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11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十一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十一卷目錄

 洗部彙考

  禮記鄉飲酒義

  儀禮士冠禮 士昏禮

  三禮圖洗圖考

  博古圖洗總說 周七星洗圖考 周負龜洗圖考 周龜魚洗圖考 漢陽嘉洗圖

  考 漢蟠夔洗圖考 漢雙魚洗圖考

  廣川書跋罍洗 素洗雙魚洗列錢洗

  考槃餘事筆洗

 洗部藝文

  周罍周洗說       宋黃伯思

 洗部紀事

 洗部雜錄

 缽部彙考

  遵生八牋竹缽

 缽部藝文一

  謝安陸王賜銀缽啟     齊王融

  謝鄱陽王賜缽啟      梁劉潛

 缽部藝文二

  開元寺佛缽       唐皮日休

  前題           陸龜蒙

  開元寺石缽        明高啟

  次韻開元石缽        妙聲

 缽部紀事

 缽部外編

 盂部彙考

  方言

  說文

  茶經熱盂

  博古圖杅總說 周季姜杅圖考 漢挈杅圖考

 盂部紀事

 盂部雜錄

 盂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十一卷

洗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鄉飲酒義》

编辑

洗當在東,榮,主人所以自潔而以事賓也。

陳注《榮》,屋翼也。設洗於庭,當屋之翼必在東者,示主人以此自潔而事賓也。大全嚴陵方氏曰:「洗者承盥洗之器,東榮亦主人所在,故曰主人所以自潔。

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水則盛之於罍者,蓋酌之於罍而滌之於洗,故其水在洗東。洗既在東,水又在洗之東者,凡以祖天地之左海也,左亦東也。」

《儀禮》

编辑

《士冠禮》

编辑

夙興設洗,直於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

夙,早也。「興」,起也。洗,承盥。洗者,棄水器也。士用鐵。案漢《禮器制度》,洗之所用,「士用鐵,大夫用銅,諸侯用白銀,天子用黃金也。」

《士昏禮》

编辑

期,初昏,設洗於阼階東南。

洗所以承盥洗之器,棄水者。

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 奠酬。

南洗在庭,北洗在北。堂設兩洗者,獻酬酢,以潔清為敬。

《三禮圖》

编辑

洗圖

洗圖

《洗圖考》

编辑

舊圖云:洗高三尺,口徑一尺五寸,足徑三尺,中身小 疏中士以鐵為之,大夫已上銅為之,諸侯白金飾,天 子黃金飾。案《士冠禮》云:「設洗直于東榮。」注:「直,當也。洗 承盥洗者,棄水之器也。」賈《疏》云:「謂盥手洗爵之時,恐 水穢地,以洗承盥水而棄之也。」今俗有言洗鼓者,案 《禮》文,君臣饗、燕、冠、昏、喪、祭、鄉飲、鄉射、大射、賓射之禮, 臣下設洗而就洗,尸與君尊,設洗而不就洗,特設盤 匜,皆無洗鼓之文。蓋見當時之洗,有身中甚細者,狀如腰鼓,因相傳為洗鼓。又鄭注《少牢禮》云:「周之禮,飾 器各以其類。」今既用水為洗,以金飾,口緣朱中,其外 油畫水文菱花及魚以飾之,是其類也。

《博古圖》

编辑

《洗總說》

编辑

夫盥之棄水,必有洗以承之,《禮圖》所謂「承盥、洗棄水 之器」者是也。惟以承棄水,故其形若盤。抑嘗見有底 間飾以雙魚者,為其為承水之具故也。然古人稱之, 有曰匜盤,而不謂之洗。蓋盤以形其形,洗以言其用。 而聶崇義乃以盤、洗為二器。所謂盤者,正與此洗相 類,而洗復若壺形而無足,又以菱花及魚畫其腹外, 與此頗不相侔。然承棄水者宜莫若盤,則作壺形者 疑非古制矣。

周七星洗圖

周七星洗圖

《周七星洗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深四寸三分,口徑一尺一寸,容一斗四升 六合,重四斤六兩,三足,無銘。洗,所以貯水也。是器隱 起七星,兩兩三三,參差相比,幾至千百,粲然可數。夫 水之于五行,於方為北;斗之于天,於位亦為北,故《詩》 曰:「維北有斗。」然則飾以七星,以方求之耳。又況水氣 之在天為雲,水象之在天為漢,而斗實運于其間,曰 「且有挹酌之形。」則又以類得之矣。古者之設洗,亦嘗 祖天地之左海。故洗當東榮。水在洗東,其設洗猶然 矧。夫設飾之義,可無意歟?是器致飾稠疊,特為縝細, 非他洗可比,良足寶者。

周負龜洗圖

周負龜洗圖

《周負龜洗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深三寸一分,口徑一尺四寸,足徑五寸九 分,容八升二合,重七斤有半。無銘。洗中環以三魚,而 中作一大龜,負一小龜于上。昔者「河出《圖》,龍載之;洛 出《書》,龜載之。以河出于天而龍,天類也;洛出于地而 龜,地屬也。且介蟲三百六十,龜為之長,是謂四靈。」昔 人以斷吉凶,別是非,莫不本於此,故于是飾之洗而 法象焉。蓋取其負圖之狀,此《易》所謂「天生神物,聖人 則之。」故伏羲氏體之而畫八卦也。因其所飾而寓以 微意,乃尚象之義。茲三代之器,宜其法如此。

周龜魚洗圖

周龜魚洗圖

《周龜魚洗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一分,深三寸一分,口徑一尺四寸,足徑六 寸三分,容九升二合,重七斤。無銘。中飾一龜,而三魚 環之,「龜」于鱗屬為之首,故魚從之。且器環以三魚者, 從之之象也。洗,貯水之器,言其類,故有取于龜魚焉。 是器復有足,而足間復有三竅,可以為繚絡之地,此 尤異于他器也。

漢陽嘉洗圖

漢陽嘉洗圖

《漢陽嘉洗圖考》

编辑

右高四寸一分,深四寸,口徑八寸八分,容六升三合, 重一斤兩耳。銘六字曰「陽嘉四年朔令。」按孝順帝即 位之十年,改年紀曰陽嘉,凡四年。茲器曰陽嘉四年, 蓋謹其所造之歲也。曰「朔」者,朔月也;曰「令」者,時令也。 字之右狀魚之形,字之左復作鷺,以鷺習水而捕魚, 其猶習於禮而得民之譬也。洗盥手之器,於此以奉 祭祀、交神人,非苟然者。謹其歲時,且象而規之,蓋不 能無微意耳。

漢蟠夔洗圖

漢蟠夔洗圖

《漢蟠夔洗圖考》

编辑

右高三寸四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一尺四分,容八升 有半,重三斤六兩,兩耳無銘。兩漢去古未遠,而製作 之間,尚有三代典型,故方之後世為有法。是器以蟠 夔為耳,而雷紋相錯。攷諸鼎彝,莫不飾此,而漢得以 宗之,於是自漢而下無傳焉。然則求三代之遺法,當 於漢得之耳。

漢雙魚洗圖

漢雙魚洗圖

《漢雙魚洗圖考》

编辑

右高三寸四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七寸八分,容四升 有半,重二斤三兩。無銘。其器類陽嘉洗,然中飾以二 魚,筆畫不繁,縟而簡古,真漢物也。且魚與水相須之 物,于是洗皆旌以「魚。」又漢之《姜詩》嘗有雙鯉之祥,當 時頗高其行,得非用為雅製耶?昔人於動作間,無所 不致其義,豈特于此見之。

《廣川書跋》

编辑

《罍洗》

编辑

《祕閣》有罍,其高若干,容若干;有洗,其徑尺有六寸。余 按:罍、洗皆水器也。《燕禮》設洗於阼階東南,當霤,罍水 在東;《冠禮》設洗直于東榮,罍水在洗東。蓋古者祭祀、 燕會皆用罍,洗,所以盥也。罍貯水,洗受水,凡行禮者 盡然。君尊不就疊,故有匜盤,皆以致潔也。洗飾以雲 雷,與罍同器也。或謂洗以龜魚為文,取精潔之意,不 然龜魚皆水蟲。而或又飾以藻荇。此皆以類取也。不 必過求。且又以藻荇可羞于鬼神耶。

《素洗雙魚洗列錢洗》

编辑

政和元年,饒州得素洗二,雙魚洗六,列錢洗一,其四 銘曰「永元元年」,其二曰「元和二年。」元和,漢章帝之八 年所改。永元,蓋和帝即位之元也,而洗飾以魚,蓋古 之制如此。其用錢文,自漢為之,蓋以錢為泉,其以類 取也。又有隱起篆「富貴昌宜侯王」字。《紀談》以富貴昌 為蜀昭烈鑄器之銘,今紀年「元和、永元」,知漢之制也 如此矣。唐開元九年,許昌唐祠得古銅尊,隱起雙鯉, 篆書,文曰:「宜子孫。」當時以為瑞應,宣付史館。考其器,

殆亦洗也。唐世古器見者尚少,故皆不得其名,但見
考證
有足以承,則皆謂之尊。觀顯慶中得洗銘,作「長宜子

孫」,當時不知為洗,則宜開元以為尊也。

《考槃餘事》

编辑

《筆洗》

编辑

玉者,有缽盂洗、長方洗、玉環洗,或素或花,工巧擬古 銅者;有古鏒金小洗,有青綠小盂,有小釜小卮匜,此 五物原非筆洗,今用作洗,最佳。陶者有官哥元洗、葵 花洗、磬口元肚洗、四捲荷葉洗、捲口蔗段洗、絛環洗、 長方洗,但以粉青紋片朗者為貴。有龍泉雙魚洗、菊 花瓣洗、缽盂洗、百折洗,有定窯三箍元洗、梅花洗、絛 環洗、方池洗。柳斗元洗。元口儀稜洗。有中盞作洗、邊 盤作筆覘者。有宣窯魚藻洗、葵瓣洗、磬口洗。鼓樣青 剔白蹢洗,近日新作甚多,製亦可觀,似未入格。

洗部藝文

编辑

《周罍周洗說》
宋·黃伯思

编辑

案《冠禮》「設洗直。」士冠禮音值于東,榮水在洗東。《燕禮》「設洗 于阼階東南,當東霤,罍水在東。」說者以為水器尊卑 皆用金罍,此罍與尊罍之罍,名同而用異。夫行禮之 始,務於自潔,故以罍洗為先,洗於文,從先,用是故也。 罍洗設于東南,而雷鼓以春夏,罍於文,從雷,用是故 也。古之制罍既用金,洗亦當然。此罍也、洗也,其制皆 金。洗之飾以龜魚,以涓「潔為義;罍之飾以雲雷,以潤 澤為義;是二器也,形制淳妙,意象高古,非周人不能 為也。又其出也同地,其得也同時,以罍承洗,合若符 棨,而祕閣舊籍,以洗為瓫,以罍為缶,初未知其為是 物也。臣等因受詔檢校而考辨之,主上聖心,灼見其 然,命有司取其制度,以備新作禮器之一。」乃知此器 自周訖今,載祀千餘,隱祕弗見,以待聖人制作而後 顯。於「戲!豈不韙歟!豈不韙歟!」

洗部紀事

编辑

《妮古錄》:張伯雨有古銅洗,種小蕉白石,名之曰「蕉池 積雪。」

《雲林遺事》:「雲林遺像在人間者甚多,古衣冠,坐一連 床,一女冠,左持古銅洗,右持㪺水器及巾帨之具。」

洗部雜錄

编辑

《儀禮·士冠禮》:「兄弟畢,袗元立于洗東,西面北上;贊者 盥於洗西,升立於房中,西面南上。」

《魏武帝集》:「臨祭就洗,以手擬水而不盥。夫盥以潔為 敬,未聞擬向不盥之禮。且祭神而神在,故吾親受水 而盥也。」

《聞見後錄》:「齊著作郎祖珽有文學,多技藝,而疏率無 行。嘗因宴失金叵羅,於珽髻上得之。近世以洗為叵 羅,若果為洗,其可置之髻上,未知叵羅果何物也。」 《雲麓漫抄》:「今人呼洗為沙鑼,又曰廝鑼,國朝賜契丹、 西夏使人,皆用此語。究其說,軍行不暇持洗,以鑼代 之。」又:「中原人以擊鑼為篩鑼,東南方亦有言之者。篩、 沙」音相近,篩文為廝,又小轉也。《書傳》目養馬者為「廝」, 以所執之鑼為洗,曰「廝鑼」,軍中以鑼為洗。正如秦、漢 用刁斗,可以警夜,又可以炊飯,取其便耳。

缽部彙考

编辑

遵生八箋

编辑

《竹缽》

编辑

缽盂持以飲食,道家万物。舊有癭木為瓢,內則灰漆。 近製取深山巨竹車旋為缽,光潔照人,上刻銘字,填 以「大青」,真物外高品。

缽部藝文一

编辑

《謝安陸王賜銀缽啟》
齊·王融

编辑

素金之貴,有《訪仙經》。鑴刻可奇,見符神鼎。撤膳器于 珍羞之席,降寶玩于簞瓢之門。

《謝鄱陽王賜缽啟》
梁·劉潛

编辑

珍窮貨貢,製極範金,用貴寶尊,文包龍鼎。雕鏤海籍, 圖載《山經》。閱眾靈于器中,弄神奸於掌裡。足令任后 所欲,遠慚漢世。少君有覿,遙荒齊寢

缽部藝文二

编辑

《開元寺佛缽》并序
唐·皮日休

编辑

按《釋法顯傳》云:「佛缽毘在毘舍離,今在乾陀衛境,若干百年當復至西月支國,若干百年至于闐國,若干百年當至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漢地。晉建興二年,二聖像浮海而至滬瀆,僧尼輩取之以歸,今存于開元寺後。建興八年,漁者于滬瀆沙汭上獲之,以為臼類,乃葷而用焉。俄有佛像見於外,漁者始以為異。」 意滬瀆二聖之遺祥也,乃以缽供之,迄今尚存。余遂觀而為之詠,因寄《天隨子》

帝青石作綠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拘律樹邊齋散 後,提羅花下洗來時。乳麋味斷中天覺,麥麨香消大 劫知。從此共君親頂戴,斜風應不等閒吹。

《前題》
陸龜蒙

编辑

空王初受逞神功,四缽須臾現一重。持次想添香積 飯,覆時應帶步羅鐘。光寒好照金毛鹿,響靜堪降白 耳龍。從此寶函香裡見,不須西去詣《靈峰》。

《開元寺石缽》
明·高啟

编辑

寶石當年琢帝青,浮波不異木盃輕。傳靈已歷乾陀 國,乞食曾來舍衛城。漁父得時初洗獻,法王在日每 擎行。寺僧見客休頻出,恐有藏龍此內驚。

《次韻開元石缽》
妙聲

编辑

磨礱圭角象天圓,佛手親持不計年。乞食屢經祇樹 下,降龍因落滬川邊。懸時寒映當窗竹,洗次遙分卓 錫泉。神物護持希世寶,故遭劫火至今傳。

缽部紀事

编辑

《交州雜事》:「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林邑王范熊所獻 銀缽一口,水精缽一口。」

《蓮社高賢傳》:「何無忌鎮潯陽,至虎溪,請遠公及西林 法師慧永。遠公持名望,從徒百餘,高言華論,舉止可 觀。師衲衣半脛,荷錫捉缽松下,飄然而至。」

《傳燈錄》:池州使君問五祖曰:「會中有五百僧不付衣 缽,為甚卻付與盧行者?」五祖曰:「四百九十九人會佛 法,惟有盧行者一人不會佛法,他則悟道,謂之過量 人,方傳得衣缽。」

守清禪師有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一瓶兼一缽 到處是生涯。」

《雲仙雜記》:「陶淵明日用銅缽煮粥,為二食具。」

《宋書廬江王褘傳》:「泰始五年,河東柳欣慰謀反,欲立 褘。欣慰要結杜幼文、宋祖珍、王隆伯等。褘使左右以 金合一枚餉幼文,銅缽二枚餉祖珍、隆伯,幼文具奏 其事。」

《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世祖不豫,子良啟進沙門于 殿戶前誦經,世祖為感,夢見優曇缽華。子良按佛經 宣旨,使御府以銅為華,插御床四角。」

《南史陶弘景傳》:時有沙門釋寶誌者,預言未兆,一日 中分身易所,齊武帝忿其惑眾,收付建康獄。夜語獄 吏:「門外有兩與食,金缽盛飯,汝可取之。」果是文惠太 子及竟陵王子良所供養。

《王僧孺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為詩,四韻則刻 燭一寸。蕭文琰曰:「一寸燭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 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 覽。

《南齊書虞愿傳》:「帝寢疾,愿常侍醫藥。帝素能食,尤好 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

《伽藍記》。「元琛豪富。嘗會宗室。陳諸寶器。其餘酒器。有 水晶缽瑪瑙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作工奇妙。中土 所無。皆從西來。」

《春風堂隨筆》:「元韶娶魏孝武帝后,魏室奇寶,多隨后 入。韶家有二玉缽相盛,可轉而不可出,西域鬼作也。」 鬼作即世所謂「鬼工。」

《周書。薛憕傳》:「魏文帝造二欹器,一為二仙人共持一 缽,同處一盤。缽蓋有山,山有香氣,盤處一床,缽圓而 床方,中有人言,三才之象也。置清徽殿前,憕為作頌。」 《隋書。楊素傳》:「獻皇后崩,山陵制度,多出于素。上善之, 下詔褒賞,並賜金缽一,實以金;銀缽一,實以珠。」 《吳地記》:「晉建興二年,郡東南有滬瀆,漁人見海上二 石神」浮水面。時郡有信士朱應及東陵寺尼入海迎 之。至登元寺登寶殿。神驗屢彰。載初九年。則天皇后 遣使送缽一副。宣賜供養。

《朝野僉載》:孝和帝令內道場僧與道士各述所能,久 而不決。葉法善燒一鐵缽,赫赤兩手,欲合老僧頭上。 僧唱「賊袈裟」,掩頭而走,孝和撫掌大笑。

《雲仙雜記》:「李白遊慈恩寺,寺僧用水牌刷以吳膠粉, 捧乞新詩。白為題訖,僧獻元沙缽。」

「珍珠船。」徐商相公於中條山寺讀書,隨僧洗缽。 《黑崑崙傳》:「李罕之,河陽人也。少為桑門無賴,所至不 容。曾乞食於滑州酸棗縣,自旦及晡,無與之者。擲缽 於地,毀僧衣,投河陽,諸葛爽為卒《十國春秋》:後蜀高祖以李皇后故,優待唐莊宗諸兒, 賜予千計。敕器用局以沉香、降真為缽,木香為匙箸。 《彥周詩話》:「韓熙載仕江南,每得俸給,盡散後房歌姬。 熙載披衲持缽,就諸姬乞食,率以為常。」

《貴耳集》:韶州南華寺,迺六祖大鑒禪師真身道場,有 達摩衣缽,所謂袈裟尚有髣髴,而缽猶存有一痕,偽 劉公主所觸。今寺有補缽莊,即公主所捨也,有虎夜 必來守衣缽。

《冷齋夜話》:皇祐中,大覺禪師懷璉以禪宗大振京師。 上又嘗賜璉以龍腦缽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 瓦缽食,此缽非法。」使者歸奏,上嘉歎之。

桂林僧景淳,工為五言詩,「居豫章乾明寺,終日閉門, 一室淡然,聞鄰寺齋鐘,即造焉。諸剎皆敬愛之,見其 至,則為設缽,其或陰雨,則諸剎皆為送食。」

《海寧縣志》:「宋郭昭乾號文勝,元符三年由汴南渡,放 情山水間,遇道人授以缽,黃封甚固,覆几上,且戒之 曰:『公家累世積德,以此報必一月乃開。道人去十三 日,公弟比部郎昭度以道人之紿之也,為開視,中有 牡丹花一朵,見花瓣中有字,一瓣具一方,凡十三瓣, 其餘瓣字跡隱隱難明,亟錄方罷,而花亦隨落。大異』」 之。遂按方療疾。無不奇驗。

《西湖志餘》:「賈似道嘗齋雲水千人,其數已足。有一道 士衣裾襤褸,至門求齋,主者以數足,不肯引入。道士 堅求不去,不得已,於門側齋焉。齋罷,覆其缽於案而 去。眾將缽力舉之,不動。啟於似道,自往舉之,乃有詩 二句云:『得好休時便好休,收花結子在綿州』。始知真 仙降臨而不識也。其曰綿州者,蓋木綿庵之兆云。」 《嘉善縣志》:「程洪,河南人,僑居魏塘,習冶鐵性,不造軍 器及刀斧等,茹素誦《金剛經》。有一僧欲造鐵缽十有 八,且曰:『我天台石梁橋放光寺僧也,資已罄,願以異 日取直』。洪諾。次年,洪往訪其寺,則廢久矣,僅有僧房 數楹。入謁,則手造鐵缽依然在也。眾僧苦留不得,以 大麥斗許贈之。歸途重不能負,悉傾去。」及歸,檢諸囊, 得合餘,乃《瓜子金》也。壽九十九而終。

缽部外編

编辑

《佛國記》:弗樓沙國佛缽即在此國。昔月氏王興兵來 伐,欲取佛缽,既伏此國,月氏王篤信佛法,欲持缽去, 故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缽其上,象便 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缽,八象共牽,復不能 進。王知與缽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鎮守, 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日將中眾僧則出缽與白 衣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 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瑩徹光澤。貧 人以少華投中便滿。有大富者,欲以多華而供養,正 復百千萬斛,終不能滿。寶雲僧景,只供養佛缽便還。 法顯在多摩梨帝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 「佛缽本在毗舍離,今在犍陀衛,竟若干百年當復至 西月氏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當至 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干百年當復 至師子國。若千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上兜 術天上。」彌勒菩薩見而歎曰:「釋迦文佛缽至!」即共諸 天華香供養七日。七日已還閻浮提,海龍王持入龍 宮。至彌勒將成道時,缽還分為四,復本頻那山上。彌 勒成道已,四天王當復應念佛,如先佛法,賢劫千佛 共用此缽,缽去已,佛法漸滅。

《二石偽事》佛圖澄死,以生所服金杖銀缽送終後開 棺視之,惟見杖缽存焉。

《佛圖澄別傳》:「澄以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 蓮花。」

《西域諸國志》:佛缽在乾陀越國,青玉也。受三升,許彼 國寶之供養,願乞終日。花香不滿,則如言也,滿亦如 言也。

支僧載外國事,「摩竭提國在迦維越之南,相去四十 由旬。貝多樹去摩竭提三十里,一名毘波黎。佛唯在 此一樹下坐,滿六年。長者女以金缽盛牛乳糜上佛。 佛得乳糜,往尼連禪河浴,浴竟于水邊噉糜。噉糜竟, 擲缽水中,逆流可百步許,然後缽復流河中。架梨郍, 龍王接取缽,在宮中供養。」

佛缽在大月氏國,一名佛律婆越國,是天子之都也。 起浮圖高四丈,七層,四壁裡有金銀佛像,悉如人高。 缽處中央,在第二層。上作金絡絡缽,鍊懸缽,缽是石 也。其色青。

《異苑》:「汲郡衛士度,苦行居士也。其母常誦經長齋,家 常飯僧,母出齋堂,忽見空中有一物下,正落其前,乃 是天缽,中滿香飯,舉坐肅然,一時禮敬。母自分行齋, 人食之,皆七日不饑,此缽猶云尚存。士度以惠懷之 際得道。」

《柳氏舊聞》:元宗嘗幸東都,天大旱,時聖善寺有天竺 乾僧無畏,善召龍致雨之術。上遣高力士疾召無畏請雨。無畏奉詔,有司為陳請雨之具,幡像俱備。無畏 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悉命去之。獨盛一缽水,以小刀 攪旋之,祝水。須臾有如龍狀,首噉水上,俄復沒于缽 中。無畏復以刀攪水,頃之,白氣自缽中興,如爐煙上 數尺。無畏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疾馳去。比復 奏,衣盡霑濕。

《維摩經》:「維摩居士遣八菩薩往眾香國禮佛,于是香 積如來以眾香缽盛飯與之。」

《廣輿記》:「無言和尚姓李氏,精密數法,嘗持一鐵缽入 定,欲晴則缽內火光燭天,遂霽;欲雨則缽中白氣上 升,遂雨。蒙氏封為灌頂法師。」

盂部彙考

编辑

方言

编辑

《盂》

编辑

盂,宋楚魏之間或謂之盌,盌謂之盂,盂謂之柯。海岱 東齊北燕之間或謂之棬。

盂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河濟之間謂之「案。」請幫助識別此字。 盂謂之《銚銳》,木謂之《涓抉》。

說文

编辑

《盂》

编辑

盂,飯器也。

茶經

编辑

《熟盂》

编辑

熟盂,以貯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博古圖

编辑

《杅總說》

编辑

「杅」者特大而深,如洗之用盥、盤之用奠、舟之承彝,皆 其類也。故附諸匜洗之末,識者當以類得之。

周季姜杅圖

周季姜杅圖

《周季姜杅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二分,深六寸,口徑一尺一寸九分,兩耳各 長二寸二分,各闊二寸,容一斗五升,重九斤十有二 兩。銘十有七字,曰:「伯索史作季姜寶盂,其萬年子子 孫孫永用夫!」季姜之稱,於書傳多指婦人言之,如《詩》 所謂孟姜是也。彼曰孟姜,而此曰「季姜」者,乃其序耳。 伯索史作季姜盂,則知為季姜而作也。是器圜而銳, 其底,非執不能定也,宜古人於此寓意焉。

漢挈杅圖

漢挈杅圖

《漢挈杅圖考》

编辑

右高四寸六分,深四寸五分,口徑五寸九分,兩耳連 提鋬容六升,重一斤十有二兩。無銘。是器形如甖,純 素無紋,連貫以提梁,便於將。將,挈也。然與商、周之器 制度不類,宜列於漢。

盂部紀事

编辑

《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 之皆不能中。朔請射之,曰:「『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 晉四王起事,惠帝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觥。《記注》:唐時,高麗國獻渤海。請幫助識別此字。《柃癭盂 傳》載略:「江西鍾氏既滅,第二十子匡範同母氏遂歸 于國城。武肅王優禮,命君通越驛。範獻玉盂,嘗覆五 雀雛于盂下,熾炭久燒,火退,揭看,雀雛飛矣。」

《東皋雜錄》:劉貢父為舍中書,一日朝會,幕次與三衙相鄰,時諸帥兩人出軍伍,有一水晶茶盂,傳玩良久, 一帥曰:「不知何物所成,瑩潔如此。」貢父隔幕謂之曰: 「諸公豈不識此,乃多年老冰。」

《廣東通志》:東坡移廉州,以茶盂惠許君瑤,且囑曰:「無 以為清風明月之贈,盂聊見意耳。」後為折樞密所得, 有詩謝許云:「東坡遺物來歸我,兩手摩娑思不窮。舉 取吾家阿堵物,愧無青玉案酬公。」

《春渚紀聞》:「徐州護戎陳皋供奉,行田間,遇開墓者得 瑪瑙盂,圓淨無雕鏤紋,盂中容二合許,疑古酒卮也。 陳用以貯水注硯,因見硯之中有一鯽,長寸許,遊泳 可愛,意為偶汲水得之,不以為異也。後或疑之,取置 缶中,盡出餘水,驗之,魚不復見,復酌水滿中。須臾一 魚泛然而起,以手取之,終無形體可拘,復不可知為 何寶也?」

姑蘇查先生得煆消石法,章申公與之為莫逆,而法 不傳也。嘗遇一病僧而憫之,取消作盂,令日煎水飲 之,服之月餘,病良已。僧有周旋過而詢其由,以飲煎 水為言。是僧素知查術,曰:「此伏消所成也。當取汞置 盂中,就火試之,果致汞死。」僧更以為希世之遇,即往 禮謝再三,且語其盂之異,復懇求其法。查曰:「法固未 易傳,而前盂用力將竭,可攜來為公加藥為之也。」僧 取盂授查,即碎盂別鎔,門臨大河,俟消成汁,即鉗投 水中,曰:「我初但欲起師之疾,不意無厭至此也。」僧懊 恨而歸。

蕭注從狄殿前之破蠻洞也,得一龍,長尺餘,云是「鹽 龍,蠻人所豢也。」藉以銀盤,中置玉盂,以玉著擴海鹽 飲之,每鱗甲中出鹽如雪。

《宋史种諤傳》:夏將嵬名山部落在故綏州,其弟夷山 先降。諤使人因夷山以誘之,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 文喜受而許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諤悉起所部兵圍 其帳,名山驚,援槍欲鬥,夷山呼曰:「兄已約降,何為如 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槍哭,遂舉眾從 諤而南。

辟寒高宗踐祚之初,躬持儉德。一日語宰執曰:「向自 相州渡大河,荒野中甚寒,燒柴借半破瓷盂溫湯澆 飯,與汪伯彥同食,今不敢忘。」

《夢華錄》:「京師酒店純用銀器,雖一人盌遂之時,亦用 銀盂。」「盌遂一」,盌遂行也。 《武進縣志》:「宜興萬宗伯士和,唐荊川門人也。分守饒 州,謁別荊川,以磁盂二為贐。或曰:『饒固多磁,何贐為』? 荊川曰:『惟其多磁,所以贐也。萬子他日歸,而磁不加 益者,乃吾真弟子也』。」

盂部雜錄

编辑

《墨子》:「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自先聖六王者親行之。 何知先聖六王之親行之也?吾以其所書于竹帛,鏤 于金石,琢于盤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

《韓子外儲說》:「為人君者,猶盂也,人猶水也,盂圓水圓, 盂方水方。」

《東方朔答客難》:「安於覆盂。」

《抱朴子廣譬》篇:「事有緣微而成著,物有治近而致遠。 設象于盤盂,而翠虯降于元霄;委灰于尺水,而望舒 變于太極。」

《涼州異物志》:「琥珀」作「盂瓶。」

《演繁露》《東方朔傳》「置守宮盂」下。注:「盂,食器也。」若請幫助識別此字。「而 大。」今之所謂。請幫助識別此字。盂也。請幫助識別此字。音撥。今僧家名其食缽為缽。 則中國古有此名。而佛徒用之耳。

盂部外編

编辑

《佛國記》:「有國名僧伽,施一白耳龍與眾僧作檀越,使 眾僧得安。眾僧作龍舍,龍每化形作一小蛇,兩耳邊 白,眾僧識之。銅盂盛酪,以龍置中,從上座至下座行 之,似若問訊,遍便化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