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四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錄
儀仗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秦〈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孝武帝孝建一則 大明一則〉
梁〈總一則〉
陳〈高祖永定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天賜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北齊〈武成帝河清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文帝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考工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儀仗部彙考一
编辑周
编辑《周制》,司常之官,掌九旗物名。
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 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 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
〈訂義〉鄭鍔曰:「命旗之名,儒者以為有取於制字之意。畫日月者名曰常,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王者之道萬世有常而不易也。畫交龍者名曰旂,旂之為義取諸斤也,斤之絕物,不犯所墨,尤為有辨。旂者諸侯所建,出則有君道、入則有臣道,為有辨也。全用帛者名曰旃,旃之為義取諸亶誠之意,孤卿在朝,赤心事主」,以誠信為先也。畫以熊虎者名曰「旗」,旗之為義,取諸其也。其者,指物之辭,惟威足以服物,及可以指物而使之。畫鳥隼者名曰旟,旟之為義,取諸與也。動有禮文,趨事急疾,人孰不我與哉?畫龜蛇者名曰旐,旐之為義,取諸兆也。兆者,事之所始也。公邑閒田,民眾至多,而軍伍之法,實兆於此也。旗不用帛,猶取於鳥羽,全而用之名曰「旞」,析而用之名曰「旌。」旞之為義,有取於「遂」,旌之為義,有取於生。全羽者,道車之所載,王以朝夕燕,出入,由道而行也;「析羽」者,木路之所載,王以田以鄙,有所旌別也。立名不一,故取義不同。
秦
编辑秦旗斿尚黑,大駕屬車皆設戈矛豹尾。
按《通典》「秦水德旗」,斿皆尚黑,其制未詳。
大駕屬車八十一乘。
〈注〉周之末,諸侯有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屬車八十一乘。薛綜曰:「屬者,相連屬也。皆在後行。」
法駕半之,左右分行。其車皆皁蓋赤裡,朱轓輜,戈矛 弩箙。《尚書御史》所載。最後一乘,懸豹尾,豹尾以前為 省中。
〈注〉《小學漢官篇》曰:「豹尾過後,罷屯解。」胡廣曰:「施之道路,故須豹尾過後,屯乃得解,皆所以戒不虞也。」《淮南子》曰:「軍正執豹皮,所以制正其眾也。」省中即今之仗內。
漢
编辑漢制,「乘輿大駕,備千乘萬騎。」
按,《西京雜記》:「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太 僕執轡,大將軍陪乘,名為大駕。」
「司馬車」,駕四,中道。
「辟惡車」,駕四,中道。
記道車,駕四,中道。
靖室車,駕四,中道。
象車鼓吹,十三人,中道。
式道候二人,駕一。
左右一人
《長安》都尉,四人,騎。
左右各二人
長安亭長十人駕。
左右各五人
《長安令》,車,駕三,中道。
京兆掾史三人,駕一。
三分
京兆尹,車,駕四,中道。
司隸部《京兆從事都部》
從事別駕,一車。
三分
司隸校尉,駕四,中道。
廷尉,駕四,中道。
太僕、宗正引從事,駕四
左右
太常、光祿衛尉,駕四。
三分
太尉,外部都督令史,賊曹,屬倉曹,屬戶曹,屬東曹掾, 西曹掾,駕一。
左右各三
太尉駕四,中道。
太尉舍人祭酒,駕一。
左右
司徒列從,如太尉、王公騎。
令史、持戟吏亦各八人,鼓吹一部。
中護軍,騎,中道。
左右各三行,戟楯、弓矢、鼓吹各一部。
「步兵校尉」、長水校尉,駕一。
左右
隊百匹,
左右
騎隊十:
左右各五
前軍將軍。
左右各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射聲翊軍校尉,駕三。
左右三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驍騎將軍、遊擊將軍,駕三。
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黃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四。
前黃麾騎,中道。
自此分為八校。
左四右四
護駕御史,騎。
左右
御史中丞,駕一,中道。
謁者僕射,駕四。
武剛車,駕四,中道。
九斿車,駕四,中道。
「雲罕車」,駕四,中道。
皮軒車,駕四,中道。
闒戟車,駕四,中道。
鸞旗車,駕四,中道。
建華車,駕四,中道。
左右
虎賁中郎將車,駕二,中道。
護駕尚書郎三人,騎。
三分
護駕尚書三,中道。
「相風烏車」,駕四,中道。
自此分為十二校。
左右各六
殿中御史,騎。
左右
「興兵」,中郎騎,中道。
《高華》,中道。
罼罕。
左右
御馬:
三分
《節》十六。
左八右八
《華蓋》,「中道。」
自此分為十六校。
左八右八
剛鼓,中道金根車。
自此分為二十校滿道。
左衛將軍。
右衛將軍。
《華蓋》自此後麋爛不存。
後漢
编辑後漢始以天子車駕儀衛,謂之「鹵簿。」
按《獨斷》,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有大駕,有小駕, 有法駕。大駕則公卿奉引,大將軍參乘,太僕御,屬車 八十一乘,備千乘萬騎。在長安時,出祠天于甘泉備 之,百官有其儀注,名曰「甘泉鹵簿。」中興以來希用之。 先帝時時備大駕,上原陵,他不常用,唯遭大喪乃施 之。法駕公卿不在鹵簿中,唯河南尹、執金吾、洛陽令 奉引,侍中驂乘,奉車郎御,屬車三十六乘。北郊、明堂 則省諸副車,小駕、祠宗廟用之。每出,太僕奉駕上鹵 簿于尚書。侍中、中常侍、侍御史、主者郎、令史皆執注, 以督整諸軍車騎。春秋上陵,令又省于小駕,直事尚 書一人從,令以下皆先行。
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安車、五色。立 車各一,皆駕四馬,是謂五時。副車,俗人名之曰「五帝車」,非也。又有戎立車以征伐。《三蓋車》名耕根車,一名 芝車,親耕藉田乘之。又有蹋豬車,幔輪有畫,田獵乘 之。綠車名曰皇孫車,天子孫乘之以從。
凡乘輿車,皆羽蓋,金華瓜,黃屋左纛,金鍐方釳,繁纓, 重轂副舝。
《黃屋》者,蓋以黃為裡也。
「左纛」者,以氂牛尾為之,大如斗,在最後,左騑馬騣上。 「金鍐」者,馬冠也,高廣各四寸,如玉華形,在馬騣前。「方 釳」者,鐵廣數寸,在騣後有三孔,插翟尾其中繁纓在 馬膺前,如索帬者是也。 「重轂」者,轂外復有一轂,施舝其外乃復設舝,施銅金 鍐,形如緹亞飛鈴,以緹油廣八寸,長注地,左畫蒼龍, 右白虎,繫軸頭。今二千石亦然,但無畫耳。
前驅有九斿,雲䍐闒戟皮軒鑾旗車,皆大夫載鑾旗 者,編羽毛列繫幢旁,俗人名之曰「雞翹車」,非也。後有 金鉦、黃鉞、黃門鼓車。古者諸侯二車九乘,秦滅九國, 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尚書御史乘之。 最後一車,懸豹尾,以前皆皮軒,虎皮為之也。
按《古今注》:「兩漢京兆、河南尹及執金吾、司隸校尉,皆 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皆持角弓,違 者則射之,有乘高窺闞者亦射之。」魏晉設角弩而不 用也。
按《通典》,「後漢明帝上原陵大喪,並因前代為大駕用 八十一乘。祀天南郊,則法駕用三十六乘。河南尹執 金吾、雒陽令奉引,奉車郎、御史、侍中參乘,前驅有九 斿雲罕。」
〈注〉徐廣曰:「斿車九乘,前史不記形也。」《史記》曰:「武王剋紂,百夫荷罕旗以先驅。」張平子《東京賦》曰:「雲罕九斿。」薛綜曰:罕,旌旗名。
《鳳凰車》。《闒戟車》。
〈注〉《薛綜》曰:「闒之言垂也,取四戟垂車邊。」
《皮軒車》《鸞旗車》,「後有金鉦車」、「黃鉞車。」
〈注〉《司馬法》曰:夏執元鉞,殷執白鉞,周仗黃鉞。
黃門鼓車,黃門令校駕,祀天、南郊、祀地、明堂、宗廟、尢 省,謂之「小駕。」每出,太僕奉駕,中常侍、小黃門副,尚書 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蘭臺令史副,皆執仗以督整 車騎,謂之「護駕。」春秋上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一 人從。
晉
编辑晉大駕鹵簿,稍增漢、魏之制。
按《晉書輿服志》:「先象車,鼓吹一部,十三人,中道。 次靜室令駕一。中道式道候二人,駕一,分左右。 次洛陽尉二人,騎,分左右。」
次洛陽亭長九人,赤車,駕一,分三道,鼓吹正二人引。 次《洛陽令》,皂車,駕一,中道。
次「河南中部掾」,中道。河橋掾在左,功曹吏在右,並駕 一。
次河南尹,駕四,戟吏六人。
次「河南主簿」,駕一,中道。
次《河南主記》,駕一,中道。
次「司隸部河南從事,中道。都部從事居左,別駕從事」 居右,並駕一。
次司隸校尉,駕三,戟吏八人。
次「司隸主簿」,駕一,中道。
次《司隸主記》,駕一,中道。
次「廷尉明法掾,中道。」五官掾居左,功曹吏居右,並駕 一。
次廷尉卿,駕駟,戟吏六人。
次廷尉主簿、主記,並駕一,在左。太僕引從如廷尉,在 中。宗正引從如廷尉,在右。
次太常,駕駟,中道。㦸吏六人,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 掾、功曹吏居右,並駕一。
次光祿引從,中道。太常主簿、主記居左,衛尉引從居 右,並駕一。
次「太尉、外督令史」,駕一,中道。
次「西東賊倉戶等曹屬」,並駕一引從。
次太尉,駕駟,中道。太尉、主簿、舍人各一人,祭酒二人, 並駕一,在左。
次「司徒引從」,駕駟,中道。
次司空引從,駕駟,中道。三公騎,令史、戟各八人,鼓吹 各一部,七人。
次中護軍,中道,駕駟。《鹵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弓 矢在內,鼓吹一部,七人。
次「步兵校尉在左,長水尉校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 右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射聲校尉在左,翊軍校尉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 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驍騎將軍在左,游擊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左 右引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騎隊五在左,五在右,隊各五十四,命中督二人分領 左右,各有戟吏二人,麾幢獨揭,鼓在隊前次左將軍在左,前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左右各 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黃門麾騎,中道。
次《黃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駟,八校尉 佐仗,左右各四行,外大戟楯。
次《九尺楯》。
次弓矢,次弩,並熊渠佽飛督領之。
次司南車,駕駟,中道。
護駕御史,騎,夾左右。
次謁者僕射,駕駟,中道。
次「御史中丞」,駕一,中道。
「次武賁中郎將」,騎,中道。
次九斿車,中道,武剛車,夾,左右,並駕駟。
次雲罕車,駕駟,中道。
次「闒戟車」,駕駟,中道,長戟邪偃向後。
次皮軒車,駕駟,中道。
次「鸞旗車」,中道,建華車,分左右,並駕駟。
次護駕尚書郎三人,都官郎中道,駕部在左,中兵在 右,並騎。又有護駕尚書一人,騎,督攝前後無常。 次《相風》中道。
次司馬督,在前,中道。左右各司馬史三人引仗,左右 各六行,外大戟楯二行。
次《九尺楯》。
次《刀楯》。
次《弓矢》。
次弩。
次「五時車左右有遮列騎。」
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攝,前卻無常。
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監,並騎。
次《高蓋》,中道,左「罼」,右「罕。」
次「御史」,中道。左右節郎各四人。
次《華蓋》,「中道。」
次殿中司馬,中道。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 右各四行。
細楯一行,在弩內。又「殿中司馬一行,殿中都尉一行, 殿中校尉一行。」
次掆鼓,中道。 次「金根車」,駕六馬,中道。
太僕卿、大將軍參乘,左右又各增三行,為九行。 司馬史九人,引大戟,楯二行,九尺楯一行,刀楯一行, 由基一行,細弩一行,跡禽一行,椎斧一行,力人刀楯 一行,連細楯。殿中司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為左右 各十二行。
金根車,建青旂十二,左將軍騎在左,右將軍騎在右, 殿中將軍持鑿腦斧,夾車,車後衣,書主職,步從,六行, 合左右三十二行。
次曲華蓋,中道。侍中、散騎常侍,黃門侍郎,並騎,分左 右。
次「黃鉞車」,駕一,在左,御麾騎在右。
次《相風》,中道。
次中書監騎左,祕書監騎右。
次殿中御史,騎左,殿中監,騎右。
次《五牛旗》,赤青在左,黃在中,白黑在右。
次大輦,中道。大官令丞在左,太醫令丞在右。
次「金根車」,駕駟,不建旗。
次《青立車》。
次《青安車》。
次《赤立車》。
次《赤安車》。
次《黃立車》。
次《黃安車》。
次白「立車。」
次白安車。
次《黑立車》。
次黑安車,合十乘,並駕駟。建旗十二,如車色,立車正 豎旗,安車邪拖之。
次《蹋豬車》,駕駟,中道,無旗。
次「耕根車」,駕駟,中道,赤旗十二,熊渠督左,佽飛督右。 次《御軺車》。
次御四望車。
次《御衣車》。
次《御書車》。
次御藥車,並駕牛,中道。
次尚書令在左,尚書僕射在右。
又「尚書郎六人」,分次左右,並駕。
又「治書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二人分次左 右;又蘭臺令史分次左右,並駕。」
次「豹尾車」,駕一。
「自《豹尾車》後」,而鹵簿盡矣。但以神弩二十張夾道,至 後部鼓吹。其五張神弩置一將,左右各二將。
次輕車二十乘,左右分駕次流蘇馬六十匹。
次「金鉞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尚書郎并令史,並騎, 各一人。
次「金鉦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侍御史并令史等,並 騎,各一人。
次黃門後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
次「戟鼓車」,駕牛二乘,分左右。
次「左大鴻臚,外部掾,右五官掾功曹史,並駕。」
次大鴻臚,駕駟,鉞吏六人。
次大司農引從,中道。左大鴻臚、主簿、主記、右少府引 從。
次三卿,並騎,吏四人,鈴下二人,執馬鞭;辟車六人,執 方扇。羽林郎十人,朱衣。
次「領軍將軍」,中道。《鹵簿》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 矢在內,鼓吹如護軍。
次後軍將軍在左,右將軍在右,各鹵簿鼓吹如左軍 前軍。
次越騎校尉在左,屯騎校尉在右,各鹵簿鼓吹如步 兵射聲。
次領護、驍騎、游軍校尉,皆騎,吏四人,乘馬夾道,都督、 兵曹各一人,乘馬,在中騎將軍四人,騎校。𩊠角金鼓, 鈴下信幡軍校並駕一。功曹吏、主簿,並騎從。繖、扇、幢 麾各一騎。鼓吹一部,七騎。
次領護軍,加大車斧五官掾騎從。
次騎十隊,隊各五十匹,將一人,持幢,一人,𩊠一人,並 騎,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並騎在後。羽林騎督、「幽州 突騎督」分領之。郎簿十隊,隊各五十人,絳袍將一人, 騎、𩊠各一人,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騎。皆持 槊。
次大戟一隊,九尺楯一隊,刀楯一隊,弓一隊,弩一隊, 隊各五十人,黑褲褶將一人,騎校𩊠角各一人,步,在 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金顏督將并領之。 按杜佑《通典》,其屬車因後漢制。
〈注〉復制御衣、御書、御軺、御藥等車,駕牛,陽燧,四望幰,皂輪小形。
東晉屬車,五乘而已。加綠油幢,朱絲絡,青交路,黃金 塗五末,輪轂猶素,兩箱無金錦之飾,其一車又是軺 車。舊儀,天子所乘駕六。元興中,屬車唯九乘,苻堅敗, 又得偽車輦,增為十二乘。
宋
编辑宋儀衛多仍兩漢、魏、晉之制。
按《宋書禮志》:「漢制,乘輿御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大將 軍參乘,備千乘萬騎,屬車八十一乘。古者諸侯貳車 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也。漢遵弗改。 漢都長安時,祠天於甘泉用之,都洛陽上原陵又用 之,大喪又用之。法駕則河南尹、洛陽令耒引,奉車郎 御,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凡屬車皆皂蓋赤裡。後」 漢祠天郊用法駕,祠宗廟用小駕。小駕減損副車也。 前驅有九游雲罕、皮軒鸞旗車,皆大夫載之。鸞旗者, 編羽旄列繫幢旁也。金鉦黃鉞,黃門鼓車。乘輿之後 有屬車,尚書御史載之。最後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 比於省中。每出警蹕,清道,建五旗,太僕奉駕,條上鹵 簿,尚書郎、侍御史令史皆執注,以督整車騎,所謂護 駕也。春秋上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餘 令史以下皆從行,所謂先置也。薛綜《東京賦注》以「雲 罕」、九游為旌旗別名,亦不辨其形。按魏命晉王建天 子旌旗,置旄頭雲罕,是知雲罕非旌旗也。徐廣《車服 注》以為九游,游車九乘,雲罕疑是。《罼䍐詩敘》曰:「齊侯 田獵畢戈,百姓苦之。」罼䍐本施遊獵,遂為行飾乎?潘 岳《藉田賦》先敘五路九旗,次言瓊鈒雲罕。若罕為旗, 則岳不應頻句於九旗之下,又以其物匹鈒戟,宜是 今罼網明矣。此說為得之。「皮軒」,以虎皮為軒也。徐又 引《淮南子》「軍正執豹皮以制正其眾。」《禮記》「前有士師, 則載虎皮,乘輿豹尾」,亦其義類乎?「五旗者,五色各一 旗,以木牛承其下。」徐又云:「木牛蓋取其負重而安穩 也。五旗纏竿」,即《禮記》「德車結旌,不盡飾也,戎事乃散 之。」又武車綏旌,垂舒之也。史臣案:今結旌、綏旌同,而 德車、武車之所不建,又木牛之義,亦未灼然可曉。又 按《周禮》辨載法物,莫不詳究,然無相風、罼網、旄頭之 屬,此非古制明矣。何承天謂戰國並爭,師旅數出,懸 烏之設,務察風祲,宜是秦矣。晉武嘗問侍臣:「旄頭何 義?」彭推對曰:「秦國有奇怪,觸山截水,無不崩潰,唯畏 旄頭,故虎士服之,則秦制也。」張華曰:「有是言而事不 經。」臣謂壯士之怒,髮踊衝冠,義取於此。摯虞決疑,無 所是非也。徐爰曰:彭張之說,各言意義,無所承據。按 天文,畢昴之中謂之天街,故車駕以罼罕前引,畢方 昴圓,因其象《星經》。昴一名「旄頭」,故使執之者冠皮毛 之冠也。
孝武帝孝建三年定乘輿車為十二乘
编辑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孝建三年五月
壬戌,有司奏:「按漢胡廣、蔡邕並云,『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王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尚書御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法駕則三十六乘。 檢晉江左,逮至於今,乘輿出行,副車相承五乘。尚書 令建平王宏參議,八十一乘,義兼九國。三十六乘無 所』」准,並,不出經典。自邕、廣傳說,又是從官所乘,非帝 者副車正數。江左五乘,儉不中禮。案《周官》云:「上公九 命,貳車九乘;侯伯七命,車七乘;子男五命,車五乘。」然 則帝王十二乘。詔可。
按《通典》,宋孝建中,尚書令王宏議,「屬車起秦八十一 及三十六乘,並不出經傳,自胡廣、蔡邕傳說耳。又是 從官所乘,非帝副車正數。江左五乘,則儉不中禮。帝 王文物旗旒,皆十二為節,今宜依禮十二乘為制。」
大明六年有司奏定法駕鹵簿
编辑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六年八月 壬戌,有司奏:「漢注儀,大駕鹵簿,公卿奉引,大將軍參 乘,太僕卿御;法駕,侍中參乘,奉車郎御。晉氏江左,大 駕未立,故郊祀用法駕,宗廟以小駕。至于儀服,二駕 不異。拜陵,御服單衣幘,百官陪從,朱衣而已,亦謂之 小駕,名實乖舛。考尋前記,大駕上陵北郊。《周禮》,宗廟 于昊天有降,宜以大駕郊祀,法駕祀廟,小駕上陵,如 為從序。今改祠廟為法駕鹵簿,其軍幢多少,臨時配 之。至尊乘玉路,以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小輦輪御軺 衣書等車為副。其餘並如常儀。」詔可。
梁
编辑齊儀衛多循宋制,梁亦仍之。
按《隋書禮儀志》:卓彼上天,宮室混成。元戈居其左,上 將居其右,弧矢揚威,羽林置陳。《易》曰:「天垂象,聖人則 之。」昔軒轅氏之有天下也,以師兵為營衛。降至三代, 其儀大備。西漢武帝每上甘泉,則列鹵簿車千乘,騎 萬匹。其居前殿,則植戟懸楯,以戒不虞。其所由來者 尚矣。梁武受禪于齊,侍衛多循其制,正殿便殿閣及 諸門上下,各以直閤將軍等直領。又置刀釤、御刀、御 楯之屬。直御左右,兼有御仗、鋋槊、赤氅、《角抵》、勇士、青 氅衛仗、長刀、刀劍、細仗、羽林等,左右二百七十六人, 以分直諸門。行則儀衛左右。又有左右夾轂蜀客、楯 劍、格獸、羽林,八從遊盪,十二不從遊盪直從。細射、廉 察、刀戟、腰弩、大弩等隊,凡四十九隊,亦分直諸門上 下,行則量為儀衛。東西掖端、大司馬、東西華、承明、大 通等門,又各二隊,及防殿三隊,雖行幸不從。又有八 馬、遊盪馬、左右夾轂、左右馬、百騎等各二隊。及騎官 閱武馬容、雜伎馬容及左右馬騎。直隊行則侍衛左 右分為警衛。車駕晨夜出入及涉險,皆作函。鹵簿應 宿衛軍騎,皆執兵持滿,各當其所保護方面。天明及 度險,乃奏,解函撾鼓,而依常列。乘輿行,則有大駕、法 駕、小駕。大駕以郊饗上天,臨馭九伐;法駕以祭方澤, 祀明堂,奉宗廟,藉千畝;小駕以敬園陵,親蒐狩。大駕 則公卿奉引,大將軍驂乘,太僕馭。法駕、小駕,皆侍中 驂乘,奉車郎馭,公卿不引。其餘行幸送往,勞旋則槊 仗,近讌則隊仗三駕法天,二仗法地,其動也,參天而 兩地也。
陳
编辑高祖永定二年正月詔詳定眾官儀從條制
编辑按《陳書高祖本紀》,「永定二年正月乙未,詔曰:『夫設官 分職,因事重輕,羽儀車馬,隨時隆替。晉之五校,鳴笳 啟途;漢之九卿,傳呼並迾。虞官夏禮,豈曰同科;殷朴 周文,固無恆格。朕膺茲寶曆,代是天工,留念官方,庶 允時衷。梁天監中,左右驍騎領朱衣直閣,並給儀從。 北徐州刺史唱義之初,首為此職。亂離歲久,朝典不 存,後生年少,希聞舊則。今去左右驍騎,宜通文武,文 官則用腹心,武官則用功臣。所給儀從,同太子二衛 率。此外眾官,尚書詳為條制』。」
北魏
编辑道武帝天興二年詔定鹵簿之制
编辑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太祖天興二年, 命禮官捃採古事,制三駕鹵簿。一曰大駕,設五輅,建 太常,屬車八十一乘。平城令、代尹、司隸校尉、丞相奉 引,太尉陪乘,太僕御從,輕車介士,千乘萬騎,魚麗鴈 行。前驅皮軒、闒戟、芝蓋、雲罕、指南,後殿豹尾鳴笳唱 上,不作鼓吹,軍戎大祠則設之。二曰法駕,屬車三十 六」乘。平城令、代尹、太尉奉引,侍中陪乘,奉車都尉御。 巡狩小祠則設之。三曰「小駕」,屬車十二乘。平城令、太 僕奉引,常侍陪乘,奉車郎御。遊宴離宮則設之。
天賜二年改定大駕之制
编辑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天賜二年初,改 大駕魚麗鴈行,更為方陳鹵簿,列步騎,內外為四重, 列標建旌,通門四達,五色車旗各處其方。諸王導從 在甲騎內,公在幢內,侯在步槊內,子在刀楯內,五品 朝臣使列乘輿前兩廂,官卑者先引。王公侯子車旒、 麾蓋、信幡及散官褠服,一皆純黑。」
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南郊初備大駕
编辑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十三年:「春正月辛亥,車駕有事于圓丘,於是初備大駕。」
北齊
编辑武成帝河清年更定宮衛之制
编辑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禮儀志》,「齊文 宣受禪之後,警衛多循後魏之儀。及河清中定令,宮 衛之制,左右各有羽林郎十二隊。又有持鈒隊、鋋槊 隊、長刀隊、細仗隊、楯鎩隊、雄戟隊、格獸隊、赤氅隊、角 抵隊、羽林隊、步遊盪隊、馬遊盪隊。又左右各武賁十 隊,左右翊各四隊。又步遊盪、馬遊盪左右各三隊,是 為『武賁』。」又有直從武賁,左右各六隊,在左者為前驅 隊,在右者為「後拒隊。」又有募員武賁隊、強弩隊,左右 各一隊。在左者皆左衛將軍總之,在右者皆右衛將 軍總之,以備警衛。其領軍、中領將軍侍從出入,則著 裲襠甲,手執檉杖。左右衛將軍,將軍則裲襠甲,手執 檀杖。侍從左右,則有千牛備身、左右備身、刀劍備身 之屬,兼有《武威》《熊渠》《鷹揚》等備身三隊,皆領左右將 軍主之,宿衛左右,而戎服執仗。兵有斧鉞、弓箭、刀槊, 旌旗皆囊首,五色節文,旆悉赭黃。天子御正殿,惟大 臣夾侍,兵仗悉在殿下。郊祭鹵簿,則督將平巾幘,緋 衫、甲,大口褲。
北周
编辑北周置左右宮伯,以掌侍衛之禁。
按《隋書禮儀志》:「後周警衛之制,置左右宮伯,掌侍衛 之禁,各更直于內,小宮伯貳之。臨朝則分在前侍之 首,並金甲,各執龍環,金飾長刀,行則夾路車。左右中 侍,掌御寢之禁,皆金甲,左執龍環,右執獸環長刀,並 飾以金。次左右侍,陪中侍之後,並銀甲,左執鳳環,右 執麟環長刀。次左右前侍,掌御寢南門之左右,並銀」 甲,左執獅子環,右執象環、長刀。次左右後侍,掌御寢。 北門之左右,並銀甲,左執犀環,右執兕環、長刀。左右 騎侍立于寢之東、西階,並銀甲,左執羆環,右執熊環、 長刀十二人,兼執師子、彤楯,列左右侍之外。自左右 侍以下,刀並以銀飾。左右宗侍,陪左右前侍之後,夜 則衛于寢庭之中,皆服金塗甲,「左執」豹環,右執貔環, 長刀,並金塗飾,十二人兼執《師子》彤楯,列于左右騎 侍之外。自左右中侍已下,皆行則兼帶黃弓矢。巡田 則常服帶短刀,如其長刀之飾。左右庶侍,掌非皇帝 所御門閤之禁,並服金塗甲,左執獬豸環,右執麟環, 長劍,並金飾,十二人兼執《師子》彤楯,列于左右宗侍 之外,行則兼帶皓弓「矢。左右勳侍,掌陪左右庶侍而 守。出入則服金塗甲,左執吉良環石,執猙環。長劍十 二人,兼執《師子》、彤楯,列于左右庶侍之外,行則兼帶 盧弓矢。」巡田則與左右庶侍俱常服,佩短劍,如其長 劍之飾。諸侍官,大駕則俱侍中駕及露寢半之,小駕 三分之一。「左右武伯掌內外衛之禁令,兼六率之士。」 皇帝臨軒,則備三仗于庭,服金甲,執金釦杖,立于殿 上東西階之側。行則列兵于帝之左右,從則服金甲, 被繡袍。左右小武伯各二人貳之,服執同于武伯,分 立于大武伯下及露門之左右塾。行幸則加錦袍。左 右武賁率掌武賁之士,其隊器服皆元以四色飾之, 各總左右持鈒之隊。皇帝臨露寢,則立于左右三仗 第一行之南北,出則分在隊之先後,其副率貳之。左 右旅賁率,掌旅賁士。其隊器服皆青,以朱為飾,立于 三仗第二行之南北,其副率貳之。左右射聲率,掌射 聲之士。其器服皆朱,以黃為飾,立于三仗第三行之 南北,其副率貳之。左右驍騎率,掌驍騎之士。器服皆 黃,以皓為飾,立于三仗第四行之南北,其副率貳之。 「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其隊器服皆皓以元為飾, 立于三仗第五行之南北,其副率貳之。左右遊擊率, 掌遊擊之士,其器服皆元以青為飾,其副率貳之。武 賁已下六率,通服金甲師子文袍,執銀釦檀杖;副率 通服金甲獸文袍,各有倅長,帥長相次陪列,行則引 前。倅長通「服銀甲、豹文袍;師長,通服銀甲、鶡文袍。自 副率已下,通執獸環、銀飾長刀。」凡大駕則盡行,中駕 及露寢則半之,小駕半中駕。常行軍旅,則衣色尚烏。
隋
编辑文帝 年更定宮衛之制
编辑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高祖受命,因周 齊宮衛微有變革,戎服臨朝,大仗則領左右大將軍 二人,分在左右廂,左右直寢、左右直齋、左右直後、千 牛備身、左右備身等,夾侍供奉于左右及坐後。左右 衛大將軍、左右直閤將軍以次,左右衛將軍各領儀 刀,為十二行。內四行親衛行別以大都督領,次外四 行」勳衛,以帥都督領;次外四行翊衛,以都督領;行各 二人,執金花師子楯猨刀。一百四十人,分左右,帶橫 刀。後監門直長十二人,「左青龍旗,右白獸旗。」左右武 衛開府各領三仗六行,在大仗內行列六十人,大都 督一人領之,帥都督一人後之。大駕則執黃麾仗。其 次㦸二十四,左青龍幢,右白獸幢,䍐罼各一,鈒金二 十四,金節十二道,蓋獸。又《絳引幡》朱幢,為持鈒前隊, 應蹕,大都督二人領之,在御前橫街南,左右武衛大將軍領大仗,左右廂各六行,行別三百六十人,大都 督一人領之。
煬帝大業 年詳定屬車之數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北史閻毗傳》:「帝嘗大備 法駕,嫌屬車太多,顧謂毗曰:『開皇之日,屬車十二乘, 於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駕車,不足以益文物,朕 欲減之,從何為可』?」毗曰:「臣初定數,共宇文愷參詳故 實。據漢胡伯始、蔡邕等議,屬車八十一乘,此起於秦, 遂為後式,故張衡賦云『屬車九九』是也。次及法駕,三 分」減一,為三十六乘,此漢制也。又據宋孝建時,有司 奏議,晉遷江左,唯設五乘。尚書建平王宏曰:「八十一 乘,議兼六國,三十六乘,無所準憑。江左五乘,儉不中 禮。但帝王文物旗旒之數,爰及冕玉,皆用十二,今宜 準此,設十二乘,開皇平陳,因以為法。今憲章往古,大 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以為差等。」帝曰:「何用秦 法,大駕宜三十六,法駕宜十二,小駕除之。」
按《通典》,「屬車,煬帝大業初,復備八十一乘,並如犢車。 紫通幰,朱絲絡,黃金飾,駕一牛,在鹵簿中,單行正道。 後帝嫌多,大駕減為三十六乘,法駕宜用十二,小駕 除之可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