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鼓部紀事二
鼓部雜錄
鼓部外編
樂律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鼓部紀事二
编辑《宋史劉重進傳》:「重進,漢初移鎮鄧州。漢法禁牛革甚 嚴,州民崔彥、陳寶選八人,自本鎮持革詣漢祖廟鞔 鼓,重進杖遣之。」
《玉海》:「乾德四年四月辛亥,南蠻進銅鼓以請內附。七 月丁丑,溪州刺史田思遷以銅鼓來貢。」
興國三年五月丁亥,廣州獻銅鼓一。
《退朝錄》:李文正公罷相為僕射,奉朝請,每五鼓則興 至安遠門仗舍,俟啟鑰則赴朝。雍熙二年三月,詔「中 書申後兩棒鼓出,樞密院申後四棒鼓出。」
《玉海》:「淳化元年七月,南州刺史洪皓貢銅鼓三。 景德元年四月癸酉,象州貢銅鼓。高一尺八寸,闊二 尺五寸,旁有四耳銜環,鏤人騎花蛤,推之有聲。」 景德四年五月,改登聞鼓院於闕門之前。
《退朝錄》:忠懿錢尚父自國初至歸朝,其貢奉之物,莫 能悉數。祥符《天聖經》火多爇去,今太常有銀飾鼓數 十枚尚存。
《歸田錄》:燕龍圖肅有巧思,初為永興推官,知府寇萊 公好舞柘枝,有一鼓甚惜之,其鐶忽脫。公悵然,以問 諸匠,皆莫知所為。燕請以鐶腳為鎖簧,內之,則不脫 矣。萊公大喜。燕為人寬厚長者,博學多聞,其漏刻法 最精,今州郡往往有之。
《宋史五行志》:熙寧元年至元豐元年,橫州共獲古銅 鼓一十七。元豐七年十一月,賓州獲古銅鼓一。 《樂志》:元豐二年,詳定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其六, 宮縣四隅雖有建鼓、鞞、應,相傳不擊。乾德中,詔:「四建 鼓井左右鞞應合有十二,依李照所奏,以月建為均, 與鎛鐘相應。鞞、應在建鼓旁,是亦朔鼙、應鼙之類。請 將作」樂之時,先擊鼙,後擊應,然後擊建鼓其七。今樂 縣四隅設建鼓,不擊,別施散鼓於樂縣內代之。乾德 中,尹拙奏宜去散鼓,詔可,而樂工積習亦不能廢。李 照議作《晉鼓》以為樂節,請樂縣內去散鼓,設晉鼓,以 鼓金奏。
《李肅之傳》:「肅之為宰,邑多盜,時出害人。肅之令比戶 置鼓,有盜輒擊鼓,遠近皆應,盜為之衰止。」
《夢溪筆談》:寶元中,党項犯邊,有明珠族首領驍悍為 邊患。种世衡為將,欲以計擒之。聞其好擊鼓,乃造一 馬,持戰鼓,以銀裹之,極華煥,密使諜者陽賣之入明 珠族。後乃擇驍卒數百人,戒之曰:「凡見負銀鼓自隨 者,併力擒之。」一日,羌酋負鼓而出,遂為世衡所擒。 《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 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 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 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西溪鎮聖果院有鼓,相傳保太中海汐飄至,故范希 文有「高麗鼓半穿」之句。
《後山叢談》:蘇公自黃移汝,過金陵見王荊公。公曰:「好 箇翰林學士某,久以此奉公。」公曰:「撫州出鼓鞚,淮南 豪子以厚價購之,而撫人有之,保之已數世矣。不遠 千里,登門求售,豪子擊之曰『無聲』,遂不售。撫人恨怒, 至河上投之水中,吞吐有聲,熟視而嘆曰:『你早作聲, 我不至此』。」
《湖廣通志》:「元豐中,永慶莊耕者獲一銅鼓,圓口方耳, 下有方趺,皆古篆雲雷文,色正青綠,形制精巧,非近 時所能為。移之被損,遂留永慶寺。」
《遯齋閒覽》:「宋王子醇初平熙河,教軍士為訝鼓戲。子 醇與西人對陣,命軍士百餘人為訝鼓隊出軍前,敵 見驚愕,遂擊破之。」
《夢華錄》:「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 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樂聲嘈 雜,十餘里有楊文秀鼓笛。」
駕登寶津樓,諸軍百戲呈於樓下。先列鼓子十數軰, 一人搖雙鼓子近前進致語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 也。
十月十日天寧節。十二日,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 上壽,大起居。教坊、樂部列於山樓下。有高架大鼓二 面,綵畫花地金龍,擊鼓人背結寬袖,別套黃窄袖,垂 結帶,金裹鼓棒,兩手高舉互擊,宛若流星。後有「羯鼓 兩座,如尋常番鼓子,置之小桌子上,兩手皆執杖擊 之,杖鼓應焉。」
冬至前三日,駕宿大慶殿。殿庭廣闊,可容數萬人,盡列法駕儀仗於庭,不能周遍。有兩樓對峙,謂之「鐘鼓 樓」,上有太史局生,測驗刻漏。每時刻作雞唱鳴,鼓一 下,則一服綠者執牙牌而奏之。每刻曰某時幾棒鼓 一時,則曰「某時正。」
又置警場於宣德門外,謂之「武嚴。」兵士畫鼓二百面, 角稱之。每奏,先鳴角,角罷,一軍校執一長軟藤條,上 繫朱拂子,擂鼓者觀拂子,隨其高低,以鼓聲應其高 下也。
《圖畫見聞志》:「翟院深,北海人。工畫山水,學李光丞。院 深少為本郡伶官。一日府會,院深擊鼓,忘其節奏,部 長按舉其罪。太守面詰之,院深乃曰:『院深雖賤品,而 天與之性,好畫山水,向擊鼓次,偶見雲聳奇峰,堪為 畫範,難明兩視,忽亂五聲』。太守嘉而釋之。」
《西湖志餘》:行在太學,造工之初,鳴鼓集飯。有劉耆者, 山東來,目雙瞽,善聽音。過之,問曰:「此何地?適聞鼓聲, 官氣甚旺。」旁人以建太學語之,耆曰:「若如此,則不出 宰相,永無火災。所以自中興以來,六七十載,絕無鬱 攸之驚,而未聞有爰立者。」嘉泰中,高文虎為祭酒,欲 為陳自強之奉,遂謂鼓壞,請更鞔之。未幾,自強正拜, 遂以為更鞔堂鼓。而自強破揆席之荒也,名其鞔鼓 之所曰「鞔鼓橋」,且諷齋生建登槐之亭於舊所肄業 齋之前。及韓平原敗,而自強盡削在身官職,竄死嶺 表,殆與庶民同,是猶不出宰相也。
《文獻通考》:「九真徼外蠻,其位尚銅鼓,以高大為貴方。 其招致同類飲食用金銀釵擊之。」
《彌臣》,邊海之國,百姓皆樓居,俗好音樂。樓端各置鼓, 飲酒即擊之。
拂菻其國每歲蒲桃熟時,造酒肆筵,彈胡琴,打偏鼓 以為樂焉。
《元史禮樂志》:「至元三年,初用宮縣登歌樂。先是,嚴光 範奏,宮懸合用樂器,官為置備制,命中書省臣議行。 於是樂器既成,大樂署郭敏開坐名數以上,樹鼓四, 晉鼓一,路鼓二,鞀鼓二,相鼓二,雅鼓二。」
《齊履謙傳》:「履謙攝司天臺官。舊制,享祀,司天雖掌時 刻,無鐘鼓更漏,往往至旦始行事。履謙白宰執,用鐘 鼓更漏,俾早晏有節。從之。」
《明外史青文勝傳》:「文勝為龍陽典史。龍陽瀕洞庭,歲 罹水患,積逋賦數十萬,敲扑死者相踵。文勝慨然詣 闕上疏,為民請命,再上皆不報。復具疏擊登聞鼓以 進,遂自經於鼓下。太祖憐其為民殺身,詔寬龍陽租, 邑人建祠祀之。」
《劉顯傳》:「顯以巡撫谷中虛薦,移鎮桂州。是時都掌蠻 囚阿大、阿二、方三等據九絲山,僭稱王,剽遠近。四川 巡撫曾省吾議討之,屬顯軍事。顯斬關入,獲阿大,擒 方三,阿二走,追獲於大盤山,拓地四百餘里,得銅鼓 九十三。阿大泣曰:鼓聲宏者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 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鼓山顛群蠻畢集,今」 已矣。相傳諸葛亮以鼓鎮蠻,鼓失則蠻運終矣。 蘇談韓公永熙作鎮兩廣時,峒蠻方熾,公深追之,斬 大藤峽嶺悉安。梧州,兩廣中界也,公於此開都府聽 治焉。門列畫鼓數十面,每有出入,則撾之以為節。 《入蜀記》:六日過荊門,八日過下牢關,九日過扇子峽, 晚次黃牛廟,夜舟人來告,請無擊更鼓,云廟「後山中 多虎,聞鼓則出。」
《江西通志》:「劉廷策性曠達,有詬罵及門者,命其子曰: 『急擊鼓罵已,鼓乃已。時稱長者』。」
《列朝詩集小傳》:「屠隆字長卿,晚出盱江,登武夷,窮八 閩之勝。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人於 烏石山之鄰霄臺,酒闌樂罷,長卿幅巾白衲,奮袖作 《漁陽操》,鼓聲一作『廣場無人,山雲怒飛,海水起立。林 茂之少年下坐,長卿起執其手曰:『子當為撾鼓歌以 贈屠生。快哉此夕千古矣』』!」
《清河縣志》:「鐵鼓,在河東惠濟祠內,口徑二尺四寸,高 三尺二寸,薄三分,虛底,擊之作鼓聲。明洪武初廟器 也。」
《四川總志》:「夔州府江岸與八陣圖相對,有石鼓,世傳 武侯教戰之鼓。」
鼓部雜錄
编辑《書經顧命》:「大貝鼖鼓在西房。」〈注〉鼓長八尺,制作精巧, 故歷代傳寶之。
《詩經·周南·關雎》:「鐘鼓樂之。」〈注〉樂則和平之極也。 「《邶》風擊鼓,擊鼓其鏜。」〈注〉鏜,鼓聲也。
《唐風》「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 保。」
《陳風》「宛丘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小雅·伐木》「坎坎,鼓我彤弓。鐘鼓既設,一朝享之。」《采𦬊》,「鉦人伐鼓。」〈注〉「鉦以靜之,鼓以動之。」鉦、鼓各有人 而言,「鉦人伐鼓」,互文也。
《周頌》:「執競,鐘鼓喤喤。」〈注〉和也。
《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𩊠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注〉 置,陳也。《簡簡》,和大也。〈又〉𩊠鼓淵淵,〈注〉深遠也。〈又〉《庸》鼓 有斁。〈注〉「斁然」,盛也。
《禮記·王制》:「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 則以鞀將之。」〈注〉《鞀節》一唱之終,其事狹,故以「將伯子 男之命。」
《穀梁傳》:「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 陳三,兵三鼓。」〈疏〉「五鼓」者,麋信、徐邈並云:「東方青鼓,南 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黃鼓。」案五兵,兵有 五種,未審五鼓是一鼓有五色,為當五種之鼓也?何 者?《周禮》有六鼓,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之等, 若以為五種之鼓,則不知六鼓之內竟取何鼓。若以 為一種之等,則不知六鼓之內竟取何鼓。又《周禮》云 「雷鼓鼓神祀」,則似救日之鼓用雷鼓,但此用之於社, 《周禮》又云「靈鼓鼓社稷祭」,則又似救日食之鼓用靈 鼓,進退有疑,不敢是正,故直述之而已。檢麋、徐兩家 之說,則五鼓非六鼓之類,別用方色鼓而已。諸侯三 者,降殺以兩,去黑黃二色,是非六鼓之類也。
《黃帝出軍訣》:「牙旗者,將軍之精;金鼓者,將軍之氣。一 軍之形候也。」
《風后握奇經》:「金有五,革有五。退則聽金,進則聽鼓。鼓 以增氣,金以抑怒。握其機關,戰不失度。」
紅塵戰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乍奔乍背, 或縱或擒,行伍交錯,整在𩊠音。 《太公六韜兵徵》篇:「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 鳴,此得神明之助,大勝之徵也。金鐸之聲下以濁,鼙 鼓之聲濕以沐,此大敗之徵也。」
《管子兵法篇》:「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
《孫子軍爭》篇:「是故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 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 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 用眾之法也。」
《尉繚子勒卒令》曰:「鼓之則進,重鼓則擊;金之則止,重 金則退。一鼓一擊而左;一鼓一擊而右。一步一鼓,步 鼓也;十步一鼓,趨鼓也。音不絕,騖鼓也;商,將鼓也;角, 帥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而將、帥、伯,其心一也。奇 兵則反是。」
《關尹子四符篇》:「如桴叩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 聲者,我之感也,桴己往矣,餘聲尚存,終亦不存而已。 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其餘聲者,猶之 魂魄,知夫倏往倏來,則五行之氣,我何有哉。」
《荀子樂論》篇:「聲樂之象鼓,大麗鼓,其樂之君耶?故鼓 似天。」
《新書·匈奴》篇:「匈奴之使至者,若大降者也。使樂府幸 假之,俾樂吹簫鼓鞀,少閒擊鼓,舞其偶人,使降者時 或得此而樂之耳。」
《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窮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 歌,自以為樂矣。嘗試為之擊建鼓,撞巨鐘,乃性仍仍 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
《主術訓》「堯舜禹湯文武,鼛鼓而食,奏雍而徹,已飯而 祭,可謂至貴矣。然而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兵略訓》:「晝則多旌旗,夜則多火,晦冥多鼓。此善為設 施者也。」
《論衡雷虛》篇:「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纍纍如連鼓之形。」 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
順鼓篇:「《春秋》之義,大水,鼓用牲於社。」說者見有鼓文 則言攻矣。夫鼓未必為攻,說者用意異也。季氏富於 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孔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鳴鼓攻之可也。」攻者,責也,責讓之也。責讓上之 禮也。乖違禮意,行之如何?夫禮以鼓助號呼,鳴聲響 也。古者人君將出,撞鐘擊鼓,故警戒下也。必以伐鼓, 為攻此社,此則鐘聲鼓鳴,攻擊上也。大水用鼓,或時 再告社,陰之大盛,雨湛不霽,陰盛陽微,非道之宜。口 祝不副,以鼓自助,與「《日食》鼓用牲於社」同一義也。俱 為告急,彰陰事也。
《抱朴子博喻》篇:「誹謗之木設,則有過必知;敢諫之鼓 懸,則直言必獻。」
《述異記》:「八方之荒有石鼓,其徑千里,撞之其音即成 雷也。天之申威於此。」
《羅浮山記》:「羅浮山東有兩石鼓,叩之其聲清越。」 《春秋孔演圖》:「有人金豐,擊玉鼓,駕六龍。」
《五經析疑》:「鼓所以檢樂,為群音之長也。」
《樂緯》:「震主:春分,樂用鼓。」
《新論防慾》篇:「耳樂淫聲,命曰攻心之鼓。」
《通典》:夫軍城及野營,行軍在外,日出日沒時,撾鼓千 槌,三百三十槌為一通,鼓音止,角音動;吹十二聲為 一疊,角音止,鼓音動。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畢之《衛公兵法》:「諸大將置鼓四十面,子總管給十面,營別 給鼓一面,行即負隨纛下晝夜及在道有警急擊之, 傳響」,令諸軍嚴警,兼用防備賊侵逼。如軍行引之時, 先「軍卒逢賊寇,先軍即急擊鼓中腰,及後軍聞聲急 須向前相救。中腰逢賊,即須擊鼓,前軍聞聲便住,後 軍聞聲須急向前赴救。後頭逢賊,即擊鼓前頭,中腰 聞聲即須住,並量抽兵相救。如發引稍長,鼓聲不徹, 中腰支料,更須置鼓傳響,使前後得聞。其諸營自須 著鼓一面,用防夜中有賊犯營,即急擊,令諸軍有警 備。」
諸營常須慮有卒急,於當軍前,或於軍側三五里外 穩便要害之處,安置外鋪,仍令各將一兩面鼓自隨。 如夜中有賊犯大營,其外鋪看賊與大營交戰,即從 鳴鼓大叫以擊賊。
凡諸晝日有賊犯營,被犯之營,即急擊鼓,諸營亦擊 鼓相應訖,無賊之營即止。唯所犯之營,非賊散鼓聲, 不得輒止。
諸夜有賊犯軍營,被犯之營,擊鼓傳驚,一如晝日,非 賊去,不得輒止。仍須盡力禦捍,百方防備。諸軍擊鼓 傳警訖,鼓音即止,各自防備,不得輒動。
諸賊夜來犯被犯之營,但擊鼓拒戰,不得叫喚。諸營 擊鼓傳警訖,鼓音即止,當頭著衣甲,防備被犯之營。 既鼓聲不止,大總管自將兵救,先與諸將平章兵士, 或隨身將胡桃鈴為標記,不然打鼓從內向外,以相 救助。其被犯之營,聞鼓鐸之聲,即知大總管兵至。 《煙花記》鼓一名「吹雲。」
《雲仙雜記》:「凡鼓以海駮皮為之,泥以象骨,則雄而清, 用雜皮則濁而易去。」〈駮疑是鮫字〉
《管絃記》:「鼓有漁陽參搥。」搥及撾,並擊鼓杖也。參撾是 擊鼓之法。
《鄰幾雜志》:教坊伶人嘲鈞容直樂云:「鈞容擊杖鼓,百 面如一。教坊不如他齊整,打一面如打百面。」可謂婉 而絞。
《夢溪筆談》:吾聞羯鼓之聲云:透空碎遠,極異眾樂。唐 羯鼓曲,今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蟬》《滴滴泉》 之曲,予在鄜延時尚聞其聲。涇原承受公事楊元孫, 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闕,元孫至邠而其人已 死,羯鼓遺音遂絕。今樂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 碎遠,了無餘跡。唐明皇與李龜年論羯鼓云:「杖之弊 者,四櫃,用力如此,其為藝可知也。」
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頭皆用杖。今之杖鼓一 頭,以手拊之,則唐之《漢震》第二鼓也。明皇、宋開府皆 善此鼓,其曲多獨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時杖鼓,常時 只是打拍,鮮有專門獨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頃年 王師南征,得《黃帝炎》一曲於交趾,乃杖鼓曲也。唐曲 有《突厥鹽》《阿鵲鹽》,施肩吾詩云:「顛狂楚客歌成雪,嫵 媚吳娘笑是鹽」,蓋當時語也。今杖鼓譜中有炎杖聲。 元稹《建昌宮詞》有「逡巡大遍涼州徹」,所謂大遍者,有 序引歌。《嗺哨》《摧攧》、袞、破行、中腔、踏歌之類,凡數十 解,每解有數疊者,裁截用之,則謂之《摘遍》。今人大曲, 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
《廣川題跋》:「『陳叔夏得銅鼓甚大,其飾為蚩尤飛廉,塗 黃金而光耀,至今不滅。其銘曰:『龍昇元年七月大匠 渙』。按龍昇為大夏年紀,而鼓全似西南裔所作,今祕 閣猶有,但其形製小劣,無塗金為飾,又其文為戲龜 水草』。與此異也。崔鴻《十六國書》:『赫連勃勃以銅為大 鼓,及飛廉、翁仲、銅駝龍虎,以黃金飾之,列於宮殿之 前』」,疑即此也。
《老學庵筆記》:予初見梁《歐陽頠傳》,稱頠在嶺南多致 銅鼓,獻奉珍異。又云:「銅鼓累代所無。」及予在宣撫司, 見西南裔所謂銅鼓者,皆精銅,極薄而堅,文鏤亦頗 精,叩之鼕鼕如鼓,不作銅聲。祕閣下古器庫亦有二 枚。此鼓南蠻至今用之於戰陣祭享,初非古物,實不 足辱祕府之藏。然自梁時已珍貴之如此,不知何理 也。
《演繁露》:湖州土俗,歲十二月,人家多設鼓而亂撾之, 晝夜不停,至來年正月半乃止。問其所本,無能知者。 但相傳云:此名打耗。打耗云者,言警去鬼祟也。《世說》: 禰衡作「漁陽摻蹀躞而前,正是正月十五。」案時而言, 此說近之矣。然其撾擊不待正月,又似不相應也。 《玉堂閒話》伊用昌詠鼓詞云:「江南鼓,梭腹兩頭欒,釘 著不知侵骨髓,打來只是沒心肝,空腹被人漫。」 《雲谷雜記》:《文昌雜錄》:「登聞鼓院,未知起於何代。因讀 《唐會要》,顯德五年,有抱屈人齎鼓於朝堂訴,遂令東 西都各置登聞鼓,自此始。」予按,元帝時,張闔私作都 門,蚤閉曉開,群小患之,詣州府訴,不得理,撾鼓,公車 上奏其表。又晉《范堅傳》:「邵廣二子,撾登聞鼓」乞恩。又 《後魏刑罰志》:世祖闕左懸登聞鼓,人窮冤則撾登聞 鼓。又《隋刑法志》:高祖詔四方詞訟,有枉屈,縣不理者, 令以次經郡及州,仍不理,乃詣闕申訴。有所謂愜聽, 撾登聞鼓。是則登聞鼓其來已久,非始於唐也。呂不韋《春秋》:堯置欲諫之鼓。《粥子》:禹治天下,門懸鐘鼓鐸 磬而置鞀,為銘於簨簴曰:「教寡人以獄詞者」,揮鞀二 事,當為登聞鼓之始。
《燕翼貽謀錄》:「唐有理匭使,五代以來無聞。太宗淳化 三年,詔置理檢司,以錢若水領之。其後改曰登聞院, 又置鼓於禁門外,以達下情,名曰鼓司。真宗景德四 年,詔改鼓司為登聞鼓院,登聞院為檢院,應上書人 並詣鼓院,如本院不行,則詣檢院,以朝官判之。」院判 名始於此。
《雲麓漫抄》:「『《周禮鼓人》以雷鼓鼓神祀,靈鼓鼓社祭,路 鼓鼓鬼享,鼖鼓鼓軍事,鼛鼓鼓役事,晉鼓鼓金奏』。鄭 氏注云:『雷鼓,八面鼓也;靈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 也;鼖鼓,兩面鼓也』。鼛鼓、晉鼓不言幾面,則一面無疑 矣。故《樂府》用其說,乃作一鼓而八出,或六出四出,不 惟不能考擊所謂兩面者,但以兩頭有革者便為兩」 面,則鼛、晉與鼖鼓無別矣。陳祥道《禮書釋》云:「八面、六 面、四面,猶言八枚、六枚、四枚。」按《周禮》「韗人為皋陶鼓, 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是為皋鼓, 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罄折。」鄭司農云:「鼓四尺,謂 面四尺。」司農去周不遠,其言當有所據,不應前後自 異,則八面、六面、四面、兩面,從可知矣。皋有罄折之勢, 而《禮》家反不以此為據,何耶?
《暇日錄》:成都不打晚衙鼓,劉仲張潛夫皆說云:「孟蜀 多以晚鼓戮人,埋毬場中,故鳴鼓則鬼祟必作。」自是 承例不打鼓。
鼠璞嚴更,督夜行鼓也。鹵部中所謂「嚴更,警夜也。」嚴 與發嚴及中嚴外辦同。唐制,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 一嚴,侍中奏開宮門,城門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 版奏請中嚴,群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未明一刻,搥 三鼓為三嚴,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西閤奉迎。嚴即 嚴肅之義,今以辦嚴為辦裝,因諱而改,恐難例論。 《齊東野語筆談》言:「今登聞院初供職吏,具須知單狀 稱:本院元管鼓一面,在東京宣德門外,被太學生陳 東等擊碎,不曾搬取前來。此類可資捧腹。」
《凝齋筆語》:「縣鼓,陽也,在西;應鼓,陰也,在東。堂下以陰 為主也。」
諸寺。《奇物記》:「方山定林寺有象皮鼓,云象皮所鞔。」 《丹鉛總錄》:《宋儒語錄》:今之古文如舞迓鼓,人多不解 為何語。按元人樂府有村里迓鼓之名,宋人樂苑有 《衙鼓格圖》,官衙,嚴鼓之節也。「衙」訛為「迓」,曲名村里迓 鼓者,以村里而效官衙,其衣裝聲節必多可哂者,以 是名之。《語錄》云:如舞迓鼓者,謂古人之樂而效古人 之言,如村人學官衙鼓節也。
古樂府有《朱鷺曲》,解云:「因飾鼓以鷺而名曲焉。」又云: 「朱鷺,咒鼓,飛於雲末。」徐陵詩有「鳧鐘鷺鼓」之句,宋之 問詩「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皆用此事。蓋鷺色本 白,漢初有朱鷺之瑞,故以鷺形飾鼓,又以朱鷺名鼓 吹曲也。
岑參《凱歌》:「鳴笳攂鼓擁回軍。」今本攂作疊,非。近制啟 明「定昏鼓三通曰發攂」,當用此字。俗作擂,非。攂亦俗 字,然差善於擂。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雷轉作去 聲。
《語林》云:「王敦嘗坐武昌釣臺,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 俄而一搥小異,敦以扇柄撞几曰:『可恨』。」時王應侍側 曰:「『不然,此是回颿撾』。使視之,云:『船人入,夾口應知鼓』。」 又善於敦也。予舊有《江行》詩云:「回颿移鼓摻,策杖送 挐音。」蓋用此事。
《事物原始》《東皋雜記》曰:「催花擊鼓,始見於唐時,詩曰 『城頭催鼓傳花版』。」
《書》「蕉鼓三百三十三搥為一通,鼓止角動十二聲為 一疊。昏鼓四通為大鼕,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三通 為發昫。」
《珍珠船》開寧縣多蜈蚣,大者皮可冠鼓。
《江寧府志》:「金陵鼓樓上二十四鼓,以應二十四氣。中 置大鼓,若太極然。」
鼓部外編
编辑《黃帝內傳》:「帝伐蚩尤,元女為帝,製夔牛鼓八十面,一 震五百里,連震三千里。」
《誠齋雜記》:禹治水,過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女曰: 「聞鼓聲乃來餉禹,排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作熊, 慚而去,至嵩山下化為石,方孕啟。
《山海經·海內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出入海七千里。其 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 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荊州記》:「始興郡山陽縣有豫木,本徑可二丈,號為聖 木。秦時伐此木為鼓顙,顙成忽奔逸至桂陽。」
《後漢書費長房傳》:長房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汝南 歲歲常有鬼偽作太守章服,詣府門椎鼓者,郡中患 之。時魅適來,而逢長房為謁府君,惶懼不得退,便前 解衣,叩頭乞活。長房呵之云:「便於中庭正汝故形」,即 成老鱉。
《搜神記》:漢北海營陵有道人,能令人與已死人相見。 其同郡人婦死已數年,聞而往見之曰:「願令我一見 亡婦,死不恨矣。」道人曰:「卿可往見之,若聞鼓聲即出 勿留。」乃語其相見之術,俄而得見之。於是與婦言語 悲喜,恩情如生。良久,聞鼓聲不能得住,恨恨而去。 《神異經》云:「北方層冰萬里,厚百尺,有磎鼠在冰下土 中」行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其 皮可以蒙鼓,聲聞千里。
《酉陽雜俎》:「石鼓縣有天鼓山,山有石如鼓。河鼓星搖 動則石鼓鳴,鳴則秦土有殃。」
《含洭縣》翁水口下,東岸有聖鼓杖,即陽山之「鼓杖」也。 橫在川側,衝波所激,未嘗移動,眾鳥飛鳴,莫有萃者。 船人誤以篙觸,必患瘧。
旃檀鼓于闐城東南有大河,溉一國之田,忽然絕流。 其國王問羅洪僧,言龍所為也。王乃祠龍。水中有一 女子凌波而來,拜曰:「妾夫死,願得大臣為夫,水當復 舊。」有大臣請行,舉國送之。其臣車駕白馬,入水不溺, 中河而後白馬浮出,負一旃檀鼓及書一函,發書言 大鼓懸城東南,寇至鼓當自鳴,後寇至,鼓輒自鳴。 《烏程縣志》:世傳江子匯有蜃,往往噓氣成風,盪舟飄 瓦。葛仙翁嘗令民閒元宵前後,家家鳴鼓以厭之,若 曰「葛公在,葛公在」,有見一老人行郡中,形甚怪,聞鼓 聲謂人曰:「『吾聽之輒頭痛不能堪,奈何忽不見』。人皆 以為蜃精也。今譙鼓猶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