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35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三十五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目錄

 衣服部彙考一

  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衛風碩人 鄭風緇衣 丰 子衿 出其東門 唐風揚之水

   無衣 秦風終南 無衣 豳風七月 九罭

  禮記王制 月令 玉藻 深衣

  爾雅釋器

  小爾雅廣服

  方言衣服雜釋

  釋名釋衣服

  白虎通衣裳

  事原

  中華古今註𧟄衣 半臂 襪肚

  本草綱目病人衣

禮儀典第三百三十五卷

衣服部彙考一

编辑

《詩經》

编辑

《鄘風君子偕老》

编辑

象服是宜。

《象服》,尊者所以為飾。象服者,謂褕翟、闕翟也。象鳥羽而畫之,故謂之「象。」朱注象服,法度之服也。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褕翟,闕翟,羽飾衣也。傳「以翟」,雉名也。今衣名曰「翟」,故謂以羽飾衣,猶右手秉翟,即執真翟羽。鄭註《周禮》三翟,皆刻繒為翟雉之形,而彩畫之以為飾,不用真羽。孫毓云:「自古衣飾山、龍、華蟲、藻火、粉米,及《周禮》六服,無言以羽飾衣者。羽施於旌旂蓋則可,施於衣裳則否,蓋附人身動則卷舒,非可以羽飾故也。」朱注玼,鮮盛貌。《翟衣》,祭服。刻繒為翟雉之形,而彩畫之以為飾也。大全華谷嚴氏曰:「江淮而西,青質,五色皆備,成章曰褕。褕翟則畫褕雉。衛侯爵夫人服褕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展衣》者,以丹縠為衣。展衣宜白。《禮記》作襢衣。「精曰絺,麤曰綌。」其精尤細靡者,縐也,言細而縷縐。朱注瑳亦鮮盛貌。展,衣也。以禮見於君及見賓客之服也。蒙,覆也。《縐絺》絺之蹙。蹙者,當暑之服也。紲袢,束縛,意以展衣蒙絺綌而為之紲袢,所以自斂飭也。或曰:「蒙謂加絺綌於褻衣之上,所謂表而出之也。」

《衛風碩人》

编辑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夫人嫁,則錦衣加褧襜。褧,襌也。國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錦者在塗之所服也。尚之以襌衣,為其文之太著。朱注錦,文衣也。褧,襌也。錦衣而加褧焉,為其文之太著也。大全朱子曰:「褧,《儀禮》作『景』,《禮記》作『絅』。」古註以為襌衣所以襲錦衣者。沈存中謂褧與絅同,是用檾麻織布為之,不知是否? 華谷嚴氏曰:「褧以縠為之。」

《鄭風緇衣》

编辑

《緇衣》之宜兮,

朱注緇,黑色。《緇衣》,卿大夫居私朝之服也。大全孔氏曰:「緇衣,即《士冠禮》所云『元冠朝服,緇帶素韠是也。卿士朝於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食私朝,服緇衣,以聽其所朝之政也』。」

《丰》

编辑

衣錦褧衣,裳錦褧裳。

褧,襌也。蓋以襌縠為之,中衣裳用錦,而上加襌縠焉。為其文之太著,庶人之妻嫁服也。士妻緇衣纁袡。

《子衿》

编辑

《青青》子衿。

「《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朱注青青,純緣之色。具父母衣純以青。子,男子也。衿,領也。

《出其東門》

编辑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朱注《縞衣綦巾》,女服之貧陋者。大全孔氏曰:「《戰國策》云:『強弩之餘,不能穿魯縞』。」則縞是薄繒不染,故色白也。綦巾,青色之小別。艾,謂青而微白,如艾草之色。

《唐風揚之水》

编辑

素衣朱襮。

朱注襮,領也。諸侯之服繡黼領而丹朱純也。大全孔氏曰:「此諸侯朝服、祭服之裡衣也。以素為衣,丹為緣,繡黼為領,刺繡以為衣領,名為襮。」 華谷嚴氏曰:「冕服,絲衣也。中衣用素,素絲也。皮弁服、朝服,元端麻衣也。中衣用布。凡服,先以明衣親身,次加中衣,冬則次加裘,裘上加裼衣,衣上加朝服,此以素為

《衣》是以絲為之,謂冕及爵弁之中衣也。

《無衣》

编辑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 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朱注「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大全臨川王氏曰:《周禮司服》所謂「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即《典命》所謂「侯伯七命衣服,以七為節」也。東萊呂氏曰:「《周禮注》:『鷩冕七章,衣三章:一曰華蟲,畫以雉,即鷩也;二曰火,三曰宗彝,皆畫為繢。裳四章:一曰藻,二曰粉米,三曰黼,四曰黻,皆以為繡』。」

《秦風終南》

编辑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

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考工記繢人》文也。鄭於《周禮》之註差次章色,黻皆在裳,言「黻衣」者,衣大名,與繡裳異其文耳。

《無衣》

编辑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澤,潤澤也。襗褻衣近污垢。衣服之煖於身,猶甘雨之潤于物,故言「與子同澤」,正謂同袍裳,是共潤澤也。箋以上袍下裳,則此亦衣名,故《易傳》為「襗」,《說文》云:「襗,褲也。」是其褻衣,近汙垢也。襗是袍類,故《論語》注云「褻衣,袍襗也。」朱注澤裡衣也。以其親膚,近于垢澤,故謂之「澤。」

《豳風七月》

编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九罭》

编辑

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朱注《袞衣》,裳,九章:一曰龍,二曰山,三曰華蟲,雉也;四曰火,五曰宗彝,虎蜼也。皆繢於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繡於裳。天子之龍,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龍,以龍首卷然,故謂之袞也。大全九峰蔡氏曰:「龍取其變也,《山》取其鎮也,《華蟲》取其文也,《火》取其明也,《宗彝》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潔也,《粉米》《白米》取其養也,《黼若》《斧形》,取其斷也,黻兩已相戾,取其辨也。」

《禮記》

编辑

《王制》

编辑

衣服飲食,不粥於市。

《月令》

编辑

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

孟夏之月,天子衣朱衣。

「季夏之月,中央土」,天子衣黃衣。

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

孟冬之月,天子衣黑衣。

《玉藻》

编辑

朝元端,夕深衣。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 回肘。

陳注前章言「夕深衣,祭牢肉」者,國君之禮也。此言「朝元端,夕深衣」者,謂大夫士在私朝及家朝夕所服也。袪,袖口也。尺二寸,圍之為二尺四寸,要之廣三,其二尺四寸,則七尺二寸也,故云三。袪齊者,裳之下畔。要為裳之上畔。「縫齊倍要」者,謂縫下畔之廣一丈四尺四寸,是倍要之七尺二寸也。衽,裳交接之處也,在身之兩旁。故云衽當旁袂。袖之連衣者也。上下之廣。二尺二寸。肘長尺二寸。故可以回肘也。

長中繼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緣廣寸半。

陳注「長中」者,長衣,中衣也。與深衣制同而名異者。著於內則曰「中衣」,蓋著在朝服或祭服之內也。著於外則曰長衣,以素為純緣者也。《雜記》云:「練冠長衣以筮。」註云:「深衣之純以素者也。」若凶服之純以布者,則謂之麻衣。「繼揜尺」者,幅廣二尺二寸,以半幅繼續袂口而揜覆一尺也。袷,曲領也,其廣則二寸,

以帛裡布,非禮也。

陳注《外服》是布,則不可用帛為中衣以裡之,謂不相稱也。冕服是絲衣,皮弁服、朝服、《元端服》是麻衣,皆十五升布。凡裡各如其服。

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

陳注染絲而織之,為織,功多色重,故士賤不得衣之也,無君去位之臣也。「不貳采」,謂衣裳與冠同色。《疏》曰:「大夫士去國,三月之內,服素衣素裳,三月之後,服元端元裳。」

衣正色,裳間色,非列采不入公門,振絺綌不入公門, 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

陳注「正色」者,青赤黃白黑,五方之正色也。木青克土黃,故綠色青黃,為東方之間色。火赤克金白,故紅色赤白,為南方之間色。金白克水青,故碧色青白,為西方之間色。水黑克火赤,故紫色赤黑,為北方之間色。土黃克水黑,故騮黃之色。黃黑色,中央之間色也。「列采」,謂正服之色,各有尊卑品列也,非此

則是褻服。振讀為袗,襌也。襌則見體,裘上必有裼衣、表裘,是無裼衣而裘在外也。襲裘,謂揜其襲衣而不露裼衣也。表與襲皆為不敬,故此四者皆不可以入公門也。

纊為繭,縕為袍,襌為絅,帛為褶。

陳注纊,新綿也;縕,舊絮也。衣之有著者,用新綿則謂之繭,用舊絮則謂之袍,有表而無裡者謂之絅,有表裡而無著者謂之褶。

「朝服之以縞也」,自季康子始也。

陳注朝服之布十五升,先王之制也。季康子始用生絹,後人因之。故記者原其所自,凡古禮之亡,皆由於變。

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後服之。」

陳注聽朔重於視朝。諸侯之朝服,元端素裳,而聽朔則皮弁,故卒聽朔之禮,然後服朝服而視朝也。

曰「國家未道,則不充其服焉。」

陳注「曰」字承上文,亦孔子之言也。禮樂刑政未合於先王之道,則亦不宜充盛其衣服。 鄭氏曰:「謂若衛文公者。」

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韋圜殺直,天子直,諸侯前後方, 大夫前方後挫角,士前後正。韠下廣二尺,上廣一尺, 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

陳注韠,象裳色。天子諸侯元端,服朱裳;大夫素裳,上士元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此言元端服之韠,若皮弁服,則皆素韠也。凡韠皆韋為之,故其字從韋。又以著衣畢,然後著之,故名為韠。韠之言蔽也。爵韋,爵色之韋也。在冕服則謂之「韍」,字亦作「芾」也。圜、殺、直,三者之形制也。天子之韠直,謂四角無圜無殺也。下為前,上為「後。公侯上下各去五寸,所去之處,以物補飾之使方,變於天子也。大夫則圜其上角,變於君也。正即直與方之義,士賤,不嫌與君同也。頸之廣五寸,在中故謂之頸。」肩,兩角也。肩與革帶皆廣二寸。 《詩疏》曰:「古者佃漁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猶存其蔽前者,重古道不忘」本也。士服爵弁,以韎韐配之,則服冕者以芾配之,故知冕服謂之「芾。」芾、韠皆是蔽膝,其制同,但以尊祭服,故異其名耳。

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陳注:此以命數之多寡定韍佩之制。縕,赤黃色也。幽,讀為黝,黑色也。衡,佩玉之衡也。蔥,青色也。《周禮》:「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大全方氏曰:「韍即韠。以前言天子、諸侯與在朝之臣,而此止言諸侯之臣,故變言之爾。縕,赤、黃之色也。土出於火,土出則火藏矣,故其言謂之縕。縕者,藏也。衡,佩上瑀也。以言其寓之以為覆,則謂之瑀;以言其橫之以為平,則謂之衡。一命其韍,用縕以見,雖有所縕,未足以發見而著明也;再命三命,爵位漸隆,足以發見而」著明矣,故其韍用赤焉。

《深衣》

编辑

大全嚴陵方氏曰:「《經》曰『有虞氏深衣而養老』,《傳》曰『庶人服短褐深衣』,則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服之也。以其義之深名之。」 藍田呂氏曰:「此篇純記深衣之制度而已。古者衣裳殊制,所以別上下也。唯深衣之制,衣連裳而不殊,蓋私燕之服爾。」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長 無被土,續紝鉤邊,要縫半下。」

陳注朝服、祭服、喪服,皆衣與裳殊。惟深衣不殊,則其被於體也深邃,故名深衣。制同而名異者有四焉:純之以采曰「深衣」,純之以素曰「長衣」,純之以布曰「麻衣」,著在朝服、祭服之內曰「中衣。」但大夫以上助祭用冕服,自祭用爵弁服,則以素為中衣;士祭用朝服,則以布為中衣也。皆謂天子之大夫與士也。喪服亦有中衣。《檀弓》云:「練衣黃裡縓緣」是也。但不得繼揜尺耳。 楊氏曰:「『深衣制度,惟續紝鉤邊』一節難考。鄭注『續衽』二字文義甚明,特疏家亂之耳。」鄭注云:「續猶屬也。衽在裳旁者也。屬,連之不殊裳前後也。」鄭意蓋言凡裳前三幅、後四幅既分前後,則其旁兩幅分開而不相屬。唯深衣裳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為衽。所謂續衽者,指在裳旁兩幅言之,謂屬連裳旁兩幅,不殊裳之前後也。又《衣圖》云:「既合縫了,又再覆縫,方便於著。」以合縫者為續衽,覆縫為鉤邊。要縫七尺二寸,是比下齊之一丈四尺四寸為半之也。《玉藻》云「縫齊倍要」是也。大全嚴陵方氏曰:「《深衣》之作,其來尚矣。故以古者冠篇,首袂在前以應規,袷在中以應矩,縫在後以應繩,齊在下以應權衡。短毋見膚則其形不褻,雖約而不失於儉;長毋被土則其物不費,雖隆而不過於奢。衽,襟也,與裳相續,故謂之續衽,居裳之邊,曲以鉤束焉,故曰『鉤邊』。《玉藻》所謂『衽當旁』是也。要縫之博,居下齊之半」,《玉藻》所謂「縫齊倍要」是也。以縫齊為倍

倍則要縫為半矣,此所以互言之。

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 厭,髀上無厭,脅當無骨者。

陳注劉氏曰:袼袖與衣接,當腋下縫合處也。運,回轉也。《玉藻》云:「袂可以回肘」是也。肘臂中曲節袂袖也。袼之高下,與衣身齊二尺二寸。古者布幅亦二尺二寸而深,衣裁身用布八尺八寸,中屈而四疊之則正方,袖本齊之而漸圓,殺以至袪,則廣一尺二寸,故下文云:「袂圓應規也。」衣四幅而要縫七尺二寸,又除負繩之縫,與領旁之屈積各寸,則兩腋之餘,前後各三寸許,續以二尺二寸幅之袖,則二尺有五寸也。然周尺二尺五寸,不滿今舊尺二尺,僅足齊手,無餘可反屈也。曰反屈及肘,則接袖初不以一幅為拘矣。凡《經》言「短毋見膚,長毋被土」,及袼可運肘,袂反及肘,皆以人身為度,而不言尺寸者,良以尺度布幅有古今之異,而人身亦有大小長短之殊故也。朱子云:「度用指尺,中指中節為寸。」則各自與身相稱矣。《玉藻》:朝祭服之帶,三分帶下,紳居二焉。而紳長制士三尺,則帶下四尺五寸矣。深衣之帶,下不可厭髀骨,上不可厭脅骨,惟當其間無骨之處,則少近下也。然此不言帶之制,《玉藻》云:「士練帶,率下辟等。」皆言朝祭服之帶也。朱子深衣帶,蓋亦彷彿《玉藻》之文,但襌複異耳。

制有十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 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

陳注袷,交領也。衣領既交,自有如矩之象。踝,足跟也。衣之背縫及裳之中縫,上下相接,如繩之直,故云負繩也。下齊,裳末緝處也。欲其齊如衡之平,

故規者行舉手以為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 義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 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 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 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 衣之次也。

陳注疏曰:「所以袂圜中規者,欲使行者舉手揖讓,以為容儀也。抱方,領之方也。以直其政解負繩,以方其義解抱方也。」 呂氏曰:「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制,男女不嫌同服。諸侯朝朝服,夕深衣;大夫士朝元端,夕深衣;庶人吉服深衣而已,此上下同也。有虞氏深衣而養老將軍文子除喪受弔,練冠深衣親迎。」女在途而婿之父母死,深衣縞總以趨喪,此吉凶男女之同也。蓋簡便之服,非朝祭皆可服之也。 方氏曰:「十二幅應十二月者,仰觀於天也。直其政、方其義者,俯察於地也。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者,近取諸身也。應規矩、繩權衡者,遠取諸物也。端冕不可以為武,介胄不可以為文,兼之者惟深衣而已。深」衣,燕居之服也。端冕雖所以脩禮容,亦有時而燕處,則《深衣》可以為文矣。介胄雖所以臨戎事,亦有時而燕處,則《深衣》可以為武矣。雖可為文,非若端冕可以視朝臨祭,特可贊禮以為擯相而已。雖可為武,非若介胄可以臨衝,特可運籌以治軍旅而已。制有五法,故曰:「完其質則布,其色則白」,故曰:「弗費。」吉服以朝祭為上,《燕衣》則居其次焉,故曰:「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 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陳注繢,畫文也。純衣之緣也。袂緣,緣袖口也。純邊,緣襟旁及下也。各廣一寸半。袷則廣二寸也。 呂氏曰:「二十以下無父者,可以稱孤。若三十以上,有為人父之道,不言孤也。純袂緣、純邊,三事也。謂袂口、裳下、衣裳邊皆純也。」大全長樂陳氏曰:「具父母、大父母純以繢,備五采以為樂也。具父母純以青,體少陽以致敬也。孤子純以素,存凶飾,以致哀也。小功純以縓,則大祥緣以布;吉時夕服緣以采。」

《爾雅》

编辑

《釋器》

编辑

衣裗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衣縷也。齊人謂之「攣。」或曰褂衣之飾。

黼領謂之襮。

繡刺黼文以褗領。

緣謂之純。

衣緣飾也。

袕謂之褮。

衣開孔也。

衣眥謂之襟。

交領。

衱謂之「裾。」

衣後裾也。

《衿》謂之袸。

衣小帶。

佩衿謂之褑
考證

佩玉之帶二屬。

執衽謂之袺。

掎衣上衽。

扱衽謂之襭。

扱衣上,衽於帶。

衣蔽前謂之襜。

今蔽膝也。

「婦人之褘謂之縭。」縭,緌也。

即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為《褘緌》繫也。

裳削幅謂之纀。

削殺其幅,深衣之裳。此別衣服之異名也。云「衣」者,目之也。裗,一名。請幫助識別此字。刺繡黼文於衣領名襮,衣之緣飾名純,《禮記·深衣》云「衣純以繢,衣純以青」之類是也。袕,衣開孔也,名褮。《說文》云:「鬼衣也。」衣眥名襟,謂交領也。《方言》云:「衿謂之交」是也。衱一名裾,即衣後裾也。衿,衣小帶也,一名袸,《士昏禮》曰「施衿結帨」是也。佩下之帶名褑。衽,裳際也。手執持其衽名袺,扱衽於帶名襭。《詩周南》云:「薄言袺之,薄言襭之」是也。衣之蔽前者名襜,婦人之香纓名褘,又謂之縭。縭,緌也,緌猶繫也,取繫屬之義。衣下曰:「裳削殺也。」裳削殺其幅者名纀,謂深衣之裳也。一云「衣縷」者,此郭氏兩解,一云衣縷也,本或作縷,音婁。《方言》云:「縷謂之衽,又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丁狹切。彼注云:「即衣衿也。」云「齊人謂之攣」者,以目驗而言也。一云「或曰褂,衣之飾」者,《釋名》曰:「婦人上服曰褂。」《廣雅》云:「褂,長襦也。」言飾者,蓋以繒為緣飾耳。注「繡,刺黼文以褗領」者,《詩·唐風》云:「素衣朱襮。」毛傳云:「襮,領也。」諸侯繡黼,丹朱中衣。毛言繡黼者,謂於繒之上繡刺以為黼,非訓繡為黼,郭氏取毛為說也。注「今蔽膝」者,《方言》云:「蔽厀。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音弗。魏宋南楚之間謂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厀,齊魯之郊謂之袡。昌詹切。襦又名韠。《禮記?玉藻》云: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韋圜殺直,天子直,公侯前後方,大夫前方後挫角,士前後正。韠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是也。一孫炎云:「褘,帨巾也。」郭云:即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為褘。緌,繫也。此女子既嫁之所著,示繫屬於人,義見《禮記》。《曲禮》云「女子許嫁纓」,及《內則》云「衿纓」是也。《詩》云「親結其縭」,謂母送女,重結其所繫著,以申戒之。孫炎以褘為帨巾,失之也。云「削殺其幅,深衣之裳」,按《深衣目錄》云:稱深衣者以餘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按《深衣篇》云:「制有十二幅,以應十有二月。」鄭注云:「裳六幅,幅分之以為上下之殺。」故云「削殺其幅,深衣之裳也。」其深衣制度,禮記具焉。

《小爾雅》

编辑

《廣服》

编辑

治絲曰織。織,繒也。麻苧葛曰「布」,布通名也。纊,綿也。絮 之細者曰纊,繒之精者曰縞,縞之麤者曰素,葛之精 者曰絺,麤者曰綌。在首謂之「元服。」弁髦,太古布冠,冠 而敝之者也。題,頭也。顛,顏。顙,額也。璽謂之印,紱謂之 綬,襜襦謂之童容。布褐而紩之謂之藍,縷褲謂之蹇, 蔽膝謂之袡,帶之垂者謂之厲,大巾謂之冪,覆帳謂 之幄。幄,幕也。簀,床第也。大扇謂之翣,杖謂之梃,鍵謂 之籥,棋局謂之奕,在足謂之履。履,尊者曰達,履謂之 金舄而金絇也。

《方言》

编辑

衣服雜釋

编辑

《襌衣》,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褋。」

《楚辭》曰:「遺余褋兮澧浦。」

關之東西謂之襌,衣有袌者。

前施袌囊也

趙魏之間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衣無袌」者,謂之「裎衣」,古謂之「深衣。」

制見禮記

襜褕,江淮南楚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褣。自關而西謂之《襜褕》,其短 者謂之短褕。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自關 而西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俗名。請幫助識別此字。「掖

其敝」者,謂之「緻。」

「緻縫納敝」 ,故名之也。

「汗襦」,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自關而西,或謂之《祗裯》。

亦呼為掩汀也

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陳魏宋楚之間謂之「襜襦」,或謂 之「襌襦。」

今或呼「衫」 為《單襦》。

蔽厀,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魏宋南楚之間謂 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厀。」齊魯之郊謂之「袡襦。」

「襦」 字亦作褕。又襦無右也。

西南屬漢,謂之「曲領」,或謂之「襦褌」,陳楚江淮之間謂 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褕謂之「袖。」

《襦》。請幫助識別此字。有袖者,因名云。

衱謂之褗。

即衣領也

褂謂之裾。

衣後裾也。或作袪。《廣雅》云。「衣袖。」

褸謂之衽。

衣襟也。或曰「裳際也。」

《褸》謂之緻?

襤褸綴結也

裯謂之襤。

「袛裯弊衣」 ,亦謂「襤褸。」

無緣之衣謂之襤。

「無袂之衣」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袂衣袖也

無襱之褲,謂之「襣。」

《褲無踦》者,即今犢鼻褌也。

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于苕》,丁俠兩反。未詳其義。

《衿》謂之交。

衣交領也

裺謂之襦。

《襜》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衣掖下也

《褸》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即衣衽也

覆: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之「《襌衣》 偏襌。」謂之《襌襦》。

即衫也

《𧘑繵》謂之褌。

今又呼為涼衣也

袒飾謂之直衿。

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衿也。

褒明,謂之袍。

《廣雅》云:「褒明,長襦也。」

繞衿謂之帬。

俗人呼接「下」 ,江東通言「下裳。」

懸裺謂之緣。

衣縫緣也

《絜襦》謂之「蔽膝。」

廣異名也

《裪》。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之「袖。」

《衣》。請幫助識別此字。江東呼。請幫助識別此字。音婉。

《帍裱》。謂之《被巾》。

婦人領巾也

繞。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裺》。

衣督脊也

厲謂之「帶。」

《小爾雅》曰:「帶之垂者為厲。」

請幫助識別此字。裷謂之幭。

即帊幞也

《繄袼》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即小兒次衣也

楚謂無緣之衣曰「襤」,紩衣謂之褸,秦謂之緻。自關而 西秦晉之間,無緣之衣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嫌上說有未了。故復分明之。

複襦,江湘之間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或謂之「筩。」請幫助識別此字。

今筩袖之襦也。請幫助識別此字。即「袂」字耳。

褸裂須。請幫助識別此字。《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 請幫助識別此字。

須。請幫助識別此字。狎,翣也。

或謂之《褸裂》。

裂衣壞兒

或謂之襤褸,故《左傳》曰「蓽路襤褸」,殆謂此也。或謂之 挾斯。

《挾斯》,猶「挾變」 也。

器物弊,亦謂之《挾斯》。

《釋名》

编辑

釋衣服

编辑

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領,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領衣體,為端首也。

襟,禁也。交於前,所以禁禦風寒也。

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

《袪》,虛也。

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

「衿」,亦禁也,禁使不得解散也。

「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繁蔕也。

《系》,繫也。相連繫也。

衽,襜也。在旁襜襜然也。

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見踞也《元端》,其袖下正直,端方與要接也。

《素積》,素裳也。辟積其要中,使踧,因以名之也。

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翬雉之文於衣也。伊洛而南, 雉青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於衣也。江淮 而南,雉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

闕翟,翦闕繒為翟,雉形以綴衣也。

鞠衣黃,如菊花色也。

《襢衣》,襢坦也,坦然正白,無文采也。

《褖衣》,褖然黑色也。

韠,蔽也,所以蔽膝前也。婦人蔽膝亦如之,齊人謂之 「巨巾」,田家婦女,出自田野,以覆其頭,故因以為名也。 又曰《跪襜》,跪時襜襜然張也。

襦,䎡也,言溫䎡也。 褙,襲也,覆上之言也。

《襌衣》,言無裡也。

䙱,屬也,衣裳上下相連屬也。荊州謂襌衣曰「布䙱」,亦 是襜襦,言其襜襜弘俗也。

褠襌,衣之無胡者也。言袖夾直,形如溝也。 《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襧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 帕腹,橫帕其腹也。

「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 有裡曰「複。」

無裡曰「單。」

「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於背後,閉其襟也。 婦人上服曰褂,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 襈,撰也,青絳為之緣也。 緣䙱,䙱施緣也。 被,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直領」邪直而交下,亦如丈夫服袍方也。

交領就形名之也。

「曲領」:在內,以中襟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

《單襦》,如襦而無絮也。

《要襦》,形如襦而施袖也。

留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 牢絡在衣表也。

被,被也,被覆人也。

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詩》謂之澤,受汗澤也。或曰 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胸背,言羞鄙於 袒而衣此耳。褌,貫也,貫兩腳上繫腰中也。

《白虎通》

编辑

衣裳

编辑

聖人所以制衣服。何以為絺?紘蔽形,表德勸善,別尊 卑也。所以名為裳何?衣者隱也,裳者障也,所以隱形, 自障閉也。《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何以知 上為衣,下為裳?以其先言衣也。《詩》曰:「褰裳涉溱」,所以 合為衣也。《弟子職》言摳衣而降也。名為衣何?上兼下 也。獨以羔裘何?取輕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 也。羔者,取跪乳遜順也。故天子狐白,諸侯狐黃,大夫 蒼,士羔裘,亦因別尊卑也。所以必有紳帶,示敬謹自 約整。繢繒為結於前,下垂三分身半,紳居二焉,以有 鞶帶者,示有事也。所以必有佩者,《論語》曰:「去喪無所 不佩。天子佩白玉,諸侯佩元玉,大夫佩水蒼玉,士佩 瓀珉石。」佩即象其事,若農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 斤,婦人佩其鍼鏤。何以知婦人亦佩玉?《詩》云:「將翱將 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事原》

编辑

後衣古者衣服短而齊,不至於地。《後漢書》:梁冀始制 狐尾單衣。注云:「後裾曳地,若狐尾。」至今婦人裙衫,皆 偏裁其後,俗呼曰偏後衣也。

《中華古今注》

编辑

𧟄衣

编辑

𧟄衣,廝役之服也,取其便於用耳。乘輿進食者服𧟄 衣。《前漢》董偃綠幘青褠,加𧟄衣,以見武帝廚人之服 也。

半臂

编辑

尚書上僕射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 請中單上加半臂,以為得禮。其武官等諸服長衫,亦 謂之判餘,以別文武。」詔從之。

襪肚

编辑

蓋文王所制也,謂之「腰巾」,但以繒為之,宮女以綵為 之,名曰「腰綵。」至漢武帝,以四帶,名曰「襪肚。」至靈帝,賜 宮人蹙金絲合勝襪肚,亦名「齊襠。」

《本草綱目》

编辑

病人衣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 一家不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