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68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八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六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庫藏部藝文一

  武庫銘          漢李尤

  前題           晉摯虞

  大盈庫租賦仍歸左藏議   唐楊炎

  請不置瓊林大盈二庫狀    陸贄

  論國用         宋馬端臨

  江西布政司黃冊庫修造記 明何喬新

  奏建庫疏          劉麟

  太平府架閣庫記       林鉞

 庫藏部藝文二

  宋酒庫          明桑悅

 庫藏部紀事

 庫藏部雜錄

 庫藏部外編

考工典第六十八卷

庫藏部藝文一 编辑

《武庫銘》
李尤
编辑

「搏噬」爪牙,鋒距之先。毒螫芒刺,矛矢以存。「聖人垂象」, 五兵以陳。

《前題》
晉·摯虞
编辑

「有財無義,惟家之殃。」「無愛糞土,以毀五常。」

《大盈庫租賦仍歸左藏議》
唐·楊炎
编辑

財賦者,邦之大本,而生民之喉舌,天下治亂,輕重係 焉。先朝權制,以中人領其職,五尺宦豎,操國之柄。豐 儉盈絀,雖大臣不得知,則無以計天下利害。陛下至 德,惟人是惜,參計弊蠹,莫與斯甚。臣請出之,以歸有 司。度宮中經費,一歲幾何,量數奉入,不敢以闕。如此 然後可以議政,惟陛下審察。

《請不置瓊林大盈二庫狀》
陸贄
编辑

右,臣聞「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安救?示 人以義,其患猶私;示人以私,患必難弭。故聖人之立 教也,賤貨而尊讓,遠利而尚廉。天子不問有無,諸侯 不言多少,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夫豈能忘其欲 賄之心哉!誠懼賄之生人心而開禍端,傷風教而亂 邦家。爾。自以務鳩斂而厚其帑櫝之積者,匹夫之冨 「也;務散發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冨也。」天子所 作,與天地同,生之長之而不恃其為,成之收之而不 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不為貪,散不為費,以 言乎體則博大,以言乎術則精微。亦何必撓廢公方, 崇聚私貨,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 之藏,虧法失人,誘姦聚怨,以斯制事,豈不過哉!今瓊 林、大盈,自古悉無其制,傳諸耆舊之說,皆云創自開 元。貴臣貪權,飾巧求媚,乃言「郡邑貢賦所用,盍各區 分。賦稅當委之有司,以給經用;貢獻宜歸於天子,以 奉私求。」元宗悅之。新是二庫,蕩心侈欲,萌蔕於茲,迨 乎失邦,終以餌寇。《記》曰:「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豈其 明效歟?陛下嗣位之初,務遵禮教,敦行約儉,斥遠貪 饕。雖內庫大藏,未歸太府;而諸方曲獻,不入禁闈。清 風肅然,海內丕變。議者咸謂漢文卻馬、晉武焚裘之 事,復見於當今矣。近以寇逆亂常,鑾輿外幸,既屬憂 危之運,宜增儆勵之誠。臣昨奉使軍營,出由行殿,忽 睹右廊之下,牓列「二庫」之名,矍然自驚,不識所以。何 則?天衢尚梗,師旅方殷,瘡痛呻吟之聲,噢咻未息;辛 勤守戰之效,賞賚未行。而諸道貢珍,遽私別庫,萬目 所視,孰能忘懷?竊揣軍情,或生觖望,試詢候館之吏, 兼採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積憾已甚。或忿形謗讟,或 醜肆謳謠,頗含思亂之情,亦有悔忠之意。是知甿俗 昏鄙,識昧高卑,不可以尊極臨,而可以誠義感。頃者 六師初降,百物無儲,外扞兇徒,內防危堞,晝夜不息, 殆將五旬。凍餒交侵,死傷相枕,畢命同力,竟夷大艱。 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絕甘以同卒伍,輟食 以啗功勞。無猛制而人不攜,懷所感也;「無厚賞而人 不怨,悉所無也。今者攻圍已解,衣食已豐,而淫讟方 興,軍情稍沮,豈不以勇夫」恆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 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苟異恬默,能無怨咨? 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記》曰:「財散則民聚。」豈其殷監歟 眾怒,難任蓄怨,終洩其患,豈徒人散而已,亦將慮有 搆姦鼓亂干紀而強取者焉。夫國家作事,以公共為 心者,人必樂而從之;以私奉為心者,人必咈而叛之。 故燕昭築「金臺,天下稱其賢;殷紂作玉杯,百代傳其 惡。」蓋為人與為已殊也。周文之囿百里,時患其尚小; 齊宣之囿四十里,時病其太大。蓋同利與專利異也。 辨察茲理,洒濯其心,奉三無私,以一有眾,人或不率, 於是用刑。然則宣其利而禁其私,天子所恃以理天 下之具也。捨此不務,而壅利行私,欲人無貪,不可得 已。今茲二庫,珍幣所歸,不領度支,是行私也;不給經 費,非宣利也。物情離怨,不亦宜乎!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矯失而成得。以陛下天資英聖,儻加之見善必 遷,是將化畜怨為銜恩,反過差為至當。促殄遺孽,永 垂鴻名,易如轉規,指顧可致。然事有未可知者,但在 陛下能行與否爾。能則安,否則「危;能則成德,否則失 道。」此乃一定之理也。願陛下慎之惜之。陛下誠能近 想重圍之殷憂,追戒平居之專欲,器用取給,不在過 豐,衣食所安,必以分下。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 功坦然布懷,與眾同欲,是後納貢,必歸有司。每獲珍 華,先給軍賞,瑰異纖麗,一無上供。推赤心於其腹中, 降殊恩於其望外,將卒慕陛下以必信之賞,人思建 功,兆庶悅陛下改過之誠,孰不歸德?如此,則亂必靖, 賊必平,徐駕六龍,旋復都邑,興行墜典,總緝棼綱,乘 輿有舊儀,郡國有恆賦,天子之貴,豈當憂貧。是乃散 其小儲而成其大儲也,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舉 一事而眾美具,行之,又何疑焉?恡小失多,廉賈不處, 溺近迷遠,中人所非。況乎大聖應機,固當不俟終日, 不勝管窺,願效之至。謹陳昌以聞。

《論國用》
宋·馬端臨
编辑

賈山至言曰:「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千 八百國之君,君有餘財,民有餘貲,而頌聲作。秦皇帝 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而不 能勝其求,一君之身,其所自養者,馳騁弋獵之娛,天 下弗能供也。然則國之廢興,非財少而國延,財多而 國促,其效可睹矣。然自《周官六典》有太府,又有王府」、 內府,且有「惟王不會」之說,後之為國者因之。兩漢財 賦,曰大農者,國家之帑藏也;曰少府,曰水衡者,人主 之私蓄也。唐既有轉運度支,而復有瓊林、大盈。宋既 有戶部、三司,而復有封椿內藏。於是天下之財,其歸 於上者,復有公私恭儉。賢主常捐內帑以濟軍國之 用,故民裕而其祚昌。淫侈僻王,至糜「外府以供耳目 之娛,故財匱而其民怨。」此又歷代制國用者龜鑑也。 作《國用考》第八,敘歷代財計首末,而以「漕運」、「賑恤」、「蠲 貸」附焉,凡五卷。

《江西布政司黃冊庫修造記》
明·何喬新
编辑

《郡邑黃冊》建庫藏之,重民數也。我太祖高皇帝受天 命以有天下,疆理之廣,遠邁漢唐列聖,休養生息,戶 口滋殖,亦非前代所及。舊制,天下版籍,每十年輒改 造繕寫既成,獻於天府,藏之後湖。庫副在布政司者, 藏於架閣庫。江西布政司所統郡縣既廣,版籍尢多, 庫不能容,則別藏於章江門之城樓及廣積倉之別 室。天順八年,左布政使莆田翁公世資以為黃冊藏 於他所,非先王拜民數、孔子式負版之意。乃度地城 東,得故鑄錢庫廢地,建庫房五十間,廳事三間,作門 以謹啟閉,鑿池以防鬱攸之災。悉徙郡縣所上黃冊 弆藏於此。命幕職一員,吏一人,卒徒二十人,責以典 守。然創始之初,規制未備。成化十八年,左布政使福 清王公克復、右布政使三山陳公煒,以廳事隘陋,撤 而新之。前為視事之廳,後為燕休之堂,翼室庖湢等 房,以次列置。又作中門,以嚴出入,凡為屋十有三間。 歲久寖圯,未有葺之者。弘治五年,左布政使宜興沈 公暉來蒞茲藩,周覽及是,顧棟橈瓦落,地堙牆傾,乃 與右布政使會稽韓公邦問,參政太康陳公瑗、當塗 夏公祚,參議姚江朱公讓、天台潘公祺、高要李公魁 議曰:「黃冊朝廷所重。黃冊完具,則敷政出令,可倚而 定也。今藏冊之所傾敝如此,不可以不葺。」遂相與計 材慮役,具白於鎮守太監桂林鄧公原,巡按監察御 史姚江韓公明,皆以為宜。沈公乃命照磨吳應鵬鳩 工庀材,卜日興事,橈者易之,落者補之,堙者濬之,頹 者築之。又於堂北作樓七間,以遠渫污。前為步廊,以 便校閱;樓南為甬道十有六丈,以達於堂後。凡用木 三千七百章,瓦甓黝堊鐵石之用稱是。經始於弘治 六年六月,以是歲九月訖工。是役也,財取諸在官之 羨錢,役取諸負辠之囚徒,而勞費蓋不及民。既成,修 梁傑棟,堅磩崇墉,稱其為藏典籍之所者。沈公以書 屬予記之。予惟王者以民為天,而黃冊所以紀民數 也。蕭何在漢,入關之初,先收圖籍;傅崇在宋,手自書 籍,躬加隱校。古之名臣,未有不致重於此者。我國家 紹古致治,尢重版籍,藏冊有常所,造冊有常時,誠以 為版籍者,治忽所係也。今沈公與諸君子祗德意,敬 民數,高簷大廈,庇而藏之,誠知所重矣。繼自今,稽戶 口之登耗者在是,攷墾田之多寡者在是,辨兵民、驗 主客以令徒役者又在是,其有資於治道豈淺也哉! 夫《一庫》之作,似不必書,然所係甚重,不可不書,於是 乎書。

《奏建庫疏》
劉麟
编辑

營繕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戶部咨,嘉靖八年二 月二十四日該司禮監太監張欽傳奉聖旨:「朕惟天 下財物,不在民則在官。取諸民以貯之官,其取之也 甚難,則用之也,豈可無節。《周易》曰:『節以制度,不傷財, 不害民。孔子曰:『節用而愛人』。此帝王之明訓也』。」今在

外錢糧,各有撫按等官督理查考,歲奏月報,自可稽
考證
「察姦弊。在京惟太倉俱有成規,其餘內外衙門各項

錢糧,因無官查理,積弊多端。且如後府柴炭銀兩及 團營子柆銀,該營官員收管之際,多方掊剋,比其支 用,漫無查考,多有侵盜私用。夫以軍民膏血之餘,而 徒為姦豪漁獵之資,深可痛恨。你戶、兵、工三部,即便 通行查議。但係有錢糧衙門,俱要差委科道官監收 查理,通行歲報,庶革姦弊,以裕國用。太僕寺常盈庫 馬價銀兩,但見奏請支用,其見在收貯之數,不見開 報。今後年終也,著將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數目,即造 冊繳部,具本奏知。其餘未盡事宜,你各部推廣此意, 具奏而行,以稱朕節財恤民之意。」欽此。欽遵。照得本 司與虞衡、都水、屯田「共為四司,正係在官錢糧衙門。 本部設立衙門之時,蓋有大庫一座,規制頗宏,但無 隔別會官監查之例。其庫設在本部之後,有部堂二 重,并大牆限隔,別無中正大路前通,加以堂司,勢分 懸殊,非有重大事情。各司不敢逕入解官解戶不赴。 前庫亦已年久。但有收放,俱是司庫司收,候至開支, 亦是司官收放。事雖簡便,浮謗易生𨓏𨓏。正官有缺, 各官稱疾不肯任事。考察之際,峕論偶及,無以自明, 皆因查理,以致如斯。請官監查,議意最善。但路道不 便,相應計處,欲將本部大庫量加修葺,比照戶部太 倉庫,行移提督侍郎管理。請差御史監查,添設庫官、 庫吏,并撥長守之卒,立短巡之法,量設聽事鋪設,限 以收放之期,定以查盤之法,按季輪差郎中、員外郎 等官一員監管其事,并照舊規輪帶都吏一名,知數 及辨驗銀色」等因,案呈到部。臣等詳其所議,不為無 見。隨即差人相度得本部本庫之北,循鑾駕庫外牆 而行,與東朝房一間相對,查係兵馬司官住,其房年 久損漏,可以改為門道,庫「官庫吏,不必增添。本部所 屬皮作局,其務甚簡,可以改為庫官。架閣庫吏并匠 料典吏,其役不煩,俱可改為庫吏。原衙原役,各仍其 舊。」其收受也,每年三、六、九月,曉告納戶,依期聽收。止 令本部行文該司,轉送該庫,查收出給,庫收送司。其 於支也,該司轉送並同,定以每月一次,或一季一次, 俱在每月「二十五日為常。一年既周,舊管新收,開除 實在,聽本部提督侍郎公同造冊具奏。仍一二年一 次,隔別委官查盤積出,附餘報官,作正支銷。其合用 籍冊紙張書造工食,冬季炭斤并公會筆炭,許於此 內公同支取。若有虧折,其原收原放官員身任其咎。」 庫門并內外牆門,責委虞衡司掌管,仍赴堂驗封鎖 鑰,遇委官到庫稟堂方開,或責令提督侍郎封收。此 法一、行在部掌案者與庫藏無干而在庫收受者,與 派徵隔別。一,官不到則鍵鐍不啟。一工不至則支放 不行。本部本司、本庫明立文簿一樣。三、本司務廳嚴 加磨算,務查有巡視典守親筆書判,方纔准理。分毫 不明,聽本部從實察舉。其循牆「南北,設立更鋪各一。 於所屬地方武功、中等三衛內選取軍人四名。若輪 班不敷,聽於各該廠局看守。」又將本部巡更舊該官 吏、監住匠作,均分一半,在彼巡邏。每夜巡風司官報 單具結,以憑查考。伏候命下之日,量支官銀,以為工 食。行取變賣尼僧庵房,以為廳舍。將各項朝房一間 改為門道,空缺「之處,補築牆垣,官吏行移吏部,照前 改設。若有重大工役,銀兩數多,吏人書辦不敷,許於 本部勘合科內,臨期添撥應用。收放銀料之日,本部 行移提督侍郎并管庫委官,都察院行移該城御史, 查照施行。其關防有未盡事宜,聽臣等臨事損益,另 行具奏。如此則利權隔別,彼此綱維,官吏分役,互相 覺察。百年往弊,一旦維新,舉部臣工皆有忍渴迴車 之義,亦可以少裨皇上節財恤民之意於萬一矣。」奉 聖旨:「工部四司,俱有錢糧出納,前此屬官賢否不一, 堂上官又不加嚴切查考,所以浮謗易生。覽卿所奏, 欲彼此關防,互相覺察,深得率屬奉公之意。修葺大 庫,開通道路,改設官吏等項,都依擬」行。仍聽本部侍 郎一員督理,就差該城御史監查,務使衙門肅清,浮 議永息。若有未盡事情,宜逕自損益施行,應具奏者, 具奏定奪。欽此。為照庫藏既立,當揭額定名,以垂久 遠。官吏既設,當給印信,以防姦弊。且庫既在部堂之 後,鑾駕庫之西,則腹背空虛。前議於武功、中三衛,選 取軍人各四名巡守,恐有不敷,相應添取。又照本庫 所貯,本以奉國之公,伏讀《聖旨》有率屬奉公之諭,欽 承德意,似當名曰奉公之庫。若求設庫本意,不宜濫 興工作,以節為本。又於收支之際不宜橫取悖出,以 慎為上。名為「節慎」,意義亦通。又惟一庫雖小,而正名 訂義,非聖莫裁,乞為上請等因。案呈到部。臣等看得: 本部「大庫」之名,出於胥吏口傳,未經奏立定名。今既 特設官員收放,卷吏隔別,必有關防印信,則庫收可 徵。若庫名未降,則印信無憑鑄造。況此庫一歲之間 月無虛日,而出入浩繁,動累千萬。今該司奉呈前來, 相應依擬,合候命下之日,將本部大庫賜以定名,上 請轉行禮部,照名鑄給印信一顆,付與庫官收掌。仍 行武功中等三衛、於餘丁內各選十名前來、與原定軍人相兼防守。如此則綱維始備、名正法嚴、而姦弊 亦永絕矣

《太平府架閣庫記》
林鉞
编辑

君子之保民也,計眾寡以養之,究利弊以安之,治要 莫先焉。使眾寡無稽,何以驗邦國之盛衰?利弊不彰, 何以知政治之得失?故負版必式,圖籍先收,良有以 也。嘉靖戊子,鉞奉天子之命來守太平,首詢民數,吏 以冊籍對究之,則浥腐什三矣。繼詢利弊,吏以卷牘 對究之,則損匿十五矣。爰揆厥由,乃曰:「庫址卑污,腐 以漸也;掾員數易,損於懈也。矧夫地隱而究之者鮮 也。嗚呼!是尚可以苟忽乎哉?」中熱圖遷,而初政未遑。 又明年,厥既定宅,則經營焉。為地若干畝,舊廨址也。 建庫三連,各五楹,左藏黃冊,右藏卷牘。布地以沙,防 鼠侵也;覆沙以板,寢氣蒸也;貯籍以度,分支以區,便 檢閱也。旁啟多牖,旦暮通暢,使之常燥而無潤也。兩 庫制同冊牘,胥一慎也。蒞視有廳,出入有門,謄錄有 廡,翼然偉觀,視昔倍蓰,而腐匿之患必無矣。嗚呼!是 非有司所當務歟?凡我寅僚洎後來良牧,同格爾心, 圖共厥職,源源而積之,繼繼而輯之,俾國家版籍永 備而勿壞焉,斯不孤今日之舉矣。遂為記之。

庫藏部藝文二 编辑

《宋酒庫》
明·桑悅
编辑

唐虞春意在一壺,我常數杯喪真吾。瞢騰臥倒安樂 窩,洛陽邂逅逢堯夫。記詢《濂溪太極圖》。云胡先生議 贊無,卻褒子雲天為徒。先生回言且婆娑,虛空形狀 難描摹。攜手共飲黃公壚,侑觴自唱浩浩歌。覺來餘 酣嗽九河,天地氤氳同泰和。幸逢聖世免榷酤,買醉 止用三青蚨。又因醉夢驗工夫,笑看酒庫生秋蕪。

庫藏部紀事 编辑

《史記·殷本紀》:「帝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財。」如淳曰: 《新序》曰:「鹿臺,大三里,高千尺。」瓚曰:「鹿臺,臺名,今在朝 歌城中。」《正義》曰:《括地志》云:「鹿臺在衛縣西南二十二 里。」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 《穀梁傳》僖公二年,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 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受吾幣而 不借吾道,如之何』?荀息曰: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 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 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左傳》: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及公子之出也,竊藏 以逃,盡用以求納之。

昭公十八年,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 望之。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於其處作庫。 《韓詩外傳》:晉平公藏寶之臺,燒救火,三日三夜,公子 晏賀曰:「臣聞王者藏於天下,諸侯藏於百姓,農夫藏 於囷倉,商賈藏於篋」今百姓乏於外,而賦斂無已。 昔桀紂殘賊,而為天下戮。「今皇天下降災於藏臺」,是 君之福也。

《漢書高帝本紀》:「沛公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 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蕭何傳》:「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 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 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彊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 秦圖書也。」

《三輔黃圖》「武庫在未央宮,蕭何造,以藏兵器。」

太上皇微時佩一刀,長三尺,上有銘字,難識。《傳》云殷 高宗伐鬼方時所作也。上皇游豐沛山中,寓居窮谷, 有人冶鑄,上皇息其旁,問曰:「鑄何器?」工者笑曰:「為天 子鑄劍,慎勿言。」曰:「得公佩劍,雜而治之,即成神器,可 克定天下。昴星精為輔佐,木衰火盛,此為異兆。」上皇 解匕首,投爐中,劍成,殺三牲以釁祭之。工問何時得 此上皇?曰:「秦昭襄王時,余行陌上,一野人授余,云是 殷時靈物。」工即持劍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高祖佩 之,斬白蛇者是也。及定天下,藏於寶庫,守藏者見白 氣如雲出戶,狀若龍蛇。呂后改庫曰靈金藏。惠帝即 位,以此庫貯禁兵器,名曰靈金內府。

《漢書枚乘傳》:「乘說吳王曰:吳有諸侯之位,而實冨於 天子。夫漢并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運行數 千里,不絕於道,其珍怪不如東山之府。」如淳曰:「東 山,吳王之府藏也。」

《後漢書宦者傳》,靈帝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 繒帛牣積其中。帝本侯家,宿貧,每歎桓帝不能作家 居,故聚為私藏謝承《後漢書》,靈帝光和中,武庫屋自壞。司隸許冰上 書曰:「武庫,禁兵所在,國司之禁,為災深矣。」

《拾遺記》:「糜竺用陶朱公計術,日益億萬之利,貨擬王 家,有寶庫千間。」

《異苑》:晉中朝武庫內封閉甚密,忽有雉雊,時人咸謂 為怪。張司空云:「此必蛇之所化耳。」即使搜庫中雉側, 果得蛇蛻。

《晉書張華傳》:「趙王倫諂事賈后,因求錄尚書事,後又 求尚書令。張華與裴頠皆固執不可,由是致怨。倫、秀 疾華如讎。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 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履盡焚 焉。時華見劍穿壁而飛,莫知所向。」

《世說新語》:郗公大聚斂錢千萬,嘉賓甚不同。嘗朝旦 問訊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語移時,遂及錢貨事。郗 云:「汝正當欲得我錢耳。」乃聽。一日開庫,任意用嘉賓, 遂一日中乞與人都盡。郗公聞之,驚怪不能已。 《南史梁宗室傳》:「長沙宣武王懿,文帝長子也。懿子藻, 天監元年為益州刺史。時鄧元起在蜀,恃宿將,輕少 藻,藻」怒,乃殺之。初,元起崇於聚斂,財貨山積,金玉璉 帛為一室,名曰「內藏」;綺縠錦𦋺為一室,號曰「外府。」藻 以外府賜將帥,內藏歸王府,不有私焉。

臨川靜惠王宏,文帝第六子也。無他量,能恣意聚斂。 庫室垂有百間,在內堂之後,關籥甚嚴。有疑是鎧仗 者,密以聞。武帝於友于甚厚,殊不悅。宏愛妾江氏,寢 膳不能暫離。上他日送盛饌與江,曰:「當來就汝懽宴。」 唯攜布衣之舊。射聲校尉丘佗卿往。與宏及江大飲, 半醉後謂曰:「我今欲履行汝後房。」便呼後閤輿,徑往 屋所。宏恐上見其賄貨顏色,怖懼上意彌言是仗,屋 屋檢視。宏性愛錢,百萬一聚,黃牓標之,千萬一庫,懸 一紫標,如此三十餘間。帝與佗卿屈指計,見錢三億 餘萬。餘屋貯布絹絲綿漆蜜紵蠟硃砂黃屑雜貨,但 見滿庫,不知多少。帝始知非仗,大悅,謂曰:「阿六,汝生 活大可。」方更劇飲,至夜,舉燭而還。兄弟情方更敦睦。 《廬陵威王續傳》:續,武帝第五子也。為都督、荊州刺史。 多聚馬仗,蓄養蹻雄,耽色愛財,極意收斂倉儲,庫藏 盈濫。臨終有啟,遣中錄事參軍謝宣融送所上金銀 器千餘件。武帝始知其富,以為財多德寡,因問宣融 曰:「王金盡于此乎?」宣融曰:「此之為多,安可加也。夫王 之過如日月之蝕,欲令陛下知之,故終而不隱。」帝意 乃解。世子憑以《非前》誅死,次子應嗣。應不慧,王薨至 內庫閱珍物,見金鋌,問左右曰:「此可食否?」答曰:「不可。」 應曰:「既不可食,並特乞汝。」

《隋書食貨志》:開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庫藏皆滿。帝曰: 「『朕既薄賦於人,又大經賜用,何得爾』?對曰:『用處常出, 納處常入』。」略計每年賜用至數百萬段,曾無減損。於 是乃更闢左藏之院,構屋以受之。

《柳氏舊聞》:元宗西幸,車駕將至延英門出,楊國忠請 遊左藏庫而去,上從之,望見千餘人持火炬以俟,上 駐驆曰:「何用此為?」國忠對曰:「請焚庫積,無為盜守。」上 斂容曰:「盜至,若不得此,當厚斂于人。不如與之,無重 困,吾赤子也。」命徹炬而行。聞者皆感激流涕,迭相謂 曰:「吾君愛人如此,福未艾也。」雖太王去豳,何以過此! 《唐書食貨志》:「故事,天下財賦歸左藏,而太府以時上 其數,尚書比部覆其出入。肅宗時,京師豪將假取不 能禁。第五琦為度支鹽鐵使,請皆歸大盈庫,供天子 給賜,主以中官。自是天下之財為人君私藏,有司不 得程其多少。」

自太宗時置義倉及常平倉,以備凶荒。高宗以後,稍 假義倉以給他費,至神龍中略盡。元宗即位,復置之。 其後第五琦請天下常平倉皆置庫,以畜本錢。 《陸贄傳》:「始帝播遷,府藏委棄,衛兵無褚衣。至是天下 貢奉稍至,乃於行在夾廡署瓊林、大盈二庫,別藏貢 物。贄諫以為瓊林、大盈,於古無傳。舊老皆言開元時 貴臣飾巧以求媚,建言:郡邑賦稅,當委有司以制經 用,其貢獻悉歸天子私有之,蕩心侈欲,亦終以餌寇。 今師旅方殷,瘡痛呻吟之聲未息,遽以珍貢私別庫, 恐群下有所觖望。請悉出以賜有功,令後納獻,必歸 之有司。先給軍賞,瓌怪纎麗,無得以供,是乃散小儲 成大儲,捐小寶固大寶也。」帝悟,即撤其署。

《裴延齡傳》:延齡領度支,因建言:左藏天下歲入不貲, 耗登不可校,請列別舍,以檢盈虛。於是以天下宿負 八百萬緡析為負庫,抽貫三百萬緡為賸庫,樣物三 十萬緡為季庫,帛以素出,以色入者為月庫。帝皆可 之。永貞初,度支建言:延齡曩列別庫,分藏正物,無實 益而有吏文之煩。乃詔復以還左藏。

《食貨志》:「自會昌末置備邊庫,收度支戶部鹽鐵錢物, 宣宗更號延資庫。初以度支郎中判之,至是以屬宰 相,其任益重。戶部歲送錢帛二十萬,度支鹽鐵送者 三十萬,諸道進奉助軍錢皆輸焉。」

《五代史唐本紀》:明宗廢內藏庫,四方所上物悉歸之。 有司談言:「江南一驛吏,以幹事自任。典郡者初至,吏曰:『驛 中已理,請一閱之』。」刺史往視,初見一室,署曰「酒庫,諸 醞畢熟,其外畫一神。刺史問『是誰』?」言:「是杜康。」刺史曰: 「公有餘也。」又一室署云:「茶庫,諸茗畢貯。」有一神,問「是 誰?」云:「是陸鴻漸。」刺史益善之。又一室署云「葅庫」,諸葅 畢備,亦有一神,問「是誰?」云:「是蔡伯喈。」刺史大笑。 《宋史張永德傳》:永德曾祖丕,尚氣節。後唐武皇鎮太 原,急於用度,多選富家子掌帑庫,或調度不給,即坐 誅,沒入貲產,丕為之。滿歲,府財有餘,宗人政當次補 其任,率族屬泣拜,請丕濟其急,丕又為代掌一年,鄉 里服其義。

《劉濤傳》:晉天福初,濤歷度支、職方二郎中,掌左藏庫。 時少帝奢侈,常以銀易金,廣其器皿。李崧判三司,令 上庫金之數,及崧以元簿較之,少數千鎰。崧責曰:「『帑 庫通式,一曰不受虛數,毫釐則有重典』。濤曰:『帑司常 有報,不盡數以備宣索』。」崧令有司劾濤,濤事迫以情 告樞密使桑維翰,乃止罰一月俸。

《實儀傳》:周顯德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儀籍其府庫。 太祖復令親吏取藏中絹給麾下,儀曰:「太尉初下城, 雖傾藏以給軍士,誰敢言者。今既著籍,乃公帑物也, 非詔不可取。」後太祖屢對大臣稱儀有執守,欲相之。 《劉廷讓傳》:乾德二年冬,伐蜀,廷讓為四川行營前軍 兵馬副都部署,由歸州進討。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將 陳愈率吏民來降,盡出府庫金帛以給將士。初出師 也,太祖命之曰:「所得郡縣,當傾帑藏為朕賞戰士。國 家所取,惟土疆爾。」故人皆效命,所至成功。

《澠水燕談錄》:太祖討平諸國,收其府藏,貯之別府,曰 封樁庫,每歲國用之餘皆入焉。嘗語近臣曰:「石晉割 幽燕諸郡以歸契丹,朕憫八州之民久陷異域,俟所 蓄滿五百萬緡,遣使北方,以贖山後諸郡。如不我從, 即散府財募戰士,以圖攻取。」會晏駕乃寢。後改曰左 藏庫。今為內藏庫。

《聞見前錄》:太祖既下江南,以賈黃中知金陵。一日,黃 中按行府第,見庫舍扃鐍甚嚴,集僚吏發之,得寶貨 數十巨櫝,皆李氏宮闈之物,不隸于籍者。黃中悉表 上之。太祖歎曰:「吾府庫之物有籍,貪黷者尚冒禁盜 之,況此亡國之遺物乎!」贈黃中錢三百萬,以旌其潔。 《太宗實錄》: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丙寅,命賈黃中、程能、 馮瓚分掌三庫。先是,貨泉與金帛通掌,至是以帑藏 充溢,始命分之。

《聞見近錄》:張融自樞密直學士守蜀歸,監在京麯院, 後為樞密副使,建第差壯麗。太宗皇帝一日語融曰: 「聞卿建第甚雄,朕方要一庫未成,可輟之。」即日遷居 佛寺,今新衣庫是也。

《石林燕語》:「內香藥庫在謻門外,凡二十八庫,真宗賜 御製七言二韻詩一首,為庫額曰:『每歲沈檀來遠裔, 累朝珠玉實皇居。今辰內府初開處,充牣尢宜史筆 書』。」

《國老談苑》:曹璨,彬之子也。為節度使,其母一日閱宅 庫,見積錢數千緡,召璨指而示之曰:「先侍中履歷中 外,未嘗有此積貯,可知汝不及父遠矣。」

《聞見近錄》:張大夫士澄房兄士寧,居咸平縣,豪有力, 性嗜雞子,日食十數以為常。其主典庫冀五郎者,每 為畜之。一日,冀方探篋取之,一自篋中直上而升,至 士寧庖舍而墜地,氣若黑霧,其臭薰烈,家人驚異。間 火起堂廡帑藏須臾而盡。嘗蓄皇祐錢萬貫,謂之「鎮 庫錢」,焰起為煙毬而去,不復見銅滓。冀生尋卒。 《畫墁錄》:神宗于崇政殿設二十四庫,以儲金帛。親製 庫銘,其略曰:「昔在前朝,獫狁孔熾。嗟予小子,其承」云 云。諸分置作院。

《揮麈後錄》:神宗遵太祖遺意,聚積金帛成帑,自製四 言詩一章云:「五季失圖,獫狁孔熾。藝祖造邦,思有懲 艾。爰設內府,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志。」每庫以 一字目之。又別置詩二十字分揭其上曰:「每虔夕惕 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後來所謂 御前封樁庫者是也。上意用此以為開拓西北境土 之資,始命王韶克青唐,然後欲經理銀、夏,復取燕、雲。 元豐五年,徐禧、永洛衄師之後,帝心弛矣。

《東軒筆錄》:熙寧四年,王荊公當國,欲以朱東之監左 藏庫。東之辭曰:「左帑有火禁,而年高宿直非便,聞欲 除某人勾當進奏院。」忘其人名「實,願易之。」荊公許諾。翊日 于上前進某人監左藏庫,上曰:「不用朱東之監左藏 庫,何也?」荊公震駭,莫測其由。上之機神臨下,多知外 事,雖纎微莫可隱也。 《避暑漫抄》:政和初,上始躬攬權綱,不欲付諸大臣,因 述藝祖故事,御馬親巡大內諸司,至內後拱宸門之 左,對後苑東門有一庫無名號,但謂之苑東門庫,乃 貯毒藥之所也,外官一員共監之,皆二廣、川、蜀每三 歲一貢。藥有七等,野葛、胡蔓皆預鴆,猶在第三,其上 者鼻嗅之立死。於是親筆為詔,謂「此皆前代用以殺 不廷之臣,藉使臣下果有不赦之罪,當明正典刑,豈宜用此?可罷其貢,廢其庫,將見在毒藥焚棄,瘞於遠 郊,仍表識之,毋令牛畜犯焉。」嗚呼,上聖至仁,大哉堯 舜之用心也。

《宋史徐處仁傳》:「處仁為中書侍郎,拜太宰兼門下侍 郎,聶山為戶部尚書,兼開封尹。庫有美珠,山密語寧 德宮宦者,用特旨取之。處仁奏:陛下鑒近患,事必由 三省。今以珠為道君太上皇后壽,誠細故,且美事。然 此端一開,則前日應奉之徒復縱,臣為陛下惜之。」乃 抵主藏吏罪。

《清波雜志》:「大觀東庫物,有入而無出,只端硯有三千 餘枚。張滋墨,世謂勝李廷珪,亦無慮十萬斤。」

《春渚紀聞》:「宣和間,朝廷收復燕雲,即科郡縣敷率等 第出錢增免夫錢。海州懷仁縣楊六秀才妻劉氏,夫 死,獨與一子俱,而家素饒於財。聞官司督率嚴促,而 貧下戶艱於輸納。即請於縣,乞以家財十萬緡,以免 下戶之輸。縣令欣然從之,調夫輦運,數日,盡空其庫 藏者七間。因之掃治,設佛供三晝夜。既畢,明旦視之」, 則屋間之錢已復堆垛盈滿,數之,正十萬緡,而皆用 紅麻為貫。每五緡作一首必有一小木牌,上書 「麻青」二字。觀者驚異,莫知其然。或有釋之者曰:「近聞 青州麻員外家至富,號麻十萬家,豈非神運其錢至 此耶?」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 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一夕 失之,不知所往。劉氏即專人致殷勤於麻氏,請具舟 車復歸此錢。麻驚嗟久之,而遣介委曲附謝云:「吾家 福退錢歸,有德出於天授。今復往取,違天理而非人 情,不敢祗領也。」劉氏知其不可,曰:「我既誠輸此錢以 助國用,豈當更有之?」即散施貧民,及助修佛道觀宇, 一錢不留於家,家益富云。

《宋史姦臣傳》:「蔡京當國,事悉決於季子絛。絛創宣和 庫式貢司四方之金帛與府藏之所儲,盡拘括以實 之,為天子之私財。」

《春渚紀聞》:近於內省任道源家見數種古墨,皆生平 未見,多出御府所賜。其家高者,有唐高宗時鎮庫墨, 一笏重二斤許,質堅如玉石,銘曰「永徽二年鎮庫墨」, 而不著墨工名氏。

《宋史韋賢妃傳》:「紹興二十九年,崩於慈寧宮。性節儉, 宮中賜予不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財帛,多積於庫。至 是,喪葬之費,皆仰給焉。」

《符離記》:「隆興符離之役,王師入城,點府庫,有金一千 二百兩,銀二萬兩,絹一萬二千疋,錢二萬五十貫,米 豆共六萬餘石,布袋十七萬條。」

《貴耳集》何自然中丞上疏,乞朝廷併庫,壽皇從之。方 且講究未定,御前有演雜劇,伶人妝一賣故衣者持 褲,一腰只有一隻褲口。買者得之,問如何著?賣者云: 「兩腳併做一褲口。」買者云:「褲卻併了,只恐行不得。」壽 皇即寢此議。

《玉海》:嘉定元年閏四月二日,戶部沈詵等條具估籍 田產,命有司掌之,歲收所入,貿金增充歲遺,名曰「安 邊所。」以彥橚主管安邊庫。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九年「冬十月丙申,敕籍沒財 物精好者及金銀幣帛入內帑,餘付刑部,以待給賜。 禁中出納,分三庫:御用寶玉、遠方珍異隸內藏,金銀 只孫衣段隸右藏,常課衣段、綺羅縑布隸左藏。設官 吏掌鑰者三十二人,仍以宦者二十二人董其事。」 《逐鹿記》:「張士誠破時,縱宮人數百於民間,開庫藏,令 其」自取,有數人務多,因得促腰搖臂之疾。一嫁皮工 曹某,名阿圓,自言見庫中金匱,可重二百餘斤,極力 一舉,不覺臂脫其骨。又出綵帛十三庫,散之城中父 老。

《英宗實錄》:「正德三年五月,遷甲、乙、丙、丁等庫於內府。 四年八月,以新造天財甲、乙、丙、丁等庫成,欲盤移庫 藏。命魏國公徐顯宗、行在戶部右侍郎吳璽總理其 事。」

《蕪史》:十庫自「戊」字之後,不全用十干,以己者已也,是 以改用別名曰「承運、廣盈、廣惠、廣積、贓罰。」魏忠賢從 甲字庫出身,遂倚任李宗政為掌庫,餘九庫聽宗政 指揮,示優異焉。

內承運庫在東下馬門。其職掌庫藏。在宮內者,曰東 裕庫,曰寶藏庫,皆謂之「裏庫。」其會極門、寶善門迤東 一帶,及南城磁器等庫,則俱謂之「外庫。」過外馬房餘 宅數區,所謂河邊者也。

《水部備考》:「內承運庫,掌應用荷葉、錫羅、錫銚、茶瓶、汁 瓶、罐、鐺等物。」

《病逸漫記》:「內承運庫以藏銀絹,除歲用外,其餘皆入 內女官庫

庫藏部雜錄 编辑

焦贛易林武庫,軍府甲兵所聚,非邑非里,不可以處。 燕翼《貽謀錄》:「祖宗舊制,州郡公使庫錢酒專饋士大 夫,入京往來,與之官,罷任旅費,所饋之厚薄,隨其官 品之高下,妻孥之多寡,此損有餘補不足,周急不繼 富之意也。其講睦鄰之好,不過以酒相遺,彼此交易, 復還公帑。苟私用之,則有刑矣。」治平元年,知鳳翔府 陳希亮以鄰州公使酒私用,貶太常少卿,分司西京。 於是嚴其禁,公使酒相遺,不得私用,並入公帑。其後 祖無擇坐以「公使酒三百小瓶遺親故,自直學士謫 授散官安置,況他物乎?」故先世所歷州郡,得鄰郡酒, 皆歸之公帑換易答之,一瓶不敢自飲也。

《老學菴筆記》:今僧寺輒作庫,質錢取利,謂之「長生庫」, 至為鄙惡。余按,梁甄彬嘗以束苧就長沙寺庫質錢, 後贖苧還,於束苧中得金五兩,送還之。則此事亦已 久矣。

《崇禎遺錄》:熹宗在位七年,帑藏懸罄,嘗將累朝所鑄 銀甕、銀盌、尊鼎、重器輸銀作局,傾銷充餉,故餉銀多 有「銀作局」三字者,此人所共見也。甲申春,廷臣請動 內帑。夫內帑惟承運庫耳。錢糧解承運庫者二,一曰 金花,一曰輕齎。金花銀所以供后妃金花,及宦官宮 妾賞賚。輕齎銀以為勳戚及京衛武臣俸祿,隨進隨 出,非如唐德宗私庫聚而不散者比。《野史》乃謂「城破, 大內尚有積金十餘庫」,不知十餘庫何名承運庫。外 有甲、乙等十庫,貯方物者也;天財庫,貯錢者也;《古今 通集》:庫,貯書畫符券、誥命者也;東裕庫,貯珍寶者也; 外東庫亦貯方物,無金銀也,庫盡此矣。城破,惟東裕 庫珍寶存耳,安有所謂十餘庫積金,「而紛紛謂上不 輕發內帑,豈不冤哉!」

庫藏部外編 编辑

《問奇類林》隋永一書生居太原,苦于貧。所居抵官庫, 因穴而見有錢數萬貫,遂欲攜挈。見一金甲神人持 戈云:「汝要錢,可取尉遲公帖來。」此尉遲公錢也。書生 訪求至鐵冶處,有尉遲敬德者,方袒露蓬頭煆煉之 次,迺前拜之曰:「乞錢五百貫,以濟貧困。」尉遲怒曰:「打 鐵人安得錢,迺侮我耳。」生曰:「足下他日冨貴,若能哀 憫,乞一帖。」公不得已,令生執筆書錢付某五百貫,月 日署名,書生攜去。公與徒大笑為妄也。書生至庫,見 神人令繫于梁上,取錢五百貫。後敬德佐唐立功,敕 賜錢一庫。開庫欠五百貫,欲罪主者,迺于梁上得前 帖,遂求書生具陳所見,厚遣之。

《稽神錄》:「辛亥歲,江南偽右藏庫官陳居讓,字德遇,直 宿庫中。其妻在家,五更初忽夢二吏手把文書,自門 而入,問:『此陳德遇家耶』?」曰:「然。」「德遇何在?」曰:「『在庫中』。吏 將去,妻追呼之曰:『家夫字德遇耳。有主衣庫官陳德 遇者,家近在東西曲。二吏相視而嘻曰:『幾誤』』。」遂去。彌 日,德遇晨起如廁,乃自云有疾,還臥良久遂卒。二人 並居冶城之西。

《已瘧編》:冷謙字啟敬,杭州人。嘗遇異人傳僊術。有友 人貧不能自存,求濟于謙。謙曰:「吾指汝一所往焉,慎 勿多取。」乃于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其人敲門,門 忽自開。入其室,金寶充牣,蓋朝廷內帑也。其人恣取 以出,不覺遺其引。他日庫失金,守庫吏得引以聞,執 其人訊之,詞及謙逮,謙將至,曰:「吾死矣,安得少水以 濟吾渴?」逮者以瓶汲水與飲,謙且飲,且以足插入瓶 中,其身漸隱。逮者驚曰:「汝無然,吾輩皆坐汝死矣。」謙 曰:「無害汝,但以瓶至御前。」上問之,輒于瓶中應如響。 上曰:「汝出,朕不殺汝。」謙對曰:「有罪不敢出。」上怒,擊其 瓶碎之,片片皆應,終不知所在。移檄物色之,竟不能 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