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25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二十五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五卷目錄

 鏡部彙考一

  孝經緯援神契

  釋名釋首飾

  搜神記陽燧陰燧

  博古圖鑑總說 乾象門各鑑圖考 漢六花水浮鑑圖考 詩辭門各鑑圖考 善

  頌門各鑑圖考 枚乳門各鑑圖考

考工典第二百二十五卷

鏡部彙考一

编辑

《孝經緯》

编辑

《援神契》

编辑

神靈滋液。百寶用則璣鏡出。

《大珠》有光,可為鏡。

《釋名》

编辑

《釋首飾》

编辑

鏡,景也。言有光景也。

《搜神記》

编辑

陽燧陰燧

编辑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 月壬子夜半鑄為陰燧。

言「丙午日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夜鑄為燧,可取水也。」

《博古圖》

编辑

《鑑總說》

编辑

「昔黃帝氏液金以作神物,於是為鑑,凡十有五,採陰 陽之精,以取乾坤五五之數,故能與日月合其明,與 鬼神通其意,以防魑魅,以整疾苦,歷萬斯年,而獨常 存今也。去古既遠,不可盡攷,世有得其一者,載其制 度,則以四靈位四方,以八卦定八極,十有二辰以環 其外,二十四氣以布其中,而妙萬物。運至神」者,蓋託 於形數之表。故其為器,雖囿於有形而不隨形盡,雖 拘於有數而不與數終,且能變化不測,與造物者為 友也。其在有周,冶鑑之數亦十有三,蓋體諸閏月,以 其十二則投十二野,其一則為鎮于中州。世言其象 亦云:列五嶽,布七神,為十五獸,間十四方,而方有四 篆字,且不載其所以施設之方,獨《周官》之書以謂鑒 取明水于月,以其足以感格者然也。唐開元間,李太 者進水心鑑,背負蟠龍,蜿蜒舌生,大仍表其鑑曰「龍 護所作」,真龍託于是焉。久之,歲大旱,明皇引葉法善 即鑑祈禱,而雲生鑑龍之口,於是甘霈,七日而足,不 其神哉!西漢高祖受命之初,入咸陽,得方鑑,洞燭腸 胃。此帝王之世,神物「護持,其不誣之典,足以信後世 者。」今所藏特漢、唐之器,然其䂓模,大抵皆法遠古。是 以圜者規天,方者法地。六出所以象諸物,八方所以 定其位。左右上下,則有四靈;錯綜經緯,則有五星。具 一日之數,則載之以十有二辰;具一歲之數,則載之 以十有二月。周其天者有二十八宿。拱其位者有三 神八衛。或象玉女之起舞,或肖五嶽之真形。凡九天 之上,九地之下,所主治者,莫不咸在,則其取象,未嘗 不有法也。是以製作之妙,或中虛而謂之「夾鑑」,或形 蛻而名以浮水,以龍蟠其上者,取諸龍護之象也;以 鳳飾其後者,取諸舞鸞之說也。以至或為異花奇卉、 海獸天馬、羽毛鱗甲之屬,或為嘉禾合璧,「比目連理, 瑞世之珍,或乳如鐘,或華如菱。」至于銘其背,則又有 作國史語而為四字,有效柏梁體而為七言。或單言 之不足,或長言之有餘,或以紀其姓名,或以識其歲 月。如言尚方王堂者,用於奉御也;如言宜官宜侯王 者,用之百執也;如言宜子孫者,用以藏家也。若千秋 萬歲之語,則所以美頌者「如此;作《十六符篆》,則所以 辟邪者如此。然則雖曰漢、唐之物,其稽古必自此始 耳。」於是列序其次,而錄之於後焉。凡五金之序,黃金 為上,白金次之,銅又次之,而鐵錫為下。故斯鑑以銅 先焉,鐵次之。若夫造化之本,莫先於天地,故首之以 乾象。乾象者,百神之主,故以百神附之。夫參造化,主 百神,則可以造形器,故次之以異質之物,如蛻形浮 水者是也。為器如是,夫然後可以歌頌其美,故次之 以《詩辭》。可以被聲詩,則必享多宜,故次之以《善頌》。頌 必有致養之道,故次之以《枚乳》。而乳者,養人之道也。 有所養則鳥獸草木莫不咸若,而來儀為瑞者有之, 故又次之以龍鳳花鳥梅獸也。然而大功者若拙,繪 事者後素,則純素者其本也,于是又以《純素》終焉,此 其序也

漢神像鑑圖

漢神像鑑圖

漢十二辰鑑圖二

漢十二辰鑑圖二

漢十二辰鑑圖三

漢十二辰鑑圖三

漢四神鑑圖一

漢四神鑑圖一

漢四神鑑圖二

漢四神鑑圖二

漢四神鑑圖三

漢四神鑑圖三

漢三神鑑圖

漢三神鑑圖

漢神人鑑圖

漢神人鑑圖

{{{2}}}

{{{2}}}

唐十二辰鑑圖

唐十二辰鑑圖

漢百神鑑圖

漢百神鑑圖

漢四神鑑圖一

漢四神鑑圖一

漢四神鑑圖二

漢四神鑑圖二

漢四神鑑圖三

漢四神鑑圖三

漢四靈鑑圖

漢四靈鑑圖

漢四靈三瑞鑑圖

漢四靈三瑞鑑圖

漢三神八衛鑑圖

漢三神八衛鑑圖

{{{2}}}

{{{2}}}
考證

唐五嶽真形鑑圖

唐五嶽真形鑑圖

乾象門各鑑圖考

编辑

《漢十二辰鑑》一,徑七寸,重二斤四兩,銘五十五字。 《漢十二辰鑑》二,徑六寸,重一斤三兩,銘三十七字。 《漢十二辰鑑》三,徑六寸一分,重一斤三兩,銘一十六 字。

《漢四神鑑》一,徑三寸八分,重九兩三分,銘十二字。 《漢四神鑑》二,徑三寸一分,重三兩一錢,銘四字。 《漢四神鑑》三,徑三寸五分,重五兩有半,銘二字。 《漢三神鑑》徑五寸,重一十兩有半,銘五十六字。 《漢神人鑑》徑四寸二分,重七兩有半,銘十八字。 《漢神像鑑》徑三寸七分,重六兩一分,銘十二字。 《漢神人三獸鑑》,徑三寸六分,重五兩三分,銘十二字。 《漢百神鑑》,徑五寸五分,重一斤三兩,無銘。

《漢四神鑑》一,徑四寸五分,重一十兩一分,無銘。 「《漢四神鑑》二」,徑三寸六分,重九兩有半,無銘。

漢《四神鑑》,三,徑三寸五分,重四兩一分,無銘。

漢《四靈鑑》,徑五寸一分,重一斤一兩,無銘。

漢《四靈三瑞鑑》,徑六寸,重一斤九兩,無銘。

漢《三神八衛鑑》,徑六寸八分,重二斤四兩,無銘。 唐《十二辰鑑》,徑四寸九分,重十有五兩一分,銘十二 字。

《唐五嶽真形鑑》,徑八寸,重三斤,無銘。

右《一十九鑑》天之道,運而不積,于是通乎晝夜者,有 五星為之緯,有二十八宿為之經,以十日為之干,以 十有二辰為之支也。所謂「至神不測」,則斡旋于是乎 以育萬物,融江河、結山嶽,主百神而為造化之本。冶 鑑之象,莫先于此,故以乾象先焉,而百神附之。

漢六花水浮鑑圖

漢六花水浮鑑圖

漢六花水浮鑑圖考

编辑

右一器,徑三寸九分,重三兩,無銘。物之理,輕清者在 上,重濁者在下,於是蛻形羽化,則為萬物之靈,況出 乎爐錘之間,而不累於形器之重,脫去滓穢,輕清如 蛻,此所謂異質者。故於乾坤造化之後,以水浮者次 之。

漢尚方鑑圖二

漢尚方鑑圖二

漢尚方鑑圖一

漢尚方鑑圖一

{{{2}}}

{{{2}}}

漢清明鑑圖二

漢清明鑑圖二

漢仙人不老鑑圖

漢仙人不老鑑圖

漢青蓋鑑圖

漢青蓋鑑圖

漢服羌鑑圖

漢服羌鑑圖

漢豳頌周商鑑圖

漢豳頌周商鑑圖

漢始青鑑圖

漢始青鑑圖

漢清白鑑圖

漢清白鑑圖

漢清明鑑圖一

漢清明鑑圖一

{{{2}}}

{{{2}}}

唐瑩質鑑圖二

唐瑩質鑑圖二

唐萬春鑑圖二

唐萬春鑑圖二

唐瑩質鑑圖一

唐瑩質鑑圖一

{{{2}}}

{{{2}}}

詩辭門各鑑圖考

编辑

漢《冊禮鑑》,徑四寸五分,重一十二兩有半,銘四十八 字。

漢《尚方鑑》一,徑六寸,重一斤四兩,銘五十三字。 「漢《尚方鑑》二」,徑四寸三分,重一十二兩有半,銘三十 五字。

《漢長生鑑》,徑五寸三分,重十有五兩一分,銘四十字。 漢《仙人不老鑑》,徑五寸八分,重十兩三分,銘三十七 字。

漢《青蓋鑑》,徑四寸八分,重十兩三分,銘三十四字。 漢《服羌鑑》,徑六寸,重一斤三兩,銘二十八字。

漢《豳頌》《周商鑑》,徑四寸六分,重九兩三錢,銘二十字。 漢《始青鑑》,徑四寸一分,重八兩,銘一十六字。

《漢清白鑑》,徑五寸八分,重一斤四兩,銘三十四字。 《漢清明鑑》一,徑四寸八分,重一十二兩,銘四十一字。 《漢清明鑑》二,徑三寸七分,重七兩三分,銘一十四字。 《唐萬春鑑》一,徑八寸八分,重八斤,銘四十字。

《唐萬春鑑》二,徑八寸八分,重七斤四兩,銘四十字。 《唐瑩質鑑》一,徑七寸八分,重三斤七兩,銘四十字。 「《唐瑩質鑑》二」,徑四寸五分,重一斤有半,銘三十二字。 右一十六器,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 歌之。然則言而至於詠歌,則美之至也。蓋物之美,則 詩亦美焉,故水浮之後又次之。

漢宜官鑑圖

漢宜官鑑圖

{{{2}}}

{{{2}}}

漢十六花鑑圖

漢十六花鑑圖

漢長宜子孫鑑圖一

漢長宜子孫鑑圖一

漢長宜子孫鑑圖二

漢長宜子孫鑑圖二

漢長宜子孫鑑圖三

漢長宜子孫鑑圖三

漢長宜子孫鑑圖四

漢長宜子孫鑑圖四

漢四宜鑑圖

漢四宜鑑圖

漢九子鑑圖

漢九子鑑圖

漢宜侯王鑑圖

漢宜侯王鑑圖

{{{2}}}

{{{2}}}

唐長宜子孫鑑圖

唐長宜子孫鑑圖

{{{2}}}

{{{2}}}

善頌門各鑑圖考

编辑

漢《宜君公鑑》,徑三寸九分,重七兩三分,銘八字。 漢《宜官鑑》,徑三寸四分,重四兩三錢,銘四十字。 漢《尚方宜子孫鑑》,徑五寸八分,重一十三兩有半,銘 四十六字。

漢《長宜子孫鑑》,一,徑五寸二分,重一十三兩有半,銘 四字。

《漢長宜子孫鑑》二,徑四寸六分,重一十四兩,銘四字。 《漢長宜子孫鑑》三,徑五寸九分,重一十五兩,銘四字。 《漢長宜子孫鑑》四,徑六寸,重一斤十有三兩,銘四字。 《漢四宜鑑》徑四寸五分,重一十二兩有半,銘四字。 《漢九子鑑》徑四寸三分,重一十兩有半,銘十字。 《漢宜侯王鑑》徑四寸四分,重一斤,銘一十一字。 《漢十六花鑑》徑六寸八分,重二斤十有五兩,銘八字。 唐《武德鑑》,徑九寸五分,重五斤五兩,銘五十三字。 唐《長宜子孫鑑》,徑七寸五分,重二斤二兩,銘四字。 右一十三鑑,凡頌之非所宜,則雖無頌可也,然則頌 之斯宜之矣。《詩》曰:「宜民宜人。」上之所以宜於下也,「罄 無不宜。」臣之所以宜於君也,「宜爾室家」,言家道之宜 也;「宜君宜王」,言子孫之宜也。鑑之為用,無所不有,故 其言有所謂「宜君公宜侯王,宜官宜子孫」焉,此所以 又以頌次之也。

漢四乳鑑圖二

漢四乳鑑圖二

漢七乳鑑圖

漢七乳鑑圖

漢四乳鑑圖一

漢四乳鑑圖一

{{{2}}}

{{{2}}}

漢素乳鑑圖

漢素乳鑑圖

{{{2}}}

{{{2}}}

枚乳門各鑑圖考

编辑

漢《百乳鑑》,徑五寸八分,重一斤三兩,無銘。

《漢七乳鑑》,徑五寸四分,重一斤三兩,無銘。

漢《四乳鑑》,一徑三寸一分,重五兩三分,無銘。

漢《四乳鑑》,二,徑三寸一分,重四兩有半,無銘。

漢《四乳鑑》,三,徑二寸六分,重三兩,無銘。

《漢素乳鑑》,徑三寸三分,重四兩,無銘。

右六鑑:「鐘有枚,枚所謂乳也;彝有乳,乳所以養也。蓋 樂之聲所以養其耳,酒之味所以養其體,此其飾之 以『枚』」焉。鑑亦有枚者,所以燭其形而主養故也。人所 祝頌,以養之至也,故以枚乳次善頌之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