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九十五卷
集部紀事二
编辑集部雜錄
编辑《經籍典》第四百九十五卷。
集部紀事二
编辑《宋史宗室燕懿王德昭傳》:「王子惟和,好文力學,既卒, 宰相王旦等錄其槁二十二軸,上親製序,藏於祕閣。」 《楚恭惠王元偁傳》:「有集三卷,筆札一卷,上為製序,藏 之祕閣。」
《范質傳》。「質字文素,大名人。進封魯國公,太子太傅。有 集三十卷。子旻,有集二十卷。」
《王溥傳》:「溥字齊物,并州祁人。好學,手不釋卷。封祁國 公,諡文獻。有集二十卷。」
《李濤傳》:「濤弟澣,字日新,幼聰敏,慕王、楊、盧、駱為文章。 濤收澣文章,編之為《丁年集》。」
《李仲容傳》:「天聖中,以起居郎為知制誥,翰林院學士, 兼龍圖閣學士,至戶部侍郎。自集制草為《冠鳳集》十 二卷。」
《劉載傳》:「太平興國六年,工部侍郎致仕。載好學,通史 傳。大中祥符四年,其孫介以載文集來獻。」
《實儼傳》:「儼字望之,宋初轉禮部侍郎,有集七十卷。」 《薛居正傳》:「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贈太尉、中書令, 諡文惠。好讀書,為文落筆不能自休。子惟吉,集為三 十卷。」
《李昉傳》:「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為文章慕白居易,尤 淺近易曉。贈司徒,諡文正。有文集五十卷。」
次子宗諤,字昌武,拜右諫議大夫,有文集六十卷。 《賈黃中傳》:「黃中,字媧民,滄州南皮人,拜禮部侍郎,兼 祕書監,有文集三十卷。」
《錢若水傳》:「若水字澹成,河南新安人。贈戶部尚書。有 文集二十卷。」
《蘇易簡傳》。「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贈禮部尚書,有 文集二十卷。」
《郭贄傳》:贄字仲儀,開封襄邑人。遷禮部尚書。太宗在 晉邸,凡製篇詠,多令屬和。真宗嘗訪其賜本,贄集為 四卷以獻,詔獎之。卒贈左僕射,諡文懿。贄屬文敏速 而不雕刻。子昭度集為三十卷上之,賜名文懿集。」 《王化基傳》:「化基子舉正字伯仲,進士及第,以太子少 傅致仕,贈太子太保,諡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 制集》五十卷
《張洎傳》:「洎,全椒人。博涉經史,多知典故。每上有著述, 或賜近臣詩什,洎必上表援引經傳,以將順其意。上 因賜詩褒美。卒贈刑部尚書,有文集五十卷行世。」 《扈蒙傳》:「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贈右僕射。有《鰲山集》 二十卷。」
《楊克讓傳》:「克讓子希閔,字無間,生而失明,令諸弟讀 經史,一歷耳輒不復忘。有集十二卷,自教三子,皆登 進士第。」
《鄭文寶傳》:「文寶字仲賢,歷兵部員外郎,有文集二十 卷。」
《畢士安傳》:「士安字仁叟,代州雲中人。贈太傅中書令, 諡文簡。士安精意詞翰,有集三十卷。」
《王旦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諡 文正,有文集二十卷。」
《向敏中傳》:「敏中字常之。天禧初,進右僕射兼門下侍 郎。卒贈太尉,諡文簡。有文集十五卷。」
《夏竦傳》:「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贈太師中書令,諡文 莊。竦多識古文學奇字,至夜以指畫膚。有文集一百 卷。」
《陳堯佐傳》:「堯佐字希元,閬中人。贈司空,諡文惠。有集 三十卷。又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
堯佐從子漸,字鴻漸,歷耀州節度推官,有文集十五 卷,自號《金龜子》。
《宋庠傳》:「庠字公序,安州安陸人。贈太尉,諡元獻。自應 舉時,與弟祁俱以文學名擅天下,有《別集》四十卷。 祁字子京,與兄庠同舉進士,禮部奏祁第一,庠第三。 獻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寘祁第十。人呼 以二宋,以大小別之。贈尚書。有文集百卷,諡景文。」 《賈昌朝傳》:「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人。歷觀文殿大學 士,諡『文元』。」所著《文集》百二十二卷。
《王曙傳》:「曙字晦叔,河南人。贈太保中書令,諡文康。有 文集四十卷,集《兩漢詔議》四十卷。」
《楊礪傳》:「礪字汝礪,京兆鄠人,贈兵部尚書。礪為文尚 繁,無師法,每詩一題或數十篇。在翰林,制誥迂怪,見
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宋湜傳》:「湜字持正,京兆長安人。贈刑部尚書,諡忠定,有文集二十卷。」
《王嗣宗傳》:「嗣宗字希阮,汾州人。贈侍中,諡景莊。著有 《中陵子》三十卷。」
《趙安仁傳》:「安仁字樂道,河南洛陽人。贈吏部尚書,諡 文定。有文集五十卷。」
《陳彭年傳》:「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卒贈右僕射,諡 文僖。真宗前後賜彭年御製歌詩凡六篇。大中祥符 三年,詔編次太宗御集,又受詔編御集及《宸章集》《歷 代婦人文集》。所著文集百卷。」
《高若訥傳》:「若訥字敏之,榆次人,徙家衛州。進士及第, 贈右僕射,諡文莊。若訥彊學善記,自秦漢以來諸傳 記無不該通,尤喜申、韓、管子之書,有文集二十卷。」 《吳育傳》:「育字春卿,建安人,少奇穎博學,舉進士,試禮 部第一,贈吏部尚書,諡正肅。有文集五十卷。」
《宋綬傳》:「綬字公垂,趙州平棘人。博通經史百家,文章 為一時所尚。贈司徒,諡宣獻。家藏書萬餘卷,親自校 讎。其筆札尤精妙,朝廷大議論多所裁定。揚億稱其 文沈莊淳麗,曰:『吾殆不及也』。及卒,帝多取其書字藏 禁中。」
《李若谷傳》:「若谷子淑,字獻臣,卒贈尚書右丞。所著別 集百餘卷。」
《夏侯嶠傳》:「嶠字峻極,濟州鉅野人。贈兵部尚書。有集 十五卷。」
《盛度傳》:「度字公量,餘杭縣人。贈太子太保,諡文肅。敏 於為文,而泛濫不精。嘗奉詔同編《續通典》,《文苑英華》 注釋御集有《愚谷》《銀臺》、中書、樞中四集,又有《中書》《翰 林二制集》。」
《田況傳》:「況字元均,信都人,歷右正言,有奏議二十卷。」 《田錫傳》:「錫字表聖,嘉州洪雅人,好言時務,既居諫官 即上疏。所著有《咸平集》五十卷。」
《王禹偁傳》:「禹偁字元之,鉅野人。歷翰林學士。有《小畜 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議》十卷、詩三卷。」
《張詠傳》:「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贈左僕射,諡忠定。自 號乖崖,以為乖則違眾,崖不利物。有集十卷。」
《王洙傳》:「洙字原叔,應天宋城人。歷侍讀學士,諡曰文。 著雜文千有餘篇。」
《聶冠卿傳》:「冠卿字長孺,歙州新安人。歷翰林學士。嗜 學好古,手未釋卷,尤工詩,有《蘄春集》十卷。」
《趙師民傳》。「師民字周翰,青州臨淄人。歷刑部郎中,領 宗正。有集三十卷。」
《尹洙傳》:「洙字師魯,河南人。歷直龍圖閣。自唐末歷五 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開始為古文。洙與穆脩復振 起之。其為文簡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孫甫傳》:「甫字之翰,許州陽翟人。少好學,日誦數千言, 慕孫何為古文章。歷侍讀,卒贈右諫議大夫,有文集 七卷。」
《謝絳傳》:「絳字希深,富陽人。以文學知名,歷兵部員外 郎,進《聖治箴》五篇,擢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知鄧州。 有文集五十卷。」
《葉清臣傳》:「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幼敏異,好學,善 屬文。歷侍讀學士,知河陽,贈諫議大夫。清臣遇事敢 行,奏對無所屈。數上書論天下事,陳九議十要五利, 皆當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楊察傳》:「察字隱甫,晉人,家於成都。歷承旨,贈禮部尚 書,諡宣懿。有文集二十卷。」
《師頏傳》:「頏字霄遠,大名內黃人。歷翰林學士,進銀臺 封駁司。有集十五卷。」
《梁顥傳》:「顥字太素。鄆州須城人。歷翰林學士,知開封。 年九十二。所著文集十五卷。」
顥子固,字仲堅。歷著作郎、判戶部勾院。天禧大禮成, 奏頌甚工,有《集》十卷。
《楊徽之傳》:「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歷左拾遺、右補 闕。太宗素聞其詩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數百篇奏御, 且獻詩為謝。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 問姓名』語,太宗覽之稱賞,自是聖製多以別本為賜。 會李昉等采緝前代文字,類為《文苑英華》,以徽之精 於風雅,分命編詩為百八十卷,獻《雍熙詞》,上賡其韻」 以賜。歷翰林侍讀學士,贈兵部尚書。徽之酷好吟詠, 每對賓客論詩,終日忘倦。既沒,有集二十卷留於家, 上令夏侯嶠取之以進。
《呂文仲傳》:「文仲字子臧,歙州新安人。歷少府監,預修 《太平御覽》《廣記》《文苑英華》,改著作佐郎。太平興國中, 上每御便殿觀古碑刻,輒召文仲與舒雅、杜鎬、吳淑 讀之。嘗令文仲讀《文選》,又令讀《江海賦》,皆有賜賚。咸 平三年,拜工部侍郎,充翰林侍讀學士。受詔集太宗 歌詩為三十卷。歷集賢院學士。有集十卷。」
《呂祐之傳》。「祐之字元吉。鉅野人。歷刑部侍郎。有集三 十卷。」
《潘慎修傳》。「慎修字成德,莆田人,歷翰林侍讀學士,有 集五卷《查道傳》:「道字湛然,歙州休寧人,歷知虢州,有集二十 卷。」
《梅摯傳》:「摰字公儀,成都新繁人。累諫議大夫,徙江寧 府,又徙河中。摯喜為詩,多警句,有奏議四十餘篇。」 《蔣堂傳》:「堂字希魯,宜興人,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吏 部侍郎。好學,工文辭,尤嗜作詩,有《吳門集》二十卷。」 《狄棐傳》:「棐子遵度,字元規,少穎悟,篤志於學,好為古 文。嘗患時學靡敝,作擬皇太子冊文,除侍御史。」制《裴 晉公傳》,人多稱之。尤嗜杜甫詩,嘗讚其集。一夕夢見 甫,為誦世所未見詩,及覺,纔記十餘字,遵度足成之, 為《佳城篇》。後數月卒。有集十二卷。
《孫祖德傳》。「祖德字延伸,濰州北海人。歷吏部侍郎,有 《論事》七卷。」
《楊偕傳》:「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遺奏《兵論》一篇,贈兵部侍郎,有《兵書》五卷,集十卷。」 《王沿傳》:「沿字聖源,大名館陶人。歷天章閣待制,知河 中府,有文集二十卷。」
《李虛己傳》:「虛己字公受,建安人。歷工部侍郎。有《正雅 集》十卷。」
《陳從易傳》。「從易字簡夫,泉州晉江人。進士及第,進龍 圖閣直學士,知杭州。著《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槁》五 卷、《西清奏議》三卷。」
《楊大雅傳》:「大雅字子正,家錢塘,歷知制誥,因轉對上 《原治》十七篇,仍著《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職林》 二十卷、《西漢博聞》十二卷。」
《滕宗諒傳》:「宗諒字子京,河南人。歷集賢院,知蘇州。有 諫疏二十餘篇。」
《唐詢傳》:「詢字彥猷,贈禮部侍郎,有集三十卷。好畜硯, 客至輒出而玩之,有《硯錄》三卷。」
《田京傳》:「京字簡之,徙亳州鹿邑,拜右諫議大夫,著有 奏議若干卷。」
《楊億傳》:「億字大年,浦城人。能言。母以小經口授,隨即 成誦。七歲能屬文。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 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連三日得對,試 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內侍都知王 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 賀。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齔,不由師訓,精爽神助,文字 生知,越景絕塵,一日千里,予有望於汝也』。」即授祕書 省正字,特賜袍笏。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 郎,仍令讀書祕閣。獻《二京賦》,試翰林,賜進士第,遷光 祿寺丞。屬後苑賞花曲宴,太宗召命賦詩於坐側。又 上《金明池頌》,太宗頌其警句於宰相。明年三月,苑中 曲宴,億復以詩獻,即以億值集賢院,表求歸鄉里,賜 錢十五萬。至道初,太宗親製九絃琴、五絃阮,文士奏 頌者眾,獨稱億為優,賜魚緋。天僖四年,復為翰林學 士,受詔注釋御集所撰《括蒼》《武夷》《潁陰》《韓城》《退居》《汝 陽》《蓬山》《冠鰲》等集,內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 《劉筠傳》:「筠字子儀,大名人,歷學士承旨,知廬州,著《冊 府應言》《榮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陰三人,玉堂凡七集。」 《晁迥傳》:「迥字明遠,清豐人,徙家彭門。真宗即位,擢右 正言直史館。獻《咸平新書》五十篇,又獻《理樞》一篇,進 翰林學士。大中祥符元年,獻《玉清昭應宮頌》。其子宗 操繼上《景靈宮慶成歌》。帝曰:『迥父子同獻歌頌,搢紳 間美事也。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元。所著《翰林集》三十 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錄》十卷、《耄智餘書》《隨因 紀述》《昭德新編》』」,各三卷。
《孫何傳》:「何字漢公,蔡州汝陽人。十歲識音韻,年十五 能屬文,為文必本經義。歷知制誥,掌三班院。有集四 十卷。」
弟僅,字鄰幾,歷給事中。篤於儒學,士大夫推其履尚。 有《集》五十卷。
《朱台符傳》:「台符字拱正,眉山人。十歲能屬辭,嘗作《黃 山樓記》,士友稱之。及長,善詞賦。時太宗廷試貢士,多 擢敏速者,台符與同輩課試,以尺晷成一賦。歷知洪 州,有集三十卷。」
《戚綸傳》:「綸字仲言,應天楚丘人。為大理評事。民險悍 多搆訟,為《諭民詩》五十篇,遷光祿丞,坐免官。著《理道 評》十二篇。嘗宴餞种放於龍圖閣,詔近臣為序。上覽 綸所作,稱其有史才。歷太常少卿。綸篤於古學,善談 名理。既歿,家人於几閤間得遺戒一篇,大率皆誘勸 為學。有集二十卷。又前後奏議有機務利害,備邊均」 田之策,別為《論思集》十卷,分上下篇。
《張去華傳》:「去華字僖臣,開封襄邑人。歷河北轉運使, 著《大政要錄》三十篇以獻,上覽而嘉之。景德元年,以 工部侍郎致仕。嘗獻《元元論》,大旨以養民務穡為急, 真宗深所嘉賞,命以縑素寫其論為十八軸,列置龍 圖閣之四壁。有集十五卷。」
去華子師德,字尚賢。真宗祀汾陰,獻《汾陰大禮頌》于 行在,舉進士第一,歷左諫議大夫,有文集十卷。 《樂黃目傳》:「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人。父史,字子正,歷 知商州,有《仙洞集》百卷。黃目歷知亳州,有集五十卷又撰《學海搜奇錄》四十卷。」
《柴成務傳》。「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人,歷知揚州。成務 有詞學,博聞稽古,有集二十卷。」
《陳知微傳》。「知微字希顏,高郵人。歷玉清昭應宮判官。 有集三十卷。」
《晏殊傳》:「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 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帝召殊與進士千餘 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 士出身。後二日,復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 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歷觀文殿大學士,諡 文獻。殊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晚』」 歲篤學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刪次陳、梁以後名 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
《呂夷簡傳》:「夷簡字坦夫,壽州人。進士及第,贈太師中 書令,諡文靖。有集二十卷。」
《范純仁傳》:「純仁字堯夫。贈開府儀同三司,諡忠宣。有 集五十卷。」
純仁子正平,字子夷。工詩,尤長五言,著《荀里退居編》。 《錢惟演傳》:「惟演字希聖,吳越王俶之子也。博學能文 辭,召試學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稱善。歷節度使, 諡文僖。所著《典懿集》三十卷。」又著《金坡遺事》《飛白書 敘錄》《逢辰錄》《奉藩書事》。
《張方平傳》:「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凡書皆 一閱不再讀。歷太子太保,贈司空,諡文定。蘇軾敘其 文,以比孔融、諸葛亮。」
《歐陽修傳》:修字永叔,廬陵人。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贈 太子太師,諡文忠,號六一居士。蘇軾敘其文曰:「論大 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識者以為知言。
《曾鞏傳》:「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每讀書數 百言,脫口輒成誦。年十三,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 偉。歷中書舍人。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 也。弟肇,為文溫潤有法。」
《孫洙傳》:「洙字巨原,廣陵人。未冠,擢進士。包拯、歐陽修、 吳奎舉應制科,進策五十篇,指陳政體,明白剴切。韓 琦讀之太息曰:『慟哭流涕,極論天下事,今之賈誼也』。 歷翰林學士。洙博聞強記,明練典故,道古今事甚有 條理,出語皆成章,文詞典麗,有西漢之風。」
《楊繪傳》:「繪字元素,綿竹人。歷天章閣待制知杭州。為 文立就。有集八十卷。」
《王安石傳》:「安石字介甫,臨川人。其屬文動筆如飛,初 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鞏攜以示 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封舒國公,改封荊, 加司空,贈太傅,諡曰文。」
安石子雱,字元澤,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贈左 諫議大夫。
《王安國傳》:「安國字平甫,幼穎悟,未嘗從學,而文詞天 成。年十二,出所為詩銘論賦數十篇示人,語皆警拔, 遂以文章稱於世。歷祕閣校理。」
《李清臣傳》:「清臣字邦直,魏人,贈金紫光祿大夫。早以 詞藻受知神宗簡重,弘放文體,合成一家。」
《劉彝傳》:「彝字執中,福州人,歷都水丞,著《明善集》三十 卷,《居易集》三十卷。」
《熊本傳》:本字伯通,番陽人。兒時知學,郡守范仲淹異 其文。歷龍圖閣待制,知洪州。有文集奏議八十卷。」 《蘇軾傳》:「軾字子瞻,眉山人,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 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口未能言, 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 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 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寘第 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 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歷端明殿、翰 林侍讀兩學士,為禮部尚書。紹聖初,貶寧遠軍節度 使,惠州安置。居三年,貶瓊州別駕。徽宗立,大赦,還,提 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 十六。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於天。嘗自謂: 「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 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 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有《東坡集》 四十卷、《後集》三十卷、《奏議》十五卷、《內制》十卷、《外制》三 卷,《和陶詩》四卷。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 耒、陳師道,舉世未一識,軾待之如朋儕,未嘗以師資 自予也。高宗即位,贈資政殿學士,以其孫符為禮部 尚書,又以其文寘左右讀之,終日忘倦,謂為文章之 宗。親製集贊,賜其曾孫嶠,遂崇贈太師,諡文忠。 軾子過,字叔黨,自號斜川居士,有《斜川集》二十卷。」 《蘇轍傳》:「轍字子由。年十九,與兄軾同登進士,又同策 制舉。歷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降朝請大夫,復大中 大夫致仕。政和二年,追復端明殿學士。淳熙中,諡文 定。轍性沉靜簡潔,為文汪洋澹泊,似其為人,不願人知之。而秀傑之氣終不可掩。其高處殆與兄軾相迫。 著《欒城文集》行於世。」
《孫覺傳》:「覺字莘老,高郵人。歷龍圖閣學士兼侍講。有 文集、奏議六十卷。」
《李常傳》:「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歷龍圖閣直學士,知 鄧州。有文集奏議六十卷。」
《孔文仲傳》:「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歷中書舍人,與 弟武仲、平仲皆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文仲有文 集五十卷。」
《鮮于侁傳》:「侁字子駿,閬州人。歷集賢殿修撰,進待制。 作詩平澹淵粹,尤長於《楚辭》。蘇軾讀九誦,謂近屈原、 宋玉,自以為不可及也。」
《李之儀傳》:「之儀字端叔,終朝請大夫,能為文尢,工尺 牘。軾謂入刀筆三昧。」
《彭汝礪傳》:「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人。治平二年,舉進 士第一,歷寶文閣直學士,知江州。汝礪讀書為文,志 於大者,所著《易義》、詩義、詩文凡五十卷。」
《章衡傳》:衡字子平,浦城人,拜寶文閣待制,知澶州。神 宗曰:「卿為仁宗朝魁甲,《寶文》藏御集之處未始除人, 今以之處卿。」衡拜謝。
《王安中傳》:「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進士及第,歷觀 文殿大學士。安中為文豐潤敏拔,尤工四六之製。徽 宗嘗宴睿謨殿,安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詩成賞嘆 不已,令大書於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賜之。其見重 如此。有《初寮集》七十卷傳於世。」
《崔鶠傳》:「鶠字德符,雍丘人。歷龍圖閣直學士。平生為 文至多,輒為人取去,篋無留者。婿衛昂集其遺文為 三十卷,傳於世。」
《李綱傳》:「綱字伯紀,邵武人,居無錫,贈少師。綱負天下 之望,以一身用捨,為社稷生民安危,著文章歌詩奏 議百餘卷。」又有《靖康傳信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 志》《建炎制詔表劄集》《宣撫荊廣記》《制置江右錄》 《趙鼎傳》:「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通經史百家之書,諡 忠簡,贈太傅,追封豐國公。鼎為文渾然天成,凡高宗 處分」軍國機事,多其視草。有擬奏表疏詩文二百餘 篇,號《得全集》,行於世。論中興賢相,以鼎為稱首云。 《張浚傳》:浚字德遠,漢州綿竹人,贈太師,諡忠獻。有文 集十卷,奏議二十卷。
《李光傳》:「孟傳,字文授,光幼子也。以朝請大夫直寶謨 閣致仕,年八十。有《磐溪詩》二十卷,《文槁》三十卷,《宏詞 類槁》十卷。博學多聞,持身甚嚴,時推能世其家。」 《徐俯傳》:「俯字師川,洪州分寧人,權參知政事,知信州。 有詩集六卷。」
《翟汝文傳》:「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歷參知政事。汝 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篆籀,有文集行於世。」 《朱弁傳》:「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日數千 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歷直祕閣,轉奉 議郎。弁為文慕陸宣公,援據精博,曲盡事理。詩學李 義山,詞氣雍容,不蹈其險怪奇澀之弊。有《聘遊集》四 十」二卷,《書解》一卷,「《曲洧舊聞》三卷,《續骩髀說》一卷,《雜 書》一卷,《風月堂詩話》三卷,《新鄭舊詩》一卷,《南歸詩文》 一卷。」
《張邵傳》:「邵字才彥,烏江人。累贈少師,有文集十卷。」 《洪皓傳》:「皓字光弼,番陽人。歷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 書,為大金通問使,留北中十五年,得生還。而忠義之 聲聞于天下,雖久在北庭,不堪其苦,然為金人所敬, 所著詩文,爭鈔誦求鋟梓。既歸後使者至,必問皓為 何官,居何地。皓博學強記,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通 要》、『《姓氏指南》』」、《松漠紀聞》《金國文具錄》等書。
《胡銓傳》:「銓字邦衡,廬陵人。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諡忠 簡。有《澹庵集》一百卷行於世。」
《李邴傳》:「邴字漢老,濟州任城縣人。歷資政學士,諡文 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滕康傳》。「康字子濟,應天府宋城人。歷龍圖閣學士。有 文集二十卷。」
《季陵傳》:「陵字延仲,處之龍泉人。贈中大夫,有文集十 卷。」
《陳桷傳》:「桷字季任,溫州平陽人。擢權小宗伯。自號無 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
《李璆傳》:「璆字西美,汴梁人。累遷徽猷閣直學士,四川 安撫制置使。有《清溪集》二十卷。」
《李朴傳》。「朴字先之,虔之興國人。贈寶文閣待制。有《章 貢集》二十卷行於世。」
《劉玨傳》:「玨字希范,湖州長興人。歷龍圖閣學士。有《吳 興集》二十卷、《奏議》五卷、《兩漢蒙求》十卷。」
《劉一止傳》。「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歷敷文閣直學 士。有《類槁》五十卷。」
《劉寧止傳》:「寧止字無虞,歷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升 顯謨閣,有文名,慷慨喜論事,有《教忠堂類槁》十卷。」 《陳公輔傳》:「公輔字國佐,台州臨海人,歷徽猷閣待制, 贈太中大夫,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行于世《李植傳》:「植字元直,泗州臨淮人,以寶文閣學士致仕, 有文集十卷,題曰《臨淮集》,廬陵胡銓為之序,諡忠襄。」 《羅汝楫傳》:「汝楫字彥濟,徽州歙縣人。累贈開府儀同 三司。子願,字端良,博學好古,法秦漢為詞章,高雅精 鍊,朱熹特重之。有小集十卷。」
《蕭振傳》:「振字德起,溫州平陽人。幼莊重,不好弄。稍長, 能自謀學。常奉父母董農役隴畝,手不釋卷。歷敷文 閣學士。有文集二十卷。」
《范如圭傳》:「如圭字伯逵,建州建陽人。歷直祕閣。嘗掇 至和、嘉祐間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為一書,囊封 以獻。如圭忠孝誠實,得之於天,其學根於經術,不為 無用之文,有集十卷,皆書疏議論之語,藏于家。」 《洪擬傳》:「擬字成季,一字逸叟,鎮江丹陽人。歷徽猷閣 直學士,諡文憲。有《淨智先生集》及注杜甫詩二十卷。」 《趙逵傳》:「逵字莊叔,歷中書舍人。帝謂逵文似蘇軾,故 稱為小東坡。」有《棲雲集》三十卷。
《曾幾傳》:「幾字吉甫,其先贛州人,徙河南府。以通奉大 夫致仕,諡文清。為文純正雅健,詩尤工,有文集三十 卷。」
《勾濤傳》:「濤字景山,成都新繁人。以徽猷待制歷知潭 州。有文集十卷,《西掖制書》十卷、奏議十卷。」
《李彌遜傳》:「彌遜字似之,吳縣人。政和四年,除國朝會 要所檢閱文字,引見,特遷校書郎,充編修大典校閱。 累官起居郎,終敷文閣待制。有奏議三卷,外制二卷, 議古三卷,詩十卷。」
《陳俊卿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以少師魏國公致仕, 清嚴好禮,尤敬朱熹,屢嘗論薦。其薨也,熹不遠千里 哭之,又敘其行。有集二十卷。」
《虞允文傳》:「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六歲誦九經,七 歲能屬文。歷少保,進封雍國公,諡忠肅。早以文學致 身臺閣,出入將相,垂二十年。有詩文十卷,奏議二十 二卷,內外制十五卷,行于世。」
《葛邲傳》:「邲字楚輔,其先居丹陽,後徙吳興,以儒學名 家,歷少保致仕,諡文定,有文集二百卷,《詞業》五十卷。」 《汪澈傳》:「澈字明遠,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歷福州、福 建安撫使,諡莊敏,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 《周葵傳》:「葵字立義,常州宜興人。少力學,自鄉校移籍 京師,兩學傳誦其文。歷資政殿大學士致仕,累贈太 傅。」平生學問不泥傳注,作《聖傳詩》二十篇、文集三十 卷、奏議五卷。諡惠簡。
《施師點傳》:「師點字聖與,上饒人。歷江西安撫使,贈金 紫光祿大夫,有奏議七卷,制槁八卷,文集八卷。」 《金安節傳》:「安節字彥亨,歙州休寧人。資穎悟,日記千 言,博洽經史。歷敷文閣學士,累贈少保。有文集三十 卷。與秦檜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論事終不屈,人 以此服之。」
《王剛中傳》,「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贈資政殿大學 士光祿大夫,諡恭簡。」有《東溪集》《應齋筆錄》。
《范成大傳》:「成大字致能,吳郡人。歷資政殿大學士。成 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上嘗命陳俊卿擇文士掌內 制,俊卿以成大及張震對。自號石湖,有《石湖集》《攬轡 錄》《桂海虞衡集》行於世。」
《黃洽傳》:「洽字德潤,福州候官人,贈金紫光祿大夫。洽 質直端重,有大臣體,兩朝推為名臣。有文集、奏議八 十五卷。」
《吳芾傳》:「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以龍圖閣直學士致 仕。芾立朝不偶,晚退閑者十有四年。自號湖山居士。 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詩文三十卷。」
《李燾傳》:「燾字仁甫,眉州丹陵人。贈光祿大夫,有文集 五十卷。諡文簡,累贈太師溫國公。」
《尤袤傳》:「袤字延之,常州人。少穎异,以詞賦冠多士。尋 冠南宮,擢進士第,歷禮部尚書,贈金紫光祿大夫。袤 嘗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光宗實書扁賜之。有《遂初 槁》六十卷,內外制三十卷。」
《周必大傳》:「必大字子充,祖詵倅廬陵,遂家焉。歷觀文 殿大學士,封益國公,贈太師,諡文忠。自號平園老叟。 著書八十一種,著《平園集》二十卷。」
留正傳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嘉泰元年進封魏國 公,復少師、觀文殿大學士,贈太師。有詩文、奏議、《外制》 二十卷行於世,諡忠宣。
《黃裳傳》:「裳字文叔,隆慶普城人。贈資政殿學士。恥一 書不讀,一物不知所為。文明白條達,有《兼山集》。論天 人之理,性命之源,皆足以發伊洛之旨。嘉定中諡忠 文。」
《林大中傳》:「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贈資政殿學士, 諡正惠。自少力學,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議、外制、文集 三十卷。」
《樓鑰傳》:「鑰字大防,明州鄞縣人。歷給事中。朱熹以論 事忤韓𠈁胄,除職與郡。鑰言熹鴻儒碩學,陛下閔其 耆老,當此隆寒,立講不便,何如俾之內祠,仍令修史, 少俟春和,復還講筵。除資政殿學士,贈少師。鑰文詞精博,自號攻媿主人。有集一百二十卷。」
《權邦彥傳》:「邦彥字朝美,河間人。歷權參知政事。有遺 槁十卷,號《瀛海殘編》,藏於家。」
《吳獵傳》:「獵字德夫,潭州醴陵人。歷敷文閣學士。初從 張栻學。乾道初,朱熹會栻於潭,獵又親炙。湖湘之學 一出於正,獵實表率之。有《畏齋文集》、奏議六十卷。諡 文定。」
《薛叔似傳》:「叔似字象先,河東人,徙永嘉。贈銀青光祿 大夫,諡恭翼。雅慕朱熹,窮道德性命之旨,談天文地 理鐘律象數之學,有槁二十卷。」
《劉光祖傳》:「光祖字德修,簡州陽安人。寧宗即位,除侍 御史,改司農少卿。入對,獻《謹始五箴》,遷起居郎。朱熹 與祠,光祖言:漢武帝之于汲黯,唐太宗之于魏徵,仁 宗之于唐介,皆蹔怒旋悔。熹明先聖之道為今宿儒, 又非三臣比。陛下初膺大寶,招徠耆儒,此初政之最 善者,今一旦無故去之,可乎?且曰:『臣非助熹,助陛下 者也』。」再疏不聽。趙汝愚既罷相,𠈁胄擅朝,遂目士大 夫為偽學逆黨,禁錮之。光祖撰《涪州學記》,謂:「學之大 者,明聖人之道以修其身,而世方以道為偽;小者治 文章以達其志,而時方以文為病。好惡出於一時,是 非定於萬世。」諫官張釜指為謗訕,比之楊惲,奪職。慶 元三年,升顯謨閣直學士。嘉定十五年,卒,贈華文閣 學士,諡文節。趙汝愚稱光祖論諫激烈似蘇軾,懇惻 似范祖禹,世以為知言。所著《後溪集》十卷。
《李璧傳》:璧字季章,眉之丹陽人。父燾典國史。璧少英 悟,日誦萬餘言,屬辭該博。周必大見其文异之曰:「謫 仙才也。」嘉定十五年進資政殿學士,致仕,諡文懿。璧 嗜學如饑渴,群經百氏,搜抉靡遺,於典章制度尢綜 練,為文雋逸。所著有《鴈湖集》一百卷。璧父子與弟𡌴 皆以文字知名,蜀人比之三蘇云。
《李蘩傳》:「蘩字清叔,崇慶晉源人,歷太府少卿。上意方 嚮用,會疾卒。蘩講學臨政,皆有源委,著書十八種,有 《桃溪集》一百卷。」
《宋汝為傳》:「汝為字師禹,豐縣人。金人犯京師,闔門遇 害,汝為思報國家父兄之讎,歷通直郎,有《忠嘉集》行 於世。」
《王信傳》:「信字誠之,處州麗水人。登紹興三年進士,授 建康府學教授,進所著《唐太宗論贊》及《負薪論》。孝宗 覽之,嘉歎不已。授太學博士,歷煥章閣待制。有《是齋 集》行世。」
《汪大猷傳》。「大猷字仲嘉,慶元府鄞縣人。歷敷文閣學 士。所著有《適齋存槁》《備忘訓鑒》等書行世。」
《辛棄疾傳》:「棄疾字幼安,齊歷城人。歷龍圖閣待制。雅 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贈光祿大夫。」 《何異傳》:「異字同叔,撫州崇仁人,進寶章閣學士,卒年 八十一。異高自標致,有詩名,所著《月湖詩集》行世。」 《劉宰傳》:「宰字平國,金壇人,直顯謨閣,管玉局觀,有《漫 塘文集》、語錄行世。」
《劉爚傳》:「爚字晦伯,建陽人。與弟韜仲受學於朱熹、呂 祖謙。歷左諭德,贈光祿大夫,諡文簡。所著有《奏議》《史 槁》《雲莊外槁》。」
《李舜臣傳》:「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歷宗正寺主簿, 所著文集三十卷。子心傳、道傳、性傳。以性傳官二府, 贈太師,追封崇國公。」
《袁甫傳》:「甫字廣微,寶文閣直學士燮之子。歷吏部侍 郎兼國子祭酒,權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有文集行 世。」
《劉黻傳》:「黻字聲伯,樂清人。歷端明殿學士。有《蒙川集》 十卷行於世。」
《洪咨夔傳》:「咨夔字舜俞,於潛人。歷中書舍人,有內外 制奏議詩文行於世。」
《許奕傳》:「奕字成子,進顯謨閣直學士,贈通議大夫。所 著有奏議雜文行世。」
《陳居仁傳》:「居仁字安行,興化軍人。歷華文閣直學士, 贈金紫光祿大夫。居仁風度凝遠,處己接物,一以誠 信,所至號稱循吏。有奏議、制槁、詩文行世。」
《杜範傳》:「範字成之,黃巖人。歷同知樞密院事,贈少傅, 諡清獻。所著有古律詩歌詞五卷,雜文六卷,奏槁十 卷,外制三卷。」
《楊簡傳》:「簡字敬仲,慈谿人。以寶謨閣學士太中大夫 致仕,卒贈正奉大夫。所著有《甲槁》《乙槁》。」
簡門人錢時,字子是,淳安人。丞相喬行簡知其賢,特 薦之朝,詔守臣以所著書來上。其書有《蜀阜集》《百行 冠冕集》。
《吳昌裔傳》:「昌裔字季永,中江人,通判眉州,著苦言十 篇,慮蜀甚悉。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嘗輯至和、紹興諸 臣奏議本末,名《儲鑑》。又會稡周、漢以至宋蜀道得失, 興師取財之所,名《蜀鑑》。有奏議文集行世。諡忠肅。」 《汪綱傳》:「綱字仲舉,黟縣人,歷戶部侍郎。綱學有本原, 多聞博記,兵農醫卜、陰陽律曆諸書,靡不研究,為文 尤」長於論事,援據古今,辯博雄勁。所著有《恕齋集》《左帑志》《漫存錄》。
《王霆傳》:霆字定叟,東陽人。歷知壽昌軍,改蘄州。嘗訓 其子弟曰:「窮理盡性,學之本也。」有《玉溪集》行於世。 《高定子傳》:定子字瞻叔,稼之弟也。歷資政學士,卒贈 少保。所著《存著齋文集》《北門類槁》《微垣類槁》、奏議、歷 官表奏行於世。
《高斯得傳》:「斯得字不妄,稼之子也。歷端明殿學士,簽 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所著有《恥堂文集》行世。」 《范應鈴傳》:「應鈴字旂叟,豐城人,歷大理少卿。所著有 《西堂雜著》十卷。」
《牟子才傳》。「子才字存容,井研人。以資政殿學士致仕, 有《存齋集》《內制》、外制。」
《朱貔孫傳》:「貔孫,字與甫,浮梁人。歷敷文閣學士,知福 州、福建安撫使。有文集奏議行世。」
《歐陽守道傳》:「守道字公權,一字迂父,吉州人。為嶽麓 書院副山長。宗人新聞守道至,往訪之,晤語相契。守 道起曰:『長沙自有仲齊,吾何為至此』。」「仲齊,新之字也。 歷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說書。所著有文集。」
《趙善湘傳》:「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孫。進觀文殿 學士,贈少師。所著有詩詞雜著三十五卷。」
《趙與懽傳》:「與懽字悅道,燕懿王八世孫。拜少傅,贈少 師,諡清敏,累贈太師。有奏議詩文百卷。」
《鄭清之傳》:「清之字德源,慶元之鄞人。進封齊國公,贈 尚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忠定。有《安晚集》六十卷。」 《葛洪傳》:「洪字容父,婺州東陽人。從呂祖謙學,淳熙十 一年進士,歷資政殿大學士,諡端獻。杜範稱其侃侃 守正,有大臣風。有奏議、雜著文二十四卷。」
《黃疇若傳》。「疇若字伯庸,隆興豐城人。淳熙五年進士。 歷煥章閣學士致仕。所著有《竹坡集》、奏議。」
《危稹傳》:「稹字逢吉,撫州臨川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 著作郎,知潮州。所著有《巽齋集》,諸魏、晉唐詩文皆有 編輯。先賢奏議曰玉府」,曰「藥山。」
弟和,字仲祥。開禧元年進士。有《蟾塘文集》。
《程公許傳》:「公許字季與,敘州宣化人。嘉定四年進士, 歷龍圖閣學士致仕。所著有《塵缶文集》、內外制奏議、 奉常擬諡、掖垣繳奏、金華講議、日進故事行世。」 《吳淵傳》:「淵字道父,祕閣修撰柔勝之第三子也。嘉定 七年進士。淵有材略,迄濟事功,所至興學養士。歷參 知政事,贈少師。所著《退菴文集》、奏議。」
《喬行簡傳》:「行簡字壽朋,婺州東陽人。封魯國公,贈太 師。所著有《孔山文集》。」
《程元鳳傳》:「元鳳字申甫,徽州人。度宗即位,進少保。三 年拜少傅右丞相,進封吉國公。所著《訥齋文集》若干 卷。」
《王埜傳》:「埜字子文,寶章閣待制介之子也。登嘉定十 二年進士第,真德秀一見异之,延致幕下,遂執弟子 禮。寶祐二年,拜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密院事,封吳郡 侯。有奏議、文集若干卷。」
《皮龍榮傳》。「龍榮字起霖,潭州醴陵人。歷資政殿大學 士。景定元年進封伯。二年拜參知政事,封壽沙郡公。 有文集三十卷。」
《楊棟傳》:「棟字元極,眉州青城人。度宗立,拜參知政事, 贈少保。所著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陳宗禮傳》。「宗禮字立之,淳祐四年進士。歷權參知政 事,贈開府儀同三司。所著有《寄懷斐槁》《曲轅散木集》 《兩朝奏議》。」
《劉才卲傳》。「才卲字美中。吉州廬陵人。歷顯謨閣直學 士。所著《剡溪居士集》行世。」
度正傳。正字周卿,合州人。紹熙元年進士,禮部侍郎 致仕。所著有《性善堂文集》。
《吳泳傳》:「泳字叔永。嘉定二年進士,歷寶章閣學士,知 溫州。所著有《鶴林集》。」
《李大同傳》。「大同字從仲,嘉定十六年進士,寶謨閣直 學士,知平江府。所著有《復齋集》。」
《徐鹿卿傳》:「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嘉定十六年進 士,進華文閣待制。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議。歷官《對越 集》。手編《漢唐文類》《文苑菁華》。諡清正。」
《洪天錫傳》:「天錫字君疇,泉州晉江人。寶慶二年進士。 歷端明殿學士,諡文毅。所著《奏議》《經筵講義》《進故事》 《通祀輯略》《味言發墨》《陽巖文集》。」
《洪芹傳》。「芹,适之曾孫,登進士,歷禮部侍郎。咸淳初,知 寧國府。」有文集。
《危昭德傳》。昭德,昭武人。寶祐元年進士,歷工部侍郎。 所著有《春山文集》。
《陳塏傳》:「塏字子爽,嘉興人。歷端明殿學士,所著《可齋 瓿槁》二十卷。」
《楊文仲傳》。「文仲字時發。寶祐元年進士,以集英殿修 撰知泉州。所著有《見山文集》。」
《道學傳》:「邵雍字堯夫,范陽人。嘉祐初,詔求遺逸,授將 作主簿、潁州團練推官,皆不就。卒贈祕書省著作郎。 元祐中賜諡康節。所著曰《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歷華文閣待制 致仕,諡曰「文。」理宗寶慶二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 徽國。淳祐元年從祀孔子廟。所著有《楚辭集註辨證》 《韓文考異》,皆行於世。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 凡八十卷,《別錄》十卷。
黃榦字直卿,福州閩縣人。倅建康,守漢陽。諡「文肅。」有 《文集》行於世。
張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少穎異,從朱熹學,除直 寶章閣。所著有《文集》。
《儒林傳》:「洪興祖字慶善,鎮江丹陽人。直敷文閣,好古 博學,著《老莊本旨》《離騷》《楚辭考異》行於世。」
呂祖謙,字伯恭,好問之孫也。遷著作郎,請祠歸。先是, 書肆有書曰《聖宋文海》,孝宗命臨安府校正刊行。周 必大言:「《文海》去取差謬,恐難傳後,盍委館職詮擇,以 成一代之書。」孝宗以命祖謙,遂自中興以前崇雅黜 浮,類為百五十卷上之,賜名《皇朝文鑑》。詔除直祕閣, 歷著作郎,諡曰成。
陸九韶字子美。其學淵粹,隱居山中,所著有《梭山文 集》。
楊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歷直寶謨閣、知重慶府。 所著有《克齋文集》及雜著。
胡安國,字康侯,建寧崇安人。進寶文閣直學士,諡「文 定。」有《文集》十五卷。
胡寅,字明仲,安國弟之子也。以多男,欲不舉,安國子 之。歷徽猷閣直學士。有《斐然集》三十卷。
胡宏字仁仲,以蔭補承務郎,有《詩文》五卷。
程迥,字可久,應天府寧陵人。家於沙,隨徙餘姚。隆興 元年進士第,調上饒縣。所著有《南齋小集》。
劉清之字子澄,臨江人。紹興年進士,歷知袁州。所著 有《文集》。
真德秀,字景元,更為景希,建之浦城人。進資政殿學 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著《西山甲乙槁對》《越甲乙集》《翰 林詞草四六》《獻忠集》。諡「文忠。」
魏了翁字華父,邛州蒲江人。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 詔贈太師,諡「文靖。」所著有《鶴山集》。
廖德明字子晦,南劍人。歷吏部左選郎官,有《槎溪集》 行於世。
湯漢,字伯紀,饒州安仁人。以端明殿學士致仕,諡「文 清」,有《文集》六十卷。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華人。王柏執贄為弟子,質疑問 難,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終不變,以待其定。基文集三 十卷,而與柏問辯者十八卷。咸淳初,授史館校勘兼 崇政殿說書,不受。卒,諡「文定。」
王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卒 諡「文憲。」所著有《文章復古》《文章續古》《濂洛文統》《文章 指南》《朝華集》《紫陽詩類》《家乘文集》。
李心傳字微之,舜臣之子也。歷工部侍郎,所著有《詩 文》一百卷。
王應麟字伯厚,慶元府人。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所 著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槁》二十三卷,《掖垣類槁》 二十二卷。
《文苑傳》:「宋白字太素,大名人。歷吏部尚書,贈左僕射, 諡文安。有集百卷。」
梁周翰字元褒鄭州管城人歷工部侍郎有集五十 卷。
朱昂。字舉之。其先京兆人。徙家南陽。拜工部侍郎致 仕。有《集》三十卷。
趙鄰幾,字亞之,鄆州須城人。歷左補闕、知制誥,數月 卒。太宗遣直史館錢熙取其書,得《文集》三十四卷,并 他書來上。
鄭起字孟隆,不知何許人。舉進士時舉子多尚詩賦, 惟起有文七軸,歌詩尤清麗,又有穎贄。董淳、劉從義 善為文章,張翼、譚用之善為詩,張之翰善牋啟。贄拔 萃登科,至太子中允。淳為工部員外郎、直史館。從義 多藏書,嘗纘長安碑文,為《遺風集》二十卷。
和峴,字晦仁,開封浚儀人。父凝,晉宰相,歷京東轉運 使,坐削籍,起為太常丞。端拱初,上躬耕籍田,峴奉表 至闕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五卷、《祕閣集》二十卷、注 釋《武成王廟贊》五卷奏御,上甚嘉之,授主客郎中、判 太常寺兼禮儀院事。
李度,河南洛陽人。端拱初,充國信副使。上賜詩以寵 行,每至州府,即借圖經觀其勝跡,皆形篇詩。以上所 賜詩有「奉使南遊多好景」之句,遂題為《奉使南遊集》, 未成編而亡。
鞠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漢乾祐二年,擢進士第。開 寶中,趙普為相,擢為著作佐郎。常應舉時,著《四時成 歲賦》萬餘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托。子仲謀,集其父 所為文,成二十卷。
柳開字仲塗。既就學,喜討論經義,著書自號「東郊野 叟」,又號補亡先生,作二《傳》以見意。歷忻州刺史,徙滄州。有集十五卷,作家戒千餘言,刻石以訓諸子。 羅處約字思純,益州華陽人。歷著作郎、直史館,年三 十三卒。蘇易簡王禹偁集其文凡十卷,題曰《東觀集》。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師皋,河南人。歷金部郎中,知睦 州。有《集》四十卷。
錢熙,字太雅,泉州南安人。雍熙初,攜文謁宰相李昉, 昉深加賞重。明年,登甲科。真宗即位,遷右司諫。嘗擬 古樂府,著雜言十數篇及《措刑論》,為識者所許。有集 十卷。
陳充,字若虛,益州成都人。雍熙中,天府、禮部奏名皆 為進士之冠。唐牛僧孺著《善惡無餘論》,充因作論以 反之。有集二十卷。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 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始置祕閣,充校理。嘗獻九絃 琴、《五絃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博。又作《事類賦》百篇 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遷職方員外 郎。有集十卷。
謝炎字化南,蘇州嘉興人。端拱初舉進士,知華容、公 安二縣。《集》二十卷。
許洞,字洞天,蘇州吳縣人。咸平三年進士,大中祥符 四年祀汾陰,獻《三盛禮賦》,有集一百卷。
徐鉉,字鼎臣,揚州廣陵人。仕南唐,隨煜入覲,太宗命 為太子率更令、直學士院,遷左常侍。有文集二十卷、 《質疑論》若干卷。
鉉弟鍇,字楚金。李景見其文,以為祕書省正字。所著 有《文集》《賦苑》。
姚鉉字寶之,合肥人。淳化五年直史館,侍宴內苑,應 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鉉文詞敏麗,善筆札,有 集二十卷。又采唐人文章,纂為百卷,目曰《文粹》。子嗣 復以其書上獻,詔藏內府,授嗣復永城主簿。
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建中侍母居洛陽。太平 興國八年進士,判太府丞。善書札,行筆尤工,多構新 體,草、隸、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習,爭取以為楷法。嘗 手寫郭忠恕《汗簡集》以獻,皆蝌蚪文字,有詔嘉獎。好 古勤學,多藏古器名畫。有集三十卷。
洪湛,字惟清,昇州上元人。幼好學,五歲能為詩。未冠, 錄所著十卷為《齠年集》。舉進士,有聲。雍熙二年,廷試, 擢寘高等,授直史館。有集十卷。
路振,字子發,永州祁陽人。祖琛避地湘潭,遂居焉。大 中祥符初,擢知制誥。振文詞溫麗,屢奏賦頌,為名輩 所稱。尤長詩詠,多警句。
崔遵度,字堅白,江陵人,徙淄川。歷禮部郎中,加吏部 兼左諭德,贈工部侍郎。有《集》二十卷。
穆脩字伯長,鄆州人。賜進士,補文學參軍,卒。慶曆中, 祖無擇訪得所著詩、書、序、記、誌等數十首,集為三卷。 劉潛字仲方,定陶人,好為古文,以進士起家,知蓬萊 縣。母死,潛一慟遂絕,其妻復撫潛,大號而死。同時以 文學稱者,齊州歷城有李冠,調乾寧主簿,有《東皋集》 二十卷。
蕭貫,字貫之,新喻人。俊邁能文。舉甲科,遷兵部員外 郎,將試知制誥,未及而卒。初感疾,夢綠衣中人召至 帝所,賦《禁中曉寒歌》,詞語清麗,人以比唐李賀。 蘇舜欽字子美,易簡之孫。當天聖中,學者為文多病 對偶,獨舜欽與河南穆脩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俊 多從之游。得湖州長史,卒。舜欽數上書論朝廷事,在 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發憤懣於歌詩,其 體豪放,往往驚人。
黃亢字清臣。浦城人。年十五,以文謁學士章得象,得 象奇之,以詩贈處士林逋,逋尤激賞。時王隨知杭州, 奏禁西湖為放生池。亢作詩數百言,士人爭傳之。嗜 學強記,文詞奇偉。鄉人類其文為十二卷,號《東溪集》。 楊蟠字公濟。章安人。蘇軾知杭州,蟠通判州事,與軾 酬唱居多。平生為詩數千篇,後知壽州。
顏太初,字醇之,彭城人。博學有雋才,喜為詩,多譏切 時事。歷南京國子監說書,號「鳧繹處士。」有集十卷,《淳 曜聯英》二十卷。
梅堯臣,字聖俞,宣城人。工為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 出奇巧。歐陽脩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堯臣。宋興,以 詩名家,如堯臣者蓋少也。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 書都官員外郎。撰《宛陵集》四十卷。
江休復字鄰幾陳留人累遷刑部郎中著《文集》二十 卷。
蘇洵,字明允,眉山人。二十七,始發憤為學,閉戶讀書, 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傾刻數千言。與其二子軾、 轍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 既出,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所 著權書、衡論、機策,文多不可悉錄。宰相韓琦見其書, 善之,奏於朝。除祕書省挍書郎,為霸州文安縣主薄, 特贈光祿寺丞。有《文集》二十卷。
章望之字表民,浦城人。光祿寺丞致仕。喜議論,宗孟 軻言,性善排荀卿、揚雄、韓愈、李翱之說,著《救性》七篇《明統》三篇,《禮論》一篇。有歌詩雜文數十篇,集為三十 卷。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稜人也。舉進士,為宗子博士。為 文精密,通於世務,作《名治》《察言》《閔俗》《存舊》諸篇,時人 稱之。有文集二十卷。
文同,字與可,梓潼人。以學名世,操韻高潔,自號「笑笑 先生。」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又善畫竹。歷知湖州。有 《丹淵集》四十卷行於世。
楊傑字次公無為人歷禮部員外郎自號無為子有 文集二十餘卷。
賀鑄字方回,衛州人。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自號「慶 湖遺老」,有《慶湖遺老集》二十卷。
鮑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人。舉進士,歷知海州,嘗註《杜 甫詩》,有文集五十卷。
黃伯思字長睿,卲武人。歷祕書郎。學問慕揚雄,詩慕 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騷》一卷。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歷祕書丞兼國史編修 官,知太平州。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 法杜甫,學杜甫而不為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 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 故稱蘇、黃。軾為侍從時,舉堅自代。其詞有瑰瑋之文, 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愛其林泉之勝,自號「山谷 道人」云。
晁補之,字無咎,鉅野人。聰敏強記。十七歲從父官杭 州,倅錢唐山川風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 軾先欲有所賦,讀之歎曰:「吾可以閣筆矣。」試開封、禮 部、別院,皆第一。神宗閱其文,曰:「是深於經術者,可革 浮薄。」歷禮部郎中、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果州。補之 才氣飄逸,嗜學不倦,文章溫麗典縟,其凌厲奇卓,出 於天成。尤精《楚詞》,論集屈、宋以來賦詠為《變離騷》等 三書。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弟詠之,字之道。以其詩 文獻蘇軾,軾曰:「奇才也。」舉進士,又舉宏詞。有文集五 十卷。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見蘇軾于徐,賦 《黃鶴樓》,軾以為有屈、宋風。又介其詩於王安石,安石 亦謂「清新似鮑、謝。」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除太學博 士,歷兼國史編修。坐黨籍,出通判杭州。有文集四十 卷。
張耒,字文潛,淮陰人。年十七,作《函關賦》,已傳人口。游 學於陳,學官蘇轍愛之,稱其文「汪洋沖澹,有一唱三 嘆之聲。」歷直龍圖閣、知潤州。耒有雄才,筆力絕健,於 騷詞,尤長誨人,作文以理為主,作詩晚歲亦務平淡, 效白居易體,而樂府效張籍。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年十六,曾鞏一見 奇之,許其以文著。留受業,為祕書省正字。卒年四十 九。為文精深雅奧,喜作詩,自云學黃庭堅,小不中意, 輒焚去,今存者財十一。蘇軾待之絕席,欲參諸門弟 子間,而師道賦詩有「嚮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之語, 其自守如是。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鄆徙華,以學問稱。蘇軾謂其筆 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才萬人敵 也。」鄉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軾與范 祖禹謀曰:「廌雖在山林,其文有錦衣玉食氣,棄奇寶 於路隅,昔人所歎我曹得無意哉?」廌喜論古今治亂, 條暢曲折,辯而中理。當喧溷倉卒間,如不經意,睥睨 而起。落筆如飛馳。元祐求言,上忠諫書《忠厚論》并獻 《兵鑒》二萬言。
呂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人。於書無所不讀,一試禮 闈,不偶,退築室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遺文曰《灌園 先生集》,傳於世。
米芾,字元章,吳人也。召為書畫博士,擢禮部員外郎, 出知淮陽軍。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倪濤字巨濟,廣德軍人。博學強記,有《雲陽集》傳世。 劉弇字偉明,吉州安福人。元豐二年進士第,繼中博 學宏詞科。元符中,有事於南郊,弇進《南郊大禮賦》,哲 宗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復出。徽宗即位,改著作 佐郎、實錄檢討官。為文辭剷剔瑕纇,卓詭不凡。有《龍 雲集》三十卷。
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贈端明殿學士。工儷語,多 著述,所為制誥,人多傳誦。
《忠義傳》:「高稼字南叔,蒲江人。嘉定七年進士,以直祕 閣知沔州、利州城陷,遂死焉。贈龍圖閣直學士,諡曰 忠。所著有《縮齋類槁》三十卷。」
歐陽澈字德明,崇仁人。高宗即位,伏闕上封事,極詆 用事大臣,遂見殺。著《飄然集》六卷,會稽胡衍刻之豐 城。
《隱逸傳》:「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頗以詩名,常自號 扶搖子。著《指元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宰 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箋其指。摶又有《三峰寓言》 及《高陽集》《釣潭集》詩六百餘首萬適字從之,陳州宛丘人。自號遣元子,六七歲即為 詩。及長,喜學問,不求仕進,專以著述為務。有《狂簡集》 百卷、《雅書》三卷、《志苑》」三卷,《雍熙詩》二百首,《經籍擿科 討論》計四十卷
魏野,字仲先,陝州陝人也。野為詩清苦,有唐人風格, 所著有《草堂集》十卷。大中祥符初,契丹使至,嘗言「本 國得其上帙,願求全部」,詔與之。
周啟明字昭回,金陵人,占籍處州,四舉進士皆第一。 歷太常丞。有古律詩賦牋啟雜文千六百餘篇。 《外戚傳》:「李遵勖字公武,好為文詞,舉進士。大中祥符 間,召對便殿,尚萬壽長公主。有《問宴集》二十卷,《外館 芳題》七卷。」
《西蜀孟氏世家》:「李昊字穹佐,有集二十卷。」
《吳越世家》:「錢俶字文德,頗知書,雅好吟詠。在吳越日, 自編其詩數百首,為正本集。因陶穀奉使至杭州,求 為之序。孫守讓頗勤學為文章,退居多閉關讀書,屢 獻歌頌,真宗優詔褒獎。有集二十卷。」
錢惟治慕皮、陸為詩,有集十卷。
錢惟濟,字巖夫,有《玉季集》二十卷。
錢昱忠獻王佐之長子,有集二十卷,衢州刺史偓之 子昭度,有集十卷,蘇易簡為序,行於世。
《荊南高氏世家》:「孫光憲,字孟文,好著述,自號葆光子。 所著《荊臺集》三十卷,《鞏湖編玩》三卷,《筆傭集》三卷,《橘 齋集》三卷。」
《龜茲國傳》:國中有《白居易集》七十卷,得自中國。 《金史世宗諸子傳》:「豫王永成,諡忠獻。自幼喜讀書,晚 年所學益醇,每暇日引文士相與切磋,接之以禮,未 嘗見驕色。自號曰『樂善居士,有文集行於世云』。」 《李愈傳》:「愈字景韓,絳之正平人。歷河平軍節度使,改 知河中府,諡曰清獻。自著《狂愚集》二十卷。」
《徒單鎰傳》:「鎰穎悟絕倫,宣宗即位,拜右丞相,封廣平 郡王。明敏方正,學問該貫,一時名士皆出其門,多至 卿相。嘗嘆文字委頓,雖巧拙不同,要以仁義道德為 本。乃著《學之急》《道之要》二篇,太學諸生刻之於石。」有 《弘道集》六卷。
《張行簡傳》:「行簡字敬甫,歷太子太傅,贈銀青榮祿大 夫,諡文正。穎悟力學,淹貫經史,所著文集十五卷。」 《楊雲翼傳》:「雲翼字之美,天資穎悟,初學輒畫地作字, 日誦數千言,歷禮部尚書,諡文獻。所著文集若干卷。」 《趙秉文傳》:「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歷禮部尚書,改 翰林學士。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所著文章號《滏 水集》」者三十卷。
《李獻甫傳》:「獻甫字欽用,博通書傳,尤精左氏,歷鎮南 軍節度副使。所著文章,號《天倪集》,留汴京。獻甫死,同 年華陰王元禮購得之,傳於世。」
《文藝傳》:「蔡松年字伯堅,拜右丞相,封衛國公,正隆四 年薨。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吳激齊名,時號吳蔡體。 有集行于世。」
蔡珪字正甫,歷禮部郎中,封真定縣男。珪之文有《續 金石遺文跋尾》十卷,文集五十五卷。
吳激字彥高,建州人。歷知深州,有《東山集》行于世。 馬定國字子卿,茌平人。仕至翰林學士。初學詩,未有 入處,夢其父與方寸白筆,從是文章大進。有集傳于 世。
趙可,字獻之,高平人。天德、貞元間,有聲場屋。後入翰 林,一時詔誥多出其手,流輩服其典雅。其歌詩樂府 尤工,號《玉峰散人集》。
郭長倩字曼卿。文登人。仕至禮部郎中。所撰《石決明 傳》,為時輩所稱。有《崑崙集》行于世。
鄭子聃,字景純,大定府人。英俊有直氣,其為文亦然。 平生所著詩文二千餘篇。
趙渢字文孺東平人性沖澹學道有所得。自號「黃山」 有《黃山集》行于世。
王庭筠,字子端,河東人。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登大 定十六年進士第。明昌元年,召試館職中選,以御史 臺言遂罷。乃卜居彰德,買田隆慮,讀書黃華山寺,因 以自號。三年,詔為應奉翰林文字,命與祕書張汝方 品第法書、名畫,遂分入品者為五百五十卷。五年,為 翰林修撰。泰和元年卒。上素知其貧,詔有司賻錢八 十萬,求生平詩文,藏之祕府。有《文集》四十卷。
劉從益字雲卿,渾源人。歷翰林應奉文字。博學強記, 精于經學,為文章長于詩,五言尤工,有《蓬門集》。 呂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宮人。有《清漳集》。
張建,字吉甫,蒲城人。授華州防禦使。自號「蘭泉。」有集 行于世。
王若虛字從之,槁城人。入為直學士,後東游泰山,至 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遊曰:「汨沒塵土中一生不 意晚年乃造仙府。」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 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遺老》若干 卷,行于世。
王元節,字子元,弘州人。登天德三年詞賦進士,及遷密州觀察判官。既罷,即逍遙鄉里,以詩酒自娛,號曰 《遯齋》。有集行于世。
元德明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有《東喦集》三 卷。
德明子好問,字裕之。歷左司員外郎。所著文章詩若 干卷,《錦機》一卷,《詩文自警》十卷。
《元史馬祖常傳》:「『祖常字伯庸,歷陝西行臺中丞,贈魏 郡公,諡文貞。工于文章,宏贍而精核,務去陳言,專以 先秦兩漢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有文集行于世。 《小雲石海涯傳》,以貫為氏,以酸齋』自號。贈集賢學士, 封京兆郡公,諡文靖。有文集若干卷行于世。」
《楊奐傳》:「奐字煥然,乾州奉天人。參議京兆宣撫司,諡 文憲。作文務去陳言,以蹈襲古人為恥。有《還山集》六 十卷行于世。」
《郝經傳》:「經字伯常,侍讀學士,諡文忠,有文集百卷。」 《王鶚傳》:「鶚字百一,曹州東明人,歷翰林學士承旨,諡 文康。為文章不事雕飾,著詩文四十卷,曰《應物集》。」 《高鳴傳》:「鳴字雄飛,真定人,歷吏部尚書,有文集五十 卷。」
《李冶傳》。「冶字仁卿。真定灤城人。至元二年。以學士召。 辭去。其所著有《敬齋文集》四十卷。」
《徐世隆傳》。「世隆字威卿,陳州西華人。以集賢學士召, 辭。所著有《瀛州集》百卷,文集若干卷。」
《閻復傳》:「復字子靖,家高唐,授平章政事,諡文康,有《靖 軒集》五十卷。」
《楊果傳》:「果字正卿,祁州蒲陰人。歷懷孟路總管,諡文 獻,有《西庵集》行于世。」
《張立道傳》。「立道字顯卿。陳留人。徙大名。歷雲南行省 參政。所著詩文。有《效古集》。」
《王惲傳》:「惲子仲謀,衛州汲縣人。追封太原郡公,諡文 定。其著述有《玉堂集話》等書,井雜著詩文合為一百 卷。」
《何榮祖傳》:「榮祖字繼先,家廣平人。贈大司徒柱國,封 趙國公,諡文憲。所著書有《大畜十集》,又有《學易記》《載 道集》《觀物外篇》等書。」
《申屠致遠傳》:「致遠字大用,居東平之壽張,歷僉淮西 江北道肅政廉訪司事。所著《忍齋行槁》四十卷,《杜詩 纂例》十卷。」
《鄧文原傳》:「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人。歷國子祭 酒兼經筵官。有文集若干卷,內制集若干卷,藏于家。 至順五年,贈參知政事,諡文肅。」
《馬紹傳》:「紹字子卿,濟州金鄉人。歷中書右丞,有詩文 數百篇。」
《袁桷傳》:「桷字伯長,慶元人。歷侍講學士,泰定初辭歸。 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所著有《清 容居士集》。追封陳留郡公,諡文清。」
《曹元用傳》。「元用字子貞。世居阿城,徙汶上。歷翰林侍 講學士。有詩文四十卷,號《超然集》。」
《姚燧傳》:「燧字端甫,育於伯父樞,歷翰林學士承旨,諡 文。所著有《牧庵集》五十卷,行于世。」
《曹伯啟傳》。「伯啟字士開,濟寧碭山人。歷集賢學士、御 史臺侍御史,除浙西廉訪使。有詩文十卷,號《漢泉漫 槁》,續集三卷,行于世。」
《劉敏中傳》:「敏中字端甫,濟南章丘人。歷翰林學士承 旨。有《中庵集》二十五卷。」
《王約傳》:「約字彥博,汴人,徙真定,拜集賢大學士。平生 著作有《史論》三十卷,《潛丘槁》三十卷,行于世。」
《王結傳》:「結字儀伯,易州定興人。歷中書左丞,追封太 原郡公,諡文忠。有詩文十五卷,行于世。」
宋道傳:「道字弘道,路州長子人,歷太子賓客,有《秬山 集》十卷行于世。」
《張伯淳傳》。「伯淳字師道。杭州崇德人。歷翰林侍講學 士。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耶律希亮傳》:「希亮字明甫,楚材之孫,鑄之子也。歷翰 林學士承旨。所著詩文及從軍紀行錄三十卷,目之 曰《愫軒集》。追封漆水郡公,諡忠嘉。」
《元明善傳》:「明善字復初,大名清河人。歷翰林學士,追 封清河郡公,諡文敏。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漢間,晚益 精詣,有文集行世。」
《虞集傳》:集字伯生,僑居崇仁,歷奎章閣總裁,贈參知 政事,封仁壽郡公。集學雖博洽,而究極本原,研精探 微,心解神契,其經緯彌綸之妙,一寓諸文。嘗以江左 先賢甚眾,其人皆未易知,其學皆未易言,後生晚進, 知者鮮矣。欲取太原元好問《中州集》遺意,別為《南州 集》以表章之,以病目而止。平生為文萬篇,槁存者十 「二三。」
集交游厚者。「范梈字亨父,一字德機,清江人,歷湖南 嶺北道廉訪司經歷,所著詩文多傳于世。」
《揭傒斯傳》:「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歷侍講學士,追 封豫章郡公,諡曰文安。為文章敘事嚴整,語簡而當, 詩尤清婉麗密,朝廷大典冊,及元勳茂德當銘辭者必以命焉。殊方絕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為 榮云。」
《黃溍傳》:「溍字晉卿,婺州義烏人。歷侍講,追封江夏郡 公,諡曰文獻。溍之學博極天下之書,而約之於至精。 所著有《日損齋槁》三十三卷。」
溍同郡柳貫,字道傳,仕至翰林待制,有文集四十卷。 吳萊字立夫,延祐七年,以《春秋》舉,著《楚漢正聲》二卷、 《樂府編類》一百卷、《唐律刪要》三十卷、文集六十卷。 《張起巖傳》:「起巖字夢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濟南,歷翰 林承旨,諡文穆,博學能文,有《華峰漫槁》《華峰類槁》《金 陵集》各若干卷,藏于家。」
歐陽元傳「元,字原功。其先廬陵,遷居瀏陽,追封楚國 公。入翰林,三拜承旨,屢主文衡,兩知貢舉,凡宗廟朝 廷鴻文大冊,播告萬方,制誥多出元手。海內名山大 川,釋老之宮,王公貴人墓隧之碑,得元文辭以為榮。 片言隻字,流傳人間,咸知寶重。文章道德,卓然名世。 有《圭齋文集》若干卷傳于世。」
《許有壬傳》:「有壬字可用,世居潁,徙湯陰。歷集賢大學 士,兼左諭德。其文有《至正集》若干卷。諡文忠。」
《宋本傳》:「本字誠夫,大都人。歷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 酒。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
《王守誠傳》。「守誠字君實,太原陽曲人。歷河南行省左 丞。諡文昭。有文集若干卷。」
《孛朮魯翀傳》:「翀字子翬。歷翰林侍講學士。至元四年 卒。追封南陽郡公。諡文靖。其為學一本於性命道德, 而記問宏博,文章簡奧典雅,深合古法。天下學者仰 為表儀。有文集六十卷。」
《李泂傳》:「泂字溉之,滕州人。授奎章閣承制學士。其為 文章奮筆揮灑,迅疾飛動,汨汨滔滔,思態疊出,縱橫 奇變,若紛錯而有條理。意之所至,臻極神妙。每以太 白自儗,當世亦以是許之。有文集四十卷。」
《蘇天爵傳》:「天爵字伯修,真定人。歷浙江行省參知政 事。嘗著《文類》七十卷。其為文長於序事,平易溫厚,成 一家言,而詩尤得古法。有《詩槁》七卷、《文槁》三十卷。於 時中原前輩凋謝殆盡,天爵獨身任一代文獻之寄, 討論講辨,雖老不倦。所著文有《松廳章疏》五卷。」 《王都中傳》:「都中字元俞,福寧州人,歷行省參知政事, 贈昭」文館大學士,諡「清獻。」有《詩集》三卷。
《王克敬傳》:「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歷吏部尚書,行省參 知政事。所著詩文奏議傳於世。」
《呂思誠傳》:「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歷大司農。有文集 若干卷。諡忠肅。」
《曹鑑傳》。「鑑字克明,宛平人。歷禮部尚書,追封譙郡侯。 諡文穆。有文集若干卷。」
《張翥傳》:「翥字仲舉,晉寧人。歷河南行省參知政事,仍 翰林學士承旨。所為詩文甚多,其遺槁不傳,傳者律 詩樂府三卷。」
《烏古孫良楨傳》:「良楨字幹卿,歷右丞,有詩文奏議若 干卷。」
《貢師泰傳》。「師泰字泰甫,宣城人,歷戶部尚書,有詩文 若干卷,行于世。」
《周伯琦傳》:「伯琦字伯溫,饒州人。歷浙江行省左丞,著 詩文槁若干卷。」
《儒學傳》:「張䇓字達善,有文集行世。吳澄序其書,以為 議論正,援据博,貫穿縱橫,儼然新安朱氏尸祝也。 蕭㪺為文辭,立意精深,言近而指遠,一以洙、泗為本, 濂、洛、考亭為據,關輔之士,翕然宗之,稱為一代醇儒。 所著有《勤齋文集》行于世。」
安熙用功平實切密,可謂善學朱氏者。既歿,其門人 蘇天爵為輯其遺文,而虞集《序》之。
胡長孺所著書,有「《瓦缶編》《南昌集》《寧海漫抄》《顏樂齋 槁》」,行于世。
熊朋來有家集三十卷,其大者明乎禮樂之事,關于 世教,其餘若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數,靡不精究。 戴表元七歲學古詩文,多奇氣,有《剡源集》行世。 鄭陶孫有文集若干卷。
楊載少孤,博涉群書,為文有跌宕氣,凡所撰述,人多 傳誦之。其文章一以氣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 一家言。有《霜月集》行于世。
劉詵為文,根柢六經,凌轢諸子百家,融液今古,而不 露其踔厲風發之狀,四方求文者日至于其門。其所 為詩文曰《桂隱集》。
詵同郡龍仁夫,字觀復;劉岳申,字高仲。其文學皆與 詵齊名,有《集》行世,而仁夫之文,尤奇逸流麗。
韓性所著《文集》十二卷。
吳師道所著有《文集》二十卷。
陸文圭年十八中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 「牆東先生」,有《牆東類槁》二十卷。
文圭同里有梁益者,所著有《三山槁》。
陳旅自先秦以下至唐、宋諸大家,無所不究,故其文 典雅峻潔,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
《明外史寧獻王權傳》:「石城王奠堵孫宸潣。宸潣子拱 梃,沈毅嗜學,獨處一室,朝夕諷詠,著《巢雲集》四卷。卒 後四十年,子多烠始治梓傳之。其後嗣亦多能文。 鎮國中尉謀㙔與從弟謀㬜善,謀㬜少英敏,築室龍 沙之旁,著《蕪城》《巾車》二卷。」
奉國將軍多煃,少而折節讀書,攻苦特甚。里人余日 德與李攀龍、王世貞友,為《多煃》延譽。世貞定續五子, 《多煃》與焉。是時,建安府奉國將軍拱、樂安府鎮國 中尉多焀,並文雅著名。《拱》著《瑞鶴堂詩集》,多焀。著 《支離市隱集》《北郭子魚樂詞》三十餘卷。
奉國將軍多煌父輔國將軍拱檜,喜賓客,著《負初集》 三卷。多煌廉靜寡欲,與弟多炡、多燝、多炤皆用文雅 結交遍遠近,諸子謀壯、謀。謀。謀重又嫺詞藻,善 承父志,暇則開園亭,與賓從雅歌賦詩以為樂。著《委 蛇集》四卷。多炡字貞吉,亦奉國將軍,穎敏絕人。時輕 裝出遊,變姓名為「來。」相如遠覽山水,蹤跡遍吳、楚間, 所至傾動。著《五遊》《勌遊》諸集。謀堚亦有文集,效其父 變姓名為「來。」字子魚,出遊三湘、吳越間。 安惠王楹傳清源王幼㘧,康王第三子。博學能文詞, 有《飲河集》二十五卷、《續集》八卷。
《唐定王桱傳》,「三城王芝垝著《進修槁》若干卷,成王彌 鍗著《甕天小槁》,文成王彌鉗著《謙光堂集》。」
輔國將軍宇浹孫碩勳,字孔炎,鎮國中尉。博雅工文 辭,與子器封並以詞章名海內,號「南陽父子。」碩勳著 《巨勝園集》《友聲集》,器封著《宛志略》《嵾遊草附》《巢園集》 《衡恭王祐楎傳》,新樂王載璽,祐楎孫也。博雅善文詞, 撰《樓居》《田居槁》《夢翫》《神覽》諸集。
《荊王瞻棡傳》「厚焜,和王第二子。幼孤無師傅,潛心詞 學,至忘寢食。所著《東蘄集》二卷見澋。」曾孫載埁尤以 文行稱,籜冠野服,折節士大夫,讀易窮理,著《大隱山 人集》。
《宋濂傳》。濂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在朝郊社宗 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宴享、律曆衣冠之製,四裔貢 賦賞勞之儀,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辭,天子咸 以委濂,屢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 後先相踵,外國貢使亦知其名,高麗、安南、日本至出 兼金購文集,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 《錢唐傳》:「程徐元,名儒,端學子也。洪武二年,刑部侍郎, 陞尚書。能文,工詩,有遺集傳於後。」
《方孝孺傳》:「孝孺工為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 爭相傳誦。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門人王稌潛 錄為《侯城集》。成化中,謝鐔等始編為《遜志齋集》四十 卷,行於世。」
《練子寧傳》:「子寧名安,以字行,新淦人。子寧善文章,孝 孺稱其多學而文。弘治中,王佐刻其遺文曰《金川玉 屑集》,提學副使李夢陽立金川書院,祀子寧父子。」 《茅大芳傳》:「大芳名誧,以字行,泰興人。博學能詩文。洪 武中,擢秦府右長史,制詞以董仲舒為言,大芳益奮 激輔導。燕師起,不屈死。郡人侍郎儲巏輯其遺文,名 《希董集》。」以芳嘗名其堂,而孝孺記之也。
《黃觀傳》:「觀字伯瀾,受學元待制黃哻。哻死節,觀益自 勵,築翠微書舍讀書。洪武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 一。建文中,官右侍中。燕王即位,投湍急處死。其後知 縣龔守愚即其所立祠祀之。有《闡幽集》,錄其遺槁傳 世。」
《黃淮傳》,有《省愆集》,蓋在繫十年所作。
《楊善傳》:「永樂元年,改鴻臚寺鳴贊,坐事繫獄。時同繫 者,庶吉士寧海章樸,有《方孝孺文集》,善紿觀之,首于 官,善復職而樸被戮,以是為清議所棄。」
《儒林傳》:「張邦奇所著文集,粹然一出于正。」
婁諒子忱所著有《東巖文集》。
《文苑傳》:「胡翰博習經史,從浦江吳萊學古文,復登同 邑許謙之門,學益邃。同郡黃溍、柳貫以文章名天下, 見翰文,稱之不容口。所著文曰《胡仲子集》,詩曰《長山 先生集》。」
葉儀字景翰,著有《南陽雜稿》,吳沉稱其「理明識精。」 梁寅字孟敬,新喻人,著有《石門集》行于世。
陳謨,字一德,泰和人。著有《海桑集》。
黃潤玉字孟清。讀書寓目成誦,學者稱「南山先生。」其 所自撰則曰《南山稿》,行于世。
鄭伉,字孔明,常山人。著《觀物餘論》《蛙鳴集》燼于火。 吾冔,字景端,開化人。學專為己所著有詩文稿若干 卷。
夏尚樸字敦夫,永豐人。所著有《東巖文集》。
柯維騏字奇純,莆田人。所作《詩文集》行于世。
任瀚,字少海,南兗人。有《詩文集》行世。
徐師曾字伯魯。十二能為詩、古文,撰《文體明辨》《大明 文鈔》,行于世。
師曾之後有張恆,仕至江西按察副使。覃思經術,議 論深醇,往往詆排。姚江王氏,有《明志集》行世歸有光既沒,其子子寧刻其遺文,妄有改竄。工人童 氏夢有光語之曰:「速成之,稍緩則塗乙盡矣。」明之古 文,嘉靖朝為極盛。自有光外,天下盡歸王、李,不復有 古文。其後王、李之焰衰,有光文乃益顯。評者以有光 及唐順之、王慎中為《嘉靖三大家》云。
焦竑生平著述甚富,有《澹園集》等二十種。「澹園」者,竑 所自號也。
卓爾康于學無所不該,所著《詩文》二十卷。
邵寶所著有詩文集若干卷,學者稱「二泉先生。」 呂柟所著有《涇野詩文集》。
黃淳耀為諸生時,深疾科舉文浮靡淫麗,乃原本《六 經》一出以典雅名士爭務聲利。獨澹漠自甘,不事徵 逐。所作詩古文悉軌先正,卓然名家。有《陶菴集》十五 卷。
《文苑傳》:「楊循吉,成化二十年,進授禮部主事。好讀書, 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也,用是得顛主事名。其 詩文,自定為《松籌紀年集》。」
祝允明博覽群籍,文章有奇氣,不問生產,有所入輒 召客豪飲,費盡乃已。或分與持去,不留一錢。窘乏時, 黠者或持少銀米丐文若書,輒應之。少饒,更自貴也。 所著有《詩文集》六十卷。
《文徵明傳》:「蔡羽字九逵,自號林屋山人,有《林屋》《南館》 二集。自負甚高,文法先秦兩漢。」
茅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喜唐、宋諸大家文, 所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 取。故坤選《八大家文鈔》,其書甚行海內,鄉里小生無 不知茅鹿門者。
曹學佺家居二十年,石倉園中所著詩文甚富,總名 《石倉集》。
王志堅通籍後,卜居吳門古南園,所著有《南園集》。 《江寧府志》:「徐遠字文穆,上元人。平生以古人為法,性 耽書史,所著有《居學齋集》。」
《上元縣志》:「沈鍾字仲美,天順庚辰進士。文字之外,世 事無所問,所著有《思古齋文集》三十卷。」
《六合縣志》:「莊昶,少穎異,過目成誦。成化丙戌,登進士 第,選翰林庶吉士。邃養精造印證,關閩學者稱『密闕 先生。所著有文集若干卷,行於世』。」
《蘇州府志》:「周木字近仁,常熟人。成化乙未進士。有高 識,留心性理,欲以學自名,學者稱勉思先生。有文集 若干卷。」
桑悅字民懌,常熟人。家貧無蓄,書從肆中鬻得,讀過 輒焚去。成化乙酉舉鄉試。《文集》六十卷。
《休寧縣志》:「程敏政字克勤,號篁墩,登成化丙戌進士。 稟資靈異,讀書一目數行下,遂能淹貫群籍。所著有 《篁墩文集》。」
汪循字進之。登弘治丙辰進士,學者稱「仁峰先生。」所 著有《仁峰集》等書行於世。
《江寧府志》:「金賢字士希,江寧人。偉幹修髯,顧盼偉如。 舉弘治十五年進士。子大車字子有,負才名,沉靜矜 重,嘉靖乙酉舉於鄉。大輿字子坤,高才各有集。」 《蘇州府志》:「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 屹然有述作之志。嘉靖乙丑成進士。所著有《太僕集》。」 《松江府志》:「唐錦字士絅,上海人。弘治丙戌進士。所著 有文」集若干卷。
《祁門縣志》:「王諷字大忠,嘉靖丁酉,舉南畿第一。所著 有《三立齋集》《秀水集》。」
《歙縣志》:「汪道昆字伯玉,嘉靖丁未進士。所著有《太函 集》。」
《松江府志》:「莫是龍字雲卿,有異質,善屬文,王世貞、汪 道昆咸推重之。有文集行世。」
《高淳縣志》:「韓仲孝字君陳,讀書守身。金川唐侯以澹 臺滅明稱之,人因稱為澹明先生。萬曆丁巳夏,群鼠 銜尾渡江而南,姚京兆問休咎於孝,孝援京房、班固 書及《草木子》以對。平生博洽,所著有《非齋集》行於世。」 《休寧縣志》:「金聲字正希,崇禎戊辰進士,有文集行於 世。」
《蘇州府志》:「張采,太倉人。崇禎戊辰進士。著有《知畏堂 集》。」
集部雜錄
编辑《捫蝨新話》:韓退之譏服食必死,而自餌硫黃,親見大 顛而後作《答孟簡書》,似無持操者。或者戲曰:「退之但 立教而己。」可盡信之。此又可笑。
韓退之謂荀、揚為未純,以予觀之,愈亦恐未純,蓋有 流入異端而不自知者。愈之原性,以為喜怒哀樂皆 出乎情而非性,則流入于佛老矣。《原人》曰:「一視而同 仁,篤近而舉遠。」則流入於墨氏矣。《原道》非莊周之剖 斗折衡,而著論排三品,則與莊周何異?此則愈之未純也。可知愈闢佛老而事大顛,不信方士而服硫黃, 未足多怪。
蘇子由作《老子解》,多與佛書合,亦時用其語。當是先 看佛書,知其旨趣,故時時參用耳。其與筠僧道全語, 自謂得之佛書。予嘗恨歐陽公文章議論高出千古, 而猶未能免俗,惜乎其不看佛書也。子由又嘗與子 瞻語,子瞻以其所解「《老子》,比《詩》《春秋》傳、古史差不及 此。」亦是子由於佛書未能自得,故雖用其意,而時有 牽強。此三書言古今之跡,自是不及,故屢曾刊定,屢 質之子瞻。晚年多得子瞻一言,方肯自信。予觀黃魯 直嘗讀《列子》,便謂「普通年中事,不從蔥嶺傳來。」使魯 直不先看佛書,亦安知此書之妙?
《夢溪筆談》:和魯公有豔詞一編,名《香奩集》。凝後貴,乃 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凝 生平著述,分為《演淪》《游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 自為《游藝集》,序云:「予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於世。凝 在政府,諱其名,又欲後人知,故於《游藝集》序實之。」此 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孫和惇家藏諸書,皆魯公 舊物,未有印記,甚完。
「嬾真子。壯士感恩起,變服不變姓。朋友改舊觀,僮僕 生新敬。」右孟東野《贈韓退之為行軍司馬》詩,以傳考 之,非也。東野卒於元和九年,時退之為史館修撰。至 元和十二年冬,乃以右庶子為彰義軍行軍司馬,而 東野不及見也。前詩乃退之從董晉入汴州,為汴州 觀察推官時詩也。退之年二十五及第,四五年不得 官,至貞元十二年,乃為董相從事,故有「舊觀新敬」之 語。其後為中書舍人,左遷右庶子,乃為行軍司馬,位 望隆盛久矣。何「新敬」之說哉!
《曹成王碑》,句讀差訛,殊不可解,又為人轉易其字,故 愈不可解。僕舊得柴慎微善本,今是正之。一本云,觀 察使殘虛使將國良戎界,良以武岡叛柴本作「初觀 察使虛使將國良戎界」,本無「殘」字,蓋虛使其將國良 往戎界,故良不往,以武岡叛也。又一本云,「披安三縣 詠其州,斬偽刺史。」柴本「詠」字作「訹」,披音鹿非反。蓋言 披剝安州之三縣,故以威名訹懼其州人,使斬其不 當為刺史者。蓋當時刺史李希烈之黨也。
《容齋續筆》:歐陽公《書韓文後》云:予少家漢東,有大姓 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予游其家,見其敝篋貯故 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 顛倒無次序,因乞以歸讀之。是時天下未有道韓文 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後官於洛陽,而 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 集》而補綴之。其後天下學者亦漸趨於古,韓文遂行 於世。又作《蘇子美集序》云:「子美之齒少於予,而予學 古文,反在其後。天聖之間,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 以相誇尚,子美獨與其兄才翁及穆參軍伯長作為 古歌詩雜文,時人頗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顧也。其後 學者稍趨於古,獨子美為於舉世不為之時,可謂特 立之士也。」《柳子厚集》有穆脩所作後序云:「予少嗜觀 韓柳二家之文,柳不全見於世,韓則雖目其全,至所 缺墜亡字失句,獨於集家為甚。凡用力二紀,文始幾 定。」時天聖九年,予讀《張景集》中《柳開行狀》有云:「公少 誦經籍,天水趙生,老儒也。持韓愈文僅百篇授公曰: 『質而不麗,意若難曉,子詳之何如』?」公一覽不能捨,歎 曰:「唐有斯文哉!」因為文章直以韓為宗尚。時韓之道 獨行於公,遂名肩愈,字紹先。韓之道大行於今,自公 始也。又云:公生於晉末,長於宋初,扶百世之大教,續 韓孟以助周孔。兵部侍郎王祐得公書曰:「子之文出 於今世,真古之文章也。」兵部尚書楊昭儉曰:「子之文 章世無如者二百年矣。」開以開寶六年登進士第,景 作行狀時咸平三年。開序韓文云:「予讀先生之文,自 年十七至於今,凡七年。」然則在國初,開已得《昌黎集》 而作古文,去穆伯長時數十年矣,蘇歐陽更出其後, 而歐陽略不及之,乃以為天下未有道韓文者,何也? 范文正公作《尹師魯集序》亦云:「五代之體薄弱,皇朝 柳仲塗起而麾之,洎楊大年專事藻飾,謂古道不適 於用,廢而弗學者久之。師魯與穆伯長力為古文,歐 陽永叔從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變而古。」其論最 為至當。
《西溪叢語》:「葛蘩校《蘇州韋刺史集》十卷,今平江板本 是也。刺史,洛陽人,姓韋氏,名應物。正元中以左司郎 中出為蘇州刺史。」姓名略見《唐書˙藝文志》。其詳不載 於正史,不可得而考也。今觀其《逢楊開府》詩云:「少事 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 樗蒱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 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 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 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忽逢 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又《溫 泉行》云:「出身天寶今年幾,頑鈍如鎚命如紙。作官不
了卻來歸,還是杜陵一男子。」又云:「身騎廄馬引天仗直入華清列御前。」是嘗為三衛而蹤跡不羈也。《燕李錄事》詩云:「與君十五侍皇闈。」又《京師叛亂寄諸弟》云: 「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當天寶十五載六月,明皇 避安祿山之亂,是年應物年二十。至寶應元年建巳 月上皇崩,則皇武升仙之時,應物年二十七。又《示從 子河南尉班詩序》云:永泰中,予任洛陽丞,則應物年 二十九。及其來吳,《贈舊識》云:「少年游太學,負氣蔑諸 生。蹉跎三十載,今日海隅行。」則少嘗游太學,蓋武皇 升仙後二年入太學,遂為丞也。自洛陽丞為京兆府 功曹。大曆十四年,自鄠縣令別除櫟陽令,以疾歸善 福精舍。建中二年,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改 判江「州,改左司郎中。貞元初,又歷蘇州。罷守,寓居永 定精舍。」以詩考之,歷官次序如此。廣德二年,乃為洛 陽丞。自京師叛亂之後,至德、乾元、上元、寶應,數年間, 折節讀書,遂入仕,而因請之微官也。《善福精舍書注》: 「建中二年除比部」,則應物年四十五。建中四年十月 三日,京師兵亂,自滁州間道遣使。明年,興元甲子歲 五月九日使還,寄諸弟作詩云:「歲暮兵戈亂京國,帛 書間道訪存亡。」乃德宗幸奉天時應物年四十八,自 後守九江,至為蘇州刺史,計其年五十餘矣。以集中 事及時人所稱,考其仕宦如此,得非遂止於蘇耶?按 白居易《蘇州答劉禹錫》詩云:「敢有文章替左司」,左司, 蓋謂應物也。官稱止如此。其集中詩《寄大梁諸友》云: 「分竹守南譙,弭節過梁地。」則是守亳時也。篇末云:「相 敦在勤事,海內方勞師。」似與興元甲子不遠。又唐小 說載與諸公倡和,稱韋十九。林寶《姓纂》云:「周逍遙公 敻之後,左僕射扶陽公持,賈生司門郎中令儀,令儀 生鑾,鑾生應物,應物生監察使、河東節度掌書記慶 復。」李肇《國史補》云:「為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 掃地而坐。其為詩,馳驟建安已還,各得風韻。」又云:「開 元以後,位卑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 文、元魯山、蕭功曹。」〈闕〉「長史獨孤常州」、「崔比部」、「梁補闕、 韋蘇州」,其大略可見如此。
《丹鉛總錄》:「孫何稱韓退之《擬范蠡與大夫種書》:意出 千古,理鎮群疑。」今集中無此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