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013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十三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十三卷目錄

 禮儀總部藝文三

  禮志序           金史

  太常集禮槁序      元李好文

  論三大典疏        明屠勳

  諭俗禮要序        鄒守益

  禮總序           章潢

 禮儀總部紀事

禮儀典第十三卷

禮儀總部藝文三

编辑

《禮志序》
金·史

编辑

金人之入汴也,時宋承平日久,典章禮樂,粲然備具。 金人既悉收其圖籍,載其車輅、法物、儀仗而北,時方 事軍旅,未遑講也。既而即會寧建宗社,庶事草創。皇 統間,熙宗巡幸析津,始乘金輅,導儀衛,陳鼓吹,其觀 聽赫然一新,而宗社朝會之禮,亦次第舉行矣。繼以 海陵狼顧,志欲併吞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宮,繕宗廟 「社稷,悉載宋故禮器以還。外而黷武,內而縱欲,其猷 既失,奚敢議禮樂哉?」世宗既興,復收嚮所遷宋故禮 器以旋。乃命官參校唐、宋故典沿革,開詳定所以議 禮,設詳校所以審樂,統以宰相通學術者,於一事之 宜,適一物之節文,既上聞而始彙次。至明昌初書成, 凡四百餘卷,名曰《金纂修雜錄》。凡事物名數,支分派 引,珠貫棋布,井然有序,炳然如丹。又圖吉凶二儀鹵 簿十三節,以備大葬;小鹵簿九節,以備郊廟。而命尚 書左右司、春官、兵曹、太常寺各掌一本,其意至深遠 也。是時宇內阜安,民物小康,而維持幾百年者,實此 乎基。嗚呼!禮之為國也信矣夫。而況《關睢》《麟趾》之化, 其流風遺思被於後世者為何如也?宣宗南播,疆宇 日蹙,旭日方升而爝火之燃,蔡流弗東而餘燼滅矣。 圖籍散逸,既莫可尋,而其宰相韓企先等之所論列, 禮官張瑋與其子行簡所私著,自《公紀》亦亡其傳。故 書之存,僅《集禮》若干卷。其藏史館者,又殘缺弗完。姑 掇其郊社、宗廟、諸神祀朝覲、會同等儀而為書,若夫 凶禮則略焉。蓋自熙宗、海陵,衛紹王之繼弒,雖曰「鹵 簿十三節以備大葬」,其行乎否耶?蓋莫得而考也。故 宣孝之喪禮存,亦不復紀噫;告朔、餼羊,雖孔子所不 去,而史之缺文,則亦慎之。作《禮志》。

《太常集禮槁序》
元·李好文

编辑

《太常集禮》槁為編帙者,郊祀九,社稷三,宗廟二十有 一,輿服二,樂七,諸神祀三,諸臣請諡及《官制因革》《典 籍錄》六,合五十一卷。事覈文直,彙雜出而易見,蓋太 常之實錄也。太常典三禮,主群祀,凡禮樂之事皆白 出焉。國家論議制作之原,郊社宗廟祭祀之制,山川 百神秩序之典,諸臣節惠易名之實,不知其故可乎? 洪惟聖朝天造之始,金革方載,文德未遑。我太宗皇 帝戡金五年,歲在戊戌,時中原甫定,則已命孔子之 孫元措訪求前代禮樂,將以文萬世太平之治。憲宗 皇帝二年壬子,時則有日月之祀。伏觀當時群臣奏 對之際,上問禮樂自何始,左右對以堯、舜,則其立神 基,肇人極,丕謨睿略,固已宏遠矣。世祖皇帝中統之 初,建宗廟,立太常,討論述作,度越古昔。至元之治,遂 光前烈。成宗皇帝肇立郊丘,武宗皇帝躬行祼享,英 宗皇帝廣太室,定昭穆,御袞冕鹵簿,修四時之祀。列 聖相承,歲增月輯,典章文物,煥然畢備矣。百年以來, 事皆屬之有司,寄諸簡牘。歲月既久,不無散逸。故由 之者或不知其本,論之者或失於其初,闊略戾舛,頗 違於舊。泰定丁卯秋,好文備員博士深慨其故。既而 僉太常禮儀院事孛朮魯公繼至,從而倡率之,遂暨 一二同志,蒐羅比校,訪殘脫,究訛略,其不敢遽易者, 亦皆論疏其下。事雖不能無遺,以耳目所及,顧已獲 其七八。越二歲書成,名之曰《大元太常集禮槁》。嗚呼!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文,綱常典則,天秩人紀,豈易 言哉!然事不可以無述,言不可以無統。與其具於臨 時,孰若求之載籍;與其習而不察,孰若信而有徵。此 裒集之有編而不敢後也。曰「槁」者,固將有待焉。他日 鴻儒碩筆,承詔討論,成一代之大典,則亦未必無取。

《論三大典疏》
明·屠勳

编辑

臣猥以凡庸,叨司風紀。茲當皇上繼體改元之初,正 祈天永命之日,百度維新,萬化攸始。首卜「郊祀」、「籍田」、 幸學三者。夫郊祀以敬天尊祖,祀典之載於經者。自 虞舜肆類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為受命而告 也。虞書而下,莫詳於《周禮》。《禮記》《思文》之詩,郊祀后稷 以配天;《我將》之詩,則宗祀文王以配上帝。蓋以萬物 「本乎天,人生本乎祖,此郊祀而配祖者,大報本反始 之道也。」至於以時、以樂、以牲、以器之類,各有其義。降 及秦、漢、唐、宋,或郊或不郊,或合或不合,或祀白帝,或 祀黑帝,其祀不同。或三歲一郊,或過期不郊,其制不 一。甚者或以求仙而行,或以祈嗣而行,皆出於道家 者流。怪言不經,瀆亂非禮,無復古人報本反始之意矣。殊不知天即帝也,帝即天也。以其形體而言,故謂 之天;以其主宰而言,故謂之帝。然其實非有二也,安 得有如異端所謂「天皇」、「太一」之號哉?我聖祖龍興,為 天地合祀之禮,列理相承,以太祖、太宗配享,一用古 禮。參之《周制》,分命群臣各獻二十四壇。其儀文制度, 至精至備。三代而下,祀典之正,未有如我朝者。究其 所以宥密緝熙,顧諟祗肅者,此則歷代敬天法祖之 大略也。籍田者,所以重農厚俗。考之《月令》,孟春之月, 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 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 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又曰:「王命 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蓋天子籍田千畝,收 其穀為祭祀之粢盛,而必躬為之者,以為天下之農 民帥先耳。天子既身為之帥先,又必命田畯之官以 督其耕,其重農事如此。帝命官曰:「食哉惟時,播厥百 穀。」成王戒農官曰:「敬爾在公,王釐爾成。」其見於《詩》,《有 若》《七月》,皆言農之候。其見於《書》,有若《無逸》,具言稼穡 之艱。厥後漢之文帝,詔耕籍田,以給宗廟粢盛,又親 帥群臣農以勸之,賜民田租之半。景帝親耕以奉宗 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自周以迄唐、宋,莫不以此為 務。然躬耕籍田者必祀先農。我朝列聖躬祀先農,親 行籍田,禮如古制,具有成法。誠以民惟邦本,本固邦 寧,民之所恃以生者食,食之所賴以足者農耳。幸學 者所以崇儒重道,天生孔子,實萬代帝王之師。《文王 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後天 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聖先師。蓋學校禮 義之所在,聖賢道德之所宗,萬乘所以親臨之者,雖 曰以聚賢斂才,而實以崇儒重道也。漢明帝初建三 雍,親行其禮。備法物之駕,盛親道之儀,尊賢養老,行 鄉射禮。唐高祖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太宗召純儒耆 德為學官,數臨幸觀釋奠,命祭酒、博士講經賜帛,增 廣學舍。宋太祖、太宗數幸國子監,詔講《易卦、堯典說》。 命哲宗詣文宣殿行釋奠禮,命祭酒豐稷講《尚書無 逸》之數。君者雖非三代庠序學校之比,而其所以敬 仰休風,循古良規者,殆亦可取。我聖祖首建太學,車 駕親臨,列聖相承,率循是道,所以勉勵師生者,諄切 詳備。語以聖人為學之道,期以帝王作人之功,具載 御製《五倫》等書,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正在陛下今日 之舉耳。之三事,其禮相因,其事至重,不考古無以証 於今,不質問無以探其本。伏望皇上念茲三事之大, 不徒循故事之美觀,必求行三事之實意,特敕館閣 儒臣、經筵侍從講求郊禘配享之禮,《思文我將》之詩, 法三代以上所行之善,監秦漢以來所行之失。然儀 文不備無以合古,誠敬不足無以格天。必真知上帝 之享享於克誠,黍稷之馨不如明德。必仁必孝,善繼 善述,則一陟一降,在帝左右,而感通之妙,上帝居歆, 億萬年之丕基兆於此矣。所以籍田者,必求古人分 井經界之法,《豳風·七月》之詩,周公《無逸》之篇,列聖重 農之訓,必崇節儉,以為裕財之本;必薄稅斂,以為足 食之原。禁游惰則為之者眾,省力役則不奪其時。正 經界不為外戚之所占,均田里不為豪戶之所侵,貴 五穀,賤金玉,務農桑,益種樹。如此而率先天下,宣其 德意,作其農功,勸相有方,貪暴不作,則仁心仁聞,天 下被其澤,而勸農之政行矣。所以幸學者,必尊德樂 道,以正天下之人心;親賢納諫以厚天下之風俗。師 嚴道尊,如《學記》之所存;敬怠吉凶,如《丹書》之所戒。如 此而率先學校,則人倫明,教化興,風俗丕變,人才彙 興矣。竊見先儒真德秀《大學衍義》一編,具載修齊治 平之道。依經據史,引物連類,言天必有徵於人,語事 而不遺於理。蓋善惡必錄,綱目詳明,誠君天下之律 令格例也。陛下於經筵講論書史之中,常以此書進 講,仍以別冊置之便殿,以備清燕之覽,則所謂事天、 重農、崇學以隆聖治之禮,舉不出於此矣。

《諭俗禮要序》
鄒守益

编辑

禮也者,體也。人之有禮也,猶其有四體也。體不備不 可以成人,禮不備其得謂之人乎?先王之世,教明而 化成,上自王公大人而下至於比閭族黨,無非禮樂 之布濩。忽然而有不由禮之人出於其間,則群視而 駭之。故《相鼠》之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言其自絕 於人道也。及教之衰,禮俗廢壞,士以詞藝為學,而吏 以法律為師,相尚以鄙詐,相便以易慢。間有讀先王 之典則群視而駭之者,何其與古異也?予嘗受學於 陽明王先生,獲見虔州之教,聚童子數百而習以《詩》 《禮》,洋洋乎《雅》《頌》威儀之隆也。竊嘆人性之善,無不可 教,患上之未有以倡之耳。比官廣德,躬率諸士及童 子習禮於學,雖毀齒之童,周旋進退,彬彬可觀。因益 以自信,復懼夫不能以家諭也,屬劉友肇袞王生仰 酌四禮而刻之,名曰《諭俗禮要》,以頒於士民。刻成,觸 而嘆曰:「是故貌人之形也,畫師之貌人也。耳目鼻口、 四肢百體、毛髮爪甲,儼然成人矣,而精神命脈,則畫

之所載也。仁也者,人之精神命脈也。古之君子,無終
考證
食之間違仁,造次於」是,顛沛於是舉,富貴貧賤無所

搖奪,故「所履中正而禮行,所樂和平而樂生」焉。禮樂 之文,非自外至也,由中出者也。猶人之精神命脈,完 固而凝定,則粹然見面盎背,以施於四體,無勿順正 而充盈者矣。故冠笄之禮所以重男女之婚也;婚娶 之禮所以謹夫婦之交也;喪祭之禮所以愛親敬長 也;雅儀所以正家也,鄉約所以睦鄉也,皆仁之推也。 若徒以崇其儀節,肄其聲容,而無忠信惻怛以主之, 是精脈枯竭而肢體爪髮徒存,終亦必亡而已。凡我 士民相與反而成於身,篤其實以充其華,盡其人道 以自別於禽獸。吁!可畏哉!匪直為觀美而已,聖朝禮 樂之化,其庶有補乎!

《禮總序》
章潢

编辑

禮者,理也。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在人曰脈理,在 人倫曰倫理,在木曰條理,支分節解,脈絡貫通,至纖 至悉,秩然不淆,此《禮》之所以嚴而明、經而等,曲而中 也。觀於天澤,則天地自然之理,了然於卑高上下之 陳。聖人制為五禮,豈能於自然之理加減毫末哉?故 曰:「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禮固制自聖人,實 本乎天則。雖其安上治民,維持世教,儀文度數,森不 可犯,苟有一毫拂人情、乖物軌,何能使萬世常行而 不易哉!「是故朝覲所以理上下也,郊社所以理神祇 也,宗廟所以理昭穆也,帝王聖廟所以理功德也,學 校賓興所以理賢才也,冠婚喪祭所以理生死也,鄉 飲射、士相見所以理賓友也。至宮室車旗之制,衣裳 冠冕之度,樽爵俎豆之設,進趨拜跪辭讓周旋曲折 之節,三百三千,不可窮詰」,一皆人心同然之理,自為 之經曲隆殺也,孰非天命之中乎?聖王不過因人心 之自然者為之制耳,故「定省」、「抑搔」、噦咳、欠伸,何其煩 也?「至敬無文,乃見天則」,何其簡也。真知禮者,自一理 達之萬殊,而「有壬」「有林,莫非文理之散見,自萬理會 之一本,『有倫有脊』」,一皆至理之淵涵。人徒見其聲名 文物等列如此其盛,抑知身容俯仰,一循其脈理之 不可亂者;典禮之敦庸,一循其倫理之不可紊者;制 作至於經天緯地,一循天地之理,而無一毫矯強於 其間也。試反之,心苟存焉,有不能敬,不能序,不能節 文,不能別嫌,明微以極其條理之詳密者哉!苟心不 存,則天理已泯,縱作而致其恭,而不由至誠惻怛以 行之,凡儀節皆虛文耳,何怪以「禮」為偽也。蓋禮以範 俗,威儀制度乃其所必有者,朝廷有典章,聖賢有成 法在也。於此特推其本,與知禮之君子一商確之,以 共服膺乎「克己復禮」之教云。

禮儀總部紀事

编辑

《左傳》隱公十一年: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壬午, 遂入許。許莊公奔衛。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 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 與聞。」乃與鄭人。鄭伯使許大夫伯里奉許叔以居許 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於我 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 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於四方,其況 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 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於地,天其以禮悔禍於許, 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 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 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 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 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 無寘於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 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太岳之裔也。天而 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君子謂鄭莊公於是 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許無 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 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莊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不可。 夫禮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 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 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 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

閔元年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也。仲 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 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 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 顛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 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 器也;

僖十一年,天王使召武公、內史過賜晉侯命,受玉惰。 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 先自棄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僖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 杞不共也。夏,齊孝公卒,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秋入 杞,責無禮也。

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 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 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 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 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 乘,其不能以人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僖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超乘 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 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 無敗乎?」夏四月,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

齊國莊子來聘,自郊勞至於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 臧文仲言於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臣 聞之,服於有禮,社稷之衛也。」

文二年,襄仲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 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禮之始也。

文十五年,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 其郛,討其來朝也。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己則無 禮,而討於有禮者。曰:『女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 也。己則反天,而又以討人,難以免矣。《詩》曰:『胡不相畏, 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賤,畏于天也。在《周頌》曰:『畏 天之威,于時保之。不畏于天,將何能保?以亂取國,奉』』』」 禮以守,猶懼不終。多行無禮,弗能在矣。

《宣十六年》冬,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 相禮殽烝武子私問其故,王聞之,召武子曰:「季氏而 弗聞乎?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 之禮也。」武子歸而講求典禮,以修晉國之法。

成十三年春,晉侯使卻錡來乞師,將事不敬。孟獻子 曰:「卻氏其亡乎!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卻子無基, 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 君命也。不亡何為?」

三月,公如京師。宣伯欲賜,請先使王以行人之禮,禮 焉。孟獻子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公及諸侯朝王,遂 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 《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 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 能者敗以取禍。是以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 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 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十五年,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 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 聞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 欲免得乎?」

襄三十一年十二月,北宮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宋 之盟故也。過鄭,印段廷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 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事畢 而出,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無大國 之討乎?《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於政,如熱之 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 「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 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 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 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 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 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 以鮮有敗事,《北宮文子》所謂「有禮」也。

昭二年,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 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叔弓聘於晉,報宣子也。晉侯使郊勞,辭曰:「寡君使弓 來繼舊好,固曰:『女無敢為賓,徹命於執事。敝邑弘矣, 敢辱郊使』。」請辭致館。辭曰:「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 合使成,臣之祿也。敢辱大館。」叔向曰:「子叔子知禮哉! 吾聞之曰:忠信,禮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辭不忘國, 忠信也。先國後己,卑讓也。《詩》曰:『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夫子近德矣。

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甚敬而卑,禮無違者。晉侯 嘉焉,授之以策曰:「子豐有勞於晉國,余聞而勿忘。賜 女州田,以胙乃舊勳。」伯石再拜稽首,受策以出。君子 曰:「禮,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為禮於晉,猶荷 其祿,況以禮終始乎?《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其是 之謂乎!」

四年夏,諸侯如楚,魯、衛、曹、邾不會。曹邾自辭以難,公 辭以時祭,衛侯辭以疾。鄭伯先待於申。六月丙午,楚 子合諸侯於申,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 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否,在此會也。昔夏啟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 津之誓,成有岐陽之蒐,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 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宋 向戍、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王曰:「吾用 齊桓。」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產,左師曰:「小國習之,大 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產曰:「小國 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君子謂合。左 師善守先代,子產善相小國。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 過,卒事不規。王問其故,對曰:「禮吾未見者有六焉,又 何以規?」宋大子佐後至王田於武城,久而弗見,椒舉 請辭焉。王使往曰:「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寡君將墮 幣焉,敢謝?」後見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禁 子,示諸侯侈。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諸 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 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戎狄叛 之:皆所以示諸侯汰也,諸侯所由棄命也。今君以汰, 無乃不濟乎?」王弗聽。子產見左師,曰:「吾不患楚矣。汰 而愎諫,不過十年。」左師曰:「然。不十年侈,其惡不遠,遠 惡而後棄。善亦如之,德遠而後興。」

五年,公如晉,自郊勞至於贈賄,無失禮。齊侯謂女叔 齊曰:「魯侯不亦善於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曰:「何 為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 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 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奸大 國之盟,陵虐小國,利人之難,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 食於他,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將及身,不恤 其所,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 善於禮,不亦遠乎?」君子謂叔侯於是乎知禮。

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 苟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 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 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 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 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 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孫紇有言曰:聖人有明 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我 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 定其位。故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事仲尼,仲尼曰:「能 補過者,君子也。」《詩》曰:「君子是則。」是效孟僖子,可則效 已矣。

十有六年三月,晉韓起聘於鄭,鄭伯享之。子產戒曰: 「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後至,立於客間,執政 禦之適客後,又禦之適縣間,客從而笑之。事畢,富子 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孔張失位, 吾子之恥也!」子產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 之頗類,獄之放紛,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 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不知,僑之恥也。」孔張,君之 昆孫,子孔之後也,執政之嗣也。為嗣大夫,承命以使, 周於諸侯,國人所尊,諸侯所知。立於朝而祀於家,有 祿於國,有賦於軍,喪祭有職,受脤歸脤,其祭在廟,已 有著位,在位數世,世守其業,而忘其所僑,焉得恥之? 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是先王無刑罰也,子寧以他 規我?

二十五年春,叔孫婼聘於宋,桐門右師見之。語。卑宋 大夫而賤司城氏。昭子告其人曰:「右師其亡乎!君子 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今夫子卑其大夫而 賤其宗,是賤其身也,能有禮乎?無禮必亡。」

夏,會於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 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 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 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 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 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 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 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 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 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內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 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 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 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 於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哀有哭泣,樂有歌 舞,喜有施舍,怒有戰鬥。喜生於好,怒生於惡,是故審 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 物樂也,惡物哀也。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 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 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 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大,不亦宜乎?」簡子曰: 「鞅也請終身守此言也。」

定十五年春,邾隱公來朝,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高,其 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將左右周旋,進退 俯仰,於是乎取之,朝祀喪戎,於是乎觀之。今正月相 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 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夏五 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賜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 也。」

哀七年夏,公會吳於鄫。吳來徵百牢,子服景伯對曰: 「先王未之有也。」吳人曰:「宋百牢我,魯不可以後宋。且 魯牢晉大夫過十,吳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晉范 鞅貪而棄禮,以大國懼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 以禮命於諸侯,則有數矣;若亦棄禮,則有淫者矣。周 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今棄 《周禮》,而曰『必百牢,亦唯執事』。」吳人弗聽。景伯曰:「吳將 亡矣。棄天而背本,不與,必棄疾於我。」乃與之。大宰嚭 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辭。太宰嚭曰:「國君道長,而大 夫不出門,此何禮也?」對曰:「豈以為禮?畏大國也。大國 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寡君既共命 焉,其老豈敢棄其國?」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 斷髮文身,臝以為飾,豈禮也哉?有由然也。反自鄫以 吳為無能為也。

《禮記·檀弓》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 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 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 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奮則示之以儉,國 儉則示之以禮。」

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陳棄疾謂工尹商 陽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諸。」射之,斃一人, 韔弓。又及,謂之,又斃二人。每斃一人,揜其目。止其御 曰:「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殺 人之中,又有禮焉。」

魯人有周豐也者,哀公執摯請見之,而曰:「不可。」公曰: 「我其已夫!」使人問焉,曰:「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 之;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於民 也?」對曰:「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 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 會,而民始疑。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涖之,雖固」 結之,民其不解乎?

孔子《家語》: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孔子曰:「丘聞 之,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非禮則無以節事天地之 神焉,非禮則無以辯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非禮則 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之交焉。是故 君子此之為尊敬,然後以其所能教順百姓,不廢其 會節。既有成事,而後治其文章黼黻,以別尊卑上下 之等。其順之也,而後言其喪祭之紀,宗廟之序,品其 犧牲,設其豕腊,修其歲時,以敬其祭祀,別其親疏,序 其昭穆,而後宗族會醼,即安其居,以綴恩義;卑其宮 室,節其服御,車不雕璣,器不彤鏤,食不二味,心不淫 志,以與萬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禮也如此。」公曰:「今之 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對曰:「今之君子,好利無厭,淫 行不倦,荒怠慢遊,罔民是盡,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 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虐殺刑誅,不以 其治,是即今之君子莫能為禮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 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

《晏子》,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 為禮。」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 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禮不 使也禽獸矣。力為政,彊者犯弱,故曰易主。今君去禮, 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 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 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不可無也。」公湎而不聽。少 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公怒色變, 抑手疾視曰:「嚮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寡 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 而請曰:「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 君若欲無禮,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 寡人聞命矣。」觴三行,遂罷酒。蓋是後也,飭法修理,以 治國政而百姓肅也。

景公飲酒數日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左右曰:「仁人 亦樂是夫?」梁丘據對曰:「仁人之耳目,亦猶人也,夫奚 為獨不樂此也?」公曰:「趣駕迎《晏子》。」晏子朝以至,受觴 再拜。公曰:「寡人甚樂此樂,欲與夫子共之,請去禮。」晏 子對曰:「君之言過矣。群臣皆欲去禮以事君,嬰恐君 子之不欲也。今齊國五尺之童子,力皆過嬰,又能勝 君,然而不敢亂者,畏禮義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 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夫麋鹿惟無禮,故父子同麀; 人之所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嬰聞之,人君無禮,無 以臨其邦;大夫無禮,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凶; 兄弟無禮,不能久同。《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 不可去也。」公曰:「寡人不敏,無良左右,淫蠱寡人,以至 於此,請殺之。」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無禮,則好禮者去,無禮者至;君若好禮,則有禮者至,無禮者去。」公曰: 「善。請易衣革冠,更受命。」晏子避走,立乎門外。公令人 糞灑改席,召衣冠以迎晏子。晏子入門,三讓升階,用 三獻焉。嗛酒嘗膳,再拜告饜而出。公下拜,送之門,反 命撒酒去樂,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後世 孰將踐有齊國者乎?」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也。」 公曰:「胡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晏子對曰: 「臣聞見,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夫智 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為 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 君民之紀也。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于國,而利取分 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能無衰乎?嬰聞之, 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後,無幾齊國,田氏之 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公 曰:『然則奈何』?」晏子對曰:「維禮可以已之。其在禮也,家 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諂 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立,君令臣忠,父慈 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 而不違,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 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 禮之質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也。」晏子曰: 「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為其民,是故尚之。」 景公登射,晏子修禮而侍。公曰:「選射之禮,寡人厭之 矣。吾欲得夫勇力士,與之圖國。」晏子對曰:「君子無禮, 是庶人也;庶人無禮,是禽獸也。夫勇多則弒其君,力 多則殺其長,然而不敢者,維禮之謂也。禮者所以御 民也,轡者,所以御馬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 聞也。」景公曰:「善。」迺飾射,更席以為上客,終日問禮。 晏子使魯仲尼命門弟子往觀。子貢反報曰:「孰謂晏 子習於禮乎?夫《禮》曰:『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 今晏子反此,孰謂晏子習於禮者?」晏子既已有事於 魯君,退見仲尼。仲尼曰:「夫《禮》,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 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嬰聞兩楹之間,君臣有 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來遫,是以登階歷堂 上,趨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聞之,大 者不踰閑,小者出入可也。」

《韓詩外傳》:堂衣若扣孔子之門曰:「丘在乎?丘在乎?」子 貢應之曰:「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親內及 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何言吾師之名焉?」堂衣若 曰:「子何年少,言之絞?」子貢曰:「大車不絞,則不成其任, 琴瑟不絞,則不成其音。子之言絞,是以絞之也。」堂衣 若曰:「吾始以鴻之力,今徒翼耳。」子貢曰:「非鴻之力,安 能舉其翼。」

《前漢書王吉傳》:「吉為博士諫大夫,上疏言得失曰:『《春 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 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 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鑿,各取一切, 權譎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 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無極』」, 質樸日消,恩愛漸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 空言也。王者未制禮之時,引先王禮宜於今者而用 之。臣願陛下承天心,發大業,與公卿大臣延及儒生, 述舊禮,明王制,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則俗何 以不若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竊見當世趨務不合 於道者,謹條奏,唯陛下財擇焉吉意以為夫婦人倫 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 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節, 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侯則 國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詘於婦,逆陰陽之位,故多 女亂。古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褒有德而別尊卑。 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趨利,不畏死亡。宜 明示天下以儉,民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末成。」其指如 此。上以其言為迂闊,不甚寵異也。

《韓延壽傳》:「延壽徙潁川太守,民多怨讎。延壽欲更改 之,教以禮讓,恐百姓不從,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 所信向者數十人,接以禮意,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 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延壽於是令文學校官諸生 皮弁執俎豆,為吏民行喪嫁娶禮。百姓遵用其教。數 年,徙為東郡太守。延壽為吏,上禮儀,好古,教化所至」, 必聘賢士,以禮待用。修治學宮,春秋鄉射,陳鐘鼓管 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及御射之 事,吏民敬畏趨向之。

《後漢書竇融傳》:「光武征隗囂,竇融與大軍會高平第 一,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適是時,軍旅代興,諸將與 三公交錯道中,或背使者交私語。帝聞融先問禮儀, 甚善之,以宣告百僚。」

《張湛傳》:湛矜嚴好禮,動止有則,居處幽室,必自修整, 雖遇妻子,若嚴君焉。建武初,為左馮翊,在郡修典禮, 設條教,政化大行。後告歸平陵,望寺門而步,主簿進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湛曰:「禮,下公門,式輅馬。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父母之國,所宜盡禮,何謂輕 哉?」

《張純傳》:「純在朝歷世,明習故事。建武初,舊章多闕,每 有疑議,輒以訪純。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 帝甚重之。」

《卓茂傳》:「茂遷密令,人常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 茂曰:『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 今鄰里長老尚致饋遺,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 民乎?凡人之生,群居雜處,故有經紀禮義以相交接。 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耶?亭長素 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 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 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門之內,小者可論,大 者可殺也。且歸念之。」於是人納其訓。

《李忠傳》:「忠為丹陽太守,以丹陽越俗不好學,嫁娶禮 儀,衰於中國,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飲,郡中向 慕之。」

《蜀志許慈傳》:「許慈、胡潛並為博士,與孟光、來敏等典 掌舊文,值庶事草創,動多疑議,潛、慈更相克伐,謗讟 忿爭,形於聲色。」

《晉書阮籍傳》:「籍嫂常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 『禮豈為我輩設耶』?」

《張華傳》,「晉史及儀禮憲章,並屬於華,多所損益。」 《摯虞傳》,「荀顗撰新禮,使虞討論得失,而後施行。」 《應貞傳》,「貞以儒學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 《蔡謨傳》,「謨博學,於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

《南齊書陸慧曉傳》:慧曉治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趨 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曰: 「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也。」

《梁書周捨傳》:「高祖即位,拜捨尚書祠部郎。時天下草 創,禮儀損益,多自捨出。」

《徐勉傳》:「勉仕尚書僕射,博通經史,多識前載,朝儀國 典,婚冠吉凶,勉皆預圖議。普通六年,上修五禮,表 明《山賓傳》:山賓博通經傳,累居學官。所著《吉禮儀注》 二百二十四卷,《禮儀》二十卷,《孝經喪禮服儀》十五卷。」 《司馬褧傳》:「褧父燮,善三禮,仕齊,官至國子博士。褧少 傳家業,強力專精,手不釋卷。其禮文所涉書,略皆遍 睹。」初為國子生,起家奉朝請,稍遷王府行參軍。天監 初,詔通儒治《五禮》,有司舉褧治嘉禮,除尚書祠部郎 中。是時創定禮樂,褧所議多見施行。除步兵校尉,兼 中書通事舍人。褧學尤精於事數,國家吉凶禮,當世 名儒明山賓、賀瑒等疑不能斷,皆取決焉。所撰《嘉禮 儀注》一百一十二卷。

《許懋傳》:「懋通曉故事,稱為儀注之學。」

《何佟之傳》:「佟之少好三禮,手不輟卷,讀《禮論》二百篇, 略皆上口。齊建武中,為鎮北記室參軍,明習事數,當 時國家吉凶禮則皆取決焉。名重於世。高祖踐祚,以 佟之為尚書左丞。是時百度草創,佟之依禮定議,多 所裨益。」

《何引傳》:「尚書令王儉受詔撰新禮,未就而卒。又使特 進張緒續成之。緒又卒,屬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良 以讓引,乃置學士二十人,佐引撰錄。」

《嚴植之傳》:植之治鄭氏禮,高祖詔求通儒治五禮,有 司奏植之治凶禮,所撰《凶禮儀注》四百七十九卷。 《賀瑒傳》:瑒祖道力善三禮。瑒少傳家業,天監初,為太 常丞,有司舉治賓禮,召見說禮義,高祖異之。四年,初 開五館,以瑒兼五經博士,別詔為皇太子定禮,瑒悉 禮舊事。時高祖方創定禮樂,瑒所建議,多見施行。有 《賓禮儀注》一百四十五卷。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禮》,領 儒林祭酒,講《三禮》,荊楚衣冠聽者甚眾。弟季,亦明《三 禮》。

《陳書沈文阿傳》:「文阿研精章句,並通經術,治《三禮》《三 傳》。梁紹泰元年,入為國子博士,尋掌《儀禮》。自泰清之 亂,臺閣故事無有存者。文阿父峻,梁武世嘗掌朝儀, 頗有遺槁。於是斟酌裁撰,禮度皆自之出。卒時年六 十一。所撰《儀禮》八十餘卷,《經典大義》十八卷,並行於 世。」

《戚袞傳》:袞少聰慧,遊學京都,受三禮於國子助教劉 文紹。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并《周禮》《禮記》義,袞對高 第,仍除揚州祭酒從事史,就國子博士宋懷方質《儀 禮》義。懷方北人,自魏攜《儀禮》《禮記》疏,祕惜不傳。及將 亡,謂家人曰:「吾死後,戚生若赴,便以《儀禮》《禮記》義本 付之。若其不來,即宜隨屍而殯。」其為儒者推許如此。 梁簡文在東宮,召袞講諭,令中庶子徐摛馳騁大義。 時袞說朝聘義,摛與往復,袞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 文深加歎賞。袞於梁代撰《三禮義記》,值亂,亡失《禮記 義》四十卷,行於世。

《張崖傳》:崖傳《三禮》於同郡劉文紹,梁天嘉元年,為尚 書儀曹郎,廣沈文阿《儀注》,撰《五禮》。

《陸詡傳》:「詡少習崔靈恩《三禮義宗》,梁世百濟國表求講禮博士,詔令詡行。」

《沈不害傳》:「不害治經術,善屬文,著《治五禮儀》一百卷。」 《王元規傳》:「元規從吳興沈文阿受業,為國子祭酒。每 國家議吉凶大禮,常參預焉。」

《魏書高允傳》:「允以高宗纂承平之業,而風俗仍舊,婚 娶喪葬不依古式。允乃諫曰,前朝之世,屢發明詔,禁 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葬, 一切禁斷。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 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於斯。昔周 文以百里之地,修德布政,先於寡妻,及於兄弟,以至」 家邦,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明為政者,先自近始。《詩》云: 「爾之教矣,民胥效矣。」人君舉動,不可不慎。《禮》云:「嫁女 之家,三日不息燭;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今諸王納 室,皆樂部給伎以為嬉戲,而獨禁細民不得作樂,此 一異也。古之婚者,皆揀擇德義之門,妙選貞閑之女, 先之以媒娉,繼之以禮物,集寮友以「重其別,親御輪 以崇其敬」,婚姻之際,如此之難。今諸王十五,便賜妻 別居,然所配者,或長少差舛,或罪入掖庭,而作合宗 王,妃嬪藩懿,失禮之甚,無復此過。往年及今,頻有檢 劾。誠是諸王過酒致責,跡其元起,亦由色衰相棄,致 此紛紜。今皇子娶妻,多出宮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禮 限,此二異也。萬物之「生,靡不有死。古先哲王,作為禮 制,所以養生送死,折諸人情。若毀生以奉死,則聖人 所禁也。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見,故深藏之。昔堯 葬穀林,農不易畝;舜葬蒼梧,市不改肆。秦始皇作為 地市,下錮三泉,金玉寶貨,不可計數。死不旋踵,尸焚 墓掘。由此推之,堯舜之儉,始皇之奢,是非可見。今國 家營」葬,費損巨億,一旦焚之,以為灰燼,苟靡費有益 於亡者,古之臣奚獨不然?今上為之不輟,而禁下民 之必止,此三異也。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 有憑,致食饗之禮。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類者,事之 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損敗風化,瀆亂情理,莫此之甚。 上未禁之,下不改絕,此四異也。夫饗者所以定禮儀, 訓萬國,故聖王重之。至乃爵盈而不飲,肴乾而不食, 樂非雅聲則不奏,物非正色則不列。今之大會,內外 相混,酒醉喧譊,罔有儀式。又俳優鄙藝,污辱視聽,朝 廷積習以為美,而責風俗之清純,此五異也。今陛下 當百王之末,踵晉、亂之弊,而不矯然釐改,以厲頹俗, 臣恐天下蒼生,永不聞見禮教矣。

《北齊書李渾傳》:「渾弟繪,司徒高邕辟為從事中郎,徵 至洛。時敕侍中西河王、祕書監常景選儒學十人,緝 撰五禮,繪與太原王乂同掌軍禮。」

《崔昂傳》:「齊受禪,昂與太子少師邢邵議定國初禮。」 《邢邵傳》:「邵為太常卿中書監,攝國子祭酒。文宣皇帝 崩,凶禮多見訊訪,邵博覽墳籍,無不通曉,吉凶禮儀, 公私諮稟,質疑去惑,為世指南。」

《魏收傳》:「收除儀同三司,帝召收及陽休之參議吉凶 之禮,并掌詔誥。武定後,國家大事文詞皆收所作,邢 邵、溫子昇所不逮。其參議典禮,與邢相埒。」

《李鉉傳》:「鉉年十六,從章武劉子猛受《禮記》,常山房蚪 受《周官》《儀禮》,撰定《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天保初,詔 鉉與殿中尚書邢邵、中書令魏收等參議禮律。」 《隋書辛彥之傳》:「彥之博涉經史,周太祖見而器之,引 為中外府禮曹。時國家草創,百度伊始,朝貴多出武 人,修定儀注,唯彥之而已。尋拜中書侍郎。及周閔帝 受禪」,彥之與少宗伯盧辯專掌儀制。高祖受禪,拜禮 部尚書,與祕書監牛弘撰《新禮》,有《禮要》一部,《新禮》一 部,並行於世。

《劉炫傳》:「炫初事蜀王,及蜀王廢,與諸儒修定五禮。」 《牛弘傳》:「弘拜吏部尚書,時高祖令弘與楊素、蘇威、薛 道衡、許善心、虞世基、崔子發等,并召諸儒,論新禮隆 殺輕重,弘所立議,眾咸推服之。」

《唐書竇威傳》:高祖入關,召威補大丞相府司錄參軍。 方天下亂,禮典湮缺,威多識朝廷故事,乃裁定制度。 帝語裴寂曰:「威,今之叔孫通也。」

《顏師古傳》:「太宗即位,封師古琅邪縣男,譔《五禮》成,進 爵為子。」

《韋叔夏傳》:叔夏擢春官員外郎。武后拜洛,享明堂,凡 所沿改,皆叔夏、祝欽明、郭山惲等所裁討。每立一議, 眾咨服之。累遷成均司業。后又詔:「五禮儀物,司禮博 士有所脩革,須叔夏、欽明等評處,然後以聞。」

《杜佑傳》:「先是劉秩摭百家,侔周六官法,為《政典》三十 五篇,房琯稱其才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其闕,參 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之,優詔嘉美,儒者服 其書約而詳。」

《王彥威傳》:「彥威其先出太原,自力於學,舉明經甲科, 淹識古今典禮,未得調,求為太常散吏。卿知其經生, 補檢討官。」彥威采獲隋以來下訖唐,凡禮沿革,皆條 次彙分,號《元和新禮》,上之,有詔拜博士。

《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治禮家學,多識容典,肅宗時, 召參掌儀典《殷盈孫傳》:「僖宗至蜀,聞有禮學,擢太常博士。時喪亂 後制度彫紊,追補《容典》,皆盈孫折衷焉。」

《楊瑒傳》:「瑒常歎士大夫不能用古禮,因其家冠婚喪 祭,乃据舊典為之節文,揖讓威儀,哭踊衰殺,無有違 者。」

《崔元式傳》:崔龜從太和初遷太常博士,最明禮家沿 革,問不虛酬。定敬宗廟室祝辭,皇帝不可云:「孝弟九 宮皆列星,不容為大祠。大臣薨,不於訃日輟朝,乃在 數日外。」因引貞觀時任瑰卒,有司對仗奏,太宗責其 不知禮。岑文本歿,是夕罷警嚴。張公謹亡,哭不避辰 日,故閔悼之切,不宜過時。又言三品以上官,非經任, 將相密近,不宜輟朝。詔皆可其議。九宮遂為中祠。 《遼史百官志》。敵烈麻都司,掌禮儀。

《宋史王溥傳》:溥子貽孫,歷右司郎中。溥好聚書,至萬 餘卷,貽孫遍覽之。又多藏法書名畫。太祖嘗問趙普: 「『拜禮何以男子跪而婦人否』?普問禮官,不能對。貽孫 曰:『古詩云:『長跪問故夫』。是婦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婦 人始拜而不跪。普問所出,對云:『大和中,有幽州從事 張建章著《渤海國記》,備言其事,普大稱賞之。端拱中』』」, 右僕射李昉求郡省百官集議舊儀,貽孫具以對,事 見《禮志》,時論許其諳練云。

《呂大防傳》:「大防與大忠及弟大臨同居,相切磋,論道 考禮,冠昏喪祭一本於古。關中言禮學者,推呂氏。」 《劉溫叟傳》:「溫叟事繼母以孝聞,雖盛暑,非冠帶不敢 見。五代以來,言執禮者,唯溫叟焉。」

《賈黃中傳》,「開寶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禮院。黃中多 識典故,每詳定禮文,損益得中,號為稱職。」

《張昭傳》:「昭為禮部尚書,詔議《三禮圖》祭玉文鼎釜等, 昭援引經據,時稱其博該。」

《扈蒙傳》:「蒙以工部尚書致仕,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 注,多蒙所刊定。」

《葛勝仲傳》:「勝仲遷太常卿。宋自建隆、治平所行典禮, 歐陽修嘗裒集為書,凡百篇,號《太常因革禮》,詔勝仲 續之,增為三百卷。」

《退朝錄》:「嘉祐初,兗國公主降李瑋,時少師歐陽公掌 禮臺,與諸博士折衷婚禮,頗放古制。治平中,邵不疑 以知制誥權知諫院,請選官撰本朝冠婚喪祭之禮。 乃詔禮院詳定,遂奏請置局於本院,不許,因循寢之。」 《元史·劉秉忠傳》:「至元元年,帝拜秉忠光祿大夫,位太 保,參預中書省事。四年,又命秉忠築中都城,始建宗」 廟宮室。八年,奏建國號曰「大元」,而以中都為大都。他 如頒章服、舉朝儀、給俸祿、定官制,皆自秉忠發之,為 一代成憲。

《李好文傳》:「泰定四年,除太常博士。會盜竊太廟神主, 好文言:在禮,神主當以木為之,金玉祭器宜貯之別 室。又言:祖宗建國以來七八十年,每遇大禮,皆臨時 取具,博士不過循故事應答而已。往年有詔為集禮, 而乃令各省及各郡縣置局纂修,宜其久不成也。禮 樂自朝廷出,郡縣何有哉?白長院者選僚屬數人,仍」 請出架閣文牘,以資採錄。三年書成,凡五十卷,名曰 《太常集禮》。

《許衡傳》:衡以道為己任,嘗語人曰:「綱常不可一日而 亡於天下,苟在上者無以任之,則在下之任也。」凡喪 祭娶嫁,必徵於禮,以倡其鄉人。八年為集賢大學士, 兼國子祭酒。衡課誦少暇,即習禮,少者則令習拜跪 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干遍。久 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亦知三綱五 「常為生人之道。」

聖學《格物通明》。洪武五年三月,上命禮部重定官民 相見禮。上謂禮部臣曰:「禮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 成周設大司徒,以五禮坊萬民之偽而教之中。夫制 中莫如禮,修政莫如禮,故有禮則治,無禮則亂。居家 有禮則長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禮則尊卑定而等 級辨。今命爾稽考典禮,合於古而宜於今者,以頒布」 天下,俾習以成化,庶乎復古之治也。

洪武六年三月,禮官上《考定禮儀》。太祖謂尚書牛諒 曰:「禮者,國之防範,人道之紀綱,朝廷所當先務,不可 一日無也。自元廢棄禮教,因循百年,中國之禮,變易 幾盡。朕即位以來,夙夜不忘,思有以振舉之,以洗污 染之習。故嘗命爾禮部定著《禮儀》。今雖成,宜更與諸 儒參詳考議,斟酌先王之典,以復舊。務,合人心,永為 定式。庶幾愜朕心也。」

洪武二十八年十月,《禮制集要》成。先是,上謂翰林學 士劉三吾等曰:「朕自即位以來,屢命儒臣歷考舊章, 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喪祭之儀,服舍器用之制, 各有等差,著為條格,俾知上下之分。而奸臣胡惟庸 等擅作威福,謀為不軌,僭用黃羅帳幔,飾以金龍鳳 文。邇者逆賊藍玉越禮犯分,床帳護膝皆飾金龍文, 又鑄金爵以為飲器,家奴至於數百,馬坊廊房悉用 九五間數,而蘇州府民顧常亦用金造酒器,飾以珠 玉寶石,僭亂如此,殺身亡家。爾等宜加考定,以官民服舍器用等編類成書,申明禁制,使各遵守,敢有仍 前僭用者,必置之法。」成器之人如之。至是書成,其目 十有三:曰《冠服》《房屋》《器皿》《傘蓋》《床帳》、弓矢、鞍轡、儀從、 奴婢、俸祿,「奏啟本式、署押體式、服制,頒布中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