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199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九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錄

 兵略部彙考九十七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六

戎政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兵略部彙考九十七 编辑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六》
编辑

康熙三十年。正月。癸巳。

諭儆備噶爾丹。時噶爾丹奏言「其下人如狼有一二。」

妄行者,祈勿介意。奏至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等曰:「閱《噶爾丹》所奏,不可謂無」

「作亂之事。今噶爾丹所屯,自俄儂向喀爾喀墨爾根濟農而來,火器重物難以應時即至,應令八旗漢軍都統選舉能員,預運大砲前至大同、宣府駐劄。山中有木,隨便采取,置備鹿角。應運砲幾門,如何運致?造鹿角幾何,八旗漢軍都統議奏。又前曾令各佐領秣馬十五匹,後減去五匹,今仍令如數秣養,所養馬數,令兵部記冊。又聞此番出征厄魯特,兵丁甲冑既不相稱,又不堅固,今傳令好為配合,整頓堅固。有欲製護心綿甲者,隨便製造。出征大小官員將所有丁壯抽取護身,致戰陣之上反無丁壯。大小官員親隨甲士各有家人,以後軍中抽取,應令停止。」 亦令兵部議奏。此番兵丁原令帶兩月米,聞僅帶「有二十日」 ,亦令嚴飭以後照數攜帶。

戊申

命戒會閱之期。

上諭內大臣蘇爾達等曰:「喀爾喀案件,宜速斷理擬。」

於清明前後青草發萌時,出臨會閱其集議之議。

三月青草發萌時、應出臨會閱。其隨從大臣官員兵丁、及會閱應行事宜、令各部院請

旨啟行日期、恭候

上裁。奏入。

上從之。

封阿魯科爾沁貝勒《垂》為多羅郡王。先是貝勒《垂》於

烏爾揮地方,與厄魯特戰,眾皆奔潰,垂獨止,力戰,致受重創,被執不屈。

上嘉之。至是,封為《多羅郡王》。其在事陣亡阿魯科爾、

沁等部落「十二旗台吉官員,理藩院分別議敘具奏。」

上曰:「札魯特四等台吉滾楚克塞爾濟額爾德尼」、及

阿魯科爾沁二等台吉董約特,勞績顯著,歿於戰陣,其優贈為一等台吉,賜「達爾漢」 之號,令其子承襲,全給身價,餘俱全給身價。

命都統瓦代郎坦往備大同張家口。先是噶爾丹認

罪立誓上書請降

上以噶爾丹人殊狡詐、宜發兵預備、著每佐領泒護。

軍七名、驍騎五名、前鋒一名。火器營兵二千、整頓備之。至是

上諭內大臣蘇爾達等曰:「噶爾丹來至克魯倫、又劫」

掠喀爾喀。今或乘雪前來為寇。亦未可知。所發備兵、宜前往張「家口、獨石口等地方備之。著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集議」

議曰:前泒兵每佐領護軍七名,驍騎五名,前鋒一名,火器營兵二千。今以此軍分遣張家口、獨石口,則張家口應遣每佐領護軍四名,驍騎二名,前鋒兩佐領合一名,火器營兵一千。獨石口應遣每佐領護軍三名,驍騎三名,前鋒兩佐領合一名,火器營兵一千。奏入得。

旨「赴《張家口》軍令往大同。赴《獨石口》軍令往張家口。」

「其張家口一路,都統瓦代總領之,與都統喀代、王永譽、護軍統領洪海、副都統方格、柯爾對、喻維邦偕往;大同一路,都統郎坦總領之,與都統公宗室華善、都統李正宗、護軍統領宗室惠藍、署前鋒統領,副都統碩鼐,副都統馬齊、田象坤、郎化麟偕往。此二路俱授將軍印。自漢軍副都統以上,俱令參贊。餘如議。」 隨授「瓦代定北將軍印,郎坦安北將軍印。」

辛亥

命泒發會閱官兵。兵部奏言、

車駕出閱應撥前鋒營、則前鋒統領一員、每翼參領

各一員,侍衛各一員,每旗前鋒校各二員,前鋒兵三十名。《護軍營》則每翼護軍統領各二員,每旗護軍參領各七員,每參領護軍校各五員,每佐領護軍各五名。《驍騎營》則每翼都統各二員,副都統各四員。滿洲、蒙古每旗參領各一員,每

參領、賢能將領各二員,驍騎校各二員,小校各四名。《驍騎》每佐領各三名。其都統、副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惟

上簡命其八旗每旗砲位火器、㩦帶幾何大臣官員。

兵丁撥發幾何。俱聽火器營都統副都統等具奏、請

旨護軍每旗帶纛一桿。驍騎每參領帶纛各一桿。除

上三旗護軍守衛

御營外。其五旗護軍、八旗驍騎、火器營兵、每旗各扎

一營、以為行止。奏入、

上從之。隨令都統莽吉祿喇克達諾敏希福蘇努前

鋒統領穆圖,護軍統領四哥、托倫、馬喇、苗齊納,副都統馬思喀、沙納海、碩代、伊勒慎、趙山勞滿塞、牛鈕、葉楚赫等隨赴會閱。

壬子

命西安將軍尼雅漢等往備寧夏。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等曰:「聞噶爾丹劫掠墨爾根濟」

農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向西海而去。「著將陝西西安兵酌留守城外其餘兵丁命將軍親率之。其川陝督標綠旗兵命總督親率之。寧夏鎮標兵命總兵官親率之。俱於寧夏備噶爾丹。趙良棟現在寧夏,熟習軍務,令與將軍總督、指揮商略而行。」 時勇略將軍趙良棟解任,現住寧夏。故有《是》

命。

《諭》「給賞宣府、大同兵。」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等曰:「宣府、大同兵雖未嘗攻戰」

而兩次出邊、修整器械、亦已勞矣。今又令將軍等於有事時便宜率之而行、宜加《恩賚》、每一兵賞銀四兩、交大同、宣府總兵官頒給

二月戊午,策旺喇卜灘及阿奴等覆奏與噶爾丹交惡情事。策旺喇卜灘疏曰:「侍讀學士達虎頒到」

《敕書》恩賞,不勝欣幸。我國內自交惡,因柰沖鄂木卜

「擅權,毒殺我弟,與我亦不睦。我國人民,交惡離散,職此之故。」 阿奴《疏》曰:「我等奉達賴喇嘛之令,分出博碩克圖汗,違達賴喇嘛教,多為不義。殺索諾木喇卜灘,又與策旺喇卜灘及我亦皆反顏,是以各自分散。嗣後」

大君。凡有

諭旨、俱愿遵行。理藩院以

聞。

上命厚加恩賜而遣之。并令郎中桑格護其行。其《使》

人起行之前,令見噶爾丹來使,告以故。

丁卯

遣使齎。

《敕諭噶爾丹》: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尚書馬齊、班第等曰:「侍

衛阿南達來奏,言:「適獲一噶爾丹營中同行喀爾喀問之,言噶爾丹去年敗走以來,日以北徙,人畜屢斃,劫掠無所獲。近者噶爾丹親率兵來劫,喀爾喀,至阿爾哈賴地方,又無所得,皆徒步而返,困敝已極。今應於現在此地噶爾丹使人內撥發數人,令巴扎爾齎敕乘驛,與之同往。」 噶爾丹所至,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墨爾根濟農、善巴額爾克帶青處各遣官一員令伊等皆內徙遠置哨探。再語伊拉古克三庫圖克圖、令明告此去噶爾丹使人云:「汝輩厄魯特之人從噶爾丹而行失其生計」 主上憐之故遣汝等傳諭噶爾丹若降當厚加恩養若上果念汝等厄魯特前惡則不令策旺喇卜灘使人見汝等矣巴圖爾額爾克濟農、遣二郎保往墨爾根濟農。善巴額爾克帶青、著與阿南達議、亦遣向日往來相識之人、往

賜噶爾丹敕曰:「朕為天下一統主,務使四海之內人。」

「民咸獲其所,以享太平。雖向與本朝抗拒之國,如窮迫來歸,必拯而養之,無不使得其所者。喀爾喀向曾與本朝交戰,窮而來歸,朕並不念前罪,受而撫養之。朕濟困繼絕之心,不但於喀爾喀為然也。諸國有窮迫來歸者,朕之撫養皆與此同,前已有旨諭汝矣。今聞喀爾喀逃來人等,言汝厄魯特牲畜已盡,無以為食,極其窮困,人被疾疫、死亡相繼。朕重念天下率土人民之命,聞此困敝,有不惻然軫念者乎?況前已致諭於達賴喇嘛,言噶爾丹如不得已而來歸,朕亦受而養之,使之得所。今果窮困無食、不能歸故土,其移近邊汛,朕當厚加恩賜;如決計入降,益從優撫養,斷不辱汝!」 此朕俯視率土人民一體之「實心,勿貳勿疑。汝亦曾誓不侵擾喀爾喀。況我軍已在在設備矣。若朕果有蹙汝困窮之事則不使策旺喇卜灘使人見汝之人。如此情事汝使亦皆知之自此以後。汝之人無所劫奪,不能歸故土,眾庶益至死亡。雖悔莫及汝當熟籌之。特遣員外郎巴扎爾偕汝使內七人往諭。汝」 其

定計具本來奏

謹按帝王之量,主於「兼容并包。」故雖遐荒負固,自外於聲教之倫,未嘗不憫其昏迷而冀其覺悟,思引掖以歸大化。此至仁者之用心也。我

皇上於噶爾丹,欲令保境息爭,前此屢遣使臣,申以 敕命,不憚再三。至其入犯邊哨,既以逆我顏行; 天戈所指,人切同仇;而

「帝德好生」,猶望其親見用兵之害,庶幾窮蹙來歸,故

重宣使命,開以自新。於其屬下人等,亦遍示招徠,以定反側。所謂「推赤心置人腹中」 ,毫無芥蔕於夙釁者也。

「聖度如天」,因噶爾丹之冥頑不悟而益顯矣。

乙亥,將軍郎坦等請帶綠旗官兵前進。兵部奏:「將軍郎坦等咨稱,本路兵於二月十三日至大同,與參贊諸大臣及總兵官王弼等同議,地方綠旗兵共一萬五千餘人,陝西撥來綠旗兵一千人,如行軍之時,宜發陝西調來兵一千、大同兵四千,共五千人前往。其管領將弁,亦量兵數派出。又訓練大同綠旗兵砲火」 ,遣有八旗漢軍將校各一員。砲手各一名教習。今猶未盡嫺熟。倘有行軍之事。亦并帶往。應准該將軍所請。奏入得。

旨:「此所請帶往之兵過多。如有事著帶陝西調來兵」

一千,大同鎮標兵二千前往。餘如議

丁丑

命增設西安八旗火器兵。將軍尼雅漢奏言、「目下將」

「西安所有漢軍二千內擇一千官員,亦分半教習鳥鎗,實大有裨於地方戰守。但陝省遼闊境土皆切近外藩,三面交界,不同他省。」 如有軍機之事,各處調度,必將此一千火器兵分用,力分則不全矣。火器者所以攻堅陷陣之急需也,必多而整,始大有濟。今擬將西安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丁壯及家人廝役內,不論旗分、擇其人材雄偉者、創增一千人。耑管教習。《滿洲官》亦創令增設。共以兵二千為全數。設立火器營。遵

欽定之式。用心訓練。於七千兵內、撥滿兵一千。漢軍

一千連家口安插蘭州城附近邊塞。倘有軍務連綿絡繹。不誤軍機,而兵威震耀於內外。

「皇上似可少紓西顧之憂矣。」奏至。

命議政王、貝勒、大臣集議。議曰:「應照該將軍所奏,將」

西安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之丁壯及家人廝役內創增一千,教習鳥鎗。西安之滿洲、蒙古八旗,每旗有協領各一員,佐領各七員,拖沙喇哈番等官各七員,驍騎校各七員,不必創增專管官,即於其內撥每翼協領各一員、佐領各二員,拖沙喇哈番等官各二員,驍騎校各二員,附於現在火器兵專管教習。令滿洲將軍、副都統、漢軍副都統總理之。

上從之。

己卯,都統公蘇努等率八旗將士謝

恩時。

上大發帑金、厚賞八旗官兵,盡償其積負。於是將士

《懽忭》頂感,叩懇蘇努等代陳謝。

恩蘇努等轉奏曰:「八旗參領、佐領、驍騎校等率軍士」

口稱我眾,父子兄弟,蒙

皇上數十年豢養,給之田舍月糧。近因小旱,又蒙 皇上軫念,發倉粟賑濟。又

「俯憐窮兵」,增加餉銀。用是我眾,畜養家口,從容閒暇,

得以習學武藝

聖恩高厚,有如天地。至我等家口漸增,衣食用度不

敷,以至稱貸,皆我眾人之私也,何敢上瀆。

聖聽。今

「皇帝洞見纖微,軫念貧苦。」《大賚》

帑金盡償積負,又均平分給,困者皆蘇,貧者皆足。

如甘霖之霈,萬物皆生我眾蒙,

皇帝山海洪恩。願加勉勵、效力戎行。乞代眾恭謝 天恩等伏睹「敷天胥慶,薄海同歡。」《兵士無憂》,彌增。

壯志

「禁旅強」 而「本根永固」 ,「四海靖而率土安寧。」 皆

皇上聖德,仁恩溥被之所致也。等《幸際》

隆時得逢

大賚仁恩周於

禁近。忭舞遍於九衢。大小臣工、歡呼

階陛內外《文武歌頌》。

《聖仁》。等無任感激,代達輿情。謹具奏以

聞。即率八旗將士、在

午門前謝

恩。

謹按:國家之設兵,豢畜之於平日而驅策之於一時。安其身,則心可得而用也,安其心,則力可得而用也。我

朝承平日久,士飽馬騰,人思自效。近者狡寇犯順,

皇上聲罪致討,八旗擐甲執戈之士,莫不踴躍爭先。

以不與戎行為恥,誰復以室家為念者。而

皇上猶曲加軫恤,大施浩蕩之仁,發帑金數百萬償

「其私貸」 ,恩何渥也。夫無事有坐食之安,而徵發邀破格之賞,宜其感激思奮,期於滅此而後朝食矣。用兵之道,有未見敵而先勝者,其此之謂歟!

三月丁酉

諭「詳視寧夏黃河船運事宜。將軍郎坦等奏言」:等。

「自京起行時,曾經奏請駐軍大同養馬,俟青草出邊,環歸化城駐防,探噶爾丹聲息。今反復詳視地圖,黃河之流自蘭州城東北而行,過寧夏出邊,近瀚海,又折而南行入邊。今收眾喀爾喀內向,噶爾丹不知,率兵來襲,一無所遇,無從擄掠,則其返也,人馬困乏,勢必沿河套之外西趨賀蘭山金塔寺而去。大軍自歸化城往追,亦一時難及,應於黃河北套灣之地,或黃河交界喀喇穆冷河地,令大兵駐備。南有黃河,北有瀚海,勢與關隘等,既可以俯護墨爾根濟農等之眾喀爾喀,而敵人亦不得踰越矣。至噶爾丹或不當黃河北灣而行,自克魯倫土喇前繞杭愛、阿爾泰山,趨嘉峪關來。其時有用大兵之處,則前踰寧夏往甘肅之地亦可相援也。如駐黃河套內要地而猶不獲噶爾丹實信,則大兵駐久,需餉為急。請將蘭州北所備浮橋之船及寧夏所有渡船酌量修葺,裝載大軍糧餉順流而下,於事有裨。」 奏至。

命議政諸臣集議。議曰:「大兵如駐黃河交界,喀喇穆」

「冷等處,則距蘭州既遠而寧夏皆係小船裝載糧餉數不能敷,致之亦甚難。且近以西安滿兵、陝督及寧夏、延綏兩鎮兵,令將軍總督、總兵官親率之,往備寧夏。又令墨爾根濟農、巴圖爾額爾克濟農等入內游牧,設立哨汛。則將軍郎坦等所奏無庸置議。仍令於草青時率兵出邊,環歸化城駐防,以時偵探,如有可」 乘之機。別令奏

聞奏入。

上「令郎坦乘此閒暇、于偕行大臣官員中擇賢能者」

「自寧夏以內至於黃河,閱視可否以船運糧來奏。餘如議。」 尋郎坦遣署前鋒統領副都統碩鼐等閱

視還言「自寧夏以內,泛舟由黃河而下,無有阻礙」 ,據以奏。

聞。

戊戌,山西大同總兵官王弼請率兵從大軍進勦。王弼奏言:「臣備兵二千,以待調遣。前兵部檄臣操練放砲,每砲用砲手三名、砲四十門,應共選砲手一百二十名。」臣。與各旗員選擇操練。俱已習熟。現皆可用又遵檄撥舉鹿角兵,每架四名。至解砲及火藥等物出邊,俱當以兵護送。邊外所用車馬為要,營將向無管車馬之職,理合奏請、伏乞

俯念「微」「愚忠出邊」之時,准即:「率。」標下官兵同。

大兵而行、則可以少效犬馬之力。奏至

上從之。

庚子

命詳定《會閱》事宜。理藩院奏言:等與內大臣阿爾

《迪》等議:「應於上都河、額爾屯河兩間七溪之地會閱,俟」

車駕到彼。戒期之後、遣人調集左翼喀爾喀部落。諸

王前、至上都土爾根伊扎爾交界之地。右翼喀爾喀部落諸王前、至上都黑棚交界之地、以待。奏至。得

旨,命大學士與兵部大臣集議。議曰:「喀爾喀等在《兩》」

處會集,遣大臣分道先往。先往大臣伏候

欽定。其理藩院以會閱應議事宜、分遣先往大臣、各

令所在地方「蒙古駐於會閱,七溪百里以外議事。」

駕至之前、檄令前來。至從閱官兵。若隨

駕往、覺其繁雜、僅以前鋒全隊、每佐領護軍二名、隨 駕外。其每佐領護軍三名、驍騎三名、及火器營兵、俱

出獨石口擬於

駕至七溪之時來會。至大閱應備器物、理當先發。俱

令各該部院奏請前遣。其喀爾喀等已傳諭於四月十五日來會於期約之地問之《度地內大臣等》俱言四月十五日前後青草可得欽天監擇日亦擬四月十二日起行吉

駕發日期、并請於

命下之日、諭眾知之。奏入。得

旨:「四月十二日起行。」前行大臣如何差遣?喀爾喀等:

如何分別?何地安插?喀爾喀作何坐次。又前有噶爾丹之警,備發之兵頗多。今噶爾丹遠去,其兵應

減。爾等會同滿洲九卿、詹事、科道定議。議:喀爾喀

「遇亂離散」 ,先後來降。

皇上不忍坐視伊等滅亡,安插邊汛內外賑給米穀。

牲畜,各令得所。又念「喀爾喀離散之國,若無法度檢束,益至散亡。已將車臣汗人等編列旗隊矣。」 喀爾喀瞻仰

皇上「請降」者有之,「請附」者有之,「願入效力」者有之。前

俱准其會閱,集議在案。今出臨會閱,應一併酌定,前遣兩路議事大臣,伏候

簡用。如安插伊等於內地,則土喇俄儂、克魯倫等地

空虛如即遣屯於此等之地則厄魯特事尚未定。俟會閱既畢指授喀爾喀人等現在游牧所在後再遣大臣官員查核人丁數目令此去大臣視喀倫四周暫令游牧厄魯特事定後仍遣往土喇俄儂等處安插至喀爾喀人等零星散失或有未經親來報部未曾投入者亦未可定倘後有接踵來投者。該部請

旨裁奪。今《噶爾丹》遠去。此一會閱也。應將前所發《八》

旗兵減去,率每佐領護軍四名,前鋒全隊漢軍火器營兵而往。其每佐領護軍一名、驍騎三名,俱不必帶往滿洲火器營。護軍正當操練,亦不必帶往。帶往之兵,上三旗則隨

駕而行。下五旗、則出《獨石口》、往赴

御營。除《三旗都統》《護軍統領》、前鋒統領、副都統隨 駕外。《下五旗都統》、護軍統領、副都統亦同。兵士齊出。

獨石口、至張家口所備兵應俟。

駕發之後、令將軍瓦代等、率滿洲官兵、漢軍火器營、

官兵支兩月糧,馬駝輕砲,出張家口,往正白、鑲白察哈爾游牧之地,隨其水草,在彼游牧。綠旗操練大砲鹿角,及綠旗兵不必帶往。會閱之地,全軍建營置哨,及蒙古作何屯扎之事,令兵部理藩院與鄉導大臣官員同議具奏。會閱既畢,將軍瓦代等之兵如何措置,該部請

旨。至會閱之地、應先遣備器物。俱令各該部院奏遣

前行奏入得

旨:「如議:左翼著馬齊布顏圖、額爾黑、圖西喇吉爾他」、

布往右翼。著班第、索諾和溫、達達虎、阿爾尼往尋兵部、理藩院、及鄉導大臣議奏。

御駕出閱。《定議》、喀爾喀案件。今將會閱之地、全軍布

營設哨眾。扎薩克、蒙古、喀爾喀屯扎之事。酌量編次

御營內、令三旗護軍共為一營、居中屯扎。其八旗前

鋒為二營,五旗護軍為十營,火器營兵為四營,共十六營,環

御營屯扎《八旗前鋒》、為四哨。《八旗護軍》、為二十四哨。

繞營。酌量遠設汛哨。如有不足另行添設。往哨人等。令帶廬帳而往。兵丁馬匹俱放哨內。四十九旗諸王台吉及喀爾喀人等。目前俱令屯會閱之地百里以外

駕到之後、令前附

御營五十里屯扎、不得入哨內。如有會集營中之事、

理藩院官員筆帖式帶來放入四十九旗蒙古、前來貿易、問明旗號名字、放入住營外互易。其哨地於都統副都統內、遣每翼二員、及每旗護軍參領一員、不時巡察牧馬之地、應遣出官兵監視。奏入

上曰:「汛哨令都統、副都統兩兩分班巡察,餘如議。」

辛丑

授林興珠等官秩有差。兵部奏「兼管火器營都統」諾

邁咨送去年出兵帶往林興珠、楊懋烈、楊天樞等、交部議敘。應酌量將「林興珠、楊懋烈以火器營拖沙喇哈番用。楊天樞以驍騎校用。」 奏入得。

旨:「林興珠從征俄羅斯、厄魯特,屢著勞績,著授三品。」

官餘如議

甲辰,總兵官許盛奏請預備解砲車馬。許盛奏言:「所解砲俱到宣府,但前裝車解來,俱自驛中換馬牽挽。若出邊而行遠道,必須倍加馬匹,更迭牽挽。共需馬四百五十二匹,作何措辦?及砲位、火藥、砲子等物,所需車一百二十輛。伏乞」

敕下該地方官豫備奏至

上諭、「所需車,直隸巡撫簡賢能官量支現在庫銀,照」

數堅固製造交該總兵官。其所需馬四百五十二匹現買則難得肥馬而目下預行備買喂養糜費錢糧應於有事之時在該鎮標下兵丁馬內照數取用

諭「停運米豆。」

上諭戶部曰:「目前青草發生之時、駐扎大同宣府、大」

兵不久出邊應支米豆。恐小民不能挽輸、至於困苦。令停其運解。將現在米豆、於出邊之前節省支給

戊申

命總兵官許盛率標兵從大軍前行。許盛奏言:撥。

標右營遊擊耿如倫專管大砲,左營遊擊吳良駿專管鹿角二百架,以備調遣。伏乞准酌率:標下官員馬步兵及籐牌手,「隨大軍前行效力。」

上從之。

四月壬戌,御史沈愷曾奏「請暫緩。」

行。邊愷曾奏言:「執要不煩者,聖主之常經,趨事不」

「遑」 者,人臣之大義。《近聞》本月十二日

皇上有《巡行邊外》之舉。雖愚昧無知,仰體。

皇上此行,無非為蒙古諸臣定賞罰,編戶口,安插新

附諸人此誠

皇上如天之仁,欲使百萬生靈、無一夫不獲之意。但

邇來京師膏雨未足

睿慮焦勞。兼之

聖躬遠出。間關崎嶇之地。為臣子者、何以為心。且

聞其地未雨先寒、未暑先熱,與內地迥不相同。值此夏令初交,寒暑不均之候。

皇上服食起居、亦未必與時順適

乘輿勞頓於外,群臣偃息於家。揆之於心。有惄然不

「敢自安」 者,近今已。

命部院大臣先行料理。止須令其逐一奏

聞,於《記功錄過》之中,寓慶賞刑威之意,仍與

皇上親臨無異。且

「《皇上宸謀》,雖遠隔萬里,有如指掌,豈區區藩服」有不

「在坐照之內者乎?」 叩乞傳。

旨暫緩此行。庶

「聖躬得以稍節、而臣心遂各安矣。」奏入。得

旨:「喀爾喀向來雖經進貢、但伊汗從未嘗輸誠來朝。」

「而喀爾喀諸汗、親率所屬數十萬眾傾心歸附。一切行賞定罰。安插撫綏。關繫甚大。所以朕躬親往巡狩。」 沈愷曾所奏已悉所司知之。

丙寅

命副都統蘇黑等督噶爾丹使人起行。先是,令蘇黑、

等「《送噶爾丹》使人。」 「由《歸化城》出格德勒古口」 、至噶爾丹舊牧之地。至是

上諭理藩院曰:「厄魯特使人應分為三隊發行,彼孰」

「當先發,孰當後發?其問明議奏議。」 巴圖爾寨桑阿

哈奈乃噶爾丹之使,應第一隊起行。滾楚克乃台吉之使,應第二隊起行。達爾漢寨桑愛齊率回子而來,應第三隊起行。令伊等自京城一齊起行。到歸化城後,併合察罕古英、寨桑、阿卜都喇、額爾克寨桑等分為三隊,即令前所派副都統蘇黑、員外郎二郎保等帶往督視遣行。至應否仍令蘇黑、二郎保送此使至噶爾丹所在伏候

上裁。奏入。得

旨「令蘇、黑、二郎保帶伊等至歸化城督視第一隊人。」

起行,查明伊等人數及駝馬、牛羊、糗糧、器用數目送部具奏。其兩隊暫止勿遣。俟朕還日再奏遣發不必令蘇黑、二郎保送此使至噶爾丹所在。俟後兩隊起行之後方令伊等回京。

丁卯

車駕發京師、安輯來降喀爾喀

甲申

命尚書馬齊等詳定《賞喀爾喀》次第。

上諭馬齊等曰:「爾等其將《喀爾喀》詳定次第,分別條」

列,行文部院,馬《齊》等遵

旨「分別喀爾喀汗濟農台吉次序。」請以折卜尊丹巴

「庫圖克圖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之弟策旺扎卜車臣汗」 為第一等扎薩克墨爾根濟農顧祿什希等六人為第二等扎薩克額爾德尼濟農布達扎卜等八人為第三等扎薩克台吉車木楚克納木扎爾等十四人為第四等。土謝圖汗親弟台吉羅卜臧多爾濟等三十四人為第五等扎薩克台吉西地西里之孫垂旺多爾濟等七十五人為第六等。扎薩克台吉色稜阿海族中台吉杜默等四百一十人為第七等。土謝圖汗之衛寨桑顧什等十七人為第八等。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之弟策旺扎卜車臣汗、新舊扎薩克之隨從寨桑護衛寮屬等為第九等。咨理藩院奏。

覽得:

旨:「此敘賞事宜。令內大臣明珠、內務府總管費揚古」、

戶部侍郎阿山、禮部侍郎席爾達會同頒賞。內台吉車卜登曾從我大軍效力,令於此敘賞中照會閱大臣一體條上。賞時舉出台吉車卜登奏:

聞。

五月。丙戌朔。定喀爾喀坐位次第。理藩院奏言、奉

旨「酌定喀爾喀」坐位次序、如照給賞之例。班列每行

「人數多寡不同。應令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弟策旺扎卜車臣汗」 坐第一行。扎薩克墨爾根濟農顧祿什希等十四人令坐第二行,扎薩克衛徵諾顏阿玉什等三十六人令坐第三行,扎薩克台吉西地西里之親子丹準多爾濟等七十九人令坐第四行。扎薩克色稜阿海族弟都默伊爾登「台吉等一百四十人,令坐第五行;土謝圖汗同族台吉尼爾喀等一百四十人,令坐第六行;車臣汗之察哈爾台吉莽吉代等一百四十人,令坐第七行。其寨桑護衛俱在後,環列以坐。」

上從之。尋允伊等所請,與《四十九旗》同列。

定「喀爾喀引見宴會禮儀。」 先是理藩院遵

旨「議定、於五月初二日召見喀爾喀等。令三跪九叩。」

頭,排設大宴,內外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俱列坐於左,喀爾喀等俱列坐於右。初三日頒

賞宣:

訓旨。「是日衣錦垂纓作樂。」至是

諭行在禮部曰:「蒙古人員引見時。立進坐次。著與領」

侍衛內大臣集議。議曰:「詰旦,召喀爾喀集於前鋒」 ,

營前序立排案畢。使步行而進、立於儀仗末。引進喀爾喀後奏

聞。

駕出、前坐大臣照常坐地方窄狹。後坐大臣應停止。 上曰:「在前鋒營外下馬、序立步行而進。如有年老、不」

能行者、各令其子弟扶掖之。又總管內務府等衙門奏言、初二日宴喀爾喀

宸幄設於網城。南門《前安》

御床、取武備院行帳、每旁各設兩架、當前設帳置案。

排金器照常列儀仗

上出入奏樂。其宴各預設於班次。宴既備。眾集奏 聞。

駕出。乘馬臨帳、升

座。理藩院及鴻臚寺大臣官員引導排班。聽鳴贊

傳呼、行三跪九叩頭禮。行禮時奏樂畢。理藩院大臣官員指示、各於其位叩頭、坐進

御宴奏樂、眾皆起立。宴既進。樂止。繼進茶。

上飲茶。令喀爾喀齊叩頭。飲茶畢。撤具。繼進酒及酒

樽,獻飲大臣跪,奏樂,獻酒畢,樂止,眾皆起,隨獻飲大臣各於其位跪叩頭,執事者以金盃酌酒,立授獻飲大臣,大臣跪受,叩頭而飲。眾不叩頭畢,各齊立於其位叩頭坐。

上舉宴。次第演劇奏樂。

賜飲小案、待

旨而進。喀爾喀等朝見、進宴飲酒、俱奏鑾儀衛細樂

其樂設於帳前兩旁。宴畢。

御筵。撤外藩諸王以下、台吉他布囊以上、及喀爾喀

聽理藩院大臣、鴻臚寺官員引導。鳴贊官不傳呼、行一跪三叩頭禮謝

恩叩頭後、按翼排列而立。禮部大臣奏宴畢。

上還行宮。眾皆散奏入。得

旨、「朕出入各蒙古行禮。」奏《鑾儀衛樂》、進筵飲酒。奏內

監樂。餘如所議。禮部奏「大賚喀爾喀宣」

訓諭後、令喀爾喀等在《網城》南門前聽鴻臚寺鳴贊。

傳呼、行三跪九叩頭禮。

上不必出臨。其喀爾喀召集引班之事、交理藩院。鴻

臚寺

上「是之。」次日、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之弟策旺扎卜、

車臣汗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眾諾顏、台吉寨桑等齊集

上御行宮前黃幄陞座。喀爾喀汗諾顏台吉等率眾

前進、行三跪九叩禮。按次序坐。奏樂演劇。眾技畢陳、大設筵宴。其喀爾喀汗諾顏大台吉等、俱令近

御座前、

上親賜酒。其餘台吉等、皆令侍衛等於坐處送酒。

丁亥。以宥土謝圖汗罪。封扎薩克圖汗之弟。曉諭眾喀爾喀。

上欲平息兩翼喀爾喀之事,遣內大臣索額圖一等。

侍衛吳達禪先傳

旨諭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曰:「是盟也。朕」

「躬與蒙古諸王、貝勒、貝子、公七旗喀爾喀會集。爾等可將殺得克得黑墨爾根阿海之事,及在喀爾喀非為之事,於朕未到之前自陳,具奏請罪。如不預行奏請,倘得克得黑墨爾根阿海之子及眾喀爾喀訐告汝等之罪,朕為天下主,可曲宥汝乎?」 宣諭畢,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等奏言:

皇上乃統御宇內之元后,憐恤。等,欲免其罪,當欽

諭旨而行。隨具疏請罪。其詞曰:「扎薩克圖汗得克得」

黑墨爾根、阿海二人與我眾喀爾喀乖異,往投

噶爾丹,聞彼欲侵取我等土地、因而興兵執此二人殺之。從此起釁,擾害生靈,實臣。等之罪。為此自陳,伏乞

皇上睿鑒恩宥至是

上於《盟所》。

諭車臣汗等曰:「爾七旗喀爾喀,皆係兄弟而不相睦。」

「互吞人民其勢不為仇敵不止。朕灼知之。特遣大臣會閱將所掠人民皆令歸還定誓。土謝圖汗違誓又稱討厄魯特而興兵執扎薩克圖汗及得克得黑、墨爾根阿海殺之自此喀爾喀眾志不協國破家亡雖困窮已極尚能憶朕舊恩來歸皆已一體撫養之矣。今土謝圖汗等陳奏諸凡大過請罪。茲於大閱之地按法究處朕心固所不忍而爾等七旗輿情亦復何面目乎若以輕罪處之目前皆失生業俱賴朕惠養無可復問是以責其大過而原其情至扎薩克圖汗亦誠心職貢往來有年無故為土謝圖汗所害殊為可矜如巴郎額爾克阿海在即當封之今扎薩克圖汗」 親弟來朝似宜即封之以示優恤爾眾云何、喀爾喀汗諾顏、大小諸

台吉同奏言「土謝圖汗等、既知其非、而陳情請罪」 、已蒙

聖鑒,則亦幸矣。如果治罪,非特

皇上不忍我眾復何顏至扎薩克圖汗人民流散軫?

恤其遺裔、欲令策旺扎卜襲封、誠非常之舉也。我眾其何說之辭。但不勝感戴、仰天祝頌而已。臣。謹按孔子有曰:「知幾其神。」又曰:「事豫則立。」蓋未事之前,灼見於幾先而豫圖之者,誠非至聖至明,未易能也。如七旗喀爾喀,兄弟不和,匪朝伊夕,迨土謝圖汗搆兵攻殺扎薩克圖汗等,而其讎寖深,益不可解。我

皇上仁無不覆,明無不照,稔知喀爾喀交惡之原委。

情,事之曲直,使不早為之,所至會盟時,必至紛爭。既至紛爭,則難乎其兩全矣。故特遣大臣,曉

諭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使自陳請罪。而

後集眾會盟渙汗

大號,「赦過宥愆,免土謝圖汗之罪,興滅繼絕」,授策旺

扎卜之封,於是右翼喀爾喀同聲稱慶,左翼喀爾喀感戴彌殷,預燭乎事機,使之晏然寧息。

《至聖》「至明」,誠敻絕乎古今也。

戊子

駕臨七溪。大閱錫喀爾喀名爵。是日、

上令八旗滿洲及漢軍火器營總兵官蔡元標下綠

旗官兵排列砲火皆

上親自指示。

上躬御甲冑、大閱軍容畢。

御黃幄。

賜諸王大臣及眾喀爾喀等茶,令侍衛等射有膂力。

者。角觗砲火之聲,響震山谷。將士進退,赫奕威嚴,行伍布列,整齊壯麗。眾喀爾喀等皆畏懼,無不駭愕讚美。復

敕諭喀爾喀汗濟農諾顏台吉等曰:「朕奉承天命」、統

「御萬邦,欲使率土人民咸獲其所,中外並無異視。前以爾七旗喀爾喀人等俱係兄弟,互行侵奪,吞占人民,不相和睦。朕特遣大臣會盟諭和,而土謝圖汗背棄誓言,不從盟議,輒自興戎,遂為厄魯特噶爾丹所敗,以致國亡。汗諾顏台吉不能收輯其人民,人民不能保有其妻子,各自奔潰,投入我邊塞。若乘汝等此時窮困之際,令我諸部落分行收取,爾喀爾喀亦早滅矣。朕心本好生。不忍坐視汝等滅亡。給地安插,屢賜米糧牲畜以活之。仍留汗諾顏台吉名號,使車臣汗襲位。又因汝等下人互相偷盜,各增設扎薩克管轄,以便督察。以汝等向無法度頒行一定律例,自古以來未有如此之始終覆育者也。朕既活汝欲使倍加長養朕親降諭旨、《大賚》加恩出臨大閱視汝等感戴之情甚為誠切是以待汝等如四十九旗其名號亦皆如四十九旗例以示朕一視同仁之意土謝圖汗、車臣汗皆留其汗號如故。扎薩克圖汗被害實屬冤抑而人民離散困窮已極甚為可矜是以授其親弟策旺扎卜為和碩」 親王。扎薩克墨爾根濟農顧祿仕希,扎薩克昆都倫博碩克圖滾布,扎薩克信順額爾克帶青諾顏善巴,扎薩克台吉色稜、阿海,扎薩克額爾德尼濟農盆楚克、喇卜灘伊等,原係舊扎薩克。改「濟農諾顏」 等號,俱授為多羅郡王。台吉噶爾旦乃土謝圖汗之長子,且自枯倫白爾齊爾盟後不時請安。是以授為多羅郡王。車臣汗叔父扎薩克額爾德尼濟農納木扎爾,雖係新扎薩克,而勸車臣汗率十萬眾來降,其身率先奏請,願與四十九旗同列。殊為可嘉。是以照舊扎薩克例,改「濟農」 名號,亦授為多羅郡王。車臣汗族叔扎薩克額爾克台吉車卜登,效力哨探厄魯特,捐助私馬,不

「誤軍務,是以授為多羅貝勒台吉。西地西里乃土謝圖汗之親弟,屬裔頗多,偕土謝圖汙來降,是以授為多羅貝勒。」 車臣汗之叔祖車臣濟農、車卜登達賴、濟農阿南達、額爾德尼濟農布達扎卜、伊爾登諾顏達里,車臣汗叔父伊爾登濟農盆蘇克伊等,俱係車臣汗之叔祖。叔父授為濟農者,是以改濟農名號,俱授為固山貝子。《白蘇特》之察罕巴爾諾顏博貝布扎,雖係新扎薩克,而在喀爾喀時,預奏喀爾喀基業不保,其後必壞,壞則來歸皇上。後喀爾喀基業既壞,即踐前言來降,殊為可嘉,是以亦授為固山貝子。洪俄爾帶青旗分協理旗務台吉韓都,先眾來降,效力被創,是以授為鎮國公。土謝圖汗族中台「吉蘇泰、伊爾登額爾克帶青、諾顏善巴族中台吉托多、額爾德尼等誠心歸順。效力行間。是以亦授此兩人為鎮國公。」 土謝圖汗之扎薩克台吉車木楚克、納木扎爾、及扎薩克台吉班珠兒多爾濟、扎薩克達爾漢台吉巴郎、《車臣汗》之扎薩克額爾德尼阿海、車稜達什扎薩克台吉額爾克色稜達什扎薩克台吉顧祿扎卜額爾克帶青諾顏善巴之扎薩克衛徵諾顏阿玉什扎薩克台吉丹津額爾德尼,額爾濟根之扎薩克台吉吳爾占扎薩克墨爾根濟農、索諾木伊思扎卜伊等,俱授為「一等台吉。此外有事台吉及其他諸台吉應授品級,皆諭該部逐一甄敘。自茲以後,爾等其仰副愛養之恩」 ,各守法度,敬順遵行,則汝等生計漸滋,福流子孫,世世蒙恩矣。若違法作亂,則汝等生計敗壞,國法具存。凡事必皆照所犯依律處治。

其各於所屬、通行曉諭。嗣

頒賜「土謝圖汗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扎薩克圖汗。」

弟策旺扎卜車臣汗、銀各一千兩、及銀器、蟒緞、綵縀、布匹、袍帽等物。其濟農台吉、寨桑等、亦按伊等品級從優

頒賜銀兩緞疋等物。按伊等品級、授其子弟台吉。其

四十九旗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亦按伊等品級。

頒賜袍、帽銀兩有差。

諭「恩賜親王策旺扎卜、坐車臣汗上時。」

上賜策旺扎卜駝四頭、馬十匹、羊五十隻。又念策旺

扎卜年幼。且所屬人民俱已離散、恐致失所。令歸化城都統、副都統等、加意護視撫養。又

諭尚書班第等曰:「策旺扎卜、雖授為親王。而其祖及」

「父素有功績。其令策旺扎卜坐車臣汗上。」 己丑。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沙津等率四十九旗王、貝勒、貝子、公、台吉、他布囊等、請上

尊號。沙津等奏言。「伏惟我」

《太祖》、

太宗開創以來。等《普蒙》。

異數悉叨尊顯邇仗

「聖上威靈,身際隆平」,人人皆得遂其生矣。而《七旗喀》

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人等。自古以來、尚在化外。

皇上威福丕加,稽顙來歸,誠為希有之事。且厄魯特

噶爾丹,不自知,分量干犯。

天兵。仰藉

《皇威》,大克其眾誅斬甚多。噶爾丹潰亂,恐懼立誓而

奔。以此觀之,不日亦如喀爾喀之來降矣,更將焉往乎?又俄羅斯國之察罕汗,亦以一道同軌,欽承

上旨。「屢思此等。」

「殊猷」實。等中心所大快也。誠惶誠恐,請上

聖主尊號曰「德威廣被率土賓服道法光明不可思。」

議《上治至聖皇帝》,以大慰中外之望。伏乞

睿鑒。等不勝顒望。

上曰:「吳三桂既平之後,諸王大臣請上尊號,未嘗准。」

行。此人主所當為之事也。前既不允、今可許乎?其以此諭王等知之。

辛卯

命將軍瓦代等率兵赴土喇。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尚書馬齊曰:「土喇地方應酌量」

「遣兵探聽厄魯特人等,有不能前去、又不能內附者,收之而來。著領侍衛內大臣、及內大臣明珠、護軍統領馬喇、與議政大臣集議。」 議曰:「定北將軍都」

「統瓦代等一路護軍內應選擇兵士,每佐領各派出一名,及前鋒全隊四百名。其管領之夸蘭大以下官員,令統領大臣量派往土喇,偵探厄魯特聲息。如彼困窮人等不能前往又不能來者,皆收之而來。此所發官兵,著於《獨石口》㩦帶兩月糧以行。兵士瘦馬,將所留兵肥馬易去,務使人俱得肥馬五匹,毋致行路稽遲。其統率是軍者,著定北將軍都統瓦代、護軍統領馬喇、副都統碩代、噶爾馬往。」 伊等不諳路徑,著帶墨爾

根濟農郡王顧祿什、希信順善巴郡王之人前往奏入。得

旨:「瓦代等所有火器營兵,派發六百名及總管大臣」

以行并著瓦,代㩦將軍印去。

指授護軍統領馬喇等前往土喇事宜時,將軍瓦代

在察哈爾游牧地方,馬喇等隨

駕入。請

《訓旨》:

上諭曰:「聞噶爾丹敗遁時,有俄里肯之台吉三百許」

「人困極,留住土喇河。伊等如欲內附,或憚喀爾喀攔阻,或力不能來而在彼俱未可定。爾等到土喇,伊等如在,可遣人問故。如欲內附,爾等收之而來。如欲前去,則聽之去。既不內附,又不前去,則視其力若遜於爾等,爾等相機行事,其力大倍於爾等,難以舉動,則勿輕挑之。彼於我有信誓,爾等亦以好言曉之,非必」 欲爾等勇於行事也。務思其大,以圖全美。至爾等行路須嚴設哨探、小心防範,斷勿懈弛失備。其哨卒俱執《千里鏡》登高而望,少懈恐為彼所先窺。夜間勿燃火勿喧呼,凡所宜禁事件,俱務嚴明、勿優柔縱法。至遇喀爾喀跳脫之人,爾等隨力收來,各發該主爾等所歷地方詳視記取而行。又

諭曰:「聞布庫他必圖兄弟、在克魯倫左近。西布退哈」

灘巴圖爾地方,爾等若遇之,可諭西布退哈灘巴圖爾,送他必圖兄弟來

命定北將軍瓦代餘兵往安北將軍郎坦軍前。先是。

令瓦代等兵出張家口、駐正白鑲白察哈爾游牧之地至是兵部奏言、「會閱事畢。除瓦代等所率兵外。其他兵士應駐何地。」 得

旨:「除瓦代所率兵外。其他兵士、俱發往郎坦所。」

壬辰會閱事畢

上回鑾。是日、

上留尚書馬齊等料理會閱。事畢來京。又

遣侍郎溫達等往編喀爾喀旗分佐領。指授游牧地。

癸卯

車駕還京師。

乙巳

遣官趣噶爾丹使人起行。先是遣副都統蘇黑等㩦

噶爾丹使人巴圖爾寨桑諸人往歸化城與察罕古英寨桑會分為三隊使之起行。至是蘇黑等報言阿卜都喇寨桑諸人以馬駝羸瘦為辭察罕古英寨桑等言:「噶爾丹遣我等率諸回子而來諸回子不去我亦無所往請待尼爾巴噶卜楚而行。」 至京城帶來巴圖爾寨桑分為頭隊催令起行。伊等言「諸回子不與我等同往,我等何以見噶爾丹?」 理藩院奏

聞。

上命大學士集議,議「前遣巴扎爾時,有俟草青遣還。」

旨、「若留厄魯特回子。」皆待尼爾巴噶卜楚、恐致遲久。

應令理藩院遣官一員乘驛而往將巴圖爾寨桑達爾漢寨桑滾楚克等合為一隊令與副都統蘇黑等曉諭速逐之使行至眾《回子》言「馬駝羸瘦請俟尼爾巴噶卜楚等到日同去應將察罕古英寨桑阿卜都喇額爾克寨桑等偕來諸回子仍交蘇黑等暫留於後俟巴扎爾等到時再遣之」 奏入得。

旨:「令員外保柱往,餘如議。」

壬子。大學士伊桑阿等率九卿、詹事、科道等官、請上

尊號伊桑阿等奏言、「喀爾喀曩在蒙古、素稱不馴。」雖

貢獻之使。不絕於道。而彼諸汗恃其七旗數十萬眾。未嘗躬修臣節。今仰戴

天威《感懷》。

帝德咸傾心臣服,願列屬藩。

皇上又念喀爾喀素無統紀、罔知禮法。其間安輯事

宜賞罰次第非

車駕親臨裁決、不能盡善。於是

六「龍時邁」,刻期會同喀爾喀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

之弟及車臣汗率諸濟農諾顏並台吉等皆伏地迎謁。會朝如儀。

皇上察其誠懇、錫宴頒賚、極其優渥。爰編立旗分、與

「我四十九旗等,惟土謝圖汗、車臣汗名號暫令如舊。餘則或易王爵、或畀貝勒、貝子、公、台吉名銜,量功授秩,各有差等。其他悉照所司分別區處。」 禮成。又特降

《諭旨》重申訓誡。明示以「守法謹度。則福及子孫。」《悖道》

恣行,則身罹禁網,既恤其困窮,復謀其生計,既使之樂育,復令其保終,興滅繼絕,懷柔遠人之道,至斯極矣。《允宜誕膺》。

尊號,垂示萬祀。

上曰:「喀爾喀原係入貢之國。伊等不和。知其必敗。曾」

「特遣大臣諭令和好。後乃渝好,與厄魯特搆戰,窘迫來歸,屢失生業,窮困已極。朕以好生之心,撫綏養育,曲盡周詳。因此懇切抒誠,願同四十九旗一例,蓋理所必然。且比年來旱澇頻仍,民生猶未蘇息,風俗猶未醇厚,奢靡猶未盡止,朋黨猶未悉除,彼此援引,陷害猶未屏絕。理應日益圖新,時加黽勉。君臣殫心竭」 力,尚恐不逮,靦顏以為至治,遽受尊號,斷乎不可。茲所奏已知之矣。

六月乙卯朔

遣使齎。

敕諭達賴喇嘛、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曰:「喀爾喀、厄魯特諭和」

之舉朕與達賴喇嘛仝行之。今已安插喀爾喀。使之得所矣。應遣使齎敕於達賴喇嘛。使人所關緊要商南多爾濟既病。著丹巴色爾濟去

諭達賴喇嘛《敕》曰:「朕統御寰區,澄清海宇,以仁育為」

「本,撫養是先。雖末陲異域之民有困窮而歸命者,必受而養之,使各得其所。爾喇嘛奉行佛法,廣度眾生而救苦難,其心亦猶是也。前以七旗喀爾喀兄弟內相侵奪,外與厄魯特交兵,朕與爾喇嘛諭令罷兵歸好。後噶爾丹又追侵土謝圖汗」 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殺奪喀爾喀之人,朕遣伊拉古克三庫圖克圖,爾喇嘛遣濟隆庫圖克圖往諭噶爾丹:「朕與爾使人,不能仰副朕與爾之心。噶爾丹挾濟隆伊拉古克三而行,稱兵大舉,㩦其妻子殺掠喀爾喀而來,深入我邊汛之內,劫奪部落人民。朕稍發兵以問其故,反與我兵拒敵,至於大敗,乘夜遠遁。此彼來犯我,非朕往伐之也。彼所行違,朕與爾好生善念,自求窮困而已。喀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諸濟農諾顏、台吉決志入內奏請效力者有之奏請與四十九旗同列者亦有之,呼籲頻仍不已朕既已受而養之矣。若不自始至終永使得所,措置安定必致散亡是以刻日於本年四月朕親出大閱喀爾喀之汗濟農諾顏台吉等皆執臣禮跪而稽顙諄請」 與四十九旗同列。朕設大宴厚賜之,照四十九旗編為旗隊,給地安插。土謝圖汗以其妄舉興戎,陳情請罪。朕發眾喀爾喀議之,皆言加彼之罪,則於我眾無光。朕是以宥免其罪,仍留土謝圖汗、車臣汗之號。又念扎薩克圖汗被殺冤痛,屬下裔民散亡可矜,授其親弟策旺扎卜為和碩親王,其餘各「分等級,授以郡王、貝勒、貝子、公、台吉之銜。明其法度,昭其典章矣。爾喇嘛普濟生靈,向以喀爾喀國破為憂。今已安措喀爾喀,使得其所,遣致爾喇嘛知之。爾喇嘛聞此必大歡喜也。其左翼之喀爾喀,無復可議。至右翼扎薩克圖汗旗下人等,被擄散亡,有在爾喇嘛所者,亦有在他處者。伊等略無罪惡而被擄散亡殊為可矜。爾喇嘛普濟生靈必能查明發歸原主也。今厄魯特人等屢有歸降聞噶爾丹窮困已極無食而饑於此可見噶爾丹之獲罪於天矣未必不往歸爾喇嘛若果往歸作何措置唯爾喇嘛裁之噶爾丹遁去之時曾立誓而去倘違誓而稍犯我喀爾喀降人朕必發大兵分路前進,務期𠞰滅之。其時地方遙遠,不及遣人齎敕於爾喇嘛,亦未可定。是以預遣教習《唐古特》文喇嘛丹巴色爾濟諭爾知之。」

命徙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安插四十九旗地方。先是

喀爾喀扎薩克丹津額爾德尼台吉、屢奏厄魯特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劫其屬裔馬畜等物。且殺人。得

旨發議政大臣集議。議曰:「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前被」

噶爾丹劫掠,靡所栖息,窮迫來歸。我

皇上加恩、給地安插乃巴圖爾額爾克濟農不思圖

皇上覆載之恩,反要劫降人喀爾喀丹津額爾德尼。

「人畜什物」 ,且復殺人大負。

皇上厚恩。若巴圖爾額爾克濟農等、仍留安插舊居

「地方亂必不已宜遷至四十九旗地方安插。兵部理藩院各遣官一員往發寧夏。所備西安滿兵全軍令將軍尼雅漢率之并令總兵官一員酌率綠旗官兵會同前往」 巴圖爾額爾克濟農所將喀爾喀丹津額爾德尼等被劫人畜什物俱照數追還。尼雅漢等率兵押送巴圖爾額爾克濟農至歸化城交將軍郎坦「押護內送。其起行日期。即令前去部員一面遣文報部。如巴圖爾額爾克濟農等不還所奪人畜什物不肯內徙安插即令尼雅漢等率大兵𠞰而滅之」 奏入。

上從之。隨遣兵部郎中格什、理藩院員外郎二郎保、

前往

辛未

頒賜噶爾丹白金。先是差員外郎巴扎爾齎。

敕諭噶爾丹「徙近邊塞,加賞以活之。如竟入降,益從」

優惠養。至是,噶爾丹奏言:「伏蒙遣使降」

敕加恩、不勝懽忭。僻壤諸情、總在洞鑒、敢直陳之前

遇大疫,今已愈矣。馬騎糗糧,前曾訴於伊拉古克三,為之轉奏,不及,候

旨、退歸荒土。今使《齎》。

敕而來。又蒙加

「恩,益深感激。雖未能大為報效,請竭力勉圖之。」奏入。

旨:「噶爾丹請恩誠切,著賜白金五百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