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42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四十二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錄

 雩祀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武帝元封一則 昭帝始元一則

  後漢總一則 安帝永初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質帝永嘉一則 桓帝延熹一則

  靈帝熹平一則

  晉武帝咸寧一則 太康二則 元帝太興一則 穆帝永和一則

  南齊明帝建武一則

  梁總一則 武帝天監四則 大同一則

  陳武帝永定一則 文帝天嘉一則 廢帝光大一則

  北魏文成帝和平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孝明帝神龜一則 正光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顯慶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禮儀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雩祀部彙考一

编辑

周制,「舞師教皇舞,舞旱暵之事。稻人共雩斂,司巫及 女巫舞雩。」

按《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鄭康成曰:「皇,析五采羽為之,亦如帗。旱暵之事謂雩也。暵,熱氣也 。」 鄭鍔曰:「旱暵出於非常,故不言祭祀而言事。偶有是事,則染羽為凰之形以舞焉。不象鳳者,鳳雄而凰雌,所以召陰而卻陽也。」

《稻人》「旱暵,共其雩斂。」

項氏曰:「旱暵則共雩祭之,所斂以稻,所急者水也。」

愚案:雩祭所斂,必是下地所產,卑濕之物,須稻。

人以共

《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王氏曰:「帥女巫也。」 不言女,以女巫見之 。鄭康成曰:「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諸侯于上公之神 。」 賈氏曰:「《春秋緯》云:『雩者,呼嗟求雨之祭』。」 《月令》:「『大雩帝習盛樂』。據天子雩五帝。」 按彼下文「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 百縣,謂畿內鄉遂,明畿外諸侯亦雩祀百辟卿士,即古上公勾龍、柱棄之等 。鄭司農曰:「魯僖公欲焚巫、尫,以其舞」 雩不得雨 。王昭禹曰:「陽亢在上,阻陰而旱。帥巫而舞雩,所以助達陰中之陽。」

女巫旱暵則舞《雩》。

賈氏曰:「此謂五月以後修雩,故有旱暵之事。暵,熱氣也 。」 劉執中曰:「常暘則大旱矣,帥女巫而舞,助陰氣也 。」 鄭司農曰:「求雨以女巫。故《檀弓》曰:『歲旱』。」 繆公召縣子而問:「吾欲暴巫而奚若?」 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無乃已疏乎?」

漢制,「孟夏修雩祀,以太常禱之。」

按《漢舊儀》,孟夏龍見而始雩。壇在城東南,引龜山為 沂水,至壇西南行,曰「雲水曲中」,壇上舞雩。舊制,求雨, 太常禱天地、宗廟、社稷、山川以賽,各如其常祭牢禮。 四月立夏後旱,乃求雨禱之,七月畢,賽之。秋冬春三 時不求雨。

按:杜佑《通典》:「漢承秦滅學,正雩禮廢。旱,太常禱天地 宗廟。」

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及巫丈夫不入市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昭帝始元六年夏大雩

编辑

按:《漢書昭帝本紀》:「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舉火。」

臣瓚曰:「不得舉火,抑陽助陰也。」

後漢

编辑

《後漢》制,「自春至秋雨澤,少府郡縣各掃除社稷,旱則 公卿官長行雩禮。」

按《後漢書禮儀志》:「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 澤,若少府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 行雩禮求雨。」

《公羊傳》曰:「大雩,旱祭也。」 何休注曰:「君親之南郊,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善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倡與?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謂之雩』。」 《春秋繁露》曰:「大旱雩祭而請雨,大水鳴鼓而攻社,天地之所為,陰陽之所起也。或請焉,或怒焉,何如也?」 曰:「大旱,陽滅陰也。陽滅陰者,尊厭卑也,固其義也。雖大甚,拜請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陰滅陽也。陰滅陽者,卑勝尊也。以賤陵貴者逆節。故鳴鼓而攻之,朱絲而脅之,為其不義。此亦《春秋》之不畏強禦也。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貞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 又仲舒奏江都王云:「求雨之方,損陽益陰。願大王無收廣陵女子為人祝者」 一月租賜諸巫者。諸巫母大小皆。

相聚於郭門,為小壇,以脯酒祭。女獨擇寬大便處移市,市使無內丈夫,丈夫無得相從飲食。令吏妻各往視其夫,皆到即起,雨注而已。服虔注《左傳》曰:「大雩,夏祭天名。雩,遠也。遠為百穀求膏雨也。」 龍見而雩,龍,角、亢也。謂四月昏,龍星體見,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一說大雩者,祭于帝而祈雨也。一說郊祀天,祈農事,雩祭山川而祈雨也。《漢舊儀》求雨,太常禱天地宗廟社稷山川以賽,各如其常牢禮也。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禱雨而已。後旱,復重禱而已。訖立秋雖旱,不得禱求雨也。

閉諸陽衣皂,興土龍。

《山海經》曰:大荒東北隅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郭璞曰:「今之土龍,本此氣應,自然冥感,非人所能為也。」 董仲舒云:「春旱求雨,令縣邑以水日令民禱社稷家人祠戶,毋伐名木,毋斬山林,暴巫聚蛇。八日,於邑東門之外,為四通之壇,方八尺,植」 蒼繒八。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魚八元酒,具清酒搏脯,擇巫之潔清辯口利辭者以為祝。祝齋三日,服蒼衣,先再拜,乃跪陳,陳已,復再拜,乃起。祝曰:「昊天生五穀以養人,今五穀病,旱恐不成,敬進清酒搏脯。」 再拜請雨,雨幸大澍,奉牲禱。以甲乙日。為大青龍一,長八丈,居中央。為小龍七,各長四丈,於東方,「皆東鄉,其間相去八尺,小僮八人,皆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嗇夫亦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諸里社通之於閭外之溝,取五蝦蟆,錯置社之中,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蝦蟆焉。具清酒,搏脯,祝齋三日,服蒼衣,拜跪陳祝如初。」 取三歲雄雞與三歲豭豬,皆燔之於四通神宇。令民闔邑里南門,置水其外;開里。北門具老豭豬一,置之里。北門之外市中亦置一豭豬,聞彼鼓聲,皆燒豬尾,取死人骨埋之。開山淵,積薪而焚之。決通道橋之壅塞不行者決瀆之。幸而得雨,報以豚一,酒、鹽、黍財足,以茅為席。毋斷夏求雨。令縣邑以水日家人祀竈,毋舉土功。更大浚井,暴釜於壇,杵臼於術。七日為四通之壇,於邑南門之外,方七尺,植赤繒七,其神蚩尢,祭之以赤雄雞七元酒,具清酒搏脯,祝齋三日,服赤衣,拜跪陳祝如春。以丙丁日,為赤大龍一,長七丈,居中;又為小龍六,長三丈五尺,於南方,皆南鄉,其間相去七尺,壯者七人,皆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嗇夫亦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鑿社而通之。閭外之溝取五蝦蟆,錯置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酒脯祭,齋衣赤,拜跪陳祝如初。取三歲雄雞豭豬燔之。四通神宇,開陰閉陽,如春也。季夏禱山陵以助之。令縣邑一徙市於邑南門之外,五日,禁男子無得行入市。家人祠中霤,毋舉土功。聚巫市傍,為之結蓋,為四通之壇,於中央,植黃繒五,其神后稷,祭之以母。𩛆五元酒,具清酒搏脯,令各為祝。齋三日,衣黃衣,皆如春祠。以戊己日為大黃龍一,長五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四,各長二丈五尺,於中央,皆南鄉,其間相去五尺。丈夫五人,皆齋三日,服黃衣而舞之。老者亦齋三日,衣黃衣而立之,亦通社中。於閭外溝蝦蟆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如前。秋暴巫尪,至九日,毋舉火事,煎金器。家人祠門為四通之壇於邑西門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其神大昊,祭之桐木魚九元酒,具清酒搏脯,衣白衣,他如春。以庚辛日為大白龍一,長九丈,居中央。為小龍八,各長四丈五尺,於西方,皆西鄉,其間相去九尺。鰥者九人,皆齋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馬亦齋三日,衣白衣而立之。蝦蟆池,方九尺,深一尺,他如前。冬舞龍六日,禱于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毋壅水,為四通之壇,於邑北門之外,方六尺,植黑繒六,其神元冥,祭之以黑狗子六,元酒,具清酒搏脯。祝齋三日,衣元衣,祀禮如春。以壬癸日為大黑龍一,長六丈,居中央。又為小龍五,各長三丈,於北方,皆北鄉,其「間相去六尺,老者六人,皆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尉亦齋三日,服黑衣而立之。蝦蟆池皆如春,四時皆庚子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凡求雨,大體丈夫欲藏而居,女子欲和而樂。應龍有翼。」 《法言》曰:「象龍之致雨。艱矣哉,龍乎龍乎!」 《新論》曰:「劉歆致雨,具作土龍,吹律及諸方術,無不備設。」 譚問:「求雨所以為土龍,何也?」 曰:「龍見者輒有風雨興起,以迎送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

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變,如故事。

《周禮》曰:請幫助識別此字。「舞帥而舞旱暵之事。」鄭元曰:請幫助識別此字。「赤皂染羽為之也。」《旱暵》注陽也。用假色者,欲其有時而去之。

反拘朱索社,伐朱鼓。

《漢舊儀》曰:成帝二年六月,始命諸官止雨,朱繩反縈社,擊鼓攻之,是後水旱常不和。干寶曰:「朱絲縈社,社,太陰也;朱,火色也。絲維屬天子伐鼓于社責。」

群陰也。諸侯用幣于社,請上公也。伐鼓於朝,退自攻也。此聖人厭勝之法也。

禱賽以《少牢》,如禮。

《漢舊儀》曰:「武帝元封日到七月畢賽之,秋冬春不求雨。」 《古今注》曰:「武帝元封六年五月旱,女及巫丈夫不入市也。」

安帝永初七年五月庚子京師大雩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左傳》曰:「龍見而雩。」 杜預注云:「謂建巳之月,龍星角亢見東方。」 雩,遠也。遠為百穀求膏雨。

順帝陽嘉元年春二月大雩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春二月,京師旱。庚申, 敕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嶽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 首陽山,并祠河、洛請雨。戊辰,雩以冀部比年水潦,民 食不贍,詔案行稟貸,勸農功,賑乏絕。甲戌,詔曰:『政失 厥和,陰陽隔并,冬鮮宿雪,春無澍雨,分禱祈請,靡神 不禜。深恐在所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王輔等持』」 節分詣岱山、東海、滎陽、河、洛,盡心祈焉。

永嘉元年質帝即位四月雩

编辑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永嘉元年,帝即位,夏四月壬申 雩。五月甲午詔曰:『朕以不德,託母天下,布政不明,每 失厥中。自春涉夏,大旱炎赫,憂心京京,故得禱祈明 祀,冀蒙潤澤。前雖得雨,而宿麥頗傷,比日陰雲,還復 開霽,寤寐永嘆,重懷慘結。將二千石令長不崇寬和 暴刻之為乎?其令中都官繫囚,罪非殊死考未竟者, 一切任出,以須立秋。郡國有名山大澤,能興雲雨者, 二千石長吏各潔齋請禱,竭誠盡禮』。」

桓帝延熹元年六月大雩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靈帝熹平五年四月大雩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五年夏四月,復崇高山名 為嵩高山大雩。」

《東觀記》曰:使中郎將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

武帝咸寧二年夏五月庚午大雩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左氏傳》,「龍見而雩」, 經典尚矣。漢儀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 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 雨,閉諸陽,衣皂,興土龍,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變, 如故事。武帝咸寧二年,春分久旱,四月丁巳,詔曰:「諸 旱處廣加祈請」,五月庚午,始祈雨於社稷山川,六月 戊「子,獲澍雨。」此雩之舊典也。

太康三年四月大雩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太康十年二月,大雩。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康十年二月,大 雩,其雨多則禜祭,赤幘朱衣,閉諸陰,朱索禜社,伐朱 鼓焉。」

元帝太興元年六月旱帝親雩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云云。

穆帝永和八年秋七月大雩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穆帝永和時,議制雩壇於國南郊之旁, 依郊壇近遠,祈上帝百辟。旱則祈雨,大雩社稷山林 川澤。舞僮八佾,凡六十四人,皆元服,持羽翳,歌《雲漢》 之詩。戴邈議云:「周冬春夏旱,禮有禱舞雩。夫旱,日淺 則炎微,日久則災甚,微則祈小神社稷之屬,甚乃大 雩帝耳。」按《春秋左傳》之義,春夏無雨,未成災雩而得 「雨則書雩,不得雨則書旱,明災成也。然則始雩未得, 便告饑饉之甚,為歌哭之請。」博士議:「《雲漢》之詩,宣王 承厲王撥亂,遇災而懼,故作是歌。今晉中興,奕葉重 光,豈比周人耗斁之辭乎?漢、魏之代,別造新詩,晉室 大平,不必因故。」司徒蔡謨議曰:「聖人迭興,禮樂之制, 或因或革。《雲漢》之詩,興於宣王。今歌」之者,取其「修德 禳災,以和陰陽」之義,故因而用之。

南齊

编辑

明帝建武二年議雩祭

编辑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建武二年旱,有 司議雩祭依明堂。祠部郎何佟之議曰:「《周禮》司巫云: 『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鄭元云:『雩,旱祭也。天子於 上帝、諸侯以下於上公之神』。又女巫云:『旱暵則舞雩』。 鄭元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陰也』。鄭眾云:『求雨以女巫』。 《禮記月令》云:『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帝, 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 穀實。鄭元云:「陽氣盛而恒旱,山川百源,能興雲致雨 者也。眾水所出為百源,必祭先其本雩,吁嗟求雨之 祭也。」雩帝,謂為壇南郊之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 也。自𩊠鞞至柷敔為盛樂,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 士,古者上公以下,謂勾龍、后稷之類也。《春秋傳》曰:「龍 見而雩止,當以四月。」王肅云:「大雩,求雨之祭也。」傳曰: 「龍見而雩,謂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禮,於五月著雩義也。」晉永和中,中丞啟雩制:在國之南,為 壇祈上帝,百辟舞僮八列,六十四人,歌《雲漢詩》,皆以 孟夏得雨報太牢。於時博士議:舊有壇,漢、魏各自討 尋。《月令》云:「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又云:「乃命 百縣雩祀百辟卿士。」則大雩所祭,唯應祭五精之帝 而已。勾芒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鄭元說,宜配食 於庭也。鄭元云:「雩壇在南郊壇之旁,而不辨東西,尋 地道尊,右雩壇方,郊壇為輕,理應在左,宜於郊壇之 東,營域之外築壇。」既祭五帝,謂壇宜員。尋雩壇高廣, 《禮傳》無明文。案《覲禮》設方明之祀,為壇高四尺,用珪 璋等六玉,禮天地四方之神。王者帥諸侯親禮焉,所 以教尊尊也。雩祭五帝,粗可依放。謂今築壇宜崇四 尺,其廣輪仍以四為度,徑四丈,周員十二丈而四階 也。設五帝之位,各依其方,如在明堂之儀。皇齊以世 祖配五精於明堂,今亦宜配饗於雩壇矣。古者「孟春 郊祀祈嘉穀,孟夏雩祭祈甘雨」,二祭雖殊,而所為者 一。《禮》唯有冬至報天,初無得雨賽帝。今雖闕冬至之 祭,而南郊兼祈報之禮,理不容別有賽答之事也。《禮》, 祀帝於郊,則所尚省費,周祭靈威,仰若后稷,各用一 牲。今祀五帝,世祖亦宜各用一犢,斯外悉如南郊之 禮也。武皇遏密未終,自可不奏盛樂。至今旱祭舞雩, 蓋是吁嗟之義,既非存懽樂,謂此不涉嫌。其餘祝史 稱辭,仰祈靈澤而已。禮舞雩乃使無闕。今之女巫,並 不習歌舞,方就教試,恐不應速依晉朝之議,使童子 或時取舍之宜也。司馬彪《禮儀志》云:「雩祀著皂衣。」蓋 是崇陰之義。今祭服皆緇,差無所革。其所歌之詩及 諸供須,輒勒「主者申攝備辦。」從之。

梁制,「立雩壇於南郊,旱而祈澍,報以太牢,郡國縣亦 如之。」

按《隋書禮儀志》:「《春秋》龍見而雩。梁制不為恆祀。四月 後旱則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獄及失職者,二、賑鰥寡 孤獨者;三、省徭輕賦,四、舉進賢良,五、黜退貪邪;六、命 會男女,恤怨曠;七、撤膳羞,弛樂懸而不作。天子又降 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澤常興雲雨 者;七日乃祈群廟之主於太廟,七日乃祈古來百辟」 卿士有益於人者。七日乃大雩,祈上帝,遍祈所有事 者。大雩禮,立圓壇於南郊之左,高及輪,廣四丈,周十 二丈,四陛,牲用黃牯牛一。祈五天帝及五人帝於其 上,各依其方,以太祖配位於青帝之南,五官配食於 下。七日乃去樂,又遍祈社稷山林川澤。就故地處大 雩國南,除地為墠,舞僮六十四人。祈百辟卿士於雩 壇之左,除地為墠,舞僮六十四人,皆袨服,為八列,各 執羽翳,每列歌《雲漢詩》一章而畢。旱而祈,澍則報以 太牢,皆有司行事。唯雩則不報。若郡國縣旱請雨,則 五事同時並行:一理冤獄失職,二賑鰥寡孤獨,三省 徭役,四進賢良,五退貪邪。守令皆潔齋三日,乃祈社 稷。七日不雨,更齋祈如初。三變仍不雨,復齋祈「其界 內山林川澤常興雲雨者。祈而澍,亦各有報。」

武帝天監元年有事雩壇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通志》云云。

天監九年,移雩壇於東郊。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天監九年, 有事雩壇。武帝以為雨既類陰,而求之正陽,其謬已 甚。東方既非盛陽,而為生養之始,則雩壇應在東方, 祈晴亦宜此地。於是遂移於東郊。」

天監十年,議停雩祭,燔柴牲牢悉從坎瘞。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許懋傳》:懋天監十年轉 太子家令,降敕問:「『凡求陰陽,應各從其類,今雩祭燔 柴,以火祈水,意以為疑』。懋答曰:『雩祭燔柴,經無其文, 良由先儒不思故也。按周宣雲漢之詩曰:『上下奠瘞, 靡神不宗』。毛注云:『上祭天,下祭地,奠其幣,瘞其物』』。」以 此而言,為旱而祭天地,並有瘞埋之文,不見有燔柴 之「說。若以祭五帝必以燔柴者,今明堂之禮,又無其 事。且《禮》又云:『埋少牢以祭時,時之功是五帝。此又是 不用柴之證矣。昔雩壇在南方正陽位,有乖求神而 已移於東,實柴之禮猶未革。請停用柴,其牲牢等物, 悉從坎瘞,以符周宣雲漢之說』。」詔並從之。

天監十二年,議復雩祭。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天監十二 年。揚州主簿顧協議曰:『禮,仲夏大雩,春秋龍見而雩。 則雩常祭也。水旱且又禱之。謂宜式備斯典』。」帝從之。

大同五年築雩壇於籍田兆內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大同五年。 又築雩壇於籍田。兆內。有祈禜。則齋官寄籍田省云。

武帝永定 年命雩祀以德皇帝配

编辑

按《陳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陳氏亦因 梁制,祈而澍,則報以少牢。武帝時以德皇帝配。」

文帝天嘉 年行雩禮以武帝配

编辑

按《陳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大雩文帝時以武帝配。」

廢帝光大元年行雩禮以文帝配

编辑

按《陳書廢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廢帝即位, 以文帝配。青帝牲用黃牯牛,而以清酒四升洗其首。 其壇墠配饗歌舞皆如梁禮。天子不親奉,則太宰、太 常、光祿行三獻禮。其法皆採齊建武二年事也。」

北魏

编辑

文成帝和平元年四月旱詔以酒脯薦於群神

编辑

按《北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和平元 年四月旱。詔州郡於其界內。神無大小。悉洒掃。薦以 酒脯。年登之後。各隨本秩。祭以牲牢。」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四月不雨有司奏祈百神詔不允

编辑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五年四月,自正月不 雨,至於癸酉,有司奏祈百神。詔曰:「昔成湯遇旱,齊景 逢災,並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至誠發中,澍潤千里,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喪恃,幽顯同哀,神若有 靈,猶應未忍安享,何宜四氣未周,便欲祀事?唯當考 躬責己,以待天譴。」

孝明帝神龜二年詔內外修雩祭

编辑

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神龜二年二月壬寅,詔曰:「農 要之月,時澤弗應,嘉穀未納,三麥枯悴。德之無感,歎 懼兼懷。可敕內外,依舊雩祈,率從祀典。」

正光三年詔分遣有司祈雨於嶽瀆及山川百神

编辑

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詔曰:「朕 以沖昧,夙纂寶歷,不能祗奉上靈,感延和氣,致令炎 旱頻歲,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種未下,將成災年,秋 稔莫覬,在予之責,憂懼震懷。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 祈嶽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 感降。玉帛牲牢,隨應薦享。」

北齊

编辑

北齊制,孟夏修雩祭,祈禱有九,不雨則遣使分祭。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以孟夏龍見,而雩祭太微五精 帝於夏郊之東,為圓壇,廣四十五尺,高九尺,四面各 一陛,為三壝外營,相去深淺,并燎壇一如南郊。於其 上祈穀實」以顯宗文宣帝配。青帝在甲寅之地,赤帝 在丙巳之地,黃帝在己未之地,白帝在庚申之地,黑 帝在壬亥之地,面皆內向,藉以槁秸。配帝在青帝之 南,少退,藉以莞席,牲以騂。其儀同南郊。又祈禱者有 九焉:一曰雩,二曰南郊,三曰堯廟,四曰孔顏廟,五曰 社稷,六曰五嶽,七曰四瀆,八曰滏口,九曰豹祠。水旱 癘疫,皆有事焉。無牲,皆以酒脯棗栗之饌。若建午、建 未、建申之月不雨,則使三公祈五帝於雩壇,禮用玉 幣,有燎,不設金石之樂。選伎工端潔善謳詠者,使歌 《雲漢》詩於壇南,自餘同正雩。南郊,則使三公祈五天 帝於郊壇,有燎座,位如雩,五人帝各在天帝之左,其 儀如郊禮。堯廟,則遣使祈於平陽;孔、顏廟,則遣使祈 於國學,如堯廟,社稷如正祭。五嶽,遣使祈於嶽所;四 瀆如祈五嶽,滏口如祈「堯廟。」「豹祠,如祈滏口。」

高祖開皇三年四月癸巳上親雩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禮儀志》:「隋雩壇,國南十 三里啟夏門外道左,高一丈,周百二十尺。孟夏之月, 龍星見,則雩五方上帝,配以五人帝於上,以太祖武 元帝配饗,五官從配於下,牲用犢十,各依方色。京師 孟夏後旱,則祈雨,理冤獄失職,存鰥寡孤獨,賑困乏, 掩骼埋胔,省徭役,進賢良,舉直言,退佞諂,黜貪殘,命 有」司會男女,恤怨曠。七日乃祈嶽鎮海瀆及諸山川 能興雲雨者;又七日乃祈社稷及古來百辟卿士有 益於人者;又七日乃祈宗廟及古帝王有神祠者;又 七日乃脩雩,祈神州;又七日仍不雨,復從嶽瀆已下, 祈如初典。秋分已後不雩,但禱而已。皆用酒脯。初請 後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皇帝御素服,避正殿,減 膳撤樂,或露坐聽政。百官斷傘扇,令人家造土龍。雨 澍,則命有司報州郡尉。祈雨,則理冤獄,存鰥寡孤獨, 掩骼埋胔,潔齋祈於社。七日乃祈。界內山川能興雨 者,徙市斷屠,如京師。祈而澍,亦各有報。霖雨,則禜京 城諸門三禜。「不止,則祈山川、嶽鎮、海瀆、社稷。又不止, 則祈宗廟、神州,報以太牢。州郡縣苦雨,亦各禜其城 門。不止,則祈界內山川。及祈報用羊、豕。」

高祖武德 年定孟夏雩祭之禮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孟夏之 月,龍星見,雩五方上帝於雩壇,五帝配於上,五官從 祀於下,牲用方色犢十,籩豆已下如郊祭之數。唐武 德初,定令每歲孟夏之月,雩祀昊天上帝於圓丘,景 帝配,牲用蒼犢二。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帝並從祀, 用方色犢十。」

太宗貞觀 年雩祀於南郊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高宗顯慶 年行雩禮於圜丘====
考證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元宗開元四年二月祈雨於驪山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四年二月。以關中旱。遣使祈雨於驪山。應時澍雨。令 以少牢致祭。仍禁斷樵採。」

開元十一年,起居舍人王仲丘請雩祀兼用貞觀、《顯 慶》二禮。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起居舍 人王仲丘既掌知修撰,乃建議曰:按《貞觀禮》,孟夏雩 祀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於南郊。《顯慶禮》則雩祀昊 天上帝於圜丘。且雩祀上帝,蓋為百穀祈甘雨,故《月 令》云:『命有司大雩帝,用盛樂以祈穀實』。鄭元云:『雩上 帝者,天之別號,允屬昊天,祀於圜丘,尊天位也。然雩 祀』」五帝既久,亦請二禮並行,以成大雩帝之義。 按《文獻通考》,開元十一年初孟夏後旱,則祈雨,審理 冤獄,賑恤窮乏,掩骼埋胔。先祈嶽鎮海瀆及諸山川 能興雲致雨者,皆於北郊遙祭而告之。又祈社稷宗 廟,每月七日皆一祈。不雨,還從嶽瀆如初。旱甚則大 雩,秋分後不雩。初祈後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殺,斷 繖扇,造大土龍,雨足則報祀。祈用酒、脯,醢,報準常祀, 皆有司行事。已齋未祈及所經祈者,皆報祀。起居舍 人王仲丘議請「雩祀、貞觀、顯慶二禮並行,以成大雩 帝之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