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100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卷目錄

 鐲部彙考

  周禮地官 夏官

  後漢許慎說文鐲鐃

  唐書禮樂志

  宋陳暘樂書金鐲

 鐲部紀事

 鐲部雜錄

 鐸部彙考

  周禮地官 夏官

  後漢劉熙釋名釋兵

  宋博古圖鐸鉦鐃戚總說 周棲鳳鐸圖說 周雷柄鐸圖說

  元史樂志

  明王圻三才圖會金鐸木鐸圖說

 鐸部藝文一

  振木鐸賦         唐王起

  振木鐸賦         白行簡

 鐸部藝文二

  宿新喻驛夜聞風鐸     宋朱熹

 鐸部選句

 鐸部紀事

 鐸部雜錄

 鐸部外編

 方響部彙考

  唐書禮樂志

  段安節樂府雜錄方響

  宋陳暘樂書方響 鐵響

  元史禮樂志

  明會典大樂制度

  王圻三才圖會方響圖說

 方響部藝文詩詞

  方響           唐牛殳

  夜泊鸚鵡洲         錢起

  方響            杜牧

  方響           陸龜蒙

  商明府家學方響       方干

  夜聞方響          雍陶

  聞方響以上詩     元王惲

  浣溪紗方響      宋蘇軾

  念奴嬌以上詞      蔣捷

 方響部紀事

 方響部雜錄

 鈸部彙考

  宋陳暘樂書正銅鈸 和銅鈸

  明王圻三才圖會銅鈸圖說

 鈸部紀事

樂律典第一百卷

鐲部彙考

编辑

《周禮》

编辑

《地官》

编辑

《鼓人》,「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

訂義鄭康成曰:「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司馬職》曰:「鼓行鳴鐲。」 鄭鍔曰:「鐲有獨立之意,故可以節鼓。」

《夏官》

编辑

《司馬》辨鼓、鐸、鐲、鐃之用,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

鄭鍔曰:「五人之長曰公司馬,軍制自五人始。人之寡不能節制則眾皆無節矣,故使執鐲以節鼓,其職至卑,其名乃同於司馬,欲重其權以服人也。」

《後漢許慎說文》

编辑

《鐲鐃》

编辑

鐲,鉦也,鐃也。則「鐲」、「鐃」相類,俱得以「鉦」名之。

《唐書》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八音:一曰「金,為鎛鐘,為編鐘,為歌鐘,為錞,為鐲,為鐸。」

《宋陳暘樂書》

编辑

《金鐲》

编辑

《周官》:鼓人,「以金鐲節鼓。」《司馬職》:「公司馬執鐲,軍行鳴 鐲。」《說文》曰:「鐲,鉦也。」鄭康成曰:「鐲如小鐘,軍行鳴之,以 為鼓節。」蓋自其聲濁言之,謂之鐲

鐲部紀事

编辑

《隋書音樂志》:「大駕鼓吹,並朱漆畫大鼓,加金鐲。」 《宋史樂志》:「元豐二年,詳定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 其四武舞各依鄼綴,總干正立定位,堂上長歌以詠 嘆之。於是播鞀以導舞,舞者進步,自南而北,至最南 表,以見舞漸。然後左右夾振鐸,次擊鼓,以金錞和之, 以金鐲節之。」

鐲部雜錄

编辑

《周禮夏官大司馬》注:「鐲,讀如濁其源之濁者。」此讀取 音同之義。

《唐六典》:「金之制,四錞、鐲、鐃、鐸。」

鐸部彙考

编辑

《周禮》:

《地官》

编辑

《鼓人》「以金鐸通鼓。」

訂義鄭康成曰:「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司馬職》曰:「司馬振鐸。」 賈氏曰:「此是金鈴金舌,故曰金鐸,在軍所振。」言通鼓者,兩司馬振鐸,軍將已下即擊鼓,故云「通鼓也。」 王昭禹曰:「以金鐸通鼓,鼓作而通之。」

《夏官》

编辑

《司馬》辨鼓、鐸、鐲、鐃之用,卒長執鐃,兩司馬執鐸。

鄭鍔曰:「二十五人之兩司馬,知其當進則進,故使執鐸以通鼓 。」 王氏曰:「鼓,陽也,尊者執之;金,陰也,卑者執之。鐃以止鼓,與陽更用事焉,故卒長執之。通鼓節鼓,佐陽而已,故兩司馬、公司馬執之。」

《後漢劉熙釋名》

编辑

《釋兵》

编辑

《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

《宋博古圖》

编辑

《鐸鉦鐃戚總說》

编辑

凡樂之作,皆所以象成者也。若昔王業之興,自湯武 以來,蓋未嘗不先於以武定天下之亂也。方其定亂 之初,總兵之事,咸掌於司馬。而軍旅之行,與夫臨陣 對敵,則有坐作進退之方。進退坐作者,必齊之以金 鼓。鳴鼓以進,鳴金而退,由是有鐸鉦鐲鐃之用焉。及 其敵者服,暴者亡,櫜弓束矢,戢干戈而散馬牛,則功 成矣。斯有象成之樂,則取彼所以成功之事,而形於 歌詠。由是鐸、鉦、鐲、鐃,復施於作樂之際也。夫鐘磬必 調於律呂,而合奏則繫之絲木,越之匏竹,小大清濁, 雜比而為和。凡此所主者,樂之均也。若夫鐸、鉦、鐲、鐃, 則非假調乎律呂,鏘然並作,特用以為節檢,而與鼓 相閒。故《周官》鼓人之職,「以金鐸通鼓」是也。執而振之, 舞者視而為容焉。如鐲之用,乃其一類耳。鐲即鉦也, 特器同而名異。至若鐃,則又為止鼓之器。《樂記》曰:「復 亂以武。」武即鐃也,以其舞畢而鳴鐃以治理之為亂 也。且舞有文舞焉,干羽所以象文,有武舞焉,干戚所 以象武。《詩》稱「值其鷺羽」者,謂析其羽而持之以舞,乃 文舞也。其謂「朱干玉戚」,則武舞也。武舞執戚,用示其 威故耳。凡茲數器,原其始,要其終,合為一類,故宜兼 收,以備古人之制,可考而知其法。

鳳栖木形

鳳栖木形

{{{2}}}

{{{2}}}

《圖說》

编辑

右高六寸八分,柄長四寸七分,上徑長二寸四分,橫 三寸;下徑長四寸四分,橫三寸二分,重七斤三兩。銘 作鳳栖木形。是器鐸也。《周官》鼓人以金鐸通鼓,凡樂 舞必振鐸以為之節。銘之以鳳,亦取鳳凰來儀之象, 而為栖木形,如《詩》所謂「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 矣,于彼朝陽。」蓋鐸者,樂之節,取其樂調,而物以類應 之也。

周雷柄鐸圖

周雷柄鐸圖

《圖說》

编辑

右高六寸八分,柄長三寸八分,徑一寸;上徑長三寸 三分,闊二寸八分;下徑長四寸一分,闊三寸六分,重 四斤十有一兩。無銘。古者以木鐸振文教,以金鐸奮 武衛,故《書》言:「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而鼓人 以金鐸通鼓。」則鐸雖微物,其為用亦大矣。後世不知 所重,往往倣之,以為柴車之警。然其音聲猶有暗合 於律者。故晉荀勗作樂詔天下,上牛鐸,而出於龍德 太一宮養種園之地,豈其潛邸之符,有應於是耶?且 自古在昔,凡所以揆文教,和樂律,一本之於鐸。然惟 天下文明,然後有此。今鐸出於龍德太一,固知不徒 然也。其有半兩錢一百三十有九,異布錢二十有三, 與夫六花小鑑、馬勒環同時而出,豈非其應於明時。 為錢流地上控制蠻夏之兆耶。

《元史》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單鐸、雙鐸其制如小鐘,上有柄,以金為舌,用以振《武》 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

《明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

金鐸木鐸圖

金鐸木鐸圖

《圖說》

编辑

《周禮》:「鼓人以金鐸通鼓,兩司馬執鐸,三鼓摝鐸振鐸」, 舞者振之,警眾以為節。金鐸以金為舌,所以振武事 也。木鐸以木為舌,所以振文事也。

鐸部藝文一

编辑

《振木鐸賦》
唐·王起

编辑

國家敷文教,布時令,爰振鐸於九衢,將採《詩》於萬姓。 上立其典,將興詠之必聞;下聽其音,知從諫而則聖。 事且彰於歲首,禮無虧於《春孟》。所以下訓是崇,《周官》 克敬。亦既戒止,居然可珍。赫赫奕奕,爛爛燐燐。以金 為鈴,且嘗巧於懿匠;剡木為舌,將託音於下人。及夫 拂拭光生,提攜彩發。順一人之施令,採四海之箴闕。 鐬鐬於遐邇之路,杳若和鑾;煌煌於前後之車,爛如 明月。於以闡幽,於以冥搜。知政教之茲始,表申嚴之 所由。動素手而知音愈出,注清耳而其義可求。色耀 皇衢,映遲遲而日麗;聲搖紫陌,隨獵獵而風遒。昭彰 有儀,掌握成韻。因木德之將盛,懷金聲而載振。或聆 之而胥悅,或仰之而旅進。豈比夫「鼓有節而斯通,雷 發聲而先徇。可以展六義,可以陳《四詩》,在道途而無 壅。致朝廷之允釐,驚百眾以泠泠。昭其聲也,沃九重 於翼翼;失則革之,鐸之為義也深,鐸之為用也固。虛 其中而不屈,圓其外而合度。可以揚天之聲,可以遵 王之路。令出不返,知遒人之是司;道之將行,幸夫子 之可喻。故其鎔鑄式珍,錯磨永新。舊典斯考,英聲克 振。既有符於元化,期永保夫青春。

《振木鐸賦》
白行簡

编辑

國家古典。修時令順命遒人之職;執木鐸以徇。本其 教在每歲之發生;聽其音知群物之始振。於是官師 傾聽,道路咸聞。採謳謠於多士,延諷刺於大君。外振 金聲,將發號而施令;中含木德,貴偃武而修文。所以 應之如響,從之如雲。道達天和,契宮商而成韻;揄揚帝命,獻《詩》頌而為群。懿夫一器維則,萬人是效;儆於 有位,佇從善而如流。慎乃攸司,固匪怒而伊教。百官 奉職而奔走,萬族尋聲而騰趠。觀乎四會五達,舉而 搖之;溥天率土,孰云遠而?期赫赫於永代,每鏘鏘於 此時。響不聞空,能同誹謗之木;聽猶在耳,將陳誦諫 之詩。莫不獻其詞而諤諤,帥其屬而師師。靡其荒怠, 曷不肅祗。士傳言而戾止,工執藝而疇咨。足以播祥 風於地末,闡皇明於天垂。故夫聖之訢合,詢芻蕘而 聽納。動而悅隨,謀卿士之箴規。乃知我武不施。司馬 之執奚為。斯文未喪,封人之喻攸宜。徒云擊石拊石, 曷若恩斯勤斯。與德音而共暢,載仁聲而遠馳。則六 變通神,九成感物,不足擅義而標奇也。故我后振鐸 以聳善,喜人之敢諫。俾夫下不瀆,上不慢。由《和鈴》之 昭其聲,致朝野之清宴。

鐸部藝文二

编辑

《宿新喻驛夜聞風鐸》
宋·朱熹

编辑

倦枕攲眠到五更,卻嫌風鐸久悲鳴。恍疑絺綌南鄰 夜,寒鐵丁東客夢驚。

鐸部選句

编辑

北周庾信《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聞鐘洛浦, 即辨聲乖,聽鐸邯鄲,先知響韻。」

唐王勃《飛烏縣白鶴寺碑文》:「鏘鏘簷鐸,聲傳桂葉之 風;焰焰山爐,氣結松陰之藹。」

羅立言《木鐸賦》:「範乎金,蓋取乎剛德示利;振以木,期 在乎直言有章。罔匪舌而是出,信有聲而必揚。」 梁昭明《太子講席》詩:「寶鐸旦參差,名香晚芬郁。」 唐宋之問詩:「風鐸喧行漏,天花拂舞筵。」

韋應物詩:「誰知賈人鐸,能使大樂諧。」

元稹詩:「又遣遒人持木鐸,遍採歌謠天下過。」

杜牧《宿長慶寺》詩:「高鐸數聲秋撼玉,霽河千里晚橫 銀。」

李商隱詩:「豈意聞周鐸,翻然慕《舜韶》。」

溫庭筠《清涼寺》詩:「松飄晚吹摐金鐸,竹蔭寒潭上石 梯。」

鐸部紀事

编辑

《通鑑前編》:禹揭鐘鼓磬鐸鞀以待四方之士,為名於 簨簴曰:「告以事者振鐸。」 《書經引征》:「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蔡傳遒人,宣 令之官。《木鐸》,金口木舌,所以振文教。

《禮記·月令》:仲春,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 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

《周禮天官》小宰之職:「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 灋,徇以木鐸,曰:『不用灋者,國有常刑』。」訂義鄭康成曰:「古 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木鐸,木舌 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王昭禹曰:「垂以治象,使 有目者皆睹;徇以木鐸,使有耳者皆聞。」

宮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訂義史氏曰:「火星三月見於 辰,九月伏於戌。修火禁於宮中,必待《春秋》,順時令也。 《地官鄉師》,凡四時之徵,令有常者,以木鐸徇於市朝。」 訂義鄭康成曰:「徵令有常者,謂田狩及正月命修封疆, 二月命雷且發聲。」鄭鍔曰:「不煩號令之勞,但振木鐸 以徇之,使聞其所警而自知,可謂上素信於其下,民 習知其政,可以無為而治。」

《秋官》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罰。一曰 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 木鐸徇之於朝,書而縣於門閭。訂義賈氏曰:「《爾雅》云:『巷 門謂之閭』。」則縣於處處巷門,使知之。鄭鍔曰:「以木鐸 徇之於朝,所以示貴者;書而縣於閭巷之門,所以示 賤者。貴賤皆知禁,刑將措而無用。」

《國語》:吳王夫差使王孫苟告勞於周曰:「夫差不貰,不 忍披甲帶劍,挺鈹搢鐸,以徹於兄弟之國。」

吳王既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鐘鼓丁 寧,錞于振鐸。

《戰國策》:秦攻趙,鼓鐸之音聞於北堂。希卑曰:「夫秦之 攻趙,不宜急如此,此召兵也。」

《說苑》: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 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之,為人臣之禮 邪?」

《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 於路以採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晉書荀勖傳》:勖進位光祿大夫,既掌樂事,又修律呂, 並行於世。初,勖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音 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遂下郡國,悉送牛 鐸,果得諧者。

《郭璞傳》:元帝初鎮建鄴,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東 北郡縣有武名者,當出鐸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縣 有陽名者,井當沸。」其後晉陵武進縣人於田中得銅 鐸五枚,歷陽縣中井沸,經日乃止。及帝為晉王,又使 璞筮,遇《豫》之《睽》,璞曰:「會稽當出鐘以告成功,上有勒 銘,應在人家井泥中得之。」繇辭所謂先王以作樂崇 德殷薦之上帝者也。及帝即位,太興初,會稽剡縣人 果於井中得一鐘,長七寸五分,口徑四寸半,上有古 文奇書十二字,云「會稽嶽命餘字。」時人莫之識。璞曰: 「蓋王者之作,必有靈符塞天人之心,與神物合契,然 後可以言受命矣。」觀五鐸啟號於晉陵,棧鐘告成於 會稽,瑞不失類,出皆以方,豈不偉哉!若夫「鐸發其響, 鐘徵其象,器以數臻,事以實應,天人之際,不可不察。」 帝甚重之。

《異苑》:「苻堅建中元年,長安樵人於城內見金鼎,走白 堅。堅遣載取到,化為銅鼎。入門又變成大鐸。」

《後趙錄》:石勒幼而力耕,每聞鞞鐸之聲,或在前後。歸 以告其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宋書符瑞志》:「晉愍帝建興二年十二月,晉陵武進縣 民陳龍在田中得銅鐸五枚。」

《梁書謝幾卿傳》:「幾卿坐軍敗免官,時左丞庾仲容亦 免官歸,二人意志相得,並肆情誕縱,或乘露車,歷遊 郊野,既醉則執鐸挽歌,不屑物議。」

《伽藍記》:「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中有 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 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遙已見之。剎上有金寶 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 垂金鐸。復有鐵鎖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鎖上亦有 金鐸。浮圖有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二」 十鐸,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音,聞及十餘 里。

《周書長孫紹遠傳》:「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 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鐘不調,紹遠每以為意。嘗 因退朝,經韓使君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鐸 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取而配奏,方始克諧。紹遠乃 啟世宗行之。」

《唐書禮樂志》:「祖孝孫定樂,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凱 安》。武舞左干右戚,執旌者二人,執鞀執鐸者二人。」 《李嗣真傳》:「嗣真擢太常丞,太常𡙇黃鐘,鑄不能成。嗣 真居崇業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道上逢一車,有 鐸聲甚厲,嗣真曰:『宮聲也』。市以歸,振於空地,若有應 者。掘之得鐘,眾樂遂和。」

《開元天寶遺事》:岐王宮中於竹林內懸碎玉片子,每 夜聞玉片子相觸聲,即知有風,號為「占風鐸。」

《碧雞漫志》:世傳明皇宿上亭,雨中聞牛鐸聲,悵然而 起,問黃幡綽作何語,曰:「謂陛下特郎當。」特郎當,俗稱 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雨霖鈴曲》。

《羯鼓錄》:宋璟、孫沇,一日早于光宅佛寺待漏,聞塔上 風鐸聲,傾聽久之。朝回復止寺舍,問寺主僧曰:「上人 塔上鐸皆知所自乎?」曰:「不能知。」沇曰:「其閒有一是古 製,某請一言,登塔,循金索歷叩以辨之,可乎?」僧初難, 後許,乃叩而辨焉。寺眾即言:「往往無風自搖,洋洋有 聞,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懸鐘而應也。」固 求摘取而觀之,曰:「此姑洗之編鐘耳。請且獨綴於僧 庭。」歸太常,令樂工與僧同約,其時彼叩樂懸,此果應 之,遂購而獲焉。又曾送客出通化門,路逢度支運承, 駐馬俄頃,忽草草揖客別,隨乘至左藏,認一鈴,言亦 編鐘也。他人但覺鎔鑄獨工,不與眾者埒,莫知其餘。 及配懸鐘,音形皆合其度。

《楓窗小牘》:「太常音律官田琮家庭中嘗有光怪,掘地 得古鐸三枚,一黃鐘,一中呂,一土死無聲。又一玉管, 校長于古。玉管,蓋漢晉閒物也。其年遂遷職。」

《唐書南蠻傳》:「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 異牟尋遣使楊加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 裔中歌曲。於是皋作《奉聖樂》,分四部:一龜茲部,二大 鼓部,三胡部。其鉦棡鐃鐲皆覆以綵蓋,飾以花趺,上 陳錦綺,垂流蘇。」按《瑞圖》曰:「王者有道,則儀鳳在鼓。故 羽葆鼓棲以鳳凰,鉦棲孔雀,鐸集以翔鷺。」

《玉海》:「咸平五年九月乙未,辰州貢古銅鐸一,詔送上 清宮。」

《湖廣通志》:「元豐中,永慶莊耕者獲一銅鐸,以其完好, 輦致禮部祕書省。」

《夢華錄》:正旦大朝會,車駕坐大慶殿,諸國使人各執 方物入獻,于闐并妻男同來,乘駱駝氈兜銅鐸入貢。 《艾子雜說》:營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難而不中 理。一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 鈴鐸,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回避,以藉鳴聲相聞,使預得回 避爾。」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鐸,豈謂塔亦夜行 而使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 多託高以巢,糞穢狼籍,故塔之有鈴,所以驚鳥鵲也。 豈以車駝比耶?」營丘士曰:「鷹鷂之尾,亦設小鈴,安有 鳥鵲巢於鷹鷂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 也。夫鷹隼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縚」線,偶為木之所 綰,則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豈謂防鳥鵲之巢 乎?營丘士曰:「吾嘗見挽郎秉鐸而歌,雖不究其理,今 乃知恐為木枝所綰,而便於尋索也。抑不知挽郎之 足,用皮乎,用線乎?」艾子慍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 也,為死人生前好詰難,故鼓鐸以樂其尸耳。」

《指月錄》:鎮州普化和尚,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鐸一聲, 或將鐘就人耳邊振之,或附其背。有回顧者,即展手 曰:「乞我一錢。」

《珍珠船》,海上漁人得一鐸,擊之,聲如霹靂,問博識者, 云「始皇驅山鐸也。」

鐸部雜錄

编辑

《禮記·明堂位》:「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六韜》兵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此得 神明之助,大勝之徵也。金鐸之聲下以濁,鼙鼓之聲 濕以沐,此大敗之徵也。」

《軍略》:「凡三軍,夜則擊雷鼓,振鼙鐸。」

揚子《學行》篇:「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 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使諸儒金口而木 舌。」

《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說,毀舟為杖,心所欲,毀鐘為鐸。」 《拾遺記》:「䀟澤出精銅,可為鐘鐸。」 《中論爵祿》篇:「夫登高而建旌,則其所視者廣矣;順風 而振鐸,則其所聞者遠矣。非旌色之益明,鐸聲之益 遠也,所託者然也。」

《文心雕龍原道》篇:「夫子繼聖,獨秀前哲。木鐸啟而千 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

《日知錄》:「金鐸所以令軍中,木鐸所以令國中,此先王 仁義之用也。一器之微而剛柔別焉,其可以識治民 之道也歟。」

鐸部外編

编辑

《異苑》:虞道施乘車出行,忽有一人著烏衣,徑來寄載, 臨別語道施曰:「我是驅除大將軍,感汝相容。」因贈銀 鐸一雙而滅。

《異聞總錄》:方子張家居秀州魏塘村,其田僕鄒大善 刀鑷,嘗有人喚之云:「某家會客,須汝為戲。」鄒謝曰:「吾 所能只唱挽歌爾,何所用?」曰:「主人欲聞此曲,當厚相 謝。」鄒固訝其異,然度不可拒,密攜鈴鐸,寘懷袖以行。 既至,去所居甚近,念常時無此人家,而屋又窄小,且 哀挽,非酒席閒所宜聽,益疑焉。將鼓鐸而歌,坐上男 女二十餘人,同詞言曰:「吾曹皆習熟其音調,無庸此 以相溷也。」乃徒歌數闋,皆擊節稱善。歡飲半酣,又問 曰:「更能作何藝?」曰:「頗解持《大悲穢跡神咒》。」皆曰:「非所 須也。」鄒灼知其鬼物,探鐸振杵,高誦咒未數聲,陰風 肅然,燈燭什器皆不見,舉目正黑,望屋頂小竅略通 人,而月光穿漏尚可睹物,局身側出,僅得免。明日審 其處,榛棘蒙茸,蓋一古冢耳。

方響部彙考

编辑

《唐書》。

《禮樂志》

编辑

「方響」,以體金應石,而備八音倍四,本屬清樂,形類雅 音,而曲出於胡部。

《段安節樂府雜錄》

编辑

《方響》

编辑

樂部中無方響,只有絲竹,緣方響不應諸調。有直拔 聲,太宗於內庫別收一片鐵。有以方響下於中呂調 頭一韻聲,名大呂,應高般涉調頭,方得應二十八調。

《宋陳暘樂書》

编辑

《方響》

编辑

其編懸之次,與雅樂鐘磬異。下格以左為首:其一黃 鐘,二太蔟,三姑洗,四中呂,五蕤賓,六林鐘,七南呂,八 無射。上格以右為首:其一應鐘,二黃鐘之清,三太蔟 之清,四姑洗之清,五中呂之清,六大呂,七夷則,八夾 鐘。此其大凡也。後世或以鐵為之,教坊燕樂用焉,非 古制也。不可施之公庭,用之民閒可也

《鐵響》

编辑

梁有銅磬,蓋今方響之類也。方響以鐵為之,修八寸, 廣二寸,圓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設業,倚於架上以代 鐘磬,人閒所用者纔三四寸。《周正樂》載西涼清樂方 響一架十六枚,具黃鐘大呂二均聲。唐武宗朝,朱崖 李太尉有樂史廉郊,嘗攜琵琶於池上彈《蕤賓》調,忽 聞芰荷閒有物躍出其岸,視之,乃方響。蕤賓鐵也。豈 指撥精妙,能致律呂而然耶?和凝有《響鐵之歌》,蓋本 諸此。

《元史》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方響,制以鐵,十六枚,懸於磬簴。小角槌二,庭中設,下 施小交足几,黃羅銷金衣。

《明會典》

编辑

《大樂制度》

编辑

方響四架,每架用鐵方響十六,厚薄不等,應六律、六 呂《四清聲》。以鐵條四,裹以黃氈,橫置架內,貫而列之 為二層,每層方響八,承以硃紅漆木架,左右二柱并 上下匡俱搶金花文。架高五尺,闊二尺二寸,上用雕 木五彩花板一,其上雕木貼金龍一,閒以五彩。架上 貼金火燄寶珠一。左右兩如意雲,上施貼金龍二,龍 頭口銜紅綠帉錔。其下雕飾五彩線金芝草文。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

方響圖

方響圖

《圖說》

编辑

《通典》:梁有銅磬,則今方響也。方響以鐵為之,以代磬。 《唐書禮樂志》曰:「方響體以應石。」審此,則是出於編磬 之制,而梁始為之者也。

方響部藝文詩詞

编辑

《方響》
唐·牛殳

编辑

「樂中何樂偏堪賞,無過夜深聽方響。」緩擊急擊曲未 終,暴雨飄風生坐上。鏗鏗鐺鐺寒重重,盤渦蹙派鳴 蛟龍。高樓漏滴金壺水,碎雹打著山寺鐘。又似公卿 入朝去,環珮鳴玉長街路。忽然碎打入破聲,石崇推 倒珊瑚樹。長短參差十六片,敲擊宮商無不遍。此樂 不教外人聞,尋常只向堂前宴。

《夜泊鸚鵡洲》
錢起

编辑

月照溪邊一罩篷,夜聞清唱有微風。小樓深巷敲方 響,水國人家在處同。

《方響》
杜牧

编辑

數條秋水挂琅玕,玉手丁當怕夜寒。曲盡連敲三五 下,恐驚珠淚落金盤。

《方響》
陸龜蒙

编辑

擊霜寒玉亂丁丁,花底秋風拂坐生。王母閒看漢天 子,滿猗蘭殿珮環聲。

《商明府家學方響》
方干

编辑

葛谿鐵片梨園調,耳底《丁東》十六聲。彭澤主人憐妙 樂,玉杯春暖許同傾。

《夜聞方響》
雍陶

编辑

方響聞時夜已深,聲聲敲著客愁心。不知正在誰家 樂,月下猶疑是遠砧。

《聞方響》
元·王惲

编辑

丁東鏗戛碎璆琳,掩盡朱絃窈眇音。花外粉牆遮不 斷,珮環清徹洞房深。

浣溪紗方響      宋蘇軾

编辑

按《通典》,梁有銅磬,乃今之方響。方響以鐵為之,以代磬,自梁始 。廉郊彈琵琶,池內躍出方響一片,物類相感 。胡部無方響,以直板聲不應諸調,惟太宗內庫片鐵方響,應二十八調。

花滿銀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涼州》。順風環珮過秦 樓。 遠漢碧雲輕漠漠。今宵人在鵲橋頭。一聲敲徹 絳河秋。

===
《念奴嬌》夢有奏方響而舞者
蔣捷
===「夜深清夢,到叢華深處,滿襟冰雪。」人在璚雲方響樂,

杳杳衝牙清絕。翠簨翔龍,金樅躍鳳,不是蕤賓鐵。凄 鏘仙調,風敲珠樹新折。 中有五色光開,參差披影, 對舞山香徹。霧閣雲窗歸去也,笑擁靈君旌節。六曲 欄干,一聲鸚鵡,霍地花空滅。夢回孤館,秋笳霜下嗚 咽。

方響部紀事

编辑

《唐書禮樂志》:「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 誼為《景雲河清歌》,亦名燕樂。有玉磬方響皆一。」 《疑仙傳》:「長安樂人鄭文家生一女,生而能言,及年七 歲,容貌端莊,而善於方響,其親族皆呼為方響女。貴 妃知之,因欲取焉。父母問之,方響女曰:『我豈是宮人 耶?楊妃自與我同輩也,那得如此』。其夜忽失之,父母 哀憫」,無以求尋。後三年復至家,父母驚問其由,謂父 母曰:「我暫到上清宮中,人言我父母悲號不止,而憶 念我,我故再來耳。」父母因曰:「爾若是仙家之人,何來 我家為我女也?」女曰:「我上清方響妓女也,因竊睹下 界而罰我,必不久住此人間,父母當勿憶念。」父母曰: 「爾仙家何樂,我人閒亦有富貴之樂,爾奚不且住人 閒,以慰我心?」女曰:「人閒憂惱多,而又奚樂耶?我往上 清,無俗事以累我也,無俗心以惱我也。侍立之外,即 每乘雲御氣,駕鸞鳳,嬉遊天外,時酌瓊漿,亦有時詣 蓬島,上天台,揖嫦娥於月宮,戲織女於銀河,人閒何 樂也?若以富貴為樂,殊不知富與貴但多事也,況纔 見生,俄見死耶?」父母乃曰:「當且住以慰我心,無優劣 人間天上之事,且以生爾之父母為念。」女謂父母曰: 「我若且住,必不得還上清之宮闕也。」父母悲言之次, 忽不見其女,不知所之。

《唐書南蠻傳》:「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 異牟尋遣使楊加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 裔中歌曲。於是皋作《南詔奉聖樂》。樂分四部,一龜茲 部,有長短簫、橫笛、方響皆四。」

《杜陽雜編》:「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 與也,光明皎潔,可照十數步。言其犀槌即響犀也。凡 物有聲,乃響應其中焉。架則雲檀香也,而文彩若雲 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國 所有。」

《樂府雜錄》:「方響,武宗朝郭道源,後為鳳翔府天興寺 丞,充太常寺調音律官。亦善擊甌,率以邢甌、越甌去 十二隻,旋加減水於其中,以著擊之。咸通中,有異蠙, 洞曉音律,亦為鼓吹署丞,充調音律官,善於擊甌」,「擊 甌」蓋出於「擊缶。」

唐咸通中,有調音律官吳續,為鼓吹署丞,善打方響, 其妙超群。本「朱崖李太尉家樂人也。」

《南唐近事》:馮僎即刑部尚書謐之子也,舉進士。初一 夕,夢登崇孝寺幡剎極高處打方響。先是徐幼文能 圓夢,遂詣徐請圓之,徐曰:「雖有聲價,終至下地。」洎來 春,僎俄成名於侍郎韓熙載榜下。放榜數日,中書奏 主司取士不當,遂追榜御試,馮果覆落。

《宋史樂志》:熙寧九年,教坊副使花日新言:「樂聲高,歌 者難繼,方響部器不中度,絲竹從之。宜去噍殺之急, 歸嘽緩之易。請下一律,改造方響,以為樂準。絲竹悉 從其聲,則音律諧協,以導中和之氣。」詔從之。十一月, 奏新樂於化成殿。帝諭近臣曰:「樂聲第降一律,已得 寬和之節矣。」增賜方響為架三十,命太常下法駕、鹵 部樂,一律如教坊云。

《于役志》。癸卯,君貺公期、道滋先來,登祥源東園之亭。 已而君謨來,遂留宿。君謨作詩,道滋擊方響。秀才韓 傑居河上,亦來會宿。

《楓窗小牘》:高廟在建康,有大赤鸚鵡自江北來,集行 在承塵上,口呼萬歲,宦者以手承之,鼓翅而下,因索 架置之,稍不驚怪。比上膳,行在草次無樂,鸚鵡大呼 「卜尚樂起,方響,久之曰:『卜娘子不敬萬歲』。」蓋道君時 掌樂宮人以方響引樂者,故仍以舊格相呼也。 《夢華錄》:十月十二日天寧節,教坊樂部列於山樓下, 次列鐵石方響,明金綵畫架子,雙垂流蘇。

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第五盞,御酒獨彈《琵 琶》,宰臣獨打《方響》。

冬至。駕詣郊壇行禮。壇前設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 其架有如常樂方響。增其高大

方響部雜錄

编辑

《補筆談》:「予嘗問教坊樂工云:『樂聲歲久,勢當漸下,唯 方響皆是古器,鐵性易縮,時加磨瑩,鐵愈薄而聲愈 下。樂器須以金石為準,若準方響,則聲自當漸變』。」 《中山詩話》:近世樂府為繁聲加重疊,謂之纏聲,促數 尢甚,固不容一唱三歎也。胡先生許太學諸生鼓琴 吹簫,及以方響代編磬,所奏唯《采蘋》《鹿鳴》數章而已, 故稍曼延,傍邇鄭、衛聲。或問之,曰:「無他,直《纏聲》《鹿鳴》 《采蘋》爾。」

鈸部彙考

编辑

宋,陳暘《樂書》。

《正銅鈸》

编辑

銅鈸,本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 高昌、疏勒之國。其圓數尺,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 之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今浮屠氏法曲用之, 蓋出於裔音也。然有正與和,其大小清濁之辨歟?

《和銅鈸》

编辑

銅鈸謂之銅盤,本西戎南蠻之器也。昔晉人有銅藻 盤,無故自鳴。張茂先謂人曰:「此器與洛陽宮鐘聲相 諧,宮中撞鐘,故鳴也。」後驗之,果爾。大抵音比則和,聲 同則應,非有物使之然也。

《明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

銅鈸圖

銅鈸圖

《圖說》

编辑

《通典》曰:「鈸,亦名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 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南蠻大者圓數尺,或 謂齊穆士素所造。」

鈸部紀事

编辑

《文獻通考》:「哥羅國,漢時聞於中國。其音樂有琵琶、橫 笛、銅鈸、鐵鼓。」

渤泥國其人宴會聚樂必坎鼓吹笛擊鈸批掌歌舞 以為樂。

《隋書音樂志》:「康國樂器有笛、正鼓、加鼓、銅鈸等四種, 為一部。」

《唐書·南蠻傳》:「韋皋作南詔奉聖樂,分四部:一龜茲部, 有長短簫、橫笛、方響、大鈸、貝皆四。雍羌亦遣弟悉利 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譜次其聲, 以其樂器異常,乃圖畫以獻。其音八,金鈴鈸四,制如 龜茲部,周圓三寸,貫以韋,擊磕應節,皆飾絛,紛以花, 㲲縷為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