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九卷目錄
兵略部彙考一百七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十六
戎政典第二百九卷
兵略部彙考一百七
编辑《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十六》
编辑
五月。丙辰朔。自察罕布喇克起行
上諭曰:「察罕布喇克地方、草已無多。後三旗兵前來」
不必在此安營。過此八九里有水泉處,令其駐扎。
上諭行兵部曰:「內府管《駱駝》首領郝尚圖等星馳運」
米到此。著傳諭八旗。夸蘭大每旗給米各三十石。古北口宣府綠旗兵、給二十二日米及牛羊。其米經留貯不敷八十日者、亦著補給。是日
上駐蹕拖陵布喇克。
上諭兵部曰:「前曾令後三旗兵於明日至察罕布喇。」
克,駐扎一日,後日至拖陵布喇克。今不必令其駐察罕布喇克,令明日至忒克布喇克地方,後日至拖陵布喇克。兵部隨移文鑲紅、正藍、鑲藍旗大臣等知之。定《隨營牧馬法》。內大臣等奏言:「防護馬群」
甚屬緊要。先到之前鋒兵,及漢軍察哈爾營所設防護人內,應將現在此處五旗,每旗派護軍五十人,增入周圍防護,再每旗各派大臣一員,宿於各旗防護之處。
御營內領侍衛內大臣、及護軍統領等、仍照前輪班
行走。今既逼近厄魯特竄處之地,
御營內既添設宿衛。其防護等處、不必著侍衛及內
府護軍前往奏入奉
旨:「甚善。侍衛及護軍等皆不令往」,亦為未可。伊等各
有馬匹、無人看守。且牧馬處有信息。亦須令其來報。應著三旗內合派侍衛九員、內府護軍十五人前往。又《傳》
諭曰:「馬匹最為緊要。嗣後安營、不必向南。宜各隨其」
方,惟視有水處周圍環繞,令兩黃旗居御營後,其餘悉照旗分。次察哈爾兵,漢軍火器營兵。又其次綠旗兵,於御營外環立大營,勿令踐營中之草。其馬匹則白晝於各旗營外近處牧放,至夜若有消息,即收入營內。斯馬匹不艱於水草,而兵行甚為有益。著議政大臣會議具奏。議曰:
上諭:「極是。如此則營制堅固,而馬匹於水草不致艱。」
難兵行,良有裨益。應即遵
旨行。
從之。 酌留人馬於拖陵,以原任尚書杭愛領之。 上諭內大臣索額圖、尚書班第曰:「步行廝役及羸瘦」
「馬匹應留於拖陵地方。著留總兵官《白斌》標下綠旗兵二百名。《馬進良》標下綠旗兵一百名令其踞水濬濠築壘扎立一營。擇曉兵法能管轄大臣。令其總管杭愛人材壯健堪任管轄。著留杭愛於拖陵地方。令其總管總兵官《岳昇龍》所領兵二百名。人材壯健。著撥給白斌以補所留二百兵之缺。又八旗滿兵內有」 馬匹疲憊不能前行者。亦應察明留之。又遣使往噶爾丹時。應將所擒厄魯特四人發回。著一併會議具奏。又
諭議政大臣等曰:「喀喇沁王扎西公沙木巴喇錫等」、
「亦有步兵。此兵或留或否。著問明扎西王等、會議具奏。」 議得、問扎西王等。據扎西王云、我所屬步兵
須盡帶去不留於後。公沙木巴喇錫云:「我旗下赶車步兵共七百名今現到者惟一百十八人其餘俱未到。」 此數內五十人我等料理帶去。其餘六十八名及未到者盡行留後。應俱照扎西王等所言行奉。
旨:「公沙木巴喇錫所留之兵,著交杭愛;其餘知道了。」
理藩院奏、「《拖陵》地方所留喀喇沁公沙木巴喇錫旗下赶車步兵六百五十人內現到六十八人,俱無口糧。應將噶禮所運米糧給與其後至者。若有餘米,令其食用。若亦無口糧則令左都御史于成龍、原任尚書杭愛量其食用將後至車內米糧給與。」 奉
旨:「依議。著再留牛十頭、羊一百隻。若有米時、則不必」
用,其已斃者食之。在後米糧陸續可到,若未到不能接續,即將牛羊節省食用,著明白交與杭愛。
丁巳,酌留人馬於拖陵,併縱所俘。厄魯特。議政大臣等奏:「今大兵進征,勦滅噶爾丹,其步行廝役、羸瘦馬匹,一遵」
上諭:「留於《拖陵》地方,應留總兵官白斌標下兵二百。」
名。馬《進良》標下兵五十名,令其踞水濬濠築壘。
「扎營。此所留兵丁應酌派官員著原任尚書杭愛留於拖陵令其總管。又八旗滿兵內有馬匹疲憊不能前行者亦令各營大臣夸蘭大等查明奏留。」 先經會議到拖陵地方時再行遣使往噶爾丹處今遣使往噶爾丹應將所擒厄魯特四人一併放回或於本月初二日初三日遣往候
旨定奪。奉
旨:「依議,著明日遣去。」
命免官兵所貸俸餉。
上諭議政大臣等曰:「這次中路、西路兵所乘馬人各」
「四匹。內借官庫銀買者幾匹,出私橐買者幾匹?著移文尚書馬齊,令文一到,即將馬主姓名一一察明存案。」 《又傳》
上諭議政大臣等曰:「這次中路、西路兵所騎四匹馬。」
「內有借庫銀買者,著盡免還庫。佐領下兵丁,各出私橐,買給出征人者,著官給馬價,即通行曉諭。」 《又》
諭曰:「出征護軍校及護軍等俱得官馬,大臣侍衛等」
馬匹牲口、俱各自備。自出師以來、俱於《斥堠防護》等處行走。眾皆獲有恩賞。惟大臣侍衛、及內府官員、並無可賞之物。著將大臣侍衛內府官員等起程時、預支八月一季俸銀、俱免扣除。又
命總兵官岳昇龍等,凡官兵退縮者,先斬後聞。 上諭行兵部曰:「征討莫要於法令,奮勇登先者錫之。」
恩賞。怯懦退後者議罪俱繫定例。岳昇龍、馬進良、白斌等、人材壯健、饒有韜略、繫簡選任用之人。其所帶來官兵、皆願效力具呈來者、今已逼近厄魯特噶爾丹若遇敵交戰時副將以下至兵眾人等、有退怯違令者、著該總兵官正法奏聞
嚴飭督運于成龍、于成龍移咨行在兵部內開,兵部
咨稱:「四月二十七日傳。」
諭:「今中路大兵已逼近噶爾丹」,西路大將軍費揚古
兵,亦已甚近。大兵糧餉,關係甚要;兩路大兵合在一處,則需用糧餉甚多。著速行文于成龍,令其多
「方設法將所運之米作速運至。為此移咨前來:我在和爾博等處督催車運,於沙上鋪墊柳枝,令車輛易過。將直隸八運車內所餘米糧,酌留和爾博等處,因此車輛稍輕,於二十九日盡出沙磧。又將山東第一運車內米糧,亦令酌留。已過噶爾圖地方,我即於二十九日自滾諾爾啟行,盡力催趲前運車輛,將後運」 車內米糧亦令酌留。令侍郎李鈵、左通政喀拜、親身催趲前行。所留餘米。即便交付三省道府等官。令其接續轉運至喀倫內諸驛站。得
旨于《成龍報》內止稱「米車已出沙磧。」並未開寫運至。
何處?及米糧數目,著兵部再移咨去。
優擢藍翎侍衛興《永朝》郎中噶禮。
上諭內大臣等曰:「藍翎侍衛興永朝前,因其自大,性」
躁,故爾革職。今因其有膽氣,人材壯健,著署副都統,於鑲黃旗漢軍火器營內行走。又
諭大學士伊桑阿曰:「噶禮將第一運米,星速運至,殊」
有勞績。其人亦堪用。著於其應陞之缺、遇缺即補。
召裕親王福全等前赴大營。
上諭吳達禪曰:「今日裕親王、恭親王、簡親王、勿宿特。」
克布喇克,著至此地宿。仍令諸王親帶厄魯特逃來阿木呼郎多爾濟、塞稜偕來。可令彼在前行。
五月初二丁巳
上諭皇太子曰:「比來未得汝奏章、朕懷懸念。今汝奏」
至得仰悉
皇太后萬安。因待費揚古之兵。駐蹕數日,馬皆稍肥,《風》
「土水草,與前示汝者無異,恐敵人知覺,前哨仍附近大營,未令遠去。此時彼聞知與否,無由能悉朕躬固安,但早夜焦勞,洵為至極。諸皇子諸王并諸臣工以及將士皆好,皇太子佳否?在京諸皇子俱佳否?此處別無他物,惟有砂石耳。」 四月三十日,車林渣卜等七台吉至,伊等與納木渣爾托音同在一處,向被噶爾丹搶掠敗遁,渡克魯倫河北,在俄濃一帶地方,因馬匹疲乏,今始得向內地移營,來言其故。并遣送所獲厄魯特二人赴京,與朕差往烏爾輝之人相遇。因來傍大兵之後,朕厚加賞賚。諭以噶爾丹去此不遠,爾等速入喀倫,車林渣卜欲來請朕安,願為效力,止將伊眷屬遣入喀倫,身赴朕營。喀爾喀之車陳汗亦來,今尚未至自京師。所齎奏章,於五月初二日辰時至。朕在此整齊軍旅,於初四日進勦,敵人情景尚未得聞。相距二百三十里,地已漸近,規模略可見矣。四月二十九日,頭運糧車至,八旗綠旗內府兵、蒙古兵及職事人員,酌量增給,支放米糧。時營外堆積如山,觀者擁塞。內喀爾喀諸人云:「我等意料,滿洲斷不能如此而來。」 由今觀之,凡聖主所經,可將京師諸物,盡載行營中也。真為可畏,莫不撟舌驚駭,將士志氣與
在京同。其勇奮情狀未能備述。朕之心思。則非如在京時矣。事體重大。期出萬全。非可苟圖僥倖。故既殫心力。復默禱
上蒼以行之耳。特《諭》
戊午
命繪《陣圖》,傳示八旗。
上諭內大臣公常泰曰:「綠旗兵著列於《鹿角》中間綠」
旗兵之次,將兩翼八旗之漢軍砲位,鳥鎗排列。漢軍火器之次,將八旗滿兵馬上所載之砲位,分翼排列。鹿角後之頭隊兵,令各按旗分,排列鳥鎗護軍,次列護軍,又次列鳥鎗驍騎,凡八旗俱照此排列。二隊兵著於頭隊後排列。傍隊兵既無砲位,將漢軍子母砲每旗給與兩位。此砲位著滿洲鳥鎗手驍騎兼管看「護陣勢。著分張排列。爾與議政大臣等會議具奏。」 常泰等隨即遵照
上諭、《繪圖陣勢式樣》進呈。奉
旨:「這式樣甚好。著議政大臣等同閱議奏。欽此。」〈臣〉等。
會議得
皇上諭旨指授,俱已周到,應即照此遵行,交與兵部。
曉諭八旗并行註冊
報「可。」
命各塘報到驛米數。
諭行兵部曰:「今第一運米車、米馱。若至某驛站,即令」
管站人等問明所至米數,急速報聞。
命眾軍節省米糧。
上諭行兵部曰:「《米糧》關係緊要,後隊米糧,恐不能即」
至朕盡力節省食用。眾人亦應各盡力節省。各營內若某營米糧先盡。俟回京時朕必嚴察議處。某營米糧因節省有餘。多食數日者。朕亦必嘉美格外視之。著曉諭各營。又傳
諭內大臣等曰:「八旗前鋒、漢軍火器營、及綠旗兵」、著
今日飯畢即行,離此十里有水泉處扎營。明日著在大營行李前啟行。
命設驛於塔爾渾柴達木、以便輓運。
上諭行兵部曰:「《五處驛站》人及馬匹、著留於原任。」尚
「書杭愛處,其前途設站人員馬匹,照常帶往安設。俟御營至克勒和朔,即遣賢能官一員前往杭愛處,將所留五處驛站從塔爾渾柴達木一帶速行安站,令運米車輛由此站路行走。俟五處驛站安置畢,將歐德哈爾哈一路驛站撤回,以內大臣阿密達等分隸兩脅軍。」 時內大臣阿密達閒散,宗室哈爾薩、都統喀代、護軍統領桑格俱奏「請效力。」
上命內大臣阿密達、護軍統領桑格在《左脅軍》中出。
戰,閒散宗室哈爾薩,都統喀代在右脅,軍中出戰。
己未
命趣運糧至拖陵。酌留米於喀倫近地。以備旋師。 諭大學士伊桑阿曰:「移文運糧左都御史于成龍。」著
將後運糧內六七千石選擇牲口作速運至拖陵地方預備其餘米石俱著留貯喀倫近地以備凱旋之用如此則米糧得以速至牲口亦不至困乏矣著會議具奏。《議》曰、若將後運之糧盡行運送不
「能即到,且牲口亦致困乏。」 應皆欽遵。
諭旨「行。《奉》」
旨:「依議。」
遣長史多禪等齎
敕往諭噶爾丹。先是議政諸臣議「俟到拖陵日遣使」
於噶爾丹奉
旨准行。至是以
《敕書》賜物、及所俘厄魯特窩齊爾等四人、交公主長
史多禪、中書阿必達令一等侍衛喀瓦爾達、一等台吉阿喇卜坦以兵衛之,送至燕圖。庫列圖、厄魯特窩齊爾等四人,俱賞以衣服,曉諭以師來之故。
上諭喀瓦爾達阿喇卜坦曰:「爾等不必到克魯倫度」
其地形古爾班土爾罕、巴爾代哈當有敵人戍守。爾等若往克魯倫則略迂繞,彼必截爾等之後。爾等勿得過燕圖、庫列圖,即從彼地遣伊等前去。未遣伊等之前,縱我所擒四厄魯特往致聲息,續遣我使臣可也。倘遇厄魯特,勿與之戰,但令敕書使臣到彼則已。
敕諭噶爾丹曰:「朕統御萬邦、惟以人命為重。從來不」
「喜殺伐爾厄魯特。喀爾喀向皆奉我職貢之國爾等交惡搆兵以來朕並未嘗偏徇喀爾喀而於爾有異視也喀爾喀為爾所敗投朕乞命如朕不救之則皆饑斃矣朕之濟人非特於喀爾喀如此也凡諸國人有窘迫來歸朕即救之」 與此相同已明諭爾數次矣爾奏章來索喀爾喀折卜尊丹巴庫圖克圖、土謝圖汗言之不已、朕始終不以喀爾喀為直。曾諭爾:「此事非懸議所能結、當會盟以講之。」 爾又以生計窘乏、不能前來、又以《誓書》所無之言
屢向我使臣喇嘛支吾回奏,「阿爾尼巡行邊塞,猝遇爾兵,不待朕旨與爾交戰,特遣王與皇子與爾議好。爾屬下人又先攘臂,吾人不能默坐,是以與戰。其時所發他路之兵,朕急遣人止之,勿與汝戰。爾前年就水草野獸之地游牧,至巴顏烏闌,遂掠喀爾喀之納木扎爾陀音,朕部下。喀爾喀不安,特遣問故,又約與議盟。今朕與汝若不覿面明議此事而定之,不但爾國難存,而我界上人民亦不得寧居,因爾來既近,故欲與會盟。朕已秣馬繕備,朕躬於三月初旬起行,西路之兵於二月十八日起行,黑龍江兵於四月初六日起行,盛京寧古塔兵於三月起行。今朕躬及各處兵俱已出喀倫,與汝逼近。西路之兵俱已到土喇河,東路之兵俱已溯克魯倫河而來。朕向崇禮義,順天理而行,不恃勢力戕滅他人。朕果恃勢力則不遣使矣,竟統各路之兵而勦滅汝無所不可。朕乃不忍生靈橫被鋒鏑,是以抒誠特遣使命。朕與汝等覿面定議,指示地界。爾照舊貢獻貿易,則爾國安生而我邊民亦安。」 乃協朕保列「國如赤子之意,豈不休歟?朕斷不以計誘人,爾勿疑畏。爾若疑畏,退而避去,則事無了期矣。爾亦一有識之人,何不曉事如此?朕來欲與各處將帥閱兵,已傳令伊等勿戰,此非朕虛言也。爾如不信可遣人往視,若再不信可留朕所遣使臣內一人在於爾地。倘各處兵進而攻汝,汝即差所留人沮而止之。一面遣汝舊使前曾廷見朕所識之人為使,爾遣大寮,朕亦回遣大寮。朕為統御萬邦之元后,斷不誘人而破滅之。爾或不信,妄動而去,則虛朕種種美意,而生靈有不利矣。朕茲開誠,特賜汝煖帽、蟒袍、妝緞褂、純金鉤併巾纓帶一條、靴襪及幣十端、銀二百兩,以公主長史多禪、中書阿必達為使,爾其籌之。五日內遣汝使偕我使來復。」 自古以來,雖敵國無害使臣之理,況朕與汝向無隙乎?若期內不來,則必害我使矣。特諭。
庚申
上駐蹕阿敦齊陸阿魯布喇克。
命蒙古兵「編為行伍。」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曰:「蒙古兵未諳戰法。著議政大」
「臣等將領蒙古兵之大臣會議派出具奏」 ,隨以蒙
古大臣等職名入奏奉
旨、「著將阿爾尼、拜音察克、西喇喇錫派出理藩院。」開
列外藩隨
駕出征扎薩克喀爾喀王以下、附丁以上、共一千九
百九十二人入奏奉
旨、「著問。其中有欲爭先效力者、爾等編為隊伍具奏。」
理藩院隨會集扎薩克、喀爾喀諸王、台吉等遍問之,諸王、台吉等皆願頭隊行走,爭先前進。奏入侍衛《關保傳》。
上諭曰:「部院大臣等今亦編次隊伍,可諭土謝圖王。」
「達爾漢王等。爾等編次隊伍今已如何朕意欲令扎薩克喀爾喀王等領其護衛隨從一二人侍從朕側。其餘共為一隊。選其能者使領之俱在一處侍從朕後隨所指授即令前進。若不如此伊等俱繫各扎薩克處湊合之人與在內熟練之兵眾共在一處不諳隊伍不通言語必致錯亂。與在內兵同編隊伍似為」不妥。據土謝圖親王等奏云、〈臣。〉等。
前因不諳故欲在頭隊行走爭先前進。蒙
皇上明白傳諭。〈臣〉等,今始得知。「我等蒙古俱繫各《札》」
《薩克》湊合之人,不諳隊伍言語,不便入隊行走。
上諭:「極是。」〈臣〉等。一、《遵》
上諭、「指授行走土謝圖王達爾漢王」又奏云、〈臣〉等《札》。
薩克人內年少者多,喀爾喀等又俱繫新人、不諳軍法。我朝軍法素嚴、理應明白曉諭。奉
旨,「欲曉示軍法,甚善!」喀爾喀貝勒《西地》《西里》貝子盆
「楚克,俱令在朕處,其編次隊伍亦宜照此行。公沙木巴喇錫亦令率所屬兵入此隊行走。其札薩克兵,著貝勒巴克席姑爾為總統,將十人列為一小旗。現今人多旗少,著添給小旗,每旗選一材能者為長,編為隊伍,令其操演。」 理藩院隨議:得:札薩克
喀爾喀諸王、及貝勒、貝子、公、札薩克台吉外,自台吉以下附丁以上,十人為一小旗,十小旗為一甲喇,俱照例設參領一人以轄之。伏候
欽點。至《兵部律例》,向譯「蒙古文」俱已頒行,今當再發。
得
旨、著貝勒阿必達、博木博、原封王之俄七里公格勒、
爾沙木、巴喇錫、車木楚克、納木渣爾阿、玉西等管領甲喇伊等敘功時,俱同台吉等敘功。令各旗推台吉等為長,旗內官員及閒散人令其背旗,餘依議。
辛酉早
上於途次命蒙古兵設伏。
諭科爾沁巴克席姑爾貝勒、喀爾喀車木楚克納木
扎爾公等曰:「顧爾班圖爾漢等地方,有賊所設哨探,彼處有阿思哈圖山,爾等可在彼埋伏,賊必出阿思哈圖山來窺我營,我軍前往追擒,爾等即行接應。」 是日,
上駐蹕枯庫車爾。
命扎西王兼領察哈爾兵。
諭行兵部曰:「《扎西王》人材壯健。其屬下兵亦堪用。應」
「令兼領察哈爾兵行走。著會議具奏。」 隨議、扎西王
人材果健,其屬下人亦好,且繫王爵。「《察哈爾兵》應令兼領總管而行。」
上從之。
喀瓦爾達等奉差護送多禪等還復。
命。先是遣發公主、長史多禪、中書阿必達齎
敕往諭噶爾丹之時、使一等侍衛喀瓦爾達一等台
吉阿喇卜灘等率前鋒二百名、護送多禪等。
上諭喀瓦爾達等曰:「爾等勿得過燕圖,庫列圖即從」
「彼地、使伊等前去。如遇厄魯特、勿與交戰。但敕書、使臣得到則已。」至是喀瓦爾達等還奏〈臣。〉等。五月。
初五日,到克魯倫河,不見敵人蹤跡,想敵人已去,不甚戒備,而厄魯特自山上探望見之。初六日黎明,有厄魯特千許人來截取馬群,馬群中護軍伙軍人等發矢射之,收馬匹至本營。我兵排列,正欲交兵。〈臣。〉等。仰遵
《諭旨》、「喝止諸人勿動」
「敕書重大,必達之始善。」遂令侍讀學士殷扎納帶厄
魯特名俄齊爾者,前去殷扎納,往控丹濟喇馬勒言曰:「我等係」
聖朝使臣不得無禮。又厄魯特、俄齊爾自言既不殺
彼又
賞賜遣回、告之以
聖上親來矣。將軍費揚古亦下俄爾洪土喇而來。丹。
濟拉大駭失聲遂領
《敕書》,收兵急去。〈臣〉等亦收兵而還。
上諭皇太子曰:「朕所統大兵,以初四日前進。會天雨。」
於五日進兵,軍丁馬健,在京所給馬有全存者,亦有存四匹、三匹、二匹者,大概整肅。此行也,喀爾喀及內扎薩克蒙古甚得其力。凡偵探斥堠、單行差遣之處,皆用此屬,一一書示,不勝其煩。旋師之日面言之。朕所遣羅卜臧額爾得尼台吉來,據奏「俄濃下流有塔布囊烏特引弓之人千名,胡倫布爾之土爾希木地方,有齊卜齊努特數百家。今阿里牙扎薩克之阿爾薩蘭衛寨桑等,似欲全收伊等,向喀倫前來。此等人若歸降,則巴爾呼喀爾喀更無餘矣,此亦大快事也。今漸近克魯倫河,我蒙古馬健,故於初五日射獵野騾、黃羊,蒙古喀爾喀等陸續來會者二千有餘,遣用有濟,給以軍律,署為官校,編之部伍。」 車陳汗來見,其較前頗優。茲已過瀚海,山川形勢雖同,而草漸蕃廡。初六日,次枯庫車爾湖,此地即去年噶爾丹掠納木渣爾拖音之處也,去克魯倫百七十里。
壬戌
命大兵排列前進。時已得噶爾丹所在實音。
上重列《軍行次序》。
躬率前鋒兵行。次《八旗前鋒兵》排列而行。次《綠旗兵》、
居鹿角之中。次《左右翼八旗漢軍》砲位鳥鎗兵。次八旗滿兵馬上馱載砲位。俱按翼排列而行。其《鹿角》後頭隊兵、列各旗內鳥鎗手護軍。次列護軍。次列鳥鎗手驍騎,排列而行。二隊兵亦照頭隊排列。傍隊兵每旗《子母砲》、著滿洲鳥鎗驍騎兼管、協力看護。此後三旗大臣侍衛等領《龍纛》而行。諸王及
皇子等各在纛前進發。內府官兵執事人等、部院官員、及蒙古兵、俱排隊伍、按列而行。
御用行李、及各營行李、按各旗分、隨兵後行。俱有防
護行李官兵,軍威之盛,彌山遍野,不見涯際。前一日微雨,是日天氣晴明。蒙古地方寬廣,大兵整齊嚴密,肅然無聲。旗纛甲冑,火器刀鎗,日中晃耀奪目,深可震怖。噶爾丹雖素凶悍,瞭望軍容,未有不膽裂思遁者矣。
上在途時,一等侍衛喀丟遣人來奏曰:〈臣〉等奉 旨「前往阿思哈圖山探視」,遇厄魯特數人,俱牽散馬
前來、潛窺我軍營壘。賊遙見我等倉皇逃遁。追至阿思哈圖山之東,遇巴克席姑爾貝勒等,一同追逐。
上笑曰:「何必追逐,任伊等往報噶爾丹可也。」
駕至燕圖庫。列圖地方、將駐蹕、所有水泊俱涸。眾皆
憂之鄉導大窘,四走覓水。
上見之。諭喀爾喀和碩額駙噶爾臧云:「此地向為有」
「水之地」 ,今忽無水,豈
上天欲我軍直抵克魯倫河乎?但步兵已行五十餘里。
今又行四十餘里,無水之地,倘遇敵人,何以進戰?
「況後隊之兵,日暮乃得至。爾今即往,可諭爾父杜稜王札什,率其兵千餘人,立于燕圖山之高處,殿後以俟大軍過畢。倘有聲息,令一面出戰,一面來報。如無事,則至黃昏後由北撤歸,慎無使之知覺。」 又遣侍衛伍什率鄉導覓有水之地。《伍什》馳至一
平山,即見一泉,下流六七里,水甘而甚大,大軍兵馬可足一夜之用。回奏:
上大喜、亟往前閱立營掘壕之地、明示各旗。遂駐蹕。
西巴爾台
諭護軍統領托倫蘇丹等曰:「明日駐扎地方、朕親身」
指示駐扎各將行李。須跟隨兵後結隊而行。切勿零星散走。又
諭眾等、「明日黎明、著各炊飯、食畢起程。」中路督運。于
成龍報稱:「直隸第一運郎中噶禮米一千石;第二運遊擊劉澤寰米四百石;第三運都司丁延祥米六百石。第四運按察使劉皚米七百石。第五運編修宋大業米七百石。第六運參領陳鏐米三百六十石。原任知府于翔漢米八十石,俱已過第十五站格德爾庫地方,現在第七運郎中索爾璧米六百石;第八運候」 補知府祝鍾俊,米六百五十石,俱於初四日至第十四站之和爾和地方。山東省第一運員外郎碩色米六百二十石,至第十二站之蘇勒圖地方。後運山東、河南兩省之車輛,侍郎李鈵、左通政喀拜督催,陸續而來。又郎中噶禮報,「第四運夸蘭大劉皚,從和爾博驛將米七百石,麪八千觔,以駱駝馬」 騾馱載,於四月十六日起程,五月初五日至第二十三站西巴爾台地方,初六日自西巴爾台起程前去。
命彭素克格隆隨中書阿必達往諭噶爾丹。時中書
阿必達等齎
敕往授噶爾丹。還奏曰:「初六日清晨」〈臣〉等未起行之。
前厄魯特千許人來截前鋒營外馬驅之而去。〈臣。〉等。急捧
《敕書》至前鋒排列之地。侍讀學士殷扎納、侍衛夸色
亦與。〈臣。〉等前進,往說厄魯特。而厄魯特近薄〈臣〉等竟不通問,奪去馬匹使。〈臣〉等步行。〈臣〉等回至前鋒營,取賞「噶爾丹」之衣幣果品,負於《駱駝》之上。〈臣〉等進覓噶爾丹蹤跡,遇厄魯特二十餘人。伊等謂〈臣〉阿必達曰:「使臣請回,已於前使口中聞。」
「聖上親統大軍而來」之實音乞。
聖上大兵暫停。倘或即來、則我厄魯特震懼我噶爾
丹在土喇地方,不在此處,往返須數日,乞暫緩師。若即來薄我,我當避去;若必窮追,我亦能拒。乞使臣代奏。
聖上今請留一使於此。
聖上敕書、已連夜送我博碩克圖汗矣。俟覆本到、當
付所留使臣齎回。「今令汝還,恐中途遇我國之人,妄行邀劫我等。發哈什哈二人送汝歸去。」遂給〈臣。〉身及家僕二人,又多禪僕人二人,坐馬五匹兩。哈什哈率十餘人,帶弓刀,持鳥鎗送〈臣〉等來至燕圖庫列圖地方,遠見我軍之形,伊等乃返。
上諭阿必達曰:「噶爾丹處、爾曾一往、今復差汝。汝若」
獨行噶爾丹之人亦不汝信。扎薩克喇嘛彭素克格隆告請效力。故遣與汝偕行。
諭彭《素克格隆》曰:「喇嘛爾可與中書阿必達今晚宿。」
於前鋒營中,明晨往赴厄魯特,宣朕之旨:「爾等若果富足,豈盜我前鋒之馬乎?惟不足之故,乃竊取耳。雖取馬百匹,亦不汝責。汝等勿懼而走,務追及偷馬之厄魯特,宣朕旨而歸。」 阿必達等請帶鄉導。
上曰:「爾可帶撥什庫諾爾布前去。」告厄魯特云。朕此
「來,乃為諸蒙古不得安生之故,非必欲殺汝等也。今汝等欲我緩兵,我師在此地乏水,明日到克魯倫河後,當再緩行,其以此明告之。」 是日,密
諭大小營中大臣等,「令安扎營壘如故,而營內盡撤。」
去帳房即
御用行幄。幔城亦俱不設。各處皆伏兵。空壁以待之。
抵暮
上親巡視營伍。
癸亥
上親追噶爾丹。向克魯倫河前進時。
上以「克魯倫河」乃噶爾丹至要必爭之地。賊若欲戰。
「必於克魯倫河拒戰矣。」 乃將兵分布隊伍。
躬在前鋒前行。
上於途次率數人登高,執圓鏡遠望見河不見人形。 上待後軍坐於高處,見東有額爾德尼拖羅海山,西
有山麓,從巴爾代哈迤邐接河岸,隱見不真。
上諭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沙津、達爾漢親王班第喀、
爾喀車陳汗納木扎爾、王西第什里貝勒盆蘇克。
貝子曰:「汝等各率汝屬下蒙古十許人、往據西方巴爾代哈山麓高處、佯作全軍從此經行之狀。敵人來犯勿與之戰誘之前來敵若有備、則大兵爭先據河。」阿必達遣撥什庫諾爾布還報言〈臣。〉等到:
「前次追見厄魯特」之地,視之,厄魯特皆已去矣。〈臣。〉等追躡。又行數里至克魯倫河。有厄魯特七人望見我等,即愬河馳去。又視馬矢似遁去二日。故阿必達及喇嘛遣我還奏,「伊等仍追蹤去矣。」
駕先抵克魯倫河、見無賊寇。河北界有賊安營之跡。
賊去未久
上顧左右諭曰:「向言噶爾丹熟練戎行。攻拔西方。回」
「子千餘城,收服四厄魯特,殺其兄弟,全滅七旗,喀爾喀所向無敵。今觀其不據克魯倫河拒戰,則其怯懦顯然。所言有俄羅斯六萬,亦偽也。今我軍不復有與戰之期,但追之為急耳。」 於是俟各隊領軍
大臣畢至
上謂諸大臣曰:「噶爾丹若於克魯倫河拒戰,我兵奪」
河交戰,猶稍廢力。今觀其不於此拒戰而竟逃竄,噶爾丹於行兵之道一無所知,是自開門戶以與我也。除此地外,於他處斷不能拒我軍。審其情形,未必駐扎他處,必連夜逃遁矣。當輕騎急追之。諸
大臣奏曰此與
聖明所豫料者、一一相符合也。是日
上駐蹕額爾德尼拖洛海克魯倫布隆,乃設哨卒。南
向巴爾代哈,北向達爾幾爾濟口、生古爾口,東向額爾德尼托羅海,西向克魯倫河上流內,又立八旗防衛。
上顧前鋒親隨侍衛喀瓦爾達曰:「明日擒敵一哨卒。」
獲其生口,則有實音矣。正商擒之之法。《統領碩鼐》
「擒一厄魯特至」 ,問之,言:
天使到後,我《噶爾丹》尚不信。
「聖駕親來」云:
「皇上不在中國享安樂,而飛渡此無水大沙漠乎?」及
向釋回四厄魯特,逐一問及黃幄布城、網城進止,方信是真。今日親身至北方孟納爾山,立觀大兵營中,見行列規模,大驚曰:「是兵從天而降耶?」 此無水之沙漠不知
「聖上率如許兵眾,如何行路,此兵不比烏闌布」,通之
「兵極其精練,我等難以脫免,惟乘夜遁走,可幸得生耳,不則死於是兵矣。」 遂傳令眾人,欲盡棄廬帳器械,乘夜逃去。
上命賜所擒厄魯特衣服,使撥什庫諾爾布追送與。
兩使臣又遣喀瓦爾達「往額爾德尼拖羅海,探視有無賊寇。」
諭內大臣索額圖曰:「車陳汗喀喇沁王扎西奏、『厄魯』」
「特噶爾丹不能抵敵皇威,已經逃竄,願帶臣等蒙古兵追勦。伊若抗敵即行奏聞,以俟大兵。伊若逃竄即隨後進勦以掠其妻子此事關繫重大著會議具奏。」 隨議:「王扎西所奏甚是,但今遣去若兵力」
微小恐致危險
聖駕親臨。又不便分兵、以重勢遣往。自明日著往塔
爾吉而「即僧枯爾河地方躧尋蹤跡如是則可得的信。」 王扎西仍令遣伊兵追赶尋蹤偵探的信。奏入、得
旨。「俟明日再行斟酌。」又
諭大學士伊桑阿曰:「我兵甚勇,器械整齊,又遵法度。」
無可議處止兵丁僕從人等一切宜加意謹慎。毋令懈弛。致煩朕慮。將此著遍傳八旗。以至僕從人等通行曉諭。
上諭皇太子曰:「我師以初五日發《拖陵》前進。」初四日
即遣公主長史多禪、中書阿必達、齎《敕諭》與噶爾丹、令阿喇布灘喀瓦爾達等二百人與之偕往朕曾訓之曰「汝等勿至克魯倫河觀地方情形古爾班圖爾漢巴爾泰喀等處敵人恆駐有哨兵汝等往克魯倫河乃紆曲之道彼必來截汝後惟從顏土庫烈圖地方即將伊等遣發未遣發之前將我軍所獲厄魯特四人,縱之使去,令其傳信我使臣,相繼而往。」 乃伊等於初五日徑抵克魯倫河,以未見敵哨蹤跡,意謂哨兵已去,疏於防備,厄魯特人從山巔見之。於初六日黎明時,厄魯特近千人將馬群堵截驅逐,馬群中護軍及跟隨人役,將厄魯特人射殺,仍驅馬群回營。我兵整齊排列,放鎗殺厄魯特數人。我兵雖有數人為厄魯特鳥鎗所中,因綿甲皆未透,惟一人微有傷痕。時喀瓦爾達令我兵且勿與戰,敕諭事大,務期必達為善。令侍讀學士殷渣納與厄魯特人俄七爾偕往。彼即將丹濟喇之馬挽住云:「此乃聖主遣來使臣,不可加以無禮。」 於是俄七爾將彼蒙不殺之恩,賞賚遣回。及聖主親臨,將軍費揚古,從俄而渾土喇順下流而來告之。丹濟喇失聲驚恐,即領受敕諭,收兵急去。
喀瓦爾達等,亦收兵而回,於初六日申時到。初七日,駐蹕於庫烈圖西巴爾台布喇克地方。中書阿必達從厄魯特營中來奏:「厄魯特人之言,大聖主請稍緩師,若即來,我等甚懼。我主今在土喇地方往來,必需數日,求少待之。」 初八日早,一面向克魯倫河進兵,一面仍遣阿必達、盆蘇克格隆往諭。彼曰:「汝等勿懼,惟議和好耳。我師不駐克魯倫河,則水泉不給。遣去後,遂抵克魯倫河。河之兩岸皆山,山大概多險峻而少平坦,河亦甚小,較之南苑中河差大耳。是日厄魯特處處哨兵皆見之,不知其實在何處。今我師相機而進,彼宜於我師抵克魯倫之日迎而拒之,不以河與我而戰為是,乃即令河為我有其庸」 懦誠可見矣。「向後情事、俟再報。將士志氣、皆奮勇精銳、恐汝等在京懸念、急示知之。可於」
皇太后前奏聞。大學士滿尚書等、咸令觀看。《特諭》、
甲子
遣大學士伊桑阿致祭「克魯倫河之神。」
上以統大軍臨《克魯倫河》。於是遣大學士伊桑阿祭
其神文祝曰:「朕統御寰宇,懷柔百神,遐邇內外,罔有殊視。凡乘輿巡歷之地,必虔告所過名山大川,所以昭秩祀也。頃因厄魯特噶爾丹悖德逆天,俶擾邊境,朕躬統大軍,遠出聲討,以期殄寇安民。茲已行次克魯倫河,惟神夙以巨浸名於絕塞,溯長源之濬發,引千里之眾流。朕率師涖止,臨觀嘉嘆,是用備陳牲帛」 ,遣官申祭。神其丕彰靈應,默贊軍威,迅蕩滌夫穢氛,永澄清乎朔漠。異日垂諸史冊,蔚有休光,惟神鑒焉。
皇上親率前鋒兵窮追噶爾丹。噶爾丹倉皇遁走。是
後數日,沿途大獲所遺器械、帳房、食用等物。是日,
上距克魯倫布隆駐蹕十八里地方甫到。即傳 旨「著各營合為一大營。日間將馬於營外牧放。」夜間
於營內牧放。於是馬皆得飽。而昏夜復無遺失之憂。誠至計也。《又》
諭內大臣等、及大學士伊桑阿曰:「明日路程稍遠、將」
「帳房行李乘早馱載。豫備完畢。欲行即行。著僕從人各近伊主行走。若遇戰時,令僕從人稍後如此齊行。凡事俱善況今日得遺失馬百餘匹非皆兵丁之馬乎?朕若遇此等人,必即行正法,決不姑貸。須加意謹慎馬匹著將此遍行嚴諭八旗。」 又
命留步兵於後,輕騎進巴顏烏闌,進勦噶爾丹時厄。
魯特逃人來,言「噶爾丹初不信。」
御駕統軍而來。及兵馬爭渡《克魯倫河》分隊而進。厄
魯特哨卒俱被逐散,言「進克魯倫河之兵計有三隊,不知幾萬」 ,遂爾驚動下人言曰:
皇上不好殺戮,陣獲之人尚賜衣放回,吾輩隨噶爾
丹何日為了期,無不嗟怨,欲來降者多。又厄魯特降人言。
皇上親統大兵已到克魯倫。四路大兵、亦到噶爾丹。
隨即遁去
諭內大臣索額圖曰:「今日據投誠厄魯特人言:聞朕」
「親率大兵而來四路並進噶爾丹即行逃竄朕若率綠旗步兵前進。則牽綴遲誤朕意揀選綠旗馬兵會合大將軍費揚古、向巴顏烏闌追勦噶爾丹其綠旗步兵應留大臣管轄著隨後緩行前來滿洲兵每旗留二十名應派章京護軍校管轄綠旗步兵著全留《宣化府》取來砲二十四門亦著留下。漢軍砲十六門能帶則盡帶往,若不能帶,著留砲一二門。所留之兵,應派賢能大臣一員統轄。克魯倫之克勒和朔地方,去此地一百三十里,朕作二日程前行到彼。所留兵丁,著作四日程前行到彼。《抬鹿角》兵有不能到者,著漢軍大臣等酌量調撥,帶往前去。」 大學士伊桑阿為派大臣管領所留之。
兵、開列領侍衛內大臣以下、副都統副都御史以上職名入奏。得
旨:「內大臣阿密達著充將軍。」副都統胡什巴沙濟左
副都御史阿山,著為參謀。令從此分四日至克勒和朔。若有調遣,著酌量趲行前來。
命「放馬於大營內。」
上諭內大臣索額圖曰:「今晚將馬匹俱入大營內牧。」
「放。若有將馬於營外牧放被拿獲者,將廝役及伊主一併正法,著將此通行嚴諭八旗。」 是日,喀爾喀
扎薩克一品台吉齊旺巴爾珠爾旗下僧格佐領下驍騎杭《吉代》:「聞知」
皇上親征前來、進馬六匹。奉
旨:「彼繫小人,前來進馬、甚屬可憫、著照良馬例加 賞。」於是厚
賞杭吉《代復》。
遣中書阿必達齎。
敕往諭噶爾丹中書阿必達還奏曰:〈臣〉等。本月《初七
日晚,附近前鋒營宿。次日黎明起行,至厄魯特盜馬之地,見厄魯特皆已遁去,躧蹤追至克魯倫河,見有七人,望見〈臣。〉等隨向河上流而走。又視厄魯特馬矢去似兩日矣。乃遣諾爾布以此事回奏。
《皇上》。〈臣〉等,循克魯倫河而上,追一日夜有燈火光見。
克魯倫河岸,有馬二匹,近往視之,地上棄鳥鎗一桿,涯下一人,匍匐而行,執之問曰:「爾係何人?在此何為?爾噶爾丹今在何處?」 其人言:「我乃伊喇古克三庫圖克圖之人,吾名庫濟,欲來偷爾軍中之馬,故我厄魯特共千餘人來盜馬而去。我兩馬俱乏,故獨留在後。我眾夥昨已棄我去矣。」 至噶爾丹本身,則率兵住克勒河朔云。
上諭阿必達等曰:「著以爾等所擒厄魯特庫濟為鄉。」
導、齎敕前往授噶爾丹。「爾等乘驛而往、酌攜乾糧、仍帶撥什庫諾爾布同去。爾等見噶爾丹行蹤、即遣諾爾布回奏爾等徑入朕駐此待爾等三日隨」
以蟒袍及馬一匹
賜所擒厄魯特庫濟。
諭阿必達等曰:「爾等往傳諭厄魯特云朕在途中蒐」
「獵,遇河捕魚,恐厄魯特聞朕統軍而來,倉猝遁走,朕非來伐之也。朕斷不伐汝,欲與汝議約而來耳。汝若不懼,親身來議。懼則於丹濟拉丹津、俄木布、杜噶爾阿喇卜灘內,遣一二人來議,不則於寨桑內前曾充使,為朕所識者,遣一二人來使之定議則善矣。汝勿遁走,如或遁走,則事不能了,而汝身與下人俱敝。朕塞上居人亦不得安。爾等追三日,如不能及,即回可也。」 於是以
諭噶爾丹:敕授阿必達等,令之起行。
《敕文》曰:「朕以仁御宇內、養育群生。惟禮義是尚、以祈」
「天眷。是以昔曾發敕諭汝盟議。爾又以生計極艱極窘不能前赴為辭。於是朕一切偫備來至克魯倫河,欲與爾會盟使之永安度日抒我誠心朕與汝覿面定議,汝仍照舊職貢貿易則汝下人得以寧居而朕邊民亦得休息朕斷不愚誑他人。汝勿疑懼。汝若疑懼避去則事無了期。而朕種種美意皆虛矣。近遣我使偕汝向日充使朕所識認之人前往,令五日內遣回。特使齎賜汝銀幣,以公主司儀長多禪、中書阿必達為使。不知汝國人受我使否?得至汝所否?朕使又不獲聞汝之言。是以又特遣扎薩克喇嘛彭素克格隆、仍以中書阿必達為使。朕今已到克魯倫河爾其反覆熟籌之或會盟、或另議,作速遣」 使來告,不則爾下人未必盡如爾心,爾未必安枕也。爾當細思,隨遣使來復朕,用是抒結好之心,賞賚汝馬疲落後之人,使之引導,遣至汝所。特諭。
諭皇太子曰:「因噶爾丹逃遁,特示知之。」初九日早,我
軍中,遣《拿活口》之新滿洲,擒厄魯特一人至,問之,彼云:「『『因我馬疲乏,眾人棄我而去。我言汝等不挈我往,我食已乏,今將殺馬以食』。眾言汝勿殺馬,但急隨我等蹤跡前來』。言畢而去」 等語。朕於是賞賚之,令同喇嘛及中書阿必達偕往。辰時,從厄魯特逃來人云:噶爾丹始不信皇上親統兵至,昨見爭據克魯倫河分隊進兵,彼處處哨兵俱被追逐,星散逃奔,皆言向克魯倫河兵三隊,不知數萬已抵克魯倫,聞語遂爾潰遁。其眾私相議曰:「康熙汗性不嗜殺,於陣前擒獲之人,皆賞以衣服而遣之。我等從噶爾丹何所底止?」 因大相怨恨,欲投誠而來者甚眾。觀此,則噶爾丹逃遁是實。費揚古之兵當前堵截,我師追隨於後荷。
上天之眷佑,成功大概可期矣。故報京師知之。可於 皇太后前奏聞,宮中亦令咸知。正在軍中倥傯之際,未
及,詳悉書來,為此特諭。
乙丑
上親率前鋒兵窮追噶爾丹。獲厄魯特人。言「噶爾丹」
逃往《巴顏烏》,闌入樹林內,尋險固之處棲身。
駕次扎克寨。阿必達使撥什庫諾爾布還報曰:「諾爾。」
布隨阿必達等到克勒河朔,見厄魯特下營之地,盡燬其廬帳,棄其什物而走。〈臣。〉等,緊隨其遁跡前往。遠見有一人。中書阿必達令諾爾布拘之、問噶爾丹已到何地。其人言:「我乃喀爾喀。自巴顏烏闌逃出。今已兩日矣。不知噶爾丹今在何處。」我聞
聖主收養窮人,故逃來投降,為此解其人來奏。阿必
《達緊》隨厄魯特蹤跡前去矣。
復遣大喇嘛垂喇克、查木蘇、格隆齎。
敕往諭噶爾丹。
上諭垂喇克查木蘇格隆曰:「茲遣爾齎敕往諭噶爾」
丹爾其以敕書、賜幣,追及噶爾丹,授之,言:「我聖上並非來勦,但為眾生來與爾定約耳!」
皇帝敕旨,諭厄魯特噶爾丹博什克圖曰:「朕惟治道
「原期有益群生。朕親統大兵,欲與爾共議,俾群生享其利益,故至此與爾相近之處,兩次遣使,其到否,未知爾何竟無一次遣人來也?朕為天下大一統之主,斷不肯欺罔人而行。已經屢頒諭旨,爾仍不信,逃遁而去。朕視爾所逃之路,將兵杖器皿盡皆拋棄。爾所屬之人乞降而來者甚多。爾生計迫蹙,朕所深悉。爾前此奪朕使臣之駝馬,令其步行而歸,今次又劫朕使臣之衣,併奪隨行之人駝馬,朕皆不介意,將爾逃去遺棄疾病之人與來歸之人,盡皆收養。朕若實存戰征嗜殺之心,豈肯將爾所屬之人收養之理。爾仍不信,遁去。朕西路大兵已至巴顏烏闌,朕親統大兵至克魯倫河,諒爾亦必知之。黑龍江、盛京寧古塔等處大兵、今皆會集於克魯倫河再斷爾歸路之大兵亦已至厄嫩巴爾查地方爾即欲遁去安可得乎朕不忍生靈之塗炭故復遣使前來爾可將丹濟拉丹津俄木布阿拉布灘三人中遣一人前來朕非欺罔而行彼自可見爾仍疑而不信將所屬群生塗炭爾安忍坐視之乎否則爾所屬之眾,悉皆散而歸朕,爾豈得晏然而已乎?朕言出至誠,爾猶不信,日後雖悔無及。朕以道法為念,故遣使前來,並不欲將爾勦滅,出自誠心。賜爾緞十疋,著大喇嘛垂拉克、查木蘇格隆為使前去。爾試反覆思之,若欲免生靈於塗炭而來歸順,可於丹濟拉、丹津、俄木布、阿拉布灘三人中,速遣」 一人來,為此特諭。。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