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彙考五
北齊〈文宣帝天保二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武成帝河清二則〉
北周〈孝閔帝一則 明帝一則 武帝保定一則 天和三則 建德二則 宣政一則
宣帝大象一則〉
隋〈高祖開皇八則 仁壽一則 煬帝大業二則〉
唐一〈高祖武德三則 太宗貞觀四則 高宗永徽一則 顯慶一則 乾封二則 中
宗嗣聖四則 景龍一則 睿宗先天一則〉
禮儀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天地祀典部彙考五
编辑北齊
编辑文宣帝天保元年五月即皇帝位於南郊柴燎告天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武定八年夏五月帝如鄴甲寅進相國總百揆加九錫殊禮景辰魏帝遣兼太保
编辑彭城王韶等致冊命,奉皇帝璽綬禪位,百寮勸進。戊 午,乃即皇帝位於南郊,升壇,柴燎告天。是日,京師獲 赤雀,獻於南郊。事畢還宮,大赦天下。改武定八年為 天保元年。
天保二年。春正月辛亥。有事於圓丘。以神武皇帝配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圓丘方澤並三年一祭,謂之 禘祀。圓丘在國南郊,丘下廣輪二百七十尺,上廣輪 四十六尺,高四十五尺。三成,成高十五尺。上中二級, 四面各一陛。下級方維八陛,周以三壝,去丘五十步, 中壝去內壝,外壝去中壝,各二十五步,皆通八門。又 為大營於外壝之外,輪廣三百七十步,其營壍廣一」 十二尺,深一丈,四面各通一門。又為燎壇於中壝之 外,當丘之景地,廣輪三十六尺,高三尺,四面各有陛。 方澤為壇,在國北郊,廣輪四十尺,高四尺,面各一陛。 其外為三壝,相去廣狹同圓丘。壝外大營,廣輪三百 二十步,營壍廣一十二尺,深一丈,四面各通一門。又 為瘞坎於壇之壬地,中壝之外,廣深「一丈二尺,圓丘 則以蒼璧束帛。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於其上,以高 祖神武皇帝配,五精之帝從祀於其中。丘面皆內向。」 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祿、風師、 雨師靈星,於下立為眾星之位,遷於內壝之中,合用 蒼牲。九夕牲之旦,太尉告廟,陳幣於神武廟,訖,埋於 兩楹間焉。皇帝初獻,「太尉,亞獻光祿,終獻司徒獻五 帝,司空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常丞已下薦眾星。 方澤,則以黃琮束帛。夏至之日,禘崑崙皇地祇於其 上,以武明皇后配其神州之神:社稷,岱、岳、沂鎮、會稽 鎮、云云山、亭亭山、蒙山、羽山、嶧山、崧岳、霍岳、衡鎮、荊 山、內方山、大別山、敷淺原山、桐柏山、陪尾山、華岳、太 岳鎮積石山、龍門山、江山、岐山、荊山、嶓冢山、壺口山、 雷首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西傾、朱圉山、鳥鼠同 穴山、熊耳山、敦物山、蔡蒙山、梁山、崏山、武功山、太白 山、恆岳、醫無閭山鎮:陰山、白登山、碣石山、太行山、狼 山、封龍山、漳山、宣務山、閼山、方山、苟山、狹龍山、淮水、 東海、泗水、沂水、淄水、濰水、江水、南海、漢水、穀水、洛水、 伊水、漾水、沔水、河水、西海、黑水、澇水、渭水、涇水、鄷水、 濟水、北海、松水、京水、桑乾水、漳水、呼沲水、衛水、洹水、 延水並從祀。」其神州位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位赤 陛之西,未地。稷位白陛之南,庚地。自餘並內壝之內, 內向各如其方,合用牲十二,儀同圓丘。其後諸儒定 禮,圓丘改以冬至云。其南北郊,則歲一祀,皆以正月 上辛。南郊為壇於國南,廣輪三十六尺,高九尺,四面 各一陛。為三壝,內壝去壇二十五步,中壝、外壝相去 如內壝,四面各通一門。又為大營於外壝之外,廣輪 二百七十步。營壍廣一丈,深八尺,四面各一門。又為 燎壇於中壝之外景地,廣輪二十七尺,高一尺八寸, 四面各一陛。「祀所感帝靈威仰於壇,以高祖神武皇 帝配。」禮用四圭有邸,幣各如方色。其上帝及配帝各 用騂。特牲一儀,燎同圓丘。〈又〉後齊五郊,迎氣,為壇,各 於四郊。又為黃壇於未地。所祀天帝及配帝、五官之 神同梁。其玉帛牲各以其方色,其儀與南郊同。帝及 后各以夕牲日之旦,太尉陳幣,告請其廟,以就配焉。 其從祀之官,位皆南陛之東,西向。壇上設饌畢,太宰 丞設饌於其座。亞獻畢,太常少卿乃於其所獻,事畢, 皆撤。又云,「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門外之東,造青土牛 兩頭,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登青幡於青 牛之傍焉。
孝昭帝皇建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圓丘
编辑按:《北齊書孝昭帝本紀》云云。
武成帝河清元年春正月祀南郊
编辑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河清元年「春正月乙亥,車駕 至自晉陽。辛巳,祀南郊。」
河清二年。春正月。丁丑。以武明皇后配祭北郊 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北郊,為壇如南郊壇為瘞坎如 方澤坎,祀神州神於其上,以武明皇后配,禮用兩圭有邸,各用黃牲一。儀瘞如北郊。」
北周
编辑孝閔帝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柴燎告天壬寅祀圓丘癸卯祀方丘辛亥祀南郊
编辑按《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柴 燎告天。壬寅,祠圓丘,詔曰:『予本自神農,其於二丘,宜 作厥主。始祖獻侯,啟土遼海,肇有國基,配南北郊。文 考德符五運,受天明命,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廟為太 祖。癸卯,祠方丘。辛亥,祠南郊』。」
明帝元年九月甲子即天王位冬十月乙酉祠圓丘丙戌祠方丘十一月丁未祠圓丘
编辑按:《周書明帝本紀》云云。
武帝保定元年春正月庚戌祀圓丘壬子祀方丘甲寅祠感生帝於南郊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元年三月丙午祠南郊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二年春正月丁亥,初立《郊丘壇壝制度》。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禮儀志》:「後周憲章姬周,祭祀之式,多依《儀禮》 司量掌為壇之制,圓丘三成,成崇一丈二尺,深二丈, 上徑六丈,十有二階,每等十有二節,在國陽七里之 郊。圓壝徑三百步,內壝半之。方一成,下崇一丈,徑六 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八方,方一階,階十級,級一 尺。方丘在國陰六里之郊,丘一成,八方,下崇一丈,方 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方一階,尺一級。其壝八 面,徑百二十步內壝半之。」南郊為方壇於國南五里, 其崇一丈二尺,其廣四丈,其壝方百二十步內壝半 之。神州之壇,崇一丈,方四丈,在北郊方丘之右,其壝 如方丘。其祭圓丘及南郊,並正月上辛。圓丘則以其 先炎帝神農氏配昊天上帝於其上。五方上帝、日月、 內官、中官、外官、眾星,並從祀。皇帝乘蒼輅,載元冕,備 大駕而行,預祭者皆蒼服。南郊,以始祖獻侯莫那配, 所感帝靈威仰於其上。北郊方丘,則以神農配后地 之祇,神州則以獻侯莫那配焉。其用牲之制:祀昊天 上帝,祭皇地祇及五帝、日、月、五星、十二辰、四望、五官, 各以其方色毛。宗廟「以黃,社稷以黝,散祭祀用純,表 狢、桀禳用龐。」〈又〉後周五郊壇,其崇及去國如其行之 數,其廣皆四丈,其方俱百二十步,內壝皆半之,祭配 皆同。
天和三年春正月辛丑,祠南郊。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二年春正月辛丑祠南郊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六年夏五月己丑,祠方丘。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宣政元年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秋七月丙午祠圓丘戊申祠方丘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宣帝本紀》」云云。
宣帝大象元年除刑書大醮告天
编辑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四月壬午,大醮於正武 殿。初,高祖作《刑書要制》,用法嚴重。及帝即位,以海內 初平,恐物情未附,乃除之。至是,大醮於正武殿,告天 而行焉。」
隋
编辑高祖開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遣使告天於南郊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 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 柴燎告天,大赦,改元。」
開皇 年,定圓丘、方丘祀典。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按《禮儀志》:「高祖受命,欲新 制度,乃命國子祭酒辛彥之議定祀典,為圓丘於國 之南,太陽門外道東二里。其丘四成,各高八尺一寸, 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又三成廣十丈,四成 廣五丈。再歲冬至之日,祀昊天上帝於其上,以太祖 武元皇帝配五方上帝、日月五星。內官四十二座,次 官一百三十六座,外官一百一十一座,眾星三百六 十座,並皆從祀上帝。日月在丘之第二等,北斗、五星、 十二辰、河漢、內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 第四等,外官在內壝之內,眾星在內壝之外。」其牲,上 帝、配帝用蒼犢二,五帝、日月用方色犢各一,五星已 下用羊豕各九。為方丘於宮城之北十四里。其丘再 成,成高五尺,下成方十丈,上成方五丈。夏至之日,祭 皇地祇於其上,以太祖配。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 柱州、營州、咸州、陽州、九州山海川林澤丘陵、墳衍原 隰,並皆從祀地祇及配帝。在壇上用黃犢二。神州、九 州神座於第二等八陛之間。神州東南方迎州,南方 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營州,北方, 咸州;東北方,陽州,東方,各用方色犢一。九州山海已 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間。其冀州山林川澤、丘陵墳衍於壇之南少西,加羊豕各九。」南郊,為壇於國之南,太 陽門外道西一里,去宮十里。壇高七尺,廣四丈。孟春 上辛,祠所感帝赤熛怒於其上,以太祖武元皇帝配。 其禮:四圭有邸,牲用騂犢二。「北郊孟冬祭神州之神, 以太祖武元皇帝配」,牲用犢二。凡大祀,齋官皆於其 晨集尚書省受誓戒,散齋四日,致齋三日。祭前一日, 晝漏上水五刻,到祀所,沐浴著明衣,咸不得聞見衰 絰哭泣。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 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 「風伯、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大祀養牲在滌 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其牲方色難備者,聽以純 色代告。祈之。牲者不養。祭祀犧牲不得捶扑,其死則 埋之。初,帝既受周禪,恐黎元未愜,多說符瑞以耀之。 其或造作而進者,不可勝計。〈又〉隋五時迎氣,青郊為 壇。「國東春明門外道北,去宮八里,高八尺。赤郊為壇。 國南明德門外道西,去宮十三里,高七尺。黃郊為壇。 國南安化門外道西,去宮十二里,高七尺。白郊為壇。 國西開遠門外道南,去宮八里,高九尺。黑郊為壇宮 北十一里丑地高六尺」,並廣四丈。各以四方立日。黃 郊以季夏土王日祀其方之帝,各配以「人帝,以太祖 武元帝配。」五官及星、三辰、七宿,亦各依其方從祀。其 牲依方色,各用犢二,星辰加羊豕各一。其儀同南郊。 其岳、瀆鎮海,各依五時迎氣日,遣使就其所祭之以 太牢。
開皇三年「夏五月辛酉,有事於方澤。」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四年春正月辛未,有事於南郊。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十年冬十一月辛丑有事於南郊。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十二年冬十一月辛亥有事於南郊。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十三年春正月壬子親祀《感生帝》。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十八年冬十一月癸未有事於南郊。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仁壽元年冬十一月己丑有事於南郊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按《禮儀志》:「仁壽元年冬至, 祠南郊,置昊天上帝及五方天帝位並於壇上,如封 禪禮。板曰:『維仁壽元年,歲次作噩,嗣天子臣堅敢昭 告於昊大上帝,璇璣運行,大明南至。臣蒙上天恩造, 群靈降福,撫臨率土,安養兆人。顧惟虛薄,德化未暢, 夙夜憂懼,不敢荒怠。天地靈祇,降錫休瑞,鏡發區宇, 昭』」彰耳目。爰始登極,蒙授龜圖,遷都定鼎,醴泉出地。 平陳之歲,龍引舟師,省俗巡方,展禮東岳,盲者得視, 瘖者得言,復有躄人,忽然能步。自開皇已來,日近北 極,行於上道,晷度延長,天啟太平。獸見一角,改元仁 壽,楊樹生松,石魚彰合符之徵,玉龜顯永昌之慶。山 圖石瑞,前后繼出,皆載臣姓名,褒紀國祚。經典諸緯, 爰及玉龜,文字義理,逓相符會。宮城之內,及在山谷, 石變為玉,不可勝數。桃區一嶺,盡是琉璃。「黃銀出於 神山,碧玉生於瑞巘。多楊山響,三稱國興;連雲山聲, 萬年臨國。野鵝降天,仍住池沼。神鹿入苑,頻賜引導; 騶虞見質,遊驎在野。鹿角生於楊樹,龍湫出於荊谷。 慶雲發彩,壽星垂耀,宮殿樓閣,咸出靈芝,山澤川原, 多生寶物,威香散馥,零露凝甘。」敦煌烏山,黑石變白; 弘祿巖嶺,石華遠照。元狐元豹,白兔白狼,赤雀蒼烏, 野蠶天豆,嘉禾合穗,珍木連理,神瑞休徵,洪恩景福, 降賜無疆,不可具紀。此皆昊天上帝,爰降明靈,矜愍 蒼生,寧靜海內,故錫茲嘉慶,咸使安樂,豈臣微誠所 能上感?「虔心奉謝,敬薦玉帛犧齊,粢盛庶品,燔祀於 昊天上帝,皇考太祖武元皇帝配神作主。」
煬帝大業元年孟春祀感帝孟冬祀神州改以高祖文帝配其餘並用舊禮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云云。
大業十年冬十一月乙巳有事於南郊。
按《隋書煬帝本紀》云云。按《禮儀志》。「大業十年。冬至 祀圓丘。帝不齋於次。詰朝備法駕。至便行禮。是日大 風。帝獨獻上帝。三公分獻五帝。」
唐
编辑高祖武德元年即皇帝位告於南郊
编辑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於 太極殿,命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改元。」
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於南郊。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 帝於圜丘,以景帝配。其壇在京城明德門外道東二 里。壇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 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每祀則昊天上帝 及配帝設位於平座,藉用稿秸,器用陶匏。五方上帝、 日月、內官、中官、外官及眾星,並皆從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壇之第二等。內五星以下官五十五座, 在壇之第三等;二十八宿已下中官一百三十五座, 在壇之第四等;外官一十二座,在壇下外壝之內;眾 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其牲,上帝及配帝用蒼 犢二,五方帝及日月用方色犢各一,內官已下加羊 豕各九。夏至祭皇地祇於方丘,亦以景帝配。其壇在 宮城之北十四里。壇制再成,下成方十丈,上成五丈。 每祀則地祇及配帝設位於壇上。神州及五嶽、四鎮、 四瀆、四海、五方、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並皆從祀。 神州在壇之第二等,五嶽已下三十七座,在壇下外 壝之內。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其牲,地祇及配帝用 犢三,神州用黝犢一,嶽鎮已下,加羊豕各五。「孟春辛 日,祈穀,祀感帝於南郊,元帝配,牲用蒼犢二。孟夏之 月,雩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景帝配」,牲用蒼犢二。五方 上帝、五人帝、五官帝並從祀,用方色犢十。季秋,祀五 方天上帝於明堂,元帝配,牲用蒼犢二。五人帝、五官 帝並從祀,用方色犢十。孟冬,祭神州於北郊,景帝配, 牲用黝犢二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告於南郊。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太宗本紀》,「武德九年八 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遣裴寂告於南郊。」
太宗貞觀二年十一月辛酉有事於南郊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按《禮樂志》:自周衰,禮樂壞 於戰國,而廢絕於秦。漢興,六經在者皆錯亂散亡雜 偽,而諸儒方共補緝,以意解詁,未得其真,而讖緯之 書出以亂經矣。自鄭元之徒號稱大儒,皆主其說,學 者由此牽惑沒溺,而時君不能斷決,以為有其舉之 莫可廢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論,至於紛然而莫知所 止。《禮》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元以為天皇大 帝者,北辰耀魄寶也。又曰:「兆五帝於四郊。」此五行精 氣之神也。元以為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黃帝含 樞紐、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紀者,五天也。由是有六 天之說,後世莫能廢焉。唐初《貞觀禮》,冬至祀昊天上 帝於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靈威仰「於南郊以祈 穀,而孟夏雩於南郊,季秋大享於明堂,皆祀五天帝, 其配神之主。」貞觀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元 帝惟配感帝。
按杜佑《通典》,武德、貞觀之制,大享之外,每歲立春、立 夏、季夏、立秋、立冬郊祀並依《周禮》。其配食及星辰從 祀亦然。每郊帝及配座,用方色犢各一,籩、豆各四,簠、 簋、㽅、俎各一。句芒以下五星、三辰、七宿,牲用少牢,每 籩、豆、簠、簋、俎各一。其從祀諸座,近古皆有之,不悉載。 貞觀中,奉高祖配圜丘,元皇帝配感帝,餘依武德制。 貞觀五年冬十一月丙子。有事於南郊。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有事於南郊。」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七年。「冬十一月己卯。有事於南郊。」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七年十月甲寅詔曰:「朕聞上靈 之應,疾於影響;茂祉之興,積於年代。朕嗣膺寶曆,君 臨區宇,憑宗社之介福,賴文武之同心,時無風塵之 警,野有京坻之積,厚地降祉,貞石表祥,營翠色而流 光,發素質而成字,前紀厥功之德,次陳卜年之永,後 述儲貳之美,並名字昭然,楷則相次,曠代之所未聞, 故老之所未睹。猥以寡德,虔奉成命,緬維往載,良增 兢惕。自天之佑,豈惟一人;無疆之福,方覃九土。自非 大報泰壇,稽首上帝,則靡申奉天之志,寧副臨下之 心?」今年冬至,有事南郊,所司率繇舊典。十一月己卯, 有事於南郊,太宗升壇,皇太子從奠。於時累日陰雪, 是旦猶雲霧晦冥。及太宗升壇,煙氛四散,風景清朗, 文物昭映。禮畢,祝官讀《謝天瑞文》曰:「嗣天子臣諱,敢 昭告於昊天上帝諱纂承鴻基,君臨宇縣。夙興旰食, 無忘於政道;導德齊禮,良愧於前聖。爰有成命,表貞 瑞石,文字昭然,曆數惟永。既旌高廟之業,又錫眇身 之祚,逮於皇太子某,亦降禎符,並具紀姓氏,兼列名 字。仰瞻雲漢,實銘大造,俯惟寡薄,彌增寅懼。敢因大 禮,重薦玉帛,上謝明靈之貺,以申祗慄之誠。皇太子 某亦恭至泰壇,虔拜於蒼昊,庶因眷祐之德,永膺無 疆之休。」初,十六年太宗遣刻受命元玉璽,白玉為螭 首,其文云:「皇天景命,有德者昌。」並神筆隸書,然後鐫 勒。是日,侍中負之以從。
高宗永徽二年冬十一月有事於南郊以高祖配於圜丘太宗配於明堂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二年冬十一月辛酉,有事於 南郊。按《禮樂志》,高宗永徽二年,以太宗配祀明堂, 而有司乃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太尉長 孫無忌等與禮官議,以謂自三代以來,歷漢魏晉宋, 無父子同配於明堂者。《祭法》曰:「周人禘嚳而郊稷,祖 文王而宗武王。」鄭元以祖宗合為一祭,謂祭五帝五
神於明堂,以文武共配。而王肅駮曰:「古者祖功宗德自是不毀之名,非謂配食於明堂。《春秋傳》曰:『禘郊祖、宗,報五者,國之典祀也』。以此知祖宗非一祭。」於是以 高祖配於圜丘,太宗配於明堂。
顯慶二年詔南郊祈穀孟夏雩明堂大享專祭昊天上帝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高宗時,禮官以 謂太史圜丘祭昊天上帝在壇上,而耀魄寶在壇第 一等,則昊天上帝非耀魄寶可知。而祠令及《顯慶禮》 猶著六天之說。顯慶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與禮官 等議曰:「六天出於緯書,而南郊、圜丘一也,元以為二 物。郊及明堂,本以祭天,而元皆以為祭太微五帝。《傳》 曰:『凡祀,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郊祀后稷,以祈農事。 而元謂周祭感帝靈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穀。皆繆 論也。由是盡黜元說,而南郊祈穀、孟夏雩明堂大享, 皆祭昊天上帝。按《蕭德言傳》,德言子子儒,字文舉, 高宗時為奉常博士。初,太尉長孫無忌等議祠令及 禮,用鄭元六天說,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太微感帝、 明堂太徽五帝,直據緯為說,不指蒼旻為天,而以昊 天帝當北辰耀魄,寶郊、明堂當太微五帝。唐家祀圜 丘,太史所上圖,昊天上帝外,自有北辰令。李淳風曰: 「昊天上帝位於壇北,辰斗列第二垓。」與緯書駮異。司 馬遷《天官書》,「太微宮五精之神,五星所奉,有人主象, 故名曰帝。」猶房心有天王象,安得盡為天乎?日月麗 乎天,草木麗乎地。以日月為天,草木為地,昧者不信 也。《周官》兆五帝四郊,又有祀五帝,皆不言天,知太微 之神非天也。經稱「郊祀后稷」,王肅以郊圓丘為一,元 析而二之,曰圜丘,曰郊,非聖人意。今祠令固守元說, 與著式相違,宜有刊正。且《經》嚴父莫大於配天,宗祀 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明堂之祀天也,星不足配之 矣。《月令》「孟春祈穀上帝,春秋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 郊后稷以祈農。《詩》春夏祈穀於上帝,皆祭天也。著之 感帝,尢為不稽?請四郊迎氣,祀太微五帝,郊明堂,罷 六天說,止祀昊天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 載經,請止一祠。」詔曰:「可。」
按《舊唐書禮儀志》:顯慶二年七月,禮部尚書許敬宗 與禮官等又奏:議據《祠令》及新禮,並用鄭元六天之 議,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太微感帝,明堂祭太微 五帝。謹按鄭元此義,唯據緯書所說,六天皆謂星象, 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謂圜丘 所祭昊天上帝為北辰星曜魄寶。又說《孝經》郊祀后 稷以配天,及明堂嚴父配天,皆為太微五帝。考其所 說,舛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麗於天,百穀草木麗於 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 地。《毛詩傳》云:元氣昊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則稱蒼 天。此則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曰 兩儀,天尚無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肅群儒,咸駁此議。 又檢太史《圓丘圖》,昊天上帝座外,別有北辰座,與鄭 義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風等狀,「昊天上帝圖位自在 壇上,北辰自在第二等,與北斗並列,為星官內座」之 旨不同。鄭元據緯書所說,此乃羲和所掌,觀象制圖, 推步有徵,相沿不謬。又按《史記天官書》等,太微宮有 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矣。」其又以五方帝、 五帝、五官從祀,籩豆之數,同於雩祀皇地祇於方丘, 以高祖配。其從祀神州已下六十八座,同貞觀之禮。 地祇配帝,籩豆如圜丘之數。神州籩豆各四,簋、簠、㽅 俎各一;五岳、四鎮、四海、四瀆、五方山林川澤等三十 七座,每座籩豆各二,簋簠各一。五方五帝,丘陵墳衍 原隰等三十座,籩、豆、簋、簠、㽅、俎各一。立冬祭神州於 北郊,以太宗配,二座,籩、豆各十二,簋、簠、㽅、俎各一。自 冬至圜丘已下,餘同貞觀之禮。
乾封元年詔祈穀復祀感帝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乾封初,高宗東封迴,又詔依舊祀 感帝及神州。司禮少常伯郝處俊等奏曰:「顯慶新禮 廢感帝之祀,改為祈穀。昊天上帝,以高祖太武皇帝 配。檢舊禮,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神州。今既奉敕,依 舊祭感帝,今改祈穀為感帝,以高祖太武皇帝配神 州。又高祖依新禮見配圜丘昊天上帝及方丘皇地」 祇,若更配感帝神州,便恐有乖古禮。按《禮記祭法》云: 「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殷 人禘嚳而郊冥,周人禘嚳而郊稷。」鄭元注云:「禘謂祭 上帝於南郊。」又按《三禮義宗》云:「夏正郊天者,王者各 祭所出帝於南郊。」即《大傳》所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 出,以其祖配之」是也。此則禘須遠祖,「郊須始祖。」今若 禘郊同用一祖,恐於典禮無所據。其神州十月祭者, 十月以陰用事,故以此時祭之。依檢更無故實。按春 秋啟蟄而郊,鄭元注《禮》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又《三 禮義宗》云:「祭神州法,正月祀於北郊。請依典禮以正 月祭者,請集奉常博士及司成博士等總議定奏聞。」 其靈臺、明堂,檢舊禮用鄭元義,仍祭五方帝;新禮用 王肅義。又下詔依鄭元義祭五天帝,其雩及明堂並準敕祭祀。於是奉常博士陸遵楷、張統師、權無二、許 子儒等議稱:「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漢光武正月辛未, 始建北郊。咸和中,議北郊同用正月,然皆無指。據。武 德來《禮令》,即用十月,為是陰用事,故於時祭之。請依 舊十」月致祭。
乾封二年,詔「明堂兼祀昊天上帝及五帝,高祖、太宗 並配。」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乾封二年詔圜 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皆以高祖、太宗並配。」
按《舊唐書禮儀志》:乾封二年十二月詔曰:「夫受命承 天,崇至敬於明祀;膺圖纂籙,昭大孝於嚴配。是以薦 鰷。」「於清廟,集振鷺於西雍,宣《雅》《頌》於太師,明肅恭 於考室」,用能紀配天之盛業,嗣積德之鴻休,永播英 聲,長為稱首。周京道喪,秦室政乖,禮樂淪亡,典經殘 滅。遂使漢朝博士,空說六宗之文;晉代鴻儒,爭陳七 祀之議。或同昊天於五帝,分感帝於五行。自茲以降, 遞相祖述,異論紛紜,是非莫定。朕以寡薄,嗣膺丕緒, 肅承「禋祀,明發載懷,虔奉宗祧,寤寐興感。每惟宗廟 之重,尊配之儀,思革舊章,以申誠敬。」高祖太武皇帝 撫運膺期,創業垂統,拯庶類於塗炭,寘懷生於仁壽。 太宗文皇帝德光齊聖,道極幾神,執銳披堅,櫛風沐 雨,勞形以安百姓,屈己而濟四方,澤被區中,恩覃海 外,乾坤所以交泰,品物於是咸亨,掩元關而開疆,指 青丘而作鎮,巍巍蕩蕩,無得名焉。《禮》曰:「化人之道,莫 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 內生於心也。是以惟賢者乃能盡祭之義。況祖功宗 德,道冠百王,盡聖窮神,業高千古。自今以後,祭圜丘、 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等祠,高祖太武皇帝、太宗文皇 帝崇祀,仍總祭昊天上帝及五帝於明堂。庶因心致 敬,獲展虔誠,宗祀配天,永光鴻烈。」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詔郊丘諸祠以高祖太宗高宗並配
编辑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乾封二年,詔圓 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皆以高祖、太宗並配。則天垂 拱元年詔有司議,而成均助教孔元義、太子右諭德 沈伯儀、鳳閣舍人元萬頃、范履冰議皆不同,而卒用 萬頃、履冰之說。」由是郊丘諸祠常以高祖、太宗、高宗 並配。
按《舊唐書禮儀志》:則天臨朝,垂拱元年七月,有司議 圜丘、方丘及南郊、明堂嚴配之禮。成均助教孔元義 奏議曰:「謹按《孝經》云:『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 天。明配尊大,昊天是也。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 天,與之相配,行孝之大,莫過於此,以明尊配之極也。 乂《易》云:『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鄭』」 元注:「上帝,天帝也。」故知昊天之祭,合祖考並配。請奉 太宗文武聖皇帝、高宗天皇大帝配昊天上帝於圜 丘,義符《孝經》《周易》之文也。神堯皇帝肇基王業,應天 順民,請配感帝於南郊。義符《大傳》之文。又《祭法》云:「祖 文王而宗武王。」祖,始也;宗,尊也。所以名祭為尊始者, 明一祭之中有此二義。又《孝經》云:「『宗祀文王於明堂』。 文王言祖而云宗者,亦是通武王之義。故明堂之祭, 配以祖考。請奉太宗文武聖皇帝、高宗天皇大帝配 祭於明堂,義符《周易》及《祭法》之文也。」太子右諭德沈 伯儀曰:「謹按《禮》,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 堯。夏后氏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 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 武王。」鄭元注云:「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 昊天於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 堂曰祖宗。」伏尋嚴配之文,於此最為詳備。虞夏則退 顓頊而郊嚳,殷人則捨契而郊冥。去取既多,前後乖 次。得禮之序,莫尚於周。禘嚳郊稷,不間於二王;明堂 宗祀,始兼於兩配,咸以文王父子殊別。文王父,上主 五帝;武王對父,下配五神。《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 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 帝,不言嚴父武王以配天,則武王雖在明堂,理未齊 於配祭;既稱宗祀,義獨主於尊嚴。雖同兩祭,終為一 主。故《孝經緯》曰:「后稷為天地主,文王為五帝宗也。」必 若一神兩祭,便則五祭十祠,薦獻頻繁,禮虧於數。此 則神無二主之道,禮崇一配之義。竊尋貞觀、永徽,共 尊專配,顯慶之後,始創兼尊,必以順古而行,實謂從 周為美。高祖神堯皇帝請配圜丘、方澤,太宗文武聖 皇帝請配南郊北郊,高宗天皇大帝德邁九皇,功開 萬㝢,制禮作樂,告禪昇中。「率土共休,普天同賴。竊惟 莫大之孝,理當總配五天。」鳳閣舍人元萬頃、范履冰 等議曰:「伏惟高祖神堯皇帝鑿乾搆象,闢土開基;太 宗文武聖皇帝紹統披元,循機闡極。高宗天皇大帝 弘祖宗之大業,廓文武之宏規,三聖重光,千年接旦。 神功睿德,罄圖牒而難稱;盛烈鴻猷,超古今而莫擬。 豈徒錙銖」堯、舜,糠秕殷、周而已哉!謹按見行禮,昊天 上帝等祠五所,咸奉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帝 兼配。今議者引《祭法》《周易》《孝經》之文,雖近稽古之辭殊失因心之旨。但子之事父,臣之事君,孝以成志,忠 而順美。竊以兼配之禮,特稟先聖之懷,爰取訓於前 規,遂申情於大孝。《詩》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易》曰: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敬尋厥旨,本合斯義。今若遠 摭遺文,近乖成典,拘常不變,守滯莫通,便是臣黜於 君,遽見郊丘之位;下非於上,靡遵弓劍之心。豈所以 申太后哀感之誠,徇皇帝孝思之德。慎終追遠,良謂 非宜,嚴父配天,寧當若是?伏據見行禮,高祖神堯皇 帝、太宗文武聖皇帝今既先配「五祠,理當依舊無改。 高宗天皇大帝齊尊曜魄,等邃含樞,闡二葉之宏基, 開萬代之鴻業,重規疊矩,在功烈而無差;享帝郊天, 豈祀配之有別。請奉《高宗天皇大》帝歷配五祠。」制從 萬頃議。自是郊丘諸祠皆以三祖配。
嗣聖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敕:「郊祀惟昊天上帝稱天,五帝 皆稱帝。」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永昌元年敕: 「天無二稱,帝是通名。承前諸儒互生同異,乃以五方 之帝亦謂為天。假有經傳互文,終是名實未當,稱號 不別,尊卑相渾。自今郊祀之禮,惟昊天上帝稱天,自 餘五帝皆稱帝。」
嗣聖十二年。〈即武后天冊萬歲元年〉加號、改元,合祭天地於南 郊,以周二祖並配,如《乾封禮》。
按《唐書武后本紀》,「天冊萬壽元年九月甲寅,祀南郊, 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改元。」按《禮樂志》:「古 者祭天於圓丘,在國之南。祭地於澤中之方丘,在國 之北。所以順陰陽,因高下,而事天地,以其類也。」其方 位既別,而其燎壇瘞坎樂舞變數亦皆不同,而後世 有合祭之文。則天天冊萬歲元年,親享南郊,始合祭 天地。
按《舊唐書禮儀志》:「則天革命,天冊萬歲元年,加號為 天冊金輪大聖皇帝,親享南郊,合祭天地。以武氏始 祖周文王追尊為始祖文皇帝,后考應國公追尊為 無上孝明高皇帝亦以二祖同配,如乾封之禮。 嗣聖十九年。」〈即武后長安二年〉十一月祀南郊,大赦賜酺三 日。
按:《唐書武后本紀》云云。
景龍三年冬十一月乙丑有事於南郊以皇后為亞獻
编辑按:《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景龍三年十一月,親祀南郊。初將 定儀注,國子祭酒祝欽明希旨上言,后亦合助祭。遂 奏議曰:『謹按《周禮》,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享』。又 內司服職:『掌王后之六服,凡祭祀供后之衣服』。又《祭 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據此諸文,即知皇后合 助皇帝祀天神、祭地祇明矣。望請別修助祭儀注」同 進,上令宰相與禮官議詳其事。太常博士唐詔蔣欽 緒建議云:「皇后南郊助祭,於禮不合。但欽明所執,是 祭宗廟禮,非祭天地禮。按漢、魏、晉、宋及後魏、齊、梁、隋 等歷代史籍,興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禮,史不闕 書,並不見皇后助祭之事。又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 武聖皇帝、高宗天皇大帝南郊祀天」,並無皇后助祭 之禮。尚書右僕射韋巨源又協同欽明之議。上遂以 皇后為亞獻,仍補大臣李嶠等女為齋娘,執籩豆焉。 時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陰陽人盧雅、侯藝等請 奏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為吉會。時右臺侍御史 唐紹奏曰:「《禮》所以冬至祀圓丘於南郊,夏至祭方澤 於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極於南北之際也。日北極 當晷度循半,日南極當晷度環周。是日一陽交生,為 天地交際之始。故《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即冬至 卦象也。一歲之內,吉莫大焉。甲子但為六旬之首,一 年之內,隔月常遇,既非大會,晷運未周,唯總六甲之 辰,助四時而成歲。今欲避環周以取甲子,是背大吉 而就小吉也。」太史令傅孝忠奏曰:「準《漏經》,南陸北陸, 並曰校一分,若用十二日,即欠一分。未南極即不得 為至。」上曰:「俗諺云:『冬至長於歲』。亦不可改。」竟依紹議, 以十三日乙丑祀圜丘。按《祝欽明傳》,欽明為國子 祭酒。景龍三年,天子將郊,欽明與國子司業郭山惲 陰迎韋后意謬立議曰:「《周官》: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 廟,曰享《大宗伯》曰:「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王有故不 預,則攝而薦。追師掌后首服,以待祭祀。內司服掌后 六服,祭祀則供。又《九嬪》:「凡大祭祀,后祼獻則贊瑤爵。」 然則后當助天子祀天神、祭地祇。鄭元稱闕狄后助 王祭群小祀。服小祀尚助,況天地哉!闕狄之上褘,褕 狄三服,皆以助祭,知褘衣助大祀也。王之祭服二,曰: 先王袞冕,先公鷩冕,故后助祭亦以褘衣祭先王,褕 狄祭先公。不言助祭天地,舉此以明彼,反三隅也。《春 秋外傳》:禘郊,天子親射其牛,王后親舂其粢,世婦詔 后之禮事,不專主宗廟。《祭統》曰:「『祭也者,必夫婦親之, 所以備內外之官』。哀公問孔子曰:『冕而親迎,不已重 乎』?答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 社稷主君,何謂已重焉,則知后宜助祭。臣請因經誼制儀典』。」帝雖不睿,猶疑之,召禮官質問。於是太常博 士唐紹、蔣欽緒對:「欽明所引,皆宗廟禮,非祭天地者。 周、隋而上,無皇后助祭事。」帝令宰相參訂。紹、欽緒又 引博士彭景直共議曰:「《周官》所云祀祭享,皆互言」《典 瑞》:「兩圭以祀地司,几筵設祀先王胙席。」內宗「掌宗廟 祭祀。」《傳》曰:「聖人為能饗帝,春秋祭祀,以時思之。」此祀 天稱享,享廟稱祭也。禮家凡稱大祭祀,不獨主天爵。 人大祭祀,與量人受舉斝之卒爵,祭天不祼,則九嬪 贊瑤爵,容廟稱大祭祀也。欽明据《大宗伯》之職,以謂 后有祭天地之禮。按《經》凡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帥 執事而卜宿,視滌濯,涖玉鬯,省牲鑊,奉玉齊,制大號。」 若王不與祭祀,則攝位。自凡而推,兼言王祭天地宗 廟也。下言凡大祭祀,王后不與,則攝而薦,直王后祭 廟一凡耳。若當助祭天地,應不列重凡。且內宗、外宗 所掌,皆佐王后廟薦,無佐祭天地語,有如助祭天地, 誰當贊佐者,是則攝薦為宗廟明甚。內司服掌后祭 服,無祭天服。禮家說曰:「后不助祭天地五岳,故無其 服。」又言:「后有五輅:以重翟從祭先王;先公,以厭翟從 饗諸侯,以安車朝夕見王,以翟車采桑,以輦車游宴。」 按此,后無祭天車明甚,然后助王祭天地,古無聞焉。 時左僕射韋巨源助后掎掣,帝奪政事。即傅欽明議, 帝果用其言,以皇后為亞獻,取大臣李嶠等女為齋 娘,奉豆籩。禮成,詔「齋娘有夫者悉進官。」
睿宗先天元年春正月有事於南郊夏五月有事於北郊
编辑按《唐書睿宗本紀》,「先天元年正月辛巳,有事於南郊。 己丑,大赦,改元曰太極,賜內外官階爵,民酺五日,版 授九十以上下州刺史,八十以上下州司馬。辛卯,幸 安福門,觀酺三日夜。夏五月戊寅,有事於北郊。辛巳, 大赦,改元曰延和。賜內外官陪禮者勳一轉,民酺五 日。」按《禮樂志》:「睿宗即位,將有事於南郊。諫議大夫 賈」曾議曰:「《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夏后氏禘黃 帝而郊鯀。郊之與廟,皆有禘也。禘於廟,則祖宗合食 於太祖,禘於郊則地祇、群望皆合於圜丘,以始祖配 享,蓋有事之大祭,非常祀也。《三輔故事》,祭於圜丘,上 帝、后土,位皆南面,則漢嘗合祭矣。」國子祭酒褚無量、 司業郭山惲等皆以曾言為然。是時,睿宗將祭地於 北郊,故曾之議寢。
按《舊唐書禮儀志》: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將有事南 郊,有司立議,惟祭昊天上帝,而不設皇地祇位。諫議 大夫賈曾上表曰:「微臣詳據典禮,謂宜天地合祭。謹 按《禮祭法》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夏后氏禘黃帝 而郊鯀。傳曰:『大祭曰禘』。然則郊之與廟,俱有禘祭。禘 廟則祖宗之主俱合於太祖之廟,禘郊則地祇群望』」 俱合於圜丘,以始祖配享,皆有事而大祭,異於常祀 之義。《禮大傳》曰:「不王不禘。」故知王者受命,必行禘禮。 《虞書》曰:「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肆類於上帝,禋於六 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此則受命而行禘禮者也。言 「格於文祖」,則餘廟之享可知矣;言「類於上帝」,則地祇 之合可知矣。且山川之祀,皆屬於地,群望尚遍,況地 祇乎?《周官》「以六律、六宮、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 神祇,以和邦國,以諧萬人。」又凡六樂者,六變而致象 物及天神。此則禘郊合天神、地祇、人鬼而祭之樂也。 《三輔故事》:漢祭圜丘儀:「上帝位賸等正南面,后土位 兆亦南面而少東。」又《東觀漢記》云:「光武即位,為壇於 鄗之陽,祭告天地,採」用元始故事。二年正月,於洛陽 城南,依鄗為圓壇,天地位其上,背面向西上。按兩漢 時自有后土及北郊祀,而此已於圜丘設地位,明是 禘祭之儀。又《春秋說》云:王者一歲七祭天地,合食於 四孟,別於分。至此復天地,自常有同祭之義。王肅云: 「孔子言『兆圜丘於南郊』」,南郊即圜丘,圜丘即南郊也。 又云:「祭天而地配。」此亦郊祀合祭之明証。惟鄭康成 不論禘當合祭,而分昊天上帝為二神,專憑緯文,事 匪經見。又其注《大傳》「不王不禘」義,則云「正歲之首,祭 感帝之精,以其祖配。」注《周官·大司樂》圜丘,則引《大傳》 五禘以為冬至之祭。遞相矛盾,未足可依。伏惟陛下 膺籙居尊,繼文在曆,自臨宸極,未親郊祭。「今之南郊, 正當禘禮,因宜合祀天地,咸秩百神,答受命之符,彰 致敬之道。豈可不崇盛禮,同彼常郊,使地祇無位,未 從禘享。今請備設皇地祇并從祀等座,則禮得占古, 義合緣情。」然郊丘之祀,國之大事,或失其情,精禋將 闕。臣術不通經,識慚博古,徒以昔謬禮職,今忝諫曹。 正議是司,敢陳忠讜。事有「可採,惟斷之聖慮。」制令宰 臣召禮官詳議可否,禮官國子祭酒褚無量、國子司 業郭山惲等咸請依曾所奏。時又將親享北郊,竟寢 曾之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