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120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二十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二十卷目錄

 簫部紀事

 簫部雜錄

 簫部外編

 籥部彙考

  詩經邶風簡兮

  禮記文王世子 明堂位

  周禮春官

  爾雅釋樂

  應劭風俗通籥 籟

  舊唐書音樂志

  宋史樂志

  聶崇義三禮圖籥圖說

  陳暘樂書葦籥 竹籥 豳籥 籥 仲籥 筠籥 七孔籥

  元史禮樂志

 籥部選句

 籥部紀事

 籥部雜錄

 篪部彙考

  詩經小雅何人斯

  爾雅釋樂

  後漢許慎說文

  劉熙釋名釋樂器

  應劭風俗通

  五經要義

  隋書音樂志

  唐書禮樂志

  舊唐書音樂志

  宋史樂志

  聶崇義三禮圖篪圖說

  馬端臨文獻通考大篪 小篪

  元史禮樂志

  明會典中和韶樂制度

  王圻續文獻通考

 篪部藝文一

  塤篪相須賦       唐許堯佐

 篪部藝文二

  詠篪           梁沈約

 篪部選句

 篪部紀事

 篪部雜錄

樂律典第一百二十卷

簫部紀事 编辑

《通禮纂義》:「伏羲作簫十六管。」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

《廣博物志》:蕭仙者,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生。宣 王之末,史籍散亂,蕭仙能文,著本末以備史之不及。 人以史目之,實無名也。行第三,浪跡入秦,善吹簫,能 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名弄玉,善吹笙,無和者, 求得吹笙者以配孟明薦史,因召見。秦侯問云:「善簫。」 曰:「『吾女好笙,子簫也奈何』?史以不稱旨退。女在屏門」 呼曰:「試使吹之,一吹清風生,再吹而彩雲起,三吹而 鳳皇來。」女曰:「是吾夫也,願嫁之。」史曰:「女亦且吹笙,且 三吹之,如史所感。」於是孟明為媒,蹇叔為賓。

《國語》:叔孫穆子聘於晉,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 而後拜樂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對曰:「夫先樂金奏《肆 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夫歌《文王》《大明綿》,則 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以為肄業及之,故不敢拜。今伶 簫詠歌及《鹿鳴》之三,君之所以況使臣,臣敢不拜。」 《伶》,伶人,樂官也。簫,樂器,編管為之。言樂人以簫作此 三篇之聲,與歌者相應也。

《呂覽》:「客有以吹籟見越王者,上下宮商和,而越王不 喜;或為之野音,而王反悅之。」

《漢書周勃傳》:「勃以織薄曲為生,常以吹簫給喪事。」 《禮樂志》:「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孝惠二年, 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

《王褒傳》:「褒為諫大夫,其後太子體不安,詔使褒等之 太子宮虞侍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宮 貴人左右皆誦讀之。」

《禮樂志》:孔光奏曰:「簫工員一人,不可罷。」

《魏略》:「游楚,不學問,而性好遊遨音樂。乃畜歌者琵琶 箏簫,每行來,將以自隨。」

《江表傳》:「孫權攻合肥不下而還,休兵皆上道,權與呂 蒙等在後。魏將張遼奄至,鼓吹驚怖,不能復,鳴簫唱, 甘寧拔刀砍破之。於是始作之。」

《涼州記》:「咸寧三年,有盜發張駿墓,得紫玉簫。」

《隋書音樂志》:「太建六年,蔡景歷奏鼓吹一部十六人
考證
簫十三人,笳二人,鼓一人。東宮一部降三人,簫減二

人,笳減一人。諸王一部又降一人,減簫一。庶姓一部 又降一人,復減簫一。及後主嗣位,耽荒於酒,視朝外 多在宴筵,尤重聲樂,遣宮女習北方簫鼓,謂之《代北 煙花記》:煬帝每集童女,鳴鼓吹簫,歌《龍女思元》之曲。」 《唐書張行成傳》:「行成子易之,易之弟昌宗,武后時貴 震天下。時無檢輕薄者諂言昌宗乃王子晉後身,后。 使被羽裳吹簫,乘寓鶴,裴回庭中,如仙去狀。」

《文獻通考》:「唐明皇天寶中,安祿山自范陽入覲,獻白 玉簫管數百,陳於梨園。」

《南唐書李冠傳》:「冠善吹洞簫,悲壯入雲,元宗將召之, 會軍旅事興不暇,司徒李建勳亦知音,絕歎賞之,冠 輒不遇。周顯德中,北遊梁、宋,每醉輒登市樓長嘯。後 不知所終。」

《宋史樂志》:「景祐五年,帝御崇政殿,出御撰《明堂樂曲 音譜》賜群臣。又出新製頌塤、匏笙、洞簫,仍令登歌,以 八音諸器各奏一曲。」

《五朝會典》:皇祐二年,教習音律所言,「奉詔依樂書造 洞簫成。詔令與底簫並用。」

《宋史樂志》:元祐三年,范鎮樂成,上其所製簫、笛、塤箎、 巢笙、和笙各二,并書及圖法,下太常。而楊傑著《元祐 樂議》以破鎮說曰:「鎮謂國朝舊有四清聲,置而弗用, 至劉几用之,與鄭、衛無異。按神宗朝樂用下三律,則 四清聲已用而諧協矣。今鎮簫、笛、塤箎、巢笙、和笙獻 於朝廷,簫必十六管,是四清聲在其間矣。自古無十 二管之簫,豈《簫韶》九成之樂,已有鄭、衛之聲乎?」禮部、 太常亦言:「鎮樂法自係一家,難以參用,而樂如舊制。」 宣和元年四月,蔡攸上書,奉詔製造太、少二音登歌 宮架,用於明堂,漸見就緒,乞報大晟府者凡八條。其 四,太、正、少篴、塤、箎、簫各三等。舊制,簫一十六管,如鐘 磬之制,有四清聲。今既分太、少,其四「清聲亦不合兼 用,止用十二管。」

《癸辛雜識》:「理宗朝,張循王府有獻白玉簫管長二尺 者,中宮而瑩薄,奇寶也,內府所無。即時有旨補官。未 幾,韓蘄王府有獻白玉笙一攢,其薄如鵝管,其聲清 越,真希世之珍也。此二物皆在軍中日得之北方,即 宣和故物也。」

《桂海虞衡志》:「盧沙猺人,樂狀類簫,縱八管,橫一管貫 之。」

辟寒小紅,順陽公青衣也,有色藝。順陽公之請老,姜 堯章詣之。一日授簡徵新聲,堯章製《暗香》《疏影》兩曲, 使二妓肄習之,音節清婉。堯章歸吳興,公尋以小紅 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賦詩曰:「自珍新詞韻最嬌,小 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里橋。」 堯章每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紅輒歌而和之。

《續文獻通考》:「金太廟登歌簫二,宮懸樂簫十,有司攝 祭,宮懸簫八。」

《元史禮樂志》:「憲宗二年八月,樂工李明昌、許政等五 十餘人見於行宮。明昌等各執鐘、磬、笛、簫、箎塤、巢笙, 於帝前奏之。曲終,復合奏之,凡三終。」

《太平清話》:「忽聞天外玉簫聲,花底徐行獨自聽。三十 六宮秋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賢妃權氏,朝鮮人,尤 穠粹,善吹玉簫。永樂八年,侍上征鹵,還至臨城,薨。」 《松江府志》:「孫道明,華亭泗濱里人。嘗造一舟,曰『水光 山色,徜徉南浦,自號停雲子。嘗與陶宗儀共泛,宗儀 製詞,道明即譜入調中,命洞簫吹之,與櫂歌相答,極 鷗』」波縹緲之思。

《泊如齋集》:沈天祿字親仁,里稱「僖逸先生。能吹洞簫, 好與黃冠游。」

《雲南通志》:「康誥,昆明人,出著破靴,人稱康破靴。好讀 書,性嗜酒,善洞簫。」

《常熟縣志》:「張維善吹洞簫,度南曲,極要眇之致,詩亦 落落清泚。」

《江陰縣志》:「徐益字仲謙。家貧不事干謁,陋巷一廛,蕭 然自遠,興至即雨雪,亦著屐登山,吹簫放歌,見者以 為神仙云。」

《山棲志》:竹溪逸民陳洄嘗抵掌於几曰:「人生百歲,能 幾旦暮,所難遂者適意耳。」戴青霞冠,披白鹿裘,所居 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當明月高照,水光㶑灔,共月 爭清輝。輒吹短簫,乘水舫蕩漾空中明月簫聲,挾秋 氣為豪,直入無際,宛轉若龍鳴深泓,絕可聽。簫已,叩 舷歌曰:「吹玉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頭成雪,頭成雪」 兮將奈何,白鷗起兮衝素波。人以為世外人。

《潯陽記》:「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頒城,每天欲雨,輒 聞鼓角簫笳之聲。」

《太平清話》:陶南村云:「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而 溝塍畎澮,隱翳竹樹閒春時桃花盛開,雞犬之聲相 聞,有武陵風概,隱者停雲子居焉。一舟時放中流,嘗 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清曠,不覺度成《溪山好》一曲, 主人即譜入中呂調,命洞簫吹之,與童子掉歌相答, 極鷗波縹緲之思

簫部雜錄 编辑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謂顏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 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子游曰:「地籟則眾 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荀子樂論》篇:「聲樂之象,鼓大麗,鐘統實,磬廉制竽,笙 簫和,管籥發猛。故鼓似天,鐘似地,磬似水,竽簫管籥 似星辰日月。」

《呂氏春秋侈樂篇》:「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鐘磬管 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侈則侈矣,自有道者觀 之,則失樂之情。」

《春秋》說「夏至,作樂間簫笙。」

《淮南子齊俗訓》:「譬若播棋丸於地,員者走澤,方者處 高,各從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風之遇簫,忽然感 之,各以清濁應矣。」

古者非不能陳鐘鼓,盛管簫,揚干戚,奮羽旄,以為費 財亂政制樂足以合歡宣意而已。

《論衡生》:「人所以言語吁呼者,氣括口喉之中,動搖其 舌,張歙其口,故能成言。譬猶吹簫笙,簫笙折破,氣越 不括,手無所弄,則不成音。夫簫笙之管,猶人之口喉 也;手弄其孔,猶人之動舌也。」

《白虎通禮樂》篇:「簫者,中之氣,萬物生於無聲,見於無 形,僇也,簫也,故謂之簫。簫者以祿為本,言承天繼物 為民本,人力加,地道化,然後萬物戮也,故謂之簫。」 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清,以蠟蜜實其底而 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

《晉書樂志》:「其有短簫之樂者,則所謂王師大捷,令軍 中凱歌者也。」

《丹陽記》:「江寧縣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 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圓緻,異於眾處。 自伶倫採竹嶰谷,其後唯此幹見珍,故歷代常給樂 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酉陽雜俎》:范傳正中丞舉進士,省試《風過簫賦》,甚麗, 為詞人所諷。然為從竹之簫,非蕭艾之蕭也。《荀子》云: 「如風過蕭,忽然已化。」義同草上之風必偃。相傳至今, 已為誤。予讀《淮南子》云:「夫播棋丸於地,圓者趣窐,方 者止高,各從其所安。」夫人又何上下焉?若風之過簫 也,忽然感之,可以清濁應矣。高誘註云:「清商濁宮也。」 《煙花記》:「簫一名石絃鼓,一名吹雲。箏,一名東宛鐘,一 名長嘯,一名粲谷。」

徐景安《樂書》:「舜樂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故制鳳簫、 洞簫,以彰德也。」

《東坡志林》:「僕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於官舍,而蜀 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明 年,予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云:『去年花落在徐州, 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 下』。蓋憶二王飲時也。」

《朱子大全集》:「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雲簫方是古之 簫。」

《容齋隨筆》:王子淵《簫賦》曰:「幸得諡為洞簫兮,蒙聖主 之渥恩。」李善謂:諡者,號也,言得諡為簫,而常施用之, 以器物名為諡。其語可謂奇矣。

《容齋續筆》:洪慶善注《楚辭九歌·東君篇》「緪瑟兮交鼓, 簫鐘兮瑤簴」,引《儀禮鄉飲酒章閒》歌《魚麗》、笙由庚,歌 《南有嘉魚》、笙崇丘為比云:「簫鐘」者,取二樂聲之相應 者互奏之。既鏤板置於墳庵,一蜀客過而見之,曰:「一 本簫作。」《廣韻》訓為,「擊也。」蓋是擊鐘,正與「緪瑟」為對 耳。慶善謝而亟改之。

《文獻通考》:「莊周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 已』。」郭璞謂:簫一名籟,《廣雅》亦曰:籟謂之簫。蓋簫籟比 竹而成聲,猶天地之籟籟風竅而怒號也。許慎以籥 為籟,是不知籥如篴而三竅,未嘗比竹為之。

《日知錄》:詩有《瞽箋》云:「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 也。漢時賣餳,止是吹竹,今則鳴金。

簫部外編 编辑

《水經注》:「秦穆公時,有蕭史者,善吹簫,能致白鵠孔雀。 穆公女弄玉好之,公為作鳳臺以居之,積數十年。一 旦隨鳳去,云雍宮世有簫管之聲焉。今臺傾祠毀,不 復然矣。」

《洞冥記》:「帝常夕東望,有青雲焉,俄見雙鵠集於臺上, 有頃化為神女,舞於臺下,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 歌清吳春波之曲。」

《空洞靈章》真人彈雲璈吹九鳳之簫,神州之笙,其音 逸響,流激千尋。

《真誥》:「小方諸仙人多吹九靈之簫,聞四十里。簫有三 十孔,竹長二三尺,九簫同唱,百獸抃舞,鳳凰數十來 和簫聲。」

《魏夫人傳》:「夫人志慕神仙,味真耽元,忽有太極真人 安度明、東華天神、方諸青童、扶桑碧阿、暘谷神王、景 林真人、小有仙女、清虛真人王裒來降,授夫人不死 之道。於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彈琴擊鐘,吹簫合節 而發歌。是時太極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聯娟彈九氣之璈,青童命東華玉女煙景珠擊西盈之鐘,暘谷神」 王命神林玉女賈屈廷吹《鳳唳》之簫。

籥部彙考 编辑

《詩經》。

《邶風簡兮》
编辑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籥,六孔。正義《釋樂》云:「大籥謂之。」郭璞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云『七孔』。鄭於《周禮笙師》及《少儀》《明堂位》註皆云:『籥如笛,三孔』。此傳云六孔』,與鄭不同。籥雖吹器,舞時與羽並執,故得舞名。」朱注「執籥秉翟」者,文舞也。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大全《釋文》曰:以竹為籥,長三尺,執之以舞。郭璞云:「似笛而小。」

《禮記》
编辑

《文王世子》
编辑

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 於東序。「小學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 之。」《籥師》,「掌教國子舞羽吹籥。」正義籥,笛也。籥,聲出於 中,冬則萬物藏於中,故云《羽籥》。籥,舞象文也。

《明堂位》
编辑

「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

籥,如笛,三孔。正義《葦籥》者,謂截葦為籥。

《周禮》
编辑

《春官》
编辑

《籥師》,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訂義鄭康成曰:「『籥,舞者所吹。《春秋》萬入去籥』。傳曰:『去其有聲者,廢其無聲者』。《詩》云:『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陳氏曰:「《明堂位》土鼓、葦籥,伊耆氏之樂,命之曰。」

籥以黍籥之法在是故也。羽籥皆執籥以聲音之本在是。

掌教國子舞《羽龡籥》。

鄭鍔曰:「執羽所以為容,籥所以為聲 。」 王氏曰:「籥如篴,三孔,主中聲,而上下律呂於是乎生 。」 易氏曰:「『成周樂舞之制,有文舞,有武舞。文舞羽籥,籥師掌之;武舞干戈,司干掌之。然文舞未嘗無干,故舜兼取乎干、羽;武舞未嘗無羽,故《詩》言萬舞,及於執籥秉翟』。是知文舞干不勝羽,武舞羽不勝干,此籥師之教,國子所以專」 言「舞羽龡籥歟。」

祭祀,「則鼓《羽籥》之舞。」賓客饗食,則亦如之。

鄭鍔曰:「於祭祀賓客之時鼓而作其羽籥之舞,故曰鼓。」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鄭康成曰:「《籥章》,吹籥以為《詩》章。」

掌土鼓豳籥。

王氏曰:「豳籥,豳國之籥 。」 鄭司農曰:「豳籥,豳國之地竹。」

《爾雅》
编辑

《釋樂》
编辑

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云「七孔。」《周禮》:笙師「掌教吹籥。」鄭注云:「籥,如笛,三孔。」《詩·邶風》云:「左手執籥。」毛傳云:「籥,六孔。」所見異也。

《應劭風俗通》
编辑

《籥》
编辑

謹按:《周禮》籥師氏掌教國子吹籥。《詩》云:「以籥不僭。」籥, 樂之器,竹管三孔,所以和眾聲也。

《籟》
编辑

謹按《禮樂記》:「三孔,籥也。大者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 者謂之箹。」

《舊唐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管三孔曰「籥,春分之音,萬物振躍而動也。」

《宋史》
编辑

《樂志》
编辑

竹部有三:曰長篴,曰箎,曰簫。其說以謂「篴以一管而 兼律呂,眾樂由焉;三竅成籥,三才之和寓焉

《聶崇義三禮圖》
编辑

籥圖

籥圖

圖說 编辑

《周禮》:笙師「掌教吹籥。」後鄭云:「籥,如篴,三孔。」

《陳暘樂書》
编辑

《葦籥 竹籥》
编辑

《易》曰:「震為萑葦,為蒼筤竹。」《爾雅》曰:「葦醜䒒。」郭璞曰:「其 類皆有䒒秀。葭,蘆葦也。」則葦籥、竹籥,皆震音也。蓋太 極元氣,函三為一,行於十二辰,而律呂具焉。始動於 子,參之於丑,得三而籥之為器,本於黃鍾之籥竅而 三之,所以通中聲而上下之,律呂之所由生也。古之 人始作樂器,而葦籥居其先焉。震為六子之首,籥為 眾樂之先,其斯以為稱。始乎葦,伊耆氏施於索饗也; 成乎竹,周人以之本始農事也。或以伊耆為堯,然堯 時八音已具,豈特葦籥土鼓而已哉?

《豳籥》
编辑

詩者,中聲所止也;籥者,中聲所通也;土者,中聲所本 也。《周官》籥章「掌土鼓豳籥」者,以其迎寒逆暑,必以中 聲之詩,奏之中聲之鼓,龡之中聲之籥,則所道者中 德,所詠者中聲,所順者中氣,無往不為中和之紀矣。

籥 仲籥 箹籥》
编辑

大籥謂之產,中謂之仲,小謂之箹。籥之大者,其聲出 不窮,非所以為約也;小者,其聲則約而已。若夫大不 至於不窮,小不至於太約,此所以謂之仲也。然則鄭、 郭三孔之籥,豈其中者歟?毛萇六孔之籥,豈其大者 歟?雖然,皆不出乎中聲。而《廣雅》有「七孔籥為笛」之說, 豈傅會七音而遂誤乎?

《七孔籥》
编辑

劉熙《釋名》曰:「籥,躍也,氣躍而出也。古者取卯地之竹 以為籥,春分之音,萬物振躍而出也。然三漏之籥所 以通中聲,先王之樂也;七漏之籥所以備二變,世俗 之樂也。」聶崇義《禮圖》所傳,并今太常所用者,三孔而 已,豈亦得先王之制歟?

《元史》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登歌樂器籥二,制如笛,三孔,纏以朱絲,垂以紅絨絛 結,韜以黃囊。

文舞器,籥六十有四,木為之,象籥之制,舞人所執。

籥部選句 编辑

漢馬融《笛賦》:「上擬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淥 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宋何承天《答顏永嘉書》:「金石發華,笙籥協節,醉酒飽 德,介茲萬年。」

梁簡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別傳表》:「明月西流,幼有文 章之敏;羽籥東序,長備元良之德。」

唐王勃《九成宮頌》:「聲兼萬籥,歌鐘空廣樂之庭;禮被 三雍,玉帛盡塗山之會。」

許敬宗《樂議》:「鐘律革音,播鏗鏘於享薦;羽籥成列,申 蹈厲於蒸嘗。」

無名氏吳公子聽樂《觀風賦》「釋《猶憾》之南籥,愍《黍離》 之東遷。」

達奚珣《太常觀樂器賦》:「大籥清警,虛籟生風。」

邵軫雲《韶樂賦》:「玉戚朱干,降及禮文之代;簣桴筦籥, 行乎朴略之時。」

梁沈約《長歌行》「豳籥且未調,無使長歌倦。」

《江總詩》:「羽籥響鐘石,流泉灌金殿。」

唐沈佺期詩:「天歌應春籥。」

儲光羲詩:「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韓愈詩》:「青娥翳長袖,紅頰吹鳴籥。」

籥部紀事 编辑

《隋書音樂志》:「伊耆氏有葦籥之音。」

《韓詩外傳》,「商容嘗執羽籥,馮於馬,徒欲以伐紂而不 能,遂去伏於太行。及武王克殷,立為天子,欲以為三 公。商容辭曰:『吾嘗馮於馬,徒欲以伐紂而不能,愚也。 不爭而隱,無勇也。愚且無勇,不足以備乎三公』。」 《左傳》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仲遂卒於垂。 壬午猶繹,萬入去籥。仲尼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象箾》,舞所執。《南籥》以籥 舞也。皆文王之樂。

《晉書樂志》:「景初元年,尚書奏考覽三代禮樂遺曲,據 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執羽籥。」

《唐書王義方傳》:「義方初不附宰相,貶吉安丞。吉安介 蠻裔,梗悍不馴。義方召首領,稍選生徒,為開陳經書, 行釋奠禮。清歌吹籥,登降跽立,人人悅順。」

《玉海》:「景祐二年八月十八日己巳,御崇政殿,召輔臣 觀新樂。李照又造葦籥等器,詔下大樂用之。」

《宋史樂志》:大觀四年,帝親制《大晟樂記》,命大中大夫 劉昺編修《樂書》,為八論,其八曰:「新樂肇興,法夏籥九 成之數,文舞九成,武舞九成。每成進退疾徐,抑揚顧 揖,皆各象方今之勳烈。文舞八佾,左執籥,右秉翟,蓋 籥為聲之中,翟為文之華,秉中聲而昌文德。武舞八 佾,執干戈而進,以金鼓為節。」其圖二舞以此。

宣和元年,蔡攸上書,奉詔製造太、少二音,乞報大晟 府者凡八條,其三,太、正、少籥三等。謹按《周官》籥章之 職,龢以迎寒暑。王安石曰:「籥,三孔,律呂於是乎生。」而 其器不行於世久矣。近得古籥,嘗以頒行。今如《爾雅》 所載,製造太、正、少三等,用為樂本,設於眾管之前。 《玉海》:宣和元年三月十九日,樂工張從寶上古籥一 管,自陳「世習其藝,按之以聲,悉協音聲,大少正聲,律 呂咸備,乞頒行。」從之。

紹興元年,始饗明堂。時初駐會稽,而渡江舊樂復皆 燬散。太常卿蘇遲等言:「樂器尚闕,《宣和》添用籥色,未 及頒降,州郡無從可以刱製,宜權用《望祭禮》。」

籥部雜錄 编辑

《詩經小雅》:鼓鐘:「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雅》,《二雅》也。《南》, 二南也。《籥》,籥舞也。僭,亂也。言三者皆不僭也。

《周禮大師》注:「黃鐘長九寸,其實一籥。」

《左傳》見舞《韶箾》者。箾即簫也。《尚書》曰:「簫韶九成,鳳 凰來儀。」此云「韶箾」,即彼《簫韶》是也。孔安國云:「言簫見 細器之備也。」蓋韶樂兼簫為名,簫字或上或下耳。 《荀子樂論》篇:「聲樂之象,鼓大麗,鐘統實,磬廉制竽,笙 簫和筦,籥發猛塤,箎翁博瑟,易良琴婦好歌,清盡舞。」 意天道兼鼓,其樂之君耶?故鼓似天,鐘似地,磬似水, 竽簫筦籥似星辰日月。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殷殷》鐘石羽籥鳴。」師古曰:「殷 殷,聲盛也。石謂磬也。羽籥,《韶》舞所持者也。」

《淮南子時則訓》:「夏后氏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 英。」

《中論法象》篇:「君子者,無尺土之封而萬民尊之,無刑 罰之威而萬民畏之,無羽籥之樂而萬民樂之,無爵 祿之賞而萬民懷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

《玉海》:「三漏之籥,六漏之簫,七漏之笛,八漏之箎,皆列 譜記,編于《歷代樂錄》之後,永為定式,名曰正樂。」 《紹興府志》:「紫竹可為籥,管九節者佳。」

篪部彙考 编辑

《詩經》。

《小雅何人斯》
编辑

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竹曰「篪。」正義《釋樂文》云:「大篪謂之沂。」李巡曰:「大篪,其聲非一也。」《小師》注:鄭司農云:「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篪。」譙周《古史考》云:「古有塤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塤,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

《爾雅》
编辑

《釋樂》
编辑

大篪謂之沂。

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孫炎曰:「篪聲悲沂悲也。」《釋名》云:「篪,啼也。聲音似嬰兒啼。」鄭司農注《周禮》云:「篪七空。」

《後漢許慎說文》
编辑

《篪》
编辑

管,樂也。竹為之,長尺四寸,八孔。或作

《劉熙釋名》
编辑

《釋樂器》
编辑

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也。

《應劭風俗通》
编辑

《篪》
编辑

謹按《世本》:「蘇成公作篪,管樂,十孔,長尺一寸。」《詩》云:「伯 氏吹塤,仲氏吹篪。」

==
《五經要義》
==

《篪》
编辑

篪,樂器,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七孔,一孔上出, 徑三分,凡八孔,有底,橫吹之。

《隋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竹之屬三:二曰篪。

《唐書》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宮懸登歌樂器八,曰:「竹為篪。」

《舊唐書》
编辑

《音樂志》
编辑

篪,吹孔,有嘴,如酸棗。橫笛,小篪也。今世又有篪,其長 盈尋,曰「七星。」

《宋史》
编辑

《樂志》
编辑

竹部有三:曰長篴,曰篪,曰簫。篪之制,採竹竅厚均者, 用兩節,開六孔,以備十二律之聲。

《聶崇義三禮圖》
编辑

篪圖

篪圖

圖說 编辑

舊《圖》云:雅篪,長尺四寸,圍三寸,翹長一寸三分圍,自 稱九孔。頌篪,尺二寸。郭璞《爾雅註》云:「篪以竹為之,長 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 尺二寸。」《廣雅》云「八孔」,先鄭云「七孔」,賈疏云「九、七」皆誤, 當云八孔。

《馬端臨文獻通考》
编辑

《大篪 小篪》
编辑

《世本》云「暴辛公所造。」舊志云:「一曰管」,非也。雖不知暴 辛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時西王母獻琯,則 是已有此器,辛公安得造篪乎?《爾雅》曰:「大篪謂之沂。」 音銀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 名曰「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今有胡吹, 非雅樂也。

陳氏《樂書》曰:「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暴辛公善之,非 其所作者也。大者尺有四寸,陰數也;其圍三寸,陽數 也;小者尺有二寸,則全於陰數。要皆有翹以通氣,一 孔達寸有二分,而橫吹之,或容覆,或潛伏,篪不為齊 者也。《爾雅》:『大壎謂之嘂,嘂則六孔交鳴而喧譁,沂則 一孔而其聲清辯。或曰:『篪之為言啼也,或曰:沂之為』』」 言悲也,豈其聲自空而出,若嬰兒之悲啼然耶?《周官》: 笙師教吹壎篪。《詩》曰:「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又曰:「天之 牖民,如壎如篪。」是壎篪異器而同樂,伯仲異體而同 氣,故詩人取以況焉。世本以篪為管,沈約非之,當矣。 先儒言篪有六孔、七孔、八孔、十孔之說,以中聲論之, 六孔,六律之正聲也;八孔,八音之正聲也。十孔,五聲 正倍之聲也。蓋其大小異制,然則鄭司農有七孔之 異論,未免泥乎七音之失也。篪吹孔如酸棗宋朝篪,六孔而 橫吹。下一穴在底節外次四穴在前一穴在後太常篪,無尺寸,第依編架 黃鍾為合聲,然兼七竅而用之,未純乎雅樂也。

節外一穴為太蔟,半穴為《大呂》;次上一穴為姑洗,半穴為夾鍾;又次上一穴為蕤賓,半竅為《仲呂》;又次上一穴為《林鍾》;又次上一穴為南呂,半竅為《夷則》。七竅全開為應鍾,半竅為無射。黃鍾、大呂、太蔟、夾鍾哨吹,各有清聲。

《元史》
编辑

《禮樂志》
编辑

篪二髹,色如桐葉,七孔,纏以朱絲,垂以紅絨絛結,韜 以黃囊。

《明會典》
编辑

《中和韶樂制度》
编辑

篪四管。用大竹為之、長尺有五寸。閒纏銅絲三道。紅 漆面、吹竅一、六孔。前一後四、頭一近頭、又二小孔

《王圻續文獻通考》
编辑

《篪》
编辑

篪,以竹為之,竹長一尺四寸,圍五寸二分。面上一吹 竅,徑五分,橫四分;前後有五孔,橫底二孔共六孔。吹 竅至後一孔,離二寸五分;後一孔至前一孔,離一寸 一分;餘三孔皆如此。孔皆徑二分半,正面開二小眼, 穿繩相並,第六孔至繩眼,離九分。凡吹時,用左手無 名指挽其繩,左而吹之。此開篪之法。除吹竅,連底、橫

共六孔
考證

篪部藝文一 编辑

《塤篪相須賦》
以樂和同聲然後致理為韻 唐許堯佐
编辑

「彼塤篪兮謂何?同律呂兮相和。」苟論功於眾樂,孰有 德而同科?遂使手之足之,候清音而屢舞;伯氏仲氏, 諧雅韻於升歌;疾徐共節,長短同旨。感肅雍兮一貫, 伺戛擊兮雙起。為合雅而諧聲,故殊形而共理。然則 大篪諧奏,美矣德音之音;鳴塤獨聞,同乎以水濟水。 是故變通可象,節奏斯呈。爾韻方舒,我則厲之以疾; 我音斯濁,爾必懲之或清。苟同方而助化,故異氣而 成聲。信可以發揮《韶》《夏》,協贊和平。故得舞獸呈姿,豈 繫於拊石;嘉賓展禮,不讓於吹笙。且塤資土以辨類, 篪假竹而成器。土容質可以符素心,竹聲清可以滌 煩志。是則相從以和律,相因以成事。苟洋洋而在聽, 諒醇醇而自致。且彼鼓鐘于宮,未足論乎異同;鳴琴 自手,且何議乎先後。豈若宮商並奏,律呂相宣,調五 聲不資於繁細,應八佾無違於折旋。樂則既爾,臣亦 宜然。塤之得篪,載期於有輔;臣之奉主,必致乎無偏。 唱和之功備矣,獻贊之道存焉。故能振三代之風,合 九成之樂。彼眾器之雕飾,此群聲之煩數,又安足擬 塤篪之純質,論聲韻之清濁。

篪部藝文二 编辑

《詠篪》
梁·沈約
编辑

《江南》簫管地,妙響發孫枝。殷勤寄玉指,含情舉復垂。 雕梁再三繞,輕塵四五移。曲中有深意,丹誠君詎知。

篪部選句 编辑

魏曹植《九歌》詠:「柷手兮吹篪。」

又《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琴瑟交輝,左篪右笙,鐘 鼓俱震,簫管齊鳴。」

唐敬括《觀樂器賦》:「乃既埏埴,為之塤篪。貌有古象,制 無新規。」

劉公輿《太常觀四裔樂賦》:「雖搏考之有聲,靡塤篪之 可附。」

歐陽詹《律和聲賦》:「載唱載吹,匪塤篪之獨葉;一張一 弛,豈琴瑟之空和。」

梁劉孝威詩:「危聲合鼓吹,絕弄混塤篪。」

唐韓愈《陸渾山火》詩:「千鐘萬鼓咽,耳喧攢雜啾。」沸, 篪、塤。

鄭嵎《津陽門》詩:《月中祕樂》:「天半開玎璫,玉石和壎篪。」 皮日休詩:「松竹調塤篪。」

元耶律楚材詩:「朝廷嚴袞冕,郊廟奏塤篪。」

篪部紀事 编辑

《史記范睢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 陵水,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 食於吳市。」

《漢書禮樂志》:「孔光奏主調篪員二人,不可罷。」

《洞冥記》:「建元二年,帝幸騰光臺以望四遠,於臺上撞 玉鐘懸離之磬,吹霜條之篪,唱《來雲依日》之曲。」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年,南巡狩,幸南陽,祠章陵, 日北至,又祠舊宅。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 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宋書後廢帝本紀》:「帝年五六歲時,始就書,學而惰業, 好嬉戲,凡諸鄙事,過目則能。未嘗吹篪執管便韻。」 《南齊書祥瑞志》:「世祖於南康郡內作伎,有絃無管,空 中有篪,聲調節相和。」

《伽藍記》:河閒王琛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有婢朝雲 善吹篪,能為團扇歌、壟上聲。琛為秦州刺史,諸羌外 叛,屢討之不降。琛令朝雲假為貧嫗,吹篪而乞。諸羌 聞之,悉皆流涕,迭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 也?」即相率歸降。秦民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篪

篪部雜錄 编辑

《荀子樂論》篇:「聲樂之象,塤篪翁博。」

《淮南子時則訓》:「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竽篪。」

《中說天地篇》,「剛柔清濁各有端。序音若塤篪。」塤土 音,剛而濁,《篪》竹音柔而清。

《玉海》。「三漏之籥,六漏之簫,七漏之笛,八漏之篪,皆列 譜記,編于歷代樂錄之後,永為定式,名曰『《正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