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95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五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目錄

 山川祀典部總論

  春秋四傳僖公三十一年

  白虎通封禪

  風俗通封泰山禪梁父

  文獻通考封禪 祀山川

  大學衍義補國家常祀之禮 內外群祀之禮 祭告祈禱之禮

 山川祀典部藝文一

  封禪文        漢司馬相如

  東巡頌         後漢馬融

  四瀆祠碑銘       北周王褒

  封禪壇頌         唐張說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   駱賓王

  為朝集使于思言等請封中岳表 崔融

  勸封禪表         許敬宗

  勸封禪表         上官儀

  宰相請封禪表       蔣欽緒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五卷

山川祀典部總論 编辑

春秋四傳 编辑

僖公三十一年 编辑

《春秋》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魯廢郊天而修其小祀,故曰「猶。」猶者,可止之辭。

《左傳》四卜郊不從,乃免牲,非禮也。猶三望,亦非禮也。 望,郊之細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公羊傳》:「魯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天子有 方望之事,無所不通。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內者,則 不祭也。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太山河海。曷 為祭?太山河海?山川有能潤於百里者,天子秩而祭 之。」

此皆助天宣氣布功,故《祭天》及之。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太 山」耳。「河海潤於千里」,

亦能通氣致雨。潤澤及於千里。《韓詩傳》曰:「湯時大旱。使人禱于山川」是也。

猶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書?譏不郊而望祭也。 《穀梁傳》:「乃者,亡乎人之辭也。猶者,可以已之辭也。」

「望」,郊之細也;不郊,無望可也。

《胡傳》望,祭也。有虞氏受終而望因於類,巡守而望因 於柴,皆天子之事也。今魯不郊而望,故特書曰「猶。」猶 者,可以已之詞,其言三望何也?天子有方望,無所不 通,諸侯非名山大川在其封內者則不祭。魯得用重 禮,視王室則殺,故望止於三,比諸侯則隆,故河、海雖 不在其封而亦祭,然非諸侯之所得為也。

大全臨川吳氏曰:「天子郊祀上帝,必望祭山川。望祭在郊祀之後,因郊而望也。魯,諸侯也。以成王之賜,許用王禮,四望闕其一,殺於天子。然郊禮既廢,則望禮可以不舉。魯既不郊,而猶三望,故書以譏其非禮。」 汪氏曰:「《周官》四望,蓋望四方。今魯三望,蓋泰山在魯西,海在魯東,而河在魯北,殺天子之禮也。」

白虎通 编辑

封禪 编辑

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 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 以必於泰山何?萬物所交代之處也。必於其上何?因 高告高,順其類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甫之山, 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跡也,以自效倣也。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倣天,附 梁甫之基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 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或曰封者,金泥銀繩, 或曰石泥金繩,封以印璽。故孔子曰:「升泰山,觀易姓 之王,可得而數者,七十有餘。」封者,廣也。言禪者,明以 成功相傳也。梁甫者,太山旁山名。禪於梁甫,何以三 皇禪於繹繹之山?明己成功而去,有德者居之。繹,繹 者,無窮之意也。五帝禪於亭,亭者,制度審諟,德著明 也。「三王禪於梁甫之山」者,梁,信也;甫,輔也,輔天地之 道而行之也。「太平乃封」,知告於天,必也;「於岱宗何?」明 知易姓也。「刻石紀號」,知自紀於百王也。燎,祭天報之 義也。望,祭山川,祀群神也。《詩》云:「於皇時周,陟其高山。」 言周太平封太山也。又曰:「墮山喬嶽,允猶翕河」,言望 祭山川,百神來歸也。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 為王者承統理,調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 符瑞並臻,皆應德而至。德至天則斗極明,日月光,甘 露降;德至地則嘉禾生,蓂莢起,秬鬯出,太平感;德至 文表,則景星見,五緯順軌;德至草木朱,草生,木連理; 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 白雉降,白鹿見,白烏下。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 陵出異丹,阜出蓮甫,山出器車,澤出神鼎。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醴泉通,河出龍圖,洛出龜書,江出大貝,海 出明珠。德至八方,則祥風至,佳氣時喜,鐘律調,音度 施,四夷化,越裳貢,孝道至,則以《蓮。甫》者,樹名也。其葉 大於門扇,不搖自扇,於飲食清涼,助供養也。「繼嗣平 明,則賓連生於房戶;賓連」者,木名,連累相承,故在於 房戶,象繼嗣也。日曆得其分度,則蓂莢生於階間。蓂 莢,樹名也。月一日生一莢,十五日畢,至十六日去莢, 故莢階生,似日月也。賢不肖位不相踰,則平路生於 庭。平路者,樹名也。官位得其人則生,失其人則死。狐 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 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於尾者何?明後當盛 也。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見,景星常見,可以夜作,有 益於人民也。甘露者,美露也,降則物無不盛者也。朱 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別尊卑也。醴泉者,美泉也,狀 若醴酒,可以養老。《嘉禾》者,大禾也。成王時有三苗,異 畝而生,同為一穟,大幾盈車,長幾充箱。民有得而上 之者,成王訪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為一穟,天下當 和為一乎?」以是果有越裳氏,重九譯而來矣。

風俗通 编辑

封泰山禪梁父 编辑

謹按《尚書》禮,天子巡狩,歲二月至於岱宗。孔子稱:「封 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蓋王者受命,易姓 改制,應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平也。所以必於岱 宗者,長萬物之宗,陰陽交代,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 崇朝,遍雨天下,唯泰山乎?封者立石高一丈二尺。剋 之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名以仁。」四守 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下無極, 人民蕃息,天祿永得。祭上元尊而俎生魚。壇廣十二 丈,高三尺,階三等,必於其上,示增高也。「剋石紀號」,著 己績也。或曰:金泥銀繩印之璽,下禪梁父,禮祠地主, 去事之殺,示增廣也。禪謂壇墠當有所與也。三皇禪 於繹繹,明己功成而去德者居之。繹繹者,無所指斥 也。五帝禪於亭亭,德不及於皇,亭亭,名山,其身禪予 聖人。三王禪于梁,父者信,父者子,言父子相信與也。 孝武皇帝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書祕書。 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 獸飛禽及白雉,加祠兕牛犀象之屬,其享曰:「天增授 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靈。」其夜有光 如流星,晝有白雲起封中。於是作明堂汶上,令諸侯 各治邸車,駕前後五至,祠以元鼎六年告封,改為元 封。武帝已年四十七矣,何緣反更得十八也?就若所 云,明神禍福,必有徵應,權時倒讀,焉能誕招期乎?奉 車子侯驂乘上下,臣不預封事,何因操印沒石乃止。 暴病而死,悼愓無已。又言武帝與仙人對博碁,沒石 中馬蹄跡處,于今尚存。虛妄若此,非一事也。予以空 偽,承乏東嶽,忝素六載,數聘祈祠,咨問長老賢通,上 泰山者云謂璽處剋石,文昧難知也,殊無有金篋玉 牒探籌之事。《春秋》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見之人斯為 審矣。《傳》曰:「五帝聖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其 隕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詩》云:「三后在天。」《論語》 曰:「古皆沒。」《太史記》:黃帝葬於橋山,騎龍升天。豈不恠 乎?烏號弓者,柘桑之林,枝條暢茂,烏登其上,下垂著 地,烏適飛去,後從撥殺,取以為弓,因名烏號耳。

文獻通考 编辑

封禪 编辑

司馬彪論:「自上皇以來,封泰山者,至周七十二代。易 姓則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不相襲也。繼世之王,巡 狩則有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 因好仙,信方士之言,及造石檢,即封之事也。天道質 誠,約而不費,故牲用犢,器用陶匏,殆將無事于檢封 之間,而樂難攻之石也。夏少康、周宣,由廢復興,不聞」 改封。光武欲因孝武故封,而梁松固爭,以為必改,乃 當天意。既封之後,未有能福,而松卒被誅死。雖罪由 身作,蓋亦誣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著於後者, 實在其德加於人,不聞其在封矣。崔靈恩曰:「自周以 前,封者皆封土為壇,至秦皇漢武,始用石檢。」袁宏曰: 「夫揖讓受終,必有至德於天下;征伐革命,則有大功 於萬物。」是故王者初基,則有封禪之事,蓋以其成功 告於神明者也。夫東方者,萬物之所始;山岳者,靈氣 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於其始;取其所通,必於所宅。 崇其壇場,則謂之封;明其代興,則謂之禪。然則封禪 者,王者開務之大禮也。德不周洽,不得輒議斯事;功 不弘濟,不得髣髴斯禮,曠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黃帝、 堯舜,至於三代,各一得封禪,未有中修其禮者也。雖 繼體之君,時有功德,此蓋率復舊業,增修其前,政,不 得仰齊造國,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真一,其用不煩; 天地易簡,其禮尚質。故藉用白茅,貴其誠素;器用陶 匏,取其易從。然則封禪之禮,簡易可也。若夫石函玉 牒,非天地之性也,

胡氏曰:「緯書原本於五經而失之者也,而尤紊於鬼 神之理、幽明之故。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者不能識。斷國論者誠能一決以聖人之經,經所不載, 雖有緯書讖記,屏而不用,則庶乎其不謬於理矣。登 封之事,原本於柴燔而失之者也。《詩》《書》紀巡狩而柴 者,《記》所謂祭天也。至於岱宗陟其高山云者,《記》所謂 『因名山』」也。有山則因以為高,無則於郊而壇,其義類 一也。又有大事而告於上帝者,武王克商,始有天下, 故柴望而告也,舍此則瀆矣。記以饗帝於郊與升中 於天為二事,則傳者之失也。然則七十二君之編錄, 《詩》《書》《禮》《典》,略不經見,審有是事,乃天下國家之盛,舉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昭、宣皆身致太平,安得闕而不 講?故前世論登封者,莫善於許懋,惜乎世祖之臣,智 不及此,陷其君於過舉而不得聞也。且世祖享國至 是已三十年,四垂無虞,中土寧謐,其心浸滿,是以告 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虞三 代,而法始皇、武帝,一失也。按讖文「九世當封禪」,則孝 成之世。今乃自綴於元帝,而削去成、哀、平三君,二失 也;玉檢祕文,人不得見,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前年 拒群臣之請,謂百姓怨氣滿腹,「吾欺天乎!」豈有治天 下三十年,民怨未除,纔後兩歲,即已歡洽?此四失也。 敕戒郡縣,有上壽稱美者,必令屯田。詔墨未乾,乃 自令梁松等討論故事,此五失也。奉高后配地祇,未 幾黜降廟主歸於寢園,此六失也。即位改元,終身不 可改,而又改之,此七失也。凡此七者,人君舉動之大 節,而疵病如此,惜乎光武勇智出倫,而學問不足也。 光武年及耳順,方建中元,則意在久生,不言而自見 矣。其視向者對宗族乞復之言,壽陵迭興之詔,即已 大異,《蒯徹》所謂「人心無常」,詎不然哉?

祀山川 编辑

陳氏曰:「天子四望,達於四方。魯三望,泰山、河、海而已。 《書》曰:『海岱及淮,維徐州』。」諸侯之望,皆其境內之名山 大川也。望雖以名山大川為主,而其實兼上下之神。 故《詩》於柴望言「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周禮》於望皆言 祀而不言祭。又《典瑞》:「四望與山川異玉。」《大司樂》:「四望 與山川異樂。」《左氏》曰:「『望,郊之細也』。又曰:『望,郊之屬也』。」 《公羊》曰:「方望之事,無所不通。」則望兼上下之神可知 矣。鄭司農釋《大宗伯》曰:「四望,日、月、星、海。」杜預釋《左傳》 曰:「望祀分野之星及封內山川。」許慎曰:「四望,日、月、星、 辰、河、海、太山。」其說蓋有所受之也。鄭康成釋《大宗伯》 曰:「四望,五嶽、四瀆」釋《大司樂》,又兼之以司中、司命、風 伯、雨師釋《舞師》,又以四望為四方。其言異同不可考 也。望之禮有二,而其用不一。男巫掌望祀,望衍。鄭氏 讀「衍」為「延」,謂望祀有牲與粢盛,望衍用幣致神而已。 然鄭氏於《大祝》衍祭,亦以為延祭,禮文殘缺不可考 也。望祀或設於郊天之後,或設於巡狩之方,或旅於 大故之時,則望有常有不常之祀也。崔靈恩謂「四望 之祭歲各有四」,不知何據然也?望祀,其兆四郊,其牲 各放其方之色,其樂姑洗、南呂、大㲈,其玉兩圭有邸, 其服毳冕,其位茆以辨之,而植表於其中,《周禮》所謂 「旁招以茆」,《晉語》所謂「茆蕝設表望」是也。

大學衍義補 编辑

國家常祀之禮 编辑

《舜典》:「望于山川。」

《周禮》:大宗伯「以血祭祭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亦如之。兆山川丘 陵墳衍,各從其方。」

《司服》:「王祀四望山川,則毳冕。」

大司樂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㲈》,以祀四望。乃奏蕤 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臣按:所謂「四望」 者,蓋以五嶽、四鎮、四瀆乃天下山川之大者,天子兼有天下之大,不能親臨其地,故遙望而祭之也。若夫所謂山川者,隨所在而有,則各隨其地而祭之焉。本朝郊壇之外既各為壇以分祭五嶽、四鎮、四瀆、四海,又於郊壇之右以專祀之,初春大祀則從享於天地,仲秋報祀天子乃躬獻於其壇焉,是則所謂「四望之祭」 也。又列南京鍾山之神、北京天壽山之神,與之同壇而祭,所謂「山川之祭」 也。又於凡天下藩府郡縣既立山川壇,總祭其一方之山川。又表其山林川澤之有名者,以專祀之,使有司躬涖其所在祀焉。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 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月令》:「孟春之月,乃修祭典,祀山林川澤。」

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 泉。

季冬之月,乃畢山川之祀。

《禮器》:「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 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

臣按:鄭司農解《周禮》四望以為日月星海,鄭元謂禮無祭海之文,考《周頌般序》及《觀學記》,謂「三王祭川,先河後海」 ,則是海之祭三代已有矣,烏可謂無?

「祭海之禮乎?中國之地,在三代不出九州之外,惟揚、徐、青、冀四州濱海而已。四海惟東北濱中國,而南海、北海則越在荒服之外。自漢以後,南越始入中國,而有南海,然西海竟不知所在。故今祀東海於登州,祀南海於廣州,二祀皆臨海而祭,西海則望祀於蒲州,北海則望祀於懷慶。」 夫宋都汴梁,而懷慶在其北,是時失幽燕而以白溝河為界,無緣至遼、薊之域,出國門而北望以祭之可也。國初都金陵,因之以祭,亦不為過。若今日建都於燕,往南而祭北海,豈天子宅中以臨四海之義哉?且古謂青州為北海郡,青去登不遠,猶以是名。今京師東北乃古碣石淪海之處,於此立祠,就海而祭,於勢為順,於理為宜。況今北鎮醫無閭山在於遼海,山既可以為北鎮,川獨不可以為北海乎?若夫中國之正西在於秦隴,西南則蜀,稍南則滇也。滇之極西,百夷之外,聞有大海通西南島夷,此地在前代未入中國,今既為羈縻之地,則王化之所及也,宜於雲南望祀之,如此則四海之祀皆在吾域中矣。議禮之事,非臣「下所敢專者,謹錄愚見,以俟采擇焉。」

《春秋》僖公三十有一年「夏四月,猶三望。」

《公羊傳》曰:「天子祭天,諸侯祭土。天子有方望之事,無 所不通。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內者,則不祭也。三望 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曷為祭泰山?河 海山川有能潤於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 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耳,河海 潤於千里。」

《左氏傳昭公元年》:鄭子產曰:「山川之神,凡水旱癘疫 之災,於是乎禜之。」

《哀公六年》,楚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 之望也。」

朱熹曰:「『諸侯祭山川,只祭得境內者,如楚王病,卜云河為祟』,時諸大夫欲去祭河,昭王自言楚之分地不及於河,河非所以為祟,孔子所以美之云:『楚昭王知天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這便見得非境內山川與我不相關,自不當祭之。」

臣按:朱熹謂非境內山川與我不相關,自不當祭之,今東嶽行祠遍天下,除京師及齊、魯之境外,有其祠者皆當革去,蓋鬼神不享非禮,孔子所謂「曾謂泰山不如林放」 ,正此意也。

劉向曰:「五嶽者何謂也?泰山,東嶽也;霍山,南嶽也;華 山,西嶽也;常山,北嶽也;嵩高山,中嶽也。五嶽何以視 三公?能大布雲雨焉,能大斂雲雨焉,施德博大,故視 三公。四瀆者何謂也?江河淮濟也。四瀆何以視諸侯? 能蕩滌垢濁焉,能通百川於海焉,能出雲雨千里焉, 為施甚大,故視諸侯也。山川何以視子男也?能出物 焉,能潤澤物焉能生雲雨?」為恩多,然品類以百數,故 視子男也。

臣按:自古所以祀五嶽、四瀆、山川者,皆以其能出斂雲雨也,出雲雨則便不至於旱暵,斂雲雨則便不至於淫潦,無非欲其生五穀,五穀熟而人民育則君位安矣。

漢宣帝神爵元年,詔太常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 今闕焉無祀。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 雒水,祈為天下豐年焉。」

臣按:後世祀「海」 始於此。

隋制,祀四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 醫無閭山。冀州鎮霍山。」

臣按:鄭元註《周禮》,四望有五嶽、四鎮、四瀆,後世祀典止有五嶽、四瀆而無四鎮,至是始祀之,而又以冀州霍山為中鎮,是為五鎮。

唐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封華嶽為金天王。元宗開元 十三年,封東嶽為「天齊王。」天寶九載,封中嶽為中天 王,南嶽司天王,北嶽安天王。十六載,封四瀆俱為公; 十八載,封四海俱為王,五鎮俱為公。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加五嶽以帝號,東嶽曰「齊天 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西嶽曰「金天順聖」,北嶽曰 「安天元聖」,中嶽曰「中天崇聖。」

臣按:有此天地即有此山川,有此山川則有所以主之者,是則所謂神也。世俗乃以三月二十八日為嶽神初度之辰。嗚呼!自天一生水凝而為山,其所以凝而成形也亦有時日耶?此無稽之甚也。甚者惑於釋氏地獄之說,謂人死其魂皆必經嶽祠考掠,而有二十四案之像,其說尢為不經?乞下有司屏除,毋俾得以惑世欺民。

國朝洪武三年,太祖皇帝詔略曰:「永惟為治之道,必 本於禮。考諸祀典,如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封,起自 唐世,崇名美號,歷代有加。朕思之則有不然。夫嶽、鎮、 海、瀆,皆高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至於今,英靈之會, 皆受命上帝,幽微莫測,豈國家封號之所可加?瀆禮

不經,莫此為甚。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
考證
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嶽鎮海瀆,並去其前代所封之

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

臣按:我聖祖此詔,可謂「考諸三王而不繆,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一滌千古之謬。」 臣知上帝在天之靈必有以簡在於冥冥之中,而山川鬼神亦莫不各受其職矣。百年以來雨暘時若、物阜民安,國祚萬年之靈長,端有在於茲矣。

內外群祀之禮 编辑

《周禮》: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 物。」

臣按:《大宗伯》既以血祭祭五嶽,又以貍沈祭山林川澤,蓋五嶽名山乃次祀,而山林川澤能興雲雨見怪物者,其群小祀歟?孔氏以之解《舜典》,「群神」 有所自也。

《祭法》:「四坎壇,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 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 祭之,亡其地則不祭。

臣按:《祭法》謂「山林川谷能出雲為風雨曰神」 ,則是合山川雲風雨而為一也,可見山川者雲風雨之體,而雲風雨者山川之用也。本朝合風雲雷雨與五嶽、四鎮、四瀆、四海同一壇,總名之曰山川壇,殆有合於《祭法》所謂神歟?

祭告祈禱之禮 编辑

《文中子》曰:「封禪,非古也,其秦漢之侈心乎?」

梁天監中,有請封禪者,著作佐郎許懋建議曰:「舜柴 岱宗,是為巡守。而鄭元引《孝經鉤命決》云:『封於泰山, 考績燔燎。禪於梁父,刻石記號』。此緯書之曲說。七十 二君,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而治? 安得鐫文告成?妄亦甚矣。若聖主不須封禪,若凡主, 不應封禪。秦始皇嘗封泰山,孫皓嘗封國山,皆由主」 好名於上,而臣阿旨於下,非盛德之事,不可為法也。

臣按:封禪之說,《詩》《書》《禮》典略不經見,審有是事,乃天下國家之盛,舉,堯、舜、禹、湯、文、武、成、康皆身致太平,安得闕而弗講?所謂七十二君者果何代何人哉?先儒有言,「養生至於長生不死,為國至於祈天永命」 ,皆有是理,然人未有能為之者,縱為之,然亦不出乎身心日用之間,非必由乎服食藥物、徼求鬼神而後致之「也。然自秦漢以來千餘年矣,有國家者,未見一人過百年而不死者,亦未有一國踰千年而不亡者」 ,則是有此說而無此事明矣。是故明君欲求壽年之永,莫若寡欲;欲得國祚之延,莫若愛民。寡欲而至於全其天,愛民而至於過其曆,真誠有是理,亦真誠有是事。嗚呼!世主所以甘心於不貲之費,而行《封禪》之禮者,以有祕祝之求也。誠知此理,反之於心,知其必無,驗之於古,知其無效,則自不為矣。

山川祀典部藝文一 编辑

《封禪文》
漢·司馬相如
编辑

伊上古之初,肇自顥穹生民,歷選列辟,以迄乎秦,率 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紛輪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 可勝數也。繼昭夏,崇號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 若淑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 詳不可得聞已。五三六經,載籍之傳,惟見可觀也。《書》 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臣 「莫賢於后稷,后稷創業於唐,公劉發跡於西戎,文王 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而後陵夷衰微,千載亡聲, 豈不善始善終」哉!然無異端,慎所由於前,謹遺教於 後耳。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庬洪,《易》豐也;憲度著 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是以業隆於繈緥,而崇 冠於二后。揆厥所元,終都攸卒,未有殊尤絕跡可考 於今者也。然猶躡梁甫,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大漢 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羨,旁魄四塞,雲布霧散,上暢 九垓,下泝八埏,懷生之類,霑濡浸潤,協氣橫流,武節 焱逝,爾陿游原,迥闊泳末,首惡鬱沒,闇昧昭哲,昆蟲 凱澤,回首面內。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獸, 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獸獲周餘放龜於 岐,招翠黃乘龍於沼,鬼神接靈,圉賓於閒館,奇物譎 詭,俶儻窮變。欽哉符瑞臻茲,猶以為薄,不敢道封禪 蓋周,躍魚隕航,休之以燎。微夫斯之為符也,以登介 丘,不亦恧乎!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於是大司馬進曰: 「陛下仁育群生,義征不譓,諸夏樂貢,百蠻執贄。德侔 往初」,功無與二。休烈液洽,符瑞眾變,期應紹至,不特 創見。意者泰山、梁父,設壇場望幸,蓋號以況榮,上帝垂恩儲祉,將以薦成,陛下謙讓而弗發也。挈三神之 驩,缺王道之儀,群臣恧焉。或謂且天為質,闇示珍符, 固不可辭。若然辭之,是《泰山》靡記,而《梁父》罔幾也。亦 各並時而榮,咸濟厥世,而屈,說者尚何稱於後,而云 「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錫符,奉符以行事,不為進越, 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祇,謁款天神,勒功中嶽,以章 至尊。舒盛德,發榮號,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斯 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卒業,不可貶也。願陛下全之。 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略術,使獲曜日月之末光,絕 炎以展采,錯事猶兼,正列「其義,袚飾厥文,作《春秋》一 蓺,將襲舊六,為七攄之無窮,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 波,蜚英聲,騰茂實,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 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儀而覽焉。」於是天子沛 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議, 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乃作頌曰:自 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壤可遊。滋液滲漉,何 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曷蓄。匪唯雨之,又潤澤之。匪 唯濡之,汜布濩之。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顯位,望 君之來。君兮君兮,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白 質黑章,其儀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蓋聞其聲,今 視其來。厥塗靡從,天瑞之徵。茲爾於舜,虞氏以」興。濯 濯之麟,遊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 用享祉。三代之前,蓋未嘗有。宛宛黃龍,興德而升。采 色炫燿,煥炳煇煌。正陽顯見,覺寤黎烝。於傳載之云。 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披蓺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聖王之德, 兢兢翼翼也。故曰:「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至 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此之謂也。

《東巡頌》
後漢·馬融
编辑

允迪在昔,紹烈陶唐。殷天衷,克搖光。若時則運瓊衡, 敷六典,經八成。肆類乎上帝,實柴乎三辰。禋祀乎六 宗,祗燎乎群神。遂發號群司,申戒百工。卜筮稱吉,蓍 龜襲從。南征有時,馮相告祥。清夷道而後行,曜四國 而揚光。展聖義於巡狩,喜圻畤而詠八荒。指宗嶽以 為期,固岱神之所望。散齋既畢,越翼良辰。棫槱增構, 烈火燔燃。暉光四煬,炎爛薄天。蕭香肆升,青煙冒雲。 珪璋峨峨,犧牲潔純。鬱鬯宗彝,明水元樽。空桑孤竹, 咸池雲門。六八匝變,神祇並存。

《四瀆祠碑銘》
北周·王褒
编辑

靈祠嶽立,貝闕雲浮。寂寥詭惟,髣髴神遊。姬嬴分國, 河渭合流。桃花春水,靈草孤洲。潼鄉河曲,汾陰脽壤。 亂流不度,龍門難上。河魚送迎,江妃來往。水開通跡, 山臨高掌。智以藏往,神以知來。榮光離合,雲氣徘徊。 水仙遺操,津吏餘杯。波息川后,浪靖瞻臺。

《封禪壇頌》
唐·張說
编辑

皇唐六葉,開元神武皇帝再受命致太平,乃封岱宗, 禪社首,鑿石紀號,天文煥發。儒臣志美,立碣祠壇曰: 「厥初生人,俶有君臣,其道茫昧,其氣朴略,因時欻起, 與運而紛落,泯泯沒沒,而無聞焉。爾後聖人取法象, 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兵以定之,於是禮樂出而書 記存矣。究其源,致敬乎天地;報其本,致美乎鬼神。則」 封禪者,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為也。閱曩聖之奧訓, 考列辟之通術,疇若天而不成?曷背道而靡失?由是 推之,封禪之義有三,帝王之略有七。七者何?《傳》不云 乎:「道德仁義禮智信,順之稱聖哲,逆之號狂悖。」三者 何?一位當五行圖錄之序,二時會四海昇平之運,三 德具欽明文思之美,是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有一 不足,而云「封禪」,人且未許,其如天何?言舊史者,君莫 道於陶唐、舜、禹,臣莫德於皋陶、稷、禼,三臣備德,皆有 天下。仲尼敘帝王之書,繫魯、秦之誓,明魯祀周公,用 王禮;秦承伯益,接周統。孔聖微旨,不其效歟?然秦定 天下之功高,享天祿之日淺,天而未忘庭堅之德也, 故大命復集於皇家。天之贊唐,不惟舊矣。其興之也, 元靈啟迪,黃祇顧懷,應歸運以義舉,撫來蘇以利見, 濩也無放夏之慚,武也無伐殷之戰。高祖創業,四宗 重光,有德格天,漏泉,蒸雲濡露,菌蠢滋育,氤氳涵煦, 若天地之覆載,日月之照臨,溥有形而希景,罄無外 而宅心,百有八年於茲矣。皇帝攘內難而啟新命,戴 睿宗「而纘舊服。宇宙更闢,朝廷始位。」蓋《羲》氏之造 皇圖也。九族敦序,百姓昭明;萬邦咸和,黎民於變。立 土圭以步曆,革銅渾以正天,蓋唐虞氏之張帝道也。 天地四時,六官著禮;井田三壤,五圻成賦;廣九廟以 尊祖,定六律以和神,蓋三代之設王制也。武緯之,文 經之,聖謨之,神化之,然猶戰戰兢兢,日慎一日。約規 誨以進德,遂忠良以代工。講習乎無為之書,討論乎 《集賢》之殿。寵勇爵,貴經門,翼乎鵷鸞之列在庭,毅乎 貔貅之師居鄙。人和傍感,神寶沓至。乾符坤珍,千品 萬類,超圖軼牒,未始聞記。我后以人瑞為心,不以物 瑞為意,王公卿士,儼然進曰:「休哉陛下!孝至於天,故 合於道。前年祈后土,人獲大穰;間歲祀圓丘,日不奄 朔。感祥以祚聖,因事以觀天。」天人交合,其則不遠。意者喬岳埽路,望翠華之來;上帝儲恩,俟蒼璧之禮久 矣。焉可專讓而廢舊勛?群臣固言,勤帝知罪,至於再, 至於三。帝乃揖之曰:「欽崇天道,俯率嘉話,恐德不類, 敢憚于勤。」其撰巡狩之儀,求封禪之故。既而禮官不 誡而備,軍政不謀而輯,天老練日,雨師灑道,六甲按 隊,八神警蹕。孟冬仲旬,乘輿乃出。千旗雲列,萬戟林 行,霍濩燐爛,飛焰揚精。原野為之震動,草木為之風 生。歷郡縣,省謠俗,問耆年,舉百祀,興墜典,葺闕政。攸 徂之人,室家相慶。萬方縱觀,千里如堵,城邑連歡,丘 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樂過以泣。「不圖蒿里之魂,復 見乾封之事。」堯雲往,舜日還,神華靈鬱,瀾漫乎穹壤 之間。是月來至於岱宗,祗祓齋宮,滌濯靜室,凝神元 覽,將款太一,議:「夫泰山者,聖帝受天官之宮,天孫㹅 人靈之府。自昔立國,莫知萬數,克升中而建號,惟七 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非夫等位盛時明 德曠代,遼闊難并之甚哉!先時將臻夫大封也,累封 壇於高岡,築泰壇於陽阯。夫其天」壇三襲,辰陛十二, 咸秩眾靈,列座有次。崇牙樹羽,管磬鏞鼓,宮懸於重 壝之內。干戚釵殳鉤戟戣周衛於四門之外。伐國 重器,傳代絕瑞,旅之於中庭;玉輦金轂,翠冒黃屋,夾 之於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蠻貊,褒成之後,讓王之客, 敘立於禮神之場,髦頭弩牙,鐵馬金鏃,介胄如雪,旗 幟如火,遠匝於清禁之野。於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駕 徐進,屯干乘於平路,留群臣於谷口。皇帝御六龍,陟 萬仞,獨與一二元老執事之「人,出天門,臨日觀,次沆 壑,宿巉巖,赤霄可接,白雲在下。庚寅,祀高祖於上封, 以配上帝;命眾官於下位,以享眾神。皇帝冕裘,登壇 奠獻,俯僂金奏,作《佾羽》舞,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 天語。請將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極,勤恤蒼生,招嘏 乎未兆,禳災乎未萌,上下傳節,而禮成樂遍;福壽同 歸,而帝賜神策。」乃檢玉牒於中頂,揚柴燎於高天。庶 衷誠而上達,若憑焰而駕煙。日轡方旋,神心餘眷。五 色雲起,拂馬而隨人;萬歲山呼,從天而至地。越翌日, 尊睿宗,侑地祇而禮社首。遂張大樂,覲東后。國風惟 舊,無黜幽削爵之誅;王澤惟新,有眚災大賚之慶。不 浹日,至化洽於人心;不崇朝,景福遍於天下。然後藏 金櫃於祏室,迴玉鑾於上都,煌煌乎真聖朝之能事, 而高代之盛節者也。於斯之時,華戎殊俗,異音同歎, 曰:「岳合多雨,山峻多雲」,豈有大舉百萬之師,剋期干 里之外。及行事之日,則天無點翳,地無纖塵,嚴冬變 為韶景,寒谷鬱為和氣,非至德孰能動天,如此其順 者乎?昔人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今信知 聖人作而萬物睹,其心服之謂矣。」或曰:「祭泰折主先 后,非禮歟?」曰:「是禮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侑 神崇孝,無嫌可也。且夫柴瘞外事,帝王主之;蒸嘗內 事,后妃助之。是開元正人倫,革弊禮起,百王之法也。 故令千載承末光,聆絕韻,咀甘實,漱芳潤,爍元妙之 至精,流不已之淑」聲。臣說作頌,告於神明。四皇墳而 六帝典,雖吉甫亦莫能名。徒採彼輿人之詩曰:「大矣 哉!維天為大,維皇則之。率我萬國,受天之祺。子孫百 代,人神共保綏之」云爾而已矣。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
駱賓王
编辑

臣聞元天列象,紫宮通北極之尊;天帝凝圖,元猷暢 東巡之禮。是知道隆充澤,既輯玉於雲臺;績劭禋宗, 必塗金於日觀。伏惟皇帝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 御辯登樞,應千齡之累聖。故得河浮五老,啟赤文於 帝期;海薦四神,奉丹書於王會。瑞開三脊,祥洽五靈。 既而緝《總章》之舊文,捃辟雍之故事,非禋翼軑,移玉 輦於梁陰;若月承輪,祕金繩於岱巘。臣等質均芻狗, 陰謝桑榆,幸屬堯鏡多暉,照餘光於連石;軒圖廣運, 追盛禮於摐金。然而鄒魯舊邦,臨淄遺俗,俱穆二周 之化,咸稱一變之風。境接青疇,俯瞰獲麟之野;山開 翠岊,斜連辨馬之峰。豈可使稷下遺甿,頓隔陪封之 禮;淹中故老,獨奏告成之儀。是用就日披丹,御璧輪 之三舍;望雲抒素,葉天門於九重。儻允微誠,許陪大 禮,則夢瓊餘息,翫仙閭以相驩;就本殘魂,遊岱宗而 載躍。

《為朝集使于思言等請封中岳表》
崔融
编辑

臣某言:「臣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有父子焉,有君臣 焉。道莫尊於三皇,皇合符於奕葉;德莫高於五帝,帝 展事於云亭;禮莫盛於三王,報功於岱畎;政莫隆於 兩漢,紀號於仙閭。皆所以省方觀人,增天益地,刻玉 篆,印金泥,激清流於滲漉,翔仁風而崩動。然則業隆 不封禪,何以答三靈;道備不巡遊,何以會萬國?為人」 上者,可不敬哉。中謝伏惟聖母神皇陛下寶命絪縕, 立期肸蠁,包混元而建極,宅造化而開階。剖靈符於 天,合至德於地。渥澤浸潤萬物,恩光明懸四海,不言 而含氣風從,無為而流形日用,允所謂榮鏡絕代,勳 壓振古者焉。臣聞古之聖王受命者,然後得封禪。又 云:「功成道洽,符出乃封。」又云:「致太平必封禪。」今陛下 獲瑞銘於廣武,得寶「圖於溫洛,星連月合,雲起風搖上以擁神休,下以塞天望,崇徽號,定都邑,文質再而 復,正朔三而改,義在得天,乃立天統,非受命者孰能 臻茲?因時創宜,以順制逆,建三廟,崇五塋,廣太學以 教胄子,開明堂而祀上帝。彼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殊 方絕界,窮幽極遠,蠢然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非 功成」者孰能臻茲?三階平,萬方晏,巖廊無事,囹圄云 空。獄訟清而王風淳,禮樂和而人氣樂。衢路有鴈行 之序,邑里得鶉居之時。五尺童兒,羞論霸道;八十父 老,不知帝力,非道洽者孰能臻茲?乾符總集,不召而 自至;坤瑞昭昇,應圖而合牒。慶雲出,神池涌,毛宗擾, 羽族馴,樹連理而麥兩岐。黃黍而。元秬?匪朝伊 夕,以時繼年,非符王者之瑞,孰能臻茲?命既受於天 矣,功既成於人矣,道已洽於古矣,符已出於今矣。若 此者,非太平之效,歟可以升中名山,可以肆類上帝? 嵩高維岳,峻極於天,風雷所起,設險於畿甸;霜露所 均,作鎮於邦國。雖復千八百處,未嘗遊玉女之臺;七 十四家,不能幸仙人之洞。區區漢武,止聽三呼;汲汲 晉炎,但諠群議。臣等竊以為祕。籙云:「中岳之神姓武, 天意若曰,神皇其封中岳乎?」藏讖緯以須時,著符祥 而待聖。顯見神跡,覺寤黎蒸,天祚岳姓,必將封祀,祀 神岳者,非陛下而誰?由是王公侯伯,日夕登封之奏; 禮官博士,歲時符命之書。鴻儒碩學,思獻儀於野外; 川后山祇,願前駐於闕「下:天人之望久矣,陛下何得 而辭哉?伏乞深惟至公,仰祗靈睠,傍稽瑞命,俯順甿 歌。龍駕帝服,背河洛而上圻;星陳天行,指轘嵩而東 邁。石芝生而五色可以為盛,貝樹長而三化可以為 籍」,埋玉報地,燔柴告天,載巍巍,扇翼翼,上以答昊穹 之儲祉,下以副率土之歡心,永保鴻名,長為稱首,盛 矣美矣,猗歟偉歟!臣等忝職外臺,受委方玉,宣太平 之風化,聽古老之謳謠。望屬車而未來,思叫閽而至 極。庶千年一會,陛下垂不讓之恩;五載四朝,群臣有 慶成之地。孰不幸甚?不勝悃款之至。謹詣朝堂奉表, 誠請以聞。

《勸封禪表》
許敬宗
编辑

臣某等言:「臣緬尋三古,縱觀百王,裁玉牒之靈文,酌 金繩之《雅誥》。稽諸列辟,用考當今。徵天意於禎機,昭 昭乎溢目;察人心於謠詠,洋洋乎盈耳。參三才之奧 賾,驗百神之感通。諒可出震登封,申明聖政,乘春告 禪,仰答元功。而睿旨謙沖,固違僉願,徇茲小讓,淹斯 大典。臣等愚思,竊所未喻。臣某等誠惶誠恐,頓首頓 首,死罪死罪。」臣聞崇高不極,至哉乾象之尊;博厚無 涯,大矣坤靈之德。若乃代兩儀以亭育,體覆載之無 私;法四序以平分,運陰陽而不測者,非聖人孰能與 於此乎?是以天道會昌,靈命係於元后;帝圖昭格,禋 禮歸於昊穹。鴻名列乎三大,廣運由乎一體。齊明合 德,抑斯之謂歟!粵自生民肇興,司牧朱襄皓英之日, 黃軒、葛天之世,莫不雷鞀振響,節萬舞於雲門;大路 脂輪,籍千槁於嬴里。使夫空桑孤竹,仰鈞天而合奏; 十碑再累,齊厚地以相終。斯道既行,遂為稱首,奉天 之務,義極於茲。伏惟皇帝陛下陶冶生靈,雕鎪品彙, 立四維於草昧,再造寰區。射九日之流金,鬱興精耀。 德淪垓表,功凝帝先。於是戶牖三光,提封六合。不言 而化,搴炎燧之菁華;無為可測,軼堯舜之文軌,故已 道光紫極,慶溢乾元,豈與夫七十二君,可齊年而語 矣。是以圓精朗鑒,睠欽明之同德;方祇效祉,祚至仁 之比義。馳薰風而驛膏露,靈心急於置郵;驟澤馬而 騖山車,神物切於推轂。上帝之性已見,天人之際乃 交,推「之不居,疇克與讓?」臣等《中謝》。臣又聞之,太岳臨 雲,登其峰而小天下;岱宗零雨,不崇朝而瀰海內。信 天地之關鍵,為人祇之會同。雖復稽社分區,元亭允 峙,陰崖俯禪,猶或多途;陽嶠乾封,必歸斯境。自九皇 而發跡,歷萬代而無差。曩者帝道浸微,淳風不競,南 茅北秬,綿百世而寂寥;升中告成,歷千祀而湮墜。使 太山靡紀,梁甫曠巡,復盛禮於休明,企來蘇於肆覲。 大夫之樹,傾柔荑以望塵;仙人之閭,聳危峰而佇貺。 中外禔福,幽明會徵,敬候翠華之旗,紀號青陽之日。 實望夙恭儲祉,仰副元符。召圓冠,徵博帶,緝無懷之 逸憲,採夷吾之舊文。式道揚鑾,錯事介丘之表;飛英 騰茂,展采日觀之前,闡絕代之丕業,盡天子之能事, 榮貺融乎往初,尊號洽乎區有。則懷生之類,冠帶之 倫,甘夕死於朝聞,傾朝野而相賀,接萬齡於旦暮,亦 何樂以如之。臣等預在普天,咸蒙大造,叫帝閽而引 領,佇神儀之改容。昧死干陳,期於獲命。不任悾款之 至,謹詣闕奉表以聞。

《勸封禪表》
上官儀
编辑

臣某等言:「臣聞乾元惟大,播四序而無言;坤儀蓋厚, 寧萬象而復一。至於號均三大,體覆載以曲成;聖表 千齡,順剛柔以藏用。是以可久可大,永固皇王之緒; 貞觀貞明,獨照陶鈞之上。故可登封泰嶽,類帝以尊 天;降禪肅然,禋宗以厚地。」伏惟陛下膺圖紹籙,儀天 纂鏡,受昭華而光寶位,正璣衡而握金符。銷伏鰲而綴上元,剪應龍而清下瀆。於是靈臺偃伯,暢轂埋輪。 刑政肅清,削秋茶之繁蕪;雅頌先烈,激圓海之漪瀾。 就月幽覃,則燭龍開景;薰風遠暢,則蟠木增華。沒羽 浮金之章,昭載筆於仙室;韋韝卉衽之首,襲長纓於 蘭錡。九疇式序,七德攸宣,發神化之丹青,敷禮義之 粉澤。既而睿德潛通,至誠冥召。禎圖「載啟,神物發揮。 雙觡呈班,馴擾於君囿;九芝獻彩,燭耀於帝池。太史 標祥,鏡流千里;卿雲表貺,凝華五色。江茅鄗黍,歲時 鱗萃,東鰈西鶼,日月波屬,鴻符巨慶,疇可詳言,誠迺 岱郊,佇遂云坰望蹕。臣某等誠惶誠恐,死罪死罪。永 言遐載,緬鏡前徽,王跡之所葳蕤,帝圖之所凝遠,龍 官結繩之后,鳥紀垂」衣之君。治定功成,俱備升中之 禮;塵清海晏,咸申謁款之誠。異世同符,千載一揆。諒 以增高益厚,式酬靈睠。陛下德光宙始,文煥震初,蓆 蘿而因萬物,典裒而濟下元。鎔範生靈,張四維於地 絡;締構函夏,建八柱於元樞。宏規絕跡,功無與二,駕 三五而遙集,超八九而騰驤。固可恭柴燎之展采,穆 靈壇之禋敬。焉得徇小節於沖挹,忘至公之鴻典,絕 三神之歡,拒萬方之志。雖復翹心天路,未留三舍之 感;延佇帝閣,逾邈九霄之望。伏惟陛下紆瑤池之渺 轡,屈姑射之凝神,酌令典於中樽,遵時邁於嬴里,採 公卿之嘉議,覽搢紳之讜辭。逸記重甄,頹章再紐,詔 雨師以先路,命風伯以清塵,六飛案軌,九「旗齊列,榮 光承幰,非煙翼衡,輯瑞而嘉肆覲,瘞玉而恭儲祉。方 使日觀增華,仙閭改飾,神光霄映,若流照於舂陵;雲 色盡開,似凝暉於豐谷。表咸池於翠岊,萬歲葉其殷 薦;蓆槁秸於紫壇,八神歆其明祀,籠千古之偉觀,孕 七百之丕業。臣等命與時偕,濯景昌運,優游渠閣之 內,怊悵《南風》之絃,棲息蓬山之阿,弋釣先王之道。至 於朝猷國紀,頗踐奧隅,陛下推而不居,竊所未喻。鬱 云梁之典,缺懷庭之儀,沮神主之欲,漏貪天之議。伏 願杲其日出,照其傾陽之心;油然作雲,降其離畢之 澤。庶使飛英騰茂,祕玉檢而遐傳;手舞足蹈,扈翠華 於喬嶽。」云云。

《宰相請封禪表》
蔣欽緒
编辑

侍中臣乾曜、中書令臣說等言:「臣聞自古受天命、居 大寶者,必登嵩高之嶽,行封禪之事,所以展誠敬,報 神祇。三五迄今,未之闕也。是以高宗因文武之業,盛 岱亭之禮,方冊所記,虞夏同風。聖移三朝,年經五紀, 封崇之典,闕而未備,山川望幸,屬在今日。陛下靖多 難,遵先朝,天所啟也;承天統,臨萬邦,天所命也。焉得 不陟東嶽,禪云亭,報上元之靈恩,紹高宗之鴻烈?」則 天地之意,宗廟之心,將何以克厭哉?且陛下即位以 來,十有四載,創九廟,禮二郊,大舜之孝敬也;敘九族, 友兄弟,文王之慈惠也;卑宮室,菲飲食,夏禹之恭儉 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堯之文思也;憐黔首,惠蒼生,成 湯之深仁也;化元漠,風太和,軒皇之「至理也。至如日 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鱗介,窮祥極瑞,蓋以荐至而 為常,眾多而不錄,正以天平地成,人和歲稔,可以報 於神明矣。鴻生碩儒,上章奏而請封禪者,前後千百, 聖情撝挹,天鑒未迴。臣等仰考聖心,傍採眾望,封巒 展禮,時不可抑。陛下縱不欲以成功告天,豈不以天 休報德?臣等昧死上」請以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