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七卷目錄
食貨總部藝文一
平準書後贊 史記
貨殖傳序 同前
大司農箴 漢揚雄
少府箴 前人
食貨志序 晉書
食貨志序 魏書
食貨志序 隋書
食貨志序 唐書
食貨論 柳芳
均財禁兼策 白居易
平百貨之價策略 前人
食貨論 李德裕
貨殖論 前人
食貨志序 宋史
內帑策 田況
論錢穀宜歸一疏 呂誨
厚貨財策略 蘇軾
論理財重會計之任上 鄭伯謙
會計論下 前人
食貨志序 遼史
食貨志後序 同前
食貨志序 金史
食貨典第七卷
食貨總部藝文一
编辑《平準書後贊》史記
编辑
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 幣興焉。」所從來久遠,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記 云。故《書》道唐、虞之際,《詩》述殷、周之世,安寧則長,庠序 先本絀末,以禮義防於利,事變多故,而亦反是。是以 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禹貢》「九 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湯、武承」 弊易變,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為治,而稍陵遲衰微。 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 諸侯;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彊 君。自是以後,天下爭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 有而後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 厭糟糠;有國彊者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 祀而滅世。以至於秦,卒并海內。虞夏之幣,金為三品, 或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及至秦中,一 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 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 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於是外用甲兵,內 興功業,海內之士,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 服,古者嘗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上,猶自以為不足 也,無異故云。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貨殖傳序》同前
编辑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 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 此為務,輓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太史公曰:「夫 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 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 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 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 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山 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柟、梓、薑、桂、金、錫、連、丹沙、 犀、瑇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 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 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 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 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 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 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 符,而自然之驗邪?《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 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 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 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 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 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 物歸之,繈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 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 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 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 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 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
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 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大司農箴》漢·揚雄
编辑
「時惟大農,爰司金穀。自京徂荒,粒民是斛。肇自厥初, 實施惟食。厥僚后稷,有無遷易。實均實贏,惟都作程。 旁求衣食,厥民攸生。」上稽二帝,下閱三王。什一而征, 為民作常。遠近貢篚,百姓不忘。帝王之盛,咸在農殖。 季周爛漫,而東作不敕。膏腴不穫,庶物並荒。府藏單 虛,靡積靡倉。陵遲衰微,姬卒以痒。秦收太半,二世不 「瘳。泣血之末,海內無聊。農民司均,敢告執繇。」
《少府箴》前人
编辑
實實少府,奉養是供,紀經九品,臣子攸同。海內幣帑, 祁祁如雲。家有孝子,官有忠臣。共僚率舊,聖則越遵。 民以不擾,國以不煩。昔在帝季癸辛之世,酒池糟隄, 而象箸以噬。至於耽樂流湎,而妲妹作崇。共寮不御, 不恢夏殷。喪其國康,而卒以陵遲。嗜不可不察,欲不 可不圖。未嘗失之於約,嘗失之於奢。府臣司共,敢告 「執觚。」
《食貨志序》晉·書
编辑
昔者先王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因三才以節其 務,敬四序以成其業。觀其謠俗,而正其紀綱。勖農桑 之本,通魚鹽之利。登良山而採符玉,泛瀛海而罩珠 璣。日中為市,總天下之隸。先諸布帛,繼以貨泉,貿遷 有無,各得其所。《周禮》「正月始和,乃布教于象魏。」若乃 一夫之士,十畝之宅,三日之徭,九均之賦,施陽禮以 興其讓,命春社以勖其耕。天之所貴者人也,明之所 求者學也,治經入官,則君子之道焉。《詩》曰:「三之日于 耜,四之日舉趾。」是以農官澤虞,各有攸次,父兄之習, 不翫而成。十五從務,始勝衣服,鄉無遊手,邑不廢時。 所謂厥初生民,各從其事者也。是以太公通市井之 貨,以致齊國之強;鴟夷善發斂之居,以盛中陶之業。 昔在金天,勤於民事。命春以耕稼召夏。以耘耡。 《秋》所以收斂冬。於焉,蓋藏《書》曰:「歷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時。」《傳》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若乃九土既敷, 四民承範,東吳有齒角之饒,西蜀有丹砂之富,兗豫 漆絲之廥,燕齊怪石之府,秦邠旄羽,迥帶琅玕,荊郢 桂林,旁通竹箭。江干橘柚,河外舟車,遼西旃罽之鄉, 蔥右蒲梢之駿,殖物怪錯,于何不有。若乃上法星象, 下料無外,因天地之「利,而摠山海之饒。百畝之田,十 一而稅,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長孺齒,可以 養耆年。」因乎人民,用之邦國,宮室有度,旗章有序,朝 聘自其儀,宴饗由其制。家殷國阜,遠至邇安。救水旱 之災,卹寰瀛之弊,然後王之常膳,乃間笙鏞。商周之 興,用此道也。辛紂暴虐,翫其經費,金鏤傾宮,廣延百 里;玉「飾鹿臺,崇高千仞。宮中九市,各有女司。厚賦以 實鹿臺之錢,大斂以增鉅橋之粟,多發妖冶,以充傾 宮之麗,廣收珍玩,以備沙丘之遊。懸肉成林,積醪為 沼,使男女裸體相逐於其間,伏詣酒池中,牛飲者三 千餘人,宮中以錦綺為席,綾紈為薦。」及周王誅紂,肅 拜殷墟,乃盡振鹿財,並頒橋粟。上天降休,殷人大喜。 王赧云季,徙都西周,九鼎淪沒,二南堙盡,貸於百姓, 無以償之,乃上層臺,以避其責。周人謂王所居為逃 責臺者也。昔周姬公制以六典職方,陳其九貢,頒財 內府,永為不刊。及刑政陵夷,菁茅罕至。魯侯初踐畝 之稅,秦君收太半之入,前王之範,靡有孑遺。史臣曰: 「班固為《殖貨志》,自三代至」王莽之誅,網羅前載,其文 詳悉。光武寬仁,龔行天討。王莽之後,赤眉新敗,雖復 「三暉乃睠,而九服蕭條。」及得隴望蜀,黎民安堵,自此 始行五銖之錢,田租三十稅一,民有產子者,復以三 年之算。顯宗即位,天下安寧,民無橫徭,歲比登稔。永 平五年,作常滿倉,立粟市於城東,粟斛直錢二十。草 樹殷阜,牛羊彌望,作貢尤輕,府廩還積,姦回不用,禮 義專行。于時。東方既明,百官詣闕,戚里侯家,自相馳 騖,車如流水,馬若飛龍,照映軒廡,光華前載。《傳》曰:「三 統之元,有陰陽之九焉。」蓋天地之恆數也。安帝永初 三年,天下水旱,人民相食,帝以鴻陂之地假與貧民, 以用度不足,三公又奏請令吏民入錢穀得為關內 侯云。桓帝永興元年,郡國少半遭蝗,河泛數千里,流 人十餘萬戶,所在廩給乏。建寧、永和之初,西羌反叛, 二十餘年,兵連師老,軍旅之費,三百二十餘億,府帑 空虛,延及內郡,沖、質短祚,桓、靈不軌。中平二年,南宮 災,延及北闕,於是復收天下田畝十錢,用營宮宇。帝 出自侯門,居貧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無私蓄。」 故於西園造萬金堂,以為私藏。復寄小黃門私錢,家 至巨億。於是懸鴻都之牓,開賣官之路,公卿以降,悉 有等差。廷尉崔烈入錢五百萬以買司徒、刺史、二千 石遷除,皆責助治宮室錢,大郡至二千萬,錢不畢者, 或至自殺。獻帝作五銖錢,而有四道連於邊緣。有識 者尤之,曰:「豈京師破壞,此錢四出也?」及董卓尋戈,火 焚宮室,乃劫鑾駕西幸長安,悉壞五銖錢,更鑄小錢盡收長安及洛陽銅人、飛廉之屬,以充鼓鑄。又錢無 輪郭,文章不便。時人以為秦始皇見長人於臨洮,乃 鑄銅人。卓,臨洮人也。興毀不同,凶訛相類。及卓誅死, 李傕、郭氾自相攻伐,於長安城中以為戰地。是時,穀 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盈積,殘骸 餘肉,臭穢道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饑 民作糜,經日頒布,而死者愈多。帝於是始疑有司盜 其糧,廩乃親於御前自加臨給饑者人皆泣曰:「今始 得耳。」帝東歸也,李傕、郭氾等追敗乘輿於曹陽,夜潛 渡河,六宮皆步,初出營欄后,手持縑「數匹。董承使符 節令孫徽以刃脅奪之,殺旁侍者,血濺后服。」既至安 邑,御衣穿敗,唯以野棗園菜以為餱糧。自此長安城 中盡空,並皆四散。二三年間,關中無復行人。建安元 年,車駕至洛陽,宮闈蕩滌,百官披荊棘而居焉。州郡 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尚書郎官自出採梠,或不能 自反,死於墟巷。魏武之初,九州雲擾,攻城略地,保此 懷民。軍旅之資,權時調給。于時袁紹軍人,皆資椹棗, 袁術戰士,取給蠃蒲。魏武于是乃募良民,屯田許下, 又於州郡列置田官,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 及初平袁氏,以定鄴都,令收田租,畝粟四升,戶絹二 匹,而綿二斤,餘皆不得擅興,藏強賦弱。文帝黃初二 年,以穀貴,始罷五銖錢。于時天下未并,戎車歲動。孔 子曰:「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此言兵凶之謀,而沴 氣應之也。于時三方之人,志相吞滅,戰勝攻取,耕夫 釋耒,江淮之鄉,尤缺儲峙。吳上大將軍陸遜抗疏,請 令諸將各廣其田。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 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其勞 也。」有吳之務農重穀,始於此焉。魏明帝不恭,淫於宮 籞,百僚編於手役,天下失其躬稼。後關東遇水,民亡 產業,而興師遼陽,坐甲江甸,皆以國乏經用,胡可勝 言。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既平孫皓,納百萬而罄三 吳之資,接千年而總西蜀之用,韜干戈於府庫,破舟 船於江壑。河濱海岸,三丘八藪。耒耨之所不至者,人 皆受焉。農祥晨正,平秩東作。荷鍤贏糧,有同雲布云。
《食貨志序》魏·書
编辑
夫為國為家者,莫不以穀貨為本。故《洪範》八政,以食 為首。其在《易》曰:「聚人曰財。」《周禮》以九職任萬民,以九 賦斂財賄。是以古先哲王莫不敬授民時,務農重穀, 躬親千畝,貢賦九州。且一夫不耕,一女不織,或受其 饑寒者,饑寒迫身,不能保其赤子,攘竊而犯法,以至 於殺身。跡其所由,王政所陷也。夫百畝之內,勿奪其 時,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既飽且富,而仁 義禮節生焉,亦所謂「衣食足,識榮辱」也。
《食貨志序》隋·書
编辑
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人,總土地所生,料山澤 之利,式遵行令,敬授人時,農商趣向,各本事業。《書》稱 「懋遷」「有無」,言穀貨流通,咸得其所者也。《周官》太府掌 九貢九賦之法。王之經用,各有等差,所謂取之有道, 用之有節,故能養百官之政,勖戰士之功,救天災,服 方外,治國安人之大經也。爰自軒、頊,至於堯、舜,皆因 其所利而勸之,因其所欲而化之,不奪其時,不窮其 力,輕其征,薄其賦,此五帝三皇不易之教也。古語曰: 「善為人者,愛其力而成其財。若使之不以道,斂之如 不及,財盡則怨,力盡則叛。」昔禹制九等而《康歌》興,周 人十一而頌聲作。於是東周遷洛,諸侯不軌。魯宣初 稅畝,鄭產為丘賦。先王之制,靡有孑「遺。秦氏起自西 戎,力正天下,驅之以刑罰,棄之以仁恩。以太半之收, 長城絕於地脈;以頭會之斂,屯戍窮於嶺外。」漢高祖 承秦凋敝,十五稅一。中元繼武,府廩彌殷。世宗得之, 用成雄侈,開邊擊胡,蕭然咸罄。宮宇捫於天漢,巡遊 跨於海表。旱歲除道,凶年嘗秣,戶口以之減半,盜賊 以之公行。於是譎詭賦稅,異端俱起,賦及童齔,算至 船車。光武中興,聿遵前事,成賦單薄,足稱經遠。靈帝 開鴻都之牓,通賣官之路,公卿州郡,各有等差。漢之 常科,土貢方物,帝又遣先輸中署,名為「導行。」天下賄 成,人受其敝。自魏、晉二十一帝,宋、齊十有五主,雖用 度有眾寡,租賦有重輕,大抵不能傾人產業,道闕政 亂。隋文帝既平江表,天下大同,躬先儉約,以事府帑。 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 給,不踰經費。京師帑屋,既充積於廊廡之下。高祖遂 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煬皇嗣守鴻基,國家殷富,雅 愛宏翫,肆情方騁,初造東都,窮諸巨麗。帝昔居藩翰, 親平江左,兼以梁陳曲折,以就規摹,層雉踰芒,浮橋 跨洛,金門象闕,咸竦飛觀,頹巖塞川,構成雲綺,移嶺 樹以為林藪,包芒山以為苑囿。長城御河,不計於人 力;運驢武馬,指期於百姓。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 既而一討渾庭,三駕遼澤,天子親伐,師兵大舉,飛糧 輓秣,水陸交至。疆場之所傾敗,勞師之所殂殞,雖復 太半不歸,而每年興發比「屋良家之子,多赴於邊陲; 分離哭泣之聲,連響於州縣。老弱耕稼,不足以充饑 餒;婦工紡績,不足以贍資裝。九區之內,鸞和歲動。從幸宮掖,常十萬人。所有供須,皆仰州縣。租賦之外,一 切徵斂,趣以周備,不顧元元,吏因割剝,盜其太半。遐 方珍膳,必供庖廚;翔禽毛羽,用為玩飾,買以供官,千 倍其價。人」愁不堪,離棄屋宇。長吏扣扉而達曙,猛犬 迎吠而終夕。自燕、趙跨於齊、韓,江淮入於襄鄧,東周 洛邑之地,西秦隴山之右,僭偽交侵,盜賊充斥,宮觀 鞠為茂草,鄉亭絕其煙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關中 癘疫,炎旱傷稼。代王開永豐之粟,以振饑人。去倉數 百里,老幼雲集,吏在貪殘,官無攸次,咸資鏹貨,「動移 旬月,頓臥墟野,欲返不能,死人如積,不可勝計。」雖復 皇王撫運,天祿有終,而隋氏之亡,亦由於此。馬遷為 《平準書》,班固述《食貨志》,上下數千載,損益粗舉,自此 史官,曾無概見。夫厥初生人,食貨為本,聖王割廬井 以業之,通貨財以富之。富而教之,仁義以之興;貧而 為盜,刑罰不能止。故為《食貨志》,用編前書之末云。
《食貨志序》唐·書
编辑
古之善治其國而愛養斯民者,必立經常簡易之法, 使上愛物以養其下,下勉力以事其上,上足而下不 困。故「量人之力而授之田,量地之產而取以給公上, 量其入而出之以為用度之數。」是三者常相須以濟 而不可失,失其一則不能守其二。及暴君庸主,縱其 佚欲,而苟且之吏從之,變制合時,以取寵於其上。故 用於上者無節,而取於下者無限,民竭其力而不能 供,由是上愈不足而下愈困,則財利之說興,而聚斂 之臣用。《記》曰:「寧畜盜臣。」盜臣誠可惡,然一人之害爾。 聚斂之臣用,則經常之法壞,而下不勝其弊焉。唐之 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其 用之也有節。蓋其畜兵以府衛之制,「故兵雖多而無 所損;設官有常員之數,故官不濫而易祿。」雖不及三 代之盛時,然亦可以為經常之法也。及其弊也,兵穴 官濫,為之大蠹。自天寶以來,大盜屢起,方鎮數叛,兵 革之興,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數不能節矣。加以驕君 昏主,姦吏邪臣,取濟一時,屢更其制,而經常之法蕩 然盡矣。由是財利之說興,聚斂之臣進。蓋口分世業 之田,壞而為兼并,租庸調之法,壞而為兩稅,至於鹽 鐵、轉運、屯田、和糴、鑄錢、括苗、榷利、借商進奉獻助,無 所不為矣。蓋愈煩而愈弊,以至於亡焉。
《食貨論》柳芳
编辑
論曰:昔開元初,宇文融首以稅客戶籍外、剩田、戶口、 色役之策,行於天下;其後天寶間,韋堅又以穿廣運 潭興漕之利,楊慎矜、王鉷、楊國忠等議財貨之政。君 子曰:「融等之敗也,豈不哀哉!《詩》云:『人之多僻,無自立 辟』。融等之謂也。」初,元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 左右,威至在己,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 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裔來寇,驅之而已;百 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自後 賦役頓重,豪猾兼并,強者以才力相君,弱者以侵漁 失業,人逃役者多浮寄於閭里,縣收其名而已。以元 宗之才業為中興君,奸臣一說,利動明主,堅等窺其 餘烈,不顧萬死者,貪爵祿也。蓋國之利器,不可以示 人。
《均財禁兼策》
编辑
問:天地之利有限也,人之欲無窮也。以有限奉無窮, 則必地財耗於僭奢,人力屈於嗜慾,故不足者為奸 為盜,有餘者為驕為淫。今欲使食力相充,財欲相稱, 貴賤別而禮讓作,貧富均而廉恥行,作為何方可至 於此?
《對》白居易
编辑
臣聞「天有時,地有利,人有欲,能以三者與天下共者, 仁也,聖也。」仁聖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夫制度者,先王 之所以下均地財,中立人極,上法天道者也。且天之 生萬物也,長之以風雨,成之以寒燠;聖人之牧萬人 也,活之以衣食,濟之以器用。若風雨淫,寒燠甚,則反 傷乎物之生焉;若衣食奢,器用費,則反傷乎人之生 焉。故天作四時八節,所以時寒燠,節風雨,不使之過 差為沴也。聖人制五等十倫,所以制衣食,等器用,不 使之踰越為害也。此所謂「法天而立極」者也。然則地 之生財者有常力,人之用財者有常數,若羨於上則 耗於下也,有餘於此則不足於彼也。是以地力人財, 皆待制度而均也;尊卑貴賤,皆待制度而別也。大凡 爵祿之外,其田宅棟宇、車馬、僕御、器服、飲食之制,暨 乎賓姻祠葬之度,自上而下,皆有其數焉。若不節之 以數,用之有倫,則必地力屈於僭奢,人財消於嗜慾, 而貧困凍餒、奸邪盜賊盡生於此矣。聖王知其然,故 天下奢則示之以儉,天下儉則示之以禮,俾乎貴賤 區別,貧富適宜,上下「無羨耗之差,財力無消屈之弊, 而富安溫飽、廉恥、禮讓盡生於此矣。」然則制度者,出 於君而加於臣,行於人而化於天下也。是以君人者, 莫不唯慾是防,唯度是守。守之不固,則外物攻之。故 居處不守其度,則峻宇崇臺攻之;飲食不守其度,則 殊滋異味攻之;衣服不守其度,則奇文詭製次之;視聽不「守其度,則奸聲艷色攻之;喜怒不守其度,則僭 賞淫刑攻之;翫好不守其度,則妨行之貨,蕩心之器 攻之;獻納不守其度,則讒諂之言,聚斂之計攻之;道 術不守其度,則不死之方,無生之法攻之。夫然則安 得不內固其守,甚於城池焉;外防其攻,甚於寇賊焉? 將在乎寢食起居,必思其度,思而不已,則」其下化之。 《詩》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此之謂也。
《平百貨之價策略》前人
编辑
穀帛者,生於農也;器用者,化於工也;財物者,通於商 也;錢刀者,操於君也。君操其一,以節其三,三者和均, 非錢不可也。夫錢刀重則穀帛輕,穀帛輕則農桑困, 故散錢以斂之則下無棄穀遺帛矣。穀帛貴則財物 賤,財物賤則工商勞,故散穀以收之則下無廢財棄 物矣。斂散得其節,輕重便於時,則百貨之價自平,四 人之利咸遂。
《食貨論》李德裕
编辑
「人君不以聚貨制用之臣處將相弼諧之任,則奸邪 無所容矣。」左右貴倖,知所愛之人非宰相之器,以此 職為發身之捷徑,取位之要津,皆由此汲引,以塞訕 謗。領其職者,竊天子之財以為之賄,聚貨者所以得 升矣。操其奇贏,乘上之急,售於有司,以取倍利,制用 者所以得進矣。三司皆有官屬,分部以主郡國,貴倖 得其寶賂,多託賈人汙吏處之,頗類牧羊而畜豺,養 魚而縱獺,欲其不侵不暴,焉可得也?故盜用貨泉,多 張空簿,國用日蹙,生人日困。揚雄上書言漢武運帑 藏之財,填廬山之壑,今貨入權門,甚於是矣。孟獻子 有言:「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子輿以利國為非, 揚雄以榷酤興歎,稱其職者,必能挾商工之術,有良 賈之才。壽昌習分銖之事,弘羊析秋毫之數。小人以 為能,君子所不忍為也。《卜式》言「天久不雨,獨烹弘羊, 天乃雨焉。」有仲尼之鳴鼓將攻,卜式之欲烹致雨而 反居相位,可不為之甚痛哉!
《貨殖論》前人
编辑
欲知將相之賢不肖,視其貨殖之厚薄。彼貨殖厚者, 可以迴天機,幹河嶽,使左右貴倖,役當世奸人,如孝 子之養父母矣。陰陽不能為其寇,寒暑不能成其疾, 鬼神不能促其數,雷霆不能震其邪,是以危而不困, 老而不死。縱人世之大欲,處將相之極位,兄弟光華, 子孫安樂。昔公孫朝穆好酒及色,而不慕榮祿,鄧析 猶謂之真人,況兼有榮祿乎?後世雖有貶之者,如用 鈇鉞於糞土,施桎梏於朽株,無害於其身矣。則大《易》 之「害盈福謙」,老氏之多藏厚亡,不足信矣。昔秦時得 金策,謂之「天醉」,豈天之常醉哉?故晉世唯貴於錢神, 漢台不慚於銅臭。謂子文無兼日之積,顏氏樂一瓢 之飲,晏平仲祀不掩豆,公儀休慍以拔葵,皆為薄命 之人矣。如向者四賢,天與之生則生,天與之壽則壽, 窮達壽夭,皆在彼蒼,而望貴倖之知,奸人之譽,終身 不可得矣。余有《立命賦》以致其意,庶後之知我者興 歎而已。
《食貨志序》宋·史
编辑
昔武王克商,訪箕子以治道,箕子為之陳《洪範》九疇、 五行五事之次,即曰「農用八政。」八政之目,即以食貨 為先。五行,天道也;五事,人道也。天人之道治,而國家 之政興焉。是故食貨而下,五卿之職備舉於是矣;宗 伯掌邦禮,祀必有食貨而後儀物備,賓必有食貨而 後委積豐;司空掌邦土,民必有食貨而後可奠於厥 居;司徒掌邦教,民必有食貨而後可興於禮義;司寇 掌邦禁,民必有食貨而後可遠於刑罰;司馬掌邦政, 兵必有食貨而後可用於征戍。其曰:「農用八政」,農,食 貨之本也。唐杜佑作《通典》,首食貨而先田制,其能推 本《洪範》八政之意歟?宋承唐五季之後,太祖興,削平 諸國,除藩鎮留州之法,而粟帛錢幣咸聚王畿;嚴守 令勸農之條,而稻粱、桑、枲務盡地力。至於太宗,國用 殷實,輕賦薄斂之制,日與群臣講求而行之。傳至真 宗,內則升中告成之事舉,外則和戎安邊之事滋,由 是食貨之議,日盛一日。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 賜,養兵兩陲,費累百萬。然帝性恭儉寡慾,故取民之 制,不至掊克。神宗欲伸中國之威,革前代之弊,王安 石之流,進售其強兵富國之術,而青苗、保甲之令行, 民始罹其害矣。哲宗元祐更化,斯民稍望休息。紹聖 而後,章惇倡紹述之謀,秕政復作。徽宗既立蔡京為 「豐亨豫大」之言,苛征暴斂,以濟多慾,自速禍敗。高宗 南渡,雖失舊物之半,猶席東南地產之饒,足以裕國。 然百「五十年之間,公私粗給而已。」考其祖宗立國初 意,以忠厚仁恕為基。向使究其所為,勉而進於王道, 亦孰能禦之哉!然終宋之世,享國不為不長,其租稅 征榷,規橅節目,煩簡疏密,無以大異於前世,何哉?內 則牽於繁文,外則撓於強敵,供億既多,調度不繼,勢 不得已,徵求於民。謀國者處乎其間,又多「伐異而黨 同,易動而輕變。殊不知大國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財, 不求近效而貴遠利。宋臣於一事之行,初議不審,行之未幾,即區區然較其失得,尋議廢格。後之所議,未 有以瘉於前。其後數人者,又復訾之如前,使上之為 君者莫之適從,下之為民者無自信守。因革紛紜,非 是貿亂,而事弊日益以甚」矣。世謂儒者論議多於事 功,若宋人之言食貨,大率然也。又謂「漢文、景之殷富, 得諸黃、老之清靜」,為黃老之學者,大忌於紛更,宋法 果能然乎?時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財,其數有限, 國家用財,其端無窮,歸於一是則生之者眾,食之者 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無他技也。《宋舊史志》食 貨之法,或驟試而輒已,或亟言而未行,仍之則徒重 篇帙,約之則不見其始末。姑去其泰甚,而存其可為 鑒者焉。篇次離為上下:其一曰「農田」,二曰「方田」,三曰 「賦稅」,四曰「布帛」,五曰「和糴」,六曰「漕運」,七曰「屯田」,八曰 常平義倉,九曰「課役」,十曰「振恤。」或出或入,動關民生。 國以民為本,故列之於上篇焉。其一曰會計,二曰《銅 鐵錢》,三曰《會子》,四曰鹽,五曰茶,六曰酒,七曰《阬冶》,八 曰礬,九曰《商稅》,十曰《市易》,十一曰《均輸》,十二曰《互市》 《舶法》。或損或益,有係國體,國不以利為利,故列之下 篇焉。「各疏其事二十有二目,通為十有四卷」云云。
《內帑策》田況
编辑
王者官天下,家六合風化普暨,孰非王土。經產雜出, 悉為邦賦。故守之以至德,推之以大公調度所共,皆 有蓺極。國計之外,不聞私積。《周禮》:「內府受九貢,以待 邦之大用,外府供百物,以待邦之小用。」以此故有內 外之異,非天子之私藏也。若或任聚斂之臣,規蘊蓄 之厚,雖恭儉之主,嗇用而致然於德音無所益也。況 繼統之君,席有其富,或肆侈靡以遺患乎?唐明皇踐 祚之初,銳意於理,躬履儉德,述宣、醲、化後之言治者, 比開元如正觀。逮乎末年,乃恃泰寧,內縱奢樂,權臣 怙寵,巧說媚上,以謂賦稅所取,則歸之有司,以濟用 度,進獻所入,當納於天子,以奉宴私。明皇悅之,遂為 瓊林、大盈之庫。王鉷每歲進錢百億,皆云「不出租庸, 侵牟黎元,厚餌寇盜。」厥後韋皋、李兼、杜亞、劉贊之徒, 競為貢奉,曲祈恩寵。至於裴肅窮賈鬻之利以遷廉 察,嚴綬傾軍府之資以拜刑曹,末俗流風,遂而莫禦。 陸贄嘗為德宗備陳其失,可謂切至端嚴之論也。國 家開疆窮朔,南建號侔周、漢,舟車所達,上給中都。而 計利之司,稽求繁廣,研及圭撮,歲求倍蓰。加以鳴社 慶辰,升煙大祀,冊禮昭縟,容典交修,九州之人,無不 咸獻其力,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裒於公賦,輸之 內帑,雖異乎唐室方貢之物,然亦非邦計之羨餘也。 往歲軍須不充,計臣致請,內出錢幣,謂之「假貸」,職掌 之者,旋復追索,經遠之士,咸以為非。且王者之於貨 財,豈有內外?國家之有天下,豈有公私?「使外足而內 不足,君孰與不足?私足而公不足,君孰與足?」昔漢文 之享御也,施利澤,省繇費,民有餘力,國有滯財。孝武 得不因其資而騁嗜奔慾。兵黷,武用既殫,費埶不 可已,於是桑弘羊、孔僅之徒,專務功而榷酤算緡、坐 市、販物,鹽鐵、釱趾、株送、補郎之法,流弊於千古矣。嚮 非高祖、文帝之德洽著於前,昭帝、霍光之勤休息於 後,則生民虛耗,未易集也。靈帝之世,多蓄私藏,中上 方斂諸郡之斂,諸郡之寶,中禦府積天下之繒,民困 調繁,目為導行之費,漢家業衰於此矣。漢室尚爾,矧 陳、隋之末世乎?是府庫之積不為私也章矣。今縱未 能盡出所積以付道司,亦當視豐凶之年,卹疲羸之 俗,去出納之吝,通內外之財,侯乎下民寬饒,大計盈 給,然後內於別藏,斂其餘訾,亦不為過也。抑又聖人 之大寶曰位,見於《易繫》。天子不私求財,存乎《書》法。蓋 寶乎位則他「物非足寶,私乎財則何不為私?」以是而 言,所本尤大。若天心獨捨近謀遠,則無窮之慶,及於 萬嗣矣。
《論錢穀宜歸一疏》呂誨
编辑
臣切以《洪範》八政,食貨為先,故古者國用,必使冢宰 制之。祖宗之制,天下錢穀,自非常平倉隸司農寺外, 其餘皆總於三司。一文一勺以上,悉申帳籍,非條例 有定數者,不敢擅支。故能知其大數,量入為出,詳度 利害,變通法度,分畫移用,取彼有餘,濟彼不足。指揮 有司轉運使諸州如臂使指。朝廷常選健吏精於理 財者為三司官,如陳恕、林特、李參之類,皆稱職有名 者也。其餘非通曉錢穀者,亦罕得叨居其任,理資序, 受厚俸而已。故能倉庫充溢,用度有餘,民不匱乏,邦 家乂安。自改官制以來,備置尚書省六曹二十四司 及九寺、三監,各令有職事,將舊日三司所掌事務散 在六曹及諸寺、監、戶部不得總天下「財賦,既不相統 攝,帳籍不盡申戶部,不能盡知天下錢穀之數。五曹 各得支用錢物,有司得符,不敢不應副,戶部不能制 戶部既不能知天下錢穀出納,見在之數,無由量入 為出。五曹及內百司,各自建白理財之法,申奏施行, 戶部不得一一關預,無由盡公共利害。」今之戶部尚 書,舊三司使之任也,左曹隸《尚書》,右曹不隸尚書。天 下之財,分而為二,視彼有餘,視此不足,不得移用。天下皆國家之財,而分張如此,無專主之者,誰為國家 公共愛惜,通融措置者乎?譬人家有財,必使一人專 主管支,用使數人主之,各務己分,所有多互相侵奪, 又人人得取用之財,有增益者乎?故利權不一,雖使 天下「財如江海,亦有時而竭,況民力及山澤所出有 限劑乎?此臣所以日夜為國家深憂者也。今縱未能 大有更張,欲乞且令尚書兼領左右曹,侍郎則分職 而治。其右曹所掌錢物,尚書非奏請得旨,不得擅支。 諸州錢穀金帛,隸使提舉常平倉司者,每月亦須具 文帳申戶部。」六曹及寺監。欲支用錢物,皆「須先關戶 部符下支撥,不得一面奏乞直支應掌錢物,諸司不 見戶部符,不得應副。其舊日三司所管錢穀財用事, 有散在五曹及諸寺監者,並乞收歸戶部。」若以如此, 戶部事多官少,難以辦集,即乞減戶部冗末事務,付 閑曹比司兼領,而通隸戶部。如此則利權歸一,若更 選用得人,則天下之財,庶「幾可理矣。」
《厚貨財策略》蘇軾
编辑
厚貨財者,其略曰:「省費用。」夫天下未嘗無財也。昔周 之興,文王、武王之國不過百里。當其受命,四方之君 長交至於其廷,軍旅四出,以征伐不義之諸侯,而未 嘗患無財。方此之時,關市無征,山澤不禁,取於民者 不過什一而財有餘。及其衰也,內食千里之租,外取 千八百國之貢,而不足於用。繇此觀之,夫財豈有多 少哉?人君之於天下,俯己以就人,則易為功,仰人以 援己,則難為力。是故廣取以給用,不如節用以廉取 之為易也。臣請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方其窮 困時,所望不過十金之資,計其衣食之費,妻子之奉, 出入於十金之中,寬然而有餘。及其一旦稍稍畜聚, 衣食既足,則心意之欲,日以漸廣,所入益眾,而所欲 益以不給,不知罪其用之不節,而以為求之未至也。 是以富而愈貪,求愈多而財愈不供。此其為惑,未可 以知其所終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嚮者豈能寒 而不衣,饑而不食乎?今天下汲汲乎以財之不足為 患,何以異此?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之地至 狹也。然歲歲出師以誅討僭亂之國,南取荊、楚,西平 巴、蜀,而東下并、潞,其費用之眾,又百倍於今可知也。 然天下之士未嘗思其始,而惴惴焉患今世之不足, 則亦甚惑矣。「夫為國有三計,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 計,有不終月之計。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畜,以三 十年之通計,則可以九年無饑也。歲之所入,足用而 有餘,是以九年之畜常閒而無用,卒有水旱之變,盜 賊之憂,則官可以自辦而民不知。若此者,天不能使 之災,地不能使之貧,邊寇盜賊不能使之困,此萬世 之計也。而其不能者,一歲之入纔足以為一歲之出, 天下之產僅足以供天下之用,其平居雖不至於虐 取,其民有有急則不免於厚賦。故其國可靜而不可 動,可逸而不可勞」,此亦一時之計也。至於最下而無 謀者,量出以為入,用之不給,則取之益多。天下晏然, 無大患難,而盡用衰世苟且之法,不知有急,則將何 以加之?此所謂不終月之計也。今天下之利,莫不盡 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關有征,市有租,鹽鐵有榷,酒 有課,茶有算,則凡衰世苟「且之法,莫不盡用矣。譬之 于人,其少壯之時,豐健勇武,然後可以望其無疾,以 至於壽考。今未五六十,而衰老之候具見而無遺,若 八九十者,將何以待其後耶?」然天下之人方且窮思 竭慮,以廣求利之門,且人而不急,則以為費用不可 復省,使天下而無鹽鐵酒茗之稅,將不為國乎?臣有 以知其不然也。天下之費,固有去之甚易而無損,存 之甚難而無益者矣。臣不能盡知,請舉其所聞,而其 餘可以類求焉。夫無益之費,名重而實輕;以不急之 實,而被之以莫大之名,是以疑而不敢去。三歲而郊, 郊而赦,赦而賞,此縣官有不得已者;天下吏士,數日 而待賜,此誠不可以卒去。至于大吏,所謂股肱耳目 與縣官同其憂樂者,此豈亦不得已而有所畏耶?天 子有七廟,今又飾老佛之宮而為之祠,固已過矣。又 使大臣以使領之,歲給以巨萬計,此何為者也?天下 之吏為不少矣,將患未得其人,苟得其人,則凡民之 利莫不備舉,而其患莫不盡去。今河水為患,不使濱 河州郡之吏親視其災,而責之以救災之術,顧為都 水監。夫四方之水患,豈其一人坐籌於京師而盡其 利害?天下有轉運使足矣,今江、淮之間,又有發運,祿 賜之厚,徒兵之眾,其為費豈可勝計哉?蓋嘗聞之,里 有畜馬者,患牧人欺之而盜其芻菽也。又使一人焉 為之廄長,廄長立而馬益癯。今為政不求其本而治 其末,自是而推之天下,無益之費不為不多矣。臣以 為凡若此者,日求而去之,自毫釐以往莫不有益。惟 無輕其毫釐而積之,則天下庶乎少息也。
《論理財重會計之任上》鄭伯謙
编辑
或問:「《周制》,天下之財皆受令於太宰,而總於太府。其 玉府則專掌王之器物,以共王之服食好賜;其內府 則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其外府則專職邦布,以待邦之小用。至於司會則 惟總其會,司書則惟總其書,職內則惟記其入,職歲 則惟稽其出,職幣則惟振斂財幣之餘,與夫《司裘》掌」 皮,則又皆惟會計一物一用。是自太宰而下,其出納 移用之權,盡總於太府,而司會至掌皮,則不過糾察 鉤考之而已。然太府則下大夫為之長,而司會則反 以中大夫為之長,司會之權反重於太府,何也?曰:此 聖人之深意也。以會計之官稽掌財用財之吏,苟其 權不足以相檢括,而為太府者反得以勢臨之,則彼 將聽命之不暇,而何敢以究鹵莽而察姦欺?鹵莽姦 欺無所忌,則沉匿掩蔽之弊生,而匱乏枵虛之患至, 暴征橫斂之原必自是而啟矣。是以聖人必使之有 相臨之勢,以去其相黨之私,然後理財之本末為可 觀。今以《司會》而下攷之,所謂「職內」、「職歲」、「司書」、「職幣」、「司 裘」、「掌皮」,亦均之為理財也,宜屬於太府,而皆司會主 之。司會之權不重乎?不惟此也,太府頒其貨于受藏 之府,頒其賄于受用之府,凡掌財用財者,無不於太 府受財焉,而詔王及冢宰廢置,乃司會主之。司會之 權不重乎?抑又不惟此也,司會、司書皆一體也,《司會》 掌六典八法八則之二,司書亦掌《六典》八法八則之 二。夫六典以治邦國,八法以治官府,八則以治都鄙, 乃宰相之職業,而太宰之所以佐王者也。二之以「小 宰」,固其理勢之當然。彼《司會》《司書》乃亦得而二之,司 會之權不重乎?夫惟會計之權重,則糾察鉤攷之勢 得以行於諸府之中,事不至於欺偽,用不至於乾沒, 數不至於虧耗,國計不匱而功化無不舉,推而至於 典法則之處,無不各行其所行。大抵「欺罔不生則財 用足,財用不缺則百度無所虧,可以備威儀,可以興 文物。車旌圭璧之器,梓匠輪輿之度,衣裳、冕弁、尊爵 俎豆之禮」,上而郊天祀地,下而師田、行役、冠婚、喪、祭, 皆可以並舉而無遺。當其禮制樂作,兵寢刑措,而餘 財餘力之效,雖神祇祖考尤安樂之。治道之成,天下 夫孰有廢而不舉者?向使司會之於太府,不敢論其 曲直當否,不敢抗其是非,上下相蒙以為欺,而彼此 相容以為姦,則不終日而匱乏隨之矣。財力既屈,國 用蕭條,下無以應無厭之求,上無以充法式之用,上 下解散而禮樂庶事廢墜而荒落。向之所謂《六典》《八 法》《八則》,太宰固不得而自行矣。然則周家所以重司 會之權者,固將以助太宰之治也,《春官》太史亦然。鄭 氏不深於《周禮》,乃謂「太府若漢之司農,司會若漢之 尚書。」不知漢以司農、少府掌內外之財,而尚書特少 府之屬官耳,糾察鉤考之權,安得以其屬而行於其 長也?而後之儒者則又疑泉府倉人、廩人掌泉「穀之 出入而不會計。」不知此三者之列於《司徒》,特以其事 近於民耳,若會計則同出於司會而已。且其致九貢、 九賦、九功、九式之財用,所以於其入而會之也;掌官 府郊野縣都百物之財用,所以於其出而會之也。以 其入而考其出,所以參互而會之也。百官之府,百里 遠近之郊,三等之采地,司會皆得以會之,固不應若 《尚書》之卑,而法不及行於司徒之屬也。先王建官之 意深矣,漢唐何足以知之?漢興之初,亦嘗少近於此。 以蕭何為相國,而以張蒼為計相。計相之權,正周司 會之職也,命名曰相,與相國並立,其事權為甚重。計 天下之財,而財不在其手,其《鉤攷》為甚公。使漢終守 此制,而行之於司農、少府之上,夫誰曰非古?然其遷 計相也,止於一月;其更計相而為主計也,又止於四 歲。自是而後,主計之名,與蒼俱罷矣。司農、少府各自 受天下之財入,而三公之屬又有倉曹以主倉穀,有 金曹以主鹽鐵貨幣,又自分司農之財而有之,而會 計之官獨無聞焉,遂使鄭氏猥以《尚書》而充之。每觀 文帝問一歲錢穀出入之數,而平、勃皆以為不知,而 請問治粟內史,則知錢穀自司農之外,無有能知其 數者。宣帝之世,韓延壽守東郡,放散官錢千餘萬。是 時蕭望之為御史大夫,即遣御史詰問之,自奏「職在 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問。」豈自計相罷後,御史總領 天下之財計耶?是未可知也。自光武歸禁錢於司農, 歸水利於少府,歸鹽鐵於郡國,意善而治不精。故章 和以後,改司農、「平準為中準,而列於內署,而取少府 之所掌尚藥、太官、御者、鉤盾、尚方、考工諸曹,列而為 監,又盡用奄人以領之」,不惟無稽攷之官,而士大夫 亦無復有與財計者矣。以至李唐,此弊不革,財雖掌 於士大夫之手,而糾察稽攷,猶未有執其權者。且三 司使之名,一曰鹽鐵,二曰租調,三曰度支。度支以相 會計,其名非不美也。然當時三司獨設副使,以三司 使為之長,則度支要是三司使之屬耳。其官長治財, 而其屬攷之,於勢為不順。宋朝三司使,其屬官亦有 磨勘司均之,為失《周官》之意也。渡江之後,南庫令宰 相提領,雖稍異於他官之檢覈,而內外不得以兼統 矣。然則因宋朝之磨勘司、唐之度支使、漢之計相而 正之,以周人「司、會」之名,使之權尊勢重,以臨於三司 之上,而受令於三公之下,國用其庶幾乎
《會計論下》前人
编辑
或問:「西漢自計相主計之罷,司農、少府分受天下之 財,倉曹又分司農、少府之財,利權散主,漫不可攷,疑 其為防甚疏矣,而當時之財物反以充羨。東漢自光 武歸鹽鐵之利於郡國,併水衡之利於少府,出少府 之陂澤於司農,司農以四時受郡國錢穀之數,四方 調度,一切關請。又有尚書以參互鉤攷之,利源始澄」, 不相淆亂,疑其為防甚密矣,而當時財物反以耗散 而不足,何也?曰:「東都之不足,固其法之所宜有也,宮 中用度,一切付之有司,豈後世之所能堪?尚書少府 之屬耳,焉有其官長理財而其官屬能攷之者?前二 論已詳之矣,此不必復論,乃若西漢之所謂充羨,亦 不過一時取天下之財而聚之公上」耳。非有會計之 法,以通融上下之有無,以均節財用之出入,而至於 有餘也。《食貨志》言:「武帝之初,承文景之後,都鄙廩庾 皆滿,而府庫餘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 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腐敗而不可食。財 物之浩穰,漢之富庶,於是為極矣。然建元三年,平原 河溢,民已相食,何但若此廩廩也?」六十餘年之富庶, 曾未三年,遽不足以支一朝之變乎?蓋自賈誼、晁錯 勸文帝以蓄積均之。為蓄積也,誼則欲公私之兼足, 而錯則專剝民以厚君。今年入粟於邊郡,明年入粟 於內郡,郡縣之倉庾皆盈矣。而民則無顆粒之餘,平 居無事,猶以自支而不見其缺。一旦旱乾水溢,變起 倉卒,「民則何以支此」帝也哆然徒見其上之有餘,而 不知其下之不足。外則窮兵黷武,內則窮奢極侈,公 卿大臣曾無一人焉執均節之法以限制其方張之 意,至是則公私俱困矣。竭四海之財,不足以贍一人 之欲,財力既屈,急征橫斂,生民復被其毒,蕭然殆無 以異於水旱之時也。嗟夫!舉天下之財而藏於國,其 斂之既無度;舉國家所有之財而奉一人,其用之又 無節,而其極也又不免暴征於民,以寬其目前之計。 若是而猶曰「西漢之財物充羨」,吾亦不知其以何者 為充羨也。況又有所謂鹵莽蔽匿之失,乾沒滲漏之 弊,千姦萬欺之轉移攘竊乎?取之無度,用之無節,而 會計之尤為無法。蓋嘗觀之,中尉脫卒,動數萬人,〈王 溫舒〉樂安隱田幾四百頃。〈康衡〉關東流民無名者四 十萬。〈石慶〉少府陂澤,多為貴戚冐墾。〈石顯〉版籍甚不 明,而「口筭田租所入甚無定數也。近稅武關以給守 卒,遠田車師以給過使。」〈上武紀下西域〉「公車索米」於 長安。〈東方朔〉掖庭出私錢以養宗室。〈丙吉〉郎官出私 錢以市財用。〈楊惲〉劑券甚不明,而廩祿所給,甚無定 所也。「會稽計籍,三年不上」,〈嚴助〉內史假貨殖,多不入。 〈倪寬〉東郡官錢放散至千餘萬。〈韓延壽〉乘傳而行郡 國,矯賦至六百萬。〈賈誼〉課最甚不嚴,而州縣所供甚 鹵莽而無定期也。乘輿賜竭,取給大農食貨。大農錢 盡,續以少府〈賈捐之〉平陵工作,取諸《水衡》。〈宣紀〉私用 經費甚不常,而緩急所移用甚紊亂而無定制也。以 至無額雜賦羨租之積,尤為泛然無統。如贖罪之錢 儲於北軍,〈江充〉無名之錢,儲於郡內。〈張安世〉卒吏之 錢,寄於州郡。〈東海〉「廩犧之錢」,寄於馮翊。〈韓延壽〉軍市 之租,委於邊吏。〈馮唐〉則其渙散尚有未易究者。執掌 之官吏,出入之司猶存,不聞有奉公廉平者。糴邊穀 百萬,而虛數至六十萬斛。〈趙充國〉僦民牛車,而增價 至三十萬。〈田延年〉甚者或私僦賓客,而入多逋負。〈鄭 當時〉則其轉移侵藉,尚有未易悉數者。蓋自漢家無 計相之官,公卿大臣無有能知錢穀之數,是以人主 肆其侈於上,人臣肆其欺於下,而民獨被其害於中, 以至於若此時也。周家之所謂「充羨」,宜不如此。夫以 漢去周之近,使其參酌《周制》,有書契版圖如《司書》,則 口筭田租何至於無定數?有頒財受財如《太府》,則劑 券廩給何至於無定所?有九貢、九賦、九功之令,財用 有日成、月成、歲成之攷,出入,則課最期會何至於無 定期?有玉府、外府,則經費私用必不至於紊雜;有職 內、職幣,則羨租雜賦必不至於渙散。總而言之,有會 計之權,如司會之重,則凡百官吏又將不敢以容其 姦欺。柰何聚天下之財於公,而聽君臣上「下之各自 行其私乎?恣人以財而人無不貪,猶飲人以酒而人 無不狂也,與人以利而人無不取,猶飼馬以芻粟而 馬無不食也。」周公創法肯若是其疏乎?周家會計之 法所以為盡善者,蓋不獨攷其國之財,亦將以併考 天下之財也。以《司書》觀之,所謂「知民之財」者,則諸府 所受之貢賦必欲知其欠餘也;所謂「知器械之數」者, 則執事官吏所用之器械必欲知其存亡也。至於知 田野夫家六畜之數,則井田夫家有多而有寡,牧野 畜產有蕃而有耗,無不考之。知山林川澤之數,則山 林之材木有童而有殖,川澤之蒲葦魚鱉有盛而有 衰,無不攷之。若其有餘,則輸官之數必不容其虧,若 其不足,則「輸官之數必不取其盈。」蓋上下相通,有無 相濟,合天下為一體而為之,不若漢之判然不相關 也。論財物之充羨,其本末源流,要必如是而後可
《食貨志序》遼史
编辑
「契丹舊俗,其富以馬,其彊以兵。縱馬於野,㢮兵於民。 有事而戰,彉騎介夫,卯命辰集,馬逐水草,人仰湩酪, 挽強射生,以給日用,糗糧芻茭,道在是矣。」以是制勝, 所向無前。及其有國,內建宗廟朝廷,外置郡縣牧守, 制度日增,經費日廣,上下相師,服御浸盛,而食貨之 用,斯為急矣。於是五京及長春、遼西、平州置鹽鐵轉 運、度支錢帛諸司,以掌出納。其制數差等,雖不可悉, 而大要散見舊史,若「農穀、租賦、鹽鐵、貿易、坑冶、泉幣、 群牧,逐類採摭,緝而為篇,以存一代食貨之略。」
《食貨志後序》同前
编辑
「夫冀北宜馬,海濱宜鹽,無以議為。遼地半沙磧,三時 多寒,春秋耕穫及其時,黍稌高下因其地,蓋不得與 中土同矣。然而遼自初年,農穀充羨,振饑恤難,用不 少靳,旁及鄰國,沛然有餘,果何道而致其利歟?」此無 他,勸課得人,規措有法故也。世之論錢幣者,𢘆患其 重滯之難致,鼓鑄之弗給也,於是楮幣權宜之法興 焉。西北之通舟楫,比之東南,十纔一二。遼之方盛,貨 泉流衍,國用以殷,給戍賞征,賜與億萬,未聞有所謂 楮幣也,又何道而致其便歟?此無他,舊儲新鑄,並聽 民用故也。《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殺人力。」苟至 一夫,猶足以勝時災,況為國乎?以是知善謀國者,有 道以制天時地利之宜,無往而不遂其志。食莫大於 穀。貨莫大於錢。特《志》二者。以表遼初用事之臣。亦善 裕其國者矣。
《食貨志序》金·史
编辑
國之有食貨,猶人之有飲食也。人非飲食不生,國非 食貨不立。然燧人、庖犧能為飲食之道以教人,而不 能使人無飲食之疾;三王能為食貨之政以遺後世, 而不能使後世無食貨之弊。惟善養生者,如不欲食 啖,而飲食自不闕焉,故能適饑飽之宜,可以疾少而 長壽。善裕國者,初不事貨殖,而食貨自不乏焉,故能 「制豐約之節,可以弊少而長治。」金於食貨,其立法也 周,其取民也審。太祖肇造,減遼租稅,規模遠矣。熙宗、 海陵之世,風氣日開,兼務遠略,君臣講求財用之制, 切切然以是為先務。「雖以世宗之賢,儲積之志,曷嘗 一日而忘之。章宗彌文蝟興,邊費亦廣,食貨之議,不 容不急。宣宗南遷,國土日蹙,汙池數」罟,往往而然。攷 其立國以來,所謂食貨之法,犖犖大者曰租稅、銅錢、 交鈔,三者而已。三者之法,數變而數窮。官田曰租,私 田曰稅。租稅之外,算其田園、屋舍、車馬、牛羊樹藝之 數及其藏鏹多寡,徵錢曰「物力。」物力之徵,上自公卿 大夫,下逮民庶,無苟免者。近臣出使外國,歸必增物 力錢,以其受饋遺也。猛安謀克戶又有所謂「牛頭稅」 者,宰臣有納此稅,庭陛間諮及其增減,則州縣徵求 於小民,蓋可知矣。故物力之外,又有鋪馬、軍須、輸庸、 司吏、河夫、桑皮、故紙等錢,名目瑣細,不可殫述。其為 戶有數等,有課役戶、不課役戶、本戶、雜戶、正戶、監戶、 官戶、奴婢戶、二稅戶,有司始以三年一籍,後變為通 檢,又為推排。凡戶隸州縣者,與隸猛安謀克,其輸納 高下,又各不同。法之初行,唯恐不密,言事者謂其厲 民,即命罷之。罷之未久,會計者告用乏,又即舉行。其 罷也,志以便民,而民未見德。其行也,志以足用,而用 不加饒。一時君臣節用之言,不絕告誡。嘗自計其國 用,數亦浩瀚,若足支歷年者。郡縣稍遇歲「祲,又遽不 足,竟莫詰其故焉。至於銅錢交鈔」之弊,蓋有甚者。初 用遼、宋舊錢,雖劉豫所鑄,豫廢亦兼用之。正隆而降, 始議鼓鑄,民間禁銅,甚至銅不給用,漸興窯冶。凡產 銅地脈,遣吏境內訪察無遺,且及外界而民用銅器 不可闕者,皆造於官而鬻之。既而官不勝煩,民不勝 病,乃聽民冶銅造器,而官「為立價以售,此銅法之變 也。若錢法之變,則鼓鑄未廣,斂散無方,已見壅滯。」初 恐官庫多積,錢不及民,立法廣布。繼恐民多匿錢,乃 設存留之限,開告訐之路,犯者繩以重罰,卒莫能禁。 州縣錢艱,民間自鑄私錢,苦惡特甚,乃以官錢五百 易其一千,其策愈下。及改鑄大錢,所準加重,百計流 通,卒莫獲效。濟以鐵錢,鐵不可用,權以交鈔,錢重鈔 輕,相去懸絕,物價騰踊,鈔至不行;權以銀貨,銀弊又 滋。捄亦無策。遂罷銅錢,專用交鈔、銀貨。然而二者之 弊,乃甚於錢:「在官利於用大鈔,而大鈔出多,民益見 輕;在私利於得小鈔,而小鈔入多,國亦無補。」於是禁 官不得用大鈔。已而恐民用銀而不用鈔,則又責民 以鈔納官,以示必用。先造二十貫至百貫例,後造二 百貫至千貫例,先後輕重不倫,民益眩惑。及不得已, 則限以年數,限以地方,公私受納,限以分數。由是民 疑日深。其間易交鈔為寶券。寶券未久,更作通寶,準 銀并用;通寶未久,復作寶泉;寶泉未久,織綾印鈔,名 曰《珍貨》;珍貨未久,復作寶會。汔無定制,而金祚訖矣。 歷觀自古,財聚民散,以至亡國,若「鹿臺」、「鉅橋」之類,不 足論也。其國亡財匱,比比有之,而國用之屈,未有若 金季之甚者。金之為政,常有卹民之志,而不能已苛征之令,徒有聚斂之名,而不能致富國之實。及其亡 也,括粟闌糴,一切掊克之政,靡不為之。加賦數倍,豫 借數年;或欲得鈔,則豫賣下年差科。高琪為相,議至 榷油進納,濫官輒售空名宣敕,或欲與以五品正班。 僧道入粟,始自度牒,終至德號。綱副威儀、寺觀主席, 亦量其貲而鬻之。甚而丁憂,鬻以求仕;監戶鬻以從 良;進士出身,鬻至及第,又甚而叛臣、劇盜之效順。無 金帛以備賞,激動以王爵固結其心。重爵不蔇,則以 國姓賜之。名實混淆,倫法斁壞,皆不暇顧,國欲不亂, 其可得乎?迨夫宋絕歲幣而不許和,貪其淮南之蓄, 謀以力取,至使樞府武騎盡於南伐。訛可、時全之出, 初志得糧,後乃尺寸無補,三軍僨亡,我師壓境,兵財 俱困,無以禦之。故志金之食貨者,不能不為之掩卷 而興慨也。《傳》曰:「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 若何?金起東海,其俗純實,可與返古。初入中夏,兵威 所加,民多流亡,土多曠閒,遺黎惴惴,何求不獲。使於 斯時,縱不能復井地溝洫之制,若用唐之永業、《口分》 以制民產,倣其租庸調之法以足國計,何至百年之 內,所為經畫紛紛然與其國相終始邪?其弊在於急 一時之利,踵久壞之「法。及其中葉,鄙遼儉朴,襲宋繁 縟之文,懲宋寬柔,加遼操切之政。」是棄二國之所長, 而併用其所短也。繁縟勝必至於傷財,操切勝必至 於害民。訖金之世,國用易匱,民心易離,豈不由是歟? 作法不慎厥初變法以捄其弊,秖益甚焉耳。其他鹽 筴、酒麴、常平、和糴、茶稅、征商、榷場等法,大概多宋舊 人之所建明,息耗無定,變易靡恆,視錢鈔何異田制 水利、「區田之目,或驟行隨輟,或屢試無效,或熟議未 行,咸著於篇,以備一代之制」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