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104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四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一百四卷目錄

 休致部彙考二

皇清順治二則 康熙十六則

 休致部總論

  禮記曲禮 王制 祭義

  白虎通致仕

 休致部藝文一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魏應璩

  閑居賦          晉潘岳

  懷退賦           潘尼

  與吏部郎謝萬書      王羲之

  辭舉帖           前人

  辭祿賦         宋謝靈運

  與何尚之書         袁淑

  答江琰書        梁王僧孺

  為韋雍州致仕表       前人

  致仕表           沈約

  與徐勉書          前人

  為閻將軍乞致仕表    北周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        前人

  為王儀同致仕表      陳徐陵

  為太僕卿劉弘基請致仕表 唐上官儀

  代盧岐州請致仕表      闕名

  代劉幽州請致仕表      闕名

  為工部尚書段綸請致仕表  許敬宗

  為姚大夫請致仕歸侍表   盧藏用

  告老乞致仕表        宋璟

  請致仕侍親表        敬讓

  請致仕侍親表三首  拓跋興宗

  謝致仕表          孔戣

  謝恩敕許致仕表       李嶠

  代崔公授祕書監致仕謝表   常袞

  謝分司表         劉禹錫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奏乞致仕表        宋呂誨

  論百官致仕         包拯

  求致仕疏         司馬光

  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蘇軾

  辭免召命狀四首     朱熹

  辭免改官宮觀狀四首   前人

  申建寧府狀二首     前人

  乞宮觀劄子         前人

  乞宮觀狀          前人

銓衡典第一百四卷

休致部彙考二

编辑

《皇清》

编辑

順治十六年

编辑

《大清會典》:「滿、漢大臣年老乞休者。」

朝廷待以殊禮。或陞秩加銜、或仍給原俸、或命馳

驛還鄉。其尤寵異者、或賜袍服文綺。或賜

御製詩篇、或官其子孫、或遣人存問、或令地方利弊

「仍許具疏陳奏。」 皆出自

特恩。 凡滿洲、蒙古、漢軍大小各官致仕。順治十六

年題准:「致仕之官有世職者,照品給俸。」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凡滿洲、蒙古、漢軍,大小各官致仕,順治十

八年,議准:「無世職之官,年至六十致仕者,仍給半俸;未至六十歲,因疾辭仕者,不准給。」

康熙四年

编辑

《大清會典》:「凡投誠官,康熙四年題准考試文義通曉。」

者,照例授官。不諳文義,願任武職者,咨送兵部。不願出仕者,以原銜休致 。又題准:衛所官員蒞任後遽以不識文義乞辭者,不准。

康熙五年

《大清會典》,凡滿洲、蒙古、漢軍大小各官致仕,康熙五

諭、年老解任官員。其歷任幾年。及效力情由。俱著明

白開列「應否給與半俸,請旨具奏。」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凡外官致仕舊例任內有未完錢糧盜案。」

應議革者,仍革職。康熙九年議准:休致官員任內未完事件,免其處分,責令接任官承追完結。如有侵欺那移等弊,仍照例治罪。

康熙十年

四月二十一日

上諭吏部:「朕觀侍郎嚴正矩、章雲鷺,通政使霍叔瑾。」

「才具庸常,不能盡職,俱著以原官致仕。」 爾部即遵諭行。《特諭》。

康熙十一年

《大清會典》:「都司衛、所通例。」康熙十一年題准衛所官

員有錢糧之責,若以不識文義乞辭,須在未掣籤以前具呈,准改於營伍缺用;掣籤以後具呈者,以原品休致 。又題准:投誠隨標效用官有呈請休致者,許以原品休致。

康熙十二年

《大清會典》。「凡老病官員陳請,舊皆具題解任。」康熙十

二年題准:「二品以上官員自陳五品以上,兵部題請;六品以下,咨部察驗解任。」

康熙十三年

《大清會典》:凡投誠官,康熙十三年題准:投誠官未諳。

「文義、不嫺弓馬者,俱以原品休致。」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會典》,凡滿洲、蒙古、漢軍大小各官致仕,康熙二

十二年

諭、「因疾勒令休致官員、該都統查其病痊之日、照原」

品隨旗上朝 ,凡老病官員陳請。康熙二十二年覆准,凡世職及有職任官員,王等屬員患病告退者,該都統、副都統、長史等驗實咨部,准其解退。若詐稱患病告退者,革職。有世職者,令應襲之人承襲。若係本身所得世職,亦令革去。其徇情具報之該都統、副都統、長史等俱降二級,罰俸一年。至前鋒參領、護軍參領、前鋒侍衛及有世職之侍衛、藍翎護軍校等,若有詐稱患病告退者,與不行詳查之該管官,俱照此例議處。

諭「凡被參有疾、勒令休致官員、各該都統、察其病痊」

以原品隨旗上朝 。凡優給半俸。八旗武官年至六十、告病解任者。察其所歷俸次、及原效力處、應否優給半俸。具題請

旨「內府佐領、及王等府佐領官員、并子弟替職官員」

俱不准給。外省駐防官員告老回京者,准與題請。若仍在外省居住及漢軍任綠旗官告老回京者,俱不准給。年未至六十,告病解任者,亦不准給。

康熙二十五年

四月初六日

上諭吏、兵二部:「封疆文武大吏當用兵征勦時,固在」

智勇兼優亦重清廉律己。原任鑾儀衛鑾儀使趙良棟,「前值逆賊盤踞漢中首先倡率入川。於漢中成都等處效力勦賊勞績昭著。復領兵直抵雲南攻克省城之後獨能恪守法紀廉潔自持深為可嘉。今以衰老解任。著復其勇略將軍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原銜以示眷注之意。爾二部即遵《諭行》。」 《特諭》。

康熙二十八年

六月二十五日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學士凱音布、朱都納邁」、

圖、索諾和、西安、郭世隆,「八旗參領、佐領有職任之官,多有以疾告休者,此中亦有以不能騎射,畏憚而求罷者。夫管轄職任,仍須得舊人為佳。其傳諭八旗都統、副都統等,自是以後,若此告休者,詳察之,果疾病不可支者,允其休可也。若雖不能利於騎射,而能管轄者,仍留用之。」 康熙四十一年

十二月初六日

上諭、大學士馬齊西哈納、原任侍郎額星格、前因罣

誤革職非有大過。今年已衰老。朕比來巡歷所至。凡此等罣誤罷閒年老官員在籍者皆給與原官職銜。以示優遇老臣之意。《額星格》著以原銜給之

康熙四十二年

四月二十三日

上諭內閣:「頃朕往察河工、原任侍郎任克溥於山東」

《途次迎駕》、見其年將九十。現在諸臣未有如其久者。朕深為眷念。著加刑部尚書銜以示優遇老臣至意。可諭吏部知之。

康熙四十五年

十月初一日

上諭內閣:「敦拜向為司官,朕洊次擢用。至尚書,並無」

「效力勤勞之處,凡事不留心詳察,聲名亦不佳。」 廷議:「係國家大事,前曾有事會議,敦拜全不諳事理,恣意妄言,彼時即當黜退。今既以年老乞休,著解吏部尚書任,彼並非有勞舊臣,不必予以優旨。凡為人臣者,雖當暮年,宜更加意潔己,勤勞王事。如謂老年略不留心諸務,黽勉自效,豈任彼為大臣,徒使之榮顯已」 耶?如此者罷之,亦何足惜?「尚書溫達自任工部以來,聲名甚優,凡事敬慎而寬,著調補吏部尚書。工部事務亦緊要,但六部侍郎各俱不甚佳。部臣之優劣,外省督撫卻知之甚真,居官美惡,豈能欺人耶?」 戶

部錢糧事務,弊端極多,滿、漢大臣名亦不佳。今刑部十日彙題一次,猶覺竇弊差少耳。

康熙四十七年

八月二十日

上諭吏部:「趙國祚年老致仕以後,復請往出兵效力。」

行間,多有勞績。恩詔所得官秩,准與存留。仍以二等阿達哈哈番令其孫世昂承襲。

康熙四十八年

四月初三日

上諭兵部:「方凱簡任總兵,綏輯地方,整飭軍伍。」居官。

甚優前於中路出師時偕前鋒兵二百人奮力進擊眾皆稱其驍勇目前諸將罕有能及之者茲以抱病力衰。懇切請罷朕深惜之著加左都督致仕仍給一拖沙喇哈番。以示朕優眷勞臣至意

康熙四十九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上諭吏部:「朕每因朝列舊臣漸次衰謝、時切軫懷。」特

命內閣詢問順治年間進士所有罷職在籍者已無多人。王士徵、江皋、周敏政葉矯然徐淑嘉、宋慶遠皆以公事詿誤。屏廢里居。今年臻耄耋深可憫念。著俱復還原職。以示朕格外加恩至意。

休致部總論

编辑

《禮記》:

《曲禮》

编辑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 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於其國則稱名。越 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集說鄭氏曰:「大夫七十,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謝猶聽也。君必有命,勞苦辭謝之;其有德尚壯,則不聽耳。几杖,婦人安車,所以養其身體也。於其國君,雖尊異之自稱,猶若臣。鄰國來問,必問於老者以荅之,制法度。」 清江劉氏曰:「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君,非使之也,臣自行也。臣雖行之,君曰『是猶足以佐國家社稷也,留之不可失也』。」於是有几杖安車之賜,所以致留之也。君雖留之,臣曰:「不可貪人之榮,不可慁人之朝,不可塞人之路。」再拜稽首,反其室。君不強焉,義也。毋奪其爵,毋除其祿,毋去其采邑,終其身而已矣。此古者致事之義也,是之謂上下有禮。故古者大臣讓,小臣廉,庶人法,百姓不競,由此道也。是以古之為臣者,「不四十不祿,為不惑也;不五十不爵,為知命也;不七十不致事,養衰老也。不惑故可與謀大計,知命故可以受大寵,養衰老故可以全節儉教百姓矣。故古之仕者,為道也,非為食也;為君也,非為己也;為國也,非為家也。是以時進則進,時止則止,進不貪其位,止不慕其權也。」今之人則不然,「仕非為道而為食也,非為君也,而為己也,非為國也,而為家也。是以進不知止而困不知恥也。」

《王制》

编辑

五十而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

陳註「五十而爵命」,為大夫也。「致政事」,以其不能親職任之勞也。

《祭義》

编辑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 揖讓,而后及爵者。

鄭註謂「致仕在家者。其入朝,君先與之為禮,而后揖卿大夫士。」

白虎通

编辑

《致仕》

编辑

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 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 廉恥也。懸車,示不用也。致仕者,致其事於君,君不使 自去者,尊賢者也。故《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王制》曰: 「七十致政。」卿大夫老,有盛德者留,賜之几杖,不備之 以筋力之禮。在家者,三分其祿,以一與之,所以厚賢 也。人年七十,臥非人不溫適四方,乘安車與婦人俱, 自稱曰老夫。《曲禮》曰:「大夫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 几杖。」《王記》曰:「臣致仕於君者,養之以其祿之半。几杖 所以扶助衰也。」故《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 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臣老歸年九十,君欲有問, 則就其室以珍從,明尊賢也。故《禮·祭義》曰:「八十不仕, 朝於君,問就之。」大夫老歸死,以大夫禮葬,車馬衣服

如之何?曰:「盡如故也
考證

休致部藝文一

编辑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魏·應璩

编辑

璩欲歸田,《故報二從弟》。

璩報,間者北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風伯 埽涂,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 春酒,接武茅茨,涼過大夏,扶寸肴修,味踰方丈,逍遙 陂塘之上,吟詠菀柳之下,結春芳以崇佩,折若華以 翳日,弋下高雲之鳥,餌出深淵之魚,蒲且讚善,便嬛 稱妙,何其樂哉!雖仲尼忘味於虞《韶》,楚人流遁于京 「臺,無以過也。」班嗣之書,信不虛矣。來還京都,塊然獨 處,營宅濱洛,困于囂塵;思樂汶上,每發于寤寐。昔伊 尹輟耕,郅惲投竿,思致君于有虞,濟蒸人于塗炭。而 吾方欲秉耒耜于山陽,沈鉤緡于丹水,知其不如古 人遠矣。然山父不貪天下之樂,曾參不慕晉楚之富, 亦其志也。前者邑人念弟無已,欲令州郡崇禮,官師 授邑,誠美意也。歷觀前後來入軍府,至有皓首,猶未 遇也。徒有饑寒駿奔之勞,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且宦 無金張之援,游無子孟之資,而圖富貴之榮,望殊意 之寵,是隴西之游,越人之射耳。幸賴先君之靈,免負 擔之勤,追蹤丈人,畜雞種黍,潛精「籍,立身揚名,斯 為可矣。無惑游言,以增邑邑。郊牧之田,宜以為意。廣 開土宇,吾將老焉。劉、杜二生,想數往來,朱明之期,已 復至矣。相見在近,不復為言。慎夏自愛。」璩報。

《閑居賦》
晉·潘岳

编辑

岳嘗讀《汲黯傳》,至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題之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廢書而歎曰:「嗟乎!巧誠有之,拙亦宜然。顧嘗以為士之生也,非至聖無軌,微妙元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年之用。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修辭立誠以居業。僕少竊鄉曲之譽,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尉魯武公其人也。」 舉秀才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為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今天子諒闇之際,領太傅主簿。府主誅,除名為民。俄而復官,除長安令,遷博士。未召拜,親疾輒去官。閱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雖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長輿之論余也,固謂拙于用多,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徵。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時,拙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於是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春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收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遂情焉。其辭曰:

「傲《墳》《素》之長圃,步先哲之高衢。雖吾顏之云厚,猶內 愧於甯蘧。有道吾不仕,無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 而拙艱之有餘也?」於是退而閑居于洛之埃,身齊逸 民,名綴下士。陪京泝伊,面郊後市。浮梁黝以徑度,靈 臺桀其高峙。窺天文之祕奧,究人事之終始。其西則 有元戎禁營,元幕綠徽,谿子巨黍,異絭同機。砲石雷 駭,激矢䖟飛。以先啟行,曜我皇威。其東則有明堂辟 雍,清穆敞閑;環林縈映,圓海迴淵。聿追孝以嚴父,宗 文考以配天;祗聖敬以明順,養更老以崇年。若乃背 冬涉春,陰謝陽施。天子有事於柴燎,以郊祖而展義。 張鈞天之廣樂,備千乘之萬騎。服振振以齊元,管啾 啾而並吹。煌煌乎,隱隱乎,茲禮容之壯觀,而《王制》之 巨麗也。兩學齊列,雙宇如一,右延國胄,左納良逸。祈 祈生徒,濟濟儒術。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無常師,道 在則是。故髦士投紱,名王懷璽,訓若風行,應如草靡。 此里仁所以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爰定我居,築室 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籬,遊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 蓊藹,靈果參差。張公「大谷之梨,梁侯烏椑之柿,周文 弱枝之棗,房陵朱仲之李,靡不畢殖。三桃表櫻胡之 別,二柰曜丹白之色,石榴蒲萄之珍,磊落蔓衍乎其 側。梅杏郁棣之屬,繁榮麗藻之飾,華實照爛」,言所不 能極也。菜則蔥韭蒜芋,青筍紫薑,菫薺甘旨,蓼荽芬 芳,蘘荷依陰,時藿向陽,綠葵含露,白薤負霜。於是凜 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 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 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席長筵,列孫子。柳垂陰,車結 軌。陸摘紫房,水挂頳鯉。或宴於林,或楔于汜。昆弟斑 白,兒童稚齒,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壽觴舉, 慈顏和。浮杯樂飲,絲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高歌。「人 生安樂,孰知其他?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 周任之格言,敢陳力而就列。幾陋身之不保,尚奚擬 於明哲。仰眾玅而絕思,終優游以養拙。」

《懷退賦》
潘尼

编辑

「伊疇昔之懷憤,思天飛以遠跡。望循塗而投軌,愬翔 風以理翮。冀雲霧之可憑,希天路之開闢。何時願之 多違,奄就羈以服役。困吳坂之峻岨,畏鹽車之嚴筴。 嗟遊處之弗遇,奚鬱悒之難任。背宇宙之寥廓,羅網罟之重深。常屏氣以斂跡,焉遊豫以娛心。傅釋板以 亮殷,望投竿而相姬。窮獨善以全質,達兼利以濟時。」 聃安志于柱史?由抗跡于嵩箕,理殊途而同歸,雖百 慮其何思。敢因虛以托談,遂逡巡而造辭。

《與吏部郎謝萬書》萬字萬石安之弟
王羲之

编辑

羲之與王述齊名,而志尚不同,兩不相能。述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為郡,累年止一弔,竟不顧述。及述為揚州刺史,檢校會稽,求其得失。主者疲于課對,羲之恥慨,遂稱疾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不復仕。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之。與東土人士窮諸名山,汎滄海,優游無事,弋釣為娛。《與萬書》曰:

「古之辭世者,或被髮佯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 僕坐而獲免,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 祥。頃東遊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 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 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戒以輕薄,庶令舉 策數馬,彷彿萬石之風。君謂此何如?比當與安石東」 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曠,衣食之餘,欲與親 知,時其歡讌,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 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常依陸賈、 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願盡于 此矣。

《辭舉帖》
前人

编辑

前得君書,即有反想至也。謂君前書是戲言耳,亦或 謂君當是舉不失親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頗知如何。 老僕之懷,謂君體之方復致斯言,愧誠心之不著。若 僕世懷不盡,前者自當端坐觀時,直方其道,或將為 世大明耶?政有救其弊。算之熟悉,不因放恕之會, 得期於奉身而退,良有以,良有以此共得之心,不待 多言。又餘年幾何,而逝者相尋,此最所懷之重者。頃 勞藥石之資,如有萬一,方欲思盡頤養,過此以往,未 之敢聞,言盡于今也。

《辭祿賦》
宋·謝靈運

编辑

荷賞延之渥恩,在弱齡而覃惠。蒙聖達之眷顧,得乘 閒以沈泄。雖鑣羈之有名,恆遊獎而匪滯。解龜紐于 城邑,反褐衣于丘窟。頖人事于一朝,與世物乎長絕。 自牽綴于朱絲,奄二九于斯年。服纓佩于兩官,執鞭 笏于宰蕃。

《與何尚之書》
袁淑

编辑

尚之為尚書令領太子詹事致仕於方山著《退居賦》以明所守而議者咸謂尚之不能固志淑為太子左衛率與尚之書詔書敦勸尚之復攝職。

昨遣修問,承丈人已晦志山田,雖曰年禮宜遵,亦事 難斯貴。俾疏班邴魏,通美于前策;龔貢《山衛》,淪慚乎 曩篇。規迨休告,雪滌素懷,冀尋幽之歡畢。元之適, 但淑逸操偏迥,野性瞢滯,果滋沖寂,必沈樂忘歸,然 而已議塗聞者,謂丈人徽明未耗,譽業方籍,倘能屈 事康道,降節殉務,舍南瀕之操,淑此行求決矣。望眷 有積,約日無誤。

《答江琰書》
梁·王僧孺

编辑

猥惠嘉音,用蠲疾首,發函伸紙,朗若披雲,等《嶰谷》之 清音,比《洞庭》之高曲,辭則美矣,而擬其非倫。譬享海 鳥以醇醪嘉膳,栖林狖以崇楹曾拱,苟非其實,立有 驚怖。況復以一離訴棄,賓實漼然,豈復能使一笥可 輕,八廚斯引,且登清漢,乍棄黃汙,望影析支,爭塗再 楫。其或蹲林臥石,籍卉班荊,不過田畯野老,漁父樵 客,酌醴焚枯,嗚嗚相勞,羹藜含糗,果然滿腹。寧有幡 旗貴客,車馬大賓,獻書盡先賢之德,作頌罄前皇之 美?豈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況復「詠《高梧》而賦修竹, 背清淮而遊長苑,留東閣以從容,登石室而高視。豈 與夫身沒名隕,同年而共毀譽哉?」

《為韋雍州致仕表》
前人

编辑

一旦攀附,遂無涯限,排雲矯漢,飛捧待翼,陸離蟬組 昭灼,旛旗受脤推轂,執珪奉酎,變狹室于高門,改小 冠于侯服。況復還周紐其六印,歸齊列其五鼎,常懼 輪輕載積,基薄墉高,器覆卮傾,人指鬼瞰。老與年并, 疾隨衰及,途遙齒截,漏迫鍾鳴,高舂之景一斜,不周 之風忽至。菌蟪夕陰,倏駛無幾;菫蕣朝采,飄零已及。 「仰朱闕而掩涕,俯濛谷而自悲。豈復式瞻拱默,仰接 鐘鼓。倘帷蓋未親,東岳稍駐,擊壤鼓腹,其賜尤多。」

《致仕表》
沈約

编辑

徒以桑榆無幾,時制行及,不朝之禮,忽在今辰,使反 身敝廬,待終窮巷。臣又聞之,「懸車散髮」,其來舊矣。昔 廣德請骸,義在量力,二疏知止,懼貽後悔。數年以來, 稍就盡竭,氣力衰耗,不自支持。若蒙天地大恩,造物 洪施,拯其隆滿之切,救其害盈之災,譬彼日昃,假榮, 終朝踟躕,夕景少觀。化宅壤歸,泉自無《云。幾》祈仁 仰澤,事止寸陰。

《與徐勉書》
前人

编辑
「吾弱年孤苦,傍無期屬。往者將墜于地,契闊屯邅,困
考證
于朝夕,崎嶇薄宦,事非為己,望得小祿,傍此東歸,歲

逾十稔,方忝襄陽縣,公私情計,非所了具,以身資物, 不得不任人事。永明末,出守東陽,意在止足,而建武 肇運,人世膠加,一去不還,行之未易。及昏猜之始,王 政多門,因此謀退,庶幾可果。託卿布懷于徐令,想記」 未忘。聖道聿興,謬逢嘉運,往志宿心,復成乖爽。今歲 開元,禮年云至,懸車之請,事由恩奪。誠不能弘宣風 政,光闡朝猷,尚欲討尋文簿,時議同異。而開年以來, 病增慮切,當由生靈有限,勞役過差,總此彫竭,歸之 暮年,牽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觀傍覽,尚以全人,而形 體力用,不相綜攝。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 臥,支體不復相關,上熱下冷,月增日篤,取煖則煩,加 寒必利。後差不及前差,後劇必甚前劇。百日數旬,革 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 能支久?若此不休,日復一日,將貽聖主不追之恨。冒 欲表聞,乞歸老之秩。若天假其年,還得平健,才力所 堪,惟思是策。

《為閻將軍乞致仕表》
北周·庾信

编辑

臣聞《禮》云:「大夫七十,致仕于朝。傳家于子,膳則二珍, 衣稱時制。」臣自出身奉國,四十餘年,遭遇風雲,從微 至著。太祖文皇帝扶危濟難,奄有關、河,臣實無堪,中 涓從事。自洛食風塵,河梁旗鼓,華陰有白馬之兵,河 曲有黃沙之陣。臣雖用命,不能奇策,功薄賞厚,因人 成事,恩澤年表,常以愧心。仰逢周朝,以揖讓登庸,謳 歌受命,主貴臣遷,頻煩榮寵。三槐以鑄鼎象物,知其 神姦;五等以桓珪飾瑞,守其宮室:臣以何德,兼而有 之?況復水土之職,王梁以應讖受徵;兵戈之王,韓信 以登壇獨拜。語其連類,臣又何人?當今四海未寧,三 方鼎峙,陛下勞心之日,群公展效之秋,而臣甲子既 多,耄年又及,無參賓客之事,謬達諸「侯之班。尸祿素 餐,久紊彝典,負乘致寇,徒煩有司。加以寒暑乖違,節 宣失序,風水交侵,菁華已竭。雖復廉頗強飯,馬援據 鞍,求欲報恩,何能為役。榮啟期之樂,適足自貽;燭之 武之言,無能為也。特乞解所居官,言從初服,事符骸 骨之請,非謀几杖之賜。」若臣北陵移病,東皋歸老,山 河茅社一反,司勳公侯珪璧,還封典瑞,則朝無冒位 之人,臣免妨賢之責。虞氏養老,敢希東序之榮;周朝 如荼,豈望西郊之禮?但瞻仰天威,方違咫尺,徘徊城 闕,私憎悽戀,不任知止之情。

《代人乞致仕表》
前人

编辑

臣聞「一葉將隕,寧待于風露;百川皆到,自竭者潢污。」 臣輒感之,以悲以咽。臣某。中謝臣仲春之末,舊患漸 加,雙足頗蹇,四肢不利。扶步有邯鄲之失,勉視無離 婁之明,安可率此留務,溷茲恆典。陛下恩周曲成,未 忍捐棄,微臣困至于亟,轉不堪,勝臣所以自咎自傷, 淚繼之血。臣特承先緒,進不因人。陛下憫臣無用,舉 直而有戅。自奉圖太極,宣綍中書。陛下收臣于一心, 任臣以獨掌。九年冀登宰輔,八歲載踐宗伯。出擁于 旄,入參衡鏡。或雲臺之上,微臣預疇咨之旨;或日觀 之下,詔臣操刊勒之文。美而暢之,臣實尤忝。明憲不 敢以纎負,元造竟微于滴助。闕二字日月,闕三字其如 冰炭,交集誠懷。伏以前陪政事,親荷德音,謂臣等經 侍軒墀,子孫尚延保護;臣荷螻蟻,欻戴丘山。臣宜生 亦盡命,死且陳力,竊不知終,而不知止。朝列三數,與 臣同儕,臣未六十,推臣則幼,獨臣彌當頓顇,病不俟 年,盈量窮涯,滿而招損。逾時每乖于勿藥,永日猶繫 于苞桑,覽分必然,貪榮所忌。伏乞免臣見職,退畢餘 生,察臣榮不可支,矜臣分不能強,迺臣之幸也。豈悟 仁壽之闥,有此一時;承明之廬,無緣再謁。心神已敝, 晷刻增悲,叨睿鑒則多士莫先,違聖顏則小臣何遠? 惟冀三條啟道,萬乘巡京,悅西怨之群黎,逮東封之 從者,危魂倘駐,枯骨如存,是臣之愜,非臣所望。臣又 聞驅奔效駕,先輟于羸駘;翔集賀成,近遺于鎩翮,彼 尚知暮,而況臣哉!聞未遑請,臣之懇戀,至于隳官,臣 合書「罪。」

《為王儀同致仕表》
陳徐陵

编辑

尺波歸海,恆歎不居,爝火為薪,猶悲假續。況復星迴 日薄,通人有乞告之言;鐘鳴漏盡,前史有夜行之誡。 五陵鼎族,家傳軒冕,四姓卿侯,榮由恩澤。虛名靡實, 世官非才,年力方強,不能辭退。今三元肇慶,六呂司 春,得奉萬壽之杯,豫參百辟之禮,便釋朝衣,謹遵初 服,同孔光之杖,載遊戶庭;廣德之車,方懸私館。

《為太僕卿劉弘基請致仕表》
唐·上官儀

编辑

臣某言:「臣輕生多幸,早逢昌運,締構之初,得效駑蹇。 誠款雖竭,功績靡伸。沐浴恩光,謬叨榮級,歷居近要, 出納隆顯。顧循庸菲,踰溢涯分,思展塵露,以酬洪造, 鏤骨銘肌,無忘夙夜。但犬馬之齒,甲子已多;風雨之 疾,惛眊日甚。雖年非致事,而力不當官,簿領沉迷,端 緒紕繆。久尸厚祿,靦懼在躬,內省愆光,外慚物議。乞 解見職,退就衡門。朽質餘生,獲從藥療。冀蒙渥澤,未 歸泉壤。難預朝請。瞻望闕庭,葵藿微心。方希臨照。不任悃款之至。伏願天慈,特垂矜許。輕塵聽覽,愈增震 越。」

《代盧岐州請致仕表》
闕名

编辑

臣某言:竊以日月迅驅,歎留侯之過隙;桑榆易晏,嗟 趙孟之愒陰。是以杖國之儀,曩籍之通訓;夜行之誡, 先達之明範。臣三河素品,一藝罕稱,斂衽衡泌之間, 優游農仕之際。特以雲雷肇構,龍德在田,遂得混吹 齊庭,薄遊梁苑,昧昔賢之先覺,慶生涯之嘉會。屬大 橫固祉,獎澤薦臻,同菅蒯之靡遺,喻衽席而無改。叨 竊非據,綿歷歲時,智能之效,寂寥何紀?《伐檀》以之興 刺,《濡翼》由是致譏。況乎時迫耄期,識用衰耗。仲宣體 弱,遽與年並;修齡疾甚,亦隨衰及。范緌在飾,深驚蒲 柳之秋;葆鬢承冠,逾慚仁壽之鏡。空貽謗毀,坐紊官 曹。虛受之來,履薄未均;危懼知止之分,餘生實所。庶 幾披歷丹愚,諒非矯飾。伏願大明委照,曲遂今請,退 影閑扉,待終初服。倘弊帷未掩,岱宗少駐,擊壤高其 自逸,高枕歡其有餘,望瑤池之還駕,候仙閭之歸躅。 臣筮仕聖朝,位非才授,曾微涓滴,少答鴻私,收請骸 骨,心顏靦怍微臣,限茲外任,不獲拜奉闕庭,犬馬之 戀,徘徊何已?

《代劉幽州請致仕表》
闕名

编辑

臣某言:「臣海所陋,品業尚罕稱,斂衽衡、泌之間,角巾 人。」疑作山野之際,夙安𡑡堵之室,罔知榮進之階。屬天 步方難,霸圖資始,遂偶飛龍之會,預參汗馬之斯。既 而慶集私門,恩被昆弟,歷職內外,備蒙選擢。承乏三 朝,于茲三十餘載。竟微塵髮之效,空負亭育之私。加 以鍾漏已殫,齒歷云暮,杖國之年斯及,夜行之懼載 深。若勉茲衰遲,久玷刺舉,既取紊於官曹,抑貽誚於 通識。當今天地休明,賢能方軌,豈可以策駑懷祿,茹 怍昧榮?是以量力陳辭,料能寫實,天鑒凝遠,特希憫 照。昔廣德休老,方開漢室之恩;陽元請骸,空表晉朝 之惠。微臣竊景前懿,敢祈今澤,反初服於東皋,沐薰 風於窮巷。倘高舂少駐,弊蓋未陳,庶乎瑤池之曲,延 望白雲之宴;仙閭之阿,載奉翠華之謁。犬馬之志,實 百𢘆心。臨表鯁戀,辭意懇結。

《為工部尚書段綸請致仕表》
許敬宗

编辑

臣綸言:「臣質輕散木,運忝連姻,濫叨右戚之榮,曲荷 睦親之禮。攀鱗切漢,顧毛羽而多慚;雕朽成姿,撫簪 纓而自失。在梁之誚,甲子徒深,大造之恩,涓塵靡報, 常懷戰灼,夙夜無忘。況以蒲柳易衰,犬馬將暮,沉痾 歲積,惛耄日侵。雖復年未杖鄉,而疾乖陳力。愒陰理 務,沉迷簿領之書;伏枕當官,收斁彝倫之序。久尸寵 祿,事等曠官,內省愆尤,何顏在職?冒乞骸骨,退就廬 田,庶得休閑,微加攝餌,則皇天有施生之惠,庸臣免 偷安之責。倘蒙恩許,負岳為輕,但頓憊在躬,方違旦 夕,仰軒墀而增戀,望霄極以長懷。」伏紙陳誠,心靈戰 越,不任悲愴之至。

《為姚大夫請致仕歸侍表》
盧藏用

编辑

臣某言:「臣聞孝於親者,然後可以忠於君;理於家者, 然後可以移於國。臣實妄庸,叨奉明聖,職在樞要,切 寄股肱,恩非始圖,榮絕流輩。臣之殞身,無以上答。然 臣老母,今年八十有一,起居漸廢,齒髮日衰。飲食朝 晡,非臣不膳;寢興侍奉,非臣不歡。臣欲僶俛國朝,則 顧復無報;臣欲歸養私第,則聖澤不貲。實類羝羊羸」 角方同,狼跋其尾。去歲陳乞,初沐聖恩,旋承後命,不 垂允納,良由臣孝道衰廢,至誠無感,扣心泣血,夙夜 無寧。臣自受北征,綿歷旬月,慈母御泣,朝夕倚閭,寢 膳不時,重增羸耗,臣子之道,何以為心?陛下聖澤遠 覃,中外無事,彝倫攸敘,俊乂盈朝,臣之短才,無所裨 補。伏願少垂矜察,俯遂私恩,許臣告歸之請,終臣犬 馬之養。然後麋軀粉骨,上答天造。奮身疆場,效命戎 幕,臣之萬死,不敢為恨。無任愚懇之至。

《告老乞致仕表》開元二十年
宋·璟

编辑

臣璟言:「臣聞力不足者,老則更衰;心無主者,疾而尤 廢。臣昔聞其語,今驗諸身,況且兼之,何能為也。臣拔 自幽介,欽屬聖明,才不逮人,藝非經國。徒以久從驅 策,歷參試用,命偶時來,榮因歲積。遂得再陞台座,三 入冢司,進階開府,增邑大郡。所更中外,已紊彝章,逮 居端揆,尤竊。」一作叨《右職》「何者,丞相官司之長,任重昔 時愚。」一作微臣衰朽之餘,用慚他日。位則逾盛,人則浸 微,盡知其然,何居而可。頃所以二字一作者僶俛從政,蒼 黃不言。實懷覆載之德,冀竭涓埃之效。今積羸成憊, 沉痾一作莫瘳,耳目更昏,手足多廢,顧將殞越,寧遂 宿心。安可苟徇大名,仍尸重祿,且留章綬,不一作未上 闕庭。儀刑此乖。禮法何設。伏惟陛下探一作選能以授, 為官而擇。察臣之有詞,矜臣之不逮,使得罷歸私室, 養疾衡門。上弭官謗,下知死所。則歸全之望,獲在愚 臣;養老之恩,成於聖代。日暮途遠,天高聽卑,瞻望軒 墀,大深感戀。臣比一作此伏枕不堪詣闕,無任誠懇之 至。謹遣男朝請大夫、行起居郎渾,於朝堂奉表陳乞

以聞
考證

《請致仕侍親表》
敬讓

编辑

臣某言:「臣聞事君事親,率由之道斯一;為臣為子,資 敬之途無二。臣實不才,累陞榮級,徒以家承勳舊,地 分茅土,寵命優渥,寔此之由,非臣妄庸,所堪獎拔。臣 未登壯歲,乾蔭先傾。逮于強仕,母氏為育,欣欣而就 祿者,希祿養之及親也。臣雖愚鄙,妄佩朝簪。臣母王 夙侍巾櫛,久經憂苦,一纏風疾,二十餘年。今秋已來」, 所苦增劇。板輿周覽,近在於家園;綵服承歡,久違於 膝下。臣謬居藩佐,累變炎涼,瞻望庭闈,五情紆結。雖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而孝道蒸蒸,因心罔極。伏惟陛 下聖明統業,孝理天下,文軌同於八荒,德教加於百 姓。況臣沐浴皇化,差池班列,塵忝滋久,臣復何言?臣 兄弟之中,臣又居長,五起三省,是臣「微志;視膳嘗藥, 非臣而誰?臣之愚誠,天地神祗,所共昭鑒。伏乞天恩, 少留哀察。臣請解所職,侍養京都。冀烏鳥之情,俯遂 終食;犬馬之報,希酬萬一。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無 任倥傯。」一作惶悃迫切之至。

《請致仕侍親表》天寶中
拓跋興宗

编辑

臣某言:「臣聞懷祿者恥於冒進,事親者貴在及時。」苟 貪非分之榮,何報所生之德?臣興宗中謝「伏奉某月 日敕,許臣入京覲省者。」臣母譙郡太夫人曹氏,今八 十有四,一遭風疾,倍加羸惙。臣之戰灼,罔知攸從。然 曹氏有臣,更無他子。臣纔齠齕,父已背亡,守志偏棲, 鍾情善訓,恩深徙宅。慈過折葼,孤危相保,臣得成立。 蕃裔賤末,久荷國恩,磨鈍策疲,已歷三紀。腰金拖紫, 四陞八命。每慚祿厚,慮臣身災。況老親在「堂,迫於衰 疾,而更晨昏有闕,尸素無厭,碩鼠貽刺,林烏不若尚 參朝列,心豈遑安?特乞停官,許從歸侍,則藜藿之養, 子道獲申;桑榆之暉,母心是慰。」當今大聖御極,群賢 共理,豈資微臣,而在冗職?雙鳧隻鴈,寧覺少多?九牛 一毛,未為增損。倘明神見祐,母體漸平,在臣犬馬,敢 不驅策。伏望採詩人之錫類,鑒令伯之陳情。曲降鴻 私,俯矜微懇。垂恩遂志,死將萬足,不勝懇款之至。

《第二表》

编辑

臣某言:臣前表自陳,上訴母親,乞停所職,以就私養。 聖恩未許,懇願莫從,母子二人,肝腦塗地。臣某中謝 臣初孩則孤,未冠而仕,不識父兄之教,但承慈母之 育。向母無臣,則烏鳥誰哺?向臣忘母,則禽獸不若。更 無性命,以至成長。今臣老母,八十五載矣,加之疾疹, 日甚一日,有增無減。一作瘳湯藥杜口,粥食不入。頃乃 祈恩請命,忍死待臣。臣不承聖恩,不復見母;母不蒙 聖造,亦不重見。臣自從去年,漸能開釋,若臣又辭母, 母更別臣,臣母必即倚門氣絕,上馬心斷。母必失臣, 臣亦失母。忠孝雙缺,公私並喪。假臣強顏,苟冒榮寵, 猶望孝理,抑就名教,以蕃裔之庸品,忝冠冕之清流, 身帶三印,爵封五等,入踐命卿,出為副將,正是臣報 國立功,榮宗輝戚之時。愛惜毛羽,保持名位,寧可進 寸其容,退尺豈願驅?一作損「華轂以傳板輿,樂閑居而 忘厚秩。士君子猶貪其富貴,臣種類豈知其矯飾。母 不能割慈忍愛,子不可背義違親。二者之心,賢愚共 悉。方寸既亂,焉可以理軍?否臧皆凶,焉足以謀敵?」無 自招於遄死,則未戰以取亡。何以為萬人之命,赴國 家之意?陛下於愚臣過聽,謂邊將得人,則有隴右專 知教練兵馬使右驍衛將「軍藺廷輝,材略冠軍,智勇 無對。今節度王忠嗣知其名,已令攝使替臣。如流輩 諸將,皆是。可惜。臣匹夫之勇,而不見萬人之敵,何抑 烏鳥之眾,而不用熊羆之帥?」一作師陛下必以臣「幸無 大過,不令失職,即望全其官守,罷以軍麾,減其俸祿, 以延老母」;略許其宿衛,兼遂微臣之定省。朝則覲君, 退還侍母,公私兩遂,忠孝並存,母子如初,生死萬足。 遠近夷落,咸知聲教。無任懇切危急之至。

《第三表》

编辑

臣某言:「臣聞事君愛親,出忠入孝,孝苟不足,忠能獨 全,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臣夙遭凶憫,早喪父兄。母祇 育臣,臣唯侍母,更相為命,逮至于今。誠願報國安親, 兩遂忠孝。況臣少從邊役,侍養多違,母常憶臣,積憂 成疾。往者一辭天闕,六變星霜,徒叨守郡之榮,終切 倚門之望。加以老母年將遄邁,景晏桑榆,衰疾交侵」, 藥餌無主。頃乃祈哀上請,忍死俟臣。臣幸獲歸寧,老 母稍安寢息。再造之施,空荷於乾坤;廣大之恩,無階 於答效。臣又聞「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今母若無臣,臣 定失母。所以隳裂肝膽,塵犯威嚴,乞停臣尸素之祿, 假老母殘餘之命。誠為至願,非敢飾情。自聖鑒未迴, 懇誠猶阻。而臣又不幸,愚子供奉官右威衛郎將守 義近亡。臣今惸然,形影相弔。生人之極,無甚於臣。老 母既見,孫亡,預愁臣去,舊患未損,泣盡繼血。伏惟聖 主孝理天下,特降綸言。「戶有老親,今蠲賦役;鄉有孝 子,必表門閭。」洎乎荒外百蠻,咸被教化。臣雖賤品,忝 沐薰風;烏鳥之心,實愧乳哺。若使貪榮徇祿,背義忘 親,固天地所不容,人「倫所同棄,更何面目,敢列聖朝? 特望上垂天光,俯照愚懇,矜臣養親之日短,效命之日長,允其停官,許令侍疾。四方慕義,陛下之德化無 窮,豈惟微臣,獨荷恩施。」無任迫切屏營之至。

《謝致仕表》
孔戣

编辑

臣某言:「臣聞七十致政,《禮經》格言。」此蓋先王立教,示 人有終也。苟或冒榮貪祿,不知其退,亦縉紳之醜也。 今臣年已過矣,耄亦及之,顧盼班行,每懷慚靦。幸屬 聖明御宇,多士盈朝,百度既貞,萬靈遂性。躍魚戲在 藻之樂,野夫盡擊壤之歡。微臣叨逢此時,得以陳露, 而猶進不知止,懼損明風。況齒髮已衰,筋力不逮,雖 力官次,恐貽敗闕。伏以南宮左轄,華省紀綱,政理所 關,選用為重。豈臣衰朽,久膺此任?伏乞聖鑒,察臣誠 懇,賜臣骸骨,歸老丘園。所冀聖朝無浮食之人,微臣 免強飯之責。將違聖代,戀闕誠深,無任悃款之至。

《謝恩敕許致仕表》
李嶠

编辑

臣某言:「伏奉恩敕,聽臣致仕,祗服慈造,不勝銘戴。臣 本無器識,素乏材能,幸屬時來,屢蒙朝獎,虛受榮遇, 迄無成績。光陰漸迫,衰疾常留,二豎頻侵,十旬每曠。 懼忝腹心之寄,遂陳骸骨之請。」天情曲獎,聖澤旁流。 殷鼎調梅,雖輟參議;漢藩剖竹,仍叨臥理。百城肇案, 六疾彌加,竟虧露冕之功,俄錫懸車之寵。方循初服, 退守故園,忘機求漢水之翁,擊壤就堯衢之老。歌太 平而永日,飲聖澤而窮年。林壑長辭,俟卉木而俱稿; 雲霄坐隔,仰闕庭而增慕。無任犬馬悽戀之至。謹因 留守起居使奉表陳謝以聞。謹言。

《代崔公授祕書監致仕謝表》
常袞

编辑

臣某言:「伏承恩制,授臣銀青光祿大夫、祕書監,仍聽 致仕。臣聞不修其德,老當見遣,無益於時,祿不虛詔。」 伏惟陛下以大聖撫一作臨運,以至公宰物,凡在爵秩, 必俟賢能,況茲寵異,豈及駑朽。臣官歷五朝,年踰八 十,勤勞莫效,齒髮多衰。舊好同遊,索然已盡。經行郡 國,不見一人,歡娛且少,形魄如寄。古之養老,義在師 臣,必公卿大夫,耆年多疾,乃有詔書褒勞之寵,靈壽 安車之賜。不然,則高尚之士,亦以道存。非閔仲之潔 清,姜肱之孝行,固不可。猥承嘉命,特受殊禮。今陛下 以臣之甥,任在樞近,階緣厚遇,曲被鴻私。官品過崇, 越於班列。疪賤忽貴,枯瘁增華。親戚相榮,以感以涕。 猶復恤其羸憊,貸以休閑,成一作從《周禮》四方之適存, 漢儀八月之問,惠養益厚,等威益尊。冒恩不訾,仰戴 無力,殘生有幾上報?一作答何階,無任感戴。一作荷之至。

《謝分司表》
劉禹錫

编辑

臣某言:「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 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臣某中謝臣發跡書生, 以文為業。出身入仕,四十餘年。頃自集賢學士出守 吳郡,面辭之日,親承德音。「念百姓水潦之餘,示微臣 政理之法。」臣祗承集作膺「聖旨,夙夜竭誠,閭里獲安,流 庸盡復。猥蒙朝獎,錫以金章。及遷同州,又遇歉旱。悉 心綏撫,幸免流離。今荷大慈,憫臣耆舊,列名賓護之 職,分局河洛之都。老馬霑束帛之恩,枯株蒙雨露之 澤。獲居榮秩,以畢餘年。顧此微軀,實為厚幸。」伏以臣 始為御史,逮事德宗,今忝宮僚,幸逢聖日。舉四海之 內,賢能則多;求六朝之臣,零落將盡。雖迫桑榆之景, 猶傾葵藿之心。無任感恩惕抃之至。

《送楊少尹序》
韓愈

编辑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時公卿設 供張,祖道都門外,車數百輛,道路觀者,多歎息泣下, 共言其賢。《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 至今昭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國子司業楊君巨源, 方以能詩訓後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丞相,去歸 其鄉。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 也?予忝在公卿後,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 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歎息知 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 蹤跡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 論也。然吾聞楊侯之去,丞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 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于 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 則無所歸。楊侯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今之 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 子時所釣遊也。」鄉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 其鄉為法。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于社者,其在 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奏乞致仕表》
宋·呂誨

编辑

臣輒罄愚誠,上干宸慈。伏念「微臣本無宿疾,偶值醫 者用術乖方。殊不知脈候有虛實,陰陽有逆順,診察 有標本,治療有先後。妄投湯藥,率任情意,差之指下, 禍延四肢;寖成風痺,遂難行步。非祗憚炙盩之苦,又 將虞心腹之變。勢已及此,為之奈何!雖然,一身之微, 固未足卹;其如九族之託,良以為憂。是思逃祿以偷」 生,不俟引年而還政。顧惟素志,幾負明時。力既不足, 誠豈得已。況恃睿鑒,夙謀孤忠,進非左右之榮,退知榮辱之分。與之全節,示以曲成。臣不避再煩天聽,欲 乞致仕,仍不願改官,早賜開。可。

《論百官致仕》
包拯

编辑

伏以人臣之義,七十致仕,著在《禮經》,卓為明訓,所以 優老,遂其安逸。既不違達尊之教,且開知足之端。歷 代所欽,治宜敬切。本朝典故,尤所重之。凡曰引年,莫 非延世。推之半祿,待以優恩,其於惇勸之方,可謂至 也。然而近歲寖成敝風,搢紳之間,貪冒相尚。但顧子 孫之計,殊愆羞惡之心。馳末景于桑榆,負厚顏于鐘 漏,不知其過,自以為得,誠非朝廷所以待士大夫之 意,又非士大夫所以遵禮義之當也。臣思及此,悚然 汗下。伏望特降指揮,御史臺,將文武班簿檢會,應臣 僚年及七十,並令臺牒,諷其致仕。如牒舉後三兩日 內未見抗章祈請,乞自朝廷降令致仕。所貴稍遏趨 榮之弊,頗惇廉恥之風。

《求致仕疏》
司馬光

编辑

神宗皇帝初召王荊公於金陵,一見奇之,自知制誥進翰林學士。荊公欲變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進少年。溫公以為不然,力爭之。神宗用荊公為參知政事,用溫公為樞密副使,溫公以言不從,辭不拜。樞密呂公弼因奏事殿上,謂帝曰:「陛下用司馬光為樞密,光以與王安石議論不同,力辭,今日必」 來決去就。時溫公待對,立庭下,帝指之曰:「已來矣。」 帝又歎曰:「汲黯在庭,淮南寢謀。」 溫公堅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到官踰月,上章曰:

「臣之不才,最出群臣之下,先見不如呂誨,公直不如 范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仲,勇決不如范鎮。」 誨於安石始參政事之時,已言安石為奸邪,謂其必 敗亂天下。臣以謂安石止於不曉事與狠愎爾,不至 如誨所言。今觀安石汲引親黨,盤據要津,擠排異己, 占固權寵,嘗自以己意陰贊陛下「內出手詔,以決外 庭之事,使天下之威福在己,而謗議悉歸於陛下,臣 乃自知先見不如誨遠矣。」純仁、顥皆安石素厚,安石 拔於庶僚之中,超處清要。純仁與顥睹安石所為,不 敢顧私恩,廢公議,極言其短,與安石南北異鄉,取舍 異道。臣接安石素疏,安石待臣素薄,徒以屢嘗同僚 之故,私心眷眷,不忍輕絕而顯言之,「因循以至今日, 是臣不負安石而負陛下甚多,此其不如純仁與顥 遠矣。臣承乏兩制,逮事三朝,於國家義則君臣,恩猶 骨肉。睹安石專逞其狂愚,使天下生民被荼毒之苦, 宗廟社稷有累卵之危。臣畏懦惜身,不早為陛下別 白言之。軾與文仲皆疏遠小臣,乃敢不避陛下雷霆 之威,安石虎狼之怒,上書對策,指陳其失,隳官獲譴, 無所顧慮,此臣不如軾與文仲遠矣。人情誰不貪富 貴,戀俸祿?鎮睹安石熒惑陛下,以佞為忠,以忠為佞,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不勝憤懣,抗章極言,因自乞致 仕,甘受醜詆,杜門家居。臣顧惜祿位,為妻子計,包羞 忍恥,尚居方鎮,此臣不如鎮遠矣。臣聞居其位者必 憂其事;食其祿者必任其患。苟或不然,是為竊盜。臣 雖無似,嘗受教於君子,不忍以身為竊盜之行。今陛 下惟安石之言是信,安石以為賢則賢,以為愚則愚, 以為是則是,以為非則非。諂附安石者謂之忠良,辨 難安石者謂之讒慝。臣之才識,固安石之所愚;臣之 議論,固安石之所非。今日所言,陛下所謂」讒慝者也。 伏望聖恩裁處其罪,與范鎮同,則乞依范鎮例致仕。 若罪重於鎮,或竄或誅,所不敢逃。

《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蘇軾

编辑

伏審抗章得謝,釋位言還。天眷雖隆,莫奪已行之志; 士流太息,共高難繼之風。凡在庇庥,共增慶慰。伏以 懷安天下之公患,去就君子之所難。世靡不知,人更 相笑,而道不勝欲,私於為身。君臣之恩,繫縻之於前; 妻子之計,推荷之於後。至於山林之士,猶有降志於 垂老,而況廟堂之舊,欲使辭福於當年。有其言而無 其心,有其心而無其決,愚智共蔽,古今一塗。是以用 舍行藏,仲尼獨許於顏子;存亡進退,《周易》不及於賢 人。自非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愛,道足以忘物之得 喪,志足以一氣之盛衰,則孰能見幾禍福之先,脫屣 塵垢之外?常恐茲世不見其人。伏惟致政觀文少師, 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 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 篤老,猶當就見質疑,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 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 仁不導引而壽,較其所得,孰與昔多。」軾受知最深,聞 道有自,雖外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 身之全。伏暑向闌,台候何似,伏冀為時自重,少慰輿 情。

《辭免召命狀一》壬辰二月
朱熹

编辑

右熹正月十七日,準「建寧府遞到乾道七年十二月 二十六日尚書省劄子,令熹遵依已降指揮,疾速起 發赴行在。續準本府再送到元寄納軍資庫尚書省劄子二道,內一道備坐乾道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三省同奉聖旨,召熹赴行在指揮,熹已于二月十日 就本家望闕謝恩訖。伏念熹才不逮人,學無所就,累 蒙召擢,訖無補報。近者喪制未終,復叨收召之命,甫 及除禫,朝旨又趣其行。」熹雖至愚,仰戴恩遇,豈不感 激奮勵,庶以圖報萬分,實以凡庸,自知甚審。頃希微 祿,徒以為親,今則禍罰之餘,荒蕪益甚,誠不忍虛冒 榮寵,以增不洎之悲。加以憂患侵凌,心志凋弱,近於 髀裡,復發癰腫,雖幸破潰,耗損愈多。正使義無可辭, 筋力亦難勉強。惟是跡涉違慢,心不自安,敢罄微誠, 仰干洪造。伏望參政僕射、平章相公洞鑒悃愊,曲賜 矜憐,都俞之間,特賜敷奏,早與寢罷元降指揮。庶使 微賤小官,獲安愚分,免以稽留威命,抵冒刑誅,則熹 不勝幸甚。謹具狀申尚書省。謹狀。

《辭免召命狀二》

编辑

右熹五月三日準建寧府遞到尚書省劄子一道,四 月十三日,三省同奉聖旨,「林枅、朱熹依已降指揮疾 速起發赴行在,熹已于當日望闕謝恩祗受訖。」伏念 熹昨蒙聖恩收召,續被朝旨趣行。自知愚陋,初乏寸 長,無以仰稱公朝薦延之意。復念往者為親,妄意干 祿,然猶自審無能,不敢過希榮進。矧今孤露,僅及免 「喪,遽於此時起趣名宦,情既不忍,義亦難安。加以禍 罰餘生,氣血凋瘁,疾病攻撓,勉強不前,即已具狀懇 辭,乞賜敷奏,寢罷去訖。竊慮其狀在路迂回,未徹朝 聽,是致今來再有前件聖旨指揮,恩厚命嚴,跼蹐無 措。然匹夫之志,前已具陳,勢迫情哀,必蒙鑒察。更望 參政、丞相特與檢會,早賜開陳,收回『元降指揮,以安 愚賤之分,則熹不勝幸甚』。」

《辭免召命狀三》

编辑

右,熹準尚書省劄子,檢會四月十三日三省同奉聖 旨,「林枅、朱熹依已降指揮,疾速起發赴行在」,劄付熹, 令疾速起發者。伏念熹微賤無堪,頻煩趨召,拜恩踧 踖,震懼靡皇,實以祿弗逮親,不忍從宦,加以疾病,牽 勉莫前。已于二月五日內兩次具狀陳乞,敷奏寢罷 去訖。雖人微趣下,詞義鄙拙,不足以仰勤朝聽;然披 「瀝肝膽,事皆有據,不敢一言之妄,以取要君罔上之 誅。伏望參政、丞相更賜檢會,少留聽覽,特與敷奏,寢 罷施行,則熹不勝幸甚。謹具狀申尚書省。謹狀。」

《辭免召命狀五》

编辑

「右,熹準三月二十六日尚書省劄子,令熹遵依已降 指揮,疾速起發赴行在,仍具已起發月日申尚書省 者。伏念熹昨蒙聖恩,猥加收召,自省庸愚,無所可用, 兼以私義有所不安,且復疾病支離,不堪奔走。已嘗 節次具狀瀝懇,乞賜敷奏,罷免去訖。」不謂愚誠未能 上達,致煩朝旨再三催促,愈益嚴峻。熹自揣微賤,不 「勝恐懼,遂不敢再有陳述,只乞候叔母葬事畢日,別 聽指揮。今來又準上項朝旨,再念熹貧家,獨力卜地 營葬,已及半年,未有次第,若遽舍之而出,竊恐愈見 狼狽。重以多難早衰,舊疾間作,近因久雨,感濕傷冷, 復苦腳弱,步履艱難,雖不俟屨而疾趨,其勢亦有不 可得而勉強者。竊恐久稽朝命,負罪益深,夙夜憂危, 不遑啟處。謹復具狀申尚書省,欲望參政、丞相俯賜 敷奏,收回元降指揮,以安愚分,且便私計,實為厚幸。 或恐不欲以一介犬馬之私,輕改朝廷已行之命,即 乞別賜陶鑄,差熹監嶽廟一次,使得杜門養病,萬一 異時稍復強健,尚或可備使令之末,熹不勝幸甚。」

《辭免改官宮觀狀》
前人

编辑

右。熹準建寧府送到五月二十九日尚書省劄子一 道,五月二十八日,奉聖旨,「朱熹安貧守道,廉退可嘉, 特與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觀,任便居住者。」熹聞 命震驚,罔知所措。伏念熹至愚不肖,昨蒙聖恩收召, 至于再三,屬以憂患之餘,疾病衰廢,不能扶曳一造 闕庭。逋慢之誅,方竊俯伏以俟,不謂天地父母之恩, 「至隆極厚,既赦其罪,不即誅滅,而又過于臨照;誤有 褒嘉,一字之榮,踰于華袞;至于特改京官,即畀祠祿, 又皆朝廷平日所以進賢賞功、優老報勤之典,乃使 愚賤小臣,終年安坐,一日無故而驟得之。」熹雖至愚, 豈不知感激聖恩,誓死圖報?何敢復議辭受取舍于 其間?實以多病無能,求退得進,揆之「私義,既有未安, 而賞不當功,名不孚實,竊慮以此或致上累聖朝綜 核之政,則熹之罪又將有不可勝誅者,此熹之所以 怔營前卻,千慮百思,而終不得以不辭者也。所有前 件省劄,不敢祗受,謹已寄納建寧府軍資庫訖,敢復 瀝懇披陳,仰干洪造。欲望參政、丞相特賜敷奏,收還 元降指揮,或許仍理」舊資,即乞別與嶽廟差遣,以安 愚分,實為幸甚。謹具狀申尚書省,謹狀。

《辭免改官宮觀狀二》

编辑

右。熹昨準尚書省劄子,奉聖旨,特與改合入官,主管 台州崇道觀。熹「以私義未安,未敢祗受,已具狀申尚 書省,及將所準省劄申建寧府寄納軍資庫訖。今來 又準《告命》一軸,仰戴異恩,俯伏震懼。然熹愚懇,已具前狀,不敢再有陳述。除已將上件告命并送建寧府 寄納訖,謹具狀申尚書省,乞賜檢會前狀,敷奏施行。」 謹狀。

《辭免改官宮觀狀三》

编辑

右熹準十一月二十四日尚書省劄子,據熹狀辭免 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觀恩命,乞許仍理舊資,別 與嶽廟差遣事。檢會到乾道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敕 節文:「臣僚辭免恩命,各有定制。比來不合辭免,亦具 申陳,委是妨廢職事。令吏部申嚴行下《劄》熹依已降 指揮施行者。」伏念熹昨以憂哀摧毀,疾病侵凌,不獲 「恭趨嚴召,所以累具辭免,乃蒙聖慈寬赦不誅,誤加 褒異,恩生望外,事踰例表,非常之寵,風動四方。況熹 身被隆私,豈不知感?實以衰惰廢棄,志行不修,無德 可褒,無功可錄,無以仰稱聖主特達之知,有愧國家 勸勵賢能之意。以故冒昧復有懇辭,不意愚誠不能 感動,乃蒙檢會前件指揮施行」,在熹「豈敢固執迷方, 輕冒憲網。然竊詳考元降指揮,止為辭免推遷,妨廢 職事,合行禁約。若熹所被恩除,初無職業,即與前件 立法之意事體不同。敢復披誠,再千洪造。所冀愚悃, 得徹聖聰,庶幾微賤小臣,幸終免於逋慢之誅,而區 區匹夫之守,獨得伸于分列之外,又況屏絕浮虛,抑 止貪競,其於聖朝厲」精責實之政,亦未必全無所補。 熹之所請,亦非止以自為而已。下情無任瞻望祈叩 之切,伏望參政丞相洞鑒,精早賜開陳,則熹不勝 幸甚。謹具狀申尚書省。謹狀。

《辭免改官宮觀狀四》

编辑

右。熹準建寧府送到三月十七日尚書省劄子,「據建 寧府據熹狀申乞敷奏寢罷,昨來特改宣教郎、主管 台州崇道觀恩命事,并檢會乾道九年閏正月二日 《不許臣僚辭免恩命指揮》」,三月十六日三省同奉聖 旨,「劄下朱熹照會者。」熹聞命震驚,罔知所措。竊念熹 昨蒙聖恩,誤有褒擢,感戴激切,不知所言,徒以自知 本非巖穴知名之士,行能材術又不逮人,貧病退藏, 自其常分,實無毫髮可以仰稱聖朝褒勸之意。所以 屢觸科禁,冒罄誠不謂聖慈尚閟俞旨,恐懼顛越, 愈不自安,不免冒昧,再有陳述,狂妄昏愚,罪在不赦。 伏望鈞慈委曲敷奏,特加寬宥,追寢誤恩。或令仍守 舊資,別與嶽廟差遣,則不惟小臣獲免昧利苟得之 譏,在聖朝亦無輕用名器之失,熹不勝幸甚。謹具狀 申尚書省。謹狀。

《申建寧府狀一》
前人

编辑

「右。熹伏蒙使府專委崇安縣丞王文林齎送到熹元 寄納告命一道,尚書省劄子一道,印紙一軸到熹所 居,令熹祗受者照對。熹近準尚書省劄子一道,據熹 狀辭免上件恩命。檢會近降不許辭免指揮,付熹照 會。」熹竊詳上項指揮本意,蓋慮內外職任臣僚,妄為 辭免,妨廢職事,即與熹今來所乞事體不同。已將所 「準省劄具狀申使府寄納軍資庫,及申尚書省,乞賜 敷奏寢罷去訖。所有今來使府送到告命文字,委實 難以祗受。」重念熹一介微賤,本無寸長,際遇聖明,累 叨獎拔,所以每形遜避,蓋亦各有端由。昨來申省狀 中,不敢縷細陳述,是致愚悃未能自通,今敢述其一 二,乞賜備申,庶幾微誠,或蒙矜察。竊緣熹本以諸生 應舉干祿,於紹興十七年請致文解,得試禮部,叨預 奏名,濫綴末第。後來參部銓試,注授泉州同安縣主 簿。到任四年,省罷歸鄉,偶以親老食貧,不能待次,遂 乞嶽廟差遣。再任未滿,誤蒙召對,除武學博士。又以 急於祿養,復乞嶽廟一次。又未滿間,準敕差充樞密 院編修官。尋以丁憂,「不及供職。續蒙收召,又以憂制 未終,不獲拜命。比及免喪,再蒙檢舉催促,則憂患之 餘,心志摧謝,血氣耗傷,疾病交攻,不復堪從仕矣。艱 苦半生,首末如此,迂愚之分,敢不自安。今乃誤蒙褒 嘉,特改京秩,畀以祠祿,寵數過優,內省庸虛,實為非 㨿。蓋語其勞最,則入仕以來二十七年,閑居之日十 居七八。語其志節,則隨群逐隊,應舉覓官;前後求閑, 皆緣急祿;語其學行,則躬行不力,未能寡過。俯仰愧 怍,內訟方深。此皆非有高世之心,絕俗之行,豈真能 驕富貴而輕爵祿者?而使之竊安貧守道之名,冒養 老優賢之禮,以熹愚昧,尚有以自知不稱,況公論有 在,人謂斯何?若復貪戀恩榮,不知引避,強顏忍恥,靦 面受之,此必傳笑四方,貽譏後世。在熹雖不足道,實 懼玷辱聖朝,此區區所以冒犯鈇鉞,而不得不盡其 辭者也。所有告劄印紙,熹既不敢祗受,謹已即時當 面納還崇安縣丞王文林,仍具公文回報,請為申送 使府,依舊送庫寄納外,今謹具述愚懇,欲乞鈞慈矜 念,特與備申朝廷,乞賜敷奏,收回元降告劄印紙,庶 使小臣不致久違朝命,免獲罪戾。或蒙還以丁憂已 前初品舊階,改差嶽廟一次,俾安愚分,以盡餘年,尤 為厚幸。」熹不勝祈懇激切之至。謹具狀申建寧府使 衙,伏乞照會,備申施行。謹狀。

===
《申建寧府狀二》
===右。熹準使府牒,差建陽縣主簿送到尚書省劄子一

道,并熹元寄納告命一道,省劄二道,印紙一軸,令熹 祗受者。竊緣熹昨來辭免,實以私義未安,不敢冒受 朝廷褒寵之恩,所以控竭愚誠,仰干朝聽,亦蒙使府 備申去訖。今來雖有上件回降指揮,緣熹所陳,未奉 俞允,義難苟止,須至再有陳述。今有狀一封申尚書 「省,欲乞使府發遞前去。所有告命一道,省劄三道,印 軸一軸,其建陽主簿不肯交領前回,今專遣家人齎 詣使府,乞依舊寄納軍資庫。謹具狀申建寧府使衙。」 謹狀。

《乞宮觀劄子》
前人

编辑

「熹昨蒙聖恩差權發遣南康軍事,屬以私義未安,不 敢祗受,即以具狀辭免。續奉聖旨不許辭免,令疾速 前去之任,候任滿日,前來奏事。」熹聞命震慴,已于十 月二十三日望闕謝恩,祗受敕命訖。仰惟天地之恩, 至隆極厚,一介疵賤,捧戴難勝。矧以孤愚,久被涵育, 雖緣疏拙,自甘退藏。至于策名委質之義,學道愛人 「之心,則實有所不能忘者,豈不願及明時奉承寬詔, 悉心營職,為國養民。實以今秋以來,疾病益侵,精神 益耗,勉從吏役,懼速顛隮。加以本軍闕人已久,若以 熹故,更復遷延,竊恐官曹解弛,簿書緣絕,別致誤事, 則熹違命不恭之罪,益難幸免。欲望鈞慈俯賜矜念, 特與陶鑄宮廟,差遣一次,則熹不勝」幸甚。

《乞宮觀狀》
前人

编辑

右熹「昨以疾病衰耗,不堪吏役,曾於正月二十日具 狀申尚書省,陳乞宮廟差遣。然以被命已久,不敢寧 居,即于當月二十五日扶病起離,前來二月四日至 信州鉛山縣管下歇泊,聽候指揮,已經旬日,未奉處 分。」而熹伏自到此以來,衰病之軀,愈覺羸悴,雖無痛 楚危急形證,而精神氣力日見凋枯,行坐無力,語言 「少氣,思慮應接,失後忘前。旁人雖未遽覺,而熹之自 知甚審。若更勉強扶曳前去,不惟在路必致顛踣,雖 幸到官,亦難于支吾。欲望鈞慈俯憐衰朽,檢會前狀, 并賜開陳,特與改差宮廟差遣一次,使螻螘微命得 遂天年,不至狼狽於道路,則熹不勝幸甚。熹見今且 在鉛山縣聽候指揮,謹具狀申尚書省,乞賜敷奏施 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