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479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七十九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七十九卷目錄

 集部彙考十一

  宋鄭樵通志四賦 贊頌 箴銘 碑碣 制誥 表章 啟事 四六 軍

  書 案判 刀筆 俳諧 奏議 論 策 書 文史 詩評

 集部彙考十二

  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賦 雜賦 歌詩

經籍典第四百七十九卷

集部彙考十一

编辑

宋鄭樵通志四

编辑

賦集

编辑

《賦集》九十二卷。《謝靈運集》。

又四十卷。《宋明帝集》。

又五十卷。宋《新喻惠侯集》。

又八十六卷。後魏祕書丞《崔浩集》。

《續賦集》十九卷。

《賦集鈔》一卷。

《歷代賦》十卷。《梁武帝集》。

《五都賦》五卷。張衡及左思撰。

司馬相如《上林賦》一卷。

《述征賦》一卷。

《神雀賦》一卷。後漢傅毅撰。

《獻賦集》十卷。《卞鑠集》。

班固《幽通賦》一卷。曹大家注。

又一卷。《項岱注》。

《子虛上林賦》一卷。郭璞注。

張衡「《二京賦》二卷。」《薛綜注》「并音。」

又二卷。晁矯注。

又二卷。傅巽注。

左思「《三都賦》三卷。」

左思《齊都賦》一卷。

《齊都賦音》一卷。李軌撰。

《百賦音》一卷。褚令之撰。

《賦音》二卷。郭微之撰。

《三京賦音》一卷。綦毋邃撰。

又「《三京賦》一卷。」李軌撰。

《皇帝瑞應賦頌》十卷。

《圍碁賦》一卷。梁武帝撰。

《觀象賦》一卷。

《洛神賦》一卷。《孫壑注》。

顏之推《稽聖賦》一卷。《李淳風注》。

《木元虛海賦》一卷。蕭廣濟注。

庾信「《哀江南賦》一卷。」唐·張庭芳注

又一卷。崔令欽注。

又一卷。魏彥淵注。

《枕賦》一卷。張君祖撰。

《海潮賦》一卷。唐宣歙團練盧肇撰。

《通屈賦》一卷。盧肇撰。

《大統賦》二卷。林絢撰。盧肇注,安裕重箋。

又二卷。盧肇撰。

《征賦》一卷。唐盧獻卿撰。

《謝觀賦》八卷。

《高邁賦》一卷。

《大隱賦》一卷。皇甫松撰。

《數賦》十卷。唐崔葆撰。乾寧中進士王克昭注 《宋言賦》一卷。

《弔梁郊賦》一卷。唐張策撰。

《陳汀賦》一卷。

《樂朋龜賦》一卷。

《蔣凝賦》一卷。

公乘《億賦集》十二卷。

《林嵩賦》一卷。

《王翃賦》一卷。

《賈嵩賦》二卷。

《李山甫賦》一卷。

李德裕「《賦》二卷。」

《玉溪生賦》一卷。李商隱撰。

《朱鄴賦》一卷。

《薛逢賦》四卷。

《顧雲賦》二卷。

《陸龜蒙賦》六卷。

《羅隱賦》一卷。

桑維翰《賦》二卷。

《徐寅賦》一卷。偽唐人。

又「《探龍集》一卷。」

《倪曉賦》一卷。偽唐人。

又《獲槁》三卷。倪曉既亡,得其遺槁二十一首,賦 郭賁《體物賦集》一卷偽唐人。

《丘明賦》一卷。偽唐人《江翰林賦》三卷。偽唐:江之蔚

《江都宮賦》一卷。後唐侯圭撰,楊守業注。

《魯史分門屬類賦》二卷。《崔昇》撰。

《懷秦賦》一卷。偽蜀馮涓撰。

《大紀賦》一卷。偽吳沈顏撰。

《沃焦山賦》一卷。

《謝壁賦》一卷。不詳何代人。

《薛氏賦集》九卷。唐·《薛廷珪集》

唐吳英「《雋賦集》七十卷。」偽吳楊氏撰。

《賦苑》二百卷。南唐:徐鍇《歐陽》集唐人及近代律 賦。按通志作偽吳徐鉉誤今改正歐陽亦未著名今闕之 《賦選》五卷。李魯集「唐人律賦。」

《廣類賦》二十五卷。採《唐人雜賦》。

《典麗賦集》六十四卷。宋朝楊翱集「古今律賦、 《靈仙集賦》二卷。」採唐人賦「《靈仙神異》事。」

凡《賦》一種,八十二部,八百一十六卷。

贊頌集

编辑

《靖恭堂頌》一卷。晉涼王李暠撰。

《頌集》二十卷。《王僧綽集》。

《木連理頌》二卷。《太元十九年》群臣上。

《寶圖贊》一卷。唐崔融撰。王起注。

《武成王廟十哲贊》一卷。唐奉天縣令盧挺撰。 《贊集》五卷。《謝莊集》。

《兩廟贊文》一卷。太宗、真宗御製《文宣武成王等贊 畫贊》五卷《漢明帝殿閣畫》,《曹桓贊》。

《唐孝悌贊》五卷。《宋朝樂史》撰。

凡《贊頌》一種,九部四十一卷。

箴銘集

编辑

《古今箴銘集》十四卷。《張湛集》。

《眾賢誡集》十五卷。

《誡林》三卷。綦毋邃撰。

《四帝誡》三卷。王誕撰。

《諸葛武侯誡》一卷。

《雜誡箴》二十四卷。

《霸國箴》一卷。唐李靖撰。

凡《箴銘》一種,七部,六十一卷。

碑碣集

编辑

《碑集》十卷。《謝莊集》。

《釋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集》。

《諸寺碑文》四十六卷。釋僧祐集。

《雜碑》二十二卷。

《碑文》三十卷。晉將作大匠《陳勰集》。

《碑文》十卷。《車灌集》。

《蜀國碑文集》八卷。唐劉贊集唐人所撰《蜀中碑文 朝賢墓誌》一百卷。

《朝賢神道碑》三十卷。

《金石錄》二十卷。《趙明誠集》。

《類碑》三十八卷。

《元門碑誌》三十八卷。

《王氏神道碑》二十卷。唐·《王方慶集》

《寶刻叢章》三十集。

《竇氏集古錄》一卷。

《碑籍》一卷。

《翠琰集》一卷。

凡《碑碣》一種,十七部,四百三十五卷。

制誥集

编辑

梁武帝《制旨連珠》十卷。梁邵陵王綸注。

又十卷。《陸緬注》。

《詔集區分》四十一卷。後周獸門學士宋幹集 「《魏朝雜詔》二卷。」

《錄魏吳二志詔》一卷。

《晉咸康詔》四卷。

《晉雜詔書》一百卷。

又二十八卷。

《晉詔書黃素制》五卷。

《晉定品制》一卷。

《晉太元副詔》二十一卷。

《晉崇安元興太亨副詔》八卷。

《晉義熙詔》十卷。

《義熙副詔》十卷。

《宋永初詔》十三卷。

《宋孝建詔》一卷。

《宋元嘉詔》二十卷。

《元嘉副詔》十五卷。

《齊中興二年詔》三卷。

《後魏詔集》十六卷。

《後周雜詔》八卷。

《雜赦書》六卷。

陳天嘉《詔草》三卷。

《霸朝雜集》五卷。《李德林集》。

《隋詔集》九卷「《隋朝陳事詔》十三卷」

《東漢詔儀》二十卷。

《古今詔集》三十卷。《溫彥博集》。

《古今詔集》一百卷。《李義府集》。

《唐德音錄》三十卷。

《太平內制》五卷。

《明皇制詔錄》一卷。

《元和制集》十卷。

《王言會最》十卷。《馬文敏集》。

《唐舊制編錄》六卷。

《擬狀注制》十卷。《唐末中書擬狀》及《所下制命》 王元《制敕書奏》一卷。

《咸通後麻制》一卷。偽蜀毛文晏纂。

《東壁出言》三卷。毛文晏《纂唐制詔》:

《唐批答》一卷。李紳撰。

《唐雜詔冊誥命》二十一卷。

《陸贄制集》二卷。

元稹《制集》二卷。李紳撰。

《常袞詔集》六十卷。

楊炎《制集》十卷。

權德輿《制集》五十卷。

武儒《衡制集》二十卷。

《段文昌詔誥》二十卷。

鄭畋「《鳳池槁草》三十卷。」

又「《玉堂集》二十卷。」

《續鳳池槁草》三十卷。

《吳融詔誥》一卷。

令狐滈《表制》一卷。

《封敖翰槁》八卷。

《中和制集》十卷。唐中書舍人劉崇望撰。

崔嘏《制誥集》十卷。

《舟中錄》二卷。唐中書舍人錢珝撰。

《李磎制集》四卷。

李虞仲《制集》四卷。

《鳳閣書詞》十卷。唐中書舍人薛廷珪撰。

李白度《北門集》一卷。

《金馬門待詔集》十卷。劉允濟撰。

《綸閣集》十卷。唐樂朋龜撰。

盧文度《制集》一卷。

陸贄《翰苑集》十卷

王仲舒《制集》十卷。

獨孤霖:「《玉堂集》二十卷。」唐懿宗朝。

《朱梁制誥》二卷。

《五代制誥》一卷。

《吳越石壁記》 卷。吳越王錢鏐以唐末貢奉答詔 刻石于臨安。

《江南揖遜錄》七卷。偽吳陳岳撰。

《玉堂遺範》三十卷。梁李琪纂《唐以來禁林書詔 宣底》八卷。梁貞明中,四季宣行《除授之文》。

《兩制珠璣》一卷。

《制集》三卷。《集唐末五代拜官制》。

《五代制詞》一卷。

《麻槁集》三卷。後唐麻制表章。

《梁雜制》一卷。

《開平麻制》一卷。

《長興制集》四卷。後唐拜節度觀察制詞:

《紅藥編》五卷。晉和凝所撰《制誥》。

《顯德制詔》一卷。周顯德中,賜外國書詔。

《李慎儀集》二十卷。後唐至周,制詞表狀。

《雜書》一卷。《蜀人雜錄》制詔及鄰國書疏、《後唐興復 赦辭》。

《內外雜編》十卷。五代至宋初「制詔及祠祭《之文 雜麻制》五十卷。」建隆至景德,麻制。

《西掖雅言》五卷。

《宣獻公詔敕》五卷。

范景仁《外制集》五卷。

《崇寧手詔》十五卷。

《分門要覽》二十卷。

《初寮先生內制》十八卷。

《初寮先生外制》八卷。

《承明集》十卷。王禹偁撰。

王內翰《制誥集》十二卷。

《翰苑制草集》二十卷。

《絲綸集》十卷。

《宸章集》二十五卷。

《常山別制集》二十卷。

《絲綸點化》十卷。

扈蒙:「《龜山集》十卷。」

李昉「《內制》十卷。」

晏殊《翰苑制詞》二十卷。

楊大年《外制》二十卷《常山禁林甲乙集》十卷

凡《制誥》一種,一百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七卷。

表章集

编辑

《梁中表》十一卷。《邵陵王》撰。

《梁中書表集》二百五十卷。

《上法書表》一卷。虞和撰。

《類表》五十卷。《唐世章奏》,分為門類。

《唐初表草》十卷。顏師古、張九齡等十人所作 《掌記略》十五卷《唐太華集》:牋奏表狀書檄,自晉至 唐,又集唐者為《新掌記》。

《新掌記略》十卷。唐有九卷。

《續掌記略》十卷。《唐·林逢集》。

《管記苑》十卷。《張鉶集》。

李磎《表疏》一卷。

朱朴《雜表》一卷。

張濬《表狀》一卷。

李程《表狀》一卷。

劉三復《表狀》一卷。

又《別紙》五卷。

趙璘《表狀》一卷。

《繡囊》五卷。

《雜表疏》一卷。石晉《陽昭儉等表疏》。

黃台《江西表狀》二卷。

陳蟠《隱集》五卷。

《苑咸集》一卷。李林甫撰。

《賀知章入道表》一卷。

《薛逢別紙》十三卷。

《安定集》十卷。胡曾《奏表》

《金臺倚馬集》九卷。唐·朱閱撰。

《淮海寓言》七卷。羅隱撰。

《桂苑筆耕》二十卷。唐崔致遠《表牋文檄》。

《記室集》三卷。唐?《沈文昌表狀》

張次宗《牋記》六卷。

《段全緯集》二十卷。

《王虯集》十卷。

《纂新文苑》十卷。顧雲:「別紙。」

《甘棠集》三卷。唐劉鄴撰。

《愈風集》十卷。唐盧嗣業撰。

《昌城後寓集》五卷。偽蜀毛文晏撰。

《湘南應用》三卷。羅隱撰。

《飲河集》十五卷。唐張澤撰。

《金臺鳳藻集》五十卷。後梁人作。

《敬翔表奏》十卷。梁人。

《新集寶囊》五卷。梁嚴虔崧撰。

李琪《應用集》三卷。

公乘億「《珠林集》三卷。」後唐人。

《劉筠表奏》七卷。

令狐楚《表奏》十卷。

《裴休狀》三卷。

《真珠集》五卷。漢李崧撰。

《乘軺集》一卷。周王仁裕撰。

林鼎《吳江應用集》二十卷。偽吳人。

湯文圭《筆耕》二十卷。偽吳人。

《啟霸集》三十卷。偽吳朱潯撰。

李洪皋《表狀》一卷。湖南馬氏撰。

金行《啟運集》十卷。偽蜀《庾傳昌集》。

韋文靖《牋表》一卷。偽蜀韋莊撰。

《潛龍筆職集》二卷。偽蜀趙仁撰。

《南燕染翰集》十卷。王鐸鎮滑州日《牋記》:

《磨盾集》十卷。《唐人表疏》:

孔光憲:《荊臺集》四十卷。光憲為荊南高季興記室 所作《牋奏》。

又「《筆傭集》十卷。」

蘇易簡「《章表》十卷。」

《虢略集》七卷。楊億撰。

「夏英公《牋奏》」三卷。

《劉氏表奏集》六卷。

《翰林牋奏集》二十卷。

王襄敏《章表》三卷。

《時格章表》十五卷。

《文館詞林彈事》四卷。唐許敬宗集晉、宋、齊、梁以來 者,舊有千卷。

凡《表章》一種,六十六部,八百六十六卷。

啟事集

编辑

《山公啟事》三卷。

《范甯啟事》三卷。

《薦文》十二卷。見《隋志》。

又《薦文》七卷。

《善文》五十卷。杜預撰。

《梁魏周齊陳隋聘使雜啟》九卷

唐顧雲《啟事》一卷《雜狀啟》一卷。唐《彬霽》撰。

羅貫《書啟》二卷。後唐人。

《臨淮尺題》二卷。武元衡《西川從事》撰。

顧垂象《投知己啟事》一卷。

《羅隱啟事》一卷。

凡《啟事》一種,十二部,九十二卷。

四六集

编辑

焚《南四六甲集》二十卷。李商隱撰。

又「《樊南四六乙集》二十卷。」

崔致遠「《四六》一卷。」唐人。

李巨川「《四六》一卷。」唐人。

樊景《四六集》五卷。唐人。

鄭準「《四六》一卷。」五代人:

《白巖四六》五卷。後唐人。

關郎中《四六》一卷。

蹇蟠翁《四六》一卷。

丘光庭《四六》一卷。

殷文圭四六三卷。趙又翼注:

王禹偁《四六》一卷。

丁謂「《四六》二卷。」

宋齊丘《四六》一卷。

蕭貫「《四六》一卷。」

凡《四六》一種,十五部,六十四卷。

軍書集

编辑

「魏武帝《露布》」九卷。

《雜露布》十二卷。《梁書籍》:

《雜檄文》十七卷。見《隋志》。

《羽書》三卷。唐處士臧嘉猷集《今古軍書符檄誥命、 續羽書》六卷。自唐、五代以來。

《總戎集》十卷。唐《沈常集》軍中詔令表檄,自戰國至 隋。舊三十卷。

王紹顏《軍書》十卷。偽唐人。

《止戈書》五十卷。宋朝趙化基集歷代軍中書檄、表 狀、碑頌、捷布、禡牙、祭纛之文。

湯筠《戎機集》五卷。偽吳人。

《從軍槁》二十卷。偽吳湯文圭撰。

凡《軍書》一種,十部,一百四十二卷。

案判集

编辑

《百道判》一卷。駱賓王撰。

又一卷。唐鄭寬撰。

又一卷。白樂天撰。

又一卷。唐崔銳撰。

《穿楊集》四卷。唐馬幼昌撰。

《龍筋鳳髓》十卷。唐張文成撰。

《判格》三卷。唐張伾撰。

《代耕心鑑甲乙判》一卷。唐南華張集「《唐代諸家判 判範》一卷。」陳岠撰。

《究判妙微》一卷。方仲舒撰。

《書判幽燭》四十卷。

《五經評判》六卷。周明辨撰。

《吳康仁判》一卷。不詳爵里。

張詠《判辭》一卷。

《拔萃判》一卷。毛詢撰。

《百道判圖》一卷。

尹師魯《書判》一卷。

《甲乙平等及第判》二卷。

《唐諸公試判》一卷。

《唐諸公案判》一卷。

凡《案判》一種,二十部,七十九卷。

刀筆集

编辑

王勃《刀筆》一卷。

薛逢「《刀筆》一卷。」

丁晉公《刀筆》一卷。

劉鄴「《鳳池刀筆》一卷。」

楊文公《刀筆》三卷。

宋景文《刀筆》二卷。

《東坡書簡》一卷。

《豫章書簡》一卷。

楊鳧《書啟》一卷。

劉筠「《中山刀筆》一卷。」

《漁陽刀筆》一卷。

凡《刀筆》一種,十一部,十四卷。

俳諧集

编辑

《俳諧文》三卷。

《俳諧文》十卷。袁俶撰。

《俳諧文》一卷。沈宗之撰。

《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

《博陽春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

凡《俳諧》一種,五部,十六卷。

奏議集

编辑

《漢名臣奏》三十卷《漢孔群奏》二十二卷。

漢丞相康衡《大司馬王鳳奏》五卷。

《魏名臣奏》三十卷。陳長壽撰。

《晉諸公奏》十一卷。

晉中丞《虞谷奏事》六卷。

「晉中丞《高崧奏事》」五卷。

《陸宣公奏議》十二卷。

《唐名臣奏》七卷。《吳兢集》。

《奏議集》二十卷。馬揔集《唐人奏疏論議、 諫書》八十卷。集歷代君臣父子朋友諫諍之說 《九諫書》一卷。郭元振撰。

《唐諫諍集》十卷。偽蜀《趙元拱集》。

李絳《論事》三卷。

令狐綯《表疏》一卷。

《大唐直臣諫奏》七卷。偽唐,張易纂

《奏議駮論》一卷。《唐人集》:

《韋相諫草》一卷。

《諫垣遺槁》五卷。

《范文正公奏議》十七卷。

《包孝肅奏議》一卷。

《熙寧臺諫章疏》七卷。

呂獻可《章疏》十五卷。

《勸農奏議》二卷。

《王黃州奏議》三卷。

《直言集》一卷。皇朝曾致堯撰。

《曲臺奏議》二十卷。偽唐陳致雍撰。

《郭子儀章奏》一卷。

范景仁《章奏》一卷。

《宋景文奏議》一卷。

《元城劉公諫草》二十卷。

石待問《諫史》一百卷。

凡《奏議》一種,三十二部,四百四十六卷。

論集

编辑

劉楷「《設論集》三卷。」

謝靈運《設論集》五卷。

又《連珠集》五卷。

商仲堪《雜論》九十五卷。

《明真論》一卷。晉兗州刺史宗岱撰。

《黃芳引連珠》一卷。

《梁武連珠》一卷。《沈約注》。

《東西晉興亡論》一卷。

《唐興替論》一卷。丁友亮撰。

《才命論》一卷。張鷟撰。郄昂注云。「張說撰。 《牛僧孺論》一卷。」

《質論》二卷。皇朝《徐鉉集》。

《經緯略》一百卷。偽蜀李昊撰。

楊偉「《時務論》十二卷。」

《皇朝三賢良論》三十卷。

《治平經綸集》十二卷。

孫洙:《經緯集》十五卷。

《凡論》一種,十七部,二百八十六卷。

策集

编辑

商仲堪《策集》一卷。

《秀孝對策》十二卷。《隋志》。

宋元嘉《策秀孝文》十卷。

「魏鄭公《時務策》」一卷。

《元和制策》三卷。賢良元稹、獨孤郁、白居易三人制 策。

《古今類聚策苑》十四卷。唐周仁瞻集《漢、唐制策、奏 議》

《兩漢策要》六卷。陶叔獻纂。

《五子策林》十卷。唐許南容等五人《策問》。

《禮部策》十卷。唐白居易應制舉,自著《策問》,而以《禮 部試策》附于卷末。

《文館詞林策》二十卷。崔元暐《訓注》。

朱伯宜《策集》六卷。

郭元振《安邦策》一卷。

《劉蕡策》一卷。

《前賢策》三卷。

凡《策》一種,十四部,九十八卷。

書集

编辑

《書集》八十八卷。晉散騎常侍《王履集》。

《書林》十卷。

《雜逸書》六卷。

應璩《書林》八卷。夏《赤松集》:

《司徒書》三卷。蔡謨撰。

晉左將軍王鎮惡《與劉丹陽書》一卷。

《後周與齊軍國書》二卷。

高澄《與侯景書》一卷。

《吳武陵書》一卷。

《唐賢長書》一卷「夏侯韞《大中年與涼州書》」一卷。

凡《書》一種,十一部,一百二十二卷。

文史集

编辑

《翰林論》三卷。晉李充撰。

《文章始》一卷。梁任昉撰。

《文心雕龍》十卷。梁劉勰撰。

孫郃《文格》二卷。

《制朴》三卷。白居易撰。

又三卷。宋朝李淑撰。

王瑜《文旨》一卷。

范傳正《賦訣》一卷。唐人。

紇于俞《賦格》一卷。渭南尉。

張仲素《賦樞》三卷。

浩虛舟《賦門》一卷。唐人。

任博《文章妙格》一卷。

《柳氏釋史》一卷。

劉餗「《史例》三卷。」

《公史例》一卷。田弘正《客撰》。

裴傑「《史漢異義》三卷。」開元人。

《唐書直筆新例》四卷。呂惠卿撰。

馮鑑《修文要訣》一卷。

《應求類》二卷。唐·《劉蘧集》

僧神郁《四六格》一卷。

《金馬統例》一卷。

《制格》一卷。

《文心雕龍》十卷。辛《處信》。

凡《文史》一種,二十三部,四十九卷。

詩評集

编辑

《河岳英靈集》一卷。唐殷璠撰。

顏竣《詩例錄》三卷。

鍾嶸《詩評》三卷。

李嗣真《詩品》一卷。

元兢。一作競宋約《詩格》一卷。

王昌齡《詩格》一卷。

《晝公詩式》五卷。

僧皎然《詩評》三卷。

王起《大中新行詩格》一卷。

姚合《詩例》一卷。

賈島《詩格》一卷。

《炙轂子詩格》一卷。唐王叡撰。

元兢《古今詩人秀句》二卷。

黃滔《泉山秀句集》三十卷

王起《文場秀句》一卷。

李洞集賈島《句圖》一卷。

《文章龜鑑》一卷。唐·倪宥集前人律詩:

《倪宥詩圖》一卷。

徐蛻《詩律大格》一卷。

《騷雅式》一卷。

《吟體類例》一卷。

《寡和圖》三卷。僧定雅撰。

《詩點化祕術》一卷。任傅撰。

《風雅拾翠圖》一卷。僧惟鳳撰。

《詩林句範》五卷。

《杜氏詩律詩格》一卷。

徐三極《律詩洪範》一卷。

徐衍《風騷要式》一卷。

《續金針詩格》三卷。

《歷代吟譜》二十卷。

《風騷格》五卷。閻東叟撰。

《楊氏筆苑句圖》一卷。

《續句圖》一卷。

《九僧選句圖》一卷。

《唐詩主客圖》三卷。張為撰。

《詩話》二十卷。

《歐陽永叔詩話》一卷。

《司馬君實詩話》一卷。

《王禹玉詩話》一卷。

《劉貢父詩話》一卷。

《蘇子瞻詩話》一卷。

《洪駒父詩話》一卷。

《瑤溪集》十卷。

《天廚禁臠》二卷。僧惠洪撰。

凡《詩評》一種,四十四部,一百四十六卷。

集部彙考十二

编辑

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攷證

编辑

《屈原賦》二十五篇。

《離騷經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王逸曰:「武帝使淮南王安作《離騷經章句》,劉向分《楚辭》為十六卷,《屈原》八卷。」 《隋志》:原著《離騷》八篇,班固敘贊二篇。太史公曰:「作辭以諷諫,連類以爭義,《離騷》有之。」 《地理志》:「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漢興,吳王濞招致四方游」 士,枚乘、鄒陽、嚴夫子之徒,興於文、景之際。淮南王安招賓客著書,而吳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文辭並發,故世傳《楚辭》。平園周氏曰:「《詩》《國風》及秦不及楚,已而屈原《離騷》出焉。衍《風》《雅》於詩亡之後,發乎情,主乎忠直,殆先王之遺澤也。謂之文章之祖,宜矣。」 艾軒林氏曰:「江漢在楚地,詩辭萌芽,自楚人」 發之詩,一變為楚辭,屈原為之唱,謂文章鼓吹多出於楚也。

《宋玉賦》十六篇。

《隋志》:「《宋玉集》三卷。王逸云:屈原弟子。《楚辭》《九辯》《招魂》《文選》《風賦》《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賦》,《古文苑》《大言》《小言》《釣笛》《諷賦》。朱文公謂辭有餘而理不足。」

《莊夫子賦》二十四篇。

楚辭哀時命

《賈誼賦》七篇。

朱文公曰:「賈太傅以卓然命世英傑之材,俯就騷律,所出三篇,皆非一時諸人所及。」 《古文苑》有《旱雲虡賦》。《隋志》梁有《賈誼集》四卷。

《枚乘賦》九篇。

《古文苑》有《梁王菟園賦》,《文選注》《枚乘集》有《臨霸池遠訣賦》。《隋志》乘集二卷,《文選》有《七發》。

《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

朱文公曰:「相如之文,能侈而不能約,能諂而不能諒。其《上林》《子虛》之作,既以誇麗,而不得入於《楚辭》。大人之與遠遊,其漁獵又泰甚,然亦終歸於諛也。特《長門哀二世賦》二篇,為有諷諫之意。」 艾軒林氏曰:「《相如賦》之聖者。《隋志》集一卷。」

《淮南王賦》八十二篇。

《隋志集》一卷梁二卷。劉向《別錄》:「淮南王有《薰籠賦》。」

《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

《楚辭》招隱士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淮南王安招致賓客,客有八公之徒,分造詞賦,以類相從,或稱大山,或稱小山,如詩之有大《小雅》。

《孔臧賦》二十篇。

《孔叢子》云:「臧嘗為賦二十四篇,四篇別不在集」 ,似其幼時之作也。

《吾丘壽王賦》十五篇。

《隋志》:「梁有漢光祿大夫《虞丘壽王集》二卷。《藝文類聚》有《驃騎論功論》,而賦不傳。」

上所自造賦二篇。

《外戚傳》有《傷悼李夫人賦》,《文選》有《秋風辭》,《溝洫志》有《瓠子之歌》二章。《隋志》《武帝集》一卷,《唐志》二卷。

《劉向賦》三十三篇。

《楚辭·九歎》《古文苑》《請雨》《華山賦》。《文選注》《雅琴賦》。《隋志》《向集》六卷。《唐志》五卷,今所存十八篇。《別錄》曰:「向有《芳松枕賦》。」

《王褒賦》十六篇。

本傳作《甘泉洞簫頌》。《楚辭》有《九懷》,《文選注》有《碧雞頌》。《隋、唐志》。褒集五卷。

《枚皋賦》百二十篇。

《本傳》「凡可讀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

《司馬遷賦》八篇。

《藝文類聚》有《悲士不遇賦》。

《揚雄賦》十二篇。

本傳:「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甘泉河東》,《校獵長楊》。《志》云。「入揚雄八篇。」蓋《七略》所略止四賦也。《古文苑》有《太元蜀都逐貧賦》,《文選注》有《覈靈賦》。

《孫卿賦》十篇。

《荀子賦》篇:「禮知雲蠶箴,又有《佹詩》。」

東暆令。

《地理志》:「縣在樂浪郡。」

雒陽錡華

《左傳》:「分康叔云云,殷民七族,錡氏。」

《別祤陽賦》。

庾信《哀江南賦》:「祤陽亭有《離別》之賦。」 蓋亭名也。

華龍。

《蕭望之傳》:「華龍,宣帝時與張子蟜等待詔。」

雜賦

编辑

《成相雜辭》十一篇

《荀子成相》篇注:「蓋亦賦之流也。」 朱文公曰:「凡三章,雜陳古今治亂興亡之效,託聲詩以諷時君,若將以為工師之誦,《旅賁》之規者。其尊主愛民之意亦深切矣。相者,助也,舉重勸力之歌。史所謂『五羖大夫死,而舂者不相杵』是也。成相助力之歌,淮南王亦有《成相篇》,見《藝文類聚》。」

《雜禽獸六畜昆蟲賦》十八篇。

《劉向別錄》有「《行過江上弋鴈賦》《行弋賦》《弋雌得雄賦》。」

《隱書》十八篇。

《文心彫龍》:「讔者,隱也。遯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昔還社求拯於楚師,喻眢井而稱麥麴;叔儀乞糧於魯人,歌佩玉而呼庚癸。伍舉諫荊王以大鳥,齊客譏薛公以海魚,莊姬託辭於龍尾,臧乂謬書於羊裘。隱語之用,被于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楚莊齊威,性好隱語,至東方曼倩,尤巧辭述《晉語》,有秦客」 廋辭於朝。《新序》:「齊宣王發隱書而讀之。」

歌詩

编辑

《高祖歌詩》二篇:

《大風歌》亦名《三侯之章》。《文中子》曰:「大風安,不忘危,其伯心之存乎!」 《鴻鵠歌》朱文公以為卒章意象蕭索,非復三侯比矣。

《泰一雜甘泉壽宮歌詩》十四篇,《宗廟歌詩》五篇。

《史記樂書》:「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律都尉。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 《禮樂志》:「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郊祀志》:「亳人謬忌,奏祠泰一方。游水發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 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曰太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屬。

《黃門倡車忠》等歌詩:

《周禮旄人》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 《樂府集》有《黃門倡歌》一首。

凡詩賦百六家:

唐氏曰:「武帝好文,詩賦特盛,然五種凡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而已,非若後世濫取,至不可勝計。」

《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毛詩定之方中傳》:「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喪紀能誄,祭祀能語。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也。」

孝武立《樂府》。

《禮樂志》:「孝惠二年有樂府令夏侯寬,似非始於武帝。」 又云:「孝武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元帝時,京房知五音六十律之數,上使韋元成等試問房於樂府。呂氏曰:『太樂令、丞所職,雅樂也。樂府所職,鄭、衛之樂也。樂府雖鄭衛之聲,然天子所常御,上至郊廟咸用焉。采詩,即古之采詩也。哀帝罷樂府,非鄭、衛之』」 音者,條奏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不可罷者,夜誦員五人,亦在其中」 ,蓋雅樂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