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54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十四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儀仗部彙考七

  金總一則 熙宗天眷一則 皇統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貞元一則 正隆一則 世

  宗大定五則 章宗明昌一則 承安一則 泰和二則 宣宗貞祐一則

考工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儀仗部彙考七 编辑

编辑

金儀衛有立仗、行仗之制。

按《金史儀衛志》:「金制,天子之儀衛,一曰立仗,二曰行 仗。其衛士曰護衛,曰親軍,曰弩手,曰控鶴,曰傘子,曰 『長行』。立仗則有殿庭內仗、殿庭外仗,凡大禮大朝會 則用之。其朔朢常朝弩手百人,分立兩階而已。行仗 則有法駕大駕黃麾仗,凡行幸及郊廟祀享則用之。 其非大禮遠出,則有常行儀衛,宮中導從焉。」大抵模 倣宋制。錯綜增損而用之。其宿衛、則見《兵志》云。

熙宗天眷三年始備法駕人數 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天眷三年,熙宗 幸燕,始備法駕,凡用士卒萬四千五十六人,攝官在 外。其法駕人數:攝官六百九十九人,將軍、大將軍四 十三人,折衝果毅一百二十六人,校尉五十六人,郎 將三十四人,帥兵官二百四十六人,統軍六人,都頭 六人,千牛一人,旅師二人,部轄指揮使二人,押纛二 人,押衙四人,四色官四人,押旗二人,引駕官四人,進 馬四人,押仗通直二人,押仗大將二人,碧襴一十六 人,長史二人,鼓吹令二人,鼓吹丞二人,典事五人,太 史令一人,太史正一人,司丞一人,府牧一人,刻漏生 四人,縣令一人,御史大夫一人,僚佐一十人,進輅職 掌二人,夾輅將軍二人,陪輅將軍二人」,教馬官二人, 四省局官八人,導駕官四十八人,抱駕頭官一人,執 扇筤一人,尚輦奉御二人,殿中少監二人,供奉職官 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四人,押仗二人,殿中侍御史 二十四人,諸班直隊二千九百四十五人,《鈞容》直三 百六人。

人員七長行三百

執旗一百三十六人,引駕六十二人。

人員二長行六十

駕頭天武官一十二人,執從物茶酒班一十一人,御 龍直仗劍六人,天武把行門八人,殿前班擊鞭一十 人,御龍直四十人。

人員二《長行》三十八。

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部押二人,殿前班行門三十 五人,捧日馬隊七百人,奉宸步隊七百人,天武骨朵 大劍三百一十人。

人員一十長行三百

東第四班三十一人:

人員一長行三十

扇筤天武二十人,捧日隊從領人員一十七人,簇輦 茶酒班三十一人。

人員一長行三十

《鈞容》直三十一人:

人員一長行三十

招箭班三十三人。

人員三長行三十

《天武》約攔三百一十人。

人員一十長行二百

車輅下,駕士六百三十八人;玉輅下,一百四十人。

控踏路馬四,駕士一百二十八,挾輅八。

《金輅》下,六十四人:

控馬踏路四,駕士六十。

象輅下,駕士四十人。革輅、木輅、耕根車,駕士同上。革 車二,共五十人,《指南》《記里》車各三十人,輅車、《鸞旗》《皮 軒》車各十八人,黃鉞、豹尾車各十五人,屬車八,共八 十人。

輦輿下,六百八十五人;小輿一,長行,二十四人;逍遙 一,共三十五人。

《什將》節級九,長行二十六。

平輦下四十二人:

「《什將》節級」 九人員七,長行二十六。

腰輿共一十九人。

人員一,什將虞候二,長行一十六。

大輦下,三百七十一人:

掌輦人員四,什將十二,長行三百五十五,分五番。

「芳亭」輦一,長行六十人,御馬三十二,共百三十四人。

控馬天武官六十四,挾馬騎御馬直長行六十四人,押馬六人,騎御馬直人員三,《天武》節級三人。

象二十三人擎執人士共八千七百七十一人。

鼓吹樂二九百九十四人,馬六千七十八匹。

皇統元年定立仗之制 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金史儀衛志》:「凡遇大禮 大朝會,則有內外立仗。」「熙宗皇統元年正月上冊寶, 立仗一千一百八十人。」

海陵天德二年定皇太后皇后諸妃嬪儀從 编辑

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天德二年,海陵 立后發冊勤政殿設黃麾細仗。用前六部攝官七十 一,擎執六百七十八人。受冊泰和殿用後六部攝官 三十六,擎執三百二十二人。皇后乘龍飾肩輿。有司 設二步障於殿之西階設扇。左右各十繖一。」此蓋殿 庭導引之儀也。又設皇太后導從六十人。傘子不在 數內,並服「簇四盤鵰團花紅錦襖,金花幞頭、塗金銀 束帶。」永壽、永寧宮導駕各三十人,傘子各二人,此亦 常行之儀也。

皇太后、皇后鹵簿,用唐、宋制,共二千八百四十人。清 游隊三十人。清游旗一,執一人,引二人,夾二人。

並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佩弓矢,橫刀,執槊弩,騎。

「次金吾衛折衝都尉」一人:

平巾幘,紫裲襠,大口褲,《錦螣蛇》,弓矢,橫刀。

䂍槊二人:

平巾幘,緋衫大口褲,夾《折衝》。

領四十,騎,橫刀二十人,執槊四人,弩十六人。

並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橫刀,弓矢。

次虞候,佽飛二十八人。

並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弓矢,橫刀,騎,夾道,分左右,均布,至黃麾仗。

次內僕令一人,丞一人。

依本品服分左右

各書令史二人。

平巾幘,緋衫大口褲,騎從。

次黃麾一,執一人,夾二人。

武弁,朱衣革帶,正道,騎。

次左石廂、黃麾仗,廂各三行,行百人從,內第一行,短 戟五色氅。

執者並黃地白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次外第二行:「戈五色氅。」

「執人並」 赤地黃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次外第三「行儀鍠五色幡。」

並青地赤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次「左右領軍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左右 衛》等衛各三行,行二十人。

分前後

衛各主帥六人,唯左右領軍衛各三人。

並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領軍衛前後獅子文袍帽,餘衛豹文袍帽,各執鍮石裝長刀,騎領,分前後。

每衛各果毅都尉一人檢校。

被繡袍以上各一人步從。

左右領軍衛有《絳引》幡,引前、掩後各三。

執者六人,並平巾幘,緋衫、大口褲。

次內謁者監四人,給事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少監 二人。

並騎,分左右。以上各有內給使一人步從。

次內給使百二十人。

皆宮人,並平巾幘,緋衫,大口褲,分左右,在車後。

次偏扇、團扇、方扇各二十四。

分左右,以宮人執之。皆服間綵大袖裙襦、彩衣、革帶、履。

次香蹬一,執擎內給使四人。

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在重翟車前。

次重翟車,馬四,駕士二十四人。

平巾幘青衫,大口褲,鞋襪。

次,行障二,《坐障》二。

分左右夾車,宮人執之,服同「執扇。」

次內寺伯二人,領寺人六。

分左右,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執御刀,並騎,夾重翟車。

次腰輿一,轝士八人,團雉扇二。

夾輿

次大傘四,次大雉扇八。

分左右橫行為二重

次「《錦華》蓋」,二。

單行一正道

次小雉扇、朱團扇各十二。

並橫行分左右

次《錦曲蓋》二十四。

橫行為二重

次錦六柱八扇。

分左右。自腰輿以下、並內給使執之。服同前。

次《宮人車》。次絳麾二

分左右,執各一人,武弁,朱衣,革帶、鞋襪。

次後黃麾一,執一人,夾一人。

並騎,武弁,朱衣革帶,正道。

次供奉宮人。

在黃麾後

次《厭翟車》,馬四,駕士二十四人。次翟車、《安車》,皆四馬, 駕士各二十四人。次《四望車》《金根車》,皆駕牛三,駕士 各十二人。

服同前

次左右相牙門各二,每門執二人,夾四人。

並赤綦襖,黃袍、帽。第一門在前黃麾前,第二門在後黃麾後。

次左右領軍衛,每廂各一百五十人,執殳。

並赤地黃花綦襖帽,行縢鞋襪,前與「黃麾仗齊,後盡鹵簿。」

廂,各主帥四人檢校。

平巾幘,緋衫,大口褲,被黃袍帽,執鍮石長刀,騎。其服豹文者二,在內。服獅文者二,「一引前,一護後。」

次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檢校殳仗。

以上各一人騎從

次後殳仗。內正道置牙門一,每門監門校尉二人。

皆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執銀裝長刀,騎。

每廂各巡檢校尉一人,往來檢校。

服仗同前

前後部鼓吹、金鉦掆鼓、大鼓、長鳴、中鳴鐃吹、羽葆鼓 吹、橫吹、節鼓、御馬,並減大駕之半。是歲,重翟等六車 改用圓方輅輦及行障、坐障、錦六柱宮人等車。其制 度人數,並見《輿服志》。

諸妃嬪導從四十人,幞頭、繡盤蕉紫衫,塗金束帶。妃 用偏扇、方扇、團扇各十六,諸嬪各十四,皆宮人執,服 雲腳紗帽、紫四䙆衫、束帶、綠靴。大傘各一,傘子二人, 就用本服錦襖幞帶。大長公主導從一十二人,皇妹、 皇女一十人,並服紫羅繡胸背葵花夾襖,盤裹幞頭、 大珮、銀腰帶,牙仗各二。其諸宗室女,各以親疏差降 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裡,金浮圖。親王、 公主、王妃,金鍍銀浮圖,郡主、縣主夫人,銀浮圖,皆青 表紫裡。諸臣下母妻,各從其夫子勳封品級用傘。

貞元元年遷都燕京初備法駕 编辑

按《金史海陵本紀》,貞元元年二月「庚申,上自中京如 燕京。三月辛亥,上至燕京,初備法駕。」 按《儀衛志》:「天 德五年,海陵遷都于燕,用黃麾仗一萬八百二十三 人。」是年三月乙卯改元貞元

攝官在內

騎三千九百六十九分八節。

第一節《中道象》二十二人。

節級二人,銅鑼、「七寶䃋石銀鉤各一,鐵鉤二,小旗十五,並服花腳幞頭,青錦絡縫緋䙆衫,金鍍銀雙鹿束帶。」

第一引七十二人《清道一》。

武弁、緋雲鶴袍,褲,革帶,執黑漆杖

幰弩一。

赤平巾幘,緋辟邪衫,革帶,赤褲。

《誕馬》二,控四人。

赤平巾幘、緋繡寶相花衫、銀革帶、纓轡、涼屜二副

軺車一,赤馬二,駕士十八人。

武弁、緋繡雉大袖衫,白褲,馬纓,轡涼屜,銅面包尾。

縣令一員。

朝服坐軺車

僚佐四員。

並朝服

控馬八人。

錦帽,絡縫,紫衫,大珮,銀帶。

紫方傘一:

黃抹額。寶相花衫。銀帶。大口褲。

朱團扇一,《曲蓋一》。

緋抹額。寶相花衫。革帶褲。

《青衣》二。

青平巾,青衫褲,革帶,執青竹杖

《車輻棒》二。

赤平巾,緋白澤衫,革帶,赤褲。

《告止》幡二執者六人。

緋抹額。寶相花衫。革帶褲。

「傳教」幡一、信幡一,各三人。

並黃抹額。寶相花衫。革帶。大口褲。

小戟,十六。

服同上

第二引二百六十四人:清道二,幰弩一,誕馬四,控八 人。

服並如前

掆鼓一,金鉦一。

平巾幘,緋鸞衫,抹帶褲,錦《騰蛇》。

大鼓六,

黃雷花衫褲、抹額、抹帶

節一,幢一,麾一,夾槊二,角四,儀刀十。

並平巾幘,緋繡寶相花衫,銀革帶,大口褲。

革車一,赤馬四,駕士二十五人。

武弁、獬豸、大袖,勒帛、馬飾如前。

府牧一員。

朝服坐車

僚佐四員,控馬八人。

服並如前

鐃鼓一,簫二,笳二,笛一,篳篥一。

並平幘,緋寶相花衫,銀褐抹帶

大橫吹一。

緋苣紋袍褲,抹額、《抹帶》。

青衣四,車輻棒四,紫方傘一,朱團扇四,曲蓋一,《告止》 幡二,六人,《傳教》幡二,六人,信幡二,六人,小戟四十。

服並如前

《刀盾》三十六。

銀褐抹額、寶花衫、銀革帶褲。

弓矢二十六。

錦帽,「青寶相花衫。銀革帶褲。」

《槊》:三十六。

錦帽紫寶相,花袍革帶褲。

朱雀旗隊三十四人,折衝都尉三人。

平巾幘,紫辟邪衫,革帶,大口褲,錦《騰蛇》,橫刀,弓矢。

犦槊二。

平巾幘,緋繡寶相花衫,革帶、褲。

朱雀旗一,五人。

緋抹額、寶花衫,革帶、大口褲,橫刀,引夾人加弓矢。

弩六,弓矢六,槊十二。

並平巾,緋寶相花衫,橫刀,革帶褲。

龍旗隊七十一人,大將軍一人。

朝服

引旗四人:

黃抹額。寶花衫。革帶。大口褲。

旗十二,風伯旗一,雨師旗一,雷公旗一,電母旗一,北 斗旗一,五星旗五,左、右攝提旗二,執夾,共六十人。

皆五色寶相花衫,抹額、革帶,褲,橫刀,引夾人,加弓矢。後凡執旗者並同。

副竿二。

錦帽,黃寶花衫,革帶褲。

護旗四人。

加黃抹額弓矢

大僕,三車,八十一人。指南車,駕士三十人。

武弁、緋絁,繡孔雀大袖、銀褐帶褲。

「記里鼓車」,駕士三十人。

獬豸大袖

鸞旗車,駕士十八人。

瑞鷹大袖

駕車赤馬十二,執黑杖者三人。

牙門旗隊二十八人:

分左右

白澤旗二,執夾各五人。

綠貝冠,人馬甲,錦臂鞲,橫刀引,夾加弓矢。

金吾牙門旗。第一門,牙門旗四,執夾十二人。

青寶相花抹額衫,革帶,大口褲,橫刀,引夾人,加弓矢。

監門校尉六人。

長腳幞頭,緋抹額、獅子裲襠,銀帶、橫刀、弓矢,烏皮靴,後隊同。

前部《馬隊》。第一隊七十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錦帽,緋辟邪袍,褲,革帶,橫刀,弓矢。

角宿、亢宿、斗宿、牛宿旗四,旗各五人。

並五色寶相花衫、抹額、革帶,橫刀,引,夾加弓矢。

弩六,弓矢十四。

並錦帽。青寶相花衫。革帶褲。

槊:二十八。

緋色衫餘同上

第二隊七十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白澤衫

氐宿、女宿、房宿、虛宿,旗四,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 二十八。

服執如前

第三隊七十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心宿、危宿、尾宿、 室宿旗四,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如前

第二節金吾引駕,騎二十人,折衝都尉二人。

平巾幘,緋辟邪衫,革帶,褲,橫刀,弓矢。

弩六,弓矢六,槊六。

並平巾幘,緋寶相花裲襠、革帶褲。

前部鼓吹五百四十七人,鼓吹令二人

長腳幞頭,綠公服,角帶絲鞭,烏皮靴。

府史四人。

長腳幞頭,綠寬衫,角帶,黃絹半臂,烏靴。

部轄指揮使一人。

平巾幘,「紫寶相花衫,革帶《錦螣蛇》。」

主帥四十八人。

分五項:「平巾幘,緋鸞衫,革帶、褲,執儀刀。」

掆鼓金鉦各十二。

平巾幘,緋鸞衫,銀褐抹帶,《錦螣蛇》。

大鼓長鳴各百二十,

黃雷花衫抹額抹帶

鐃鼓十二,

緋苣紋衫、抹額、抹帶。

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

服如鉦鼓無騰蛇

大橫吹百二十,

服如鐃鼓

馬部第四隊六十人:

分左右

「折衝都尉」二人。

緋麟衫

箕宿、壁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並如前隊

第五隊六十人:折衝都尉二人,奎宿、《井宿》旗各一,旗 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並如前隊

第六隊六十人:折衝都尉二人;

緋瑞鷹袍

婁宿、鬼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並如前隊

第七隊六十人:折衝都尉二人,胃宿、柳宿旗各一,旗 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並如前隊

第八隊六十人:折衝都尉二人,《昴宿》《星宿旗》各一,旗 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並如前隊

第九隊六十人:折衝都尉二人;

赤豹袍

《畢宿》、張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

服執同前

第十隊七十人:折衝都尉二人;

瑞馬袍

觜宿、翼宿、參宿、軫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 槊二十八。

服執如前

步甲隊。第一、第二兩隊百一十人,領軍衛將軍二人。

平巾,紫白澤袍,褲帶錦騰蛇,橫刀,弓矢。

䂍槊四。

平巾幘,緋寶相花袍,大口褲。

「折衝都尉」四人。

服如將軍

鶡雞旗二,貔旗二,旗各五人,朱牟甲、弓矢四十,朱牟 甲、刀盾四十。

兜牟甲,身披膊,錦臂鞲,行縢鞋襪,勒甲革帶。

第三節,「中道」,前部鼓吹第二,五百二十三人。

侍御在外

節鼓二,笛二十四,簫二十四,篳篥二十四,笳二十四, 桃皮篳篥二十四。

黑平巾幘,《緋對鸞衫》,銀褐勒帛,大口褲。

主帥二十六人。

分四項:革帶,執儀刀,服如上,無勒帛。

掆鼓金鉦各十二。

黑平巾幘,緋繡對鸞衫,銀褐勒帛大口褲,《錦騰蛇》

小鼓百二十,中鳴百二十。

黃雷花袍褲、抹額、《抹帶》

羽葆鼓十二,

青苣紋袍、抹額、《抹帶》

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

服如前色

侍御史二員。

朝服

黃麾幡一、三人。

武弁、緋寶相花衫,銀褐勒帛,大口褲。執者馬,𥿊者步。

步甲第三隊五十二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紫瑞馬袍

玉馬旗二,旗五人,青牟甲、弓矢四十。

服執並同前隊

第四隊五十二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瑞鷹袍

《三角獸旗》二,旗五人,青牟甲、刀盾四十,第五隊五十二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白澤袍

黃鹿旗二,旗五人,黑牟甲、弓矢四十,第六隊五十二 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服同

《飛麟旗》二,旗五人,黑牟甲、刀盾四十,第七隊五十二 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赤豹袍

駃騠旗二,旗五人,銀褐牟甲、弓矢四十,第八隊五十 二人,折衝都尉二人。

服同

鸞旗二,旗五人,銀褐牟甲、刀盾四十,第九隊五十二 人,折衝、果毅都尉二人。

瑞鷹袍

《麟旗》二,旗五人,黃牟甲弓矢四十;第十隊五十二人; 《馴象旗》二,旗五人,黃牟甲刀盾四十。

服執如前

金吾牙門旗。第二門,牙門旗四,執夾十二人,監門校 尉六人。

服執同第一門

左右屯衛將軍二人:

平巾幘,紫飛麟袍,大口褲,《錦騰蛇》革帶,橫刀,弓矢。

絳引幡二十,執者六十人。

武弁、「緋繡寶相花衫,銀褐勒帛大口褲。」

共八十人。

第四節,中道,六軍儀仗二百五十二人,統軍六人。

花腳幞頭、紫繡抹額,孔雀袍,革帶,橫刀器仗,珂馬。

都頭六人。

長腳幞頭,紫寶相花大袖,革帶,橫刀。

《神武軍》旗二,《羽林軍》旗二,《龍武軍》旗二,旗各五人。

執人錦帽,引夾人金帽。

排襴旗四十八,吏兵旗四,力士旗四,赤豹旗四,黃羆 旗四,龍君旗四,虎君旗四,掩尾天馬旗六,旗一人。

錦帽、「五色寶相花衫,革帶,《錦臂鞲》。」

白簳槍九十,

交腳幞頭五色寶相花衫、抹額、革帶、汗褲。

《柯舒》二十四,《鐙杖》十八。

並貼金帽。「五色寶相花衫、革帶。」

引駕龍墀隊六十五人,排仗通直二人,排仗大將二 人。

並長腳幞頭,紫公服,紅綎帶,絲鞭,烏皮靴。

「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旗一人。

並錦帽。五色寶相花衫,革帶,臂鞲。

天下太平旗一,《五方龍》旗五,旗五人。

執人錦帽,引夾人貼金帽,服並如上,橫刀、弓矢。

《君王萬歲旗》一,日、月旗各一,旗五人。

執人錦帽引夾人貼金帽服執,已見前例。

御馬六十六人,馬十六匹,匹四人。

控馬三十二人,貼金帽、紫寶相花衫、革帶;夾馬三十二人,皁帽、青錦襖、塗金銅束帶。

廣武節級一人。

錦帽,執黑杖,服同御馬。

管押「騎御馬直」人員一人。

皂帽紅錦襖,塗金銅束帶。

中道隊三十二人,大將軍一人。

朝服絲鞭

「日月合璧」旗一,苣紋旗二,《五星連珠》旗一,《祥雲》旗二, 旗各五人。

服執見前例

長壽幢一。

平巾幘,緋寶相花衫,革帶,大口褲。

金吾細仗一百人:青龍旗一,白虎旗一,《五嶽》神旗五, 五方神旗五,旗各四人。

並四色寶相花衫,青黃銀褐、皁抹額,帶橫刀,引夾如前。

押旗二人。

長腳幞頭,紫公服,紅綎角帶,烏皮靴。

《五方龍》旗各三,《五方鳳》旗各三,旗一人。

並五色衫、抹額、革帶、橫刀。

「四瀆旗」,四旗五人。

並皂寶相花衫,抹額、革帶,橫刀,引夾如前。

黃麾前第一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

朝服

左右屯衛大將軍二人,折衝都尉二人,

平巾幘,紫飛麟袍,革帶,大口褲,《錦螣蛇》,橫刀,弓矢。

主帥二十人。

平巾幘,緋寶相花衫,革帶、褲,《儀刀》。

龍頭竿一百,揭鼓六,《儀鍠》斧二十,小戟二十,弓矢四 十,朱縢絡刀盾二十,槊二十,綠縢絡刀盾二十。

並青寶相花衫。抹額。抹帶。行縢鞋襪。

第二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右領軍

衛大將軍二人,折衝都尉二人。」

紫繡白澤袍

主帥二十人,龍頭竿一百,揭鼓六,儀鍠斧二十,小戟 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絡刀盾二十,槊二十,綠縢絡刀 盾二十。

服並緋

第三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右屯衛 大將軍二人,折衝都尉二人。」

紫瑞鷹袍

主帥二十人,龍頭竿一百,揭鼓六,儀鍠斧二十,小戟 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絡刀盾二十,槊二十,綠縢絡刀 盾二十。

服並黃餘同上部

第五節,「中道《八寶》三百人,轝士九十六人。」

平巾幘,「緋寶相花衫,大口褲,塗金銀束帶。」

燭籠三十二。

大珮,銀腰帶,服同轝士。

《行馬》十六。

服同燭籠

「碧襴官」十六人,

弓腳幞頭,碧襴衫,金銅束帶,烏皮靴,後四人執長刀。

《符寶郎》八人。

長腳幞頭綠公服,角帶,槐簡,步導。

《援寶》三十二人,人員二人。

武弁、紫寶相花衫、革帶,執黑漆杖。

長行三十人。

緋寶相花衫,執黑漆杖。

香案八,轝士三十二人。

服同燭籠行馬

案後金吾仗六,方傘二,大雉扇四。

服並同碧襴官

金吾仗十二人,四色官四人。

長腳幞頭,綠公服,大口褲,金銅腰帶。前二「人執槐簡,後二人執金銅儀刀。」

押仗二人。

長腳幞頭,紫公服,紅綎帶,烏皮靴。

金甲二人。

披膊兜牟,鉞斧,錦臂鞲,勒甲絛。

進馬四人。

平巾,紫犀牛裲襠,革帶,褲,刀,弓矢。

金吾引駕四十九人,千牛將軍一人,千牛十人,郎將 二人。

並緋繡抹額,「紫犀牛裲襠,革帶,大口褲,橫刀、弓矢,珂馬將軍,平巾幘,無抹額。千牛郎將,花腳幞頭,餘同。」

長史二人。

長腳幞頭,綠公服,金銅腰帶褲,烏皮靴。

引駕官四人。

長腳幞頭,紫公服,紅綎帶,烏皮靴。

中雉扇十二,大傘二,小雉扇四,華蓋二,香蹬一座,八 人,火燎一,二人。

武弁、緋寶相花大袖,革帶,大口褲。

《腰輿人員》,什將三人。

皁帽、紅錦襖、塗金銀束帶人員、執杖

長行十六人。

拳腳幞頭,紅錦四䙆襖,塗金銀腰帶。

排列官二人。

長腳幞頭,紫公服,紅綎帶,烏皮靴。

小輿二十四人。

白成銀束帶,服同「長行人。」

「逍遙輦」人員、什將共十六人。

皁帽,塗金銀束帶,紅錦《方勝練鵲》人員,執黑漆杖。

長行二十六人。

紅地白獅錦襖、塗金銀帶、冠同

平輦人《員什將》十六人。

皁帽,紅錦團襖、塗金銀帶。

輿輦共一百三人。

諸班開道旗隊一百七十七人,開道旗一。

鐵甲,兜牟,紅背子劍,緋馬甲。

《皁纛旗》十二,旗一人。

黑漆鐵笠,皁皮人馬甲。

引駕六十二人。

皁帽,紅錦團襖,紅背子、鐵人馬甲,箭,兵械《骨朵》。

輔龍直一百二人。

皂帽,紅背子骨朵,鐵人馬甲。

黃麾前第四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 右武衛大將軍二人,折衝都尉二人,主帥二十人,龍 頭竿一百,揭鼓六,儀鍠斧二十,小㦸二十,弓矢四十, 朱縢絡刀盾二十,槊二十,綠縢絡刀盾二十

黃寶相花衫。餘並如前第一部。

第五部二百七十二人。

除左右驍衛大將軍與都尉服赤豹袍,龍竿以下服銀褐花衫,餘名色並如前第二部。

第六部二百七十二人。

除將軍、都尉服瑞馬袍,龍竿以下服牟花衫,餘名色並如前第三部。

第六節,中道門旗隊一百二十三人,騎,執門旗四十 五,方色龍旗十,步執紅龍門旗六十,麋旗一,簇輦紅 龍旗八,日月旗二,麟旗一,鳳旗一,旗皆一人。

並鐵甲兜牟,紅錦襖,紅背子。馬執者惟紅背子。步執門旗,仍佩劍。

金輅:

皇太后乘之,公主侍坐,故在「《玉輅》之前。」

駕士九十四人。

赤平《巾幘》。緋繡對鳳大袖。緋抹額。赤褲,《鞋襪》。

擊鞭內侍十人。

皂帽紅錦襖,塗金銀束帶。

駕頭下。

御床也

抱駕頭內侍一人。

長腳幞頭,紫羅公服,塗金,銀束帶。

控馬二人。

錦帽錦絡縫寬衫銀大珮腰帶。

《廣武官》十二人,

錦帽白成銀束帶襖

茶酒班執從物十一人,水罐二,香毬二,唾盂一,廝羅 一,手巾一,御椅三人,踏床一。

皁帽,碧錦團襖,紅錦背子,塗金銀束帶。

共百三十人。

「拱聖直」人員二人,長行三十八人。

真珠頭巾,紅錦四䙆襖,塗金銀束帶。

導駕官四十三人:

朝服

從人八十四。

錦帽紫絡縫,寬衫,大珮銀腰帶。

仗劍六人。

皁帽,紅錦團襖,紅錦背子,鐵甲,弓矢器械。

《廣武》把行門八人,殿班把行門三十五人。

服並如仗劍

《玉輅》。

帝后同乘太子陪坐

駕士百二十八人。

服如金輅惟用青色

《千牛將軍》一人,

具裝執長刀於輅右

左右點檢二人。

披金甲

夾輅大將軍二人,陪輅將軍二人。

並朝服

《進輅職掌》二人。

長腳幞頭,紫寬衫,塗金銀腰帶。

教馬官二人。

長腳幞頭,緋抹額,紫寶相花衫,塗金銀腰帶。

部押二人。

皁袍鐵甲,紅錦襖,執《骨朵》。

《挾輅》八人,《控踏路馬》四人。

馬二匹,銅面包尾涼屜,人服如「駕士。」

共一百五十三人。

「《龍翔馬》隊」二十隊,六百二十人,分左右,每隊人員三 人。

皁帽,鐵甲,紅錦襖,紅背子,弓,矢,劍,骨朵甲,馬。

殿侍二十八人。

鐵甲,紅錦背子、弓矢、器械,甲馬。

東第五班金鎗六隊,每隊旗三人,鎗二十五人。

內二十人佩弓矢

共一百六十八人。

並裹鐵兜牟金鎗

銀鎗六隊,每隊旗三人,鎗二十五人。

內二十人佩弓矢

共一百六十八人。

並裹鐵笠銀鎗

東第四班二隊,每隊旗三人,弩二十五人,共五十六 人。

鐵笠兜牟

「神勇」步隊七百人,分左右,作四重,每重人員十

皁帽、紅錦團襖、弓矢器械、骨朵

長行六百六十人。

並鐵兜牟甲

內拱聖《骨朵》直一百六十四人,《拱聖槍》直一百六十 四人

內執子旗者二人,餘執槍。

拱聖弓箭直一百六十六人。

弓矢器械。《執骨朵》。

拱聖弩直一百六十六人。

挾弩。

《廣武骨朵》大劍三百一十人,指揮使五人。

紅錦襖紅背子

都頭五人。

紅襖、紅背子並皁帽、塗金腰帶骨朵

長行,三百人。

內一百人,簇四金鵰錦帽,紫孔雀寬襖,白成銀束帶。骨朵二百人,金鍍銀花朱紅笠,緋對鳳寬襖、銀帶,執銀花大劍。

導駕官四十二員,從者八十四人。

服已見前

青龍、白虎隊五十二人:果毅都尉二人,青龍旗一,《白 虎旗》一,旗五人,弩六人,弓矢十四,槊二十。

服已見前

第七節中道,駕后輔龍直等二十一人,拍板一篳,篥 十五,笛十四人,員一人。

長行三十人,「樂器自備,並皁帽、紅錦襖、塗金束帶,並馬人員執骨朵。」

扇筤二十五人,執筤官一人,控馬二人。

服並如前例

紅龍扇二。

長腳幞頭紫公服,塗金,銀束帶。

《廣武》二十人。

錦帽繡寬襖白成銀束帶,紫對鳳十領,緋對鳳十領。

《七寶輦》轝士四十二人,什將人員十六人。

皁帽紅錦團襖

長行二十六人。

盤裹幞頭,紅錦四䙆襖,塗金束帶。

持鈒隊五十人,旅師二人。

服如都尉

「重輪旗」二,旗五人。

服同前例

紅羅大傘二,大雉扇八。小雉扇八。紅羅繡華蓋一。

武弁緋寶相花衫,革帶褲,錦騰蛇。

朱團扇八:

黃寶相花衫

真武幢一。

皁寶相花衫

《睥睨》八。

緋寶相花大袖

麾一,幢一。

紫寶相花衫,「銀褐抹帶。」

後部鼓吹三百三十七人,鼓吹丞二人,典士四人,部 轄指揮使一人,主帥十八人,金鉦、掆鼓各三,羽葆鼓 十二,歌二十四,拱辰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 節鼓二,鐃鼓十二,歌十六,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橫 吹一百二十。

青苣紋袍、抹額、抹帶。餘並與前同。

金吾牙門第三門,牙門旗四,旗三人,監門校尉六人。

服執同第一門

黃麾後第一部二百七十二人,第二部二百七十二 人,第三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衛大將軍、折衝 都尉;《龍頭竿》」以下名色,並如前三部。

第八節,中道。後部鼓吹第二百二十人,笛二十四,簫 二十四,篳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篳篥二十四。

服並如前

屬車八,牛二十四,駕士八十人。

武弁、緋繡雲鶴大袖,銀褐抹帶,大口褲。

《黃鉞車》,赤馬二,駕士十五人。

武弁,緋對鵝大袖,銀褐抹帶,大口褲。

豹尾車,赤馬二,駕士十五人。

武弁、緋立豹大袖,銀褐抹帶,大口褲。

元武隊六十一人,金吾折衝都尉一人。

平巾幘,紫辟邪袍,革帶,褲螣蛇,橫刀,弓矢。

䂍槊二。

平巾幘,緋寶相花衫,革大帶。

仙童旗一,《元武》旗一,《螣蛇》旗一,《神龜》旗一,旗五人。

服執如前例

槊十九,弓矢十五,弩四。

平巾幘,緋寶相花衫,革帶、褲。

黃麾後第四部二百七十二人,第五部二百七十二 人,第六部二百七十二人,攝官名數、服色並如前。第 四、第五、第六部,絳引幡二十,執者六十人。

並武弁、緋繡寶相花衫、銀褐抹帶、大口褲。

諸從駕官並於仗後陪從,朝服不足者公服。

凡應乘馬者,並同宋制。

考證

正隆元年更定殿下衛士之制 编辑

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金史儀衛志》:「初,國制,凡 朔朢常朝日,殿下列衛士,簾下置甲兵。正隆元年,海 陵去甲兵,惟存錦衣弩手百人,分立兩階。其儀:都副 點檢公服偏帶,常朝則展紫,左右衛將軍、宿直將軍 展紫金束帶,各執玉水晶及金飾骨朵。左右親衛盤 裹紫襖塗金束帶。骨朵佩兵械供御。弩手傘子百人, 並」金花交腳幞頭、塗金銅鈒襯花束帶、骨朵。左右班 執儀物內侍二十人,展紫塗金束帶。朝參日,弩手傘 子直於殿門外,兩面排立。司辰報時畢,皇帝御殿坐, 鳴鞭,閤門報班齊,執擎儀物內侍分降殿階,南向立。 點檢司起居弩手傘子,於殿門外北面,山呼聲喏訖, 即於殿門外東西相向排立。都點檢以次三員升殿。 都點檢在東近南,左副又少南,右副在西,東向對立, 左右衛將軍在殿下東西對立,省臣隨班起居畢,左 右司侍郎從宰執奏事,殿中侍御史隨班起居畢,東 西對立於左右衛將軍之北,少前。修起居注分殿陛 東西對立於殿欄外副階下,以俟奏事畢,皇帝還閤, 侍衛者乃退。

世宗大定三年祫享用黃麾仗三千人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駕鹵簿,「世宗 大定三年,祫享用黃麾仗三千人,分四節。」

第一節無縣令、府牧,即用黃麾前三部,次前部鼓吹, 次金吾牙門旗,次《駕頭》,次引駕龍墀隊,次《天王》《十二 辰》等旗。

第二節黃麾第四、第五部,次「《君王萬歲》日月旗。」次御 馬,內增控馬司圍、挾馬司圍各一十六人。次《日月合 璧》《五星連珠》等旗。次八寶,內增執黑杖傳喝一十八 人,在香案前。次七寶輦。

第三節黃麾後第一、第二部,次《玉輅》,次《栲栳》隊,次導 駕門仗官。

第四節黃麾後第三、第四、第五部,次《金輅》,次牙門旗, 次後部鼓吹。

大定六年,定黃麾仗之數,詔以軍士易之。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定六年九月, 西京還都,用黃麾仗二千五百四十二人。」

攝官在內

騎七百六十二匹,分四節。

第一節攝官五十四人,執擎三百二人,樂工一百七 十人。

第二節攝官三十二人,執擎三百七十六人。

第三,節仗。內攝官四十四人,導駕官四十二人,門仗 官一百人,玉輅、青馬八,駕士一百四十人,護駕栲栳 隊五百人,執擎二百四十二人。

第四節攝官五十人,金輅赤馬八,駕士九十四人,控 鶴二十二人,樂工八十四人,執擎二百九十人。 是歲,上還自西京,有司備儀仗,皇太子乘金輅。上擬 其非禮,以問禮官,無能知者。上怒,皆責降之。明年,將 冊皇太子,宰臣奏當備儀仗告廟。上曰:「前朕受尊號 謁謝,但令朕用宋真宗故事,朝服乘馬,於禮甚輕。今 皇太子乃用備禮,何耶?」丞相良弼謝,上徐曰:「此文臣 因循不加意爾。」先是,凡行幸皆役民執仗,是後詔以 軍士易之。

大定七年,詔減立仗人數。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凡遇大禮大朝 會,則有內外立仗。」海陵時俱用三千人。世宗大定七 年,上冊寶,頗損其數,且以天德、貞元不設車輅,遂并 去之。是後或減至二千,或一千,或八百,或六百人。 大定八年,定皇太子親王百官儀從。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定八年正月, 冊皇太子于大安殿,用黃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 人;奉表於仁政殿,用黃麾細仗一千四百二人。二十 七年冊皇太孫亦如之。」

大定八年,黃麾半仗攝官一百七十五人,擎執二千 八十一人,編排職掌九人。

殿庭內仗。

以中心東西相向一重,并面北旗幟為中道。

左行,自北西向,排列黃麾幡一首,執者三人,碧襴官 一,大雉扇二,碧襴官一,中雉扇六,碧襴官一,小雉扇 六,碧襴官一,朱團扇六,碧襴官一,睥睨四,碧襴官一, 紅大傘一,碧襴官一,紫方傘二,碧襴官一,華蓋一。右 行東向列者並同。

面北:第一行,牙門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留中道; 第二行,監門校尉十二,分左右;第三行,長壽幢一,押 旗大將軍一居中;次東,五方龍旗十五;次西,五方鳳 旗十五。第四行,自內而東,青龍旗五,紅龍旗二十;自 內而西,青龍旗五,紅龍旗二十;第五行同上。又「《君王 萬歲》旗一」,五人居中;日旗一,五人在左;月旗一,五人 在右,第六行。自內而東,「天下太平旗」、苣紋旗、日月合 璧旗、苣紋旗、青龍旗、赤龍旗、河瀆旗、江瀆旗各一,旗 五人,排仗通直官一,排仗大將一,未、午、巳、辰、卯、寅旗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內而西,祥雲旗、五 星連珠旗、祥雲旗、黃龍旗、白龍旗、黑龍旗、淮瀆旗、濟 瀆旗各一,旗五人,通直官一,大將一,申、酉、戌、亥、子、丑 旗各一,緋天王旗、皁天王旗各一,第七行,自內而東, 孔雀旗一,五人;蒼烏旗、兕旗、犛牛旗、騼䮷旗、赤熊旗、 白狼旗、金鸚鵡旗、馴犀旗、《角𧤗》旗、鵔鸃旗、《騶牙》旗、野 馬旗、瑞麥旗、甘露旗各一,旗五人。自內而西者同 外仗。

在門外

左邊,西向。自北排列第一部:第一行,侍御史、大將軍、 折衝都尉各一,主帥三;第二行,絳引幡五,首十五人, 龍頭竿四,弓矢五,揭鼓二,龍頭竿四,儀鍠斧五,龍頭 竿四,朱刀盾五,龍頭竿四,綠刀盾五,龍頭竿四,小戟 五。第三行,與第一行同,第四行,與第二行同。第二部, 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以次而南,各為前後四行。其 名數與第一部同,惟無絳引幡。右五部東向排列,色 數皆同左第五行。從北每大旗一,均用小紅龍旗二 間之。角宿旗一,三人均用二;亢宿旗一,三人均用二; 氐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房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心宿 旗一,三人均用二;尾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箕宿旗一, 三人均用二;斗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牛宿旗一、三人, 均用二。女宿旗一、三人。龍旗并黃排襴旗各一,《虛宿》 旗一、三人,紅、黃排襴旗二,《危宿》旗一,三人,紅、紫排襴 旗二,室宿旗一,三人,黃、紫排襴旗二,壁宿旗一,三人, 紅、黃排襴旗二,重輪旗一,三人,紅、紫排襴旗二,左攝 提旗一、三人,黃、紫排襴旗二,青龍旗一、三人,紅、黃排 襴旗二,《木星》旗一,三人,紅、紫排襴旗二;《火星》旗一,三 人,黃、紫排襴旗二;土星旗一,三人,紅、黃排襴旗二;金 星旗一,三人,紅、紫排襴旗二;水星旗一,三人,吏兵并 紫排襴旗各一。北岳旗一,三人,吏兵并龍君旗各一。 東岳旗一,三人,龍君并黃熊旗各一。中岳旗一,三人, 黃熊并赤豹旗各一;西岳旗一,三人,赤豹并力士旗 各一。《南岳》旗一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朱雀旗一、 三人,虎君并天馬旗各一。右第五行,從北奎旗一、三 人,《婁》旗一、三人,《胃》旗一、三人,《昴》旗一、三人,《畢》旗一、三 人,《觜》旗一、三人,《參》旗一、三人,并旗一、三人,《鬼》旗一三 人。皆均用二旗如前。柳宿旗一、三人,紅龍并黃排襴 旗各一,星宿旗一、三人,紅黃排襴旗二,張宿旗一,三 人,紅紫排襴旗二,翼宿旗一,三人,紫黃排襴旗二,軫 宿旗一,三人,紅黃排襴旗二,重輪旗一,三人,紅紫排 襴旗二,右攝提旗一,三人,紫黃排襴旗二,白虎旗一, 三人,紅黃排襴旗二;東方神旗一,三人,紅紫排襴旗 二,南方神旗一,三人,黃、紫排襴旗二,中央神旗一,三 人,紅龍排襴旗二;西方神旗一,三人,紅、紫排襴旗二; 北方神旗一,三人,力士并紫排襴旗各一;風伯旗一, 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雨師旗一,三人,虎君并黃 熊旗二;《雷公》旗一,三人,黃熊并赤豹旗二;《電母》旗一, 三人,赤豹并吏兵旗二;《北斗》旗一,三人,吏兵并龍君 旗二;《元武》旗一,三人,龍君并天馬旗二,三人。執一旗 者重立二人各執小旗者亦重立。

「殿門外」仗亦從北,留中道。飛麟旗、駃騠旗、鸞旗、麟旗、 馴象旗各二,共十人,從中分列,為第一重,鶡雞旗、貔 旗、玉馬旗、三角獸旗、黃鹿旗各二,共十人。次外分別, 為第二重。其次第一部都尉三員,第二部至第五部, 俱二員,為第三重。又其次五部,各刀盾二十,為第四 重。又其次五部,各弓矢二十,為第五重,左右同。 黃麾細仗,攝官八十八人,擎執一千三百五人,編排 職掌九人。

內仗,中道左一行,自北西向,排列黃麾幡一首,執者 三人。大雉扇六、中雉扇六、小雉扇六、朱團扇六,睥睨 四,紅大傘一,紫方傘二、華蓋一。凡傘扇之上,皆有碧 襴官一。右行東向,排次同。

面北:第一行,長壽幢一,居中;牙門旗八,共二十四人, 分左右;第二行,《君王萬歲旗》五人居中;日旗五人,監 門校尉五人在左;月旗五人,監門校尉五人在右;第 三行,五方龍旗十五在左,五方鳳旗十五在右;第四 行,紅龍旗三十四;第五行,紅龍旗三十四,皆分左右; 第六行,自內而東,《太平》《苣紋》《合璧》《苣紋》、赤龍、青龍旗 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將一人。未、午、巳、辰、卯、寅旗 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內而西,祥雲、《連珠》 《祥雲》《黃龍》《白龍》、黑龍旗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將 一人。申、酉、戌、亥、子、丑旗各一;緋天王旗、皂天王旗各 一。第七行:自內而東,河瀆、江瀆,兕赤熊、馴犀、角端鵔、 鸃、《綱子》旗各一,旗五人。自內而西,淮瀆濟瀆,兕赤熊, 馴犀角端。鸃、《綱子》旗各一,旗五人。 外仗左邊,西向。自北排列。第一行,五部:侍御史、大將 軍、折衝都尉各一,主帥各二;第二行,第一部,絳引幡 五,首十五人:龍頭竿四,弓矢五,揭鼓二,儀鍠斧五,龍 頭竿四,弓矢五,朱刀盾五,綠刀盾五;龍頭竿四,儀鍠 斧五,朱刀盾五,綠刀盾五,龍頭竿四,小戟五,龍頭竿 四,小戟五。第二部至五部無絳引幡,餘色並同,以次相接而南。右五部東向亦如之。左第三行,從北,角、亢、 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旗各一,旗三人。次重 輪,左攝提、青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北、東、 中、南、西岳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襴四,黃排襴四,紅 排襴四,吏兵旗二,天馬旗一。右第三行,從北,奎、婁、胃、 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旗各一,旗三人。次重輪 右攝提、白虎旗各一,東、南、中、西、北方神旗各一,風伯、 雨師、雷公、電母、北斗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襴四,黃 排襴四,紅排襴四,吏兵旗二,天馬旗一。

行仗。天子非祀享、巡幸、遠出,則用常行儀衛。弩手二 百人,軍使五人,控鶴二百人,首領四人,俱服紅地藏 根牡丹錦襖、金鳳花交腳幞頭,塗金銀束帶。控鶴或 皂帽、碧襖,各執金鍍銀蒜瓣骨朵。長行四百人,拳腳 幞頭、紅錦四䙆襖、塗金束帶。二人,紫衫,前導,無執物, 餘執列系骨朵七十八,瓜八十八,鐙三十四,在控鶴 前。金吾仗八十,金花大劍六十,俱垂紅絨結子。儀鍠 斧五十八,在控鶴後。其常朝御殿、郊廟、臨幸,凡步輦 出入,則有近侍導從。執金鍍銀骨朵者二人,左右扇 十人,拂子四人,香盒二人,香毬二人,節二人,幢二人, 盂一人,唾壺一人,淨巾一人,鐁鑼一人,水罐一人,交 椅一人,斧一人。皇帝出閤,則分立閤門之外,導引至 殿。皇帝升座、則降階以俟。入閤、然後放仗。

皇太子鹵簿,受冊寶、謝廟,凡大禮、大朝會則用之。有 司奏「當用唐、宋儀禮。」詔止用千人。中道清游隊二十 四人:折衝都尉一人,白澤旗一,五人;弩四、弓六、槊八。

並騎

清道直盪隊一十八人,折衝都尉二人,槊四,弓矢十 二。

並騎

誕馬四,八人。正直旗隊三十三人:果毅都尉一人,重 輪旗一,馴犀旗二,野馬旗一,馴象旗二,旗各五人。

並騎

細引隊一十四人,果毅都尉二人,弓矢六,槊六。

槊,與弓矢相間,並騎。

前部鼓吹九十八人:

並騎

府史二人,金鉦、掆鼓各二,大鼓十二,長鳴八,鐃鼓二, 簫六,笳六,帥兵官二,節鼓二,小鼓十二,中鳴八,桃皮 篳篥四,歌四,拱宸管六,篳篥六,大橫吹十二,羽葆鼓 二,帥兵官二。繖扇八,梅紅傘二,大雉扇四,中雉扇二, 小輿一十八人,導引官一十二人,中允二人,諭德二 人,庶子二人,詹事二人,太師一人,太傅一人,太保一 人,少師,一人。在「《金輅》後。」

並騎

親勳翊衛圍子隊七十四人,郎將二人,儀刀七十二。

並騎

金輅七十三人,三衛隊一十八人。

執儀刀

厭角隊六十二人,郎將一人,《祥雲旗》一,五人,弩三,弓 矢七,槊十五。

並騎

又郎將一人,《祥雲旗》一,五人弩三,弓矢七,槊十五。

並騎

朱團扇一十六人,「司禦率府校尉四人。」

朱團扇三,紫曲蓋三,大角一十八,後部鼓吹五十四 人:

並騎

管轄指揮一人。金鉦、掆鼓各一,鐃鼓二,簫六,歌六,篳 篥六,節鼓一,主帥二人。笛六,笳四,拱宸管六,小橫吹 十,主帥二人,後拒隊四十六人,果毅都尉一人。

三角獸旗一,五人,弩四,弓矢十六,槊二十。外仗左行 二百四人,牙門十六人。

並騎

牙門旗一,三人,監門校尉三人,郎將一人,班劍九,前 第一隊二十七人,司禦率府一人,果毅都尉一人,折 衝都尉一人,主帥一人。

並騎

絳引幡三,首,九人,麟頭竿二,儀鍠斧二,弓矢二,麟頭 竿二,儀鍠斧二,朱刀盾二,小戟二。第二、第三、第四、第 五隊,各一十四人。

與第一部《麟頭竿》已下同。

後第一隊四十七人:牙門旗一,三人,監門校尉三人, 果毅都尉一人,主帥一人,絳引幡三,九人,鶡雞旗一, 五人,槊四,弩三,槊四、弓矢三,槊四、弓矢三,朱刀盾二, 小戟二。

並騎

後第二隊二十九人:果毅都尉一人,掆子旗一,五人, 槊五、弩三、槊五、弓矢三,槊三弓矢四。

並騎

後第三隊二十九人:果毅都尉一人,黃鹿旗一,五人,

槊五、弩三、槊五、弓矢三,槊三弓矢四。

並騎

右行二百四人,排列同。

太子常行儀衛,導從六十二人,傘子二人,並服梅紅 繡羅雙盤鳳襖,金花幞頭,塗金銀束帶。凡從物鐁鑼、 唾盂、水罐等事,並用銀金飾。傘用梅紅羅坐麒麟金 浮圖。椅用金鍍銀圈雙戲麒麟,椅背紅絨絛結。殿庭 與宴𧝋用繡羅間金盤鳳,卓衣則用繡羅獨角間金 盤獸。東宮視事,朱髹飾椅,塗金銀獸㘅,紅絨絛結。明 金團花。椅背案衣,則用素羅,色皆梅紅蒙帕,踏腳同。 親王。傔從。引接十人,皁衫盤裹束帶,乘馬。牽攏官五 十人,首領紫羅襖、素幞頭,執銀裹牙杖,傘子紫羅團 答繡芙蓉襖,間金花交腳幞頭。餘人紫羅四䙆繡芙 蓉襖,兩邊黃絹儀襴,並用金鍍銀束帶,幞頭同。邀喝 四人,傘用青表紫裡、金鍍銀浮圖。椅用銀裹。圈背;水 罐、鐁鑼、唾盂並用銀。「郡王牽攏官三十人,未出宮者 二十人。國公牽攏官二十人,未出宮者十四人。郡王 引接六人,國公四人,未出宮者各減半人。」從儀物並 依一品職事官制。

《百官儀》從,正一品,三公、三師,尚書令,朱衣,直省各十 人。

三公稱直府

牽攏官各六十人,並服紫衫帽、銀偏帶,內執「藤棒三 對,骨朵三對,牙杖三對,簇馬六人,傘子二人,交椅、水 罐、鐁鑼、盂子、唾盌等事」,以次執之。服皁衫帽,塗金銅 束帶。

後凡執色人並同

「邀喝四人」,傘用青羅紫裡,銀浮圖。

從一品:尚書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帥,樞密使,直 省同。

樞密稱「直院」 ,以班祗人充。

牽攏官五十人,邀喝四人,判太宗正引接十人,牽攏 官四十人,大興尹面前兩對,餘並同。以上交椅並用 銀裹圈背,紫絲絛結。

正二品:東宮三師,左右副元帥,尚書左右丞,直省八 人,牽攏官四十人,邀喝二人,傘用朱浮圖。

從二品: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御史大夫,直省同。

御史臺稱「通引」 ,以儤使班祗人充。

牽攏官三十六人,邀喝數同。

正三品。東宮三少,元帥,左右監軍,殿前都點檢,六部 尚書,諸京留守,宣徽、勸農使,翰林學士承旨等官,凡 同品者,各引接六人,牽攏官二十人。以上交椅並用 直背銀間妝青絲絛結。諸京都轉運使,招討使,諸路 提刑使,諸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及留守牽攏官 五十人,外任統軍使,都運、招討使、副使,諸府尹兼總 管牽攏官四十五人,公使,七十人。

從三品。元帥左右都監,勸農副使、殿前副都點檢及 御史中丞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六人,牽攏官一十 八人,內中丞引從則給緋衫。外任運使、節度使,牽攏 官四十人。諸節鎮、諸部族節度同公使,上鎮七十人, 中鎮六十五人,下鎮六十人。以上外任官人從服色 除諸招討、總管、部族節度郡牧使自來無射糧軍人 力者並仍舊外,留守、統軍總管、都運、招討府尹、轉運、 節度使人力亦仍舊,其數雖多,俱不得過四十人,並 服紫衫、銀帶、銀裹圈背交椅、銀水罐、鐁鑼盂盌、牙杖 內銀裹骨朵大劍各兩對,及邀喝,唯運使無骨朵大 劍。

正四品。左右諫議大夫,國子祭酒、六部侍郎等官,凡 同品者,各引接八人,本破十二人,外任留守同,統軍 都監、提刑副使,各牽攏官三十人。

從四品:殿前左右衛將軍,諸猛安千戶,親王府尉,諸 京同知、轉運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四人,本破十二 人,外任牽攏官三十五人,公使上防禦六十人,中防 禦五十五人,下防禦五十人。

正五品。尚書左右司郎中、翰林待制、太常少卿等官, 凡同品者,各本破八人,外任牽攏官三十人。公使,上 州五十人,中州四十五人,下州四十人。凡防禦刺史、 知軍并京府統軍司節鎮佐貳等官,人從並服紫衫、 角束帶,直背銀交椅、鐁鑼、盂子、唾盌、牙杖,傘用青表 碧裡青浮圖。防禦刺史、知軍仍用銀裹骨朵,大劍一 對,邀喝。唯隨路副統軍則不邀喝。

從五品:六部郎中、侍御史、大理少府等官,凡同品者 本破七人,侍御引從,則給緋衫,外任本破十人以上 職事官,並許張蓋。

正六品。尚書左右司員外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六人, 外任本破九人。

從六品。尚書六部員外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五人,外 任本破九人

正七品殿中侍御史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四人,外任 本破七人,「縣令、公使十人,都軍公使六人從七品應奉翰林文字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四人,外 任本破六人,「縣令、公使十人。」

正八品:大理評事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二人,外任本 破六人。

從八品:大常、太祝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二人,外任本 破五人。

正九品:御藥都監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一人,外任本 破三人。

從九品:隨殿位承應、同監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一人, 外任本破一人

尚書省、樞密院令、譯史、通事,六部御史臺及統軍司 通事、誥院令史、國史院書寫等職,各設本破一人。以 上職官,人力從物,不得僭越。其外任官人,從服執,以 本處公用或贓罰錢置。

凡內外官,自親王以下傔從,各有名數差等,而朱衣 直省,不與其賤者。一曰「引接」,亦曰「引從」,內官從四品 以上設之;二曰「牽攏官」,內外正五品以上設之;三曰 「本破」,內外正四品以下設之;四曰「公使」,外官正三品 以下設之;五曰「從己」人力,外官正三品,京都留守、大 興府尹以下等官設之。《本破》如牽攏之職,公使從公 家之事,從己執私家之役者也。五等皆以射糧軍充, 其軍,非驗物力以事攻討,特招募民年十七以上、三 十以下,魁偉壯健者收刺,以資糧給之,故曰「射糧。」其 首領則有將節、承局、什將等名,而皆統於隨路都兵 馬總管府焉。金之所以禮臣下,足任使者,其亦先代 之遺法歟?

外任官從己人力:諸京留守,大興府尹,五十人;統軍, 都轉運,招討、按察使,諸路兵馬都總管,四十五人;轉 運,節度使,四十人 ;提控諸群牧,防禦使,三十五人。

外任親王傅同知留守副統軍按察副使,諸州刺

史,知軍事,三十人。 同知都轉運使事,副招討,副留 守,同知,府尹兼總管,提舉漕運司,諸五品鹽使,二十 五人。 都轉運副使,按察司僉事,少尹,副總管,同知 轉運節度使事,二十人。 京都兵馬都指揮使,一十 八人 ;轉運節度副使,十七人 ;兵馬都鈐轄,十五 人。 親王府尉,諸京留守總判官,同知防禦使事,十 三人。 警巡使,兵馬副都指揮同提舉。漕運司,正六 品;鹽副使,從六品;酒麴鹽稅使,同知州,軍事,一十人。

統軍都轉運司,「京府總管」 ,散府等判官,京推官,《九》

人。 親王府司馬,招討判官,赤劇縣令,提舉上京皇 城兵馬鈐轄,正七品。酒麴鹽稅副使,都轉運判官,府 推官,節度觀察判官,八人。 京縣次劇縣令,都巡檢 使,正將,府軍都指揮使,七人。 司屬令,親王府文字, 招討司勘事官,諸縣令,警巡副使,知城堡寨鎮,從七 品。鹽判,同提舉上京皇城節鎮軍都指揮使,都巡河 同七品。酒使,防禦判官六人, 市令,錄事,赤、劇縣丞, 副都巡檢使,副將,都巡檢,州軍判官五人。 「統軍司 知事,親王府記室參軍同屬丞,正八品。酒使副,京縣 次劇縣丞,諸司使四人。」 大興府招討按察司知事, 京府運司,節鎮司獄,管勾,河橋關度譏察官,從八品。 鹽判官,漕運司勾當官,警巡判官,諸縣丞,市丞,司候 主簿,錄事司判官,縣尉,副都巡檢,諸巡檢,巡河官,正 九品。酒使,諸司副使三人。 「鹽場管勾,防刺以下司 獄,部隊將,同管勾。河橋副,譏察,司候,判官,教授,統軍 按察司知法,軍轄諸司都監,節鎮以上知法二人。 鹽場同管勾,防刺以下知法諸司同監。」統軍按察司 書史,統軍司譯書,通事一人。

婆速公使從己人力於附近東京《澄州》招募漢人百 姓投充。

謂「非《猛安謀克》所管者。」

合懶恤品、胡里改、蒲與路,並於各管猛安謀克所管 上中戶內輪差。驅丁依射糧軍例支給錢糧,周年一 易。部羅火、土魯渾、扎石合亦同。其諸糺及群牧官員, 若猛安謀克應差本管戶民充人力者,並上中戶輪 當。

諸內外官有兼職,各應得人從者,從多給餘,各驗品 類差。 諸親王引接引從,在都兵馬司差公主隨朝 者從守部本。破內差外路者,并所在州府就差。 諸 王府引從,相府牽攏官引接,周年替代,自餘十月滿 代,並以射糧軍充。 諸隨朝六品以下職官并諸局 承應者,願令從己輸庸者聽,仍具姓名申部,本處官 司周年「內不得占使。」 諸職官之任以理去官者,接 送人力於從己人內給半,取接者皆於所在官司出 給印券差取,送還者須到本所給券發還,如無驗者 權閣支請,候會問別無逃亡將帶,然後放支。 諸致 仕官職俱至三品者,從己人力於願往處給半,不得 輸庸,身故應送還者又減半給之,若年未六十而「致 仕及罷去者,則不給。」

大定十一年,定南郊儀仗之制。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定十一年,將 有事於南郊,朝享太廟。右丞石琚奏其禮,上曰:「前朝漢人祭天,惟務整肅儀仗,此自奉耳,非敬天也。朕謂 祭天在誠,不在儀仗之盛也。其減半用之。」於是遂增 損黃麾仗為大駕鹵簿,凡用七千人。

攝官在內

分八節。

第一節第一引七十人「縣令」,第二引二百六十四人 「府牧」,第三引二百二十九人「御史大夫」,名色與《府牧》 同,頗損其數,而增行止旗一。

第二節。金吾皁纛旗一十二人,朱雀隊三十四人,《指 南》《記里》鼓車皆五十二人,鸞旗車一十八人,前部鼓 吹一百二十九人,《清游》隊七十二人,內《白澤旗》二,旗 五人。

綠具裝冠,綠皮甲,勒皮,錦臂鞲,橫刀引夾加弓矢,綠皮馬甲,包尾全。

「折衝都尉」二人。

黑平巾幘,紫繡辟邪袍,革帶,銀褐大口褲,錦《螣蛇》,橫刀,弓矢。

弩六,弓矢二十四,槊三十。

並錦帽。青繡寶相花衫,革帶。銀褐大口褲。

佽飛隊四十八人。內果毅都尉二。

黑平巾幘,紫繡飛麟袍,革帶,銀褐大口褲,錦螣蛇,佩橫刀弓矢。

虞候佽飛三十人。

鐵甲,兜牟,橫刀弓矢,黑,馬甲全。

鐵甲佽飛一十六人。

服執如上

前部馬隊:第一隊六十四人,第二、第三隊皆六十人, 第四、第五隊皆五十八人,殳叉仗五十四人,內帥兵 官二人。

黑平巾幘,緋寶相花衫,革帶,銀褐大口褲,執儀刀。

殳二十六,叉二十六。

五色寶相花衫,抹額,抹帶、行縢鞋襪。

《行止》旗一。

緋繡寶相花衫、抹額。銀褐抹帶。大口褲。

第三節,前部鼓吹第二,三百六十九人,前部甲隊第 一至第五隊皆四十二人,衙門旗二十人,黃麾前第 一部一百五十人,第二部一百二十人,殳叉仗五十 八人,行止旗一。

第四節,黃麾幡三人,六軍儀仗二百二十六人,御馬 三十三人,黃麾前第三至第五部,皆一百二十人,青 龍、白虎隊五十二人,殳叉仗五十六人,行止旗一。 第五節八寶二百三十二人,平頭輦三十人,七寶輦 四十二人,班劍、儀刀隊二百人,內將軍二人,折衝都 尉二人。

平巾幘,緋辟邪袍,革帶,銀褐,大口褲,錦螣蛇,執儀刀。

班劍、儀刀各九十八。

並平巾幘,緋繡寶相花衫,革帶,銀褐大口褲,錦螣蛇,執儀刀。

驍衛、翊衛隊六十人,內供奉郎將二員。

黑平巾幘,緋繡瑞馬袍,革帶,銀褐大口褲,執儀刀。

鳳旗二,各五人。

服執如前

弩、弓矢、槊皆一十六。

服如班劍儀刀

夾轂隊。第一隊九十二人,內折衝都尉二人。

平巾幘,緋繡飛麟袍,革帶,銀褐大口褲,執儀刀。

寶符旗二,各五人,朱鍪、甲、刀、盾八十。

朱甲,錦臂鞲,行縢鞋襪。

第二隊八十二人,內果毅都尉二人:

白澤袍

飛黃旗二,各五人,銀褐鍪甲、刀盾七十;第三隊八十 二人,內果毅都尉二人。

赤豹袍

吉利旗二,各五人,皁鍪甲、刀盾七十殳,叉仗五十六 人,《行止》旗一。

第六節。馬步門旗隊一百人,駕頭一十五人,廣武官 茶酒班執從物者二十三人,御龍直四十人。

紅錦團襖鍍金束帶

內人員二。

皁帽三十八人,真珠頭巾。

玉輅一百五十一人。栲栳隊五百人。內金槍隊一百 二十六人,分左右人員。十八

並鐵甲,皁帽,紅錦背子,執小旗,馬甲,紅錦包尾。

長行一百八人。

鐵甲兜牟,紅錦背子,錦臂鞲,甲馬,紅錦包尾,執金槍。

銀槍隊一百二十六人,人員十八,長行一百八人。

服並如上銀槍

弓箭直步隊一百二十四人,人員四

鐵甲,皁帽,紅錦團花戰袍,弓矢,執銀骨朵,馬甲,全。

長行一百二十人。

鐵笠,紅錦,團花,戰袍,鐵甲,弓矢,《骨朵》。

骨朵直步隊一百二十四人,人員四,長行一百二十 人。

服甲同上無弓矢

金吾牙門旗二十人,黃麾後第一部一百五十人,第 二部一百二十人,殳叉仗五十二人,行止旗一, 第七節扇筤二十五人,金輅九十四人,《大安輦》一百 八十一人,內尚輦奉御二人,殿中少監二人,奉職官 二人。

並公服

令史四人,書令史四人。

七人,烏介幘,緋四䙆素衫,銀褐抹帶、大口褲,皁靴。一人長腳幞頭,紫羅公服,角帶,皁靴。

掌輦四人。

武牟黃繡寶相花衫,銀褐抹帶,大口褲

《人員》《十二》

皁帽、紅錦團襖、銅束帶。內指揮使一人,執銀骨朵。

舁士一百五十一人。

服同掌輦

御馬三十三人,持鈒隊三十九人,後部鼓吹一百六 十人,黃麾後第三至第五部,皆一百二十人,後步甲 隊第一至第二隊皆四十二人,殳叉仗五十六人,行 止旗一。

第八節。後部鼓吹第二,一百四十人,象、輅、革車、木輅 皆五十人,《進賢》車二十六人,豹尾車一十八人,屬車 八十人,《元武隊》六十一人。後步甲隊第三至第五隊 皆四十二人,金吾牙門旗二十人。後部馬隊,第一隊 七十六人,第二隊六十四人,第三隊六十人,殳叉仗 六十人,行止旗一。

後分行旗《止旗》為二。

以上名數與《黃麾》同者,不重述。

章宗明昌五年定省方還京之儀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章宗明昌五年 六月,尚書省奏,「大定六年,世宗自西京還都,採宋省 方還京之儀,用黃麾仗二千人,及金玉輅栲栳隊甲 騎五百人,導駕官四十二員,自後遂不復用。今車駕 幸景明宮,還都之日,宜依用之。」制可。

承安元年詔定郊祀儀仗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承安元年,省臣 奏,南郊大禮,大駕鹵簿,當用人二萬一千二百一十 八,馬八千一百九十八。世宗親行郊祀,仗用七千人, 今擬大定制外,量添甲卒三百,栲栳隊執撾人二百 四十八,通七千五百四十八人,仍分八節。」從之。

泰和六年定祫享儀仗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泰和六年,上欲 親行祫享,命有司計其役費。尚書省奏「當用仗三千 五百人,錢一萬餘貫,馬八百六十五匹,舊例馬皆借 取於民,親軍班祗皆自備從事。今軍旅方興,官馬以 備緩急,不可借用,民亦不可重擾,宜令有司攝事。」上 詔再議之。

泰和八年,禘於太廟,用麾仗三千人。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八年四月,禘於 太廟。依元年例。用黃麾仗三千人,屯門仗五百人。」

宣宗貞祐四年太廟成不用鹵簿儀仗 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紀》:宣宗貞祐四年五月癸丑朔,禮官 言,「太廟既成,行都禮雖簡約,惟以親行祔享為敬,請 權不用鹵簿儀仗。」從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