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八卷目錄
諡法部彙考四
元〈世祖至元四則 成宗大德二則 武宗至大三則 仁宗延祐一則 英宗至治二則
泰定帝泰定二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一則 順帝元統一則 至元四則 至正一
則〉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三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
二則 憲宗成化三則 孝宗弘治四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十一則 穆宗隆慶
三則 神宗萬曆三則〉
皇清〈崇德一則 順治六則 康熙四則〉
禮儀典第一百八卷
諡法部彙考四
编辑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上烈祖以下帝后尊諡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太廟成。丞 相安童、伯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增祀四世,各廟 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議。」命平章政 事趙璧等集群臣議,定為八室。 按《太祖本紀》,至元 三年冬十月,追諡聖武皇帝。 按《太宗本紀》,追諡英 文皇帝,廟號太宗。 按《定宗本紀》,追諡簡平皇帝,廟 號定宗。 按《憲宗本紀》,追諡桓肅皇帝,廟號憲宗。 按《睿宗傳》:「諱拖雷,妃怯烈氏,子十一人,長憲宗,次四, 則世祖也。憲宗立,追諡曰英武皇帝,廟號睿宗。」世祖 至元二年,改諡景襄皇帝。 按《太祖光獻翼聖皇后 傳》,「后名旭真,弘吉剌氏,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諡 光獻翼聖皇后。冊文曰:『尊祖宗,致誠孝,實王政之攸』」 先;法天地建鴻名,亦母儀之克稱。肆先虔於太室,庸 昭示於後昆。體茲至公,節以大惠。欽惟光獻皇后宅 心淵靜,稟德柔嘉。當神聖創業之初,有夙夜求賢之 助。功施社稷,垂慈訓於景襄;慶衍宮闈,流徽音於莊 聖。協贊龍飛之運,永詒燕翼之謀。惟周人著稱思齊, 亦推本興王之跡。在漢世始諡光烈,蓋篤申追遠之 情。是用稽迪舊章,增崇遺美。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 玉寶,加上尊諡曰光獻翼聖皇后。伏惟淑靈降格,典 禮備膺,於億萬年,茂隆丕祚。升祔太祖廟。 按《太宗 昭慈皇后傳》:后名脫列哥那,乃馬真氏,至元二年崩, 追諡昭慈皇后,升祔太宗廟。 按《定宗欽淑皇后傳》: 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至元二年,追諡欽 淑皇后。 按《憲宗貞節皇后傳》:后名忽都台,弘吉剌 氏,至元二年,追諡貞節皇后,升祔憲宗廟。 按《睿宗 顯懿莊聖皇后傳》:后名唆魯帖尼怯烈氏,至元二年, 追上尊諡莊聖皇后。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秋九月, 始作八室神主,設祏室。冬十月,太廟成。丞相安童、伯 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廟 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宜以時定。」乃命平章 政事趙璧等集議,製尊諡廟號,定為八室:烈祖神元 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聖武皇帝、皇 祖妣光獻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 皇后第三室,皇伯朮赤、皇伯妣別土出迷失第四室, 皇伯考察合帶,皇伯妣也速倫第五室,皇考睿宗景 襄皇帝,皇妣莊聖皇后第六室,定宗簡平皇帝,欽淑 皇后第七室,憲宗桓肅皇帝,貞節皇后第八室。十一 月戊申,奉安神主於祏室。
至元二十二年,諡皇太子曰「明孝。」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二十二年 十二月丁未,皇太子薨。太常博士議曰:「前代太子薨, 梁武帝諡統曰昭明,齊武帝諡長懋曰文惠,唐憲宗 諡寧曰惠昭,金世宗諡允恭曰宣孝。又建別廟以奉 神主,准中祀以陳登歌,例設令丞,歲供洒掃。斯皆累 代之典,莫不追美洪休。」時中書翰林諸老臣亦議宜 加諡,立別廟奉祀。遂諡曰「明孝太子」,作主用金。 至元二十三年夏四月庚戌,制《諡法》。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上世祖尊諡,並追上皇后弘吉剌氏 及皇考裕宗尊諡。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皇孫至上 都,即皇帝位。丙午,中書右丞相完澤及文武百官議 上尊諡,壬寅,始為壇於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 都帶、平章政事不忽朮、左丞張九思率百官請諡於 南郊。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 帝。」是日,完澤等議同上先皇后弘吉剌氏尊諡曰昭
睿順聖皇后。 按《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曰皇帝,遣攝太尉兀都帶等請諡於南郊。五月,遣攝太尉兀都帶奉玉冊玉寶,上大 行皇帝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皇后 尊諡曰昭睿順聖皇后;皇考尊諡曰文惠明孝皇帝, 廟號裕宗。六月,以世祖、皇后、裕宗諡號播告天下。」 按《裕宗傳》:「文惠明孝皇帝,諱真金,世祖嫡子也。母昭 睿順聖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二十二年薨,壽四十有 三。成宗即位,追諡曰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祔於 太廟。」 按《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傳》:至元十四年二月 崩。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五月追諡昭睿順聖皇后,其 冊文曰:「奉先思孝,臣子之至情;節惠易名,古今之大 典。惟殷娀有明德之號,而周任著《思齊》之稱。爰考舊 章,式崇尊諡。恭惟先皇后厚德載物,正位承天,隆內 治於公宮,綱大倫於天下。曩事龍潛之邸,及乘虎變 之秋;鄂渚班師,洞識事機之會。上都踐祚,居多輔佐 之謀。先物之」明,獨斷於衷。進賢之志,允葉於上。左右 我聖祖,建帝王之極功。撫育我前人,嗣社稷之重託。 臣下之勤勞灼見,生民之疾苦周知。儷宸極二十年, 垂慈範千萬世。唯全美聖而益聖,宜顯冊書而屢書。 不勝惓惓懇懇之誠,敬展尊尊親親之義。以揚盛烈, 以對耿光。謹遣某官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諡曰「《昭睿 順聖皇后。欽唯淑靈在天,明鑒逮下。增輝煒管,茂揚 徽懿之音;合饗太宮,益衍壽昌之福。升祔世祖廟。
成宗大德四年請上皇太后尊諡寶冊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四年春二月,皇太后崩。「秋七 月,右丞相完澤請上徽仁裕聖皇后諡。」「寶冊。」 按《裕 宗徽仁裕聖皇后傳》,「后名闊闊真,弘吉剌氏,生順宗、 成宗。成宗即皇帝位,尊后為皇太后。大德四年二月 崩,諡曰裕聖皇后,升祔裕宗廟。」
大德十一年,上帝尊諡,並追諡皇考及元妃弘吉剌 氏。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十一年正月,崩於玉德殿。九 月,諡曰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國語曰完澤篤皇 帝。 按《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夏五月,皇帝即位於 上都,追尊皇考曰皇帝。六月,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 答剌罕、左丞相塔剌海言,「臣等與翰林集賢太常老 臣集議,皇帝嗣登寶位,詔追尊皇考為皇帝。皇考大 行皇帝同母兄也。大行皇帝祔廟之禮尚未舉行,二 帝神主,依兄弟次序,祔廟為宜。今擬請諡皇考昭聖 衍孝皇帝,廟號順宗;大行皇帝曰欽明廣孝皇帝,廟 號成宗。先元妃弘吉剌氏失憐荅里,宜諡曰貞慈靜 懿皇后,祔成宗廟室。」制曰:「可。」秋九月,請諡皇考皇帝、 大行皇帝於南郊,命中書右丞相塔剌海攝太尉行 事。命塔剌海奉玉冊玉寶,上皇考及大行皇帝尊諡、 廟號,又上先元妃弘吉剌氏尊諡,祔於成宗廟室。 按《順宗傳》:「順宗昭聖衍孝皇帝,諱荅,剌麻八剌,裕宗 第二子也。子三人:長曰阿木哥,封魏王郭出也。妃所 生者曰海山,是為武宗;曰愛育黎拔力八達,是為仁 宗。」大德十一年秋,武宗即位,追諡曰《昭聖衍孝皇帝》, 廟號「順宗」,祔享太廟。
武宗至大二年加上太祖睿宗及光獻莊聖二后尊諡並詔定百官三品以上請諡例
编辑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冬十二月,親饗太廟,上 太祖聖武皇帝尊諡廟號及光獻皇后尊諡,又上睿 宗景襄皇帝尊諡廟號及莊聖皇后尊諡。詔定流官 封贈等第,內外百官三品以上者許請諡。凡請諡者, 許其家具本官平日勳勞政績、德業藝能,經由所在 官司保勘,與本家所供相同,轉申吏部考覆,呈都省」 準擬,令太常禮儀院驗事蹟定諡。若勳戚大臣奉旨 賜諡者,不在此例。 按《太祖本紀》:至大二年冬十二 月,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按《睿宗顯 懿莊聖皇后傳》,至大二年十二月,加諡顯懿莊聖皇 后。 按《祭祀志》:至大二年春正月乙未,以受尊號恭 謝太廟。十月以將加諡太祖、睿宗,擇日請太祖、睿宗 尊諡於天,擇日請光獻皇后、莊聖皇后尊諡於廟,改 製金表神主,題寫尊諡廟號。十二月乙卯,親享太廟, 奉玉冊、玉寶,加上太祖聖武皇帝尊諡曰「法天啟運」, 廟號太祖;光獻皇后曰「翼聖」;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 仁聖,廟號睿宗;莊聖皇后曰「顯懿。」其舊制,金表神主 以櫝貯兩旁。自是主皆範金作之,如《金表》之製。 至大三年,追上睿宗、裕宗、成宗三后冊諡。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 按《睿宗顯懿莊聖皇后傳》: 至大三年十月又上玉冊,其文曰:「祖功宗德,稱誄於 天,內則閫儀,受成於廟。行之大者名必顯,恩之隆者 報則豐。上以增佐定之光,下以伸遹追之孝。欽唯莊 聖皇后,英明溥博,聖善柔嘉,尊儷景襄,陰教純被。逮 事光獻,婦職勤修,勳聿著於承天,祥兩占於夢日。跡 聖緒洪源之有漸,知深仁厚澤之無垠。元符肇自塗 山,顧前徽之未稱;蒼籙興於文母,豈後嗣之能忘。是 用參攷彝經,丕揚景鑠,敷繹寶慈之誼,形容青史之 規。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諡曰『顯懿莊聖皇后。伏惟睿靈,昭垂鑒格,禮嚴閟宮,樂歌《夷則》。億 萬斯年,承休無斁』。」 按《裕宗徽仁裕聖皇后傳》:至大 三年十月,又追尊諡曰徽仁裕聖皇后。 按《成宗貞 慈靜懿皇后傳》:武宗至大三年十月,追尊諡貞慈靜 懿皇后,其冊文曰:「宗祧定位,象天地之有陰陽。今古 同符,通幽明以行典禮。哀榮斯備,孝敬兼陳。恭唯先 元妃弘吉剌氏,慶毓仙源,德昭彤史。春宮主饋,共瞻 采翟之輝;椒掖正名,莫際龍」飛之會。惟貞協在中之 美,而慈推成物之仁。靜既合夫坤元,懿益彰於壼則。 雖小星之逮下,豈眾曜之敢齊。嗣服云初,追懷曷已。 是用究成先志,式闡徽稱,謹遣某官某上尊諡曰「貞 慈靜懿皇后」,升祔於成宗皇帝殿室。伏惟淑靈,永伸 配侑。介以景福,佑我無疆。
至大四年,上武宗尊諡。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四年春正月,帝崩於玉德殿。 夏五月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 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是日請諡南郊, 閏七月祔於太廟』。」
仁宗延祐七年上大行皇帝諡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七年春正月「辛丑,帝崩於光 天宮。」五月乙未,群臣上諡曰「聖文欽孝皇帝,廟號仁 宗,國語曰『普賢篤皇帝』。」 按《英宗本紀》,延祐七年夏 五月「乙未,請大行皇帝諡於南郊。秋八月丙辰,祔仁 宗聖文欽孝皇帝、莊懿慈聖皇后於太廟,鐵木迭兒 攝太尉,奉玉冊行事。」
英宗至治二年上皇太后諡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仁宗莊懿慈聖皇后傳》: 「英宗即位,遣官奉冊上尊號曰皇太后。至治二年崩, 上諡莊懿慈聖皇后。其冊文曰:『致孝所以揚親,易名 所以表行。矧為天下母而養弗逮;履天子位而報則 豐。曷勝孺慕之心,必盡欽崇之禮。欽惟先皇太后夙 明壼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用之實;誕育 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恩。九族咸育於仁,四海仰遵其 化。昊天不弔,景命靡融。愴聖善之長違,念風猷之未 泯。是用揄揚於彤史,正宜敷繹於寶慈。爰據《彝經》,追 嚴徽號。謹遣攝太尉某官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 『莊懿慈聖皇后。伏惟淑靈如在,合饗太宮。鑒格孔昭, 膺茲鉅典。陰相丕祚,億萬斯年』』。」升祔仁宗廟。
至治三年三月,上太皇太后尊諡。八月,泰定帝即位, 追上皇考、皇妣諡號。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二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十一 月定諡太皇太后曰「昭獻元聖。」遣太常禮儀院使朵 台。以諡議告於太廟。三年三月,祔太皇太后於順宗 廟室。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拜住。奉玉冊玉寶。上尊 諡曰「昭獻元聖皇后。」 按《泰定帝本紀》。至治三年八 月,即帝位於龍居河。十二月,請皇考皇妣諡於南郊。 皇考晉王曰光聖仁孝皇帝,廟號顯宗;皇妣晉王妃 曰宣懿淑聖皇后。以追尊皇考、皇妣詔天下。 按《顯 宗傳》,顯宗光聖仁孝皇帝,諱甘麻剌,裕宗長子也,大 德六年薨。後十年,仁宗即位,諡王獻武。又十一年,英 宗遇弒,也孫帖木兒以嗣晉王即皇帝位,追尊曰光 聖仁孝皇帝,廟號顯宗。 按《顯宗宣懿淑聖皇后傳》: 「后名普顏怯里迷失,弘吉剌氏。顯宗居晉邸,納為元 妃,生泰定帝。泰定元年,追尊宣懿淑聖皇后。其冊文 曰:『祗纘皇圖,方弘仁孝之化;追崇聖母,永懷鞠育之 恩。匪建鴻名,疇彰厚德。欽惟皇妣晉王妃弘吉剌氏, 淑侔周姒,賢邁虞嬪。儷我先王,恪守肇基之地;昭其 懿範,益恢正始之風。順坤道』」以承乾,炯月輝以愬日。 陰功久積,衍聖緒於無疆;神器攸歸,知慶源之有自; 仰徽音之如在,慨至養之莫加。聿選休辰,爰修縟典。 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諡曰「宣懿淑聖皇 后。」伏惟淑靈在上,式垂鑒臨,合享太宮,永錫繁祉。升 祔皇考,顯宗廟。
泰定帝泰定元年請帝諡於南郊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春二月壬申,請上大 行皇帝諡於南郊,曰睿聖文孝皇帝,廟號英宗。」 泰定四年,上武宗皇后及英宗皇后尊諡。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四年八月,諡武宗皇后曰 宣慈惠聖,英宗皇后曰莊靜懿聖,升祔太廟。」 按《武 宗宣慈惠聖皇后傳》,「后名真哥,弘吉剌氏,泰定四年 十一月崩,上尊諡曰宣慈惠聖皇后,升祔武宗廟。」 按《英宗莊靜懿聖皇后傳》,「后名速哥八剌,亦啟烈氏, 至治元年,冊為皇后,泰定四年六月崩,諡曰莊靜懿 聖皇后。」〈按本紀上武宗后諡在八月而傳稱十一月后崩疑誤〉
文宗天曆二年春追上皇妣亦乞烈氏唐兀氏及明宗諡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春二月,中書省議追尊 皇妣亦乞烈氏曰仁獻章聖皇后,唐兀氏曰文獻昭 聖皇后,命有司具冊寶。冬十月丙申,中書省臣言,臣 等謹集樞密院、御史臺、翰林集賢院、奎章閣、太常禮 儀院、禮部諸臣僚,集議上大行皇帝尊諡曰翼獻景孝皇帝,廟號明宗,國言諡號曰護都篤皇帝。是日,奉」 玉冊玉寶於太廟,如常儀。 按《明宗本紀》:天曆二年 八月帝崩。冬十二月知樞密院事臣也不倫等議請 上尊諡曰翼獻景孝皇帝,廟號明宗。三年三月壬申 祔於太廟。 按《武宗后妃傳》:妃二人,亦乞烈氏生明 宗,天曆二年追諡仁獻章聖皇后。唐兀氏生文宗,天 曆二年追諡文獻昭聖皇后。
至順三年追諡顏子父母及妻戴氏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五月丁酉,追封顏子父 顏無繇為杞國公,諡文裕;母齊姜氏杞國夫人,諡端 獻;妻宋戴氏兗國夫人,諡貞素。」
順帝元統二年追上文宗諡號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元年冬十一月,追諡札牙篤 皇帝為聖明元孝皇帝,廟號文宗。時寢廟未建,於英 宗室次權結綵殿,以奉安神主。二年春正月,以上文 宗皇帝諡號,遣官告祭於南郊。夏四月,奉聖明元孝 皇帝文宗神主祔於太廟,躬行告祭之禮,樂用宮懸, 禮三獻。先是御史臺臣言,「郊廟國之大典,王者必行 親祀之禮,所以盡尊尊親親之誠。宜因升祔,有事於 太廟。」帝從之。 按《文宗本紀》,至順三年,帝崩。元統二 年正月,太師、右丞相伯顏率文武百官等議上尊諡 曰聖明元孝皇帝,廟號文宗。國言諡號曰札牙篤皇 帝,請諡於南郊,三月,祔於太廟。
至元元年命嚴諡法以絕冒濫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二年,追上帝生母太后尊諡。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春三月庚子,中書省臣 言,「帝生母太后神主宜於太廟安奉。」命集議其禮。二 年春二月丁酉,追尊帝生母邁來迪為貞裕徽聖皇 后。
至元三年,上寧宗尊諡。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二年十二月丙子,詔省院臺、 翰林、集賢、奎章閣、太常禮儀院、禮部官,定議寧宗皇 帝尊諡廟號。三年春正月,升祔懿璘只班皇帝於廟, 諡「沖聖嗣孝皇帝」,廟號寧宗 按《寧宗本紀》,至元四 年三月,諡曰沖聖嗣孝,廟號寧宗,四月,祔於太廟。 至元六年,追上皇考尊諡。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六年冬十月,奉玉冊玉寶,尊 皇考為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親祼於太 室。」
至正二十二年追封宋儒朱子及父松諡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正二十二年 十二月,追諡朱熹父為獻靖。其制詞云:「考德而論時, 灼見風儀之俊;觀子而知父,迨聞詩《禮》之傳。久閟幽 堂,丕昭公論。」故宋左承議郎守尚書吏部員外郎兼 史館校勘、累贈通議大夫朱松,仕不躁進,德合中行。 愬鄒魯之淵源,式開來學;闡圖書之蘊奧,妙契元機。 奏「對雖忤於權姦,嗣續篤生於賢哲。化民成俗,著書 滿家。既繼志述事之光前,何節惠易名之孔後?才高 弗展,嗟沈滯於下僚;道大莫容,竟昌明於永世。神靈 不昧,休命其承。可諡獻靖,其改封熹為齊國公。」制詞 云:「聖賢之蘊載諸經,義理實明於先正;風節之厲垂 諸世,褒崇豈間於異時。不有鉅儒,孰膺寵數?故宋華 文閣待制、累贈寶謨閣直學士、太師、追封徽國公,諡 文朱熹,挺生異質,蚤擢科名,試用於郡縣,而善政孔 多;迴翔於館閣,而直言無隱。權姦屢挫,志慮不回。著 書立言,嘉乃簡編之富;愛君憂國,負其經濟之長。」正 學久達於中原,渙號申行於仁廟。詢諸僉議,宜易故 封。國啟營丘,爰錫太公「之境土;壤鄰洙泗,尚觀尼父 之宮牆。緬想英風,載欽新命。可追封齊國公,餘並如 故。」
明
编辑明制諡法,「帝后」以下,字各有差,及文武大臣與否,取 自上裁。官品未高,特恩賜諡,不拘常例。
按《續文獻通考》:「國朝諡法,凡皇帝十七字,皇后十三 字。皇妃東宮,東宮妃二字,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其文武大臣亦用二字與否,取自上裁。若官品未高 而侍從有勞,或死勤事,特恩賜諡者,不拘常例,夷王 得特賜諡。洪武初議諡,俱禮部奉旨施行。」
太祖洪武元年追上四世考妣尊諡
编辑按《大政紀》,「洪武元年正月壬申朔。乙亥,追尊四世考 妣為皇帝皇后。」
按《明會典》,「洪武元年,上高祖考尊諡曰元皇帝,廟號 德祖,妣曰元皇后;曾祖考尊諡曰恆皇帝,廟號懿祖, 妣曰恆皇后;祖考尊諡曰裕皇帝,廟號熙祖,妣曰裕 皇后;考尊諡曰淳皇帝,廟號仁祖,妣陳氏曰淳皇后。」 洪武六年,議賜諸功臣諡。
按《明外史廖永安傳》:「洪武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諸功 臣如永安及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 趙德勝,皆已前歿,猶未有諡號,乃下禮部定議。議曰: 『有元失馭,四海糜沸,英傑之士,或起義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屬。真人奮興,不期自至,龍行而雲, 虎嘯而風。若楚國公永安等,皆熊羆之士,膂力之才』」, 非陷堅沒陣,即罹變捐軀,義與忠俱,名耀天壤。陛下 混一天下,追惟舊勞,爵祿及子孫,烝嘗著祀典,易名 定諡,於禮為宜。臣謹按《諡法》,以赴敵逢難,諡臣永安 武閔;殺身克戎,諡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諡臣張德 勝忠毅;勝敵致強,諡臣大海武莊;闢土斥境,武而不 遂,諡臣再成武壯;折衝禦侮壯而有力,諡;「臣趙德勝 武桓,臣世傑業封永義侯,與漢世祖封寇恂景丹相 類,當即以為諡。」詔從其議,又皆加贈開國輔運推誠 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已又改 封永安鄖國公,無子,授其從子昇為指揮僉事。 洪武二十五年定議諡法。
按《明會典》凡議諡,洪武初俱禮部奉旨施行。二十五 年令禮部行翰林院擬奏請旨。凡親王諡,例用一字、 「郡王」二字。
成祖永樂元年上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永樂元年,上高廟尊諡曰「『聖神文武欽明 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后馬氏 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又〉上太祖 高皇帝、高皇后諡號儀。前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 地、宗廟、社稷。鴻臚寺設冊寶輿及香案於奉天殿。是 日早,內侍先以冊寶置於案,太常寺先設冊寶案於 太廟門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御前各設冊寶案。鴻 臚寺設冊寶輿於奉天門外御道上。錦衣衛設鹵簿, 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大樂如常儀。文武百官具祭服 詣太廟門外立俟。執事官并宣冊寶官先從太廟右 門以序立於殿右。上具袞冕,御華蓋殿。捧冊寶官四 員各具祭服,於奉天殿東西序立。鴻臚寺奏請行禮。」 導駕官導上出奉天殿冊寶案前,捧冊寶官各捧冊 寶前行,導駕官導上行至奉天殿丹陛上,捧冊寶官 各以冊寶置綵輿內,鹵簿《大樂前導。上乘輿隨綵輿 後行。至午門外,降輿,乘輅。至太廟門,文武百官皆跪。 俟綵輿過,興。上降輅,隨綵輿至太廟中門外,置綵輿 於中道。捧冊寶官各於綵輿內取冊寶前行,隨行至 丹陛上,捧冊寶置於案。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 各司其事。內贊奏「就位。」導引官導上就拜位。典儀奏 「迎神。」奏樂。樂止。內贊奏「上四拜。」〈百官同〉典儀。奏「進冊寶」, 捧冊寶官以次捧冊寶前行。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 至廟中。捧冊寶官序立於執事官及宣冊寶官之前。 導引官導上詣皇考妣神御前。奏「跪。」奏「搢圭。」奏「進冊」, 捧冊官以冊跪進於上左。上受冊,以冊授執事官置 於案左。奏「出圭。」贊「宣冊」,宣冊官跪宣於上左訖,奏「搢 圭。」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上左。上受寶、以寶授 執事官、置於案右。奏出圭。贊宣寶。宣寶官跪宣於上 右訖。上復位。奏四拜。〈文武百官皆四拜〉興行祭禮如常儀。次 日頒《詔》
永樂五年、上大行皇后諡。
按《明會典》,永樂五年仁孝文皇后冊諡儀,前期禮部 奏行祭告禮,及請命頒冊寶等官。是日上躬告天地 於奉天殿丹陛上。宮中先設冊寶案於几筵殿,設香 案於冊寶案前。上御華蓋殿,文武百官於奉天殿前 丹墀內,分班序立。「引禮引頒冊寶官至華蓋殿拜位, 序班舉冊寶案置殿中。鴻臚寺官奏頒冊寶官行禮。」 引禮贊:「四拜」畢,贊跪。傳制官傳制曰:「永樂五年十月 十四日冊諡大行皇后,命卿行禮。」引禮贊「俯伏,興」,四 拜畢,序班舉冊寶案出,至奉天殿丹陛上,以冊寶置 綵輿中,由中道出。頒冊寶官隨至右順門外,北向立。 內官舁綵輿由正門入,至几筵殿,以冊寶置於案,退 俟殿外。尚儀女官詣香案前跪進曰:「皇帝遣某官某 某官某,冊諡大行皇后。謹告。」奏畢,興。贊宣冊女官捧 冊立宣於几筵之右訖,置冊於案。贊宣寶女官捧寶 立宣於几筵之右訖,置寶於案。尚儀女官一員復詣 香案前跪奏「禮畢。」女官以冊寶案置於几筵之左。內 官出報頒冊寶官。禮畢,頒冊寶官復命。
永樂二十二年,上太宗及后徐氏尊諡。
按《明會典》,「永樂二十二年,上文廟尊諡曰『體天弘道 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后 徐氏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又〉永 樂二十二年,上《尊諡儀》。〈隆慶初稍有更定者附註於下〉前期三日、齋 戒。前一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如常儀。〈俱太常寺先期 奏請各祭告用祝文香帛果酒脯醢〉是日、〈後用前一日〉內侍官置冊寶輿於 奉天門。〈即皇極門仍有香亭几筵前左右先設冊寶案〉捧冊寶各置輿中。皇 帝具衰服詣奉天門。內侍官舉冊寶輿。導引官導皇 帝後、隨降階、陞輅。〈導引官迫〉百官序立金水橋南,北面,俟 冊寶輿將至,皆跪。冊寶輿過畢,興,皆隨至思善門外, 序立東向。皇帝降輅,冊寶輿由中門入,至几筵殿丹 陛下。導引官導皇帝由左門入,內贊唱:「執事官各司 其事。」導引官導皇帝就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捧冊 寶由左門入,至几筵前,分左右立,北向。導引官奏「四 拜。」〈後內贊奏〉皇太孫、親王、皇孫陪拜丹陛上,百官陪拜思善門外。內贊及鴻臚寺官同時傳贊四拜。畢,導引官 導皇帝由殿左門入,詣几筵前。奏「跪。」內贊及鴻臚寺 官傳贊,皇太孫以下及百官跪。奏「進冊」,捧冊官跪進 冊於皇帝左,皇帝受冊、獻畢,授捧冊官置於案。奏「進 寶」,捧寶官跪進如前儀。奏「宣冊」,宣冊官跪宣冊於皇 帝左。畢,奏「宣寶。」如宣冊畢。奏俯伏、興、平身四拜。〈傳贊百官 同〉奏復位。導引官導皇帝由殿左門出就拜位。奏「四 拜。」〈傳贊同〉禮畢。行祭禮。導引官導皇帝詣几筵前就拜 位、奏「四拜」、奏「初獻禮」、奏「跪獻酒。」贊讀祝讀祝官讀畢。 亞獻終獻禮拜。傳贊並同。〈隆慶初終獻後有奏俯伏興平身奏復位導引出殿 左門就拜位奏四拜〉導引官導皇帝由殿左門入。詣神位前、捧 冊寶授內侍官捧入。導引官導引皇帝入內奉安訖、 奏叩頭畢。導引官導引皇帝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 「禮畢。」〈傳贊同〉導引官導引皇帝還宮。
宣宗宣德元年上仁宗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宣德元年,上仁廟尊諡曰『敬天體道純誠 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宣德十年,上宣宗尊謚:
按《明會典》:「宣德十年,上宣廟尊諡曰『憲天崇道英明 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
英宗正統七年上仁宗張后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正統七年,上仁宗后張氏尊諡曰『誠孝恭 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
天順六年上皇后孫氏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天順六年,上宣宗后孫氏尊諡曰『孝恭懿 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
天順八年,上英宗尊諡:
按《明會典》,「天順八年,上英廟尊諡曰『法天立道仁明 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號英宗』。」
憲宗成化 年追諡郕戾王為恭仁康定景皇帝汪妃為景皇后
编辑按《雙槐歲抄》,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廢景泰仍為郕 王,歸西內,皇太后制諭也。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 吳氏仍為宣廟賢妃,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懷獻太 子見濟為懷獻世子。肅孝皇后杭氏及貴妃唐氏俱 革其名號。欽天監奏革除其年號,上曰:「朕心有所不 忍,仍舊書之。」癸丑,郕王薨,葬祭禮如親王,諡曰戾。唐 氏等妃嬪俱賜紅帛自盡以殉葬。成化初、追諡郕戾 王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後汪妃薨,亦追諡景皇后。 成化四年、上英宗后錢氏尊諡。
按《明會典》。「成化四年,上英宗后錢氏尊諡曰『孝莊憲 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
成化二十三年上憲廟及母妃紀氏尊諡。
按《明會典》:成化二十三年,上憲廟尊諡曰「繼天凝道 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廟號憲宗。」〈又〉 追上母妃紀氏尊諡曰「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 聖皇太后。」別建奉慈殿於大內奉安神主。
按《明外史孝穆紀·太后傳》:「太后,憲宗妃,孝宗母也。成 化十一年六月暴薨,賜諡恭恪莊僖淑妃。孝宗即位, 追封淑妃為皇太后,諡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 聖純皇后,遷葬茂陵。」
孝宗弘治四年令不得濫請賜諡
编辑按:《明會典》:「弘治四年令凡乞恩賜諡者,禮部斟酌可 否,務合公論,不許一概比例濫請。」
弘治十五年奏准、親王、郡王勘實定諡、及大臣請諡 者、別為三等。
按《明會典》。「弘治十五年奏准親王行巡撫、巡按等官 覆勘,郡王行本府親王及承奉長史等官覆勘善惡 得實、明白結報,具奏定諡。」〈又〉文武大臣有請諡者,禮 部照例上請。得旨:「行吏、兵二部備查實跡,禮部定為 上、中下三等,以行業俱優者為上,行實頗可者為中, 行實無取者為下,開送翰林院擬諡請旨。」
弘治十七年、上太皇太后周氏尊諡:
按《明會典》,弘治十七年,上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周氏 尊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太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肅周太后傳》,「太后英宗妃,憲宗生母也。 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孝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弘 治十七年三月,太后崩,諡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 承聖睿皇后。孝宗與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議,立 奉」慈殿別祀,不祔廟。遂罷諡,仍稱太皇太后。
弘治十八年、「上孝廟尊諡。」
按《明會典》,「弘治十八年,上孝廟尊諡曰『建天明道誠 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
武宗正德十三年上憲宗后王氏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正德十三年,上憲宗后王氏尊諡曰『孝貞 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
正德十六年、上「武廟尊諡。」
按《明會典》:「正德十六年,上武廟尊諡曰『承天達道英 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廟號武宗』。」
世宗嘉靖二年上皇太后邵氏尊諡
编辑按《明會典》。「嘉靖二年,追上壽安皇太后邵氏尊諡曰『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太后』。」
嘉靖三年、上獻皇帝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三年,上獻皇帝尊諡曰『恭穆獻皇帝。 嘉靖七年,加上獻皇帝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七年,加上獻皇帝尊諡曰『恭睿淵仁 寬穆純聖獻皇帝』。」
嘉靖十二年,敕諡太子曰《哀沖》。
按《續文獻通考》:世宗嘉靖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敕 禮部:「朕今歲仲秋生第一子,即三旬而亡,雖在弱齡, 宜從重長。昨亡,即內殿聞命於祖宗皇考,冊以太子 之名,加諡曰『哀沖』,以言其哀思沖弱之意。」
嘉靖十四年,上武宗后夏氏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十四年,上武宗后夏氏尊諡曰「孝靜 莊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后。」
按《明外史武宗孝靜皇后夏氏傳》:嘉靖十四年正月 崩,議諡。大學士張孚敬曰:「大行皇后,上嫂也,與累朝 元后異,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時曰:「宣用八。」左都御史 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韜等曰:「均帝后也,何殊?」禮部尚 書夏言集眾議,因奏曰:「古人尚質,諡法簡,稱其行。後 人增加,臣子情也。生今世,宜行今制。大行皇后宜如」 列聖元后諡,二四及八,於禮無據。帝不從,命再議。群 臣請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陰數焉。」於是上諡孝靜 莊惠安肅毅皇后。後卒從夏言議,改諡孝靜莊惠安 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后。
嘉靖十五年,改上孝肅、孝穆、孝惠及悼靈四后諡。 按《明會典》:嘉靖八年,祔悼靈皇后陳氏神主於孝惠 太皇太后之側。十五年,上諭禮官,「廟中一帝一后,祔 葬乃有二、三后。」今奉慈三后主既不得祔廟,其遷祔 陵殿享祭。又,以皇太后、太皇太后本子孫尊稱,稱睿 皇后;純皇后又嫌於嫡,改主題皇后,勿書帝諡。乃改 諡孝肅太皇太后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 皇后,奉遷神主於裕陵;孝穆皇太后為「孝穆慈慧恭 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后」,孝惠太皇太后為「孝惠康肅 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后。」又改諡悼靈皇后為孝潔 皇后,奉遷神主於奉先殿之西室,罷奉慈殿祭。 嘉靖十七年,加上高皇帝、高皇后、成祖、睿宗及章聖 皇太后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十七年加上高廟尊諡曰「太祖開天 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 帝」;高皇后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 皇后。」加上文廟尊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 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加上獻皇帝尊諡曰 「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 號「睿宗。」〈又〉加上太祖高皇帝高皇后諡號儀。是歲,上 既尊皇天上帝泰號,遂以其日加上皇祖諡號曰太 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 功高皇帝,高皇后諡號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 育聖至德高皇后。」恭上冊寶於太廟。先期,上親奏告 於皇天上帝,分命大臣告於北郊、太社稷、帝社稷,翰 林院撰祭告文,太常寺辦牲醴,如時祫儀。命捧冊捧 列聖主大臣八員。司設監設冊寶案四於奉天殿,冊 東寶西。設冊寶綵輿四於丹陛上,設香亭於冊寶輿 前。教坊司設《中和樂》大樂。錦衣衛設鹵簿大駕并舉 輿亭官校。司設監及太常寺官設冊寶案於太廟神 座前,設上拜位於殿內正中。至日,上捧皇祖主、中宮 捧高皇后主,助行亞獻。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 上命婦,隨班列東西,近兩廡稍北,障以帷幕。俱先期 由東安門入太廟,候親王功臣設位。兩廡用酒果脯 醢,不奠獻。是日,文武百官先具朝服,於金水橋南,東 西向立。其陪祀文武等官各具祭服,於廟街門北向 立。上冕服御華蓋殿,鴻臚卿奏請「行禮。」導駕官導上 出,至奉天殿,內侍官捧各冊寶置於案,鴻臚寺官舉 案由殿中門出。導駕官導上隨行至丹陛,鴻臚寺官 捧冊寶各置於輿內。錦衣衛官督舉輿上乘板轎出 奉天門,降轎陞輅,侍衛鼓吹如儀。導駕官退。冊寶輿 至金水橋南,文武百官皆跪,候過,興,隨至廟街門退。 冊寶輿入廟街門內,陪祀官皆跪,候過,興。上至太廟 門,降輅冊寶輿至丹陛下。太常寺堂上官二員捧皇 祖冊寶,內侍官二員捧高皇后冊寶,由中門入,至神 御前,東西向立。太常寺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至寢 殿。上捧皇祖主,中宮捧高皇后主,出正殿,陞座。捧主 官捧列聖主去櫃,東西向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 事官各司其事。內贊奏「就位。」典儀唱:「迎神。」樂作。內贊 對引官導上至香案前,三上香訖,復位,四拜。傳贊百 官同。典儀唱:「舉冊寶」,樂作。奏跪,傳贊同。樂暫止。捧冊 官以皇祖冊跪進於上右。上受冊獻訖,仍授捧冊官。 捧冊官以高皇后冊跪進於上左。上受冊獻訖,仍授 捧冊官。捧寶官以皇祖寶跪進於上右。上受寶獻訖, 仍授捧寶官。捧寶官以高皇后寶跪進於上左,上受 寶獻訖,仍授捧寶官。典儀唱「宣冊。」宣冊官二員以次 跪,宣訖,置於案。唱「宣寶。」宣寶官以次跪,宣訖,樂復作內贊奏「俯伏、興、平身。」傳贊同捧主官各恭捧列聖主 陞座。《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樂作。內贊對引官導上 至神御前。奏獻帛、獻爵訖,奏「復位。」捧主官詣各廟上 香,獻帛、爵訖,奏「跪。」傳贊同。贊「讀祝」,讀祝官讀訖,樂作。 俯伏興,平身。傳贊同,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樂作。女 官奏「禮中宮獻太廟爵、皇妃八氏獻八廟爵」,儀同初 獻,惟不讀祝,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樂作,儀同亞獻, 樂止。太常卿唱「賜福胙」,上飲福,受胙訖,俯伏興,復位。 奏「四拜,傳贊同。典儀唱:『徹饌』。」太常卿詣神位前,奏:「禮 畢,請還宮。」內贊奏四拜,傳贊同。捧祝、捧帛,各詣燎位, 樂作樂止,俱如常。禮畢,上捧皇祖主、中宮捧高皇后 主,太常并內侍官捧冊、寶,詣寢殿奉安。捧主官捧列 聖主,各詣寢殿奉安訖,上還宮。大樂、鼓吹振作。〈又〉「改 題高廟神主儀。」先期命題主大臣二員,翰林院撰文, 太常寺備脯醢酒果如常儀。司設監設題主案於太 廟寢殿東西置淨水、刷子、粉盞、筆、硯,設盥盆、帨巾,中 設香案。是日早,免朝。鳴鐘,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公、侯、 駙馬伯、皇親指揮,各具吉服,於廟街門北向序立,候 駕至,陪拜。上具翼善冠、黃袍,乘板輿,至太廟門西,降 輿。太常寺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入寢殿。上就位,上 香,一拜叩頭。畢,至神床前跪。太常卿跪奏:「謹請皇祖、 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神主,恭用奉題。」上詣皇祖 神主前,捧主安於東案上。內侍官詣高皇后神主前, 捧主安於西案上。上復就拜位,北向立。內侍官各洗 去舊字,別塗以粉。中書官重寫題主官東西向立。奉 題訖,上捧皇祖主安於座,內侍官捧高皇后主安於 座,上跪。太常卿跪奏:「謹請皇祖、太祖開天行道肇紀 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神靈上 神主降殿奉享。」又跪奏:「謹請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 天育聖至德高皇后神靈上神主降殿奉享。」上捧皇 祖主,內侍官捧高皇后主,導引官導出正殿,陞神座。 上就拜位,唱「迎神。」內贊、對引官導上至香案前,三上 香訖。奏「復位。」奏「四拜。」傳贊同。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 導引官導上至皇祖神御前、高皇后神御前,各奏「獻 帛」、獻爵。訖,奏「復位。」奏跪。傳贊同。贊「讀祝。」讀訖,奏「俯伏、 興、平身。」傳贊同。典儀唱「行亞獻、終獻禮如常儀。」太常 卿詣神御前跪奏:「禮畢。請還宮。」內贊奏「四拜、興、平身。」 傳贊同。《典儀》唱「捧祝、捧帛、各詣燎位。」內贊奏「禮畢。」上 捧皇祖主、內侍官捧高皇后主詣寢殿奉安訖。導引 官導上出太廟門西、陞輿還宮。〈又〉上成祖文皇帝、睿 宗獻皇帝廟號儀。是歲,上肇舉明堂大享禮,奉皇考 配帝,乃告於郊廟社稷。以九月十一日尊太宗廟號 為成祖,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 孝文皇帝」;尊皇考廟號為睿宗,諡曰「知天守道洪德 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同日異時行禮。先 期四日,太常寺奏致齋,太常卿同光祿卿奏省牲如 常儀。次日,司設監設大次於南郊《外壝》神路之東。又 次日,上常服御奉天門,錦衣衛備隨朝駕。上至南郊, 即大次易服詣圜丘奏告。文武官例該陪祀者,具祭 服於南天門外陪拜。其原遣北郊、太廟、成祖廟、昭群 廟、穆群廟、睿宗廟、社稷壇祭告官,皆以是日具祭服 行禮。先期一日,內侍官設冊寶案四於奉天殿,冊東 寶西設冊寶綵輿四於丹墀內,設香亭於冊寶輿前。 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大樂。錦衣衛設鹵簿大駕并 舉輿亭官校,司設監及太常寺官設冊寶案於成祖 廟、睿宗廟各神座前,設上拜位於二廟殿內正中,設 具服御幄於二廟戟門左。是日早,免朝。鳴鐘,文武百 官具朝服,於金水橋南,東西向序立。文官五品以上, 武官四品以上,六科都給事中、皇親指揮以下千百 戶等官,各具祭服,於廟街門內,北向序立。上冕服御 華蓋殿,鴻臚寺官奏請「行禮。」導駕官導上出至奉天 殿,內侍官捧各冊寶置於案,鴻臚寺官舉案,由殿中 門出,導駕官導上隨行至丹陛下,鴻臚寺堂上官捧 冊寶各置於輿內。上出奉天門,降轎陞輅,侍衛鼓吹 如儀。導駕官退冊寶輿至金水橋南,文武百官皆跪, 候過,興,隨至廟街門退。冊寶輿入廟街門,陪祀官皆 跪,候過,興。上至太廟門,降輅冊寶輿至二廟門外,太 常寺堂上官四員捧冊寶由中門入,至神御前東西 向立,冊東,寶西。陪祀官先赴成祖廟丹墀內,東西序 立。太常寺導引官導上至成祖廟左門,由殿左門入 寢殿左門,請主出正殿奉安。安訖,典儀唱「樂舞生就 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內贊奏「就位。」上就位,迎主上香, 奏「四拜。」俟上至冊寶案前,內贊奏「進冊寶。」捧冊官以 冊跪進於上右。上受冊獻訖,仍授捧冊官置於案。捧 寶官以寶跪進於上左。上受寶獻訖,仍授捧寶官置 於案內。贊奏「宣冊」,太常寺官取冊跪於上右,宣訖,置 於案內。贊奏「宣寶」,太常寺官取寶跪於上左。宣訖,置 於案。俯伏,興,復位,奠帛,行初獻禮。以後俱如常儀。禮 畢,上捧主,太常寺官捧冊寶先行詣寢殿奉安訖,導 引官導上出太廟門東,乘板轎詣睿宗廟。上至廟門 外。降轎至戟門外。太常寺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上冊寶如成廟儀畢。太常卿跪奏「請睿宗獻皇帝謁祖 祔享。」遣官捧神主降座陞輿祔享於太廟。〈又〉「改題成 祖、睿宗神主儀。」先期,司設監設香案於成祖、睿宗二 廟寢殿神龕前,設題主案於東,置淨水刷子、粉盞、筆 墨於上,又設盥盆、帨巾於東。是日早,免朝鳴鐘,文官 三品以上,武官、公、侯、駙馬伯、皇親指揮各具吉服,於 廟街門北向序立,候駕至,陪拜。上具翼善冠、黃袍,乘 板輿,至太廟門右降輿,導引官導入成祖廟左門,由 殿左門入寢殿。上就位,上香,一拜叩頭畢,至神床前 跪。太常卿跪奏「請成祖文皇帝神主恭用奉題。」上詣 神主前,捧主安於東案上。上復就拜位,北向立。內侍 官洗去舊字,別塗以粉,中書官書寫。題主官盥手西 向奉題訖,上捧安於座,跪。太常寺卿跪,奏「請成祖文 皇帝神靈上神主降殿奉享。」上捧神主,導引官導出 正殿,奉安於神座上,就拜位。典儀唱「迎神」,導引官導 上至香案前,三上香訖,奏「復位。」內贊奏「四拜」,傳贊同。 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上至神御前奠獻訖,詣讀祝 位。讀祝官讀訖,奏「俯伏、興、平身。」傳贊同。奏「復位。」典儀 唱「行亞獻禮」,儀同初獻,惟不讀祝。唱「行終獻禮」,儀同 亞獻。太常寺卿詣神御前跪奏「禮畢。請還宮。」內贊奏 「四拜、興、平身。」傳贊同。《典儀》唱「捧祝、捧帛,各詣燎位。」內 贊奏「禮畢。」上捧主詣寢殿奉安。訖。導引官導出太廟 門東,乘板轎至睿宗廟門,降轎。導引官導上由廟左 門入。行禮如成廟儀。禮畢,上還宮。〈又〉《上章聖皇太后 慈諡儀》。前期四日,太常寺奏齋戒三日。至日,遣官奏 告天地、宗廟、社稷,用祝文。香帛、酒果、脯醢如常儀。是 日早,告几筵。設冊寶案於几筵前,冊東寶西。設祝案 於御拜位右。祭前一日,內侍官置冊寶輿、香亭於奉 天門,捧冊寶各置輿中。是日上素冠服御奉天門,內 侍官舉輿,外導駕官導上,隨冊寶輿後降階,升輅外。 導駕官退,百官素服於金水橋南北向立。冊寶輿將 至,百官皆跪。冊寶輿過,興,隨至慈寧宮門外北向立。 太常寺導引官導上至慈寧宮門外,降輅。冊寶輿由 中門進至几筵前丹陛上。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 丹墀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導上至丹陛 上拜位。太常寺官於冊寶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 至几筵前左右北向立。內贊奏「四拜禮。」外鴻臚寺官 傳唱「百官行四拜禮」畢。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入。至 梓宮前。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以冊跪 進於上左。上受冊獻畢,以授捧冊官置於案。奏「進寶」, 捧寶官以寶跪進於上右;上受寶獻畢,以授捧寶官 置於案。奏「宣冊寶」訖,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 「復位。」導引官導上至几筵前。唱「初獻禮。」奏「跪。」傳贊百 官皆跪。奏「獻帛、奠酒。」贊「讀祝」、讀祝官跪於右。讀訖。唱 「亞獻、終獻禮。」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 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傳贊百官同。 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梓宮前,以冊寶授太常寺 官捧入內。導引官導上入內、安冊寶、行叩頭禮。導引 官導上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禮畢。頒詔如常儀。 嘉靖十八年、上睿宗蔣后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十八年,上睿宗后蔣氏尊諡曰「慈孝 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
嘉靖二十年,上《孝宗張后尊諡》。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年,上孝宗后張氏尊諡曰「孝康 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
嘉靖二十七年,上《孝烈皇后諡冊》。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七年,孝烈皇后冊諡儀,先期遣 官告於太廟,用牲醴祝文如常儀。是日上常服御奉 天門,樂設而不作。正副使常服,百官淺色服、黑角帶, 入班行叩頭禮畢,左右侍班,正副使入就拜位,贊『四 拜禮。序班舉節冊案,於正中置定,正副使行五拜三 叩頭禮畢,序班舉案行,正副使後隨』。」鴻臚寺奏禮畢, 上還。百官詣思善門外侍立。節冊至右順門,正副使 捧由正門入,至殿陛上置於案。內贊奏「就位,上香。」贊 「宣冊」,太常寺官取冊,立宣訖,復置於案。贊「禮畢。」贊百 官行四拜禮,退。正副使持節復命。
嘉靖二十八年、賜「莊敬太子諡。」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八年,「莊敬太子喪禮,一諡冊先 期題請欽定大臣二員充正副使,行翰林院擬請諡 號,撰諡冊文、諡寶文、壙志文、祭告文,并該各衙門造 辦諡冊、諡寶、壙志。」欽天監擇吉,先期一日,遣大臣告 於太廟寢。內侍官設節冊寶案於皇太子靈柩前。至 日早,鴻臚寺設節冊寶案於奉天門稍東,百官青衣 黑角帶侍班。正副使各就拜位,候序班舉節冊寶案, 至丹墀中道置定。鳴贊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 舉案,正副使後隨。由左順中門至明德宮。內侍預設 素羞於皇太子靈柩前。正副使捧節冊寶置於案,就 位上香。贊「宣冊寶」,太常寺堂上官立宣訖,復置於案。 贊「禮畢。」正副使捧節復命。次日,《敕諭》禮部、以「《賜諡》頒 示天下。」照例差官齎捧。
====穆宗隆慶元年上世宗及后陳氏尊諡並改加孝烈====孝懿二后及太子翊、釴諡。 按《明會典》,隆慶元年上世廟尊諡曰「『欽天履道英毅 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后陳氏 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又〉嘉靖二 十九年、升祔孝烈皇后於太廟右第四室。隆慶元年、 孝潔皇后祔。乃遷孝烈神主於奉先殿之西夾室。改 題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后。奉安景雲 殿。更名曰《弘孝》。〈又〉進呈《尊諡議文》儀。先是敕諭文武 群臣議上尊諡。至期前一日,鴻臚寺官於宣治門設 諡議文案。是日早,上具衰服御宣治門,捧諡議官立 於階之東,文武百官各具素冠服詣丹墀,贊行四拜 禮,興。禮部官出前跪,奏《進尊諡議文》。奏畢,復位。序班 二員引班首官稍進前,捧諡議官以文授班首官,班 首官受《諡議文》,由中道進。將至御前,序班贊「進《尊諡 議文》。」上起,至《諡議文》案之北。班首官進《諡議文》置於 案。贊跪,百官皆跪。上覽畢,召翰林院官趨至前跪。上 以《諡議文》授翰林院官,命撰諡冊文。翰林院官受訖, 捧從中道出。上復坐。贊俯伏興。班首官與百官俯伏 興。班首官復位。贊行四拜禮畢,序班徹案,上還 尊 諡頒詔儀。先期,鴻臚寺設詔案於皇極殿內東,錦衣 衛設傘蓋於皇極殿前。至日早,百官各具素服、烏紗 帽、黑角帶,於承天門外伺候。上御中極殿,具黑翼善 冠、白素袍、黑犀帶。執事官先行五拜三叩頭禮。鴻臚 寺官奏請陞殿,導駕官導上御皇極殿。鳴鞭訖,序班 舉詔案於殿中,翰林院官捧詔立於左。鳴贊唱「頒詔」, 翰林院官以詔授禮部官。禮部官受詔置於案,序班 舉案,由殿左門出。錦衣衛用傘蓋迎至承天門上。百 官入班,鳴贊唱「四拜」,稱有制,唱跪,開。讀訖,再唱行四 拜禮。鴻臚寺官傳奏禮畢。百官退。詔書迎至禮部,授 使者,頒行天下。〈又〉《加諡孝懿皇后儀》:一、先期題請遣 官持節捧冊寶謁陵園行禮,并改題「神主。」一、先一日, 鴻臚寺設節案,內侍官設冊寶輿、香亭,俱於皇極門 東。一是日早,遣官以加諡孝懿皇后告奉先殿。上具 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絰,親告世宗皇帝几筵,各用祝 文、祭品如常儀。至期,上仍具前冠服御皇極門,百官 俱照常烏紗帽、素服黑角帶入班行叩頭禮畢。左右 侍班序班引遣官入就拜位。序班舉節案於皇極門 正中遣官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舉節案內侍官 舉冊寶輿香亭俱由左階降鴻臚寺奏「禮畢」上還宮。 錦衣衛官校接抬節冊寶輿香亭由午門左門出鼓 樂前導設而不作。遣官隨行至陵園行禮。一是日太 常寺先於陵園陳設祭品如常儀。鴻臚寺設節冊寶 案於享殿內節中冊左寶右。設香案於節案前。內侍 官設主案於殿東置淨水刷子粉盞筆硯盥盆帨巾 等物。候節冊寶輿至陵園由中門入。至享殿前。捧節 冊寶官捧由殿中門入各陳設於案內。贊贊「遣官就 位。」贊「上香。」贊「宣冊」宣冊官取冊立宣訖復置於案。贊 宣寶,宣寶官取寶,立宣訖,復置於案。執事官隨舉主 案於香案前稍東,西向。題主官進至主案前,東立西 向。內侍官至神床跪奏:「謹請孝懿皇后神主恭用奉 題。」內侍官盥手捧主安於案上,洗磨舊字,別塗以粉。 中書官重寫。題主官盥手奉題訖,內侍官奉主安於 神座,跪奏:「謹請孝懿皇后神靈上神主。」內贊贊遣官 奠獻讀祝行禮如常儀。禮畢。內侍官啟匱覆主、奉安 於神座訖。冊寶收貯享殿。次日、遣官持節復命。〈又〉《加 諡憲懷太子靖悼王儀》。前期一日,鴻臚寺官設節案, 內侍官設冊輿二并香亭於皇極門東。是日早,遣官 以冊諡告奉先殿。上具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絰,親告 世宗肅皇帝几筵,各用祝文祭品如常儀。至期,上仍 具前冠服御皇極門。百官俱照常烏紗帽、素服黑角 帶,入班行叩頭禮。畢。左右侍班遣官就拜位。序班舉 節案置於中,贊「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舉節,內侍官 舉冊,輿香亭,俱由左階降。鴻臚寺奏「禮畢,上還。」錦衣 衛。官校接節冊,輿香亭,由午門等左門出,遣官隨行, 至墳園行禮。太常寺先於墳園陳設祭品如常儀。鴻 臚寺設節案於享殿內正中,冊案二於左右,設香案 於節案前。內侍官設主案二於殿東,置淨水刷子、粉 盞、筆、硯、盥盆、帨巾等物。候節冊輿至墳園,由中門進 至享殿前。捧節冊官捧由殿中門入,各置於案。導引 官引遣官至香案前上香。贊「宣冊」、宣冊官取憲懷太 子冊立,宣訖,仍置於案。贊「宣冊」、宣冊官取靖悼王冊 立,宣訖,仍置於案。執事官隨舉主案於香亭前稍東, 西向。題主官進至主案前,東立西向。內侍官二員分 詣神床前,跪啟:「謹請憲懷太子神主,敬用奉題。謹請 靖悼王神主,敬用奉題。」內侍官各盥手,各奉題訖,內 侍官奉主各安於神座,跪啟:「謹請憲懷太子神靈上 神主,謹請靖悼王神靈上神主。」內贊贊遣官奠獻、讀 祝、行禮如常儀。禮畢,內侍官啟匱覆主,奉安於神座 訖。次日、遣官持節復命
按《明外史憲懷太子翊釴傳》:「太子,穆宗長子,母慈聖 太后。生五歲薨,贈裕世子,隆慶元年追諡隆慶四年,定賜諡法。」
按《明會典》,隆慶四年題准:凡冒襲王爵奉旨改正者, 不許一概請諡。凡文武大臣賜諡,亦用二字,與否,取 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從有勞,或以死勤事,特恩 賜諡者,不拘常例。
隆慶六年,上穆宗及后李氏諡。
按《明會典》,「隆慶六年,上穆廟尊諡曰『契天隆道淵懿 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后李氏 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
神宗萬曆元年題准大臣應得諡者公舉酌議題覆補給
编辑按《明會典》:「神宗萬曆元年題准:大臣應得諡者,禮部 仍廣加咨詢,稽覈名實。間有應諡而未經題請,及題 請而未蒙賜諡者,不論遠近,許各該撫按及科道官 從公舉奏,禮部酌議,題覆補給。若不係公舉,子孫自 陳乞補諡者,不行。」
萬曆三年,改題「孝恪皇后」號諡。
按《明會典》:「隆慶六年,孝懿莊皇后升祔。萬曆三年,乃 奉孝烈皇后及孝恪皇太后祔享奉先殿。其神主並 遷於永陵。」改題孝恪神主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 天開聖皇后。」二后神位即以遷詣陵殿之日安於奉 先殿。
萬曆十二年詔:應得諡者,取於公論,不得概與。 按:《明會典》:萬曆十二年題准,凡遇文武大臣應得諡 號者,備查本官生平履歷,必其節概為朝野具瞻,勳 猷係國家休戚,公論允服,毫無瑕疵者,具請上裁。如 行業平常,即官品雖崇,不得概與。
皇清
编辑崇德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崇德元年
上詣
太廟。恭上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孝慈昭憲純德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尊諡。是日早預
行陳設牲牢供物於
太廟神位前。導引官導
上由西階入、轉至東旁、西向立。贊禮官奏「就位。」 上詣正中拜位立。諸貝勒大臣兩旁排立。贊禮官奏
上香導引官導
上陞東階、詣
《太祖武皇帝》。
武皇后香案前奏跪。
上跪。導引官捧香跪進
上受香三上畢。興。由西階下仍至正中拜位立。贊禮
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眾皆隨行。禮畢。贊禮官奏跪。 上跪、眾皆跪。獻帛官二員、捧帛於東旁跪進
上受帛、拱舉授西旁官跪接捧上中階、供正案上。次
獻爵官六員捧爵於東旁跪進
上受爵。次第向上拱舉、授西旁官跪接捧上中階供
正案上。贊禮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眾皆隨行。禮畢。贊禮官奏跪。 上跪。眾皆跪。宣讀官自案上捧舉尊上
《太祖武皇帝》。
武皇后神位於案前跪讀
「尊諡號」畢、興。次將追封二功臣位號告祭
太祖神位前。贊禮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眾皆隨行禮畢。贊禮官奏「禮」
畢
上退立東旁。諸貝勒大臣兩旁排立。捧祝官捧帛爵。
官依次下中階、詣西旁燎爐焚祝帛奠酒畢。贊禮官贊「排班。」
上詣正中拜位立。眾官俱排立。贊禮官奏跪、叩、興。 上行一跪三叩頭禮、興。眾皆隨行。禮畢。
上出、排駕、作樂回宮、眾皆退。次日、諸貝勒大臣率文
武各官上表行「追尊慶賀禮」
順治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順治元年恭上。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尊諡
一前期二日、齋戒如常儀
一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
一祭日早、禮部官陳設供物於
太廟中殿。承祭官至內院、捧舉尊上
諡號牌位。贊引官導至
太廟中殿寶位。上跪安叩頭、出西旁門、至
丹陛上正中、北向立。贊引官贊「跪叩。」 承祭官行跪。
叩禮執事官捧帛詣
太祖武皇后。
「太宗位前、依次供獻。各行一跪一叩頭禮退。」贊引官贊
宣讀尊上
太宗文皇帝祝文。大學士至案前跪。捧祝文至 太祖位前跪。承祭官亦跪。宣讀畢。捧祝文跪安案上。一
叩頭退。承祭官亦叩頭、興。贊引官贊「獻爵。」 捧爵官三員於
《太祖》、
武皇后。
太宗位前、各獻三爵。獻畢。贊引官贊「跪叩。」承祭官行跪。
叩禮。興、轉至西旁東向立。贊引官贊「捧祝帛送燎位。」 捧祝帛官一跪一叩頭。捧祝帛出中門。祝帛焚訖。贊引官贊「禮畢。」 承祭官退。
一是日早、禮部官先陳設供物於
太廟前殿各位前、及功臣位前、俟行奉安禮畢。宗室大
臣捧
太祖位「覺羅尚書。」捧
武皇后位。侍郎捧
太宗,位至
前殿座上跪安各一。叩頭退。贊引官導承祭官至丹陛上西旁東向立。各官在丹墀內兩旁立。鳴贊
官贊進。承祭官進至正中、北向立。各官俱就位立。典儀唱「迎神。」 樂作。贊引官贊跪、叩。承祭官行跪叩禮。各官亦隨行禮。樂止。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 樂作。捧帛官捧帛、執爵官捧爵、於
《太祖》、
武皇后。
太宗位前、次第獻畢。樂止。贊引官贊跪。承祭官及各官
皆跪讀祝。大學士進殿內。捧祝文跪祝案左。宣讀畢。仍捧至
神位前、跪安一叩頭。退。樂作。贊引官贊「叩頭。」承祭官及
各官俱一叩頭興,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 ,樂作;執爵官照前獻畢退,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 ,樂作。執爵官獻爵如亞獻儀畢,樂止。典儀唱「徹饌」 ,樂作;徹畢,樂止。太常寺官進殿內案左,向北跪,奏:「禮畢,請還宮,行三叩頭禮。」 退,樂作。贊引官贊:「跪叩。」 承祭官行跪叩禮。各官亦隨行,禮畢,樂止。典儀唱「捧祝帛送燎位」 ,樂作。承祭官退至西旁向東立。候祝帛過。承祭官仍詣拜位立。祝帛焚訖。贊引官贊「禮畢。」 各退。捧位大臣各詣
神位前跪叩頭。捧至
中殿各位上跪安畢。一叩頭、退
順治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二年,
《太祖武皇帝》。
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告成。恭進
太廟奉安。遣官恭代致祭。如時享儀。
順治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五年。追尊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
皇上親詣
太廟後殿奉安。致祭行禮如時享儀。越三日、行慶賀禮
頒
詔天下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恭上。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尊諡。
上親詣
太廟致祭行禮如時享儀
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順治九年恭進。
《四祖皇帝》。
《四祖妣皇后》:
文皇后玉冊玉寶、於
太廟。遣官恭代致祭行禮如時享儀。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恭上。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尊諡、前期三日、齋戒如常儀。前期一日、遣官告祭
《天地》、
宗廟、
社稷。至日、鑾儀衛陳設大行皇帝鹵簿大駕於
壽皇殿前作樂。內禮儀院設冊寶黃案二於殿門
外、一置正中、一置左旁。鴻臚寺設冊寶黃案二於
太和門外階上、正中設綵輿二於階下。大學士二
員捧冊寶奉安黃案上。一跪三叩頭、興。
皇上具素服、御
太和門。大學士二員各詣黃案前、行「一跪三叩頭。」
禮。捧冊寶奉安輿內、行一跪三叩頭禮。校尉舁冊輿在前、寶輿在後、用御仗二對前引。鴻臚寺官導
上降階陞輦、隨輿後行。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於
協和門外、兩旁排班。俟輿至、跪候過。隨行文武四
品官以上於
東華門外排班。俟輿至、跪候過。隨行輿由景山東
門入至
壽皇殿大門外
上降輦。冊寶輿由中門入、至殿前左旁安設。導引官
導
上由左門入、至殿門外左旁立。王以下、公以上、俱排
立於大門內兩旁。文武四品官以上、俱排立于大門外兩旁。大學士二員至冊寶輿前一跪三叩頭、各捧冊寶置左旁案上。先將絹冊寶置正中案上。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 導引官導
上就拜位立。贊引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贊
引官奏跪
上跪。眾皆跪、奏「進冊。」捧冊大學士從左案捧起跪進。 上受冊、拱獻畢、授右旁。大學士跪接、設於正中案上。
奏「進寶。」 捧寶大學士從左案捧起、跪進
上受寶拱獻畢、授右旁大學士跪接設於正中案上。
奏宣冊,宣冊官詣冊案捧絹冊跪宣畢、仍置案上、一跪三叩頭退。奏宣寶,宣寶官詣寶案,捧絹寶跪宣畢、仍置案上、一跪三叩頭退。贊引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皆隨行禮畢。次
於
梓宮前行致祭禮。贊引官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奏
行初獻禮。捧帛官捧爵官詣
梓宮前獻訖。奏跪。
上跪。眾皆跪。贊讀祝。讀祝官一跪三叩頭。從案上捧
祝文跪讀畢。仍置案上、一跪三叩頭、退。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奏行《亞》
獻禮。捧爵官進獻畢。奏行終獻禮。與亞獻同。獻畢、奏「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捧
絹冊寶官捧祝官捧帛官、俱詣案前、一跪三叩頭。次第捧至
梓宮前爐內焚訖。大學士二員、各行一跪三叩頭禮。捧
香冊香寶導引官導
上詣
梓宮前奉安。奏「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上還宮。眾皆散。次日頒
詔天下
康熙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康熙元年加上。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尊諡。
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 業高皇帝》、
孝慈昭憲純德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后。」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尊諡
曰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 皇帝》。
康熙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年恭上。
慈和皇太后尊諡、為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康熙九年加上。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廟號為
章皇后。
康熙十三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三年。
章皇后玉冊玉寶成。恭進。
太廟奉安。禮部工部捧設行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