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74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四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錄

 車輿部彙考九

  本草綱目車脂釋名 氣味 主治 車轍水主治 車輦土主治

  三才圖會五輅圖考 大輅圖考 重翟車圖考 車制圖考 輅托轅圖考 輿

  輅飾圖考 蹲龍圖考 虎首承轅圖考 輈圖考 大車圖考 指南車圖考 下澤車圖

  考 安車圖考 籃輿圖考 肩輿圖考 大轎圖考 旂鈴圖考

  天工開物車 合掛大車圖 雙縋獨轅車圖 南方獨推車圖

  漳州府志

 車輿部總論

  文獻通考陳祥道禮書 程氏演繁露

考工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車輿部彙考九

编辑

《本草綱目》

编辑

《車脂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轂即軸也,轄即缸也,乃裹軸頭之鐵也。頻 塗以油,則滑而不濇。《史記》:「齊人嘲淳于髡為『炙轂輠』」, 即此。今云油滑是矣。

氣味

编辑

辛無毒。

主治

编辑

《開寶》曰:「卒心痛,中惡氣,以熱酒服之。中風發狂,取膏 如雞子大,熱醋攪消服。又主婦人妬乳,乳癰,取汁熬 熱塗之,併和熱酒服。」李時珍曰:「治霍亂中蠱,妊娠諸 腹痛,催生,定驚,除瘧,消腫毒諸瘡。」

車轍水主治

编辑

車轍中水。五月五日洗瀝。瘍風即除。

車輦土主治

编辑

車輦土,主惡瘡,出黃水,并小兒初生無皮,因受胎未 得土氣,取此研傳三日即好。

《三才圖會》
凡戰車圖已見戎政典此不具載

编辑

玉輅圖

玉輅圖

金輅圖

金輅圖

象輅圖

象輅圖

革輅圖

革輅圖

木輅圖

木輅圖

五輅圖考

编辑

玉輅,青質,玉飾諸末;金輅,赤質,金飾諸末;象輅,黃質, 象飾諸末;革輅,白質,鞔以革;木輅黑質,漆之無飾。《周 官》:典輅掌王之五路,大賓客,則出路。」然則國有大朝 會而陳車輅者,自周而已然矣。漢每大朝會,必陳乘 輿法物,車輦於庭,謂之充庭車。唐天子鸞輅五等,屬 車十二乘,行幸則分前後,施於鹵簿之內;大陳設則 分左右,施於儀仗之中。宋大朝會冊命,設五輅於大 慶殿前。其制度之詳,並見「《車輅篇》。

大輅圖

大輅圖

大輅圖考

编辑

《書傳》云:「大輅,玉輅也。綴輅,金輅也。先輅,木輅也。次輅, 象輅、革輅也。」天子五輅,飾異制同。今圖玉輅之制,兼 太常之旂,以備祭祀所乘,其他金、象、革、木之輅,可類 推之矣。

重翟車圖

重翟車圖

重翟車圖考

编辑

《周禮》「王后五輅。」今圖重翟之制,其他厭翟、安車、翟車、 輦車,制可見矣。

車制圖

車制圖
,

{{{2}}}

{{{2}}}

車制圖考

编辑

輻計三十,以象日月。

轂在車輪之中,外持輻,內受軸,長三尺二寸,徑一尺; 兵車之輪六尺六寸,田車之輪六尺三寸,在輿之外

周辟邪車輅托轅圖二

周辟邪車輅托轅圖二

{{{2}}}

{{{2}}}

車輅托轅圖考

编辑

《車輅托轅》,是器輿輅飾也。蓋古人輿服,未嘗無制。結 旌綏旌,有見於車之別;如輊如軒,有見於車之容。衡 則有鸞,和則在軾,而輿輅之設,取象為備焉。是物作 辟邪蹲伏之狀,復飾以螭虺,其圜空可以容橫梁,蓋 所謂車之托轅也。

漢輿輅飾圖

漢輿輅飾圖

輿輅飾圖考

编辑

後漢光武平公孫述,始獲葆車輿輦,遂因舊制「金根 車」,以擬周之「玉路。」輪皆朱斑,重牙貳轂,兩轄,交虎伏 軾,龍首銜軛,與其他虎飾,皆備見於史。是物屈曲作 鵝頸形,匾而方,下為鐓,可以植於欄楯,上有螭紋而 為斧刃狀。然其兩旁皆以行虎飾之。考其形制,疑為 伏軾所用之物,而此得之為不完,不能盡究其設施 之所惜哉。

唐蹲龍圖

唐蹲龍圖

蹲龍圖考

编辑

昔人於欄楯帷幄車輅間,每有所飾,故或作水芝,或 作鬥鴨,種種不同,考之亦無意義。惟龍之飾則非臣 下可得用。凡衣服器用著以「龍」者,皆表其人君所用 之物。是器作龍狀而蹲之,疑宮廟乘輿以為之飾,考 其器,則唐物也。

虎首承轅圖

虎首承轅圖

虎首承轅圖考

编辑

古之車制,行一車者有輈,駕一輈者有梁。服馬則出 於梁下,而兩驂又所以佐服馬耳。故輈一謂之「承轅」, 為銜梁之具。是器作虎首侈口,則口銜其梁也。然其 上間錯金銀,復飾以鸞鵲回舞之態,固知昔人於輿 服每有法度,此特一轅之飾耳。蓋工之所聚,於車為 多,則求其他可知也

輈圖

輈圖

輈圖考

编辑

車前曲木上句橫者謂之輈,亦曰轅。《禮記車制圖》云: 「輈長一丈四尺四寸,亦曰轅,通謂之輈。」

大車圖

大車圖

大車圖考

编辑

《考工記》「大車,牝服二柯」,鄭元謂平地任載之車。《世本》 云:奚仲造車,凡造車之制,先以腳圓徑之高為祖,然 後可視梯檻,長廣得所,制雖不等,道路皆同軌也。中 原農家例用之。

指南車圖

指南車圖

指南車圖考

编辑

右車飾以黍,尺度高一尺四寸二分,下長七寸四分。 轄木口圓,徑三寸七分。管立木口圓,徑三寸四分。琢 玉為人形,手常指南,足底通圓竅,作旋轉軸,踏於蚩 尤之上。延祐中,獲觀於姚牧庵承旨處。玉色微黃赤、 紺,古色包轉間亦有土花虧蝕處。按崔豹《古今注》,「指 南車,黃帝作。」

下澤車圖

下澤車圖

下澤車圖考

编辑

下澤車,田間任載車也。《詩》曰:「乃求萬斯箱。」又「睆彼牽 牛,不以服箱。」箱即此車也。《周禮》車人,「行澤者反輮。」又 「行澤者欲短轂則利轉。」今俗謂之板轂車。其輪用厚 闊板木相嵌,斲成圓樣,就留短轂,無有輻也。泥淖中 易於行轉,了不沾塞,即《周禮》「行澤車」也。

安車圖

安車圖

安車圖考

编辑

安車之制,輪不欲高,高則搖。車身止長六尺,可以臥, 其廣合轍。軔以蒲索纏之,索如錢大。車上設四柱蓋, 密箄為之,紙糊黑漆。廂高尺四寸,設茵韉之具。後為 門,前設扶板,加於廂上,「在前可憑,在後可倚,臨時移 徙,以銕距子簪於兩廂之上,板可闊尺餘,令可容書 策及肴樽之類。廂下以板鋪之,臥則可蔽風雨。近後」 為窗戶,以備側臥,可觀山景。車後施油幰幰,兩頭有 軸,雨則展之,傳於前柱。欲障風則半展,或偏展一邊。 臨時以鐵距子簪於車蓋梁及廂下,無用則卷之,立 於車後。車前為納陛,令可垂足而坐。要臥則以板架 之令平。

籃輿圖

籃輿圖

籃輿圖考

编辑

昔陶元亮有腳疾,每有遊歷,使一門生與其子舁以 籃輿。古無其制,疑即元亮以意為之者。

肩輿圖

肩輿圖

肩輿圖考

编辑

《舊唐書輿服志》:「開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諸司官及致 仕官、疾病官,許乘檐子,如漢魏載輿之制。」即今肩輿 之始也。

大轎圖

大轎圖

大轎圖考

编辑

古稱肩輿、腰輿版與兜子,即今轎也。洪武、永樂間,大 臣無乘轎者,觀兩京諸司儀門外,各有上馬臺可知 矣。或云「乘轎始於宣德,成化間始有禁例,文職三品 以上得乘,四品以下乘馬。」

漢旂鈴圖

漢旂鈴圖

漢旂鈴圖考

编辑

《左傳》:「鍚鸞和鈴,昭其聲也。」蓋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 衡,鈴在旂,皆動而有和聲。今此雖作鈴狀,然未知其 所設果如何。今觀鈴之為飾,其數有七,而九旂名物, 其斿數蓋亦有等。是以交龍之旂,其斿有九;鳥隼之 旟,其斿有七;熊虎之旂,其斿有六;龜蛇之旐,其斿有 四。然則鈴之多寡,若擬旂之斿數,當是旟之數耶?

《天工開物》

编辑

凡車利行平地。古者秦晉、燕齊之交,列國戰爭,必用 車,故千乘「萬乘」之號,起自戰國。楚漢血爭而後,日闢 南方,則水戰用舟,陸戰用步馬。北邊交使鐵騎,戰車 遂無所用之。但今服馬駕車,以運重載,則今日騾車, 即同彼時戰車之義也。凡騾車之制,有四輪者,有雙 輪者,其上承載支架,皆從軸上穿鬥而起。四輪者,前 後各橫軸一根,軸上短柱,起架直梁,梁上載箱,馬止 脫駕之時,其上平整,如居屋安穩之象。若兩輪者,駕 馬行時,馬曳其前,則箱地平正。脫馬之時,則以短木 從地支撐而住,不然則攲卸也。凡車輪,一曰「轅。」俗名車陀 其大車中轂。俗名車腦長一尺五寸。見小戎朱注所謂「外受輻, 中貫軸」者,輻計三十片,其內插轂,其外接輔。車輪之 中內集輪,外接輞,圓轉一圈者,是曰輔也。輞際盡頭, 則曰輪轅也。凡大車脫時,則諸物星散收藏,駕則先 上兩軸,然後以次間架,凡軾、衡、軫、軛,皆從軸上受基 也。凡四輪大車,量可載五十石騾馬,多者或十二掛, 或十掛,少亦八掛。執鞭掌御者,居廂之中,立足高處, 前馬分為兩班。戰車四馬一班分驂服糾黃麻為長索,分係馬 項,後套總結收入衡內兩傍。掌御者手執長鞭,鞭以 麻為繩,長七尺許,竿身亦相等,察視不力者,鞭及其 身。箱內用二人踹繩,須識馬性與索性者為之,馬行 太緊,則急起踹繩,否則翻車之禍從此起也。凡車行 時,遇前途行人應避者,則掌御者急以聲呼,則群馬 皆止。凡馬索總係透衡,入箱處皆以牛皮束縛,《詩經》 所謂「脅驅」是也。凡大車飼馬,不入肆舍,車上載有柳 盤,解索而野食之。乘車人上下皆緣小梯。凡遇橋梁 中高邊下者,則十馬之中擇一最強力者係於車後。 當其下坂,則九馬從前緩曳,一馬從後竭力抓住,以 殺其馳趨之勢,不然則險道也。凡大車行程,遇河亦 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道,亦止。」徐、兗、汴、梁之交。或達 三百里者。無水之國。所以濟舟楫之窮也。凡車質惟 先擇長者為軸。短者為轂。其木以槐棗檀榆。用榔榆為 上。檀質太久,勞則發燒,有慎用者。合抱棗槐,其至美 也。其餘軫衡箱軛,則諸木可為耳。此外牛車以載芻 糧最盛。晉地路逢隘道,則牛頸係巨鈴,名曰「報君知」, 猶之騾車群馬盡係鈴聲也。又北方獨轅車,人推其 後,驢曳其前。行人不耐騎坐者,則雇覓之。鞠席其上, 以蔽風日,人必兩傍對坐,否則攲倒。此車北上長安、 濟寧,徑達帝京。不載人者,載貨約重四五石而止。其 駕牛為轎車者,獨盛中州,兩傍雙輪,中穿一軸,其分 寸平如水,橫架短衡,列轎其上,人可安坐,脫駕不攲。 其南方獨輪推車,則一人之力是視,容載二石,遇坎 即止,最遠者止達百里而已。其餘難以枚述。但生於 南方者不見大車,老於北方者不「見巨艦」,故粗載之。

合掛大車圖

合掛大車圖

南方獨推車圖

南方獨推車圖

{{{2}}}

{{{2}}}

《漳州府志》

编辑

削木為𠏉,編竹絲作鳥獸花草之紋,在阿堵中鏤骨 作花,飾之精巧輕便。前有門,可閉如堂,密微寒時以 避煙雨。旁有櫺門,開如翼張,溽暑時以通涼飆。又如 式可以俯憑,如床可以仰臥。小轎以竹為之,不施雕 飾,亦復妍雅。

車輿部總論

编辑

《文獻通考》

编辑

《陳祥道禮書》

编辑

古者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則車之作尚矣。 車之制,象天以為蓋,象地以為輿,象斗以為杠,轂象 二十八星以為蓋,弓象日月以為輪;輻前載而後戶, 前軓而後軫,旁輢而首以較下軸而銜以轐,對人者 謂之「對車」,如舟者謂之輈,揉而相迎者謂之牙,輈之 曲中謂之前疾,軛之上平謂之衡。衡之材與輿之下 木皆曰「任」,以其力任於此也。轂之端與輢之下木皆 曰「軹」,以其旁止於此也。軫可以名輿,可以名車,達常 可以名部,軫前橫木可以名輅,此又因一材而通名 之也。其為車有長轂者,有短轂者,有杼輪者,有侔輪 者,有反揉者,有仄揉者,有兩輪者,有四輪者,有有輻 者,有無輻者,有曲轅者,有直轅者。輦直轅有《一轅》者,有 《兩轅》者,有《直輿》者,有《曲輿》者。鉤車曲輿有廣箱者,有方箱 者,有重較者,有單較者。或駕以馬,或駕以牛,或輓以 人,或飾以物,或飾以漆,或樸以素,要皆因宜以為之 制,稱事以為之文也。然《禮》有屈伸,名有抑揚,故論其 任重,則雖庶人之牛車,亦與大夫同稱大車。論其等 威,則雖諸侯之正路,於王門曰「偏駕」而已。

又曰:「路,大也。玉路,金路,象路,以金玉、象飾之也。」革路, 輓而漆之。木路,漆之而不輓,則有飾者皆輓而漆,輓 而漆者無飾也。玉路,鍚樊纓十有再就,金路,鉤樊纓 九就,象路,朱樊纓七就,革路,龍勒條纓五就,木路,前 樊鵠纓者,鍚在顱,鉤在額。朱者勒之色,龍者勒之飾。 《詩》言「鏤鍚」,《左傳》言「鍚鸞和鈴,昭其聲也。」莊周言「齊之 以月題。」鍚,白金也,鏤其文也。月題,其象也。則鍚象月 而鏤之,又昭其聲也。《詩》言「鉤膺」采芑曰鉤膺鞗革韓奕曰鉤膺鏤鍚則 鉤在膺前,亦金為之。《爾雅》:「轡首謂之革。」《詩》曰:「鞗革金 厄。」《儀禮》:「士纓轡具勒。」夫諸侯之鞗革有金厄。毛義曰厄鳥蠋 也士之勒有具飾,則王之革路有龍勒,宜矣。《巾車、行 人》言「樊纓」,《禮記》《左傳》皆作「繁纓。」繁纓十有再就、九就、 七就、五就之別,此《左傳》所謂游纓昭其數也。杜預曰: 「纓在馬膺前,如索帬。」則纓非鞅也,樊然為鞅之飾耳。 杜子春謂「故書鵠或為結」,則前樊結纓者,無就而結 之耳。條則不結,則條纓垂而長者也。然則鍚也、鉤也、 朱也,龍勒也。玉金象革,四路皆有之。《采芑》言「方叔之 車鉤膺條革」,《韓奕》言「韓侯之車鉤膺鏤鍚。」夫方叔在 征則革路矣,而有鉤膺。釋詩者謂方叔乘金路然金路以封同姓而方叔不必同 姓又非就封其於師干宜乘革路「韓侯就封,則象路矣,而有鏤鍚,是 鍚不特施於玉路,而鉤不特施於金路也。」以此觀之, 則《禮》所謂鍚也、鉤也、朱也、龍勒也、條也,各舉其一,互 相備也。若夫木車,則質而已,故前樊結纓,則結其前,

而非全結也。《巾車》言五者之飾,皆其首、面、頷、膺之著
考證
者也,故不及腹帶。鄭康成以樊為鞶帶之鞶,又以龍

為尨,條為絛,前為剪,非也。纓蓋用組為之,與冠纓同; 五采一匝為就,與圭繅冕旒之就同。鄭司農以士喪 馬纓三就為「削革三重」,康成謂「樊纓以五采罽飾之」, 又謂「金路無鍚,有鉤,鵠纓就,數與革路同」,殆不然也。 《禮》曰:「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詩》曰:「路車有奭。」毛氏 曰:「奭,赤貌。路車之飾,皆丹漆矣。」然《禮》言「玉路以祀」,又 言「素車之乘」,蓋王之祀天,自國至大次則乘玉路,自 大次以升壇則乘素車,猶之聽祭報以皮弁,及祭則 服大裘冕也。《巾車》,金路以賓,同姓以封,象路以朝,異 姓以封,革路以即戎,以封四衛,木路以田,以封蕃國。 言「同姓以封」而不言以封同姓,言「異姓以封」而不言 以封異姓,則嫌以賓獨賓同姓,以朝獨朝異姓故也。 同姓一,異姓二。以異姓對庶姓,則庶姓非異姓也。司儀 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孔子以南宮緇為異姓則異姓姻也庶姓非姻也以異姓對同姓, 則庶姓亦異姓而已。故《巾車》「金路封同姓」,象「路封異 姓。」《禮記》:於侯授同姓謂之伯父叔父,異姓謂之伯舅 叔舅。凡此所謂異姓者,庶姓預之也。同姓亦曰內姓, 異姓亦曰外姓。《左傳》曰:「同姓選親,外姓選舊。」

又曰:《書》曰:「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 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禮器》曰:「大路繁纓一就,次 路繁纓七就。」《郊特牲》曰:「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 路五就。」然則《周官》馭玉路者謂之大馭,則玉路謂之 大路,獨周為然。若夫商之大路,則木路而已。《春秋傳》 與荀卿曰:「大路越唐。」《禮器》與?《郊特牲》曰:「大路繁纓一 就。」《明堂位》曰:「大路,商路也」,孔子曰「乘殷之路,皆木路 也。」然《禮器》與郊特言「大路繁纓一就」則同,其言「次路 繁纓五就七就」則不同者,先王之路,降殺以兩,反此 而加多焉,蓋亦以兩而已。大路一就,先路三就,則次 路有五就七就者矣。《書》言「次路,以兼革、木二路」,則商 之次路五就七就,庸豈一車耶?鄭氏以「七就」為誤,是 過論也。夫「綴路」,金路也,以其綴於玉路故也。「先路」,象 路也,以其行道之所先故也。「次路」,革路,木路也,以其 次於象路故也。《周官典路》:「若有大祭祀,則出路。大喪 大賓客亦如之。凡會同軍旅,弔於四方,以路從。」蓋王 之行也,乘玉路而先之以象路,次之以革路、木路,而 金路綴於玉路之後。觀《書》,先路在左塾之前而居西, 次路在右塾之前而居東。春秋之時,鄭侯以先路三 命之服賜子展,以次路再命之服賜子產,魯以先路 三命之服賜晉三帥,以一命之服賜司馬輿師以下, 則先路固貴於次路矣。孔安國亦以先路為象路,蓋 亦有所受之也。諸侯有先路,後路亦有大路。《樂記》亦 曰:「大輅,天子之輅,所以贈諸侯。」《雜記》:「諸侯之賵有乘 黃,大路相襚,以後路與冕服,先路與褒衣。」蓋諸侯之 大輅,則金路謂之大路,猶熊侯謂之大侯也。《春秋傳》 稱:王賜晉文公以大路之服。僖公二十八年祝鮀言:「先王分 魯、衛、晉以大路。」定公四年王賜鄭子僑以「大路。」襄公十九年王 賜叔孫豹以「大路。」襄公二十四年《杜氏》「以賜魯、衛、晉之大路, 皆金路。」「賜穆叔、子僑之大路」,當是革、木二路,此不可 考。

五路言翟,言車而不言路。二翟言翟而不言車者,不 言路,避王也。不言車,車不足以名之也。孤言《夏篆》,卿 言夏縵,至「墨車」以下,然後言車,是亦飾盛者以飾名, 飾殺者以車名也。重翟鍚面,厭翟勒面,安車彫面,翟 車貝面。鄭司農曰:「鍚,馬面鍚。」鄭康成曰:「勒面如玉龍 勒之韋,為當面飾。」然則鍚面者,鍚飾馬面也。勒面、彫 面、貝面蓋亦若此。勒面以韋,則鍚面、彫面、貝面以韋 可知也。鍚必鏤之,則彫面亦鏤鍚可知也。鍚面、彫面 以金,貝面以貝,則勒面有鍚亦可知也。或言勒,或言 彫,互備也。馬飾莫隆於鍚,勒飾莫殺於貝,故《巾車》於 王之玉路言「鍚樊纓」,《儀禮》於士之喪車貝勒,此重翟、 厭翟,安車所以鍚面,而翟車所以貝面也。

《程氏演繁露》

编辑

漢初馬少,故曰:「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將相或乘牛車。」 言惟天子之車,然後有馬,然亦不能純其一色,至將 相則時或駕牛也。自吳楚誅後,諸侯惟是食租衣稅, 無有橫入,故貧者或乘牛車,則此之以牛而駕,自緣 貧窶,無資可具,非有禁約也。漢韋元成以列侯侍祠, 天雨淖,不駕駟馬車而騎至廟下,有司劾奏削爵,則 舍車而騎,漢已有禁矣。東晉惟許乘車,其或騎者,御 史彈,則漢法仍在也。至其駕車,遂改用牛。王導駕短 轅犢車,犢,牛犢也。王濟之八百里駁,駁亦牛也。言其 色駁而行速,日可八百里也。石崇之牛疾奔,人不能 追,此其所以寶之也。《南史》:「吳興太守之官,背殺軛下 牛以祭項羽」,知駕車用牛也。豈通晉之制皆不得駕 馬也耶?予於是攷案:上古駕車,則皆駕牛,無用馬者。 故《易》曰「服牛乘馬也。」又曰:「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則牛 服之謂也。至古之耕,卻不用牛。孔子弟子中有冉耕, 字伯牛,豈前此未以牛耕耶?《詩》「十千為耦,長沮、桀溺 耦而耕,沮、溺二人相對自挽犁也。」《甘誓》「御非其馬之 正,汝不共命。」《詩》曰:「四牡騑騑,蕭蕭馬鳴,有車鄰鄰,有馬白顛。」則車皆馬駕也。然則此時牛既不耕,又不駕 車,則將何用也?至於馬既駕車,車重而鈍,又未有人 知用馬為騎,直至《六韜》方著騎兵,《詩》《書》中原未之有, 此制殆難攷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