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目錄
文廟祀典部彙考一
漢〈高祖一則 元帝初元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後漢〈世祖建武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元和一則 安帝延光一則 桓帝元嘉
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齊王正始三則〉
晉〈武帝泰始二則 咸寧一則 太康一則 惠帝元康一則 元帝太興一則 明帝太
寧一則 成帝咸康一則 穆帝升平一則 孝武帝寧康一則 太元一則〉
宋〈文帝元嘉二則 孝武帝孝建一則〉
南齊〈世祖永明二則 明帝永泰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敬帝太平一則〉
陳〈廢帝光大一則 宣帝大建一則 後主至一則〉
北魏〈世祖始光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延興二則 太和三則
肅宗正光二則 出帝永熙一則〉
北齊〈總一則 文宣帝天保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一則 宣帝大象一則〉
隋〈總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五則 高宗顯慶一則 乾封一則 總章一則 咸亨一
則 中宗嗣聖一則 神龍一則 景龍一則 睿宗景雲一則 太極一則 元宗開元九
則 肅宗上元一則 代宗永泰一則 大曆二則 德宗貞元二則 憲宗元和一則〉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八卷
=文廟祀典部彙考一〈{{{1}}}〉
漢
高祖十二年始以太牢祀孔子
编辑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二年十一月,行自淮南過魯,以 太牢祠孔子。」
按《史祀孔子世家》:「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及魯人 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 以歲時奉祠孔子冢,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 孔子衣冠、琴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 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
元帝初元 年詔孔霸奉孔子祀
编辑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帝即位,徵 高密相孔霸為師。霸上書求奉孔子祭祀,帝下詔曰: 『其令師褒成君關內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戶祀孔子 焉』。」
平帝元始元年夏五月封孔子後孔均為褒成侯奉其祀追諡孔子曰褒成宣尼公
编辑按:《漢書平帝本紀》云云。
後漢
编辑世祖建武五年冬十月幸魯使大司空祀孔子
编辑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明帝永平十五年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编辑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五年春三月,幸孔子宅, 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 經。」
《漢春秋》曰:「帝時升廟,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進爵而後坐。」
章帝元和二年幸魯祠孔子於闕里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二月丙辰,東巡狩。三 月己丑,進幸魯。庚寅,祠孔子於闕里,及七十二弟子, 賜褒成侯及諸孔男女帛。 按《孔僖傳》:元和二年春, 帝東巡狩,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 人,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 人,命儒者講論。僖自陳謝,帝曰:「今日之會於卿宗有 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 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 光榮,非所敢承。」帝笑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斯言乎!」遂 拜僖郎中,賜褒成侯損及孔氏男女錢帛。
安帝延光三年親祀孔子於闕里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春二月,東巡狩。三月 戊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於闕里,自魯相令丞尉 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悉會,賜褒成侯以下帛各有 差。」
桓帝元嘉二年詔孔廟置百戶卒史一人
编辑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元嘉二年,詔 孔子廟置百戶卒史一人,掌領禮器,春秋享禮,出王 家錢,給大酒值,河南尹給牛羊豕各一,大司農給米。 靈帝建寧二年,詔祀孔子,依社稷,出王家穀,春秋行 禮。」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魏
编辑====文帝黃初二年詔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令魯郡修====舊廟。吏卒守衛之。
按《三國魏志》:「文帝黃初二年正月壬午,詔曰:『昔仲尼 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無受命之運, 在魯衛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悽悽焉,遑遑焉,欲屈 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於時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 考五代之禮,修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就太師 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聖 以成謀。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遭大 下大亂,百祀墮壞。舊居之廟,毀而不修;褒成之後,絕 而莫繼。闕里不聞講頌之聲,四時不睹蒸嘗之位,斯 豈所謂崇禮報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議郎孔 羨為宗聖侯,邑百戶,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 百戶吏卒,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為』」室屋,以居學者。
齊王正始二年祭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
编辑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正始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 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
按《晉書禮志》:「禮始立學,必先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 事,必用幣。」漢世雖立學,斯禮無聞。魏齊王正始二年 二月,帝講《論語》,通使太常釋奠,以太牢祠孔子於辟 雍,以顏回配。
正始五年,復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正始五年五月癸巳,講《尚書 經》,通使太常以太牢祠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賜太 傅、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
正始七年冬十二月,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祠孔 子于辟雍,以顏淵配。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云云。
晉
编辑武帝泰始三年詔太學及魯國四時備三牲以祀孔子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三年十二月,徙宗聖侯孔震 為奉聖亭侯。」 按《禮志》,泰始三年十一月,改宗聖侯 孔震為奉聖亭侯。又詔太學及魯國四時備三牲,以 祀孔子。
泰始七年,皇太子講《孝經》,通親釋奠,以太牢祀孔子, 以顏回配。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咸寧三年皇太子講詩通親釋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顏回配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太康三年皇太子講禮記通親釋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顏回配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惠帝元康三年皇太子行釋奠禮
编辑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康三年,皇太子 講《論語》,通親釋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顏回配。」
元帝太興三年八月辛未皇太子釋奠於太學
编辑按《晉書元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興二年。皇太子 講《論語》。通親釋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顏回配。」
明帝太寧三年詔給奉聖亭侯孔亭四時祠孔子祭宜如泰始故事
编辑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成帝咸康元年二月甲子帝親釋奠
编辑按《晉書成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咸康元年。帝講詩 通。釋奠如故事。
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講孝經壬申親釋奠於中堂按晉書穆帝本紀云云
编辑孝武帝寧康三年十二月癸巳帝釋奠於中堂祠孔子以顏回配
编辑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太元十一年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聖亭侯奉宣尼祀
编辑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宋
编辑文帝元嘉十九年詔營孔廟蠲數戶以供灑掃
编辑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十九年十二月丙申,詔曰:『胄 子始集,學業方興。自微言泯絕,逝將千祀,感事思人, 意有慨然。奉聖之後,可速議繼襲,於先廟地特為營 造,依舊給祠,直令四時饗祀闕里。往經寇亂,黌校殘 毀,并下魯郡修學舍,採召生徒。昔之賢哲及一介之 善,猶或衛其丘壟,禁其芻牧,況尼父德表生民,功被 百代,而墳塋荒蕪,荊棘弗翦,可蠲墓側數戶,以掌灑 掃。魯郡上民孔景等五戶,居近孔子墓側,蠲其課役, 供給灑掃』」,并種松柏六百株。
元嘉二十二年,皇太子行釋奠禮。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嘉二十二年,太 子釋奠。采晉故事,祭畢,太祖親臨學宴會,太子以下 悉豫。
按《通志》:「裴松之議,應舞六佾,宜設軒懸之樂,牲牢器 用悉依上公,祭畢親臨學宴會。」
====孝武帝孝建元年詔建孔廟如諸侯之禮====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孝建元年十月戊寅,詔曰:「仲尼體天降德,維周興漢,經緯三極,冠冕百王。爰自前代, 咸加褒述,典司失人,用闕宗祀。先朝遠存遺範,有詔 繕立,世故妨道,事未克就,國難頻深,忠勇奮勵,實馮 聖義,大教所敦,永惟兼懷,無忘待旦。可開建廟制,同 諸侯之禮,詳擇爽塏,厚給祭秩。」
南齊
编辑世祖永明三年詔皇太子行釋奠禮
编辑按《南齊書世祖本紀》,「永明三年冬十月壬戌,詔曰:『皇 太子長懋講畢當釋奠,王公以下,可悉往觀禮』。」 按 《禮志》,永明三年正月,詔立學,創立堂宇,召公卿子弟 下及員外郎之子,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有 司奏:「宋元嘉舊事,學生到,先釋奠先聖先師禮,又有 釋菜,未詳今當行何禮,用何樂及《禮器》。」尚書令王儉 議:「《周禮》『春入學,舍菜合舞。《記》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 道也』。又云:『始入學必祭先聖、先師』。中朝以來,釋菜禮 廢,今之所行,釋奠而已。金石俎豆,皆無明文。方之七 廟則輕,比之五禮則重。陸納、車引謂宣尼廟宜依亭 侯之爵,范甯欲依周公之廟,用王者儀;范宣謂『當其 為師則不臣之,釋奠日,備帝王禮樂』。此則車、陸失於 過輕,二范傷於太重』。」《喻希》云:「若至王者,自設禮樂,則 肆賞於至敬之所;若欲嘉美先師,則所況非備。」尋其 此說,守附情理。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師資,引同上公, 即事惟允。元嘉立學,裴松之議,應舞六佾,以郊樂未 具,故權奏登歌。今金石已備,宜設軒懸之樂,六佾之 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其冬,皇太子講《孝經》,親臨釋 奠,車駕幸聽。
永明七年,詔築孔子廟,紹「奉聖」之封。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永明七年二月己丑,詔曰:「宣尼 誕敷文德,峻極自天,發輝七代,陶鈞萬品,英風獨舉, 素王誰匹?功隱於當年,道深於日月,感麟厭世,緬邈 千祀,川竭谷虛,丘夷淵塞,非但洙泗湮淪,至乃饗嘗 乏主。前王敬仰,崇修寢廟,歲月亟流,鞠為茂草。今學 斆興立,實稟洪規,撫事懷人,彌增欽屬。可改築宗祊, 務在爽塏,量給祭秩,禮同諸侯。奉聖之爵,以時紹繼。」
明帝永泰元年詔復孔廟祀典
编辑按《南齊書明帝本紀》,永泰元年三月詔曰: 「仲尼明聖 在躬,允光上哲,弘厥雅道,大訓生民,師範百王,軌儀 千載。立人斯仰,忠孝攸出。元功潛被,至德彌闡。雖反 袂遐曠,而祧薦靡闕,時祭舊品,秩比諸侯。頃歲以來, 祀典凌替,俎豆寂寥,牲奠莫舉,豈所以克昭盛烈,永 隆風教者哉!可式循舊典,詳復祭秩,使牢餼備禮,欽」 饗兼申。
梁
编辑武帝天監四年六月庚戌立孔子廟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於太學。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梁天監八 年,皇太子釋奠。周捨議以為「釋奠仍會,既惟大禮。請 依東宮元會,太子著絳紗襮,樂用軒懸。預升殿坐者 皆服朱衣。」帝從之。又有司以為「禮云『凡為人子者,升 降不由阼階』。」案今學堂凡有三階,愚謂客若降等,則 從主人之階。今先師在堂,義所尊敬,太子宜登阼階, 以「明從師之義。若釋奠事訖,宴會之時,無復先師之 敬,太子升堂,則宜從西階,以明不由阼義。」吏部郎徐 勉議:「鄭元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宮室既異,無不 由阼階之禮。請釋奠及宴會,太子升堂,並宜由東階。 若輿駕幸學,自然中陛』。又檢東宮《元會儀注》,太子升 崇正殿,不欲東西階。責東宮《典儀列》云:『太子元會升 自西階』。」此則相承為謬。請自今東宮大公事,太子升 崇正殿,並由阼階。其預會賓客,依舊西階。
敬帝太平二年詔繕孔廟備祀典
编辑按《梁書敬帝本紀》,太平二年春正月壬寅,詔曰:「夫子 降靈體哲,經仁緯義,允光素王,載闡元功。仰之者彌 高,誨之者不倦。立忠立孝,德被蒸民,制禮作樂,道冠 群后。雖泰山頹峻,一簣不遺,而泗水餘瀾,千載猶在。 自皇圖屯阻,祧薦不修,奉聖之門,嗣續殲滅;敬神之 寢,簠簋寂寥,永言聲烈,實兼欽愴。可搜舉魯國之族」, 以為「奉聖後」,并繕廟堂,供備祀典,四時薦秩,一皆遵 舊。
陳
编辑廢帝光大元年十二月庚寅以兼從事中郎孔英哲為奉聖亭侯奉孔子祀
编辑按:《陳書廢帝本紀》云云。
宣帝大建三年秋八月辛丑皇太子親釋奠於太學二傅祭酒以下賚帛各有差
编辑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
後主至德三年十一月詔改築孔廟十二月行釋奠禮
编辑按《陳書後主本紀》,「至德三年十一月己未,詔曰:『宣尼 誕膺上哲,體資至聖,祖述憲章之典,並天地而合德;樂正《雅》《頌》之奧,與日月而偕明,垂後昆之訓範,開生 民之耳目。梁季湮微,靈寢忘處,鞠為茂草,三十餘年, 敬仰如在,永惟愾息。今雅道雍熙,由庚得所,斷琴故 履,零落不追,閱笥開書,無因循復。外可許之禮典,改』」 築舊廟,蕙房桂棟,咸使惟新,芳蘩潔潦,以時饗奠。十 二月辛卯,皇太子出太學講《孝經》。戊戌,講畢。辛丑,釋 奠於先師,禮畢,設金石之樂,會宴王公卿士。
北魏
编辑世祖始光三年祀孔子於太學
编辑按:《北魏書世祖本紀》:「始光三年二月,起太學於城東, 祀孔子,以顏淵配。」
太平真君十一年以太牢祀孔子
编辑按:《北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十一年八月,輿駕南 伐,十有一月,至於鄒山,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顯祖皇興二年遣使致祭孔廟
编辑按:《北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皇興二年, 以青、徐平,詔中書令高允兼太常,至兗州,以太牢祭 孔子廟。帝謂允曰:『此簡德而行,勿有辭也』。」
高祖延興二年詔祭孔子制用酒脯並禁婦女合雜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延興二年二月乙巳詔曰尼父稟達聖之姿體生知之量窮理盡性道光四海頃者
编辑「淮徐未賓,廟隔非所,致令祀典寢頓,禮章殄滅,遂使 女巫妖覡,淫進非禮,殺生鼓舞,倡優媟狎,豈所以尊 明神,敬聖道者也?自今已後,有祭孔子廟,制用酒脯 而已,不聽婦女合雜,以祈非望之福。犯者以違制論。 其公家有事,自如常禮,犧牲粢盛,務盡豐潔,臨事致 敬,令肅如也。」牧司之官,明糾不法,使禁令必行。 延興三年夏四月。詔以孔子二十八世孫魯郡孔乘 為崇聖大夫。給十戶以供灑掃。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太和十三年七月立孔子廟於京師
编辑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太和十六年二月丁未改諡宣尼曰「文聖尼父」告諡 孔廟。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和十六年二 月癸丑。帝臨宣文堂。引儀曹尚書劉昶、鴻臚卿游明 根、行儀曹事李韶授策孔子。崇文聖之諡。於是昶等 就廟行事。既而帝齋中書省,親拜祭於廟。」
太和十九年,幸魯城,親祠孔廟。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九年四月庚申,行幸魯 城,親祠孔子廟。辛酉,詔拜孔氏四人,顏氏二人為官。 詔兗州刺史舉部內士人才堪軍國及守宰治行,具 以名聞。又詔賜兗州民爵及粟帛如徐州。又詔選諸 孔宗子一人封崇聖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祠。又 詔兗州為孔子起園柏,修飾墳壟,更建碑銘,褒揚聖」 德。
肅宗正光元年詔來歲仲陽釋奠
编辑按《北魏書肅宗本紀》:正光元年春正月乙酉,詔曰:「建 國緯民,立教為本,尊師崇道,茲典自昔。來歲仲陽,節 和氣潤,釋奠孔顏,乃其時也。有司可豫繕國學,圖飾 聖賢,置官簡牲,擇吉備禮。」
正光二年。三月庚午。帝幸國子學。祠孔子。以顏淵配 按《北魏書肅宗本紀》云云。
出帝永熙三年二月丙子帝親釋奠禮先師
编辑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北齊
编辑後齊將講于天子,先定經于孔廟,講畢釋奠,行三獻 禮。又《春秋》二仲及月旦,祭酒領博士以下行禮。郡學 亦如之。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將講於天子,先定經於孔父廟, 置執經一人,侍講二人,執讀一人,摘句二人,錄義六 人,奉經二人。講之旦,皇帝服通天冠、元紗袌,乘象輅 至學,坐廟堂上。講訖,還便殿,改服絳紗袌,乘象輅還 宮。講畢,以一太牢釋奠孔父,配以顏回,列軒懸樂六, 佾舞。行三獻禮畢,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袌,升阼即坐。」 宴畢,還宮。皇太子每通一經,亦釋奠。「乘《石山安車》」,三 師乘車在前,三少從後而至學焉。〈又〉後齊制,新立學, 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歲春秋二仲,常行其禮。每月 旦,祭酒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太學四門 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學諸生階下拜。孔揖顏。日出 行事而不至者記之。為一負雨,霑服則止。學生每十 日給假,皆以景日放之。郡學則於坊內立孔、顏廟,博 士以下,亦每月朝云。
文宣帝天保元年詔修孔廟遣使致祭
编辑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六月,詔封崇聖侯, 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祀。井下、魯郡以時修治廟宇, 務盡褒崇之至,遣使人致祭孔父。」
北周
编辑武帝天和元年詔諸胄子入學免釋奠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元年「秋七月壬午,詔諸胄子 入學,但束脩於師,不勞釋奠。釋奠者,學成之祭。自今即為恆式。」
宣帝大象二年帝幸學行釋奠禮詔立廟京師以時致祭
编辑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 行釋奠之禮。三月丁亥,詔曰:盛德之後,是稱不絕,功 施於民,義昭祀典。孔子德惟藏往,道實生知。以大聖 之才,屬千古之運,載弘儒業,式敘彝倫。至如幽贊天 人之理,裁成禮樂之務,故以作範百王,垂風萬葉。朕 欽承寶曆,服膺教義,眷言洙泗,懷道茲深。且褒成啟 號,雖彰故實,旌崇聖績,猶有闕如。可追封為鄒國公, 邑數准舊,并立後承襲,別於京師置廟,以時祭享。」
隋
编辑隋制,「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師, 州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唐
编辑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之後為褒聖侯
编辑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按《闕里誌》: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詔曰:「宣尼以 大聖之德,天縱多能,王道藉以裁成,人倫資其教義。 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氏馭曆,魏室分 區,爰及晉朝,暨於隋代,咸相崇尚,用存享祀。朕欽若 前王,憲章故實,親師宗聖,是所,庶幾存亡繼絕,抑惟 通典。可立孔子後為褒聖侯,以隋故紹聖侯孔嗣悊 嫡子《德倫》為嗣。
太宗貞觀二年升孔子為先聖以顏回配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貞觀二年,左僕 射房元齡、博士朱子奢建言:「周公、尼父俱聖人,然釋 奠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皆孔丘為先聖,顏回為 先師。」乃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顏回配。
按《玉海》,貞觀二年,停以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 於國學。式稽舊典,以仲尼為先聖,顏子為先師,俎豆 干戚之容始備。魯哀公十七年,立孔子廟於故宅,閱 千餘載,未嘗出闕里。漢儒所謂立學釋奠,未知先聖、 先師為誰,自《戴記》之外無聞。迨魏齊王、晉武帝釋奠 於學,雖昉見簡冊,而未有原廟也。唐武德二年,廟周 孔於胄監。至貞觀,定孔子為「先聖」,而黜周公,牲牢祭 幣,日增月益。
貞觀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貞觀十一年,給孔廟戶二十,尊孔子為「宣父。」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一年七月丙午。給兗州孔 廟戶二十以奉享 按《禮樂志》。「貞觀十一年。尊孔子 為宣父,作廟於兗州。給戶二十以奉之。」
貞觀十四年,帝親釋奠於國學。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四年二月丁丑。親釋奠於 國學。赦大理萬年縣。賜學官高第生帛。」 按《禮樂志》: 「貞觀十四年,太宗親釋奠於國學。詔祭酒孔穎達講 《孝經》。」
貞觀二十一年,皇太子釋奠太學,詔以左丘明等二 十二人配享。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一年二月丁丑,皇太子 釋菜太學。 按《禮樂志》:貞觀二十一年,「詔左丘明、卜 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 劉向、鄭眾、賈逵、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康成、服虔、何休、 王肅、王弼、杜預、范甯等二十二人,皆以配享。而尼父 廟學官自祭之。祝曰:『博士某昭告於先聖』。」州縣之釋 奠,亦以博士祭。中書侍郎許敬宗等奏:「《禮》,學官釋奠 於其先師,鄭氏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四時之學,將習 其道,故釋奠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惟春秋合樂,則 天子視學,有司總祭先聖、先師。秦、漢釋奠無文。魏則 以太常行事,晉、宋以學官主祭。且國學樂以軒縣,尊 俎須於官,非臣下所可專也。請國學釋」奠,以祭酒、司 業、博士為三獻,辭稱「皇帝謹遣。」州學以刺史、上佐、博 士三獻,縣學以令、丞、主簿若尉三獻。如社祭,給明衣。 會皇太子釋奠,自為初獻,以祭酒張後𦙌亞獻,光州 刺史攝司業趙弘智終獻。
顯慶三年詔文廟舞用宣和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顯慶三年。文 廟詔用宣和之舞。國子博士范頵撰樂章。
乾封元年正月辛卯幸曲阜祠孔子贈太師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闕里誌》,「乾封元年正月,車駕發泰山,至曲阜,親幸 祠廟。詔曰:『朕聞德契機神,盛烈光於後代;化成天地, 元功被於庶物。魯大司寇宣尼父孔某,資大聖之材, 屬衰周之末,思欲屈己濟俗,弘道佐時,歷聘周流,莫 能見用。想乘桴以永歎,因獲麟而興感。於是垂素王 之雅則,正魯史之繁文,播鴻業於一時,昭景化於千』」 祀。朕嗣膺寶曆,祗奉璿圖,憲章前王,規矩先聖,崇至 公於海內,行大道於天下,遂得八表乂安,兩儀交泰, 功成化洽,禮備樂和。展采東巡,回輿西土,途經茲境撫事興懷。駐蹕荒區,願為師友,瞻望幽墓,思承格言。 雖殿寢荒蕪,舊基尚在,靈廟空寂,徽烈猶存。《孟軻》曰: 「自生民以來,未若孔子者也。」微禹之歎既深,褒崇之 道宜峻。可追贈太師。庶年代雖遠,式範令圖,景業惟 新,儀刑茂實。其廟宇傾頹者,宜更加修造,仍令三品 一人,以少牢致祭。褒聖侯德倫,既承𦙌嗣,有異常流, 其子孫並宜免賦役。
總章元年二月皇太子釋奠四月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少保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總章元年二月丁巳,皇太子釋奠 於國學。四月乙卯,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少保。 按《冊府元龜》,「總章元年三月詔曰:『皇太子弘,近因釋 菜,齒胄上庠,祗事先師,馳心近侍。仰崇山而景行,眷 曩哲以勤懷,顯顏、曾之特高,揚仁義之雙美,請申褒 贈,載甄芳烈。朕嘉其進德,冀以思齊,訓誘之方,莫斯 為尚。顏回可贈太子少師,曾參可贈太子少保』。」
咸亨元年詔州縣皆營孔子廟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咸亨元年五月詔曰:「諸州縣孔子廟堂 有破壞,并先來未造者,遂使先師闕奠祭之儀,久致 飄零,深非敬本,宜令有司速事營造。」
中宗嗣聖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十月封周公為褒德王孔子為隆道公
编辑按:《唐書武后本紀》云云。
神龍元年置隆道公采邑以奉歲祀
编辑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神龍元年以鄒、 魯百戶為隆道公采邑,以奉歲祀,子孫世襲褒聖侯。」
景龍二年定皇太子釋奠儀注
编辑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景龍二年七 月,皇太子將親釋奠於國學,有司草儀注,令從臣皆 乘馬著衣冠。太子左庶子劉子元進議曰:「古者自大 夫以上皆乘車,以馬為騑服。魏、晉以降,迄於隋氏,朝 士駕牛車。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馬援南征,據鞍 顧盼。斯則鞍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乘,貴於便習 者也。」按江左官至尚書郎,而輒輕乘馬,則為御史所 彈。又顏延年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時稱其放 誕。此則專車憑軾,可擐朝衣;單馬御鞍,宜從褻服。求 之近古,灼然之明驗也。裒衣博帶,方履高冠,本非馬 上所施,自是車中之服。且長裾廣袖,襜如翼如,鳴佩 紆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內,出入於旌棨之間。 儻馬有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遺屨不收;清 道之傍,絓驂相續。因以受嗤行路,有損威儀。其乘馬 衣冠,竊謂宜從廢改。《皇太子令》付外宣行,仍編入《令》, 以為常式。
睿宗景雲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釋奠於國學
编辑按:《唐書睿宗本紀》云云。
太極元年皇太子釋奠於國學加贈顏回為太師曾參為太保
编辑按《唐書睿宗本紀》,太極元年二月丁巳,皇太子釋奠 於國學。 按《禮樂志》,「太極元年,以兗州隆道公近祠 戶三十供灑掃,加贈顏回太子太師,曾參太子太保, 皆配享。」
元宗開元七年太子入學齒胄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 學齒胄,賜陪位官及學生帛。」 按《禮樂志》:「開元七年, 皇太子齒胄於學,謁先聖,詔宋璟亞獻,蘇頲終獻。臨 享,天子思齒胄義,乃詔三獻皆用胄子,祀先聖如釋 奠。右散騎常侍褚無量講《孝經》《禮記·文王世子篇》。 開元八年,詔十哲為坐像,圖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 廟壁。」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開元八年,司業 李元瓘奏:「先聖廟為十哲像,以先師顏子配,則配像 當坐,今乃立侍。餘弟子列像廟堂,不豫享,而范甯等 皆從祀。請釋奠十哲享於上,而圖七十子於壁。曾參 以孝,受經於夫子,請享之如二十二賢。」乃詔十哲為 坐像,悉豫祀。曾參特為之像,坐亞之。圖七十子及二 十《二賢於廟壁》。
開元十一年,詔:「春秋二時釋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 其屬縣用酒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云云。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丙申。幸孔子宅。遣使以太牢祭 其墓。給復近墓五戶。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幸孔子宅,親釋奠 祭。詔曰:「孔宣父誕聖自天,垂範百代,作王者之師表, 開生民之耳目。朕增封岱岳,迴鑾泗濱,思闕里之風, 想雩壇之詠,逖矣遺烈,慨然永懷。式遵祀典,用申誠 敬。宜令禮部尚書蘇頲以太牢致祭,仍令州縣以時 祀享,復近墓五戶,長供掃除。」
開元十九年,詔「州縣釋奠俱用酒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開元十九年正月,春秋二時釋奠,天下州縣等停牲牢,唯用 酒脯,永為常式。」
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定皇太子及諸州釋奠儀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大唐開 元禮。二十年九月頒。所司行用焉。」
按《開元禮》:「皇太子釋奠于孔宣父,散齋三日,於別殿, 致齋二日,於正殿前,致齋一日。典設郎設皇太子幄 座於正殿東序及室內,俱西向,又張帷於前楹下。」
殿若無室張帷為之
致齋之日質明,諸衛率各勒所部屯門列仗如常。晝 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請中嚴。」近仗就陳於閤外。 通事舍人引宮臣文武七品以上褲褶,陪位如式。諸 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並結珮,俱詣閤奉迎。 左庶子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絳紗 袍,結珮以出,侍衛如常。皇太子即座西向坐,侍臣夾 侍如常。一刻頃,左庶子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 降就齋室。」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 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典謁引陪位者以次出。凡 應享之官,散齋三日,致齋二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 一日於本司,一日於享所。其無本司者,皆於享所。近 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享群官、監官、學官、諸學生等、 各於本司及學館俱清齋一宿,並如別儀。
國學將享,館司先申享日,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凡應享之官,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如別儀。無皇太子散齋以下儀。
前享三日,典設郎「設皇太子便次於廟東,西向;又設 便次於學堂之後,隨地之宜。」守宮設文武侍臣次各 於便次之後,文左武右。設諸次:享官於齋坊之內,從 享之官於廟東門之外,隨地之宜。
國學設獻官以下次於齋坊。
前享二日,《太樂令》「設軒懸之樂於廟庭東方,西方磬 簴起北,鐘簴次之;北方磬簴起西,鐘簴次之。設三鎛 鐘於編懸之間,各依辰位。樹路鼓於北懸之間,道之 左右。植建鼓於三隅。置柷敔於懸內,柷在左,敔在右。」 設歌鐘歌磬於廟堂之上前楹間,北向,磬簴在西,鐘 簴在東。其匏竹者,立於堂下階間,重行北向,相對為 首。
凡懸皆展而懸之
諸工人各位於懸後右校掃除內外。又為瘞埳於院 內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自設軒懸以下國學》同。
前享一日,奉禮設皇太子位於東陛東南,西向。
國學設三獻位於東門之內道北,執事則道南,西向北上。
又設望瘞位於廟堂東北,當埋埳,西向。
望瘞與國學同
設亞獻終獻位於皇太子東南。執事者各位於後、俱 重行、西向北上。
國學無亞獻以下儀
設御史位於廟堂之下,西南,東向,令史陪其後。設奉 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設 奉禮贊者位於埋埳東北,南面東上。設協律郎位於 廟堂上前楹之間,近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 間,北向。
自「御史位」 以下,與國學同。
設從享官七品以上位:
國學則館官位
於樂懸之東、當執事西、南向。監官學官位於樂懸之 西,當宮官東向。
國學則設學官位於懸西,當館官東向。
設學生位於宮官、監官、學官之後,俱重行北上。
國學學生位於「學官館官後」 ,有觀者於南門內道左右,相對為首。
說門外位為亞獻、終獻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 於後、每等異位、俱北向西上。
國學「設三獻門外」 位如常儀。
監官、學官位於獻官東南。
「國學則館官」 、「學官」 位:
從享宮官位於學官之東,俱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設 酒樽之位於廟堂之上,先聖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 在前楹間,北向。先師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先聖 酒樽之東,「俱西上。樽皆加勺,羃,有坫以置爵。其先師 之爵同置於一坫。洗設於東階東南,亞獻之洗又於 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 爵,執樽罍篚羃者各位於樽罍篚羃之後。設幣篚二, 各於樽坫之所。「典設郎設皇太子座於學堂之上東 壁下,西向。監司設講榻於北壁下,南向。又設執讀者 座於前楹間,當講榻北向。守宮設太傅、少傅座於皇 太子西北,南面東上。」
若有令、詹事以下坐,則設座於皇太子西南,北向東上。
「侍講者座於執讀西北,執如意者一人立於侍講之西。三館學官非侍講者座於侍講者之西,皆北面東 上。若有上臺三品以上觀講者,設座於侍講之北,南 面東上。設論議座於講榻之前,近南北面。設脫履席 於西階之南。東掌儀設版位:宮官七品以上東階 東南,西向北上;執經侍講等於西階西南。監官及學 官」非侍講者於侍講者之後。若有上臺三品以上觀 講者,位於執經之北,少退重行,皆東面北上。學生分 位於宮官、學官之後,皆重行北上。又設掌儀位於宮 官西北,贊者二人在南,皆西向。
國學無設皇太子座下至此儀。
晡後,郊社令帥齋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升 堂者自東階,謁者引祭酒、司業詣廚視濯溉。
凡導引者,每一曲一《逡巡》。
贊引引御史詣廚省饌具。司業以下每事訖,各還齋 所。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 史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 座及先師首俎皆升右胖,十一體左,丘明以下折分, 餘體升之。
國學同
未明五刻,郊社令帥其屬及廟司各服其服,升設先 聖神座於堂上西楹間,東向。
國學設神座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
「設先師神座於先聖神座東北,南向西上。若前堂不 容,則又於室外之東,東向南上,席皆以莞。設神位各 於座首 前。出宮二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守 宮設從享宮官次於東宮朝堂如常。其日未明,所司 依鹵簿陳設於重明門外。」奉禮設從享宮官位於東 宮朝堂如常。文武宮臣七品以上,依時刻俱集於次, 各服公服。諸衛率各勒所部,陳設如式。左庶子版奏: 「請中嚴。」典謁引宮臣各就位,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 左庶子負璽如式,俱詣閤奉迎。僕進軺車於西閤外, 南向。
若須乘輦,則聽臨時進止。
內率一人執刀立於車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 前;贊者二人在中允之前。左庶子版奏:「外辦。」僕奮衣 而出,正立執轡。皇太子著具服、遠遊冠,乘輿以出,左 右侍衛如常儀。內率前執轡,皇太子升車,僕立授綏, 左庶子以下夾侍如常儀。中允進,當車前跪奏稱:「請 發引。」俛伏,興,退復位。
凡中允奏請、皆當車前跪奏稱「具官臣某」 言訖。俛伏、興。
車動,中允與贊者夾引以出。內率夾車而趨,出重明 門,至侍臣上馬所,中允奏稱:「請車權停,令侍臣上馬。」 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中允退稱:「侍臣上馬。」贊 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庶子以下夾侍於車前,贊 者在。供奉官入內。侍臣上馬畢,中允奏稱:「請令車右 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中允退復位。內率升 訖,中允奏稱:「請發引。」退復位。皇太子車動,太傅乘車 訓導,少傅乘車訓從,出延喜門,不鳴鼓吹,從享宮臣 乘馬陪從如常儀。享日未明三刻,諸享官各服祭服, 諸陪祭之官皆公服,學生青衿服。郊社令、良醞令各 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犧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 齊,山罍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元酒,各實於上樽。 其幣以白,各長一丈八尺。太官令帥其屬實諸籩豆、 簋簠俎等。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 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樽罍篚羃者入自東門, 當階間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
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
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羃者各就位。贊引引 御史、太祝詣東階,升堂「行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 除於下訖,引降還齋所。」奉禮以下次還齋所。
國學掃除於下訖,引就位。謁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學生就門內位。
皇太子將至,謁者、贊引各引享官及從享學官等俱 就門外位,學生皆入就門內位。皇太子至廟門外,迴 車南向,內率降立於車右。左庶子進,當車前跪奏稱: 「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車。」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車 乘輿之便次,侍衛如常。郊社令以祝版進,皇太子署 訖,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於坫。
國學無「皇太子將至以下至此儀。」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引享官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 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
國學無「謁者以下儀。」
太常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 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堂坐者,皆脫履於下,降納如 常。謁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祭酒再拜 訖,謁者引祭酒詣東階,升堂,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 於下訖,引還本位。初祭酒行樂懸,謁者、贊引各引祭 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
國學,則謁者引《司業》。
皇太子停便次半刻頃,率更令於便次門外東向,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出便次,侍衛如常儀。率更令 引皇太子至廟東門,中允進笏,皇太子執笏,近侍者 從入如常儀。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率更令進立於左。
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奉禮曰:「眾官 再拜。」眾官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率 更令前啟:「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
國學初司業行掃除訖,謁者、贊引各引享官以下、學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眾官再拜。」 眾官及學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謁者進祭酒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無停便次以下儀。
協律郎跪,俛伏,舉麾。
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俛伏而後興。
鼓柷,奏《永和》之樂,以姑洗之均。
自後堂下接神之樂皆奏《姑洗》。
作文舞之舞樂,舞三成,偃麾,戞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
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
國學無率更。下至「再拜。」
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太祝各跪 取幣於篚,立於樽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樂》作。
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樂》,國學引祭酒升東階,無樂,下倣此。
皇太子自東階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 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進先聖神座前,西向立,樂止。 太祝以幣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幣北向進,皇太子搢 笏,受幣。
每受物,搢笏奠訖,執笏,俛伏,興。
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南呂之均,率更令引皇太子進, 西向跪奠於先聖神座前,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 少退,西向再拜訖,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前, 北向立。又太祝以幣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幣西向進, 皇太子受幣,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北向跪奠於先師 首座,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 止。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降自東階,還版位, 西向立,樂止。初群官拜訖,各奉毛血之豆立東門外。 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東階,太祝迎取於階上, 進奠於先聖及先師首座前。太祝於祝史退立於樽 所。初,皇太子既奠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 東門之外。初皇太子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俎 初入門,奏《雍和之樂》:
自後酌獻皆奏《雍和之樂》:
饌至階,樂止。祝史各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階以 出。饌升,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羃 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卻其蓋於下設訖,太官令以下 降復位。太祝還樽所。率更令引皇太子詣罍洗,樂作。 皇太子至罍洗,樂止。左庶子跪取匜,盥沃水;又左庶 子跪取盤,盥承水。皇太子盥手。中允跪取巾於篚,興, 進,皇太子帨手訖,中允受巾跪奠於篚;遂取爵於篚, 興,進,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罍水,又左庶子奉盤,皇 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皆如初。皇太子拭爵訖,左庶 子奠盤匜,中允受巾奠於篚皆如常。率更令引皇太 子,樂作,皇太子升自東階,樂止。詣先聖酒樽所,執樽 者舉羃,左庶子贊酌醴齊訖,樂作。率更令引皇太子 進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 子少退,西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北面 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
《國學則》云:「開元神武皇帝謹遣祭酒某封姓名。下同。」
「敢昭告於先聖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縱,誕降生知。 經緯禮樂,闡揚文教,餘烈遺風,千載是仰。俾茲末學, 依仁游藝。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祗奉舊章,式陳 明薦,以先師顏子等配座,尚饗。」訖,興,皇太子再拜。初 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 太子拜訖,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詣先師酒樽所,執 樽者舉羃,左庶子取爵於坫,進,皇太子受爵。左庶子 贊「酌醴齊」,樂作。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前,北 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樂 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餘座皆齋郎助奠,引相次而 畢。其亞獻、終獻、齋郎助奠,亦如之。太祝持版進於先 師神座之左,西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 子皇太子某,敢昭告於先師顏子等七十二賢,爰以 仲春,率遵故實,敬修釋奠於先聖孔宣父。惟子等或 服膺聖教,德冠四科;或光闡儒風,貽範千載。謹以制 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從祀配神,尚饗。」訖,興。皇 太子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 興,還樽所。皇太子拜訖,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詣東 序,西向作樂。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左庶子奉爵北向進,皇太子再拜 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各率齋郎進俎,太祝 跪減先聖及先師首座前三牲,胙肉加於俎,又以籩 豆取稷黍飯,興,以胙肉各共置一俎上,又以飯黍共 置一籩。太祝以飯籩授左庶子,左庶子奉飯北向進, 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又以俎授左庶子,左庶子 以次奉進,皇太子每受以授左右訖,皇太子跪取爵, 遂飲卒爵。左庶子進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 坫。皇太子俛伏,興,再拜,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 皇太子降自東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文舞出,鼓柷, 作《舒和之樂》,出訖,戞敔,樂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 樂》,立定,戞敔,樂止。初,皇太子將復位,謁者引國子祭 酒
《國學謁者》引「司業」 ,下倣此。
「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祭酒升自東階,詣先聖 酒樽所,執樽者舉羃祭酒酌盎齊訖,武舞作,謁者引 祭酒進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 退,西向再拜。謁者引祭酒詣先師酒樽所,取爵於坫, 執樽者舉羃祭酒酌盎齊。」謁者引祭酒進先師首座 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退,北向再拜訖,謁 者引祭官詣東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 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 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坫,祭酒,興, 再拜,謁者引祭酒降復位。初祭酒獻將畢,謁者引司 業
「國學《謁者》」 引「博士」 ,下倣此。
「詣罍洗訖,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司 業降復位。武舞止,太祝等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 拜,已飲福者不拜。《永和之樂》作,率更令前啟再拜,退 復位。皇太子再拜。
國學無《率更令》至,再拜。
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樂一成止, 率更令前啟「請就望瘞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望瘞 位,西向立。
國學謁者引祭酒
奉禮帥贊者轉就瘞埳東,北向。初在位者將拜,太祝 各執篚進神座前,跪以篚取幣,降自西階,詣瘞埳,以 幣置於埳訖,奉禮曰:「可瘞。」埳。東西廂各四人寘土。半 埳,率更令前啟禮畢。
《國學儀》進初獻之左白云:
率更令引皇太子出門還便次,樂作。
國學謁者遂引祭酒出,無率更,下至樂作儀。
皇太子出門。樂止。中允進受笏。侍衛如常儀。
國學無皇太子出門等儀。
謁者、贊引各引亞獻以下以次出。初白禮畢,奉禮帥 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 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訖,贊引引出。學生 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齋坊。皇太子既入便次,改服常 服。執經、侍講、執讀、執如意等及三館學官並服公服, 學生仍青衿服,餘皆常服。掌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謁 者各引群官及學生等次入就位。左庶子版奏「外辦。」 皇太子乘輿出便次
若須乘馬,臨時聽進止。
侍衛如常儀。至學堂後,降輿升自北階,即座坐。左右 侍衛量人從升,太傅、少傅各就座坐。掌儀曰:「再拜。」贊 者承傳,群官及學生等在位者皆再拜,執經不拜。左 庶子跪奏:「請令執經等升。」俛伏,興。又左庶子稱:「令曰: 諾。」左庶子退,降詣西階下,立於執經等之前,北面宣 令曰:「執經以下並升坐。」應坐者皆再拜,執經不拜。通 事舍人引執經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座者,皆脫履 如式訖,執讀讀所講經釋義訖,執如意者以如意授 侍講,侍講興受,進詣論議座,北面問所疑。執經為通 之訖,興,退,以如意授執者,退還本座。執如意者以如 意次授諸侍講者,皆如上儀。總訖,左庶子跪奏:「禮畢。」 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引降復堂下位。皇太子降座, 降自北階,入學堂後便次,群官以次出。執經以下,改 服常服,學生仍青衿服。
自皇太子既入,便次至此國學,儀無。
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 離部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便次一刻頃,搥一鼓為 一嚴,有司轉仗衛於還塗如來儀。二刻頃,又搥二鼓 為再嚴,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國子祭酒以下、學生以 上,並出就學外,道左奉辭。三刻頃,又搥三鼓為三嚴, 僕進軺車於門外如常。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乘 輿出次學門外,降輿,乘車侍衛如常。左庶子奏請及 車右升降,侍臣上馬,文武陪從,皆如來儀。車動,鼓吹 振作如式。至國子祭酒以下奉辭處,權停車。國子祭 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宣勞及拜皆如常。車 至城隅,鼓吹止。過廟,鼓吹作。至延喜門,鼓吹止。入延喜門,鐃吹作。至重明門,宮官文武俱下馬。皇太子乘 車入,太傅、少傅還。皇太子至殿門,迴車南向。左庶子 跪奏:「請降車。」俛伏,興。皇太子降車,乘輿入,侍臣從至 閤門。左庶子版奏:「請解嚴。」將士還本所。 諸州釋奠 於孔宣父前享三日。刺史〈縣則縣令下倣此〉散齋於別寢二 日,致齋於廳事一日。亞獻以下應享之官,散齋二日, 各於正寢,致齋一日於享所。
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 若刺史上佐有故,並以次差攝。博士有故,取參軍以上攝縣丞及簿尉,通為終獻。縣令有故,並以次差充。當縣闕,則差比縣及州官替充。
「其日,助教及諸學生皆清齋於學館一宿。前享二日, 本司掃除內外。又為瘞埳於院內堂之壬地,方深取 足容物,南出階。本司設刺史以下次於門外,隨地之 宜。前享一日,晡後,本司帥其屬守門。本司設三獻位 於東階東南,每等異位,俱西面。設掌事位於三獻東 南,西面北上;設望瘞位於堂上之東北,當瘞埳西向。」 設教助位於西階西南,掌事學生位於助教之後。俱 東面北上。
縣學官位下倣此
設贊唱者位於三獻西南,西面北上。又設贊唱位於 瘞埳東北,南向東上。設三獻門外位於道東,每等異 位,俱西面。掌事位於終獻之後,北上。祭器之數與祭 社同。掌事者以樽坫升設於堂上前楹間,北向。先聖 之樽在西,先師之樽在東,俱西上,皆加勺羃。先聖爵 一,配座爵四,各置於坫。設幣篚於樽所。設洗直東榮 「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東,加勺羃,篚在洗西,南肆,實 爵三、巾二於篚,加羃。」執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洗 之後。享日未明,烹牲於廚。夙興,掌饌者實祭器。本司 帥掌事者設先聖神座於堂上西楹間,東向;設先師 神席於先聖神座東北,南向,席皆以莞。質明,諸享官 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學生青衿服。本司帥掌事者入 實樽罍及幣。每座樽二,一實元酒為上,一實醴齊次 之。禮神之幣用白,各長丈八尺。祀版各置於坫。贊唱 者先入就位。祝二人與執樽罍篚者入立於庭,重行, 北面西上。立定,贊唱者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樽罍 篚者各就位。祝升自東階,行掃除訖,降自東階,各還 齋所。刺史將至,贊禮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助 教、學生並入就門內位。刺史至,參軍事引次之。
「縣令贊禮者」 ,「下倣此。」
贊唱者先入就位。祝入,升自東階,各立於樽之後。刺 史停於次,少頃,服祭服出次。參軍事引刺史入就位, 西向立,參軍退位立於左。贊禮者引享官以下次入 就位。凡導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刺 史以下皆再拜。參軍事少進,刺史之左,北面白:「請行 事。」退復位。祝俱跪取幣於篚,興,各立於樽所。凡取物 者皆跪伏,取以興,奠則奠就俛,伏而後興。本司帥執 饌者奉饌陳於門外。參軍事引刺史升自東階,進先 聖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幣北向授刺史,刺史受幣。參 軍事引刺史進,西向跪奠於先聖神座前,興,少退,西 向再拜訖,參軍事引刺史當先師神座前,北向立,又 祝以幣西向授刺史受幣。參軍事引刺史進,北向跪 奠於先師神座,興,少退,北向再拜。參軍事引刺史降 復位。本司引饌入,升自東階,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 神座前。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卻取蓋於下。 「籩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間;羊、豕二俎橫而垂於右, 腊特陳於左壁。」設訖,本司與執饌者降出,祝還樽所。 參軍事引刺史詣罍,執罍者酌水,執洗者跪取盤,興, 承水。刺史盥手,執篚者跪取巾於篚,興,進,刺史帨手 訖,執篚者受巾,跪奠於篚,遂取爵興以進,刺史受爵, 執罍者酌水。刺史洗爵,執篚者又跪取巾於篚,興,進, 刺史拭爵訖,受巾,跪奠於篚,奉盤者跪奠盤,興。參軍 事引刺史升自東階,詣先聖酒樽所,執樽者舉羃,刺 史酌醴齊,參軍事引刺史詣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 爵,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北面跪讀 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姓名,敢昭 告于先聖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縱,誕降生知,經緯 禮樂,闡揚文教,餘烈遺風,千載是仰,俾茲末學,依仁 游藝。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祗奉舊章,式陳明薦, 以先師顏子配,尚饗。」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於 神座,興,還樽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先師酒 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羃,刺史酌醴齊,參軍事引 刺史詣先師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北向立。祝 持版進於神座之左,西向跪讀祝文曰:「敢昭告於先 師顏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實,敬修釋奠於先師顏子。 惟子庶幾具體,德冠四科,服道聖門,實臻壼奧。謹以 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獻,從祀配神,尚饗。」祝興, 刺史再拜訖,參軍事引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 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東序,西向立。祝各以 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一爵進刺史之左,北 面立。刺史再拜受爵,跪啐酒,奠爵,俛伏,興。祝各帥執饌者進俎,「跪減先師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腳第二骨 共置一俎上;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興,祝先以 飯進,刺史受以授執饌者。刺史跪取爵,遂飲卒爵,祝 進受爵,復於坫。刺史興,再拜。參軍事引刺史降復位。 初刺史獻將畢,贊禮者引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升 獻飲福,如刺史之儀,唯不讀祝文,亦不受。胙訖,降復 位。亞獻畢,贊禮者引終獻詣罍洗,盥手升獻,如亞獻 之儀。訖,復位。
開元二十六年,敕「鄉貢謁先師。」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 十六年正月,「敕諸州鄉貢見訖,令引就國子監謁先 師,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有司設食,弘文、崇文兩 館,學生及監內朝集使就監觀禮,遂為常式,每年行 之。」
開元二十七年,詔「諡孔子及諸弟子皆贈爵。」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開元二十七年 詔:「夫子既稱先聖,可諡曰文宣王。」遣三公持節冊命, 以其嗣為文宣公,任州長史,代代勿絕。先時,孔廟以 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牖下。貞觀中,廢周公祭,而夫 子位未改。至是,二京國子監天下州縣,夫子始皆南 向,以顏淵配。贈諸弟子爵公、侯。子淵兗公,子騫費侯, 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侯子我、齊侯 子貢、黎侯子游、吳侯子夏、魏侯。」又贈曾參以降六十 七人:「參成伯、顓孫師陳伯,澹臺滅明江伯,宓子賤單 伯、原憲原伯,公冶長莒伯,南宮适郯伯,公晳哀郳伯, 曾點宿伯,顏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共伯,漆雕開滕 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 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鱣梁伯,顏柳蕭伯,冉儒郜 伯,曹卹豐伯,伯虔鄒伯,公孫龍黃伯,冉季產東平伯, 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斂武城伯,顏子驕瑯琊伯,漆雕 徒父須句伯,壤駟赤北徵伯,商澤睢陽伯,石作蜀郈 邑伯,任不齊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東牟伯, 后處營丘伯,秦開彭衙伯,奚容箴下邳伯,公肩定新 田伯,顏襄臨沂伯,鄡單銅鞮伯,句井疆淇伯,罕父黑 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黨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 榮子旗雩婁伯,縣成鉅野伯,左人郢臨淄伯,燕伋漁 陽伯,鄭子徒滎陽伯,秦非汧陽伯,施常乘氏伯,顏噲 朱虛伯,步叔乘淳于伯,顏之僕東武伯,原亢籍萊蕪 伯,樂欬昌平伯,廉潔莒父伯,顏何開陽伯,叔仲會瑕 丘伯,狄黑臨濟伯,邽巽平陸伯,孔忠汶陽伯,公西與 如重丘伯,公《西蒧》祝阿伯」,於是二京之祭,牲太牢,樂 宮懸,舞六佾矣。州縣之牲,以少牢而無樂。
按《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十七年詔曰:『弘我王化,在 乎儒術。孰能發揮此道,啟迪含靈,則生人以來,未有 如夫子者也。所謂自天攸縱,將聖多能,德配乾坤,身 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經。美政教, 移風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於今受其賜,不其 猗歟』?」於戲!楚王莫封,魯公不用。俾夫大聖,纔列陪臣, 「棲遲旅人,固可知矣。年祀寖遠,光靈益彰,雖代有褒 稱,而未為崇峻,不副於實,人其謂何?朕以薄德,祗膺 寶命,思闡文明,光被華夏,時則異於古今,情每重於 師資,既行其教,合旌厥德,爰申盛禮,載表徽猷。夫子 既稱先聖,可追諡為文宣王。宜令三公持節冊命。應 緣冊及祭,所司速擇日,并撰儀注進。其文宣陵并舊 宅立廟,量加人灑掃,用展誠敬,其後嗣可為文宣公。」 至如辨方正位,著自《禮經》,苟非得所,何以示則。昔緣 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坐,豈宜依舊。宜補 其墜典,永作成式。自今已後,兩京國子監夫子皆南 面坐,十哲等東西列侍,天下諸州亦准此。且門人三 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暢元聖之風規,發 人倫之耳目,並宜褒贈,以寵賢明。顏子既云亞聖,須 優其秩,可贈兗公,閔子騫可贈費侯,冉伯牛可贈鄆 侯,冉仲弓可贈薛侯,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 衛侯,宰子我可贈齊侯,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 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衛侯。」又孔子《格言》,參也稱魯, 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頃雖異於十哲,終或 殊於等倫,久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 式瞻贈曾參、顓孫師等六十七人皆為伯。遣尚書左 丞相裴耀卿就國子廟冊贈文宣王。冊畢,所司奠祭, 亦如釋奠之儀,公卿已下預觀禮。又遣太子少保崔 琳就東都廟以行冊禮。自是始用宮懸之樂。《春秋》「二 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
按《文獻通考》:「是年又敕:兩京及兗州舊宅廟像宜改 服袞冕,其諸州及縣廟宇既小,但移南面,不須改衣 服。兩京樂用宮懸,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七 十子並宜追贈。」
開元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上丁,以三公攝事。若會 大祀,則用中丁。州縣之祭上丁。」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肅宗上元元年祀孔子於太學
编辑學。」
代宗永泰二年國學祠堂成始奏釋奠設宮懸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永泰二年八月, 修國學,祠堂成,祭酒蕭昕始奏釋奠,宰相元載、杜鴻 漸、李抱玉及常參官、六軍將軍就觀焉。」自復二京,惟 正會之樂用宮懸,郊廟之享登歌而已,文武二舞亦 不能具。至是,魚朝恩典監事,乃奏宮懸於論堂,而雜 以教坊工伎。
按《冊府元龜》:「永泰二年二月丁亥朔,國子監釋奠,賜 宰相以下常參官飧錢五百貫,於國子監造食,許內 侍魚朝恩同聽講經。辛卯,命有司增修文宣王廟。八 月丁亥,國子監釋奠,始復用牲牢。初,上元二年九月 詔諸生獻禮,至是乃舉舊典,遣宰臣及常參官於國 子監觀禮。」
大曆二年命宰臣及常參官等觀釋奠講論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二年二 月丁亥,仗下後,宰臣及常參官等詣國子監觀釋奠 講論,內侍魚朝恩參其會焉。八月丁亥,有司釋奠於 國學,宰臣及百官并內侍魚朝恩同會於國子監,觀 講論。」
大曆三年八月釋奠於廟。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三年八 月丁未,釋奠於文宣王廟,禮畢,內侍魚朝恩及宰臣 文武百官咸詣國子監觀講論,有司陳饌,詔遣中使 賜酒及三勸獎。四月丁未,釋奠於文宣王,許百僚詣 國學觀講論。」
德宗貞元二年二月有司釋奠於廟
编辑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二年二 月丁卯,有司釋奠於文宣王廟,自宰臣以下畢集於 國學。學官升講座,陳五經大旨,先聖之道。」
貞元九年貢舉,謁先師,用《中丁》。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貞元九年季冬, 貢舉人謁先師日與親饗廟同。有司言「上丁釋奠與 太祠同。」即用中丁,乃更用日謁於學。
憲宗元和九年禮部奏貢舉人謁先師
编辑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