深究《易》理,至忘寢食,聞善《易》者, 必就正焉。高大中丞攀龍亟稱之。入徑山,閉關三年。 一日群疑悉破,曰:『一四天地之元,二三天地之交。佛 氏知天地之元,意主無生;道教知天地之交,意主長 生。至參兩倚數,用六用九,大衍五十,則惟儒者能之』。」 此生生之謂《易》也。著有一、四、二、三、參、兩諸說,及《大易 宗旨》《中庸旨說》諸書。
高夔彥
编辑按《江都縣志》:「高夔彥,嘶馬人。」嘶馬去城七十里,與大 橋接壤,城東衣冠文物萃於二鎮,高氏於甲第中尤 以儒術稱。夔彥幼嗜學,經史百家之書無不探微抉 奧,而以程、朱為歸宿之地。由明經授蒙城訓導,諸生 沐其化,皆以經明行修,爭相淬礪,無遠邇皆樂尊師 之,稱為素菴先生。退老於鄉,重理荒徑,葺東西二園, 率子孫課業其中。一門之內,孫曾繁衍誦讀,外無二 業,各遺一經。其後多貴顯。夔彥生平窮經之暇,有所 得輒錄之,久乃盈帙,編為《三餘錄》若干卷,學者稱其 「有裨經傳」云。
吳亮采
编辑按《江都縣志》:「吳亮采,字居揆,性端方嗜學,與里中名 儒金玉節、劉泰復、羅士昱等倡道講學,諸儒咸推之。 由明經授高淳縣學訓導。所著有《四書彙編》等書,藏 於家。」
嚴祖孫
编辑按《無錫縣志》:「嚴祖孫,字祺先,紹宗子。方習舉子業,即 喜旁覽陰陽、五行、醫藥、星數諸書。後棄諸生,專意左 學。初讀老莊、《楞嚴》,意甚喜之,既乃大疑,久遂確以為 非,務求正學,苦心讀《易》,積十五年,著《通義》十五卷,不 徇諸家,不為僻解,期明白簡當而後已。又善太極、大 衍諸象數之學,時或廢寢食而忽得其解,為《易象圖 義》」五卷。
萬斯大
编辑按《寧波府志》:「萬斯大,字充宗,號褐夫,孝廉泰之第六 子也。昆季八人,皆以才名,各有著述。而斯大獨精經 學,廣蒐諸家之說,晝夜鑽研,窮其旨要,尤邃于《春秋》 《三禮》。其言《春秋》也,一曰專傳,經無事實,待傳而明。《左 氏》《公》《穀》互有異同,左氏親承所見,事多詳覈,故當以 《左氏》為宗。一曰論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世皆無道」, 孔子但據事直書,是非自別,初未嘗以後起之匹夫, 責已往之天子。一曰屬詞比事。《春秋》一事,必有本末, 異事亦有同形,如「衛人殺州吁」,「衛人立晉」,此屬詞而 見其同者也。「立晉」則書「衛人立王子朝」,則書「尹氏」,此 比事而見其異者也。一曰原情定罪。如魯桓公見殺 于齊時,莊公方在幼齡,法無可施,故書「薨」書「喪」至書 「葬」,一似賊之已討者。迨莊公既長,則書「如齊」,書如莒, 莊公始不得辭其忘仇之罪。其于三禮也,有《儀禮》《商》, 有《禮記偶箋》,有《周官辨非》,有《學禮質疑》。其論郊禘諸 書,則曰「惟日至為郊,祈穀不名郊。大社在北,主月,王 社在國中。」禘與祫為一事,魯禘不追所自出,東周祖 文而宗武,《儀禮》「方明」壇即泰壇,即圜丘。其宮方三百 步,上有明堂,日至郊天,即於方明壇,謂之方明。郊天 主日也。季秋大享于明堂,明堂非有兩地。其論喪服則曰「承重之妻,皆從夫服;庶子為其生母之黨服,與 適子為其母黨服同。」凡皆發先儒之所未發者。《學禮 質疑》一書,早傳於世。所集《春秋》諸說凡二百四十二 卷,燬於火,嗣復輯而成之,至昭公而病。作《易簀》時,猶 惓惓於臧紇,為季孫立後一事。其耑志經學如此。間 以己意釋經,著《學春秋隨筆》十卷。古文則有《丁災草》 《甲陽草》二卷。卒年五十一。使天假之年,其著述之盛, 當更有可觀。惜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