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466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六十六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七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六卷目錄

 諸子部彙考二十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二兵書 醫家 道家 佛家 藝術

經籍典第四百六十六卷

諸子部彙考二十

编辑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二

编辑

兵書考

编辑

《將帥要略》 卷。

胡旦著

《禦戎七論》 卷。

宋祁著,祁庠弟,與兄同時舉進士,歷官太常博士,進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累加龍圖閣學士。與歐陽修同修《唐書》。

《慶曆兵錄》《贍邊錄》《武經總要》《備邊》十策 卷

丁度著。度,字公權,祥符人。真宗時登「服勤詞學」 科,官翰林學士。

《中興兵房事類》 卷。

徐次鐸撰。次鐸,東陽人。負才尚氣,登紹熙間進士。

《兵書解 卷》。

鄒補之著

《南北邊籌》十八篇。

《曾三英》著。考究三國、六朝攻守事跡,著此書。

《漢兵本末》 卷。

徐天麟著。天麟,開禧初進士,累官武學博士,通判惠、潭二州。所至興學明教,有惠政。

《漢南北軍》制 卷。

易袚著

《備邊三策》 卷。

牟子才著

《邊宜十策》 卷。

王定國著。定國,長樂人,少有大志,紹興末上此策,後知高郵軍,政蹟甚著。

《司馬法講義》三卷,《三略講義》三卷

浦城何去非著

《八陣圖說》 卷。

蔡元定著

《漢兵制備邊十策》 卷。

陳傅良著

《歷代將鑑博議》《會稽兵家術》 卷。

戴溪著

《兵略》 卷。

李光著

《歷代邊防屯田便宜》 卷。

黃度著

《邊方兵政》「十六事」 卷。

徐綱著

《兵書訂解》 卷。

陳舜申著

《兵書應籌策》科 卷。

許洞著

《校正八陣圖》 卷。

吳 著

《續百將傳》 卷。

何椒丘著

《紀效新書》 卷。

戚繼光著

《武學經傳句解》 卷。

王圻輯

醫家

编辑

《傳信方》一百卷。

卞大亨著。大亨字嘉甫,其先秦州人。靖康中調懷寧簿。隱居象山,自號「松隱居士。」

《陸氏續集驗方》 卷。

陸游集

《傷寒論脈訣》 卷

楊介,盱眙人,善醫,著此書及《脈訣》行于世。

《四時養頤錄》 卷。

趙自化,平原人。父和,嘗集經方名藥之術以授自化,自化遂以醫鳴,診治有奇效,累遷至正使。

《集醫錄》 卷。

徐夢莘著

直魯古《脈訣針灸書》 卷

遼直魯古,吐谷渾人。太祖破吐谷渾,一騎士棄橐反射不中而去。追兵開橐視之,得一小兒,即直魯古也。因所俘問其故,乃知嬰父世善醫,雖馬上視

疾,亦知標本,「不欲子為人所得,故欲射殺之耳。」 由是進于太祖,欽哀皇后養之。長亦能醫,專事針灸。

《原病式》一卷。「《宣明論》五卷。《運氣要旨論》」一卷。

金河間劉守真,名完素。早遇陳希夷,服仙酒,醉覺得悟《素問》元機,著此三書。

《儒門事親》十四卷。

金張從正,字子和,考城人。精干醫,貫穿《素》《難》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病救死多取效。興定中,召補太醫,居無何,辭去,與麻知幾輩日遊㶏水之上,講明奧義,辨析元理,遂以平日聞見及嘗試效者著為此書。又有《六門二法》。

《傷寒纂類》四卷,《活人書》二卷,《傷寒類》三卷,《針經》一卷

金李慶嗣著。慶嗣,洛陽人。少舉進士不第,退而學醫,讀《素問》諸書,洞曉其義。大德間,歲大疫,廣平尤甚,貧者往往闔門臥病。慶嗣攜藥與米分遺之,全活者眾。

《難經集註》五卷。

《金紀》天錫著。天錫,字齊卿,泰安人。

《至元增修本草》 卷。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命翰林承旨撤里蠻、翰林集賢大學士許國楨集諸路醫學教授。

《東垣十書》 卷。

李杲著杲,鎮州人。世以貲雄鄉里。幼好醫,捐千金從易州張元素學,不數年盡得其業。其學于傷寒、癰疽、眼目病尤長,療而愈者甚眾。當時以「神醫」 目之。

《活人總括醫學真經》卷。

楊士瀛著。士瀛字登父,懷安人。精通醫學,所著又有《直指方》行于世。

《傷寒大易覽》一編,

葉如菴,黃岡人。以儒為醫。所撰《傷寒大易覽》一編,為時所宗。

《原機啟微集》 卷。

吳郡名世之醫倪維德,病眼科,雜出方論,竟無全書,故著此。又以《李杲試效方》若干卷,鋟梓傳世。

《丹溪纂要》《丹溪心法》《格致餘論》《傷寒發揮》,《丹溪醫案》 《滑澀經絡發揮》 卷

朱震亨著

《太素脈訣》 卷。

劉開嘗游廬山,遇異人授以《太素脈訣》,預知生死,診脈止以手指三點之,即知其證,世號「劉三點。」

《醫學管見》 卷。

如皋何塘著

《醫學舉要》:《名醫錄》二十餘種。

楊文恪著

《勿藥諸集》 卷。

邵文莊著

《古簡方 集諸方》四十餘卷。

蘭谿吳奐德著

道家按所載老莊列子等今皆各歸本部

编辑

《象罔白馬證 卷》

張游著

《陰符經》註 卷。

陸佃著 。又,元時定州趙材卿亦著。

《太上感應篇》註 卷:

李昌齡著

《陰符經》解 卷。

吳縣俞琰著

《丹經十二方》 卷。

宋潛溪曰:「劉真人思敬,吉之青原人。少好長生術,及長從靈寶陳君受丹砂訣,行混元法,又依訣鍊鉛汞為丹砂,服之者疾遂愈。」 後傳弟子章希平等。

《總仙記》一百四十卷。

知黃州樂。《黃目集》。

《集仙錄》 卷。

徐夢莘著

《獨指商 卷》。

荊南仙女撰,父王保義,為荊南高從誨行軍司馬。生女不食肉,五歲通《黃庭》等經。及長,夢渡水登山,見金銀宮闕,云是方丈仙女。十人中一人曰麻姑,相結姊妹,授以琵琶數曲。自是數夜一遇,歲餘得百餘曲。其尤者有獨指商,以一指彈一曲,復夢麻姑曰:「即當相邀。」 明日庭中有雲鶴音樂,女奄然而卒。

《詆仙賦》 卷。

宋祁著。其自序曰:「予守壽春,覽郡圖,得八公山。故老爭言上有車轍馬跡,是淮南王上賓之遺,耕者往往得金焉。丹砂所化,可以療病。因取班固書葛洪《神仙》二傳合而質之。」 嗟乎,人之好名而不責實也,而洪又非愚無知者猶憑浮證偽,況鄙人委巷語耶?作《詆仙賦》。

《洞霄錄》十卷。

沙縣羅畸著

《元道歌》 卷。

趙自然撰

《翠虛妙悟全集》 卷。

陳楠字南木,號翠虛。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訣于毘陵禪師,得《景霄大雷琅書》于黎姥山神人。每人求符水,翠虛捻土付之,病多愈,故又呼為「陳泥丸。」 人嘗于翠虛覓詩,但自口縷縷而出,皆成文理,第不肯親書。有《翠虛妙悟全集》行世,及作《羅浮翠虛吟》。

《悟真篇》 卷。

張用誠,越人,一名端,字平叔。嘗入成都遇真人,得金丹術。歸以所得作祕訣八十一首,號《悟真篇》,已而仙去。淳熙中嘗至其家。

《內丹書》 卷,

遼聖宗統和八年,于闐國張文寶所進。

《洞霄志》 卷。

鄧牧著牧,錢塘人。通《莊》《列》諸書,嘗居餘杭洞霄宮之超然館,經月不出,四方名勝以文字請者交至。大德間,無疾而逝。

《茅山誌》 卷。

張伯雨著。伯雨,杭州人。宋崇國文思公九成裔。從方外學,風裁凝峻,工書,善詩歌。與吳興趙孟頫、浦城楊載、蜀郡虞集為文字交。嘗居茅山,因自號「句曲外史。」

《玉笥仙祖記·實錄》 卷。

謝修道著

《道書按神契》 卷:

吾衍著

《參同契辯 卷》。

田君祐著

《神仙傳》 卷。

李光著

《中和集》七卷。

至元時李道純著。道純字元素,號清庵,又號瑩蟾子,都梁人。其集有《元門宗旨》《畫前密意》《金丹祕訣》《問答語錄》《全真活法》,及《論說詩歌》《教外隱語》《道德會元》,共七卷,門人蔡志頤編。

《丹經新註》 卷。

王以道著。以道自號「三槐隱士」 ,嘗一日獨游洞庭之君山,遇異人,長髯碧瞳,如古仙人,授以《龍虎金丹碧經》,君受而行之,氣志益沖鬯,因註此經行世。

《神仙傳》 卷。

永樂十七年命侍臣輯

《道餘錄》 卷。

長洲姚廣孝著

佛家

编辑

吳越金書《法華經》二帙。

未詳何人撰

《釋氏私記》 卷。

僧灌頂著

《釋氏詞旨》 卷。

天台僧智者著

錢塘西湖淨社錄《法華言》句 卷。

僧省常著

《青州百問》一卷。

元辯和尚,青州人,世稱青州辯和尚。禪教盛行北方二百餘年,燕、齊、秦、趙之間入是宗者,皆其後學。此書皆其與覺和尚及林泉老人問答頌偈也。

《池陽百問》 卷。

永嘉陳氏子。懷義得法于雪竇。住景德禪寺。有《百問》行于世。謂之「池陽百問。」

《王觀集》 卷。

僧遵式著

《宋高僧傳》三十卷。《三教聖賢事跡》一百卷。《鷲嶺聖賢 錄內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學集》四十九卷。

贊寧著。寧,德清人。生于金鵝山,嘗受詩歌訣于前進士龔林。太平興國三年,太宗聞其名,召對資福殿,賜紫衣,號「通慧。」

《閒居編》五十一卷。

智圓,字無外,錢塘徐氏。八歲出家,自號「中庸子。」 居孤峰瑪瑙寺,與林逋為友,以詩文自娛。嘗作《十疏通經》,又雜著五十一卷,題曰《閒居編》。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三十卷。

釋明本著《信心銘闢義解》一卷,《楞嚴經徵心辨見或問》一卷,《金剛般若義》一卷,《別傳覺心》一卷,《寒山詩》一百首,《幻住家訓》一篇,《山房夜話》二卷,《續集》二卷,《語錄》十卷,《別錄》十卷,總為三十卷。

《正法眼藏經》三卷。

奚宗杲著。師少居寧國,入山東惠雲寺為苾芻,與呂左丞、張魏公、張橫浦談辯,出入儒釋,排闔不窮。

孝宗賜號「大慧禪師。」

《瑜伽文 羅漢文》。 《彌陀文 卷》。

永素著。永素,祁門人。居柏山院,日誦《華嚴經》。紹興間,住嚴州烏龍山,歲久回柏山,撰《瑜伽文》。一日沐浴升堂說法作偈曰:「看不上面,笑不出唇,淡軒之上,獨對松雲。呵呵,有人若問西來意,山僧元是大朝人。」 言訖而逝。

《御製華嚴經贊》 卷。

《遼道宗製》,咸雍四年二月頒行。

《金佛梵覺經》 卷。

遼回紇僧所撰

《高麗佛》經 卷。

遼太康十年高麗進命僧善智校讎頒行。

《西方父教》 卷。

金李純甫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自類其文,凡論性理及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 ,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 又解《楞嚴》《金剛經》數十萬言,號「西方父教。」

註《金剛般若經》 卷。

金張珣。字仲仁。以律學進。尤善《內典》。自註此經。

《精語》 卷。

王當,陽元初遇異人,能幻化之術。後遊武當,歸郡南平頂山建昇平道院,修煉其中,撰《精語》,後端坐而化。

《天柱稿錄》 卷。

宋景濂曰。《佛心慈濟》妙辨大師大同著并註。

《妙元文句正觀》《三大部 增治助文》,《法華》《涅槃》二經 講義。 荊溪《章安法智》《三祖禮文詩偈》二編共 卷。

宋景濂曰:「《佛鑑圓照論》。師必才所著述。並行于世。」 詩偈別傳。

「《法華問答》若干篇。《法華隨品讚》三十篇。《辨正教門關 鍵錄》」若干卷。

宋景濂曰:「僧善學所見著述。咸有可觀。」 嘗與同學原澄。以一乘同別之義。更質疊難。為《法華問答》。復因主修《法華期懺》。撰《法華隨品讚》。并有詩文。並行于世。師號古庭。善學其諱也。

《三會語》四卷。

宋景濂曰。佛智弘辨禪師傑峰愚公著。已刊行叢林中。

《四教儀紀 正天岸外集》 卷。

宋景濂曰:「普福法師弘濟。字天岸。所著刊行于世。又嘗覽諸家所著《楞嚴經》。煩簡失當。方將折衷其說。為之疏解。疾作而止。」

《內外錄》 卷。

僧孤峰德公著。大司徒楚國文公歐陽元為序。

《經山悅堂禪師四會語》 卷。

悅堂禪師顏公著

《禪林清規四會語錄》。 《蒲堂集》 卷

僧大訢著

《獨庵外集》 卷。

浮屠獨庵禪師著

《註解金剛經》 卷。

僧無聰,字汝水。至元初,資福寺無礙請註。註時有紫雲覆寺,座下產靈芝。

《楞嚴經纂要註》十卷。

《妙觀和尚著》,諱定,字妙觀。

《金剛方語集》解 卷,《華嚴心經》二卷,元談輔翼八卷, 《外集》三卷

妙觀和尚著

《永寧四會語》 卷。

永寧和尚著

《禪林類聚》 卷。

維揚雍熙寺主僧來峰泰編。釋永寧曰:「此古人糟粕耳,點檢何為?」

重刻《傳法正宗記》十二卷。

宋景濂曰:宋明教大師契嵩,博採《三藏記》,洎諸家紀載,釋迦為表,三十三祖為傳,持法一千三百四人為分家略傳,而旁出宗證繼焉,名曰《傳法正宗記》。復畫祖佛相承之像,明其世系,名曰《定祖圖》。中述禪經及西域諸師為證,以闢學者之妄,名曰《正宗論》。其衛道之嚴,凜凜乎不可犯也。甬東祖杲禪師,以誠篤契道,恐法輪不運,合眾緣,重刻以傳。

重刊夾註《輔教編》 卷。

宋景濂曰:「宋大士曰鐔津嵩禪師。以二氏末流之弊,或不相能,取諸書會而同之,曰《原教》、曰《廣原教》、曰《勸書》、曰《孝論》,而壇經贊輔焉。復恐人不悉其意,自註釋之,名為《輔教編》。若禪師者,可謂攝萬理于一心矣。」 後虛白杲公重刻是編,有功學者甚大。

重刻《寂照四會語》 卷。

宋景濂曰:「寂照和尚。元叟端公既示寂。蜀郡虞文靖公為序其四會語矣。」 玆其入室弟子清泰子楩。金山惠明、天寧祖闡。復以舊所錄先師語不幸燬。

于兵,竊懼不傳,故命印生重雕,而屬予序之。

重刻《護法論》 卷。

衢州天寧住持端文曰《論》,凡一萬二千三百二十五言,相傳宋觀文殿大學士太保張天覺所撰。兵燹之餘,板久不存,復令印生刻之。

《千岩禪師語錄》 卷。

宋景濂曰:「禪師在時。其弟子嗣詔嘗採其語鍥梓以傳。後經兵火皆為灰燼。茲一庵鄰上人以舊本重刻。其敷宣大法。如雲雷迭興而九龍噴雨。如太醫製藥隨證而愈疾。如摩醯三眼光明洞照而無不至。」

《西岳集》二十卷。

蘭谿僧黃休著

《神僧傳》 卷。

永樂間命侍臣輯

《資持記》。 《濟緣記》。 《行宗記》。 《應法記》。 《報恩記》 《刪定尼戒》本。 《金剛疏》 卷。

錢塘僧元照著

《金室集》 卷。

臨海僧宗泐著

《心經註》。 《金剛經註》。 《楞伽經註》 卷

俱宗泐奉詔註

《蒲菴集》 卷。

豐城僧來復著

《語錄》 卷。

長安僧順詳師著

《血書五大部經》一百十三卷 《華嚴合論》 卷。

太原僧昌海校正

《五臺清涼傳 本宗》二百問 卷。

僧昌海著

義《金僧註經文 勝嚴集 水陸儀文》六卷。

俱太原僧義金著

《天台四教儀》 卷。

天台智者作。王世貞序。

《禪藻集。 禪林鉤元》 卷。

楊慎著

逃虛子: 《石城霞外集》 卷

「少師姚廣孝著。」 「廣孝」 ,長洲人。

藝術

编辑

《琴譜》: 卷。

石孝隆著

《琴史》 卷。

朱長文著

《琴箋》 卷:

崔遵度著。遵度,江陵人。與物無競,淳淡清素,于勢分淡如也。善于鼓琴,嘗著《琴箋》行世。

《硯纂》 卷,

楊奐著

《通元集》 《清遠集》 《幽元集》 《機深集》 《增廣通遠 集》 《元元集》 卷

已上俱係《棋譜》,未詳所撰。

《聽元集》 《造元集》 卷

吾衍著,衍,太末人,通聲音律呂之學,衍又集《古印文》二卷。

《宣和譜》四卷。

未詳所著

《爛柯集》 卷:

毛友誠著

《勾股機要》 卷。

金楊雲翼著

《復齋印譜》 卷。

元王厚之集

《古印譜》一卷。

顏叔夜集

《集古印譜》一卷。

姜夔集

《印史》二卷。

「趙孟頫著」 ,又著《琴原》《樂原》,得律呂不傳之妙。

《圖書譜》一卷。

楊克一著又名《集古印格》

《畫鑒》一卷。

東楚湯垕著論歷代名畫,悉有依據。

《集古印譜》 卷。

濮陽吳孟思著

補《奕譜》 卷。

廬陵嚴德甫善奕,初集奕法為書,晏文可又以家藏諸譜增益之。

《九歌圖》一卷。

李伯時所作。《吳澄序》云:「伯時妙絕一世,而或傳此畫,若有神助,蓋其尤得意者。」

《四皓圖》一卷

宋景濂曰:「所謂四皓者,方見《史記》,則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是也,初不知其姓名,按《陳留志》:東園公姓唐名秉,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里修道甪里,姓周,名術,字道元,河內軹人。《孔父祕記》又作祿里綺里季。或曰,《姓氏書》云:『綺里姓,季其字也』。」 畢士安則謂綺里季夏為一人,黃公別是一人,其說尤異。據漢惠帝時所刻四皓神座,一曰「園公」 ,二曰「綺里季」 ,三曰「夏黃公」 ,四曰「甪里先生。」 惠帝去四皓不遠,足以證士安之謬矣。偶題此圖,遂牽連而書之,畫之工拙,未暇論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