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九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九十六卷目錄
巡狩部彙考四
唐二〈元宗開元三則〉
後唐〈莊宗同光二則 明宗天成二則〉
後晉〈高祖天福二則 出帝天福一則〉
後漢〈高祖天福一則〉
遼〈總一則 太祖一則 太宗天顯三則 會同二則 聖宗統和五則 開泰一則 太
平一則〉
禮儀典第二百九十六卷
巡狩部彙考四
编辑唐二
编辑元宗開元二十年九月開元禮成定巡狩諸儀十月發東都北巡十二月至京師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十月壬午,如潞州。丙 戌,中書門下慮巡幸所過囚,辛卯,赦潞州,給復三年, 賜高年粟帛。十一月辛丑,如北都。癸丑,赦北都,給復 三年。庚申,如汾陰,大赦,免供頓州今歲稅,賜文武官 階勳、爵,諸州侍老帛,武德以來功臣後及唐隆功臣 三品以上一子官民酺三日。十二月辛未,至自汾陰」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 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冬十月丙戌,命巡行所至,有賢才未聞達者舉之。辛 卯,至潞州之飛龍宮;辛丑,至北都。」
按《開元禮》:「皇帝巡狩,告圓丘。」〈告社廟及歸格禮並附〉將告,有司 卜日如別儀。前一日,皇帝齋於太極殿,如郊祀之儀。 凡應告之官,清齋於告所。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群 官、客使等,各於本司及公館各清齋一宿。《諸衛》令其 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
社則社宮門,廟則廟門。
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前告三日。尚舍直長施大 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
社則宮西門,廟則廟東門。
尚舍奉御鋪御座。
社,「則守宮廟,《同社》。」
「衛尉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 右,俱南向。設告官及從駕群官次各於常所。」設陳饌 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
社無饌幔廟同社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
社則於壇北廟於庭
設登歌及舉麾位於壇,並如常儀。
社。自此則右校清掃內外為瘞埳二,於樂懸北如常。
前一日,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於燎壇,方 一丈二尺,開上南出戶,高四尺。
社無燎壇廟同社
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
將告,奉禮郎一人守之,在版位西南五步所,西向。社設御位於北門之內,當社壇南向。廟於東階東南,西向。
「設望燎位當柴壇之北、南向。設告官及從駕群官版 位於內外如常儀。」《郊社令》帥府史一人〈社二人〉及齋郎 以樽坫、罍洗、篚羃及玉幣之篚、入設於位,並如常儀。
廟酒樽「位於堂上前楹間,各於室外之左,北向。每室春、夏雞彝一、鳥彝一、犧樽二、秋冬斝彝一、黃彝一、著樽二,皆加勺羃,俱西上,各有坫以置瓚。」
執樽罍篚羃者各位於樽罍篚羃之後,告日未明十 五刻,太史令、郊社令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北方, 南向,席以槁秸,設神座於座首。
廟。太廟令整拂神幄,又帥府史齋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
告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烹牲於廚。
社告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人烹牲於廚,牲用黑牛二,齋郎以豆取牲血如常。未明四刻,太史命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席位如常。廟每室各一犢。
鑾駕出宮。皇帝服袞冕之服。乘玉輅。備大駕及嚴鼓 時。「奏請進發、內外器服皆如常儀。」
社廟同
「親告。」其日未明三刻,諸告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 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玉幣。
太廟實以「汎齊,凡樽皆二,其元酒各實於上樽。禮神之玉以蒼璧,其幣以蒼。社太罍實以醴齊。配座以象樽,實亦如之。明水實於上樽。玉,兩珪有邸。太祝各以幣置於篚,幣隨牲色,各長丈八尺。晨祼,雞彝、斝彝、犧樽著樽之上,實以明水;鳥彝、黃彝,實以鬱鬯;犧樽、著樽,實以醴齊。」
太官令帥進饌者實籩豆簠簋,入設於內壝《東門外》 饌幔內。
社於中廚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訖,各引就位。
廟未明一刻,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 贊者承傳,太廟令以下皆再拜。升東階,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九室神主,各置於座訖,各就位。
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告官以下及從告群官、客使 先至者,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領千 牛將軍降,立於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 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之大次,協 律郎、太樂令帥工人各入就位。
凡升壇坐者皆脫履於下,降納如常儀。社降輅之大次,郊社令以祝版進署如常儀。謁者、贊引各引從駕群官俱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及諸太祝與執樽罍篚羃者入就位。太樂令帥工人次入就位。通事舍人各引告官及從告群官、客使次入就位,升壇者脫履如上儀。《太廟令》以祝版進署,通事舍人引從駕群官就門外位。
皇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引引從駕群官入就位。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 版奏:「外辦。」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
侍中負寶陪從如常。社停大次,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 皇帝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告廟同。
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內壝門外。
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社、社宮北門外。廟、廟門外。
殿中監進《鎮珪》,華蓋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 常。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
社無謁者,引下至如常廟同社。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博士退立于左。《告社儀》,皇帝南面立。
通事舍人各引從告官及諸王、介公、酅公、諸方客使 以次入就位,立定。
社無通事舍人,各引下至此廟同社。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 官再拜。」贊者承傳。
凡奉禮下辭。贊者皆承傳。
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 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
凡取物者皆跪伏而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俛伏後興。
鼓柷,奏《元和之樂》,乃以圜鍾之均作文舞之舞,六成, 偃麾,戞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社奏《順和之樂》,以函鍾之均樂八成。廟奏《永和之樂》,以黃鍾之均樂九成。黃鍾三奏,大呂、太簇、應鍾各再奏。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 官再拜。」眾官皆再拜。
廟,則晨祼。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太和之樂》作,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搢鎮珪,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黃門侍郎受巾,跪奠于篚。黃門侍郎又取瓚于篚,興,進,皇帝受瓚,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皇帝洗瓚,黃門侍郎又授巾如初。皇帝拭瓚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太常卿引皇帝,樂作,升階樂止。侍中以下量人從升。太常卿引皇帝詣獻祖樽罍所,執樽者舉羃,侍中贊酌鬱酒訖,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圜鍾之均,自後登歌皆歌圜鍾。太常卿初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祼地奠之,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懿祖樽彝所,執樽者舉羃,侍中取瓚于坫進,皇帝受瓚,侍中贊「酌鬱酒」 訖,太常卿引皇帝入詣懿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祼地奠之,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次祼太祖,次祼世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並如上儀。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阼階,至版位,西向立,樂止。」
諸太祝俱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
廟無太祝,取玉幣,立樽所。
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
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樂》:
皇帝詣壇升自南陛。
「社升北陛。」 以下升降皆北階。
近侍者從升如常儀。皇帝升壇、北向立。
社南向立
樂止。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
社西向進
皇帝受玉幣,登歌作《肅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
社南向
跪奠于「天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
社南向
再拜訖、登歌止,樂作。
社,太常卿引皇帝立于東方,西向。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南面進,皇帝進西向跪奠于后土氏座,興,太常卿引少退,再拜訖,登歌止,皇帝降自北陛,樂作。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升,奠玉幣于太稷氏,升降如太社壇。
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初群官拜訖,謁 者引司徒、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 之外。司徒奉天帝之俎,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 饌入俎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階,樂止。饌升于南陛, 太祝迎引于壇上,各設于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 以下降自東陛,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社儀。皇帝奠玉幣訖,降還板位。下有《進熟》篇。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西門外,司徒奉太社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饌入自正門,后土、后稷之饌入自左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陛,樂止。太社、太稷之饌升自北陛,后土、后稷之饌升自西陛,諸祝迎引于壇上,各設于神座前。《廟儀》于此有《饋食篇》。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于東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獻祖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無射之均。自後接神,皆奏無射。饌至太陛,諸太祝迎引於階上,樂止,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降復位,諸祝各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盥手洗爵,侍中、黃門侍郎贊洗,如晨祼之儀。太常卿引皇帝,樂作,升阼階,樂止。詣獻祖樽彝所,侍中贊酌醴齊,《壽和之樂》作,每酌獻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面跪奠爵,俛伏,興,出戶北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室戶外之右,東面跪讀祝文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入,跪奠版於神座,興,出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懿祖《樽彝》所酌獻,皆如初儀,唯不盥洗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東序,西向立,樂止。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 跪取匜,興,沃水;又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盥手。黃 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受巾,跪奠於 篚,遂取匏爵於篚,興,進,皇帝受爵。侍中酌罍,又侍中 奉盤,皇帝洗爵,黃門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 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太常 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
社則升大社北陛
樂止。近侍者從升如常。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 樽所。
社升西陛
齋郎奉俎從升,立於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詣天 帝酒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贊酌,汎齊訖,《壽和》之樂 作。
皇帝每酌獻及飲福酒,皆作《壽和之樂》:
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向跪。
社南向
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面立,樂止。太祝 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
社西面
跪讀祝文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 奠版於神座,還樽所。
社,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后土氏酒樽所酌獻,西向奠爵,讀祝文如上儀。訖,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升降酌獻,如太社儀。
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向立,樂作。「太祝以 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以授侍中,侍中受 爵,西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
廟,皇帝獻將畢,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階,立于前楹間,北面。諸祝各酌福酒,合置一爵。侍中贊「祭啐如常儀。」
諸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胙肉,加于俎,興, 以胙肉共置一俎上,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進,皇帝 受以授左右。
廟祝帥齋郎減胙肉,又以籩取黍稷飯肉共一籩,先以飯授司徒,司徒奉進授皇帝,以授左右,次受胙。
皇帝再拜,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以授太祝, 太祝受爵,復于坫。皇帝俛伏,興、再拜,樂止。太常卿引 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
社降北陛,太常卿引詣太稷行事。如太社訖,降陛,廟降阼階。
還版位,西向立,樂止。謁者引司徒降復位。太祝各進徹豆,還樽所。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于故處廟。司徒復位,登歌作。諸祝入室,徹豆,《登歌》止。
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作, 太常卿前奏稱:「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眾官皆再拜, 樂一成,止。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燎位。」
「社則望瘞。」 下倣此。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至望燎位
社則就望瘞位
南向立,樂止。于群官將拜,諸太祝各以篚進神座前, 取王幣、祝版,齋郎以俎載牲體、黍稷、飯、爵酒,興,各自 其陛降壇南行,當柴壇南,東行,自南陛登柴壇,以玉 幣、饌物置于柴上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四人炬 燎,火半柴。
社則降壇南,當瘞埳西行。諸祝以玉幣、饌物置于埳。奉禮曰:「可瘞」 埳。東西面各四人寘土。
太常卿前奏「禮畢。」
廟無望燎儀
太常卿引皇帝出內壝門。
社出社宮門,廟出《廟門》。
殿中監前受鎮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 謁者、贊引各從告官及從駕群臣、諸方客使以次出。 贊引引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 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工人以下以次出。
社廟祝版燎于齋所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 伍。皇帝改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金輅,鼓吹振作,奏請、 還宮如常儀。巡狩告圜丘,有司攝事。將告,有司卜 日如別儀。
社廟同
前二日,守宮設告官以下次各于常所。設陳饌幔于 內壝東門之外北,南向。
社無設陳饌幔,廟同社。
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于燎壇。
社為瘞、埳二于壇北如常廟。埳于北門內道西。
前一日,諸告官清齋于告所。
社于社所廟于廟所
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
社則社宮門,廟則廟門。
奉禮設版位于內外、並如常儀。
廟。又設望瘞位于堂之東北,當瘞埳西向。又設奉禮位于瘞埳東北,南向。「贊者二人在西少退。太廟令整拂神壝。」
郊社令帥其屬,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皆如常儀。執 樽罍篚羃者各位于樽罍篚羃之後。太官令先饌酒 脯醢。告日。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 神座位如常。
廟無未明四刻以下儀
未明三刻,諸告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之屬入實 樽罍及玉幣。
天帝。太樽二,著樽二,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山罍各二,一實以元酒為上,一實以清酒次之。玉以蒼,幣以蒼。社正座,太罍二,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配座,象樽二,其實亦如之。皆山罍二,一實元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玉兩珪,有邸,幣以黑,各一丈八尺。廟每室春夏用兩犧樽,秋冬用兩著樽,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山罍二:一實元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幣以白,長一丈八尺。
太祝以玉幣置于篚,設于饌所。
社無饌幔廟同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 以下入,行再拜、掃除如常儀,訖,各就位。
社一刻,廟。又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 贊者承傳,太廟令以下皆再拜。升自東階,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九室神主,各置于座如儀訖,各就位。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告官以下再拜。其先拜者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未明一刻,「《謁者》引告官以下俱就門外位,立定。又謁 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
社無謁者以下
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
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
告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 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初謁者白 「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子東門 之外。
社于西門
初太官令出,太祝跪取玉于篚,興,各立于樽所
廟取幣
謁者引告官升自午陛,北向立。
社升北陛南向立
太祝以玉東向授。
社西向授
告官受玉進,北面跪
社南面
奠于天帝神座。俛伏,興。
社奠太社
少退,北向再拜。
社謁者又引告官詣太稷壇,如太社之儀。
謁者降還本位。太祝還樽所。
廟,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陛,詣獻祖廟堂戶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東向授告官,告官受幣,北面跪奠於獻祖神座前,俛伏,興,出戶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告官次懿祖以下,皆如上儀訖,謁者引還本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太官令引饌入,升自午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於神 座前。
籩豆、蓋、羃徹之如式。社饌入,如正儀。
設訖。太官令以下降自東陛,復位。
社西陛
諸太祝各還樽所,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 升自南陛,詣天帝酒樽所。
社告官詣太社壇,升北陛。
執樽者舉「羃告官酌醴齊。謁者引告官詣天帝神座 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
社進太社前南向跪奠
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 文。
祝文臨時撰社西向
訖,興,告官再拜訖,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 告官拜訖,謁者引告官進天帝神座前,北向立。
社,引詣太社前,南面立。廟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于階上,各設于神座前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升自東階,詣獻祖酒樽所,執樽者舉羃,告官酌齊訖,謁者引告官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奠,俛伏,興,出戶北向立。太祝持版進于室戶外之右,東向跪讀祝文訖,興,告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于神座,俛伏,興,還樽所。告官拜訖,謁者引告官以次獻祖之儀,唯不盥洗訖,謁者引告官詣東序,西向立。
太祝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告官 之右,西向立。
社東向廟北向
告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于 坫。告官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告官降復位。
社告官拜訖,別降詣太稷壇。升獻如太社訖,引降復位。
太祝各進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奉禮曰:「再拜。」在位 者及告官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請就望燎位。」
社望瘞位,「廟同社。」
謁者引告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廟西向立
初,眾官將拜,太祝以篚取玉幣及祝版,置于柴上戶 內。
瘞則寘于埳社,祝版焚于齋坊廟,同社。
柴,東西各四人,以炬燎火半柴。
社則瘞左右四人寘土半埳。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禮畢。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 者以次出。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歸告禮同。
太廟儀。初白禮畢,奉禮贊者還本位。御史大夫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太廟令》、太祝、宮闈令納神主如常儀。
鑾駕出宮,將巡狩,所司承制先頒告於東方諸州曰: 「皇帝二月東巡狩,各修平乃守,考乃職事,無敢不敬 戒,國有大刑。」駕將發,告圜丘、宗廟、社稷,皆如別儀。皇 帝出宮,大備鹵簿,皆如常儀。軷於國門,祭所過山川, 如親征之禮。所經州縣,刺史縣令先待於境。通事舍 人承制問百年。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州縣致祭, 燔柴告至。將告將作,先於泰山下修圜壇,四出陛。
若先有「封禪、祀天壇」 ,即不須別築。
「前告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于外壝東門之內,設文 武侍臣次,陳饌位,設宮懸樂、燎壇之制,一如圜丘儀。 前一日,皇帝清齋於行宮,應告之官皆於告所。清齋 一日,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告群官、諸方客使,皆 於其所,俱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 方器服守衛壝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設「告官、司徒、執事者、御史、奉 禮、贊者、協律郎、太樂令」,望燎位,東方諸州刺史、縣令、 介公、酅公、文武九品以上官,西方北方蕃客等位,並 如上辛圓丘儀。其褒聖侯等亦如之。設告官以下門 外位於東西壝門之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郊社令 帥府史一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並 如常儀。執樽罍篚羃者各位於樽罍篚羃之後。告日 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烹牲於廚,蒼牲一、騂牲 一。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昊天上 帝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設高祖神堯皇 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未明 三刻,諸告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 屬入實樽罍及玉。
天帝太樽二,配帝著樽二,俱實以汎齊。其明水各實於上樽。玉以蒼碧幣,一丈八尺。
太祝以玉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 簋等,皆設於饌幔內。未明三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 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訖,各就 位。皇帝服袞冕,乘輅發行宮,奏「請進發」,內外器服如 常儀。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告官,通事舍人引從告 群官、東方刺史、縣令、諸方客使俱就門外位。駕至大 次門外、迴輅南向
其降輅之大次,謁者引告官及從告群官入就位。皇帝奠玉幣等,儀並如《圜丘》。
初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帥進饌者
其奉饌奏樂之儀,並如「圜丘。天帝之饌升自南陛,配帝之饌升自東陛。」
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 徒以下降自東陛,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太常卿引 皇帝詣罍洗,樂作。
其盥洗、酌獻、奏樂、讀祝之儀,並如圜丘。其《祝文》臨時撰。
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 座,還樽所。
其酌獻、配帝、奏樂、讀祝之儀,並如圜丘。
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向 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福酒。
其飲酒、受胙、奏樂、皇帝還版位之儀,並如圜丘。
謁者引司徒降復位。太祝各進徹豆,還樽所。《奉禮》曰: 「賜胙。」
其眾官受胙,皇帝望燎及太祝燎牲體玉幣。皇帝還大次,禮官二人次出,等儀並如圜丘。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 伍。皇帝改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輅奏請、還宮如常儀。
望秩於山川。柴之明日,望秩祀於嶽鎮海瀆、山林。
「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將祭,所司先為壇於祭所,其神 皆以尊卑為敘,重行南向。前三日,守宮設祭官以下 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以西為上。設陳饌幔於內 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 於壇南,設登歌於壇上,皆如常儀。右校掃除壇內外。 又為瘞埳於壇北之壬地外壝之內,方深取足容物。 「前一日,諸祭官各清齋於祭所,諸衛令其屬晡後一 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 宿。」奉禮設祭官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 道南,俱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 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 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協律郎位於壇 上,在西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設望 瘞位於瘞埳之東,西向。設祭官以下門外位於外壝 東門之外道南,每等異位,北向西上。「設酒樽之位,嶽 鎮海瀆各山罍二,山川林澤俱蜃樽二,丘陵墳衍原 隰俱散樽二」,各於壇上南陛之東,北向西上。
其嶽壇上加山罍二罍,置于山樽東,北向,皆加白羃。
設玉篚於樽坫之所,設洗於壇南陛東南如常。執樽 罍篚羃者各位於樽罍篚羃之後。郊社令帥齋郎以 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 帥宰人以鸞刀割牲,齋郎以豆取牲血,置於饌所,遂 烹牲。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入設神座 各於壇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未 明一刻,祭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入實樽 罍及玉」
山罍實以醍齊,蜃樽實以汎齊,散樽及山罍皆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元酒,各實於上樽。祭神之玉,以兩珪,有邸。
太祝以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 等,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 罍篚羃者入自東門,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 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 羃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 令史、祝史行掃除于下訖,引就位。質明,謁者引獻官贊引引執事者,俱就東門外位。太樂令帥工人次入 就位。謁者、贊引各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 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鼓柷,奏《順和 之樂》,以蕤賓之均,樂三成,偃麾,戞敔,樂止。奉禮曰:「再 拜。」獻官以下皆再拜。太祝取玉于篚,立於樽所。謁者 引獻官詣岳壇,升自南陛,北向。太祝以玉幣東向授, 獻官受,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函鍾之均。謁者引獻官 進,北面跪奠於岳神之座,俛伏,興,謁者引退,北面再 拜訖,登歌止。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初獻官 升奠玉幣,太官令帥進饌者奉饌陳于東門外,登歌 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陛,樂 止。饌升南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于岳神座前。設訖, 太官令以下降自東陛以出,太祝還樽所。其鎮海以 下之饌,皆祝史迎于壇上,設於神座前,相次而畢。訖, 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升自南陛, 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羃,獻官酌醍齊訖,樂作,謁者引 詣岳神座,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獻官少退,北向立, 樂止。初獻官進奠爵,祝史各以爵酌奠鎮海以下,還 樽所。太祝持版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訖,興,獻 官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 所,獻官拜訖,樂止。太祝酌罍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 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帥齋郎 進俎,太祝減神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加於 俎,西向授獻官,受以授齋郎。獻官跪取爵,遂飲卒爵, 太祝受爵復於坫。獻官興,再拜。謁者引獻官降復位。 諸祝各徹豆如常訖,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再 拜。」在位者皆再拜。獻官不拜,《順和之樂》作。奉禮又曰: 「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樂一成,止。謁者進獻官之左, 白:「請就望瘞位,西向立。」於眾官將拜,諸太祝各執篚 進神座前,跪取玉幣。齋郎以俎載毛血等,各由其陛 降壇,詣瘞埳,以物置于埳訖,奉禮曰:「可瘞。」埳。東西各 四人寘土。半埳,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出。贊 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又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 執事位。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出。贊引引 工人以次出,其祝版焚於齋所。望秩之明日,肆覲 東后於告至之前,刺史、縣令皆先奉見如常。將作,先 於行宮之南為壝宮,方三百步,面一門,為壇於壝內, 三分壝二,在南。壇方九丈六尺,高四尺,四出陛,南面 兩陛,餘三面各一陛。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 壇南,如殿庭之儀。前一日,尚舍鋪御座於壇上,近北, 南向。又設解劍席於南陛之西南。守宮於門外量設 百官次,文東武西,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次於文 官之南,蕃客次於武官之南。所司陳輦輅於壇南如 常。典儀設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 壇東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武官一品以 下、九品以上位於壇西南當文官,每等異位,重行東 面,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於壇南三分庭一,在南, 每等異位,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若有蕃客,則位於刺 史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北面,以東為上。」設典儀位於 南陛之東,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奉禮設 門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門東,每等異 位,重行西面;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門西,每 等異位,重行東面,俱以北為上。設東方刺史、縣令位 于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蕃客位 于武官之南,每國異位,重行東面,以北為上。其日未 明三刻,諸衛各以其方器服,量設牙旗於壝外四面。 未明一刻,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大仗,屯門及鈒戟, 陳於壝內,如殿庭之儀。群官及刺史以下集,各就次 服其朝服。蕃客集次,各服其服。侍中版奏:「請中嚴。」近 仗陳于行宮門外,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 奉寶,俱詣行宮門外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 部、兵部、主客、戶部贊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 引就門外位。刺史縣令俱執贄。通事舍人引就門外 位。
贄各以其土所有錦、綺、繒布、葛越之屬,俱五兩為一,束而執之,仍飾以黃帊。
其餘當土常貢之物,並盛以篚。其屬執之,列於縣令 位後。通事舍人引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先入 就位。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 鍾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工鼓柷,奏《太和》之 樂。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 儀。皇帝入自北壝門,由北陛升壇即御座,樂止,腰輿 退,其羽儀、華蓋仍侍于御側。通事舍人引東方刺史 以下入就位,鴻臚引蕃客次入就位。初,刺史入壝門, 懸下舉麾,《舒和之樂》作,至位立定,樂止。典儀曰:「再拜。」 贊者承傳,執贄者俱跪奠贄,興。在位者皆再拜訖,跪 取贄,興。凡拜奠贄皆如之。侍中前承制,降詣刺史東 北,西面立,稱「有制。」蕃客則舍人承旨宣敕,刺史以下 皆再拜。宣制訖,又再拜。戶部引諸州貢物兩行各入 于刺史位前,東西陳之。龜為前列,金次之,丹漆絲纊四海九州美物,重行量陳于後訖,執物者各退立于 東西廂,文武前側立。通事舍人引刺史為首者一人, 執贄詣解劍席,跪。解劍,脫舄,執贄興。舍人接引升壇, 詣御座前,北面跪奏稱:「具官臣姓名等,敢獻壤奠。」遂 奠贄,俛伏,興。又舍人跪舉以東授所司。舍人引刺史 降詣解劍席,跪佩劍,納舄,興。通事舍人引復北面位。 初為首者奠贄,通事舍人引在庭者以次奠贄于位 前訖,各俛伏,興。引退復位訖,刺史以下俱再拜。戶部 尚書進詣階間,北面跪奏稱:「戶部尚書臣某言,諸州 貢物請付所司。」俛伏,興。侍中前承詔,退稱:「制曰可。」尚 書退復位。所司受贄,其執貢物各進執物,所司引退, 俱出東門。初,刺史將朝,中書侍郎以諸州鎮表方別 為一案俟于西門外;給事中以祥瑞案俟于東門外。 俱令史絳公服對舉案,侍郎、給事中俱就侍臣班。初, 刺史將入門,中書侍郎降,引表案入,詣西階下東面 立。給事中降,引祥瑞案詣東階下西面立。刺史將升 奠,中書令、黃門侍郎俱降立于階下。刺史執贄升陛, 中書令、黃門侍郎各執所奏之文,以次升。初戶部尚 書奏退復位訖,中書令前跪奏諸方表訖,黃門侍郎 又進跪奏祥瑞,各還侍位。侍郎與給事中引案退。司 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文武群官、刺史以下及諸國客 俱再拜訖。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就門外位。 侍中前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 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右鐘皆應,《太和之樂》作, 皇帝乘輿降自北陛,警蹕侍衛如來儀,入行宮,樂止。 通事舍人引東西面位者以次出,設會如正會之儀。
皇帝親征、及巡狩郊祭、有司軷于國門。車駕出日、
「右校先于國門外委土干軷,又為瘞埳于神座西北, 方深取足容物。」太祝布神座于軷前,南向。太官令帥 宰人刳羊、郊社之屬,設樽罍篚羃于神座之左,俱右 向,置幣於樽所。駕將至,太祝立於樽洗東南,西向。祝 史與執樽罍篚者,俱就樽罍所立。太祝再拜,詣樽所 取幣,進,跪奠於神座,興,還本位。進饌,薦脯於神座前, 「加羊於軷西首。太祝詣罍洗,盥手洗爵,詣樽所,酌酒 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少退,北向立,讀祝文訖,太祝再 拜,還本位。少頃,太祝帥齋郎幣、爵、酒饌物,宰人舉羊 肆解之,太祝并載埋於埳,寘之。執樽者徹罍篚席,駕 至權停。」太祝以爵酌酒,授太僕卿,左執轡,右受酒,祭 兩軹及軏前,乃飲,受爵而退,遂驅駕轢軷上而行。 皇帝親征及巡狩,告所過山川。「前一日,諸告官俱清 齋於告所,執事者先修除告所,又為瘞埳當神座之 南如常。太官令備牢饌,嶽鎮海瀆用太牢,中山川用 少牢,小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即用酒脯。告日,郊社丞 布神座於告所近北,南向,設酒樽於神座之左而右, 設洗於酒樽東南,北向。」其執樽者位如常。奉禮設告 官位於罍洗東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北上。設奉 禮位於告官西南,東向,贊者二人在南,少退。所司實 樽罍俎豆,太祝實幣篚,齋郎取豆血幣長一丈八尺, 各隨方色。奉禮率贊者先入就位,執樽罍篚羃者次 入就位。謁者引告官以下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 拜。」贊者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 「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 再拜。太祝以幣授告官,告官受幣。謁者引告官詣神 座前,北面跪奠幣,俛伏,興,少退,再拜。告官復位。太官 丞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太官丞以下還本 位。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引告官詣酒樽 所,執樽者舉羃,告官酌酒,進,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少 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 訖,興,告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 所。太祝以爵酌福酒,進告官之右,西向立。告官再拜 受爵,跪祭啐,奠爵及受胙以下望瘞等,至燔版位,並 如常儀。其寘土則埳東西各二人。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年七月甲辰制曰:「昔之握皇 綱、執大象者,或省方以肆覲,或巡狩以觀風。故軒轅 至崆峒之野,夏禹列塗山之會,雖往古遺事,先王高 跡,觀其出豫,稍涉遐遠。朕自臨馭天下,底綏人極,法 駕罕順動之儀,蒼生多傒來之歎。每欲時邁,因而布 和,憚于人勞,必也中止。惟彼堯俗,古風未遠。方于譙 郡,王業是同;西漢高皇,永懷於沛邑;東京數帝,每幸 於舂陵。豈不遠思喬木,無忘敬梓。況境乃近壤,城惟 列都,既行幸是嘗,亦情禮兼遂。又嵩郡天險,方位土 中,而陵寢地遙,攀望增感。且布政而行化,實展懷於 志思。宜取今年十月十二日幸北都,便還西京,所司 准式。」十月壬午,駕發東都北巡。辛丑,至北都。庚申,祀 后土於脽上。十二月辛未,至京師。
開元二十三年十月。詔以來正。幸西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三 年十月詔曰:「朕所時邁,皆徇物情,屬關輔無年,遽爾 東顧,幸非為己,將以息人。今百穀既登,庶事皆省,而 五陵所奉,誠在京師,安可更留周南,有闕時薦,宜以 來年正月七日取南路幸西京。所司准式,緣行幸所須,務從節減,所司明為條例,勿使勞煩。」
開元二十四年,車駕發東都,還西京。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四年十月丁卯,至自東 都。」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四年「十月戊申,車駕 發東都,還西京。甲子,至華州,曲赦行在繫囚。丁丑,至 自東都。」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四年正月,「敕以前議西幸,屬 歲不登,關輔之間,且欲無擾。今稼漸熟,漕運復多,而 陵寢久違,蒸嘗永感,農隙順動,得非其時。前取今年 十月幸西京者,以其月三日發東都,取南路。應緣頓 所要,務從節減,所司明為條例,勿有煩勞。」十月戊申, 發東都,幸京師;甲子,至陝州;丁亥,至京師。
後唐
编辑莊宗同光二年敕以來正巡幸大名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同光二年十 二月丙子敕:「大名重地,全魏奧區,成予定霸之基,致 我興王之業。蓋以土田沃衍,庶士忠勤,載想夤緣,得 無睠矚。近者頻令按察,頗樂和平,既堅望幸之誠,宜 舉省方之典。取來年正月七日,朕當巡幸東京。」丁丑, 敕中書、門下省、御史臺、尚書省、諸寺、監、大卿監各差 有公事官三十員從行。
同光三年正月幸鄴京三月幸澶州。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同光三年正 月乙未,御史中丞崔協率從駕官屬先發東京,留中 書省印,宰臣趙光裔雒中行事。丙申,敕翰林學士、中 書舍人、金吾將軍、兵吏部郎官扈從餘官,並取三日 先程赴鄴。庚子,車駕幸鄴京,扈從軍三萬陳于上東 門外,帝御城樓慰撫而遣之。宰臣趙光裔帥留守司 官」屬辭至白坡。河陽張繼業遣人上章,云「病甚。」既次 河陽,帝遣御醫視之。癸卯,駕次新鄉。鄴都留守李岌 進御衣、縑銀謝巡幸,副留守張憲遣少尹龍敏奉表 謁于路。戊戌,至鄴,皇后先歸大內。帝自千秋亭乘輦, 備法駕,晡晚歸宮。三月庚子,詔曰:「朕以削平僭亂,底 定寰區,爰宅雒都,再踰星歲。乃睠興王之地,頗聆望 幸之辭,暫議巡省,以慰群品。因茲駐蹕,俄已經春,優 恩既洽于大名,車駕宜還于中土。俾宣遐邇,咸暢昇 平。可定此月十七日發程,取河陽舊路歸雒。」甲辰,宰 臣豆盧革、御史中丞崔協率文武從官,先赴雒京。帝 詔郭崇韜謂曰:「朕思在德勝寨。時霍彥威、段凝皆予 之勍敵,終日革鬥,戰聲相聞,安知二年之間,在吾廡 下!吾無少康、光武之才,一旦重興基構者,繇二三勳 德,卿等同心輔翼故也。朕有時夢寢,如在戚城。因念 曩時挑戰鏖兵,勞則勞矣。然而揚旌伐鼓,差慰人心, 殘壘荒溝,依然在目。予欲按德勝故寨,與卿再陳舊 事。」崇韜曰:「此去澶州不遠,陛下再觀戰地,益知王業 之艱難,可不偉哉!」己酉,發自鄴宮,副留守張憲率東 京官吏辭于千秋亭。是夜,次南樂行宮。庚戌,次澶州。 辛亥,至德勝寨地。帝登城四望,指戰陣之處以喻宰 臣,渡河而南,沿岸西上,所至指示,廢柵,陳曩時勝負。 至汴軍所,據楊村寨,因召龍驤、神威諸校,問當時諸 將勇怯,以為笑樂。及至戚城、先鋒寨,置酒作樂,日晏 而旋。丙辰,次獲嘉,懷州刺史李建酆謁于路。戊午,次 溫縣,前華州刺史高允奇自鞏縣修倉所來見。乙未, 次河陽。庚辰,早發,至白坡,邢州節度李存紀、振武節 度朱守殷、河南尹張全義謁于路,宰臣豆盧革、趙光 裔文武百官班于路,左右金吾六軍儀仗畢,陳道從 還宮。
明宗天成二年幸汴州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成二年八 月己未,御札就中書示諭曰:「歷代帝王,以時巡狩,一 則遵行典禮,一則按察方區。矧彼夷門,控茲東夏,當 先帝戡平之始,為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貞純,兵懷忠 勇。自元臣鎮靖,庶事康和,兆民咸樂于有年,闔境彌 堅于望幸,事難違眾,議在省方。朕取十月七日親幸 汴州,其沿路一應宿食頓遞,可下三司排當,務從簡 儉,不得勞擾人戶。至于扈從兵師,亦已嚴行誡約。兼 告諭東北道諸侯,不得迎駕朝覲。」庚午,敕「應兩省及 諸司有公事朝臣,並隨駕西班,差左右金吾大將軍 及諸司衛將軍等十餘人扈從。」十月甲辰,敕少府監 聶延祚等,以大駕巡行告祭神祠。帝御興教門,慰諭 樓前兵士。乙酉,幸汴州。馬步軍士數萬人,自級節以 上,各賜錦衣鎧甲,光明組練鮮潔,法令如一。行伍日 嚴,師徒雄盛,近代罕比。憩于積潤驛,宰相崔協引百 官辭于行宮前。辛丑,詔曰:「禁暴戢兵,實由武德,安人 和眾,乃契天心。車駕自離洛京,戒嚴兵士,不犯一物, 不役一夫,河流井泉,此外無取。尚恐州縣以迎駕為 名,妄有配率,或加察知,必不容恕。」車駕至汴,帝出咸 安門封禪寺遊幸。十二月壬午,幸西郊,食于釋氏。知 庖司取樵蘇于僧舍,命遠買以償之。
天成三年,詔幸鄴都。尋停之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成三年正月壬子,延宰臣于元德殿。帝欲巡幸鄴都,鄭玨等贊 美其事。癸丑,內出御札曰:「王者以六合為家,萬機是 務。動必從于人欲,道貴表于君臨。矧以大鄴名都,先 皇舊地,干戈近息,井邑初完。去春特命親賢,出分攸 寄。一載之化條方闡,六州之生聚咸蘇。朕又竊念并 汾,有同豐沛,欲和鑾之親撫,慮致勞煩;移嗣子之總 臨,冀諧委注。今則已令赴鎮,兼報行期,而鄴都士庶 馳誠,表章繼至。思朕車御暫到,庶彼內外永康,疊興 徯后之詞,何爽省方之便。朕今月七日巡幸鄴都,踰 月之內,卻駐梁苑,其沿路宿食頓遞,並仰三司預專 排比,不得」輒擾人戶。付中書門下准此。辛酉,宰臣與 百官詣閤進表,請辛未幸鄴都及且住般糧。尋降御 札曰:「朕以鄴都望幸,暫議省巡,雖宣命已行,而憂勤 是厲。切緣禁軍家口,元住雒京般取,或在道塗已到 未經信宿,念其辛苦,動繫憂勞,所宜別選良辰,以副 朕意。今改三月十三日,故茲札示。」壬戌追朝,宣御札 于閤門曰:「朕每念眇躬,嗣承丕構,厲憂勤于庶政,持 兢業于厥心,罔敢怠荒,冀符裨益。去歲以五兵偃息, 九穀豐登,指內外以省方,慰群情之望,幸迨于駐蹕, 允協來蘇,迺睠鄴城,匪遙梁苑,復念興王之地,思從 徯后之詞,將命和鑾,指期屆路。卿等情深許國,道在 弼予,旋貢表章,罄輸丹赤,備閱傾虔之懇,深詳啟沃 之規,已諭淹延,俾從俞允。其六軍經費,諸道轉輸,國 計所先,兵食斯眾。將致贍豐之備,難矜運輓之勞。既 念疲羸,粗宜蠲減。其百姓般糧至雒京,並卻停罷,只 今近東州府般至汴州。」二月,帝在汴。丁酉,出御札于 中書曰:「朕聞王者握圖御宇,應天順人,必從億兆之 心,以副寰瀛之望。」朕恭承大寶,漸致小康,當時和歲 豐之辰,葉海晏河清之道,思從望幸,爰議省方。昨者 以全魏名邦,興唐霸國,當去弊除姦之後,是安民撫 眾之時。思暫議于巡遊,庶躬親于勞慰。尋頒詔旨,已 定行期。而聞衛士連營,方諧聚族,農功務穡,始在承 春。雖無供億之勞,寧免差徭之患?而又勳賢拱北,藩 翰勤王,儻萬乘之少留,煩諸侯之入覲。況復大臣抗 表,多士輸忠,睹瀝懇以再三,閱封章而數四,諒為裨 益,深可嘆嘉。「宜罷鳴鑾,且謀駐蹕,凡在中外,當體朕 懷。先取今月十三日巡幸鄴都權停。」
後晉
编辑高祖天福二年巡幸汴州
编辑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二年春三月庚辰,如汴州。夏 四月丁亥,赦囚,蠲民租賦。」
按《冊府元龜》,天福二年三月敕曰:「王者省方設教,靡 憚于勤勞;養士撫民,必從於宜便。顧惟涼德,肇啟丕 圖,嘗務去乎煩苛,冀漸臻于富庶。而念京城俶擾之 後,舟船焚爇之餘,饋餉有虧,支費殊闕。將別謀於飛 輓,慮轉困於生靈,以此咎心,未嘗安席。今以夷門重 地,梁苑雄藩,水陸交通,舟車必集。爰資經度,須議按 巡,寧免暫勞,所期克濟,宜取今月二十七日巡幸汴 州,諸道州府節度防禦團練使刺史,不許遠迎,並不 得輒離州城,來赴朝覲。文武兩班委宰臣酌量,逐司 量差官員,隨所應奉公事外,餘並留守,所在行宮,一 聽仍舊,不得修葺經過,量事通得車馬外,方當農時, 不得勞役人戶,修治沿路食頓,並委所司破省錢物 預前排備。所在州縣並不得輒有科斂。布告中外,咸 使聞知。凡百臣寮,宜體朕旨。」中書奏:「車駕經過河南 府、河陽、鄭州、汴州管界,所有名山大川、帝王陵廟、名 臣等去路十里內者,伏請下本州府,各排比祗候,俟 車駕經過日,以酒脯醢祭告。」從之。庚辰,帝卯時離京, 至積潤驛下馬,留守官等班辭。四月癸未朔,帝至須 水。鄭州防禦自《景友》進牲餼器皿,帝曰:「不出民力否?」 景友奏曰:「臣畏陛下皆辦于己俸。」乃令收之。甲申,帝 至中牟。丙戌,帝巳時入汴州,至鞠場,宣諭隨駕馬步 兵入內。
天福六年,幸鄴都。
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六年秋八月壬辰,如鄴都,開 封尹鄭王重貴留守東京。」
按《冊府元龜》,天福六年七月甲申,降御札曰:「朕自承 天命,肇啟帝圖,期四海之混同,法五載之巡狩,睠惟 全魏,實曰奧區,人物殷繁,山河雄壯,地雖昇于都邑, 民未識于乘輿,皆傾望幸之情,宜展省方之義。取今 月五日暫幸鄴都,沿路供頓,並委所司以官物排比, 州縣官不得科斂人戶,其隨駕內外官員并馬步兵 士等,不得擾人,踐踏苗稼。中外遐邇,宜體朕心。」前均 州刺史劉禧為隨駕橋道使,鄆州節度使杜威為隨 駕御營使。遣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梁漢璋等領兵士 八指揮往鄴都,賜衣服錢絹茶有差。宣放文武百官 朝參兩日,取便進發。壬辰,離東京,宿封丘。己亥,至鄴, 左右金吾六軍儀仗排列如儀,迎引入內。
出帝天福八年二月如東京
编辑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八年春二月己未,如東京,赦廣晉府囚。庚申,次澶州,赦囚。乙丑,至自鄴都。」
按《冊府元龜》:「出帝天福八年二月庚戌,御札宣示曰: 『控制寰中,梁苑得舟車之要;撫寧河朔,鄴臺有粟帛 之饒。先皇帝肇啟其扃,咸昇都邑,南北非遠,往來是 常。今則時正晏清,候當和煦,宜迴金輅,往幸夷門,宣 取今月十一日還幸東京。應沿路州府並不用修飾 行宮,開治道路,食宿頓遞,並以官物供給,勿令科斂 人戶。側近州府長吏,勿來朝覲。凡在遐邇,宜體朕懷』。」 己未,發鄴都。辛酉,至澶州。甲子,次封丘,文武百官見 于行宮。乙丑,至東京。七月丁酉,幸南莊,召從駕臣僚 習射,路左農人賜布衫麻屨。
後漢
编辑高祖天福十二年幸鄴都
编辑按《五代史漢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漢高祖以開 運四年二月辛未即位,改開運四年為天福十二年 九月。御札取今月二十九日暫幸澶魏。」十月壬午,次 長垣。癸未,幸蘧伯玉廟駐蹕,賜臣寮酒。丙戌,次澶淵。 戊戌,至鄴城院中駐蹕,因幸節度使高行周本營,賜 群臣酒食。十一月,帝乘馬幸御營東金堤臺,父老張 進等數十人進茶湯帝曰:「朕之北來都為百姓勿以 暫時駐軍而為煩也。」眾皆歡呼因賜物有差。
遼
编辑遼制,四時巡狩行在,謂之「捺缽。」
按《遼史營衛志:周官》土圭之法,日東景朝多風,日北 景長多寒。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 王者因三才而節制之。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 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 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 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國盡有大漠,浸包 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 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春捺缽》。
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水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鴈,晨出暮歸,從事弋獵。鴨子河濼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長春州東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堝,多榆柳杏林。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鎚一柄、鷹食一器、刺鵝錐一枚,於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繫玉束帶於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鶻,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於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弋獵網釣,春盡乃還。
《夏捺缽》。
「無常所,多在吐兒山。道宗每歲先幸黑山,拜聖宗、興宗陵,賞金蓮,乃幸子河避暑。」 吐兒山在黑山東北三百里,近饅頭山。黑山在慶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蓮。子河在吐兒山東北三百里,懷州西山有清涼殿,亦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帳,卜吉地,為納涼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與北南臣僚議國事,暇日游獵,七月中旬乃去。
《秋捺缽》:
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納涼處起牙帳,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嘗有虎據林,傷害居民畜牧,景宗領數騎獵焉,虎伏草際,戰慄不敢仰視,上舍之,因號「伏虎林。」 每歲車駕至,皇族而下分布濼水側伺夜將半,鹿飲鹽水,令獵人吹角效鹿鳴,既集而射之,謂之「舐鹼鹿」 ,又名「呼鹿。」
《冬捺缽》:
曰「廣平淀」,在永州東南三十里,本名白馬淀,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餘里。地甚坦夷,四望皆沙磧,木多榆柳。其地饒沙,冬月稍暖,牙帳多於此坐。冬與北南大臣會議國事,時出校獵講武,兼受南宋及諸國禮貢。皇帝牙帳,以槍為硬寨,用毛繩連繫,每槍下黑氈傘一,以芘衛士風雪。槍外小氈帳一層,每帳五人,各執兵仗,為禁圍。南有省方殿,殿北約二里曰「壽寧殿」,皆木柱竹榱,以氈為蓋,彩繪柱錦為壁衣,加緋繡額,又以黃布繡龍為地障,窗槅皆以氈為之,傅以黃油絹,基高尺餘,兩廂廊廡亦以氈蓋,無門戶。省方殿北有鹿皮帳,帳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壽寧殿北有長春帳衛,以梗寨宮,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輪番千人祗直。禁圍外,卓槍為寨,夜則拔槍移卓。御寢帳周圍拒馬外設鋪,傳鈴宿衛,每歲四「時,周而復始。」
皇帝四時巡狩,契丹大小內外臣僚并應役次人,及 漢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從漢人。樞密院、中書省唯 摘宰相一員,樞密院都副承旨二員,令史十人,中書令史一人,御史臺、大理寺選摘一人扈從。每歲正月 上旬,車駕啟行,宰相以下,還於中京居守,行遣漢人 一切公事,除拜官僚,止行堂帖權差,俟會議行在所 取旨,出給誥敕。文官縣令、錄事以下,更不奏聞,聽中 書銓選。武官須奏聞。五月,納涼行在所,南北臣僚會 議。十月,坐冬行在所亦如之。按《禮志》,問聖體儀:皇 帝行幸,車駕至,捺缽坐御帳,臣僚公服問聖躬萬福, 贊「再拜」,各祗候奏事。宣徽以下常服,教坊與臣僚同。
《車駕還京儀》。前期一日。宣徽以下橫班、諸司閤門
並公服於宿帳祗候。至日詰旦,皇帝乘玉輅,閤門宣 諭軍民訖,導駕。時相以下進至內門,閤副勘箭畢,通 事舍人鞠躬奏:「臣宣放仗禮畢。」《勘箭儀》:皇帝乘玉 輅至內門北南,臣僚於輅前對班立,勘箭官執雌箭, 門中立。東上閤門使詣車前,執雄箭,在車左立。勾勘 箭官進,勘箭官揖進,至車約五部面車立,閤使言:「受 箭行勘。」勘箭官拜跪受箭,舉手勘訖,鞠躬,奏「內外勘 同。」閤使言:「准敕行勘。」勘箭官平立,退至門中舊位立, 當胸執箭,贊「軍將門仗官近前。」門仗官應聲開門,舉 聲兩邊齊出,並列左右立。勘箭官舉右手,贊「呈箭。」次 贊「內出喚仗御箭一隻,准敕付左金吾仗行勘。」贊合 不合,應合合合,贊同不同,應同、同、同訖,勘箭官再進, 依位立,鞠躬,通全銜臣某對御勘箭同,退門中立。贊 「其箭謹付閤門使進入。」事畢,其箭授閤使,轉付宣徽。
太祖三年春正月幸遼東
编辑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天顯三年夏四月戊寅東巡
编辑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四年六月,西巡。九月如南京。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四年夏六月己酉,西巡。己未, 選輕騎數千獵近山。癸亥,駐蹕涼陘。秋七月庚辰,觀 市,曲赦繫囚。甲午,祀太祖而東。八月辛丑,至自涼陘, 謁太祖廟。九月庚午,如南京。戊寅,祠木葉山。癸巳,至 南京。冬十二月戊午,至自南京。」
天顯七年。冬十二月丁巳。西狩。駐蹕平地松林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會同元年幸遼河東
编辑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元年「春二月戊戌,幸遼河東。 三月壬戌,將東幸。三剋言農務方興,請減輜重,促還 朝,從之。」
會同三年,如南京。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三年「春三月己巳,如南京。壬 申,次石嶺。庚寅,詔扈從擾民者從軍律。甲午,幸蘇州。 乙未,晉及南唐各遣使來覲。夏四月庚子,至燕,備法 駕,入自拱辰門,御元和殿,行入閤禮。六月壬寅,駕發 燕京。癸丑,次奉聖州。」
聖宗統和元年西巡
编辑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元年:秋八月「戊子,上西巡。癸 巳,上與皇太后謁懷陵,遂幸懷州。九月辛酉,幸祖州, 謁祖陵。壬戌,還上京。」
統和三年七月東幸。八月西幸。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三年「秋七月甲寅,東幸。丙寅, 駐蹕土河。以暴漲命造船橋,明日,乘步輦出聽政。八 月丁丑,次槁城。庚辰,至顯州,謁凝神殿。辛巳,幸乾州, 觀新宮。癸未,謁乾陵。辛丑,西幸。閏九月丙子,行次海 上。戊戌,駐蹕東古山。」
統和四年。幸南京。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四年冬十一月「乙卯,幸南京。 戊午,以南院大王留寧言,復南院都民今年租賦。」 統和十三年春正月「壬子,幸延芳淀。庚申,詔諸道勸 農。」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五年。幸南京。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十五年:「夏四月己酉,幸南京。 丁巳,致奠于太宗皇帝廟。己未,如炭山清暑。秋九月 庚午,幸饒州,致奠太祖廟。冬十一月丙戌,幸顯州;戊 子,謁顯陵;庚寅,謁乾陵。十二月己酉,駐蹕駝山。」
開泰四年十二月南巡海徼還幸顯州
编辑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太平五年駐蹕南京
编辑按《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五年秋九月,駐蹕南京。是歲, 燕民以年穀豐熟,車駕臨幸,爭以土物來獻。上禮高 年,惠鰥寡,賜酺飲。至夕,六街燈火如晝,士庶嬉遊,上 亦微行觀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